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行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0:45:55

护理行为

护理行为范文篇1

关键词:儿科护理;母爱行为;母爱替代

儿童处于身体不断快速生长发育、心智逐渐稳定成熟及以社会行为学习发展的关键阶段[1]。很多患儿因疾病住院住院,使其生活环境突发改变、对治疗的不舒适感及恐惧感及家长的担忧焦虑等均可引发患儿产生一些列的负性心理。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每个患儿的心理特殊性及行为差异性等特点,充分发挥母爱行为与母爱替代护理措施的作用,以使患儿早日康复[2]。先本文对我院儿科150例患儿实施差异化的儿科护理措施,以观察在儿科护理中开展母爱行为与母爱替代护理措施的具体效果及作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护理的150例患儿进行对比性护理研究,随机分为患儿A组和患儿B组,各75例。患儿A组中,男儿35例、女儿40例;年龄0.3-5岁,平均(3.12±0.45)岁。患儿B组中,男儿36例、女儿39例;年龄0.4-5岁,平均(3.17±0.42)岁。两组患儿在疾病类型、病情程度及一般资料等方面的统计比较无意义(P>0.05),能够进行可比性护理研究。1.2儿科护理方法。对75例患儿A组实施普通儿科护理。而对75例患儿B组则给予普通儿科护理的基础上,加施母爱行为与母爱替代护理,具体措施示下:(1)母爱行为。依据小儿对母亲的特别反应及对亲情的感知力,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对患儿的母爱亲情呵护,以满足患儿的身心需要,使其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可通过使用美好的母爱语言、友善的母爱态度,并利用优美的医疗环境,减少及消除患儿的陌生恐惧心理,从而放松其身心,早日恢复健康[3]。另外,还要,了解儿童心理以及发展过程,掌握好奇好奇、易成群、好动及好玩等特征,像母亲一样适当约束及限制其活动,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也可特意陪伴玩耍,并重视对其自尊心的保护,促进消除患儿的对医疗的对抗心理、戒备心理及心理隔阂,以保障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2)母爱替代。一般患儿入院会一定时间的离开父母,常常会产生陌生感、失落感、自卑感等,此时,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患儿的注意力,利用其易转移、定向性差及适应能力强等小儿心理特点,通过适时、适度的给予其多选性新奇有趣的玩具、事物或与其一同嬉戏玩耍等,有效转移其注意力;同时,告知患儿“你的妈妈只是暂时离开,阿姨会好好照顾你,她明天就会来这里看你啦”,这样患儿便会把内心对母亲的依恋逐渐转向妈妈托咐的人身上,使其尽快转移离开家人后的情感投向。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像母亲一样,处处观察感受患儿的喜怒哀乐情绪,尽可能减少其生活上或精抻上的困惑恐惧,尽力满足其正当需要及要求,以慈母般的心理行为,时时记挂患儿的饥饱、冷暖以及病情变化,博得患儿的喜爱及获得其家属的深度信任,并诚心温暖、体贴及爱护每一位患儿,让其时时享受母爱,以促进其早日治愈。

2探讨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的心理特殊性,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更特殊的工作要求。在小儿心理护理过程中,母爱行为与母爱替代可发挥出不可低估的意义作用,对于需要及依赖母爱行为的患儿具有极其重要性。母爱行为对正处于身心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其影响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母爱行为可促进患儿早日重获身心健康,有利于其今后的健康发育。母爱替代则对因病住院而被迫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患儿来说,对其进入陌生的医疗环境和接触面对陌生的医疗人员时,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重获母爱、转移注意力及依赖者,感受类似母爱一样的关心照顾,从而利于病情的显著改善。

总之,儿科护理中的母爱行为与母爱替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意义,值得充分发挥其作用价值。

作者:古丽尼沙汗•吐尔洪 买合甫热提汗•卡马力 单位:1.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人民医院 2.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艳红.母爱替代护理法在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探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5,(2):116-117.

护理行为范文篇2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很大及病情多变,加之受医学发展的限制,未知的医学领域很多,使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遭遇护患纠纷的情况可能随时存在和发生。“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更加重了护士的责任。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可能引发病人的不满或投诉,导致护患纠纷,给护理工作带来困扰,给医院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为杜绝护患纠纷,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习卫生法规,加强道德修养

护理人员应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卫生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内容,在护理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以《医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无欲无求,诚信奉献,以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修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用真诚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病人,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需,以此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情感,在病人及家属的心目中树立起圣洁形象,是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基础保证。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质量安全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俗语所说的规矩在行业中就是规章制度。医疗行业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更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确保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制度的内容,自觉严格地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照章办事。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医院必须以质量寻求病人,以质量寻求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护理人员要强化质量意识,坚持质量标准,履行质量程序,加强质量监控,提高质量水平。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学习和充实专业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在护理活动中努力做到:学习技术要精益求精,运用技术要规范操作,创新技术要科学求实。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拓新领域,以一流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病人的康复,赢得病人的信赖。

3转变服务理念,增强超前服务意识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服务的需要,护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服务工作要主动超前,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如当前引发护患纠纷的热点之一就是住院病人的费用问题。因此,主管护士对新入院病人除介绍“病人入院须知”及住院环境等,还应主动超前介绍实施“一日清单”的目的,病人需要做哪些检查及治疗。说明解释等服务性工作主动超前可增加病人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诚信度,避免病人及家属的疑虑和误解,为防范护患纠纷奠定良好的基础。

4书写护理文书要规范

护理文书是法律文书,护理文书把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记录在案,为医生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规范的护理记录也为医疗诊断提供了依据。因此,护理文书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法律依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客观、及时、真实准确、认真详细地记录,使书写的护理文书成为科学规范、系统严密、全面完整、保存完好的护理资料,为医疗事故举证提供重要依据。

5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规程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实践,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其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性。护理操作规程是预防差错事故的要素,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准则和依据。因此,护理人员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应严格按程序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

6尊重病人的权利

尊重病人的权利是护理人员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内容之一,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如不谨慎行事,就可能侵犯病人的权利而导致护患纠纷。为此,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如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该问题一定要充分说明,必要时可重复说明,让病人了解知情,心中有数;(2)尊重病人的消费同意权。医护人员首先要考虑病人对消费的承受能力,在必要使用价高的药品及昂贵的检查时,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其必要性,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并签字。护理人员在发用药物或陪同病人检查前,病人如有异议应及时向医生反馈解决,要让病人明明白白地自愿消费;(3)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对有隐私的病人,护理人员不应歧视病人,注意该保密的不要张扬泄密,保密性治疗须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可逐步稳妥地向病人讲明病情或只告诉家属,以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可让病人及家属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选择放弃或接受治疗。

7严谨语言行为,保持和谐关系

护理行为范文篇3

本文作者:吕仲瀛工作单位:长春市中医院

护理道德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是具有艰苦性质的平凡工作,繁重的体力与复杂的脑力劳动相结合,严格的科学性与和高度的责任相匹配,需要拥有广泛的科学技术才能完善此项工作。护士是医院中坚力量,指标比例是医院技术人员的50%,专业面强,涉及科系领域广、是患者最直接最亲密的接触者,统计状况表明,一名患者从门诊住院的整个过程中,90%处置是需要护士参与所完成,从基础护理到各种护理技术技能操作,从采集标本到观察疾病微妙病变,都需有技巧和敏锐的感觉。护理语言道德对病人健康的影响护理语言,是与患者之间进行思想互动,交流的信息工具,美好的语言,反映的是护士思想情操,文化程度,道德修养,言谈举止、衣帽整齐端庄的体现。和善的语言,可对待不理智的病人及家属,使之,从心理变化的角度予以理解,耐心说服,不使矛盾激化;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根据每个人的特质状况,给予适当的称呼,营造温馨的修养氛围。护理行为道德对病人健康的影响护士的言行,对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起着重要作用。如;关心病人,及时为病人解除身体上的不适;体贴病人,注意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在停止或开始使用各种仪器时,要向病人解释为什么,以免造成病人紧张或担心;如果可能,尽量让患者家属有一定的接触时间来陪护病人。护士镇静的表情,轻盈快捷的步态,饱满的精神,都会给病人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修养生命的一剂精神良药。完善护理道德的伦理障碍在完善护理道德的过程中,诸多的矛盾因素阻碍了实施的计划,使之导致不完美。如:履行人道主义与经济效益的矛盾;讲真话与保护性医疗的矛盾;知情同意与保护病人利益的矛盾;卫生资源分配与病人实际需要的矛盾;病人拒绝治疗与维持病人生命的矛盾;安乐死与现行法律的矛盾等伦理因素,阻碍了护理道德的实施和完善,这都是不容忽视的工作层面,需要协调才得以护理道德的实施。

护士要热爱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热爱护理事业、忠诚护理事业,树立职业的自豪感;尊重病人一视同仁,尊重病人的人格、权利及生命的价值;工作尽责,护理担当着维护健康,保护生命安全,延长生命去留的崇高使命,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倦怠。文明礼貌举止端正,言行中体现一种素养,使之患者产生信任和依赖感;言语贴切保守秘密;医疗境遇中语言有2种东西能治病,①药物;②语言,既能治病也能致病;团结合作相互监督;体现在同行的工作上,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能以损害病人的利益谋取私利。

此文,以全新的人文理念的角度,诠释护理道德的内涵,这是适应经济形势下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手段,弘扬以德兴护、以德治护、关爱生命。树立护士职业道德新风尚,在医院管理运行中尤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护士职业道德的原则、道德规范的认识和体验,使护士在意识中形成稳定的、能区别护士执业行为中的善良与丑恶、诚实与虚伪等方面的内心信念,从而将内心信念运用于年工作实践中,在工作中自觉调节工作行为,并依照道德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使护理道德观念在工作境遇中更新完善,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工作得到延伸和发展。

护理行为范文篇4

【关键词】护患纠纷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很大及病情多变,加之受医学发展的限制,未知的医学领域很多,使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遭遇护患纠纷的情况可能随时存在和发生。“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更加重了护士的责任。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可能引发病人的不满或投诉,导致护患纠纷,给护理工作带来困扰,给医院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为杜绝护患纠纷,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习卫生法规,加强道德修养

护理人员应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卫生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内容,在护理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以《医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无欲无求,诚信奉献,以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修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用真诚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病人,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需,以此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情感,在病人及家属的心目中树立起圣洁形象,是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基础保证。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质量安全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俗语所说的规矩在行业中就是规章制度。医疗行业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更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确保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制度的内容,自觉严格地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照章办事。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医院必须以质量寻求病人,以质量寻求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护理人员要强化质量意识,坚持质量标准,履行质量程序,加强质量监控,提高质量水平。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学习和充实专业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在护理活动中努力做到:学习技术要精益求精,运用技术要规范操作,创新技术要科学求实。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拓新领域,以一流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病人的康复,赢得病人的信赖。

3转变服务理念,增强超前服务意识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服务的需要,护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服务工作要主动超前,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如当前引发护患纠纷的热点之一就是住院病人的费用问题。因此,主管护士对新入院病人除介绍“病人入院须知”及住院环境等,还应主动超前介绍实施“一日清单”的目的,病人需要做哪些检查及治疗。说明解释等服务性工作主动超前可增加病人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诚信度,避免病人及家属的疑虑和误解,为防范护患纠纷奠定良好的基础。

4书写护理文书要规范

护理文书是法律文书,护理文书把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记录在案,为医生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规范的护理记录也为医疗诊断提供了依据。因此,护理文书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法律依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客观、及时、真实准确、认真详细地记录,使书写的护理文书成为科学规范、系统严密、全面完整、保存完好的护理资料,为医疗事故举证提供重要依据。

5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规程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实践,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其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性。护理操作规程是预防差错事故的要素,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准则和依据。因此,护理人员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应严格按程序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

6尊重病人的权利

尊重病人的权利是护理人员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内容之一,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如不谨慎行事,就可能侵犯病人的权利而导致护患纠纷。为此,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如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该问题一定要充分说明,必要时可重复说明,让病人了解知情,心中有数;(2)尊重病人的消费同意权。医护人员首先要考虑病人对消费的承受能力,在必要使用价高的药品及昂贵的检查时,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其必要性,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并签字。护理人员在发用药物或陪同病人检查前,病人如有异议应及时向医生反馈解决,要让病人明明白白地自愿消费;(3)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对有隐私的病人,护理人员不应歧视病人,注意该保密的不要张扬泄密,保密性治疗须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可逐步稳妥地向病人讲明病情或只告诉家属,以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可让病人及家属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选择放弃或接受治疗。

7严谨语言行为,保持和谐关系

护理行为范文篇5

【关键词】优质护理;妇科门诊;遵医行为;自我效能感;舒适感;满意度

妇产科患者所患疾病在传统认知上,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所以多数患者羞于开口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甚至讳疾忌医,贻误病情[1]。因此,对于妇科门诊患者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优化护理质量,提供更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本研究对妇科门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从科学安排门诊护理管理、共情护理服务、个体化护理服务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优化护理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成效,具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门诊妇科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各75例。纳入标准:(1)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流产、盆腔炎或阴道炎患者;(2)有正常表达与沟通能力者。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者;(2)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病变者;(3)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维持好候诊秩序,基本的导诊服务,以及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解答疑问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实施如下:(1)科学安排门诊护理管理:护理管理人员充分分析门诊患者特点,确定科学系统的护理流程,科学排班,明确每名护理人员的分管区域,责任明确到个人;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资质、工作经验等进行分级责任管理。(2)共情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热心主动接待问诊患者,询问语气需亲切,采用温和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主动为患者介绍诊室环境与就诊流程;注意记录、收集患者职业、家庭状况等一般资料以及具体体征、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尽量采用肢体语言例如微笑、抚摸、握手等拉近与患者的距离。(3)个体化护理服务:针对不同患者群体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初诊患者,由于患者对于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加之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易产生焦虑、恐惧或害羞、紧张等情绪,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耐心介绍疾病相关常识如疾病预防与保健、就诊流程等,并根据患者疾病情况给予其指导,告知其注意事项,如妇科B超患者需憋尿,内诊前需排尿,护理人员指导其放松心情、稳定情绪,配合检查。另外,告知其用药方法或自我护理方法;针对复诊患者,护理人员需询问患者初诊后遵医嘱情况,以及其症状恢复状况,结合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调配,指导其按照医嘱做相应检查等,尽可能合理安排,节省其就诊时间;对于高龄、行动不便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其就诊、作检查时耐心陪伴,必要时搀扶或将其扶上检查床;对于性病、未婚先孕等患者,询问时语言尽量婉转,保护其个人隐私,交流时留意周围环境,避免单刀直入,加重患者的自卑与羞涩情绪。掌握情况后,给予其性知识以及疾病相关健康教育。3.评估标准:(1)遵医行为评分[2]:由门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诊疗配合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其中0分表示放弃就诊,10分表示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分值越高表明依从性越好。(2)自我效能感评分[3]: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量表对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进行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0.87,且只有一个维度。量表包含10个项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范围10~5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3)焦虑情绪[4]: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测定患者焦虑情绪状态,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0.93,内容效度指数为0.86。量表包含1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0~4分分别表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极重,总评分越高则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4)舒适感[5]:采用Kolcaba简化舒适量表评价患者舒适感,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0.83,内容效度指数为0.87。量表包含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环境四个维度,分别由8、9、4、7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评分,分值越高表明舒适感越佳。(5)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填写妇科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分范围为0~100分,总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表示“基本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护理前后自我效能、焦虑情绪评分变化,以及患者舒适感、护理满意度。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Z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诊疗配合度评分为(9.19±1.3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7;P=0.000)。2.两组自我效能感、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干预后,对照组患者GSE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HAMA评分均较治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大(P<0.05)。见表2。3.两组患者舒适感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Kolcaba简化舒适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妇科门诊传统护理主要为常规的导诊分诊,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较少,导致患者诊疗配合度不佳,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进行诊治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必要针对妇科门诊患者实施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优质护理。优质护理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也即是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为不同患者提供个体化、系统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6],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从科学安排门诊护理管理、共情护理服务、个体化护理服务三个主要方面着手,对护理流程与护理服务质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较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遵医行为是指患者用药、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医嘱的符合度,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关键性的影响[7]。由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之部分患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羞于与医护人员交流,导致患者诊疗配合度较差,进而影响治疗效果[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诊疗配合度评分与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另有王敏等[9]的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调动其主动性,进而改善遵医行为。结合优质护理的护理要点与其优势分析其原因,第一,通过更加科学的护理管理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有序的就诊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部分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第二,共情是指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以尊重、平等的方式表达。护理人员不再以完成任务的心态与患者交流,而是掌握好分寸,体察患者的感受,面对患者的情感表露时自问“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办?”。护理人员只有具备共情能力,才能以更耐心、温柔的态度面对患者,快速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消除其陌生感与焦虑感;第三,护理中尊重、保护患者的隐私,可减少其心理压力;第四,针对初诊、复诊、高龄等不同患者群体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较传统护理模式更具人性化,因此可提高患者满意度[10]。当前的护理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转变,妇科门诊实施优质护理在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其自我效能感与遵医行为,提高舒适感、满意度方面表现出了突出成效,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彦清,叶桂香.护理预警在妇产科门诊分诊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19(12):27-29.

[2]杜海英.妇科门诊患者护理特点及管理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5):775-776.

[3]陈细定,张新红,陆永秀,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0):2529-2531.

[4]文吴菊,陈玉欢.优质护理在妇科门诊宫颈电圈切除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7,28(10):1717-1718.

[5]TosunB,Aslan,TunayS,etal.TurkishVersionofKolcaba'sImmobilizationComfortQuestionnaire:AValidityandReliabilityStudy[J].AsianNursRes,2015,9(4):278-284.

[6]CattonH.Investmentinnursingandhigh-qualitypatientcare-twosidesofthesamecoin[J].IntNursRev,2017,64(1):1-2.

[7]李慧,王丽.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手术患者围术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9):106.

[8]朱灿阳,吴平平,邓淑琴,等.3种新型用药宣教干预方式对妇产科门诊患者合理用药知识认知度和依从性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27):3759-3762.

[9]王敏,徐翠,孙静雅,等.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模式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8,47(11):1039-1042.

护理行为范文篇6

【关键词】糖尿病;遵医行为;血糖

糖尿病(DM)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对患者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这就要求患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要终生遵医嘱进行治疗,才能较好的控制疾病的发展。为了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我们对DM出院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市某二甲医院内科出院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190例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2例,女88例;年龄28a~70a;1型患者26例,2型患者164例。

1.2方法

1.2.1分组

将入组病例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95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接受系统的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1.2.2护理措施

(1)患者出院1mo左右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取得家庭的最大支持,为患者遵医嘱提供家庭帮助,并指导患者与周围的DM患者取得联系,建立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2)第2mo末开始每月发放1次病情追踪卡,了解患者在控制疾病方面遵医行为和存在的问题,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3)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不定时询问患者的遵医情况,经常提醒和监督患者遵医。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

1.2.3遵医率调查

于患者出院6mo末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评定患者的遵医行为。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检查、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每天医疗费用等方面的遵医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糖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表1显示,遵医行为问卷评分护理干预前两组各因子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6mo末干预组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日费用及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表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遵医行为问卷评分(略)

3讨论

护理干预对提高DM患者遵医率及很好地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活动(服药、饮食控制、或改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1]。DM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疾病,保持血糖稳定,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并发症的缓慢出现,使患者有短时间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疾病的长期折磨,也使患者极易产生懈怠情绪;另有一部分患者在遵医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导致患者不能严格遵循医嘱。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时时提醒和帮助患者遵循医嘱,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本研究显示,遵医行为问卷评分护理干预前两组各因子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6mo末干预组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日费用及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提示干预组的血糖水平控制较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护理干预是治疗工作的延续,对患者的支持更有针对性。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如针对老年患者经常忘记服药问题,帮助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颜色的药杯,分早、中、晚,每晚服药后摆出第2d所服药品,并嘱其把药杯放在床头桌或其它容易看见的地方,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避免漏服药现象。另外,帮助患者联系购买血、尿糖试纸和注射器等物品,在客观上提供遵医的条件。

在护理干预中,应注重家庭对患者的支持。DM患者的遵医行为家庭支持尤为重要,尤其是饮食控制方面,由于我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是一家几口人在一起就餐,并且多数没有分餐习惯,这就不利于患者的饮食控制。另外,DM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在社区护理中,应指导家庭成员了解发病危险因素,协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健康生活秩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充分认识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总之,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效果显著,对控制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社区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体系对保障患者的心身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晖,刘俊达,杨权,等.心理因素与糖尿病[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95

[2]蒋国彦.现代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57

[3]汪向东,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31~32

护理行为范文篇7

摘要: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很大及病情多变,加之受医学发展的限制,未知的医学领域很多,使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遭遇护患纠纷的情况可能随时存在和发生。“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更加重了护士的责任。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可能引发病人的不满或投诉,导致护患纠纷,给护理工作带来困扰,给医院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为杜绝护患纠纷,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习卫生法规,加强道德修养

护理人员应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卫生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内容,在护理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以《医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无欲无求,诚信奉献,以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修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用真诚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病人,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需,以此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情感,在病人及家属的心目中树立起圣洁形象,是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基础保证。

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质量安全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俗语所说的规矩在行业中就是规章制度。医疗行业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更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确保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制度的内容,自觉严格地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照章办事。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医院必须以质量寻求病人,以质量寻求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护理人员要强化质量意识,坚持质量标准,履行质量程序,加强质量监控,提高质量水平。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学习和充实专业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在护理活动中努力做到:学习技术要精益求精,运用技术要规范操作,创新技术要科学求实。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拓新领域,以一流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病人的康复,赢得病人的信赖。

三、转变服务理念,增强超前服务意识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服务的需要,护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服务工作要主动超前,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如当前引发护患纠纷的热点之一就是住院病人的费用问题。因此,主管护士对新入院病人除介绍“病人入院须知”及住院环境等,还应主动超前介绍实施“一日清单”的目的,病人需要做哪些检查及治疗。说明解释等服务性工作主动超前可增加病人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诚信度,避免病人及家属的疑虑和误解,为防范护患纠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书写护理文书要规范

护理文书是法律文书,护理文书把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记录在案,为医生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规范的护理记录也为医疗诊断提供了依据。因此,护理文书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法律依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客观、及时、真实准确、认真详细地记录,使书写的护理文书成为科学规范、系统严密、全面完整、保存完好的护理资料,为医疗事故举证提供重要依据。

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规程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实践,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其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性。护理操作规程是预防差错事故的要素,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准则和依据。因此,护理人员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应严格按程序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

六、尊重病人的权利

尊重病人的权利是护理人员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内容之一,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如不谨慎行事,就可能侵犯病人的权利而导致护患纠纷。为此,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如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该问题一定要充分说明,必要时可重复说明,让病人了解知情,心中有数;(2)尊重病人的消费同意权。医护人员首先要考虑病人对消费的承受能力,在必要使用价高的药品及昂贵的检查时,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其必要性,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并签字。护理人员在发用药物或陪同病人检查前,病人如有异议应及时向医生反馈解决,要让病人明明白白地自愿消费;(3)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对有隐私的病人,护理人员不应歧视病人,注意该保密的不要张扬泄密,保密性治疗须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可逐步稳妥地向病人讲明病情或只告诉家属,以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可让病人及家属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选择放弃或接受治疗。

七、严谨语言行为,保持和谐关系

护理行为范文篇8

1.护理差错事故分类上报的73例护理差错事故分类情况,73例护理差错事故分类。

2.护理差错事故与护士行为的相关性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回顾性分析表明,护理差错事故与护士行为有相关性,而且导致错误行动造成事故的往往因为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护理管理中护士的心理是重点,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素质下护理人员才能调适工作状态,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讨论

1.心理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对73例护理差错事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支配着其行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及其优化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其工作行为,积极乐观情绪能够调节环境气氛,提高工作的效率,反之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表达力及主观能动性,增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风险。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研究工作过程中护士的工作性质和发生差错事故时人的心理变化,回顾差错事故的发生经过,找出原因,在护理规范制度和护理操作技术上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预防措施,有效地杜绝诱因,调动人的自控能力,保持稳定的心态,预防异常的心理反应和错误操作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产生,保证在护理工作中的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在护理安全管理中,通过研究分析护理人员的认知情感、工作性质、环境等,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工作行为,积极有效地缓解护士的应激程度,减少出现负性情绪,并制定切合实际、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护士安全心理模式,形成良好的应对和判断能力,提高安全心理容量,从而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加强安全观念,用心理指导行为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

2.与护理安全有关的心理行为的因素分析

从护理事故的发生因素分析中可知,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人的行为,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时,离不开心理调节。长期处于不安的情绪,可出现惧怕、隐讳、报复或侥幸等异常心理状态,表现为思维能力紊乱,判断能力下降,避重就轻,工作效率低,消极怠工等不安全行为,继而发生护理差错甚至护理事故。通过对7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回顾性研究,护理差错事故主要与以下心理因素有关:

(1.惯性心理使职工的安全自觉意识弱化[3],错觉产生。护理重复从事某一单纯类似的工作,因习惯性心理而错觉产生、注意力分散,并会由习惯性心理而弱化安全警觉,漫不经心凭习惯和经验观察处理问题,如看错床号或姓名、看错药名,从而导致打错针、发错药。在心理学上,导致错觉的发生是心理定势的影响,由于定势心理的影响,粗心习惯,便不再查对,结果导致了护理差错事件。

(2.注意力集中与否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之一。工作繁忙及疲劳时机体处于低活动水平,可出现反应迟钝,感觉器官与分析器官的活动错界,出现感觉不灵敏及分析辨别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难以及时对事情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一旦出现差错也难以保持沉着从而及时作出有效措施。

(3.少数护理人员对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工作的性质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责任感,不能够安心于本职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对岗位责任心不强、消极工作,工作中执行不认真,仅凭经验行事,不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从而诱发差错事故。

3.安全行为的心理培训

研究表明,实现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是护士,在护理安全上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抓住护理安全的关键环节:护士及其心理,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工作做到有预见性和主动性,实现护理安全管理的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因此,加强对护士安全行为的心理培训,是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护士安全心理和安全理念是在工作中逐渐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护士进行安全心理学基础知识培训,是运用安全心理学理论建立安全心理模型,培养安全心理意识,提高安全心理容量,构建心理理念,使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用心理指导行为,调节心理状态,以正常心态和稳定情绪进行工作,达到安全工作的目的。安全心理培训是一项新内容、新任务,培训工作要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通过安全心理学讲座、危险行为心理因素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报告会等教育方式,培养护士安全心理使其自主地控制心理活动,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实现护理安全。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是由护士的行为所引起的,实现护理安全的关键在于护士,要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抓好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及业务能力的培养,做好新职工进修及岗前培训,及时矫正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违规护理行为。在护理安全管理上运用心理学知识,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安全生产做到可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护理安全管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保证护理安全。

三、小结

护理行为范文篇9

关键词:全面护理干预;重症心力衰竭;自我效能

重症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发展到极为严重阶段的一组症候群,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全面护理干预是一种将护理各环节系统化的护理模式,重视生活指导、心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优质化、多元化、人性化护理服务。本研究选取我院90例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旨在探讨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90例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女20例,男25例;年龄54~77岁,平均(65.23±5.56)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9例,Ⅳ级16例。观察组女21例,男24例;年龄55~78岁,平均(66.78±5.32)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8例,Ⅳ级17例。两组年龄、心功能分级、性别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知情、自愿并签署同意书;符合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重症心力衰竭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障碍;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晰。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睡眠指导、给氧、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减少负性情绪,帮助树立对抗疾病的决心;②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宣传正确生活习惯,如严格控制液体和钠盐摄入、清淡饮食、戒烟酒等;③合理用药,对于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密切监测其心率变化,若心率<60次/min,应及时暂停用药;④运动指导,鼓励患者下床走动,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运动量,运动期间应时刻注意其生命体征变化;⑤病房环境维护,护理人员需每天消毒,保证病房空气畅通,以避免引发感染。1.3观察指标。自制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调查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遵医行为总评分,评分越高代表遵医行为越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从健康行为、用药、日常生活、遵医行为4个方面比较干预前后两组GSES总评分,评分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好。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遵医行为。干预前观察组遵医行为总评分为(21.13±1.25)分,对照组为(21.12±1.21)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969)。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总评分为(28.25±2.13)分,对照组为(23.54±2.21)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2.2自我效能。干预前观察组GSES总评分为(25.43±2.37)分,对照组为(26.12±2.21)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157)。干预后观察组GSES总评分为(32.31±2.18)分,对照组为(28.45±2.05)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

3讨论

重症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危重疾病,多次住院率高,病死率也较高,患者心理压力大,负性情绪严重,导致遵医行为受到影响。因此,在加强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护理干预,以促使患者严格遵从医嘱,提高自我效能。全面护理干预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从生理、心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更加多元化,能满足患者多种需求。本研究采用全面护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运动指导、病房环境维护、合理用药等,针对患者需求进行心理疏导,可减少负性情绪,树立正确心态,同时给予运动指导,可促进机体恢复生理机能,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强病房环境维护,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场所,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利于症状缓解。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全面护理干预在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遵医行为,提升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吕小棉.重症心力衰竭外科治疗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7,38(3):288~291

护理行为范文篇10

关键词:护生;敏感指标;临床教师;护理教学质量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确立护理观、强化护理实践技能、适应护士角色的一个重要过程。该过程的品质与临床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质量指标是用来科学评价质量的标准之一,其聚焦于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是衡量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指标[1]。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对护理质量量化的工具,是指为了定量评价和监测影响患者结果的护理管理、临床实践等各环节,从而制定的指导护士照护患者和组织促进的监测评价标准[2]。为促进护生的临床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专家咨询筛选出8项护理教学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盐城临床医学院实习的全日制护生共227名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6月-2020年5月实习的109名护生为观察组,年龄(21.51±0.98)岁,男11人(10.09%),女98人(89.91%),大专学历77人(70.64%),本科学历32人(29.36%)。2018年6月-2019年5月实习的118名护生为对照组,年龄(20.93±1.24)岁,男10人(8.47%),女108人(91.53%),大专学历92人(77.97%),本科学历26人(22.03%)。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本研究,表示能充分理解被告知的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两组护生均实行“一对一”带教制。1.2.1对照组根据护生带教计划与带教要求进行常规临床带教。每个科室设有临床总带教,负责护生科室带教计划的落实与带教工作安排,护理部每年对总带教进行教学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1.2.2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护理教学质量敏感指标的要求进行临床带教,具体方法如下。1.2.2.1成立教学管理小组护理部层面成立教学管理小组,共26人。其中包括1名护理部副主任,6名科护士长,14名护士长,5名操作及理论或曾经在教学中获奖的护士。教学管理小组负责护理教学质量敏感指标的制定与具体实施。1.2.2.2护理教学质量敏感指标的设计查阅文献,目前教学质量评估工具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框架是柯氏模型[3],该模型将质量评价划分为4个层次: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成果评估。根据此理论框架设立结构指标1项:临床带教老师获高校教师资格证人数占比(%);过程指标3项: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护生自我效能感评分,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分;结果指标4项:护生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护生职业暴露发生例次数,护生考核成绩,护生满意度,见表1。1.2.2.3护理教学质量敏感指标的实施护理部将指标打印,组织全院的总带教进行培训与考核,统一认识和做法。每季度教学管理小组进行护理教学专项检查,根据主要问题制定持续改进措施,科护士长每月对各科室护理教学质量进行督查,护士长负责质控数据的填写、汇总、分析与教学质量的督查。通过三级质控,保证每个科室的带教工作每个季度都有1次过程指标评价。针对临床带教老师获高校教师资格证人数占比(%),医院与院校合作,争取名额选送优秀带教老师进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课程的系统和脱产学习,并积极组织带教老师参与院校的教学讲座与教学比赛,提升带教老师的理论与教学技能水平。每季度对过程指标中的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护生自我效能感评分、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分进行调查,并具体分析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如2019年第2季度评价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低于常模[5],护理教学管理小组运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寻找主要原因:(1)部分护生刚入临床,还未完全适应医院学习环境。(2)医院带教老师教学方法单一,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3)医院提供的网络学习资源少。(4)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有效行为未进行定期评估与督查。改进措施:(1)帮助护生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同时注重同伴互助学习:举办医院简介、招聘信息等专题讲座;组织刚入临床的护生座谈会。将2~3人搭配成为一同伴互助学习小组,搭配时注重不同学校、不同性格、不同成绩护生的组合。(2)丰富护生学习资源,培训带教老师不同教学方法:护理部根据临床各科室特点,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划分,各科准备课件上传至云盘,供护生在课间进行预习、学习、复习。如脊柱外科准备的内容包括: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的理论授课视频,轴线翻身、肌肉注射、酒精滴针眼的操作视频。每个科室课后有本次教学的测试试卷,护生提交完成后有具体解析;护理部层面在第三季度针对情景模拟、翻转课堂、同伴互助学习、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进行培训,每个科室完成本科1个情景模拟案例的编写并进行视频录制,上传至云盘供护生参考学习。每月每2个同伴互助小组合作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情景模拟的翻转课堂案例汇报,全体护生与带教老师参加,汇报结束后进行点评。(3)加强对带教老师有效带教行为的督查:对每月的护生授课,护理教学管理小组采取随堂听课,抽查护生听课效果;护理教学管理小组对护生的专科护理操作进行抽查;每月对护理教学管理小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定期反馈,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与整改。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的护理教学质量敏感指标评价结果。结构指标由护理教学管理小组每年进行统计。过程指标中的3个指标均在每季度进行一次调查。1.3.1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采用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判定量表(SeLf-directedlearninginstru-mentfornursingstudents,SDLINS)进行评价。该量表由英国Williamson教授团队研制,我国沈玉琴等[4]研究者进行汉化,是自评量表,包括5个维度: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和人际关系技能,共60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总分为60~300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越好。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重测信度为0.86,内容效度指数为0.8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3.2护生自我效能感评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进行评价,该量表由德国Ralf等[5]于1981年研制,由张建新等[6]进行汉化。该量表为单维度,包括10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从完全不正确~完全正确分别赋值为1~4分。把10个条目的得分相加除以10即为总量表得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评价标准:总分1.0~2.0分为低水平自我效能,2.1~3.0分为中水平自我效能,3.1~4.0分为高水平自我效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81。1.3.3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分采用中文版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表(Chinesenursingclinicalteachereffectivenessinventory,CNCTEI)进行评价。该量表由JudithMogan等[7]于1983年研制,我国潘靖菁等[8]学者于2018年进行汉化,包括3个维度:个性特征、教学能力、护理能力,共15个条目。采用Likert-7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赋值为1~7分,总分47~329分,总分越高代表被评价老师教学行为越出色。量表总的与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果指标中护生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护生职业暴露发生例次数于每年年底进行汇总。护生考核成绩通过查阅护生的理论与操作成绩获得。护生满意度于每位护生在实习结束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后各项评价指标比较见表2和表3。

3讨论

3.1护理教学质量敏感指标的建立有助于促进临床护理带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临床护理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深化,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中心环节。随着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对临床护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对于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通过最终的成果来呈现,缺乏对教学过程的监测,无法准确、全面地展现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为此,本研究制定了临床护理教学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通过对指标的建立与监测,明确各项指标的定义,规范护理教学各个环节的标准,促进医院护理临床教学更加规范地落实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与质量标准。临床护理带教的形成包括多个层次与环节,如柯氏模型中的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成果层,若忽略结构与过程指标的评价将会导致护理教育效果的不稳定。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结构配置直接影响到护理教学工作开展的效果。本研究中通过对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拔,与高校合作培训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获取高校教师资格证,不断优化临床带教老师队伍。过程指标: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自我效能评分、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可归为学习层与行为层。通过对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评估可以了解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同时可以作为教学方法与教学重点改进的依据。通过评价带教老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准确获知学习者的需求,方便师生及管理者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行为。根据学生的反馈,护理教学管理小组丰富了护生的学习资源,将传统的面授、被动式学习与网络自主学习融合,引入翻转课堂、PBL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护生的参与积极性,深化了理论知识,也能显著增加其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应对当前挑战的一种信念,能够直接有力的影响个体进行自主决策。商薇薇等[9]研究显示,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度、成就动机、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成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质量监测指标后,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带教老师的有效带教行为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因此,管理者进行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时,能够及时评估与观察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有效带教行为,也能测量护生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生考核成绩、护生满意度等结果指标,能够反映临床护理教学的过程与结果,实现了对护理教学质量的全方位规范化管理。

3.2护理教学质量敏感指标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