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1:42:31

交易审计

交易审计范文篇1

关键词:关联方;关联交易;审计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规模化、知识化经营趋势日益明显。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控股等资本运营手段,使我国集团公司纷纷出现。因此,企业间关系日渐复杂,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大量存在。为了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财政部于1997年5月22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该准则的颁布不仅为广大会计人员处理相关业务提供了具体指导,也为审计职业界开展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提供了审计依据。它对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保证上市公司真实、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使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就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的特点谈点粗浅认识。

一、审计风险大

关联方企业间往往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或者一方能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进行交易时,虽然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但也存在不利的方面,即它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不完全吻合。它在保障大股东权益的条件下,造成对少数股东权益的侵犯。也正是由于相关联的经济业务渗入,其动机很可能不同于正常的营业关系,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这种审计风险表现在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上。从固有风险看,由于我国某些上市公司没有建立关联方交易的约束机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除对关联方及其交易要求披露之外,未作其他规定,造成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固有风险很大。从控制风险看,由于局部利益的驱使,关联方交易存在相互转移收入和费用的行为,并利用价格调节利润,使资金使用不遵循有偿原则等,造成了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控制风险大。从检查风险看,由于某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大作文章,使关联方交易量大且复杂,给注册会计师设置了障碍,加大了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提高了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的检查风险。

二、审计难度大

目前,由于我国集团公司的大量出现,企业间关联方关系已大量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将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复杂,从而造成审计难度大。

首先,由于关联方的界定不清使审计难度加大。准则指出:“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一方有能力对他方直接或间接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以及共同控制某一方式或共同受某一方控制的双方或多方。”准则一方面为注册会计师判断什么是关联方,什么是关联方交易提供了指导;另一方面也为注册会计师对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提供了一个强制性的要求。但就关联方的双方或多方而言,他们的存在有些记录在董事会的决议或其它记录上,有些则隐匿起来。另外,从某些公司年度会计报告看,披露的关联方交易大多集中于生产性关联方交易,对于非生产性关联交易,尤其是对资产重组中的关联方交易披露不全,也体现出对准则的理解不够完整,关联方的界定不够清楚,使审计难度加大。

其次,不正常的交易使审计难度加大。关联交易应该是关联的双方或多方在商品购销、资金融通、劳务供应、费用分摊、资产使用等方面发生的业务往来。然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关联者交易中可能包含了不寻常的低价和其它优厚条件:关联者管理当局也可能蓄意安排下属关联者进行交易时虚列各关联者会计报表;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由于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关联贸易;外商投资企业出现的变相出资和虚假合资等不公平、不合理的关联交易,都使审计难度加大。

第三,未予披露的关联方交易也使审计难度加大。在上市公司中,实际存在着无偿的关联方交易、不易察觉的关联方交易与难以识别的关联方交易发生。这种一方面存在关联交易,另一方面既不披露又不易察觉,从关联各方来看,无非是达到隐瞒利润,偷逃税收的目的。这却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三、交易成本提高

交易成本是指为完成交易活动所发生的资财耗费,它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契约的监督和维护成本。近年来,交易成本在关联方交易和企业间逐年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1交易环节多,使交易成本增加。关联方交易中虽然交易环节比其它企业间的交易有所减少,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初建阶段,交易法规尚不健全,而且还不能有效地实施,这就造成交易环节的增多,从而加大了交易成本。特别是一些紧俏商品的交易,投机倒把现象比较突出,交易成本越来越大。

2“三角债”加大了交易成本。目前,我国企业间相互拖欠问题十分严重。企业为收回款项要花很大的成本,一笔帐少则讨二、三次,多则讨上十次,这种相互间的拖欠使各企业的流动资金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使交易成本增加。

3缺乏控制制度,使交易成本增大。当前,多数关联交易方虽有一些生产成本实施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交易成本控制制度则十分薄弱,如交易活动中讲排场、讲档次、大吃大喝,使招待费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更有甚者,还将一些好处费和非正常开支也挤入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失控自然使其增大。

交易审计范文篇2

论文提要:本文阐述了关联方交易的概念及类型,在分析有关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特点及重点的基础上,逐步说明如何进行关联方审计。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合并、兼并、联营等现象日趋增多,这使得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变得越来越广泛。关联企业之间为了达到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目的,可能存在相互转移收入和费用,操纵关联方交易价格,内部资产转让,费用承担不符合配比原则,相互融通资金费用分担不合理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可能导致投资者出现决策失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联方交易过程中,不能将关联交易等同于一般交易进行测试,否则极可能落入被审单位设计的陷阱。因此,如何对关联方交易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成为注册会计师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关联方交易概述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交易的主要类型有:

1、购买或销售商品。

2、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

3、提供或接受劳务。

4、担保。

5、提供资金(贷款或股权投资)。

6、租赁。租赁通常包括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等,关联方之间的租赁合同也是主要的交易事项。

7、。主要是依据合同条款,一方可为另一方某些事务。

8、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在存在关联方关系时,有时某一企业所研究与开发的项目会由于一方的要求而放弃或转移给其他企业。

9、许可协议。当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关联方之间可能达成某项协议,允许一方使用另一方商标等,从而形成了关联方之间的交易。

10、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

11、关键管理人薪酬。企业支付给关键管理人员的报酬,也是一项主要的关联方交易。

三、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风险大。这种审计风险表现在周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上。从固有风险看,由于我国某些上市公司没有建立关联方交易的约束机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除对关联方及其交易要求披露之外,未作其他规定,造成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固有风险很大。从控制风险看,由于局部利益的驱使,关联方交易存在相互转移收入和费用的行为,并利用价格调节利润,使资金使用不遵循有偿原则等,造成了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控制风险大。从检查风险看,由于某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大做文章,使关联方交易量大且复杂,给注册会计师设置了障碍,加大了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提高了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的检查风险。

(二)审计难度大

1、由于关联方的界定不清使审计难度加大。

2、不正常的交易使审计难度加大。

3、未予披露的关联方交易也使审计难度加大。

(三)审计具有连续性。在关联交易的主要事项中,如购货、销货、应收应付款项等,一般应当披露连续两年的比较资料。这使得在今后年度审计过程中,当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会计师事务所对初期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证据的取得,应该和资产负债表期初余额确认方法一致。从关联方交易的审计实践中,也体现出审计连续性的特点。

四、关联方交易审计的重点

(一)关联方的识别。关联方审计的难点在于发现关联方关系,只要找到了所有关联方,审计也就有了清晰的线索。注册会计师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和制定审计计划时,要对被市单位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实施以下程序来确定被审单位存在已知或潜在的关联方及其交易:

1、审查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以前年度工作底稿中确认的关联方,在本期如未发生变动,则仍视其为关联方;而以前年度未作为关联方记录的其他企业则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关联方。

2、了解、评价被审单位识别和处理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程序。

3、查阅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名单,这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正确判断他们与企业的交易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4、查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记录,使注册会计师能认别控制、共同控制或对被审单位实施重大影响的关联方。

5、询问前任注册会计师,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但仍要对询问结果审核。

6、审核所审会计期间的重大投资业务或债务重组业务,确认投资和重组的性质是否构成新的关联方关系。

7、审核所得税申报资料。若被审单位报税过高或过低,说明可能存在以转移利润为由的关联方交易。

(二)对关联方交易的识别。判断关联方交易存在的标准不是金额大小,而是会计上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由于被审单位可能会故意隐瞒关联方,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实施专门审计程序来识别关联方交易。

1、查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记录。

2、询问有关当局重大交易时的具体情况。

3、审阅被审单位管理当局说明书。

4、了解被审单位与其主要顾客、供应商和债权人、债务人交易性质及范围。

5、了解是否存在已发生但未进行会计处理的交易。

6、查阅会计记录中数额较大的异常或不常发生的交易。

7、审阅有关存款、借款询证函,检查是否存在担保。(三)对被审关联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

1、了解、描述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

2、查明并确定已授权或拟授权的关联方交易。

3、抽样检查关联方交易的原始凭证。

4、检查董事会和关键管理人员提供的所有资料,从而确定关联方交易的完整性。

5、审查机器设备或建筑物等购销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

6、审查关联方之间的、租赁、资金借贷业务。

7、审查支付给关键管理人员报酬的金额和方式有无不合理。

8、评价关联方内部控制制度。如果被审单位关联方交易的内部控制较好,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否则应增加实质性测试。

(四)对被审单位关联方交易进行实质性测试

1、审查被审单位与其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购销活动、劳务支出、租赁业务,确定其交易价格是否公平,相关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

2、审查被审单位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往来的有关合同、文件,核实资金是否被无偿占用,检查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3、审查有关担保、抵押协议,查看担保抵押品是否存在。

4、审查被审单位与其关联方之间研究开发项目及其项目转移价格是否偏离真实价格。

5、审查被审单位会计报表附注是否对关联方交易予以披露,披露是否完整。

(五)检查已确认的关联方交易。注册会计师在根据被审单位关联方交易目的、性质、范围和对报表影响程度形成审计意见前,还需检大关联方交易,并考虑执行附加的审计程序:

1、向关联方询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

2、检查关联方所持的证据。

3、向与经济业务有关人员证实有关问题。

4、从重大往来款及抵押物中获取被审单位关联方的偿债能力。

(六)向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索取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声明书,以明确注册会计师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各自应负的责任。

(七)审计意见的形成。注册会计师要根据审计结果形成无保留的审计意见或保留意见、拒绝意见或否定意见。

五、关联方交易审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突出重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审计工作。在关联方交易的审计中应关注关联方交易的实质,即交易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其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购销价格反常,售后短期内又重新购回,低价售给无须经手的中间企业,贷款拖欠不还,贷款未取消又赊购等购销业务。

2、资金拆借高于市场利率,借给不具有偿债能力的企业和逾期不还款等资金融通业务。

3、劳务、咨询、管理费价格不合理,对不存在或无法实现的咨询服务付费。

4、反常的投资收益、租金和利息收入。

(二)采取切实措施,降低审计风险。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企业可能因不披露关联方交易而导致财务报告出现重大错误情况,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降低审计风险:

1、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2、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部门获取书面证明。

3、聘请行业专家鉴定。

4、实施必要的函证。

5、若出现意外事项,可重新确定审计范围或追加实施审计程序。

(三)正确评价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对给财务报告带来重大影响的关联方交易事项,应在审计报告中作出客观、恰当的披露,从而提醒财务信息使用者。然而,由于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复杂性及内部控制、审计测试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并不能保证发现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所有错报、漏报,关联方交易的审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注册会计师要慎思明辨,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关联方及其交易进行审计。

交易审计范文篇3

一、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分析

(一)上市公司与其关联企业变相拆借资金的现象普遍表面上上市公司向集团收取资金占用费,可以增加盈利和解决母公司资金来源问题。但由于母公司资金获得容易,挥霍浪费,任意拖欠,甚至形成“呆”账、“死”账,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发展,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此外,上市公司与其关联企业之间还存在大量巨额担保行为,不仅形成银行资金“黑洞”,诱发金融风险,有些上市公司还蓄意掩盖,误导投资者,一旦查明事实便会导致股价剧烈波动,甚至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股灾。

(二)上市公司通过随意调节费用及伪造交易等手段,为自己或关联方谋取非法利益一些上市公司在购销业务中以非正常的低价从关联方买人原料,然后高价卖出其产品,借以制造高额账面利润。在信息披露上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只披露交易数量而不披露交易价格和定价方法,也不披露关联交易的次数及占同类购销的比例,甚至蓄意不进行披露。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相关费用上,以其利益为需要随意调节利润、转嫁费用,误导、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三)以各种方式进行资产重组,逃避有关部门监管如资产转让、租赁、抵债、委托或合作投资、托管经营、赠予等。由于我国新会计准则把关联交易差价转入资本公积,并且严格界定了关联方和非关联方交易的界限,此类活动形式变得更为隐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利润包装,不仅在财务报告中提供虚假信息,而且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严重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在会计报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信息,以使社会公众能够对该企业的经营业绩作出合理评价。

二、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披露

(一)关联交易披露要求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合并财务报表中披露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易。企业财务报表不仅在个别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事项,还应在合并报表中分别按关联方类别披露集团内部的关联方关系及交易金额,属多层投资控制关系的关联关系及交易应披露到最低级企业。关联交易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情况处理:零星的关联交易,如果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的或几乎没有影响的,可以不予披露;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影响的关联方交易,如果属于重大交易(主要指金额较大的,如销售给关联方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本企业销售收入10%以上),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披露,但以不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正确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为前提。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母子公司的关系,包括关联方企业的基本信息、主营业务、所持股权金额、直接或间接控制比例及其变化等信息,考虑到部分企业关联关系的复杂性,企业至少应披露母公司、最终控制方、对外公开提供财务报表的最低中间控股公司。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这些要素至少应包括:交易的金额;未结算项目的金额。在披露时要求披露至本期期未止的关联方交易累计未结算的金额,不需要披露本期发生额;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没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关联方之间签订的交易协议或合同的主要内容、交易总额以及当期的交易数量及金额。

(二)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对策首先,完善关联交易披露的会计准则,尤其是对定价政策信息披露的规定: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详细披露关联交易定价的基本要素,包括价格制定的方法、成本或市价、净利润或毛利润,选择该方法的理由,与公平市价的差异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等信息,并提供由独立财务顾问签发的关于关联交易是否公正的声明。对于重大的关联交易,规定应有股东大会批准,并披露将要发生的交易的详细信息,在进行成本效益权衡后,认为披露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披露豁免。但如果关联交易显失公平且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或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则不得豁免。要强制有关公司增添披露涉及关联交易的提示性说明,如披露关联交易在收入和成本中的比例,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例,披露公司章程对关联交易决策程序的规定以及董事和监事对关联交易公平、公正性的意见。对准则中表述的“重大影响”、“控制权”等专业术语,不能给会计人员抽象、模糊的认识,要力求具体规范,合理界定。其次,加大对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对于故意隐瞒重大关联交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证券监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应给予严厉处罚,并鼓励投资者对其提起诉讼,追究民事及刑事责任。针对关联交易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非公平公正和弄虚作假等情况,制订出详细可操作的处罚条例细则,从而对企图利用关联交易达到不正当目的的公司和个人起到威慑作用。再次,对企业经营业绩或经营发展存在重大影响的关联交易,不仅应对这些交易予以披露,而且必须披露其影响程度。如对资产、股权的转让应披露转让理由、对交易双方当前生产经营及长远发展的影响、定价原则、生产的效益占公司净利润的比重等。

三、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审计

(一)关联交易审计特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有以下特点:(1)审计风险大。关联方企业间往往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或者一方能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进行交易时,虽然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但也存在不利的方面,即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不完全吻合。关联交易在保障大股东权益的条件下,造成对少数股东权益的侵犯。也正是由于相关联的经济业务渗入,其动机很可能不同于正常的营业关系,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这种审计风险表现在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上:从固有风险看,由于我国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建立关联方交易的约束机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除对关联方及其交易要求披露之外,未作其他规定,造成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固有风险较大;从控制风险看,由于局部利益的驱使,关联方交易存在相互转移收入和费用的行为,并利用价格调节利润,使资金使用不遵循有偿原则等,造成了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控制风险加大;从检查风险看,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操纵,使关联方交易量大且复杂,给注册会计师设置了障碍,加大了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提高了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的检查风险。(2)审计难度大。目前由于我国集团公司的大量出现,企业间关联方关系已大量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将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复杂,从而造成审计难度增大。关联方审计的难点在于关联方的认定和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确定关联交易是否进行了非关联化,关键是查清交易中的“关键控制人”。有时候“关键控制人”并不一定是“终极股东”,而是名义上没有控制但实际有控制权的法人和自然人,如国有股股东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炒作上市公司的“庄家”。如某上市公司与一家公司进行交易,表面上两者无关联关系,但实际上同属一个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在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下上市公司才不得不与那家公司进行交易,其公允性则有待考查。审计中若发现交易的获利水平明显与市场情况不符,则一定要请公司配合查清对方的主管部门。再如两家上市公司进行交易,表面上也发现不了两者的关联关系,但实际上两家公司的股票都受同一“庄家”控制,“庄家”同时操纵着这两家公司,进行此项交易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庄家”的炒作。杜绝非公允关联交易,应与打击庄家操纵并举。另外,未予披露的关联方交易也使审计难度加大。在上市公司中实际存在着无偿的关联方交易、不易察觉的关联方交易与难以识别的关联方交易发生,这种一方面存在关联交易另一方面既不披露又不易察觉,从关联各方来看,无非是为了达到隐瞒利润,偷逃税收的目的,这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交易审计范文篇4

一、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分析

(一)上市公司与其关联企业变相拆借资金的现象普遍表面上上市公司向集团收取资金占用费,可以增加盈利和解决母公司资金来源问题。但由于母公司资金获得容易,挥霍浪费,任意拖欠,甚至形成“呆”账、“死”账,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发展,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此外,上市公司与其关联企业之间还存在大量巨额担保行为,不仅形成银行资金“黑洞”,诱发金融风险,有些上市公司还蓄意掩盖,误导投资者,一旦查明事实便会导致股价剧烈波动,甚至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股灾。

(二)上市公司通过随意调节费用及伪造交易等手段,为自己或关联方谋取非法利益一些上市公司在购销业务中以非正常的低价从关联方买人原料,然后高价卖出其产品,借以制造高额账面利润。在信息披露上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只披露交易数量而不披露交易价格和定价方法,也不披露关联交易的次数及占同类购销的比例,甚至蓄意不进行披露。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相关费用上,以其利益为需要随意调节利润、转嫁费用,误导、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三)以各种方式进行资产重组,逃避有关部门监管如资产转让、租赁、抵债、委托或合作投资、托管经营、赠予等。由于我国新会计准则把关联交易差价转入资本公积,并且严格界定了关联方和非关联方交易的界限,此类活动形式变得更为隐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利润包装,不仅在财务报告中提供虚假信息,而且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严重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在会计报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信息,以使社会公众能够对该企业的经营业绩作出合理评价。

二、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披露

(一)关联交易披露要求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合并财务报表中披露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易。企业财务报表不仅在个别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事项,还应在合并报表中分别按关联方类别披露集团内部的关联方关系及交易金额,属多层投资控制关系的关联关系及交易应披露到最低级企业。关联交易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情况处理:零星的关联交易,如果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的或几乎没有影响的,可以不予披露;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影响的关联方交易,如果属于重大交易(主要指金额较大的,如销售给关联方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本企业销售收入10%以上),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披露,但以不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正确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为前提。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母子公司的关系,包括关联方企业的基本信息、主营业务、所持股权金额、直接或间接控制比例及其变化等信息,考虑到部分企业关联关系的复杂性,企业至少应披露母公司、最终控制方、对外公开提供财务报表的最低中间控股公司。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这些要素至少应包括:交易的金额;未结算项目的金额。在披露时要求披露至本期期未止的关联方交易累计未结算的金额,不需要披露本期发生额;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没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关联方之间签订的交易协议或合同的主要内容、交易总额以及当期的交易数量及金额。

(二)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对策首先,完善关联交易披露的会计准则,尤其是对定价政策信息披露的规定: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详细披露关联交易定价的基本要素,包括价格制定的方法、成本或市价、净利润或毛利润,选择该方法的理由,与公平市价的差异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等信息,并提供由独立财务顾问签发的关于关联交易是否公正的声明。对于重大的关联交易,规定应有股东大会批准,并披露将要发生的交易的详细信息,在进行成本效益权衡后,认为披露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披露豁免。但如果关联交易显失公平且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或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则不得豁免。要强制有关公司增添披露涉及关联交易的提示性说明,如披露关联交易在收入和成本中的比例,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例,披露公司章程对关联交易决策程序的规定以及董事和监事对关联交易公平、公正性的意见。对准则中表述的“重大影响”、“控制权”等专业术语,不能给会计人员抽象、模糊的认识,要力求具体规范,合理界定。其次,加大对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对于故意隐瞒重大关联交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证券监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应给予严厉处罚,并鼓励投资者对其提起诉讼,追究民事及刑事责任。针对关联交易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非公平公正和弄虚作假等情况,制订出详细可操作的处罚条例细则,从而对企图利用关联交易达到不正当目的的公司和个人起到威慑作用。再次,对企业经营业绩或经营发展存在重大影响的关联交易,不仅应对这些交易予以披露,而且必须披露其影响程度。如对资产、股权的转让应披露转让理由、对交易双方当前生产经营及长远发展的影响、定价原则、生产的效益占公司净利润的比重等。

三、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审计

(一)关联交易审计特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有以下特点:(1)审计风险大。关联方企业间往往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或者一方能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进行交易时,虽然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但也存在不利的方面,即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不完全吻合。关联交易在保障大股东权益的条件下,造成对少数股东权益的侵犯。也正是由于相关联的经济业务渗入,其动机很可能不同于正常的营业关系,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这种审计风险表现在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上:从固有风险看,由于我国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建立关联方交易的约束机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除对关联方及其交易要求披露之外,未作其他规定,造成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固有风险较大;从控制风险看,由于局部利益的驱使,关联方交易存在相互转移收入和费用的行为,并利用价格调节利润,使资金使用不遵循有偿原则等,造成了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控制风险加大;从检查风险看,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操纵,使关联方交易量大且复杂,给注册会计师设置了障碍,加大了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提高了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的检查风险。(2)审计难度大。目前由于我国集团公司的大量出现,企业间关联方关系已大量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将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复杂,从而造成审计难度增大。关联方审计的难点在于关联方的认定和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确定关联交易是否进行了非关联化,关键是查清交易中的“关键控制人”。有时候“关键控制人”并不一定是“终极股东”,而是名义上没有控制但实际有控制权的法人和自然人,如国有股股东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炒作上市公司的“庄家”。如某上市公司与一家公司进行交易,表面上两者无关联关系,但实际上同属一个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在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下上市公司才不得不与那家公司进行交易,其公允性则有待考查。审计中若发现交易的获利水平明显与市场情况不符,则一定要请公司配合查清对方的主管部门。再如两家上市公司进行交易,表面上也发现不了两者的关联关系,但实际上两家公司的股票都受同一“庄家”控制,“庄家”同时操纵着这两家公司,进行此项交易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庄家”的炒作。杜绝非公允关联交易,应与打击庄家操纵并举。另外,未予披露的关联方交易也使审计难度加大。在上市公司中实际存在着无偿的关联方交易、不易察觉的关联方交易与难以识别的关联方交易发生,这种一方面存在关联交易另一方面既不披露又不易察觉,从关联各方来看,无非是为了达到隐瞒利润,偷逃税收的目的,这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交易审计范文篇5

[关键词]关联方交易审计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开发,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企业组建了纷繁复杂的关联方关系。诚然,关联方交易有利于企业健康重组,促进资源有效整合,在提高企业价值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有些上市公司却利用关联方交易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关联方之间串谋的方便,进行非公平交易,以粉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关联方及其交易,以实施有效的审计,避免审计失败而带来的审计风险。

一、关联方交易的动机和目的

1.操纵利润。关联企业之间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实现利润的转移,与达到粉饰业绩和降低税负的意图。

2.节约交易费用。关联交易作为一种特定的交易,在关联企业间进行,方式与过程往往简单直接,相应的交易费用可以明显节约,大大低于一般的市场交易费用。

3.转移资金。在外汇管理的国家,一些跨国公司往往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在关联方之间进行交易,从而实现资金的转移。

4.将企业资产和利润转移到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及其家属所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从而达到为少数人牟利的目的。

二、关联方交易的审计

1.审查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关联方交易时,可采取以下程序:(1)查阅证监会和有关管理部门对关联方交易披露的档案资料;(2)评价被审单位确认的关联方交易,判断是否存在虚假的关联方交易;(3)函证被审单位的关联方或关联方的注册会计师,以确定其关联方交易的存在;(4)审查商品、机器设备或建筑物等购销的会计记录和金额,特别是审计截止日前后发生的金额较大的交易;(5)审查是否存在关联方之间的、租赁、资金借贷业务;是否存在研究项目与开发项目的转移;是否存在关联方之间特许权的许可协议;是否存在关联方的担保和托管合同;(6)审查被审单位支付给关键管理人员报酬的金额及方式;(7)核对关联方之间同一时点的账户金额;(8)检查有关抵押、质押物的价值及可转让性。

2.审查确认关联方交易的公平性、合理性及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这一环节是关联方交易审计的重点,审计的重点为:(1)审计商品及其他资产的购销业务,以确定关联方之间是否按公平价格作价,相关的原始票据是否齐全;(2)审查关联方间相互提供劳务情况,判断是否按独立企业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费用;(3)审查相互间融资活动;(4)审查提供资产使用权的业务;(5)审查担保、抵押业务;(6)审查开发项目的转移业务。

3.审查确认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充分性、适当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在关联方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应检查被审单位会计报表附注中是否揭示了以下几项:企业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企业经济类型或性质、名称、法定人、注册地、注册资产及变化情况;主营业务等;(2)关联方交易发生时,注意审查报表附注中是否披露了关联方交易的性质、关联方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包括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及其比例、定价政策等);(3)审查注册资本、所持股份或权益的变化过程是否充分披露,即审查报表附注中是否揭示了这些项目的期初数、本年增减数和期末数等;(4)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同类型的关联方交易进行合并,合并的披露是否恰当,有无可能对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重大误解;(5)其他应披露事项。

三、防治措施

1.关联公司也由国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通常做法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由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而对于上市公司的关联公司财务报告由哪家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则没有规定。通过第三方购销产生的关联交易,由于存货的最终流向是关联公司,可考虑上市公司的关联公司报表也由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并就上市公司本期向第三方销售的商品数量、价格与关联公司本期从第三方购进的同种商品的数量、价格做对比,并出具专项审计报告。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遏止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一种虚假交易,因为如果不是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审核交易资产的状况,就无法揭示交易是否真实。2.增加“特别风险提示”,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对于报告期内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重大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显著位置做出“特别风险提示”,以利投资者对公司因关联交易所产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做出分析判断。同时在以后的年度报告中,公司管理当局及注册会计师应将以前年度形成的关联交易的现在状况出具专项说明和审核报告。

3.必须研究和学习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对关联交易披露的要求。关联交易的披露国际上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二是对某些重大项目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中披露,其他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国际会计准则5——财务报表应提供的资料》中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披露应收联营公司和股东的款项、应付联营公司和董事的款项,以及对联营公司投资等。以上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完善关联交易的披露方法。

4.建立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如果发现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通过关联交易制造了虚假或显失公允的利润,立即永远取消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资格,同时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严格处罚。如果中介机构因其不作为或其他执业原因,就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发表不适当的意见的,也要进行处罚。

参考文献:

[1]张虹:审计与披露.规范关联方交易的利器.特区财会,2003.8

[2]高山:关联方交易审计策略.《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7

交易审计范文篇6

论文提要:本文阐述了关联方交易的概念及类型,在分析有关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特点及重点的基础上,逐步说明如何进行关联方审计。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合并、兼并、联营等现象日趋增多,这使得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变得越来越广泛。关联企业之间为了达到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目的,可能存在相互转移收入和费用,操纵关联方交易价格,内部资产转让,费用承担不符合配比原则,相互融通资金费用分担不合理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可能导致投资者出现决策失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联方交易过程中,不能将关联交易等同于一般交易进行测试,否则极可能落入被审单位设计的陷阱。因此,如何对关联方交易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成为注册会计师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关联方交易概述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交易的主要类型有:

1、购买或销售商品。

2、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

3、提供或接受劳务。

4、担保。

5、提供资金(贷款或股权投资)。

6、租赁。租赁通常包括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等,关联方之间的租赁合同也是主要的交易事项。

7、。主要是依据合同条款,一方可为另一方某些事务。

8、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在存在关联方关系时,有时某一企业所研究与开发的项目会由于一方的要求而放弃或转移给其他企业。

9、许可协议。当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关联方之间可能达成某项协议,允许一方使用另一方商标等,从而形成了关联方之间的交易。

10、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

11、关键管理人薪酬。企业支付给关键管理人员的报酬,也是一项主要的关联方交易。

三、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风险大。这种审计风险表现在周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上。从固有风险看,由于我国某些上市公司没有建立关联方交易的约束机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除对关联方及其交易要求披露之外,未作其他规定,造成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固有风险很大。从控制风险看,由于局部利益的驱使,关联方交易存在相互转移收入和费用的行为,并利用价格调节利润,使资金使用不遵循有偿原则等,造成了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控制风险大。从检查风险看,由于某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大做文章,使关联方交易量大且复杂,给注册会计师设置了障碍,加大了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提高了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的检查风险。

(二)审计难度大

1、由于关联方的界定不清使审计难度加大。

2、不正常的交易使审计难度加大。

3、未予披露的关联方交易也使审计难度加大。

(三)审计具有连续性。在关联交易的主要事项中,如购货、销货、应收应付款项等,一般应当披露连续两年的比较资料。这使得在今后年度审计过程中,当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会计师事务所对初期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证据的取得,应该和资产负债表期初余额确认方法一致。从关联方交易的审计实践中,也体现出审计连续性的特点。

四、关联方交易审计的重点

(一)关联方的识别。关联方审计的难点在于发现关联方关系,只要找到了所有关联方,审计也就有了清晰的线索。注册会计师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和制定审计计划时,要对被市单位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实施以下程序来确定被审单位存在已知或潜在的关联方及其交易:

1、审查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以前年度工作底稿中确认的关联方,在本期如未发生变动,则仍视其为关联方;而以前年度未作为关联方记录的其他企业则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关联方。

2、了解、评价被审单位识别和处理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程序。

3、查阅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名单,这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正确判断他们与企业的交易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4、查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记录,使注册会计师能认别控制、共同控制或对被审单位实施重大影响的关联方。

5、询问前任注册会计师,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但仍要对询问结果审核。

6、审核所审会计期间的重大投资业务或债务重组业务,确认投资和重组的性质是否构成新的关联方关系。

7、审核所得税申报资料。若被审单位报税过高或过低,说明可能存在以转移利润为由的关联方交易。

(二)对关联方交易的识别。判断关联方交易存在的标准不是金额大小,而是会计上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由于被审单位可能会故意隐瞒关联方,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实施专门审计程序来识别关联方交易。

1、查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记录。

2、询问有关当局重大交易时的具体情况。

3、审阅被审单位管理当局说明书。

4、了解被审单位与其主要顾客、供应商和债权人、债务人交易性质及范围。

5、了解是否存在已发生但未进行会计处理的交易。

6、查阅会计记录中数额较大的异常或不常发生的交易。

7、审阅有关存款、借款询证函,检查是否存在担保。(三)对被审关联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

1、了解、描述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

2、查明并确定已授权或拟授权的关联方交易。

3、抽样检查关联方交易的原始凭证。

4、检查董事会和关键管理人员提供的所有资料,从而确定关联方交易的完整性。

5、审查机器设备或建筑物等购销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

6、审查关联方之间的、租赁、资金借贷业务。

7、审查支付给关键管理人员报酬的金额和方式有无不合理。

8、评价关联方内部控制制度。如果被审单位关联方交易的内部控制较好,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否则应增加实质性测试。

(四)对被审单位关联方交易进行实质性测试

1、审查被审单位与其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购销活动、劳务支出、租赁业务,确定其交易价格是否公平,相关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

2、审查被审单位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往来的有关合同、文件,核实资金是否被无偿占用,检查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3、审查有关担保、抵押协议,查看担保抵押品是否存在。

4、审查被审单位与其关联方之间研究开发项目及其项目转移价格是否偏离真实价格。

5、审查被审单位会计报表附注是否对关联方交易予以披露,披露是否完整。

(五)检查已确认的关联方交易。注册会计师在根据被审单位关联方交易目的、性质、范围和对报表影响程度形成审计意见前,还需检大关联方交易,并考虑执行附加的审计程序:

1、向关联方询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

2、检查关联方所持的证据。

3、向与经济业务有关人员证实有关问题。

4、从重大往来款及抵押物中获取被审单位关联方的偿债能力。

(六)向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索取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声明书,以明确注册会计师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各自应负的责任。

(七)审计意见的形成。注册会计师要根据审计结果形成无保留的审计意见或保留意见、拒绝意见或否定意见。

五、关联方交易审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突出重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审计工作。在关联方交易的审计中应关注关联方交易的实质,即交易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其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购销价格反常,售后短期内又重新购回,低价售给无须经手的中间企业,贷款拖欠不还,贷款未取消又赊购等购销业务。

2、资金拆借高于市场利率,借给不具有偿债能力的企业和逾期不还款等资金融通业务。

3、劳务、咨询、管理费价格不合理,对不存在或无法实现的咨询服务付费。

4、反常的投资收益、租金和利息收入。

(二)采取切实措施,降低审计风险。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企业可能因不披露关联方交易而导致财务报告出现重大错误情况,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降低审计风险:

1、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2、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部门获取书面证明。

3、聘请行业专家鉴定。

4、实施必要的函证。

5、若出现意外事项,可重新确定审计范围或追加实施审计程序。

(三)正确评价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对给财务报告带来重大影响的关联方交易事项,应在审计报告中作出客观、恰当的披露,从而提醒财务信息使用者。然而,由于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复杂性及内部控制、审计测试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并不能保证发现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所有错报、漏报,关联方交易的审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注册会计师要慎思明辨,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关联方及其交易进行审计。

交易审计范文篇7

企业集团为了在市场活动中取得竟争和战略优势,以及达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控制其他企业的目的,往往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取得其他企业的权益,组成子公司,或通过资金融通、技术合作、共同开拓市场、供产销一体化等渠道进行合作经营或合资经营。因而形成母子公司间,或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多家子公司之间,以及参与合作或合营的各方之间等关联关系。对关联关系的界定,会计准则中的关联方关系强调的是一方对另一方财务和经营决策权的控制与重大影响的关系,它首先突出的是企业权力构架中的核心——财务管理权。[1]在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中,由于一方能够对交易的另一方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因而此种交易往往是建立在非公平合理的基础上的。

国内外理论界普遍认为关联交易的性质是一种中性的经济范畴,是一种合法的商业交易行为,它既不是纯粹的市场交易,也不属于企业内部交易。与一般的市场行为一样,关联交易受到法律的保护,没有哪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定不允许进行关联交易。但它又有别于一般市场交易的交易行为,其特殊性在于交易过程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交易主体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甚至是相当复杂的关联方关系。在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情况下,交易双方往往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一般不会轻易接受不利于自身的交易条款,这种交易是交易双方在相互了解、自由的、不受各方之间任何关系影响的基础上商定条款而形成的交易,是一种公平、公允的交易。而关联交易由于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关联方之间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可能不按照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而是运用手中的控制权或重大影响力,使交易建立在非公允交易的基础上。关联交易的客观性与不可避免性并不代表其具有当然的公平性与合法性。相反,此种违反市场交易竞争条件的所谓“交易”是可能滋生不公平交易、欺诈行为和掠夺性行为的。因此关联交易既为各国法律所认可,同时又受到各国法律的严格限制。

企业集团关联方之间往往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或者一方能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的交易主体之间存在的控制因素,往往使从属公司在经济上部分或全部丧失了自主性。企业集团滥用控制权导致从属企业在经济上丧失独立性与公司法上完整地承认企业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形成严重的冲突。企业集团关联交易主要包括购买或销售商品、购买或销售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租赁、提供资金、担保和抵押、管理方面的合同、研究或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和关键管理人员报酬等。企业集团间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进行交易时,它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不完全吻合,在保障大股东权益的同时,造成对少数股东权益的侵犯。由于企业集团相关联的经济业务渗入,其动机很可能不同于正常的营业关系,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因此,在企业集团财务会计报表审计中,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的审计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方面。

二、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分析

审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一般是指审计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后者是指审计者因审计风险而可能遭受的损失。[2]审计风险控制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而审计质量的高低又关系到审计成败。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会有与此相适应的审计风险。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是指在对企业集团的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未能察觉出对财务报告具有重大影响的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存在重大的错报漏报,从而导致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表现在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上。

对企业集团审计过程中的固有风险是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获取相关的信息来评价企业集团经营过程中所固有的风险,确定其对终极审计风险的影响。其性质主要表现为固有风险的高低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并受企业集团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其产生与企业集团有关,而与审计者无关。在缺乏法律监管和机制监管的情况下,企业集团与其关联方往往扭曲交易条件,以转移利润或谋求某些不正当的个人或小集团利益,从而导致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危害企业的独立性和资产的完整性,侵害企业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由于企业集团关联方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影响与被影响的合法关系,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是在这种合法关系保护之下进行的,因而给审计者的风险评估带来很大的难度。此外,我国目前的法律和法规对关联方交易的规范不尽完善,监督惩处的力度不够,使得企业集团利用关联方交易的造假成本不高,进一步增加了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审计的固有风险。

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审计的控制风险是指企业集团对关联方交易的揭示和披露中存在着重大的错报、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程序及时防止和发现的风险。对于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审计的控制风险,审计者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完全防止或发现所有错弊,因此控制风险不可能为零,它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由于局部利益的驱使,出现关联方交易存在相互之间转移收入和费用的行为,并利用价格调节利润,使资金使用不遵循有偿原则进行等现象。[3]在我国现阶段,股权结构不合理、企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现状的客观存在,易造成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系统难以有效制止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从而影响企业集团关联交易审计的控制风险水平。企业集团董事和控股股东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不明确,相关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和诉讼机制的不完善,都可能造成在控股股东及董事层面的关联交易内部控制系统变得十分薄弱,关联交易审计的控制风险相应加大。

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审计的检查风险是指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的揭示和披露存在重大错报、漏报而未被审计者的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审计者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审计的检查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识别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的检查风险,即审计人员是否能识别存在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的风险;二是披露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的检查风险,即审计者在确定企业集团是否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关联方交易进行处理和披露过程中的检查风险。由于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审计存在着较高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要求审计者必须实施更多实质性测试,搜集更充分适当的证据来降低检查风险。我国关于关联交易的会计准则还很不完善,审计准则中原则性条款过多,缺乏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审计操作规程,企业集团关联交易审计的检查风险难以控制。由于我国的企业集团中关联方交易的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加之现有审计准则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社会各方对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审计容易产生偏差,都给审计证据的搜集带来了困难,增大了审计者降低检查风险的难度。三、防范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途径

(一)进一步健全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的法规政策

企业集团关联交易控制制度是世界各国法中正在发展完善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主要涉及到公司法规则的完善与体系化,但同时也涉及到合同法、税法、反垄断法、刑法和贸易管制法等各部门法规则的完善。我国目前的公司法和相关规章对于诚信义务的规定存在两方面的缺陷。其一,现有法规试图以简单的行为列举方式和消极义务方式取代诚信义务的概括性条款内容和抽象调整作用,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关联企业行为的特殊性,这在司法实践中将很难回答不公平关联交易是否构成“侵占公司财产”行为的问题。其二,现有法规仅仅将诚信义务赋予公司的董事、监事和经理,忽视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控制权人其实也应负有此类义务。因此,扩展我国公司法中关于诚信义务的内容以及其义务人范围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企业的各种欺诈行为,特别是对于关联企业的不正当关联交易行为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充分明确企业集团负有设立文件、章程文件、高管人员身份文件、股东名册、企业集团会计文件等文件持续置备义务的基础上,将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的披露扩展到其中。关联交易行为的信息披露应在关联交易协商确定后、实施前,由公司授权执行人依照企业章程规定的决策权限向董事会或股东会报告说明该交易之内容、交易合同条件、交易之性质等内容,并报请批准。在关联交易经授权批准后,合同签署与履行情况的信息披露应说明交易之内容、交易之条件、交易之性质、交易之公平性、交易之批准与履行情况。为了抑制关联企业行为中包含的严重违反合同法原则的危险因素。我国合同法有必要按照现代合同主体形态特征进行修改补充,凡未按照信息披露原则和程序公平原则使关联交易协议交由企业集团非关联股东或董事判断和推断者,凡控制权人试图以隐秘方式、滥用控制力方式或者实际上的强制方式使此等关联交易协议得以不公平地签署和履行者,均属于违反自愿公平原则的合同,受该等关联交易协议履行效果损害的当事人应当享有撤约请求权。

(二)不断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

加强企业集团内部治理,是规范企业集团关联方交易的基础,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我国的企业集团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治理机制普遍存在问题。例如董事会、监事会独立性不强,债权人对企业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关键人具有无所不管的控制权等。为了克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权过于集中,董事会和管理层成员的过度重合,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混乱不清的状况,可以将控制权从所有权和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建立起内部制衡机制,董事会行使决策权、管理层行使执行权、单独成立审计委员会行使控制权。其中内部控制权应包括内部审计权、聘任和解聘注册会计师、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对董事会决策的质疑等权力。为了克服现行公司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对于企业集团的章程内容做出规范,设立重大关联交易股东大会批准制度、关联股东回避表决制度。

(三)提高审计者的素质,确保审计独立性

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基础。审计部门应对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包括常规审计技术和专业素质的培训和审计经验的传授,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其在繁杂的企业审计中灵活、有效地控制各种风险诱发的能力,正确地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人员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和敬业精神,恪守审计规范,达到遏制审计风险的目的。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也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基础和避免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为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应建立主审会计师定期轮换制度.在主审会计师外,建立起由资深的审计员或其他人员担任的独立复核会计师制度,尽量地避免来自企业集团等方面的干预。要进一步实施同业互查制度,采用同行介入检查的方法来保障审计的独立性。[4]

论文关键词:关联企业关联交易企业审计审计风险

论文摘要:如何正确认识企业集团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当前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企业集团关联交易审计风险分析入手,阐述了加强企业集团关联交易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在企业集团审计中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施元冲.会计与税法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比较及纳税调整[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5).

[2]赵李娜.审计风险的实证研究[J].山东商业会计,2006,(1).

交易审计范文篇8

[关键词]国有企业;关联交易;内部审计;风险

我国市场经济中关联交易极为普遍,关联方关系错综复杂,集中于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或母公司旗下其他子公司之间。关联交易的目的多为实现利益的不正当转移,大多表现为非公允性交易,结果常常损害中小股东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秩序,降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济效益。加强对国有企业关联交易的监管和审计,对于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本运作效率、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关联交易的风险点

集团下属企业间交易可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谈判时间,减少信息不对称,增进合同履约可靠性,规避外部风险,一定程度上还可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资产重组,优化集团内资源配置。由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指标导向,关联交易主要为完成预算目标、调节经营指标及粉饰利润服务,少数管理层或高管人员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利用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占用公司资金,造成企业重大经营风险。鉴于关联交易优势及缺点共存的特性,企业内部审计应以关联交易风险为立足点,在合规性审查的基础上,以非公允性关联交易为切入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总结历年企业关联交易内部审计经验,得出如下风险点。(一)通过虚假交易向关联企业转移利润。主要表现:关联企业房屋租赁价格不公允,物业管理交易价格不公允,车辆租赁交易价格不公允,物资采购价格违规加价,关联企业承接主业工程结算价格过高,超资质承揽主业工程,超营业范围承揽主业业务,虚列工程决算套取主业资金,承揽主业业务未履行合规的招标采购程序,承揽主业工程后违规对外转分包。(二)关联企业间资产、收入、费用划分不清。主要表现:集体企业无偿占用主业房屋,主业无偿使用集体企业资产,集体企业与主业间房屋产权不清晰,集体企业无偿使用主业车辆,主业承担集体企业借用人员社保费用,主业人员组织实施集体企业承揽的工程、收取报酬。(三)关联企业违规承接主业核心业务。主要表现:关联企业违规承接主业设备试验、维护、检修业务,违规承揽主业通信运维业务。(四)关联企业为主业承担人力成本或变相提供福利。主要表现:关联企业违规为主业承担食堂费用,违规为主业人员发放节日慰问品,违规为主业人员购买工作服,违规为主业人员发放工资、奖金,违规为主业人员购买商业保险。

二、国有企业关联交易的审计程序及方法

与上市公司侧重关注关联方认定、信息披露不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重点关注交易的存在性、实质性、合规性及公允性。(一)主体确认程序。重点关注:关联交易方、关联关系、关联交易类型、关联交易内容、属于同一控制下前五名供应商及大客户。审计方法:获得公司关联方信息库,取得主要股东名单、重大关联交易业务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清单,计算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关联交易金额及占同类交易金额的比例,得出审计重点。(二)实质性审计程序。重点关注:交易行为、交易结果、关联方应收应付款项。审计方法:查阅公司与关联方签订的协议合同等文件,核实合同履行的真实性;查阅与关联方签订的合同内容是否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相关交易是否节约成本;翻阅账务账簿,尤其是与关联方的往来账,查看是否对关联方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是否存在资金占用现象;查阅银行账户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是否存在重大资金回收风险,融资、委托贷款、担保是否规范履行审批备案程序,是否存在主业单位与集体企业互相承担费用的情况;约谈大用户及供应商,对业务实质及开展情况进行访谈。(三)公允性认定程序。重点关注:关联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及社会公共利益,损害市场竞争公平性;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与策略;可获得的同类交易市价。审计方法:多维度核算业务毛利,横向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比较,纵向比对历史水平;分析营收结构在不同时期发生较大变化的原因,判断毛利率高低是否因行业壁垒或部分垄断造成;分析性复核应收账款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是否为负,是否存在低价或无偿使用房屋土地等行为;开展业务人员访谈,对定价依据进行问询。(四)合规性审查程序。重点关注:合同签订与履行过程的规范性。审计方法:查阅主业单位与集体企业的工程承揽、物资采购、物业服务、资产租赁等关联交易是否规范履行招投标程序,是否规范签订合同,集体企业承揽主业单位项目后是否违规分包、转包。(五)完备性检查程序。重点关注:公司关联交易制度、风控体系、获批额度、审批与上报。审计方法:检查公司是否制定了关联交易制度,核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是否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按照集团授权的范围审批关联交易事项,查看公司是否审核有关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董事会议案等文件,特别关注董事会授权期限内持续关联交易金额是否超过审批上限;查看公司向上级单位报批重大关联交易情况的文件。(六)审计整改程序。重点关注:违规金额清退、合规性流程及规章制定。审计方法:下达管理意见书,出示风险提示函,签订整改承诺书。

三、案例

交易审计范文篇9

关键词:关联方;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

一、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增多,上市公司的审计也愈发重要。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间的业务往来不断增加。关联方交易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交易手段,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关联方相互了解,可以有效地节省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为公司带来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会受到利己动机的诱导,在与关联方进行关联交易的过程中,做出操纵盈余、美化报表等舞弊行为来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环境下,关联交易越发复杂、隐蔽,非公允关联交易审计变得更难。通过研究关联方之间的关系和关联方交易的审计风险,可以优化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监督约束制度,对上市公司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得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财务信息质量,确保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让注册会计师重视关联交易。会计人员关注与关联交易相关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失败的可能性,促进上市公司业绩的稳定发展。

二、关联方交易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认为,只要是关联方彼此出现了资源、服务或义务重新分配的情况,而不论款项是否完成了收付,都确认为关联交易。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就是审计人员对关联方之间发生的经济行为进行审计时出现的误判风险。(一)审计机构方面的原因。1.关联交易审计程序和方法执行不当。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违规关联交易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不断增加。虽然《审计准则》强调各方关注关联交易审计风险,却并没有推出针对这类交易在实践中的审计方法。审计时即使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不正确,只要是按照准则实施了不可或缺的审计程序,他们就不需要承担责任或损失,这就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只关注形式。审计业务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导致审计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在审计业务的配置中,为了节约成本,审计资源经常被更新使用。这些新的审计人员没有接触到实践,在关联交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在程序执行中通常是按时进行的,很少主动去挖掘当事人之间隐藏的关系或交易。对于审计方法的运用也是刻板地照做,根本无法取得相关审计证据。显然,关联交易的识别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讲,关联交易的隐蔽性是很难被发现的,从而导致审计风险。2.外部审计证据获取不足。执行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主要利用审计证据来判断公司是否存在不法行为。因为关联交易很复杂,注册会计师要有足够的审计证据才能识别违规行为。管理层参与的关联交易很可能用复杂的交易手段和技术合作来隐藏,从而表现出不相关的表象,致使内部审计证据不足。加上上市公司不配合,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司持股情况、股东关系来确定关联关系,外部审计证据可以比公司内部提供的审计证据更真实地体现公司交易情况。关联交易定价是否公平性一直很难判断,注会师获取的相关的内部审计证据,在数量和质量上会有缺陷,也存在数量不足和质量低劣。因此,注册会计师将采取中立的态度来解决这些问题。注册会计师有必要核实内部审计证据的真实性。(二)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1.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审计不充分。上市公司在披露关联交易中经常存在未能及时披露或忘记披露关联方交易、故意隐瞒关联信息、否认关联方关系等问题。注册会计师经常厌倦处理关联交易的审计程序,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在执行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被审计企业进行了关联交易,就不会去验证披露的关联交易信息是否真实,会主观上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问题。而事实上,上市公司经常出现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违规的情况,而且关联交易中也经常出现欺诈行为。注会师没能注意这种情况,从而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上市公司关于公司治理的结构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重点显示在股权结构不合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三个方面。由于我国许多的上市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变化来的,所以在股权结构上相对比较集中,存在一股独大,大股东绝对控制的局面引起公司治理失去平衡。上市公司需要在股东大会上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高度集权会引起一方拥有绝对的支配地位。这样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出现更多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中,我们经常看到重要的核心职位是大股东或与大股东存有亲密关系的家庭成员持有的,这方便了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违规的关联交易,相互打掩护,串通一气,由此致使会计师事务所难以取得真实的审计证据,增加了关联方交易的审计难度。(三)监管机构方面的原因。1.关联方违规交易处罚成本较低。同时,由于违法代价小,人们不重视违法行为。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往往未能充分识别关联交易和一般交易。他们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形式化,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个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对关联交易中的定价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而关联交易通常采用低买入、高卖出或高买入、低卖出这种不公平的交易。2.监管不到位。由于我国关于关联交易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同时违规的代价也相对较小。一方面,虽然相关行业关联交易审计的描述性法律法规数量很多,但由于上市公司涉及的行业各有不同,其出现的关联方交易舞弊形式也大有不同,实际操作的标准也很少。有关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审计的法律没有规定注会师在特定行业的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也没有对特定交易的审计实务进行相应的指导。导致我国监管时没有一定的标准,监管不到位。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对被审计单位的政策建议。应该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各部门经理的职权,遵循不相容职位分离的原则,遵循岗位不相容分离的原则,充分保障企业内部授权审批审计制度,确保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制衡,集体投票决定公司重大决策或重大交易。完善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充分分析和评估审计问题,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财务报告中的监管作用,确保审计质量,控制风险,及时发现不足和隐藏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审计质量。(二)对审计机构的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当熟悉关联交易的性质和特点,深入了解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情况,运用业务能力分析可能存在的欺诈性关联交易方式。必须利用分析程序来进行关联交易审计,通过对上市公司有关信息的细致分析,使审计人员能够识别出上市公司潜在的舞弊问题。在审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等有关数据发生的变化幅度,保持职业的谨慎怀疑态度,发现上市公司蓄意隐瞒的金融欺诈行为。除正常的审计程序外,对于特别的审计项目(如关联交易)还应执行其他程序,如扩展审计程序,即执行更大范围的审计程序,扩展原先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来达到原定的审计目标。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一方面,要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办公室教育注册会计师,形成积极的企业氛围;建立审计人员的个人信用档案,定期归档公示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记录,使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能在自己违规所得利益与为此自己承担的风险中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要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技术。经济业务因金融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审计人员也需要学习随着时代进步的技术方法。事务所可以为审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平台,建立培训制度体系,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三)对监管机构的建议。完善审计准则中相关的关联方交易制度,建全关联方交易披露体系,要求各种类型关联交易都做出相应的披露。为完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处罚制度,可以要求上市公司报告关联方名单和重大关联交易情况。加强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使违规成本远高于关联交易违规所得收益,限制上市公司违规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有一定的监督和震慑效果。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监督,加强对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处罚,以此增加审计失败的费用,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昱涵.关联方审计成败分析[J].财会通讯,2017(28):95-97.

[2]周浩.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4(3):87-89.

[3]刘佳.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分析[J].现代商业,2014(8):210-211.

[4]潘陈.如何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5(5):247-252.

交易审计范文篇10

一、非货币性交易审计的目标

非货币性交易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在其报告期内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再次确认和审核。它不是一项单独的审计,而是会计报表审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非货币性交易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对此类交易其相关事项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企业有关会计处理的合理、合法及真实性作出结论,并就其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影响程度发表审计意见。非货币性交易审计的目标是确认:己)企业确认的非货币性交易事项是否真实存在;(2)被审计单位所完成的非货币性交易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3)被审计单位对发生的所有非货币性交易是否都根据《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了确认和计量;(4)非货币性交易中相关资产的入帐价值及对企业损益的影响是否合理、合法;(5)非货币性交易及其结果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是否真实、充分。

二、非货币性交易审计的程序

(一)对非货币性交易重要性的评估。在企业发生的所有非货币性交易中,注册会计师应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对其重要性进行评估,以便在确定相关审计程序、时间、范围和评价审计结果时运用重要性原则"一般来说,对于普通的以货易货,而且交易双方为非关联方的非货币性交易,即使发生错报或漏报,其性质也不会十分严重,并且由于交易金额通常不会十分巨大,可以认为对会计报表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此类非货币性交易,注册会计师可只做一般关注。但对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以及股权置换、换出股权换人其他资产、用资产换人股权不属于投资的情况等形式的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当予以充分关注,并通过专门的审计程序以确认该交易的性质和重要程度。具体来说,注册会计师可以实施以下程序:

1、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询问,初步了解管理当局对于有关非货币性交易的经济实质的看法,了解进行非货币性交易的目的及相关资产人帐价值确定的政策。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非货币性交易的解释、声明。

2、充分利用对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的资料。由于关联方交易往往建立在非公平交易的基础上,从而常被用作粉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手段,非货币性交易在关联方之间发生,通常都会对会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

3、分析非货币性交易的交易要素的异常情况。交换资产的帐面价值和公允值往往不一致,如果相关悬殊,则此异常现象表明该交易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交易发生的时间、给付条件、处理方式等的异常都可能表明其重要程度。

(二)对非货币性交易过程的审核。

在评估了非货币性交易的重要性,对交易事项作出识别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重要的非货币性交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对企业核算和披露非货币性交易的真实、合理、合法性的确信。通常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

1、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沟通,就研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因是否合理进行确认。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交易的属性作出判断,确认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由于对非货币性交易结果是否确认损益,其基础要看交易的盈利过程是否完成,强调的是换人资产相对于换出资产的目的是否发生变化,而这种目的是否变化是由交易双方主观判断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对被审计单位发生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因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对于按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核算的情况,要确认所交换资产是否为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

2、了解被审计单位进行非货币性交易的业务流程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审阅与交易相关的协议、合同,以确认交易的合法性。注册会计师应当审阅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的会计记录等资料,查明交易是否由享有相应权限的企业内部机关或人员负责决策和审批。如某企业发生一金额巨大的资产置换行为,注册会计师应通过查阅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等会计的记录、询问有关人员等确认该非货币性交易事前是否经过授权或认可,通过获取和审阅相关交易凭证确认交易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和帐面价值的真实性,资产价值若涉及公允价值的计量,应索取并检查相关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资产评估结果的确认文件。

3、审阅交易有关的协议、合同、票据及其他有关文件,以判断交易标的价值及交易损益确认的正确性。对于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在不涉及补价、涉及补价和同时换人多项资产的情况下,换人资产的入帐价值、损益的确定及相关会计处理的恰当性;对于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应关注在不涉及补价、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当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确定,当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确定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确定,当换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无法确定时,换人资产的人帐价值及损益的确定和相关处理的正确性。对于所交易标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对交易资产历史会计资料的查阅、对资产评估的前提假设和评估计算模型及公式的分析等来确认其恰当性。

4、检查会计报表中非货币性交易及其结果的披露。注册会计师要确认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是否披露了非货币性交易,披露的交易类型是否真实,所披露的换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以及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是否正确,对计量标准是公允价值还是帐面价值、实现的损益及其归属期间的披露是否恰当、充分。

三、审计结论和编制审计报告时应注意的儿个问题

在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取得充分、可靠的相关审计证据后,注册会计师应对被审计单位非货币性交易作出恰当的审计结论,并确定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一)注册会计师依据审计证据得出的非货币性交易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数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列示有差异时,应判断该差异是否合理。如注册会计师认为差异不合理,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应将之视为一项错报。如差异在注册会计师认为可接受范围内,则不必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但如果各项同类差异的累积数将给会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各项差异的综合影响。

(二)如果注册会计师因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就对会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非货币性交易及其结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当考虑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

(三)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表达审计意见时,要判断有关被审计单位非货币性交易的错报是否影响了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公允表达。如果没有重要影响,则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有重要影响的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不符合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及其他相关准则的要求时,庙视其严重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具体判断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如属于一般性的非货币性交易的错报,错报的金额不超过重要性水平,则可认为不影响棱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公允表达,可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反之,则视其重要程度,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对于关联方之间的非货币性交易,或特殊类型的非货币性交易,应根据其性质判断,而往往此类的错报足以严重到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