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单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7:38:13

基层单位

基层单位范文篇1

在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之前,首先要对基层单位文化活动作综合分析与充分了解,对意义和作用进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基层文化活动就是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宣传黄河文化和治黄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形势,促进文化建设,陶冶职工情操,积极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从而鼓舞职工士气,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形势,教育职工,促进治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内向职工及家属宣传黄河事业发展形势,进行系统的形势与任务教育,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治黄使命;充分发挥其文化建设在治黄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强化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发展、事业进步的推动作用。对外作为宣传黄河文化、黄河事业发展的主阵地和活动窗口,利用新闻、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广泛宣传基层文化活动,展现黄河管理部门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崭新精神风貌,让社会了解黄河需求、关心黄河事业发展。

(二)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娱乐健身,陶冶情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作用。

由于黄河基层单位工作生活环境相对闭塞,文化活动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坚持以“面向基层,服务基层,面向职工群众”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基层单位文化活动,加强基层单位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基层文化活动室的建设、管理与投入,丰富基层单位职工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

(三)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凝聚队伍,增进友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基层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决定了职工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发地增强集体荣誉感,特别是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更容易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增强队伍的向心力。通过举办黄河防汛抢险知识竞赛和扑克、象棋、军旗、拔河、自行车慢骑等文化娱乐活动,不但能吸引广大职工群众踊跃参加,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而且增进了友谊,团结了队伍,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二、突出活动的群众性是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主题

(一)突出群众性是活动不变的主题

作为一种群众性的工作,基层文化活动要贴近职工,贴近生活,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实际,真实地反映职工群众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需求。把职工群众作为开展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心愿,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活动的热情,结合治黄工作的实际,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照突出活动反映群众性的原则,以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活动服务于职工群众,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开展文化活动中,要注意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不断创新。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要继续弘扬黄河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民族文化,以此促进文化活动的全面提升和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行。

(二)反映生活是活动的重点内容

基层文化活动不同于专业的艺术交流和体育比赛,不要求在艺术层次和竞技水平上有过硬的指标,而是应以突出群众文化,反映基层生活、展现基层职工精神风貌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不断丰富离退休职工及职工家属的文化生活,积极吸收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老年人的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关注黄河发展,继续为治黄事业发光发热。

(三)以自行创作为主要形式

在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鼓励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结合基层生产生活实际,多创作反映黄河文化和职工群众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以生动的形式、朴实的语言反映一线职工的真实情感和真实生活。倡导“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爱国守法”的新风尚,促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四)强化活动主体的培养

要注重对基层文化活动的主体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注重对有特长职工的发掘和培养。利用多种形式发掘和培养本单位的文化活动骨干,建立相应的文化活动骨干档案,规范、系统地进行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身处基层,与广大职工朝夕相处、荣辱与共的优势,鼓励他们以更加饱满地热情投入到文化生活活动中去,深入观察生活,发现题材、讴歌广大职工在新时期黄河精神的鼓舞下,扎根一线,以基层为家、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风貌。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是开展好基层文化活动的有力保证

(一)处理好“四个注重”目标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基层文化建设这一宏大的工程,关系到治黄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基层文化建设要以“四个注重”为目标,注重职工的民主权利;注重职工的文明素质;注重职工的精神追求;注重挖掘和继承黄河传统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通过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最大限度地扩展黄河事业发展的文化资源,为实现治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处理好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的关系

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是开展好基层文化活动的两个关键环节,没有党政主要领导的行政、资金支持,基层文化活动就没有可靠的物质保障,活动开展起来就步履艰难;同样,如果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职工群众参与的热情却不高,活动缺少了主体,仍然无法开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真正把开展基层文化生活作为职工队伍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有力手段,纳入到全面管理工作中。需要各方面的积极支持,需要众手托举。要不断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与文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认清形势,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为契机,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先进文化占领黄河基层文化阵地,使群众文化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三)处理好事业发展、生产经营与文化活动的关系

基层单位范文篇2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健康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效率。早在上个世纪末,发达国家为了符合医学发展的要求,便将微机化管理应用于医疗领域,微机化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帮助全体医生对员工健康水平进行整体了解。医生只有对员工的个人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解答员工的问题,为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提供切实有效且质量较高的医疗服务。其次,只有维护好医患关系的连续性,才能为煤矿基层单位提供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医生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员工提供有效且完善的健康档案可以获得员工的信任。再有,对健康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可以促进卫生的规划与发展,详细且完善的健康档案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并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以及发病症状,有利于对员工进行疾病预防,从而减少员工的医药费用。另外,可以作为医疗教学的参考资料,健康档案中详细体现了员工的社会层面、心理层面、生物层面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资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全面体现了员工的健康水平与健康需求,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信息资源。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以及可持续性,能帮助医生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及时且精确的管理,预见性地帮助员工进行健康保健,可以帮助员工有效预防慢性疾病,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

二、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根据我国相关报道,现阶段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已普遍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并且大部分煤矿基层单位实现了员工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随着我国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很多煤矿基层单位都充分意识到了员工的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成为了煤矿基层为员工提供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虽然煤矿基层单位为员工积极建立健康档案,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问题还是无法避免。煤矿基层单位在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建立时,员工不配合,无法理解是限制建档工作的主要因素,还有,基层单位的建档人员对健康档案建立工作没有高度重视,或是不具备良好的档案建立技术,最终导致煤矿基层单位无法对员工的健康情况进行完整记录与存档。有些煤矿基层单位领导者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员工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只是针对特定员工进行健康情况建档,无法保证员工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很多煤矿基层单位的建档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没有了解并掌握健康档案的内容,在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记录时,依然沿用传统的记录病例的方式,将员工的病患情况作为记录要点,致使健康档案功能丧失,无法发挥其预测、预防、健康保健的作用,造成了资源浪费。煤矿基层单位通过计算机对员工的健康档案进行信息管理,由于该电子产品的共用较少,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煤矿基层单位的各个部门都是独立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记录,无法联网,导致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健康管理档案不具备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矿基层单位对员工健康的管理工作。目前,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并不具备较好的信息化条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无法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设备与信息化管理技术,并且,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员技术能力较差,严重缺乏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化管理员工健康档案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投入,并且信息化管理具有较高的维护运行成本与动态管理成本。

三、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展望

要想促使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资金保障制度体系,并对煤矿基层单位大力宣传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单位领导者形成正确的信息化意识,促进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煤矿基层单位领导要对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定规范标准,并在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加大信息化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力度,数据库是煤矿基层单位实现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保障与必要前提。煤矿基层单位领导首先要对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进行强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电子产品。在选购电子产品时,不能依靠主观意识,要采纳专业人员的合理建议,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该产品的实用性,还能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档案信息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还要了解并掌握管理知识与医疗卫生知识。煤矿基层单位应该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与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保证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四、结语

基层单位范文篇3

一是档案交接不及时。一些基层单位对档案交接工作不够重视,领导把关不严。老档案人员离了岗,新档案人员进了岗,而档案交接手续还未办妥,以致出现档案数量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的基层单位领导或人事干部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交接,从而使得一部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前后脱节。

二是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按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要求,档案人员交接应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不按程序办事,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的字也不签,从而出现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只有一串钥匙的现象,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是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一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就连档案监交之时也懒得光临,使得基层单位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

笔者认为: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人员的职责。如何做好档案交接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下列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档案交接要纳入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之中。档案交接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尤其是基层单位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理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

二是档案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要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档案交接分为移交和接收两个方面,而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档案交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移交方来说在正式移交之前主要做好五项工作:1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帐物相符、心中有数;2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一时归还不了的要问明原因,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3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做到系统有序;4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档案移交文据及表格;5撰写档案移交说明。对于接收方来说,在接收之前要做好三项工作:1了解移交单位职能活动内容和工作活动情况;2向前任档案人员了解档案保管和档案工作情况;3必要时要了解或检查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情况。只有交接准备充分,才能保证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认真做好档案监交工作。档案监交工作对档案交接起着鉴证和监督作用,因此无论是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还是一般档案人员,特别是负责档案保管接待人员的交接,都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监交。档案监交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按程序办理。一般档案人员交接,可由档案机构负责人监交;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可由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派人监交。交接双方在监交人员的监督之下认真做好移交、接收工作,做到帐物相符,手续齐全,并要在交接文据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册、页数等。移交文据一式3份,移交人、接收人各执一份,单位存档一份。交接工作结束之后,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应在移交文据上签字盖章,以示对交接工作负责。

基层单位范文篇4

高校基层单位直接面对的受众是学生,可以最直接地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多基层单位的影响力,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院的品牌影响力,再通过多学院的品牌影响力,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高校基层单位品牌建设战略

1.MI理念识别系统

MI理念识别系统是指基层单位所特有的教学理念、教与学价值观和未来发展目标等精神文化方面的认知。它根植于历史和现状的挖掘基础之上,是对基层单位所有相关人、事而形成的社会责任感的观念识别,是基层单位品牌管理的核心。建立基层单位理念识别的基本流程:第一步,寻找高校基层单位的战略目标,找出基层单位的未来愿景;第二步,从基层单位的办学特色和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等信息中挖掘出基层单位的价值观;第三步,整合信息制定目标,挖掘历史因素及精神文化,规范出道德行为准则。

2.BI行为识别系统

BI行为识别系统是指基于理念识别系统指导下的行为规范。涵盖基层单位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规范和对外的行为规范。理念识别系统的行动化就是行为识别系统,所有利益相关者对理念识别达成的共同认识是实施行为识别的前提。规范基层单位行为识别的基本流程。第一步要将理念识别系统系统化;第二步,将系统化的行为识别系统规范化,包括道德行为规范、教职工服务规范等;第三步,将行为规范作为基本原则,逐步贯通于整个基层单位品牌中;第四步,将行为规范制度化,包括教学活动制度化、实践活动制度化、学术活动制度化等。

3.VI视觉识别系统

VI视觉识别系统是指将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视觉化、形象化。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视觉形象,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品牌的品格和气质,是软实力具体化的表现。在视觉识别系统中包含两部分的内容,即基础要素和应用要素。设计基层单位视觉识别的基本流程:第一步将基层单位形象化,即品牌的标志设计,标志设计是突出自身特色,塑造出区别于其它基层单位的重要手段;第二步针对标志设计进行基础要的设计,包括标准制图、辅助图形、标准色等;第三步依据基础要素的规范进行应用部分的设计,包括办公事务用品设计、导视系统设计、宣传系统设计等。

三、快速提升品牌建设影响力策略

1.印刷品

在基层单位品牌的建设中,印刷品主要包括活动海报、DM宣传页等。在高校基层单位的品牌推广中,综合性展览是印刷品传播基层单位文化的较大的舞台。海报、展板、单页等宣传品的优劣,直接传播着基层单位的“修养”,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基层单位品牌的感知与理解,是快速提升基层单位品牌形象和口碑的有效途径之一。

2.网站

第四媒体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信息宣传的重要阵地,具有迅捷、推广范围广等优势。网络的表现形式不受空间的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自然而然成为品牌推广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站给人的第一印象来自视觉,要让浏览者能够快速找到有效的信息,因此网站页面多以简洁为主,再搭配视觉识别系统中的标准色及辅助色搭配,进而形成与基层单位品牌统一的视觉效果。网站快速有效信息的传递,是社会公众能快速、全面、客观地理解和接受基层单位品牌形象的重要策略之一。

3.手机APP客户端

基层单位范文篇5

一是档案交接不及时。一些基层单位对档案交接工作不够重视,领导把关不严。老档案人员离了岗,新档案人员进了岗,而档案交接手续还未办妥,以致出现档案数量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的基层单位领导或人事干部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交接,从而使得一部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前后脱节。

二是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按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要求,档案人员交接应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不按程序办事,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的字也不签,从而出现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只有一串钥匙的现象,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是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一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就连档案监交之时也懒得光临,使得基层单位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

笔者认为: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人员的职责。如何做好档案交接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下列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档案交接要纳入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之中。档案交接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尤其是基层单位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理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

二是档案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要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档案交接分为移交和接收两个方面,而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档案交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移交方来说在正式移交之前主要做好五项工作:1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帐物相符、心中有数;2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一时归还不了的要问明原因,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3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做到系统有序;4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档案移交文据及表格;5撰写档案移交说明。对于接收方来说,在接收之前要做好三项工作:1了解移交单位职能活动内容和工作活动情况;2向前任档案人员了解档案保管和档案工作情况;3必要时要了解或检查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情况。只有交接准备充分,才能保证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基层单位范文篇6

一、基层单位经济类案件的三大特点

(一)作案人员大多是单位职位较高和财务人员。在单位经济作案的主体经常为主任、副主任,财务经理等有权有势的职员,还有资金经管人员,包括库房管理、账目管理和中间转账经手职工。这类案件中,身为单位主要领导和资金接触职工占案件嫌疑人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二)经济类案件涉及范围广,作案人员组织大案件发生单位范围广,涉及医疗机构、教育教学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乡镇委员会等基层组织。案件从以前的单人作案到现在的不同阶层的人各牟各利,共同作案,形成较大的团伙黑暗组织,主谋经常是职位或官阶大,有实权势力大。(三)案件所立案金额大,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从主席这几年重点打虎对象来看,众多案件多发生官官相护,造成恶劣的重大经济类案件的发生。包括官员贪污受贿,基层单位领导或资金经管人员公款私用,这些涉及的犯罪金额急剧增大,对国家、社会和基层的公共设施等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偷工减料,挪用公款,卷走国家扶持资金均令受害组织或职员蒙受巨大损失,形成不良影响。比如某乡林业局的涉案人员在五年之内,利用团伙成员的职位权势,在局内开发两种账本,造成支出收入记录不实,以及虚假替领等方式共同吞并国家林业改造的启动资金150万元。某村村主任兼村粮食大棚项目开发项目负责人李某利用职务之便,擅自调配项目主要参与人员,涉及土地使用权和水利设施,农户工资预算等近五十万资金分多次转移,公共设施专权租赁,牟取私利等。

二、基层内控制度薄弱是经济类案件的主要客观原因

(一)内控制度系统不完整。近年来,基层组织依据自身职业需求和本身的特点,响应国家经济政治政策方面的改革,不断加强本身的内控建设。制定了结合自身实际的辅助制度,但业务发展的各项内容被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规章制度中,缺乏较强的联系合作,没有整体性的内控制度,没有从基础地方建立与时俱进,较强具体应用性,解决措施完善的内控制度。这样缺乏系统性就会造成基层不能落实方案,全面具体地学习优秀制度来建设新基层,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对基层单位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对现有业务精准评估。(二)内控制度与单位工进度不同步。根据某单位几年追踪调查,基层单位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优化业务改革,在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原有的工作规章制度在许多新问题上遇到较大的阻塞,新问题也逐渐增多,单位内在规章制度的改革,与时俱进对问题解决就尤为迫切。也有些基层单位将上级的内控制度照搬过来,没有结合自己单位实际情况,这样死搬硬套的制度往往不能较好地执行,解决实际问题。(三)风险防范工作不足。放松了内控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使各项业务存在风险和隐患。一些部门对内控制落实不到位,有些内控制度仅限于文档储存,或者把内控制度挂于各个分部门的墙上,执行程度较差,且基层单位部门的领导对职员的实践能力也疏于管理,内控意识薄弱,造成经济活动中腐败、低能现象慢慢形成。比如说韩某某等作为县林业局主要领导和负责人,在实施大棚创建过程中,没有落实项目地皮招标招商等内部规章制度,项目负责人随意选,施工材料的选择也不能认真负责。(四)资金经管关系混乱。部门财务问题出现多是经济类案件的相似之处,这些均是财务部门对工作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无论是发票管理、资金周转流程和项目资金提取等均存在严重的漏洞。对于发票管理,除了有基层单位合法的发票,某些单位还以公谋私,开发在外打印发票,与合法发票混合使用;而且发票使用完不能及时的核对销毁,外面流漏的发票也没有及时收回入账;在资金周转流程上,财务部门领导疏于管理,对于出账资金流向没有明确的记录,预算执行效果不明显,甚至自身设计私库,资金大量就入自身“腰包”。某些财政主管非专业人才,对项目预算无控制,在业务招待、办公等开销没有适量的控制,造成很大的浪费,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三、基层经济类案件的防范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以内控制度的完善、符合实际为建设主导,同时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实际贴合性和可执行性,形成监督管理有效,层层严谨的内控规章制度体系。基层单位的领导人也要以身作则,严格履行规章制度,且作为主要负责人,要精于业务,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营造事业单位良好的内控氛围。(二)增加负责财务专业人才,加强财务管理。首先在财务部门,要控制职员的职权,实现职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增加财务专业人才,或者培训职员,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学习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加强各类票据的整理保存,及时记录查阅,核对好单位经济记录和会计部账本记录,谨防假账漏账。(三)完善财务监督制度,落实制度执行。会计部的初始发票的发行,入账均要检查其真实合法性,采取相应地措施拦截,揭发经济工作的违法行为。监督总部和支部账本一致性,防止真假账本及收入支出不符现象存在。

四、结语

基层经济类案件频发的解决要靠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尤其在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上,单位领导人和财务总监要恪守规章制度,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谨防经济类案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宁.浅谈经济类案件中的欺诈性文件——从世纪遗产争夺案看法律文件的安全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5(24):110-111.

基层单位范文篇7

一、基本情况

我镇有19个基层单位,其中包括公安派出所、森林派出所、国土所、计生办、林站等行政执法类基层单位,财政所、规划所、民政所、水利站、文化站、劳保所等综合管理类基层单位,供电站、电信所、农村信用社等公共服务类基层单位,以及中心小学和卫生院。基层单位的评议内容为勤政廉洁、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服务质量、制度建设等;对学校的评议内容为执行政策、依法办学、学校收费、校务公开、师德师风、廉洁自律等;对卫生院的评议内容为医德医风、医药收费、合理用药、合理检查、院务公开、廉洁自律等。采取公开评议、落实整改、民主测评的程序进行。经统计,参评单位考评结果达到0.8分以上,无不满票。

二、主要做法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民主评议和跟踪检查工作顺利开展,我镇成立了由镇纪委牵头,各单位、站所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全镇在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开展评议工作,责任落实到各单位、站所,全镇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基层单位范文篇8

在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之前,首先要对基层单位文化活动作综合分析与充分了解,对意义和作用进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基层文化活动就是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宣传黄河文化和治黄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形势,促进文化建设,陶冶职工情操,积极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从而鼓舞职工士气,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形势,教育职工,促进治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内向职工及家属宣传黄河事业发展形势,进行系统的形势与任务教育,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治黄使命;充分发挥其文化建设在治黄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强化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发展、事业进步的推动作用。对外作为宣传黄河文化、黄河事业发展的主阵地和活动窗口,利用新闻、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广泛宣传基层文化活动,展现黄河管理部门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崭新精神风貌,让社会了解黄河需求、关心黄河事业发展。

(二)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娱乐健身,陶冶情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作用。

由于黄河基层单位工作生活环境相对闭塞,文化活动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坚持以“面向基层,服务基层,面向职工群众”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基层单位文化活动,加强基层单位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基层文化活动室的建设、管理与投入,丰富基层单位职工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

(三)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凝聚队伍,增进友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基层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决定了职工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发地增强集体荣誉感,特别是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更容易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增强队伍的向心力。通过举办黄河防汛抢险知识竞赛和扑克、象棋、军旗、拔河、自行车慢骑等文化娱乐活动,不但能吸引广大职工群众踊跃参加,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而且增进了友谊,团结了队伍,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二、突出活动的群众性是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主题

(一)突出群众性是活动不变的主题

作为一种群众性的工作,基层文化活动要贴近职工,贴近生活,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实际,真实地反映职工群众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需求。把职工群众作为开展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心愿,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活动的热情,结合治黄工作的实际,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照突出活动反映群众性的原则,以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活动服务于职工群众,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开展文化活动中,要注意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不断创新。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要继续弘扬黄河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民族文化,以此促进文化活动的全面提升和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行。

(二)反映生活是活动的重点内容

基层文化活动不同于专业的艺术交流和体育比赛,不要求在艺术层次和竞技水平上有过硬的指标,而是应以突出群众文化,反映基层生活、展现基层职工精神风貌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不断丰富离退休职工及职工家属的文化生活,积极吸收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老年人的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关注黄河发展,继续为治黄事业发光发热。

(三)以自行创作为主要形式

在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鼓励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结合基层生产生活实际,多创作反映黄河文化和职工群众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以生动的形式、朴实的语言反映一线职工的真实情感和真实生活。倡导“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爱国守法”的新风尚,促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四)强化活动主体的培养

要注重对基层文化活动的主体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注重对有特长职工的发掘和培养。利用多种形式发掘和培养本单位的文化活动骨干,建立相应的文化活动骨干档案,规范、系统地进行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身处基层,与广大职工朝夕相处、荣辱与共的优势,鼓励他们以更加饱满地热情投入到文化生活活动中去,深入观察生活,发现题材、讴歌广大职工在新时期黄河精神的鼓舞下,扎根一线,以基层为家、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风貌。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是开展好基层文化活动的有力保证

(一)处理好“四个注重”目标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基层文化建设这一宏大的工程,关系到治黄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基层文化建设要以“四个注重”为目标,注重职工的民主权利;注重职工的文明素质;注重职工的精神追求;注重挖掘和继承黄河传统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通过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最大限度地扩展黄河事业发展的文化资源,为实现治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处理好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的关系

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是开展好基层文化活动的两个关键环节,没有党政主要领导的行政、资金支持,基层文化活动就没有可靠的物质保障,活动开展起来就步履艰难;同样,如果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职工群众参与的热情却不高,活动缺少了主体,仍然无法开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真正把开展基层文化生活作为职工队伍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有力手段,纳入到全面管理工作中。需要各方面的积极支持,需要众手托举。要不断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与文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认清形势,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为契机,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先进文化占领黄河基层文化阵地,使群众文化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三)处理好事业发展、生产经营与文化活动的关系

作为黄河基层单位担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承担着辖区内黄河防洪安全、工程维护、提防管理、供水生产、生产经营等重任。基层文化活动作为促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要紧紧围绕治黄事业发展大局,在确保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以此促进治黄事业的健康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生产经营与文化活动的关系,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以事业发展为重、生产经营繁忙为由,不重视或不开展文化活动,忽视文化活动对事业发展、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二是脱离实际,片面强调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本末倒置,甚至延误事业发展与生产经营,对单位造成不利因素和负面影响。只有处理好事业发展、生产经营与文化活动的关系,在确保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二者才能相互促进,从而发挥文化活动对事业发展、生产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涓涓细流,滋润着,四周草长莺飞;滚滚黄河,奔涌着,两岸巍峨茂密;巍巍黄河,容纳着,一片博大精深。黄河文化,犹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黄河人,更似黄河之水,激流勇进,永不停息。搞好基层单位文化活动,必须以黄河事业发展为前提,以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味、推进黄河文化建设,促进黄河基层单位两个文明建设为重点,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宣传在治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典型,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事业发展、生产经营与文化活动的诸方面关系,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以良好的文化活动促进治黄事业的健康发展。

基层单位范文篇9

关键词:基层单位;档案收集;精准化

档案收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收集工作有明确要求,但在很多基层单位中,最难执行和操作的仍然是这项工作。基于档案收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笔者以所在单位实例操作为依据,提出档案收集工作精准化管控措施,以解决档案收集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境。

一、档案收集精准化管控的概念及意义

档案收集精准化管控,就是对档案收集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在档案收集的事前、事中、事后细化工作细节,形成精准归档机制,以达到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准确的工作要求。以文书档案为例,档案收集分为平时收集和年度收集。建立档案收集精准化管控体系,收集环节可以分为事前预估、事中追踪、事后监督三个部分。事前预估包括收集档案收集线索、制作档案索引目录、召开归档协调会。事中追踪包括档案员督促按时归档、档案员提供档案收集专业指导、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归档范围和索引目录。事后监督包括档案员对归档文件的检查、归档目标匹配度的考量以及归档部门绩效考核。档案收集精准化管控通过进一步规范基层档案工作,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确保基层档案收集工作不走过场、不打折扣,为基层档案收集工作提供实际操作标准和遵循办法,为档案收集总体要求的落实情况提供监督和指导的依据。

二、基层单位档案收集工作困境

笔者所在的基层档案单位不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档案由单位自行保管和管理,上级单位对档案工作指导有限,具体工作如何操作需要档案员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探索和总结。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参加相关档案培训,笔者发现上级部门对基层单位在档案收集具体操作方面的指导比较模糊,不能精确化解决基层单位档案收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经过调研,类似的基层单位在档案收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档案收集范围不明确、不精准。笔者单位初期制定的归档范围非常概括和笼统,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又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对归档范围部分概括性的表述与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文件归类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归档范围操作性不强,导致档案收集目标不明确,实施效果差。(三)档案收集内容不完整、不准确。虽然归档制度已经建立,但是很多档案存在卷宗不完整的问题。有的是机关成立之初的档案文件缺件,有的是对内的非红头文件,如调查统计、内部规章等文件材料明显不全,有的是文件的请示与批复分家,有的是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录音、照片归档不全。(三)档案收集意识不统一。基层档案单位兼职档案人员较多,经常存在调换岗位的现象。新上任的档案员没有档案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如果不重视档案收集培训,不积极召开档案收集工作会以统一思想认识,在不了解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关系的情况下,做好精准化归档工作,必然困难重重。归档意识不统一表现在归档不及时和归档制度执行不到位上。在规定的归档时间无法移交档案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单位在实行档案精准化管控前,每年能够按时归档的部门不超过一半。业务单位经常以工作繁忙为理由进行拖延,档案部门没有惩罚机制,或者碍于情面无法做到督办落实。文书资料归档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不严格,各部门归档多是成包或者成堆移交零散未整理的文件,不是按归档范围移交,而是有什么就交什么。(四)档案归档监督管控执行不到位。基层单位档案室一般被定位为单位服务部门,辅助其他能够直接产生效益的部门。在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足,如果没有单位绩效机制的支撑和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归档工作更加无法顺利进行。

三、档案收集精准化管控策略分析

面对基层单位档案收集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依靠档案收集精准化管控在档案收集事前、事中、事后的规范指导,可以避免或减少档案收集风险,维护档案的全面性与完整性,为档案收集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一)更新和修订档案保管期限表,促进档案收集范围精准化。档案保管期限表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除了遵循国家机关档案管理规定,档案部门还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在每年归档前根据各归档部门撤销、建立和职能变化予以调整。调整归档范围需要档案部门深入归档部门进行调研,确保档案保管期限表与实际情况相符,从而更加精准地指导归档工作。(二)收集和整理档案收集线索,建立档案收集索引,保证档案收集内容精准化。档案收集线索是指可以提示档案出处的各类文字记录,包括归档年度内的大事记、年鉴、信息、总结、年报、公文目录、印章登记簿、宣传网站、公众号、官方微博、OA平台等,各单位能形成档案线索的文件可能有所不同,但这类文件都有共同之处,可以作为查找档案的线索,这些文件可以在每年正式开展档案收集工作前提前收集。例如:(1)大事记“1月4日召开某单位第七届第十次经费审查委员会会议”。这条大事记记录的会议应该产生的档案包括通知、会议签到表、会议报告等。大事记、信息、年鉴都是按照事件整理形成,提示方式有类似之处,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档案线索。(2)总结。总结分为科室总结和整个单位的年度总结。年度总结里提到的都是本单位该年度内的大事要事,是最重要的档案收集线索,应当获得重视。例如:“2018年完成上级单位重点任务分解26项、调研课题2项;完成重点任务51项、调研课题29项。”从这句总结中可以找到要收集的科研档案有哪些,重点任务项目档案有哪些,只要依据线索对症下药就能找到具体的归档资料。借助从年度总结中找到的档案线索可以进一步查找科室总结以明确归档部门,还可以在科室总结里继续查找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线索。(3)发文目录和印章登记簿。单位对外对内的红头文件会形成发文目录,除了发文本身应该归档以外,还可以根据文件内容分析其他可能形成的档案。例如“某单位关于开展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图片展的请示”这份文件可以补充请示对应的批复、合同以及图片展活动相关文件、照片等方面的档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精准的档案收集闭环。同样,印章登记簿也可以起到提示归档线索的作用。(4)宣传网站和公众号、官方微博。网站和公众号、官方微博是单位对内对外宣传和事项的窗口,也是不可遗漏的档案收集线索。归档年度内的通知、公告、图片都可以成为档案收集线索,甚至可以被直接下载归档。这些重要的线索材料为档案收集内容的精准化奠定了基础。档案保管期限表按照文件类别的方式指出档案收集的范围,而档案收集索引目录是把档案保管期限表中的类别具体到事件,精确指导各部门确定归档范围,从而达到细化、规范档案收集标准的目的。档案收集索引目录(见表1)是按部门、时间、事件加以整理的,它可以作为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补充。各部门档案员以此为基础再将目录上的条目落实到人,可以精确查找档案归属,也可以实现归档完整性、齐全性。(三)多部门协同合作,提高档案收集意识。档案收集工作不应该是档案部门的一言堂,应该建立档案部门与归档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共赢机制。在档案收集启动之前召开档案收集工作会是非常有必要的,会议请各部门对档案部门预判不当的归档范围加以调整、完善。一旦明确归档时间、归档范围就要保证各部门执行到位,保证归档精准化落实到位。(四)建立差异性收集机制,推进档案收集精准化。在面对不同类别的文件归档时,需要结合实际以及档案形成的特性,制定差异性归档工作机制。例如,一般文书档案可以将一年归档一次改为年度归档+平时归档模式,每月提交预归档电子目录,年终移交所有档案实体。科研档案、基建档案按科研项目、基建工程完结时间组织归档,照片和实物可以随时归档。对于其他一些可以固化的收集渠道,可以将归档责任到人。比如,合同类资料可以由合同章管理员负责收集归档,机关发文可以由发文员负责收集红头文件,会议文件可以由主办部门指定专人收集。(五)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档案收集精准化。建立档案信息化收集渠道,是提升档案收集精准化管控水平的重要手段。实行预归档机制,各部门每月将上月产生的需归档的电子文件条目和图像录入档案系统,为年度统一归档做好准备。档案部门也可以随时通过档案系统监督各部门的归档情况,从而精确掌握所有档案的流向,避免档案流失。此外,档案管理部门还需要负责对各业务部门的立卷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并把该项内容列入部门工作的考核指标中,以有效保障立卷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成立档案监督指导委员会,由单位主管领导组成,由单位最高级别领导担任小组组长,每年对档案室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定期开展检查,对档案部门绩效情况打分。档案收集精准化管控要求把档案收集工作做细做精,需要档案部门在档案收集中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周密的管控,虽然操作环节稍显复杂,但是档案收集效果却能够事半功倍。这样做对于档案管理基础薄弱的基层单位档案收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基层单位范文篇10

【关键词】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

一、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存在的问题

《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规定:“机关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基层单位中,有一部分单位或档案人员却忽视了这一工作环节,存在如下问题:

(一)档案交接不及时

一些基层单位对档案交接工作不够重视,领导把关不严。老档案人员离了岗,新档案人员进了岗,而档案交接手续还未办妥,以致出现档案数量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的基层单位领导或人事干部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交接,从而使得一部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前后脱节。

(二)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

按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要求,档案人员交接应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不按程序办事,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的字也不签,从而出现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只有一串钥匙的现象,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

一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就连档案监交之时也懒得光临,使得基层单位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

二、对策和措施

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人员的职责。如何做好档案交接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下列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一)档案交接要纳入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之中

档案交接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尤其是基层单位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理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

(二)档案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要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

档案交接分为移交和接收两个方面,而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档案交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对于移交方来说,在正式移交之前主要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帐物相符、心中有数;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一时归还不了的要问明原因,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做到系统有序;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档案移交文据及表格;五是撰写档案移交说明。

对于接收方来说,在接收之前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了解移交单位职能活动内容和工作活动情况;二是向前任档案人员了解档案保管和档案工作情况;三是必要时要了解或检查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情况。只有交接准备充分,才能保证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三)认真做好档案监交工作

档案监交工作对档案交接起着鉴证和监督作用,因此无论是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还是一般档案人员,特别是负责档案保管接待人员的交接,都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监交。档案监交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按程序办理。一般档案人员交接,可由档案机构负责人监交;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可由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派人监交。交接双方在监交人员的监督之下认真做好移交、接收工作,做到帐物相符,手续齐全,并要在交接文据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移交文据一式三份,移交人、接收人各执一份,单位存档一份。交接工作结束之后,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应在移交文据上签字盖章,以示对交接工作负责。

(四)加强档案交接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档案交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单纯是基层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几年来,一些基层单位忽视了对档案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得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因此在档案交接的过程中要补上这一课,教育交接双方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保证档案交接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办理,使基层档案工作前后衔接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决定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