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6 23:08:10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篇1

根据《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外贸领域的实际情况,加强宣传,重点打击外贸领域三类商业欺诈行为:利用外贸合同诈骗行为;低开、虚开出口发票行为;对外贸易经营活动中的价格瞒骗和假出口行为。通过发挥各部门联合监管的功能,达到整顿和规范对外贸易秩序,维护对外贸易环境的目的。

二、工作重点

(一)关于预防利用外贸合同骗取资金的欺诈行为的发生。

由市商务局牵头,工商、公安、税务、外管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机制,形成市建立对外贸易信用体系建设的方案,充分体现各部门功能互补、信息共享以及发挥各自监管职能,形成监管合力。同时,根据我市工作的进展情况,商务局、工商局、公安局、税务局、外管局等部门将组成联合工作小组,现场办公,协调相关问题,落实具体实施工作。

(二)严厉查处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出口发票是出口企业根据国际惯例向进口商自行开具的一种形式发票。我局将会同税务、外管等部门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尽快制订程序化的、可操作的治理措施,严厉打击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同时,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将治理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三)严厉打击对外贸易经营活动中的价格瞒骗、假出口行为。在进出口环节,积极利用海关风险监控机制,广泛开展对外贸领域内的价格信息核实以及企业稽查。综合运用查缉和规范两种手段,将打击进出口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与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制裁违法企业,又要鼓励守法企业,引导企业经营行为走向合理合法的正确轨道上来,在外贸进出口领域,形成一个良性、长效的综合治理机制。

三、职责分工

为更好地开展打击外贸领域商业欺诈行为专项行动,有效协调相关部门在专项行动中的工作,商务局会同公安局、工商局、国税局、外管局等部门组成打击外贸领域商业欺诈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商务局对外贸易科。办公室作为专项行动领导办事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召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和成员会议;负责执行领导小组的决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在专项行动中的工作任务;调查督办专项行动中的重大或典型案件;推动市际信息共享制度;向领导小组提交工作报告。定期沟通对外贸易领域中利用合同诈骗的案件;定期汇总现有对外贸易经营者违法违规信息,各部门内部要确定本系统内信息的汇总机制;对市对外贸易信用工作予以指导和协调;会同相关部门向市相应对口部门提出要求,形成市对外贸易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并尽早实施。加强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分析低开、虚开出口发票对我市商品、企业以及国家声誉造成的不良影响;尽快推动关于治理低开、虚开出口发票治理办法的出台;对依据办法查实的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的对外贸易经营者进行处罚;敦促地方有关部门将治理低开、虚开出口发票作为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的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商讨建立进出口商品价格信息共享制度,违规违法企业通报制度。

四、工作进度

按照《省打击外贸领域商业欺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部署,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年月—年月,动员部署阶段,印发工作方案及实施方案,做好相关的前期预备工作。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把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全面部署、突出重点,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同时加大对集贸市场的监管力度,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依法维护集贸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切实提升全区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务

按照“开办单位明确,业户登记规范,巡查监管到位”的总体要求,结合各辖区实际,推进各项管理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提高集贸市场监管效能。

(一)加强市场开办单位的监管。

健全和完善市场开办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签订市场开办单位责任书,明确市场开办单位及开办责任,大力推行市场开办单位责任制,指导市场开办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督促市场开办单位认真履行审验入场经营者资格,以及入市经营者建立并实行进销货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等,切实把好进场经营者主体资格审查关和商品质量准入关,真正实现可追溯管理。

(二)加强市场经营者主体资格的监管。

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经营者的登记或备案管理,严格按照要求界定登记或备案范围,该登记的登记,该备案的备案。凡进入集贸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农村流动商贩和进入市场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的,实行备案登记),必须做到证照齐全、亮证经营

(三)加强集贸市场巡查监管。

严格按照市局印发的《基层工商所区域监管服务实施办法》的要求,加强集贸市场巡查,完善巡查记录,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做到有监管、有记录、有成效,特别突出加强粮食、食用油、猪肉、禽类、奶制品等重要商品监管,严格落实食品“四制”、生猪肉“两证两票”、禽类检疫及国家有关粮油、奶制品监管的各项规定。

(四)提高集贸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

充分应用“省农资、成品油及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预警系统”和“商品交易市场分类监管系统”,全面掌握辖区各类集贸市场的基本情况,通过整合市场主体信息、商品监测信息、信用信息、处罚信息等,建立完善的市场书式和电子化监管档案,实现市场监管信息即时查询、统计分析和市场预警功能,强化对市场商品质量和交易秩序的动态监控,提高市场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三、实施步骤

实施市场规范化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广泛宣传,自查自纠阶段(4月15日~4月30日)。

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的意见》以及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推行市场开办单位责任制的通知》通知精神,积极引导市场开办单位和经营者自觉执行相关法律和遵守规范要求;同时对照市局下发的《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找准不足和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详尽可行的工作计划,确保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全面部署,集中实施阶段(5月1日~6月30日)。

各所根据辖区内集贸市场自查自纠情况和制定的整改计划,定人定责,集中力量,不仅要面上铺,而且要点上抓,迅速有针对性地对集贸市场进行规范化建设,从证照管理、市场管理、经营行为、巡查监管四个方面逐一加以整改和落实,杜绝搞形式、走过场;同时及时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各辖区之间进行宣传、交流和推广,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做出高标准的工作业绩。

(三)巩固成果,考核验收阶段(7月1日~7月20日)。

各工商所自我进行检查验收,对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组织整改,及时召开责任人员会议,确定具体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时限,比照本实施方案和《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标准》的要求,做到边督查、边整改,创出各自的工作特色和亮点,及时巩固成果,不断提高集贸市场监管工作水平。

为确保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分局将组织督导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督查、交叉检查、听取市场开办单位和入市经营者、消费者的意见等方式,根据《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标准》对每个阶段各单位开展的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结果纳入2009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对在该项工作中开展不力,成效较差的工商所及主要负责人,分局将予以通报批评。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所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此次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当作市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督导落实,严格责任追究。

实行班子成员挂包责任制,每个分局领导对所挂包所的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工作负总责,市场合同科负责组织协调,各工商所负责具体落实。要严格按照国家总局商品交易市场分类监管、省局“五制一化”、食品“四制”等各项规范化管理制度和《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标准》要求,加强督查指导,明察暗访,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断充实和完善市场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提高整体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篇3

一、建立组织机构。为健全组织领导,建立工作长效协调机制,扎实开展工作,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人民银行行长、外经贸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局、国税局、银监办、海关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挂靠人民银行信贷调统股,具体开展上传下达工作,做到政策畅通、业务流畅、富有成效。

二、建立会商机制。政府办、人民银行、外经贸局、财政局、银监办、国税、海关、商业银行等部门要建立会商协调制度,学习领会政策精神,加强横向协调沟通配合,赢得工作主动权。

(一)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会议,进行政策通气和信息交流,解决存在问题,提出阶段性工作措施。

(二)根据业务阶段性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政府办或其他成员单位可提出召开临时性成员单位会商会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下阶段工作意见。

(三)通过RCPMIS平台掌握的信息,人民银行、国税、海关等部门要强化协调沟通,做好风险有效监测,联合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

(四)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银行金融机构通过RCPMIS平台录入企业业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检查指导,强化与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沟通机制。

三、强化政策宣传。要通过政府政务公开网、新闻媒体及试点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各自宣传渠道和宣传载体,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向社会各阶层积极主动宣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政策规定及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意义,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取得各方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的大力支持,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优惠。

四、强化业务培训。主要从四个层面着力抓好:

(一)着力做好政府部门培训。要充分利用市政府经济分析例会、市政银企项目对接会、市长现场办公会等形式,以会代训,以企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实例,解读该项业务现状及发展前景。

(二)着力人民银行技能培训。要做好包括RCPMIS系统上线安装链接及调试等各项基础准备工作,要结合人民银行系统开展“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业务竞赛活动及“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学习教育活动,强化经办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注重应知应会技能,有效掌握人民币资金收付情况。

(三)着力商业银行业务培训。各银行金融机构要积极做好业务上线各项基础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的确定与内部业务操作培训,主动与上级行跟踪协调RCPMIS系统端口安装链接及调试。确保为企业提供最便捷的结算路径、最低的业务成本、最快的汇划速度。把好贸易真实性审核,录入准确的信息资料。

(四)着力企业操作流程培训。在外经贸局、人民银行等部门从上级下发的112家企业名单中征求到46家有意愿参与试点企业申请的基础上,人民银行与外经贸局要再接再厉,狠抓宣传、培训工作,以培训方式进行再动员、再发动。一是要组织已申请试点的企业参加各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会,为开办业务奠定基础。二是根据市已有多个工业园区的特点,组织成员单位到各园区举办培训会,主动、积极做好尚未提出试点申请企业的宣传培训及筛选工作,争取能在下个批次中有更多的企业加入申请行列。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篇4

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是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项核心任务,义乌市先行先试,试点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作为一种为专业市场量身定制的新型贸易方式,其相应的配套政策与监管措施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现有贸易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给外贸实务操作带来了新的特点。“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下的外贸操作特点可以从工商、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和税收等五大方面进行剖析。

 

一、“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建立

义乌小商品市场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定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国际采购和小商品出口这两大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国际贸易方式,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以推动贸易便利化,增强市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和国际竞争力。

 

(一)小商品出口的特点

义乌小商品出口具有数量少、品种多、批次多等特征,其出口种类覆盖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出口集装箱多为拼柜,每一个集装箱就相当于一个“小型超市”,里面通常装有十几种以上的产品,多的时候有上百种。但我国现行的一般贸易监管体制,主要是针对大宗商品、成套设备,而没有针对小商品特征的管理制度,许多小商品既无标准,也未列入商检目录,海关查验、检验检疫、质量监管等也缺乏依据,按一般贸易方式进行申报,通关效率很低,极易导致单货不符、逃避通关单等违规行为。在“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建立之前,义乌小商品出口暂时以“旅游购物商品”方式进行申报。“旅游购物商品”是指外国旅游者或外商采购货值在5万美元以下(含5万美元),以货物运输方式出口的小批量订购的货物。针对小商品出口的特点,实施出口申报以“章”为单位的简化归类办法,明确贸易性质,简化申报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二)从专业市场采购商品出口的特点

根据《2012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的统计资料,2012年义乌海关监管集装箱出口65.4万个标箱,入境境外客商突破41.7万人次,有3059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占浙江省总数的二分之一强。从专业市场采购商品出口的特点是定向采购与即兴采购相结合,公司户与个体户并存。定向采购是定产品、定品牌、定供应商的采购,它的流程是首先制定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向和采购价格等,然后签订和履行采购合同。然而,对于来专业市场采购的境外客商来说,他们面对的是琳琅满目、种类丰富的商品,如在市场里看到满意的商品,当即采购,现金付款,事前并不确定产品的种类、价格及供应商。境外客商来专业市场采购,他们面对的不是产品生产企业,而是流通领域的市场经营户,而这些市场经营户以及境外采购商本身,都属于个体经营户,进出口双方多数不具备外贸经营主体的资格,无法按现行的一般贸易方式进行出口和结汇,必须由外贸公司出口,导致采购主体与贸易主体脱节,既增加了中间环节,增加了通关成本,又增加了市场管理的难度。

 

(三)“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试行

“旅游购物”模式自2007年实施以来,暂时缓解了小商品通关效率的矛盾,但也暴露出货值限额过低、缺少配套政策等一些局限性,“管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成为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项核心任务。“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定义待国家八部委会签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意见文本》后才能明确,其简要含义是指在经批准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具有市场采购贸易经营权的企业或个人在主管地海关报关出口的贸易方式。该贸易方式将实行特殊的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工商、外汇管理等配套政策,有利于实现“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

 

2012年9月,义乌出台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行方案》。工商部门将市场内专门从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外贸公司与从事一般贸易方式的外贸公司区别开来,进行分类登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公司凭工商营业执照,向义乌市商务局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即可享受新型贸易方式下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国税、外汇管理等配套政策和监管措施。至2012年底,义乌共登记“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外贸公司116家,全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3.47亿美元,增长136.7%,出口额90.05亿美元,增长150.3%,其中传统贸易出口40.90亿美元,同比增长13.97%,市场采购出口额49.15亿美元,发展中国家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主要出口市场。

 

二、“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内涵

(一)适用于复杂的外贸主体

一直以来,只有专业外贸公司才能从事进出口业务,这使得专业市场经营户与境外采购商只能通过外贸公司出口,无形中增加了经营的风险和成本。“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下,义乌工商部门大胆创新,注册登记“市场采购”外贸公司,颁发专门用于从事市场采购贸易的营业执照,使一大批个体工商户和境外自然人获得外贸经营权,解决了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的各个环节乃至经营过程可能出现的“身份”难题。新型外贸企业登记为“义乌市××商品采购有限公司”,企业类型为有限公司,冠名义乌,标明企业的区域范围,行业描述为“商品采购”,而企业的经营范围特定为“专业市场、专业街的商品采购”。申请者只要满足“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条件,均可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公司可以享受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相应的监管和优惠服务措施。随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业务扩展到在义乌注册登记的所有外贸主体,吸引了外贸公司向义乌聚集,长期以来义乌小商品出口由外地外贸公司的局面彻底扭转,有助于加强义乌小商品出口的源头管理,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实现了“通得快”的目标。

 

(二)适用于小商品出口的特点

小商品出口多为小批量、多品种,每个集装箱的商品多达上百种,如果每种商品都申报和报检,将带来巨大的人工、时间成本,也不利于贸易便利化。“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配套政策实现了小商品出口“管得住、通得快”,检验检疫部门利用自主研发的“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抽批系统”,按出口商品的货值大小、风险程度、信用等级等分类管理,采取自检、验证、核查等三种模式监管。对于小商品的出口申报,海关也将采取简化归类,发货人或人在一次出口申报的旅游购物商品品种在10种以上、且单项商品价值在100美元以下的,将进出口税则中章节相同的商品归入同一税则号,税则号列按其中货物总值最大的商品确定,其申报价格应为归入同一税则号列商品价格的总和。小商品的税则号也因此从8000多个简化到98个。

(三)适用于从专业市场采购出口

从专业市场采购出口,采购商接触的不是生产企业,而是市场经营户,即兴采购中存在采购地与生产地的分离、商品核价和退税难等问题。针对采购地与生产地分离,国家质检总局积极支持通过对组货单位等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经营主体入库商品实行

预检验,实现由事后检验向事前把关转变。义乌检验检疫局先行先试,为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量身定制了分类管理、口岸查验等12项配套制度。“采购地检验检疫制度”推出后,义乌小商品出口时,在义乌办理相关检验手续即可。从具有自营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出口,或经外贸公司统一配合订单出口,由于所有单据齐全,能非常方便地办理一般贸易方式下的出口退税。但是,从专业市场采购的出口,很难取得退税所需的增值税发票,从而无法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获批之前的改革过渡期,按照按“旅游购物商品”进行税收征管,市场经营户和试点外贸公司签订《委托出口协议书》,与出口报关单一起作为备案单证留存试点外贸企业备查,就可以免征免退税。

 

三、“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下的外贸操作特点

(一)报关业务操作的特点

报关业务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走报关程序、商品归类、关税计算和报关单填制等几个方面。从报关程序上看,报关员要熟悉分类通关这种新模式。通关新模式下,通关作业方式由“纸面人工为主、逐票审核”向“电子自动为主、重点审核”转变,实现了通关自动化。按照通常的通关模式,报关员需要拿着纸质报关单到报关大厅交单审核,海关工作人员将通关单和网上信息进行核对,最后在电脑上点击确认。分类通关模式下,所有这些操作都由电脑自动操作,只需一个人做异常处理即可,小商品出口通关效率明显提升。商品归类方面,要掌握简化归类法,其操作方法是将进出口税则中章节相同的商品归入同一税则号,税则号列按其中货物总值最大的商品确定,其申报价格应为归入同一税则号列商品价格的总和。例如:塑料餐具、塑料盒、塑料盆和塑料手套等10种以上同章节商品报关出口,原来的做法都要分项填写,很可能一份报关单不够填,操作起来也很费时费力,现在仅需要按其中货物总值最大的“塑料餐具”的“3924100000”税则号填写就可以了。关税和报关单填制方面,小商品出口5万美元以下,监管方式代码“旅游购物商品(0139)”,出口5万美元以上且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按“一般贸易(0110)”申报出口,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按“其他贸易(9739)”申报出口。如应征出口税的商品应填写“照章征税”。义乌小商品实行简化归类的应按归并后的商品税号、品名、数量、价值填报在“备注”栏注明“jh”代码“境内货源地”栏填报“义乌(33189)”。

 

(二)报检业务操作的特点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由发货人及其人向商品采购地检验检疫机构办理报检手续。一般贸易方式下报检单的“产地”填写货物的实际产地,该项目是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时坚持产地检验检疫的重要依据之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下向采购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即可。检验检疫机构参照《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供货单位和发货人人实施分类管理,并确定特别监管、严密监管、一般监管、验证监管、信用监管五种不同检验监管方式。检验检疫机构对来源于未经备案单位的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实施批批检验,按照特别监管或者严密监管的检验监管方式实施出口监管。因此,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的供货单位、发货人的人应积极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备案。

 

发货人对市场采购的出口商品进行验收后,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规定》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提供符合性声明、市场采购凭证、备案证明复印件等资料。联网申报、核销使得小商品出口报检形成闭环管理,实现了商品记录的完整与可追溯。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发货人或其人,在向检验检疫部门申报时需如实申报包括所有货物的品名、hs编码、数/重量、货值、货物存放地点及集装箱号等相关信息。不如实申报将被采取加严监管,降低诚信等级和分类管理等级等措施。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经检验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签发有关检验检疫单证,在单证中会注明“市场采购”。

 

(三)收汇和退税操作的特点

一般贸易方式下,为了对境内企业出口项下的一切收汇实行跟踪管理和监督,国家外汇管理局实施了收汇核销制度,通过“三单管理”,即“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货物报关单”(外汇核销联)和“结汇水单”,实现了外汇管理部门、海关、外汇指定银行之间既分工协作又相互监督的管理目标。出口退税需要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没有办理收汇核销是不能办理退税的。

 

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获批之前的改革过渡期,义乌小商品出口采用边境贸易方式,按“旅游购物商品”进行税收征管。根据出口退税最新政策,以“旅游购物”贸易方式报关出口的货物以及没在规定时间内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等,不再按视同内销纳税处理,企业今后都可以对上述出口货物申请免税。市场经营户和试点外贸公司签订《委托出口协议书》,与出口报关单一起作为备案单证留存试点外贸企业备查,就可以免征免退税。小商品出口是“免征免退”的,也不需要使用出口收汇核销单。过去个人难以结收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新了外汇管理,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贸经营户和境外个人开立外汇结算账户,由外贸主体个人结收汇。试点企业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既可以由试点企业收结汇,也可以由其出口的个人收结汇,由个人收结汇的,凭协议、出口货物报关单正本办理,而外汇管理局则需要对试点企业的贸易真实性实行主体总量核查。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篇5

会上,省商务厅柳副厅长通报了去年和今年以来全省外贸进出口运行情况以及今年全省进出口工作安排。省国税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省外汇管理局分别汇报了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情况。其他与会单位也纷纷发言,分别就进一步扩大我省外贸进出口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进行热烈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报指出,去年,全省进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货物进出口实现31.4亿美元,同比增长36%。今年前两月,全省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完成5.4亿美元,同比增长43.5%,磷化工产品、轮胎和手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铁矿砂、机械零件、医疗设备进口分别呈三位数增长。通报强调,今年我省外贸进出口工作将在以下四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我省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是努力培育进出口新的增长点,继续搞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

三是继续加大对外促销力度,加强对重点市场的开拓;

四是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优化我省进出口环境。

蒙副省长听取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近年来,全省外贸进出口克服金融危机、雪凝灾害等一系列困难带来的影响,实现恢复性增长并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要看到,我省外贸进出口存在总量小,地区发展不平衡,出口产品结构单一,集中度比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各有关部门要有紧迫感,切实加强管理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各项相关政策措施,抢抓外贸进出口面临的有利机遇,下决心把外贸进出口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实现我省外贸进出口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关于下步工作,蒙启良副省长强调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细化工作目标,努力实现我省外贸进出口快速平稳发展。

二是打造适应我省对外开放,扩大进出口总量的坚实平台。

三是培育一批进出口企业和出口商品基地,进一步拓展外贸市场;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篇6

一、工作目标

通过在元旦、春运、春节、“两会”期间认真开展运营电站和农网、农网改造、加油站安全隐患的大排查,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隐患的监督整改,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县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两节”和迎接“两会”的召开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检查的重点

(一)运营电站和农网:一是凡属供电公司产权范围内的运营电站及农网,由县供电公司组织开展自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落实专人负责,限时整改;属其它企业及私人电站、电网的,企业法人和私营业主要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企业所在乡镇安监站要对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存在的隐患,必须监督及时整改。供电公司及未电改乡镇,要高度重视电网安全管理工作,既要严防电网触电伤人,也要严防电网短路引发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本文来源:文秘站

(二)农网改造:县供电公司要切实做好农网改造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正在施工的农网改造项目,要结合行业实际认真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坚决杜绝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等行为的发生。

(三)各加油站:县内运营的19座加油站,各企业业主要结合各自油站的特点,认真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冬季寒冷,生火取暖,易引发火灾的特点,切实加强防范,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保障

为确保此次隐患排查整改落到实处,县经贸局决定成立20__年元旦、春运、春季、两会期间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领导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经贸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经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县供电公司经理)

×××(中石化××县分公司经理)

×××(经贸局办公室主任)

×××(经贸局中小企业办主任)

×××(经贸局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

×××(县企改办办公室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在经贸局安全生产办,由李向东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按照彝安办发﹝20__﹞6号文件要求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同时,领导组将根据工作情况,对运营电站、电网、各加油站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进行实地检查指导。

四、工作时间及步骤

此次隐患排查整改从20__年1月1日起,至20__年3月31日止,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隐患排查阶段(20__年1月1日至1月30日)。

各相关企业及有关职能部门按照此方案的要求,结合行业实际,全面认真开展企业自身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逐项逐条登记,并研究落实整改措施、经费、责任人、时限。

(二)监督整改阶段(20__年2月1日至3月20日)。

一是各企业根据第一阶段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落实的整改经费、责任人、时限要求等,扎实开展隐患治理工作。二是领导组将深入企业对第一阶段开展的隐患排查进行检查指导,帮助企业查找不足,完善整改措施。同时,对排查出来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加大整改力度,加快整改进度。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篇7

义乌外贸历史很长,但长期扮演土特农副产品的出口供应地角色。19世纪末,义乌已有对外贸易,清朝光绪年间有金华火腿出口的记载,中华民国初期,义乌出口货物以传统土特产品为主,主要商品为火腿、桐油、南枣、毛猪、猪鬃及萤石等。1989年义乌第一家“合资”企业批建,1990年开始有自营出口。1994年义乌第一家外贸流通企业成立,从此以后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开始增加,外贸出口总额有一定的增长。19世纪90年代末期,小商品出口开始兴旺。21世纪初,来自中东、东亚、欧美大批外商长驻义乌直接开展小商品采购,境外企业驻义乌商务机构越来越多地设立起来,开展业务联络、产品介绍、技术交流等活动。同期,众多外地进出口公司来义乌设立办事处采购进货,从而形成了外贸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和外地进出口公司等共做外贸的大格局。

一、义乌外贸出口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1、外贸出口总额稳定增长

2004-2007年,义乌外贸出口总额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2.95%,高于同期义乌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其年均增长率为15.78%,而低于同期全国和浙江省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全国29.18%,浙江32.63%。2004年义乌外贸出口总额为9.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03%,2005年10.92亿美元,增长26.1%,2006年13.41亿美元,增长22.8%,2007年16.7亿美元,增长24.87%。

2、外贸出口商品种类繁多

我国海关把出口商品分成22个大类和99个小类。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义乌出口商品19个大类72个小类,2007年出口商品18个大类69个小类。

3、外贸出口市场广阔

2004年义乌商品出口到182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回落到160个,2006年又增加到178个,2007年又小幅回落到177个。对欧洲与亚洲的出口超过其他各洲,2004-2007年对欧洲和亚洲的出口基本上平起平坐,2004年出口亚洲3.15亿美元,欧洲2.53亿美元,2005年出口亚洲3.47亿美元,欧洲3.53亿美元,2006年出口亚洲4.22亿美元,欧洲4.10亿美元,2007年出口亚洲5.14亿美元,欧洲5.19亿美元。

4、出口经营主体多元化

义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经营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而且义乌民营企业出口不断增加,在全市出口总值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且有超过国有、“三资”企业出口额的趋势(表1)。

5、出口产业聚集

义乌原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县,改革开放以来,小商品批发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实行“以贸促工,贸工联动”的策略,通过贸易促进了一大批工业企业的诞生,形成了纺织、服装、工艺品、印刷、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优势行业,这优势行业的总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0%,这些行业的发展为义乌的出口提供了重要平台。小商品市场和工业与超过万人的常住外商相结合,使得义乌外贸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外贸管理和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在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征途上,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义乌外贸出口发展不仅带动了义乌市以至周边地区小商品产业的集聚发展,而且在金华、台州、衢州和丽水等地区形成了以义乌为中心的小商品产业带。

6、对本地区、浙江中西部地区及全国的中西部地区的贡献大

义乌外贸出口的发展对本地区财政收入的贡献大,对浙江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就业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义乌外贸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贸出口发展面临的环境威胁

1、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贸出口国际环境恶化

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又开始盛行,义乌出口商品也深受影响。2004年以来,美国、土耳其、欧盟、巴西等国相继对我国出口的木制卧室家具、纺织品、拉链、圆珠笔、袜子、皮革、钢丝衣架等进行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涉及义乌企业30家以上,涉案金额1300万美元以上。特别是04年10月,美国对中国生产的部份袜子产品实施数量限制,而美国市场是义乌袜业出口的重要市场,这种举措冲击了义乌对美国的袜业出口。

2、国内外贸出口政策环境传统优势逐步散失

我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取代了传统的以“奖出限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保护贸易政策。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人民币开始升值、国家近年来出口退税率一再下调,当地政府在2006年后取消了政府对出口的补贴等等政策的调整,使得义乌商品出口成本上升。

3、外贸管理部门出口管理能力较弱

在我国,外贸出口长期受国家政策扶持,因此,外贸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识不足、管理能力低弱,即使不管理,也可以工作有成效。义乌外贸管理机构主要为义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海关在义乌实行的“异地报关,口岸放行”模式及 “旅游购物商品货运出口”模式,使义乌小商品出口大提速。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解决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瓶颈问题而开展了“规范化外贸仓库管理工作”。义乌检验检疫局与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建立了关检执法合作机制,共同研究与解决市场采购出境货物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当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地方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积极的贡献。然而据调查,仅有16.9%的义乌流通企业(公司)认为外贸管理机构能够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2],大多义乌流通企业(公司)对外贸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和业务优化仍有较高的期待。

(二)外贸出口模式和结构缺陷

1、外贸出口模式落后

义乌现有外贸出口模式的特点是量性增长较快,而质性增长较慢。这种外贸出口模式为低层次的创业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然而这种模式本身有很多缺点,许多的外商来义乌直接进行人员采购,成本很高。交易的对象主要是小商品,产品结构简单,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外贸交易模式较为原始,资源消耗较大,规模与效益不对称,部分传统的出口商品规模大,但附加值不高,导致效益不高。

2、外贸出口主体结构失衡

2001-2007年间义乌自营进出口企业数量剧增,然而在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逆势的现象,一是获得出口权但未开展业务的企业多,2002年为16家,2003年50家,2004年116家,2007年高达962家,占出口主体总数的66.5%。二是2006年6月到7月中旬出现了50多家小型外贸公司倒闭,是同期新增外贸公司数量的两倍,且有多家小型外贸公司当时正面临经营困境和倒闭的结局。

3、外贸出口产品来源地结构欠佳

2006年义乌八个镇街道中,出口较大的有江东、稠江、大陈、北苑,这些地区出口已超过亿美元,其中稠江出口达15053万美元,居各镇、街道之首,江东、北苑紧跟其后,分别是14163、14022万美元。几个工业基础较薄弱的镇,出口总额不大,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4、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不够,出口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合理

义乌出口商品中仍以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比重低,2006年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最多,占全市出口额的51.84%,同比增长22.57%。前五大类商品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杂项制品、塑料及制品、金属及制品、化学工业及相关产品,这五大类商品的出口额占全市出口额的82.41%。因此义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任务很重。义乌至今已培育出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玩具、拉链和毛纺等16大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行业,市场占有率都占全国30%以上,但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带来过度竞争、资源耗费等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问题。义乌产业结构急需由轻型加工业为主向深加工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转化。出口产业结构决定了出口商品结构,并最终决定着出口市场结构,义乌的出口市场结构也应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化。

三、义乌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分析

本论文中所说的外贸人才指外贸经营管理人才,是在其工作岗位上能胜任本职工作并对工作所涉及的业务具有前瞻能力,能推动外贸业务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具体来说,包括中高级外贸人才和一线应用型人才。中高级外贸人才包括外贸企业的负责人和企业外贸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而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在外贸企业中从事一线工作的外销员、跟单员、采购员、制单员、报检员、报关员、核销员和退税员等。

1、知识需求

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外贸人才具有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良好的产品技术知识,优良的外语知识,高超的电子商务知识,必要的风险管理知识以及基本的世贸组织知识。在外贸专业知识部分,要使得外贸人才的外贸理论、政策和实务知识结构合理,其中外贸理论和实务知识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提升,而外贸政策知识的重要性下降。

2、能力需求

1)外贸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开拓能力,在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下,开拓型外贸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客户是外贸出口主体的生命,因此,各出口主体都把开拓型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放在首要位置。这里包含了外贸人才的专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外贸人才应具有较好的管理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业务决策和组织能力,其次要有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能力,还要有人员管理能力。此处则包含了外贸人才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3、素质需求

1)外贸人才应具有科学的发展观,廉洁自守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在出口发展过程中,失去了人的宝贵道德品质,那是得不偿失,所以应摈弃“出口至上”、“物质至上”的思想,应回归到人的终极关怀,这样才不会在出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2)外贸人才应往最需要的地方去。外贸人才应积极介入外贸出口落后的镇街,帮助这些地方发展出口,外贸人才还要往未开展业务的外贸出口主体中去,帮助这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3)外贸人才应具有创立实业,争创出口名牌、引导行业发展的精神。外贸人才不应与同行进行盲目的低价竞销,而应以自己的优质服务和优良的产品质量赢得顾客尊重,外贸人才不应在低端市场与同行进行竞争,而应在中高端市场大显身手。

4)外贸人才应具有“大经贸”的综合素质,既要有引入外资的国际融资素质,又要有“走出去”战略具体实施者的必备素质。

5)外贸人才应变具有灵活应变的素质,大胆开展客源渠道创新、组货渠道创新、内部管理创新。

4、种类需求

1)中高级外贸人才需求增加

据2007年7月义乌工商学院国贸教研室对外贸出口主体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义乌外贸出口主体中有86%需要中高级外贸人才。

2)一线外贸人才需求相对减少

同期进行的调查显示,义乌外贸出口主体对除外销员等岗位以外的一线外贸人才的需求为零。

3)开拓型、知识型、环保型、决策型、市场调研型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1]根据2007年从义乌市外贸局获取的《义乌外贸志》稿件整理而得.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标准化;进口检验监管;进口工业产品标准化监管系统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标准化监管的进口检验监管模式改革

收录日期:2016年9月20日

一、引言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这一系列命题为进口商品的检验监管指明了方向,指出了标准化在外贸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但如何进一步落实进口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检验检疫工作体系,是检验检疫人面临的主要课题。

《商检法》及《实施条例》实施后,“检验”的内涵更加丰富,是包括检验、检查、检测、监管、评估、验证等多种形式组合的合格评定活动。检验检疫机构不仅要对进口工业品进行批批检验,更要承担起监督管理的职责。但是目前检验检疫机构仍停留在到货检验为主的老模式上,标准化监管的思路、方法和手段不多,不能适应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进口工业品的检验监管改革越发必要和迫切。建立进口工业产品标准化监管系统,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监管体系,可以实现从微观检验到宏观监管的跨越,为维护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在国际贸易争端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政府调节国际双边和多边关系提供手段,更好地发挥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进口检验监管现状分析

随着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口的批次和金额逐年攀升,检验检疫部门总体的检验监管方法还停留在到货检验的传统模式上,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外贸形势需要。现分析目前现行的进口检验监管现状与不足如下:

(一)到货检验为主,监管随意性强。我国现行的进口检验监管模式仍以微观检验的形式为主,后续监管落实不力。以CIQ2000为核心的检验检疫业务管理系统,偏重于微观的具体商品放行,主要着眼点在于通关放行,还不能满足检验监管业务改革的需求,不能体现监管模式转变的需要。目前,检验监管工作以到货检验为主,检验监管手段相对缺乏,随意性较强。

目前的检验监管工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检验频次和方法由检验员自行决定,很难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按照法规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随意性的检验监管效率不能适应“大通关”战略要求,不能适应国家外贸工作需要。随意性强的检验监管模式使检验资源矛盾越发突出,会产生检不快、检不了、检不准的现象,导致检验与执法脱节、检验监管缺失的后果。

(二)质量问题发现难,技术执法难以体现。党的十报告中有九处提到“质量”,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八次出现“质量”,可见把关进出口工业品质量是检验检疫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可是目前在进口工业品的现场检验中较难发现质量问题,进口设备的大量问题都是在后续的安装调试、运行过程中才发现的,开箱及现场检验发现较少。又因进口产品企业稳定性差、进口设备转内销等原因,后续监管难以抓手。

进口质量问题的发现难导致进口商品质量无从保障,无法保护国家安全、保护我国国民的生命和健康。2008年至2011年,我国进口汽车召回已超过150次,涉及车辆超过40万辆,呈逐年递增趋势,几乎涵盖了所有知名品牌和制造商。这些召回的进口汽车都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的,很多质量问题直到厂商宣布召回检验检疫机构才得知,说明我国目前进口商品的通报召回仍比较薄弱而被动,不足以体现检验检疫在国家外贸工作中的技术执法职能和作用。

(三)把关成效小少微,技术壁垒无支撑。目前,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口工业品的现场检验中检出的多为警示标识、安全标志等小微成效,重大把关成效因现场检验质量问题难发现而较少。2012年10月在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专题会议上,孙大伟提出了“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实质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一切中实质的论点,因此必须将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检验监管中的宏观质量管理内容付诸实践。现行进口检验监管模式没有较好的完善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难以完成行业宏观质量研究,完善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为国家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有力支撑。

2011年因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导致我国出口产品被国外扣留、销毁、退货等直接损失达622.6亿美元,而同年中国向WTO各成员通报了256项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发出后收到评议意见共84份,涉及63件通报,通过2011年进口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比可见,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进口检验监管具备更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才能提供更有力的数据依据和案例支持。为解决上述进口检验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检验检疫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三、进口检验监管模式改革思路

为保证进口商品质量安全,进一步规范进口商品后续监督管理工作,提高进口检验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必须进行进口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建立以标准化监管为核心的进口检验监管模式。改革思路如下:

(一)标准化检验监管流程,建立标准化监管系统。进口检验监管模式改革,首先检验检疫机构要标准化检验监管流程,制定检验监管的标准化作业方案,进行检验监管标准制度设计。2013年总局计划出台《进口工业产品分类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就是进口检验监管改革的有效尝试,但是对于监管的具体方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建立进口工业产品标准化监管系统才能更好地配合《进口工业产品分类检验监督管理办法》,规范管理检验监管流程,提高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建立进口工业产品标准化监管系统才能及时发现进口工业品和一般消费品在实际使用中所出现的质量信息,为检验检疫机构后续监管提供有力抓手。

(二)弱化入境检验,标准进口监管。进口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必须突破原有的到货检验传统模式,以合格假定为依据,基于对企业的诚信管理,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弱化进口工业产品的入境检验,对一般风险及较高风险进行验证放行。这样,标准化的入境检验制度才能解决检验资源矛盾,提高检验效率,以满足国家外贸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标准化监管为核心的进口检验监管模式使进口检验监管向后延伸,延伸到进口工业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切实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监管,提高进口把关成效,行使检验检疫机构在国家外贸工作中的技术执法职能和作用。

(三)两种监管并行,加强后续监管。标准化监管要以企业反馈监管、国检主动监管两种监管的方式相结合。检验检疫机构以企业反馈监管为主监管模式,进口法检工业品的最终使用人需按检验检疫局的要求周期性反馈进口商品的质量信息;检验检疫机构还需定期启动主动监管模式,针对企业反馈监管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及抽查反馈企业的信息真实度和诚信情况。两种监管并行的标准化作业能解决进口工业产品流向复杂的问题,收集到进口工业产品使用中的质量信息。

(四)围绕两个闭环,动态调整监管。建立以标准化监管为核心的进口检验监管模式必须紧密围绕工业产品-后续监管-风险管理、进口企业-后续监管-诚信管理这两个闭环进行检验监管改革,通过产品的风险管理、企业的诚信管理动态调整进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管模式,把标准化监管所发现的问题布控到进口检验中去,把反馈信息追溯到产品进口前端,从而真正实现标准化监管闭环反馈作用。

(五)打破二元结构,收集风险信息。国家质检总局于2013年开始运行进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系统,此系统只能收集检验检疫机构现场检验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信息,在风险信息收集中还存在盲点。以标准化监管为核心的进口检验监管模式更注重收集标准化监管的质量信息和目录外消费品的质量信息,特别专门针对目录外出现质量问题的进口工业产品提供质量信息上报平台,打破了法检、非法检的二元结构,全方面收集风险信息,为总局信息采集系统提供更丰富、更有效、更全面的信息来源。

四、建立标准化监管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一)标准化监管是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要求。欧盟RAPEX系统、美国CPSC机构、日本NITE机构都针对进口商品的监管有一系列措施及管理体系,我国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进口工业产品的标准化监管是接轨国际通行做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检验检疫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监管可以学习欧盟RAPEX系统,为形成中国的进口不合格品通报召回体系作出必要的基础和准备。

(二)标准化监管是确保进口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王新在2013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从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广大消费者健康安全出发,不断强化进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而标准化监管是确保进口工业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有了标准化监管的强大数据支持,国家可以拒绝进口有质量问题的国外工业产品,维护国家安全。

(三)标准化监管是采取适当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依据。标准化监管系统可以辅助构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提高进口检验监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调控作用,巧妙灵活地运用这一有力武器,维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标准化监管可以利用进口商品质量数据,技术性地调节国际多边关系,政策性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四)标准化监管是完善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支撑。通过对进口工业产品标准化监管从而得到的案例和数据,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理论基础和前提。通过标准化监管,国家可以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优化贸易收支结构。

(五)标准化监管是完成行业宏观质量研究的基础。加强各行业宏观质量研究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必然要求,实现宏观调控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国家完成各行业的宏观质量研究要以标准化监管为基础,根据标准化监管的质量数据对各行业质量进行系统性研究。进口工业品的标准化监管是各行业进行宏观系统研究的有力支撑和案例基础,是调节国家行业经济运行的技术性手段。

五、小结

进口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建立进口工业产品标准化监管系统,逐步完善标准化监管体系,可以接轨国际通行做法,保障进口工业产品质量,为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提供依据,为行业宏观质量研究提供基础,全方位地完成国家赋予检验检疫机构的质量宏观管理职能。

主要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2013.3.5.

[2]杨波,.我国进口汽车召回现状及检验监管政策分析[J].中国检验检疫,2012.8.

[3]孙大伟.统一思想 坚定履职 全力服务促外贸稳增长大局.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专题会议讲话,2012.10.13.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篇9

为进一步巩固生猪屠宰专项整治成果,加快我市生猪屠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建设,强化肉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根据《广东省2008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粤府办〔2008〕17号)、《广东省猪肉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粤经贸整规〔2008〕312号)、《关于印发广东省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粤经贸市场〔2008〕383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2008年10月底前,城区、东城、南城、万江进点屠宰率达到100%,其余镇(街)进点屠宰率达到95%。

(二)具体目标:专项整治过程中,各镇(街)经贸办实现私屠滥宰、定点屠宰企业违规、违法查处率100%;屠宰企业100%取得相关证照;出厂肉品检验合格率100%;屠宰企业100%执行《生猪屠宰操作规程》(GB/T17236-1998);屠宰企业100%健全进货、出厂检验制度;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屠宰企业100%落实“四个制度、三个台帐”。

二、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专项整治期间,市经贸局成立生猪屠宰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叶葆华副局长任组长,市场管理科蓝越山科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场管理科工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主要监督、指导、检查和协调全市各镇(街)专项整治工作。各镇(街)要提高专项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生猪屠宰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成立镇(街)生猪屠宰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加强专项整治的组织领导,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严格按照工作目标,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二)加强屠宰企业的监管力度

1.各镇(街)要积极扶持企业改造升级,坚持机械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发挥规模效益作用,加快发展集中配送现代流通方式。

2.认真检查辖区内定点屠宰场的设置规划和硬件设施建设情况,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政策规定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要求的报请市人民政府予以停业整顿。

3.加强屠宰场证照管理,对不符合卫生、检疫、排污等规定条件的,积极争取卫生、农业(畜牧兽医)、环保等部门的支持,责令限期整改。

4.完善定点屠宰场的生猪进场检验制度和肉品销售台帐管理制度,完善定点屠宰场生猪安全处理措施,落实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制度,确保定点屠宰场出场肉检验合格。落实肉品检验设备和人员配套等工作,肉品品质出场检验合格率100%。

(三)强化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

1.对本镇(街)制定的涉及屠宰方面的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整理,发现有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的,要按程序修订或废止。针对某些薄弱环节,加强政策研究,探索新的整治和管理方法。

2.规范收费标准。各镇(街)经贸办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生猪屠宰环节收取的各种税费进行规范,严格按照**市生猪屠宰统一税费标准进行征收,重点清查特别是反映强烈的收费项目,并对违反规定的收费情况进行处理。

3.完善和健全举报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引入激励机制,加大举报制度管理力度,对屡禁不止的顽固私宰、制售病害肉窝点要进行重点清理整治,对阻碍行政执法检查、暴力抗法的,要加大打击力度,彻底根除私屠滥宰行为。设立举报电话热线。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确保举报查处率100%。

4.各(镇)街要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整治。尤其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其他管理薄弱环节的整治力度,不留死角。对涉及黑势力和团伙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要一查到底,严厉打击。实现私屠滥宰、定点屠宰企业违规、违法查处率100%。

5.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各镇(街)要重视屠宰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能力培训和教育。加强绩效考核,强化思想和业务素质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各镇(街)经贸办要从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生猪屠宰专项整治作为今年生猪屠宰管理的重点来抓,认真做好工作部署,克服各种困难,按照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完成今年我市生猪屠宰专项整治活动的各项任务。

(二)各镇(街)要以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为突破口,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工作报告与通报制度和新闻舆论监督制度;以部门自查,全市抽查和不定期检查为主要,落实我市今年的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市经贸局举报电话热线:22217981)

(三)落实工作报告和通报制度。各(镇)街经贸办要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专项整治工作,指定一名同志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做好工作进度、工作动态、工作报表等材料报送工作。各镇(街)经贸办在每月1日前,将生猪屠宰专项整治执法情况和屠宰企业检查情况表(附件1),生猪屠宰管理情况表(附件2)传真至市经贸局市场管理科。

四、实施阶段

(一)动员部署和自查阶段(5月20日至6月30日)

动员部署期间,各镇(街)制定本地区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健全生猪屠宰专项整治组织。6月30日前,各镇(街)要根据制定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进度对辖区内的定点屠宰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

(二)集中整改阶段(7月1日至10月30日)

各镇(街)经贸办针对全面检查阶段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督促屠宰企业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

10月30日前,各镇(街)经贸办报送经重新规划及专项整治整改后的生猪屠宰管理情况,做好与前期的对比分析,重点汇报整治屠宰场的情况。

(三)总结验收阶段(11月1日至12月30日)

2008年11月8日-12日,市经贸局组织对全市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验收。

2008年11月12日-30日,省经贸委组织全省生猪屠宰主管部门进行交叉检查和验收。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篇10

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简化项目预审和审批程序,加强批后管理,合理项目布局,促进集约用地,提高项目投资质量和审批时效,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浙政办发〔20*〕36号)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项目预审和审批

将项目预审和审批程序合并,统一由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行政服务中心设立预审办公室(简称预审办),办公室主任由*兼任,行政服务中心内各有关部门的窗口审批科长为成员。

1、预审采用“7+X”模式:即项目预审由外经贸局(招商局)、发改局、经贸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工商局等7个部门的审批科长参加,安监、农业、林业、水务、气象、消防等部门审批科长(大队长)视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参加。

2、预审会议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由预审办牵头组织(落户在经济开发区内用地50亩以下的项目由经济开发区自行预审)。行政服务中心设立预审专窗,申请预审的项目由预审专窗受理后,召集外经贸局(招商局)等7个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初步审查,在1个工作日内明确项目受理或不予受理,并将结果告知相关单位。根据资料审查结果,中小项目(用地50亩以下)在3个工作日内,重大项目在10个工作日内由预审办召集外经贸局(招商局)等7+X个部门和单位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现场踏勘,并及时召开预审会议。

3、现场踏勘原则上只组织一次。

4、预审合格的项目发放预审通过书,报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备案,同时送外经贸局(招商局)进行项目跟踪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凭预审通过书,进行联合审批或行政许可。

5、建立预审项目档案库。内容包括项目申请报告或项目简介、预审会议纪要、预审通过书、项目推进情况、履约验收相关材料等。

二、项目推进

预审办每月将通过预审并注册的项目汇总后,抄送外经贸局(招商局)。外经贸局(招商局)对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资金到位等情况实行全过程跟踪,每月一通报,每季提交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督查进度。对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或实到外资3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设立联系市领导,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由市领导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服务。

三、项目履约验收

由行政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1、行政服务中心成立项目履约验收领导小组,成员由参加项目预审的行政审批科长(窗口负责人)及国地税行政审批科长(窗口负责人)组成。

2、主要职责:根据外经贸局(招商局)或经贸局提供的项目推进情况报告,由项目业主提出申请,镇乡、街道、园区初审后填写项目投产评价考核意见表,依据投资协议书及预审结果通过书的条款约定,会同有关镇乡、街道和园区,对业主各项承诺内容进行考核履约验收。经严格审查后出具评价考核书面意见。

3、考核奖惩:经评价考核优秀的项目,享受市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投产时间超规定期限的每超过规定期限半年,减少享受财政奖励政策一年;投产时间超出规定期限两年以上的,不再享受有关财政奖励政策。未按规定期限开工建设的项目,土地指标予以收回重新调配。

四、其他

1、由发改局、经贸局牵头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市各行业项目准入的具体标准条件。

2、经济开发区、有关镇乡、街道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工业园区和功能区规划;经贸局牵头抓紧制订“十二五”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并与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相结合。

3、工业项目预审并签订协议后,项目所在地向投资业主收取不少于协议总金额50%的土地预付款,待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时转为土地出让金。

4、20*年1月1日后引进的项目,从土地交付之日起(由项目所在地确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12个月内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0万—1亿元的项目18个月内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24个月内建成投产;供地在30亩以内的项目,不得分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