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8:46:40

经贸

经贸范文篇1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两岸经贸;关系检视;深化合作

一、引言

2001年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逐步修复,尤其是在2010年海峡两岸签订ECFA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两岸经贸合作往来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均向着积极、美好的方向发展。但一切的转折点在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出现了,蔡英文当局上台后始终不顾一切地想要削弱两岸之间的经济往来,这极大地冲击和阻碍了海峡两岸经贸关系逐步走向正轨。尤其是特朗普签署对中国大陆301制裁备忘录,发动对华贸易战期间,台湾当局打着“拉拢美国,疏远大陆”的旗帜,多次借机给两岸的经济发展设置障碍,严重影响了两岸经贸合作的良性发展。在这样的政策环境导向下,两岸经贸合作的政策条件发生了逆转,两岸经贸合作严重受阻。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当下,台湾当局的态度对修复正常的两岸经贸关系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从经贸产业互补现状、经贸政策应对等视角系统检验当前敏感时期的两岸经贸关系,并为未来两岸经贸的深化合作提出相关建议。

二、两岸经贸关系检视分析

(一)两岸经贸现状检视。1.两岸投资视角。2001年以后,台湾对祖国大陆经贸投资经过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大项目、高科技行业,采取的快进快出模式;第二阶段,当台商对大陆经贸环境逐渐适应后,投资企业所需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市场、原材料替代市场以及产品销售市场逐步在内地建立起,至此大陆台资企业成功地由外向型企业主导转变为内向型企业主导。同时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在两岸之间产生了,比如产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等问题。以电子半导体产业为例,近年来海峡两岸相关产业发展迅猛,2016年,台湾电子半导体产业总投资收入为3115亿元,而台资企业在大陆电子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收益就占到77%,达到2400亿新台币。在台湾电子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祖国大陆相关产业也同样有着长足的进步。长期以来,涉及电子半导体产业的两岸经贸往来中,台湾一直有着绝对优势。然而,大陆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陆与台湾在这一产业的发展能力与制造水平差距日益接近。其中一个显著变化是台湾电子半导体产业加快了在大陆的投资布局和双方的产业合作,而两岸同行竞争也在加剧。2.两岸贸易视角。2001~2016年两岸贸易往来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1)快速恢复期。收益于祖国大陆进入WTO组织,在2001~2004年间海峡两岸贸易额以年均增长率34.28%的速度迅速增长,短时间内就从323.4亿美元翻了一番。(2)平稳增长期。2005~2007年,两岸贸易经过四年的快速增长后,逐渐放缓了增速,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进出口总体增速维持17%左右。(3)动荡波折期。2008~2013年,受外部经济环境冲击,2008~2009年两岸贸易增速迅速下滑,但是受前期两岸经贸合作良好基础以及2010年海峡两岸签订ECFA影响,2010年当年两岸经贸流通展开了报复性反弹,进出口增速达到了破纪录的36.9%,此后两岸经贸逐渐恢复正常。由于次贷危机余威犹在,以及周边国际不稳定因素的影响,2011~2013年两岸进出口贸易增速开始呈现波动上趋势。(4)转折期。自2014年台湾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取得大胜利,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逐渐影响台湾当局态度时,两岸经贸往来就开始进入转折期。2014年两岸贸易进出口额较上年微增0.6%,到了2015年则开始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2015年同比下降4.9%,2016年同比下降4.57%。虽然两岸贸易需求结构变化、全球经济衰退和热钱外流等客观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岸经贸数据,但是导致其连续出现两年负增长的重要原因仍是台湾当局消极甚至排外地对待两岸正常贸易往来。截至2016年底,大陆对台湾出口的商品当中仍有2,114种产品是被台湾禁止,大陆能够对台湾出口的8,574件物品仅占其进口产品总数的77.8%,而且其中有703件是有条件进口。中美发生贸易战,一方面大陆受到冲击和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经贸摩擦本身给大陆宏观经济的冲击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对台湾也将受到“附带损害”。如果特朗普对从中国大陆进口的产品征税,那么台湾将遭受更多“痛苦”。虽然台湾当局已经开始实现出口多元化,但他们在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下所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如果特朗普实施贸易壁垒,将美国进口减少10%,即每年减少2400亿美元,那么台湾的经济损失将比大陆更严重,美国这一行为将台湾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至少0.4%,还不包括贸易报复等其他因素。因此中美贸易战的发生,两岸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二)主要经贸政策应对态势分析。除了经贸流通领域外,重大经贸政策的应对态势分析也是两岸经贸关系检视的重要一环。1.“一带一路”倡议应对态势分析。一方面,从政府层面来看,台湾当局对加入“一带一路”的建设态度为消极状态,不太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排斥。与之相反,虽然明知台湾当局的态度,但大陆仍希望并欢迎台资企业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中来,并且相关部门还多次组织台商到“一带一路”境内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另一方面,从企业层面来看,在蔡英文上台后立马放弃马英九执政时所规划蓝图,其又失去了原本最期待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的发展机会。台湾当局在对外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严重受挫,所以台企对加入“一带一路”建设态度非常积极,台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所倡议的沿线国家或地区经济建设,将成为两岸经济合作中极为重要的选择。2.31条惠台政策应对态势分析。“31条惠台措施”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肯定,然而台湾当局却视其为猛虎,极为抵制“31条惠台措施”,甚至提出了“壮大台湾之四大方向及八大策略”来进行应对。这一行为严重阻挠了两岸民众互通往来,限制了两岸正常的经贸交流,极为不得人心。由此看来,在两岸经贸政策的应对上,虽然台湾当局的态度消极,但是台湾民众、企业阶层对大陆政策表现出的积极态度日益强烈,两者正呈现两个极端。

三、两岸经贸深化合作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虽然当前台湾当局的消极应对,给两岸经贸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台湾人民大众、企业阶层对两岸经贸互通的开展有着极大的热情,同时种种迹象显示,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两岸只有携手同心,才能取得经贸双赢的局面。基于此,本文为未来两岸经贸的深化合作提出四点相关建议。(一)两岸经贸往来应以大陆为导向。两岸友好经贸合作符合市场运行规律,有利于两岸人民生活质量及幸福感的提升。为避免民进党当局限制性政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未来两岸经贸合作应该借助“中美贸易战”这一外部力量,在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重大转变与台湾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趋于消极的背景下,将当前的两岸经贸合作转变成为以大陆为导向的两岸经贸合作模式。(二)开辟两岸经贸合作新助力。继续深化和推进两岸民间经贸交流往来,加强与台湾非“绿”县市的深入合作;加快“闽三角”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等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台商对大陆经贸投资的软环境。(三)将“一带一路”打造为两岸经贸合作新领域。鼓励台商与大陆企业共同产业园区及经济贸易园区试点合作,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携手挖掘和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潜力,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向市场多元化模式转变。(四)两岸经贸合作应该更加侧重于关注台商这一重要群体。这是因为台商非常关注大陆的经济发展趋势,善于把握和利用中央经济政策导向带来的商机。未来,它将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巨大的政策动力,不断改善和促进两岸工业和经济合作,而这也是两岸在未来合作的重要指向。

【参考文献】

[1]李双双,卢锋.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的经济政治逻辑与中美经贸关系前景[J].国际贸易,2018,7:16~21

[2]单玉丽.台湾当局消极回应“31条惠台措施”的做法与动机评析[J].现代台湾研究,2018,3:1~6

[3]郭芳.两岸关系新形势下经贸合作的新思路———基于“一带一路”倡议[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7,6:32~37

[4]吴凤娇,陈鑫峰.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关系检视:现况、挑战与展望[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5):63~68

[5]王建民.“大陆机遇”导向下的两岸经济合作路径选择[J].统一论坛,2017,3:55~58

[6]单玉丽.蔡英文的经贸政策与台湾经济前景[J].台湾研究,2016,5:9~16

经贸范文篇2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主要通过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间接贸易或通过双方民间机构开展民间贸易方式的直接贸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后,中韩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双边经贸关系开始迅速发展,1992年中韩建交时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经过15年努力,2007年达到近1600亿美元。新世纪以来中韩经贸合作发展迅速,7年来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不仅高于同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4.7%的水平,更高于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3.6%的速度,也高于同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25.3%)、美国(21.9%)、日本(13.6%)的年均增长水平。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与服装、煤炭、电子零部件、冷冻水产品、玉米、钢材等,自韩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石化产品、化工原料、电子产品、皮革、纸张、不锈钢材等。

韩国对华投资也快速增长,韩资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2001年以来,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从韩国注入中国的直接投资资金占中国当年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1%上升到2005年10%。据中方统计,目前韩国在中国建立的企业已有4万家,实际金额达380多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对中国投资国。

二、中韩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边贸易不平衡,中国贸易逆差严重

中韩建交前的1990年和1991年,两国贸易中中方都是顺差,且顺差增长幅度较大,但自1992年建交以后情况中方已经逐渐成为韩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尤其是最近几年两国间贸易不平衡加剧。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在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100多亿美元,到2003年一举突破2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300亿美元,2005年达到400亿美元,2006年达到453亿美元,再创新高。造成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1)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从韩国的进口大大增加,而对韩国的出口增长则赶不上进口的增长,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容量比较大能消费更多的韩国产品,而韩国的市场容量小,无法吸收大量中国产品。如2006年对韩国出口虽然增长26.8%,而进口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增16.9%。(2)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世界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向中国转移,利用中国低廉的成本,而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依靠从韩国或日本进口,加工组装后的产品再出口到欧美等国家。(3)中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刺激了进口,消弱了出口能力。1992年中国取消了16钟进口调节税比鞥开始逐年降低关税,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的关税持续下降,这些政策对中韩贸易的影响是刺激了进口削弱了出口能力。(4)韩国企业注重向中国出口,对从中国进口却不很积极,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是韩国市场所需要的,但是在对韩国出口时却遇到很多困难,既有关税方面的原因,也有非关税方面的人为限制等,很难进入韩国市场。

2.中韩贸易摩擦问题

随着中国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贸易摩擦也就不断产生。韩国队进出口商品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征弹性调节关税,利用“特别保护条款”对国外商品进入韩国设置“合法”障碍等,直接影响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根据商务部的《2006年外国市场的行情报告》,2005年,韩国对主要产自我国的63种主要农产品实施配额管理,超出配额的关税率高达200%,其中芝麻、大蒜、红豆、枣和绿茶的超出配额关税率竟分别达到630%、360%、607.5%、611.5%和513.6%。韩国政府2004年颁布的《海关法修正案》规定,包括红豆、黄豆、花生、人参在内的45种农产品和林产品(其中21种主要来自中国)进口量一旦达到规定的数量,将征收最高达到1067%的特别保障关税。除了关税壁垒外,韩国还对进口产品设置了各种非关税壁垒,如韩国采用不同程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检验检疫措施、反倾销等手段,阻碍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截止2005年底,韩国实施的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特别保障调查分别达到20起和10起,对两国的贸易关系曾构成了实质性威胁。2000年6月1日韩国政府动用保障措施,对主要来自中国的大蒜征收315%的高额保护关税,中国政府也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于6月7日宣布暂停进口原产于韩国的手持(包括车载)无线电话机合聚乙烯。这次贸易战持续55天,结果双方都受到了伤害。2005年的泡菜风波中,韩国首先宣布中国泡菜有质量问题,停止进口中国泡菜,随之中国也宣布经检验进口的韩国泡菜质量不合格暂停进口韩国泡菜。这次贸易摩擦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虽然韩国已经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两国的贸易争端暂时得以平息,但随着两国贸易关系的深入发展,出于保护本国市场、幼稚产业和国内政治的需要,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摩擦还将继续困扰双边贸易关系。

三、发展中韩经贸关系的对策

中韩建交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使双方经贸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对前面提到的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中韩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1.合理解决中韩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韩贸易逆差的存在对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双边磋商,进一步营造双方经贸合作的的优良环境,逐渐消除影响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贸易壁垒。对两国间经贸关系中的问题、分歧进行沟通,并寻找相关解决办法。另一方面提高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加快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采取“以质取胜”的战略。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把比较优势提升到新的层次。目前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商品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保住市场份额和增加出口值必须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此外,韩国政府也应该尽可能多的向中国开放市场。韩国企业只注重向中国出口,而对从中国进口却不很积极,我们希望韩国能增加从中国的进口,使两国贸易在扩大中获得均衡发展。

2.废除各种贸易壁垒,妥善解决贸易摩擦

中韩贸易摩擦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韩国实行保护贸易主义做法,尤其是针对中国产品的歧视性政策。因此发展中韩经贸关系需要废除各种贸易壁垒,韩国政府应该从两国经贸关系的大局出发,进一步调节关税项目,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减少对中国产品的技术性壁垒限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韩国不应歧视中国出口商品,应该为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创造便利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并且客观公正的对待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的商品数量也越来越多,在贸易中产生一些问题甚至在个别商品上产生某些摩擦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解决。中韩两国都是WTO的成员国,应该按照世贸组织规则,通过双方友好协商,本着互利互让的原则妥善解决两国间的贸易摩擦,而不应该采取制裁或贸易战的办法加以解决。

3.进一步发展中韩经贸关系

增加中国企业对韩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两国经贸发展,近几年来,中国不断加大企业“走出去”的力度,目前中国对韩国的投资虽然有劳动力成本合物价高等不理因素,但是企业对外投资不只是降低成本,还有获得技术、市场和流通渠道等多种需要。现在中国企业对韩国的透支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和金额还很小,随着贸易的发展,中国对韩国的投资也将扩大。

中韩建立FTA将促进两国经贸发展。中韩两国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研究达成协议,现在两国正在就建立FTA进行可行性研究。相信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后,随着“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等的实现,两国的经贸乃至友好关系也将跃上新台阶。

加强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交流有利于经贸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中韩两国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学术交流频繁进行,对双方经贸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促进了双方经贸的顺利发展。多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相信随着交流的进一步深化将为今后两国的经贸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开展广泛交流有利于增强友好关系。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在广泛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如,两国的旅游人数和留学生人数均大幅度增长,两国在信息、企业、环保、资金、科技等领域都有很多合作,而且有的合作项目已经作为长期项目开展下去,加强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相互理解和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加强。

四、小结

从1992年至今中韩经贸合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韩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协议,奠定了中韩经贸关系的基础,确保两国关系沿着长期稳定,健康互信的方向发展。尽管在两国经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其前景是极其乐观的。因此我们应全面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及时妥善处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双方不仅要随着自身经济发展需要,随时相应调整相关政策,而且要充分利用两国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经贸合作的力度。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中韩之间的经贸关系在未来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何一鸣.中韩经贸关系:成就、挑战与前景.亚太经济,2007,2.

[2]吴宇.中韩经贸合作及对策研究.延边大学说是论文,2006,6.

经贸范文篇3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债专项资金贴息和补助的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国务院批准实施债转股的项目和经国务院批准的政策性破产项目等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项目督查的主要任务是督查项目执行单位对已经批准的项目方案、协议的实施情况,重点技术改造、债转股、兼并破产政策的落实情况,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第四条对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执行单位督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批准方案的组织实施情况。重点督查有无擅自改变改造内容和标志性目标;土建工程和主要设备采购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招标投标;招标单位有无违规暗箱操作、中标单位有无转包、违规分包的情况。

(二)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重点督查开立和使用国债专用账户情况,项目国债资金、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到位情况,有无截留、挪用国债资金情况。

(三)工程质量管理情况。重点督查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和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四)落后设备淘汰情况。重点督查企业承诺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否淘汰。

第五条对债转股项目执行单位督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国务院批准的债转股方案的实施情况。重点督查企业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署债转股协议,是否按国务院批准的债转股额度实施债转股。

(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进行改制的情况。重点督查债转股新公司注册登记前的报批手续是否完备,公司章程是否符合债转股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

(三)职工分流和扭亏脱困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督查企业职工下岗分流任务是否落实,应淘汰的落后工艺、产品是否淘汰,扭亏脱困目标是否实现。

(四)地方政府配套政策落实情况。重点督查地方政府对债转股企业承诺的配套政策是否兑现,政府接收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是否落实,是否减轻企业负担。第六条对政策性破产项目执行单位督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破产项目实施程序是否合法合规。重点督查破产项目是否符合政策性破产条件,有无假破产、真逃债等违规行为;宣布破产后,企业是否仍按原有机制在原地继续生产、国家规定应淘汰的机器设备未予销毁等违规情况。

(二)企业破产财产的评估和处置是否合法真实。重点督查破产财产是否完整移交清算组,处置前是否由破产清算组委托具有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是否按规定经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确认;破产财产处置时,是否以评估确认的价格为依据,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底价,以拍卖方式为主,按市场价格进行转让,有无私分转移等行为。

(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情

况。重点督查职工安置费用的筹集渠道和安置费用标准是否符合政策规定,职工是否按规定得到妥善安置。(四)破产责任制落实情况。重点督查破产企业所在地政府承诺的破产补助资金是否落实,所在地政府破产工作领导机构是否健全,有无确保稳定的方案措施。

第七条国家经贸委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债转股项目、政策性破产项目的督查工作,内设企业监督局负责对中央管理企业的执行项目及其他重大项目进行督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委(经委)内设相应机构,负责对地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债转股项目和政策性破产项目执行单位进行督查。根据需要,国家经贸委可以对地方管理的项目执行单位进行抽查。

第八条督查机构分期分批派出督查组,对项目执行单位进行实地督查。实地督查采取以下方式:

(一)听取项目执行单位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

(二)查阅与项目有关的文件、合同、材料和相关的财务资料;

(三)查看项目现场,检查应淘汰、停产的设备处置情况;

(四)听取与项目有关方面(包括财政、银行、工商、社保、法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意见;

(五)听取员工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意见;

(六)要求项目执行单位负责人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督查人员不得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干预有关单位的正常工作。第九条被督查的项目执行单位及有关方面应协助督查人员做好督查工作,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不得妨碍督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条督查结束后,督查人员应及时向派出机构提交督查报告。督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督查的项目执行单位概况;

(二)项目方案的实施情况;

(三)项目执行单位违规事实陈述;

(四)对项目执行单位违规行为的处理建议。

第十一条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执行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重点技改项目国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追究责任,并建议财政部门收回项目的财政补贴、银行停止对项目的贷款:

(一)弄虚作假、骗套国债专项资金的;

(二)截留、挪用国债专项资金的;

(三)超过国家批准的建设方案,擅自改变改造内容的;

(四)新项目投产后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未淘汰的;

(五)未按规定招标投标或中标后非法转包、分包的。

第十二条债转股项目执行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问题严重程度,采取责令有关方面限期整改、通报批评、项目停止实施等方式进行处理:

(一)未按国家债转股有关政策和行政法规规定,调整、修改债转股协议中违规条款的;

(二)进行工商登记的新公司未严格按照《公司法》进行规范化操作的;

(三)地方政府未履行接收企业分流的富余人员和剥离的办社会职能承诺的。

第十三条政策性破产项目执行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问题严重程度,采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等方进行处理:

(一)弄虚作假逃废债务的;

(二)宣布破产后仍按原有机制在原地继续生产,应淘汰的机器设备未予销毁或违规处置破产财产的;

(三)不按规定使用安置费用的;

(四)由于工作原因,造成重大不稳定事件的。第十四条项目审核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所报项目审核管理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暂停该地区、该部门的项目审批,并建议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第十五条督查人员应依法督查,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被督查项目的重大问题隐匿不报,严重失职的;

(二)与被督查企业串通,编造虚假报告的;

(三)干预被督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有关单位正常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

经贸范文篇4

关键词:缓和;外交政策;经贸关系;最惠国待遇

受水门事件影响,美国总统尼克松辞职,杰拉尔德•福特(1974年-1977年在任)接任美国总统一职,但国务卿基辛格仍继续主持国务院工作,所以福特政府的外交常被看成是尼克松外交的简单延续而没有什么建树。[1]113事实上,虽然福特政府对苏继续实行缓和的外交政策,但并非尼克松政府外交的简单复制,而是有所变化。在对苏关系方面,福特政府时期继续推行缓和政策。但围绕授予苏联最惠国待遇问题,美国政府、国会及苏联三方进行了较量,致使作为缓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美苏经贸关系的发展遇到了重重阻碍,结果美苏经贸关系最终恶化并给美国政治、经济等领域带来影响。

一、福特政府时期美苏经贸关系的背景

(一)尼克松政府时期的美苏经贸关系由于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尼克松上台后优先考虑外交事务。早在1968年尼克松在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即声称,在对苏关系方面,要从对抗走向谈判。[2]4041972年5月,美苏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协定。除军事方面的合作外,双方在经贸关系领域也开始了新的谈判。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下,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最终在1972年10月签订了《美苏贸易协定》,其中包括苏联的最惠国待遇问题以及苏联偿还债务的问题等。美苏经贸关系整体呈缓和之势。(二)福特上台初期的美苏经贸关系及苏联最惠国地位问题福特上台之初就继承了上述已成事实的协定,但这一协定缺少必要的执行法律,而这个法律必须由美国国会来制定。实际上,1972年缓和初期,美国国会与政府之间已开始产生分歧,而且此后双方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产生分歧的原因众多,如“水门事件”的影响,政府的秘密政策行为,参议员杰克逊与其他参议员共同的政治阴谋等。此外,还有福特自身的原因,任职之后,他的权力仅限于国内政策。而在外交领域,他完全依赖于基辛格,这一点在他就职当天所批准的国家安全备忘录中得到了明显体现,备忘录中再次强调了基辛格在外交领域的核心地位。[3]210福特上台之初,就与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他表明对发展美苏经贸关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希望协定能够最终达成并被批准,并且指出美国政府及国会也会认真考虑苏联方面提出的建议。[4]28-29国务卿基辛格也在一开始就表明了态度,支持与苏联建立正常关系,承认苏联享有最惠国待遇,但是他认为政府必须加强与国会以及苏联方面的协商,这样才能推动法案的通过。[5]9-11为加强两国的经贸联系,美国政府欲在经贸关系领域授予苏联最惠国待遇,并且此举也会让苏联感到美方已将其视为平等的贸易伙伴,从而有利于获得苏联在其它领域的让步与合作。[6]278-279但以参议员杰克逊为代表的国会部分议员认为必须先解决苏联35犹太人移民问题。

二、美国政府、国会及苏联围绕最惠国地位的较量

在上述背景下,围绕最惠国待遇问题,福特政府、国会及苏联进行了复杂的三角谈判。谈判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在保证美国国会可接受贸易法案的前提下,苏联还要同意附属于贸易法案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中提出的大量条件;二是苏联必须保证犹太人移民数量。(一)美国政府与国会之间的争论。在对苏关系方面,美国政府欲授予苏联最惠国待遇,将其作为贸易伙伴,并同意给苏联诸多好处,例如降低关税,但苏联最终需偿还在二战中签订的租借法案中规定的7.22亿美元。最惠国待遇除了带给苏联在世界舞台上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满足感外,还给双方都带来了经济利益。作为缓和的赠品,美国货物大量进入苏联有助于在此培养民主思想。其实,美国早已授予铁幕后的两个国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最惠国待遇。授予苏联同样地位是随后必然的一步。[7]139但是国会认为授予苏联最惠国待遇必须附加一个条件。所以附属于1973年贸易改革法案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中把苏联获得最惠国待遇与犹太人移民问题联系在一起。该修正案规定只有停止对犹太人移民出境的限制,苏联才能获得最惠国待遇。修正案的发起者参议员杰克逊和众议员瓦尼克极力反对美苏缓和。此时正值杰克逊准备争取1976年的提名权之际,他将犹太人移民问题视为阻碍美苏贸易关系发展、反对缓和政策的有力武器,从而为自己谋取政治上的利益。[8]741杰克逊借犹太人移民问题为跳板寻求政治机遇,所以他极力要求由犹太人自行投票来决定自己的归属。杰克逊要求苏联允许50000犹太人移民出境。[9]278如果苏联做出这个让步,他便准备开新闻会宣称自己的对苏强硬政策获得了阶段性胜利。许多国会议员也被犹太人移民问题所吸引,赞同杰克逊的做法,因为它不用军事干预就可以展示美国的道德力量,而军事干预正是已经对越南战争深感厌恶的美国人所极力避免的。然而苏联对人才流失非常不满,于是1972年开始对移民出境的犹太人征收“出境税”。该政策执行的前两年,效果十分显著,犹太人移民数额从34000大幅下降到20000。[10]278在克里姆林宫看来,出境税将弥补苏联对移民者教育方面的支出,同时还能阻止更多犹太人移民出境。(二)美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的谈判。苏联对美国把犹太人移民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联系在一起的做法非常生气。他们指责美国是干涉他们的内政。苏联“已意识到自己处于屈辱地位,因为苏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获得最惠国待遇时必须受到其他限制的国家。”在苏联看来,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是一种外交和经济敲诈。当1974年11月福特与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会晤时,苏联领导人特别强调美国国会对美国外交的干预,因为这阻碍了总统促进自由贸易的尝试。[11]122过去尼克松常常对“杰克逊的抢先煽动行为”表示愤怒,现在福特也是,他反对杰克逊带有政治野心色彩的做事方法。福特注意到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和平外交使犹太人移民数额有所增加,从1968年的400人增长到1973年的35000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之后,1974年8月的一次会议上,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秘密告诉福特总统,苏联政府向他作出口头保证,每年允许50000名犹太人出境。多勃雷宁说明这只是口头协议,因为他不想肯定杰克逊在书面协议中获得的政治胜利。[12]385福特向杰克逊传达了多勃雷宁的保证,但发现杰克逊很固执,他一直说“我们对待苏联太软弱了……”,他打算开展他的总统竞选活动,把政治推到风口浪尖。[13]138-139之后,杰克逊公开了一封基辛格曾写给他的信,这封信中暗示了苏联将允许每年移民犹太人50000人,而克里姆林真正想要做出的保证是秘密不公开。莫斯科方面对杰克逊和基辛格感到非常愤怒,多勃雷宁不久便放弃了他所做的口头协议。最终美苏谈判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三、美苏经贸关系的最终恶化及对美国的影响

(一)美苏经贸关系的恶化。苏联一直都按照租借法案的要求分期付款,即使偿还这些欠款显然与苏联获得最惠国待遇相关。然而莫斯科的许多人却怀疑美苏建立贸易关系的企图,还有一些人不仅在意识形态上也在政治上反对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至此,整个苏联领导层得出一个结论:谈判不仅不能满足美国政府不断增长的需要,而且也不能满足参议院中公开反对与苏缓和的反对派的需要。10月24日,基辛格赴莫斯科与苏联进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并寻求召开峰会的可能。用基辛格的话来说,勃列日涅夫“很生气”,他反复对参议员杰克逊的欢呼表示“愤怒”。因为杰克逊为苏联的投降而欢呼,还把基辛格报道的苏联所做的普通“保证”延伸为犹太人移民数额每年达60000或更多的“保证”。[14]180-182基辛格告诉勃列日涅夫他也没有预料到信件内容会被公开。基辛格仍在莫斯科时,葛罗米科交给他一封信,信中表达的非常清楚:“我们坚决反对这样的解释”,并且“我们相信这在整个事件中都很重要。我们认为关于苏联地位这一问题不应该有任何歧义”。[15]274-275最终,在杰克逊的领导下,参议院以88:0的投票通过了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16]279对现实情况做了一番评估后福特签署了该修正案。因为他认36为自己别无选择。他回忆说:“国内政治压力太大,如果否决修正案的话,将被认为是软弱无能的表现,然后否决也会被撤销。”[17]279同月,国会也投票限制进出口银行四年内贷款给苏联3亿美元。这粉碎了莫斯科想通过获得美国贷款以提升本国经济的希望。12月18日,多勃雷宁发出信号表示将不接受获得最惠国待遇的条件。如果这些条件成为正式法律,那么1972年美苏贸易协定就将成为一纸空文。就此事进行外交协商后,苏联政府在1975年1月10日的谈话中以官方名义声明了自己的立场。1月14日,基辛格发表声明称在“这段时期”1972年美苏贸易协定不能生效。[18]442-443苏联也表示同意这一声明。至此,美苏官方贸易中缓和因素的核心已然倒塌。(二)对美国的影响。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引起了国会的独断,这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勃列日涅夫很生气,匆匆写了一封信给福特,信中说:“我们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遭受了巨大创伤,在此情况下美苏关系在其他领域也不会有所发展。”而且事实正如福特所回忆的那样——美苏之间的关系紧张,我们已经从迷人的缓和阶段进入了考验阶段。[19]125在与莫斯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已明显感觉到了来自国会和共和党中反缓和成员的制约。美苏贸易关系正常化的失败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从苏联出境的犹太人人数急剧下降:1973年35000人,1974年下降到21000人,1975年只有13000人。[20]514另一个直接影响是苏联不再支付租借法案规定的欠款。1975年7月,苏联在偿还了第三笔贷款后,就再没有偿还剩余的7.22亿美元,除非美国给予苏联最惠国待遇。[21]917-918由于处理问题不恰当,加上没有兑现与苏联签订的贸易协定中对美国的承诺,也没有产生预期的能够影响苏联外交政策的效果,美国政府遭受了一次惨败。福特本人也陷于尴尬境地。《纽约时报》评论说,福特给人的印象是“软弱的、无力的和令人失望的”。国会拒绝苏联获得最惠国待遇不仅使美苏之间的关系更加僵化,而且表明基辛格的光辉正在逐渐消失。因与越南谈判停火基辛格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他在以色列、埃及和叙利亚国家之间进行“穿梭外交”,《新闻周刊》把基辛格作为封面人物,称他为穿着超人服装飞行的“超级K”;《时代》杂志授予他“奇迹工作者”的称号;在对官员进行的盖洛普民意测验中,他的支持率高达85%,创造了最高纪录。直到1974年秋,国会和媒体早已厌烦了基辛格进行秘密活动和为获得名誉而迂回的手段。虽然他在全世界仍然是一位名人,但尼克松时期的胜利已经成为过去。基辛格似乎不再是超级外交家,因为的确是他的做法,尤其是他对葛罗米科信件的处理方式,使许多部门对他作为一名谈判伙伴的可靠性产生了严重怀疑。苏联方面也正面表现出他们的不快。1月30日苏联取消了某些与美国计划好的小麦交易。2月17日他们宣称用英国贷款与英国达成了价值20亿的五年购买技术协议。几个月内苏联就收到了来自西方的100亿贷款。苏联与西方贸易量持续激增,相比之下,在与苏贸易的西方伙伴中,美国的地位下降。[22]515

经贸范文篇5

一、考察基本情况

考察学习期间,为使考察学习更具实际效果,在出发前经国家林业局协助沟通,与江苏省林业局、**省林业厅取得联系,确定了考察学习路径,重点是学习江浙地区先进的林业产业发展的经验,在考察日程上侧重于**省。在考察期间,集团考察组先后与江苏省林业局、**省林业厅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座谈,并考察了江苏省苏州市穹窿山部级森林公园、苏州市吴中区林场、**省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公司科技木有限公司、德新现代林业示范园、德新阳光园艺公司、莫干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绍兴市王坛镇东村青梅基地及加工企业等一系列林业相关的企业。整个考察过程中,均有两省林业厅(局)的领导陪同,被考察企业也非常重视,企业领导向考察组介绍了相关的情况,使我们对这些企业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特别是对这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二、**林业产业基本情况

**省国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份,常住人口4629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574元。林业用地面积近1亿亩,重点生态公益林3000万亩,森林覆盖率60.5%,活立木蓄积2亿立方米。2007年林业行业社会总产值1372.91亿元,其中一产390.93亿元,占28.5%;二产710.45亿元,占51.8%;三产271.53亿元,占19.7%。进出口总额达到61.21亿美元。

林业产业为**省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全省有35个县(市)林业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有5个县(市)林业产值超过50亿元,安吉县林业产值达到105.1亿元。在临安、安吉等林业经济强县,农民收入50%以上来自林业。

2007年**省商品材产量190万立方米,人造板装饰板2.11亿平方米,胶合板212万立方米,纤维板106万立方米,细木工板189万立方米,刨花板4万立方米,锯材279万立方米,木片28.6万立方米,指接材27.8万立方米,木地板6332万平方米,竹地板965万平方米,竹木复合地板156万平方米,卫生筷子89万标准箱,木制家具3693万件(套)。

三、**林业产业主要特点

**创造了资源小省成为林业产业大省的奇迹,在我们的学习考察过程中,大家普遍感到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近几年,在需求拉动、政策引导、市场主体的努力下,林业产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林业产业成为全省区域经济、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小省发展成为木业、竹业、花木、森林旅游产业大省,产业发展已位居全国前列,实现了以1.06%的国土面积和0.92%的森林蓄积,创造全国10%以上的林业产业总产值。

2、产业集群效果明显。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省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功能化分工特色尤为明显的一批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嘉善、湖州的胶合板占全国的1/6;南浔是全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40%;东阳是全国最大的木线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40%、占华东地区的80%;云和是全国最大的木制玩具基地,产量占全国的30%;龙泉、遂昌是全国最大的木制太阳伞基地;丽水是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中心;温州、玉环为木制家具生产中心。并先后培育了以香榧、山核桃、银杏为主的干果基地;以马蹄笋、笋竹为主的丰产竹林基地;以杨梅、青梅、柚、柿子为主的水果基地;以厚朴、杜仲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以杨桐、柃木为主的出口创汇产品生产基地;以杜鹃、红枫、桂花、茶花、菊花等为主的花卉、景观绿化苗木基地。

3、完善的市场体系。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省完善发达的市场体系功不可没。全省拥有具备一定规模的木制品专业市场达64个之多,涉及原木、锯材、人造板、家具、木门、地板、笋竹等林产品,年交易额达到152亿元。其中,义乌的木材、家具和建材装饰市场,玉环家具市场,杭州木材市场,南浔建材市场,安吉竹艺城,余杭竹制品市场,江山贺村木材市场,德新笋竹市场等林产品市场生意红火,人气旺盛,在中外享有盛名。完备的市场体系,招揽了大批的营销商,有效的推动了省内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4、科学的产业定位。产业发展过程中目标定位准确是**省林业的一个特色,他们以“生态优先、科学经营、兴林富民、和谐发展”为指针,以“建万里绿色通道、创千亿林业产值、造**秀美山川”为目标,以“一县一品一特”为手段,在结构区划中,结合资源和地理特点,合理划分五大林业发展区域(浙北平原林业发展区、浙西中低山林业发展区、浙中丘陵盆地林业发展区、浙南山区林业发展区、浙东沿海丘陵海岛林业发展区),对生产力布局优化配置,实施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制定经营措施。正是这样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精准的产业目标定位,使**林业始终保持高速、稳定、协调的发展。

四、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分析**省林业的现状和发展,切实感到林业产业在一个资源小省得到如此飞速的发展,确有其内在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借鉴。

1、**林业的发展得益于市场需求的拉动。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直接面临国际市场并俯瞰华东,近年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林业经济拉动效果明显,据统计2007年华东地区房地产业增长近30%,这是**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林业的发展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地处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而长三角地区是近年中国经济发展提速较快的地区,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区域经济的发展驱动力逐年加强。

3、**林业的发展得益于“吃苦耐劳”的文化内力。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起步较早,传统的经商理念和吃苦耐劳的优良文化内力,促使大多数**人走上了商场,他们不仅思想解放,善抓商机,而且具有“即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的文化内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潮中,**人以超前的思维理念、敏锐的市场意识和顽强的市场闯先精神,在不同领域均有很好的建树,也是“浙商”在全国闻名的一个主要方面。

4、**林业的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有效引导。政府对林业的发展高度重视,通过不断的完善发展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的发展。例如**省取消林价上缴,营林事业管理费由省财政全额支出,每年达1.6亿元,另外为鼓励造林,财政按照每公顷1000元标准进行补贴。在林权制度改革上,做到“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程序有序、监管服务有效”,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只要权属明确,不改变林地用途和性质,商品林和公益林都可以流转,可以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可以在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和活立木市场上进行交易。

五、学习考察体会与建议

针对这次考察学习,考察组在上海专题召开了考察学习活动总结座谈会议,大家一致感到:这次**之行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我们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可以说,当前我们面临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的逼人形势。如果我们还自我感觉良好,不发奋追赶,那不仅难以消除固有的差距,还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远远落伍。我们只有承认落后而不甘落后,把发展缓慢的责任感转化为弥补欠帐的强大动力,才能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经济的大发展。通过座谈,大家切实感受到在延边林业的未来发展中,计划发展工作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表示要以百倍的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为延边林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感受到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飞跃,认识到我们自身的差距,大家共同感觉是:

1、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带动延边林业集团发展的核心动力。延边林业集团的辉煌已经属于过去,我们现在是处于落后的行列,而且开始逐步淡出延边州支柱产业的光环。因此,延边林业集团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落实刘怀董事长的讲话精神,以“扩总量、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作为集团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用工业化思维谋划林业企业的发展,用切实可行的远景规划带动企业的建设,彻底打破林业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跳出独木支撑的围墙,用市场的目光重新审视我们自己,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发展领域,畅通发展渠道,创造发展机遇,探索出一条符合我们实际的发展新路。

2、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是拉动延边林业集团发展的根本保证。对比分析延边林业集团的产业结构,我们不难看出二产业总量的低下,加工业的相对落后,资源产业链拉伸不长,使大量的优势资源不能创造出更高产值,而且逐步沦落为别人的原料基地和半成品加工基地,“守着金盆去要饭”正是我们现在的处境。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延边林业自有的资源,增强忧患意识,按照“抓二产、促一产、兴三产”的发展思路,开发或引进一批大中型项目,全面提升二产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延边经济在结构上达到科学、合理、协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跳出林业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树立站在市场看林业的新思维,多领域、全方位、多形式的研究项目,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努力探索非林产业的发展,努力探索招商引资的新举措,努力探索新型技术在林区的推广运用。在所有集团成员企业中,集中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项目建设,方式可以用各局入股的形式,既保证项目建设资金的充足又能激发企业投资的热情。项目开发可以跳出林业固有的圈子,只要有效益就干,可以多领域研究,多渠道开发,甚至可以利用国家紧缩银根的时机,进入房地产和商业等领域。

3、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是引领延边林业集团发展的远景保障。要着眼于林业的长远发展,确定集团每个企业的产业定位,按照“一局一策,一场一品”的原则,突出优势,优化资源,进行林业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因地制宜的分解林业建设任务,实现分类指导,突出不同区域的建设任务和目标,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经营措施,形成以发展区域为面,以骨干产品及优势资源为线,以林业生产加工企业为点的点、线、面整体推动模式,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相互促进的林业发展态势。每个企业都要研究自身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寻找自己的产业发展最佳途径。集团公司可以按照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区域的划分,协调产业发展资金及科技力量。

4、进一步提升集团紧密型管理是加快延边林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措施。从现状看,延边林业集团面临着比较奇怪的处境,应该面对市场的集团公司以政府职能部门面孔出现的居多,应该以集团成员单位面对集团的林业企业却单打独斗的去闯市场,集团缺乏整体的约束力和市场的综合调控能力,而分散的企业在市场上又凸显出能力不足的弊端。因此,集团应该加大整体调控力度,以集团整体的规模和实力冲击市场,带动各个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改变目前这种松散型集团的管理模式,学习吉林森工的管理经验,向紧密型集团管理过渡。集团在大中型项目建设上应该落实“五整合”,既整合项目、整合资源、整合资金、整合品牌、整合市场。

经贸范文篇6

年我局深入贯彻市委九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区委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把实现全区经济大发展、大跨越做为我们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团结带领全体干部齐心协力,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现将我局党政班子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和全面发挥经济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

一年来,我局围绕全区经济宏观管理和微观服务,在积极探索和充分发挥经贸局职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使我区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态。

(一)全区工业企业在完成年计划的基础上实现了增长。

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全地区工业总产值(不变价)XXX月份完成XXX万元,同比增长XXX%,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X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XXX万元,同比增长XXX%,完成年计划的XXX%。

全区工业增加值:1-11月份累计完成XXX万元,同比增长XXX%,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XXX万元,同比增长XXX%。

工业产品销售率:全地区工业企业产销率1-12月份为XXX%,同比下降XXX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1-12月份为XXX%,同比下降XXX个百分点。

综合效益指数:全区工业企业1-11月份累计完成XXX%,比去年同期的提高XXX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1月份为XXX%,比去年同期高XXX个百分点。

(二)以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为突破,培育我区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今年我区列入市重点工业项目12项,列入区重点工业项目XXX项,现均已全部落实。其中列入市重点工业项目真心食品的葵花籽系列产品、东宝集团公司生化药用明胶、东宝集团公司的彩色感光胶项目等12个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前景看好,均为明年的经济发展打造了基础。我区确定的25个重点工业项目,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项目XXX个,拟新上的重点工业项目XXX个,除铝电一体化项目外,这些新上项目的总投资预计可达7亿元,项目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XXX亿元;其中XXX个在建重点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XXX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增加销售收入XXX亿元,新增利税XXX亿元,现已完成投资XXX亿元。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现已完成了包头国家铝业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论证过程中我局承担的相关工作。对东河区工业企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分布情况及下一步可能入园的企业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和考察,为规划论证提供了较为详实的依据。目前除包铝集团在区以外,还吸纳了金鹿油脂厂、碳素厂,明发水泥厂等企业入园。

(四)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今年,为北方胜达公司等3户企业申请了市“统贷、统还”资金,并积极为新大荣食品公司、东宝集团等户企业争取了市“百佳”公司贷款XXX万元,一些企业的资金已经到位。我们以实施工业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加快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传统工业的提升优化。促使河东乡壕赖沟铁矿与河北武安矿业集团的联营,投资2400万元,项目已开工实施。在此项目中,我局直接参与洽谈,并承担起该项目筹备处的工作职责,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这是我区年重要经济增长点。经调控还将古城稀土厂,彩虹塑料公司,真心食品纳入规模以上企业行业,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因素。

二、狠抓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一)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网络。今年,我们加强了对全区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按照年初与各办事处,驻区企业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采取面上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常效管理与突出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运行,全区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二)加强对全区煤炭企业和屠宰市场的管理服务工作。我们抽调专人,两次对全区煤炭市场进行了整顿。在整顿检查中对15户煤炭企业提出了整改和处理意见,清理制止了在工业园区中建煤场企业,对4户违规营业的煤场采取了停止经营的措施。

三、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全面落实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局领导班子成员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坦诚相待、合作共事、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凡遇重大问题按规定程序集体讨论决定,保证各项决策、决定落实到位。并坚持认真执行上级纪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全体机关干部通过机构改革,竟争上岗,进一步优化了人员配制,合理设制了内设科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整体素质,根据经贸局新的工作职能和经济发展形势做到把长线工作与短期的具体工作相结合;把宏观经济工作与微观经济工作相结合;把重点工业项目的扶持与工业经济指导相结合;把运做规模企业的服务与非规模优势企业的发展相结合;把当好区委、区政府经济参谋与指导区域经济工作相结合;把注重宏观经济的重心工作与日常职能的发挥相结合。大家全力以赴为经济建设服务,充分体现经贸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的是一支具有战斗力、能打硬仗的高素质队伍。

(二)为确保各项指标的完成,每月坚持了经济运行分析,对企业运行进行了有效监控、协调、指导。经常性地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及时掌握了企业的动态,从协调服务入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三)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实施和落实工作。我们还经常深入各项目企业了解情况,反馈问题,协调解决困难,争取方方面面资金,促进项目尽快实施,并将全区重点工业项目和各部门帮扶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按月报送区委、区政府以便督查。

(四)加强调研,掌握情况,为区委、区政府当好经济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今年我们加强了对各办事处、企业及针对全区经济发展动态的调研工作,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将《巴彦商贸区调研报告》、《东河区温州籍商户基本情况的报告》、《中央、内蒙、包头市驻区大企业基本情况》、《全市及东河区个私经济发展户数下降原因》及定期的《全区经济运行分析》等以书面材料报送区委、区政府,为区委、区政府领导掌握情况和决策提供了一手资料。

(五)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商贸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今年,通过努力,我区商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包头王中商厦,已于今年XXX月份开业;XXX集团投资XXX万元,在我区新建超越大酒店,酒店主体高为XXX层、XXX米,是我区唯一一家四星级酒店,酒店现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XXX月份开业;聚德成有限公司在我区投资XXX万元,现已试营业;环西市场投资XXX万元完成三期改造已经开业;XXX商贸城已经正式开业。

(六)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形成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的组织网络,今年我们努力抓了全区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的建立,抓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全区68户安全生产重点单位进行了监控,对杨圪塄煤矿等企业进行了重点整治和管理,确保了杨圪塄煤矿安全无事故。

另外我们还加大了对安全生产工作宣传力度,全年开展大型宣传活动2次,举办培训班3期,共培训安全工作人员700多人,做到了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警钟常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经济的连接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区县级政府宏观经济的管理模式,仍然是处在不断探索阶段,因此,我局党政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通过对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和讨论,形成共识,大家认为:实现东河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抓落实。

四、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稳步加快推进我区经济建设

年,为了实现我区经济大跨度发展,我们的总体思路是:

(一)全力搞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四方资金进入园区。

(二)全力抓好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和工业集群的发展。一是全力以赴完成现有项目的建设,努力实现项目的预期效益。二是动态看待项目,动态管理和实现项目。三是不断充实新项目。

(三)花大资本,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走出去,引进外部资金,使外边的资金融入东河区,做大我们的经济规模。

(四)抓好原有传统产业、工业的升级改造,促进其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要求,根据产品在市场中的位置,把好市场准入关,使我区工业经济结构合理,市场前景好,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五)搭建政府与企业新型的关系,使政府尽可能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市场经济条件如何定位,政府的职责在于提供公共产品,搞好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也就是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上来。协调有关部门切出一定资金用于扶持企业的贴息。项目前期贷款担保、技改扶持,组建专门为小企业贷款服务政策性机构,以解决小企业融资等老大难问题,也解决小企业群体吸纳社会就业的迫切问题。

(六)在引进人才,引智工作方面有突破性进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财团的高、中级专业人才的智力流动,让他们为我们经济发展和企业进步咨询会诊,担任顾问与特别高参,都将为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经贸范文篇7

一、主要经济考核指标“超过半”

**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163家,较去年139家净增24家,超计划任务2家;亿元企业达到18家,较去年净增5家。

元至6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4.08亿元,占年计划97.3亿元的55.6%,同比增长41.7%;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占年计划34.87亿元的52.1%,同比增长44%;实现销售收入50.3亿元,占年计划93.4亿元的53.8%,同比增长36%;实现利润2.6亿元,占年计划的52%;实现规模工业税20118.9万元,占年计划的53.5%,同比增长49.3%。

二、半年工作取得“五大”新绩效

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盘活蒲纺总厂、盘强现有企业、盘大经济开发区”工作重心,狠抓招商引资,优化企业环境,推进技术改造,经贸工作取得“五大”新绩效。主要体现在:

1、着力产业集群打造,培优市场主体

纺织服装产业跻身全省52家产业集群发展行列。我市一直有良好的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市委、市政府重视该产业集群的打造,先后在技术改造、外贸出口、土地配置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蒲纺、车埠等区域性产业集群,进一步扶持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近几年,大升集团的进一步投资,华盛、源鑫等亿元企业的进入,以及原有的九天制衣、维仁制衣、志强服饰、天一制衣的做强做大,使我市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总量扩大,产业链条延伸。当前已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47家,亿元企业7家,中小企业70多户,总资产达20亿元,全面形成了纺纱、针织、印染、化纤、服装、制线、纸箱、拉链、包装为一体的产业体系。通过努力,3月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跻身全省52家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行列,这将加大我市纺织服装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着重项目推进,壮大市域经济总量

按照“115”工程,重点项目得到有序推进。投资4.5亿元的华新水泥项目于去年7月投产后,今年上半年产销两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9859万元,销售收入18000万元,上缴税927万元。投资6000万元的华盛纺织公司第一期3万锭汽流纺生产线2月正式投入生产,公司第二期3万锭环锭纺项目已完成了设备选型订货工作,4月份陆续进厂安装,6月份调试生产,上半年公司实现产值5000万元,全年预计生产各种高支纯棉纱、混纺纱1.2万吨,年产值过亿元。投资1亿元的银轮大吨位起重设备项目,已完成主体基础结构浇灌,设备正在订购中,预计年底安装调试,届时可实现产值2亿元,税收突破1000万元。投资1800万元的华特电缆项目,厂房维修完毕,预计9月份设备进厂调试,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投资4800万元的生产精细化工助剂的赛因化工公司,已完成7000平米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6月份正式投产,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税收过千万元。

3、着手技术改造,做强盘大现有企业

技术改造使一批传统骨干企业盘大做强。上半年,全市完成技改项目11个,共计投入技改资金2.3亿元。晨鸣纸业公司总投资11720万元的氧脱木素改造工程、碱回收配套工程、动力设备更新、中段水改造项目,现已投入4000万元进行设备订购和基础工程设施建设,预计11月份完工,这将极大地改善我市城市居住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也更好地提高产能效益,上半年公司实现产值2.8亿元,生产机制纸5.1万吨,上缴税2642万元。华润电力公司投资9800万元的脱硫工程项目,6月15日通过环评批复、项目核准、图纸设计、设备购置以及吸收塔设备安装,主体封顶工程系列程序顺利验收合格。公司上半年实现产值7亿元,发电17亿千瓦时,上缴税12689万元。长城炭素先后投入1.07亿元进行预焙阳极改造,7个子项中完成了4项改造,还有3项正在进行中,预计7月份全面竣工,这样既增加了产品内质,又提高了煅烧实收率,公司产能由去年的不足5万吨提高到12万吨,上半年公司实现产值1.3亿元,生产预焙阳极2.4万吨,上缴税702万元。投资近200万元的神龙保温隔热材料公司新建岩棉生产线5月份正式投产,公司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保温隔热材料,主要为火电、化工、炼钢、石油等系列提供保温隔热装备服务,当前新引进的一条岩棉生产线是目前中南地区自动化程度和技术含量最高的生产线。随着产能扩张,公司将打造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岩棉生产基地。公务员之家:

4、着眼园区建设,培植经济增长点

园区是项目建设的载体,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原陆水工业园土地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市委果断决策,在赤马港砂子岭再建2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努力为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搭建平台,新园区开工以来,已协议引进工业项目9个,协议引资9亿元。以湖北富士康光电配套产业园为核心的首批入园企业已进入厂房施工阶段。

5、着意执行行力建设,打造和谐平安经贸

经贸范文篇8

如今社会流行“潜规则”,甚至可以说是渗透进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到处可见。送者不觉得不当,受者不觉得可耻,送与收配合默契。“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明规则”、“显规则”而言的。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约定俗成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一种规则。创造“潜规则”这一概念的吴思先生说:所谓的“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潜规则”,既不公开,也不透明。一般来说,在“潜规则”盛行地区、部门,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空际上就是制度上的一种装饰品。可以肯定地说,“潜规则”是一种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规则,是一种败坏社会风气的规则,是一种让一部分人产生投机取巧心理的规则,是一种让人们对社会产生不信任的规则,是一种变相腐败的规则。

二、潜规则在对抗什么

近年来,机关加强作风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明目张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和吃拿卡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到机关办事给好处的“潜规则”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送的那方来说,不送也许能办成事,送了心里才踏实,还能为日后办事留门路。在收的这方来说,反正都是要办的事,为你办是办事,为他办也是办事,何不为“识趣”的办。于是,送的那方不觉得不当,收的这方不觉得可耻,送与收双方配合默契,彼此心照不宣。收得习惯了,遇有不送的,反而心里别扭。有机关驾驶员在闲聊中骂某某“狗眼看人低”,因为某某给了办事人员辛苦费,唯独少了他这个送办事人员的人的那一份。

有调查表明,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无处不在的潜规则深恶痛绝。“明明国家有规定,他们却揣着明白装糊涂,凡事按自己定的规矩办。老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如果不懂规矩,只能吃“闭门羹。”一些群众如是说。一些“涉世未深”的干部无时无处不在经受潜规则的“砺炼”,我们时常面临两难选择:依从潜规则意味着放弃原则,挑战潜规则只会被“逆向淘汰”。不懂政策可以,不懂领导意图不行;不懂法律可以,不懂“规矩”不行。潜规则所对抗的正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纪律,所损害的除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就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积极防范“潜规则”的对策措施

“潜规则”的特点是不公开,也不透明。公开游戏规则,避免暗箱操作,不失为积极防范“潜规则”的有效措施。只要做到政策公开透明,程序规范完善,加强监督检查,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执行扶持政策中发生“潜规则”,防止滋生新的腐败。

20*年“5·19”会议以来,全市经贸系统在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战略,积极防范机关“潜规则”,促进了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9家,比20*年增加约570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18.5亿元,比20*年增长181%,规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46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新一届市政府基于对我市工业虽有突出,还没有突破的判断,提出工业要跃升发展的思路,出台了《关于修订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关于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以及《*市重点工业企业认定办法》、《工业产业发展基金管理规定》等配套措施。在制订、执行这些政策及配套措施中市经贸委等部门努力做到公开透明、运作规范、加强监督,对机关“潜规则”起到较好的防范效果。

1、政策公开透明。在促进我市工业跃升发展系列政策及配套措施制订(修订)中,市经贸委等部门有意识地减少一般性规定,增加约束性规定,多使用可衡量的硬指标约束,尽可能增强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的可操作性。如,在《关于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有“对获得省优秀新产品奖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及新产品奖的企业,给予重奖。”,“6·18对接项目获得省上资金扶持的,按省上补助金额的10%给予配套支持。”,“对新认定的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获得“驰名商标”称号、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的重点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10万元;对产品经法院判决,认定为“驰名商标”的重点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及“福建名牌产品”称号的重点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50万元及10万元;对获得“中国出口名牌”、“福建出口名牌”称号的重点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10万元;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工业产品)认定的重点企业(申报机构)给予10万元奖励。”“对获得福建省标准创新贡献一、二、三等奖的重点企业,参照省科技进步奖奖励标准,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重点企业,给予重奖。”,“对于法人实体和注册地址在*市范围内的重点企业,上市后,给予100万元奖励。”这些奖励补助,不仅在数额上的明确的,而且其依据都是既成事实的“硬件”,既不给“说情者”留有余地,也不操作者打“擦边球”的机会。

公开扶持政策及其配套措施。这些促进工业跃升发展的扶持政及其配套措施及时在*政务网、*经贸信息网上公布,广而告之,供大家学习掌握,防止政策及其措施为少部分人掌握,被少数人利用。

2、规范运作程序。政策要取得好效果,关键在执行。规范的运作程序是执行好政策的制度保障。《*市重点工业企业认定办法》对申报市重点工业企业,除了“年产值2亿元以上,年上交税收600万元以上,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降低率4%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现有工业企业;年产值6500万元以上,上交税收300万元以上,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降低率达4%以上的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现有工业企业;注册资金6000万元以上,总投资2亿元以上;主要工艺、技术、装备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符合环保“三同时”要求,符合国家和我市产业政策的新办工业企业;投资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总投资1亿元以上,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主要工艺、技术、装备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符合环保“三同时”要求的新办工业企业。”这些产值税收指标规定外,对评审程序也作了严格的规定:先由市经贸委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初审,再由市政府重点工业企业审查小组评审认定。审查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经贸委、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工商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局等市直部门负责人,和2—5人的特聘专家组组成。

经贸范文篇9

今年1月底,在各种质疑声中奥巴马政府提交给美国国会并得到国会批准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与“购买美国货”有关的第1640条款,从表面上看该条款在措辞上似乎美国仍在履行国际协定的承诺,但其内容和性质却充分表明了当前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抬头,同时也带有对中国等其他100多个世贸组织成员歧视性贸易政策,是不折不扣的带有浓厚的保护主义色彩的条款,对未来中美贸易关系有着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美国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与“购买美国货”有关的第1640条款的表述是:在“不违背美国对国际协定的承诺”的前提下,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的工程项目必须使用“国产”钢铁和其他制成品。根据该条款的表述内容,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加拿大、墨西哥享有“豁免权”;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欧盟、日本、韩国、香港等少数世贸组织成员享受“优待”,但中国等其他100多个世贸组织成员被排除在外。由此可见,所谓“不违背美国对国际协定的承诺”,仅限于极少数国家,而大多数世贸组织成员却成为与“购买美国货”有关的第1640条款的“牺牲品”,不能享有所谓“不违背美国对国际协定的承诺”的权益。

对于中国而言,即使美国政府不出台“购买美国货”新条款,对“中国制造”(madeinchina)的歧视已经存在,美国民众对“中国制造”的抵触情绪使得美国政府对华贸易政策变得更加强硬和不友好,“中国制造”被美国施加了种种限制。在此之前,美国已然有了“购买美国货法案”,该法案规定:政府投资主导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所用钢铁必须为“国产”。而中国不是《政府采购协议》成员方,出口美国的中国钢材多用于民用建筑,因此依据该法案“中国制造”的钢材在美国必然受到限制。虽然前后相继出台的“购买美国货法案”和经济刺激计划中与“购买美国货”有关的第1640条款,在表面上没有明显的针对“中国制造”的表述,但不可否认,在有关法案和条款的操作上显然是对“中国制造”的歧视,不能排除当前美国推行的“购买美国货”行动,是以“中国制造”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从“购买美国货”有关条款的内容和性质看,最为核心和耐人寻味的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较强的贸易保护行为的操作性,一旦有关条款落到实处,有关国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身利益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美国保护主义措施由此引发各有关国家贸易战,不仅将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而美国也不会从中获得长久利益。

在金融危机加剧和经济衰退预期加重背景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应对本无可非议,但在损害它国和破坏有关世界美贸易有关协议的前提下,推行具有强烈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购买美国货法案”和经济刺激计划中与“购买美国货”有关的第1640条款,无疑是只顾眼前得失,放弃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其性质不仅体现了当前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复出,也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蔑视”和对有关国家在贸易政策上的歧视。“购买美国货”的出台,即体现了当前美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总体思路,在“中国制造”问题上也迎合了国会一些对中美贸易现状有不满情绪和那些炒作“中国威胁论”的人的口味,同时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环境下也不免带有“患得患失”的味道。“购买美国货”的出台对“中国制造”歧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现实和最直接的原因是:一方面,金融和经济危机不断深化导致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重,美国政府在制订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把贸易保护主义的因素融入其中;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美对华贸易逆差与日益加剧贸易不平衡状况,导致美国当前对外贸易政策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首先向中国发难。近年来,在贸易问题上美国国会一直弥漫着反华情绪,为了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需要,对华巨额的贸易逆差成为“购买美国货”出台的口实和对“中国制造”采取的“歧视”政策也就不足为奇了。不可否认,双边贸易总量不断攀升与贸易不平衡加剧并存的确是客观事实,但美国对华出现的巨额贸易逆差以及贸易不平衡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1、贸易结构问题。目前美国所需进口商品的90%已不再是在本土生产的商品,因此美国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2、贸易转移发生的变化。由于近年来中美贸易增长迅速,过去美国对日本、韩国、东南亚的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到了中国,导致美对华贸易逆差进一步增长。3、由于美国始终不肯放弃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管制,这些产品失去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在美对华贸易逆差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问题上,中国领导人多次明确表示,“中国不以获取对美贸易巨大顺差为目的”,“只要美方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两国贸易就可以趋向平衡”。由此可见,美拒绝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不仅损害了正常自由贸易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美对华出口的增加,也可以说这是美国“自食其果”。4、在美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上,明显带有“水分”的统计数据严重夸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据美方统计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了10.2%,而中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为1,633.2亿美元,双方公布的数据相差甚远与统计范围有关。另外,从表象看,中美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都与中美贸易失衡有关,但也不难看出,美国对华的歧视性政治色彩,亦冲击着中美经贸关系。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美国“中国威胁论”论调也在升温,利用“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压,霸权主义心态的表露无处不在,这些方面也影响到贸易领域。由此可见,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既保持着连续性,也有现实性的需要。

二、美对华经贸政策的连续性与现实

从美对华经贸政策变化的连续性看,自中美两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初恢复经济贸易关系以来,美对华贸易政策发生过多次变化,贸易纷争似乎成了中美关系中永无休止的话题和挥之不去的阴影。中美建立贸易关系初期,美对华贸易政策主要以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为主,扩大美对华纺织品的配额范围,同时对其他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等限制措施也不断增加。到了90年代,随着中国对美出口的增长,美国在加大对中国产品进口限制的同时,要求中国开放国内市场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不仅强调要求中国扩大市场准入范围,而且要求中国建立和健全有关法律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并将这些内容纳入了中国的“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中国入世后,美国在中国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开放方面,以及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责难不断升级,声称在我国执行双边知识产权协议中一旦发现问题,美国将直接对我国采取贸易制裁措施。近来,双边贸易摩擦又延伸到新的领域,美国又在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上纠缠不休,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又成为美政策变化新的内容。自1979年7月中美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议》到2001年底中国入世以来,贸易摩擦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为表面化的领域,在贸易问题上美国频频发难,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美贸易的有关贸易法案和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以及出台的对华贸易政策评估报告都体现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延续性。此次“购买美国货”的出台和对“中国制造”的歧视,依然是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延续。

正值美国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和经济严重衰退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第一要务是:一方面要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一方面要处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后的烂摊子以及伊朗和朝鲜核问题、恐怖主义威胁等。这无疑使奥巴马新政府面临着内外事务的多重考验和对外政策的艰难选择,而对华政策特别是对华贸易政策的选择则是奥巴马政府注定不可回避问题。

尽管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华贸易政策还未全面出台,但与生俱来就带有传统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控制了国会参众两院。受当前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化情绪抬头的影响,美国国会中一些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华情绪色彩的人,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启动能否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表示质疑,战略经济对话取得的成果仍然没有能够充分满足美国国会一部分人的高期望值,对中国指责和抱怨的“反华情绪”在美国国内仍存在着一定的“市场”。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复杂性、敏感性日益突出,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日益明显,从美国国会里不断刮出来一股股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之风,导致近期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紧张,甚至贸易战随时有一触即发的可能。近年来美国国会涉华经贸议案不断增多,提出了多项涉华经贸议案,进一步扩大了对华出口管制商品范围,炒作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美国国内媒体也是铺天盖地。观察美对华贸易政策,从表像看,中美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都与中美贸易失衡有关;但也不难看出,其中也搀杂了带有歧视性和政治上的色彩,政治化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冲击日益明显。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美国“中国威胁论”论调也在升温,甚至就所谓“人权问题”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但在美国国内也有人认为,通过对话解决中美贸易问题依然重要和必要。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国会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断强化,以及对华不满情绪有所增强,主张对华贸易采取制裁或加强限制,尽管这些压力不太可能导致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华贸易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但有可能导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出现新的调整,给中美贸易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历来美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存在着“两重性”,实际贸易政策与提倡的贸易政策目标严重脱离。表现为:一方面积极提倡推行世界范围的市场化和自由贸易;而另一方面却又不断强化保护主义。特别是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环境下,美国在没有放弃推行世界范围的市场化和自由贸易的前提下,继续“塑造世界经济、贸易秩序”依然是美国贸易政策的目标,但从眼前自身利益出发又不情愿放弃保护主义,因此对外贸易政策的“两面性”,就成为当前美国政府贸易政策的重要特征和表现形式。美国贸易政策的“双重性”倾向在对华贸易政策中表现极为突出,这是由当前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决定的。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美国国内一直存在着争论。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产业和贸易结构与美国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对美出口一直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而美国对华出口则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的产品威胁不到美国的重要产业,因此中国的贸易并未对美国构成直接的威胁。

在中美经贸矛盾趋于复杂化的背景下,在人民币汇率、美元贬值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仍将是今后中美双方需要进一步商讨的问题。特别是目前中美的经贸对话机制在处理贸易失衡问题上,进展仍然缓慢,美国国会迄今已提出数十项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法案,寻求对华进行贸易施压与“惩罚”,这种对华贸易不满情绪对中美整体关系发展构成重要影响。但另一方面,美国正处在内外交困的局面,新一届政府要使美国走出困境不是短时间所能实现的。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人支持奥巴马,将经济复苏寄托在奥巴马政府身上,可见当前美国经济状况非常恶劣。因此,不论在外交和经济方面,美国都需要寻求中国的合作。受国内外众多因素的牵制,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为加强彼此战略关系的和谐,有效地处理双边经贸问题,缓和美国国内对华贸易不满情绪与平衡双边贸易的压力,美国新一届政府也在寻求新的中美经济、贸易对话机制。希拉里在宣誓就任国务卿前,特别强调了要和中国加强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尽管奥巴马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仍将有可能在贸易、人权等问题上纠缠不休,对华贸易政策和经贸对话机制会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中美经贸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更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因此,从现在阶段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调整的幅度不会太大,中美经贸关系在一段时期内将处在一个既有摩擦又有合作的僵持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目前美国敏感脆弱的国内经济形势将限制和影响其对华贸易政策的大幅度调整。一旦调整幅度过大,便极有可能激化中美经贸矛盾,这是美国历届政府不敢轻意触碰的“禁区”,一旦涉及到中美关系问题十分谨慎,生怕出现难以收拾的严重局面。在这一背景下,显然以往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对缓解中美贸易摩擦无疑是有益的,解决中美贸易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中美经济关系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考虑,逐步消除分歧和矛盾。同时,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不仅是调整中美两国经济关系的机制,而且对全球政治格局也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因此,新一届的美国政府能否延续中美战略对话,关系到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和发展,这将是新一届美国政府需要认真考量。

三、中美关于美元贬值的博弈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1.2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消息既出,舆论哗然,美国现行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遭到多方非议。多数分析家认为,美此举将导致世界各国美元外汇储备价值缩水风险进一步增大。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一一美元的泛滥和无节制的发行,一方面美元大量流向世界,另一方面各国对美元的任意发行又没有任何制约机制,美元的特权超越了国家范畴。当前美国货币政策已成为国际外汇市场上驱动美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一段时期内随着美国向市场投放美元量的增加,美元下跌的风险也将相应增大。

关于美货币政策的评估,有关专家和媒体众说纷纭,但无论结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联手大规模注资救市在短期内对提振市场信心的确有效,并可挽救一些行将倒闭的金融机构,但如果不惜一切代价的救市,不适度掌握货币的投放量,有可能也会“培育”出新的泡沫,引发新的危机。特别是由于美元仍是国际支付的主要货币,并且各国的外汇储备都以美元为主,在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下,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降临又对本国货币缺乏信心时,必然要使用美元储备来注资救市,从而美元“泡沫”将会被进一步放大。美元“泡沫”放大的同时,金融危机在全球的影响也会增大,世界经济将有可能被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和美元波动的恶性循环所困扰,各种危机爆发的频率也会进一步增多。特别是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而言,由于美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七成,甚至还在继续增加,其风险自然大于其他经济体。当前,新兴经济体国家与发达国家同样正在承受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冲击。将有可能导致亚洲新兴经济体成为继欧洲和日本之后金融危机的又一“重灾区”。与此同时,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过程和相继出台的救市措施更像是不断“转嫁”危机的过程和手段,先是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拉下水”,而后是设法“脱身”将危机“转嫁”给其他经济体。事实上,从美国出台的一系列救市方案看,既有“转嫁”危机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又有货币政策上不负责任的放任美元贬值的嫌疑。

为此,2D09年4月初伦敦G20金融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建议和构想发表评论,此言一出,即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周小川的表述被媒体“渲染”为“中国对美元发起的挑战”,由此关于美元地位问题和国际金融机构体制以何种方式进行重构的讨论再度升温。虽然各种观点和预言大相径庭,尚无定论,但显然此前中国的声音更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性。在当前国际金融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为避免美元进一步贬值带来的风险,保障外汇储备和对外投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由此中国提出“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建议不能不说是“事出有因”,在情理之中,并非无的放矢。且不论国际货币体制改革争论中的是非曲直,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目前金融危机环境下选择的余地十分有限,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系数的下降,中国也需要对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进行评估和重新审视,不会一味地依赖于美国的“信用”,而“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恐怕是最佳的选择。

中国“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倡议,美国的回应颇有微词,耐人寻味,一方面确认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一方面为美元辩解,强调美元币值依然“异常坚挺”。对于美国的心态的描述,媒体从不同角度给予了真实的写照。有媒体评论说,对于改革的态度,美国对改革到底有多少“诚意”,是敷衍了事还是“走过场”令人质疑;对于中国的倡议,美国或许有“不祥”之感,美国的“多心”和对美元的“袒护”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也是如此。长期以来美国享尽了美元的特权,一旦失去很难适应没有霸权的日子,正如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所表述的,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要点,其中就包括拥有和操纵国际金融体系,以及控制全球硬通货。因此,中国的倡议触动了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对于“美元霸权时代”是否因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而葬送,奥马尔能否会是“美元帝国”的末代“送终者”,美国着实心里没“底”。至于中国,人们期待的是在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中国终结“美元霸权时代”的期望值自然随之上升。

围绕美元问题的争论,实际上是国际金融体制改革背后博弈的反映,也中美未来经贸对话有可能涉及到话题。美国、欧元区与新兴市场国家,将在救市风险和成本分担、货币政策、以及国际金融机构体制变革等内容展开激烈的博弈。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建议,也将是中美今后经贸对话和关于国际金融机构改造潜在的焦点问题。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由于利益上的患得患失,以及体系中权力的分配或一些问题上的纠缠不休,导致酝酿许久的改革难有实质性的突破。由于中国关于改革的建议必然要涉及各方利益,因此美元地位的争论也会逐渐演化成国际间改革的博弈。同时,从当代国际货币体制的建立及其演变过程看,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经济和金融实力上的对话,谁拥有强大的经济和金融实力,谁就拥有更多的发言权,甚至左右改革的方向。基于这样的现实,当前改革的博弈主要体现在三种力量和三个方面的较量:一是长期主导国际金融体制的美欧内部的权利和利益分配的博弈;二是已经崛起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国家与发达国家间,要求改变现状和维持原有秩序不变的博弈;三是在国际协调中各种力量平分秋色的博弈。事实上,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危机带来冲击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改革的关切点和期待也不尽相同。美国对改革相对“冷漠”,更多关切的是如何推动各国联手扩大市场资金投入以刺激经济复苏;德、法等欧洲各国则是热心于加强金融监管,对美国方式的自由资本主义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中国等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国家,则对提高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增加相应比例的发言权、改善国际金融和经济环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猖獗以及美元地位等现实问题更为关注。

四、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

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美建立贸易关系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一方面,中美贸易关系发展日益密切,经贸往来使得两国相互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中美又是发生经贸摩擦最多和最激烈的国家。虽然近来中美双方在外交、反恐以及朝鲜核问题等重要领域的磋商、协调与合作成效显著,会谈范围不断扩大,高层官员互访频繁,使两国关系处在历史上较好时期。但在中美政治关系积极改善的同时,双边经贸摩擦不断加剧。美出台的“购买美国货”和对“中国制造”的歧视,必然给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购买美国货”的出台和对“中国制造”的歧视,反映了当前美对华贸易政策的主导思想,中美贸易关系面临着一个十分敏感的时期。可以预见,中美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下去,并随时有可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升级,贸易摩擦将会进一步增多,所涉及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广泛。从发展趋势看,中美贸易关系将逐步从货物贸易向服务领域扩大,甚至涉及到我国经济安全的部分领域,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多样化和复杂化。但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中美间出现的贸易问题也是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和经济危机环境下,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中国自然成为美国一部分人发泄对中美贸易不满情绪的对象。当然,在美国国内也绝非一种声音,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当前美国政界如果错误地认为靠贸易保护主义能够缓解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压力,减少贸易赤字和刺激经济增长,那么最终将会损害美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

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看,与现实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密切相关。美国是目前国际经济秩序的最大受益者,需要维护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而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发言权不断增强,中美两国寻求新的经贸关系实际上是对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中美经贸关系对全球经济秩序的维护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潜在隐患依然是经济严重失衡,失衡集中体表在两个方面:第一,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保持着高水平的贸易逆差,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如此高的贸易逆差带来了国际收支的高风险;第二,为了弥补贸易逆差,美国等发达国家从在世界范围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这种贸易和资金上的双逆差,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失衡是中美经贸关系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不能排除许多其他议题也是由此引申而来。事实上,中美经济和贸易问题从根本上说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既源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贸易格局的变化,又源于短期内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以及美国、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中美两国经济结构失衡不是孤立的单一现象,而是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形成了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失衡,也就是跨太平洋的经济失衡,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失衡的突出表现。因此,中美经济、贸易对话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解决中美经济和贸易上的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经济的稳定与安全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中美关系已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面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中美拥有广泛的重要共同战略利益。与此同时,中美经贸关系对话也将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一定的反响。从中欧经济和贸易关系上看,中欧贸易近年有迅速增长,欧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经贸关系是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中的最重要内容。但近年来双方贸易的失衡现象却日趋严重,摩擦也不断增多,在处理中欧经贸分歧上欧盟对华经贸政策趋于强硬,表示中欧贸易处于“十字路口”,要求中国放宽对欧盟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否则欧盟可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2007年以来欧盟采取的多项举动,都带有保护主义的色彩,如2008年6月1日欧盟正式实施《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办法》,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为由,强制要求在欧盟市场销售的近3万种化工产品及数百万种下游产品进行注册评估。另外根据欧盟资料,目前在欧盟境内查扣的仿冒品中,仍有70%来自中国大陆。欧盟还表示,对它与中国未来发展贸易关系的新政策除将遵循要求中国担负起履行世界贸易组织义务的责任、开放市场及公平从事贸易外,也将设法改善欧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并对知识产权采取更严格的规范与行动。从现实的中欧经贸关系上看与中美经贸关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解决中欧贸易摩擦问题上或许也能从中美间各种形式的对话机制中得到有益的启发,2008年3月启动的副总理级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就是化解双边经贸摩擦的有益尝试和途径,与2005年启动的中欧战略对话机制形成双重对话机制,是全面推动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又一重要步骤。

尽管“购买美国货”的出台和对“中国制造”的歧视,给中美贸易前景增添了更多的变数,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并没有到失去控制的程度,反华情绪在美国并非主流。从中美经贸关系的总体看,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美国从中美贸易关系中受益非浅,美国历届政府包括奥巴马新一任政府并多次提到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方式是“加强对话”,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和经济危机环境下中美加强经贸合作更加显得重要了。这表明,发展中美贸易关系对美国仍是必不可少的,对克服金融和经济危机共度难关有益无害。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中美双方确定的新“美中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是布什时期“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机制的延续,但两国对话机制与布什时期相比,从实质到内容都将有所不同。其中经易部分对话从形式看,奥巴马政府与布什政府不同的是,布什政府强调的是开放中国资本市场、通过扩大中国内需降低对华贸易赤字以及人民币升值等问题,奥巴马政府则更关注的是维持对美国债购买水平、加大刺激经济恢复力度、环保等问题。而中国关注的议题的侧重点也有所变化,对美国采取措施避免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幅贬值、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成为日益突出和紧迫的问题。进入奥巴马时代,虽然中美政治、经济战略基本格局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环境下,新的“美中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能否在中美经贸领域和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加强合作,弥合日益增多的经贸分歧,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考量。

左右改革的方向。基于这样的现实,当前改革的博弈主要体现在三种力量和三个方面的较量:一是长期主导国际金融体制的美欧内部的权利和利益分配的博弈;二是已经崛起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国家与发达国家间,要求改变现状和维持原有秩序不变的博弈;三是在国际协调中各种力量平分秋色的博弈。事实上,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危机带来冲击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改革的关切点和期待也不尽相同。美国对改革相对“冷漠”,更多关切的是如何推动各国联手扩大市场资金投入以刺激经济复苏;德、法等欧洲各国则是热心于加强金融监管,对美国方式的自由资本主义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中国等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国家,则对提高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增加相应比例的发言权、改善国际金融和经济环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猖獗以及美元地位等现实问题更为关注。

四、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

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美建立贸易关系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一方面,中美贸易关系发展日益密切,经贸往来使得两国相互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中美又是发生经贸摩擦最多和最激烈的国家。虽然近来中美双方在外交、反恐以及朝鲜核问题等重要领域的磋商、协调与合作成效显著,会谈范围不断扩大,高层官员互访频繁,使两国关系处在历史上较好时期。但在中美政治关系积极改善的同时,双边经贸摩擦不断加剧。美出台的“购买美国货”和对“中国制造”的歧视,必然给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购买美国货”的出台和对“中国制造”的歧视,反映了当前美对华贸易政策的主导思想,中美贸易关系面临着一个十分敏感的时期。可以预见,中美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下去,并随时有可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升级,贸易摩擦将会进一步增多,所涉及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广泛。从发展趋势看,中美贸易关系将逐步从货物贸易向服务领域扩大,甚至涉及到我国经济安全的部分领域,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多样化和复杂化。但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中美间出现的贸易问题也是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和经济危机环境下,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中国自然成为美国一部分人发泄对中美贸易不满情绪的对象。当然,在美国国内也绝非一种声音,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当前美国政界如果错误地认为靠贸易保护主义能够缓解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压力,减少贸易赤字和刺激经济增长,那么最终将会损害美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

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看,与现实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密切相关。美国是目前国际经济秩序的最大受益者,需要维护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而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发言权不断增强,中美两国寻求新的经贸关系实际上是对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中美经贸关系对全球经济秩序的维护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潜在隐患依然是经济严重失衡,失衡集中体表在两个方面:第一,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保持着高水平的贸易逆差,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如此高的贸易逆差带来了国际收支的高风险;第二,为了弥补贸易逆差,美国等发达国家从在世界范围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这种贸易和资金上的双逆差,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失衡是中美经贸关系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不能排除许多其他议题也是由此引申而来。事实上,中美经济和贸易问题从根本上说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既源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贸易格局的变化,又源于短期内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以及美国、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中美两国经济结构失衡不是孤立的单一现象,而是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形成了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失衡,也就是跨太平洋的经济失衡,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失衡的突出表现。因此,中美经济、贸易对话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解决中美经济和贸易上的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经济的稳定与安全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中美关系已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面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中美拥有广泛的重要共同战略利益。与此同时,中美经贸关系对话也将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一定的反响。从中欧经济和贸易关系上看,中欧贸易近年有迅速增长,欧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经贸关系是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中的最重要内容。但近年来双方贸易的失衡现象却日趋严重,摩擦也不断增多,在处理中欧经贸分歧上欧盟对华经贸政策趋于强硬,表示中欧贸易处于“十字路口”,要求中国放宽对欧盟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否则欧盟可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2007年以来欧盟采取的多项举动,都带有保护主义的色彩,如2008年6月1日欧盟正式实施《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办法》,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为由,强制要求在欧盟市场销售的近3万种化工产品及数百万种下游产品进行注册评估。另外根据欧盟资料,目前在欧盟境内查扣的仿冒品中,仍有70%来自中国大陆。欧盟还表示,对它与中国未来发展贸易关系的新政策除将遵循要求中国担负起履行世界贸易组织义务的责任、开放市场及公平从事贸易外,也将设法改善欧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并对知识产权采取更严格的规范与行动。从现实的中欧经贸关系上看与中美经贸关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解决中欧贸易摩擦问题上或许也能从中美间各种形式的对话机制中得到有益的启发,2008年3月启动的副总理级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就是化解双边经贸摩擦的有益尝试和途径,与2005年启动的中欧战略对话机制形成双重对话机制,是全面推动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又一重要步骤。

尽管“购买美国货”的出台和对“中国制造”的歧视,给中美贸易前景增添了更多的变数,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并没有到失去控制的程度,反华情绪在美国并非主流。从中美经贸关系的总体看,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美国从中美贸易关系中受益非浅,美国历届政府包括奥巴马新一任政府并多次提到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方式是“加强对话”,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和经济危机环境下中美加强经贸合作更加显得重要了。这表明,发展中美贸易关系对美国仍是必不可少的,对克服金融和经济危机共度难关有益无害。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中美双方确定的新“美中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是布什时期“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机制的延续,但两国对话机制与布什时期相比,从实质到内容都将有所不同。其中经易部分对话从形式看,奥巴马政府与布什政府不同的是,布什政府强调的是开放中国资本市场、通过扩大中国内需降低对华贸易赤字以及人民币升值等问题,奥巴马政府则更关注的是维持对美国债购买水平、加大刺激经济恢复力度、环保等问题。而中国关注的议题的侧重点也有所变化,对美国采取措施避免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幅贬值、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成为日益突出和紧迫的问题。进入奥巴马时代,虽然中美政治、经济战略基本格局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环境下,新的“美中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能否在中美经贸领域和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加强合作,弥合日益增多的经贸分歧,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考量。

经贸范文篇10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招商引资,推动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把经贸活动作为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最重要、最实质性的内容,精心部署,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分工负责制,确保圆满成功。

二、主要内容

经贸活动主要包括招商推介、展览展示和经贸洽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招商推介。围绕“6611”工程,集中推介基础设施、加工制造、现代农业、市场建设、资产并购、旅游文化等六大类招商项目;充分利用客商资源,举办项目推介会,通过拜访联谊、参观推介、跟进洽谈等灵活机动的方式开展招商活动,重点吸引港澳台、沿海客商来我市投资。

――展览展示。以图片宣传和实物展示相结合,重点展示我市整体形象。重点突出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和发展环境。组织我市强势企业和名优特产品参展。

――经贸洽谈。组织参展企业和客商进行贸易洽谈,扩大我市产品国内贸易量,拓展对外贸易。

三、重要活动

经贸活动拟举办1天,主要有:

――开幕式。

――巡馆。

――项目推介及签约。

――举办讲座。突出6611工程、现代农业、市场建设、加工制造业、旅游文化等专题。

――旅游参观。华润电厂、雨润集团、皖西北商贸城、颍州西湖、颍上八里河、颍上迪沟等作为备选地。

四、客商邀请

市外参加经贸活动的人数约为500人,其中贵宾邀请约160人,到会客商约340人。

(一)贵宾邀请(约160名)

――邀请省级领导、省直厅局及相关机构负责人的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筹划,分别由市领导亲自邀请和市有关部门负责对口邀请,人数为25人左右。

――邀请省内16个市政府及经贸代表团的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落实,每市按5人计算,约为80人。

――邀请淮海经济区18个城市政府的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筹划,每市按3人计算,约为55人。

(二)到会客商(约340名)

――邀请范围:包括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美国、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客商,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和境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客商。

――邀请对象:主要是具有较强投资实力而且有明确来阜投资意向的企业。既要确保参会客商的数量,更要注重参会客商的层次,尽可能多的邀请高端客商,最大限度的保证本次经贸活动有影响、有份量、有实效,高端客商占比原则上不低于20%。

――指标分解:在邀请的340名客商中,境外客商80名,境内客商260名。8个县市区和阜阳开发区分别负责邀请境内客商25名,境外客商8名;市直单位邀请境内客商约35名,境外客商8名,由市商务办、发改委、经委、农委、科委、工商联、招商办分别落实。邀请函由市组委会统一印制、发放。

五、项目工作

(一)推介项目

拟推介重点招商项目投资总额约为300亿元。具体落实办法如下:

――质量要求: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推出技术含量高、集聚效应明显、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优先考虑6611工程项目;推介项目不得属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禁止类项目;单个推介项目投资总额原则上为500万美元以上或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

――项目来源:一是20*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和第二届会重点推介项目。二是筛选最新的“6611”工程项目。三是依据国际资本流动趋势、产业转移特点和跨国公司投资意向,结合各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征集新项目。

――任务分解:5县市和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各推介项目投资总额不少于35亿元,3区及市直各25亿元。由办公室汇总报组委会审定后,编印《阜阳市重点推介项目册》。

(二)签约项目

拟安排集中签约项目40个左右,签约金额50亿元左右,其中合同类项目不低于签约项目的40%,外资类项目优先。

――项目要求:围绕6611工程,重点签订加工制造、现代农业、市场建设、文化旅游项目,签约外资项目协议外资应在1000万美元以上,内资项目在1亿元以上。

――任务分解:各县市区、开发区分别负责筛选不少于5个签约项目,其中要有2个以上合同类项目,市直部门如有符合条件的项目亦可上报。

六、展览展示

展览展示活动是展现我市形象的窗口,是集中体现我市风采的载体。初步考虑展馆、展位总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分综合展、县市区展、园区展、贸易展四个部分。综合展区、贸易展区统一设计布展。县市区展区、园区展区由各地突出特色各自设计布展。

1.综合展区:该展区面积约为300平方米,集中展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投资环境和优势产业,尤其是“十一五”发展规划、“6611”工程及阜阳美好的发展前景等。

2.县市区展区:该展区面积为200平方米,包括8个项目经贸洽谈室。重点展示各县市区投资环境,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内容。

3.园区展区:该展区面积为200平方米,重点展示我市7个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投资环境、主导产业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内容。

4.贸易展区:该展区面积为300平方米,重点展示我市优秀企业和名优特产品,力争组织30家优秀企业、50种名优特产品参展。

七、序时安排

――制定方案。9月20日前,经贸活动组委会完成经贸活动总体方案的制定;9月25日前,组委会办公室各工作组完成各组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

――邀请客商。10月2日前,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完成邀请客商名单的上报工作;10月7日前,组委会办公室完成邀请客商名单的初审和报组委会审定工作;10月10日前发出邀请函,并继续跟踪落实。

――项目准备。9月底前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部门完成推介项目及签约项目的上报工作;10月5日前办公室汇总初审并报组委会审定;10月10日前完成项目册的印制。

――展览展示。10月5日前,完成展览展示资料的收集,10月10日前报组委会审定后制作;10月15前,完成展览展示实物收集。

――场地设计布置。9月23日前完成活动场地的选址,9月25日前制定出展览大厅、标准展位、投资贸易洽谈室的制作方案,10月10日前完成制作。

八、后勤保障

――活动场地。阜阳师范学院西校区新建体育场为活动主场地,清河广场、阜阳国际大酒店以及市政府一楼会议室为备选地,作为开幕式、展览展示、经贸洽谈和项目签约活动的举办场地。

――食宿安排。根据与会贵宾、重要客商的到位情况,统一调度安排。

――客商接待。外地政府团和经贸团实行对口接待服务,市直一个口对应接待一地,落实任务,全程服务;市直单位邀请的客商由市里统一协调安排,邀请单位负责具体接待;县市区、开发区邀请的客商实行谁邀请、谁接待的原则。

――交通安排。协调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运输单位,为来宾的迎来送往做好服务工作;调度好政府和部门的车辆为大会服务。

――遴选礼品。为大会准备合适的礼品,用于交际联谊活动。

――经费预算。本着节俭办会、满足基本需要、务求实效的原则,做出活动经费的预算。

九、组织机构

(一)成立阜阳市招商经贸活动组委会。主任:市政府副市长胡明莹,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冉献九,成员:市商务办、发改委、经委、农委、科委、工商联、外事办、招商办、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市委市政府接待处、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和各县市区分管商务工作的县市区长。组委会下设办公室,承担组委会的日常工作及各工作机构间的统筹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办,冉献九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从组委会各成员单位抽专人办公。

(二)组成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机构

经贸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联络组、展务组、项目组、后勤组。其主要职责和组成部门如下:

――综合组:负责组织拟订总体活动方案,承担组织协调、信息简报、成果统计、预算开支等综合会务工作,联系协调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落实领导交办的事项。(责任单位:市商务办,协办单位:市发改委、经委、农委、科委、财政局、招商办等)

――联络组:负责客商邀请工作(包括邀请函的制作、发放、统计、联络等),做好市直单位邀请客商的接待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客商接待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招商办,协办单位:市商务办、外事办、工商联、接待处等)

――项目组:负责招商引资项目的编制、、洽谈和成果统计,签约项目的征集以及项目签约仪式的组织协调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招商办,协办单位:市商务办、经委、农委、科委、接待处等)

――展务组:负责整个展览展示的总体设计与策划、展位分配及布展、宣传广告、电子商务等,负责贸易洽谈室的布置,贸易成果的统计。(责任单位:市商务办,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宣传部、经委、农委、科委和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

――宣传组:负责活动的整体宣传和综合展区的宣传工作,制作宣传图册、光盘等宣传资料。(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办、经委、农委、科委、工商联、外事办等)

――后勤组:负责经贸活动期间的住宿、餐饮宴会、会场布置、交通车辆、安全保卫、卫生医疗等后勤报务工作。(责任单位: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公安局、卫生局、商务办、发改委、招商办等)

十、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明确责任。这次经贸洽谈活动影响广、任务重、责任大、时间紧,各县市区、开发区及市直各有关部门要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各工作组责任单位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责任意识,明确任务要求,建立和落实责任制,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举办此次活动对我们组织领导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避免扯皮现象的发生,要多沟通、多补台,把握好筹备工作的每个具体环节,把提高效果放在首位,重点围绕本次活动带来的商机,以项目合作为主线,全方位地开展经贸洽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