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2:23:46

护理

护理范文篇1

关键词:产房;护理;层级护理

管理产房是临床的主要科室之一,亦是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相关文献显示,产房突发风险事件较多,由于部分夜间值班护理人员的资历较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安全[1]。本研究探讨产房护理中层级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以提高产房护理管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产科收治的20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0.15±4.11)岁,初产妇74例,经产妇29例,阴道分娩61例,剖宫产42例;对照组: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30.22±4.31)岁,初产妇75例,经产妇28例,阴道分娩63例,剖宫产40例;两组孕妇在年龄、产次与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1)基础护理:孕妇入院后,保持病房环境干燥整洁,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确保孕妇感觉舒适,采用音乐放松以有效缓解孕妇分娩前的负面情绪。(2)用药指导:护理人员指导孕妇遵医嘱服药,从而有效预防感染。(3)饮食指导:护理人员指导孕妇采用可溶性纤维饮食,确保摄入充足的热量。(4)心理指导:护理人员针对孕妇状况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层级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组建层级护理管理小组

由科主任、医师、护士长、护士组建层级护理管理小组,参照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职称与学历将护理人2017年1—2月员分为助理护士、主管护士与责任护士共3个层次。助理护士负责孕妇的基础护理,为孕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主管护士负责孕妇的有创性技术操作,掌握孕妇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指征,并对助理护士加强指导。责任护士负责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协调、指导和督促护理人员,组织护理查房,检查医嘱与护嘱的实施进程,促进优质护理的循证实施[2]。

1.2.2排班

实行A(8:00~15:30);P(15:30~22:30);N(22:30~8:00)排班,每个班次均需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到达科室,确保30min内完成交接班,每个班次需安排2名护理人员,N班适当增加1名护理人员,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息时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程观察准确率与并发症(新生儿窒息、难产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

2结果

观察组产程观察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结论

邓道红在一文中指出,产房新生儿窒息、难产与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呈增加的倾向,严重影响孕妇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3]。如何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最大程度降低产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层级护理管理在提高产程观察准确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体现了产房护理中层级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宝容 单位: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TangY,DivisionHM,HospitalYZ.Nursinghierarchymanagementinimprovingthequalityofclinicalnursingserviceintherole[J].ChinaModernDoctor,2015.

护理范文篇2

关键词:细节护理;常规护理;儿科

受儿科患儿年龄小,其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并具有好动等特征的影响,在沟通过程中存在交流障碍,进而造成治疗配合度不高[1]。同时,加上患儿家属往往存在过度紧张的心理,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2]。为了提高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质量,我院对在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患儿分别采取细节护理与常规护理以探讨各自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两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5.48±2.89)岁;护理组44例,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年龄(5.62±2.71)岁。两组患儿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实施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树立细节护理观念,建立友好护患关系。若想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友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对待患儿便需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并体现于自己的语言、行为及体态等任一个细节中。例如,在每日护理之前需向患儿及其家属亲切问候;在对患儿进行操作前,需对其进行鼓励,即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可责怪患儿及其家属;每日对病房进行巡视时,应多传递关爱。通过多关心、爱护患儿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让其充分信任护理人员。2)提高整体素质。现阶段,出现护理细节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护理人员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水平不高以及缺乏临床经验的问题。所以,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并将其应用于细节护理工作中。3)树立风险意识。患儿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格外关心患儿。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强化风险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每个护理工作细节中。即便是一个细小的临床活动,同样可能发展为危险事件。所以,应格外重视护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查找并发现,同时对周围环境需加强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告知制度,通过多方努力共同规避风险。4)加强护理管理工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医生、护理人员以及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研制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从患儿入院开始,到患儿出院为止的每一个细节均可实现有章可依。对危重患儿加强监控,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建立透明合理的医疗费用机制,做到每个细节均有管理标准以实现有据可依。

1.3观察指标

1)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有关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高:>90分;中:70~90分;低:<70分。2)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其中护理满意度=(满意患儿人数+基本满意患儿人数)/总患儿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讨论现阶段,虽在护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细节护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极易增加护患纠纷的风险[3]。护理工作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细小的临床活动,均可能导致发生不容小觑的损失[4]。同时,大部分儿科患儿由于起病急,病情较重,加上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较弱,导致存在交流障碍,进而造成治疗配合度较低的问题,增加了护理意外的风险[5]。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细节护理对减少意外的发生,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具有重大价值[6]。细节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转变护理理念,处处以患儿为中心,努力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融洽的关系,进而获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7];同时通过提高整体护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以提高护理质量;并通过树立风险意识以规避不安全隐患的发生,进而实现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目的[8]。本文中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充分表明,将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对减少护患纠纷,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静 单位: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普儿科

参考文献:

[1]陈艳平.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09):1709-1711.

[2]韩清蕊.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健康前沿,2016,23(04):62.

[3]郭玉变.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27-128.

[4]占利凤.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3):144-145.

[5]霍燕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08):200-201.

[6]张瑞霞.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09):241,245.

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骨科;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对患者进行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从患者入院就实施此模式,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的有针对性、有时间性、有顺序性的科学计划,一方面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也能极大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1]。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临床护理路径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骨科护理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院选取骨科收治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现将过程及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本院骨科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10例患者纳入本文研究,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41岁。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经比较,P<0.05,组间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是为患者实施分层次、分期的有效护理,于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病情实际情况和患者自身特点制定护理计划,发现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反馈和解决。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2.1术前护理。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既往疾病史和相关疾病情况进行清楚的了解和掌握,观察其病情变化,进行综合考虑后制定一套适合患者手术后护理的护理方案。手术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状态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特点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形成具体的护理措施和要点,以便于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顺利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护理人员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同时协助患者完善一系列相关检查,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禁食、禁水等胃肠道准备,备皮等,将手术相关情况和需要配合的要点告知患者,使患者有心理准备,以最佳状态进行手术治疗。1.2.2术日护理。患者实施手术的当日,护理人员要准备好手术的相关器械及药品,如监护仪、氧气、抢救药品等,而麻醉护士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如处于不清醒状态,要为其取卧床体位,给氧,对患者的呼吸、脉搏、意识等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检测和观察。患者顺利清醒后,再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1.2.3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回病房,要对其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同时注意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如有要及时上报并协助处理。患者手术创口处应保持干燥清洁,注意其变化,在患者情况允许时协助其尽早下床进行活动,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锻炼和肢体活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当调整活动量。做好饮食护理,多进食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增加粗粮摄入。1.2.4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制定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将手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护理要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嘱其遵计划实施护理。如做好术后康复锻炼,细化要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方法等,按时服药,饮食上有控制,定期来院复诊,如出现身体不适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对患者进行宣教,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分发医疗保健的小册子,使其认识到疾病的预防和术后功能锻炼等的重要性,增强依从性。

2结果

在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上,研究组患者评分为(92.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73.6±6.4)分,经比较,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上,研究组满意度为8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8%,经比较,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当前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因而对精神需求更加关注,对于就医过程来说,患者不但希望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更加注重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期待在住院期间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骨科患者病情复杂,患者常承受巨大痛苦,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十分重要。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和计划,是一种集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康复为一体的疾病治疗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为主要依据,以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量,控制变异及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为主要目的[2]。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应用中内涵不断发展和延伸,其应用效果显著。通常情况下,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流程有以下几点,首先,为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执行途径和目标;其次制定患者疾病治疗进度表;然后监控治疗护理过程;最后制定相关治疗计划及预后目标。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为患者的护理提供一定的便利,促进有效的护理措施更快实施,在护理时会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表格,有利于护理人员查看患者治疗和护理状况,提高了护理效率,同时也便于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医患双方的喜爱,值得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郭长允.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279-280.

护理范文篇4

关键词:护理门诊;专科护士;骨科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迈向多层次全服务时代,护理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必然的选择,专科护理门诊应运而生。专科护理门诊是拓宽护理范围的一种方式[1]。本院于2017年4月开设了骨科护理门诊,构建了骨科护理门诊运作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为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推动护理事业专业化发展起到了一定成效。

1一般资料

2007年,本院开始先后派送多名护理骨干参加了专科的学习和培训,取得了国内骨科专科护士资格证书,目前已培养专科护士18名。2017年4月本院率先开设了骨科护理专家门诊,专科护士每周利用1d的时间开展护理门诊工作,其余时间从事病区管理。

2骨科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工作模式

2.1确立各护理门诊出诊的人员。骨科护理健康教育门诊包括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各种伤口换药、克氏针的拔除,由骨科专科护士和具有主管护师、护师职称以上的资深护士兼职负责,每日轮1名护士。2.2诊室的布局和氛围的营造。为了方便患者,将骨科护理健康教育门诊设在骨科诊室区。诊室合理配备硬件设施,如办公电脑、打印机、治疗车、床、空气消毒灭菌装置、各种储物柜、教学图谱、放置健康教育小册的宣传架等。利用宣传展板将专科护理门诊的内容、特点、专家特长、门诊时间、地址等公示于众,提高患者对骨科护理门诊的认识,增加患者对护理门诊内涵和效果的信任度。2.3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流程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为防止交叉感染,对诊室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并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为确保骨科护理门诊的顺利运行,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流程、不同种类伤口处理流程、物品使用和消毒理规范、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等。2.4骨科护理门诊目前已开展的工作。坐诊人员在总护长及病区护长的领导下开展相应的工作,患者的来源主要为骨科医生介绍推荐或患者自动就诊,包括出院后的患者、看到宣传资料自动要求咨询的患者或家属。为了提供针对性教育,解决实际问题,就诊患者全部建立个人档案,实行全程、连续性的跟踪服务,并评价干预效果。2.4.1实施个体化教育。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患者达到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教育主要从知识、技术与态度3方面进行。首先,通过问诊了解每位就诊患者的需求,评估患者对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其认识上存在的误区,给予个体化指导,开具健康教育处方,如饮食指导、功能锻炼指导、心理问题的疏导、疾病基本知识宣教及并发症预防等。其次,通过示范操作,教会患者或家属掌握相关功能锻炼,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技能,从而使患者更主动、积极地参与自我管理。此外,通过深入细致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并给予正面引导,培养患者的疾病责任感,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注重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循序渐进、共同参与的教育方式,保证教育效果。2.4.2提供专业化护理。采用“伤口湿性愈合”的先进理念,开展急、慢性伤口的换药,包括伤口的处理、敷料的更换。

3结果

3.1完成工作量情况。骨科护理门诊开设以来,共完成健康教育咨询7200例次,拔除克氏针218例次,伤口换药980例次,拆线230次,拆除外固定架56次,拆除石膏103次,电话咨询300次,冲击波267次。3.2工作效果的反馈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方式,就功能锻炼的演示、服务态度以及所提供的护理技术的满意程度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反馈。电话回访对象为曾就诊的患者及家属,问卷调查对象为接受过培训的护士,合作过门诊的医生。调查结果表明,骨科护理门诊能够很好地解决就诊患者需要的健康指导和专业护理,不但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还可以让护士的护理与门诊骨科医生的治疗形成有效的互补。患者及家属对专科护士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的满意度达98.0%。

4小结

护理门诊是一种高级护理实践模式,其运行有利于切实解决患者的护理难题,提高了护士、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专科护士潜能的有益探索[2]。护理门诊的设立有利于引导护士将专科护理研究作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更专注地投入到专科护理工作中,推动和加速专科护理的发展,提高专科、专病护理的水平,最终造福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刘艳荣,郑守华,郝雅梅.我院开设专科护士护理门诊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8-669.

护理范文篇5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预见性护理就是提前护理,主要指医护人员全面分析病患的病情,按照医学专业知识,发现潜在问题,采用合理的解决对策,作为提前治疗的依据,以此来提升护理质量和病患的生活质量,确保病患尽快得到康复[1]。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9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与对照,每组45例。观察组包括2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为32~59岁,平均年龄为(38.2±16.3)岁;对照组包括27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为33~60岁,平均年龄为(39.2±15.6)岁。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存在的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护理方法,基于常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病患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具体体现如下:①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应该对病患的一般资料进行仔细搜集,全面了解其疼痛程度与心理状态。按照骨科护理经验,与实际病案相结合展开分析,在实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对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预见性护理。②心理疏导:针对病患加强心理疏导,应该将医疗环境信息告知病患,详细讲解治疗方案,让病患对实际病情、预后和治疗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加以掌握,并且事先了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2]。③安全防护:在病床旁边设置护栏,确保地面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及时清理杂物和防滑处理等。此外,病患下床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由护理人员或者是家属陪护。④生活指导:强化对病患的生活指导,护理人员还应该针对病患及其家属组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病患进行功能训练。⑤并发症的防治:对病患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重点关注异常情况。协助病患翻身,以防局部皮肤感染褥疮。对抗生素进行正确应用,以防发生肺部与尿路感染。以清淡和易于吸收的食物为主。对预留导尿管的病患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感染。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利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病患满意度调查表;评分≥90分,非常满意;≥70分并且<90分,一般满意;<70分,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软件来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P<0.05)。见表1。2.2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98.39%,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78.67%;组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科疾病常常起病比较急促,病患的发病部位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活动功能也会存在障碍,进而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而且骨科病患的治疗恢复也需要较长的时间,特别是老年病患。此外,病患产生的不良情绪以及出现的并发症也可能影响其恢复情况。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属于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此种方法基于医学理论和护理知识,并且同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既能够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预见,从而有助于病患尽快获得康复。通过文中研究表明,将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应用在骨科护理中不仅能够大大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还有助于提升病患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潘惠芳.预见性护理对减少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意义研究[J].吉林医学,2017,3(6):1184-1185.

[2]王喜.临床骨科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与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2):3030,2899.

护理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儿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配合度差、意识障碍,且合并严重免疫系统、血液系统、脑瘫等疾病患儿。其中,对照组男42例、女41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5.21±0.67)岁;研究组男43例、女40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5.31±0.56)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针对性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用药指导、营养支持、普及疾病知识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儿给予细节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环境护理: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可在病房内适当张贴卡通画,并在病房内放置一些儿童书籍,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排除病房内的安全隐患,可在窗户、病床周围安装防护栏等,同时护理人员应使病房保持整洁,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养病氛围。心理护理:多数患儿入院后易出现哭闹、躁动等情况,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儿沟通,疏导患儿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和家属应积极配合,通过游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应多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帮助家属解决问题。操作细节化:护理人员应完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疾病信息、治疗方案等,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具体治疗方案、疾病注意事项、治疗的必要性,定期对患儿进行筛查诊断并做好记录,若发现患儿病情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纠正。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②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费用。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儿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3.66%,对照组患儿的总护理满意度为81.95%,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3),见表1。2.2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费用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儿科护理工作繁杂,其内容包括疾病预防、传染病患儿的护理、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等,大部分疾病发病急、具有进行性恶化趋势,若治疗措施及护理方法不当,将会加剧患儿病情发展,从而引起医疗纠纷[3]。为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和生存质量,患儿的护理措施已成为该科室的研究重点。现代护理措施在不断的完善与优化,从常规护理过度到全面细节化护理,将护理重点放在患者的心理、生理、病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促进其快速恢复[4]。本研究将细节化护理应用于儿科患者中,通过对患儿的病房环境、心理及治疗过程的操作进行细节化护理,为患儿创建良好的环境,解决患儿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加强对患儿的监督力度,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以保证患儿的安全。

本研究表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住院费用及时间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细节护理较常规护理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细节应用于儿科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较常规护理护理效果更明显,可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从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段永红.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价值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14(21):157-159.

[2]黄红梅,刘娟,陈清华.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及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15-117.

[3]曹艳.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2017,34(19):752-763.

护理范文篇7

1.1护士自身原因。在儿科护理中所产生的隐患中,有一些是由于护士的自身因素导致的。(1)临床上有一部分护士的年纪轻,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水平均有限,或是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输错药、药物与患者不对应的事故经常会发生。(2)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低:给患儿穿刺的难度要比成人大,如果护士的专业操作技术不佳,那么就不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这给患儿带来很多额外的痛苦,患者哭闹、变得急躁,家长也会由此产生不满情绪。(3)护患沟通不佳:有很多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重视医疗护理部分,很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沟通,有些操作没有事先沟通就直接操作,导致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不理解,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护患纠纷[4]。(4)护理记录缺乏规范性:护理记录的书写也是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在工作中这部分内容常被忽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准确记录患者的情况,或延误了记录,造成护理记录内容不完整,一旦发生护患纠纷,这对医护人员的举证是十分不利的。(5)专业知识缺乏: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很高,由于护士在操作的时候没有按照无菌观念进行操作,不注意手卫生,从而造成患者感染,引发纠纷[5]。1.2患儿及社会因素。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备受家长的宠爱,一旦患病就医,患儿家长就会对医疗护理有很高的期望与要求,如果在护理中出现失误,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出现不满情绪。在儿科,静脉穿刺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因为患儿的年龄小,血管很细且脆弱,在穿刺的时候患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引发矛盾。另外因为社会问题的存在和社会舆论导向,让大部分人认为一旦患儿出现不良的结果,那么责任肯定是医院的,并且不能理解护士的良苦用心,使得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医学具有严谨性、风险性等特点,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那些病情复杂、病情严重的患儿,更容易发生护理风险。护理人员是医嘱的主要执行者,一旦护理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患儿家属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护士,导致矛盾的产生。1.3法律知识淡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升高,患儿家长掌握的法律知识越来越多,如果护士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那么在出现护患纠纷的时候就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要护士在操作中出现一点纰漏,就会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率。

2预防对策

2.1护士要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主动和患儿及其患儿家长交流、沟通,主动询问患儿的感受,操作之前先向患儿和其家长解释护理的必要性,取得患儿和患儿家长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护士要主动向患儿和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另外,护士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以便在发生纠纷的时候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2.2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学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所以护士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护士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在儿科有一些护理是具有强制性的,患儿家长对此的期望值非常高,这样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护士必须保障操作顺利完成,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就会引发护患矛盾。因此,在每项护理之前护士均要向患儿家长讲解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需保障操作技术的熟练。2.3完善后勤保障。要不断加强后勤的管理力度,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对护士进行辅助,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工作量,给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和患者家长沟通。还要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给患儿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患儿的心情好了,也会提升配合度[7,8]。

3讨论

在儿科,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儿科患者均是小儿,小儿有很多区别于成人的特点,例如爱哭闹、活泼好动、沟通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会给护理造成困难,增加了护理的不安全性。如果对护理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没有很好的控制,就可能会发展为危险事件,护士是护理患儿的主要执行者,护士也是与患儿接触最密切的人,当前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从这一方面来说也增加了护患纠纷的风险。儿科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发生护理隐患。护士要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执行护理操作,护士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术,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相关的研究显示,国外医疗结构已经将风险管理落实到护理工作中,而在我国,独生子女数量庞大,做好儿科护理工作、降低护理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科患儿的病情复杂多变,再加上患儿配合度低,这些情况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本研究对护理风险做出了及时的评估,总结出了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在儿科实施优质性护理措施,不断提升护士的知识与专业操作技术,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提升了广大患儿和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9]。

参考文献

[1]刘颖.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4(32):149-151.

[2]吴颖,何建琴.儿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2123-2124.

[3]黄美琴,连少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6(01):111-113.

[4]李秀珍,陶小明,刁秀莲.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19):1755-1756.

[5]黄美娜,曾冰英.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17):195-197.

[6]周俊.浅谈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179.

[7]邓维英.患儿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12,16(1):56-57.

[8]刘畅.人文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58-60.

护理范文篇8

关键词:舒适护理;骨科护理;应用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护理更加注重人性化和护理的有效性。骨科病人一般住院时间长,术后长时间的不能自由活动[1],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都很大,有的患者表现出焦躁和忧虑等情绪,不利于术后康复。通过引入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恢复进行干预,从技术性与专业性角度为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可以在临床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通过对骨科120例住院骨科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发现,舒适护理更有利于患者康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骨科住院病人共120例,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1~62岁,中位年龄(46.35±31.88)岁;运用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护理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9~65岁,中位年龄(45.31±33.63)岁。病情包括各种骨折、石膏外固定、颈椎手术、股骨牵引、胸腰椎手术、骨髓炎等。

1.2舒适护理应用

1.2.1体位舒适护理

对于骨科患者通常护理均采用制动模式,在进行舒适护理时,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采用不同制动方式,减轻患者患处肿胀和疼痛;依据病情,教育并帮助患者抬高患肢,通过静脉血液回流,缓解肢体肿胀,减轻病痛[2];指导患者采取通过铺垫软枕的方法,保持患处的生理曲度;不定时地帮助患者做引体运动,减轻重力导致的压力;平时多检查绷带及石膏固定部位情况,观察肌肉受压状况,发现有挤压或有其他不适的,及时处理,避免不利于康复的因素产生。

1.2.2心理舒适护理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舒适护理的先决条件。首先,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讲清病情,交流思想,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足够的信任,这样患者就会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其次,要主动关心患者,留心患者情绪的变化,多给患者精神上的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再次,做一个好的听众,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依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护理人员只有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对症护理。

1.2.3生活舒适护理

病人首次入住病房时,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并对病房的设施做全面详细的介绍,包括各种场所的位置与各种生活设施的使用方法,使患者能够立即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强化病房管理,保证病房内整洁卫生,保持房内通风良好,阳光充足[3],让患者产生舒适感;严格探视制度,确保室内安静不吵闹,减少患者产生烦躁的情绪;加强患者饮食指导,依据病情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并保证营养充足,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强机体免疫力。通过在生活上的舒适护理,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1.3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分组比较法,一组采用普通护理,一组采用舒适护理,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评分和分析。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4],将疼痛分为无、轻、中、重、极度疼痛5个等级。主要分级方法为:0级为无疼痛;Ⅰ级为轻度疼痛;Ⅱ级为中度疼痛;Ⅲ级为重度疼痛;Ⅳ级为极度疼痛。护患关系信任度评价采用国际通用的护患关系信任度标准[5],评分为4个等级:1分为不同意;2分为部分同意;3分为基本同意;4分为完全同意。计算2组评分均值,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评价两组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

1.4统计处理与评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且采用了c2检验和t检验,根据国际统计学标准要求,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舒适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的情况少;舒适护理组术后72h的疼痛程度也比常规护理组患者级别低。②依据患者出院前填写的信任度评分量表统计,舒适护理组患者对医院、医生和护士的信任度高,安全感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3讨论

在骨科的常规护理中,术后疼痛与不适是造成患者各种并发症和延长康复时间的主要原因。将舒适护理运用到骨科护理中,从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三个方面进行舒适护理,改善护患关系,让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减轻思想负担,亲身感受到温暖,不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促进伤口愈合和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琴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参考文献:

[1]周雪华.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6~27.

[2]赵继军.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3]李华丽.手术患者舒适护理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19(11):90.

护理范文篇9

关键词:循证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实践

循证护理是最近几年逐渐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主要表现在明确客观的概念上来完成工作。现在,循证护理咋我国正得到了越来越为广泛的应用,在儿科治疗领域应用更为广泛。所以分析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和分析了我市某医院收治的68例儿科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分析结果归纳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市某医院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29例,幼儿的年龄范围为0.5岁至5.5岁之间;有26例患者腹泻,有27例患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炎患者5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例,肺炎患者有3例,有2例患者为泌尿系统感染。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者类型等方面均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中具有统计和分析的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上,增加应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实验组患儿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所示:(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护理人员要增强自身的医护素质,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的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康复,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医护人员要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善于总结护理时的经验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要针对每个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方法。(2)缓解患儿焦虑情绪。患儿在进行治疗时,常常会出现焦虑的现象,医护人员要协助患儿消除焦虑的情绪。医护人员要鼓励患儿家长在其身边陪伴治疗,家长本身也可以给患儿提供一些连续、固定的护理,例如可以给患儿提供一些玩具、物品、实物等感官护理。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轻抚、拥抱等来表达自己的善意。这些都有助于患者内心焦虑情绪的消除。(3)患儿疼痛护理。患儿往往对疼痛都会有着过激的反应,尤其是侵入性治疗前,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缓解患儿内心的焦虑情绪。在患儿治疗过程中,通过鼓励、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来分散患儿内心焦虑的内心,缓解侵入性治疗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感,对于许多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患儿,医护人员要与其进行沟通以及心理疏导,增强患儿接受治疗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分析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家属的满意率以及积极行为的参与几率。

2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表1可知,在对照组中(n=34),护理纠纷率为10(29.4%),护理差错率为11(32.35%),积极行为参与率为22(64.7%),家属的满意率为23(67.65%);而在实验组中,护理纠纷率为3(8.8%),护理差错率为1(2.94%),积极行为参与率为31(91.18%),家属的满意率为30(88.23%);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积极行为参与率以及家属的满意率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反抗的现象比较常见,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往往会出现抑郁、怀疑的心里,另外患儿的家长也比较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现象,这不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所以对患儿的及时治疗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情绪调控,另外还能够帮助提高患儿的质量质量,这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循证护理能够减少护理的出错情况,降低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的纠纷,提高患儿的参与率,让患儿的家属对治疗的结果更加的满意。

作者:严晓春 单位:嘉定区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美先.循证护理在儿科病房整体护理模式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5(03):378-379.

护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骨科;心理护理;人性化护理

骨科患者住院时间长,不同患者病情个体化差异较大,自护能力、护理需求、家庭支持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老年患者,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以满足个体化需求非常必要[1-2]。骨科患者多见骨折、骨慢性病,患者常有功能障碍,活动受限,骨折发病突然,正常生活、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患者往往有较沉重的心理负担,常出现急躁等负面情绪,给予心理护理非常必要。本次研究以2015年上半年收治的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心理护理、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2015年上半年收治;(2)知情同意;(3)认知精神正常;(4)年龄>18岁;(5)家属接受治疗。共入选对象180例,其中男104例,女7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61.5±12.6)岁。上肢骨折34例、下肢骨折60例、髋部骨折86例;骨质疏松性骨折45例,创伤性骨折135例;有骨折史11例;有手术史17例;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队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90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体位管理、镇痛、肿胀对症护理、康复训练、饮食管理等。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心理护理。(1)人性化的心理护理:①心理护理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在时间安排上,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现实情况,不要生硬,如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表现出抗拒,不要立即进行健康教育,可采用更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如让患者自己安静的呆一会,平复情绪后,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②心理护理的方法应体现人性化,在不同的心理阶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策略,如在心里波动期,据患者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如若患者喜静、性格成熟稳重、思维理性,可采用健康教育、书面健康教育为主,让患者充分的理性思考,自我调整,若患者对医师的依赖性较强,可多配合医师做好专业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镇定镇静,在患者心理接收期间,应积极主动的沟通,了解患者想要什么、有什么顾虑,帮助患者尽快过渡到配合期,如患者对治疗方式选择仍存在顾虑,迟迟未下决心,应做好引导,善用积极性的语言,如“您这样的骨折,我们已经收治成百上千例的,康复都挺好”,在患者积极配合阶段,可减少心理干预的频次,做好日常鼓励即可;③注重解决焦点问题,把握重点,简化心理干预内容,如糖尿病足合并骨折患者担心感染问题,需通过扎实的护理预防措施控制感染,增强患者信心[3]。(2)融入心理护理的人性化护理:①转变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将心理护理作为重点关注内容;②注重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以体现出对患者的重视、关注,满足被关注的心理需求;③对于无法满足的需求,应耐心解释,减轻患者顾虑;④做好家属的干预,指导家属开展心理护理工作;⑤做好日常巡视的沟通工作,每日问询患者有无需求[4];⑥做好疼痛等症状的干预工作,采用更积极的措施减轻躯体症状,以减轻躯体症状带来的应激[5]。

1.3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前1天,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焦虑自测(SAS)与抑郁自测(SDS)评分。收治到随访6个月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WPSxls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SAS(47.3±11.5)分、SDS(42.8±10.5)分高于观察组(40.3±10.8)分、(37.5±8.4)分,对照组自我效能感(30.7±5.4)分低于对照组(35.1±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22%(11/90)、骨折愈合不佳11.11%(10/90),高于观察组2.22%(2/90)、3.33%(3/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康复影响因素较多,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自护能力与家属支持非常重要。近年来有关于心理护理、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越多,绝大多数研究都持肯定态度[6-7]。但从护理的内涵上看,两者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心理护理可作为人性化护理的内容,人性化护理可指导心理护理,解决既往心理护理过于生硬问题,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同时生化人性化护理的内涵[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融入心理护理的人性化护理、人性化心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思 单位: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参考文献:

[1]王淑莉.探讨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健康之路,2015(9):176-177.

[2]宋丽.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因素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6):683-684.

[3]单雪平.骨科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7):2419-2421.

[4]丁倩.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22):101-102.

[5]石颖.护理干预措施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6,29(7):201-202.

[6]孟祥华,周佳佳.骨科人性化护理服务6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