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4:25:55

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范文篇1

1烟熏消毒方法

1.1方法1将艾条按等距离摆放于房间,点燃两头烟熏,直至燃尽为止。最佳剂量为每6m一根艾条。

1.2方法2将艾叶、苍术分别研成粉末,药量按各lg/m计算,放人耐热不锈钢盘.置于可控温电磁炉或酒精炉上,放于房间空旷处加热,即可产生暗火燃烧,产生大量烟雾,直至变成灰烬。

1.3方法3将艾叶、苍术药末按各1g加95%酒精2ml比例,浸泡24h后,把浸泡液连同药渣装入圆罐内点火燃烧,至燃尽为止,每次烟熏药量按每m空间苍术、艾叶各1g计算。

1.4方法4干艾叶、苍术各500g(苍术预先用95%酒精浸泡),置盘子或罐子里点燃烟熏房间,直至燃尽为止。

2烟熏消毒注意事项

2.1烟熏时要关闭门窗,待燃尽2h后再开窗通风。

2.2烟熏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每次最少应烟熏30rain以上。

2.3用艾条进行烟熏时,人可留在室内,特别是非典、禽流感流行期间、冬春季节流感高发期等,烟熏可杀灭鼻咽部细菌病毒,起到防病作用。但使用其他方法烟熏时,人最好离开房间,因为烟雾太大会引起眼睛、呼吸道刺激。

2.4烟熏消毒平时每周1次。如家中有呼吸道传染病人,如肺结核、麻疹、腮腺炎,或冬春季节流感高发期,以及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等病流行期间,最好每天消毒1次,并且人呆在室内一起烟熏消毒。

呼吸道疾病范文篇2

[论文摘要]针对猪的吸道综合征进行讨论。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一些疫苗的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时,在饲料、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饲料中加泰苗菌素、金毒素、阿莫西林。断奶后7天及保育舍转出7天饲料中添加药物,到14-16周时饲料中添加药物。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从而把病死率控制在有效的范围。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是猪在一定的应激环境下至少先后感染两种以上病源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一系列综合征群。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中国养猪业中最重要以及经济学意义最大的疾病,猪场因为该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最为严重。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国养猪业疫病防治十分突出生的问题之一。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发病率30-50%,而死亡率较低。由于发病猪体温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出栏时间延长10-25天。

一、发病原因

(一)传染性病源:病毒、细菌、霉形体(PMS)、猪衣原体肺炎、寄生虫、霉菌与霉菌毒素。

(二)非传染性因素

1.环境因素:有害气体;灰尘;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猪群密度。

2.日粮因素:营养缺乏;日粮含有污染成分;添加低品质脂肪或过量的应用硫酸铜等会消耗维生素E。

3.易感猪群因素:猪场卫生环境条件恶劣;不同来源的猪群混养;无规律不适当的猪群流动;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4.药原性因素:不合理的使用一些毒性大,杀伤力强,刺激性强,浓度高的消毒剂,导致猪场内生物安全体系遭受破坏;长时间过量的应用抗生素,导致一些猪体的耐药抗药病原微生物基因突变而造成二重感染,猪群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

二、发病机理及症状

(一)发病机理

呼吸系统有三道防线来阻止外源异物和病菌的入侵以保障呼吸道畅通,防御疾病。第一道防线是鼻腔。呼吸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是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的第三道防线是肺泡防御机制。三道防线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有利于整个呼吸系统的安全和健康。

(二)临床症状

多发生于6-10周龄的保育仔猪,有时1-3周龄的哺乳仔猪,最普遍的是10-20周龄育肥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工呼吸;眼结膜发炎,眼睛内分泌物增多,流泪,有时眼眶水肿;有的出现腹泻,喜堆卧在一起,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升高。

病变肺炎,弥温性、间质性肺炎或花斑样病变;淋巴结肿大,轻度充血、出血;有的可见胸腔腹腔纤维蛋白渗出,严重者粘连。1-3周龄发病的仔猪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肺脏、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都会发生实质硬度如肉颜色变紫变红、胸腔积液,有心包炎的症状。

三、防治

(一)加强饲养管理

1.建立和完善消毒卫生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把关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传入。2.引购种猪严格隔离,新引进的种猪隔离21-28天。3.坚持严格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以便逐步净化。4.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杜绝将不同来源的猪只或日龄相差很大的猪只混群饲养。5.降低饲养密度。6.防寒保暖,外界环境气候骤变防止贼风侵袭。7.搞好了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侵袭。8.控制好了猪舍内的湿度。9.设立病猪隔离栏,病猪、弱猪及时隔离护理及治疗。

(二)提高营养水平和控制霉菌毒素

应用优质营养丰富的饲料,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在仔猪断奶、转群、天气气候突变,免疫接种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定期清理料槽,防止槽底部饲料时间过长而发霉变质,以防霉败饲料中毒。(三)免疫接种

1.着重加强猪瘟(HC)、伪狂犬(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肺疫(PM)、猪肺炎支原体(MPS)、猪胸膜怀肺炎(APP),猪萎缩性鼻炎(AR),猪链球菌(SS)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2.用本场病料制成多联灭活苗,在哺乳仔猪阶段二次免疫,因为自家苗包含了本场可以分离和培养的几种细菌(如Ss、APP等),针对性强,解决了某些病菌血清型复杂的问题,而且避免了活菌苗俄在使用过程中抗生素干扰免疫效果的影响。

(四)药物防治

料中添加高于正常剂量30%的敏感药物;通过饮水给药方法给药;病猪注射抗生素3-5天;对症治疗;策略性用药;血清疗法;间隔用药。

(五)控制方案

(1)根据实际加强做好PR、HC、PRRS、MP3、AR、APP、PM等疫苗的免疫接种。(2)母猪分娩前7-14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3)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饲料中添加药物:80%的泰妙菌素125g/T+15%全毒素300-400g/T+阿莫西林150-200g/T。(4)加强母猪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饲料中添加VE或电解多维。(5)后备母猪做好免疫和同化工作。(6)配种怀孕猪及公猪饲料中定期添加了药物。(7)做好分娩舍、保育舍清洁消毒工作,选用双链季胺盐、消毒3次,空栏5天以上。(8)仔猪做好“三计”保健工作(3、7、21天)选用长效霉素,断奶后7天及保育舍转出7天饲料中添加药物。(9)隔离及淘汰病残仔猪。

四、小结

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是目前猪场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因其发病原因极其复杂,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从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其疫苗免疫做了铺垫,给予药物发挥疗效的基础,但任何一种抗生素受抗菌谱的限制,对病原菌的敏感程度不一,不可能适合所有疾病,必须合理使用药物,视病情缓急轻重对症联合针对性的投药。

参考文献:

[1]吴清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M].兽医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332-335.

呼吸道疾病范文篇3

[论文摘要]针对猪的吸道综合征进行讨论。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一些疫苗的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时,在饲料、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饲料中加泰苗菌素、金毒素、阿莫西林。断奶后7天及保育舍转出7天饲料中添加药物,到14-16周时饲料中添加药物。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从而把病死率控制在有效的范围。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是猪在一定的应激环境下至少先后感染两种以上病源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一系列综合征群。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中国养猪业中最重要以及经济学意义最大的疾病,猪场因为该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最为严重。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国养猪业疫病防治十分突出生的问题之一。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发病率30-50%,而死亡率较低。由于发病猪体温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出栏时间延长10-25天。

一、发病原因

(一)传染性病源:病毒、细菌、霉形体(PMS)、猪衣原体肺炎、寄生虫、霉菌与霉菌毒素。

(二)非传染性因素

1.环境因素:有害气体;灰尘;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猪群密度。

2.日粮因素:营养缺乏;日粮含有污染成分;添加低品质脂肪或过量的应用硫酸铜等会消耗维生素E。

3.易感猪群因素:猪场卫生环境条件恶劣;不同来源的猪群混养;无规律不适当的猪群流动;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4.药原性因素:不合理的使用一些毒性大,杀伤力强,刺激性强,浓度高的消毒剂,导致猪场内生物安全体系遭受破坏;长时间过量的应用抗生素,导致一些猪体的耐药抗药病原微生物基因突变而造成二重感染,猪群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

二、发病机理及症状

(一)发病机理

呼吸系统有三道防线来阻止外源异物和病菌的入侵以保障呼吸道畅通,防御疾病。第一道防线是鼻腔。呼吸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是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的第三道防线是肺泡防御机制。三道防线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有利于整个呼吸系统的安全和健康。

(二)临床症状

多发生于6-10周龄的保育仔猪,有时1-3周龄的哺乳仔猪,最普遍的是10-20周龄育肥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工呼吸;眼结膜发炎,眼睛内分泌物增多,流泪,有时眼眶水肿;有的出现腹泻,喜堆卧在一起,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升高。

病变肺炎,弥温性、间质性肺炎或花斑样病变;淋巴结肿大,轻度充血、出血;有的可见胸腔腹腔纤维蛋白渗出,严重者粘连。1-3周龄发病的仔猪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肺脏、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都会发生实质硬度如肉颜色变紫变红、胸腔积液,有心包炎的症状。

三、防治

(一)加强饲养管理

1.建立和完善消毒卫生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把关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传入。2.引购种猪严格隔离,新引进的种猪隔离21-28天。3.坚持严格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以便逐步净化。4.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杜绝将不同来源的猪只或日龄相差很大的猪只混群饲养。5.降低饲养密度。6.防寒保暖,外界环境气候骤变防止贼风侵袭。7.搞好了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侵袭。8.控制好了猪舍内的湿度。9.设立病猪隔离栏,病猪、弱猪及时隔离护理及治疗。

(二)提高营养水平和控制霉菌毒素

应用优质营养丰富的饲料,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在仔猪断奶、转群、天气气候突变,免疫接种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定期清理料槽,防止槽底部饲料时间过长而发霉变质,以防霉败饲料中毒。

(三)免疫接种

1.着重加强猪瘟(HC)、伪狂犬(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肺疫(PM)、猪肺炎支原体(MPS)、猪胸膜怀肺炎(APP),猪萎缩性鼻炎(AR),猪链球菌(SS)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2.用本场病料制成多联灭活苗,在哺乳仔猪阶段二次免疫,因为自家苗包含了本场可以分离和培养的几种细菌(如Ss、APP等),针对性强,解决了某些病菌血清型复杂的问题,而且避免了活菌苗俄在使用过程中抗生素干扰免疫效果的影响。

(四)药物防治

料中添加高于正常剂量30%的敏感药物;通过饮水给药方法给药;病猪注射抗生素3-5天;对症治疗;策略性用药;血清疗法;间隔用药。

(五)控制方案

(1)根据实际加强做好PR、HC、PRRS、MP3、AR、APP、PM等疫苗的免疫接种。(2)母猪分娩前7-14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3)母猪产前及产后一周、饲料中添加药物:80%的泰妙菌素125g/T+15%全毒素300-400g/T+阿莫西林150-200g/T。(4)加强母猪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饲料中添加VE或电解多维。(5)后备母猪做好免疫和同化工作。(6)配种怀孕猪及公猪饲料中定期添加了药物。(7)做好分娩舍、保育舍清洁消毒工作,选用双链季胺盐、消毒3次,空栏5天以上。(8)仔猪做好“三计”保健工作(3、7、21天)选用长效霉素,断奶后7天及保育舍转出7天饲料中添加药物。(9)隔离及淘汰病残仔猪。

四、小结

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是目前猪场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因其发病原因极其复杂,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从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其疫苗免疫做了铺垫,给予药物发挥疗效的基础,但任何一种抗生素受抗菌谱的限制,对病原菌的敏感程度不一,不可能适合所有疾病,必须合理使用药物,视病情缓急轻重对症联合针对性的投药。

参考文献:

[1]吴清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M].兽医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332-335.

呼吸道疾病范文篇4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对70岁高龄大肠癌中17例伴明显的呼吸道疾病的手术患者,其围术期处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龄70~89岁,平均75.4岁。升结肠癌、直肠癌各5例,降结肠癌3例,乙状结肠癌、横结肠癌各2例。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14例。根治15例、姑息2例。结肠造瘘4例(3例行Ⅱ期手术、1例永久造瘘)。病理检查均示腺癌。有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12例,其中伴肺心病2例,伴支气管哮喘3例。此外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各1例,间质性肺炎3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3例、冠心病2例、贫血3例、低蛋白血症4例。

1.2除心电图、摄胸片等常规检查外,本组术前均做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心脏彩超。17例患者肺部X线摄片呈肺气肿表现。本组14例术前肺功能测定示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检查需患者配合,如不配合可能影响结果,作者常规陪患者登楼梯如气急较轻说明心肺功能良好可耐受手术。1例肺结核患者痰菌阳性治疗后,痰液检查未发现结核杆菌而行直肠癌根治术。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术前有咳嗽咳痰,胸部摄片未发现卷发样阴影及液平面,但双下肺纹理增多。血气分析9例PaO280~60mmHg,7例PaCO245~55mmHg。2例呈呼吸性酸中毒。在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中心脏彩超有左心室扩大,主动脉瓣膜轻度反流。血常规中示贫血3例,生化检查中示低蛋白血症4例。

1.3结果

术后14例患者入住ICU机械通气,呼吸平稳后拔除气管插管。有3例肺不张行纤支镜吸痰,1例气管切开,2例痰细菌培养阳性,1例真菌培养阳性。术后并发症与其他病存症及转归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大肠癌伴呼吸道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尤其伴其他系统疾病时。表1术后并发症与其他病存症及转归(略)

2讨论

围术期处理吸烟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在行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本组13例患者有40多年的吸烟史,吸烟20~30支/d。临床上非常重视术前禁烟,作者嘱患者绝对禁烟及避免被动吸烟,但在Warner[1]的一组冠状动脉架桥术患者中,未戒烟患者术后肺并发症发病率为33%,戒烟>8周者降低了66%,但戒烟<8周比未戒烟患者增加24%。事实上肿瘤限期手术不可能术前禁烟8周再手术。今后是否常规禁烟有待进一步研究。术前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有痰者可用祛痰药。同时予雾化吸入有利于改善呼吸道炎症稀释痰液。本组13例患者均有>10年咳嗽咳痰病史,5例患者长达30年。3例肺功能较差,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尤为重要。作者通常循序渐进嘱患者登楼以增加肺活量及用力呼气1s量(FEV1),直至残气量<40%,肺功能达到手术要求。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病史最长达55年。予氨茶碱治疗,雾化吸入中加异丙肾上腺素及术后使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气雾剂预防术后哮喘的发作,同时使用喘定针+生理盐水微泵维持以抑制临床发作。本组2例切口裂开,1例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后肺部感染剧烈咳嗽所致,1例合并糖尿病。本组死亡1例系术后肺部感染后呼吸衰竭合并房颤最后死于心肌梗死。因此,预防或控制术后肺部感染是重点。

3例间质性肺炎均有长期服糖皮质激素病史。术中术后应增加激素的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须加强抗生素的使用且延长时间,同时使用抑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

在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同时应将血糖控制<8.0μmol/L。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术前予以纠正。加强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预防感染。

本组患者中,急诊手术3例均未行Ⅰ期吻合而是先切除结肠肿瘤,造瘘3个月后、Ⅱ期结肠造口关闭术。2例转移淋巴结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而姑息切除。4例直肠癌患者,其中3例行Dixon术。有1例肿瘤虽距肛门6cm但有间质性肺炎长期口服激素且伴有低蛋白血症而行Hartmann术。本组无Miles手术病例。对老年人伴呼吸系统病患者手术应更简单安全,可采取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已成为当前治疗癌肿的重要手段和研究热点[2]。

麻醉的合理选择及术后镇痛亦可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14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结合,1例肺结核及2例间质性肺炎单独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全麻拔管前必须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净。本组患者均行术后硬膜外镇痛。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缓解手术后切口疼痛,有利于改善腹式呼吸及咳嗽咳痰。而常用的静脉镇痛不完全且使患者处于半麻醉状态而影响呼吸功能及咳嗽,从而抑制痰液的排除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对呼吸道合并症的高龄患者更不适宜。作者认为不必等待术后6h,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取半卧位可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老年人手术切口愈合能力差,又常伴有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加上慢性支气管炎需鼓励咳嗽,使切口裂开的机会增加,本组切口均采用加强并减张缝合,但仍有2例切口裂开。

本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这可能与急诊患者不做Ⅰ期吻合术,充分胃肠准备,每日扩肛直至肛门排气有关。

营养支持也不可缺少,改善营养状况,保证围术期的安全。术后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低流量吸氧,常规雾化吸入,早期床上或离床活动,并做好口腔卫生,定期行痰细菌培养及查找霉菌。做到多拍背及鼓励患者行有效咳痰,本组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均未实施胃肠减压,作者认为大肠癌切除吻合口低,胃肠减压对吻合口愈合无多大价值,相反可能增加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大肠癌患者手术风险大但只要术前认真评估并加以处理,术式与麻醉选择好,术后认真护理,使高龄大肠癌合并呼吸道疾病患者能安全地度过围术期。

【参考文献】

呼吸道疾病范文篇5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设施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整合教学课件、图片资料、音频、教师资源等各种教学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模型、数学实验等,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知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合作探究。例如教师在讲解概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这样一个合作探究情境某医疗机构为了解呼吸道疾病和吸烟的关联,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参与调查的人数共有人,其中有人不吸烟,有人吸烟,最终的调查结果是在吸烟者中,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有人,没有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有人,在不吸烟人群中,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有人,没有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有人。问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同时根据这些数据判断呼吸道疾病是否和吸烟有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得出相关答案。

2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探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亲身实践体现,很难对知识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随机事件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试验,试验一是在一个盒子中装入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球,其中有个红球,个黑球,个白球,搅匀后,随意拿出一个小球,验证是否是白球。试验二是在一个盒子中装入个完全一样的黑球,搅匀后,随意拿出一个小球,验证是否是白球。通过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对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有了深刻的认识,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随机事件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就会很轻松的学会,并快速掌握。自主合作模式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各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小组的自主合作过程、参与程度、对整个小组的贡献等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要让学生采用自主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评价,这样能让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及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

3总结

呼吸道疾病范文篇6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畜牧业(养猪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影响我国畜牧业(养猪业)发展的因素还较多,对养猪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是许多规模化猪场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抓养猪发展的同时,必须抓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现就我国目前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流行态势和防控对策作一简析,以供养猪生产者和疫病防治同行参考。

1目前猪的传染病防制和发病现状及特点

1.1猪传染病防制的总体状态

我国规模化养猪单位增多,生产规模较大,养猪数量多,猪及产品流通渠道多而频繁,有利于猪的疫病发生和传播;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养猪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化猪场和个人扩大生产,外出引种,忽视防疫工作,特别是广大的个体养猪户,普遍存在忽视疫病防制工作的倾向;第三,我国对疫病的防控基础比较薄弱,防疫、检疫、监测手段不够健全和完善,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也缺乏大规模控制疫病的手段和经验;第四,我国养猪的规模和体例很不相同,差异较大,除有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外,广大农村仍以散养为主,总的来说养猪业总体条件较差,由于这种规模化和散养并存,规模化猪场除了要防止本场疫病的发生和从外地传染病的传入外,还要防止从周围农村传染病的传入,这为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防制增加了压力和难度。因此,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树立全方位的防疫观念,多方面切实做好防疫工作,以保证养猪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1.2猪传染病的种类多,新病不断出现,危害甚大

据农业部1996~1990年对全国畜禽疫病普查结果统计,我国动物传染病有202种之多,其中80年现的新病达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病2种)。这17种传染病中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病。90年代以来又新发现传染病10种,包括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2型感染、猪副红细胞体病和猪增生性肠炎等。加上原有在我国较多猪场发生的猪瘟、猪气喘病、5号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布鲁氏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新旧传染病已是我国较大范围内猪场的常发病和多发病,真可谓旧病未除,新病又增,防不胜防,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1.3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诊断和防治更加困难

近些年来,在养猪实际中,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已是普遍发病的规律。猪群中发病,常常不是某单一的病原体引起,而是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作用造成的,即常称的共感染,其结果造成猪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诊断和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多病原感染中,既有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甚至有病原(病毒或细菌)与寄生虫或与非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共同发病的现象。近些年在养猪临床中,经常见到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与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双重感染;还有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三重感染的现象。据杨汉春教授近年对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死亡猪只57份病料的检测,结果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与猪圆环病毒2型二重感染占54.4(31/57),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二重感染占10.5%(6/57),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伪狂犬病的二重感染占14%(8/57),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的三重感染占10.5%(6/57)。在临床实际中,还可见到猪肺炎支原体(猪气喘病病原)、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或三重感染,或者这几种细菌病原体与前述几种病毒病的病原体多重感染,这种细菌间或细菌与病毒病病原的多重感染是十分普遍的,在这些病原污染的猪场,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复杂,病情严重,现场也难以确诊,防治效果也很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谓巨大。

1.4猪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

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5%~30%或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制中十分突出和十分棘手的问题。在猪的各个日龄段,从母猪、哺乳仔猪、仔猪培育、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病猪临床表现明显,常见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喘气、呼吸困难,重者呈犬坐姿势,猪只生长发育受阻,消瘦,死亡率增高。剖检病理变化以气管、肺脏及胸腔等部位和器官的变化为特征,轻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不同。

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这是近些年新提出的一个概念。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因,一是病原性的,如前介绍的,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或者是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引起的,出现呼吸道症状,促进和加重猪只发病。在此不再重复。另一个主要的病因,就是饲养管理和环境应激因素引起的,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把病因的注意力集中在病原学上,特别容易忽视饲养管理和环境的作用这一重要的原因。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可以是原发的病原体,如猪肺炎支原体(猪气喘病我国普遍存在,很难说某一猪场没有该病存在)、猪瘟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病原体,如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副猪嗜血杆菌、猪沙门氏菌等,这几种细菌在健康猪的上呼吸道或肠道带菌比较普遍,一旦有使猪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存在,就可能引起内源性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除了上述病原体以外,猪群恶劣的饲养管理条件也是直接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如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的猪只混养在一起、猪舍潮湿、通风换气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过多、猪舍消毒卫生差、粪尿没及时清除、猪舍温度变化大、饲料单一、猪只营养不良以及其它降低猪体抵抗力的因素等多种应激,都可成为猪呼吸道疾病爆发的诱因。

1.5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仍是养猪中的主要疫病

引起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的有猪瘟、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流感、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猪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等。回顾养猪历史,在规模化养猪兴起的80年代,我国曾提倡大建规模化猪场,因猪源缺少,到处抢购猪苗,结果导致初产母猪爆发细小病毒病,造成大批母猪发生流产,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流产风”过后的几年又陆续由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起较多的繁殖母猪发病。要特别提出,猪瘟这一古老的疾病,可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为主症的新的致病特点。我国当前以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繁殖障碍最为普遍和严重。特别是这几种病原发生双重感染,可以引起70%以上的初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造成巨大的损失。

1.6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危害日渐明显和严重

正如大家所知,引起猪体免疫抑制的因素较多,其中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圆环病毒2型感染是引起猪免疫抑制的两大疫病,这两种疫病不但在我国普遍存在,并已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更主要的是这两种疫病的病原主要侵害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造成猪的细胞免疫的体液免疫的抑制,猪的抗病能力显著减弱,健康水平下降,增加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这可能是猪病增多和越加复杂的原因之一。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到,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和圆环病毒2型在较多猪场常常呈现双重感染,其双重感染率可达50%以上,在发生双重感染的猪场(或猪群),繁殖障碍性疫病、呼吸道疾病、继发感染疾病必然是十分严重,更难作出确切的诊断和防制。

1.7猪瘟的非典型化、隐性带毒和免疫失败,仍是养猪生产中有待解决的课题。

2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从上可知,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疫病众多而复杂,要想控制疫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保证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实在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任务,应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疫病种类多、多重感染和继发感染比较普遍、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疫病严重、免疫抑制性疫病存在等情况,提出以下控制对策。

2.1正确诊断,确认猪场疫病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在疫病众多而复杂的情况下,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首要的任务,单凭现场的了解情况、观察症状、剖检病猪作出判断是十分不可靠的,即是说凭经验达不到正确诊断的要求的,必须依据疫病流行的特点(或规律)、症状观察、病理检验和实验室的检查的结果综合判定。当前要特别强调实验室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监测,才能作出最后确诊。这样才能找出疫病发生规律、疫病的种类,分清主次,提出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

2.2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养猪场处于农村散养猪场包围之中,加之散养猪场本身的管理和防疫水平不高,养猪环境污染严重,疫病多而复杂,强调和重视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在规模化养猪疫病防制中的重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生物安全措施强调环境因素在保护猪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安全体系是现代养猪生产中保护和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新理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兽医管理准则,其中心思想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预防(防止)所有的病原进入猪群,抑制或降低和消除猪场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所形成的危害。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猪只生长处于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通过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对防制猪传染病的发生,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出口竞争能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各级有关兽医防疫部门、全国环保业相关部门,尽可能指导和帮助大、中型规模化养猪场从规划建场开始,指导他们合理使用饲养地,做好饲养管理和各种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尽可能减少土地、水源、空气和环境等的污染,做好养猪生产全过程的饲养管理工作,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措施,预防猪传染病的发生。

2.3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或避免猪群的应激因素发生

要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猪群整体有好的健康水平,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最主要的。一般要求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猪群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作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

其次,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供给营养齐全、均衡的饲料,为猪只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保证猪只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使猪只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特别要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下转第73页)(上接第71页)

第三,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规模化猪场应该积极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按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现状,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饲养阶段的全进全出,从而减少或避免猪群间母猪与仔代间的疾病感染机会。规模化猪场要做到或减少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减少应激因素。

有条件的规模化猪场,也可推行早期断奶隔离的技术,以阻断和控制传染病病原在种猪与仔代间疫病的传播。

2.4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预防免疫接种是防制猪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用疫(菌)苗给猪接种,能使猪体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猪只不被某种传染病传染,这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对规模化猪场安排免疫接种工作时,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根据我国及猪场所在地猪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确定应该接种哪些疫(菌)苗,坚决避免盲目性,并不是所有的猪传染病都有效,也不是所有的疫(菌)苗的免疫效果都好。

其次,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采用可靠的免疫方法。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只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等而确定,并需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没有适合全国所有规模化养猪场统一的免疫程序。

第三,要使用高质量的疫苗,避免发生免疫失败。

第四,要重视影响免疫效果的疫(菌)苗的保存与运输、疫苗的稀释、防疫人员的培训和具体操作等,以确保免疫的效果,减少损失。

2.5重视检疫工作

我们除了作好进口口岸检疫,防止猪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外,广大的饲养单位更应重视国内引种和流通领域的检疫工作,近些年发生的几种病毒性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后,由于国内引种检疫不严或不进行检疫,致使这几种疫病传遍全中国,将较长时间困绕我国的养猪业,持续地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2.6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

如本文前面所述,规模化猪场大多数是病毒性疫病,细菌性疾病往往是继发感染,单纯由病原性细菌引起的疫病较少,因此,兽医防治人员要转变观念,将治疗性用药转变为预防性用药,针对这些年疫病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特点,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合理的预防用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选用一定的抗菌药物和剂量组合,在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仔培猪、育肥猪四个阶段,以及转群时使用,以预防猪群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继发感染。

呼吸道疾病范文篇7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畜牧业(养猪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影响我国畜牧业(养猪业)发展的因素还较多,对养猪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是许多规模化猪场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抓养猪发展的同时,必须抓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现就我国目前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流行态势和防控对策作一简析,以供养猪生产者和疫病防治同行参考。

1目前猪的传染病防制和发病现状及特点

1.1猪传染病防制的总体状态

我国规模化养猪单位增多,生产规模较大,养猪数量多,猪及产品流通渠道多而频繁,有利于猪的疫病发生和传播;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养猪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化猪场和个人扩大生产,外出引种,忽视防疫工作,特别是广大的个体养猪户,普遍存在忽视疫病防制工作的倾向;第三,我国对疫病的防控基础比较薄弱,防疫、检疫、监测手段不够健全和完善,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也缺乏大规模控制疫病的手段和经验;第四,我国养猪的规模和体例很不相同,差异较大,除有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外,广大农村仍以散养为主,总的来说养猪业总体条件较差,由于这种规模化和散养并存,规模化猪场除了要防止本场疫病的发生和从外地传染病的传入外,还要防止从周围农村传染病的传入,这为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防制增加了压力和难度。因此,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树立全方位的防疫观念,多方面切实做好防疫工作,以保证养猪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1.2猪传染病的种类多,新病不断出现,危害甚大

据农业部1996~1990年对全国畜禽疫病普查结果统计,我国动物传染病有202种之多,其中80年现的新病达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病2种)。这17种传染病中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病。90年代以来又新发现传染病10种,包括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2型感染、猪副红细胞体病和猪增生性肠炎等。加上原有在我国较多猪场发生的猪瘟、猪气喘病、5号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布鲁氏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新旧传染病已是我国较大范围内猪场的常发病和多发病,真可谓旧病未除,新病又增,防不胜防,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1.3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诊断和防治更加困难

近些年来,在养猪实际中,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已是普遍发病的规律。猪群中发病,常常不是某单一的病原体引起,而是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作用造成的,即常称的共感染,其结果造成猪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诊断和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多病原感染中,既有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甚至有病原(病毒或细菌)与寄生虫或与非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共同发病的现象。近些年在养猪临床中,经常见到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与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双重感染;还有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三重感染的现象。据杨汉春教授近年对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死亡猪只57份病料的检测,结果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与猪圆环病毒2型二重感染占54.4(31/57),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二重感染占10.5%(6/57),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伪狂犬病的二重感染占14%(8/57),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的三重感染占10.5%(6/57)。在临床实际中,还可见到猪肺炎支原体(猪气喘病病原)、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或三重感染,或者这几种细菌病原体与前述几种病毒病的病原体多重感染,这种细菌间或细菌与病毒病病原的多重感染是十分普遍的,在这些病原污染的猪场,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复杂,病情严重,现场也难以确诊,防治效果也很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谓巨大。

1.4猪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

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5%~30%或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制中十分突出和十分棘手的问题。在猪的各个日龄段,从母猪、哺乳仔猪、仔猪培育、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病猪临床表现明显,常见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喘气、呼吸困难,重者呈犬坐姿势,猪只生长发育受阻,消瘦,死亡率增高。剖检病理变化以气管、肺脏及胸腔等部位和器官的变化为特征,轻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不同。

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这是近些年新提出的一个概念。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因,一是病原性的,如前介绍的,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或者是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引起的,出现呼吸道症状,促进和加重猪只发病。在此不再重复。另一个主要的病因,就是饲养管理和环境应激因素引起的,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把病因的注意力集中在病原学上,特别容易忽视饲养管理和环境的作用这一重要的原因。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可以是原发的病原体,如猪肺炎支原体(猪气喘病我国普遍存在,很难说某一猪场没有该病存在)、猪瘟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病原体,如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副猪嗜血杆菌、猪沙门氏菌等,这几种细菌在健康猪的上呼吸道或肠道带菌比较普遍,一旦有使猪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存在,就可能引起内源性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除了上述病原体以外,猪群恶劣的饲养管理条件也是直接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如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的猪只混养在一起、猪舍潮湿、通风换气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过多、猪舍消毒卫生差、粪尿没及时清除、猪舍温度变化大、饲料单一、猪只营养不良以及其它降低猪体抵抗力的因素等多种应激,都可成为猪呼吸道疾病爆发的诱因。

1.5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仍是养猪中的主要疫病

引起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的有猪瘟、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流感、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猪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等。回顾养猪历史,在规模化养猪兴起的80年代,我国曾提倡大建规模化猪场,因猪源缺少,到处抢购猪苗,结果导致初产母猪爆发细小病毒病,造成大批母猪发生流产,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流产风”过后的几年又陆续由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起较多的繁殖母猪发病。要特别提出,猪瘟这一古老的疾病,可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为主症的新的致病特点。我国当前以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繁殖障碍最为普遍和严重。特别是这几种病原发生双重感染,可以引起70%以上的初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造成巨大的损失。转1.6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危害日渐明显和严重

正如大家所知,引起猪体免疫抑制的因素较多,其中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圆环病毒2型感染是引起猪免疫抑制的两大疫病,这两种疫病不但在我国普遍存在,并已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更主要的是这两种疫病的病原主要侵害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造成猪的细胞免疫的体液免疫的抑制,猪的抗病能力显著减弱,健康水平下降,增加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这可能是猪病增多和越加复杂的原因之一。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到,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和圆环病毒2型在较多猪场常常呈现双重感染,其双重感染率可达50%以上,在发生双重感染的猪场(或猪群),繁殖障碍性疫病、呼吸道疾病、继发感染疾病必然是十分严重,更难作出确切的诊断和防制。

1.7猪瘟的非典型化、隐性带毒和免疫失败,仍是养猪生产中有待解决的课题。

2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从上可知,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疫病众多而复杂,要想控制疫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保证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实在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任务,应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疫病种类多、多重感染和继发感染比较普遍、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疫病严重、免疫抑制性疫病存在等情况,提出以下控制对策。

2.1正确诊断,确认猪场疫病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在疫病众多而复杂的情况下,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首要的任务,单凭现场的了解情况、观察症状、剖检病猪作出判断是十分不可靠的,即是说凭经验达不到正确诊断的要求的,必须依据疫病流行的特点(或规律)、症状观察、病理检验和实验室的检查的结果综合判定。当前要特别强调实验室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监测,才能作出最后确诊。这样才能找出疫病发生规律、疫病的种类,分清主次,提出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

2.2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养猪场处于农村散养猪场包围之中,加之散养猪场本身的管理和防疫水平不高,养猪环境污染严重,疫病多而复杂,强调和重视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在规模化养猪疫病防制中的重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生物安全措施强调环境因素在保护猪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安全体系是现代养猪生产中保护和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新理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兽医管理准则,其中心思想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预防(防止)所有的病原进入猪群,抑制或降低和消除猪场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所形成的危害。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猪只生长处于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通过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对防制猪传染病的发生,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出口竞争能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各级有关兽医防疫部门、全国环保业相关部门,尽可能指导和帮助大、中型规模化养猪场从规划建场开始,指导他们合理使用饲养地,做好饲养管理和各种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尽可能减少土地、水源、空气和环境等的污染,做好养猪生产全过程的饲养管理工作,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措施,预防猪传染病的发生。

2.3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或避免猪群的应激因素发生

要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猪群整体有好的健康水平,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最主要的。一般要求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猪群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作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

其次,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供给营养齐全、均衡的饲料,为猪只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保证猪只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使猪只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特别要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下转第73页)(上接第71页)

第三,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规模化猪场应该积极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按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现状,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饲养阶段的全进全出,从而减少或避免猪群间母猪与仔代间的疾病感染机会。规模化猪场要做到或减少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减少应激因素。

有条件的规模化猪场,也可推行早期断奶隔离的技术,以阻断和控制传染病病原在种猪与仔代间疫病的传播。

2.4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预防免疫接种是防制猪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用疫(菌)苗给猪接种,能使猪体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猪只不被某种传染病传染,这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对规模化猪场安排免疫接种工作时,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根据我国及猪场所在地猪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确定应该接种哪些疫(菌)苗,坚决避免盲目性,并不是所有的猪传染病都有效,也不是所有的疫(菌)苗的免疫效果都好。

其次,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采用可靠的免疫方法。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只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等而确定,并需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没有适合全国所有规模化养猪场统一的免疫程序。

第三,要使用高质量的疫苗,避免发生免疫失败。

第四,要重视影响免疫效果的疫(菌)苗的保存与运输、疫苗的稀释、防疫人员的培训和具体操作等,以确保免疫的效果,减少损失。

2.5重视检疫工作

我们除了作好进口口岸检疫,防止猪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外,广大的饲养单位更应重视国内引种和流通领域的检疫工作,近些年发生的几种病毒性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后,由于国内引种检疫不严或不进行检疫,致使这几种疫病传遍全中国,将较长时间困绕我国的养猪业,持续地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2.6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

如本文前面所述,规模化猪场大多数是病毒性疫病,细菌性疾病往往是继发感染,单纯由病原性细菌引起的疫病较少,因此,兽医防治人员要转变观念,将治疗性用药转变为预防性用药,针对这些年疫病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特点,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合理的预防用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选用一定的抗菌药物和剂量组合,在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仔培猪、育肥猪四个阶段,以及转群时使用,以预防猪群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继发感染。

呼吸道疾病范文篇8

关键词:儿科临床;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药学监护

阿奇霉素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因其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感染作用,因此常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例如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等[1]。阿奇霉素在儿科中应用也十分广泛,但是儿童对于阿奇霉素的耐受性较差,时常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导致患儿死亡,由此可见药学监护的重要性[2]。本文就将对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进行分析,并选取了儿科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137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进行观察,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儿科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137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进行了观察,采用计算机对患儿随机分组,一组采用常规的用药和护理方式,一组在药学监护下进行用药,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计有患儿69例,包含男性42例,女性27例,其年龄在1~9岁之间,平均年龄数据是(4.2±0.4)岁,病程在2.5~8d之间,平均病程数据是(5.1±0.7)d;观察组共计有患儿68例,包含男性44例,女性24例,其年龄在1~8岁之间,平均年龄数据是(4.1±0.8)岁,病程在1.5~7d之间,平均病程数据是(4.8±0.5)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性经SPSS22.0检验提示P>0.05,可比性良好。1.2方法。对照组患儿确诊后采用常规的临床用药和护理措施,单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最高用药量不超过1000mg/d,具体用药量依据患儿个体差异而定,持续用药一周,用药期间合理管理滴速,来回巡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则在药学监护下进行用药,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早期给与用药,时间为2h,后期更改为口服用药,时间5d,病情较轻的患儿均为口服用药。其药学监护措施如下:1.2.1患儿评估。在用药前,对患儿的病情、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询问患儿家属患儿是否有相关的药物过敏性,对于不明确的患儿,建议进行皮试。1.2.2用药管理。临床用药必须结合患儿具体病情进行,严格审查患儿适应症,确保患儿可以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同时合理的选择用药量和用药途径。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1.2.3药物配伍。用药前,询问家属患儿近期是否进行过相关性治疗,所用药物有哪些。其次,针对肝肾功能不全、机体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需要严格斟酌用药。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1.4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的统计学工具为SPSS22.0,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使用χ2和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是7.89%(3/68),对照组数据是12.39%(12/69),两组不良反应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

3讨论

阿奇霉素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使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近几年,随着气候和环境的恶化,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这也使得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十分高发[3]。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性皮疹、胃肠道反应、头晕等,过敏性休克也有发生,但比较少见[4]。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是7.89%(3/68),对照组数据是12.39%(12/69),两组不良反应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以往,儿科呼吸道疾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一般采用静脉给药方式,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和管理用药后,观察组使用了更为理想的用药方式,病情严重的患儿,早期可给与静脉用药,后期口服用药,病情轻微患儿,则尽量使用口服用药[5]。在用药前,也采取了合理措施排除过敏因素,确保了用药适应症准确,能够进一步的减少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综上所述: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疾病给与药学监护可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从而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显著提升用药质量,这对于减少医患纠纷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孝虹,罗才历.从临床药学角度探究儿科阿奇霉素的用药不良反应[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4):2.

[2]李晓燕,刘晓丽,朱廷锋.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饮食保健,2018,5(52):4-5.

[3]于颖颖.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特别健康,2018,(16):94-95.

[4]杨秀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医药前沿,2017,7(13):91.

呼吸道疾病范文篇9

一直以来,鲜花被视为温馨祝福的“使者”,给生病住院的亲朋送上一束鲜花已成为一种时尚。然而,这种看似充满温情的举止近来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最近,上海、西安等一些医院相继以“鲜花危害病人健康”为由,对带入病房的鲜花下达“禁令”。探病者带来的鲜花均被“上缴”,留给导医小姐,探病结束后再归还探病者。

有证据表明,鲜花是常见的过敏源,有可能引发或加重多种疾病。其实,国外一些医院早就对鲜花下了“封杀令”。去年4月,素有爱花传统的英国还将鲜花列入“健康杀手”之列。为此,英国“国民健康服务机构”及部分医院还发起了一场“拒绝鲜花运动”,要求把鲜花拒绝在病房之外。

鲜花对于病人的健康到底是“利”还是“弊”?探病,你还送花吗?

患者病情无端加重

在上海仁爱医院,笔者看到,院门口贴出了告示:为了您和患者的健康,请选择适当的方式送上自己诚挚的祝福。请所有带花看望患者的探视者务必将花留给导医小姐由医院全权处理。

在这家医院的走廊、病房里,鲜花已经销声匿迹,一律摆放了绢花取而代之。

据该院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医院“禁花”的想法由来已久,儿科、耳鼻喉科等几个专科早就提出,希望医院禁止鲜花进入病房,并私下对带花的探病者提出过劝告。那么,又是什么事最终促成医院要“大动干戈”,正式在医院全面实行“禁花”呢?原来,事情缘起于这家医院最近一连出现的几件怪事:一位术后患者莫名其妙发生“感冒”,几个喷嚏下来,竟然导致伤口裂开;另一名呼吸道疾病患者住院后症状反而有所加重……医生们在检查后认为,病根在这些病人床头摆放的鲜花上,一些过敏性疾病正是在鲜花的掩护下乘虚而入。

于是,医院对鲜花下达了“封杀令”——规定导医小姐和护士看到探病者带鲜花进入病区要立即劝阻,将鲜花暂时保留在导医处,探病结束后再由自己带回。

花粉污染诱发疾病

鲜花被拒的理由主要是因花粉污染引起。一些鲜花的花粉及花篮上喷洒的香味剂,会诱发过敏性疾病,加重呼吸道等疾病的病情。

据了解,每年五六月份及国庆前后,过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容易发作,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五六月份鲜花盛开,空气中混杂有花粉,人体吸入花粉后,由此引起过敏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有关专家介绍说,对花粉过敏的人群比例要比对青霉素过敏的比例高得多。上海市有5%到10%的哮喘人群,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于花粉过敏引发的哮喘。相关研究表明,至少有200多种花粉,进入呼吸道后,容易诱发人体出现异常的变化。一些花卉植物在夜间还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这就会与病人争夺室内氧气,直接威胁着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健康。

据悉,花篮中的鲜花一般是插在浸有营养液的花泥上售卖的,这些营养液往往也是细菌的温床。

曾有专家对插花瓶的水进行了细菌检验,发现其中细菌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花插进花瓶1小时之后,花瓶中1茶匙的水即有10万个细菌,3天之后可增到2000万个。这些细菌一般来自种花的土壤,当花插入盛自来水的花瓶后,细菌即以花茎和水中物质为原料,进行繁殖,并会飘浮于周围空气中,严重的会令一些患者发生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这些细菌中对病人最具危险性的是:空气亲水菌、大肠埃希氏菌可引起伤口严重发炎,大肠埃希氏菌可侵犯肠和尿道,单细胞菌属会传染肺炎和脑膜炎。眼下的探病鲜花还有不少是“二手花”——不良商家从病房低价收购,稍改包装再出售给探病者。这些“二手花”对病人健康的隐患极大。如果这篮鲜花是从传染病患者的病房收购的,如肺结核、痢疾患者,就很有可能携带相关病菌,若转手送给的恰好是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则无异于雪上加霜。

鲜花疗法不可忽视

虽然鲜花可能会诱发某些病人不适,但它对患者的心理作用不可抹杀。现在心理治疗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医院煞费苦心在病区播放背景音乐,病房墙壁刷上粉红或淡绿等悦目颜色,都是希望通过营造环境,调节病人的心境,加快康复。久卧在床的病人心情易烦躁,一束鲜花带给他的不仅是芬芳,更重要的是生机。鲜花自古以来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解之缘,鲜花引导我们的身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一个人对鲜花的娇艳失去了喜悦感,那这个人的精神已经死亡了。

英国医生巴赫曾经研制出一些鲜花药方,因激动或犯错误而造成精神压力的人可服用这些药方,它们具有减轻压力的疗效。巴赫将采集的野花放在玻璃容器里,鲜花浸泡在容器中的溪水或泉水里,放在太阳底下晒4至6个小时,然后再浸泡在白兰地酒里,用两滴这样的酒放在半杯水中,喝下去以后可以治疗心理和精神的疾病。

现在的研究表明,橡树、榆树和橄榄树花可以使工作和精神紧张的人恢复体力。芥菜花、龙胆紫花、海棠花可以缓减抑郁、萎靡不振、悲伤和缺乏生活勇气等症状。铁线莲花和栗树花对学习、精力、记忆等方面的问题有疗效。对人不尊重和不宽容可以用山毛榉花治疗。

我们可以看到,鲜花疗法可以治疗的疾病相当广泛:疼痛、结肠炎、溃疡和焦虑等。鲜花疗法在使用时没有禁忌,可以同对抗疗法、顺势疗法、心理疗法和精神疗法结合使用。鲜花疗法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认,该组织签署的一项声明建议各成员国使用鲜花疗法。

探病还送不送花?

市民对医院“禁花”也看法各异。一位陈女士说,探病送营养品又贵又“老土”,送水果对方可能吃不了几口,送鲜花既时尚又省心,如果“禁花”,真不知送什么好。

更多市民认为,鲜花对某些病人的危害不可忽视,但“禁花”也不应一刀切,建议医院在不宜鲜花探视的那些病区门口,张贴“温馨提示”。

呼吸道疾病范文篇10

安普索(Ambrohexal)是由德国赫素大药厂生产的祛痰药物。我院在2005年11月~2007年1月应用安普索祛痰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选择对象,各种急慢性伴有粘稠痰液症状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并感染30例;支气管扩张症2例;肺感染5例;急性支气管炎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25例。

治疗组:男,9例,女,6例;年龄为40~75岁,平均病程20年。

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37~78岁,平均病程23年。

1.2研究方法治疗组加用安普索30mg止咳片3片,一日三次口服;对照组单用止咳片3片一日三次口服。二组均同时配合抗生素、茶碱片、博利康尼及吸氧等治疗。两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1天。

1.3疗效判定显效:用药3天痰液得到稀释,7天后痰液明显减少,肺部痰鸣音减少;有效:7天后达到显效标准;无效:用药7天后各项指标仍无明显变化。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0.005<P<0.01。

2.2两组治疗前后均检验血、尿常规、肝功、肾功,检验结果除血白细胞总数降至正常范围外,余检验值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治疗期间没有发现患者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