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潜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2:27:19

价值潜力

价值潜力范文篇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过程中长期性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日益突出。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将重点放在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方面,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2017年10月,报告中再次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新常态下经济存在失衡的风险,其本质原因在于结构性矛盾,而为缓解这一矛盾,仅靠需求侧的调控和管理难以深入到结构,而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接作用于生产者和劳动者,能够促进其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1978年至2011年之间的33年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高达9.9%,但2012-2016年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的平均增速为7.8%左右,主要原因在于内需增长动力不足,尤其是由于自主创新不足而导致的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高新技术产业水平相对较低的矛盾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端需求。因此,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症结不在于投资规模能否进一步扩大,而是应该注重投资机会,从供给侧入手,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普遍提高社会的消费倾向。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创新效率,由资源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有效扩张投资需求;将克服收入分配结构性扭曲作为重点,使消费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供给质量的全面提升,即提高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这样不仅能为消费和供给市场创造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还能够吸引并创造更多高质量的需求,从而进一步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发挥消费的带动作用,促进新常态下的经济平稳增长。新常态下的消费需求及特点消费需求进入新阶段。2004-2016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从37.7%下降至30.1%,接近30%的富足标准,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在我国就业形势逐步稳定,工资收入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等多种因素的带动下,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增长总体上趋于平稳。如图1所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21元,同比增长6.3%,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3元,同比实际增长7.5%,超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速0.9%。人均收入的提高使得消费者从最初的温饱需求、安全需求过渡到了更高的精神文化层面,需求的质量逐步提高。消费行为转变引领消费新常态。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增强。居民消费需求消费行为的转变也带来消费增速与消费热点的变化。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同比实际增长6.8%。分领域看,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2.0、0.7和1.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居民食品烟酒消费与衣着消费仍旧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二者分别同比增长5.0%、2.6%、9.0%;消费升级类的商品销售表现较为突出,如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与通讯器材等商品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享受型的消费增长速度加快,占居民消费的比重持续提高,2017年前三季度,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与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8.9%和13.2%,具体如图2所示。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与移动支付的兴起与发展,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类、移动端消费成为消费的新增长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释放消费潜力的价值消费需求是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稳定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同时,由于世界经济仍旧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在国际贸易低迷、出口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我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存在较大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投资增速出现下滑趋势。在此情况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创下2001年来的新高,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确定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实现经济有质量的增长,在维稳投资的同时,更多倚重消费的拉动作用,释放消费潜力,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消费潜力的释放有助于消费转型升级。我国消费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形成,但与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相比,消费驱动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现阶段,我国居民的物质消费远未满足,服务性消费大幅度增长,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同时增长。目前,我国高品质商品消费潜力巨大、高品质服务消费潜力巨大、农村消费升级潜力巨大。但我国虽为制造业大国,但存在着大量的低水平过剩产能,供给水平与居民的消费水平无法完全匹配,导致很多现实消费被抑制。因此,提升供给的有效性,激活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势在必行。通过激活居民的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从而能够促进供给方提升产品的有效供给,改革供给结构,促进我国消费的转型与升级。

制约我国消费潜力进一步扩张的主要因素

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动力有所减弱。目前世界经济的格局仍旧处在深度调整时期,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复苏态势并不平衡,我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国际环境。同时,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进入经济“新常态”。我国的部分传统行业和产能过剩的行业受到经济持续下行与产能过剩调整的影响,其规模与市场份额出现了萎缩,这使得居民对于收入的预期降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对居民收入的直接影响逐渐显现,逐步产生消费滞后影响的效应。从总体来看,由于市场缺乏新的供给力量、就业市场不景气、收入增长困难等都成为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因素,阻碍了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消费环境不健全,影响居民消费结构正常升级。由于缺乏较为完备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环境仍旧不容乐观,各类消费者权益侵害事件时有发生;市场准入规则及行业规范等的不健全,以及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管理处罚制度不健全,使得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过低,不利于市场的规范与健康发展。消费市场的不健全不利于消费者获取消费信息,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动机和消费愿望。消费者在不良消费环境中的购买行为普遍趋于谨慎,往往趋向于反复权衡消费收益与可能发生的消费风险,面对不确定性,消费者更容易选择持币待购、推迟消费乃至放弃消费,从而压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热情,不利于消费结构的升级。从农村市场来看,由于农村更易成为城市积压商品推销的场所,所以相对城市,农村市场上充斥着更多质次价廉的商品。而农村消费者仍旧以价格作为购物的首要考虑因素,使得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农村消费者相对于城市消费者更易掉入“消费陷阱”,受到假冒伪劣商品的侵害。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同质化严重。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存在着大量过剩的低水平产能,产品供应虽处于过剩状态,但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匹配,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平衡。一是随着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企业无法提供满足各个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二是众多中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无效供给增加;三是商品的品质安全等问题得不到保障,导致大量潜在消费被严重抑制。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果使得原本旺盛的现实消费转向“储币待购”或“需求外溢”,导致国内产品供给的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四是传统企业普遍缺乏产品创新观念,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无法完全匹配新兴市场更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例如,由于缺乏原创性、缺乏贴近大众文化品位的产品,我国文化消费明显薄弱;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与缺乏商业模式创新,高端个性化消费品的需求被抑制,阻碍了消费潜力的释放。供需信息不对称,有效信息不足。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存在经营时间与经营空间的限制,导致消费者无法及时获取全部商品信息,商家与顾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量的潜在消费需求无法及时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大量潜在消费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企业需要及时变革自身商业模式,优化消费的供给方式从而促进消费增长。同时,产品信息质量的不对称极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有效释放。随着我国消费模式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消费者所拥有的质量信息越多,其购买倾向就会越大。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化质量信息供给机制,消费者对于各类产品质量信息的接收渠道繁杂,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易导致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甚至整个行业的不信任感,造成市场需求的萎缩和转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的对策建议

着眼于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优化消费供给结构。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消费需求向高层次、品质化转变。与此同时,绿色、优质及高端产品的供给相对短缺,造成供需结构的错配。为解决供需错配这一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商品消费供给。在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品牌,建设高端化的购物中心,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壮大自主供给,支持企业的智能化设计和生产,从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分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第二,提升服务消费的供给。主要从发展生活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业以及发展商旅文化融合等方向,提升服务业的供给水平。第三,倡导绿色消费供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坚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链条的绿色化、生态化,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通过推广绿色物质产品消费、推广绿色精神产品消费等可以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可以从两个领域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以及农村道路建设的力度,重点解决农村的交通与供电问题对农村消费能力的制约。第二,加速建设4G、光纤宽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补齐新兴消费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短板,从而实现通讯网络的全覆盖。第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旅游线路的建设。第四,优化城市商业网络布局,合理规划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商业设施,鼓励闲置流通设施的综合利用。通过补齐流通基础设施的短板,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健全法律法规且完善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消费环境不理想是制约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障碍之一。尤其是新兴消费与流通革命的发展,原有的各大行业监管体系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流通供给各个领域跨界融合发展的趋势,消费市场亟需建立新的市场治理与监管体系。首先,政府应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完善网购等消费新模式的消费者权益保障,利用“互联网+”,简化消费纠纷的解决流程,实现信息的双向沟通,创新纠纷解决机制,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第二,推进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商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消费需求的扩张,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内贸流通治理模式,鼓励开展以信用记录为基础的第三方专业评价等,通过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的结合对市场上的失信行为进行整治,从而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与信用体系,构建完善的社会商业诚信体系。第三,建立完备的消费安全标准,着力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鼓励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政府可以通过给予税收优惠、相关补贴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进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而完善对企业生产研发的激励机制。在文化产品方面,建立健全政事分离、管办分离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产品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高技术产品消费方面,应重视信息的价值,政府应给予基于数据信息加工和处理的企业以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从而支持其技术的改进与模式的创新。利用数据的力量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互联互通,发挥信息的共享作用,从而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中高端化个性消费品和服务产品。与此同时,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的兴起使得电子商务全面覆盖居民生活,鼓励企业向高水平商业模式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的稳定与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从而深入挖掘内需,促进经济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岳佳坤.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商业经济创新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4)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2)

3.费少卿.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消费新政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

4.陈小亮,陈彦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总需求管理的关系探析[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3)

5.贺洋,臧旭恒.家庭财富、消费异质性与消费潜力释放[J].经济学动态,2016(3)

价值潜力范文篇2

1947年,美国工程师L·D·迈尔斯在《美国机械师》上发表了《价值分析》一文,创立了工业时代的又一管理学科——价值工程学。这门学科自诞生始便迅速渗透到产品设计中,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价值工程主要倡导功能与成本的平衡,并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运作方法。这是工业设计过程中第一次通过价值系统分析确定设计的方向,并把设计中的不确定因素转化为数学模型。虽然这种方式属于管理学范畴,但通过对迈尔斯提出的几项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挖掘设计中的潜在价值力量。

首先,迈尔斯认为用户实际购买的是产品的功能;第二,用户购买产品时,总希望是“价廉物美”的产品;第三,产品的功能和实现这个功能所花费的费用,即成本之间可用价值来衡量;第四,确保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廉价的材料、代用品,简化结构设计等来大幅度降低成本;第五,提高产品的价值,必须首先从设计方案着手。

就以上迈尔斯在《价值分析》中的总结成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价值框架,如果给这一框架输入一些当今工业设计的价值参数,就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现代产品的价值评价也是由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全球化经济导致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人们不断改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这一切不得不要求人们重新审视现代工业产品的价值范围。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来讲,现代产品还在经历着产品自身价值的形成——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同——社会范围内产品价值转换这一传统过程,可是价值取向的变化已使这一过程的结构联系发生了变化。本文仅把这种联系的结果简称为产品的全程化价值,就以上的价值生成转化过程来进一步探讨现代产品价值的意义。

一、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价值表现

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获得性能价格比最优的产品。有了这一命题以后,我们既得到了一些限制,也得到了一些自由。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表现为使用功能是主要核心,结构形式是附属部分。如何才能突出核心部分的设计而使结构和形式成为一种为核心部分服务的优化配置呢?首先是选择创意的目标点和对象,这种选择不是设计者凭空臆造的。我们可以把功能系统分析作为设计工作的起始点,并运用一套科学的数学模式得出正确的结论。当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那么如何进一步使功能与成本两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令消费者满意,在这之间有一个衡量尺度。完美的设计并非单纯以达到使用需求为标准,而是找到一处消费者能接受的成本与功能的平衡点,这样既解决了功能的使用问题也不会造成因功能过剩而产生的成本浪费。在80年代中期,德国西门子制造公司的医疗设备企业面临着日本对手的价格竞争。德国工业自豪的“尽善尽美的制造业”被轻蔑地看作“机械化过了头”,顾客不愿再为之破费。西门子公司不得不开始考虑大规模削减成本。这让工程师们难以接受,他们所受的训练是做最好的设计,而不是如何达到目标。西门子要把成本降到原来的40%,这看起来不太可能,但它实现了降低成本50%,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产品功能和控制步骤。西门子保住了市场份额,并维持了为新产品调研增加投入的能力。二、如何实现不同层次消费者对价值的认同

人作为一个自然个体有很多特质,但就与商品(工业产品)之间的关系而言,要达到的标准不外乎对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需求。不同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都会经历:形成消费需求——产生购买动机——了解商品信息——进行商品选择——发生购买行为——评价所购商品这一过程。在这其中的每个阶段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价值评价标准都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在了解商品信息、进行商品选择和评价所购商品时,能否在有限的表达空间里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充分阐述价值与功能的合理性是设计者所应充分认识的问题。每一位消费者都渴望设计者对自己的需求有更体贴的照顾,所以要实现不同层次消费者对价值的认同,对于消费者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及其需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三、社会化全程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全程价值中的“全程”是针对产品生命周期而言的。现有的产品设计往往只参与某一阶层的价值循环,而设计者也只愿意在制造商提供的范围内作一些尝试。但是,从产品设计为现实生活带来的宏观改变来讲,产品生命周期的价值不仅仅属于某一阶段或某一特定人群,它应该是人类利用智慧来优化地球资源的一种创造性价值行为。这种价值行为的结果是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机地编织到人类健康发展的进程中来,实现着人与环境休戚相关的融合。“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本世纪的主题为产品生命周期的社会化全程价值带来了发展的可能性,拓展了产品生命周期概念,使我们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权衡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部分为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

我们的创造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了创造人、产品、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对于价值潜力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上面的论述可能只是管中窥豹,但对一些学科交叉产生的创造力还是值得重视的。如果我国的工业设计可以借鉴一些优势学科的研究方法,相信在中国设计师的手中将不断诞生出耀眼的国际化产品。

价值潜力范文篇3

1947年,美国工程师L·D·迈尔斯在《美国机械师》上发表了《价值分析》一文,创立了工业时代的又一管理学科——价值工程学。这门学科自诞生始便迅速渗透到产品设计中,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价值工程主要倡导功能与成本的平衡,并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运作方法。这是工业设计过程中第一次通过价值系统分析确定设计的方向,并把设计中的不确定因素转化为数学模型。虽然这种方式属于管理学范畴,但通过对迈尔斯提出的几项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挖掘设计中的潜在价值力量。

首先,迈尔斯认为用户实际购买的是产品的功能;第二,用户购买产品时,总希望是“价廉物美”的产品;第三,产品的功能和实现这个功能所花费的费用,即成本之间可用价值来衡量;第四,确保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廉价的材料、代用品,简化结构设计等来大幅度降低成本;第五,提高产品的价值,必须首先从设计方案着手。

就以上迈尔斯在《价值分析》中的总结成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价值框架,如果给这一框架输入一些当今工业设计的价值参数,就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现代产品的价值评价也是由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全球化经济导致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人们不断改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这一切不得不要求人们重新审视现代工业产品的价值范围。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来讲,现代产品还在经历着产品自身价值的形成——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同——社会范围内产品价值转换这一传统过程,可是价值取向的变化已使这一过程的结构联系发生了变化。本文仅把这种联系的结果简称为产品的全程化价值,就以上的价值生成转化过程来进一步探讨现代产品价值的意义。

一、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价值表现

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获得性能价格比最优的产品。有了这一命题以后,我们既得到了一些限制,也得到了一些自由。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表现为使用功能是主要核心,结构形式是附属部分。如何才能突出核心部分的设计而使结构和形式成为一种为核心部分服务的优化配置呢?首先是选择创意的目标点和对象,这种选择不是设计者凭空臆造的。我们可以把功能系统分析作为设计工作的起始点,并运用一套科学的数学模式得出正确的结论。当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那么如何进一步使功能与成本两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令消费者满意,在这之间有一个衡量尺度。完美的设计并非单纯以达到使用需求为标准,而是找到一处消费者能接受的成本与功能的平衡点,这样既解决了功能的使用问题也不会造成因功能过剩而产生的成本浪费。在80年代中期,德国西门子制造公司的医疗设备企业面临着日本对手的价格竞争。德国工业自豪的“尽善尽美的制造业”被轻蔑地看作“机械化过了头”,顾客不愿再为之破费。西门子公司不得不开始考虑大规模削减成本。这让工程师们难以接受,他们所受的训练是做最好的设计,而不是如何达到目标。西门子要把成本降到原来的40%,这看起来不太可能,但它实现了降低成本50%,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产品功能和控制步骤。西门子保住了市场份额,并维持了为新产品调研增加投入的能力。二、如何实现不同层次消费者对价值的认同

人作为一个自然个体有很多特质,但就与商品(工业产品)之间的关系而言,要达到的标准不外乎对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需求。不同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都会经历:形成消费需求——产生购买动机——了解商品信息——进行商品选择——发生购买行为——评价所购商品这一过程。在这其中的每个阶段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价值评价标准都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在了解商品信息、进行商品选择和评价所购商品时,能否在有限的表达空间里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充分阐述价值与功能的合理性是设计者所应充分认识的问题。每一位消费者都渴望设计者对自己的需求有更体贴的照顾,所以要实现不同层次消费者对价值的认同,对于消费者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及其需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三、社会化全程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全程价值中的“全程”是针对产品生命周期而言的。现有的产品设计往往只参与某一阶层的价值循环,而设计者也只愿意在制造商提供的范围内作一些尝试。但是,从产品设计为现实生活带来的宏观改变来讲,产品生命周期的价值不仅仅属于某一阶段或某一特定人群,它应该是人类利用智慧来优化地球资源的一种创造性价值行为。这种价值行为的结果是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机地编织到人类健康发展的进程中来,实现着人与环境休戚相关的融合。“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本世纪的主题为产品生命周期的社会化全程价值带来了发展的可能性,拓展了产品生命周期概念,使我们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权衡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部分为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

我们的创造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了创造人、产品、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对于价值潜力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上面的论述可能只是管中窥豹,但对一些学科交叉产生的创造力还是值得重视的。如果我国的工业设计可以借鉴一些优势学科的研究方法,相信在中国设计师的手中将不断诞生出耀眼的国际化产品。

价值潜力范文篇4

关键词:广西;旅游潜力;评价;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截止2017年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4885万人口。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14个沿海省份之一,也是我国9个沿边省份之一,同时也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8523.26亿元,人均GDP为38102元①。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拥有壮、苗、侗、仫佬、毛南、京、彝、水、仡佬等原住少数民族,地处西南边陲,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沿海沿边,同时还有百色等革命老区,是我国典型“老少边穷”分布较多地区,经济发展限制多,脱贫致富和带领全区各地各族人民共同奔小康的难度大。而经济发展的劣势换位思考也可以转化为旅游发展的优势,通过整理、分析广西各地旅游发展潜力,制定挖掘旅游潜力,扶持旅游产业特色化发展,打造广西各地特色精品旅游项目,带动全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人民收入增加、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提高的战略目标,不失为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然而,目前我国直接研究广西整体旅游潜力的文献稀缺。自2015年8月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旨在共商区域旅游合作大计,共谋西北旅游城市发展的《兰州宣言》正式通过并发表,提出了“加强区域合作发掘旅游潜力”口号以来[1],我国学者有关旅游潜力的研究主要包括高句丽文化的旅游潜力分析[2]、长春市双阳区鹿文化旅游潜力调查研究[3]、风景植被特征及其旅游潜力评价[4]、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潜力分析[5]、中国省会城市开展医疗旅游潜力探析[6]等。这些研究大多数为专项旅游潜力分析,而有关区域旅游潜力的研究较少,如西双版纳的避寒旅游潜力[7]。基于此,本文对广西旅游资源的存量和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8],构建了广西各地旅游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区划[9],提出了以桂林为龙头的山水风光、以北海银滩为龙头的滨海风光、民族风情游和边关游四大特色[10]为研究内容。鉴于广西发展的需要和旅游业现状,进行广西各地旅游潜力分析与评价,将有助于挖掘广西的旅游发展潜力以及发现开发方面的问题,从而推动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的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和崇左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业发展规模、旅游资源与景区级别、旅游资源结构、旅游业发展综合环境、旅游发展价值和旅游业发展活力六方面对广西14地市旅游潜力进行评价与分析。(二)地区的旅游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大小可以采用“旅游潜力”来加以评价,而旅游潜力是一个相对、专业、变化的软实力,采用定性描述是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各地旅游业发展的潜力。科学的地区旅游潜力评价方法不仅要能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还需要能为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提供有效标准。此外,地区间旅游潜力的比较能够帮助发现旅游业的地区差异和空间格局问题,为旅游业地方政策提供依据。本文构建的广西各地旅游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总的目标层、6大方向和32因子(分指标)。6大方向大体上反映了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条件、综合发展环境(自然与社会经济)、旅游潜在价值、旅游产业及当地经济发展趋势等。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利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本研究中选择了旅游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等专家学者16人作为专家组,共进行了3轮问卷调查。第一轮向专家说明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让专家独立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通过回收问卷分析,将专家支持率最高的指标权重作为第二轮调查参考标准,让专家进行第二轮指标权重赋值。在对第二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第三轮专家调查,第三轮调查的问卷分析结果显示专家们对于旅游竞争力各指标权重的意见趋于一致,由此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11-14](见表1)。

二、广西各地旅游发展潜力评价结果与类型划分

(一)结果。根据表1构建的地区旅游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14个地区的旅游潜力进行评价。旅游景区(包括5A、4A级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管理部门、星级酒店、旅游收入增长率、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率、地区经济增长率等旅游数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网站(tjj.gxzf.gov.cn/tjsj/tjnj/)公布的2005—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以及各地级市2018年的统计公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及各地市文化与旅游局网站资料整理获得。另外,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城乡结构、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则通过各地统计公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网站的广西统计年鉴获得。各地旅游资源的历史、美学、科学、休闲、教育和娱乐价值则是通过对各地代表性旅游资源综合分析和专家打分后获得,如历史价值主要从各地首府城市的建城历史、历史遗迹、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四个方面综合评价获得。结果如表2所示。首先,从总体旅游潜力水平来看,桂林市以95.34分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南宁市13分之多,比第三位的柳州市高出近20分。第四、五、六位的分别是百色市、河池市和崇左市,属于旅游潜力中等偏高地区。旅游潜力中等地区为北海市、钦州市和玉林市(第七位到第九位)。旅游潜力较弱的为来宾市、贺州市、防城港市、梧州市和贵港市。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全面性方面综合考虑,本次评价主要依靠2018年统计年鉴的2017年的数据为主要评价依据。由表2可知,从分指标来看:1)旅游规模由高到低依次为桂林市、柳州市、南宁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玉林市、钦州市、北海市、来宾市、贺州市、梧州市、防城港市和贵港市;2)旅游景区和资源的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桂林市、柳州市、百色市、南宁市、河池市、北海市、崇左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防城港市、梧州市、钦州市、贵港市;3)旅游资源结构与组合由高到低依次为贵港市、玉林市、河池市、南宁市、贺州市、钦州市、来宾市、防城港市、桂林市、崇左市、梧州市、北海市、柳州市、百色市;4)旅游发展综合环境由高到低依次为桂林市、南宁市、北海市、柳州市、防城港市、河池市、钦州市、贵港市、梧州市、崇左市、百色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5)旅游资源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桂林市、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钦州市、柳州市、贵港市、河池市、梧州市、贺州市、北海市、来宾市、玉林市、防城港市;6)旅游与地区经济发展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来宾市、玉林市、钦州市、百色市、河池市、南宁市、防城港市、贺州市、崇左市、柳州市、梧州市、贵港市、北海市和桂林市。综合来看,桂林市在旅游业规模、旅游资源级别、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价值四个方面都为广西最佳的地区,但是旅游发展活力为广西14地市中最弱的地区,说明一方面桂林市旅游规模较大,绝对增长速度相同或较高的情况下,相对的增长率仍然低于其他地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桂林市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后续发展乏力,较之其他地区旅游发展速度减缓。经济较为落后的贵港市、玉林市和河池市在旅游资源结构与组合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这三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组合较好,有利于打造丰富多彩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对于广西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来宾市、玉林市、百色市和河池市的旅游发展活力既高于经济发达的防城港市、柳州市和北海市,也高于旅游业规模较大的桂林市、南宁市,处于全区的前几位,说明经济落后地区已经意识到了旅游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逐步重视其旅游业的发展,走上了旅游带动地区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未来要继续加强旅游业在河池市、贵港市、百色市、玉林市等经济落后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分布地区的深入发展,推动地区社会经济进步。(二)广西各地旅游发展潜力类型划分。根据广西各地旅游发展潜力的高低以及综合分析旅游资源规模、级别、结构、价值以及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和旅游业发展活力等情况,将广西的14个地区划分为四大类型:1)潜力巨大型。桂林市,旅游潜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旅游规模、级别、环境、价值也都是在全区最佳,但旅游发展活力最弱。2)潜力较大型。南宁旅游潜力名列第二位,由于是自治区首府,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环境和价值也名列全区第二位,规模、级别、结构也都靠前,各项指标没有在倒数位置的,比较均衡。3)潜力中等型。北海市、防城港市、柳州市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区位列前三,旅游发展环境相似并靠前。4)潜力提升型。钦州市、百色市、梧州市、崇左市、贵港市、河池市、玉林市、来宾市、贺州市9个市的旅游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开发程度不高,当前旅游潜力相对桂林市、南宁市较低,但通过科学规划、认真开发、创新发展,未来旅游潜力有逐步提升的空间(见图1)。

三、广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一)广西各地经济总量与人均。GDP水平从2017年经济总量来看,南宁市为4000亿元地区,柳州市、桂林市为2000亿元地区,玉林市、百色市、梧州市、钦州市、北海市、贵港市为1000亿元地区,崇左市、防城港市、河池市、来宾市、贺州市为900亿元到500亿之间的地区②。经济总量仅能说明地区经济规模,但各地人口规模不同,从人口GDP角度能较好地体现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2010年到2017年8年人均GDP的平均值来看,将广西14地市划分为:1)防城港市、柳州市为50000元的高发展地区;2)北海市、南宁市为40000元的中高发展地区;3)桂林市、梧州市、崇左市为30000元的中等发展地区,钦州市为25000元的中等发展地区;4)百色市、来宾市、玉林市、贺州市为中低等发展地区;5)贵港市和河池市为低发展地区③。(二)经济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对比分析。从2017年旅游总收入情况来看,南宁市达1127.35亿元(千亿俱乐部,经济水平第四位),桂林市达971.76亿元(经济第五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柳州市(经济第二位)、玉林市(经济第十一位)为400亿元,北海市(经济第三位)、百色市(经济第九位)、河池市(经济倒数第一位)为300亿元,贺州市(经济第十二位)、钦州市(经济第八位)、梧州市(经济第六位)、贵港市(经济倒数第二位)、崇左市(经济第七位)5个地区为200亿元,来宾市(经济第十位)、防城港市(经济第一位)为100亿元④。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总体现状的对比,经济中高、中等发展地区南宁市和桂林市旅游水平最高,经济高发展地区的柳州市、北海市和经济中低发展地区的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及经济低发展地区的河池市是旅游发展较好地区。经济低发展地区的贵港市,经济中低发展地区的贺州市,经济中等发展地区的钦州市、梧州市为旅游发展较弱地区。而经济中低发展的来宾市和经济发展最强的防城港市为旅游发展最弱地区。综合来看,旅游发展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发挥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1)各地对旅游业重视程度不高,旅游发展后续乏力。除了桂林之外,广西各地的旅游发展和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贵州省、河南省等。2)旅游项目缺乏精品、影响力不高、特色不够鲜明,虽然资源潜力不输于其他省区市,但是5A级旅游景区仅有6个,且4个集中分布在桂林。3)广西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缺乏创新、体系不完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单一,民族资源优势未能充分挖掘、转化为旅游特色和旅游亮点。4)旅游扶贫作用有待提高,桂西北旅游带动地区经济效果不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业在广西各地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民族地区全面发展、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严重影响了提高广西知名度、带动全区经济水平提升、社会文化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广西各地旅游潜力开发与提升的对策建议

价值潜力范文篇5

2010年10月份位于山东省莱芜市中心区域的一级地段,每平方米的平均房价为5500-6000元,而在市郊的,房价每平方则不足2500元。通过莱芜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与实践证明:房地产的投资收益与位置优劣成正比例关系。区位、区位、区位,一直是房地产界的黄金定律。在现在的地产投资决策中,地段因素的影响并没有降低,只不过人们对地段的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因素,而扩大到了整个社区的环境因素。那么,在购置房产时,投资者应该怎样去判断其地段、环境、位置或地点的优劣呢?一般说来,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房产对位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通常,住宅用房产的价格因其周围环境状况、交通是否方便以及距离市中心的远近,有很大差别。商务办公楼的用户,大多数都希望办公地点位于繁华地带,交通方便,距其他业务单位、金融机构近,方便业务上的联系。而商店和购物中心则更注重所在地域对商业服务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是否还在增长与增长幅度的大小。

城市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土地属于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不可替代资源,而房子几乎是可以无限更新换代的,二者市场价值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城市发展空间的局限性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与土地价值相关联的区位价值才是决定房地产价值的根本。因此,选择区位价值潜力高的房地产项目投资或自用才是一个明智的购房者聪明的选择。那么,是不是当前价格高的地区便是区位价值潜力高的地段呢?当然不是,区位价值高并不意味着当前其物业的价格处于高水平。

房地产的位置有自然地理位置与社会经济位置之别。虽然房地产的地理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其社会经济位置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我们说置业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位置优劣的选择,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在已经形成的优良地段购置房产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和保值增值的利益。因为,地段优良的房产,虽然租金收益较高,增值也快,但价格不菲,相对于投资额来说,回报并不一定就高。相反,如果在那些虽然现在还不算优良、但极具发展潜力的地点购置房产,由于其相对价格较低,极有可能获得高额回报。房地产的社会经济位置会随经济建设、周边环境的改善而变化,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城市区位价值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不是地价最贵、售价最贵的物业就是未来价值增长最大和最快的物业。例如,社区人口扩增及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政府的政策倾斜、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大凡具备这些条件的区域,或早或迟都会转化为热点。人气集聚,热点形成,就会引起整个地段房产价格上涨,理所当然地带动房产增值,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开发、销售思路肯定是使市场脱节的。例如,莱芜市政府住宅所在的地盘地段是在2005年以极低的价格通过公开招标竞争购入的。时隔5年(2010年),现土地增值达15倍之巨,物业价值直线上升。

2.房地产的位置对于房地产价值的抗跌能力的影响

房地产位置的好坏不仅仅决定他的价值的高低而且还决定了房地产价值变动的抗跌能力。市区的贵重物业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具备很高的保值能力。在地产时势好的时候,市区盘、郊区盘都会升值;时势不好的时候,郊区盘的跌幅将比市区盘大得多。

总之,处于现代城市市区的贵重物业房价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升势。市道好时,其升幅最大;市道不好时,其抗跌能力最强。楼盘郊区化是方向,但不是主流。郊区盘与市区盘不可同日而语,楼盘郊区化缺少了房地产的最核心的价值。楼盘郊区化只是一部分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可能经历。享受生活,人们选择居住郊区;事业成就,人们必须贴近市区。郊区盘抗跌能力不强,住在郊区的生活成本较高,同时,中国的人口密度大,私家车不断在普及,但城市道路承载能力亦有限,交通问题将成瓶颈。随着住房商品化的深入,许多投资者都把房产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手段进行投资。

3.对房地产估价中重视区位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建议

房地产投资的金科玉律就两个字:位置。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好的位置,是房地产投资的关键。一般来说,投资者应该考虑以下几种位置:

(1)自身绿化条件较好的项目——环境较好,空气清新,孩子们有玩耍的游乐场所,老年人有可供活动、休闲、散步的公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对房价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2)城市的边缘地带——目前这些地段一般房价比较低,但城市的发展必然使这些地段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使房产升值。如今这些区域的房价相对较低,但相信在不久之后,随着内城拆迁建设速度加快以及人们购房观念的不断更新,居住郊区化的进程加快将会使这些位置的住房出现较大的升值空间。

(3)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生活舒适度,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也更能聚集“人气”,形成升值的潜力。

(4)外来人口密集的地区——外来人员较为集中的公司聚集区、院校区和商业密集繁华区,这部分区域有较大的租房需求市场,一般能租个好价钱,因此,多数有条件的商家或个人,均愿在此种位置投资,这样也自然会促使这些区域的房产升值。

(5)文教区——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日益重要,加之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对孩子的教育已成为许多家长购房首先考虑的因素。

(6)交通往来方便的区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长,人们已具备了购买汽车的能力。因此,远近已不再是关键问题,能否升值主要是看交通往来是否方便。有多条交通线路可选择进出的区域,是人们的钟爱,此区域内的房产也必然会有所升值。

(7)发展潜力大的地区——这些地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目前的房价较低,但是将来可能在此区域兴建大型公益或科技项目(如高新开发区、科技园等),使其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以上分析归纳影响居住房地产的主要区位状况因素有四条:

(1)交通条件——城市交通的通达程度,如估价居住房地产附近是否通行公共汽车、电车等;

(2)生活服务设施——居住房地产周围一定要有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如:菜市场、商店、银行、邮局等;

价值潜力范文篇6

1价值网模式特点

大卫·波维特认为价值网是一种业务模式,采用数字化供应链概念,达成高水平顾客满意度和超常公司利润率;它是一种与新顾客选择装置相连接,并受其驱动快速可靠系统。与传统价值链模式相比,其具有如下特点:

1.1全新理念

传统价值链模式根本使命是“可接受”服务和成本底线,制约了顾客需求,且使不同部门间为实现各自利益形成对立关系。另外,通过传统预测方式对需求进行预测,生产且分销产品,直接把产品推向市场,期望得到市场认可,有一定盲目性。

价值网模式强调高服务和成本有效性,由顾客设计产品并为之提供完美服务,且价值网模式借助协同电子商务实现与顾客、供应商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信息互动,尤其与供应商不再是单纯供求关系,而是把供应商看做合作伙伴,且价值网中每一节点上利益相关体对其整体价值观都高度认同。价值网模式以顾客为中心,通过数字化技术允许顾客定制产品,这样便可在和顾客紧密互动中获得真实需求信息,顾客在购买、使用或维护产品中所积累经验也能帮助企业预测市场变化,识别需求波动,合理确定需求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便可很大程度上过滤顾客需求不确定性。这种带有强目标性方式无疑会为企业降低成本。

1.2全新战略

选择传统价值链模式将广阔市场作为战略目标,很难在战略选择上实现成本领先和差异化共存。其竞争优势只能体现在低成本或独特产品和服务上,生产重点也只能放在低成本或实现产品差别创新上。相反,价值网模式锁定狭小市场,故可实现成本领先和差异化共存,即可实现目标集聚战略,以此便可提供物美价廉产品。

2价值网模式业务流程价值网是交互式网络关系,顾客是价值网核心,环绕在顾客之外是公司,控制与顾客间接触,包括取得顾客信息、维持关系、客户服务等;最是供应商,执行部分采购、装配与交运功能。其业务流程可见图1。

(1)需求预测环节。需求预测是传统价值链模式起点,且也是新价值网模式特点,不同是价值网模式让顾客通过选择板订货,通过这种与顾客紧密交流方式能准确了解顾客需求偏好,按顾客需求直接形成订单。选择板这种双向交流性质,大大缩短了反馈时间,便可减少大量成本。通过这种交互式交流,价值网很大程度上提高需求预测准确性,甚至能做到按真实需求生产,极大降低了经营风险。

(2)采购与进货环节。价值网突出特点在于能与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关系,很多在传统模式下属于商业机密信息,都和供应商分享,当然这里供应商是通过精心选择原材料供货方。通过连接到选择板,供应商可与企业且拿到订单,并据订单准时准量提供原材料,而且可据选择板上及时信息,即时调整原材料供应数量。因共享信息和更高层次合作,已经可基本消除货到不及时及积压原材料情况。

(3)生产环节。通过选择板,公司结合库存情况及当前生产能力可即时判断顾客对产品及交货需求,而价值网主张将交易活动交予那些具有高效执行能力且能很高发挥增值潜力企业来做,也即除了“控制顾客接触点”“掌握信息、知识、及关系维护”等方面,其余均可外包,当然在外包过程中,对质量监控必须掌握在价值网络中核心企业手里。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优化资金流又可保证产品质量,使公司在为顾客提供低成本产品且也能提供高质量服务,从而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

(4)交货环节。价值网模式认为交货环节不仅包括产品物理流动,还包括企业内部相关流程、安装培训、持续技术支持及对废旧产品回收等,该模式把交货环节看成是与顾客接触点,是增加顾客价值关键环节,实现价值网高质量、优服务、低成本基础。

3价值网模式成本管理框架通过以上对价值网模式业务流程分析,可知价值网模式要求企业不但关注企业内部生产等环节成本,还关注社会责任成本及进一步发挥增加顾客价值潜力所产生成本。

由此可形成如图2所示价值网模式成本管理框架。

成本维度:

(1)直接成本和作业成本是企业内部生产和交付等过程中发生成本,属常规成本。

(2)交易成本主要源于企业与价值网中其他合作伙伴交流所产生成本,属为进一步发挥增加顾客价值潜力产生成本,包括处理与供应商关系、与顾客沟通、获得客户信息等所产生成本。

(3)网络成本指价值网中核心企业为适应动态市场环境变化而进行价值网结构调整和战略决策所付出成本生产维度:这里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和销售服务虽和传统业务模式中这些概念有相似处,但因价值网模式对客户价值特别关注,这三个概念在价值网模式中具有不同意义。

其中,因价值网模式将目标锁定在狭小市场中,为满足顾客定制产品需求而进行产品设计看似增加成本,但因价值网模式特殊性,通过与合作伙伴良性合作,能通过灵活应对来满足顾客不确定需求,这无疑会增加顾客价值;通过对业务流程分析可知,产品生产环节,同样是在合作基础上将很多部分交由执行力最强、最能发挥顾客价值潜力企业完成;价值网模式将销售环节把握住,将它看成与顾客接触点,实现价值网高质量、优服务、低成本基础,是增加顾客价值关键环节。

关系维度:

(1)网络设计指生产网络结构设计与供应网络组成阶段。

(2)界面优化指供应网络各节点企业间界面优化和生产过程流程优化阶段。

价值潜力范文篇7

品位极高,不可替代天水市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诞生地,境内现存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伏羲庙宇.大地湾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古村落遗址,规模之大和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堪称罕见.牧马滩秦汉墓出土的木板地图和纸地图是我国最早的实物地图.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等三国战场遗址也具有不可替代性.至于石窟,麦积山石窟虽在我国四大石窟中名列第四,但与前三位石窟相比,周围环境之优美无疑名列前茅.而以麦积山石窟为首,在渭河谷地绵延100余里的“石窟走廊”,全国仅此一家.发展旅游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天水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天水市各界人士的共识,其重要作用表现为:其一加速货币回笼,为该市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其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安排剩余劳动力,天水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充足,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发展旅游业无疑是解决本地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关联性强,对相邻产业有很强的先导带动功能,可起到促进其他经济部门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

2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不仅仅考虑资源的本身价值,还需要考量与旅游产品开发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投资条件等.本文结合作者对该市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有关学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意见和已有成果,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评价模型,力求对天水市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一较为全面而客观的定量评价.

2.1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变量较多且较为复杂,为了简明、科学和系统地评价天水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本文选择了3个一级指标体系,包括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区位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9个二级指标体系,包括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科学考察价值、地理位置、可达性、资源的地域组合、旅游容量、旅游投资条件和旅游项目施工条件等指标.

2.2评价模型的构建1)建立模型根据天水市旅游资源的特点,本文构建了开发潜力的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2)建立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的构造方法,可将以上指标前后相比较分为相同重要、一般重要、突出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等5种,并将其相应设定分值为1、3、5、7、9,介于其间的分别以2、4、6、8四个分值来标定.而对于稍不重要、不重要、很不重要,极不重要则取1/3、1/5、1/7和1/9四个分值与其相对应,最后用特尔菲法获得各因素的标定值,本文共构造了13个比较判断矩阵.3)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及排序根据上述模型公式的运算,其结果经百分化后,得到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因子的各实际分值和位次结果,如表1所示.

2.3开发潜力评价结果在开发潜力的一级评价综合层中,天水市的旅游资源价值得分最高,旅游开发条件位列第二,最后一位是旅游区位条件,其得分依次为71,20和9.这充分说明天水市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应特别重视旅游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和开发工作.在开发潜力的二级评价项目层中,天水市旅游资源的艺术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投资条件分列第一、二和三位,说明该市人文旅游资源占比较大,特色突出,艺术观赏和科学文化价值较大,在今后的开发工作中应重点向此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投入和开发,以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开发潜力的三级评价因子层中,愉悦度(19分)、文物古迹(3分)、奇特度(12分)和民族风情(10分)居前4位,说明了天水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与方向,即文物古迹类和民族风情类.

3天水市旅游文化业发展构思

3.1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联合充分发挥天水市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依靠市场配置旅游和文化资源,促进旅游和文化资源的结合.旅游文化业所包含的行业企业存在小而散的特点,天水市的文化、旅游、宣传和财税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调控作用,重点帮扶较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与文化企业强强联合,通过优惠政策倾斜的方法增强其自身的发展实力.同时,应积极吸引海外旅游与文化的顶尖客商兴办“独资”或“合资”旅游文化企业,开拓天水市旅游文化市场.

3.2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塑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天水市拥有丰富的、高水平的文化旅游资源,需要结合未来旅游市场的定位,设计并开发一批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的旅游文化专属线路,做大做强旅游文化线路的品牌,争取获得良好的开发效益.为此,本文根据天水市现有的伏羲文化、石窟文化、秦文化和三国文化等突出的人文旅游资源特色及其特有的南北方兼具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推出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线路(秦城区伏羲庙→卦台山→北道区);天水三国文化旅游线路(天水关→木门道→街亭古战场→祁山堡→诸葛军垒→姜维墓);天水回族文化旅游线路(秦城区→张家川);天水宗教石窟艺术旅游线(麦积山→南郭寺→玉泉观→木梯寺)等文化旅游品牌线路.另外,由于天水市地处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饮食生活习惯兼具南北方的特色,针对该特点,天水市可以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发展具有传统饮食文化的企业,提供正宗地道的小吃,以满足旅游者饮食多样性的需求,甚至可以制成熟食网上包装出售.

3.3采用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产品现代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形象宣传与广告设计的营销作用.根据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结果,文物古迹作为天水市首要发展的旅游文化产品的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特点,决定了天水市在发展旅游文化业伊始,必须重视宣传广告的特殊作用.通过广泛的、多途径的纸质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等大力宣传与推介,为旅游文化业的发展造势.同时,天水市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将天水市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纳入对外宣传之中,在“西洽会”、“西博会”、“兰洽会”等外贸活动中大力进行促销,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知名度,打造西部地区独有的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3.4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娱演艺业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有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表述,突出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历经20多年的积累发展,正迎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拥有众多优势垄断文化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应更新文化发展观念,理顺文化发展体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努力通过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的方式,积极发展旅游文娱演出业,扩大旅游文化相关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为此,天水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展旅游相关的文娱演出业.首先,利用已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创作经典文化艺术名品,同时积极与旅游相关企业联系,深入挖掘旅游者喜闻乐见的文化表达形式与演出模式,创作一系列的文娱表演节目,吸引旅游者驻足天水胜地,欣赏文化精品;其次,与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联合成立相关旅游文娱服务公司,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演出、展览与比赛,使游客能在旅游的同时真正地享受天水市的内在文化内涵;第三,新建一批适合开展旅游文娱演出的场馆,同时购买先进的演出设备,引进文化管理人才,开发天水市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各类民族文化、艺术、娱乐和体育活动,丰富旅游文娱演艺业的内容.

3.5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发展旅游文博和影视业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是我国城乡居民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和查询资料的重要场所.天水市的文博单位应顺应历史发展,紧跟时代需求,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精细创作优质的文化艺术产品,积极寻求与旅游业的合作发展之道.旅游者对于影视剧作中的拍摄城市或景区非常感兴趣,如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中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天下无贼》中的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徐峥导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中的泰国清迈,经过影视加工与宣传,成为旅游者争相参观游览的旅游胜地.天水市应积极邀请著名导演将其影视剧作中的拍摄场景设定在天水市,创造出优秀的影视作品,扩大其知名度.

4结语

价值潜力范文篇8

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

作为全球农业大国之一,中国具有较为悠久的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撑,具有实现历史文化传承、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第一,历史文化传承。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农耕文化发展的历史记录者,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风情、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性代表,反映出古代人民的智慧与精神品质,其地理位置、建筑特点、结构布局在生态建筑领域有重要的探索研究价值,而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特色习俗在文化艺术领域有重要的学习研究价值。此外,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的农业文化遗产有助于引起当地民众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使他们时刻铭记传统村落农业文化的精神追求,同时保持着勤劳质朴、热情单纯的美好精神品质。第二,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其传统建筑群与村落空间布局都反映着传统村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融,同时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理念。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坐落于山林之间,青山绿水环绕,村落环境、民风民俗与自然元素融合良好,是古代民众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有效见证,并且在长久的历史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传统村落独特的生态文明思想。近年来,在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愈发重要,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并汲取其中的生态文明智慧,有助于弘扬和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理念,激励当地居民养成生态文明保护意识并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以促进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第三,农村经济发展。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推动农村旅游产业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例如当地的土壤环境、气候条件和耕种技艺的有机结合能够培育出独具地方特色与风味的农业产品并受到广大外地消费者的喜爱,与此同时,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整体格局、民俗风情、文化内涵等元素与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将会吸引到大量的游客朋友前来旅游,而传统村落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增长与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一是当地民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薄弱。长期的村落生活让当地民众忽视了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致于缺少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相关行动。传统村落独特性和稀缺性突出,是极其宝贵且无法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然而,我国许多传统村落往往会因为修缮工作不到位、保护方法不科学、民众保护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使传统村落的建筑格局和整体风貌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的传统建筑可能会被恶意拆毁,而且部分新修葺的房屋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整体设计格格不入,这一系列问题将导致传统村落逐渐丢失原有的古朴风貌。二是传统村落文化遗产遭过度开发。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推动下,开发旅游产业成为了推进传统村落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渠道,并且这一举措能够传承与弘扬传统村落农业文化,使其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受到更多游客的欢迎,形成旅游产业与传统村落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但是部分村落在开展旅游产业建设后,为了获取更加丰厚的利益而选择对传统村落进行过度开发,导致传统村落失去原本古朴纯净的历史气息与底蕴深厚的文化特质,逐渐变成了极具商业性的旅游景区。三是传统村落缺少充足的传承力量。大多数传统村落“空巢”现象严重,年轻人往往会选择搬至城镇生活或进城务工,村里许多家庭只有小孩和老人,他们的力量难以完成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与此同时,传统村落居住环境简陋、基础设施不健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原住民在现代思想文明观念的影响下选择搬离老宅,从而导致传统村落渐渐失去人气,古建筑日渐破损,传统的民风民俗也会慢慢消失,最终,传统村落文化将会走向消亡。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有效策略

价值潜力范文篇9

【关键词】客户价值企业客户类型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企业客户流失率降低5%,企业利润将增加25%~85%。[1]因此,降低客户流失率是提升企业利润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当前客户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阐述客户价值理论,对客户价值进行了细致分析,进而研究了客户类型划分问题,最后针对不同客户类型提出了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期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客户价值理论分析

对于企业而言,每一个客户的价值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客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但有些客户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可能比较低甚至是负利润。基于客户性质不同,企业需要对不同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这是因为如果企业对任何一位客户都采取相同态度与处理方式,就会造成“要么无法满足高利润客户需求、要么在低利润客户身上浪费资源”的现象,进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一视同仁的做法很有可能导致高利润客户流失,转而投入到竞争对手行列。

1.Zeithaml的客户感知价值理论

Zeithaml(曼尔)的客户感知价值理论指出,在顾客价值设计、价值创造、价值提供环节应该从顾客角度出发,将顾客感知作为最主要参考依据,而不是企业。换言之,客户价值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客户决定的。因此,客户价值概念等同于客户感知价值概念,是指客户在将感知到的收益与前期投入成本进行比较后,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提出的整体性评价。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首先客户感知价值是一个主观概念,不同客户对不同产品或服务感知到的价值是不同的;其次感知价值是客户在对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比较之后所作出的认知,而不是只取决于其中一个因素。当然,在感知价值中客户最看重的是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要提升客户感知价值必须降低客户对成本的偏好或提升客户对收益的偏好。[2]

2.Lauterborn的4CS理论

早在1990年,Lauterborn(劳特博恩)基于传统的4PS理论(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提出了著名的4CS理论(即顾客、成本、方便、沟通)。传统的4PS理论仅仅从企业角度出发来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期间并没有考虑到客户需求。Lauterborn提出的4CS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更多关注客户而不是产品,企业销售产品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自己是否可以制造,而应该是客户是否需要;企业不应过早地考虑定价问题,而应主动了解客户为得到想要的产品或服务愿意花费多少钱;企业应该更多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方便客户购买到产品或服务;在准备促销之前企业应该更多考虑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才能实现更好的营销效果[3]。总而言之,Lauterborn的4CS理论比较重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但它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仅仅关注了客户的短期需求,忽视了市场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3.PhilipKotler的客户让渡价值理论

PhilipKotler(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客户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减去总顾客成本的差值。其中总顾客价值是指顾客从某一款产品或某一项服务中获得的整体所得,如产品的包装、工作人员的服务、产品的价值等;总顾客成本是指客户为了购买这款产品或享受这项服务所花费的成本之和,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金钱成本等。一般情况下,客户总是期望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价值更高的产品或服务,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性价比高的产品。所以客户在购物时往往会对产品的成本与价值进行比较,进而选择他们认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二、基于客户价值视角的客户类型分析

基于客户价值来细分客户类型的最主要依据是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中不同客户的利润价值,即通过客户利润价值来划分客户类型。一般情况下,企业会根据某客户在所有客户中的价值比重进行排序,以确定每一个客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

1.金质客户

金质客户在企业所有客户中的占比一般为10%,但其所带来的利润一般可以占到企业总利润的5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金质客户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支柱,是企业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一般情况下,金质客户非常忠诚、流动性较小,其与企业的合作也非常紧密。金质客户基本上会将自己公司的所有业务交给企业运作,前提是企业能够持续提供满足其需求且有竞争力的产品,一般不会过多计较价格。但金质客户往往需要感受到企业的关注,必须享受特殊待遇,以使自己在心理上获得满足。[4]

2.银质客户

银质客户对于企业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在利润回报率方面的要求仅次于金质客户,属于有潜力发展为金质客户的群体。银质客户一般会将自己公司大部分业务交给企业运作,但受自身业务量、营业额及利润影响,银质客户比金质客户更在意企业报价,并期望获得质量中等以上但报价稍低一些的产品或服务,以保持自身的利润及竞争力。所以银质客户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会低于金质客户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对于企业发展而言,银质客户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客户群体。

3.铜质客户

铜质客户对于企业发展的贡献度不高,其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较低甚至是负值,但铜质客户属于企业没有发展完全的客户群体,发展潜力非常大。这类客户的需求可能与企业能够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大差距,但通过小业务量合作,两者之间的关系会逐渐融洽。鉴于铜质客户一般业务量很小,所以企业在应对这类客户群体时会在材料成本、时间成本上造成一定浪费,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三、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对金质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

金质客户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企业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基于该类客户的特性,企业应该为其提供个性化产品服务,最大程度投入所有资源。要从双方合作之初就清楚掌握客户需求,并在产品规划时期与客户保持最紧密的联系,适时跟踪客户意见,不断改良产品性能。此外,企业还要在交易方式、结算模式、交货模式等各个环节为金质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总而言之,企业一定要在不破坏原则的基础上竭尽所能满足金质客户的需求,以此来维护双方的关系。[5]一是配备专职客户经理负责金质客户接洽工作。企业要选派最优秀的客户经理负责好与金质客户的接洽工作,客户经理要积极主动、及时了解客户的想法与需求,根据客户要求完成各项业务工作,与金质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是积极保持与客户的沟通与联系。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与联系,适时关注客户在业务合作中最真实的感受,耐心解决客户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客户有抱怨进行投诉时,尽快分析产生问题的背景和原因,为金质客户提供最恰当、最科学的解决方案。[6]三是为金质客户提供快捷服务。要准确把握客户对于产品类型、产品功能等方面的偏好,随时为金质客户提供最快捷的服务。尤其是在产品营销旺季,营销人员更是要在忙碌的节点为金质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让其感受到作为金质客户的特殊待遇,增加客户满意度,进而提升其忠诚度。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金质客户中与企业业务合作营业额排名靠前的客户,在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之外,还要为其提供更多的折扣优惠、返利优惠等,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优越感,刺激客户业务量。

2.对银质客户提供差别化产品

对于企业而言,银质客户是仅次于金质客户、最具发展潜力的客户群体。银质客户在将自己公司大部分业务交给企业运作的同时,还会向其他客户大力推介、宣传企业。维护好与银质客户的关系,不仅能够增加企业利润,还能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因此,对于这类客户,企业应该确保投入足够的资源,切实维护好与银质客户的关系,将这类客户有效“团结”在自己身边而不是将他们推到竞争对手行列。一是为银质客户提供产品价格优惠。企业在与银质客户开展业务合作时,要给予其更多的价格优惠。在邀请其参与企业举办的活动过程中,让其享受特殊待遇,获得满足感,让银质客户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合作诚意。二是对银质客户采用互动营销策略。企业要加强与银质客户的互动联系,切实满足客户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断提升其忠诚度。如建立客户俱乐部、与客户一起开展业务之外的娱乐活动;建立客户论坛、及时企业最新产品信息,让客户及时了解企业动态,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心等等。

3.对铜质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

所谓标准化产品是指企业在花费一定时间、精力、金钱成功开发产品并提供服务方案后,这些产品或服务方案必须是可循环利用的,目的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客户当前价值低并不代表其价值永远低。企业对铜质客户的营销目标应该是通过不断的沟通与接洽来逐步提高双方合作的业务量,引领其向银质客户甚至是金质客户方向发展。对确实不具发展潜力的铜质客户,企业应减少在营销资源方面的投入,甚至采取放弃政策,但在放弃的同时仍要关注客户反应,以免其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一是充分利用好企业品牌营销策略。事实上,铜质客户虽然当前的客户价值较低,但仍然属于发展潜力最大的群体。对于这类客户,企业要充分运用好品牌营销策略。品牌对于铜质客户的吸引力非常强,可以有效提高其忠诚度。企业一定要积极树立好品牌形象,通过建立高标准的标准化产品,吸引铜质客户关注度。二是为铜质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虽然企业主要是为铜质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但这并不妨碍在一定条件下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想要牢牢抓住并不断发掘铜质客户潜力,必须切实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有效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宁昌会.论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4):116-121.

[2]朱明侠.竞争性营销战略[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3]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4]蒋文艺.中小企业营销战略探析[J].综合经济导刊,2003(4):59-60.

[5]孟庆良,韩玉启,陈晓君.客户价值研究及其对客户关系管理绩效的影响[J].运筹与管理,2005(1):138-142.

价值潜力范文篇10

关键词:企业管理;激励理论;应用价值分析

人才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因此,如何实现人才的管理也就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激励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论,逐渐适应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将它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激励理论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自身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且帮助其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效力,有利于企业朝着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高涨,使得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1.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创造更多的企业效益

第一,企业采用良好的激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通过激励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建构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不断激发员工的潜能,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1]。比如,在当下的许多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优秀员工的业绩比普通员工的业绩低的现状,归根结底这主要还是因为企业制度的不完善所造成的。因此,企业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激励体制,进而更好地调动员工对于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使其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以饱满的精神、更好的姿态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从而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

2.有效激发员工自身的潜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一方面,经过实践研究证明,在企业所创设的激励环境中员工的潜力会比普通环境中员工的潜力更高、更大。在充满激励的环境中,员工可以最大限度的将自身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这比一般环境下所激发出来的潜力还要高很多。另一方面,激励理论的应用,还可以帮助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采用一定的激励理论并建立一定的激励体制,可以不断激发员工自身的潜能,不仅能够最大限度获得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从而实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也有利于企业更加长远的发展。3.有利于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一定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两种价值,然而在企业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激励理论和建立一定的激励体制,可以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并且在工作中找到满满的归属感,这对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一定的激励理论,一方面可以满足员工在社交方面的需求[2],使员工进一步感受到企业领导的亲和力,对建立与领导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以及员工树立一定的自信心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尽可能满足员工在尊重方面上的需要,使其在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和奖励之外,还能受到来自其他同事和领导的关心、信任以及尊重,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此外,企业在管理中运用一定的激励理论,可以有效地将员工自身的需要转化为一定的工作信念,从而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自身所具备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帮助企业最大限度获得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1.加强员工在物质上的激励

物质激励作为企业激励理论中最基本的激励,企业在实施相关的激励体制时,首先就应该满足员工物质方面的需求,对员工的物质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第一,加强对员工对物质基础需要的重视程度,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同时,不断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保证员工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以及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第二,在激励体制中适当的引入一些竞争机制,使员工产生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以及信任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断努力[3]。

2.注重员工在精神上的激励

精神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精神动力,从而保证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一方面,企业要在员工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基础上,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使他们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第二,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员工的职业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第三,在对员工进行综合考评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满足员工的正当合理要求。此外,相关的部门领导在日常基本的工作中,也应该尽量的多鼓励员工,从而不断满足员工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3.在企业管理中建立完善的激励体制

第一,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员工的个人需求,通过不断的改革实现对已经建立的激励体制的完善与发展,使其能够及时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第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要不定期对激励体制[4]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在修改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一些新的时代元素,从而将新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地注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员工的潜力激发出来,并且有利于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并非常有必要将其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

作者:张琪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金晓梅.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4,(33):47-49.

[2]贺德祥.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5,(2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