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5:44:40

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范文篇1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附图{图})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象240×300

11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九义七册60页)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七册64页)?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九义六册11页),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也直接受到影响。到了高年级一些常用的口算,如3.14×2,3.14×3……以及除数

1111

是0.5,0.25的乘、除法,──、──、──、──……化成小数是多

2458

少以及同数相减得0等,这些也要作为基本口算常抓不懈。

计算教学范文篇2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附图{图})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象240×300 11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九义七册60页)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七册64页)?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九义六册11页),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也直接受到影响。到了高年级一些常用的口算,如3.14×2,3.14×3……以及除数

计算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和改善学生运用计算机这种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独立学院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已经趋于单纯的办公实用软件教学,在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方面存在盲点。目前国内外对计算思维的研究均已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各高校或独立学院均已开设。“狭义工具论”是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所以,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这项任务凸显出来。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应对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研究和改革,改变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具软件”教学现状[3],解决计算机基础教育无法实现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困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摆脱以“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造成的“危机”,通过实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目标,不断提升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1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存在盲点

1.1教学目标问题。现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仅是独立学院包括很多二本院校在内,对于这门学科的认识还停留在教会使用工具、好的效果就是熟练掌握应用,偏离了教学目标偏离了对于解决问的思维意识、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目前各学科的学习及各行业的工作中使用计算机为工具解决问题已是必须掌握的技能。那么在使用计算机时必定需要有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机学科的学习不仅是使用工具还必须认识学科及其知识的启迪对计算思维的培养,才是有利于学科、学生及社会的发展[6]。1.2教学内容不合理。市面上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丰富覆盖知识面广,从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历史进程到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及在网络应用、多媒体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方面都有所涉及。[5]要把所有知识点方方面面给学生讲授到在独立学院安排的32学时内很难做到。以及在理论教学中不结合现实意义及计算思维的培养只是空洞的按照教材章节赶进度,既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计算思维的培养。

2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对计算思维培养的改进

“狭义工具论”是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应对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改变当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具软件”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相关计算思维能力。2.1改革教学目标。以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要义,紧密围绕必要的教学任务和核心知识版块,体现计算机基础学科的教育意义,反应通识普及教育应有的特点[1]。摆脱以“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造成的“危机”,通过实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目标,不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意识、计算思维方法、计算思维能力[2]。2.2改善教学内容。从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研究计算思维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为例,作为我国西北首家独立学院,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首批独立学院。近年来学院转型发展努力向“专业特色鲜明、应用优势突出、教育质量优秀”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目标迈进。自从2017年学院成立公共计算机教研室以来,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研究,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手段新方法,在贴合专业特色及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发挥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在教学改革方面做的尝试和努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从2018级新生开始学院引进了中国大学MOOC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Office高级应用课程,在开设传统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同时学生需要同步在线学习Office高级应用,按慕课要求参加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按20%比例计入计算机应用基础总评成绩中。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增加专业学习时长,学生更加重视实践操作环节训练动手能力并在具体任务中勤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且在线上线下学习中能感受多个教师教学风格对相同知识的不同探讨,计算机基础知识与Office高级应用并重,培养提升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在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方面有两部分,一是组织开展自己院校内的计算机特色竞赛,围绕学生的专业背景就业趋势和兴趣爱好设计竞赛模块,全院各专业学生均可参加,对成绩优异者给予一定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有一定难度的竞赛题目起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作用。再将竞赛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市级省级乃至部级比赛中去,鼓励更多有才华、有能力的学生参加社会各类计算机大赛,如这几年受广大师生喜爱的“互联网+”、“创青春”、“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比赛。学生参赛不仅能广见博问,锻炼能力,发挥潜能,激发计算思维意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更能获得成就感。将院级比赛和社会竞赛有机结合,教学相长,造就学生也造就学院。改革考核模式开展以培养提升计算思维能力为要务的教学改革,同时对课程考核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实践作品考查占50%,慕课占20%综合评定。平时成绩由学生出勤、打字速度测试、随堂电子作业实践任务组成;期末实践作品考查由任课教师组织,由Word、Excel、Ppt三部分上机考试组成;慕课成绩由供课平台提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考试。前四学期通过等级考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绩直接按一级80分、二级90、三级95登载(可登载在重修成绩中,数据统计就高计算)。考核方式的改革对学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公共计算机课程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计算思维潜能,提升了计算思维能力。

3结束语

独立学院属于三本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定位,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仅是实践动手能力强还需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思考能力,这样才符合社会当今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一味延续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际中已经发现了诸多教学内容不合理之处,因此任课教师和教学团队必须积极思考和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手段、新方法,摆脱计算机基础教学工具化的意识,以适应教学的要求,适应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实现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开展围绕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对理论教学体系与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授课计划,使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科技竞赛、创新实践等方面,引导学生实践中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References):[1]冯桂尔.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6:8373-8374,8376

[2]王乐.计算思维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J].电子制作,2014.5:124

[3]朱佳.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5.36:294

[4]黄慧.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5:194-195

[5]陈嘉发.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7:113-114

计算教学范文篇4

一、思想认识。

在上一学期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如学校的党员冬训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新学期即将来临,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共产党员。

二、教学工作。

计算教学范文篇5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英文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的缩写。从广义上讲,它指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在教学、研究、管理中以各种方式使用计算机;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指教师将电脑作为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能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并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趋深化,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以及电教媒体的重点运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也成了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从优化训练内容出发,使学生听觉、视觉、触觉,都参与感知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训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但目前课堂教学的单一化、程式化势必成为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绊脚石。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呢?我们必须了解当前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和误区,而如何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来推动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成了摆在面前需要探讨的问题了。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在实际中却有相当多的教师几乎整节课都是自己讲、学生听,把学生当成“观众”而不是“演员”,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极少。究其原因,除了少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强外,大部分教师都知道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一到了讲台上,就不自觉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了,这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教师有了“满堂灌”的机会。

2.在班级教学的组织体系中,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历来是一个较难处理的关系,由于课堂的进度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程度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累积的结果是学生之间的程度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要求,而教师的因材施教则越来越难实施。

3.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长期失控,表现在:学生的课堂练习没有时间限制或时间很难控制,学生对自己练习的结果缺乏快捷而准确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也只能通过巡堂等形式有个大致的了解,因而教学过程的调整也只能是粗糙的。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掌握的怎样,教师也难以很快地、准确地反馈。

4.以高度抽象性为特点之一的数学科,包含着很多抽象的、枯燥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多年来,教师们虽然积累了不少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这些内容的一些较直观、较形象的处理方法,但未能系统地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抽象的内容,真正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计算机的优越性

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计算机辅的教学过程能更好地建立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活动,按照现有条件以恰当的结构组织教学系统,安排教学过程。

1.在计算机屏幕上实现生动灵活、有声有色的演示。

利用计算机演示的优势,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生动、灵活、形象、多变的演示过程,代替教师冗长的讲授,很多难于理解的抽象的数旋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懂、易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观察演示而易于接受新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几何“正方形”一课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较长的一组边同步缩短,使得有“一组邻边相等”,紧接着把一组对边绕着同一邻边的两个端点同步旋转,使得有“一个角是直角”,用动画演示了“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的正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再用动画演示了“矩形→正方形”、“菱形→正方形”的变化过程,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出了正方性的性质,使学生容易理解并记住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在初中几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一课中,我们在计算机中用平移、对称、旋转、翻转等动画演示了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二十多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而这二十多种位置关系就是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二十多个变式训练题中的几何图形。因为软件设计成每演示一种位置关系,都有一个暂停,当每次按动鼠标后就会出现下一种位置关系,所以,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观察每种位置关系中图形的特殊的隐含条件,使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各种位置关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也为这节课及以后用“边边边公理”证题打下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

2.运用计算机技术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介入,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中数与形的关系,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旋转与平移,分割合并,以及慢镜头的分解动作,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隐形为显形,从而达到拓宽教学时空维度,降低抽象思维坡度,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数学定理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定理的发现、探索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往往只能给学生讲授定理的证明过程,却不能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思维环境和条件。而使用多媒体则能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良好思维环境和条件,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几何课中,平面图形的平移和和旋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弄不清楚。传统教学中只能凭粉笔画出的静态图来讲解比较费劲难解,而现在可以利用计算机动态显示平移和旋转的整个过程,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易于观察量与量的关系。

数学的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教学方法因之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决定了长期以来教学方法的单调划一。如何协调教学活动和数学抽象空间的联系呢?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新颖的手段,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展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数学世界,恍如变数学为游戏天地,生动、直观、形象,改变学生心目中的对于数学的形象定位:抽象、枯燥、缺少人情味。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心理特点,人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而计算机的应用恰能针对这个认知特点,协助教师创设导入情境,活泼有趣的学习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促成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程序调动,借此形成演示情境,向学生展示各种现实中的数学现象与数学应用,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各种概念公式的内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变抽象复杂为具体简单,让学生借此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这与过去单凭教师一张嘴来调度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路,无疑增添了一位形象教学的得力助手。例如在讲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辅以屏幕上动态图形的演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这样说,计算机的辅助,为启发式教学注入新活力。对居于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兴奋状态,产生了情境效应。对于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老师来说,可充分利用计算机在搭配、布局、材料上的优势,精选范例,组织材料,使教学准备阶段日趋于和谐统一。多媒体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单位时间内的容量增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理解和练习。这样不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效果,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计算机将文字、图形、色彩、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对图形可以进行伸、缩、移、旋、切、拼、补等变换,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内容形象化,增强其表现力,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得到刺激,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现代教育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那么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则三小时后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定理的讲解过程中,不是直接搬出定理,而是结合《几何画板》中的角的度量的功能,先让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每一个角的大小,求出三个角的和,猜想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一命题,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证明。这样,首先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其次体现了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重组教材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入手,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计算机图形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提问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在这儿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回顾与进一步的思考,可知用同样的方法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那么,六边形,七边形呢?适当的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就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和尝试,对数学对象进行多重表征,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讽。通过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

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时需要用较长时间写出一串长式子,画出图形或图像。有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节省画图、擦墨板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讲授更多的内容,充实课堂,从而增加课堂信息密度。

三、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

误区之一:不恰当地追求“多媒体”,忽视对教学的干扰。我见过一些课件,一开始就是一段噪人的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答对了,出现鼓掌声或者“你真棒”的赞扬声;答错了,来个“再想想”或者一个怪声音,这就把电脑的多媒体功能在辅助教学中用偏了。多媒体电脑确实能够把声音、图象、文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教材,使内容单调、枯燥,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各自独立形式存在的传统教材所无法比拟,但是作为辅助数学这一特定学科教学的电脑软件,尤其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如果过多地追求“多媒体”,特别是莫名其妙地来一段音乐,就会适得其反,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误区之二:追求软件的“外在美”,忽视软件的“内在美”。我见过一些课件制作者在展示他的课件时大谈他的课件多么漂亮、华丽,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却不谈用他的课件解决了数学教学中什么不用电脑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谈用他的课件辅助教学“辅”在何处,甚至有人还说:“《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固然好,但是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不易得奖,还是《AUTHORWARE》好,做出的软件漂亮。”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课件所用色彩当然就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计算机辅教”不仅是艺术,更重要的是科学,这是每一个课件制作者都需要注意的。我们提倡课件应该有友好的界面,操作简单、方便,“界面友好”与“华丽”当然不是一回事,特别是作为辅助数学教学的电脑软件,更应该把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软件的内在作用,而不是外在的所谓“美”。“数学美”是数学内容的和谐、结论“奇异”的内在美,对学生“数学美”的教育与熏陶主要在教学内容上。

误区之三:重视形象思维,忽视抽象思维。计算机的特点是能够使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但是过多地使用计算机,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又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切都形象化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就可能下降,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特别不利于高年级数学的学习。固然传统教学偏重逻辑能力培养的认知构建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心理优势和学习潜力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教学中的生命力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既训练使用右脑,又注重开发左脑,一定要注意如何恰到好处地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误区之四:重视教师的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如何“学”。目前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大多还只是在改变教师的如何“教”上下功夫,用计算机来帮助教师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问题的教学模式占多数,很少用计算机来帮助学生学的,即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另一方面,忽视课件的“交互性”,即使有“交互性”的课件也是在教师设想范围内的“交互性”。一次公开课中,教师讲解、演示了一个排列组合问题的多种解法,但是还是考虑不全面,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另一种解法,计算机不能演示,这位教师急得满头大汗。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能教学设备现代化了,而教学思想却是陈旧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

误区之五:把“是否使用了计算机”作为“好课”评比的条件之一。在一些学校、一些地区的“好课”评比中,把“是否使用了计算机”作为评比标准之一使得教师不顾是否需要计算机来辅助也用上了计算机。“把计算机搬进课堂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导,不可取,这甚至让计算机操作水平还不太高的教师闹出一些笑话。一堂课的好坏是看有没有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教学效果怎样,而不是使用了何种媒体。

误区之六: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有的数学课件把教案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上课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对其它教学手段置之不理,使课堂由“入灌”变成“机灌”这些只是简单应用了计算机的演示功能,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观众。从课堂教学效益角度讲,有些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得清清楚楚的知识点,如集合,教师就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学生身体健康角度讲,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有损学生的视力,容易产生眼睛疲劳,反而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机。

误区之七:过分追求快节奏。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在课堂上,教师把教案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表“黑板板书”,讲课只需点击鼠标,配上讲解。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巳经显示出标准答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应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有一个过程)的关系。

计算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互助教学模式;计算机; 教学; 实践应用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建设,这也是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与挑战。在职业教育模式转变过程中,互助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成为改革的重点。互助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本文就互助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

一、职高计算机课程应用“互助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计算机类课程是一种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在检测计算机教学成果时,一般采用讨论评价和听课抽查的方式,这符合互助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与特点。例如,教学在利用互助式教学模式方法时,利用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和充足的探索与思考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建立合作互作的教学模式,在互助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和补偿教学内容。

(2)有利于创造性运用教学手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是老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发挥着学生的价值。因而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缺乏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引入“互助式”教学模式,可以将互助式教学特点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任务相结合,充分发挥“互助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学生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互助式”教学模式,符合新时期课程要求与标准。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信息进行调查、收集与整理,实现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覆盖。“互助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变化,不像传统教学模式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学,而且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身良好的素养和学习品质。

二、职高计算机类课程应用“互助式”教学模式的误区分析

(一)互助空间狭小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部分管理人员或校领导还没有认识到“互助式”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师只让有问题或者邻座的学生小范围进行讨论;或是实施“互助式”教学模式过程中,禁止学生大声讨论、来回走动。计算机类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育内容较为单一,这些做法弱化了“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影响空间,降低了“互助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影响力弱当前,很多新兴行业迅速崛起,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人才大量缺乏的主要原因就是应届毕业生缺少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造成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对于高职来说,部分教师未能深入理解“互助式”教学模式的精髓,教学经验不足,不能有效的把握课堂时间和节奏。有的教师只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或针对性进行解答,无法达到“互助”的目的,导致“互助式”教学模式流于形式,严重影响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三)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在传统的知识结构与教学体系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有的教师注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但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创新意识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完全依照教案开展教学活动,并且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无论是从专业设置上还是从教学活动安排上,都是由学校管理部门统一安排,未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教学管理机械化、教学质量与水平不高及办事效率低等问题。如果单纯听从老师的教学计划,即使应用“互助式”教学模式,也无法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业,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职高计算机类课程应用“互助式”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计算机类课程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学习也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说学好计算机类课程知识,对于学习与掌握其他学科知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计算机类课程作为当前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学好计算机基础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与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开发出很多网络教学系统,使用者日益增加,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必须紧跟社会发展脚步,不能仅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这样容易限制了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实际需求,开展相应的教学任务促进互动。比如,我们要从教学建设与改革上入手,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实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无论从培养方案上还是从教学模式上,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在企业实践案例的基础上设置教学任务,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从而为学生适应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爱好将学生分为互助学习小组,大部分男生喜欢运动,篮球、足球或者打网络游戏,而女生大部分喜欢狂街、买东西或者逛淘宝等等。老师可以根据男生学生的日常生活规律设计一套计算机程序,然后根据女生的特点利用计算机设置淘宝运营模式,需要展示生活用品的网络销售平台。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完成老师设置任务的同时,加深对计算机课程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需要发挥辅助作用,帮助学生熟悉课程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在整个互助学习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从而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教学必须应时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科学合理的运用“互助式”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教学任务结合互联网方式来扩大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各个学期的成绩、平时表现及家庭情况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然后结合计算机知识、时展趋势及学生学习需求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先预习一下今天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然后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个小的课堂活动,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将他们合理分成一个小组,将学习好的与学习不好的穿插着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然后以小组模式进行学习。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需要设置一定的奖惩规则和评比制度,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表现欲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这种互助形式就自然发挥了其作用,也可以真实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三)遵循教学原则,规范教学内容现阶段,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注重人文精神与综合素养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与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实事求是,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开放性原则。所谓的开放性原则就是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并且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的交互关系,为学生学习创造和谐的气氛。在计算机课程互动教学活动中的深度合作和交流,在游戏中设置相应的计算机类课程知识,让学生边做游戏边运用理论知识,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同时,可以准确全面地反应学生的特点和基础水平,老师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开展后续的辅导工作。此外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改变传统一味灌输教学方法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价值观,互助式教学在计算机类课程知识教学中运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水平,实现了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为社会大输入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创造了积极条件。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职高专院校每年向社会和国家输出大批优秀的人才,同时对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提出了严格要求。文章从几个方面就互助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为社会输出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光.互助教学模式在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01). 

[2]田友华.互助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农机. 2017(11).

[3]张凤莲.职高计算机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和策略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04).

[4]吴明慧.互助教学模式在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7).

计算教学范文篇7

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变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打破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限性。学生不用在被动的等待教师去传授知识,而是自主的进入到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去,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能培养实践技能,通过实践活动验证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项目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意识。同时,通过动手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有利于学生将前人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身经验,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帮助学生积累实践阅历和专业经验,使学生的学习和实操内容更符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提出的要求。

2传统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下,计算机专业一般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然后示范操作,或实验室验证操作,最后考核测评,按照这些步骤完成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一直在机械学习,学习过程枯燥且乏味,但计算机这一学科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若缺乏动手操作机会,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将会是有限的,仅仅停留于课本之上,无法延伸到实际操作中去。若学生只学会了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无疑是“纸上谈兵”,今后一旦踏入工作岗位,必将出现很多问题。这种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很显然并不符合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提出的要求,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此外,为了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其课程设置往往围绕等级考试的范围开展,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真正的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

3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对策

3.1合理选择教学项目和分组。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首先需要给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开展学习,分组的目的在于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一味由老师主导课堂的陈旧模式,同时也可以借助学习小组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若要使学习小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分组时兼顾多方需求和特点,比如一个学习小组内应当配比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优生,以学优生带动、帮助、引导差生进步,又例如一组成员里应该具有领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从而使组内保持相应的活跃度和和谐性。由于项目难易程度和项目大小不同,因此在分配项目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更具科学性和合性。这就要求不光要考虑到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高低,此外,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应多设置一些具有关联性可以承上启下的微项目或子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主体后,还可以由子项目或微项目温故知新。3.2合理调整教学安排。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学内容并不会局限于一章一节中,而是会涉及到多个章节,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能合理调整教学安排。例如在一些院校中,为了让教学项目能真正在计算机职业实操中得以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将会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中安排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在之后的教学时间中就集中开展项目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实操中运用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引导实践操作。因此,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教学不必过于局限于教材设计,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安排,更好的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若条件允许,校方可以考虑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操学习,借由零距离接触企业最为现实的工作项目真切感受包括理论、实践、环境氛围在内的各实践要素。这不仅能够通过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更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职业敏感度,形成相对清晰的计算机职业操作概念与意识。3.3优化考核测评形式。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才能有效完成一个项目。这就要求传统的考核评测模式必须做出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分数去衡量学生的能力,传统的考核中,往往仅限于去获取标准答案,而忽略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和创新意识,即,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发挥的创造力,若学生在项目考核中,即使结果不完美,但是却充分展现出创新性,这样考核也是能顺利通过的,其中的创新点甚至可以加以宣传。又如一个项目完成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并可以举一反三,自行设计出新的项目内容,这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值得让更多的同学去学习,还能为特定环境下做为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的重要创新手段之一。

4结语

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学生能熟练的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更要将这些学到的理论知识基础能合理的运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就成为新时期教改行动十分重要的途径之一。相较于国外,我国基于项目教学法不仅教学环境和教学特点与国外存在不同,而且计算机教学改革时间较短,所以我国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措施,从而推动项目教学法这一创新教学形式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晓卿,刘常炜.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6(03):21~22.

[2]鲁立,刘桢.对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6(09):92~94.

[3]杜利娥.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5(3):91~93.

[4]赵登科,邵全义.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5(2):14~15.

[5]常洋,吕媛媛.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学与财富,2016(12).

[5]王佳庆,王晓刚,王清,张杰.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273~275.

[6]宋国际,兰继明,李东燕.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教学探索[J].电子制作,2015(4z).

[7]张艳,周峰.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优化探讨[J].信息通信,2011(4):191~192.

[8]王红纪,王红伟,张云飞.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交际,2016(13):206.

[9]张岚.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5(16):170.

计算教学范文篇8

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内涵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即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由此可以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本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他提倡“行动的教育”。注重实践是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我们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教学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理论性的知识较为抽象,单靠理论讲解对于中职学生无异于纸上谈兵。中国计算机专家谭浩强说:“计算机对于绝大多数人重在使用,对它的软、硬件理论部分,非专业人士不必强求。”中职教学要侧重于应用,难懂的理论不要强求,教学应以做为主,在做的过程中去掌握。计算机课程是一种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在实践中以理解的方式去掌握。计算机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从使用入手开展教学,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在用的过程中建立信心,以大量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对计算机教学的指导

计算教学范文篇9

思考之1:情景的创设是有效的,但适切的铺垫不可少。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不该创设情景,创设怎样的情景,是用情景导入好,还是充分地运用铺垫引入来得自然,或者就选择直接进行教学等等,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都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计算教学中铺垫的运用也是非常有效的。苏教版数学4年级上册,在学习3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就需要进行3位数除以1位数笔算知识的复习铺垫;又比如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就需要已学的口算知识及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知识,等等。1些计算知识的探索是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计算教学前的复习铺垫可以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旧知。所以,笔者认为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其实并不矛盾,并不是因为要创设情景而否定传统而有效的复习铺垫,课堂教学中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主要是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

思考之2:算理的强调是必须的,但算法的指导不可缺。

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因此,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也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苏教版2年级下册教材“两位数乘1位数”中,教学20×3时,要让学生明白算理:20是2个10,2个10乘3得6个10,6个10是60,所以在计算20×3时,只要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1个0,也就是20×3=60:又如教学“分数除法”时,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这是在学生学会“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的。

现行的教材中往往是通过学生的操作、思考相互动式学习.通过自主的探索交流来理解算理的,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到位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计算方法的指导却显得不够到位,使得学生的计算基础不够扎实,影响了计算能力的形成:苏教版3年级上册教材“两位数除以1位数”中,在教学46÷2时,学生在操作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知道“2”力什么写在商的10位上,从而使他们真正掌握两位数除以1位数的笔算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触类旁通,顺利地解决“想想做做”中像"95÷3”和“87÷4”这样有余数的计算题。因此,我们在强调算理的同时,不能忽视计算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在算理,算法、技能这3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思考之3:算法多样化的倡导是应该的,但算法的优化不可无。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1,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1、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1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1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笔者认为:我们要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下自觉地进行优化,并且这种优化是每个个体的优化,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促成。还必须指出的是:“算法优化”是需要1个过程的,有时并不1定在某1节课内就能做到优化,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其实有时所谓“最好”或“最简便”的方法是相对的,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以人为本,才是对传统的1个突破。

在进行“9加几”的教学中,计算.9+5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2)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9+4=13,13+1=14;(5)9+2=11,1l+3=14……其中(1)是通过数数来计算,(2)、(3)是利用“凑10法”计算,而运用算法(4)、(5)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凑10法”,而是为了迎合教师,为多样化而多样化,看到算法(2)中的5可以分成1和4,算法(3)中的9可以分成5和4,就得出5可以分成4和l,5可以分成2和3来计算:如果这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可以想象会有很大1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惘。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与比较,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凑10法”这种高效的算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并在不断用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中,认识到差距,形成迫切要将算法最优化的内需力。所以,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并不矛盾,两者是统1的,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思考之4:繁难的计算是没价值的,但日常的基本训练不可停。

课程标准对计算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计算题。因为这些计算是没有价值的,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很少用到这样复杂的计算。虽然在6年级教材中,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以及利息等计算比较复杂,但这样的计算是允许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现在,繁难而复杂的笔算可以说已经没有了,但由于高年级的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因此,基本的计算训练必须要强化。如在分数4则混合运算中,每道题都要有几道1步计算的算式题合并而成,但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重基本计算的训练,随之带来了学生计算正确率不断下降的事实。

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激励学生,消除浮躁心理,养成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其次,要通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计算,避免学生急于求成,让学生学会1定的验算方法。第3,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口算训练。基本的口算训练要每天进行,每堂课都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做到基本的口算结果能脱口而出。第4,要通过学生错例的反馈,寻找错误的具体原因。第5,要熟记1些常用的计算结果。

思考之5:增加计算器的使用是必要的,但学生的笔算不可取代。

计算教学范文篇10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附图{图})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象240×300

11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九义七册60页)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七册64页)?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九义六册11页),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也直接受到影响。到了高年级一些常用的口算,如3.14×2,3.14×3……以及除数

1111

是0.5,0.25的乘、除法,──、──、──、──……化成小数是多

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