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3:56:11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突出煤层;斜井揭煤;过断层;技术管理

1概述

雨汪煤矿风井由云南滇东雨汪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雨汪煤矿风井属基建矿井,处于开拓阶段。主斜井为半圆拱设计,高4m、宽5m、净断面为18.3m2,井筒斜长L=1666m,设计方位角β=320°33′4″,倾角α=-8.5°~-16°,锚网喷联合支护,间排距800mm。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和前探钻孔分析,前方50m出现落差10m断层,并在53m位置将揭露C3煤层,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比较以往的揭煤工作更要多加分析,并高度重视。依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60条规定,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并进行措施效果检验。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为: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综合考虑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该地点的揭煤采取12m超前距,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管理要求,此处采取30m超前距探钻。

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管理

2.1过断层前的地质工作。(1)设计两个地质钻孔,确定钻孔位置、方位、长度。(2)在距断层30m,打2个地质钻孔,掌握断层和煤层的确切位置。(3)绘制地质钻孔平面图,清晰反映钻孔所穿过的岩层,揭露的断层位置、段距、落差及煤层的确切位置及产状、厚度,并将此图交生产技术主管部门、调度室及施工区队。

2.2过断层期间的防突管理。(1)制定过断层和揭煤的专项防突设计,并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2)必须严格执行防突设计和综合防突措施、局部防突措施,及时预测预报。在距离煤层7m以外,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打钻取煤样进行瓦斯含量,测定或压力测定,掌握煤层的突出危险性。(3)根据煤层突出危险性采取防突措施并进行效果检查。通过检验确认无突出危险方可进行掘进作业。(4)在掘进工作面距离煤层2m时,再次进行局部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测定,确认无突出危险后,方可进行揭穿煤层的工作。(5)如果断层落差不及煤层厚度的一半,应施工第一组超前排放钻孔10~12个,孔深以穿过煤层1m为准,根据第一组的钻孔资料,设计第二组的压力释放钻孔,钻孔间距按1~2m设计,钻孔控制到另一盘后方15m位置。钻孔布置剖面见图1。(6)如果断层落差大于煤厚度,施工压力释放钻孔应根据巷道倾角,具体分析加以设计。(7)如果断层落差不及煤层厚度的一半,则直接施工间排距1m,控制到穿过煤层0.5m钻孔。(8)施工压力释放钻孔时,根据断层倾角、厚薄变化,设计压力释放钻孔。(9)施工卸压钻孔过程中,若出现夹钻、吸钻、顶钻、喷孔等情况,应立即进行补孔,补孔以喷出孔附近不超过0.3m为准,直到异常情况消失。测定防突敏感指标加以分析。(10)如果前方断层情况复杂难以判断,则直接施工间排距0.5m钻孔,孔深以穿过煤层1m为准,控制范围在轮廓线外15m,允掘5m。钻孔剖面布置见图1,钻孔布置正面见图2。

3其它异常情况时的防突管理

正常掘进过程中,掘进工作面如果发现了以下情况,工作面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对工作面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准备组织超前排放钻孔的施工。1)预测预报过程中,发现有夹钻、吸钻、顶钻等动力现象。2)发现有突出的征兆,包括无声、有声预兆等。3)煤层出现软分层,厚度突然变薄或增厚,煤层层理紊乱,节理发育。4)施工过程中,工作面或巷道中瓦斯浓度突然变化,达到正常值的2倍以上。

4结语

通过上述防突措施的实施,从超前距30m到安全过断层到揭过煤层,持续65d,顺利地通过了断层并安全地揭穿了煤层。较以往揭煤时间提前了20d,劳动效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梅洪微.煤巷掘进过断层方法研究.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

〔2〕刘文锋,杨锦,曹世民.煤与瓦斯突出掘进工作面过断层防突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

技术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经济发展对于能源需求量随之增加。其中,煤炭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关键性的地位,而实际的采掘量明显变大,煤矿企业更关注综采设备的作用,安全生产也备受关注。在这种情况下,逐渐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要求。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背景下,综采煤矿设备实现了全面创新,其内部结构也愈加复杂,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使得煤矿设备的控制装置系统更具现代化特征[1]。其中,国内绝大多数大型的综采煤矿设备,其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都是微电脑装置控制系统,因而要想保证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就一定要能够熟练地操作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主要涵盖了煤矿设备操作机电系统的管理和操作,具体表现在提升系统、故障报警系统、故障自诊系统以及传输系统等多个方面,实现煤矿生产安全效果的进一步增强,将煤矿设备功能展现出来,全面推进煤矿行业的节能化与高产化进步与发展。

2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问题阐释

2.1机电设备落后。众所周知,采煤作业的生产条件较差,对于煤矿机电设备性能方面的要求偏高,所以在保证煤矿产量以及质量的基础上,也一定要实现煤矿设备运行的高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煤矿企业采煤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然而目前阶段,国内煤矿事故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究其原因,煤矿机电设备落后,老化程度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的采煤生产故障,使得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不断提高。另外,很多煤矿企业受资金不充足的影响或者是过于节约,没有定期更新升级煤矿机电设备系统,导致采煤生产的效率不高,直接制约了煤矿生产安全性的提升。2.2技术专业水平不高。在我国,煤矿行业的勘察人才、建设人才以及开采人才并不充足,特别是专业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与安全生产人员的能力薄弱,且煤矿工作人员所掌握的机电技术管理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作为支撑[2]。除此之外,很多煤矿企业招聘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没有针对其机电技术管理专业能力给予必要的关注,储备与培养意识严重缺失。为此,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的安全生产也具有较大的难度,使得煤矿生产安全隐患诸多。2.3安全生产意识较差。国内从事煤矿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其自身学历水平不高且专业煤矿机电技术严重缺失。很多煤矿企业已经针对作业人员实施了机电技术与安全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但因其理解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知识方面的能力不强,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机电管理防火与防爆操作不到位,增加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3]。在此基础上,受机电技术管理专业知识匮乏的影响,采购的机电设备无法保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最后,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温湿度以及粉尘的控制不到位,严重损害了设备运行效果,甚至没有形成维护保养煤矿机电设备的意识,不注重煤矿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参数以及指标,所以设备超负荷运作的情况也十分频繁,直接影响设备使用的时间。

3煤矿安全生产应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改善策略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而为了有效地提升并完善实际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展开深入地研究与探讨,以下将全面阐述改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应用效果的策略,以供参考。3.1适当增加高新技术投入力度。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活动,适当地增加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高新技术投入力度,能够实现煤矿设备能效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确保煤矿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其中,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存在不合理之处。通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保证煤矿设备与生产的实际需要相吻合,有效地规避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4]。为此,煤矿企业应对资金予以合理地安排,并实现机电技术与生产水平的全面升级与改造,加大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建设的力度,推进煤矿管理工作开展,以保证机电技术管理人才的培训到煤矿安全生产整体水平都得以改善,与煤矿安全生产需求相适应,将机电管理能效作用充分发挥出来。3.2建立健全安全机制。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煤矿机电技术安全结构管理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只有实现煤矿机电技术安全运作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才能够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其中,机电技术选用电网系统的作业效率要高,所以在设计机电运作系统的过程中应保证电源可靠。与此同时,要想对煤矿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电路断裂与电压高而引发的短路问题进行有效地规避,机电供电系统需选用双回路系统,使电源更独立[5]。即便一方发生了电路故障,也可以将备用电源启动,使得煤矿机电设备作业电源选择使用的合理性,增强煤矿生产安全水平,有效地减少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3.3科学合理地选用监控措施。近年来,伴随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综采煤矿机电设备控制系统更加现代化且结构相对复杂,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在大型煤矿中,全自动化设备最常使用,要求工作人员设置煤矿机电作业面的参数与指标,就能够实现煤矿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电网安全性,并构建监控系统,为全自动化机电设备的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此基础上,采煤环境十分恶劣且地形复杂,直接增加了煤矿机电设备生产的难度,通过安全监控系统的构建能够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同时煤矿机电智能化水平也不断强化,生产效率得以提高,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3.4专业技能与安全制度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开展煤矿生产作业的过程中,作为煤矿企业需要贯彻落实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各项制度,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制度落实的效果,培养煤矿生产工作人员自身安全作业的意识,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水平[6]。其中,煤矿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的要求,与国家对于采挖煤矿安全制度有机结合,构建与煤矿具体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安全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借助定人定岗定期的方式实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知识的专业培训,以保证相关作业工作人员自身技能水平与素质能力的提高,强化工作团队的质量,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保障。3.5井下供电设施检修与维护力度的加大。在实践过程中,应结合井下使用电气设备功率的容量与性能,对供电设备功率进行确定,并有效地升级和改造供电设备,确保与井下电力需求相适应[7]。另外,井下供电设备维修和检修工作也需要遵循维修计划要求开展,实现性能水平的全面提高。在实际维修的过程中,如果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出现危险,一定要及时更换并处理,杜绝在作业区域内继续使用该设备。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灵活应用,就必须对煤矿机电电网予以有效地完善和健全,构建新型安全监控系统,确保煤矿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以及机电技术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在管理控制制度的建立至人才专业技术培养,应有效结合理论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覃日强.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31(6):262-263.

[2]张有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3(8):31-33.

[3]杨高鹏,张建梁.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7(6):196.

[4]杜学武.探析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9):188,189.

[5]王鹏彬.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3):148-149.

[6]成昕隆.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浅探[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1):136-137.

技术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技术管理木桶理论

建筑行业的技术管理,贯穿建筑业个个专业科目;技术管理工作者具有单一的技术专长是难以胜任的,就像管理界的木桶理论一样,你技术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你应有的最缺乏的专业的那一快短板;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知识你均掌握其核心知识之后,而你没有相关的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就像木桶上的箍筋箍不紧一样,所盛的水照样从板缝中流走,需要你把各个专业相互密切贯穿起来,做到各个专业之间上下左右全方位紧密贯穿,这样才会使你的木桶盛上更多的水,并且密而不漏。在此我着重谈一下房地产行业在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部分漏洞与弊端,指明技术管理中各个阶段的短板和朽木所在,以及对此的解决办法的个人见解。本人在山东金瀚房地产工作,知识浅薄,意在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不妥之处请多指教。

一技术中心的人员组织管理

房地产行业根据其开发规模,大部分均设有技术管理机构,技术人员的管理机构的大小据建设规模而定。一个项目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优秀的高执行力的团队。在人员组织管理上常有一下几种情况:

1组织架构不合理,技术人才缺乏

依据项目的建设规模与类别以及其技术含量,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的设计有所区别,主要是人员数量上的区别,在技术含量上是基本相同的。一般一个项目的技术组织架构设计是金字塔形的设计,如:项目技术总监、专业技术总监、专业技术主管、专业技术员。其中专业技术总监大部分设建筑、结构、电器、水暖、暖通、智能化、环境等,有的中小项目只是分土建、安装两类;如此再向下进行细分如:建筑分为土建、装修,水暖分为上下水、采暖,等等。而且每一位上层技术负责人均要有下层各个专业技术核心知识,并且还要有将各个专业相互贯穿综合审查和处理专业间相互不协调的能力。一般项目管理过程中,忽视了技术组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设计单位的事情,或是只是注重设计人才的开发与应有,忽视了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开发与应有;有的技术组织成了只是来回拿取图纸的跑腿的运输队,形同虚设;有的技术组织由于能力不足又怕承担责任,将出现的问题均推到设计单位,而又没有对设计单位的一套审核措施,任设计单位设计个一塌糊涂。专业组织设置不全和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项目技术管理中的难点。复合型技术人才是从基层各个专业慢慢干起来的集施工、技术、项目管理、设计综合审核、项目规划等于一体的技术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一般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不少于十年、项目管理不少于五年为佳;部分开发企业善终于聘用干过设计为基础的人员,其缺点是项目现场施工技术经验少,设计专业划分过细,即长板过长,短板过短,甚至为零,处理专业技术间的不协调能力差。年开发竣工面积在二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项目的技术管理与项目的工程管理可以划分为两个部门,中小项目可以将工程管理与技术管理合二为一来进行管理。合理优化您的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留住复合型技术人才,是您企业管理、项目盈利的重要砝码,是提高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项目技术总监专业不对口、专业单一、现场施工经验少

一个项目的技术总监是集多种专业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审核并处理专业间相互矛盾、冲突等的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在经验和专业知识方面,现场经验占了上风,其从事过的单专业知识,在此只是水桶中的其中一块长木板。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项目技术总监,是从设计单位出身的,单专业设计知识精湛的人员;而这种设计专业人才往往是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经验缺乏,单专业设计精湛而其他专业知识缺乏,如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是两个范畴。当设计和施工经验均丰富的前途下,其从事过的主专业应当是以建筑专业为主的最佳,这是由于建筑专业向下细分的相关专业多而定的;其下的结构、水电、园林等专业都是为其服务分支专业;有部分项目技术总监是从事结构或是电器、暖通等专业的,往往是只重视了本专业而忽视了全局。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专业就是木桶上的每一块木板,其中的短板只能靠自身的能力增长,而无法靠长板来进行补充。

3专业技术主管专业知识过度细分,精而不全

要是将一个项目下的各个分支专业比喻成是一个大木桶的每一块木板的话,而每一个主专业下的细分的专业那就是这块木板的各个组成部分,而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了问题,木桶中的水同样会从这块木板中的孔洞中流出。细分的专业知识需要的就是无缝覆盖。比如每个专业要通晓本专业范围内的设计、施工、材料、工艺、质量以及各个专业相互穿插配合的要求等知识。

二设计过程中的全程审核管理

一个好项目的成本控制与技术、质量控制重点环节就在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着一个项目的成败,而现在房地产行业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将应该时间宽余的设计阶段的时间人为的压缩,将项目开工时间提前,从而导致项目设计技术文件的知识技术含量底,致使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项目产品定位与设计问题频繁变更,最终使项目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设计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一下几种情况。

1项目的产品定位不准确,设计任务书标准含糊

好多的项目在开发前期的产品定位时前瞻性差,定位过高或是过低,或是定位时的标准设定中留有一定的变更余地,致使设计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后续的相关工作难以进展。

2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技术含量底

现在国内的设计市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鱼目混珠的、产品低劣的设计单位层出不穷,甚者三五人组成一个团队挂靠一个知名设计单位打空手道,有的刚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主设计大师或是在审核上签字凑人数等,您不看图纸上盖章的注册设计师又有几个是真的见过图纸的,不就是借用他人的资质和印章用着吗?真可谓是防不胜防啊。而又有好多的企业偏偏就用这种三流的设计单位,为什么?设计费用底呗,殊不知真正后续浪费的要比您在前期省下的多得多,这又何苦呢。好多设计单位抓住建设单位技术组织不健全的弱点,大打偷工减料牌。选择一个好的设计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织是成就一个优秀设计文件的前提,是众多企业需要调整成本控制中的设计环节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一个环节上,您是选择了一个优质的木桶还是选择了一个假冒伪劣的木桶,这就要看您的战略了。

3设计文件的过程控制不到位

一个优秀的设计文件,从开始到结束,贯穿各个设计环节,需要各方相关人员多次的重复效对、审核、优化等过程才会形成的。在好多的企业当中,这方面的控制流程需要进行再造、优化。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只是注重前期的规划设计和方案设计,而忽视了施工图设计,规划和方案总归是一个粗放式的设计文件,而细节的控制就是在施工图设计上。规划和方案设计就是您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木桶,而施工图设计就是木桶细部的制作质量。设计全过程是一个从粗到细的过程;规划设计和方案设计是一个项目设计前期方案优化的过程,需要多个设计方案进行参照、对比、优化,最终定案,是一个粗放式的设计过程;施工图设计是依据前期定案的设计方案,对方案的细化过程,使所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细化的过程和专业间相互穿插融合的过程,是设计工作量最大、最细的过程;最终来到项目现场使用的是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控制流程,单纯一个控制流程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技术管理者全员、全身心的投入,最终才会形成凝聚全员智慧的优秀的设计文件,才能使整个项目得以顺利进展。

4设计交底不到位

设计交底是设计过程中上道设计完成后对下一道设计、管理环节进行交底的文件。部分企业在这一个环节上不做技术交底或者交底不细,致使后续的设计、管理工作或多或少的偏离原来的设计意图,甚者有些由于结构、安装等技术参数达不到要求等原因私自串改原设计,导致后续的优化、控制等工作无形中加大了数倍的工作量,并人为的加长了设计阶段的时间;做好设计交底工作,为项目的顺利进展营造良好的设计基础。

三施工现场中的全面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管理是一个优秀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技术管理的中间管理阶段,此阶段所涉及到的专业科目更为复杂,管理要求更高,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经验要求更高,对现场需求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更为迫切。现场管理常出现的技术管理缺陷有一下几点。

1现场项目经理专业技术单一、现场技术实践经验少

房地产企业的现场项目技术管理,一般人认为是一个虚拟的工作,就是可以干也可以不干,由于这个技术工作是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的事情,项目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只是做各方的协调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内外关系的协调工作是工作重点,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是项目工程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没有一定的多专业技术知识,您就没有这个基础,那您就没有资格来管理这个项目。现场的项目经理需要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并能够及时对发生的项目专业间的矛盾冲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果断的处理措施。好多企业的项目经理很难做到或是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当项目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现以往的决策是错误的,甚者都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更没有纠正错误的一套完整的方案,有的就将错就错,错到底,致使工程质量隐患重重,就不用说是受到的经济损失了。现场的技术管理是以现场施工为重点,项目管理中包括技术管理。一只狼领导一群羊的力量,有时会大于一只羊领导一群狼的力量。

2专业管理员综合技能差

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好多项目专业管理员,只精通自己本专业内的技术知识,对周边专业是一窍不通,在审查技术问题时,对问题观察的角度狭窄,很难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处理方案。比如:电器专业的人员看不懂建筑图和结构图,园林专业的看不懂市政配套图等等。

3管理方法不对路

房地产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是一个侧面的、综合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监督执行的层面;真正大部分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方和监理方来进行实施和控制的;现场的施工、监理方只要有能力将这项工作干好,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就不应该过度插手其中的工作;有好多的建设单位工程代表,就没有将自己的技术管理位置认清,过度越位,致使有些项目出现建设单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多于施工、监理方技术管理人员的怪现象;管理是要靠科学的方法,不是靠人海战术的。现场人员需要精英,现场项目管理需要精通,管理方法需要精技,只要您有了全面的技能,就有了能盛满水的木桶。

四物业管理中的维护技术管理

物业管理阶段是一个公司诚信经营和服务至上的表现阶段;质量是生命之本,合理的维护是优质的保证;维护技术的好坏在客户面前直接反应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技术管理和技能的高低,从而推理出项目前期的技术管理状况;维护技术是集诊断、治疗、护理、合理应用的过程,是对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术要求更高的阶段,本阶段大大区别于以上以管理和技术知识为主的阶段,这是以管理和操作技能为主的阶段;致使在此阶段的人员管理方面也大大区别于前期。在此阶段的技术管理常出现的现象有一下几点。

1人员技能定位不正确、专业不对口

物业管理过程中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是以操作层的技术工人为主的团队;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的工程人员定位时,定位到技术管理层面上,操作层人员甚少,甚至没有操作工人。操作层的工作主要是维护工作,并不是以上下协调为主的管理工作。从专业方面,是以建筑修缮为主的管理层和执行层。

2维护知识缺乏、预防意识差

技术管理范文篇4

西曲矿近年来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却跟不上机械化发展的步伐,致使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常发生各类故障事故,影响到了煤矿安全生产。1.1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水平有限。西曲矿工作环境较差,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跳槽情况比较严重,新招收高校毕业生经验不足,现有机电技术人员的水平满足不了现代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需要。煤矿机电技术人才的匮乏,对煤矿机电设备运行及管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降低了安全生产效率。部分机电管理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少继续学习的渠道,其技能也渐渐满足不了现代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需要。西曲矿机电技术人员理解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知识方面的能力不强,工作实践当中容易出现机电管理防火与防爆操作不到位的现象,增加了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从而导致机电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修以及保养等过程,都无法保障其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时间。1.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制不完善。西曲矿机电技术管理体制不完善,多数工作都是停留在表面,很多管理内容和制度落不到实处,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增加。在管理中,对煤矿生产任务比较重视,却完全忽视了技术问题,设备的机电技术运行和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很多开采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进行状态,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机电管理技术人员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不尽职尽责,对于机电设备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从而导致严重的机电安全事故的发生。1.3机电技术管理不到位。西曲矿在机电技术指导工作上不到位,对于机电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也存在问题。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在用设备缺少编号,设备、电缆标志牌不全,帐、卡、物不对应。机电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和审核工作存在问题。1.4煤矿供电系统不稳定。西曲矿当前有7所变电站,但是整个煤矿的供电情况不容乐观,时常发生停电现象。导致开采的机电设备因供电因素发生了相应的故障,从而烧毁了设备。因此必须对西曲矿所属的变电站及相应的输电线进行改造,提高整个西曲矿的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

2西曲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实践措施

2.1人才培养措施。针对当前机电人才的培养管理方面,西曲矿采取了如下技术:(1)提高技术人员待遇,关心他们的生活,稳定现有技术队伍。(2)着手培养基础好、有事业心的技术工人,由各队技术主管进行传、帮、带,定目标,压担子,逐步使其进入角色,增强了技术后备力量。(3)在全矿职工中评聘技术大拿,各队也在本单位内部评聘技术能手,形成了职工积极学技术的进取局面。2.2完善机电技术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西曲矿完善了机电技术管理制度,对机电设备检查制度、工作人员奖惩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坚持每周五安全检查不动摇,2016年组织安全检查110次,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59条,并对检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实现了检查、落实、验收、再检查的隐患闭环管理模式,确保了隐患的及时有效消除。西曲矿制定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主要内容为:(1)利用办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安全质量标准化知识,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2)坚持部领导24h值班和要害场所现场交接班制度、不定时查岗制度。(3)制订干部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分区、分片的安全生产责任承包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依法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各级齐抓共管安全管理的新格局。(4)在原有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了精细考核竞争机制,对现有工作进行提炼升华和再认识、再审核,实现了流程再造;制订了《机电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成立了绩效考核领导组,完善了标准,丰富了内容,细化了奖惩,使考核更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良性运转。(5)实行科室奖金二次分配,实施班组核算,体现了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制度的优越性,较好地提高了机电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3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2.3.1加强机电技术指导工作2016年西曲矿加强了机电技术指导工作,主要表现为:(1)认真组织技术答疑和技术配套会。全年共组织技术答疑和技术配套会54次,认真审核技术要求,严把技术协议签订关。(2)加强系统改造,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对机电项目和工程进行可行性分析、优化设计方案、技术交底以及图纸会审等环节综合比较,为公司节约资金约1836万元。(3)加强设备合理选型和优化配置。严格坚持实用、安全、先进、经济的原则,对机电项目和设备进行可行性分析、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对技术要求、技术协议严格审核把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杜绝设计和选型失误,避免影响生产。(4)加强设备调配,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设备管理与协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经济效益,为公司节约资金约336万元。(5)严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验收关。对到货的设备、竣工的项目和正在施工的项目,详细对照技术协议及合同,严格验收。通过加强过程控制,及时提出设备、机电工程项目和正在施工的项目存在的问题,要求积极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全年组织机电设备到货验收28次、中间验收3次、竣工验收52次,为公司避免了因设备、工程存在的技术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66.1万元。2.3.2做好工程预算和审核工作为继续把挖潜增效落到实处,坚持多措并举,严格做好了工程预算审核工作,为公司节约了工程费用开支。一年来主要审核了变电站改造,井下无人值守变电所改造,南坪山绞车房改造,南翼皮带大巷机电设备选型设计等。审核前工程造价总额883.82万元,通过对照标准严格审核后,总额为593.21万元,为公司直接节约资金290.61万元。2.4做好设备改造,确保供电安全可靠。(1)对所属7所变电站进行了防雷接地装置预防性试验,发现并消除接地网隐患20多处,保证了雷雨季节安全供电;(2)对35kV输电线铁塔基础进行了混凝土浇注,对线路下方树木进行了清理;(3)分别对变电站和线路进行了改造;(4)对所有变电站的五防机及远动后台服务器进行了改造,提高了矿井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效果分析

2016年西曲矿针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并进行了实践应用。该技术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该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保障了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并产生了很好的效益。西曲矿实现安全供电29995.07万千瓦时,高、低压线损及功率因数均不超标;电费收入18769.97万元,支出18454.25万元,节余315.72万元;电话费收入42.26万元,支出23.34万元,节余18.92万元;数字电视收视费收入29.38万元。全年为公司节余收入总计364.02万元。开展了多项机电设备专项治理活动,实现了无三级以上机电设备事故发生;购置的设备投入使用合格率100%,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80%以上。新购置租赁设备明显减少,满足了各矿生产的需要,节约了大量购置资金。

4结语

做好机电技术管理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也是煤矿质量标准化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对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曲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了实践应用。实践应用效果良好,有效地保障了西曲矿开采工作的稳定运行。

【参考书目】

[1]路鹏飞.小议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01):162-163.

[2]齐建强.试析如何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J].机电工程技术,2016,45(07):183-185.

[3]唐强.浅析如何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5(05):216-217+221.

技术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化工技术;技术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工产品被人们所使用。但是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化工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切实提高化工企业的综合实力。

1我国化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1.1化工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我国是农业大国,化工产业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导致我国化工生产技术不够成熟,管理理念与方法也较为落后,无法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另外,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都将发展重心放在了经济效益中,只重视生产规模,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很少在管理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与物力。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也没有积极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导致负责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甚至有些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并不是相关专业人员,导致管理工作频繁出现各种问题。1.2管理流程较为混乱,核心管理技术不足。完善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在管理上都没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管理较为混乱,影响了核心技术的使用,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2加强化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2.1结合企业发展情况,推行标准化技术管理。企业应该及时了解化工技术发展状况,制订科学、有效的整改方案和管理策略[1]。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首先应当具有创新管理意识,正确认识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综合考察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配置情况,加强人才管理。化工产业要有满足自己产业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企业应以标准化的管理方针作为指导,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2.2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企业有了科学的、完善的规划管理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约束生产技术管理行为,确保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工作,避免不作为现象发生。另外,企业应当建立安全责任制度,这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①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②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应完善技术管理配套制度;③在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过程中,还应该重视企业生产现场的管理。2.3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要针对人才的获取途径进行拓展,最大程度提升人员的多样性及专业性[2],严把企业招聘关。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安全意识讲座,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生产技术管理队伍。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化工企业要想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就必须明确生产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综合实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小军.化工生产工程技术管理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12):150-151.

技术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矿井物理勘探;技术管理

1引言

地质勘探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被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查明有关地质和工程条件,论证工程地质问题,或者探测区域内矿产的开采条件,为后续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技术支撑和开采依据。地质勘探又分为初勘和详细勘探,其中初勘是为了查明地形、地质构造,岩土类别、厚度等基本情况,点位相对较少的一种前期勘探手段;而详细勘探是根据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等不同的目的,由浅及深分阶段进行的、点位较多的工程详细勘察。而地球物理勘探是地质勘探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勘探手段,它主要是根据被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存在着大地电流场、电阻率、电磁、重力场、地磁场、大地热流场、核物理场等一种或者多种物理参数的差异来解决或者查明某个地质和工程问题。由于地球物理勘探不需要像钻探那样施工大量的钻孔,所以,它能够减少钻探的工程量,并且缩短预测预报所需的时间,提高地质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正因为它具有种种优点,所以成为大家重点关注、并且积极引进的先进勘探技术。由于物理勘探的范围和内容也非常之多,本文主要从矿井物探角度入手,简要地谈谈矿井物探的技术管理。

2矿井物探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掘”的原则,并且应该根据掘进工作面所处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位置而采取针对性物探措施,比如在遇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者有含水构造、岩溶含水层,或者存在大中型地质构造发育时,或者接近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及其它有可能突水的区域时,我们必须要坚持物探先行,利用钻探对其进行验证,然后用钎探对其进行保证。一般的,我们要求公司总工程师是物探工作的分管领导,工程部是物探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各地下工程项目部成立专兼职物探工作领导小组和物探工作小组,由项目部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地质主管分别任副组长,地质技术员、现场物探操作人员为成员。整个项目部物探工作小组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物探技术。

3矿井物探的技术管理规定

对于矿井的物理勘探,我们需要遵循相应的管理规定,下面简要的列举了部分矿井物探的技术管理规定。(1)在工作面超前物探采用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法、瑞利波等超前物探技术进行探测时,探测的相关部门一定要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培训学习,通过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一对一的服务,逐步提高全公司物探技术水平。(2)对煤层中的掘进工作面进行超前探测,除正常探测掘进前进方向外,还必须能分别控制巷道的顶板和底板,巷道两侧帮各20米。另外,在预计巷道前方有断层或其他异常情况时,我们需要停止掘进,保持在一定距离内对其进行物理勘探,并利用钻探对其进行验证,在查明异常地质构造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正常掘进。(3)在使用物探超前探测时,还需要编制物探设计方案、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等,在取得相关领导审核同意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在物探工作结束后一定要及时提交相关的测试数据和资料,并形成明确的测试报告,然后由有关部门组织评审和验收;在由施工现场验证物探测试结果后,还需要及时进行评价,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类似的勘探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4)掘进工作面在开始掘进之前的超前探测我们也可以采用物探方法来进行,但是要保证探测的距离比掘进的进尺要超前至少三十米的距离,以此来增大掘进的安全系数。当进行物探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利用钻探的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并保证钻孔终孔位置的平距和垂距满足有关要求。(5)当新建或在建项目开始表土层施工后,遇到较厚的冲积层时,一定要认真执行地面物探和检查孔制定,并把探测所获得数据和资料提供给施工方以做下一步工作的依据。一旦出现涌水量异常时,必须要坚持物探先行,在进入基岩后再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6)为了更好地查清探测区域的地质赋存情况、发育、采空区及积水等情况,新建及在建项目部在施工基岩前必须首先进行物探工作。对于受水害、采空区威胁严重的施工项目或存在地质异常的区域,我们一定要采用物探结合钻探,或者物探结合巷探,或者物探、钻探、巷探三者相结合的手段对其进行双重探测,并根据各自的探测结果进行互相验证,并对物探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提高。在“有掘必探”的前提下,掘进工作面要优先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并根据探测区域和周围介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同时要因地制宜的创造符合物探工作要求的环境,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提高物探准确率,以便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掘进工作面周围的构造、导水性等地质条件。(7)每次采集数据前,必须提前对仪器进行充电;检查仪器及其附件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明确仪器及其附件搬运分工;明确探测目的和方法。到现场采集数据时需提前告知施工单位,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无条件配合物探工作组,并且配合清理浮渣浮矸等可能的干扰因素。物探工作组人员要根据事先制定的物探方案,认真的布置测点、严格的按照物探程序进行探测,探测所取得相关数据要规范的填入相应的表格,相关的波形要完整地保存并进行仔细的分析。

4结束语

技术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矿山选矿;技术管理;措施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国内外对钢铁的需求在不断上升,钢铁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铁矿石资源的品质比较差,铁矿石的产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在进行矿山选矿时,要提高原矿、工艺流程以及技术操作的管理力度,使得选矿技术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为保证选矿工作能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分析选矿技术的管理措施[1]。

1我国选矿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选矿工艺技术水平虽然处于世界的前列,但是我国的矿石比较贫乏,且品位低、种类杂。这要求我国选矿工作者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提高矿石的精度,研究矿石的选矿技术。选矿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不断推广应用磁选—反磁选的高质量选矿技术,使得工艺流程的更加高效与简单。所以,要不断地加强对选矿设备与工艺的研究,使工艺流程达到最佳的水平。

2矿山选矿技术管理的相关对策

2.1选矿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在实际的选矿生产过程中,如果原矿的品质比较低,并且容易区分,在进行破碎时要设立预选程序,主要的方法包括手选、重选以及干式磁选等。先将部分废石去掉,将原矿品质提升,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发挥破碎设备的作用,要尽量采用多碎少磨的方式,将碎矿的粒度降低,并进行严格的控制。在选矿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电能的消耗,使生产的成本降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做好金属平衡相关的工作,提高金属回收率是选矿工作的重点。矿山企业要定期地组织技术检测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加强选矿生产过程中的计量、取样、加工以及化验等工作[2]。另外,在作业现场,可以进行一些可选性实验,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促进选矿生产工作顺利的进行。针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要通过适当的实验进行验证,尤其想要采用新工艺时,更要进行探究性的实验,实验成功后,再根据实验的结果予以确定。

2.2促进选矿技术进步的几条建议

2.2.1优化工艺流程工作

相对于之前流程而言,我国的选矿工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其技术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促进其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第一:对工艺流程缩短问题进行研究。新设备和新药剂会提高选矿的效率,缩短工艺的流程。选矿时应采用较为先进的磁选工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合理的入选品位的问题。品位高会拉长磁选工艺的流程,不利于反浮选充分地发挥其作用。第二、对提高选别工艺效益问题进行研究。传统的选矿工艺在处理一扫精时,会返回浮选前的大井,有利于控制浮选作业的浓度。

2.2.2完善选矿技术管理措施

矿山企业在选矿时更加重视精矿的质量和金属的回收率。技术操作要符合相应的规定标准,将选矿的浓度、细度、温度控制好。首先,矿山企业要详细地了解矿山的资源储量以及矿石的性能。在进行实际开采时,如果其品位变化大,可以采用配矿处理的方法。同时,针对浮选药剂以及球磨钢球的填充率,要制定相配套的技术标准,使得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标准更加完善[3]。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控制破碎粒度和破碎比例,磨矿以及分级溢流的浓度。与此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矿石的品位和作业的浓度,做好检测工作,提高检测的力度。发现选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用对应的措施解决,使其满足矿山企业的工艺参数。另外,要不定期地监督选矿工艺流程,针对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通常而言,要定期地进行流程考察,每一年半或两年一次,合理地安排全局工作。同时,要定期地化验生产用水,做好相关的选矿指导工作。最后,要及时清理球磨机内的残球,并适当地补充新球,使得钢球的配比及填充率更加合理。

2.2.3健全选矿技术相关的责任制度

矿山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的管理,使其工作责任明确,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不断提升选矿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明确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岗位负责制度。制定选矿生产流程作业制度及生产技术指标,各车间工段、选别工序严格按技术指标参数进行生产控制;建立并遵守各工序加药制度和球磨机补加球制度;建立并执行各工序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控制管理制度,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质量事故;建立并执行车间、工段、班组岗位物耗控制考核制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并不断完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热情,挖掘员工潜能,创造更好业绩;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使生产作业人员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安全操作意识,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机械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机械设备又是选矿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其机械设备能良好地运转,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设备维修、维护、保养制度。将预防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提升机械设备运行的效率和完好性,使得生产工作能持续顺利地进行。实际工作的开展受到机械设备质量的影响,因此,生产单位要做好相应的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良好地运行状态。例如:在进行碎矿作业时,如果出现大块的碎石,会一定程度上损坏筛子,浮选机叶轮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这会对浮选的效果以及回收率造成影响。因此,要完善机械维修制度,定期地开展机械设备维修工作。企业严格制定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各级人员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选矿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2.4加强以磁选—反磁选为代表的先进工艺推广工作

磁选—反磁选工艺流程的结构比较合理,对原矿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有效地适应低品位的原矿选矿等,具有较高的选分效率,工艺技术指标比较先进。磁选—反磁选工艺具有较好的降杂质的效果,能有效地满足钢铁行业对矿石精度的要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下去。因此,在选矿工作中,要大力地推广磁选—反磁选选别工艺,促进选矿技术的不断进步。

3结语

总而言之,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选矿技术的管理,定期地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得全体操作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不断地提升。要不断研究和优化选矿工艺流程,使得工艺流程缩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努力完善选矿技术管理措施,健全选矿技术相关的责任制度,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制定完善的机械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地进行机械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能持续地运行。最终促进选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祖学 单位:江西省乌石山铁矿

参考文献:

[1]卢嘉祎.浅谈选矿工艺技术管理[J].现代矿业,2014,08:207-208.

技术管理范文篇8

抗露抗渗的技术管理现状进行陈述当前社会我们生活中各类建设水工池体结构的砌筑框架掩体和现场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的技术管理发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和投诉,水工池体渗漏、边坡滑坡、池体结露等等,施工现场工况和环境对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的技术要求系数也疑难复杂,客观情况也缺乏科学及时地更新施工工艺和技术,也未充分进行取样分析。根据屡次发生的质量事故案例中,集中在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施工技术较为陈旧的问题,施工中也缺失科学运用现场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的技术管理和控制手段,另外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的技术未更新标准化作业管理。

2科学运用现场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的技术管理手段进行控制

(1)须建立管控制度并科学运用现场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的技术管理手段进行控制,将问题现状较为集中在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施工技术较为陈旧的问题,通过强化培训和施工工艺技术交底给现场水工池体和混凝土抗露抗渗实施的技术人员,通过科学管控施工的工艺技术管理和落实在每个现场管理层级和技术人员身上,设置人员考核和抽样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从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角度上进行严控,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工况和环境对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施工的影响,在施工过程进行中科学观测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的情况并及时反馈和更新补强不良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控制手段。(2)从水工池体深涧砌筑水工池体框架掩体开始,水工池体外敷浇筑无缝钢筋混凝土,使用水工池体的基础测量和侧基支模间隙公差控制,砌筑水工池体框架掩体结构时应采用聚丙烯纤维抗磨性能的混凝土,不能运用其他的非专用标号的混凝土,前段原材料的构成且筛选优质专用的材料将其运用在水工池体工程中的技术难点从施工源头上就能有效地克服水工池体强度和抗渗屈服性问题,它用于水工建筑物沉积的水贴面和过流面的抗冲磨损和池体的抗冻融保护,还广泛用于池体面和内筑体的混凝土缺陷修补和加固技术的处理。(3)在池体混凝土的原材料中掺加适量的聚丙烯纤维来防止水工池体的抗裂、防渗性、抗气蚀及其水工池体被破坏后的修复。通常还是我们通常最为常见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的管控技术,对水工池体框架做除渣和含水量保持维护,防止水工池体结构进一步裂蚀,或施工中添置速差凝固剂,因为混凝土长期凝固并接触水量导致速差和回弹性能降低,加强技术人员施工中的材料和工具使用培训。同时也要将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的技术同步更新到施工的标准化作业管理中,让施工技术人员能够运用标准化作业操作程序按部就班施工,防止人为施工失误,持续优化现场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的技术管理。(4)水工池体混凝土抗露抗渗的技术落实基本落地于工程实践经验和结合实际工况而进行针对性调整水工池体周边的框架填埋土壤含水量、密实度、环境湿度、气温等重要施工工艺参数。这样可以将特种环境下通过施工设备提取施工样品的检验,对其进行校准初步结论后通知混凝土生产厂家提高混合比参数和抗渗系数的聚丙烯纤维抗磨性能的混凝土。对优议材料和抽样检验结果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校核,校核后存在质量缺陷,须采取技术措施和补救方法并在水池体的部分面层和基层之间避免开裂、空鼓、脱落的现象,以达到并满足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客户的要求。

3结语

总而言之,对水工池体混凝土抗漏抗渗的现场技术管理,同步对加固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参照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进行对标找出技术解决方案并同时落地于现场施工技术和施工技术工艺变更管理,提高工程技术和质量管控水平,有助于建设工程水工池体混凝土抗漏抗渗现场管理体系和工程经济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斌,吕兴伟,刘军.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措施及常见质量问题的治理意见[J].辽宁建材,2006(03).

[2]王昌平.浅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10(07).

[3]张卫宁,李保峰.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

技术管理范文篇9

1.1电力计量设备实现了自动化与信息化。现阶段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全面发展应用,为实行电力计量设备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网络技术应用基础上,能够将电力系统中各类变电站以及电力用户客户端进行有效连接。还能促进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得电力信息数据采集、分析、统计工作便捷性不断提升。此外,还能有效降低计量人员自身工作压力,提高电力系统管理效率。从电力计量整体发展来看,在各项技术驱使下,电力计量设备一体化发展是重要趋势。随着电力企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能够为电力计量设备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动力。1.2对电力计量装置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电力计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资料,此类资料中实际涉及的基础信息是对电量以及线损相关经济指标进行计算。但是现阶段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相关部门对获取的基础性资料与数据未能进行分类管理,导致数据资料丢失问题较为严重。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电力计量基本信息。所以实际计量出的电量和线损结果会出现不同程度误差。部分电力企业相关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责任意识,在电力计量装置管理过程中未能全面落实各项责任,也是当前电力计量技术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3资源更新与技术推广需要全面优化。电力系统经过长时间运行,诸多电力计量装置会出现许多故障问题,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及时做好检修工作,确保电力计量装置的稳定运行。但是当前部分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用于电力计量装置更换的资源受限。即使相关技术人员检测出设备中存在相应故障,但是由于缺乏资源导致设备的故障问题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有部分电力企业计量人员对各类新知识缺乏良好的接受能力,加上管理部门缺乏全面教育培训,导致电力计量技术推广与应用受到限制。

2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应用对策探析

2.1完善电力计量管理体系。当前需要在原有的电力计量管理内容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电力计量管理体系,这样能够为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提供基本保障,对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前电力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体系,组织成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分配相关人员对电力计量相关工作进行管理。此外,定期对员工展开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部门还需要不断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配合性的完成电力计量相关工作。明确电力计量基本工作任务,对电力系统中人员配置、电力调度、检修任务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各项管理制度从实践中全面落实。2.2对各类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电力计量设备管理也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性管理能够全面掌握电力计量装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进行处理,能够确保电力计量装置长期稳定运行。相关部门需要建立设备电子档案,对设备型号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便于通过电子档案掌握计量装置实际运行状态。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记录,这样便于为后续查询活动提供基本依据。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有效诊断。

3结束语

技术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现状;管理分析

压力容器可对具有一定压力值的气体、液体进行储存,由于设备运行的特殊性,压力容器具有一定的爆炸危险性,使得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需长时间处于高温、高压、超低温的运行工况下,且储存的介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挥发性,且易燃易爆,增加了压力容器运行的风险因子。为此,在压力容器应用过程中,必须提升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水平,进而保证压力容器的整体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1.压力容器概述

鉴于压力容器使用的特殊性,主要应用于石化生产领域,为石化生产提供设备支持。在压力容器应用时,若工作要求对应设备压力大于0.1MPa时,需确保压力容器的容积大于0.025m3,且压力容器内直径大于0.15m。在压力容器分类时,可基于安装形式分为两类,分别是移动式与固定式。通过对固定式设备分析可知,该设备主要包含安全阀门、压力表、切断装置、液位表等。在设备应用过程中,必须确保组成零配件的运行安全可靠,才可合理发挥出压力容器的应用效能。当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后,技术人员需依循设备的设计参数与运行参数,对不同附件的介质特性、运行稳定性进行跟踪监控,确保相关附件的运行参数处于设计浮动区间内,并定期对相关设备附件进行维护,提高相关设备的整体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日常维护检修工作开展时,应当对出现问题的附件进行及时更换,主动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企业生产运行的可靠性[1]。

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分析

(1)设计管理在压力容器生产制造时,为保证压力容器的质量与安全,需采取正确的设计管理措施,以达到预期压力容器生产制造工作目标。实际设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确保相关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资质,才可保证压力容器设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在对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行管理时,设计人员需遵守国家相关行业规定与技术规范,确保压力容器设计工作开展可行性。我国对不同领域的压力容器设计规范进行明确规定,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避免设计方案出现安全隐患。例如,压力容器设计工作开展阶段,需对设备的壁厚、加工材料、内部结构、焊接工艺等进行全面考量,以使得设备达到预期设计标准,保证压力容器整体可靠性。如设计人员对设备进行设计方案优化时,应当对稳定载荷、地震载荷、压力载荷等多个因素进行考量,以保证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可承受相关载荷;如设计人员对设备生产材料进行选用时,需综合考量压力容器储存介质的腐蚀性、化学特性、温度变化、材料性能、压力大小等,确保介质储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如压力容器进行壁厚设计时,应当考量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如设计人员进行设备结构设计时,应当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科学评估,保证压力容器运行的安全性。若设备结构设计方案不合理,将可能导致压力容器局部出现应力,使得压力容器的局部结构性能出现迅速下降,使得压力容器出现脆性断裂的可能性增加[2]。在压力容器设计时,需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管理,相关设计单位,需向用户提供设备的设计图样,以及设计方案说明书、强度计算书等,证明压力容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压力容器总图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对设计内容进行准确标注,如设备名称、类型、受压元件等。为保证后续设备加工生产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应当对设计温度、设计压力、设计容积、焊缝系数、压力试验技术要求、包装要求、运输要求等进行详细说明,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保证压力容器生产加工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制造管理通过对压力容器引发的相关事故进行诱因分析可知,部分事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劣质产品投入使用,导致生产工作受到影响。为保证压力容器制造的整体质量与安全,设备生产工作开展时,必须保证生产企业取得国家认证资格,并组建专业的生产工作队伍,保证设备的整体制造安全性。在对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进行分析可知,主要需对材料质量、焊接质量、检验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如在对生产制造材料质量进行管理时,应当保证材料具有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在材料投产前,对材料的批号、参数、数量、性能等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设备的制造质量与安全。焊接质量进行安全技术管理时,需依据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并对焊接工艺进行严格管理,有序开展设备焊接工作。在压力容器完成附件组装后,为保证其制造质量与安全,需采取专业技术对设备进行检验,如设备焊接缝的质量检测、无损检测、压力测试等,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设备进行优化处理,保证设备制造安全与质量[3]。(3)安装管理压力容器安装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保证安装的质量与安全,必须有效开展安装安全管理。相关安装单位,应当具备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安装行业资质,并具备相应的安装人员,才可开展压力容器安装工作。在压力容器安装工作开展前,应当对压力容器的实际安装技术要求进行全面分析,并编制相关技术报告,书面告知相关监督部门,使得安装工作得到有效监督管理。在实际安装工作开展时,需对特种设备的安装环境与使用要求进行分析,如蒸球类压力容器进行安装时,应当对压力容器的容积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压力容器的容积满足设备运行的相关要求;如医用高压氧舱进行安装前,施工单位与使用企业,应当及时向相关监察部门进行申报,对安装设备的设计参数、类型、数量、制造单位、使用领域等进行详细说明,便于监察单位进行及时备案,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保证压力容器安装工作得到有效监管,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与安全。(4)使用管理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为保证压力容器的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应当加强对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编制严谨的管理手册与制度,监督使用操作流程,及时开展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为有效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设备仪器的整体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4]。笔者认为,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时,应当突出安全操作教育工作,对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约束,并明确设备的具体安全操作技术要求,杜绝违规操作行为发生。工作人员操作压力容器时,应当确保工作人员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技术要求,安全有序地进行设备操作,保证压力容器的整体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工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时,巡查人员需及时对设备相关附件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将设备的相关运行参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压力容器的正常安全运行[5]。压力容器日常检修维护工作开展时,需严格依照检查工作顺序,对设备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进行及时检查;而后,则对压力容器设备运行的法兰、防腐层、安全阀等进行检查;最后,则对设备的紧急切断阀与安全连锁等进行检查。为保证检修维护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持久性,需建构科学合理的维修养护制度,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保证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性,应当由技术总工对相关设备进行直接负责,并委任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技术管理与技术指导工作。压力容器属于生产领域的特种设备,在其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循我国关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对设备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并督促相关企业编写设备安全操作手册,指导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同时,企业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年检计划,并督促相关人员有序落实年检计划。为总结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应当及时开展设备故障调查分析与书面报告,及时对其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为后续的技术管理与更新提供参考[6]。

3.结束语

压力容器设备的运行安全,直接影响到企业相关领域的工作开展可行性。通过对大量事故进行分析可知,事故的出现,多数原因是由于安全技术管理疏忽或技术操作失误,给企业与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为有效规避相关问题的出现,应当对压力容器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为有效提高压力容器设备的整体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需不断加强压力容器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通过颁发相关的法律条规,对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国家成立了专门监察机构,对压力容器一类的特种设备,开展有效的技术监察工作,并对压力容器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有效健全,避免劣质设备流入市场,增加企业运营风险。未来,自动化、智能化压力容器控制时,应当及时更新质量管理技术方案,实现对压力容器的全面有效管理,提升压力容器的整体运用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猗尧.移动式压力容器动态风险监管平台的开发及设计分析子系统的实现[D].北京化工大学,2019.

[2]俞扬.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部分修订内容介绍[J].化工机械,2017,44(06):595-602+671.

[3]陈学东,范志超,陈永东,崔军,章小浒,王冰,艾志斌.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的绿色化与智能化[J].压力容器,2017,34(11):12-27+11.

[4]林骅.海洋工程压力容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

[5]曹康.基于IAHP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海洋平台压力容器安全评价[D].兰州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