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3:03:18

技术经济

技术经济范文篇1

关键词:特高压交直流水电系统;技术经济性;比较

1引言

特高压交直流水电系统技术一般是以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以及超高压电网技术为基础,并进行创新与完善的一种技术。2009年1000kV交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投入运行,来年±800kV直流水电试验示范工程也投入运行。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当前输电技术存在的经济性较低以及无法实现或者实现难度较大的更远距离输电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输电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对于当前特高压输电网而言,1000kV以及±800kV输电系统的技术经济性是重中之重。基于此,研究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技术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000kV和±800kV输电系统建设成本阐述

2.11000kV输电系统的建设成本。一般来说,都是使用单位输电建设成本来表示1000kV与±800kV输电系统的建设成本。同时,参照示范工程投资决算实对其施估算。以2009年投入运行的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例来看,其最初建设成本为56.9亿元。根据试验示范工程相关元器件成本以及建设成本的实际情况,使用工程成本计算方法对其建设成本进行估算,拟使用1000kV、4410MW、1500km特高压输电系统,其单位输电建设成本预期估算成本为1900元/km•MW。若将500kV输电系统建设成本按照2500元/km•MW的价格来看,那么此1000kV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单位建设成本则近似为500kV输电系统的8成左右。2.2±800kV输电系统的建设成本。对于±800kV直流输电系统而言,首先需要把各发电单元机组通过电站500kV母线汇集在一起,接着借助500kV输电线路连通到直流输电的整流站中,从而把三相交流电更换成直流电,再使用两条正负极输电线路将其配送到逆变站中,再把直流电转变为三相交流电,最后输送到有电压作为保障的500kV枢纽变电站中。和其余输电系统相同,±800kV直流输电系统在进行长距离、大规模输电的过程中,也需要两个电厂作为支撑,拟将其发电机组定位6×600MW以及5×600MW,线路总长度为1500km,通过±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数据对其输电建设成本实施估算。某±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直流输电线路总长度为1891km,额定直流电流为4kA,额定换流功率为6400MW,分裂导线的规格为6×720mm2,开工建设的时间为2007年,不断对系统进行调试,最终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根据系统调试以及投入运行的实际结果来看,自助研发的±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其相关设备具有较高的运行性能。该±800kV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成本为190亿元,其中换流站与相关线路的成本均占总成本的一半。根据示范工程建设成本进行估算,±800kV、6400MW、1500km直流输电系统的单位输电建设成本应为1780元/km•MW。2.31000kV和±800kV输电系统建设成本对比分析。一般来说,通过逆变站的输出功率对交流输电进行估算,而直流输电的估算亦是如此;1000kV交流输电系统的单位建设成本与±800kV直流输电系统的单位建设成本基本一致,都为1900元/km•MW,处于相同等级。1000kV交流输电系统的对地电压为578kV和±800kV直流输电系统极线的对地电压相匹配。±800kV直流输电系统的对地电压为800kV,极线之间的电压为1600kV,两者与1000kV交流输电系统相比,前者对地电压与极线间电压分别是后者的1.35倍以及1.6倍。对于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的建设成本来说,其成本主要以绝缘成本为主,而绝缘成本简单来说就是系统对地电压函数。架空线路的建设成本受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其不会随着分裂导线截面的增加而同比增大。例如,1000kV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分裂导线的截面和±800kV直流试验示范工程分裂导线相比,前者是后者的1.4倍;但前者实际每千米平均建设成本和后者相比,仅为86.4%,而非前文的1.4倍。1000kV和±800kV输电系统都能够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大幅提高输电线路的供电能力,并切实降低输电建设成本。从理论方面以及实际试验示范工程成本的估算结果来看:当输电线路处于1500km以内的时候,1000kV和±800kV输电系统两者进行比较,前者的建设成本不仅低于±800kV直流输电,而且低于超高压输电。

31000kV和±800kV输电系统电阻功率损耗对比分析

一般来说,通常都是用功率损耗率来表示1000kV和±800kV输电系统的输电功率损耗(电阻功率),也就是通过输送功率以及输电功率损耗的百分比进行表示;而使用电能损耗率来表示电能损耗,也就是使用全年的输送电能值以及电能损耗值的百分比进行表示。3.11000kV输电系统电阻功率损耗。1000kV输电系统的电能损耗以及功率损耗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输电线路、开关站以及变电站。其中开关站与变电站的功率损耗主要来自于变压器的高压并联电抗以及静止无功补偿的功率损耗,其确切数值一般和变压器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参数优化存在之间关联。但参数进行优化之后,开关站与变电站的功率损耗则近似可以看作是变压器德尔功率损耗。就当前实际状况而言,我国1000kV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一般不会超过0.15%。结合国产设备参数的估算结果来看,1000kV两开关站与两变电站功率损耗率的估算值是0.4%。当1000kV输电系统的输送功率为4410MW的时候,线路的电流则为2.546kA,则电流与电压二者的比值则为4.404×10-3。而如果导线的温度为25°的时候,8×630mm2分裂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则为5.839×10-3Ω/km。结合输电线路电阻功率相关计算公式可知,1000kV输电线路电阻功率损耗率则为3.9%。之后,把两部分功率损耗的实际结果加在一起就能知道整个输电系统的总功率损耗。经过相关计算可知,1000kV、4410MW、1500km交流输电系统的输电功率损耗率约为4.15%。3.2±800kV输电系统电阻功率损耗。±800kV输电系统的电能损耗以及功率损耗同样包括三个部分,即输电线路、逆变站以及整流站。其中,逆变站与整流站的功率损耗主要涉及交直流滤波器、平波电抗器、无功补偿设备、晶闸管换流阀以及换流变压器等设备的功率损耗,而换流变压器与晶闸管换流阀的功率损耗占据的比重最大。由于输电系统中不可避免会存在谐波电流,因此和常规变压器相比,换流变压器的功率损耗要更大。除晶闸管存在的功率损耗之外,晶闸管换流阀功率损耗还包括电阻、阻尼电容、均压电阻以及阀电抗器等带来的功率损耗,实际数值随着电压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当±800kV换流阀处于额定功率运行的时候,其直流电流应当为4kA,则电流与电压二者之间的比值则为5.0×10-3。而如果导线的温度为25°的时候,6×720mm2分裂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则为6.861×10-3Ω/km。±800kV、6400MW、1500km直流输电系统的电阻功率损耗率的估算值约为6.85%。总而言之,±800kV线路电阻功率损耗高于1000kV交流输电线路的根本原因在于前者线路的分裂导线电阻更大、电流与电压之间的比值更高。因此,如果想要大幅降低线路功率的损耗率,一方面应当减小输电线路中的电流,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加分裂导线的横截面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与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的技术经济性是当前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有关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的技术经济性。

参考文献

[1]曾庆禹.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技术经济分析[J].电网技术,2015,39(02):341~348.

[2]李明节.大规模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特性分析与运行控制[J].电网技术,2016,40(04):985~991.

[3]胡毅,刘凯,刘庭,肖宾,彭勇,苏梓铭.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J].高电压技术,2012,38(08):1809~1820.

技术经济范文篇2

0引言

讨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1]的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和哥本哈根世界峰会召开以来[2],世界实体经济的低碳化正在压过全球金融危机,成为人们寻求危中之机的最重要方向[3],科技教育界也迅速将热点转向低碳技术经济。河海大学已将低碳技术经济管理作为重点学科培育,建立了低碳技术经济研究所,正在申报低碳技术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实验室。本文对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的必要性、基本内容和主要措施的认识,加以叙述。

1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的必要性

1.1低碳经济時代正在到来(1)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人类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资源、向自然排放CO2等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碳排放和吸收的循环是平衡的,但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工业经济发展、人口剧增、消费欲望无限上升和无节制追求生活方式升级,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破坏森林、湿地和水体等碳吸收转化载体,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环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生存[4]。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发表的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是90%[5]。日益清晰的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使人类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形成广泛共识。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目前已有190多个国家加入,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形式协调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抑制全球变暖,并首先限制发达国家CO2排放量的国际法案。2007年12月,IPCC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确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核心就是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重点解决减缓、适应、技术、资金问题[6]。(2)发达国家抢抓低碳经济机遇。历史经验表明,当前金融危机像以往一样,都孕育催生结构升级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7]。奥巴马在2009年世界地球日上的讲话称:我们已不再是在保护环境和刺激经济中做出抉择,而是在繁荣与衰退中进行取舍。哪个国家在清洁新能源技术上领先,哪个国家就将引领2l世纪的全球经济[8]。随着坎昆会议标志的后《京都议定书》阶段到来,发达国家正凭借其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领先优势,推动“碳关税”等世界经济新门槛和秩序的形成,将通过影响国际贸易与投资引发新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以低碳产业兴起为重点的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的新变化,导致一场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工艺、国际标准、消费文化、居民意识的全面社会变革[9]。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变革必然导致世界各国经济角色的重新洗牌。那些低碳理念先进、低碳技术领先、低碳产业体系健全的国家,将在新国际经济秩序中获得制定标准、抢占市场等发展先机[10]。2009年全球低碳市场价值为3万亿英镑,到2015年可能增加50%[11]。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构建下一轮国际竞争的长期战略优势,还有效刺激本国经济,增加国内就业,应对目前经济危机可一举多得。从近期看,也有相当的战略价值。(3)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重承诺。我国GDP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但我国人口是日本10倍,人均GDP仅为其1/10,而单位GDP的能耗和排污更是其十几倍、几十倍。这不仅使我国承受着巨大的国际压力,而且自身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艰巨挑战[12]。我国政府庄重承诺,以2005年为基数,到2020年碳减排40%~45%,意味着今后相当长時期,我国将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根本上改造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1.2低碳技术经济正在成为当代人才的通识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如果每年在低碳经济上投入GDP的1%,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相反,如果继续以高碳方式增加GDP,那么现在每年获得1%GDP,将来每年得付出GDP5%~20%,仍无法逆转的地球生态灾难[13]。在这种“锁定效应”的警示下,教育界有识之士认识到,当代教育培养的任何学科的科技人才,必须以具备主动减少碳源、增加碳汇、降低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人为碳通量、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维持生物圈碳平衡,促进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意识和技能。在世界各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通识教育中,低碳技术经济地位凸显。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开设了新专业,河海大学也设置了面向本科各专业的低碳技术经济讲座和研究生培养方向,低碳技术经济教育将是大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1.3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是创新人文社科实践教育可行路径自然科学技术素质不高导致人才综合素质偏低,历来是我国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的瓶颈,这与其基本沿袭“一本教材、一块黑(彩)板、一支粉笔、一张考卷”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14]。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验相结合,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文社科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对如何建设较偏重于工业工程技术的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目前仍在摸索中。作为新兴学科,低碳技术经济学理论的成熟性需要经历实践的推动及检验;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支,低碳技术经济学在高校实验手段却又几乎为零。低碳(LowCarbon,LC)意即较低或更低的(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低碳技术(LowCarbonTechnology,LCT)相对那些产生较高碳排放的传统技术而言,是指能源供给侧的光伏、风能、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以及能源需求侧的替代传统能源或节能减排的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能源使用方式。同样,狭义的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LCE)相对低碳社会(LowCarbonSociety,LCS)而言,特指能源供给侧的低碳化,即通过利用新能源和提高能效等方式,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LCS强调能源需求侧的低碳化,指人们通过转变理念和行为方式,杜绝浪费,减少能源需求,实现生活消费的低碳化。而广义低碳经济则既强调低碳生产、又强调低碳消费,是狭义“LCE”和“LCS”的融合,要求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和管理标本,企业以LCS为发展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消费理念和行为特征,因而是针对碳基城市化的不可持续性提出的城市化发展的新载体和新途径[15]。我们认为,LCT经济学研究对象既不是纯低碳技术,也不是纯低碳经济,而是一门把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结合起来,应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低碳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低碳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低碳技术领域内资源最佳配置,寻找低碳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方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其中,LCT是能源供给侧的光伏、风能、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以及能源需求侧的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节能减排技术的交叉与集成;而LCE则研究微观和宏观层面低碳领域技术与经济资源最佳配置问题。因此,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开展低碳技术经济科学实验,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文社科人才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重要载体。

2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2.1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教学的基本内容低碳技术经济实验教学体系由以下5模块构成。(1)低碳技术。能源供给侧的光伏、风能、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能源需求侧的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节能减排技术,以及两者的交叉与集成。(2)低碳经济理论。含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理论、生态环境科学、低碳技术经济学、城市化与现代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及低碳城市化、低碳能源技术经济、低碳产业技术经济、低碳流通技术经济、低碳消费技术经济、低碳经济技术发展路径选择、低碳区域和社区、低碳宣传教育与科普、低碳经济国际比较研究和学术信息交流、国内外低碳城市化理论与实践借鉴等。(3)低碳经济政策。含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低碳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低碳经济发展区域政策、低碳科技创新政策、流通和消费及财税金融低碳政策等,以及低碳技术经济衡量和考核指标体系研究。(4)低碳产业发展。含低碳能源(水、核、风、光和生物质能发电及智能电网)、低碳光源(LED、无极灯等)、低碳制造业、低碳农业、低碳服务业、低碳公共事业、节能减排装备及工程、低碳交易(CDM和EMC等)的产业布局及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5)低碳计量方法学。基于IPCC框架温室气体排放和存储测量的T1、T2和T3方法学模式研究开发等。2.2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教学的主要方法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教学的主要方法[16],是基于上述5大模块的看、听、写、说、做和走等6环节。(1)看。将每个模块制成40幅平面模板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共200幅,方便学生观摩,对低碳技术经济产生感性认识。(2)听。将“低碳技术经济实验”课划分为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理论、低碳经济政策、低碳产业发展和碳计量方法学等5个单元,每单元平均讲授4课时,着重结合实体教具和多媒体仿真课件讲解5大模块基本原理及科普常识,使学生基本掌握低碳技术经济理论知识。(3)写。“低碳技术经济实验”课每单元均布置单元设计或小论文写作。这其实是一个教学互动过程,在反馈前一环节教学效果,巩固看、听所得学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1、2个实际问题,引发下一阶段创造和创新的兴趣。(4)做。这一环节强调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兴趣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在专家和实验师指导下,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低碳能源(水、核、风、光和生物质能发电及智能电网)、低碳光源(LED、无极灯)等模型或小型实用产品,也可运用系统仿真软件设计供应侧、需求侧或两者综合的低碳技术经济项目实施方案,还可直接为低碳生产企业加工或组装低碳产品。这一创造和创新过程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动手能力,有意识地孵化实用新型专利,甚至申报发明专利,激励学生与教师联合申报低碳技术经济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将这一阶段的收获与毕业论文或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更大成就。(5)走。在初步掌握低碳技术经济理论,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入低碳生产企业或低碳工程项目等现场实习,实现从理论学习和科学实验向实际工作的飞跃,有针对性地为低经济发展培养、输送复合型高素质低碳技术经济人才。这个环节同时又为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在校生的看、听、写、说、做提供了良性循环、不断提升的坚实基础。

3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的主要措施

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除硬件设施投入外,软件环境建设主要措施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平台,三支队伍”。3.1始终把握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建设的科学和教育目标本实验室建设科学目的或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为指导,紧密围绕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突出本校学科特色建设并强化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布局,填补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空白,加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低碳技术经济素质,加快低碳技术经济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满足调整经济结构、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新兴产业战略对该领域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研究、应用和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技术范式,尤其是低碳城市化路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2构建低碳技术经济实验教学和科研公共平台实验教学平台以本科生实验教学为主,覆盖面广,涉及专业多,通用性强,主要为本科生服务,面向全校开放;科研公共平台主要针对低碳技术经济研究方向而建立的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室,以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主要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17]。2个平台将采用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两系列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两系列是指技术类和专业基础类两个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技术类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基本实验技术层、仪器设备使用和操作技术层、专业能力培养实验技术层3个层次,主要对学生进行诸如实验室使用规则、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实验基本技术以及专业技术等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标准的基本实验技能,为将来进入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包括验证基础层、探究综合层和设计研究层3个层次,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及能力以的培养。2个系列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指导思想,遵循认知规律,依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遵照由提高动手能力到培养创新思维的宗旨,起到相辅相成作用:技术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不仅为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实施奠定基础,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的有效途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不仅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理论,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2个平台建设贯彻资源共享原则。教学实验室应以功能为主建设,按功能相似原则使用,不仅避免类似功能实验室重复建设,而且使实验中心涵盖的实验功能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搭建科研公用平台,形成完整的实验室共享平台,充分地利用资源。3.3抓好实验管理、实验教师和实验技师三支队伍实验管理队伍主要由教学实验中心领导班子、实验室主任构成,基本职责是实验教学管理和设备管理,如实验教学目标计划制定、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实施过程管理以及实验室设备等硬环境建设和技术服务等。实验教师队伍由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组成。理论课教师主要完成验证性实验的教学任务;实验室教师主要完成实验技术培训。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由理论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共同完成。实验技师队伍主要由实验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实验教学服务和保障以及技术支持等工作。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三支队伍”建设的成效,抓好高水平的三支队伍是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工作。应确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团队为骨干、以实验技术人员为支撑,结构合理、骨干稳定、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适应学科发展的创新型实验队伍建设目标。当前迫切需要加强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实验技师队伍建设,他们既要熟悉基本实验技术,又要掌握现代低碳技术科学前沿的实验技术;既要了解不同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又要掌握某专业某领域先进的实验技术。应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如聘用高水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设置实验教师岗位,吸引博士、硕士充实实验教师队伍,现有人员赴国内外大学进修学习等,建立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娴熟掌握实验技术,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实验师资队伍。

技术经济范文篇3

关键词:低碳混合醇;汽油;能源资源

作为工业生产和生活能源的石油资源在经过21世纪的不断开采之后,石油资源逐渐枯竭。从20世纪60年代起,石油消耗已经达到很高的比例,不仅是我国工业发展,整个世界发展都离不开石油资源。面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新能源不断被开发。在新能源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资源节约的政策和措施。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国内外加快了对新能源的研究,其中代替汽油最佳的资源研究就是醇类。选择醇类的原因是制取甲醇方法简单并且成本低[1]。但是甲醇与汽油混合会产生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溶涨效应、耐久性腐蚀和甲醛排放污染等不利因素限制了甲醇燃料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采油制取甲醇的方法制取低碳混合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弥补甲醇的不足,该类低碳混合醇具有高的辛烷值以及与汽油良好的掺混性能,完全可以代替MTBE。此外,其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洁净燃料,替代汽油燃料。因此本文针对合成气为原料合成低碳混合醇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1低碳混合醇基本概况

甲基燃料醇是采用醇类代替汽油作为燃料添加到汽油中,其中甲醇是主要的添加醇。意大利某公司在70年代已经研制成功并且进行生产,该醇类为乙基燃料醇。掺醇汽油的使用已经得到广泛研究,但是掺醇汽油存在一定缺点,一些研究者提出掺醇汽油中添加2%的异丁醇或叔丁醇或一定量甲苯,从而消除油醇分层现象。为了一次合成分离出产品,并且解决单纯添加甲醇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开发高级醇(乙醇、丙醇、丁醇等)绿色燃料更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煤/天然气经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技术是碳一化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石油路线合成液体燃料、油品添加剂及大宗化学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原油供应日趋紧张和甲醇替代燃料市场持续低迷背景下,开发替代甲醇燃料和高附加值的C2+高级醇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有望成为降低石油依赖程度、实现煤基合成气高效转化及洁净利用煤炭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更深层次看,低碳醇应用前景在于其作为化学产品和大宗化工生产原料的巨大价值,除甲醇外,混合醇经分离可得到乙、丙、丁、戊醇等高级化工醇,这些产品是生产医药,聚酯等大宗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在现阶段甲醇燃料添加剂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条件下,煤基合成气制高附加值低碳混合燃料醇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2化工过程和工艺生产过程简析

2.1化工过程简析。低碳醇合成是介于F-T合成和甲醇合成之间的CO加氢转化路线;在多相(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在180-400℃、2.0-15.0MPa压力等反应条件下,CO与氢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形成包含C,O,H的中间物种,中间体按照聚合规则形成长链中间体,再发生加氢反应成烷烃、或发生β消除生成烯烃、或保留链端的氧原子而成含氧化合物,从而生成低碳醇。其中影响低碳醇合成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空速、原料气中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值,另外不同形式的反应器对低碳醇的合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合成低碳混合醇的工艺过程与合成甲醇的过程基本一致。在合成低碳混合醇过程中不仅生成甲乙丙丁醇,还有水,因此需要对产品进行分离[2]。由于乙丙丁醇均可以与水形成最低沸点共沸物,因此与甲醇相比,该三种醇的分离工艺过程比较复杂。实现醇水分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醇水直接分离和共沸脱水。醇水直接分离是将甲醇蒸馏出来,釜液送入下一塔,然后加入与水但不与醇形成非均相共沸物的共沸剂,从而根据不同的共沸剂形成不同的共沸物。这样就可以实现水醇分离;另外共沸脱水同样是将甲醇蒸馏出来,将釜液送入到脱水塔中,共沸塔的共沸物作为原料进入脱水塔中,然后加入可以与醇和水形成三元非均相共沸物的共沸剂。依据与二元共沸物的不同,将水从醇中分离。无论是什么分离方法,都需要共沸剂,共沸剂的选择非常重要。2.2工艺生产过程。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已完成的5000t/a的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工艺为例,来自制气工段新鲜合成气(H/C比约为2)以及后段返回的循环气经过压缩机加压后,经过原料气加热器加热到190℃左右,进入低碳醇合成塔进行低碳醇合成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260℃左右。低碳醇合成塔采用水冷,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来生产中压蒸汽。气体产物经过热利用降温后送入一级分离器,液相为蜡水混合物,送入蜡闪蒸槽进行闪蒸分离,闪蒸后直接装罐。气相进一步冷却到25℃进入低碳醇分离器进行分离,液相为低碳醇溶液。然后通过闪蒸分离出轻油和未反应的气相,轻油作为副产品,未反应的气体作为循环气一部分送往原料气压缩机入口,一部分送火炬燃烧。低碳醇溶液配入一定量的碱液之后,由低碳醇泵送低碳醇分离,先分离出大部分甲醇产品,再通过萃取分馏出乙醇,通过精馏依次分馏出混合丁醇产品、丙醇产品。

3低碳混合醇催化剂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工艺有Snam公司与TopsØe公司联合开发的MAS工艺、Lurgi公司开发的Octamix工艺、DOW化学公司和联碳公司开发的Sygmol工艺,以及发过石油科学研究院(IFP)开发的IFP工艺。国内也有多家科研单位从事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的开发工作,如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Cu-Co催化剂工艺,2014年完成了千吨级中试装置运行。南化集团研究院也曾对Cu/Zn/MgO(K)催化剂进行了试验考察。此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也在合成气制低碳混合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3.1Zn-Cr体系催化剂。Zn-Cr体系催化剂是由意大利和丹麦公司联合开发的MAS工艺,并且已经存在小型示范工厂,而且在国内山西煤化开发的该项催化剂已经通过了工业侧线模式鉴定。催化剂主要的组成成分是甲醇、乙醇、丙醇和丁醇等。3.2Cu-Co体系催化剂。法国和日本的石油研究所使用的该项催化剂,并且进行了中试研究。Cu-Co是由法国石油研究所首先发明的共沉淀低碳醇合成催化剂,并且到1985年IFP已经获得了四项关于Cu-Co催化剂的专利,而且在国内山西煤化所开发的Cu-Co催化剂,已经在工业测线模式中得到鉴定。研究发现Cu-Co催化剂的C2和C3醇占总醇含量的40%,山西煤化所考察不同制备方法的Cu-Co催化剂,对共沉淀及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许多物理表征和吸附研究,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分析了催化剂的反应性能。3.3MoS2体系催化剂。MoS2体系催化剂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和联碳公司分别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催化剂,这项催化剂可以将合成气催化转化为低碳直链混合醇。这种催化剂是由碱掺杂的MoS2,主要特点表现在具有独特的抗硫性能,并且不结碳,因此可以在很高的含硫量和较低的氢气或者是二氧化碳下使用。这种催化剂对碱的掺杂要求比较高,选择合适的碱添加量并且优化相关的操作条件,总醇的选择性可以达到75%-90%,并且甲醇的含量可以在相当宽的范围内调节,产物的含水量也是比较低的。长期研究发现,MoS2这类催化剂是活的加氢催化剂,在碱的参与下该类催化剂才能显现出合成气转化为低碳混合醇的活性。此外研究表明添加碱的量要明显地超过单层负的需要量,这就大大地高于其他催化剂体系的碱添加量。催化剂中添加Co可以很大地提高C1-C2链的增长步骤速度,使得乙醇的收率增加,研究表明添加少量的Co或者是Ru,甲醇的选择性就会下降。3.4Cu-Zn系催化剂。Cu-Zn系催化剂是由德国公司开发,清华大学也研制出了改性的催化剂,主要有MgO和CuO-ZnO-Al2O3催化剂,主要是以Cu+形式存在。在CuO-ZnO-ZrO2催化剂表面上主要是以Cu0形式存在的。

4低碳混合醇生产的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研究发现在使用相似工艺流程生产甲醇和低碳混合醇时,低碳混合醇的成本是较高。分析原因主要考虑生产原料、公用工程和设备。(1)生产原料差异在实验过程中的消耗定额数据中可以发现用于生成低碳混合醇的原料消耗要高于甲醇的生成使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成乙丙丁醇的过程,经过化学反应会形成大量的水,这种水的生成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如果乙丙丁醇的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比例较大,那么生成的水就越多,这就要求花费很多原料进行水和醇的分离。(2)公用工程费用差异因合成气制取的粗低碳混合醇产品中,水含量近48%,C1-C6醇皆存在,组分沸点差较大,分离工序较多,蒸汽、循环水耗量较大,能耗较高。而且除了甲醇外,乙、丙、丁醇皆与水沸点相近,形成共沸物,一般精馏困难,需要添加破除共沸或者采用类如蒸汽渗透膜分离工艺进行分离。而精馏又是一个能耗较大的操作单元,自合成单元来的物料需要全部进入精馏分离单元,物流量较大,能耗自然较高。根据生产数据及优化模拟计算,在以甲醇、乙醇和C2+混合醇为目标产品的情况下,每吨混合醇原料液的分离需耗饱和低压蒸汽2.53吨。若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分离出单醇,则分离能耗、运行成本会大幅增加。由于生产低碳混合醇的原料定额较高,那么当生产相同数量和单位的甲醇和低碳混合醇时,需要的低碳混合醇原料比较多,这样就会产生较大的物流量,因此较高的公用工程费用。(3)设备费用差异在目前相对成熟的几种催化剂中,皆存在CO单程转化率低的状况,产品中有效气体含量较高,需要大比例返回至原料气或者循环气压缩机入口,与新鲜原料气混合后再次进入反应段。最终导致设备投资及能耗较高。因为生产低碳混合醇使用的原料比较这就造成物流量大,使用公用工程费用高,因此设备尺寸就比较大。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设备费用与设备指标相关,呈现的关系是指数幂的曲线关系,因此可以说设备费用在某一开始点的时候会出现突然上升的趋势,随着设备费用的增长,建设费和其他费用也会相应地出现突然增长趋势。经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生产低碳混合醇的成本出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和公用工程费用的提高。比如当原料气价格上涨或者是下跌一分钱,那么低碳混合醇的成本就会每吨上涨或者下降60元。

5结论

本文中简述的工艺过程与以前一氧化碳为原料的高级醇生产流程相比,有许多优势,但是这种工艺流程与烯烃转化制高级醇工艺生产过程相比,它的优势性就不再显著。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的反应过程不但比F-T合成更为复杂,而且目前还未有商业化装置,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催化剂的稳定性、催化剂的选择性和反应性能,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为提高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的经济性为达到工业化条件,最为关键的是获得C2+以上的醇选择性和相当的醇产率,此外,还需要通过高效分离工程的开发,通过多反应、多过程耦合,结合反应分离等过程强化技术,加强工序间的热集成研究,大幅度节能降耗,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从历史石油价格来看,它会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并且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石油价格会出现上升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煤作为原料制取气体替代石油是非常有可能的。根据我国能源实际来看,应当加强改良燃料和燃烧设备,比如对甲醇煤的制取,研制醇油乳化装置,研究热能利用率的提高。加大对煤制取甲醇的工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周钢骨.合成气合成低碳混合醇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9(4):51-54.

[2]卢连相.以合成气为原料合成低碳混合醇的技术经济评价[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4(2).

技术经济范文篇4

关键词:无功功率补偿的技术经济特点

交流异步电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系统中应用广泛。在民用范围中运行机械多为连续运行,不调速,操作不频繁的场合,如风机、水泵、冷冻机多为结构简单,易维护的异步电动机。在工矿企业中,不少电动机负荷率低,经常处于轻载或空载状态,功率因数普遍不高。负荷率低,则功率因数愈低,无功功率相对于有功功率的百分比更大,显著地浪费电能。因此对异步电动机采用无功功率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节约电能,减少运行费用,提高电能质量,符合我国节约能源的国策,同时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1无功功率补偿的种类和特点

1.1集中补偿

在高低压配电所内设置若干组电容器,电容器接在配电母线上,补偿供电范围内的无功功率,如图1所示。1.2组合就地补偿(分散就地补偿)电容器接在高压配电装置或动力箱的母线上,对附近的电动机进行无功补偿,如图2所示。

1.3单独就地补偿

将电容器装于箱内,放置在电动机附近,对其单独补偿。图3为电容器直接接在电动机端子上或保护设备末端,一般不需要电容器用的操作保护设备,称为直接单独就地补偿。图3a为经常操作者,采用接触器;为非经常操作者,采用空气断路器;为高压电容器直接单独就地补偿,宜采用真空开关。图4为不采用控制设备,由电动机控制开关操作,但电容器必须采用内装熔丝或另装熔断器。如采用控制设备,如图5所示,为控制式单独就地补偿,多用于降压起动或有可逆运行等有特殊操作要求的电动机。

2无功功率补偿的作用

2.1改善功率因数及相应地减少电费

根据国家水电部,物价局颁布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规定三种功率因数标准值,相应减少电费:

(1)高压供电的用电单位,功率因数为0.9以上。

(2)低压供电的用电单位,功率因数为0.85以上。

(3)低压供电的农业用户,功率因数为0.8以上。

根据“办法”,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以分别不超出0.95、0.94、0.92为宜,因为超过此值,电费并没有减少,相反初次设备增加,是不经济的。

2.2降低系统的能耗

功率因数的提高,能减少线路损耗及变压器的铜耗。

设R为线路电阻,ΔP1为原线路损耗,ΔP2为功率因数提高后线路损耗,则线损减少

ΔP=ΔP1-ΔP2=3R(I12-I22)(1)

比原来损失减少的百分数为

(ΔP/ΔP1)×100%=1-(I2/I1)2·100%(2)

式中,I1=P/(3U1cosφ1),I2=P/(3U2cosφ2)补偿后,由于功率因数提高,U2>U1,为分析方便,可认为U2≈U1,则

θ=[1-(cosφ1/cosφ2)2]·100%(3)

当功率因数从0.8提高至0.9时,通过上式计算,可求得有功损耗降低21%左右。

在输送功率P=3UIcosφ不变情况下,cosφ提高,I相对降低,设I1为补偿前变压器的电流,I2为补偿后变压器的电流,铜耗分别为ΔP1,ΔP2;铜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即

ΔP1/ΔP2=I22/I12

由于P1=P2,认为U2≈U1时,即I2/I1=cosφ1/cosφ2

可知,功率因数从0.8提高至0.9时,铜耗相当于原来的80%。

2.3减少了线路的压降

由于线路传送电流小了,系统的线路电压损失相应减小,有利于系统电压的稳定(轻载时要防止超前电流使电压上升过高),有利于大电机起动。

2.4增加了供电功率,减少了用电贴费

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讲,同样的有功功率下,cosφ提高,负荷电流减小,因此向负荷传输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导线等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发挥了设备的潜力。对于新建项目来说,降低了变压器容量,减少了投资费用,同时也减少了运行后的基本电费。

3就地补偿与集中补偿的技术经济分析

3.1电容补偿在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产生自励。

采用电容器就地补偿电动机,切断电源后,电动机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运行,此时电容器的放电电流成为励磁电流,如果电容过补偿,就可使电动机的磁场得到自励而产生电压,如图6所示。因此,为防止产生自励,可按下式选用电容

QC=0.93UI0

(2)防止过电压。

当电容器补偿容量过大,会引起电网电压升高并会导致电容器损坏。我国并联电容器国标规定:“工频长期过电压值最多不超过1.1倍额定电压。”因此必须符合QC<0.1Ss的条件。

(3)防止产生谐振。

(4)防止受到系统谐波影响。

对于有谐波源的供电线路,应增设电抗器等措施,使谐波影响不致造成电容器损坏。

3.2两者比较

就地补偿较集中补偿,更具节能效果。

4电容补偿控制及安装方式的选择

4.1就地补偿与集中补偿的有关规定

(1)GB12497—90《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第7.6条规定:50kW以上的电动机应进行功率因数就地补偿。

(2)GB3485—83《评估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第2.9条规定:100kW以上的电动机就地补偿无功功率。

(3)GB50052—95《供配电设计规范》第5.03及5.0.10规定。

(4)国外用电委员会法规与专业学报均有类似规定与刊载。

4.2电容补偿方式的选择

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人工无功补偿,为了尽量减少线损和电压损失,宜就地平衡,即低压部分的无功宜由低压电容器补偿,高压部分的无功宜由高压电容器补偿。对于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宜就地补偿。补偿基本无功的电容器组宜在配变电所内集中补偿,在有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流水线、大容量机组的场所,宜分散补偿。

4.3电容器组投切方式的选择

电容器组投切方式分手动和自动两种。

对于补偿低压基本无功及常年稳定和投切次数少的高压电容器组,宜采用手动投切;为避免过补偿或轻载时电压过高,易造成设备损坏的,宜采用自动投切。高、低压补偿效果相同时,宜采用低压自动补偿装置。

4.4无功自动补偿的调节方式

以节能为主者,采用无功功率参数调节;当三相平衡时,也可采用功率因数参数调节;为改善电压偏差为主者,应按电压参数调节;无功功率随时间稳定变化者,按时间参数调节。

5电容补偿容量的选定

5.1集中补偿容量确定

先进行负荷计算,确定有功功率P30和无功功率Q30,补偿前自然功率因数为cosφ1,要补偿到的功率因数为cosφ2。则

QC=αP30(tgφ1-tgφ2)

α为平均负荷因数。

5.2电动机就地补偿电容器容量确定

就地补偿电容器容量选择的主要参数是励磁电流,因为不使电容器造成自励是选用电容器容量的必要条件。负载率越低,功率因数越低;极数愈多,功率因数越低;容量愈小,功率因数越低。但由于无功功率主要消耗在励磁电流上,随负载率变化不大,因此应主要考虑电动机容量和极数这两个参数,才能得到最佳补偿效果。可用式(4)计算。

6结合工程实例谈电容补偿的应用

以某大型项目中能源中心为例,该项目设备装机容量约为21000多千瓦,其中高压电动机设备容量为5400多千瓦,其他低压设备容量为5000多千瓦。供电电源的电压等级为10kV。本着“节能、高效”的方针,初次尝试了采用燃汽轮机发电机组自发电,冷、热、电三联供,做到汽电共生,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经过经济分析,采用10kV作为高压电动机的供电电压等级,投资较省,同时亦减少变电环节,也就减少了故障点。根据负荷计算,共采用六路10kV电源,分别对高压电动机直配。

在这个项目中,高压电动机主要用于空调系统中的中央空调机组,以及主机的外部设备——冷冻水循环泵和冷却水循环泵多台设备。这些设备单机容量很大,离心机组单机最大达2810kW(共5台),小的870kW(共4台),冷冻水循环泵单机560kW(共9台),冷冻水循环泵单机亦有380kW(共3台),自然功率因数在0.8左右。如果在10kV配电室集中补偿电容,不采用高压无功自动补偿的话,如此大容量的电动机起、停会使10kV侧功率因数不稳定,有可能造成过补偿,引起系统电压升高。同时,从配电室至冷冻机房高压电动机的线路最近50m,最远140m,线路损耗相当可观,综合考虑到高压自动补偿元件、技术、价格均要求高,因此采用高压电容器就地补偿,与电动机同时投切。高压电容器组放置在电动机附近。这些电动机采用自耦降压起动方式,高压就地补偿装置以并联电容器为主体,采用熔断器做保护,装设避雷器用于过电压保护,串联电抗器抑制涌流和谐波。这样做,不仅提高了电动机的功率因数,降低了线路损耗,同时释放了系统容量,缩小了馈电电缆的截面,节约了投资。

对于低压设备,由二台1000kVA及二台1600kVA变压器配出,低压电机布置较分散,因此,在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采用电容器组集中自动补偿。虽然一些低压电动机的容量也不小,就地补偿的经济效益亦有,但这些设备主要用于锅炉房和给排水设备,锅炉房的设备不如冷冻机房集中,环境较差,管理不便,因此,在低压配电室采用按功率因数大小自补偿是较合适的。

技术经济范文篇5

关键词:石墨提纯;技术经济;经济效益

本文针对取自吉林某地石墨选厂的浮选精矿产品,选取了提纯石墨的三种技术方案,包括:混合酸法、酸碱法、高温法,其产品纯度均能达到99%以上。并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以期对后期建厂方案选择提供支持。

1石墨提纯技术

1.1混合酸法提纯工艺。石墨原料后与水混匀后,加入酸搅拌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脱酸,洗涤至中性,然后脱水、干燥,可得到固定碳含量为99.5%的高纯石墨。1.2酸碱法提纯工艺。石墨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通过配比混合后,高温熔融反应一段时间后脱碱,洗涤至中性,然后再与水混匀后,加入酸搅拌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脱酸,洗涤至中性,最后经脱水、干燥,得到固定碳含量可达到99.9 %的产品。1.3高温法提纯工艺。高温法提纯工艺将石墨原料在氮气氩气保护下进行高温升华,然后冷却后除杂,得到产品,高温法提纯实验工艺最终石墨中碳含量达到99.99 %。

2技术经济分析

2.1工程方案总投资。几种提纯方法所需的工程方案投资费用见表1。由表1可以得出,工程方案总投资费用方面,混合酸法和酸碱法投资额相差不多,而高温法鉴于对设备要求较高,投资额相比其他两种提纯方法高出4倍。2.2工程方案经济效益分析。几种提纯方法所需的生产成本费用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从生产成本上,总成本费用高温法较高,酸碱法和混合酸法提纯总生产成本费用相差不多。石墨售价参考国内近几年石墨市场的价格平均值,三种提纯工艺的销售收入见表3。对比三种提出方法的销售收入,因纯度99.9%的石墨销售单价相比混合酸法提纯得到的纯度99.5%的石墨产品价格高,故酸碱法的销售收入远高于混合酸法。三种不同提纯工艺效益分析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年均净利润酸碱法最高,全部投资回收期,酸碱法时间最短,这是由于酸碱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投资及生产成本较低,利润较高。

3结论

(1)以石墨选厂浮选石墨精矿为原料,采取三种石墨提纯技术,混合酸法、酸碱法以及高温法三种不同的工艺方法,分别可得到含碳量99.5%、99.9%、99.99%的石墨产品。(2)技术经济分析表明,混合酸法和酸碱法的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相差不多,但酸碱法提纯工艺利润比混合酸法高出很多。高温提纯工艺生产出的产品品质是最好的,但因其投资和生产成本都比另外两种提纯工艺高出很多,故而其经济效益是最差的。综上,酸碱法提纯工艺相对来说经济效益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罗立群,谭旭升,田金星.石墨提纯工艺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4(08):2110-2116.

[2]荆正强,胡瑞彪.莫桑比克某球形石墨提纯试验[J].现代矿业,2015,31(03):230-232.

技术经济范文篇6

本文作者:石小杭田全华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贾经济研究所

一、思路与方式选择的核心所在

城市土地作为一个投资领域,其价值完全取决于土地利用,即地上或地下投资的类型、密集程度与效果.事实上没有一块城市土地是处于原始状态的.很明显,测算土地价值可依据成熟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具体地块的当前与潜在利用形式、费用与收益、风险等因素的清理与量化,将土地利用的一定时期(通常25年左右)内各年度(也可以是季或月)的净收益贴现并加总,从而得出该土地某种利用类型状态下的价值量.如果土地被用于非赢利的公共性用途,价值测算时则可进一步借助“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以技术经济分析原则为依据的具体土地价值测算方法很多,这里仅简要介绍其中一种,即“资本化法”.不久前我们在分析城市空间扩张时对农地征用过程中的‘经济租,曾用“资本化法”对上海市所辖农地价值进行粗略计算,结果如表1.应该说,上述的计算由于并非用于土地价值的准确确定,所以选用的资本化公式十分简单,数据的处理很粗糙,许多重要因素如资产增值、风险性等均未考虑,故缺陷是明显的.但这种基于技术经济分析的土地价值测算可依据一个城市的具体经济社会环境(如人口、收人、土地供给与需求等)、市场参数(如利率、税率、折旧率、风险度等)以及土地利用的状态(如投资类型、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等)加以细化,从而进行不同规模和不同精度的测算.说明:《l)表中数字来耳:《中国统计年鉴l,89》,第747页;上海统计局等编.《90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第7‘(2)资本化率选取一年期储蓄存软年利卒.O)资本化公式为:犷一号土青其中:V为土地价值;。为当前土地利用平均年收人;,为利*(资本化率);,为预期土地净收人年增加值.(4)上海所辖农村每亩土地平均分摊的住宅面积为18.2脚气假设平均重旦价格为300元/.’.那么每亩地住宅补债为,460元.因此考愈农地征用补偿价位时.每亩土地应为2‘332.2元.在西方一些市场经济国家,一个得到公认的关于城市土地价值测算的分析模型是PaulWendt提出的模型犷二Ldt提出的模型:。fx(尸,Y,S尹.,尸‘)一艺(r+O。+I,+D,)其中:土地供给;fx(i,天,c.)犷为城市土地价值;fx表示预期;尸为人口;Y为平均收人;s为竞争性尸.为地区间竞争性拉动;尸.为公共投资;T为财产或财产收益税;不动产经营成本;I二为不动产再投资的收益;D.为不动产再投资的折旧;i率;R为投资风险;c,为不动产资产增值的可能性.O。为为利息.该模型揭示了现代城市土地价值变动的内在关系,其构成因素被认为是价值测算中不能忽略的.我国城市经济特征有其独特性,土地价值测算模型应与国外有所不同.但在方式方法上仍可借鉴国外成熟的经脸.迄今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级土地价值测算采取的是一种经济计摄学的方式,即将城市内的燕利性土地使用者(企业)的燕利状况看成是土地、资金和劳动投人的函数,通过某种经济计址模型来确定每一种要素的边际投人对燕利的边际变动的关系.就土地而言,这种边际变动关系就反映着土地的‘级差收益’,再对“级差收益,作某种处理就可求出土地的价值.这种测算方式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由于我国基本不存在城市土地市场,缺少市场数据使价值侧算的技术经济方法难以准确甚至无法进行.因此利用现行企业经营实绩报送系统的信息,通过计蚤模型的处理赛侧算土地价值是唯一可行的途径.按这种方式进行测算的许多结果都通过了国家和省级技术鉴定.这种方式实际上已得到国家土地局城市土地分等定级与价值测算技术规程的认可和推广.因此关于这种方式实际效果的探讨与论证已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里我们有必要以南京市的测算为例对这种测算方式予以简单介绍.这种方式的基本程序是:1.由专家小组通过特尔菲法对影响土地价值的各种因素,如距离商业中心的远近、交通便捷程度、公共服务完善程度、环境质量等进行选择和确定各自权数,并对随距离扩大而导致的因素作用衰减进行量化,计算出各‘因素作用分值表’,表2是南京市土地定级中最简单的因家作用分值表的例子.再将城市土地按一定原则划分为若干“单元”(如南京市划分为699个单元,单元大多在5一25ha之间),并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各单元的总分位:尸‘二艺W,F‘其中:尸:为各土地单元总分值;甲:为各因素权数;F‘为单元内各因素分值.最后以各土地单元总分值为依据将城市土地划分为若干等级,从而使土地量化可进人ffi[J算模型;.2.搜集工商企业的经营数据并加以处理,求出各企业的单位用地面积平均利润盘、单位用地面积平均资金(不包括工资)量和单位用地面积平均工资量等土地效益数据;3.模型与计算.南京市的模型如下:Y二刀。X了,x里,x笙,其中:Y为单位用地而积平均利润;X,为企业所在土地等级;X:为单位用地而积资金占用量;X3为单位用地而积工资量;夕。、口、、刀2、口3为特定参数.测算结果:Y一o•3320X}‘伪,,x:j,,,x;j,,,模型通过各种检验.在此基础上求出各级土地价值并绘制地价图.公

二、两种方式的比较

在城市土地价值测算中,技术经济分析方式与计量经济分析方式究竞哪一种较优,需要通过比较方能得出结论.以下我们从若干角度来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第一,土地价值的经济定义是:当土地处于现实的或潜在的最优利用状态时,其净收益的资本化值.所谓‘最优利用’的经济含意可理解为:从宏观上看,一块土地的利用符合合理的城市或区域规划从而单项开发投资的“外差.效应达到最低程度;从微观上看,一块土地上的投资规模处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现实中,当一块土地在城市规划允许的范围内具有两种以上投资选择时,那种能导致更大净现金收益流的投资方案的收益资本化值就是该土地的价值.技术经济分析的长处在于对不同投资机会的分析过程中必然考虑各种预期因素,如资产增值、利率变动、费用或收人的变化、风险性等等,因此从方法上讲它的测算结果更切合土地价值的经济定义.计量模型的侧算方式则不然,它没有将土地利用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处理,而仅看成是现存经济活动的一种构成要家,试图通过计算土地质量变动对利润数量变化的理论上的边际贡献来求得土地的实际价值量,这种测算方式无法处理各种预期因素,因而其测算结果会偏离土地价值的经济定义.第二,土地价值测算的计量经济分析方式的信息来源完全依赖于赢利性工商企业的经营实绩统计与报送系统.因而对于许多非赢利性利用类型的城市土地的价值测算就无能为力.而工商性土地利用在城市土地总面积中往往只占20一30%,更大比重的土地是住宅和公共设施等非直利性用地.然而技术经济分析的测算方式却能处理各种类型的用地.以住宅用地为例,由于我国城市房租水平低于成本租金水平,住宅经营收人为负值,即住房系统依靠政府和单位的大量补贴来维持.此时用经济计量模型来测算住宅用地的级差收人就无法进行.如果城市规划将这块地确定为住宅用地,那么用与其毗邻的工商用地的价值量来推算其价值也不合逻辑.然而我们却有可能依据技术经济分析原理奋来测算这块土地的价值¹V=R一五了一口一T一Hi+S一C其中:V为土地价值;R为年租金收人;M为维修费;O为管理费;T为不动产税;H为保险费;i为投资利率;S为折旧率;C为住宅每平米造价.在我国现行城市住宅租金水平上,依据这一公式计算出的住宅用地价值很可能是负值.其实这并不奇怪也并不违背土地价值形成的规律.负值反映着不合理政策造成的土地价值扭曲,但是需要指出,如果该住宅用地被明确纳人政府的福利政策范围,那么在确定其价值时就需在上述公式中加人一个依据“成本一效益’分析原则确定的“社会效益,变盘(此时住宅用地价值就可能“转正”),这同样是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所可能解决的.第三,从测算结果的实际运用效果看,两种方式也会有很大区别.以技术经济分析为依据的测算方式由于紧扣城市中每一地块的实际投资与营运效果以及相关的各种预期,依据其测算结果确定的政府资产管理和收人调节政策不会与实际市场交易与收人形成发生大的偏离.以计量经济模型推算出的土地价值基木上是“统计数字与技术”的结果,与市场实际交易中的价格与收人会有很大差距,从而形成土地价值的“双轨制”.经.验证明,没有哪个企业或居民在土地交易中会仅仅以政府颁布的价值量成交,并如实通报和纳税.土地作为一种不动产极易成为投机和偷漏税收的领域.因此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以计量模型测算出的土地价值作为政策基础将会导致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第四,我国城市土地价值测算的经济计量模型大都将土地使用者(工商企业)的利润看作是三个因素,即土地区位(等级)、资金投人和劳动投人的因变量,将企业的实际数字带人模型回归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在于,仅仅以区位、资金和劳动来解释企业利润是不符合现代经济运行规律的,因为管理和技术是不能被忽视的.尽管各城市土地价值测算的计量模型结果最后都通过了检验,然而我们知道,计量模型往往会存在实质上的偏差,相比之下,经验与技术更多结合的技术经济分析方式在处理这类问题上往往较为周全.在土地价值测算上,技术经济分析的方式必然要对土地投资的不同技术方案与配置结构的收益流进行比较分析.尽管很难将管理和技术因素变化的效果精确量化,但技术经济分析毕竟在这方面有其所长.城市土地价值侧算的两种方式还可在更多方面进行比较,限于篇幅就不多谈了.总之,城市土地价值测算是关系到我国资源配置与收人分配政策制定的基础理论问题.测算方式的研讨既有学术意义,同时也为实际工作所急需.

技术经济范文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在当前全球变暖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式,以此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人体健康的保护。低碳环境带来的不仅是低污染生产,还能够减少排放,避免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排入到水流、土地、大气中,进一步对被人体吸收,导致大量疾病的滋生。因此,应当加大低碳经济的发展力度,并且对其中的技术经济范式以及发展路径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上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该发展的模式核心内容主要是在当前市场相关机制的基础上来进行制度的创新以及制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不断地提高技术效能、减少资源使用,同时研究出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应技术,使得绝大部分工业生产都能够走向低排放、低能耗的生产模式。而有着低排放、低能效效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伴随着新的节能技术、增效技术、减排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在大量新型技术的带动下,并以创新的低碳技术作为指引,才能够不断推动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功,有些低碳产品甚至达到了中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新能源行业。比如,截止到2015年我国已经有82台超超临界机组在网运行,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除此之外,在世界范围内,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增长量也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风电机组增长量已经高于1600万千瓦;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0000万千瓦,同比增长1474万千瓦,增长率达到了25%。除此之外,我国是世界范围内出口光伏组件最多的国家,全球有接近40%的光伏产品来自于我国。此外,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70%,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可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中国水泥余热发电效率世界领先,已开始向国外出口技术和设备。由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编制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我国近期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为: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等。中国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中国的低碳技术发展仍然令人担忧。因为我们的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

1.风力发电技术虽然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行业,已具有1.5MW以下风机的整机生产能力,但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变流器、控制系统、齿轮箱等的生产技术难关却迟迟未能攻克。

2.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一直是一大技术难题,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水平较低,没有先进的电网调控和调度技术。3.在发展清洁煤技术方面,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相关项目刚刚启动,关键部件尚不能国产。在中国,常规火电站的投资约为每千瓦5000元人民币,而IGCC示范电站高达每千瓦1万余元,比常规火电站高出1倍多。

三、我国低碳经济下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

我国是一个人口数量众多的国家,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却并不符合人口需求,生态环境也较为薄弱,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目前我国还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减小贫富差距、大力发展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多个不同层面的重要工作同时发展,这导致我国要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得更加困难。也正是由于我国的国情较为特殊,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当从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吸取能为我国所用的精华,从我国所特有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1.对低碳技术研发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不断完善我国的低碳技术开发政策,加强相关的政策以及制度,并且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予以大量的资金支持。①部分新型的能源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极其难以攻克的问题,而如果仅仅只依靠企业独立进行研发,必然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政府必须要帮助企业在一方面加强与国际先进能源技术的合作以及交流,从而为我国新型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国家应当在涉及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上,加大对低碳建设的力度,例如智能电网等,大量低碳技术应用在基础建设上,能够为国家节省资源和资金,减少排放。③国家应当扶助进行尖端领域的技术研究工作,使得我国的低碳技术能够不断的进步,不仅快速与国际尖端技术接轨,未来还要努力超越国际平均水平,例如在风力发电机上的相关核心技术等。④严格制定相应的低碳技术制度,以及战略规划,引导低碳技术的正确发展,避免盲目发展的现象出现,同时,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应当由国家来予以规划;⑤国家建立起相应的低碳经济发展扶持基金会,以此来帮助我国企业低碳技术的发展。

2.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企业需要进行低碳技术方面的创新,如若不然,企业将在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下失去市场竞争力。首先,企业应该转变营销理念以及传统的盈利模式,在制定短期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目标,总体大方向应该是发展低碳技术,通过低碳技术的应用,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真正的实现发展模式与技术平衡;其次,企业需要与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企业加强交流沟通,展开密切合作,以此分散低碳技术研发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各项风险。由于低碳技术本身并不成熟,有很多低碳技术还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企业研发过程中需要承受非常大人力、物力等压力,如果企业单打独斗显然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所以企业需要与政府、科学研究机构等展开合作,以此规避风险;最后,可以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现如今,技术发展也逐渐实现了全球化,我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贸易来着获得先进低碳技术,而后再依据我国国情消化吸收,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做好专利产权保护工作。

3.对于科研机构来说,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以此得到研发资金。科研机构低碳技术研发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方面:提升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核电技术、输配电技术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大力研发,真正的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发展,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另外,科研机构还需要做好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必须将研发成功的低碳技术推入到市场中,真正的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技术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生产技术发展的主流,这也是生产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当前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潮流中,我国应当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速度,扩大低碳生产技术在我国生产行业的覆盖范围,将更多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促使低碳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候雪雁 单位:大庆市红岗区伟业社区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杨志.低碳经济[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技术经济范文篇8

1斜板填料工作原理

气液接触吸收有两种理论模型,一种是气包水模型,另一种是水包气模型。气包水模型,气体是连续相,水是分散相,气与水通过液滴的表面接触,气体中的二氧化硫穿过液滴界面进入液相,因此要提高脱硫效率,必须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即通过喷嘴雾化吸收液和增加塔高实现,但雾化液滴的粒径越小,越容易被烟气带走,为后续除尘装置增加了负荷,脱硫率与除雾负荷是相冲突的。水包气模型,水是连续相,气体是分散相,气泡穿过吸收液,气与水通过气体的表面接触,气体中的二氧化硫穿过气包界面进入液相,在气体离开液体时,也会夹带一些液滴,但夹带的液滴粒径较雾化喷嘴喷出的液滴粒径相比,平均相差两个数量级[12-13],为后续除尘装置带来了便利,脱硫率对除雾负荷影响较小。斜板填料作吸收载体利用的是水包气模型,图1是斜板填料在脱硫塔内工作的原理图,斜板填料是由斜板和壁板组成,脱硫塔上部喷淋落下的吸收液液滴落到斜板上,吸收液滴沿斜坡方向下滑,离开斜板后以液膜形式形成第一层液膜,直到落到第二层斜板,到达第二层斜板后吸收液又沿斜坡方向下滑,离开斜板后又以液膜形式形成第二层液膜,依次再形成第三层液膜;烟气则从斜板下部上行,依次穿透第三层液膜、第二层液膜、第一层液膜,烟气穿透液膜的过程中,气体穿过液体,烟气被降温、洗尘、二氧化硫被吸收。图1斜板填料工作原理图1.吸收液液滴,2.增效斜板,3.第一层液膜,4.烟气,5.第二层液膜,6.增效壁板,7.第三层液膜。斜板填料可做成长方体形,单元斜板填料壁板宽为600~1000mm,长为1200~2000mm,高为400~600mm;斜板填料斜板有2~4层,两层斜板之间间距100~150mm;斜板填料同层斜板之间间距150~250mm;斜板的板宽70~100mm之间,锥角在70°~120°之间。安装时可直接将单元斜板填料组合、垒加即可。斜板填料具有:(1)操作弹性大,吸收液容易成膜。由于斜板的导流作用,只要有吸收液通过斜板,均被斜板导流形成液膜,不受烟气、吸收液流量大小的影响。(2)具有均布烟气分布的效果。通过调整斜板填料的斜板间距,可调整塔截面上不同区域的开孔率,达到在烟气上升的短距离内实现烟气均布。(3)兼有脱硫、收尘双重效果。在烟气穿透液膜时,烟气中二氧化硫被吸收的同时烟气中烟尘也一并被液体捕获。(4)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斜板填料由斜板、壁板组成单元结构,并采用FRP、PP、PE、合金等型材,斜板填料单元之间的拼接采用合金紧固件连接。在脱硫塔内件安装时,无需塔内焊接动火,施工方便。

2工艺流程

图2是装置的工艺流程图,原烟气从脱硫塔中部进入塔内并向上,经气体均布板初步对烟气均布,在气体分布板上表面有一定持液层,可吸收洗涤烟气中部分二氧化硫和烟尘。经初步洗涤的烟气进入斜板填料层,烟气被再次均布,烟气多次穿透斜板填料形成液膜,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被进一步吸收、洗涤。然后烟气穿过气液分布板,在气液均布板上表面持有较高pH值的吸收液,再次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最后烟气经塔上部的除雾器除雾并排出塔外。图2工艺流程图1.吸收液循环泵,2.塔体,3.气体均布板,4.斜板填料,5.气液均布板,6.循环管,7.吸收剂分布管,8.高效除雾器

3经济分析

以某电厂2×300MW机组烟气量为例,分别采用传统高效脱硫除尘装置和本技术斜板填料脱硫除尘装置进行投资和运行分析对比,烟气参数见下表1(单台炉)。烟气成分测定参数:标准状态,湿基,实际过量空气系数=1.323,BMCR。3.1脱硫主要设备参数经核算,两种装置脱硫塔系统主要设备参数见表2。由表看出:传统高效脱硫除尘塔较高,而斜板填料高效除尘脱硫塔较矮,主要是由于:(1)液气比下降,浆液循环量减少,使浆液循环池体积减小了一半以上,(2)用斜板填料代替了原先的喷淋层。3.2经济分析3.2.1投资成本对比经核算,两种装置投资成本比较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采用斜板填料高效除尘脱硫装置投资成本较低,是传统工艺的72%左右。如传统高效脱硫装置后面,再增加湿式电除尘器,则传统装置的投资费用更高,本技术高效脱硫除尘装置的投资成本优势更明显。3.2.2厂用电对比经核算,两种装置厂用电对比见表4。由表4看出,采用斜板填料高效除尘脱硫装置用电较低,是传统工艺的18%左右。按全国平均厂用电0.3935元/度计,节约电费1357.575元/时,年按5500小时计,年可节省746.6万元左右。如传统高效脱硫装置后面,再增加湿式电除尘器,则本装置高效除尘脱硫装置厂用电耗会更有优势。

4结论

技术经济范文篇9

1案例分析

燕窝铁矿体属于原凰山铁矿Ⅰ号褐铁矿体西部深部延伸矿体,同时也是Ⅰ号褐铁矿体中的一部分。通过风化淋积型逐渐形成铁帽矿床。研究中,分析了矿权范围的新增矿体资源量,随着工作规模逐渐扩大,满足了资源增长需求。

2开采技术

2.1水文地质条件。在本矿区分析中,位于贵池背向斜带铜山背斜(1∶20万安庆幅)之坦里吴背斜(1∶5万章家村幅)西端南翼。坦里吴背斜总体呈北东向延伸,在本区形成一向南东突出的弧形。长约4.5km,轴面总体南倾,枢纽在本矿区段转为北西向,并略向西倾伏,如图1所示。2.2工程地质。通过工程地质状况包括岩石成因、岩性、结构类型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分析,可以将区内岩石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结构,如:第四系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二叠系下统龙潭组、孤峰组碎屑岩、碳酸盐岩类层状工程地质岩组、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类层状工程地质岩组等。通过分析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类层状工程地质岩组结构,得到矿体顶底板RQD平均值内容如表1所示。2.3环境地质。2.3.1区域稳定性分析。本区域工程状况如下,由于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Ⅰ)下扬子台坳(Ⅱ)沿江拱断褶带(Ⅲ)安庆凹褶束(Ⅳ)南缘,以往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而且地震范围通常局限在0.5~2级,最大震级为43/4级。邻区主要以小地震为主。通过对国家地震局所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研究发现,池州市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周期为0.35s,为区域较稳定地段,建设工程应按上述指标要求设防。2.3.2地面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性评价。在对矿区地表状况研究分析中发现,矿区中的SO42-在水中的含量为0.13~0.75mg/L,参照结晶类腐蚀评价标准分析表明,存在着无腐蚀现象。当水质pH值为6.7~7.7,侵蚀性CO2含量为1.13~5.64mg/L,HCO3-含量为97.76~99.74mg/L,根据分解类腐蚀评价标准,其腐蚀等级为无腐蚀。因此该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对钢结构中等腐蚀。2.3.3放射性特征。通过岩矿芯性质的分析表明,地质条件检测时,没有发现本区放射性异常的问题,而且,放射区域中的强度通常维持在1~9μR/h。同时,在矿石开采、运输及利用的过程中,均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2.3.4开采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需注意的是,矿床地区存在着地表水、地下水不同程度污染的问题,会对生产造成影响。

3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3.1评价原则的确定。确定矿床经济评价体系原则时需遵守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原则,通过对矿床评价、逆向分析决策系统的分析,企业财务评价,并逐步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经济性、价值性。评价过程可将矿床技术作为重点,最大限度挖掘矿产资源的价值,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3.2评价方法分析。3.2.1类比法。类比法主要是通过对预评价的矿床与开采建设项目进行分析,结合矿床特点确定类比方法,充分体现矿床资源开采的价值,并明确各项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确定产业运行的经济价值及经济效益。3.2.2计算方法。确定计算方法时应该以勘察工作为重点,并结合矿床地质、地理以及经济条件,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矿床经济价值以及经济效益方法。计算法包括两种计算模式。首先,静态法。在静态法中,通常会运用总利润、投资返本限法的确定,展现矿床技术经济价值。在总利润法运用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对价值参数及因素分析,来选择矿床经济参数,并实现对矿床开采总额的有效利用。在投资返本年限利润分析中,应该通过对矿山建设状况的分析,实现净收益抵偿全部资金的收回,合理确定投资的时间。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考虑项目投资中的盈利及风险。其次,动态法。在动态法分析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通过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使货币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值。在商品生产及货币存在的状态下,需要对经济计算的必要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对矿床技术经济体系进行合理评价。通常状况下,在经济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矿床的详查工作结束之后,应该编制详细的核查报告;第二,在矿石加工性能分析中,需要提交小型实验报告;第三,核查清楚矿区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状况。3.3矿床技术的经济评价。完成矿床勘探之后,通过对矿床经济勘探技术的分析获得可靠的地质信息资料。在资料运用的同时,应该结合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以及水文地质等状况准确地计算,建设及开发矿山,满足经济指标的评价需求。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也应该将技术经济评价作为重点,通过对详细技术评价内容的确定,进行矿床工业开发中模拟矿山产出资源的评价,充分展现出矿山建设的可行性价值。因此,在现阶段技术经济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对矿山设计、研究部门工作状况的分析,进行地质勘探的工作总结,展现出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核心价值。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现资源开采的价值,需要结合工程状况,进行地质资源、环境资源等综合因素的分析,并针对矿床技术经济论述方案,确定评价方法,提高矿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其海,唐仲华,何沛欣.洪湖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采潜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S1):46-52.

[2]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S].

[3]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S].

[4]王金马.秦岭北麓圭峰山典型地段破损山体修复策略及治理途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技术经济范文篇10

随着国家及建筑企业对建筑技术经济工作的不断重视,建筑技术经济工作越来越成为各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然而,在实际的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工程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问题导致成本投入加大。例如,在某工程中,工程要求建筑地下室的地板用聚氨酯防水材料进行防水施工,然而聚氨酯防水材料对于环境湿度要求极高,倘若地面不干燥会直接影响聚氨酯防水材料的使用。当时施工时正是雨天,空气很潮湿,地板有水渍,常规来说不宜于施工操作,但由于工程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使得施工地下室重新返工和翻修,大大延误了施工进程,也对施工的成本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为节约工程成本,盲目缩减工期,造成工程质量问题。例如,在某屋面防水工程中,施工人员为了满足业主的时间需要,缩短施工工期,擅自调整屋面的施工工序,将屋面防水的施工提前。由于施工工序的混乱安排,导致后续的施工对屋面防水材料的损坏严重,延误了工程施工的工期,增加了大量的返工费用和维修费用。这一案例,也从根本上显示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问题。

3.建筑技术经济的相关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首先是建筑项目的结算管理和统计管理。在施工中普遍存在工程各阶段资金流向数据统计不及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相关账目登记不及时的现象,这就造成项目结算依据不足,项目款项回收不及时的问题;其次是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力度欠缺。

二、解决建筑技术经济工作问题以及更好实现经济为技术服务的对策

1.明确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关系,加强相关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认真制定好建筑经济相关工作的内容,才能不断加快建筑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公司技术人员自主研发还是从外公司引进,都要收取一定的经济回报,这就是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第一种关系;再者建筑技术使用之后能对技术引进公司以及技术享用客户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这是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第二种关系。在建筑实际施工中,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各建筑公司应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增强各技术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量,减少甚至杜绝施工中错误施工方法的出现,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技术错误导致的施工成本的浪费问题,从源头上缩减建筑施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2.应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经济为建筑技术服务的目标,国家及各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强并完善对财务监控的力度。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资金流向,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标价、施工周期以及建筑质量等进行综合的比较,在比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逐步完善施工各款项的审批制度,深入建筑施工现场,掌握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减少施工进度款的盲目支出,有效合理的控制施工资金的使用,降低建筑建造成本,更好地实现建筑资金向建筑技术创新方面的转化。

3.建立合理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为了更好的满足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各种需求,必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让建筑技术在满足必要的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劳动消耗,并在经济技术相关原理的指导下,对建筑工程各项目涉及情况进行各相关性分析。当技术满足社会的需求程度一定时,其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越少,企业经济效益越大,这就显示出制定完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经济活动中,要不断地制定和完善经济技术的分析方法,为更好的实现经济、技术的协调发展奠定一定的制度保障。

4.积极寻求建筑技术的技术创新。建筑经济工作主要是围绕降低建造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这一目标来不断展开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到及时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更要制定方案破解项目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使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不断对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技术要求,使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技术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项目研发、建造过程中,以便能更好的完成建筑经济为建筑技术服务的目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