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1:55:57

基层干部

基层干部范文篇1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4)乡村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把以前乡村干部的“饭前一支烟,饭后一溜烟,下村聊聊天,握手不沾边”转变为现在的“晴天一身汗,两天一自泥,下村讲科技,早晚在田边”的乡村干部新形象。

(5)乡村干部仅有为群众服务的愿望是不移的,同时还要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乡村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为当地群众调整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

二、现阶段乡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哪些不适应及其主要表现

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总体要求来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高致的服务型政府。在现阶段,作为政府机构内部的乡村干部,其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1)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产权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使乡村干部对机关知识了解不够,工作方向不明晰。

(2)收分配体制未理顺,社会保障体系未完善,使乡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向群众明确解释机关问题。

(3)在加大基础投入,拉动经济增涨,扩大再就业上下功夫,使乡村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4)不断整合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降低耗能,使乡村干部在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去。

(5)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6)要制定相关的市场规划,纠正市场失灵。

(7)要组织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

(8)要制定相关的金属业政策和产业政策。

(9)要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保护公平竞争。

(10)要建立相应的贸易谈判代表制度。

三、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实现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立一个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我们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应找准突破口,进行合理定位。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对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按照政企职责公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界定政府与企业职权的范围,把属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坚决还给企业;其次要按照宏观管好、微观放开的原则,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再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主要运用计划的、行政的直接控制管理方法转向通过市场运用各种经济扛杆采取经济的、法律的间接控制管理方法。最终达到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上来,把生产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的职能转变的总目标。

1、适应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全国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有如轻风细雨滋润着神州大地,在全国广大农村广袤的大地上,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乡村基层干部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通过学习,广大乡村基层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逐步从模糊到比较清晰,从笼统到比较具体,从肤浅到比较深刻,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三个代表”,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怎样实践“三个代表”。乡村基层干部对照“三个代表”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找到了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2)乡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和方法有了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新的改善。乡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同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乡村基层干部进村入户、体察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听到了许多平时听不到、听不进的意见和建议,思想受到了触动和震撼。

(3)乡村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自觉性增强,一大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始终着眼于维护和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群众最盼、最缺、最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乱摊派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清理并取消了一大批收费项目,减轻了农民负担。通

过学习教育活动,不少基层干部焕发了朝气,提高了素质,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不少班子化解了矛盾,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2、适应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农村实施税费改革特别是“一免三补”等政策后,广大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同时,乡村两级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过去长期围着税费转的乡村两级组织收税收费的基本职能已经转移或消失。

乡村两级干部怎样行政,如何作为,成为摆布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免征农业税使乡村工作传统的“抓手”消失,但也使我们乡村干部从收款催税中解脱出来。然而,职能转变也要随着形势发展而改变。大多数干部能够主动适应整体形势和个人角色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工作出现了新气象。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产生了失落感,心里没底,茫然无措,打不起精神,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有的更是表现出畏难情绪,出现涣散、消极等待现象。他们认为,免征农业税对乡村的冲击非常大,管理农民的权力削弱了,可用财权萎缩了,组织动员能力下降了,加之农村需要解决的公益事业多,原先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的保障。从实践情况看,免税改革并非简单的“要钱不要钱”的问题,更不能一免了之。乡村基层干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免征农业税不是一项孤立的改革,需要完备的配套措施和办法。

(1)要积极转换职能。过去,我们不少干部对自身职能的认识是错位的,总认为把税费收上来才是政绩,以税费额大小来论“英雄”。实际上,农村基层干部本来就不应该是“收税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广大农民、保持农村稳定,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职责所在。

(2)要提高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能力。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了新一轮土地热,要地、争地的现象普遍,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民因地上访案件增多。因此,要采取灵活的办法,要善于处理各种“人地矛盾”;免征农业税后,乡村组织的“来钱道”少了,过去积累下来的大量债务问题浮出水面。成为影响稳定的因素,因此还要多方探索化解债务的渠道,特别是要想方设法培育新的财源。

(3)要主动做事,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求乡村基层干部不能坐享清闲、坐困愁城,而应该走进农家,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从农民的切实需要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要求乡村干部带头闯市场,学技术,深入村寨农户,在生产服务、技术服务方面作出新贡献,从而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并从在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困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此,要积极探索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子,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农村基础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当前,造成乡级财政巨大压力的直接原因是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税费改革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推进这些方面的配套改革,就是推进新一轮的农村全面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把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建设,增强执政能力。

基层干部范文篇2

村级干部是推动农村工作的主导力量,其工资待遇落实情况,不仅关系到村级干部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现阶段基层干部的待遇问题成为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县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十点”要求,借助门士乡“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加强团结、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期间,对村干部待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门士乡基层组织现状

1、基层组织现状

门士乡两个行政村九个作业组,共279户2082人。门士村、索多村各一党支部,其中索多村基层党员43名,门士村基层党员84名。其中门士村分为五个作业组(按地域划分第一作业组分4个小组、第二作业组分3个小组、第三作业组分9个小组、第四作业组分6个小组、第五作业组分6个小组),门士村分为28小组;其中索多村分四个作业组(第一作业组分4个小组、第二作业组分5个小组、第三作业组分6个小组、第四作业组分5个小组),索多村分为20个小组。

每个作业小组均由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共96名基层干部。九个大的作业组正副组长,共18名。加之“一肩挑”“交叉任职”以来,门士村、索多村支部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村委委员等共计8人。但组长的工资待遇低,而且村委会承担一部分工资的支出,老百姓筹资一部分,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层干部长期扎根基层,条件艰苦,村每五年换届一次,但是连续农村工作10年以上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较多,大部分基层干部担任时间均不少于五年。

2、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现状

基层干部大多生活较困难。各作业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村组事业,每年的草场承包工作,农牧民草场矛盾纠纷的排解等,自己很少有时间打理家庭的生产、生活,每年的报酬十分有限,非常困难。

大多数组长、副组长开展着正常工作,由于基层干部待遇不高,任职时间长,没有创意,开拓性不强,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大多数干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工作作风、方法、思路逐渐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开展。

3、基层干部文化结构

基层干部的文件程度均为小学程度,部分为脱盲水平,平均年龄构成40岁左右,年轻的干部较少,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创新性。

4、基层干部思想状况

通过“四观”、“两论”和反分裂斗争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基层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普遍提高,能自觉把学习理论知识,并作为明辩是非的“试金石”、强化党性修养的“炼钢炉”、促进工作的“加油站”。

二、村干部待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肩挑”“交叉任职”的基层干部,县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提高了其待遇水平,但是大多数最基层的干部,县上则没有提供待遇,目前大多数村小组的基层干部,生活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1、基层干部待遇情况

村各小组组长(副组长)待遇是实行按年计发。每年村委会通过向农牧民群众集资,并且村委会通过一些微薄的收入,每年支付给各小组组长、副组长每人600元的工资。

2、待遇偏低,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转

基层干部的待遇都普遍偏低,特别是小组干部待遇就更是低下。由于农牧业经济收入薄弱,基层干部收入低,加上工作难开展,能胜任村干部的,基本上是各村里面的能人,而他们的收入和一般群众没有多少区别,这就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无保障,基层小组干部不像我乡干部职工一样,无基本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等,打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激情。

3、基层干部素质偏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我乡村级基层干部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小学学历,个别是脱盲的文化水平。由于素质偏低,对农牧区基层干部的规范化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再好的制度,很难坚持和完善。基层干部没有较高的理论功底,就很难持续创新各项工作,很难持之以恒,不利于民主的进一步完善。

4、村委会经济负担重,致使入不敷出。各个村都设有组长,副组长,门士乡共有48个小组,村委会需要向农牧民征收部分资金,村委会经济来源微薄,并且农牧民大部分较贫困,门士村有49户贫困户,索多村有37户贫困户,经济压力太大,收缴费用困难,致使经济负担过重。五保户贫困户等家庭的供养,有时村委会提供部分补贴,致使经济入不敷出。

三、落实基层干部待遇的建议

加强和规范村级基层干部工资待遇的管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以充分调动和维护好村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各村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提高基层干部待遇。为了让基层小组干部继续感受党的温暖,发挥他们的作用,彻底消除他们内心深处的失落感,建议上级部门以发放生活补贴的形式,定期定额发放给基层各小组干部。另外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机制实施方面,能否出台由县乡政府买单,给予适当的补助,以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2、完善村级待遇的支付办法。一是合理调配转移支付资金。按家庭的富裕程度每年进行收缴的钱数,进行筹款,不增加农牧民的负担。二是村委会,在考虑其支付能力的情况下,适当的提高支付比例,以减轻农牧民的负担。再次,建议上级有关部分能否考虑解决部分资金,用于村级组织的各项工作,及村各小组干部的待遇问题,及时保证村级组织支付资金及时到位。

3、实行工资“保底”制度。要千方百计落实村级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满足村级基层干部的基本生活需要,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村各小组干部无所怨言。在确定的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总额内,年终根据村委会的资金收入,给予年终一次性分红。

4、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是保证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治本之策,一是开源节流,村委会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理费用开支,并且要考虑村委会组织的实际承受能力,切实为村级组织减负。二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涵养财源,村居要根据本地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通过各种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也可通过增加农牧民劳务创收等,拓宽经济收入来源。

基层干部范文篇3

创新用人理念,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搭好台”

组织工作的核心是人的工作,选贤任能是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基层组织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把熟悉基层、热爱基层、心系群众、作风扎实、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近几年,**市积极适应新时期基层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自觉转变观念,确立新的用人标准,放宽视野,不拘一格地选拔贤能之士担任基层领导干部,为优秀干部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拓宽选拔任用干部的视野。基层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工作环境和条件具有多变性、挑战性,要求基层领导干部不但要有较强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够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市在选拔基层领导干部时,破除保守、僵化的用人标准,摒弃唯学历、论资历、看关系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以岗位需求选人,以服务大局选人,以公道之心选人。特别是注意把上级满意和群众满意统一起来,大胆启用观念新、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选拔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能人、贤人从事基层领导工作,一大批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号召力、组织力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强化选人用人手段,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年,**市委结合基层工作的用人需求和人才现状,强化选贤主体意识,建立多元化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搭建了好的平台。新的用人机制综合考虑基层工作的性质、基层干部个性特质、外部环境等因素,科学建立竞争上岗评判体系,并把下派锻炼和培养、发现、选拔干部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领导工作结合起来,重视对基层直接成长起来的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使之有均等的选任机会和发展空间。**年,**市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机制为目标,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百分制考核,双向选择方式,并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核定考核结果,共选拔干部55名,其中正科级17人,副科级38人,女干部占总提拔干部的五分之一,产生了良好的激励和示范效应。这些干部到任后,工作认真负责,开拓性强,为基层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增添了活力。

实行“阳光操作”,健全选人用人监督机制。我们始终把监督制约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环节来抓,先后制定了民主测评、竞争上岗、考察考核、责任审计、公示公开等一系列的监督制约措施,把自下而上的监督与自上而下的监督相结合,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把自觉接受监督与群众自发监督相结合,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有效防止了干部的“带病提拔”。

创新培养机制,为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铺好路”

组织工作不仅要发现和用好干部,更要管理和培养干部,促使其有更大的发展。近年来,**市以提高基层干部的行政能力为核心,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全方位培训和锻炼干部,探索基层干部成长和发展的新机制,极大地增强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

加大“专班”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市委按照中组部关于加强干部培训的总体要求,认真分析全市干部现状,全面总结干部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式、新机制,适应工作需要,大批量、多途径地培训干部,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干部队伍。三年来,依托市委党校共举办各类常规培训班、主题培训班、组织和政工干部培训班、青干班、企干班、村干班87期,培训干部近8000人次;选送146名干部参加省、州以上学习培训,组织10832名行政事业单位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依托行政学校、农函大、农广校等建立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举办特色培训班和基层干部实用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干部1.5万多人次、农村党员10万余人次。全市村干部中,懂2—3门农村实用技术的达到85%,高中以上文化的占7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全市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领导水平、工作技能、学历水平都有了全面提高,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大挂职锻炼力度,拓宽干部成长渠道。一是有计划地从市直机关选拔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到乡(镇)担任党委副书记和乡(镇)长职务,历练意志,锻炼能力,了解基层,积累经验。近年来,先后有16人走出机关,到乡(镇、办)任职,既改变了基层的领导班子的结构,也锻炼和培养了年轻干部。二是本着“精干高效”原则,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2004年以来,共从市直和乡(镇)机关选派干部722人到村任职,全市村级班子成员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和素质明显增强。三是实施“十百千”干部“充电工程”。即每年选派10名以上乡(镇、办)及市直部门正职到省内外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组织100名以上干部外出培训学习,选派1000名左右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民营企业或发达地区培养锻炼。近两年来,全市先后选派了44名优秀乡(镇、办)党政主职到山东省烟台市,武汉市洪山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等地挂职锻炼。这些挂职干部不仅带回了新观念,还引进了帮助农民增收的实用技术和新项目。

加强后备干部管理,为培养干部选择重点。市委始终把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作为干部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了以年终考核推荐为主、其他推荐形式为辅的干部推荐机制,紧密结合实际,将平时公开选拔、干部考察中发现的暂未提拔使用的优秀年轻干部,按规定程序确定为后备干部。截止目前,全市260名后备干部中,35—40岁78人,占30%;35岁以下182人,占70%。坚持选、培、用相结合,制定了《选派机关后备干部到村任职方案》,分期分批选派后备干部到基层、企业挂职锻炼,近三年共选派68名后备干部到村、社区或企业党组织担任村党支部担任第一副书记或党建指导员,通过挂职改变了原来的“三门干部”状况(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提高了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对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及时提拔任用,**年新提任的55名干部中,后备干部39名,占新提拔干部总数70%。

创新保障机制,为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支好招”

基层干部范文篇4

你们好!

我是4号,今年25岁,99年参加工作,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文秘专业,2001年又在党校学习,并且已经取得本科学历。现在在党政办公室工作,兼任镇团委书记。

我今天竞选的优势有:能干、会干、肯干。

1、能干。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平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敏锐性;有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七年来的工作经历,使我具备了较高的工作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了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并和基层干部打成一片,使我更有自信胜任辛店镇的工作岗位;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热爱我工作、生活了七年的这块土地,尽管基层工作很辛苦,甚至容易被群众误解,付出许多的艰辛有时候却很难收到成效,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服务宗旨一直激励着我,使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职尽责履行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和职责;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七年的办公室工作,培养了我遇事沉着冷静,办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使我工作起来更能得心应手。

2、会干。也就是巧干。讲质量,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从不马虎,不敷衍,保证认认真真,保质保量完成;讲效率,对于交办的事,不拖拉,不推诿,保证按时,或者提前完成;讲成效,(来自)做事干到工作需要处,办到群众和部门的需要处,保证圆满完成。

3、肯干。作为一名有较强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的年轻干部,我时刻牢记我的职责,工作积极主动,踏实肯干,想领导、同志之所想,急工作之所急,力求把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基层干部范文篇5

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直机关招录公务员时,都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面向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招考,报名场面总是异常火爆。我们在为组织人事部门推出重视基层举措叫好的同时,也油然产生这样的思考:为什么基层干部不愿意留在基层,而更向往上级机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基层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低、发展空间小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一线是落实中央政策和国家法规的最底环、最前沿,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层一线的干部既重要,又辛苦,更可敬。十七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面向基层一线选人用人的干部工作导向已经牢固树立,重视基层的举措越来越实,向往基层的干部越来越多,但就基层干部这个庞大的队伍来说,有效的激励举措还相对较少。因此,为了筑牢来自基层和发展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让基层成为年轻干部向往的地方,必须在激励举措上做到三轮驱动。

一是职务待遇驱动。“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是选人用人的重要准则。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可以说是从一个侧面体现党组织对干部的肯定和认可,因此发挥好职务待遇的激励作用无疑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重点。首先要定期选拔基层干部到机关任职并形成制度。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提拔是最大的认可,对基层干部的肯定要体现在提拔使用上,特别是定向提拔。湖南省面向县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公开选拔省直机关厅、处级领导干部,江苏宿迁面向乡镇党政正职公推公选市直机关处级领导干部都是很好的例证。如果政策连贯延伸的话,将来中直机关也可以面向基层选拔干部,这是一个导向问题,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切实坚持下去。其次要适时提拔优秀基层干部进入上一级班子。对优秀的基层干部,特别是在基层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同志要及时选拔进入地方各级领导班子,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兼任上级班子成员,从而形成上一级班子成员逐步从下级干部中成长起来的惯例,以此激励那些长期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第三要坚持面向基层输送机关干部。基层既是干部成长锻炼的大平台,更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组织部门可以有意识地定期从机关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选派的同时规定必须在基层作出一定的工作实绩才能择优选拔到更重要的岗位。在每年的公务员招录工作中也要逐步由扩大基层的招考比例、缩减机关招考比例过渡到拿出较大比例面向基层招考,机关补充人员须到基层来选拔,逐步把基层打造成优秀干部的成长基地和培养源。

二是职级待遇驱动。受领导职数限制,不可能每个基层干部都有机会提升到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这就要注意发挥职级待遇的激励作用,即在领导职务保证不了的时候,可积极考虑职级激励措施,将职级管理统一纳入领导干部职务管理范畴。按照《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实行职务管理与职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从目前各地的做法来看,已经有部分地方开始挖掘职级配备资源,对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通过采取明确职级、“升官不挪位”的办法达到激励效果。比如有的地方规定连续担任乡镇党委书记3年以上或乡镇党政正职5年以上、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结合组织推荐、群众公认和德才素质综合考察情况,择优高配为副县级。拓展开来,对长期在基层工作、实绩比较明显、干部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干部,如果不能提拔担任上一级的领导职务,可以考虑通过明确职级的办法对其进行激励。对于优秀的乡镇一级干部可以明确为县处级甚至市厅级,优秀的县(区、市)一级干部可以明确为市厅级甚至省部级。

三是经济待遇驱动。“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也靠一定的经济待遇留人。”无论是职务提升还是职级高配,在具体使用上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能人人都有这种机会,但经济待遇应该是普遍适用的。基层机关和省直机关、中直机关的差别在哪里?从事业上讲,无论在哪里工作、在什么岗位工作,都是党的事业;从个人权力和责任讲,有时基层干部特别是地方主官的职责要比机关中的处长、司长大得多,但是在经济待遇上可能差距还很大,即使在实行了公务员阳光工资后,这方面的差距短时间仍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激励基层干部必须要运用好经济待遇这个手段,即用一定的经济待遇来激励干部、留住人才。既然基层这么重要,为什么不能提高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呢?只要干得好、有成绩,基层干部在经济待遇上为什么不能向机关的处级、厅级甚至省部级干部看齐?这既不是盲目攀比,更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就是将省部级以下干部的经济待遇(含工资、津贴和福利)划分为若干档次,每个岗位设定相应的职责要求和目标任务,每年考核一次,只要合格或者优秀,符合一定的年限要求,经济待遇即可上升一个档次,这样对机关干部来说,工作做得不好或者平淡,待遇也不会高;而对基层干部来说,只要尽职尽责、成绩斐然,照样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待遇。国外的公务员管理理念就是如此,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能一辈子在某一个岗位上工作,而没有任何怨言的缘故。

职务、职级和经济待遇历来是干部激励的有效抓手,新农村建设的主阵地在基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一线在基层,必须综合开发并有效利用好各种激励措施,让基层的广大干部既愿意扎根基层、更乐意扎根基层,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干部到基层工作,从而真正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干部工作新格局。

基层干部范文篇6

一、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十分注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和农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基层班子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春江镇为例:

1、文化层次低、年龄大。从村级班子带头人41名村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的统计情况来看,村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年龄大、文化层次低的人占绝大多数,35岁以下的1名、占2.44%,36-45岁的10名、占24.39%,45-50岁的11名、占26.83%,51-55岁的17名、占41.46%,56岁以上的2名、占4.88%;初中文化的20名、占48.78%,高中以及同等文化的14名、占34.15%,大专文化的7名、占17.07%。

2、选人渠道窄。绝大部分村干部来源于本村,从农民中选拔,这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村干部这个位置又不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吸引力,有能力、有头脑的人都纷纷出外"闯"事业,特别是那些相对比较落后的行政村,最终选农村干部只能从矮子里头挑将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选任干部的“资源危机”,从而导致农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即使那些比较好的行政村,村干部办企业不会引资、引资不会谈判的现象普遍存在,很难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因此,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加强农村班子建设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3、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低。过去集体管理时,村干部说话管用,在村里呼风唤雨,地位很高。现在,当村干部政治上权力不大,事情不少,工作偏重,难度很大,有的村干部曾戏言,现在我们在群众中的处境是“有吃有用不靠你,市场经济不求你,有了事情就找你,处理不依我就骂你,无违规违法要告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项任务最终还要依托村干部去做。经济上收入偏低,有时还难以兑现,有的村干部辛辛苦苦整一年,忙于村里工作耽误功夫不说,有时村民不理解还受气不少。有的村干部曾调侃说:“爹妈给我两张皮,一个肚皮管吃饭,一个肚皮管受气”。特别是在贫困村,脆弱的集体经济导致村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中缺乏经济支撑,前几年靠“卖”,卖干了后几年靠“贷”,这几年贷不上靠“债”,有时谈论起来,都感到骑虎难下,苦不堪言,这是图个啥?只好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处于维持状态。现任干部都这样,何况那些农村老干部的安置待遇等问题更无法解决落实,这直接影响村干部的情绪。现在,有相当部分人对农村工作失去了一定的积极性。

4、监督管理难到位。由于村干部大多数来源于农民,基础素质较差,组织纪律松驰,原则性不很强,决策不够民主科学,议事不按规定办,再加上村民自治意识淡薄,致使民主监督不到位,再加上少数干部以权谋私、作风霸道等,群众意见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了农村干部的威性和形象,影响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影响了干群关系。

5、后备人才匮乏。有相当数量农村班子不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且干部队伍结构不很合理,常常出现断档现象,既制约农村各项事业难以发展,也严重阻碍着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

二、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的思考

1、抓住关键,健全基层农村基层干部的选任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观念新、开拓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个关键环节。要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衡量和选拔使用基层干部的根本标准,通过外部引进、内部选拔、机关事业单位下派、面向社会公开考录等方法,建立春江镇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能组织和带领群众致富,愿意扎根基层的优秀人员选进村“两委”班子,努力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对村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人选,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出党员和群众满意的带头人。提倡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提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要着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党员,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要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切实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2、拓宽用人视野,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农村基层干部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沿,直接与群众接触,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时代的特征要求广大农村干部应具备较高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此,在选拔农村干部中,应拓宽村干部的用人视野,采取“内选、外返、上培、下派、横挂、纵联”等多种形式、多渠道选贤任能,如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国家干部、异村能人、企业负责人都可以担任村干部,还可以实施“包村帮带”工程,组织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经济薄弱村任职,这样,既有利于拓宽农村干部来源,又能培养锻炼机关干部。

3、加大培训力度,多渠道、大规模地对农村干部进行素质教育,完善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首先要抓住难点,要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着力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教育培训体系。利用区、镇党校进行系统性培训,利用农业示范服务基地进行实践性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开放性培训,以大中专院校为依托进行提高性培训,以党员电化教育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市场经济、农业科技知识,努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是高起点开展正规化学历教育,以常州市党校为依托,用3至5年时间,使农村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基本达到中专以上学历。第三是搞好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围绕种、养、加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对村干部实施任职资格培训。第四是多渠道加强实践锻炼。穷村与富村之间交流任职,到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等,以此丰富村干部的阅历,开阔村干部的视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了“三培三带”活动,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能力。

基层干部范文篇7

你们好!

我是6号,今年**岁,**年参加工作,2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财经学院文秘专业,200*年又在党校学习,并且已经取得本科学大秘书网历。现在在党政办公室工作,兼任镇团委书记。我今天竞选的优势有:能干、会干、肯干。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1、能干。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平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敏锐性;有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七年来的工作经历,使我具备了较高的工作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了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并和基层干部打成一片,使我更有自信胜任辛店镇的工作岗位;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热爱我工作、生活了七年的这块土地,尽管基层工作很辛苦,甚至容易被群众误解,付出许多的艰辛有时候却很难收到成效,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服务宗旨一直激励着我,使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职尽责履行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和职责;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七年的办公室工作,培养了我遇事沉着冷静,办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使我工作起来更能得心应手。

2、会干。也就是巧干。讲质量,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从不马虎,不敷衍,保证认认真真,保质保量完成;讲效率,对于交办的事,不拖拉,不推诿,保证按时,或者提前完成;讲成效,做事干到工作需要处,办到群众和部门的需要处,保证圆满完成。

3、肯干。作为一名有较强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的年轻干部,我时刻牢记我的职责,工作积极主动,踏实肯干,想领导、同志之所想,急工作之所急,力求把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基层干部范文篇8

1、干部群众作息时间不合拍问题

乡镇早上上班时间是8:30,在统计的11天中,8:30前来办事的群众有37个,8:30-9:00前来办事的52个。6个群众办事常用窗口中,8:30前有工作人员上班的累计12个,8:30—9:00未正常上班的常用窗口累计19个。乡村干部服务对象是农民群众,他们起得早,出门干活办事也早,我们8:30上班时间对农民群众来讲已经是半上午;另外,部分工作人员在生活时间不规律,工作时间养成托拉风,推迟上班也给群众办事带来不便。挂在群众嘴边的话是“领导,某某办公室还不上班呐?主任,某某办公室怎么没人呢?某某同志,还没吃早点啊?”群众问题很朴实,但需要我们深思。

2、官僚主义作风问题

“喂,阿姨,下来,有份宣传资料拿给你”,这是某干部在宣传黄龙病防控工作时说的话;“领导,好久不见了,到外面出差么?”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群众说的话。“阿姨,下来”,什么时候开始,连我们的宣传工作都要群众下来而不是我们上去了?“好久不见了”,我们的条件改善了,与群众的距离反而拉大了。作风问题体现于细节,从扑下身子到要求群众扑下身子,这是思想的退化,是官僚主义作风的萌芽,要不得。

3、公平公正公开问题

20份调查问卷中,有3个群众反映公平公正问题,4个反映公开问题。社会需要公平正义,失去了公平公正便失去了我们立党为公的原则,没有公开便不能取信于民,也有悖于群众监督。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7个方面的公平公正公开问题,其中6个成因于交流障碍。根据西方政治学的“塔西佗陷阱”理论,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政府公信力体现于公平公正,公平公正体现于公开,交流障碍导致基层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我们基层政府也正陷于或即将陷于“塔西佗陷阱”的危险。

4、专业素养不高问题

基层干部是党的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基层工作一直要求聚焦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就要求干部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在收回的二十分问卷中,反馈要求解决农业生产难题的有9个,其中包括柑橘黄龙病防控、柑橘卷叶病治疗、果品品质与安全、产业转型等方面。“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我们的干部没有相应的专业素养,也没有充足电,这些专业问题、民生问题都很难解决。

5、拖尾扯皮问题

“我都不知道找谁,这个说那个负责,那个说这个负责,最后拖几天还不是不了了之”,在一次访谈群众时群众如是说。群众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干部遇上困难不先考虑怎么解决,先考虑推诿,没有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事。百姓谁不爱好官,反过来干部却都想着做好事,遇上需要担当的、困难的先考虑明哲保身,这便导致群众对干部的不信任。

6、干部缺乏主动性问题

基层干部相对稳定,每年工作基本相似,但基层干部工作的主动性不高,同样的问题每年要重复强调,要重新布置,甚至不调度不行动,调度之后要反复督查才能落实。不是基层干部不懂怎么做,而是没有做事的积极性,没有把工作当成自己的本职内涵。

二、问题分析

1、理想信念不坚定

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养成拖拉散及其他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就是失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理想信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我们党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党,是之所以能带领四万万同胞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障,是之所以有信心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根本所在。理想信念不坚定,我们的干部也必然会失去安身立命的根本,迷失于社会不良风气中,工作中不能创先争优,生活上不能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甚至最终向腐败堕落。要不得!

2、担当意识不强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焦裕禄同志如是说,今天我们基层的条件大有改善,福利待遇显著提高,但干部的担当意识反而下降了,争当太平官,凡事不出头,遇见问题就躲,碰到困难就避,想到群众先想麻烦,看到工作先看困难。担当意识不强,一是因为缺乏责任心,在其位不谋其政,坐在服务群众的岗位上,履行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却不能扑下身子为群众解决困难,领着人民纳税来的工资不先考虑民生疾苦,不考虑自己作为“人民的儿子”却先想着当“父母官”;二是没有担当的能力,我们党面临着三大危险,其中就有一条是能力不足的危险,我们的基层干部很多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知识不扎实又不去认真学习,遇到农村实际问题却不带着问题去思考,接触实际问题不去细致分析,知道事情严重却不去做科学调查。要不得!

3、公仆情怀不够

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还常自认为是人民的儿子,所以他能带领全县干部群众除“三害”。乡村干部公仆情怀不够,工作中便少了责任心,没有真正把群众的需要作为我们行动的方向,没有把群众满意作为自身工作的评价标准。对待群众的事情也自然散漫起来了,自己身在基层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对问题缺乏有见地的见解,对如何解决问题缺乏系统思考,说话拍脑门、做事拍胸脯、事后拍屁股,丢下烂摊子让时间去净化,这不是我们基层干部应有的作风。公仆情怀不够,基层干部也就缺乏了主观能动性,事事等待群众反映,身在基层却与群众拉开了距离,群众不反映的问题不去思考,群众不提出意见,“做官的”便不做工作,甚至更多涉及民生和人民利益的事件不提前进行布置,总在事后想办法弥补,这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要不得!

三、对策建议

1、强化理想信念。一要学习入脑入心,强化党的理想信念,关键在于学习,通过学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习不在于学,而在于应用,将学的党的理论来指导自身工作实践,切实提高自身道德情操、思想境界;二要树立先进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具体的,树立榜样比接受抽象理论方便直观得多,特别注重树立身边的榜样更能“润物无声”,在平常生活共事中相互感染,最终都成为“好样的”;三要正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为奖赏,是对干部行为的肯定,目的是鼓励其行为继续进行下去;负激励是对干部行为的否定,目的在于制止其行为的继续,正激励要光明正大,负激励要公正无私、对事不对人。

2、增强公仆情怀。一要强党性,我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基层干部工作中更要慎始慎独慎微,做好人民公仆,扎实“党的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二要有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党需要这样的干部,群众更需要这样的公仆,基层更需要这样的群众的贴心人。

3、保持廉洁奉公。一要洁身自好,“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基层干部更要严于律己、严于修身,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再小也要立马改,常怀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履深渊的危机感;二要克己奉公,廉洁奉公不单要自身廉洁,更在于奉公,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想百姓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要像焦裕禄同志一样“心理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4、继续艰苦奋斗。一要甩开膀子,基层工作说千道万,不如甩开膀子真抓实干,群众不要花架子,也不要光说不练的领导,需要的是能动真格、能吃苦的干部;二要放下架子,基层干部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不花不该花的钱,不用不该用的权,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能随时聆听百信呼声公仆,是“人民的儿子”;三要把权力关进“笼子”,“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基层干部行使权力的自由在干部手中,但来源于群众,基层权力必须始终关在群众控制的“笼子”里,艰苦奋斗才不会为权力所腐蚀。

5、做事公道正派。一要坚定群众立场,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基层干部直接服务群众,我们的群众立场一定要坚定,始终公道正派,以全体人民的角度评价自身的言行,不偏不倚,以全部群众的立场考虑工作得失;二要坚定党的立场,立党为公高度概括了我们党的立场,要公道正派就是要坚持党的立场,党的立场不是说出来的,而要以实际行动来表现,要群众的满意评价;三要坚定岗位立场,在其位谋其政,基层干部要公道正派就是要坚定岗位立场,从自身岗位服务职能出发,一言一行代表岗位职责,体现岗位意志,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各种事务。

基层干部范文篇9

一、正确处理“荣”与“耻”的矛盾,常怀敬业之德。

荣耻观的问题,以履职尽责而言,还是个职业道德问题,只有知荣耻,才能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站稳脚跟和立场。当今社会,一些人之所以出现人性沉沦,道德滑坡,虚假丑恶不分,不知廉耻,甚至以丑为美等社会现象,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人的荣耻观念日渐模糊,道德观日益淡薄的结果。此外,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多元化价值理念鱼龙混杂,增加了识别荣耻的难度,使我们的职业道德建设面临了很大的挑战。一些人以居豪华住宅为荣,以坐名贵轿车为荣,以食山珍海味为荣,以穿名牌服饰为荣,以游山玩水为荣,以升官做官为荣,以拥有绿卡为荣,以家财万贯为荣,如此等等,一旦有了这些荣耻观,就必然正反不分,香臭不辨,把光荣看成耻辱,把耻辱当做光荣,对社会道德体系构成冲击,也损害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基层工商所是工商部门监管执法的前沿阵地,是提升服务、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直接面对监管对象和人民群众,是工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和着力点。

基层干部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作质量的好坏和整个部门形象。在树立正确的荣耻观和职业道德建设中,本人坚持从爱岗、敬业、奉献、文明、和谐五个方面入手,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坚持做人做事对得起天地良心,树立大局观念,自觉处理并协调好组与组之间,组与分局之间以及本人与班子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注重强化主人翁意识,以忠诚之心对待红盾事业,以奉献之心对待岗位,以仁爱之心对待同志,以文明管理对待监管对象,自觉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约束自己,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立足本职创大业。工作中响亮提出,“从我做起,向我看齐,请你监督”,时时处处为群众做表率,从而保证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工商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到位。

二、正确处理“工”与“学”的矛盾,常练素质之功。

基层干部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事业的兴衰。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学习。随着工商监管重心下移、执法范围扩大、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基层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基层干部想多学些理论业务知识,往往身不由己,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如何使“工”与“学”两促进、两不误、两提高,就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必须正视的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靠挤出来的。我们应该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充分利用工作空隙和工余时间,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少应酬多读书,少休闲多“充电”,自我加压,自我警醒,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明确终身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需要、一种必须。人们常说,“学习意识即成长意识”,停止学习,就意味着拒绝成长。无论什么人,不坚持学习、不善于学习,不刻苦学习,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二要讲究方法,抓住重点。作为基层工商所,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非常之多,如何在繁琐的工作压力之下,抽出时间学到真正实用的新知识,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究其根本,就是要“注意方法,抓住重点”。

在方法上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内容上要坚持带着问题学,瞄着热点学,想着未来学;在对象上要坚持向书本学、向同仁学、向老师学、向专家学。本人在学习中,一是学好理论。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才可能识大体,顾大局,把握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才可能政治上坚定,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如果理论上似是而非,思想上模模糊糊,行动上摇摇摆摆,就会给事业造成损失乃至严重的失误,这方面有史可鉴,值得记取。学习理论,要注重学原著,注重把握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要特别重视国家三代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概括、新贡献。学习理论要同实际相结合,同国家的实际、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个人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好理论,发展理论,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学好业务。工商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领域较宽、适用法律法规多、工作要求也较高,为此,要熟悉和精通业务,做到完全胜任,就要做一个学习型的人,构建学习型人生。要在潜心钻研工商业务上求过硬,立足本职制定学习计划,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三是不断总结。要多思多积累,善于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带有普遍性,科学性,既看到事物本身,又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平常多积累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提高,做到不仅能弹“老调”,而且还会谱“新曲”,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增强与时俱进能力。

三、正确处理“苦”与“乐”的矛盾,常思责任之重。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面广量大,其辛劳可想而知。首先是众口难调。我们面临的对象,年龄不一,素质不一。既有领导,各类市场主体,也有普通群众,而群众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元,不是只有一种说法和要求,而是从各自的利益角度,有各种诉求和争议,有时群众对基层部门的工作要求还相当高,这就要求我们还得经常化很大气力去做工作。比如消费维权,既要合法、合情、合理,又要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用“艰辛”两个字来概括,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其次是工作量大。基层是最主要的执行主体,需要安排落实方方面面的法规政策、工作方案,既有上级的计划部署,也有群众的呼声要求。基层干部查处无照、登记发照、实地巡查、文明创建、台帐资料等,忙起来的时候任何一项任务都会让人疲于应对,上级领导在“会、费、查、罚、考”这几个字动作多一点,有时还来点创新,基层干部的辛苦程度就要加大,甚至加倍。三是责任重大。

从某种角度看,基层工作作风就是一个社会和谐度的晴雨表。基层作为整个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同群众接触频繁,在群众眼中,任何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作风就是政府作风的缩影。群众看基层、上级也看基层,每一个基层工作者肩上担子和责任都是沉甸甸的。基层工作各方面压力大、工作强度难度都不小、受到的督促严格而广泛,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是一个最能考验人的地方。出于以上的认识,本人坚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把人民群众的快乐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以苦为乐,苦中作乐,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看作有意义的事去做,把吃苦当作愉快,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工作中带头吃苦,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仅圆满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而且对份外的工作,也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带头去完成,直至让同事信服、人民群众满意为止。

四、正确处理“得”与“失”的矛盾,常敲廉洁之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有得与失的考量。何为得,何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理解和追求也不同。纵向看,前辈的失,才有今天的得;今天的失,才有后人的得。横向看,他人的失,是为了我们的得;我们的失,是为了社会和人民的得。全局看,个人的失是小事,国家、集体的失是大事。所失虽多,但若失去的皆非紧要;所得虽少,但若获得的唯此为重,就没有必要气不顺、心不平。急功近利,只图眼前,这必然导致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辩证地看,有得便有失,有失便有得。

当然,得包括实惠实利,也不可不虑不计。不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但确也不能老想占便宜,捞好处,事事得,处处得。不能斤斤计较,比高不比低,比好不比差,比享受不比出力,比索取不比奉献,比个别冒尖不比大多数。本人认为,乐于多失,甘愿少得,得亦不喜,失亦不忧,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能把什么都认定是自己应得的,固执强求,得之以为应当,失之以为天欠,这只会自寻烦恼,总不快乐。得到了不知感恩,得不到怨天尤人,这不是人性的优点,而是人性的悲哀。在得与失的问题上,也能看出一个人的觉悟和情操。先进模范人物之所以先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淡泊个人得失。在得失观上,须防“三失”。

一要防止“失慎”。一些被查处的腐败官员,很多人起初都是因为自己在言行、交友等方面的“失慎”造成的。因此,要时刻注意防止“失慎”,要做到“慎言”,即说话要“讲政治”负责任,不能不分对象,不分场合;“慎行”,即要“三思而后行”,不该去的不去,不该干的不干,不该要的不要;“慎独”,即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一日三省吾身”;“慎友”,既为人处事讲原则,不唯利是图,用正常的心态交友。

二要防止“失意”。一个人的心态往往影响他的行事方法甚至思想作风,要做到廉洁自律,有一个好的心态十分重要。要先做人后做官,心态要平,不好高骛远,宠辱不惊才是高境界。要保持高境界,就不能计较一时一事,不沉湎患得患失,心系群众,求真务实,为群众谋福利。

基层干部范文篇10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拓宽发展思路,增强发展本领,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之道。发展农村经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实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三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把握大局、谋划思路为主。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有好的思路就有好的出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出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形成各个方面的规划,并一以贯之地推进落实。二是由以具体指挥为主,转变为以项目带动、市场引导为主。当前,作为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强化抓项目就是抓机遇,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争取项目就是争取投入的意识,以项目的实施促进本地的发展。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要高度重视培育新的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三是由以一般号召和普遍宣传为主,转变为分类指导、示范服务为主。要依据各村、各户实际,本着实际、适用、适度的原则,帮助农民出点子、想办法,解决好个体发展的特殊性问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提高“双带”能力,带头致富,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实现共同致富。

二、围绕畅通民主渠道、加强法制建设,努力提高依法办事、民主决策的能力。一是要加强村委会的自身建设,要依法行政,实现社会公平,使村委会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组织。二是要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水平。三是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积极推行党务和政务公开,赋予农民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保证党员群众对基层党务政务随时进行了解和监督。四是要健全农村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等农村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村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公正执法。大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让广大农民学法、懂法、守法,参与政治规范有序,表达诉求理性合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三、围绕繁荣社会事业、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提高社会调剂、促进公平的能力。要用城镇化的理念来经营农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一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共享度。二是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特别要保证贫困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对农民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本领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四是要努力缩小农村收入水平的差距,解决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落实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集中供养等社会保障政策,搞好农村扶贫帮困,帮助解决农村困难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五要建设生态家园,治理人居环境。针对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开展以村庄绿化、庭院净化建设为切入点的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