就业指导中心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3:10:08

就业指导中心

就业指导中心范文篇1

大家好!

我叫**,现任**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名教师,**学历,中共党员,自**年参加教育工作自今已有**年。**年来,我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改革创新、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我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敢于创新,教育成果显著,深受学生爱戴,同事认可,家长赞誉,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我**年,**年,**年连续荣获****得称号,**年评为*优秀教师。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修养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很注重加强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不能只是一桶水。教师本身就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教师也不能仅仅给学生一杯水,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取水,成为河、成为海。因此,我不断的学习。并坚持“学在前列”和“长期学习”,自觉运用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武装头脑,政治坚定、品德高尚。我不追逐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鞭策自我,勤奋工作,默默奉献。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参与每年的招生和其他学生管理等项工作,担子重、头绪多、责任重,但我从不计较、从无怨言,潜下心来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务。工作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站在学生工作发展的前沿,有的放矢的做好各项工作,近年来撰写并发表了《****》、《****》等文章。

二、尽职尽责,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除注重加强政治方面的学习外同时还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吸收营养,锻炼充实自己。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标准高,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同事的由衷赞扬、学生的一致好评。我根据当代大学生工作的需要,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发展动态,了解学生需求,大胆尝试创新工作方法,积极、主动、负责、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我外表亲切平静,是一个能静下心来理性思考的睿智者;工作沉稳干练,是一个能扑下身去不畏艰难的开拓者。

几年来,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切实提高学校就业率,我首先从就业指导入手,制定了就业指导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每年及时合理安排就业指导教学,并承担教学任务。在学校开讲座,为学生提供咨询的平台,并给学生们讲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准确的就业信息,几年来,她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她指导学生成立了“启航创业与就业发展协会”,通过就业指导报、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宣传国家就业政策、职业规划,极大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自主意识。她通过各种形式与毕业生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周到热情地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及时帮助大学生纠正一些不恰当或盲目行为和消极态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的方式加以解决。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很多学生压力很大、情绪不稳定。为了能让学生能正确面对危机,我与其他同志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让他们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找工作这件事。

几年来,我还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内外举办的就业工作培训和观摩学习,不断转变旧观念,吸收新知识,锻炼新思维,增加新的工作方法。我先后多次到****、****、****等名校走访调研,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推进我院就业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我还注重调研,利用开会、出差等机会,先后走访已毕业学生千余人,发放调查问卷千余份,与近百名工作了的学生座谈,收集、整理信息万余条,积极反馈了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为做好下一步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几年来,我不厌其烦、先后百余次主动与**多家用人单位联系,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除与老用人单位继续联系外,我还积极地寻找新的用人单位,为学生找工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信息。我还成功组织召开了各种专场招聘会和大型招聘会**场,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构建了交流沟通的桥梁与平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我院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一个高水平,多次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三、不计得失,全力以赴做工作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兢兢业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我始终保持一颗爱岗敬业的心,时时刻刻以为学生服务为前提。爱岗敬业不只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空话,要落到实际的工作中,它是一种默默的奉献,一种高尚的理念,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当我们将爱岗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上进心;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抱着知足、感恩、努力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其次,还要具有优质文明服务的态度。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客户和学生为中心。良好的服务体现的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其中也包含着学校本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而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种品牌。只有不断的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的观点,强化服务的措施,从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手段,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态度,服务的环境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提高优质文明服务的水平。优质的文明水平的提高一定需要严格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严格规范的管理又可以使优质文明服务水平提高。优质文明服务的好坏体现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第三,我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工作的保证,作风是一个人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作风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就是生活小节、工作的细节、思想的枝节和行为的末节。我始终注重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干起,从点滴抓起,养成了严谨细致、求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四、爱生如子,无私奉献。

我爱生如子,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尤其爱护特困家庭的优良学生。例如**年,**班上的一对双胞胎姐妹**,**,是父母在46岁时生下的,这时都是60多岁的人了,根本没法供她们两人上大学,可姐妹二人学习都优秀,只好都辍学,当我知道后,自己亲自两次家访,自己帮她们交学费,并号召全校师生献爱心,帮她们度过难关。还有今年**班上有一个叫**的同学,父母在外面打工,由于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双双没拿到工作,今年开学时,没钱交生活费,我知道这个情况后,找他谈心,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告诉他困难只是暂时的,不要被困难所吓倒,目前,你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把学习搞好才是最重要,还经常帮他交伙食费。在我的感召下,**同学成了全班同学关心的对象,同学们给他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有的在学习上给予帮助,有的给他在思想上的教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精心辅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同学走出了困境。

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我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时刻要求自己,能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对学生渗透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在成绩面前我不骄傲,没有荣誉不气馁。参加工作**年来,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我对工作的认真与负责,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认可,但我却从不为这些荣誉和领导的认可而骄傲,工作仍踏踏实实、任劳任怨。

就业指导中心范文篇2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执政为民。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人员,要适应新形势下的行政管理工作,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就业指导中心范文篇3

一、20*年学校就业工作基本思路

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抓住机遇,瞄准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注重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加大市场营销力度,进一步开发就业市场,健全就业信息网络,扩展外省市准就业实训基地,为就业工作继续呈现良好局面奠定基础。

二、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

1、贯彻执行毕业生就业政策,完善毕业生就业机制

实行国家不包分配,不下达就业计划的原则。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按照“建立和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努力为毕业生营造学以至用,人尽其才,报效祖国的就业环境。

2、扩宽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发展

结合我校专业培养目标,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尤其是社区医疗单位就业;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根据本人意愿,户口可迁到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原籍。本市生源毕业生到西部工作,户口可保留在天津,档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提供免费人事服务。

3、放宽政策,鼓励毕业生合理流动

(1)天津生源:本市生源的毕业生,本人可持普通高校毕业证书、

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就业单位接收函,到市公安局户口办公室开具落户通知书,到落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毕业生可在接收单位所在地登记集体户口,也可在其亲朋处登记家庭户口。

(2)外省市生源:原则上回原籍就业;如被天津单位录用,户口回

原籍,档案转至天津人才交流中心。

4、完善未就业毕业生的有关政策

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继续联系用人单位,学校将其档案于毕业当年底转至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保存,三年内落实用人单位的给予办理就业手续。

5、为病休同学解决后顾之忧

毕业离校前,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对有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休养,已签协议书自行解除,由学校负责通知用人单位。一年内治愈的,须于下一年度4月20日前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供县级以上医院能坚持工作的诊断证明,方可列入下一年度的就业计划。

6、为出国同学提供方便

凡申请自费出国,在4月30日前向所在系提出书面申请,经系、校审核后执行,学校不再负责其就业。

7、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监督机制

就业工作实行就业政策公开,需求信息公开,择优推荐公开,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就业率作为考核目标要求的重要指标。对优秀毕业生依据本人意愿和用人单位需求,学校将优先公开推荐。

8、拓展外地准就业实训基地

为拓宽外省市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加和建立外省市准就业实训基地,对赴外省市实习的毕业生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

9、为专升本同学开辟绿色通道

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使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的人数增加,针对学生升本和就业的双重需求,学校制定相对应的实习计划,保证学生顺利升本或就业。

10、开展“订单式”培养

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实习计划,并在实习过程中就成为该单位的准员工。

三、就业工作程序

1、系就业指导工作组和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分别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

2、系就业工作组和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积极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将需求信息分析、整理,以多种形式向毕业生。加快就业信息化进程,尽快实现网上招聘和远程面试,特别是为外省市毕业生提供简捷方便的就业服务。

3、学校积极与用人单位保持零距离联系,适时举办各种类型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洽谈活动。认真做好组织、接待、服务及协调工作,发挥好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4、毕业生在择业时应持有学校统一发放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信》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及盖有红色印章的《学习成绩表》各一套,复印无效。

5、毕业生要按时参加市教委就业主管部门在寒假期间组织的双向选择洽谈活动。

6、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确定就业单位后,办理派遣手续,具体如下:

(1)毕业生如实在学校下发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协议书每人一份,一式四份。

(2)协议书经毕业生、用人单位盖章,填写双方约定的其他条款后,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签字盖章。

(3)系就业工作组对协议书进行初步审核,符合手续和规定的登记备案,报送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不符合手续和规定的,要求毕业生补齐手续。

(4)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对协议书进行审核,符合手续和规定的加盖学校公章,协议书生效,并列入就业计划;不符合手续和规定的,要求毕业生补齐手续方可办理。

(5)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为已签定协议书的毕业生办理《报到证》,毕业生领取《报到证》后,按规定到用人单位报到;如无特殊原因未按时报到,所产生的后果自负。

(6)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将派遣毕业生的挡案转至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托管的人才交流中心。

7、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和系就业工作组要认真做好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信息反馈,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和总结。

8、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做好毕业生升学报名和考试组织工作。

四、就业工作中的有关规定

1、对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毕业生,学校报市教委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学校将其档案转至天津市教委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自谋职业。

(1)不符合有关规定,坚持个人无理要求,经多方教育仍拒不改正的;

(2)自发《报到证》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

(3)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提出无理要求,用人单位将其退回的;

2、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弄虚作假、严重损害学校声誉,造成恶劣影响,以及其他严重违纪行为的,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纪律处分经学校批准后公布。

3、毕业生要将落实就业单位协议书在每年5月25日前交到学校所在系,经汇总登记后转至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4、毕业生要将家庭住址变迁证明材料在每年5月20日前交到所在系,经汇总后报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核,以便如期派遣。

5、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经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盖章后纳入就业方案。

6、5月25日至毕业生离校前,毕业生签约单位一经列入就业方案,不再办理违约事宜。

六、就业工作纪律

为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政策,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排除和抵制不正之风的干扰,加强廉政建设,各级干部和全体师生,特别是参与就业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纪律:

1、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勤俭节约,严格按政策办事。

2、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和良好服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毕业生要通过正常渠道,向学校和用人单位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不许弄虚作假,伪造情况,严禁请客送礼。

4、就业工作人员严禁参与吃请受贿。

就业指导中心范文篇4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暂行规定(试行)》及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天津市教委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对我校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20*年学校就业工作思路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认清形势,提前启动,高度重视,高效务实。实践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坚持一切为学生,为学生一切服务的宗旨,努力提高就业率。

二、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

⒈实行国家不包分配,不下达就业计划的原则。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实行学校推荐、自主择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就业环境。

⒉学校依据卫生行业需求,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根据本人意愿,户口可迁到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原籍。本市生源毕业生到西部工作,户口可保留在天津。

⒊在规定的时间内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继续联系用人单位,学校将其档案于毕业当年底转至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保存,三年内落实用人单位的给予办理就业手续。

⒋本市生源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本人可持普通高校毕业证书、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就业单位接收函,到市公安局户口办公室开具落户通知书,到落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毕业生可在接收单位所在地登记集体户口,也可在其亲朋处登记家庭户口。

⒌就业工作实行就业政策公开,需求信息公开,择优推荐公开。对优秀毕业生依据本人意愿和用人单位需求,学校将优先推荐。

⒍毕业离校前,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对有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休养,已签协议书自行解除,由学校负责通知用人单位。一年内治愈的,须于下一年度4月20日前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供县级以上医院能坚持工作的诊断证明,方可列入下一年度的就业计划。

⒎凡申请自费出国或以其他形式继续深造者,在4月30日前向所在系提出书面申请,经系、校审核后执行,学校不再负责其就业。

三、就业工作程序

⒈需求信息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系要积极收集用人信息,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将负责做好需求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并及时以专栏形式向各系及毕业生,供毕业生选用。

⒉学校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适时举办各种类型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洽谈活动。认真做好组织、接待、服务及协调工作,发挥好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⒊毕业生要按时参加市教委就业主管部门在寒假期间组织的双向选择洽谈活动。

⒋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确定就业单位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要签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就业方案的依据。

⒌为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毕业生在择业时应持有学校统一发放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信》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及盖有红色印章的《学籍学习成绩表》各一套,复印无效。

⒍协议书一式三份,协议书经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学校三方签字盖章后,视为生效。

四、就业工作中的有关规定

⒈对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毕业生,学校报市教委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学校将其档案转至天津市教委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自谋职业。

⑴不符合有关规定,坚持个人无理要求,经多方教育仍拒不改正的;

⑵自发《报到证》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

⑶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提出无理要求,用人单位将其退回的;

⒉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弄虚作假、严重损害学校声誉,造成恶劣影响,以及其他严重违纪行为的,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纪律处分经学校批准后公布。

⒊毕业生要将落实就业单位协议书在每年5月25日前交到学校所在系,经汇总登记后转至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⒋毕业生要将家庭住址变迁证明材料在每年5月20日前交到所在系,经汇总后报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核,以便如期派遣。

⒌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经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盖章后,毕业生应迅速送一份给用人单位,以便按时纳入就业方案。

⒍5月25日至毕业生离校前,毕业生签约单位一经列入就业方案,不再办理违约事宜。

五、就业教育与指导

面对高校近年来扩招的社会现实,我们在分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时候,感到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困难很大。主要不利因素是:专科毕业生就业难,本市生源基数大(特别是郊县生源多),毕业生择业观有待扭转,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加强对在校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顺利完成就业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校教育的终端环节。因此,要切实抓紧抓好,使学生树立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各系、部要将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融入教学每一个环节,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竞争能力,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认真做好专科升入本科学习的指导、服务工作。

学生管理部门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特别要向学生明确:权利、责任、利益、风险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价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西北,鼓励毕业生先上岗,后择业,再立业。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各系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介绍就业形势及政策,传授就业技巧,了解就业需求,帮助毕业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全程为毕业生服务。

各部门要认真做好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信息反馈,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和总结。

六、就业工作纪律

为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政策,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排除和抵制不正之风的干扰,加强廉政建设,各级干部和全体师生,特别是参与就业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纪律:

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政策办事。

⒉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和良好服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⒊毕业生要通过正常渠道,向学校和用人单位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不许弄虚作假,伪造情况,严禁请客送礼。

⒋就业工作人员严禁参与吃请受贿。

⒌对上述纪律要求,任何人都有权监督。纪检要认真检查、监督就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如发现违反就业工作纪律并造成影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认真查处。

七、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就业指导工作在党委领导下,学校成立就业指导领导小组及就业指导办公室,并成立系就业工作组。

就业指导中心范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存在较多不足:在对就业指导内涵的认识上,一般定位于“指导”就业,以致“前松后紧”,甚至最后一学期或最后一学年突击完成;指导内容单一,以提供就业信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就业程序指导为主;指导形式单一,以校内各级领导和相关教师进行大会报告和大课辅导为主;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不仅数量不足,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普遍较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基本成为一般信息会和基本程序指导会,其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全面实现就业指导目标——明确就业方向、强化就业意识、做好职业规划。如何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其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创新思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转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职能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原有的主要职能是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具有明显的行政管理色彩,其相应的工作重点排序为: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就业研究。这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就以提供事务性服务与管理基本就业信息为主,对就业缺乏研究,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点像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其指导工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临时性,仅在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集中突击开展工作。受指导的学生仅能掌握少量的就业信息和就业程序常识,对就业方向的确定、就业意识的增强、科学进行职业规划等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必须从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转变开始,要对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准确定位,将其真正确定为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机构,利用成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管理服务。这一职能转变使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重点排序转变为:就业研究——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管理。这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再是毕业生,而是全部大学生;工作重点不再是行政管理,而是就业研究和职业指导;工作的季节性和临时性被工作的一贯性和持续性所替代,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现由择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变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我国高校陈旧的管理理念和体制还难以彻底消除。目前,除用人单位市场意识较强,特别注重人才选择权外,高校管理者、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还保留着许多旧的就业、职业理念,更愿意进行和接受择业指导。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重点真正实现由择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变,在思想和意识上进行必要疏导和引导的基础上,切实帮助大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及各种职业技能。

1.就业工作前置。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自我,根据自身特点设计职业生涯,实现“人职匹配”。为了确保职业生涯辅导的有序和有效,必须实现两大改变:一是就业工作前置,从招生计划的编制和专业的设置开始关注就业工作,根据就业现状和就业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招生计划和设置专业,为学生提供宽泛的职业选择余地,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并随着影响就业新因素的出现,不断修改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二是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在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后,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这种本领的相当部分来源于大学期间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积累。因此,就业准备要从大一开始,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推进素质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实现文理有机交融等均可为大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提供平台和渠道;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可以为大学生提高重点学科业务素质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聘请熟悉就业指导的校内教师和社会成功人士为兼职教师,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2.实现就业指导教育的全程化。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切I计划。一年级的就业指导教育应通过开设“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并告诉他们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力和素质,旨在让大学生准确认识社会和充分认识自我,促使他们化就业压力为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动力;二年级的指导教育应通过“大学生就业观念”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和就业观念,以良好的心态迎接竞争和挑战;三年级的指导教育主要帮助大学生熟悉就业政策和有关法律问题,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强化诚信意识;四年级的指导教育应以求职技巧辅导为主,在提供丰富就业信息的基础上,聘请校内外各类专家向学生传授求职和应聘的技巧或经验。

三、多形式指导教育和个性化指导是提高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主要技术手段笔者认为,面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就业指导需求,必须丰富指导形式,激发学生接受指导的热情,具体可在如下形式中根据各校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有所侧重:

(1)本校熟悉职业规划的专业教师或辅导员进行以理论为主、适当结合实际的较为系统的就业指导,其特点是内容较为系统,形式规范,不足是联系实际较少或案例导向作用不够;(2)人事管理部门熟悉政策法规的专门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剖析就业形势变化趋势及当年就业最新动态,介绍大学生就业最新政策,特点是政策性强、综合性强、针对性较差;(3)知名高校对口专家作创业和成才途径专题讲座,特点是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此有逆反心理;(4)重点专业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管理人员作人才需求分析和合格人才素质分析报告,特点是联系实际紧密,具体生动,但适用面较窄,组织大型活动存在困难;(5)专业对口就业后成功发展的知名校友作成才经验交流,特点是成才经验虽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每人总结和概括的思路不一定相同,内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学校就业指导教育的需要;(6)未按对口专业就业而创业成功的知名校友做创业成功经验交流,这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个人的经历及各项素质、生存环境、家庭背景各不相同,适用性不一定很强;(7)开办政策咨询服务日活动,除选派本校熟悉就业政策的管理人员现场提供咨询服务外,还可聘请部分人事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一起提供现场咨询服务;(8)设立就业指导咨询办公室和建立网络咨询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要让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新台阶,有效性取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强化个性化指导和服务仍然是重要手段之一。强化个性化指导和服务,首先要进行分类指导,每个学生的现状、目标等存在差异,指导教师也是各有所长,用其所长指导对口需求的学生,其效果会更好。当然,分类也不宜太细,否则指导资源会严重不足。就目前看,可以分成4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1)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2)求职心态调试;(3)就业政策与流程咨询;(4)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具体形式包括集中分类指导会、预约咨询、指导信箱、在线咨询、网络留言板、报纸杂志专栏等。公务员之家:

四、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指导人员队伍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就业指导中心范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存在较多不足:在对就业指导内涵的认识上,一般定位于“指导”就业,以致“前松后紧”,甚至最后一学期或最后一学年突击完成;指导内容单一,以提供就业信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就业程序指导为主;指导形式单一,以校内各级领导和相关教师进行大会报告和大课辅导为主;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不仅数量不足,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普遍较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基本成为一般信息会和基本程序指导会,其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全面实现就业指导目标——明确就业方向、强化就业意识、做好职业规划。如何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其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创新思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转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职能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原有的主要职能是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具有明显的行政管理色彩,其相应的工作重点排序为: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就业研究。这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就以提供事务性服务与管理基本就业信息为主,对就业缺乏研究,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点像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其指导工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临时性,仅在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集中突击开展工作。受指导的学生仅能掌握少量的就业信息和就业程序常识,对就业方向的确定、就业意识的增强、科学进行职业规划等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必须从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转变开始,要对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准确定位,将其真正确定为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机构,利用成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管理服务。这一职能转变使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重点排序转变为:就业研究——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管理。这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再是毕业生,而是全部大学生;工作重点不再是行政管理,而是就业研究和职业指导;工作的季节性和临时性被工作的一贯性和持续性所替代,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现由择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变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我国高校陈旧的管理理念和体制还难以彻底消除。目前,除用人单位市场意识较强,特别注重人才选择权外,高校管理者、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还保留着许多旧的就业、职业理念,更愿意进行和接受择业指导。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重点真正实现由择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变,在思想和意识上进行必要疏导和引导的基础上,切实帮助大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及各种职业技能。

1.就业工作前置。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自我,根据自身特点设计职业生涯,实现“人职匹配”。为了确保职业生涯辅导的有序和有效,必须实现两大改变:一是就业工作前置,从招生计划的编制和专业的设置开始关注就业工作,根据就业现状和就业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招生计划和设置专业,为学生提供宽泛的职业选择余地,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并随着影响就业新因素的出现,不断修改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二是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在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后,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这种本领的相当部分来源于大学期间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积累。因此,就业准备要从大一开始,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推进素质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实现文理有机交融等均可为大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提供平台和渠道;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可以为大学生提高重点学科业务素质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聘请熟悉就业指导的校内教师和社会成功人士为兼职教师,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2.实现就业指导教育的全程化。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切I计划。一年级的就业指导教育应通过开设“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并告诉他们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力和素质,旨在让大学生准确认识社会和充分认识自我,促使他们化就业压力为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动力;二年级的指导教育应通过“大学生就业观念”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和就业观念,以良好的心态迎接竞争和挑战;三年级的指导教育主要帮助大学生熟悉就业政策和有关法律问题,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强化诚信意识;四年级的指导教育应以求职技巧辅导为主,在提供丰富就业信息的基础上,聘请校内外各类专家向学生传授求职和应聘的技巧或经验。

三、多形式指导教育和个性化指导是提高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主要技术手段笔者认为,面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就业指导需求,必须丰富指导形式,激发学生接受指导的热情,具体可在如下形式中根据各校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有所侧重:

(1)本校熟悉职业规划的专业教师或辅导员进行以理论为主、适当结合实际的较为系统的就业指导,其特点是内容较为系统,形式规范,不足是联系实际较少或案例导向作用不够;(2)人事管理部门熟悉政策法规的专门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剖析就业形势变化趋势及当年就业最新动态,介绍大学生就业最新政策,特点是政策性强、综合性强、针对性较差;(3)知名高校对口专家作创业和成才途径专题讲座,特点是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此有逆反心理;(4)重点专业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管理人员作人才需求分析和合格人才素质分析报告,特点是联系实际紧密,具体生动,但适用面较窄,组织大型活动存在困难;(5)专业对口就业后成功发展的知名校友作成才经验交流,特点是成才经验虽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每人总结和概括的思路不一定相同,内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学校就业指导教育的需要;(6)未按对口专业就业而创业成功的知名校友做创业成功经验交流,这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个人的经历及各项素质、生存环境、家庭背景各不相同,适用性不一定很强;(7)开办政策咨询服务日活动,除选派本校熟悉就业政策的管理人员现场提供咨询服务外,还可聘请部分人事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一起提供现场咨询服务;(8)设立就业指导咨询办公室和建立网络咨询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要让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新台阶,有效性取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强化个性化指导和服务仍然是重要手段之一。强化个性化指导和服务,首先要进行分类指导,每个学生的现状、目标等存在差异,指导教师也是各有所长,用其所长指导对口需求的学生,其效果会更好。当然,分类也不宜太细,否则指导资源会严重不足。就目前看,可以分成4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1)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2)求职心态调试;(3)就业政策与流程咨询;(4)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具体形式包括集中分类指导会、预约咨询、指导信箱、在线咨询、网络留言板、报纸杂志专栏等。公务员之家:

四、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指导人员队伍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就业指导中心范文篇7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存在较多不足:在对就业指导内涵的认识上,一般定位于“指导”就业,以致“前松后紧”,甚至最后一学期或最后一学年突击完成;指导内容单一,以提供就业信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就业程序指导为主;指导形式单一,以校内各级领导和相关教师进行大会报告和大课辅导为主;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不仅数量不足,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普遍较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基本成为一般信息会和基本程序指导会,其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全面实现就业指导目标——明确就业方向、强化就业意识、做好职业规划。如何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其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创新思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转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职能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原有的主要职能是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具有明显的行政管理色彩,其相应的工作重点排序为: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就业研究。这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就以提供事务性服务与管理基本就业信息为主,对就业缺乏研究,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点像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其指导工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临时性,仅在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集中突击开展工作。受指导的学生仅能掌握少量的就业信息和就业程序常识,对就业方向的确定、就业意识的增强、科学进行职业规划等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必须从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转变开始,要对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准确定位,将其真正确定为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机构,利用成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管理服务。这一职能转变使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重点排序转变为:就业研究——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管理。这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再是毕业生,而是全部大学生;工作重点不再是行政管理,而是就业研究和职业指导;工作的季节性和临时性被工作的一贯性和持续性所替代,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现由择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变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我国高校陈旧的管理理念和体制还难以彻底消除。目前,除用人单位市场意识较强,特别注重人才选择权外,高校管理者、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还保留着许多旧的就业、职业理念,更愿意进行和接受择业指导。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重点真正实现由择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变,在思想和意识上进行必要疏导和引导的基础上,切实帮助大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及各种职业技能。

1.就业工作前置。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自我,根据自身特点设计职业生涯,实现“人职匹配”。为了确保职业生涯辅导的有序和有效,必须实现两大改变:一是就业工作前置,从招生计划的编制和专业的设置开始关注就业工作,根据就业现状和就业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招生计划和设置专业,为学生提供宽泛的职业选择余地,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并随着影响就业新因素的出现,不断修改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二是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在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后,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这种本领的相当部分来源于大学期间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积累。因此,就业准备要从大一开始,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推进素质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实现文理有机交融等均可为大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提供平台和渠道;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可以为大学生提高重点学科业务素质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聘请熟悉就业指导的校内教师和社会成功人士为兼职教师,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2.实现就业指导教育的全程化。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切I计划。一年级的就业指导教育应通过开设“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并告诉他们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力和素质,旨在让大学生准确认识社会和充分认识自我,促使他们化就业压力为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动力;二年级的指导教育应通过“大学生就业观念”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和就业观念,以良好的心态迎接竞争和挑战;三年级的指导教育主要帮助大学生熟悉就业政策和有关法律问题,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强化诚信意识;四年级的指导教育应以求职技巧辅导为主,在提供丰富就业信息的基础上,聘请校内外各类专家向学生传授求职和应聘的技巧或经验。

三、多形式指导教育和个性化指导是提高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主要技术手段笔者认为,面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就业指导需求,必须丰富指导形式,激发学生接受指导的热情,具体可在如下形式中根据各校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有所侧重:

(1)本校熟悉职业规划的专业教师或辅导员进行以理论为主、适当结合实际的较为系统的就业指导,其特点是内容较为系统,形式规范,不足是联系实际较少或案例导向作用不够;(2)人事管理部门熟悉政策法规的专门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剖析就业形势变化趋势及当年就业最新动态,介绍大学生就业最新政策,特点是政策性强、综合性强、针对性较差;(3)知名高校对口专家作创业和成才途径专题讲座,特点是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此有逆反心理;(4)重点专业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管理人员作人才需求分析和合格人才素质分析报告,特点是联系实际紧密,具体生动,但适用面较窄,组织大型活动存在困难;(5)专业对口就业后成功发展的知名校友作成才经验交流,特点是成才经验虽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每人总结和概括的思路不一定相同,内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学校就业指导教育的需要;(6)未按对口专业就业而创业成功的知名校友做创业成功经验交流,这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个人的经历及各项素质、生存环境、家庭背景各不相同,适用性不一定很强;(7)开办政策咨询服务日活动,除选派本校熟悉就业政策的管理人员现场提供咨询服务外,还可聘请部分人事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一起提供现场咨询服务;(8)设立就业指导咨询办公室和建立网络咨询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要让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新台阶,有效性取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强化个性化指导和服务仍然是重要手段之一。强化个性化指导和服务,首先要进行分类指导,每个学生的现状、目标等存在差异,指导教师也是各有所长,用其所长指导对口需求的学生,其效果会更好。当然,分类也不宜太细,否则指导资源会严重不足。就目前看,可以分成4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1)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2)求职心态调试;(3)就业政策与流程咨询;(4)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具体形式包括集中分类指导会、预约咨询、指导信箱、在线咨询、网络留言板、报纸杂志专栏等。公务员之家:

四、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指导人员队伍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就业指导中心范文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存在较多不足:在对就业指导内涵的认识上,一般定位于“指导”就业,以致“前松后紧”,甚至最后一学期或最后一学年突击完成;指导内容单一,以提供就业信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就业程序指导为主;指导形式单一,以校内各级领导和相关教师进行大会报告和大课辅导为主;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不仅数量不足,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普遍较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基本成为一般信息会和基本程序指导会,其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全面实现就业指导目标——明确就业方向、强化就业意识、做好职业规划。如何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其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创新思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转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职能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原有的主要职能是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具有明显的行政管理色彩,其相应的工作重点排序为: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就业研究。这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就以提供事务性服务与管理基本就业信息为主,对就业缺乏研究,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点像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其指导工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临时性,仅在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集中突击开展工作。受指导的学生仅能掌握少量的就业信息和就业程序常识,对就业方向的确定、就业意识的增强、科学进行职业规划等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必须从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转变开始,要对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准确定位,将其真正确定为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机构,利用成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管理服务。这一职能转变使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重点排序转变为:就业研究——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管理。这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再是毕业生,而是全部大学生;工作重点不再是行政管理,而是就业研究和职业指导;工作的季节性和临时性被工作的一贯性和持续性所替代,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现由择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变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我国高校陈旧的管理理念和体制还难以彻底消除。目前,除用人单位市场意识较强,特别注重人才选择权外,高校管理者、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还保留着许多旧的就业、职业理念,更愿意进行和接受择业指导。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重点真正实现由择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变,在思想和意识上进行必要疏导和引导的基础上,切实帮助大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及各种职业技能。

1.就业工作前置。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自我,根据自身特点设计职业生涯,实现“人职匹配”。为了确保职业生涯辅导的有序和有效,必须实现两大改变:一是就业工作前置,从招生计划的编制和专业的设置开始关注就业工作,根据就业现状和就业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招生计划和设置专业,为学生提供宽泛的职业选择余地,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并随着影响就业新因素的出现,不断修改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二是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在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后,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这种本领的相当部分来源于大学期间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积累。因此,就业准备要从大一开始,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推进素质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实现文理有机交融等均可为大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提供平台和渠道;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可以为大学生提高重点学科业务素质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聘请熟悉就业指导的校内教师和社会成功人士为兼职教师,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2.实现就业指导教育的全程化。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切I计划。一年级的就业指导教育应通过开设“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并告诉他们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力和素质,旨在让大学生准确认识社会和充分认识自我,促使他们化就业压力为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动力;二年级的指导教育应通过“大学生就业观念”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和就业观念,以良好的心态迎接竞争和挑战;三年级的指导教育主要帮助大学生熟悉就业政策和有关法律问题,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强化诚信意识;四年级的指导教育应以求职技巧辅导为主,在提供丰富就业信息的基础上,聘请校内外各类专家向学生传授求职和应聘的技巧或经验。

三、多形式指导教育和个性化指导是提高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主要技术手段笔者认为,面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就业指导需求,必须丰富指导形式,激发学生接受指导的热情,具体可在如下形式中根据各校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有所侧重:

(1)本校熟悉职业规划的专业教师或辅导员进行以理论为主、适当结合实际的较为系统的就业指导,其特点是内容较为系统,形式规范,不足是联系实际较少或案例导向作用不够;(2)人事管理部门熟悉政策法规的专门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剖析就业形势变化趋势及当年就业最新动态,介绍大学生就业最新政策,特点是政策性强、综合性强、针对性较差;(3)知名高校对口专家作创业和成才途径专题讲座,特点是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此有逆反心理;(4)重点专业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管理人员作人才需求分析和合格人才素质分析报告,特点是联系实际紧密,具体生动,但适用面较窄,组织大型活动存在困难;(5)专业对口就业后成功发展的知名校友作成才经验交流,特点是成才经验虽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每人总结和概括的思路不一定相同,内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学校就业指导教育的需要;(6)未按对口专业就业而创业成功的知名校友做创业成功经验交流,这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个人的经历及各项素质、生存环境、家庭背景各不相同,适用性不一定很强;(7)开办政策咨询服务日活动,除选派本校熟悉就业政策的管理人员现场提供咨询服务外,还可聘请部分人事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一起提供现场咨询服务;(8)设立就业指导咨询办公室和建立网络咨询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要让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新台阶,有效性取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强化个性化指导和服务仍然是重要手段之一。强化个性化指导和服务,首先要进行分类指导,每个学生的现状、目标等存在差异,指导教师也是各有所长,用其所长指导对口需求的学生,其效果会更好。当然,分类也不宜太细,否则指导资源会严重不足。就目前看,可以分成4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1)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2)求职心态调试;(3)就业政策与流程咨询;(4)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具体形式包括集中分类指导会、预约咨询、指导信箱、在线咨询、网络留言板、报纸杂志专栏等。公务员之家:

四、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指导人员队伍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就业指导中心范文篇9

一、拿着专业书、闲书来上课,

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倡从起,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并建议就业指导课程学时不少于38个学时。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大都为38个学时,占两个学分,一般安排在下午的七八节课,多为一个系200人左右一起上课。

笔者在几所高校旁听就业指导课时发现,同学们的书桌上大都放着别科的书籍,有的同学更是头也不抬地认真写着别科作业,任课老师则是很认真地在讲课。当随机问周围同学为什么不专心听课时,大家反映:老师讲的多数是成功者的案例,我们在网上或杂志上都看过,知道的不一定比老师少,还有很多案例已经过时了。

很多大四学生反映,除了对如何写简历、面试如何着装等有些记忆外,老师课上讲的其他内容已没有太大印象。

小杨是一所高校英语专业大四学生。每堂就业指导课老师都要点名,以此来保证出勤率。“要是这课讲得有意思,同学早早会去占座的,还用点名吗?”学生不满意的还有任课教师用ppt授课,学生们没有教材。“就业指导课上的信息陈旧,理论又联系不上实际”。小杨大二时在学校附近书店买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和《求职从大一开始》两本书,“还是书里面说得比较实在”。

在校四年,小杨感觉没有接受到有效的就业指导。现在大四开始找工作了,她才知道社会上的工作类型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

二、大二、大三就业指导课断档?

据了解,各高校从陆续开设就业指导课。,教育部下发相关通知后,各高校把就业指导课分为两部分: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二是就业指导。多数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即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课程,第二部分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开设。

医学专业的刘姓同学今年即将大学毕业。她回忆,大一刚入学,学院就开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一个系180多名新生一起上,共15课时,集中一周三天时间就全给上完了。“我还没来得及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感觉,课程已经结束,只当是‘打酱油了’。”现在刘同学也忙着找工作,学校承诺毕业前给他们开就业指导课,还迟迟未兑现。

正在找工作的大四学生王勇说,大一上过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大二、大三就没有类似课程了,现在要找工作了,早忘了大一就业指导课讲了什么。

某高校材料学院的邹同学说,离毕业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她才听说学院要开就业指导课,学生纷纷议论,“现在还开什么呀?我们大都去向已定,出国的、准备读研的,很多同学工作也已经找好了,再开不就是走形式?”

但多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都表示,大二和大三期间,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并没有断档,安排有一定课时的就业指导讲座,例如请校友或就业指导专家来与学生面对面,等等。

三、就业指导教师多为“非正规军”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校大都采用就业指导课教师专兼结合的方式。由于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专职教师数量少,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便成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兼职教师。

各高校目前的状况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教师能达到10人的,就算是人数多了,而兼职教师的数量远远多于专职教师。

对此,学生们提出质疑:从事行政工作的学院领导,能放多少心思在就业指导课上?各学院的辅导员很多是毕业直接留校,自身都没经历过职业生涯规划能讲好吗?很多学生建议:直接请一些企业的hr来告诉我们企业需要、喜欢什么样的人才,或是请往届毕业生与我们面对面地分享求职经历,这样更具实效。

某部属高校就业中心负责人认为学生们的担忧不无道理:老师们自身没有相应的经历,对职业生涯规划很难有透彻的理解,自身不懂,再把自己没做过的事情让学生来尝试,是很危险的。

在多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看来,让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成为兼职就业指导课教师,是因他们与专业课教师相比,跟学生接触的机会和时间更多。分管学生工作的院副书记每年都到外面去跑招聘单位,和企业接触较多,能直接把各类就业信息带给学生。

也有部分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担忧,有些辅导员三四年后就转岗了,“本来就不专业,费力培养逐渐专业化时,却又流失了。”

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个别学校就业指导课做得小有声色。东北师范大学的就业指导课堂经常是坐满学生。不是因为要点名,而是他们主动选修了该课程。该校大四新闻专业的陈昀说,他在大二下半学期和大三上半学期分别选修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课上有很多最新的就业信息和案例,老师还介绍有很多就业信息的网站,比很多专业课有意思。”

就业指导中心范文篇10

根据《关于做好2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年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精神,为进一步深化*市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年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毕业生就业已从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转为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随着*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加入贸易组织,对人才需求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市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各县(市、区)、各部门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制定符合本县(市、区)实际的吸引人才的政策,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明确职责,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和分析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把就业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及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充分发挥作用,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未来几年全市的就业形势,提出深化改革,妥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指导和协调全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县(市、区)、各大中专院校也应相应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负责做好本县(市、区)和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市计委、市教育局作为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要负责全市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及时办理毕业生相关手续,做好就业指导服务等各项工作;市人事局和市编办分别负责大中专毕业生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增减计划、编制的管理工作。各大中专学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加强对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使毕业生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的观念,主动到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各新闻媒体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的宣传报道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尽职尽责、通力合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推进*市就业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学校领导和县(市、区)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三、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国家计划内统招毕业生和享受国家专项奖学金的农林、师范类毕业生,继续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办法实行就业。定向生定向就业,委培生按合同就业。市计委、市教育局按合同编制就业计划,毕业生按合同就业。其余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市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择业期限为三年。毕业时落实接收单位的,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为其办理有关就业报到手续,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档案和户籍关系随转。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由学校报市就业指导中心签发注明“待就业”的《就业报到证》,将其介绍回生源县(市、区),以择优录取、竞争上岗的办法就业或自主创业;也可在两年内将档案、户籍手续保留在原就读学校。落实接收单位后,予以办理就业报到手续,超过两年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由学校将其就业报到证、户口、档案手续转回毕业生家庭所在地,或按毕业生意愿将户口、档案手续委托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人事。

四、加快毕业生就业和人事制度改革,拓宽就业渠道

(一)继续贯彻落实*市已制订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取消市内调整改派审批手续(改为备案),凡在三年之内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给予办理就业的有关手续。

(二)有空编的市、县、乡各级党政机关以及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需人员的补充要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在人事部门下达计划后,根据职位要求,通过采取公开招聘、考试或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吸收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高校优秀毕业生补充空缺岗位,优化公务员队伍与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普九”和素质教育所需的师资。各县(市、区)要根据国家新定编制认真核编,将核定编制和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聘任制有机结合起来,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和代课教师,空出岗位安排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在编制内按照人事部门下达的计划安置师范类毕业生,财政部门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不得以财政困难为由拒绝吸纳师范类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要积极支持农村、山区发展教育事业,凡自愿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毕业生,户口可保留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办的毕业生专户,档案手续由县教育局保存。各县(市、区)要制定新任教师的支教、轮教制度,新任教师的职称评定等需有农村、山区的任教经历。对于农业县(市、区),特别是贫困县(市、区)的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回生源所在地安排就业,以保证这些县(市、区)师资的需求。

(四)暂时未落实接收单位的人事档案关系托管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的本市生源毕业生,或经审批同意入并的外地生源大专以上毕业、紧缺专业优秀毕业生,其参加工作时间均以人事档案的托管时间为准。在规定时间内,经就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重新调整的毕业生,调整前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五)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为*市经济的率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外地生源入并的政策是:毕业研究生要特事特办,不受生源地、专业、编制和年度增人计划限制,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安家补贴和奖励;放开引进大学本科学历毕业生,凡落实接收单位的,不受生源地、专业和审批时间的限制;积极引进工科类及紧缺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到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乡镇企业、村办企业等用人单位就业,从严控制中专学历毕业生进入*市就业。对于符合引进人才政策的外地生源毕业生,只要用人单位需要,及时给予办理手续;未落实用人单位的毕业研究生、本科生,可实行“先落户,后择业”的办法,户口、档案关系可托管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六)、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等独立核算的经营性单位可享受有关税费减免政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新办的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独立核算的经营性单位自开办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新办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等独立核算的经营性单位免征所得税一年。

(七)、优秀生、特困生就业优先。通过双向选择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省级优秀毕业生,学校要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用人单位应优先录用,市及县(市、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优先推荐就业;特困家庭的毕业生,由毕业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街道办事处和父母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材料,经研究确认后,由市及县(市、区)就业主管部门免费提供人事、信息咨询、推荐就业等服务,帮助安置就业。接收单位和有关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录用。

五、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

(一)实行毕业生待就业登记制度。由于就业形势和择业期限的延长,毕业

生将出现待就业现象,在待就业期间,毕业生需到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报到登记手续。对这些登记在册的毕业生,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会同学校及毕业生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给予必要的指导、培训、信息咨询服务,推荐就业;同时,可为毕业生提供人事服务。毕业生可在待就业期间继续升学深造,或服兵役,出国留学和自主创业。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当地民政部门应参照本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各市县财政列支。

(二)实行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信息公开制度,规范用人行为的管理。为创

造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就业环境,各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需采取“先登记、

后选择、再录用”的办法,要做到“三公开”,即毕业生需求信息公开、招聘毕业生的办法公开、录用毕业生的结果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