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8:31:54

基层医院

基层医院范文篇1

关键词:基层医院;药师;药学服务

我国自八十年代开展药学服务以来,卫生部门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对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进行规范和指导,如《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医学教育模式、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基层医院开展药学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综述如下。

1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

1.1对临床药学服务不重视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药师主要的作用是按照医生的处方发药、配药、管好库房、药房等相关工作[1]。虽然药学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出现后,这种先入为主的传统观念有所改变,但是,药师的工作仍是围绕着药学自身问题诸如药品的稳定性、处方筛选、药品检验等展开,而具有实质性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在基层医院并没有真正实施。

1.2临床药学服务专业人才缺乏

许多基层医院药师和药士的学历、职称偏低[2],知识结构不合理;非药学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偏高[3];对相关的医学知识不熟悉;基层医院把大部分药师都放在了审核处方、发放药品的岗位,进而导致临床药学服务专业人才缺乏,使得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困难重重。

1.3资金投入较少

基层医院领导对临床医学服务不够重视,直接导致对临床药学服务资金投入较少。临床药学服务是将药学、医学、伦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4],其重点是以患者为中心,药师直接服务于临床患者。但是由于基层医院往往资金不太充裕,直接导致基层医院普遍存在相关临床医学服务设备不齐全,所购置的医学刊物、医学资源较少,对最新的医学信息和医学前沿动态知之甚少,对一些国内外的医学专刊、新出的医学专著、临床文献缺乏了解等等,进而使得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步履艰难。

1.4网络平台设置不尽如人意

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普遍提高,医院的信息系统构建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大多数基层医院已经实现了从早期的单级用户应用电脑办公到各科室、全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同时逐步实现信息系统以财务、药品管理为中心,逐渐向患者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技术支持、电子病历、各种生化数据、医学检查图像等患者信息的传递,努力向着无纸化、无胶片化方向发展。但是,基层医院出于保密原因并担心网络遭受到黑客恶意攻击以及各种病毒干扰,上述网络平台均是在基层医院的局域网内运行且与外网不连接。基层医院的外网设置一般在行政办公楼上,每个科室仅在科室主任办公室有1台电脑可以连接外网查阅医学资料及医学案例。基层医院内部局域网络设置带来了网络平台的运行安全,但也给基层医院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药学服务的开展,要求基层医院提供便利地可以随时查阅资料的网络平台,供药学服务人员使用。

1.5医疗卫生法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在医疗卫生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医疗卫生法律10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卫生法规15部、《处方管理办法》等卫生部规章12部,此外还有《首诊负责制度》等12项核心制度等等。这些医疗卫生法规制度的构建,确保了我国医疗工作在法规的框架和规范内开展,但是还不够完善,支撑临床药学服务的相关法律和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目前虽然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对药师的专业领域、职权范围、岗位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药师也只能在法律许可的权限范围内开展工作。事实上,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遇到许多实际存在的无法解决问题,法规中都没有明确的技术指南。例如,药师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医生所开的处方明显不合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药师却无权改变处方,与药学服务中患者为中心的宗旨相违背,进而限制了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进一步开展。所以在法规制度的体系构建中,应该给药师一定的纠错权力,便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推动基层医院顺利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

2.1树立临床药学服务的观念和意识

药学服务是药学专业人员向公众提供直接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技术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5]。从药学服务的本质来讲,其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后期治疗。而周全细致的药学服务,对于改善医患关系,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帮助患者普及基本的用药常识、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心理安慰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无论是基层医院的领导还是药房药师,都应该对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性给予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树立临床药学服务的观念和意识[6]。我国颁布了新的医改方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力争全民医保,商业保险参与,第三方付费”、“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其本质内涵要求基层医院必须树立临床药学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改善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而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基层医院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例如,患者按照医生的处方拿到药,所有的药物说明书内容都是些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文字表述而且专业术语较多,他们很难正确理解说明书的真正内容和含义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和怀疑心态。因此,基层医院开展药学服务要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内心疑惑,重点耐心讲解药物的服用方法、用量、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等,进而使药学服务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药物化学成分、小白鼠试验、临床试验、服药后几小时内血液中的药物达到峰值等专业性极强的术语不用过多的解释和普及。

2.2全面提升药师的业务素质

药师的业务素质非常重要,如果药师不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基层医院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时将困难重重[7]。因为他们面对的服务对象几乎不懂药学知识,对基层医院来说,大部分患者都不具备基本的药学知识。医生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是按照临床经验、专业知识,以及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开具处方的,而患者对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禁忌不甚了解,当患者认为医疗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陡然增加了对医生的猜疑,于是医患矛盾就激发了。如果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药师的业务素质高,具有很大的耐心和爱心与患者沟通交流,以自己的药学专业知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科学解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将医患矛盾消解于无形之中,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基层医院提升药师的业务素质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鼓励倡导学术讨论,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针对药学服务中经常出现的某种药物用药方法、剂量、副作用、用药禁忌等出现的难题,药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开学术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习他人的经验和心得。同时,基层医院应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上级医院或者业界知名的专家来医院讲学,通过学术交流,对药师进行专业指导;二是基层医院要提高对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意识,鼓励药师参加各种医师考试,既温习巩固了药师的专业知识,又使他们通过获取资格证书提高业务素质;三是大力支持药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形式来提高业务素质,为他们提供更多外出培训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四是鼓励药师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思考,培养学术意识,发表更多原创性学术论文,不断提升药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五是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树立临床药学服务意识,提高药师为社会服务、为患者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对患者的耐心和爱心。

2.3对药物不良反应做好监测工作

临床上一些毒副作用较强、治疗指数偏低、血药浓度较高的药物,对其血药浓度的监测尤为重要。药师要根据每个不同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和身体个体特点,结合临床检测的各项指标,合理给出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制定出适合患者不同差异的个性化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将监测数据及时上报检测中心,减少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药师要对病例资料分类整理、分析,找出一般规律并做好详细记录。

2.4做好软件和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在于临床药学服务观念的转变,药学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信息多元化新时代,硬件建设主要在于加强药学咨询服务的专业性软件开发与应用、局域网络的全面覆盖、配套的药学服务仪器设备设施等等。同时,为了便于药师查阅药学服务的相关研究资料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基层医院尽可能单独设置一个可以上外网的电脑机房供药学服务人员使用。因为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与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均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

3结语

基层医院只有本着对社会对患者负责的高度使命感,树立临床药学服务的观念和意识,着力提升药师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和软件条件,才能真正使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学服务实至名归。

作者:代景丽 单位:平顶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丁选胜.药学服务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赵志刚.中国药学服务标准与收费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张冰.临床中药师药学服务策略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刘慧娟.药学服务中的人际沟通与形体礼仪[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5.

[5]胡晋红.全程化药学服务[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

基层医院范文篇2

关键词:医院;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逐渐提升,政府加快了医疗改革的步伐,在这种背景下,医院作为经济独立实体,虽然属于国家发展的基础行业,但也需面对市场竞争,如何在竞争过程中展现医院独特优势,获得发展机遇,是医院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医院应不断完善自身成本管理体系,重视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详细登记医院的收支情况,确保医疗支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强化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意识,还能全面提高医疗水平,保障医院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而切实保护群众基本利益。

一、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但仍旧属于市场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所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医院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仍不高,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医院的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一)医院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医院的投资大多来源于中央财政,因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其普遍存在低效率、高投资、不计成本等问题,从而导致医院无法很好地管理成本,这很有可能会直接提升患者的医疗费用,损害到患者切身利益,严重的情况下,将会造成医院不能正常的运行。

(二)医院非医疗支出比例较大

医院的运作成本主要包括物耗成本、作业成本与非医疗支出成本,而非医疗支出比例较大是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虽然物耗与作业两种成本占到运行成本的70%以上,但非医疗支出成本仍较多,且该类成本支出较难管理、控制,极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成本管理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合理控制医疗成本,协调好医疗支出与非医疗支出之间的关系,如果非医疗支出比例较大,很有可能会减少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从而降低医院整体效益,针对这一情况,医院应及时管理内部各项成本,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

二、促进医院成本管理的有效对策

加大对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需要医院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不断引进新型成本管理理念,借鉴国外成功管理案例,建立健全具有医院自身特色的成本控制体系,提升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成本管理能够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合理控制医院各项成本支出。

(一)培养医院内部人员成本管理意识

医院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直接与医院工作人员、领导人员有关,为保障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重视培养医院内部工作人员成本管理意识,转变医院管理层对于成本管理的认识,统一医护人员成本管理思想,将成本管理工作贯彻到医院每一科室,加强科室医疗设备、医疗支出的成本核验,提升成本是管理的整体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医院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到医院正常运转过程的方方面面,综合性较强,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医院各科室、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根据医院部门特点、医护人员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成本培训活动,提高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对于成本管理的认识。此外,医院可以借助绩效考核的方式,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将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规范工作人员成本行为,从而科学控制医院成本支出,降低医院整体开支,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制定考核方式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了解工作人员真实想法,参考其意见与建议,减小工作过程中制度推行的难度。

(二)采取医院全过程成本验算方式

随着医院涉及的经营领域逐渐增多,其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传统医院成本核算体系与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求,财务部门应结合医院科室实际情况,重新建立成本核算系统,采取医院全过程成本验算方式,确保医院各项成本的清晰化和透明化。医院可使用院级、科级两种核验体系,其中一级成本核算体系主要以医院作为核算基础,对医院运行过程中的总成本逐一验证;二级成本核算体系以医院各科室为核算基础,对每一科室的成本进行核算。在核算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医院中规定的详细收入项目,核验科室中变动、固定两种成本,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将住院部、门诊部两个收费处的月报表进行整理分析,作为每个科室的收入参考依据,遵循医院中规定的具体百分比计入核算过程。科室中支出的直接成本,全部纳入科室的成本中,而间接成本须按照适当比例计入成本核算中,确保科室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三)按时进行医院成本分析工作

采取医院全过程成本验算方式后,医院应按时进行成本分析工作,及时对医院成本输入、科室收入等方面进行核算,保障医院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财务管理部门可结合医院实际发展需求,不断探索成本分析工作,建立完善的分析制度,了解医院各科室每一项收支,采取编制医院成本报表、收集其他核算资料等方式,对医院的成本进行全方位核算,总结出医院成本构成、成本支出细节、成本支出规律,结合市场变化,分析出医院成本升高、降低的具体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制定出对应的成本控制措施,提升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医院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加强成本分析工作,才能更科学地控制成本支出,确保成本支出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医院在区域中的影响力。

(四)重视医院成本节约工作

成本管理工作不是单一的“开流”,也需要适当的“节源”,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医院可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重视提升其节约意识,使用医疗资源的过程中,做到物尽其用,避免出现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采购医院物资时,可使用招标制度,选择恰当的供应商,规范医疗资源供应流程,从根本上节约采购成本。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治时,可在保障医疗安全与质量的基础下,尽可能循环利用医院的资源,合理降低医院各项支出成本,提升医院市场综合竞争力,使其更适应于市场发展需求。对于医院中出现的浪费现象,领导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应及时制止,并予以教育批评,严重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惩罚,提高医护工作人员整体节约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是属于具有公益性质的国家经济部门,直接关系着群众切身利益,在激烈市场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医院应加大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立足于医院发展实际情况,主动适应时展要求,不断完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普及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和方式,有效地培养医院工作人员成本管理意识。同时,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可采取全过程成本验算方式,按时对医院成本进行验算,进一步扩大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影响,建立健全医院成本分析体系,加强医院成本监督管理力度,科学地降低医院支出成本,在提高医院内部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中,减轻患者整体经济负担,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实现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朱玉清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医院沙门子分院

参考文献:

[1]赵俊华.探讨新医改下如何做好基层医院的财务核算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

[2]郑琼玲.浅析基层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6

[3]梁丽芬.新医改下如何做好基层医院的财务核算与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5

基层医院范文篇3

【关键词】基层医院;全科护士;培训模式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培养全科医生下基层是在“新医改”背景下提出的一项培养人才的重大举措,而要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必须构建医护相匹配的医疗体系,才能确保达到“便捷、有效、高效”的医疗服务。相较于国外全科医学培训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现阶段我国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全科医学培养模式已然形成[1,2,],而全科护士仍以转岗培训为主,至今仍无一所专门培养全科护士的学校。本科教育虽将其列为教育目标之一,但实际上未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全科护士[3],特别是在条件、设备、师资人力相对滞后的基层医院培养进程尤为缓慢。现将我院在进行全科护士培训时遇到的难点及应对策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总床位285张,护理人员135名。设置科室有内科2个、外科、妇产科、儿科、康复科2个、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在岗护理人员117名,其中N4级9名(50±4岁8%),N3级25(40±5岁22%),N2级27名(30±4岁23%),N1级41名(25±3岁35%),N0级15名(25±3岁13%);本科6名(6%),大专98名(84%)。专科护士共10名,其中ICU2名(20%)、急诊3名(30%)、手术室2名(20%)、靜疗1名(10%)、伤口造口1名(10%)、康复1名(10%)。1.1.2参加全科护士培训的标准:在全院N0-N2级护士中选择20名参加培训,年龄22±3。年资3±1。职称结构护师:护士=6:14=30%:70%。岗位结构N0:N1:N2=4:10:6=20%:50%:30%。学历结构本科:大专=6:14=30%:70%。临床工作时间4±2年。1.1.3带教老师标准:选择院内具有带教经验的高年资护士20名进行一对一带教,年资16±9年。年龄结构32±2:37±2:45±5:≥50=3:5:8:4;分别占该年龄段的50%:100%:34.78%:36%。学历结构本科、大专分别为6、14名;分别占该学历群的100%和20.59%。、职称结构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1:13:6=5%:65%:30%。岗位结构N2、N3、N4级护士各3、12、5名,分别占该级别护士的8.33%、63.16%、38.46%。专科护士均在列。

1.2方法

以我市某三甲医院培训全科护士为契机,入选护士培训前参加统一的相关知识笔试后成绩备案后。利用晚间、周休等业余时间参与进行同步培训。因故不能参加者借阅参加学习者的学习笔记及课件自学。将3年培训期分为两期,Ⅰ期(前18月)培训后进行考核,在分析和找出难点问题的基础上,作出调整后再进行Ⅱ期(后18月)的培训。1.2.1Ⅰ期(前18月)培训方法:采用“666”制。1.2.1.1第一阶段:理论授课,时间6个月,将所学理论课程设置分为三大类:Ⅰ类为多学科构成的人文课程,是必修课程和重点考核内容,旨在提高学员人文素养、交流沟通、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及应急能力等知识;Ⅱ类为护理学基础理论课程,是必修课程和重点考核内容,重在加深护理基础专业知识;III类由七大系统构成的器官系统课程,此为业余选修课程,不列为考核内容(在校期间已学)。卷面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1.2.1.2第二阶段:基础技能强化培训,时间6个月,采用小组轮转制进行科室轮转,要求熟练掌握各项护理基础操作技能,通过静脉输液、给氧、胸外心脏按压等二十六项基础技能考核合格后进入第三阶段学习。1.2.1.3第三阶段:专科技能强化培训,时间6个月,继续进行科室轮转,导师“一对一”强化培训,结合临床实际通过床旁教学和情景教学教授专科知识和技能。考核包括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操作两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急救技术、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五方面。1.2.1.4考核标准:理论考核以三甲医院对全科护士培训考核为参考依据,由培训老师根据学员、医院具体情况出考题,护理部主任审核对学员进行考试;技能考核参考三甲医院考核标准,二十六项基础技能操作分时分段接着考核,专科技能在轮转科室由培训老师进行考核。1.2.2Ⅱ期(后18月)培训方法:1.2.2.1强化师资理论部分:护理部组织专家设定学习课题[4],指定带教导师学习并要求上交手写学习体会,同时完成课题的PPT在科室讲解[5]。操作部分:要求自学操作视频后在护理部技术组考核过关后再给学员示教。并组织学员的操作考核。逐项进行,不合格者不继续下一项操作。1.2.2.2分层分班:按Ⅰ期考核成绩高低依次分甲乙丙班,按基础水平高低实施对应的理论授课和操作示教,乙班丙班酌情增加学习培训和练习时间。1.2.2.3个性化“一对一”的培训:教与学“一对一”,全程进行学习培训指导和效果的跟踪,并及时作出客观的评价。采取Delphi【6】法征求教学意见,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1.2.2.4强化结合临床病例加强自学并促使实时汇报:期间结合科室实际救治病人,对其病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护理的问题施行床旁提问和抽考。直到合格为止。过程中还必须完成该专科病人的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和疑难病例讨论各一次,撰写并上交小论文一篇。1.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采用SPSS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Ⅰ期后考核平均成绩:65±4分,与培训前考核成绩(58±4)分相比成绩有所提高,但提高不明显。2.2各项考核结果与岗位级别直接相关,与学历年资间接相关:岗位级别与学历越低成绩越低(表1)。2.3N0-N2级护士Ⅰ,Ⅱ两期依法执业和出院指导各项考核结果比较(见表1,2),P﹤0.05,具有显著差异。后18个月(Ⅱ期)微调培训效果评价:平均成绩:86±4分。较前明显提高。

3讨论

3.1突显的难点问题与实施对策:从表1,2中显示经过Ⅰ期培训后结果:各项知识和技能成绩差。教学组成员组织讨论:分析难点对策及改进措施的实施后的效果评价。综合其原因在于:一是基层医院条件设备相对滞后、师资人力相对不足;二是培训方式采取“一刀切”,与学员素质高低不一不相适应;三是学员理论知识与操作功底差,理论、操作与临床脱节,拟定出对策并组织实施改进措施后进行效果评价:仪器师资方面:充分利用本院区内和三甲医院的资源共享,组织前往予以集中培训学习;请该专科老师进行授课,并提交教学课件资料供学员自学,结合电子多媒体等进行操作视频的教学,按Ⅰ期考核成绩高低依次分层分甲乙丙班,调整授课时间和内容;针对学员缺陷实施实施重点的个性化“一对一”的培训;结合科室实际救治病人完成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床旁提问和抽考,疑难病例讨论,撰写并上交小论文等学习方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后实施笔试考试与操作考核监测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直到合格为止(80分以上为合格)3.2全科护士顺应当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需【7,8,9】。培训出知识面广、操作技能强的全科护士意义深远。院前: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为胜任急危重病人的抢救、院内外应急调动支援提供有效支持。院外:面对社区的全科护士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为工作重点,因此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基垫。一个合格的全科护士对护理执业的要求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所以在专业要求上必须体现依法执业和出院指导两方面。3.3临床护理综合技能: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实施的对象是患者,如何做?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谁做?何时做等;必须在科学的全面的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目的、操作程序方法、注意事项、观察护理要点、并发症等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必须烂熟于胸,在观察、分析、处理和护理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在护理记录的书写时才能真正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有理有据。才能有效规避法律风险隐患。3.4社区护理实践技能:全科护士深入社区,主要协助全科医生,承担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护理、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卫生保健、精神支持、临终关怀和独立家庭访视等工作。因此,要求全科护士必须通晓内、外、妇、儿等多学科卫生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掌握必要的健康教育内容,尤其是常见慢性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家庭访视、精神支持等。才能得心应手的胜任护理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实惠于民”的初衷,才能真正达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环境的美好愿望。

4结论

在条件设备、师资人力相对滞后的基层医院和受训护士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上进行全科护士的培训,存在的难点是师资和学员素质高低不一;理论知识与操作功底差;理论、操作与临床脱节。应对的对策:要实施“因势利导的个体化培训”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采取因势利导的个体化培训方案:“强化师资、分层分班、因势利导、个性化‘一对一’的培训和强化结合临床病例加强自学并促使实时汇报的模式”是在基层医院进行全科护士培训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智慧 汪淼芹 李雪梅 单位:四川南充顺庆区人民医院护理部

参考文献

[1]姜润生,杨玉萍,陈存华.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5-8.

[2]EducationCommitteeoftheAssociationofCommunityHealthNurseEducators.Essentialsofbaccalaureatenursingeducationforentry-levelcommunity/publichealthnursing[J].PublicHealthNurs,2010,27(4):371-382.

[3]汪淼芹,苏霖,胡可芹,汪爱茹.全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初探,护理实践与研究[J],2013,10:65-67.

[4]王日芳.规范化培训对基础医院低年资护士素质培养的效果研究,中国医学创新[J],2013,1:152-158.

[5]罗小红.低年资护士临床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外医学研究[J],2011,09:98-100..

[6]代亚丽,姜元芳,孙晓莉.基于Delphi法的成人护理本科课程设置,护理学杂志[J],2012,27:63-65.

[7]卢建娣,综合科病房护士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应用,按摩与康复医学[J],2015,3:128-129.

基层医院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至2017年收治的58例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包括输卵管妊娠8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1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26例、宫颈妊娠9例。患者年龄20~39岁,平均(29.68±5.33)岁。患者入院收缩压(100.08±11.58)mmHg、舒张压(66.85±7.92)mmHg、心率(96.52±10.46)次/min、血红蛋白(79.39±12.24)g/L。纳入标准:①经去除病因,补充血容量,药物(如宫缩剂、止血剂、钙剂等),物理疗法(如按摩子宫)等保守治疗未获成功者;②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③剖宫产时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再出血;④异位妊娠所引起的出血。排除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禁忌证患者,所有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治疗方法。所用仪器为西门子AXIDMArtisu型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患者均已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手术时常规消毒患者的腹股沟区,给予1%利多卡因局麻,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并进行DSA拍摄,查找到出血动脉之后常规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栓塞后进行造影复查,若靶血管血流明显受阻,其末梢分支未显示,则提示手术操作成功。术毕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患者术后24h平卧,下肢给予制动8h,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输液、补血等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活动性出血,监测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指标。1.3观察项目。术后对患者的栓塞结果(栓塞成功率和监测指标等)、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疗效标准[2]:①治愈:患者术后无活动性出血,随访未复发;②有效:患者术后活动性出血减少;③无效:患者活动性出血情况经栓塞介入治疗后未能控制,尚需进一步手术治疗。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为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2.1栓塞术手结果。5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术后造影显示子宫动脉末梢及中远段均消失;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栓塞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2.2临床有效率。58例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痊愈46例(79.3%)、有效10例(17.2%)、无效2例(3.4%),临床有效率为96.6%。2.3不良反应情况。术后有1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腰部或盆腔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1.0%),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子宫坏死、血尿、卵巢功能受损、继发闭经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3讨论

妇产科出血性疾病较为常见,并且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3]。引起妇产科出血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功能性改变、宫内妊娠异常、子宫内膜病理性增生、宫颈炎症、宫外孕、子宫良性肿瘤、宫颈癌等;可导致妇产科出血病症的疾病种类,则主要包括有排卵型功血、宫内妊娠流产、无排卵型功血、宫颈炎、宫外孕、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宫颈癌等[4]。子宫动脉栓塞介入疗法作为一种新型手术,不仅可以保留子宫,而且具有创伤小、可快速止血的优势。手术过程中患者仅需给予局部麻醉,手术操作时间较短,对患者正常组织器官很少造成干扰,同时止血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只要栓塞成功就可以立即达到止血的效果,因此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在基层医院也能有较好的开展[5]。目前多数研究[6]认为,子宫动脉栓塞介入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是由于该方法能将整个子宫动脉管腔由末梢直至主干进行闭塞,从而实现快速控制出血的效果,而同时又保留了直径较小(<300μm)的血管网,通过其他交通支可实现子宫的正常血供,避免出现子宫缺血性坏死。本研究中,58例患者经过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止血迅速,并且无1例子宫缺血性坏死发生,证明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既可实现满意的止血效果,同时又保留了患者子宫,不影响其生育能力,保障了生活质量。虽然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止血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但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本研究术后有1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腰部或盆腔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但在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本研究中58例患者均无子宫坏死、卵巢功能受损、血尿、继发闭经等严重并发症出现。但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警惕上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如卵巢功能受损,往往由于栓塞操作不当,导致栓塞剂经由侧枝循环进入卵巢动脉引起卵巢血管栓塞而引起,相关文献报道该并发症发生率为3%~9%[7],需引起手术医生的注意。其他不良反应如继发性闭经等,多与卵巢功能受损、子宫内膜萎缩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止血快、效果显著、造成损伤小,易于操作,是基层医院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1]江翠兰.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2):168.

[2]IkinkME,NijenhuisRJ,VerkooijenHM,etal.VolumetricMR-guided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versusuterinearteryembolisationfortreatmentofsymptomaticuterinefibroids:comparisonofsymptomimprovementandreinterventionrates[J].EurRadiol,2014,24(10):2649-2657.

[3]杨帅,孙昱,李凯,等.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实验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1):1773-1774.

[4]王咏梅.超声引导下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2014,20(9):1238-1239.

[5]张小敏.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6):12-13.

[6]熊小娟.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在预防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77-179.

基层医院范文篇5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县市区5家二级医院为调查对象,与聘用护士有关的调查项目,分层次,分类别对医院高层管理人员、中层领导、正式编制的医生、护士及聘用护士本人进行调查。

1.2调查方法

1.2.1重点访谈

医院院长、分管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临床护士长作为访谈对象,进行访谈。

1.2.2问卷调查

调查从两个层面开始:一是聘用护士队伍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继续医院教育、福利待遇、工作压力、自我评价和未来发展6个方面,共计38个题,102个数据,从578名聘用护士中,随机调查325人,覆盖率为64.9%。二是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聘用护士的地位作用、业务素质和管理三个方面的12各数据。随机调查科室护士长45人,医生100人,护士100人,共计242人。

1.3资料收集处理

收集5所医院发展床位情况、全院护士的职称和学历情况、聘用护士的年龄与在院工作时间、是否有聘用人员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等资料,结合访谈情况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把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输入Exsel数据库进行分类整理利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护士数量与床护比情况

近6年来,5所医院聘用护士已成为医院主力。截止调查为止,5所医院护士总数986人,其中聘用护士578人,占总数的58.62%,并且三家医院聘用护士数量均超过正式在编护士数量,聘用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经成为中流砥柱,确定起到缓解人力短缺、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作用。尽管如此3所医院的平均床护比为1:0.38,距离要求的1:0.4的基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说明5所医院的临床护士均不同程度存在超负荷工作现象。

2.2业务素质

从调查情况看,5所医院中的聘用护士大部分年纪轻、职称低、临床工作时间短。30岁以下的聘用护士占88.92%,有护师职称的占3.76%,工龄小于5年占62.3%,工龄小于3年占52.3%。5所医院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总数570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不具备执业资格。学历层次偏低,大专学历仅占到了总数的23.9%,可喜的是本科、硕士研究生队伍已逐步补充到聘用护士队伍中来。从访谈情况来看,聘用护士成为科室技术骨干和提升领导职务的人数不到12人,其余人员全部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在科研方面,聘用护士人均为0.4篇,人均在职教育为0.5人,有10人参与科室科研课题。

2.3工作态度

在对本职工作所持态度调查中,30%的聘用护士回答“热爱护理事业,愿意为之献身”,60%的回答“能敬业爱岗,做本职工作”,反映出当前聘用护士大多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当问及目前从事工作是否满意时,75%的人员表示满意或较满意,但同时有60%的人员表示有机会会跳槽。

67%的人员回答“没有归属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42%的人员回答“工资待遇偏低”。反映出聘用护士队伍不稳定的潜在因素。

2.4聘用护士的管理情况

2.4.1聘用护士的管理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聘用护士虽然暂时缓解了医院人力不足的现状,但是对聘任护士的长期管理和发展尚未引起用人单位的足够认识,存在重用轻管的现象。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对聘用护士的业务培训、深造进修重视不够;管理者主观上对聘任护士不重视。

2.4.2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5所医院聘用护士的管理仍处于发展阶段。还缺乏聘用护士的招聘、使用、考评方面的范化制度,主观随意性大。

2.4.3缺乏针对聘用护士的培训:5所医院对聘任护士都有专门的培训计划、培训方案,但针对聘任护士自身的培训开展不够。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3所医院聘用护士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以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活动为主;仅有30%的护士参加了成人高考、自学等在职学历教育;少数聘用护士参加市区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偶尔个别聘用护士参加公派学习进修。

2.5福利待遇情况

医院在聘用护士的福利待遇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和不规范的问题。2所医院中部分护士未签劳动合同;5所医院护士工资普遍较低;3所医院职称晋升与工资不挂勾。

2.6地位与期望

本次调查中,89.78%的聘用护士和82.32%其他工作人员均认为聘用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正式在编护士的重要补充力量,对聘用护士的重要性认识趋于一致。但是在聘用护士的未来展望调查中,87.7%的聘用护士认为聘用护士数量已接近正式在编人员数。但82.1%的聘用护士认为“无论聘用护士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占多么重要的位置,都无法获取同正式在编人员同等的福利待遇。

3讨论

在增收节支、减员增效的社会大背景下,为弥补临床护士数量不足,不得不从社会招聘大量聘任制护士,来满足病房的护理工作需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聘任护士已成为医院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促进医院健康发展。让病人得到优质服务。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解除后顾之忧

根据当地经济水平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最好高于当地的人均水平;在住房、福利、子女求学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要想方设法为聘用护士解决职称、评聘等问题,办理各种社会保险,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3.2健全激励机制,拓宽发展空间

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打破职务“终身制”,让优秀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制定明确的聘用人员职称评定、培训、考核、待遇、继续教育等规定,切实维护聘用护士的合法权益。狠抓岗位培训、倡导在职学历教育,制定岗位培训内容,定期培训考核,不断提高聘用护士的业务素质。

基层医院范文篇6

1基础医院合理用药的药学管理现状

1.1药师专业水平较低

由于部分基层医院对药学管理工作不够注重,导致基层医院在药事管理工作中能拥有药师管理技术职称的人少之又少,使其药学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药学知识与执行药学法规的职能,从而导致药学人员整体的素质不高,不能进行规范性的药学服务。另外,部分基层医院的药学人员的学历不高,大部分药学人员的学历都在中专和大专水平之间,而学历在本科生与研究生水平的药师更加稀少。药学人员严重呈现年轻化的问题,与有经验的老药学人员相比,年轻药学人员存在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的问题,导致药学服务的水平降低。基层医院大部分药学人员是通过培训非药学专业性的人员,药师用药水平低和素质也较低,严重影响基层医院用药的安全性,从而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2]。此外,由于基层医院待遇低,高级的药师不愿到基层医院工作,同时基层医院的设备比较陈旧,严重影响药师工作的效率,影响药师提高自信心,从而导致发生恶性循环,出现药师数量少而工作量多的情况。由于基层医院对药学人员的培训不到位,使其药学人员不能很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导致基层医院的药学管理水平降低。

1.2药学管理制度落后

许多基层医院缺少规范性的药学管理制度,对于药物的管理模式还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如药品招标采购和配送要有一定的便捷性,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临床常用药物的采购速度缓慢,无法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药物在配给方面上,因药学人员工作分配不合理,使其药物的储存没有按照顺序进行分配,在发放药物时出现混乱的现象,甚至把过期药物使用到临床治疗上,引发临床用药隐患。此外,基层医院存放药品的设备简陋,无法控制药品的药性挥发,且管理人员对药物养护知识不足与没有执行养护制度,导致药品受到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药品的药效,从而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药品没有按照保存的条件进行储存,没有对药品存放的地方进行监测,缺乏调节通风、排气和控制温度、防鼠及防火的设备,特别是对生物与中药制剂的管理不到位,使其质量发生变化,造成不良的反应,使其药品的药效降低,导致药学管理质量受到影响。

1.3基层医院医疗普遍存在用药问题

部分基层医院在使用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发挥药品的疗效,无法发挥药物的最大价值。产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大多数的人只考虑到药物带来的常规功效,而忽略了药物具有独特的功效,使其许多药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药物中特殊功效,有利于药物的价值提高。在部分基层医院中,可以看到许多的医生给患者开大量的药物,其药物的使用过于频繁,导致药物过度使用,不仅浪费医院的用药资源,使其患者的身体对药物出现抗体,也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从而使医生的诊断失误,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降低用药治疗的效果。

2基层医院合理用药的药学管理措施

2.1加强药师专业水平

基层医院开展药学管理的最大的阻碍来自于药师对临床医学知识的缺乏,作为一名药师应要掌握各种各样药物的药效学和药理学同毒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药物研究的进展也需要了解,通过工作当中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用药经验以及丰富自身的用药经验,使其在临床治疗方案中可以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3]。因此,药师要不断通过学习与研究来提升临床治疗的经验,加强临床治疗的知识,并通过专业书籍、网络、媒体及报纸信息中的知识,不断提升、更新自身的药学素养,增强自身的临床治疗的能力。此外,在工作上应多与有经验的药师进行沟通交流,从交流中吸收不同治疗方式及用药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并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及诊断和用药的情况,对患者用药产生不良反应进行监控,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提高合理用药的有效性。

2.2提高药学管理制度水平

为了能提高药学管理制度的水平,首先提高基层医院药房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而改变管理人员传统观念,让药学管理工作在基层医院的管理中受到充分的重视。并对药学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且采用外派进修的方式激发药学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药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药学管理的水平。此外,药物管理应实行全面管理、重点统计和实际消耗,同时也要细化药学管理环节,提高人员、设备和药品管理,消除药学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还要落实药品的管理制度,对药品采购、中西药调剂与中药炮制、药品标准及药品质量检验的管理需要实行制度化。药房人员应实施责任制度,对于特殊的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必须严格进行管理制度,杜绝药品的混淆,消除药品的严重污染,提高药学质量管理[4]。利用微机系统管理模式,逐渐实现药学部门质量的管理,从而提高基础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2.3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

加强药师对不同药品的药性进行了解,如药物的性质、药物的药理反应、适合病症及服用剂量的知识是药师必须熟记和了解。因此药师要主动向患者介绍各种药物的服用时间、方法和剂量及用药的禁忌,并对药物的有效期和药物真假辨别方法及疗效差别的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减少药物产生副作用或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5]。此外,基层医院还可以定期开展安全用药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充分运用海报和宣传册及板报对安全用药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患者了解到安全用药的知识,避免误用药物危害到身体的健康。基层医院通过加强宣传合理用药和开展用药安全知识的讲座,不仅加强了基层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制度,还保证了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积极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效提高了临床用药治疗的质量。

3结语

基层医院必须重视药房管理与建设,改善药学管理制度,使基层医院药学部门发展成为管理和技术及经营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有利于加强基层医院药学管理制度,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其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药物治疗的风险,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刘丽霞 单位:济阳县新市镇卫生院

参考文献:

[1]辛子明.基层医院药学管理问题调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153.

[2]尚辉.医院药房管理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3):2996-2997.

[3]钱新民.基层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2):132.

基层医院范文篇7

1存在的问题

1.1入库把关不严

基层医院医药消费者又是普通百姓,对用药质量,疗效没有太多的认知能力,受到媒体及其他监督力量小,因此基层医院往往在管理上不严格。另外国家对医药市场的部分开放使得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很多药材经营者不顾伦理道德,为了牟取更大的利润,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甚至对库管人员行贿,更有甚者在草类药材中掺杂大量沙土,在质轻的药材里面夹杂土块瓦砾等。针对这些手段,库房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仅仅凭借私人关系或药材外表就让药材入库,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损害了病人的利益,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1.2配方过程不严格

中药配方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方的,否则对饮片的质量和疗效影响非常大,甚至没有任何医疗作用。中医讲究辨证用药,即根据中药本身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性能来选择的。但是在具体用药时,又必须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实际情况,通过炮制使得药性符合医疗的需要,因此炮制方法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疗效。而基层医院中,很多配方人员没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土经验来进行配方,炮制。另外基层医院中药配方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监督,从门诊到配方及炮制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而多个人容易引起误解而造成所配置的饮片失效。

1.3信息管理程度不高

条件较好的医院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而基层医院中药房更多的是依靠人工管理。但是人工管理对于药材的使用期限,当前库存,疗效,注意事项等并不能保证熟记于心,更关键的是,几乎所有的基层医院中,其他部门,如挂号,划价缴费等都使用了信息管理[2],但是中药房的信息化却相对落后,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医师开具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的处方给药房,药师再进行核对,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大了出错的几率。另外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不能传递到药房,使得药师在发药时存在一定程度不方便。

2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严格把关药材入库,严格监督配方过程等。

2.1严保入库质量

首先需要建立药库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进行验收。比如可以仿效中药企业中对毒性药材的管理,即对于入库采取双人签字的办法,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情交易,并提高对药材的鉴别能力。另外对于中药饮片,应用一体化管理手段,逐步完善中药房内部机构的设置。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中药房还可以逐步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如建立中药鉴定室等,通过有效的鉴定办法,对药材开展真伪、优劣鉴定,对饮片含水量进行测定等一些简单易行的理化、显微鉴定工作。

2.2严格配方全过程

在基层医院,一般是医师开具处方,病人拿处方到中药房配药,然后将中药饮片发给患者。中药饮片是否严格按照医师的处方进行炮制,配药人员是否能清晰地理解医师的意图都影响着饮片的疗效,因此必须提高配方工作的质量。为此配方人员必须首先要能很容易辨别各种药材以及其君、臣、佐、使,然后正确阅读处方并严格按照配方炮制药品,这是保证饮片疗效的关键。另外就是发药时必须严格核对。不像西药可以运用包装说明识别,绝大部分患者不能辨别中药,因此保证发药准确率也很重要,这可以采取多查多对制度。另外在调配处方时,需认真备药,并按规定称取,做到“称准分匀”。

2.3提高信息化程度

药品信息化管理是联系临床医师之间的纽带,这样药房人员可以准确了解药品名称、规格、价格、用法用量等数据,更安全的用药。医师将处方通过电子单据发给药房,病人则根据收费票据到药房取药,药师对应配方发货,这样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蔡清宇.现代中药房的细节管理[J].首都医药,2007,(1):45.

[2]崔晓莉.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药房,2007,(9):712.

基层医院范文篇8

1.1加强医疗流程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得许多手工操作的医疗项目均进行网络传输,节约了人工成本,也减少了差错事件。特别是对临床医师和各理化科室系统的无缝链接,使得临床医师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各理化指标,及时制定或变更患者的医疗计划设计,提高了医疗质量[3]。

1.2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全员素质

随着计算机及时在医院各层次、各部门的广泛运用,促使各类医护人员也在不断的进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学习,也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才能与医院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基层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

2.1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

从1996年卫生部开始建立第一个正规的医院信息系统(HIS)试点开始,我国大型三甲医院开始试行医院信息化建设探索,目前,绝大多数大型三甲医院已经完成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MIS),并进入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CIS)[4]。然而,据相关文献报道及作者对我县医院管理信息化运作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县基层医院开展HIS建设还相对滞后[5]。

2.2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对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医院信息化,关键是医院业务流程的重组改造。目前,许多医务人员对医院管理信息化认知不足,特别是中老年医务人员因对新生事物缺乏进取学习的精神,所以,对医院管理信息化存在排斥、观望、无所谓的心态。有些管理者缺乏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把医院信息系统当作硬件,认为一次性投入就可解决所有问题,而没有意识到信息系统是一项长期支持和投入的软件工程。2.2.2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网络作为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基础设施之一,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他们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网络技术知识,还应有医学知识。目前,这样的管理人才相对缺乏,许多都是由非专业人员代管,所以,管理水平低下,甚至,使得信息管理硬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管理员随意性较大,所以,其管理也存在很大漏洞,甚至,有些基层医院没有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制度。2.2.3研发管理系统存在不足,系统的扩充与发展能力差:目前,在信息化医院管理中,信息化管理仅局限于财务管理为基础核心阶段,管理的面相对较窄,利用率不广,还无法推广到其他管理领域层面上来。在系统的扩容和业务拓展方面无法升级或横向运用。主要其系统集成缺乏整体设计,软件开发水平低下[6]。

3.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对策与展望

3.1加强学习,提高信息化管理认知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医院管理中,管理者要具有犀利的领导管理能力,高瞻远瞩,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建设,积极解决硬件的投入和人才引进,协调临床各科室间的人员学习、业务对接方面的指导与管理,只有领导者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才能充分调动和协调各部门的力量。

3.2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

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目前还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难点,因受多因素的影响。直接引进人才确实存在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基层医院。因此,领导者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送出去的方面,选调对计算机感兴趣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3.3积极完善和规范信息化管理制度

基层医院范文篇9

医院安全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安全文化氛围以及医院全体员工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它不是一种独立构成,而是渗透于医院的每个领域,影响和制约着医院整体功能的发挥。作为一个服务性的机构,安全建设始终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医院实施和建立安全文化是医院安全建设的重要部分[2]。针对医院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大安全文化背景,积极地开展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其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对进一步维护医院安全运营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3]。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西部许多基层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安全文化意识淡薄

西部许多基层医院规模小,没有诊治高危疾病的条件,社会服务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医院主要以预防疾病和诊治一般疾病为主,客观上减少了严重医疗事故发生的机率,这使得一些基层医院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缺乏理性的认识。而且整体眼光的缺失使得医院将一些负性事件往往看成是独立存在的事件,没有看到构成要素的负面效应对整个系统稳定性的严重破坏作用,更没有看到系统要素负性效应结合后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非加和性,破坏作用会更强。因此,一些基层医院既没有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文化建设规划,也没有进行相应投入,安全文化意识的淡薄使西部一些基层医院根本没有将安全文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部分医院虽然有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但相关配套措施的缺乏又使得安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1.2安全文化发展缺乏整体性

一些医院虽然意识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构建安全文化的方式过于单一。如为了遏制和减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一些医院仅以加大惩罚力度的方式来取代先进的科学管理。没有看到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过程性,未能有序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而是将其看成了短期的应急措施,使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情绪使安全文化建设虽然在部分基层医院初步开展起来,但却并没有渗入到员工的思想深处,从而没有内化为高度的自律精神去指导员工的行为,安全文化事实上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另外,在一些基层医院部门之间的安全文化建设是相互割裂的,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安全文化建设事实上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缺乏较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控制。

1.3医院服务水平与患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相比,西部地区基层医院的医疗设施与服务水平与其存在着明显差距。许多沿海发达地区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能力达到甚至超越了国家平均水平;而西部许多基层医院医疗条件较差,医疗设备陈旧、落后,这就势必严重影响到患者病情的救治工作,从而影响医疗安全,还导致患者流向服务水平更高的医院,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在逐年增多,但出现的悖论是政府投入占总卫生费用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政府投入事实上还是相对不足,这个问题在西部基层医院尤为突出,不管是相对经费还是绝对经费,西部基层医院得到的更少。加上市场化的推进和轻公益重效益的医院政策引导,医院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强者更强而弱者愈弱的趋势愈加明显,西部基层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又被推向了边缘。因此,和许多医院因医疗安全事故导致的医患矛盾有所不同,西部基层医院医患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医院的服务水平、能力与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出现了尖锐的冲突。

1.4日益发展的社会形势对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

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基层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加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对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基层医院要深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而且还要体现防治结合的服务功能。在这种背景下,基层医院必须要通过各种积极措施将已流失的一些社会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更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切实为基层患者服务。

1.5基层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缺乏人才基础

西部许多基层医院严重缺乏医药高等院校毕业生,从陕西关中某县的情况来看,医药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到基层医院工作的寥寥无几,虽然一些医院通过各种办法引进了一些优秀本科毕业生,但却没有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因而很难形成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调查,即使在一些镇中心医院,也鲜有接受过系统大专教育的毕业生,医院医生基本通过自学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治疗疾病,治疗的效果整体来看不是很理想。专业人才的缺乏在许多方面制约了医院效力的发挥,如一些基层医院目前也配备了诸如脑电图仪、B型超声诊断仪、X光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可缺乏熟练操作这类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使设备的效能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总之,西部许多基层医院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医疗水平的低下,使医院安全文化的构建缺乏坚实的人才基础。

2西部基层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针对西部基层医院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强化医院安全文化意识

鉴于西部许多基层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因此,强化安全文化意识是构建安全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基层医院必须要有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的意识和思维,积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医院的综合发展之中,要把安全文化的建设作为基层医院发展的一条主线,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医务人员“积极维护病人健康,高度关爱患者生命”的理念,不断拓展安全文化的外延,逐步深化安全文化的内涵,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医院安全文化体系。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效宣传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可通过“创建安全医院(科室)”“安全医疗月”“安全管理年”等途径,以各种媒介为载体,唱响“患者至上,安全第一”的主旋律,以此来提升职工对医院安全文化的认识境界,要让每个职工都深刻认识到安全是严谨认真工作作风的自然体现;也是仁爱之心的真切表达,是对自己也是对患者生命的高度敬畏;安全不仅是生命的基本需求,也是个人社会义务的奉献。在一种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每个职工就会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思想深处,安全文化理念才会变成实现安全行为的自觉行动。

2.2健全安全文化管理体系

希波克拉底“无损于患者为先”(firstdonoharm)就是让医院每位员工将安全置于最高地位,并将之整合于每一个操作规范和每一个组织过程之中[4]。要达到这种程度,医务人员与管理层以及医务人员之间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极为重要,因此,单一的惩罚措施不能有效促进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合作,只会加大对立情绪。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詹姆斯•里森(JamesReason)的瑞士奶酪模型原理(SwissCheeseModel)中可看出:差错的防范系统包括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工作职责、团队、技术、个体等多个因素,在整个系统中人的错误只占很少一部分,当每个屏障都有漏洞、所有漏洞成为一个轨道时,差错、事故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因此,仅仅责怪个体而不对整个系统予以纠正,同样的差错依然会发生[5]。而创建医院安全文化,终极目的在于怎样从根本上降低或消除错误的发生。所以,从已发生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防止同类错误不再发生,或通过对发生的错误深入分析以对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就变得十分重要。基于这个原因,建立并实施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鼓励医务人员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相关管理部门定时对上报的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不良事件发生,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才能逐步得以形成。为了使不良事件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还可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将保密性、时效性、针对性等特征密切结合起来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充分将现代管理中科学化、人性化的特点渗透到基层医院的管理中。在考虑保密性的基础上还可将对不良事件的管理系统建成案例学习平台,共享安全信息,实现员工最大限度交流,以促进医院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由于安全文化是一项整体的综合工程,它渗透于医院的每一个部门之中,包括医疗安全文化建设、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安全文化建设、医院行政安全文化建设等不同的内容;从安全文化的构成层次上来分,又分为物质层、制度层和行为层等。因此,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一方面,医院需要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协作精神,所以,要在实践中形成医院高层管理为主导,不同部门密切配合、全员参与的格局,才能真正实现网络化的管理。从这个角度而言,西部基层医院反而具有相对的管理优势,因为许多西部基层医院规模相对较小,管理层次不多,管理幅度也不大,只要措施制定合理,管理方法得当,安全文化建设中就容易产生团队主义效应。

2.3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使病人的选择过度集中于条件好的医院,西部基层医院的服务功能从而出现了某种缺失。针对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解决。首先,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尤其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医院在更新设备,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要严格规范程序,做到专款专用,防止突击花钱等违规违法现象;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展项目执行情况动态监控,密切督导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其次,基层医院根据地域实际可进行资源整合,空间上有集中可能的基层医院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空间上的聚集,实力较弱的医院经过局部空间聚集后可表现出一种规模报酬递增的优势,从而有可能达到一种聚集经济(economiesofag-glomeration)的效应,也就是一种空间上的外在规模经济,这样,基层医院的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可能会得到较快提升。最后,可将医院较弱的服务项目依托于第三方,而集中发挥医院的优势和特色,这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如西部许多基层医院缺乏完善的检测设备和检验人员,可通过与实力更强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实现基层看病可享受到较高检验水平,基层医院医生丰富的经验在依靠可靠辅助信息的基础也得到完全发挥的理想结果。通过这些方式,基层医院在激烈的市场化大潮中不仅站稳了脚跟,也服务了社会,从而实现了双赢。

2.4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基层医院来讲,当前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医疗安全,医院服务质量上去了,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才能得到最大保障,这本身就对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给予了一个很好的诠释。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又是一个关键。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要大批引进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到西部基层医院显然是不现实的。而立足现实,通过多种继续教育方式提高现有员工专业技能的途径相对比较可行。可有计划的定期选送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水平医院进修深造以提高专业技能;也可根据不同人员的专业特长,有选择地采取专业学历教育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临床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积极采取其他形式的互相交流或自学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方式不断提高现有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6]。通过一些研究表明,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专业技术人员,经验在业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而言,这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在保留优势的同时弥补不足,立足自我,挖掘潜力,对西部基层医院人力资源的更新来讲可操作性要更强一些。在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医德修养、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医疗环境,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才能有可靠的依托。

2.5制定合理的政策以建立稳定的人才梯队

基层医院范文篇10

1健康中国对基层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健康中国管理规划(2016-2020年)》的编制工作于2015年9月正式启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三医联动、医药分开、分级诊疗为核心的健康中国战略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三医联动与信息化管理的科技支撑作用。“三医联动”,即“医疗卫生”、“医保”及“药品流通”等三个方面的联动体制改革。其中,医保是基础,医院是核心,医药是重点,因此,三医联动的主战场和关键点都在医疗机构,三医联动最终是否能够实现都取决于医院的实施[3]。县级医院通常被定位为本县域内的综合型保障性医院。要达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推进慢性病防治、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的要求,就必须以医院信息化管理为抓手,重点发挥信息化的强大数据支持功能,持续推进基层服务体系管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联通、高效运转,让医保、医药、医疗"这“三医”实现真正的联动,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1.2医药分开与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保障作用。医药分开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降低群众用药负担,满足基本用药需求。因此,县级医院需要进一步强化药品供应保障、预警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储备、应急供应机制,建立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和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这些都依托于医院规范、准确、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托于大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和利用。1.3分级诊疗与信息化管理的互联互通作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是分级诊疗制度的基本内容。实现分级诊疗,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推进。在功能上,系统应具有转诊管理、转前咨询、接诊管理、协议管理、床位资源、审批管理、统计分析、病种目录、首诊机构、全科医生签约管理、政策法规、业务消息、转诊日志等功能[4]。一方面医院内部需要完善电子病历的采集、存储、传输、质量控制、统计、安全保障等;另一方面,社区需要建立以电子健康档案和智能卡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平台,需要保证医生随时随地可以调阅该患者的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

2基层医院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医院领导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不同,所以在具体工作上各有侧重,参差不齐。主要问题有: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不明确,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对信息化管理的投入不足,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利用不够等等[5]。2.2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基层医院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信息化管理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升级;医院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认同度不高,缺乏计算机应用技能;临床上后台基础数据的录入、修改不够规范可能导致部分数据失真失范,从而失去统计意义。2.3信息化管理人才梯队尚未形成。基层医院有限的编制基本是向临床一线倾斜,信息人才引进困难;缺少信息人才系统培训机制,信息人才的成长出现断层;信息管理人员系统维护保养的能力不足,对厂家的依赖性比较大。

3我院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探索

我院的信息化管理是从最初的收费系统管理、财务后期结算到现行的临床系统电子病例发展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的成熟普及,现在信息网络系统已经可以将全院有效连接起来,正在为医院的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3.1科学规范管理。3.1.1科学规划。信息化管理是医院快速发展、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所必备的。《海安县人民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信息化管理的任务是:“以实现数字化医院为目标,加强全院计算机网络人才引进及培养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逐步实现与上级卫计委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远程医疗系统管理,稳步推进医院信息化管理,确保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医院各项功能要求相适应。”“数字化医院”成为我院信息化管理的总目标,医疗设备、业务软件和网络平台等数字化医院的要素我院已基本健全,此目标是基于我院实际的综合考量,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3.1.2规范管理。一是健全管理网络。院级层面成立了院长亲自担任主任委员的信息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完善网络布局、组织督促实施等,职能科室设有网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相关工作。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医院先后三次修订完善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汇编》,目前正在实施执行的有包括《网管中心工作制度》、《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制度》等十五项信息管理的工作制度,有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主任、中心工作人员等七类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应急管理方案》。3.1.3加大投入。我院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全新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另外新建了远程会诊中心,门诊设有数台自助挂号机、自动查询机、报告打印机、自动包药机、自动发药机,病房内备有移动查房车、护理PDA等硬件设备。积极引进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岗位锻炼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外出深造与自学成才相结合,积极探索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的思路和方法。3.2培养互联网思维。3.2.1学习相关知识。从临床上抽调骨干力量脱产学习新的HIS系统使用技能以及互联网+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骨干完成全院工作人员互联网知识的普及,让互联网+的意识深入人心。3.2.2进行工作实践。不论是医院的HIS系统还是2016年5月份上线的医院患者移动服务平台,全院职工都在实践中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方便、高效、快捷,并且都能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细节问题,主动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反馈给网络信息管理中心,促进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规范和提升。3.2.3创新服务平台。“海安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上线以来,全员各科室陆续建立起QQ群、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介绍科室情况,进行医患在线交流和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不断拉近医患距离,持续改善患者就医感受。3.3重视患者体验。我院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优化就医流程,结合规范服务行为和创新服务举措,大大提高服务患者的能力。3.3.1方便患者就医。远程会诊中心依托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可以为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提供网络咨询、诊断和治疗,甚至可以实现在网上实时指导手术全过程[6]。医院牵头联合四家基层医疗机构,试点构建县域紧密型医联体管理,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海安市县域医联体覆盖城乡区域,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利用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使当地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得到三级医院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规范双向转诊机制,加强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迈进,减少了群众在经济上和时间上的花费,有效地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7]。远程会诊中心和县域卫生平台,减少了患者异地就医造成的不便。另外,依托相关APP,患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就健康问题、疾病预防、日常保健等与医务人员进行实时互动,从而获得及时有效的健康管理,进而改变日常卫生习惯和就医模式。3.3.2节约患者时间。2014年7月,通过升级HIS系统,全院所有的收费项目都实现了自动划价,患者可以直接缴费,完成缴费后,可以依据导诊单上的提示到对应的窗口取药或检查,极大地方便了患者。2015年5月,我院的移动服务平台上线,通过关注我院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完成预约挂号、导诊、预约检查、微信支付等等,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避免了患者多次往返医院。到目前为止,已有近7万人通过智能手机——“指尖上的人民医院”进行预约诊疗。医院公众服务号开通以来,为患者提供“智能导诊、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就诊指引、检验检查报告查看、住院费用清单和每日清单查询、信息反馈”等从门诊到住院,从资金流到信息流的全程医疗服务。医院实行院内就诊一卡通,患者只需携带就诊卡,轻松实现自助挂号、自助打印报告,缩短了等候时间,简化了就医程序,最大程度地方便了患者。3.3.3确保就医安全。防火墙、网闸等网络隔离技术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外来计算机的入侵,避免了患者基本信息和医疗信息的泄露,保障了患者的信息安全。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基础上,医生通过移动查房车和笔记本电脑,实行了移动查房。护士使用PDA扫描腕带从而确认病人信息,核对医嘱执行。执行后,所有的执行信息均被记录在HIS中,便于发生争议时的查询和事件追踪。这些举措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就医安全。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互联网+医疗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传统医疗模式正在发生剧变。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主动适应这种转变,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依托互联网,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战鹏飞.医院信息化管理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11:4-6.

[2]赵杰,徐渊洪.信息化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效能初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4):96-97.

[3]王佳佳.三医联动之辨[J].中国医院院长,2015,36(5):39-40.

[4]冯昌琪.云模式的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数字医学,2016,34(8):44-46.

[5]亓新政,徐海峰.医院等级评审中基层医院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8):126-127.

[6]钱梅军.做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