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2:16:42

会计体系

会计体系范文篇1

单位会计人员是在单位领导人的领导下,审查单位内部的记账凭证,审核财务收支,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并保证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其次,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的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并对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等有关会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出具具有法律效用的审计报告,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具有法律公证性,因此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者,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机关代表国家身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国家监督的具体构成:一是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具体监督方法是各级财政部门利用单位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以及财务报表等反映的监督活动情况而实施的。同时,财政监督还包括财政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比如对税收财务物价的检查、清理预算外资金、清查“小金库”,这些专项检查都是以财务会计资料为检查对象。二是审计监督。政府审计监督是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三是税务监督。主要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监督纳税人依法建账,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同时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违反税法的纳税人纠正和查处,保证财经法纪的有效实施。

二、会计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单位内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是单位内部监督常常流于形式化,并且侧重于事后监督,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内部监督主体即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一方面,单位会计人员受单位负责人的委托对内部监督,实质上是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是上下级的关系,其工资、报酬、职位升迁通常是由单位领导决定的,这就意味着单位内部监督主体的意志会受到单位负责人的影响,缺乏独立性,常常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隐藏真实的会计信息,用虚假的数据粉饰会计报表,以满足单位负责人的要求,从而无法实现单位内部监督应起到的作用。而且,随着失真的会计信息逐渐积累,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目前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着缺失的问题。

由于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会计工作不规范,也易出现会计舞弊现象。而且正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才导致单位负责人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约束,单位负责人才会肆意左右会计人员的意志,指示会计人员进行违法违规的会计处理,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从而达到单位负责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对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起着阻碍的作用。

第三,政府监督不力。

主要问题体现在国家监督部门的管理体制方面。一方面,由于财政、税务、审计部门等监督部门受到同一级政府的管理,相互之间缺乏独立性,导致其无法做出独立的判断,影响监督的效力。另外,国家的监督部门十分多如: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但是国家对各部门的监督职责划分并不十分明确,而且监督标准也不统一。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各部门常常从自身角度出发,为了减少监管成本,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监督检查,而当遇到问题时,也常常相互推卸责任。另外国家对如何开展会计检查也缺乏具体的规定,从而使会计检查的过程无法规范化,以及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国家监督主要是对会计结果进行监督而忽略对会计行为过程的监督。

第四,社会监督乏力。

主要问题是作为社会监督的主体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质量有待提高。一方面,主要因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影响。因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受委托人的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而委托人通常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而该管理当局通常决定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和费用支付相关事项,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常常受到企业管理当局意志的影响,出具违规的、不真实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师协会的监管不到位,而且对违法的审计行为惩罚力度较轻,起不到警示作用,导致注册会计师敢于冒风险,出具不合法审计意见。从而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未能体现出来。

第五,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所以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水平有待加强。

因为企业会计人员是监督主体,所以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而目前我国整体会计人员的现状是他们的知识储备、学历水平以及工作能力都不高。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在会计从业人员中具备大专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6.47%,具备大学学历的会计从业人员占总人数比例为8.65%。若按会计专业技术分类,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占总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比例为40%,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2%,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0.84%。由于经过专业培训人数不多,所以一部分会计人员法律基础薄弱,监督能力不强,职业判断和管制能力有待提高,缺少一定的风险意识,无法很好的胜任会计工作,从而不能有效地进行会计监督。甚至有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谋取私人利益,帮企业管理者做假账,提供虚拟的财务会计报告,违反了监督的有关规定。

三、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对策

第一,国家向各企业直接委派会计主管或会计人员。

该会计主管或会计人员代表国家身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被委派的会计主管或会计人员不仅具有国家授予的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权利、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和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利;而且其工资、薪酬以及相关人事关系均由国家来管理,不受企业内部的干扰,充分体现了其独立性,从而会计人员可以公正、客观、独立的对企业经济进行监督。

第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尤其是要注意对单位负责人的权利的制衡,避免其利用职权指示会计人员进行违法操作。其次,因为一部分内部控制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不熟悉执行流程,削弱了内部控制职能,所以要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机制,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对内部控制人员设置职务时关键是要使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如不可由会计部门的人员在内部控制机构中兼职。

第三,完善国家监督部门管理体制。

首先,国家应该明确规定各政府监督部门开展检查的具体流程,实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同时,还要赋予各级财政部门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权利;再次,应该突出税务监督在政府部门监督中的地位。因为税务部门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能得到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有利于税务部门实施监督职能,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而且提高了税务部门监督的效力。

第四,完善社会监督。也就是要加强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的作用。

一方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加大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独立性审查,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原则;另一方面,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发现违规审计加大惩罚力度。

第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以及综合素质。

会计体系范文篇2

关键词:中学;会计;监督体系;优化

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得以持续推进,全国各个地区的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学校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拓展,政府在教育事业中来资金投入也在持续加大,各个学校的资金流动开始变得日益频繁。在此形势下,为全面保障学校资金的科学利用,促进学校的稳定运转,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至关重要。然而,对于诸多中学来说,因为认知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当前的会计监督体系仍旧存在诸多不足,如何优化会计监督体系就成为中学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存在重核算轻监督现象。会计监督作为会计至关重要的一项职能,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关系到中学资金管理与会计信息的质量。一直以来,中学会计监督体系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监督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学会计人员隶属于领导进行直接管理,而部分中学领导层对于会计工作的认知不足,认为会计人员的职能主要在于收支方面的管理,资金支配则需要相应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中学会计本身的身份直接决定了其往往只重视算账、记账以及报账方面的核算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方面的落实自然难以进行有效落实。(二)会计监督流程欠缺规范性。完善的会计监督流程是中学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所在。然而,纵观中学当前的会计监督流程,其普遍存在欠缺规范性的现象。比如,中学会计核算原始凭证管理不够规范、原始凭证规定内容填写不够规范、账务核算不够规范以及原始凭证审核粗糙等。正是因为整个会计监督流程欠缺规范性,严重制约了中学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三)中学内部管理缺乏有效制约。因为中学内部管理缺乏有效制约,使得中学会计监督职能受到制约。具体来说,中学主要是以校长负责制为主,针对中学的各项事物均需要通过校长进行统一的管理,而针对这种管理的权限又缺乏有效的制约,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必然需要服从管理者方面的意志,会计监督职能欠缺独立性,使得会计人员置身于两难境地,难以有效落实会计监督职能。

二、中学会计监督体系优化措施及建议

(一)基于认知提升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会计法》提出,各个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会计制度需要全面包含单位内部关系到会计工作的所有经济业务与工作人员,并且需要针对业务处理当中的关键点实施有效的控制,将其全面落实到执行、决策、监督以及反馈等一整个流程中来。对各个中学来说,需要注重转变自身的理念,意识到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性,在内部全面宣传会计监督、内部会计控制,使得所有教职工都能够正确认识会计监督体系,并主动配合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全面改善传统的重核算轻监督现象。当中学实现认知的转变以后,还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完善会计监督体系:首先,坚持“以事前预防控制为主、事后监督为辅”的基本原则,全面建立财务集中核算、统一领导以及分级管理的机制,全面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督工作,使得内部监督能够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趋势发展。其次,针对中学主要业务方面的监督工作,建立健全授权、执行、批准以及检查等诸多控制流程,尤其是对于收费、招生、基建项目招投标以及物资设备采购等相关内容,中学需要构建统一的物资供应制度、采购制度,仅仅给予相关部分对应的经费指标,但不给予采购权,从而有效规避各种虚假支出的现象。最后,全面引入信息化技术,针对中学各个核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的监管,通过构建预算跟踪、评价以及分析机制,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以此来针对资金的支出结构进行深入的优化,保障资金使用的效率与质量。(二)规范会计监督目标及流程。对于中学会计监督工作来说,必须要主动做好经费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策划方案,同时构建会计监督工作的具体目标,基于会计监督目标全面规范会计监督的具体流程。作为会计人员,必须要明确自身对应的监管范围与监管目标,根据中学既定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全面规范各种原始凭证的填写,保障各种报销工作的规范性,从而有效保障财务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与此同时,对应各项资料必须要实施系统、细致的审核,以便于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中学教育经费的透明度。除此之外,为进一步保障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落实,还应当在规范会计监督目标及流程的基础上,全面加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管理力度,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会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针对会计人员行为活动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进一步保障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落实。(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约体系。针对中学内部管理缺乏有效制约的问题,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约体系:一方面,建立健全中学内部制约管理体系,防止内部权利过于集中的现象。首先,明确中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在中学内部构建学校负责人对法律负责、会计人员对学校负责人负责的监督制度;其次,完善中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制度的规范,使得各个会计人员之间能够进行互相监督、互相协调以及互相制约;最后,完善中学内部审计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针对中学各种经济业务进行公正、公平、公开的审计,保障中学各项经济业务的完整性、合法性。另一方面,把会计人员的利益切割出来,使得会计人员对应的学校“人身依附”转变为社会所属。首先,采用会计委派制度,对于会计人员的领导职能,采用政府领导或者所有者领导的方式。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委派管理制度,基于制度层面来保障委派会计人员能够真正深入到中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来,使得他们能够参与到各种决策中来,从法律责任的层面来针对监管人员的责任与管理者的责任进行划分,保障权责利的有序匹配。其次,全面引入集中核算制度。对于中学涉及的各种会计业务,安排会计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基于“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进行管理,使得会计监督工作能够形成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共同开展的良好局面。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会计监督体系的优化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工程,仅仅通过某个方面的优化是难以获得理想效果的。这就需要我们意识到中学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性,针对当前中学会计监督体系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主动吸收借鉴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方面的经验教训,基于中学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以此来提升中学会计监督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中学资金的有序运转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琼英.论如何在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下发挥会计监督职能[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3):68-69.

会计体系范文篇3

关键词: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要点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财务会计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都占据着不容易忽视的位置,为此对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问题进行关注也是当前农村在实际发展中最需要应对和解决的问题。在此环节中我们需要制定出更为科学和完善的信息化审计对策和监督体系,通过此种方式更有效的解决当前农村在进行财务会计监督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借助有效手段对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行提升。

一、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目标任务

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干部产生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优化配置、科学管理、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流失,有效地预防村干部腐败现象发生,减少基层矛盾纠纷,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对监督体系进行构建的重要性

为加强对农村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对财务会计监督体系进行探究过程中,还需要对农村财务会计中的监督体系构建问题进行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基础上实现对工作现实意义的提升。(一)强化对农村财务管理规范。通过相关调查可知,当前在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项就是对会计人员的任免问题较为随意,工作交接难以实现规范性,由于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对自身职责的贯彻。要想实现对财务监督体系的合理构建,就要规范管理农村财务工作,会计核算及时规范,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非生产性开支限额管理、资金申请审批等制度,强化对村集体资金的监管,确保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理顺账目,满足财务管理基本需求。当前很多农村在实际发展中并不能针对工作要求进行记账、报账和对账,加上会计档案管理保存存在一定混乱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也会造成会计资料的损坏甚至丢失,所以在工作中更需要加强对监督体系的构建,在满足工作要求基础上对财务账目进行规范,做到账账相符,对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将资产、资源使用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财务工作的科学管理。(三)防止出现集体资产的流失,降低债权债务。在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不善出现了很多集体资产流失问题,甚至还存在集体资产被侵吞、占用的情况,集体工作中对资金借贷存在随意性,这也是当前一些村委会出现负债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应该强化对监督体系的构建,在降低集体资产损失的情况下,降低债权债务问题。(四)解决乡村干部思想认识问题。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发现一些乡村干部对“资金、资产和资源”清理和监管工作存在错误心态。一是轻视的心态。认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清不清理、监不监管,无碍大局。二是畏难的心态。认为“资金、资产和资源”清理和监管“全覆盖”涉及千村万户,工作量大,完成任务难,保证质量更难。三是敷衍的心态。认为从农村税费改革到化解村级债务,“资金、资产和资源”清理搞了多个回合,监管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再搞清理监管也是无济于事,因而态度消极,敷衍了事。为贯彻落实有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文件精神,存在错误心态的村级干部应该端正心态,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对“资金、资产和资源”清理,切实摸清农村集体家底,盘活存量,理顺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奠定和夯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为农村财务监督体系购建提供保障。

三、在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监督审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而且对强化农村领导者的工作重视程度也有着极大帮助作用。各级农村审计机构在对农村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情况进行审计时,农村审计站对违反财经法纪和财务制度的被审计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可处以警告、通报批评或罚款;对违法违纪款项应当全额追缴,并缴纳资金占用费,没收非法所得。查出问题,纠正错误,惩治腐败是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堵塞漏洞,建章立制,强本固基,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审计监督体系的根本目的。所以在审计工作的影响和压力作用下,农村地区的经济问题也将得到合理控制,这不仅是对农村地区经济的有效管理,同时对于国家财产也将起到重要的保护。四、对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相关分析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激烈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相关法律不健全问题也越发严峻。由于当前社会发展脚步的逐渐加快,使得当前农村市场发展中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多,这也是社会改变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问题。所以,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要想在实际发展中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需要全面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实力,并在实际发展中注重对会计审计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深化。其次,农村地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结合当前会计审计工作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由于一些农村管理者为了在当前市场竞争背景下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存在对会计审计数据进行私自修改的情况,这种问题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当前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与准确性,甚至还将大大增加这项工作的风险。并且由于当前会计审计工作中的法规也没能得到完善发展,所以在此环节中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很难借助有效的法律手段或是途径对问题进行处理,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为风险因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五、加强对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构建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对培训工作和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应该在农村地区加强对《会计法》和相关农村财务制度的构建。在这项工作开展中,可以对广大村民进行集中,积极宣传和开展会议,为村民讲述财务损失问题的严重性,此外对于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对群众播放相关案例。在对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过程中,村部还应该加强对会计、村委会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其传统管理意识的转变,逐渐帮助其意识到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因此在建设监督工作中,负责人也要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村部负责人的培训,引导其积极参与到监督管理工作中。此外,还应该强化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只有实现负责人自身本职工作的开展,才能实现其自身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这对于农村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二)构建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在当前工作项目开展中,还应该加强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充分结合,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实现有效监督,这对于村部资金安全也将起到更显著的保障作用。在对农村地区进行预算审计制度的完善性和科学性进行提升的过程中,也应该确保财政债务管理工作的强化,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开展预算和财政协调与衔接,在此种背景下,农村自身的财政管理科学性进行显著提升。因此,基于这一特征,更需要从农村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转变会计工作人员和村委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引导村民更准确的认识到会计核算体系重要性。针对农村自身发展特征,还要加强对核算体系的全面构建,为后续监督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三)加强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目标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实现,和广大工作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需要广大会计审计人员在自身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挥自身能力,充分借助当前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工作进行推动与完善。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充分结合当前审计工作的需求和当前审计工作状况,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其可以在实践工作中更好的应用专业知识,从而为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大的帮助。其次还需要加强专业性会计审计人员的引进,强化和制定与相关专业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组建起一只专业化人才队伍,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强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确保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中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四)以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工作依据。在农村地区建设与发展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一项专门负责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这项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不仅可以确保自身财产的完整性,同时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避免会计信息错误情况。所以这项工作在完善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和义务的明确,将不同的工作委派给不同的工作人员,确保广大工作人员能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的环节中,不断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在对人才进行选拔的过程中,应该将我国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基础。通过公正、公开的方式对专业人才进行选拔。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要想得到稳定发展,就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吸收。这些专业人才只有得到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才能帮助农村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站稳脚跟,最终实现农村地区的长久建设。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全新背景下,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也呈现出很多问题,所以要想在今后工作中得到更大进步与发展,对建设监督体系的开展就尤为重要。在这一环节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加强对监督体系的合理、科学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农村实现自身财务会计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对农村财务工作的合理规范,积极发挥其监督的优势作用。因此希望在本文研究下,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对这一问题进行关注,为我国农村整体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吉玉莲.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要点[J].财会学习,2018(14).

[2]李金.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J].乡村科技,2016(21).

[3]王磊.浅谈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J].消费导刊,2015(11).

[4]马惠艳.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分析[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4(01).

[5]赵桂存.浅谈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J].中国经贸,2012(22).

[6]刘富辉.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初探[J].农业经济,2015(05).

[7]马建军.我国农村财务监督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农业经济,2018(12).

[8]公茂然,郝连涛.浅议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及完善[J].齐鲁珠坛,2014(03).

会计体系范文篇4

1内部监管的构成

国际上存在两种内部监管机制:单层董事会制下的内部监管,只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同时在董事会下设置各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多由非执行外部董事组成,共同行使监管职权。审计委员会设在董事会下,对内部监管起主要作用。审计委员会是隶属于董事会下的为控制监督服务的组织,是代表董事会对外与注册会计师沟通的机构,也是隶属于管理层下的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组织。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应占1/2以上,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是财务专家,有一名是法律专家。此做法目的在于各职能的效用充分发挥并得到合理约束。双层董事会制下的内部监管,是在股东会下同时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由监事会行使监管职权。双层董事会制内部监管还分为垂直式和平行式。垂直式指监事会与董事会成垂直"领导"关系,董事会会在计划某项交易的初期就让监事会参与,监事会有权否决某些交易。平行式指监事会与董事会是独立平行的,监事会只履行监管责任,对董事会的行为只能评价,而没有否决权。监事由股东会选举,和董事的任职资格基本相同,在内部监管上起主要作用。

2公司会计的内部监管体系所涉及的内容

2.1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来看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意识到了必须做好内部机制控制,也有许多地方出台了自己的制度,但是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不一而足。对于虚假信息的约束仍达不到理想效果。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提出以下方面的建议:第一,会计机构的安排布置必须到位。执行者和管理者不可混为一谈,其领导人物更不可以是同一个。一般来说总经理管理财务,而董事长管理会计。各自决定自己成员的离职和选用。这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真实性打下基础,对于错误的命令或违纪现象可以及时拒绝或采取制止措施。对自身也是一个约束。第二,对监事会负责,内部运行要透明,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核实和检验。总经理和董事长要二人分任,预防极端意见和一人当权的不良现象。第三,承认会计工作的独立化,内部人员不得以不正当要求强迫和压制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手续。保持对会计人员工作的监督,加强对真实数据的挖掘和采集。杜绝假空现象发生。对此每位人员都要保持一种警惕心态,明确企业的运行状态和自身责任之间的关系。

2.2健全公司的内部约束机制

内部控制性机制不可或缺。严格执行《会计法》等法律条文上明确规定的若干法则。同时兼顾单位实际发展需求,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处理办法。以此来作为避免违纪现象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其他方法都要以此为平台和前提。此具体做法体现如下:第一,对于现行体制中的漏洞和缺陷大力改变,必要时撤掉一些毫无用处的条条框框。财务会计人员通过上级财务会计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职权,保持财务会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从源头上阻断财务会计弄虚作假,充分发挥广大财务会计人员依法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作用,使企事业内部财务会计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第二,要明确企业单位责任主体在财务会计监督中的责任。现阶段,很多公司中,大多数的单位负责人权责过大,对其限制不够。有时候,这些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认识不够,任意指挥;还有的单位负责人不顾公司的利益,利用财务工作为自己谋私利。这就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我国企业应进一步落实《会计法》关于"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加强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懂财会法律、经济法规。令其做到对自己、对企业、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良性运转有一个好的促进作用。

2.3完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监督体系

公司各个单位应当根据《会计法》等法规的要求,健全单位负责人负责的,由会计人员自我检查、审计部门全程审核、会计部门内部稽核相结合的,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力争把不合格的虚假的会计信息消灭在企业内部,从源头上加以控制,以保证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单位的信誉。企业管理者要借鉴国家颁布的评价体系构建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4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远程监控,为财务监管提供技术保障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活动可以进行远程处理,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可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大大提高财务、经营等各方面信息的传播、处理、反馈速度,以提供给集团决策层最新、最全面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其所做出的决策更具实效性、准确性,产生最优的决策方案。不过任何事情有利就会有弊,计算机技术使得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收到挑战。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上投资、网上结算、网上报税等业务的发展,将会计业务摆上一个大的平台。能够聚集各方面有利的因素之外更能引发一些投机取巧,破坏性的因素注入其中,这要求严格而高效的监管体制出现,否则在一段时间内,市场的自由化会给一些犯罪人员提供便利条件。这要求立法人员及时发现,严格立法。监管部门的思想和知识含量不断提升,及时破解这些犯罪现象的发生。

会计体系范文篇5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

农村产业融合主要是各地政府按照中央政府的部署,健全企业与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农民为中心,增加经济效益。在农村产业融合视角下,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涉及产业资金,还与农村的效益存在直接关联,如果不能合理执行财务会计工作,将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在此情况下,为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环境中农村财务会计的规范性,应构建相应的监督体系,在严格监督的基础上增强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效果。

1农村产业融合背景分析

目前,在企业与农业利益联结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新型订单、股份合作与服务带动等模式。地方政府部门尝试将农村的一二三产业整合起来,坚持以农民的利益为中心,通过产业融合提高农民的效益,使企业与农业共赢。农村产业融合可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使农业生产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无论是农产品生产、加工还是销售,都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为农民解决各种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产业融合中的重要部分,一旦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对农村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创建财务监管体系势在必行。在对农村各个产业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构建和完善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必不可少。可以通过良好的监督方式增强财务管理、账目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规范性,预防在产业融合期间发生资产流失问题。构建这一体系的具体意义如下。

2农村产业融合视角下构建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意义

2.1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当前我国部分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规范性不足的问题,负责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缺少一定专业性,甚至非专业院校毕业,业务能力较低,很难在工作中良好地履行职责,甚至会出现款项不清、历史遗留问题等,难以规范相关工作。构建相关监督体系之后,能够利用相应的监督方式动态地监测每一位财务会计人员,明确是否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不专业的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及时消除财务风险,起到警示作用,使得每位财务会计人员都能深刻认识到规范执行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2.2增强账目管理的规范性

部分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问题,无法结合上级与本级部门的要求梳理账目内容和信息,不能合理完成账目建立、记录、上报和核对工作等,很容易引发账目信息不准确、不合理的问题,难以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账目保障。构建监督体系之后,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对会计账目处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控,及时、动态掌握具体账目的建立、核对与上报情况等,明确有无记账不规范的问题。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针对性地审查会计账目内容,使会计人员在监督之下提高账目处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程度[1]。

2.3预防资产流失

目前,部分农村的财务工作中存在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部分区域还存在随意支配资产的问题,很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在不合理管理资产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产业融合中的资产负债问题,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融合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构建相应的监督体系是增强资产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创建较为良好的监督模式和系统,安排相关的监督工作人员审查资产及资产带来的收入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具体的资产管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以此保证资产管理的规范性[2]。

3农村产业融合视角下构建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措施

3.1合理设定监督工作的主体

在创建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期间,应结合相关的规范标准,将农村财务会计人员设定为监督对象,在监督期间要求所有的会计人员必须规范执行工作,不能出现违规违法的行为。在设定监督主体的过程中,结合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情况,将乡镇、村集体的管理部门当作第一主体,要求其直接监督财务会计人员的日常行为及工作情况,全面监管财产使用和管理状况。可以将群众当作具体的监督主体,在农民民主决策下推选出村委会成员,共同监督产业融合过程中的财务会计日常工作和重大事项,还可以组建相应的监督小组和组织机构。国家也需要全力开展有关的监督活动,无论是国家有关部门还是会计行业,都应该深入参与产业融合期间的财务会计监督活动,在科学执行监督任务的同时,找出问题所在并全面解决和防控处理[3]。

3.2合理设定监督工作内容

在开展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按照国家法律的要求、会计工作制度和准则、政府推行的制度要求、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各项产业制度等,规范性开展监督活动。在完善监督工作制度的同时,应合理设定日常监督工作的内容。首先,要对农村财务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专业性、操作的规范性等进行调查和检查,通过监督的方式了解有无违反规定、违反准则的现象。每一位财务会计工作者都需要结合规则和要求执行自身的任务,发挥监督的作用。其次,在日常监督期间,应该详细并全面检查财务会计工作中账目原始凭证、单据保存、现金支出、固定资产盘点、财会报表等情况。在监督的过程中,群众以小组的形式了解具体的村集体财务支出、资金收入、负债等情况,在合理监督的情况下,了解财会工作中是否存在问题或者不足。再次,在监督期间需设定资产信息真实度、财务数据真实性的监督内容,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在合理设定监督内容、综合执行有关工作的同时,保证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期间,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性执行、高标准落实[4]。

3.3健全有关监督工作制度

在构建监督体系期间,应该着力健全其中的制度内容,通过制度保证财务会计工作在农村产业融合期间得到规范执行和落实。首先,应健全财务会计审批工作制度内容,要求在监督期间检查财务支出状况,对民主小组职能作用的发挥状况进行监督和控制。村委会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代表村民开展日常事务管理、财会收支审批等,审批之后将有关的信息公示出来。一旦发现需要财务开支的事项,必须由村委会集体会议决定,探讨支出的可行性、金额等,这样才能在合理的监督管理之下增强财务支出的规范性。如果在监督期间存在开具虚假发票的现象,需要严惩,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使农村财会工作人员不再有违规操作、违法操作等行为,从根源上规避财务会计工作问题[5]。其次,制定公开化的财会管理和控制制度。需要在建立监督制度的期间,明确财会公开的具体内容、形式、渠道与程序等,对公开的情况进行监管。无论采用何种公开形式和程序,监管部门必须深入各个程序中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工作能够高标准执行。

3.4构建审计监督模式

审计监督模式的构建是新时期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有效监督的基础保障,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强化有关审计监督模式的建设和完善。首先,应增强国家层面的监督工作效果。根据我国在法律制度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乡镇政府需要严格开展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审查与监督,乡镇的财政、纪委等部门应实时、针对性地执行财务管理监管活动,定期开展审计工作,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发挥职能部门在监督工作中的优势。其次,强化会计行业的监督工作效果。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执行审计任务,在专业、客观审计的同时,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质量和强度。再次,在审计监督期间需设定完善的审计模式。明确审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遵守的标准、履行的职责等,明确各审计监督人员在自身工作领域中的责任,通过责任与奖惩挂钩的形式增强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6]。

4结束语

在农村产业融合的环境下,合理构建相关的农村财会监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及时掌握与了解财会问题的必然手段。在工作领域中应该重点研究和调查有无财会监督及其他问题,通过一系列监管,及时、系统化地掌握财会工作中的不足。健全有关的工作制度、审计模式和管理体系,保证有关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发挥监督方式和措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宝真.农村产业融合视角下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构建[J].农业经济,2020,22(7):101-103.

[2]王真伟,刘智勇,唐佳慧.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286-288.

[3]黄碧燕.广西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7):112-114.

[4]谢宏斌,纪卓.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湖北省随县农村集体“三资”清理试点工作侧记[J].财政监督,2017,11(19):56-89.

[5]詹孟于,曾子涵,刘金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会计职能需求及其体系构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0,41(6):94-100.

会计体系范文篇6

1.缺乏会计监督法律约束力。一是监督职能不明确。我国对会计机构进行监督的机构主要有财政监督、审计监督,而相关法律、法规中未对该机构的监督权限、职责加以明确说明,导致会计监督机构混乱。二是会计监督法律约束力不强。虽然我国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已经建立并逐步成熟,但《会计法》等相关配套法规中未对会计监督权利与职责进行详细的规定,弱化了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力量。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我国多数企业由于成本、人力方面的考虑,未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虽建立但未得到有效执行,使企业财务核算混乱、岗位职责不清、贪污舞弊行为频发,严重影响着企业正常的生产和发展。3.企业领导人法律意识淡薄。个别企业领导为了达到上市、避税、谋取个人利益等目的,指使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凭证,向外界提供虚假会计报表。由于会计机构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干预,会计机构则无法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进行会计核算,严重阻碍着我国会计行业的正常发展。4.我国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我国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加之企业领导对会计监督工作的漠视,导致企业会计机构及人员缺少必要的风险意识。二是我国企业会计人员在学历、知识结构、职业道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际会计工作中,无证上岗现象频发,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形同虚设,导致企业会计核算混乱,违法乱纪活动猖獗。

二、完善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对策

眼下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手段、对策对存在问题进行完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通过完善会计相关法规,加大对会计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是完善《会计法》中会计监督内容,提高违反财经法规处罚力度,不但应对企业违反财经法规提出明确的处罚措施,而且还应加大对企业法人、会计人员个人的惩处力度,增加企业领导人、会计人员违法成本。二是建立会计人员信用管理体系办法,为每个企业、会计人员建立会计档案,通过网络手段实现审计、财政、税务等政府机关及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对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的信息共享,同时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诚信跟踪监督,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定期公布违反财经法规企业、会计人员名单,以媒体舆论压力促使企业、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会计监督观念。一是企业应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地位,通过会计内部监督工作的开展,降低企业违反财经法规成本。企业领导人应提高对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视程度,促使企业各个部门配合会计监督工作,按照《会计基础规范》要求获取合法原始凭证,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二是定期开展会计知识培训,聘请财经学校教授、社会中介专业人士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监督能力。三是企业内部建立会计考核体系,对于在会计核算、监督过程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一定精神、物质奖励,调动会计人员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监督能力的积极性。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以看作是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工作方面的具体规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防范各种风险的产生。另外规范的会计核算程序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控制会计人员工作差错的发生,对其舞弊的行为也是一种约束。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促使所有者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内部控制的监督考核,与业务效益和奖惩制度挂钩,调动经营者的管理积极性,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保证企业健康和谐发展。4.提高企业领导人法律意识及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一是强化企业领导人责任主体。我国个别企业领导出于追求个人利益、避税等非法目的,指使企业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凭证,粉饰财务报表,甚至伙同会计人员共同侵吞企业财产,一但被查处则将责任推卸给会计人员。政府应强化企业法人在违反财经行为中的责任主体,通过政府开展财经违法案例警示教育,提高企业法人法律意识。二是提高企业领导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企业领导人应带头重视会计监督工作,促使企业各部门、全体员工积极配合会计机构开展监督工作。5.强化外部会计监督工作,与政府会计监督形成合力。一是企业可充分利用外部监督在独立性、专业性方面的优势对企业进行会计监督、审计,定期聘请社会中介对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性、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充分利用社会中介审计结果,及时发现、纠正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财经问题,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核算水平。二是定期向社会中介机构咨询财经法规知识更新情况,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符合新法规的规定。6.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必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因为只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有助于会计监督水平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加强学习。并且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良好地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另一方面,领导的态度对于会计监督工作进行的顺利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领导若非常重视这个部分的工作,财务人员也会遵从领导的旨意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对企业来说非常必要的,科学的绩效管理机制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而对于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

会计体系范文篇7

一、地方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地方国有企业由于受传统国有企业粗放经营理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差、会计行为不规范、财务报告不真实、国有企业违法违纪等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当前国有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欠缺风险意识,防范能力不足地方国有企业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必然会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国有企业从领导到员工风险意识淡薄,以地方政府作避风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地方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相对更是严重滞后,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制度措施越显不全面,防范能力严重不足。

(二)内部会计控制理念缺乏和执行不力很多地方国有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有的是制度残缺不全,有的是有章不循,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使制度的建设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厉性。有的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将国有企业已订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以不变应万变”,而不管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如何,没有重视制度的建设与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

(三)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弱化,检查失效地方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得不到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都是受总经理或分管财务经理的直接领导,或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独立性不强,其监督力度也大大受到限制,尤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经常是无能为力。而且,来自外部的常规审计检查有不少是由企业领导直接指定的中介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过程对企业的监督作用也大受影响。另外,大部分的审计检查工作多数是事后进行,亦无法发挥事前和事中的约束监督作用。

(四)会计工作基础薄弱,控制体制不全面,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地方国有企业中的会计队伍,多数人员年龄结构偏老,受传统思想影响,国有企业是铁饭碗,养尊处优,不少人员安于现状。企业对会计职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国有企业的会计队伍未能与时俱进。

(五)会计信息失真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责任不清晰而造成的核算不实,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审批制度不规范;设置账外账、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有的国有企业为了绩效考核,对多年的报废、坏账资产等不作处理,虚增利润,有的为了获取地方政府扶持,则夸大亏损,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方式

(一)组织结构规划的控制根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组织机构之间相互控制,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二)预算的控制预算的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环节、执行环节及预算考核环节,强化预算约束,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成本的控制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按责任者的岗位,权限及可控能力进行划分责任成本,实施按职按责有效地管理。

(四)实物资产的控制严格对实物资产及与其有关资料的接触控制,保证实物资产的实物安全,价值安全,防止资产流失,贬值。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五)风险的控制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要保证资金结构的合理性,既要充分利用获取负债资金的财务杠杆收益,也要提高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六)审计的控制主要是指通过内部审计,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检查既定政策的建设及执行情况,发挥内审机构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中的监督作用。

三、建设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一)强化内控体系控制,提高风险防范水平首先,地方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外部经营环境,确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控制环节和风险的控制点。其次,结合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实际制订各项财务指标。最后,要针对具体业务事项实施相应的控制,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结果定期进行检查。

(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地方国有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立授权批准、执行、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审核检查等职务岗位,明确各职能部门岗位的权限及职责,确保资授权与执行、执行与审核、保管与记录、保管与核对等相分离,形成内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

(三)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地位地方国有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及企业自身领导必须重视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并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地位,积极探索内部审计外包方式,为内部会计控制提供自我约束机制。要从地位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更好地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独立评价。还要配备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审计的程序、方法、范围、人员职责等要有明确的规定。

(四)完善各项制度,改善会计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地方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国有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增强会计职员的业务素质和会计职员职业道德修养,加大对会计职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充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国有企业人员整体素质。

会计体系范文篇8

近年来,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欺诈、失实现象泛滥,导致政府对会计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强。如何构建一个有力、有效的会计监管体系,以减少造假事件的发生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会计监管体系的概念

有关会计监管体系的概念,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监管体系是涉及监管主体与监管客体之间、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监管主体与其他相关组织之间、监管客体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关系定位。笔者这里借鉴监管体系的概念,试着给会计监管体系下一定义:会计监管体系是包括会计监管目标、会计监管主体、会计监管客体、会计监管原则诸要素在内的统一的整体。它主要包括了三部分的内容:

(一)会计监管体系的特定功能,即会计监管目标的指向

会计监管目标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总体目标是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实现帕累托最优以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具体目标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含量或者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监管组成要素包括会计监管的主体、会计监管的客体、会计监管的手段以及会计监管的原则

会计监管主体是会计监管活动的实施者,会计监管目标的实现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监管主体的行为是否有效、是否完善;会计监管的客体包括了会计监管的对象和内容,具体指企业会计行为过程中的参与者及其活动和行为。可以说,会计监管的对象和内容是会计监管活动的核心,从逻辑关系上看,因为有了监管的对象和内容,所以才需要实施监管;会计监管的手段是会计监管的方法、程序、工具的总和,是会计监管主体和会计监管客体的中介。在会计监管体系中,会计监管手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会计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一般认为,会计监管手段主要有会计准则(制度)监管、会计法律监管、会计伦理监管等。其中,会计伦理监管(或称会计职业道德监管)属于软约束,其他的监管手段属于硬约束。在会计监管体系中,它们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的;会计监管原则是会计监管活动中遵循的准则,主要包括了经济效率的原则以及过程监管和结果监管相结合等原则。

(三)会计监管诸要素的内在关系

具体来讲,内在关系包括了会计监管要素之间的组织体系和运行体系,是会计监管体系运行的内在机制。组织体系是会计监管体系建立的问题,包括了会计监管主体、客体、手段等要素的组合,以及相关法律体系的出台;运行体系是会计监管体系运行的问题,即如何保障和规范会计监管体系的正常运转。

二、会计监管体系构建视角Ⅰ:会计信息流程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它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其流程要经历生产、销售以及消费三个环节。会计监管的流程也包括会计信息的生产、销售及消费等环节。下面介绍一下笔者从会计信息流程的角度所构建的会计监管体系,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整个会计监管体系分为会计监管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等环节。

(一)在生产环节

会计监管主要表现在会计准则(制度)的约束、会计信息生产环境的净化及会计信息生产者——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1.会计准则(制度)作为会计信息生产制造的模板,规定了会计信息产品的结构和质量标准,其是否公允、合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2.会计信息的生产环境包括了法律制度、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有如生产的规章制度及产品的图纸、原料、厂房等。法律制度是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如《会计法》,它规定了会计信息生产者如何生产及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责任;公司内部治理机构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则从生产组织的角度保障了会计信息产品顺利有序地生产。这些因素的健全和完善与否都直接地影响到了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及质量状况。3.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这也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处于各方利益的核心。因此,要生产出“优质”的会计信息产品必须有优秀的会计人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较好的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

在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之间,会计信息的质检员——注册会计师也起到了严格把关的作用。其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状况。一个好的质量检验员是不会让“假冒伪劣”产品有容身之地的;相反,素质很差的质检员则会成为造假者的“帮凶”。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所发生的一系列会计欺诈造假事件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二)在销售环节

会计监管主要表现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销售者——企业管理当局的法规约束及会计信息市场监管者的严格执法。在现代资本市场的条件下,会计信息的销售者从根本上决定了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因此,只有对其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和职业道德的引导,才能保证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当然,监管者的严格执法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在消费环节

会计监管主要表现在对会计信息的消费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有力保护。通过加强对其保护,以唤醒其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的意识。如果消费者均关心产品的质量,对产品的售出者施加压力,就会改善产品的质量;如果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并不关心,那就谈不上产品质量的改善,也就谈不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会计监管体系构建之视角Ⅱ:会计监管主体之间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比较赞同的是“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体系,该体系是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管、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管及政府实施的监管等三部分构成。它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会计监管经验和“安然”等系列会计舞弊事件导致对依赖注册会计师的会计监管体系遭到责难的背景下提出的,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所规定的。在该体系中,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内部的会计监管具有自律性,是我国会计监管体系的基础;社会审计监管具有鉴证性,是我国会计监管体系的重要补充;政府部门监管具有权威性,是我国会计监管体系的主导。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网络型的会计监管体系。程安林在对我国会计监管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个四层次的网络型监管体系。第一层次是国家法定监管,监管的主体是政府部门;第二层次是行业自律监管,监管的主体是非政府组织;第三层次是部门自身监管;第四层次是社会监管,主要是社会公众通过参与市场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新闻媒体通过对监管对象披露会计信息的评价等手段,对会计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会计行为进行社会性监管。在各层自行其责的基础上,应正确处理监管体系各层之间的关系。

四、会计监管体系构建之视角Ⅲ:会计监管体系的内在机制

在学术界,从该角度对会计监管体系进行探讨是很普遍的现象,最早也是最直接的研究当属张俊民关于会计监管体制的论述。他指出会计监管体制主要包括会计工作领导体制、会计法制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决定这种监管体制的内在基础是一定条件下的社会权责结构。其中,会计工作领导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集中型领导体制;另一种是分散型领导体制;会计法治管理体制则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种法系分别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则分别和集中型领导体制与分散型领导体制相适应,并在两种体制下表现出不同的做法和特点。当然,还有诸多的学者从该视角构建了会计监管体系,徐经长提出:会计监管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会计监管的规范体系;二是会计监管的运行体系。规范体系解决的是会计监管规范建立的问题,而运行体系解决的是如何执行和实施会计监管规范的问题。两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并在会计监管活动中共同发挥作用。刘永泽提出:会计监管体系应该包括会计监管立法体系和会计监管执法体系两个方面。会计监管的立法体系解决的是会计监管的法律建设问题,它是实现会计监管的手段和工具,通常由立法机关负责制定法律,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准则、行政规章制度,由自律性组织制定其行规;会计监管的执法体系需要从会计监管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体现,它主要包括会计监管主体、会计监管对象以及会计监管范围等问题。毕秀玲则提出了政府会计监管目标的实现机制: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组织机制是一种有关监管权分配的结构性制度安排。根据结构决定性理论,结构决定功能,应重视选择结构的安排而不是结果本身,因此,监管的组织机制是决定监管效率的最根本原因;运行机制包括了制定会计规范、强制性审计和事后惩戒等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会计规范设定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强制性审计提供了会计信息质量状况的鉴定意见,而事后惩戒则对于会计信息披露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制裁并向利益受损者提供经济补偿。

会计体系范文篇9

1951年开始,中国财政部依据不同发展时期对预算会计的不同需求,从制度上对预算会计进行了很多次的修订。到了1965年就基本上形成了会计制度相对固定的与企业会计又相对独立的会计体系。以1983年跟1988年为时间节点,对预算会计制度又进行了两次修订。修订以后又逐步形成了以制度的形式确定的独立运营的会计系统。这此改革以后,出于对此制度有强烈计划经济色彩的原因,中国财政部在1997年对预算会计制度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大幅度改革。现在我国所实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主要是在1998年正式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等一系列的预算会计制度。

2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现状的分析

从总的方面来看,我国现在所实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基本上能够适应财税体制的改革、国家财政预算的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统筹状况。这为我国的经济正常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数据跟管理办法。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起到了促进作用。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又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体系。适用的范围很广,方法也相对得当,也取得了很可观的现实效果。然而,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系统仍然存在问题。

2.1预算会计核算还不完整精确

从一个方面看,现行预算会计没有对政府的准确财政状况进行反映。总预算会计只是给统计部门的统计做一个参考资料,并不能核算出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具体财政收支状况跟具体的使用情况。因此,不能准确地为明年的财政政策提供一种可靠的数据指导,不具备精准的指导意义,未能统筹到相关年份的具体情况,造成了收支波动比大的现象。从其它方面看,国库的集中收付制度跟政府采购制度的具体实施,又造成了财政资金流向的重大波动变化。

2.2没有为编制部门的预算进行准确信息的分析

我国预算会计的编制正在从“零基法”桌布变成“基数法”。在“基数法”的比较传统的实行状况下,参照基期年的支出基数很自然地加上一个特定的增长比例就核算出了政府各部门的支出指标,这种情况下,决策时根本不需要参考太多会计数据,所以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上一直存在的弊端也就没有准确地显现出来。

2.3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政府的债务情况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发行大量的国债,并且在国外银行及金融组织购入了大部分的外债,也在国外政府买入了一些外债,这些都是政府来偿还,这些都是从每年的国库统计中反映出来。然而,预算会计制度是基于目前的会计,所以只有支出反映当前的实际债务,而不是利息成本,所以政府债务的主要时期,不能反映实际利率应每年支付一次。因此,它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也不能及时反映出金融和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潜在问题。

2.4不能适应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在国际竞争中的需求

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再次加强,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寻求经济的再次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影响着政府“企业化”,这就要求要以企业的规则办事。企业会计核算的底线是权责发生制,这就决定了政府要改变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不停地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努力。

3对我国预算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行的设想

3.1创建政府会计新模式

在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大背景下,预算会计的发展也出现了进一步的变革,从其他部分发达国家政府会计的发展趋势以及改革情况来看,在未来,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也会出现如下变化:预算会计的名称将会变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而政府会计主体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成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

3.2实现符合国情的基金会计模式

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实施基金会计的体制。相对来说,我国的预算会计体制还不够国际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实现,我国的预算会计应更加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并寻求与国际接轨。因此,基金会计模式将是我国未来预算会计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我国的发展就是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我国政府财务资源的管理也应该更加国际化,更加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的基本国情。

3.3使财务报告制度更加国际化

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与现有的会计结算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我国更快的发展节奏,因此,引进债权发生制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预算会计发展的一个必然途径。但是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共受托责任强调数据的客观性等情况,还不能一时完全变成统一的预算会计形式。因此,可根据现有国情逐步实施,如行政单位原则上实行收付实现制;完全依靠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

3.4增加政府会计的核算广度

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要不断加强对国有股权、固定资产等项目的核算,通过具体的核算结果更加合理地出具政府收支的使用方案。适当提出资产折旧的方法,更加合理地运用相应资金。通过一系列科学的会计方法的使用,才能更加全面地掌握政府全年的资金动态,才更有利于宏观上把握财政预算。

4结语

会计体系范文篇10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监督体系;创新路径

目前,会计监督体系是借助于新会计准则建立的组织架构,在工作执行过程中,会计监督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适时转变思想观念,改革监督方式、优化监督结构、整合人力资源,积极寻求创新路径,以使会计监督工作高效展开。

1会计监督体系在新会计准则下的新挑战

1.1会计核算内容不具体。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的内容往往高度概括,对一些概念和内容的界定较为模糊,无形中给会计监督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比如对无形资产内容的界定,在新会计准则下,将开发阶段与研究阶段分离,以保障开发阶段涉及到的相关支出满足资本化要求,不过在具体实施时,两个阶段很难分开,在后期的计量阶段,对引入无形资产寿命不确定的无需摊销,必须应用减值测试的方法进行测定,使得会计信息监督过程受到阻滞。新会计准则强调原则,而忽略了系统、细致的会计规定,针对这一情况,在会计监督审核过程中,往往要分析会计主体的利益取向,视利益点不同,其监督标准也有所不同,因此导致工作效率大幅降低[1]。1.2内容变动多及缺少实战经验。国内的上市公司必须执行新会计准则,其硬性规定无形中给会计从业人员增加了心理负担,因新会计准则中的实体内容变动多,如果会计从业人员逐项进行改革,不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计监督工作也会受到制约,所以监督完整性将受到严重影响。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由于缺少实战经验,在实际工作当中,只能被动地依附于新会计准则,工作无亮点、方法无创新、过程无改进,久而久之,会给会计监督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2当前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实效性。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部分企业为了追求一己之利,逃避会计监督,刻意篡改会计数据信息,为会计监督人员提供虚假信息,严重扰乱了监督人员的正确判断思路,因此会计监督过程缺乏实效性。如某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出现大量的招待费用、旅游费用或者礼品费用,为了逃避处罚,将这些费用名目转变为低值易耗品费用或者员工的培训费用,因为这些费用名目,会计人员易于修改,也易于作假,而且在监督审核时,也不易被察觉,所以无形中误导了监督审核人员,出现监督结果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的现象。2.2监督审核工作滞后。目前,部分企业的会计监督审核工作具有时间不确定性的特点,会计监督体系长期在无监督、无监控状态下运行,因此出现一些偷逃税款或者隐蔽收入的现象。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缺失或完全听从于上级领导的安排部署,致使会计工作不透明,存在严重暗箱操作行为,给会计监督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当监督审核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审核时,这些非法行为就会浮出水面,但是因发现时间较晚,所以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2.3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由于新会计准则落实执行的时间较短,相应的新型会计监督机制尚未完善,制度体系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给监督审核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没有统一的监督审核规范作为参考依据,往往凭借个人的工作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得出主观结论,这将直接影响会计监督审核工作的真实性。相关的责任追究机制缺失,当发生违法违规现象时,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也只是流于形式,导致会计监督工作失去效力[2]。

3会计监督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监督审核工作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监督行业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对于一些细节内容没有具体规定,奖惩机制也流于表面,因此当出现责任不清、工作失误等现象时,没有法律法规的介入,势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虽然新会计准则是基于时代进步的基础应运而生的新型条例,但是诸多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人员依然沿用过去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各项工作,制度新、观念旧、方法老套。而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只有依靠完善的制度规范予以约束,才能使会计从业人员与监督审核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实现转变,借助法律法规正确指导其高效开展工作。3.2职业素养有待提升。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由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准与职业道德素养参差不齐,部分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学历低、经验少、能动性差,导致业务水平长期处于低位,因此没有晋升迹象。企业对这些人员往往疏于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长期处于放任状态,使得这些从业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企业的大局意识淡薄,在个人利益与法律面前,一直固守着权大于法的错误认知,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也为会计监督审核工作雪上加霜。

4会计监督体系的创新路径

4.1转变思想观念及创新监督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监督人员应及时转换思想观念,摒弃过去传统的工作方法与监督方式,实施监督与服务一体化,改变“重检查、轻管理”的监督意识,将会计监督贯穿于整个会计管理流程,因此监督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重要环节,应及时发现不足,查找问题源头,将风险隐患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会计体系正常运营。4.2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了确保会计监督审核信息的真实公允性,监督机构应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以法为据、以制束人,将法律法规作为重要的监督审核工具。会计从业人员所在单位也应根据企业实际发展与会计工作的特点,制订适时可行的管理机制,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规避市场风险,使企业经营合法合规。在接受外部会计监督审核时,能够提供最基本的内部制度条款,为监督工作提供必要的文件支持。此外,企业填报的财务报表应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在会计管理的相关制度中应明确处罚条款,坚决杜绝作假账现象的发生,对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大处罚力度,以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会计监督体系只有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环境下开展工作,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4.3以市场为导向摒弃陈旧观念。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认真学习新会计准则条例,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会计准则理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清醒地意识到会计监督审核的重要性,对市场信息予以准确定位,进行准确分析,用不断变动的市场信息正确指导财务会计工作,进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会计监督人员应以新会计准则为着眼点,剔除旧思想、摒弃老观念,将市场中反映的真实信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坚持以人为本、以事实为出发点的原则,兼顾被监督者的切身利益,权衡利益,净化会计监督环境,提升工作效率与监督效果,使会计监督体系在新会计准则下保持全新的姿态,发挥积极的正向监督价值[3]。4.4对公允价值和债务重组等重点内容强化监督。在监督过程中,监督人员事前必须认真分析监督内容,针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监督,比如公允价值,它是一种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从商业实质角度出发,应作为重点监督内容。而债务重组问题也是会计监督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这项会计信息,一些上市公司经常采用,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实现企业资产转换,进而使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正常顺利展开。原会计准则体系当中,允许对已发生减值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存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并在价值恢复时予以转回。此规定给房地产以及钢铁企业提供了盈利上升,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滑,将减值准备冲回的利润操控机会,这与市场上的谨慎性原则相背离。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效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虽然也保留了原有八项资产的减值准备,但是对一些影响长远、价值较大的无形资产或者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如果已经得到确认,将没有恢复的可能。新会计准则使一些企业失去了内部操纵利润的机会,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可信度更高。会计监督的内容还应包括研发阶段的区分和研发支出的内容与金额。在产品的研发阶段,通常包括以获取新知识为目的的活动、评价与最终选择、设备、产品、工序的研究等内容,通过对研发阶段各项内容的有效监督,能够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使监督过程与结果更具真实性。4.5全球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开展监督审核工作。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架构已经形成,面对这一新形势,会计监督人员应紧跟时代步伐,以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开展监督审核工作,坚守资产价值真实性的监督理念,坚决抑制虚假会计信息,并对制假造假者进行严肃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从业人员应结合国际报表准则与新会计准则精髓,进一步拓宽经济视角,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共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会计监督体系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会计从业人员均要以监督审核结论为依据,对企业内部经营发展状况了然于胸。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监督体系良性发展也必须依托于理念与模式的创新,才能实现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林茂年.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监督体系的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6(27):156-157.

[2]张莉.新会计准则下如何完善会计监督体系[J].商场现代化,2017(1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