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2:50:10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范文篇1

1.1一般资料纳入观察的标准为凡在2003年9月~2004年5月来我院门诊定时检查且在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年龄22~32岁,单胎头位,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可拟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剖宫产者,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

1.2方法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收集产妇资料,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估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娩知识宣教。(1)通过讲解、示范,配以电化教育,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过程、增强产妇对分娩痛的认知,减轻她们的思想负担,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心理。(2)对产妇进行呼吸法训练及“触摸―放松”运动的练习。

1.2.2产时护理分娩过程中,由分管护士实行陪伴分娩,给产妇强有力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适时给予精神鼓励,并鼓励其进食进水,保持体力。(1)为产妇播放平缓、轻柔、优美的轻音乐,音量在70dB以下。(2)潜伏期产妇可在产科区域内走动,分管护士用亲切的语言解释分娩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使产妇心理放松,同时严密观察产程,满足产妇生理需要。进入活跃期晚期和第二产程,分管护士床边指导产妇掌握呼吸技巧,用鼓励的语言来消除产妇对临产的恐惧,在宫缩来临时,给产妇以舒适的抚摸,并通过诱导性想象、听轻音乐、触觉转移等方法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使产妇在整个产程中获得持续的心理生理支持。

1.2.3分娩痛评定标准疼痛程度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适,睡眠基本不干扰;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不干扰;Ⅲ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1]。

2结果

2.1两组产妇疼痛级别比较见表1。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表1两组产妇疼痛级别比较(略)

2.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见表2。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4例剖宫产中,1例因产程较长要求剖宫产,其余3例均因产科因素剖宫产,无因为恐惧和疼痛难忍而要求剖宫产者。

表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略)

3讨论

分娩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每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且受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可以进行调控的。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体验或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面对分娩会产生恐惧和忧虑,这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5-羟色胺,使疼痛更为明显,又减少了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手术产增多[2];加上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和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当觉得疼痛不能忍受时即要求剖宫产,导致剖宫产率上升[3]。观察组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进行产前健康教育,给予产妇科学分娩知识的理论指导,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分娩过程和疼痛,减轻焦虑和恐惧,改变产妇分娩中的疼痛行为,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产前对产妇进行呼吸及“触摸―放松”训练,有助于产妇进行自我控制精神,松弛神经、肌肉,达到自我放松、提高痛阈、减轻疼痛乃至无痛的目的。

产时通过分管护士陪伴分娩,使产妇得到持续的情感支持与鼓励,从精神、心理上摆脱了孤独无助感;播放轻缓优美的轻音乐,并进行舒适抚摸及安慰,可使产妇拥有温馨的分娩环境及安全与满足感,心理压力减轻,提高了产妇应付整个分娩过程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减少了因精神因素所致的滞产。

护士在实施护理干预时,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增强了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其以愉悦自信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这种氛围虽没有直接镇痛的效果,却能促进产妇机体内内腓肽的分泌,间接减轻分娩痛。

对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解除了产妇及家属对药物镇痛的顾虑,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

通过对产妇进行正确评估、有针对性的产前教育及产时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不会感到孤独,紧张恐惧心理有明显改变,分娩疼痛减轻;能够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提高而不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然而,对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这不仅需要护士在技术上不断提高,还需要转变服务观念,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现代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亲情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吉铁凤.癌性疼痛的评价治疗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1998,11(1):10-11.

护理干预范文篇2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09年7月我科收住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共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4岁。入选条件:(1)化疗前大便正常;(2)无肠道病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患病种类、病情、心理状态及用药方案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按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采取常规护理外,还针对化疗患者的便秘采取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

2护理干预

2.1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温度适宜,少食多餐,同时增加食物种类,以增进患者食欲,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粗纤维的糙米、豆类等食物,以增加胃肠蠕动。适当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化疗患者饮水保证在2000—3000ml/d以上,最好保证每天清晨空腹饮凉开水或温开水1杯。化疗患者在使用化疗药物前、用药期间、用药后饮用酸牛奶[3],能有效的预防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排便的痛苦。

2.2行为干预

2.2.1训练定时排便习惯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指导患者有规律生活,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患者排便结束后,要注意保持患者肛周清洁、干燥。

2.2.2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卧床患者应指导其行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增强腹部肌肉和肠管平滑肌张力,刺激肠蠕动,增加小肠和大肠推进性节律收缩,减少肠道对水分吸收。方法如下:仰卧,全身放松,可主动或被动操作,将一手掌放在肚脐正上方,用拇指及四指指腹从右至左沿结肠走向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2.3心理干预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大便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应对行为,减轻烦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化疗。

3结果

4讨论

4.1中晚期肿瘤患者发生便秘的相关因素:(1)饮食因素:进食量少同时癌症化疗患者为了加强营养,所进食物过于精细,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不能刺激肠蠕动,加之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以致便秘。(2)缺乏锻炼:化疗患者常疲乏无力,活动减少导致肠蠕动减弱,易致便秘。(3)药物的不良作用:止吐药物的应用极易引发便秘。长春碱类化疗药物由于神经系统的毒性也可引起便秘。(4)恶心、呕吐:化疗时由于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致所进食物大量吐出及体内水分丧失。加之不愿喝水使体内水分减少,致大便量少且干燥,不易排出。(5)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化疗患者常出现焦虑、紧张情绪。而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而导致便秘。

4.2护理干预组的便秘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常规护理组有显著性差异。通过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使患者认识到便秘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及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自觉养成早饭前后定时排便的习惯,进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减轻腹胀。食物多样化可改善患者食欲,含纤维素食物及润肠通便食物的摄入,饮用果汁及润肠通便的饮品,用化疗药物前、用药期间、用药后饮用酸牛奶,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清晨空腹饮温开水可刺激胃—结肠反射从而促进排便。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及腹部按摩可促进肠蠕动,有效地预防便秘。

参考文献

[1]李同度.癌症疼痛与姑息治疗分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2.

[2]陈世奎,孙姨,王立鹤.便秘防治170问[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7.

[3]刘伯阳,姚淑娟,刘吉成.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肠道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5):41~44.

护理干预范文篇3

[关键词]骨科;预见性护理;应用与分析

预见性护理模式是超前意识的护理措施,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发展以及潜在的问题进行预判,能够对患者进行防患于未然的护理。相关研究指出,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同时也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满意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4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5岁。骨折类型包括上下肢骨折、胸腰椎骨折、盆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骨折。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如患者需要给予手术治疗,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手术解释,对其大概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过程等,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疾病对其进行相应护理,制定相应的健康指导计划。观察组实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和指导功能锻炼,通过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发症主要包括便秘、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等。护理满意度采取患者主观评分的方式,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项。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为20%,对照组并发症为47.5%,两组间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两组间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临床骨科患者基本的特殊性,一般需要卧床很长时间,且有部分患者身体的部分机体功能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很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预见性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基本病情状况利用临床知识进行详细全面的综合评估,能够提前预知及时处理患者病情的突发状况也能有效避免和降低患者并发症,防患于未然。

3.1基础护理

患者一经入院护理人员就要及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观察,并按照观察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对其各项身体状况进行了解与评估,尤其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2)迅速为患者搭建起两条静脉通路,如果有必要则还可以实施置管深静脉或者切开深静脉(3)严格结合患者的骨折部位对其进行止血措施(4)时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任何意外情况,要及时实施抢救[2]。

3.2并发症护理

骨科患者多存有肢体功能障碍,活动能力受限,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骨科患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呼吸系统感染、压疮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对此,(1)呼吸道相关并发症预防护理:口腔是病原入侵的重要途径,每日一次检查患者的口腔,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的口腔卫生。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期做患者口腔分泌物培养和分析,根据情况选用漱口液(2)皮肤护理:每日更换患者的被褥、枕头、床单,保证病床的平整、干燥和舒适,定期帮助患者更换姿势,对长时间受压皮肤进行放松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患者长时间卧床而产生的皮肤不适及压疮情况[3]。

3.3指导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3期(1)初期:术后1~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4]。

作者:王喜 单位: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参考文献]

[1]钱富敏.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9):1033-1034.

[2]李文文.论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2):163.

护理干预范文篇4

关键词:眼科手术;焦虑;焦虑自评量表;护理干预

眼科手术治疗虽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和视力障碍(如白内障手术),但也可能因破坏性手术使患者增加负担(如因外伤行眼球摘除术)。患者思想压力大,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甚至拒绝治疗乃至轻生,从而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其中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不良情绪反应,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因此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们运用护理学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对120例眼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观察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眼科2004—2007年收治的120例眼科手术患者,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7岁。青年(<30岁)、中年(30一50岁)、老年(>50岁)患者各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每组中又分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2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照护理程序常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下干预: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对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②做好术前心理疏导,让患者说出内心感受,鼓励并提供合适的场所允许患者宣泄不良情绪,进行认知抗辩法心理治疗。③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尤其是术后配合治疗的体会。④利用图片、录像、小册子、讲课等方式进行手术方法、恢复进度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加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积极配合。

(2)评价工具。在焦虑自评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务人员及手术的有关项目共20条,每个项目均按1-4级评分,其中设lO条反方向评分,评定时间为人院时,手术前1d,出院前共3次,由患者自行填写量表。把20条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术前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手术焦虑的因素包括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患者人格特征的差异、对手术医生的信任度等。焦虑情绪导致术前产生焦虑性高血压、心率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与医护人员合作差等),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我们测得的结果证实:患者眼科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ld测得的焦虑值最高,P<O.01,说明手术日期越临近,患者焦虑程度越高。

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可视为精神性术前用药?,能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在手术前1d以及出院时其焦虑程度明显减少,P<0.01。推测原因可能是:随着对眼科手术知识的了解,大多数患者知道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他们所关心的手术效果、预后情况、术后注意点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都有针对性涉及,这些对消除焦虑情绪起到较好作用。有研究报道,眼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十分迫切,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医患关系融洽度,还有利于消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所有眼科手术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但不同年龄患者对眼科手术的焦虑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术前老年和中年患者对眼科手术的焦虑程度高于青年患者;出院时,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程度仍高于青、中年患者。同时发现,在护理干预后,术前术后青、中、老年患者焦虑程度得到明显降低,P<0.01,青、中年降低更为明显。分析可能原因:青年患者通常存在焦虑,但其无过多的顾虑,容易适应医院环境,在护理干预下更容易受到积极影响,增强自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手术,并加快术后康复。而中年患者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眼疾影响工作,所以焦虑程度更高。但在护理干预下,对手术的认识及信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眼科手术老年患者除视力差外,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其他疾病,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易出现不稳定情绪,而且担心给家庭子女带来负担I引,所以其焦虑情绪在出院时较青、中年患者程度高,而且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不如青、中年组。提示医务工作人员在眼科手术前后应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公务员之家

综合以上研究得出,眼科手术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在手术前的焦虑值最高;中年患者的焦虑程度高于青、老年,而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积极影响,而且对青、中年患者的影响较老年患者更为显著。因此,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35.238.

[2]赵斌江,井爽毅,胡晓云。术前医学心理治疗对全麻患者苏醒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387.388.

[3]姚黎明,冯向群。朱迎梅,等。浅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3(1):15-17.

[4]应燕萍,黄惠桥。姜家艳。术前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16.617.

[5]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1.14.

[6]郭红卫。眼科手术患者焦虑评估及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5,¨(10):1437.1438.

护理干预范文篇5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是呼吸内科疾病,其发生率高,早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改善其预后效果,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患者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咯血等临床症状,确保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使得治疗有效性得以增加,避免呼吸系统疾病复发,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1]。为分析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8例,实验组(n=34):男24例,女10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61.53±6.12)岁。常规组(n=34):男23例,女11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60.62±0.84)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或尿常规等基础检查措施,常规组实施日常护理,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往往对自身疾病并不了解,使其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相关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让患者及相应的家属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知,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对实际治疗方案与药物种类及使用方法加以了解,同时将本院治疗成功案例告知给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将用药后不良反应告知给患者,使其提前做好准备[2]。②监护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定期对病房加以巡视,如果患者出现头晕或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要及时告知相关医师加以处理。③机械通气及氧疗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在患者氧疗期间要严格观察其自身的病情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或缺氧时,要立即让其吸氧,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需要注意的是,在氧疗期间要避免对患者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现象[3]。另外,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对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加以及时清除,使其自身能保持呼吸顺畅,从而确保患者能得到较为充足的氧气。对患者口腔要加以定时清洁,让患者能及时将痰液排出,避免口腔出现并发症。④其他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帮助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持饮食均衡,强化其自身免疫力,还能通过静脉输液等形式对患者机体所缺营养加以补充。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谨遵医嘱,促进病情康复[4]。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以及心率与呼吸次数进行观察对比。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血氧分压越高、二氧化碳分压越低,护理效果越好。心率与呼吸次数: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次数与呼吸次数,次数越少,护理效果越好[5]。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的血氧分压高于常规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与呼吸次数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心率次数与呼吸次数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环境恶化造成相应的呼吸系统疾病逐渐增加,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能威胁其自身生命健康[6]。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内科病与多发病就是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部位往往在患者的胸腔、呼吸道以及肺部等器官组织,具有易反复、病程时间较长等显著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以及恶心呕吐等,导致其自身机体内血氧饱和度不高,长时间在缺氧状态导致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相应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也造成直接影响。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护理内科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7]。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密切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定期对其与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让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了解治疗方案、用药须知等相关内容,确保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同时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纾解其自身不良情绪,从而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8]。患者入院后,相关护理人员要为其自身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确保温度与湿度都较为适宜,确保患者具有舒适感,同时定期清洁患者口腔分泌物,使其能保持呼吸顺畅,并且定期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告知相关医师加以处理。最后,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谨遵医嘱,按时按量的服用相关药物,保持营养搭配均衡,或者采用静脉输液等形式对患者所需营养加以补充,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9]。

护理干预范文篇6

【关键词】分娩;产科;优质护理;负性情绪;满意度

临床产科收治的患者由于群体特殊,在护理期间需予以格外的关注。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产妇数量呈增长趋势,且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高龄产妇的数量也逐年增多[1]。在这一趋势下,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而在高强度的护理环境下,易对产科分娩的产妇安全造成威胁,甚至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故探寻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分娩的1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每组90例。所有产妇均自愿参与调查,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照组年龄为23~33岁,平均年龄为(27.65±3.56)岁;平均孕周为(37.87±1.55)岁。观察组年龄为23~33岁,平均年龄为(25.96±2.46)岁;平均孕周为(38.55±1.7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健康知识辅导、对孕妇进行常规检查、每日监测孕妇及胎儿的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产前护理:大部分产妇在分娩前都会伴有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积极与产妇沟通,并亲切的向其介绍治疗环境和医护人员基本情况,加强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告知产妇生产流程,让产妇对于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有所了解,避免产妇随意猜疑或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恐慌情绪[2];尽量帮助产妇调整为健康的作息模式,保证每日睡眠充足,精力充沛。②产中护理: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会由于疼痛产生恐慌和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应陪伴产妇,并通过言语鼓励和安慰产妇,同时指导产妇的行为,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③产后护理: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分娩后常见的心理疾病,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这一现象,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向产妇家属讲解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和症状,嘱患者家属加强对产妇的关心和安慰[3-4]。同时,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病房环境,确保病房安静,温度与湿度适中,定时检查病房,查看产妇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有发生,需及时汇报并处理。此外,产后出血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同时观察其宫缩切口,遵医嘱给与相应的治疗,以增强宫缩力度,减少出血量[5]。1.3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SDS、SAS量表满分100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研。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临床产科的护理方法也越来越科学、合理,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产科患者身心问题,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体验,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解决了医患关系紧张等社会问题[6-7]。优质护理措施可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产妇的性格、习惯、喜好、生活方式等,缓解产妇在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引产妇提出自身好奇的问题,耐心为其进行解答,消除疑虑;针对产妇的饮食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告知产妇摄入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需保持均衡,以有利于产妇身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8-9]。优质护理模式从基础教育、心理和饮食3个方面开展,部分产妇对分娩相关情况缺乏了解,需普及相关知识,使产妇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10-12]。此外,产妇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不利于休息与恢复,因此,必须加强护理支持,保证产妇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改善其精神状态。饮食护理对产妇来说尤为重要,合理的饮食规划,确保足够营养物质的摄入,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食物。优质护理通过强化基础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服务,针对围生期的重点注意事项反复强调、说明,普及疾病知识和预防策略。其次,护理人员可准确的判断产妇的病情与康复状况,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术前宣教来掌握疾病知识,重视细节管理,提升产妇的治疗依从性[13-15]。最后,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在本次试验中也取得了较为的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提升产妇的分娩质量,改善其不良情绪,提升分娩过程中产妇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敏.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4):275-276.

[2]赵虹,杨涛.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5):631-632.

[3]于莎莎.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119.

[4]肖玉春.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3):122.

[5]李慧.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9,5(14):134-135.

[6]曾海燕.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6):64,66.

[7]张亚青,朱丹.健康教育与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8):187-189.

[8]兰晓红.护理干预在产科自然顺产孕妇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8):172-174.

[9]王蕊,白惠,姬建秀,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致早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20,42(6):950-953.

[10]孟丹妮.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3):208-209.

[11]公翠梅.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0):255.

[12]张舜华,刘美,朱燕娈.妇产科整体优质护理在防控妇产科综合病房院内感染中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4):153-154.

[13]王海蓉.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7):72-73.

[14]于晶.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4):107-108.

护理干预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妊高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上关于妊高征的诊断标准。120例妊高征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30.121.23)岁;患者孕龄34~40周,平均孕龄(37.122.33)周。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比两组妊高征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60例妊高征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护理人员应嘱咐妊高征患者在安静的环境条件下卧床休息,保证每天十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第二、饮食应选用富含蛋白质、铁以及维生素等丰富的食物。第三、给予妊高征患者间断吸氧,加强患者的血氧含量,并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变化情况。试验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用热情的态度详细向妊高征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有关妊高征的专业知识,并主动关怀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增强患者以及家属的信心。第二、症状观察及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妊高征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尿量以及体重等,并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若发现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以及上腹疼痛等症状,应及时给予相应措施并立即通知医师。第三、用药观察及护理干预:临床上治疗妊高征常用的药物是硫酸镁。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硫酸镁的用法、不良反应以及相应抢救措施等。第四、产时及产后护理:妊高征患者在分娩时应备齐抢救器材以及药品,并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脉搏、宫缩情况等)。产后由于子宫血液重新进入体循环,增加了循环血量,因此护理人员仍需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关注患者阴道出血量情况。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定时给妊高征患者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恢复。

1.3评价标准

1.3.1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经过护理后,患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尿蛋白水平小于300mg/24h,临床症状(如下肢水肿、上腹疼痛等)明显改善;有效:经过护理后,患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尿蛋白水平小于300mg/24h,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不明显;无效:经过护理后,患者血压不正常,尿蛋白水平超过300mg/24h,临床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护理满意度

自行设计问卷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采用匿名填写方式进行调查。满意度包括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数据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两组妊高征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妊高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经过护理后,试验组妊高征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妊高征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妊高征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妊高征是一种妇产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疾病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血压升高、水肿、头痛、上腹部疼痛、蛋白尿、恶心呕吐、头晕、视力模糊以及抽搐昏迷等。目前临床上,引发妊高征的原因仍没有明确,一般认为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遗传因素:与孕妇隐性基因有关。(2)子宫胎盘缺氧缺血、羊水过多以及初产妇等,均会导致宫腔压力增大、子宫胎盘血流量减慢,从而引起血管痉挛,使血压升高。(3)前列腺素缺乏前列腺素类物质会导致血管扩张,增加了血管壁的压力,从而使血压升高。

护理干预范文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睡眠质量;生命质量;满意度

手术室是以治疗外科疾病为主的科室[1],手术室患者疾病的构成较为复杂,一般为危急、重症疾病,手术治疗普遍存在风险性,术后也可能伴随多种并发症[2]。患者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担心手术结果或对手术缺少正确认知,均会导致患者在围术期发生睡眠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影响。常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局限,优质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的干预模式,重在强化质量监控,进行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与全方位手段干预[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福建省莆田仙游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2.37±7.68)岁;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2.40±7.65)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1.2纳入标准1)符合手术治疗指征;2)精神、智力正常;3)自主意识良好;4)患者的一般资料齐全;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1.3排除标准1)排除沟通能力异常者;2)排除重症器官功能疾病者;3)排除合并传染病者;4)排除合并其他重症者。1.4护理方法1.4.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术前进行常规的访视、宣教,向患者说明手术注意事项,配合医师实施手术等。1.4.2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1)完善制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完善护理执行制度,设置科学的操作标准,加强配套考核监督,多维度监控护理质量,持续完善护理职责内容,强化手术室安全质控,落实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手术室管理秩序;2)专业培训: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度,要求护理人员全部掌握手术室护理风险,了解手术室患者护理需求,增强风险识别、干预、应急处理等专业技能;同时,要掌握心理评估方法,关注患者身心状态;科学制定培养计划,重视专科护理人才培养;难度较高、风险性较大的手术实施前,加强查房与会诊,由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管理;3)分层管理;在实际管理中,设置分层管理制度,根据年资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在护理排班中合理分层搭配,执行专科组长负责制,实施专业质控;4)强化激励:优化激励制度,将患者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导和激励护理人员能动性开展工作,切实关注患者需求,根据病房周转率、手术护理难度等科学分配护理人员,重点完善应急干预机制;5)优化流程:优化护理程序,采用全程负责制,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术前规范访视,提高护患沟通质量,加强人文关怀,对患者和家属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开展针对性宣教,促进患者和家属正确认知手术。1.5观察指标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统计患者下床活动、术后初次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4]。满意度:评分>90分,优;81~90分,良;71~80分,中;0~70分,差,总满意率=(优+良)/患者总数。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恢复效率比较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干预范文篇9

1.1一般资料。实验病例选自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总计200例,术前均无感染,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产科手术患者71例,妇科手术患者129例;年龄在22~62岁之间,均值(36.60±12.30)岁。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将2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组间基本资料对比P>0.05。1.2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后的检查辅助、生命体征监测、完善护理记录等。观察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护患之间建立友好沟通关系,综合评估患者心态、社会关系以及经济条件等情况,进行患者心理情绪针对性疏导。并向患者主动介绍医院、病房环境,缓解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同时,针对患者病症普及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建立患者心理准备。(2)日常防护。为了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需要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做好病房消毒、卫生工作,进行探访人员防护,禁止感染人员探望。另外,对患者日常用具进行定期更换以及消毒工作。(3)病症管理。对术后患者进行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维持创口清洁以及干燥状态,并及时更换敷料,要求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患者饮食上,禁食高热食物,禁止咳嗽情况下进食。1.3观察指标。记录妇产科手术患者感染(手术切口处有红肿,甚至流脓表现)发生率、高热(患者高烧不退)发生率、高热持续时间、感染类别占比情况。1.4统计学分析。200例妇产科患者术后观察指标以SPSS19.0计算。高热、感染发生率以及感染类别占比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高热持续时间以χ珋±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感染、高热发生率对比。两组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以及高热发生率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观察组患者感染、高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2高热持续时间对比。观察组妇产科手术患者高热持续时间为(33.5±6.6)h,对照组妇产科手术患者高热持续时间为(50.5±12.0)h。经统计学计算,观察组高热持续时间更短,t=12.4130,P=0.0000。2.3组间感染类别占比对比。两组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具体类别以及占比结果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观察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护理干预是在临床检查、诊断的指导下展开的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针对性护理,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以及价值[3]。妇产科围术期感染有内、外源性感染两类,其中内源性感染诱发因素以患者自身免疫力、原有内科病症为主,外源性感染以不规范医疗操作以及医源性感染为主[4]。护理干预可以在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的基础上控制病菌传播、抑制并防控院内感染[5]。本文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术后感染、高热等情况方面均有明显优势,P<0.05。另外,此次实验研究结果和汤小均研究结果有明显一致性,干预组围手术期的感染率为3%,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2%,两组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护理干预具有预防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价值和实施推广优势。综上所述,针对妇产科既往围术期感染原因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感染几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树花,骆琴.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和作用[J].河北医药,2014(12):1913-1915.

[2]周银玲,郭惠玲.护理干预在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228-229.

[3]幸享良.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应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8):203-204.

[4]海昕.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产生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5(27):245-246.

护理干预范文篇10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失语;早期护理干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护理满意度

脑梗塞属于突发性脑部疾病,是一种急症,死亡率较高,以恶心、瘫痪与头晕为主要表现。脑梗塞是因局部脑组织供血功能阻碍,导致脑组织坏死,引发神经功能缺失。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脑梗塞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增加,但这也使得功能障碍患者不断增多,如脑梗塞偏瘫、失语等,对患者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降低生活质量[1]。有研究指出,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选择开始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74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为对象,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9~62(48.73±5.35)岁,病程0.5~8(4.14±1.12)年;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18例;研究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8~64(48.56±5.43)岁,病程0.5~8(4.08±1.16)年;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1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纳入标准。资料齐全;以2015年国际神经脑血管疾病有关资料为诊断依据,确诊疾病;病情稳定;认知正常;熟知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1.3排除标准。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者;不配合研究者。1.4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行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常规体检等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在患者发病初期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认知护理、生活护理、偏瘫训练,语言功能训练。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交流、沟通,保持态度和谐,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给予关怀、支持与鼓励,并讲述成功案例,树立自信心,确保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积极配合医师,提高治疗依从性。②认知护理: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巩固学习,同时注意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升认知水平,掌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等知识。③生活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恒温恒湿、文献舒适的住院环境,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指导患者饮食,食物应当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均需为清淡食物,禁烟忌酒,确保排便通畅,同时需要预防其他疾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确保睡眠充足,不可过度劳累。④偏瘫训练:按摩患者足部与全身,辅助患者行翻身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病变组织肌肉进行刺激,指导患者弯曲与旋转关节,促进灵敏度提高,指导患者站立与行走等训练。开展生活能力锻炼,内容有更衣、如厕与洗漱等,给予患者鼓励,并针对患肢开展系列活动;练习行走,内容从下床行走,到单腿行走,随后为独立行走等。在患者能够缓步行走以后,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训练,包括穿衣、梳洗、用餐等。除此之外,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⑤语言功能:指导嘴唇的开合与伸缩,与舌头的伸缩和上举训练,治疗师为患者做示范,由患者进行对镜练习。发音练习,包括辅音、元音和结合练习。另外,通过吹乒乓球、吹蜡烛等训练,提高气息的控制能力和气流的引导能力。1.5观察指标。①语言功能[3]:使用汉语失语检查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言语失用、探索行动、错语等,分数越高表示语言功能越好。②运动功能:使用FMA评定表[4]进行评定,内容包括:上肢坐位(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协同运动的活动等),下肢仰卧位(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协同运动的活动等)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③护理满意度: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5]进行评估,内容有基础知识、操作实践、护理态度等8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其中满意(90~100分),比较满意(70~90分),不满意(0~70分),其中满意与比较满意之和为护理满意。1.6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x±)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均由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7.05进行数据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偏瘫为脑梗塞常见症状之一,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与预后均产生严重影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6]。偏瘫表示一侧面肌、上下肢、舌肌下部出现运动障碍,为脑梗塞常见症状。轻度偏瘫喊着可日常活动,但走路存在下肢伸直,上肢屈曲,上肢屈曲,偏瘫下肢表现为走一步划半个圈,此走路姿势又被称为偏瘫步态。偏瘫严重者出现卧床不起,生活能力丧失。以偏瘫程度进行区分,分为全偏瘫、不完全性偏瘫、轻度偏瘫等。当脑梗塞患者发生脑损伤以后,上运动神经控制系统抑制下位神经元的作用中断同时,脑损伤还对语言功能产生影响,表现为失语症状[7-8]。早期护理干预是利用一定方式对运动通路神经元产生刺激的方式,因大脑具有可塑性,在发病早期,对患者神经元兴奋性进行调节,进而刺激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快速建立神经系统间的信联系,纠正错误的运输方式,获取正确运动输出,促进患者康复[9-10]。可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可逆性,在合适时机下部分神经元能再生。对于脑梗塞患者应当早期实施康复训练,通过偏瘫护理、语言功能训练,通科学合理的运动指导,确保患者早期良性刺激梗死病灶,将大脑功能唤醒,促进恢复,并早日进入正常生活状态。除此之外,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可指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主动的参与训练,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11-12]。

本次研究中,对37例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内容有心理护理、认知护理、生活护理、康复护理等,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效改善语言功能与运动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何会超,张伟滨,吕政,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失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146-149.

[2]刘茹,杨越峰.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9,43(8):988-989+992.

[3]杨莹,金米拉,韩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135-138.

[4]黄娜,郭昱琪,程伟鹤,等.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人术后失语的超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134-137.

[5]戢艳丽,杨阳,贾红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8):139-141.

[6]王慕然,宫悦华,柏亚妹,等.延续护理在脑卒中失语患者言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1):1338-1341.

[7]李方梅,张宁,王丽萍.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3(22):131-132.

[8]李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方面疗效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3):198-199.

[9]梁妍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方面疗效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9):1124-1125.

[10]别桂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探讨[J].系统医学,2019,4(9):154-156.

[11]赖小星,霍晓鹏,朱宏伟,等.督导式营养及运动干预对老年患者健康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2):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