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效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6:11:02

监管效能

监管效能范文篇1

(一)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存在问题:

_.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工商系统的干部大都是在__、__年代进入的。目前的年龄结构存在两个潜在的问题:一是短期内退休人员比例不高,在编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新生力量难以进入,结构老化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二是__岁以上人员所占的比例很高,几年后系统内人员的平均年龄将达到峰值,由此将会产生退休的集中化以及集中退休所带来的人员断层问题。

_.干部素质有待加强。干部在工作观念、知识结构、业务技能、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监管执法要求还有差距,复合人才不多。

_.监管力量配置失衡。局所之间、所与所之间、片区之间的监管力量配置,有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不适应提高监管效能的要求。

(二)传统监管模式效率低下:

_.传统监管模式处于粗放型阶段。

“两费”停收后,工商所转型还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工商所虽然实行了片区巡查制,由于巡点不明确,程序不完善,监管效能非常低;大部分工商所干部对市场监管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在监管范围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无照经营等案件为主,而对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_.职责不明确,考核缺乏科学性,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工商所长对干部的管理权限不大。特别是规范津补贴后,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部职工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三)工商所工作环境相对欠缺:

_.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

_.工商所干部的发展空间不够大。工商所干部常年工作在基层,缺乏外出参观、培训、学习的机会,个人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比较有限。加之现行的体制,工商系统干部交流提拔本身就非常困难,工商所干部个人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_.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工商所干部每天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工作任务相对机关来说,更重更具体,加上有时还会遇到执法阻力,轻则受到群众谩骂,重则遭受身体伤害,这些都给工商所干部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提升工商所监管效能的有效途径

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兴,则全局兴。要推进工商监管到位,就必须突出工商所建设,着力提高工商所监管效能。

(一)提高人员素质,优化资源配置:

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要求是建设一支“总量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过硬、适应性强”的人才队伍。要解决人员在“质”和“量”上双重不足问题,就必须内外兼修,进一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各方资源配置。

_.合理配置人员,全方位选拔人才。在工商所干部年龄结构方面,要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年龄偏大干部的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适当配备部分年龄轻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在选拔人才时,要放开视野、更新观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在全系统现有的在职人员中发现、选拔、培养人才,切实把那些自身素质高、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上来。

_.加大教育培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重点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学历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根据当前市场监管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标准,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干部培训长期规划、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目标,突出重点,有计划、按步骤、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的日常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鼓励干部自学成才,建设复合型的干部队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全体干部中长期不懈开展以学理论、学政策、学法规、学办案、学文化、学管理、学科技为主要内容的自学成才活动,拓宽干部的知识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_.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执法合力。首先是引导市场主体自律,利用公众制约机制,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_____申诉举报等途径,形成监管社会化的效应,促使市场主体的自律;加强对协会的指导,借力个私协会,营造有利于工商监管的环境。其次是利用好行政资源。要建立工商所、街镇、村社(区)联动机制,主动争取支持,把工商工作溶入地方工作之中。再次是要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充分利用好横向职能部门的监管力量,争取派出所、城管、卫生、环保、安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_.推行“小局大所”改革,最大化充实工商所力量。

(二)推进转型升级,提高监管效能:

_.转变内部职能分工,实现综合监管。工商所要围绕强化“片区综合监管”来进行机构和岗位设置,每个监管干部必须熟练掌握、综合运用各类工商法律法规,不分条线,实行综合监管执法。

_.明确工作责任,规范监管流程。要着力实现责任单位最小化,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做到三个“到”:责任到人,每个人负责一个辖区的管理,承担一个辖区的监管责任,促使每个干部切实熟悉所辖区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规范到岗,按照监管到位、职能到位的要求,针对每一种岗位,制定监管规范,明确监管什么、怎么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要尽可能具有可操作性,以便为工商所干部提供有效的指导。

_.转变职能,推行精细化管理。在监管模式上要由运动式、突击性、阶段式的专项整治转变为以片区监管为基础的经常性的、长效的综合性监管。在具体监管方法上,由传统的劳力型、粗放型的监管转变为对市场经营主体实现分类监管。要强化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减少对运作规范、守法诚信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人为干扰,积极促进企业自律,彻底改变工商所巡点不明确、重复检查、实际效果不明显的管理状态,实现以最小的管理成本管理好最多的企业。

_.严格考核,键全约束、激励机制。要细化考核内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将工商所目标考核、工商所内部片区考核与干部个人绩效考核相结合,做到奖惩分明。强化行政效能考核与投诉处理力度,健全监管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追究力度,避免或减少监管风险。

(三)融注人文关怀,落实强基措施:

_.优化办公环境,让工商所干部安心。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要求,优先考虑改善工商所的办公条件,为工商所配置好各类办公生活设施和器材;要稳步提高工商所干部的福利,想方设法为他们争取必要的经费,让他们安心工商所工作。

监管效能范文篇2

(一)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存在问题:

_.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工商系统的干部大都是在__、__年代进入的。目前的年龄结构存在两个潜在的问题:一是短期内退休人员比例不高,在编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新生力量难以进入,结构老化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二是__岁以上人员所占的比例很高,几年后系统内人员的平均年龄将达到峰值,由此将会产生退休的集中化以及集中退休所带来的人员断层问题。

_.干部素质有待加强。干部在工作观念、知识结构、业务技能、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监管执法要求还有差距,复合人才不多。

_.监管力量配置失衡。局所之间、所与所之间、片区之间的监管力量配置,有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不适应提高监管效能的要求。

(二)传统监管模式效率低下:

_.传统监管模式处于粗放型阶段。

“两费”停收后,工商所转型还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工商所虽然实行了片区巡查制,由于巡点不明确,程序不完善,监管效能非常低;大部分工商所干部对市场监管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在监管范围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无照经营等案件为主,而对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_.职责不明确,考核缺乏科学性,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工商所长对干部的管理权限不大。特别是规范津补贴后,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部职工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三)工商所工作环境相对欠缺:

_.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

_.工商所干部的发展空间不够大。工商所干部常年工作在基层,缺乏外出参观、培训、学习的机会,个人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比较有限。加之现行的体制,工商系统干部交流提拔本身就非常困难,工商所干部个人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_.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工商所干部每天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工作任务相对机关来说,更重更具体,加上有时还会遇到执法阻力,轻则受到群众谩骂,重则遭受身体伤害,这些都给工商所干部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提升工商所监管效能的有效途径

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兴,则全局兴。要推进工商监管到位,就必须突出工商所建设,着力提高工商所监管效能。

(一)提高人员素质,优化资源配置:

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要求是建设一支“总量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过硬、适应性强”的人才队伍。要解决人员在“质”和“量”上双重不足问题,就必须内外兼修,进一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各方资源配置。

_.合理配置人员,全方位选拔人才。在工商所干部年龄结构方面,要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年龄偏大干部的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适当配备部分年龄轻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在选拔人才时,要放开视野、更新观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在全系统现有的在职人员中发现、选拔、培养人才,切实把那些自身素质高、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上来。

_.加大教育培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重点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学历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根据当前市场监管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标准,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干部培训长期规划、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目标,突出重点,有计划、按步骤、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的日常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鼓励干部自学成才,建设复合型的干部队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全体干部中长期不懈开展以学理论、学政策、学法规、学办案、学文化、学管理、学科技为主要内容的自学成才活动,拓宽干部的知识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_.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执法合力。首先是引导市场主体自律,利用公众制约机制,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_____申诉举报等途径,形成监管社会化的效应,促使市场主体的自律;加强对协会的指导,借力个私协会,营造有利于工商监管的环境。其次是利用好行政资源。要建立工商所、街镇、村社(区)联动机制,主动争取支持,把工商工作溶入地方工作之中。再次是要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充分利用好横向职能部门的监管力量,争取派出所、城管、卫生、环保、安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_.推行“小局大所”改革,最大化充实工商所力量。

(二)推进转型升级,提高监管效能:

_.转变内部职能分工,实现综合监管。工商所要围绕强化“片区综合监管”来进行机构和岗位设置,每个监管干部必须熟练掌握、综合运用各类工商法律法规,不分条线,实行综合监管执法。

_.明确工作责任,规范监管流程。要着力实现责任单位最小化,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做到三个“到”:责任到人,每个人负责一个辖区的管理,承担一个辖区的监管责任,促使每个干部切实熟悉所辖区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规范到岗,按照监管到位、职能到位的要求,针对每一种岗位,制定监管规范,明确监管什么、怎么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要尽可能具有可操作性,以便为工商所干部提供有效的指导。

_.转变职能,推行精细化管理。在监管模式上要由运动式、突击性、阶段式的专项整治转变为以片区监管为基础的经常性的、长效的综合性监管。在具体监管方法上,由传统的劳力型、粗放型的监管转变为对市场经营主体实现分类监管。要强化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减少对运作规范、守法诚信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人为干扰,积极促进企业自律,彻底改变工商所巡点不明确、重复检查、实际效果不明显的管理状态,实现以最小的管理成本管理好最多的企业。

_.严格考核,键全约束、激励机制。要细化考核内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将工商所目标考核、工商所内部片区考核与干部个人绩效考核相结合,做到奖惩分明。强化行政效能考核与投诉处理力度,健全监管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追究力度,避免或减少监管风险。

(三)融注人文关怀,落实强基措施:

_.优化办公环境,让工商所干部安心。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要求,优先考虑改善工商所的办公条件,为工商所配置好各类办公生活设施和器材;要稳步提高工商所干部的福利,想方设法为他们争取必要的经费,让他们安心工商所工作。

监管效能范文篇3

安监执法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行政执法,是代表当地人民政府行使安全监管职能,包括监督和管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应相互兼顾,不可有所偏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安监执法人员对监督与管理的认识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工作的方法不当,有的侧重于监督,有的侧重于管理,从而使工作出现错位、缺位、及越位现象。那么该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安监人员的作用,提高监管效能,笔者认为:

一、安监执法人员不能做企业的安全员角色

有的安监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不分重点,事无巨细,检查每一个企业,把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查到,逐个车间走、逐台机器查,充当了企业的安全员角色。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执法人员很累很辛苦,另一方面执法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安监机构成立时间短、人手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辖的企业在逐渐增加,每检查一个单位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要想对每一家单位都查到,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做到;二是执法人员的素质也不可能胜任这样的任务,因为生产经营单位的种类各不相同,执法人员有可能是危化品专家,有可能是烟花爆竹专家,但不可能是每一个方面的专家。因此,安监执法人员不能充当企业的安全员的角色,否则,忙忙碌碌,却忙不到点子上;辛辛苦苦,却苦不出成绩。

二、安监执法人员不能做法官的角色

安全监管部门不仅担负着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的工作,综合协调各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还直接监管着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等行业,所涉及的行业多,所需的专业知识面广,几乎涵盖了除军工、核技术之外的所有生产经营领域。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基本都是近几年间成立的,组成人员大多是基层其它部门抽调来的,具有相关监管专业知识的人员甚少,导致有的安监执法人员不注重综合监管,只重视事后处罚,以罚代管,一罚了之。这样做,只是履行了监督的职能,却没有履行管理的职责,是与我们的职责不相应的,与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求不相符的。

监管效能范文篇4

我局立足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扎实开展以“明责任、能追究、可操作、重实效”为主要特点的基层工商所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工作,进一步拓展了效能监察领域,丰富了效能监察手段,前移了监督关口,推进了“阳光工商”建设,提升了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强化了系统广大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

一、科学划分责任片区是实施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的前提

为深化责任区监管工作,制定出台市场监管工作责任制和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实施意见,在各基层所全部实现了从传统的“条条监管”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监管模式转轨,同时按照“工作统筹兼顾、力量优化组合、区域合理搭配”的要求,将全所干部重组为若干个监管小组,并将所辖地域划分成若干个责任片区,对应地落实到各监管小组。为弥补单纯按地域划分的不足,各所还将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工程建设、“12315”举报投诉分流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分解落实到一线监管人员。这样的划分方式,既保证了监管任务、监管区域与监管力量的均衡配置,有利于公平、公正地实施绩效考核评定,又便于对失职、失管、失察等监管责任的追究,有利于深入开展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

二、分级确定监察项目是实施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的基础

在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的选题立项上,坚持“分级确定,适度自主”的原则,有效提高了效能监察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是在年初由局纪检监察室根据县局确定的工作重点,提出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的立项建议,向各基层所征求意见后梳理汇总报局长办公会议审定,制定年度《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立项决定书》,以县局名义下发各基层所组织实施。去年,我局确定的行政许可实施、农村消费安全网络建设及案件查处等10项效能监察重点,均在各基层所得到较好的组织实施。在效能监察总体项目确定的前提下,为调动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我局还赋予各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组以一定的自主权,允许其就某一效能监察项目作出效能监察立项决定,报局纪检监察室备案后生效。去年,各效能监察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企业年检、信息报道、个体管理费催缴等有关工作分别列为效能监察项目,从而使效能监察全方位渗入到“案、费、证、照”等各个重要环节,贯穿于责任区监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

三、合理设定绩效标准是实施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的核心

根据所确定的效能监察项目,我局制定了12项个人绩效评定标准,这些量化的绩效评定标准,为基层工商所责任区监管提供了可量化的监察依据。在个人绩效考核评定分值的设定上,我局给予各效能监察组更多的“自治权”,仅原则性地规定必须合理设定每一重点效能监察项目的评定基准分及加分、扣分标准,且最高加分分值不得超过基准分的30%,最高扣分分值不得超过基准分,具体分值则由各效能监察组根据辖区实际和有关工作安排,综合衡量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的难易程度、完成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评定项目的时间跨度等因素按年度或按月自行设定。

四、规范绩效考核程序是实施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的关键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基层所按照当月公布的效能监察计划确定的效能监察项目和个人绩效评分标准,严格遵循监管责任人自评、各监管责任人互评、兼职监察员考评、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组综合评定的程序公开评定个人绩效,并及时将结果予以公布。监管责任人对其个人绩效综合评定结果有异议的,可自评定结果公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局纪检监察室申请复核。局纪检监察室要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并将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其本人。局纪检监察室的复核结果为个人绩效综合评定的最终结果。评定及复核程序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和共同参与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个人绩效考核评定结果的公信力。同时,我局还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严肃个人绩效评定纪律,健全绩效奖惩机制。如:对拒不参加绩效评定;明知工作任务、工作目标未完成,擅自抬高自评分;相互串通抬高互评分;故意压低或串通压低其他监管责任人绩效考核评定分等违反客观、公正、公平、公开评定原则的行为,一律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诫勉谈话。对当月个人绩效综合评定分低于60分、连续2个月或全年累计3个月的个人绩效综合评定分低于70分、全年个人绩效综合评定分低于75分等情形的,扣发一定的考核奖。同时还拨出专款,设立“责任区监管工作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责任区监管中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

五、强化联合督察机制是实施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的保障

一是建立局所联合督察机制。基层所实施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的方式主要包括兼职监察员的日常检查、各责任片区间的交叉互查和效能监察组的专项督查等。局纪检监察室则结合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工作的需要,定期、不定期地对罚没物资管理、无照经营查处、罚没款入库等情况进行专题督查并如实通报督查结果,从而形成局所联动的督察管理机制。二是建立科室联合督察机制。去年,相关业务科室根据岗位目标责任制的有关要求,联合局纪检监察室对行政许可法实施、农村消费安全网络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门督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是建立内外联合督察机制。一方面是通过向监管及服务对象发放行风监督反馈表,将“三评”活动融入到责任区监管的各项日常工作之中,置监管和服务行为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另一方面是组织行风监督员对“12315”举报投诉处理,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情况进行巡视督察或明查暗访,确保其充分行使监督权,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全盘到位。联合督察的结果由局纪检监察室负责反馈、督办,并作为各基层工商所年终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涉及个人的相关督察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评定。

基层工商所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干部职责意识普遍增强。实施以来,系统全体干部的职责意识和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思想认识到位,通过责任片区的划分,监管重点的专项分解,将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统一且明确地落实到每个监管责任人,使工作人员对应完成的工作,应承担的责任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飞跃。职能履行到位,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项目的量化,促进了监管责任人履行监管职能的到位。从实施以来的情况看,日常巡查频率明显增高,无照经营率逐步下降,罚没款入库率大幅增长,规费收取创历史新高,各项工作均呈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群众对工商工作满意度稳步提升。潜力发挥到位,实施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基层所干部的工作热情。在去年7月的农村消费安全网络建设过程中,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广大干部战高温、冒酷暑,深入到全县138个行政村,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监管效能范文篇5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金融创新的能力和步伐不断加快,金融风险不断聚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监管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我国加入WT0后,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无论是内容、手段、体制,还是法律法规的完善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综合效能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旨在进一步探求提高银行监管综合效能的途径。

一、监管当局的执法水平和力度是有效监管的基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而金融风险聚集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各国监管当局都把加强金融监管放在了重要位置,不断完善监管的内容,提出新的监管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近几年我国一直将加强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监管的目标要求来看,仍有较大差距,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是监管当局的执法力度不够,处罚不到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逐步兑现,在华的外资银行将陆续开办人民币业务,对监管当局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监管的公平性。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当局的监管尺度如何把握是无法回避的。因此,监管当局要提高监管效能,首要的是监管力度的加强和执法水平的提高,对内外银行一视同仁。

二、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是有效监管的保证

由于金融企业的特点和本质决定了金融是风险最大的行业,没有金融的安全,就没有经济的安全和国家的安全。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而实现金融的安全靠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要保证我国金融安全运行,在相当程度上需要金融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我国成为WT0成员国后,金融监管主体面临的金融市场主体更为复杂,因此,加快我国银行业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世界金融体系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具有全球影响的金融监管合作机构——巴塞尔委员会所出台的有关银行监管的文件,在国际社会形成了重大的影响,其中许多原则和监管规则得到了很多国家的立法和监管当局的认可及采纳。接纳具有国际影响的监管制度,是我国监管制度发展的必然。

三、加快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效监管的先决条件

由于银行国有股东缺位,国有股东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无法充分行使,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形成了人风险。因此,我国要真正解决银行国有股东缺位问题,必须加快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民间资本注入国有银行,并逐步降低国有股份比例,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四、促进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合规经营理念的树立是有效监管的前提

银行监管当局对每一家商业银行机构的监管,实际上是对人的监管。如果商业银行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能够做到依法合规办每一笔业务,那么除去天灾和战乱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金融风险就能够有效控制。这是监管当局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能的根本愿望所在。

我们认为,必须对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实行有效的管理。一是试行高管人员资格证管理制度,以不断提高高管人员从业水平。随着我国加入WT0后时间的推移,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在众多业务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中资银行要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管人员的从业能力和水平。试行高管人员从业资格证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管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和依法经营的理念,减少因自身失误而造成的金融风险。高管人员资格证应通过相关考试取得,期限根据所负责任不同而不同。一般可定为2—3年。凡是经监管当局核准的高管人员都应参加考试。考试内容也应根据所负责任不同而不同,但法律法规应是必考的。这样既可以不断更新高管人员知识,提高其从业水平,又能够把所有高管人员的管理置于监管当局的监管视线之内,防止出现监管真空。二是在机构准入管理上坚持高级管理人员先行准人的原则。高级管理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如何,始终是商业银行能否稳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商业银行准人时(包括机构增设和升格),首要原则就是必须要有监管当局认为合格的高管人员。这种合格的高管人员除监管当局规定的硬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其在所经办的业务过程中有无违规记录,而这种记录靠的是监管当局日常的检查记录的积累。三是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由我国银行发展的历史所决定,要求所有的从业人员在短时间内达到从业所要求具备的金融知识、法律知识是有难度的。因此监管当局在坚持依法监管的同时,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服务,要重视对高管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的各种培训,培训的重点是有关法律法规、新业务、金融风险限制及防范方法等等,通过培训,促进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增强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经过不懈努力,商业银行就能够保持健康发展,金融风险就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管将达到理想的境界。

五、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透明度是加强银行监管的有效途径市场约束是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全民金融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金融运行结果越来越重视,对金融风险的程度越来越关注。结果是这种市场约束的效果要比监管者的作用有效的多,与监管当局监管相比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银行经营的透明度,为此,中央银行于2002年向全社会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规范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原则、标准、内容和方式。但目前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除上市公司按法定程序向社会公众披露外,就是几家国有商业银行按时对社会公众的信息披露。众多的中小银行机构的信息仍游离于社会公众监督之外。这种情况应尽快加以改正,凡是法人金融机构都应按规定定期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信息。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这也是提高银行监管效能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六、充分发挥银行同业的自律作用是提高银行有效监管的重要补充随着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日益加强,商业银行要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以规避监管当局的监管。而监管当局不可能将所有的业务都纳入自己的监管视线,因为只有新的业务出现并发展了,监管当局才能发现其风险点在什么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同业公会的自律作用发挥的如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也是国际银行业务所采用的惯例。在对我国银行业监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银行同业公会这一自律组织的作用,对一些监管当局暂时涉及不到的金融新业务或一些涉及行业利益而监管当局无法进行统一规定的(如利率浮动的幅度、某些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等),由银行同业公会组织会员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有关办法,大家统一遵守。如有银行机构不遵守协议,由银行同业公会在行业内予以谴责。这样既能够保证同业的利益,又能够消除因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监管当局的监管目的得到落实。

监管效能范文篇6

一、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有效性

行政管理效能越来越多地成为考量行政机构行政能力的指标,但是由于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机制的缺位,行政机构进行行政管理效能评估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效能评估不及时,不能有效发现行政管理中出现的低效问题,不能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纠正和完善;二是效能评估不到位,不能评估到行政管理中的每个环节。评估了面上的工作,不能深入到点。或者正相反,评估了个别点上的工作,忽视了整个面的工作。

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选择的不恰当,往往是由于不能选择成本一收益比最低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作用,就要提高行政机构科学决策的水平,就要设计更好的效能评估工作程序。以成本一收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估可以为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提供科学工具,有助于工作程序的科学化,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评估质量。通过成本一收益分析,一是对不同行政管理领域及相应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能选择具有最高净收益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目标;二是对不同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的成本一收益比较,能选择行政管理成本最低、净收益最高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

二、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

成本一收益分析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它是一种计划方案,是预先做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单位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成本一收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它要求对未来行动有预期目标,并对预期目标的几率有所把握。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是一个普遍的方法。经济学可以用它来研究各种条件下的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探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将成本和收益的概念推而广之,几乎可以无所不包,其他社会科学也可运用它来分析人的行为。

行政管理行为是一种公共物品,是既无排它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是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事实证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不能完全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必须由行政机构提供,这就是行政机构行为的指向和价值。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来分析行政机构管理行为的效率是可行的,对于行政管理效能评估工作同样也可以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来考察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行政机构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行政机构管理行为的对象是庞大的社会成员,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分析所用的数据收集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是,不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机制进行有效地评估,就可能因为无效的行政管理行为导致的行政成本提高,资源浪费更是难以计算。相对来说,建立行政管理效能有效评估机制不失为一项正确的选择。

三、建立符合成本一收益原则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机制

行政管理效能有效评估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的制约因素很多,有政治问题,涉及价值冲突、权力冲突;有法律问题,涉及评估机制的法律框架;有技术问题,涉及评估的适用范围、分析方法、以及质量控制和结构设计;还有行政文化传统等等。

借鉴经济领域有效评估的成功经验,在行政管理效能评估中引入有效评估机制要做以下工作。

1.制定法规,确立行政管理效能的有效评估制度。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是行政机构进行行政管理的必要内容,所以,此项工作要依法依规进行,需要相应的法规规范。

2.确定行政效能评估有效评估的适用范围。要充分考虑到分析能力、资源有限性以及效率等,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确定行政效能评估中有效评估程序的适用范围,可集中在关键部门、关键领域,针对突出问题,从而增强行政管理有效评估的可信度和可用性,由点到面,不断摸索经验,稳步推进。

3.确定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机制的责任,要具体落实到相应部门,明确职责、明确任务、明确方法。

4.使用统一、灵活的分析方法。对所有行政管理效能评估事件都运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方法可根据对可行性和成本分析的实际判断来确定。在选择分析方法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好的分析需要一定的专业判断,不能拘泥于一种方法,也不可能只用一种方式。

5.寻找有效的数据收集机制。数据收集是有效评估最困难的环节之一,有效的评估取决于有效的数据收集,有效的数据收集是做出正确评估的基础。数据收集的方法是:(1)直接征求公众意见,尤其是受行政管理行为影响的公众的意见,具体方法有公开问卷调查、接待来访、热线电话、网络收集等等,这种收集方法得到的数据要进行认真分析,去伪存真,要保证数据的真实;(2)相关学术机构的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工作,相关研究机构也在做一定的数据收集,其中的部分数据是有价值的。

6.相关信息的公开。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分析、资料及其数据收集过程要公开,要接受群众的监督。

监管效能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划清区域,明确责任,摸清底数,掌控动态,留下痕迹,监管到位”的原则,科学划分区域,明确目标任务,细化监管项目,集束责任到人,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点”的监管服务体系,为全面履行工商职能,服务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任务目标

推行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集束监管、执法和服务责任于一起,按照定岗位、定人员、定职责、定考核的“四定”要求,捆绑式落实,使每个监管人员知道自己监管哪个片区,监管哪些对象,监管哪些内容,监管责任是什么,真正实现区域监管的操作规范、留有痕迹,解决监管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管人员工作缺乏明确标准、出了问题难追责等问题,促进监管、执法和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实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四个统一”,开创分局区域监管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三、主要内容

通过监管文书、监管流程、监管项目、监管制度“四个规范”,推动区域监管服务规范化。

(一)监管服务文书规范化。抓好“三个环节”规范监管文书,即申领环节、使用环节、留存环节。一是文书申领“票据化”。参照财务票据管理办法,由分局法制科按照编号统一发放相关文书,各单位领取文书后指定专人管理文书,监管人员需签字领取使用,作废文书留存原件并上报文书管理员,注销该文书编号。二是文书使用“公文化”。参照机关公文管理办法,由法制科制定行政处罚、服务指导、区域监管3类47种文书示范文本,供基层监管人员对照规范填写;填写好的文书依据性质,由分管局长或单位负责人审查、签批、盖单位公章后,送达当事人,确保送达当事人手中的文书使用法律准确,内容填写规范。三是文书留存“档案化”。分局按照省特级档案管理标准,建立“巡查监管服务档案室”,配齐设施、制度、人员,健全书式和电子文书档案,妥善留存监管痕迹。

(二)监管服务流程规范化。推行“五步监管法”,规范日常监管流程:第一步,工商所区域监管服务指挥中心(设在各所综合服务厅,以下简称指挥中心),依据“经济户口”的“动态监管”信息和上级的工作部署,定期向各片区下达监管指令;第二步,各片区依据区域监管服务“十率”指标,执行指令的监管任务,及时进行实地巡查并填写《巡查记录》;第三步,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分别转入行政处罚程序和行政指导程序,规范填写相关文书;第四步,将巡查记录和相关文书交回指挥中心,所长审查后指定专人及时录入电子档案,并统一归档;第五步对存在问题的监管对象,适时回访,监督其改正情况。

(三)监管服务项目规范化。实行“风险分级巡查制度”规范对不同行业的监管项目,即将不同行业划分为甲、乙、丙三个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巡查内容。将食品、危化品等高风险行业列为甲级,2个月巡查一次,监管项目为主体资格、前置许可情况、商品身份信息、供货渠道信息、商品质量情况等。将音像制品、农作物种子等一般风险行业列为乙级,3个月巡查一次,监管项目为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商品质量等。将信息咨询、物业服务等低风险行业列为丙级,6个月巡查一次,主要检查主体资格。分局24个片区分别制作“片区行业风险分级巡查分布图”,用红、黄、绿三色标志标示不同级别企业在片区地图中的方位,增强风险分级监管落实效果,解决基层区域监管“监管什么、怎样监管、监管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

(四)监管服务制度规范化。制定“八项制度”推进区域监管服务制度化:即实行监管服务定岗定责定人制度,通过完善责任体系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实行监管风险防范制度,科学评估界定监管风险,分级抓好监管风险防范;实行“四位一体”分类监管(信用分类监管、风险等级监管、警示监管、重点区域监管)制度,构建点面结合、上下贯通、左右关联的立体监管体系;实行互查督查制度,通过所与所、片区与片区之间的互查,分管局长带队督查,找出不足、改进工作;实行红盾帮扶制度,通过行政引导、教育、劝导、提示、建议等方式,以监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行相对集中办案制度,集中全局力量、形成执法“拳头”查办大案要案;实行考核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片区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督促监管人员依法行政。将八项制度装订成册,规范、指导监管人员行政行为,逐步实现区域监管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职责分工

各工商所是落实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的第一责任人,各有关科室对“四个规范”落实情况负有督导责任。对各科室督导责任分解如下:

法制科:督导和协调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工作整体开展情况,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

企业注册局:组织和督促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做好“经济户口”的综合监管。

公平交易局:指导工商所加强和规范执法办案,打击流通领域违法违章行为。

市场合同科:根据巡查过程中形成的信用分类数据,完善企业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督导工商所做好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履行市场监管职责。

消保科:督促和协助工商所加强以食品为重点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

商广科:帮助工商所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注册和使用商标,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牵头开展“打虚假、树诚信”媒体广告专项整治。

人事科:组织人员培训,提高监管队伍综合素质。

监察室:具体监督和纠正区域监管中的违纪行为。

信息中心:完善监管电子地图和监管网络。督促工商所的监管数据录入,定期通报录入情况,确保录入及时、内容完整。

五、实施步骤

(一)组织筹备阶段(2012年6月-7月):各工商所成立组织领导小组,根据分局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符合本所实际的具体落实措施。7月底前,工商所组织内部各片区进行文书、流程、项目、制度规范化情况的互查,对照“四个规范”要求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对照整改。

(二)重点推进阶段(2012年8月—11月):分局相关科室按照职责分工对各工商所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落实情况进行督察指导,推进工作落实。10月底前,分局组织全局范围内的交叉互查,期间成立督导组不定期进行抽查、暗访,找出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重点推进,确保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工作落实到位。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对各工商所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验收,验收结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评。

六、考核方法

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工作考核标准为“十二率”指标:辖区经营主体分级情况、监管项目掌握准确率100%,监管流程规范率100%,监管服务制度落实率100%,执法文书领取程序、制作使用规范率100%,监管档案健全率100%,网上录入准确率100%,营业执照持有率95%,营业执照悬挂率100%,年检验照率98%,食品“四制”落实率100%,农资、化工等重点企业监管到位率100%,行政指导、服务发展满意率100%。

考核主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定期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每次考核,分局根据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考核标准,到每个工商所随机指定一名或几名监管责任人作为考核对象,考核该责任人对监管业户状态了解情况,并深入该责任人监管的一个村庄或一条街道,随机选定1户或几户经营业户对照考核内容进行实地考核。对该责任人的综合考核成绩即为该工商所的考核成绩。二是不定期考核。分局考核组对各单位落实“四个规范”情况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检查结果列入单位考核成绩。

分局定期对各单位考核情况和考核成绩进行通报,考核成绩作为各单位及单位负责人评先树优、兑现奖惩的重要依据。

七、保障机制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分局成立“区域监管服务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同志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工商所负责人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在法制科设立办公室,兼任主任。各工商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落实“四个规范”作为实现“四个统一”的具体实践和重要举措,坚持主要负责人亲自抓,靠上抓,确保区域监管服务“四个规范”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二是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各工商所根据各片区监管区域大小、管理对象多少、管理难易程度、管理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细化监管职责,集束责任到人头,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压力,人人工作有动力,实现监管无盲区,服务零距离。

监管效能范文篇8

工商责任区监管

为切实加强基层工商所责任区监管工作,促进职能到位,城北工商所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工商各项任务完成为目标,探索开展了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工作,坚持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建章立制相结合,围绕热点、难点,重点开展工作,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监察工作重纪律轻业务、重内部轻外部的局限,促进了干部勤政高效地履行职责。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为确保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工作扎实开展,该所成立由所长、副所长、片组长组成的效能监察领导小组,聘请分局监察室二位同志为特邀监察员,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建立了所班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所长具体抓、全所干部积极参的组织机制;通过学习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使全所干部明白效能监察工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为在所内全面开展效能监察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该所从建章立制入手,在继续完善落实纪律作风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了《责任区监管效能监察实施方案》、《责任区监管督察制度》、《监管督察职责》、《监察情况通报制度》、《内外监督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各项业务工作的效能监察有章可循,以制度来定方向、明目标、促绩效。如该所建立监察情况通报制度,对责任区岗位目标的完成情况、监管的互查情况、督察结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宣传栏、公示栏或工商所综合管理系统政务网进行内外通报。

二、明确重点,强化督查。该所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围绕四方面内容开展监察:一是对岗位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效能监察。监察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各责任片组进行巡视,通过检查巡查日志、随机抽取经济户口档案、走访市场经营主体和管理对象等方法,检查“案、费、证、照”等工作是否到位,岗位目标是否完成。二是对巡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效能监察。一查责任区监管巡查工作是否按时、按要求、按数量完成;二查巡查区域、辖区内的催费率、亮照率、无照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三查对辖区内市场主体是否进行了有效监管,消费投诉是否有效解决。三是对责任区服务情况进行效能监察。一查为辖区群众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否达到高效;二查责任区监管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现象是否存在;三查责任区监管巡查人员的执法态度是否热情;四查责任区监管巡查工作中为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工商形象是否良好。四是对处罚案件实行全程跟踪监督。一查举报案件是否及时按要求查处;二查所办案件是否公正、公开、公平,处罚执行是否到位,监管服务意识是否牢固;三查办案是否廉政,“人情案”是否杜绝,当事人是否有意见。该所还建立责任区监管“四级”督查机制,确保监察到位。一是自查,即每月的第一个星期由各片组责任人将属于本责任区的经济户口录入经济户口监管系统中,各片组必须在第二个星期将责任区的经济户口数与实地进行对照,进行自查,确保相符率在95%以上;二是互查,在每月底组织各片组进行互查和交叉检查,互查情况报监察小组,发现问题,由监察小组向巡查片组发督察通知书;三是督查,监察小组对各责任区进行不定期选区域定数量的检查和全面督察,并及时向全所通报督察结果;四是抽查,分局监察室或分局效能办牵头组织分局相关科室有计划地对责任区监管工作进行抽查、督察。

三、扎实推进,成效明显。该所通过实施效能监察,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也有力地推进了“红盾风采—文明规范工商所”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促进了监管职能到位。通过实施效能监察,工作业绩有了“量”的提升,查办案件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78件,其中万元以上大案50件,暂扣罚没款总计220万元,是去年同期的183.87%;辖区亮照率达98%;收取“两费”达330万元。二是提高了干部素质。通过实施效能监察,人员素质有了“质”的转变,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争先意识明显增强,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提高。三是推进了数字化建设。通过实施效能监察,促使每位干部向电脑要效能,学习和掌握电脑操作和各类综合管理系统软件,所长在网上下达任务,布置各项工作,各类通知,办事人员在网上汇报工作,输入巡查日志,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创建数字化工商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监管效能范文篇9

一、专项效能监察工作准备情况

为确保专项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效,监察审计部认真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效能监察实施方案,细化了安全生产管理效能监察对照表,明确了效能监察内容、工作方法和步骤,即:按照集团公司统一要求,对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安全监察部、设备部、发电部以及发电一部、发电二部、各检修分公司和相关班组进行检查;对宏大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监察。工作方法由部门自查和效能监察工作小组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工作步骤为自查自纠阶段(5月20日-6月20日),检查阶段(7月1日-8月31日),整改阶段(9月1日-10月20日)。

二、专项效能监察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工作安排和要求,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其他相关领导对照热电公司年安全生产管理效能监察表,认真开展了自查。安全监察部、设备部、发电部以及发电一部、发电二部、各检修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及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所管理职责范围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情况认真进行自查。自查的重点是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落实是否到位,是否按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是否达到制度规定的要求及取得效果。宏大热电公司也认真组织进行了对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的自查。将自查自纠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了效能监察小组。安全生产管理效能监察小组对此进行了检查和督促,经检查,各级领导干部和各部门都重视做到了自觉认真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效能监察自查自纠工作,自查自纠阶段工作情况良好。

三、专项效能监察工作检查阶段工作情况

由监察审计部、安全监察部、设备部、发电部、计划营销部等部门组成的效能监察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对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及部门自查结果进行了对照检查,主要检查了各部门制度管理中基础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存在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缺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部门间工作是否存在相互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问题;检查在执行管理制度过程中是否科学严谨;奖惩适度是否还存在不全面和漏洞。根据检查发现安全生产管理总体情况较好,各级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管理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要求、大胆管理。

四、监察建议

监察小组通过严格、认真检查,也发现了不足之处,通过汇总、分析,提出监察建议:

1、各部门进一步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归档工作;

2、进一步落实好各级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追究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安全长效机制。

3、个别部门之间工作相互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问题要彻底解决;

4、各部门继续加大对危险点分析预控,加强两票三制、技术监控、点检定修工作;

5、进一步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做到与责权利管理机制相统一,以责论处、奖惩分明。

五、整改提高情况

公司各部门根据效能监察小组发的监察建议书,将问题细化分解到专业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及时进行整改。切实做到了各项具体工作有人负责,有人检查,有人监督、有人验收、有人考核,形成了闭环管理,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切实提高了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力水平。使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目标有序进行。确保整改取得了实效。

1、加强两票管理,规范人员工作行为。针对两票在执行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公司重点加强了“两票”的管理工作,先后组织人员认真学习了集团公司与热电公司两票使用管理实施细则,针对两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具体情况专门组织了14次讲课,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对两票的理解和认识。效能监察小组、公司领导和各级管理干部深入班组,组织学习各类事故通报及集团公司下发的事故案例培训教材,监督检查学习情况,切实提高了全体员工对无票作业危害性的认识,落实“两票”管理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两票管理低标准、执行随意的问题,把集团公司两票执行“三个100%”落到实处。

2、强化重大危险源管理,提高职工防范意识。按照集团公司新的标准我公司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下发执行,重点对车管中心、机修分场、燃运分场进行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培训讲课,同时加大对各部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力度,整理出各部门的重大危险源目录,建立了重大危险源台帐,汇总编制出重大危险源综合报告。并且对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星级评定,二十五项反措方面,在检查核实的基础上整理完成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导则检查表填报结果”。

3、技术监控方面,我们召开了各专业技术监控会,参加分公司召开的技术监控会,完成了技术监控星级评定工作。

4、春季安全大检查,结合实际,从查领导、查思想、查管理、查规章制度、查隐患着手,对照本岗位职责,重点从防人身伤害、两票三制、重大危险源监控、防止全厂停电、设备治理、节能降耗、提高人员思想认识和安全整改工作的整治等各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动态、闭环管理,力求取得实效,促进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5、在防汛工作上,重点从机构的组织、人员的配备、物资的储备、预案的制定完善与演练、防汛制度的修订方面入手,做好日常防汛工作。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立足防大汛、防洪水、防局部大雨,确保汛期安全生产的“三防一保”。并要求各部门做到防汛物资专用,储备充足、通讯24小时畅通、人员随叫随到,确保安全渡汛。

6、针对目前发承包工程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加强了对多种经营的安全管理监督工作,随时纠正不安全行为,规范人员作业行为,使我公司的发承包工程的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

监管效能范文篇10

20*年以来,我委按照《*市20*年民主评议工作方案》和《*市20*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点》安排部署,结合我委实际,深入开展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工作,促进机关政风不断优化和工作效能不断提高,为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保证。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公开承诺,确定效能建设工作重点

20*年,我委为深入开展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工作,向社会公开承诺。1、积极抓好机关建设。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分解任务,强化责任;量化指标,科学考核;加强监督,落实奖惩。规范权利运行,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廉洁从政,树立良好政风,为企业、职工群众搞好优质服务。2、加强国资监管。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审备案制度,认真落实统计评价、业绩考核、薪酬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管理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运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在监督服务中促进发展。重点培育发展国有大企业集团,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着眼机制创新和活力增强,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对国有资本退出企业,继续抓好帮、扶、促,在壮大民营经济上发挥积极作用。4、依法规范企业改制。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严防国资流失,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破解资金不足等改制难题,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积极推进。5、保持企业和谐稳定。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创建和谐企业。及时办理职工信访事项,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机关效能建设上,我委确定着力抓好六项效能建设工作。一是抓好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效能建设。坚持应该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项目一律进驻,并规范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搞好优质服务,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市国资委入驻项目连年被评为优质服务窗口。二是抓好重要信访事项办理效能建设。将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影响企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信访问题列为重要信访事项。明确包案领导和工作人员,落实责任,限时办结。制定工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落实解决,确保办理效率和质量。

三是抓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效能建设。严格改制程序,规范操作,搞好职工安置。加强对改制企业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侵害职工合法权益问题。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妥善解决处理各种信访事项。严肃查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件,依纪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是抓好依法行政效能建设。围绕国资监管和国企改制,加强对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自觉性。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透明运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规范权力行使。认真全面征求企业、社会各方面意见,搞好民主评议,落实民主监督,坚决防止执法不严、权力滥用等失职渎职问题。

五是抓好治理商业贿赂效能建设。深入开展产权交易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加强教育引导,搞好诚信建设,使工作人员和企业领导人员自觉抵制商业贿赂行为。加强对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有效防范商业贿赂犯罪。坚决查处企业改制重组和产权交易中行贿受贿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违纪案件。

六是抓好促进国企发展和为民服务效能建设。实行领导干部分包企业责任制,落实分管业务和分包企业双重责任。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实际情况,加强沟通协调,认真解决企业困难和具体问题,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和职工群众搞好优质服务,认真热情及时办理企业和职工群众各种事项。以全新的精神风貌树立展现机关良好形象。

二、按步骤分阶段扎实开展机关政风效能建设

1、搞好安排部署。(20*年4月至6月)一是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标准要求,提出方法步骤,制定具体措施,印发机关贯彻落实。二是动员发动。召开委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工作动员会,主要领导讲话进行动员,主管领导对年度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高全体工作人员思想认识,增强开展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根据委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工作重点和科室职责,将年度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工作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位领导干部和各科室,增强责任意识,抓好落实。

2、落实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任务。(20*年7月至9月)一是集中办理落实。就机关五项公开承诺和确定的6项效能建设工作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办理落实,按照标准和要求认真践诺、提高工作效能,确保践诺质量和效能建设工作事项办结时限和办理质量。二是开展自查自纠。就科室和工作人员践诺、开展效能建设、工作完成、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自查,准确分析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形势,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制定落实整改措施,推动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深入开展,进一步完成落实工作任务。三是交流展示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成果。召开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工作交流汇报会,汇报各科室开展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及工作完成情况,展示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成果,交流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经验,促进机关民主评议及效能建设成效和水平不断提高。

3、开展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活动。(20*年10至12月)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印发征求意见信,召开监督员座谈会,深入企业走访,广泛征求企业、职工群众、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对我委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的评价、批评、意见及建议,认真梳理归纳分析,充分肯定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成效,正视自身存在问题,制定措施,抓好落实,积极整改。二是积极参加阳光服务、阳光热线、阳光访谈、听证质询等活动,展示我委加强机关政风行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取得的成效,接受企业、职工群众、社会的咨询和质询,倾听批评和建议,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满足落实有关合理诉求,促进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深入开展。三是进行工作考核和民主评议。机关按照委民主评议及效能建设考核办法对机关科室及工作人员政风建设及效能发挥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列为机关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参加由市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办公室组织的工作考核和民主评议。

4、年度工作总结(20*年1月至3月)一是认真总结年度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向市纪委、委党委汇报。二是进行表彰奖励。对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扬、嘉奖、奖励。三是积极谋划下年度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工作,推动我委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不断深化。

三、创新工作,不断提高机关政风效能建设工作成效

20*年,我委在机关政风效能建设中,坚持“求实、求细、求严、求真”,强化措施,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优化部门政风行风:“求实”即夯实基础。一是思想素质基础。为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召开班子专题研究会、机关全体动员会、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及业务法律培训会等,推动机关政风效能建设再掀高潮,深入开展。二是制度基础。进一步完善健全落实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及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制度,做到有规章可守,有制度可遵。三是机制基础。建立实行工作开展、汇报分析、监督检查、民主评议、考核奖惩五种机制,保证机关政风效能建设扎实推进。“求细”即细化责任。为强化责任意识,将公开承诺分解细化为28项工作内容,机关效能建设任务分解细化为20项工作内容,政务公开暨行政权力分解细化为24项工作内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细化为34项工作内容,做到主管领导、职能科室、工作人员承担任务,所负责任,完成时限,工作标准细致具体,清楚明确。“求严”即严格督办。一是定期汇报分析工作。每周由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按照责任分解目标就效能建设、践行公开承诺、政务公开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履行等情况进行综合系统汇报。针对工作进度及存在问题研究落实具体措施。二是及时印发《国资动态》简报。对政风效能建设工作情况进行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三是创办《督办通报》,对进展迟缓的工作事项进行督办,限期整改办结,定期跟踪问效,直到问题解决,提高工作效能,完成工作任务。“求真”即践诺效能见真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服务用真情。在国企改制中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认真落实政策规定,热情做好信访接待,及时解决办理落实信访事项,满足职工群众合理诉求。二是坚持工作倾真力。改革越深化,国资监管任务越繁重,维护稳定的难度不断加大。国资委实行领导干部和科室分包企业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分管业务和分包企业双重责任。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认真履行承担的国资监管职责,加强沟通和协调,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有效破解了制约企业改制,发展,稳定的土地、资金等多个瓶颈问题和工作难点。三是坚持国资监管见真效。以国有资产能否保值增值,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发展速度快慢,作为衡量公开承诺是否落实,政风行风优劣,效能建设成效高低的硬指标和高标准,今年以来,企业改制加速推进,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四、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践行公开承诺,完成效能建设任务,促进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稳定

1、创新工作思路,搞活国有企业。一是健全完善国资监管体系。把该监管的资产纳入监管范围,防止出资人缺位。认真贯彻落实国资监管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国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提高国有资产质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抓好国有资本运作。做好国有经济发展规划,从单纯抓国资监管向资本运作和资产监管并重转变,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参股、入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搞好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高资本运营效益。三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以现有国有企业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四是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统筹谋划国有资本进、退、留,坚持一企一策,宜进则进,宜留则留,宜退则退,积极破解国企改制资产不足等难题,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搞好搞活各类国有企业。五是建立企业领导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抓好《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办法》、《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企业重大经营责任追究办法》等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评定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及时兑现薪酬,落实奖惩,激励企业领导人员搞好生产经营管理,防范约束失职渎职行为。

2、真诚为企业服务,提高经济效益。一是积极打造能提供优质服务的政务环境。通过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民主评议、政务公开、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审批制度改革、廉洁从政、机关建设、信息公开等项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机关服务环境。为搞好服务,办理企业有关工作事项,市国资委机关工作人员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快事快办,加班加点尽量满足企业需求。二是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国资委站在全局位置上,根据企业信息反馈,统计报表,市场状况等,对企业经营状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指导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存在问题。三是坚持深入企业,主动搞好服务。市国资委机关实行分包企业责任制,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经常深入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一方面抓*老白干集团等骨干企业的增效增收,一方面抓若干劣势小微亏企业扭亏增效,提高所属监管企业的经济效益。四是千方百计为企业跑办解决各种具体问题。对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够研究解决的立即研究解决落实,属于某个部门的问题积极进行协调,需要党委、政府研究解决的及时反映汇报,属于上级批办事项,全力进行跑办。市国资委今年以来先后为企业跑办协调解决落实各种具体问题60多件。五是坚持搞好调研创新。根据国企改革经营管理等新形势,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方法,指导推动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促进国有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20*年以来,市国资委机关写出有关创新方面的调研报告20多篇。

3、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使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一是强化企业诚信守法责任。国资委与企业负责人签订诚信守法经营责任书,对各企业坚持守法经营,讲求诚信提出具体要求。并要求企业做出守法经营承诺,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监督,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搞好诚信企业建设,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二是深入开展廉洁诚信守法文化建设活动。把廉洁诚信守法文化渗透、融入到企业制度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中,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廉洁从业、守法经营、讲求诚信的自觉性。三是积极治理商业贿赂行为。深入开展产权交易领域和物资采购领域商业贿赂行为专项治理,使企业领导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自觉抵制和防范各种商业贿赂行为。同时认真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完善落实规章制度,建立形成防范商业贿赂行为长效机制。四是加强监督制约。通过实行重大事项报审,定期进行审计稽核、监督检查、考察评议等有效防范及时发现严肃处理有关纳税、质量、安全、环保、资产、信誉等违纪违法违规问题,促进廉洁从业规定的贯彻落实。五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国企改制程序,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损害职工合法权益,按照规定接续缴纳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加强监督检查,保障各项职工合法权益政策规定的落实。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建设和谐企业。

五、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促进机关民主评议和效能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1、加强组织领导。委党委和主任办公会把优化政风和提高行政效能作为加强国资监管、促进国企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与国资监管、国有资本运营、国企改革发展、反腐倡廉建设等各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完成时限明确,以追求卓越的理念,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把服务水平做高,把服务质量做优,不断优化政风、提高行政效能,纪委加强组织协调,充分调动各科室和机关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创新政风建设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机制,重点建立实施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情况等效能监督检查制度,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责任追究制等基本制度,大力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对工作职能、许可事项、办事流程等进行全方位公开,方便企业、职工、群众办事,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下大力解决制度不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实现以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风优化、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3、加强监督检查。综合运用明察暗访、自查、联查、抽查等监督检查形式,加大政风建设、机关工作效能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形成监督合力,确保监督实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影响政风优化行政效能、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严肃工作纪律,保障工作落实。

4、加强考核评议。把践行公开承诺、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六项重点工作的情况列入机关效能建设和民主评议日常工作考核评议,按照《机关效能建设和民主评议工作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工作考核内容,落实奖惩。

六、关于20*年工作思路和计划

20*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机关政风效能建设,为国企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政治保证。具体说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继续坚持“四求”深入开展机关政风效能建设,落实“三个延伸”,规范权力运行,积极扮演“三重角色”,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四求”即坚持“求实、求细、求严、求真”,优化政风,提高效能,搞好优质服务。落实“三个延伸”,即政务公开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在公开形式上向厂务公开延伸,在公开层次上向企业车间班组延伸,在公开内容上向职工群众延伸,促进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行使。扮演“三重角色”,即作为优良环境的创建者,要积极开展机关政风效能建设,作为优良环境的受益者,要积极做好国有资本运营和国企改革规划发展工作,作为优良环境的监督者,要积极开展环境监测,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第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作规划》、省委《实施办法》、市委《实施方案》,积极构建国资委惩防腐败体系。继续抓好“四个结合”,即纪检监察专职惩防与国资监管业务惩防相结合,国资监管部门主体惩防与司法执法部门职能惩防相结合,对国企外部惩防与国企内部惩防相结合,国企内部向下惩防与向上惩防相结合,有效预防和惩治国有企业腐败和职务犯罪行为,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继续加强教育自律,完善遵守制度,强化接受监督,反面警示自警,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想腐败”、“不搞腐败”、“不出腐败”、“不近腐败”。促进廉洁从政和廉洁从业。

第三是要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有效防止产权交易中的商业贿赂行为,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