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3:09:05

会计管理

会计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策略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融合时面临的问题

(一)依照的规范不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所依照的规范往往存在明显差异,在公司运营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管理人员的需求得以满足。因此,在当下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价值对象进行有效研究,也称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而对于财务会计而言,则是严格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会计工作实践过程中,财务会计往往要比管理会计更为严格,二者遵循不同的工作规范,企业对两种会计工作的严格程度也不尽相同,正因为如此,制约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互融合。(二)会计信息数据共享问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正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数据,便与其了解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发展规划与战略决策。相比较而言,管理会计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管理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地管理会计信息,确保管理会计信息的多样灵活性。可见,管理会计能够获取的信息类型很多,信息量也比较大,而财务会计所能提供的信息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这样一来,要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就有可能面临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三)会计职权发挥不当。一直以来,大多数企业都是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区别对待的,殊不知,这样不仅会影响二者在会计信息上的沟通,同时也不利于财务会计政策的制定,尽管促进二者相互融合能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但是彼此职权仍然存在较大不同,这也就意味着,仅靠促进双方融合的方式是无法避免财务信息沟通不畅的,也不能为财务政策的制定创造有利条件,不仅如此,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进行会计问题处理时,很容易出现职权发挥不当的问题,在这种情况,即便是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所能起到的作用可能是微乎其微。

二、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对二者融合的重视程度。为了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必须要在思想观念上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会计发展历史因素的影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一直处于并行的状态,彼此只关注自身的工作。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的财务会计往往只是进行经济业务核算,所进行的财务数据分析也十分简单。管理会计职能一直被忽略,自身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根本谈不上管理技术方法以及管理模型的使用,那么企业领导者应当重视二者的相互融合,并注重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人员的宣传与引导,利用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以及案例研讨等有效途径,让企业内部人员,尤其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帮助其认识到彼此融合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两种会计工作存在诸多重复性工作,对工作效率影响较大,这就需要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二)建立二者相互融合的会计治理机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并非是简单的形式化的合并,而是一个系统化复杂化的工程,只有促进彼此的有机融合,才能使管理效益得以更好地发挥。为了使二者有机结合到一起,企业还应建立促进二者融合的会计治理结构,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组织领导与支持,有了专门的会计治理机构的大力引领,二者的融合工作才能更趋平稳。(三)加强业务职能整合。企业财务部门主要负责财务会计工作,为了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融合,还应加强业务职能整合,把管理会计职能也划归到财务部门加以管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融合,确保每个会计人员懂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知识,同时也有一定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实践技能水平。(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知识。为了促进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企业还应定期组织现有的会计人员参加相关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加强管理会计有关知识、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等方面知识的传授,让会计人员既懂得财务会计相关知识,又懂得管理会计的知识,这样在实践工作中,才能将财务会计和观念里会计有机结合起来,使管理会计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五)构建统一的数据库,促进数据利用率提升。对于财务会计而言,其对数据的采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会计确认、计量以及会计凭证的填制进行的,最终以各种明细账和财务报表的形式得以体现;而管理会计进行数据采集的标准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合理筛选各种财务数据和相关数据,进而利用模型计算、技术统计等手段处理后,以各种分析报告和管理建议呈现出来。尽管二者在数据采集和最终成果上都有一定区别,但是二者的数据来源都是一致的,财务会计信息还是管理会计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那么,要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融合,可以在信息爱技术的帮助下,对原始信息源进行合并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数据库,促进资源共享。一旦建立了共同数据库,就能实现会计信息和ERP系统的相互衔接,这样一来,财务人员就能通过ERP系统获取企业运营状况信息,为自身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数据库信息能够随时实现资源共享,为管理与财务会计人员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让其随时了解对方工作动态,并结合所获数据提出新的方案。

三、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中的实践应用措施

(一)转变企业财务分析评价方式。众所周知,任何一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都离不开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评价作业,财务报表各项数据情况能够直观清晰反映出该家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是否处于稳定经营状态。因此,现代企业要充分发挥出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的作用,积极转变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评价方式,由传统的静态评价转化为动态评价[3]。在以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是以财务报表统计工作作为基础,完成对过去时间企业发展的对应分析评价,该过程就称作为财务报表的静态评价。然而,基于市场化的深入发展背景下,社会信息流动性和变化急剧加快,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分析工作水平,就必须合理运用统计方法不断加强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动态分析处理工作,这样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经营管理决策,准确判断预测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二)实现企业财务分析功能拓展。基于多样化的统计方法创新完善环境下,社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不同评价方式内容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优势之处,针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企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信息能够一定程度表明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例如报表中的资金流动、资产负债等数据。然而,企业要想进一步反映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内容的发展情况,就必须科学采用统计方法,加强对经济项目所涉及到客户数据信息和工作人员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这样有利于企业高管掌握到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料,作出最佳的企业发展决策,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通过将统计方法应用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能够促使企业财务报表中各项信息数据变得更加完善、真实。(三)加强对企业财务分析结果检查工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到各项重要财务数据信息,一旦财务分析工作中出现错误信息未能及时发现改正,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在财务分析评价工作中,要有效将统计方法与信息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创新研发财务数据统计分析程序软件,通过利用计算机程序强化对各项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工作[4],从而获得数据对比各项准确结果,帮助高层领导了解到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通过利用计算机应用统计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在数据信息统计上出现严重失误问题,导致该项工作的延误,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例如,某家上市公司在财务分析工作中通过采用先进的统计方法,然后再安排一位专业计算机人员结合企业财务管理情况,开发设计出了一套完善的按照该项统计方法标准对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的程序,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只需将各项财务相关数据录入到该电脑程序后,进行准确操作后程序会自动统计出数据结果,从而最大化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了该家上市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建玲,王佰超.企业财务分析中统计方法体系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65-68.

[2]张潇月.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商论,2015(03):23-26.

[3]利芬.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78-79.

会计管理范文篇2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工作的不同分支,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1、在企业中作用的不同。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为企业相关部门提供全面详实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不断提高的目的,同时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投资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了依据。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则必须严格的按照国家所颁布的相关法律、准则、规范的要求,像投资者、债权人、税务机关、证券将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以便于相关利益者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虽然两者都是会计的分支,但是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地方作用存在着很多的不同。2、适用原则和标准不同。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应的原则和标准开展工作,而在向特定主体报送企业财务报告时,还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准则、制度等不仅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也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依据。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实施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如果发生交易的话,不同地区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内容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也是为什么在某一地区掌握的财务会计准则,不能适用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但是管理会计由于负责的是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因此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法律法规的制约和限制,只要相关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都可以采用,并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随时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改。而这种灵活多变的范式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工作方式和取得效果的不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从凭证的填写、到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报等都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完成,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即便是会计主体不同那么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程序。财务会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最终产生的成果就是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详细的会计资料,而这些资料都有其规定的格式,无法随意的进行更改。另外,财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也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所运用的都是相对简单的算术方法,其基本的计算内容都是货币。而管理会计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则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程序,企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随时的进行工作流程的更改个设计。而在具体工作的方法上,也开业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现代数学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虽然计算涉及的内容也是与货币计量为主,但是其所进行的主要是以非货币量度。管理会计所取得的成果没有同意的格式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涉及样式不同的报告格式,用以表达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4、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不同。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有其固定的制度和方式。所以,财务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熟悉会计准则、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迅速的对每一笔业务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确保财务会计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另外,由于财务会计工作非常的枯燥乏味,所以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耐心细致、忍者负责,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财务工作的公平、公正。而管理会计工作由于其实践性和灵活性相对较强,所以对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再加上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所以,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功底,同时必须要全面的掌握企业经营的业务流程,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投资策略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核算内容交互性。不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其都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最终目的的,同时全面的监督、控制、总结并反映出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核算内容主要有企业的经营收入、费用支出、投入成本、经营利润等几方面,而管理会计则是在财务会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度的加工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的信息,最终计算分析出最准确的财务会计核算数据,为企业的经营投资决策提供依据。(2)服务对象目标一致性。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在开展时,都必须将企业资金的运用作为其最终服务的目标,在详细分析和加工相关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确保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财务会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主要是在记录、分析、总结企业运营状况的基础上,反映出企业发展的现状。而管理会计则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投资决策的方向,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判断。另外,企业的财务会计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发展时,必须根据管理会计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为基础,才能确保两者在会计系统中的相互协调发展,从而发挥出两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3)信息来源的共同性。不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所使用到的原始的财务信息,都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因为两者利用信息的方式不同,所以为其提供的信息内容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本质上都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企业发展决策。另外,正是因为两者信息来源的相同,所以为其信息资源的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信息的相互稽核,不仅有效的避免了信息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的全面提升。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紧密结合

(一)信息方面的融合。企业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都是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为基础的。两者都是讲企业当前和未来资金运动作为核算的目标,由于其在核算的内容上存在很大交叉和重叠的现象,所以也进一步说明了两者应用的原始信息的来源是一致的。由于财务报告的依据准则并不适用于管理目的,所以财务会计的数据无法满足管理会计目的的实现,如果按照财务报告准则所提出的要求进行管理会计活动会计的数据依据的话,那么将会造成管理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的丢失。而坚持这一观点的人则认为管理会计核算应该与财务会计流程有所区别。而目前我国企业很少会采取以管理会计目的为主的会计记录情况,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管理会计水平的落后,同时也是成本效益原则提出的要求。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即便是将财务会计数据作为管理会计数据的信息来源,不仅不会导致管理会计管理决策相关性的丢失,反而会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体系,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受影响。(二)控制过程的融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一种方式,是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比如,我国企业广泛应用的预算管理条例,其预算编制虽然贯穿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采购、生产、销售、收款、投资等全部过程中,但是最终都是讲财务预算作为重点,而所取得的财务报表则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情况,从而为后期进行的预算考评奠定良好的基础。预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经营制定详细、明确的规划,同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将编制好的预算数据作为考核企业各部门绩效的依据。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财务数据与预算偏差现象的话,那么企业必须根据偏差出现的情况,及时的找出问题并予以修正,从而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受影响。而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融合的目的,发挥出两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成果表达的融合。由于一直以来,我国企业采取的都是过来会计对内、财务会计对外的发展模式。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会计活动主要是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决策的管理会计报告,而财务会计则主要是生成对外的财务会计报告。但是,由于两者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所生成的报告内容上存在很多的交叉点,所以也进一步说明了两者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价值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再加上未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现有的财务会计准则,不仅无法满足企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无法对企业的价值进行准确的计量。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我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紧密结合采取的方式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体系的构建。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积极的构建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体系,才能确保企业会计活动的开展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从根本上促进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而在这种相互融合的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决策作用予以充分的重视,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大企业会计信息收集和整合的效率,才能将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其次,企业必须加大会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培训的力度。定期的进行企业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体系建设的步伐,才能将两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再次,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操作体系,科学合理的使用这一操作体系所提供的信息数据,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最后,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的进行会计工作内容的细化,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性、有效性、真实性的进一步提高,才能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效率的不断提高。(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重视程度的提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了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为了确保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就应该加快这种新型企业经营模式接受的速度。但是由于很多企业管理人员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是简单的认为会计就是记账、发放薪资,从而导致会计职能作用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加大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协同,才能加快企业发展的速度。(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企业拥有了优秀的专业人才,才能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定位只是局限在熟练掌握会计制度,要求其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熟练的处理相关的业务即可。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会计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必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培训管理的力度,积极的招聘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从而为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四)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的加强。以往的会计从业人员所采取的传统数据记录和处理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财务信息也无法及时的共享,所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科技从业人员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存储庞大的会计数据信息,不仅促进了科技人员工作效率的稳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另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财务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之间的融合,才能在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信息共享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会计信息所提出的要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体系,才能发挥出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吉哲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程晓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209-210.

会计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会计价值评价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加,企业已经对自身管理格局方面的内容产生更多关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进行融合,进而实现对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下面从会计价值评价的角度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企业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

一、会计价值评价视角下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价值分析

会计价值可以通过能否完成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的显示属性进行反映,所以将会计信息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及程度视为会计价值的重要体现。价值工程理论对价值的看法是“对服务、产品的评价尺度”,其从成本及功能两个角度对价值进行分析,其中性能及质量构成了功能。有学者认为价值便是在确保性能及质量的基础上提供某项功能时的成本最小值。为用户提供其所需信息,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是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对决策制定的不确定性进行控制,实现对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需要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及数量方面的要求进行考虑,进而实现会计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发挥。为此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的成本、数量、质量三个方面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价值进行介绍和分析。

1.会计信息的成本评价

人们可以将会计信息视为商品,对其进行使用或提供时应消耗一定成本。《资本论》中首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该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劳动力和劳动资料。提供信息方面的资源以及揭示信息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等方面共同组成成本。财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对信息共享方面具有一定积极影响,进而使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减少,并且可以对资源浪费的问题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对会计信息提供成本的缩减。此外在二者融合的背景下,使用者可以获取更加全面完整的信息,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基础上能够为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支持,减少因信息透明度较低、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决策失误,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信息实现共享后其使用者可以以较小的成本或代价获取信息。以中国银行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的融合为例进行分析:某年银行撤并机构网点较多,比例约为30%,针对存在的问题银行进行了改革调整,将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进行融合,银行内部管理人员可以对职工贡献、业绩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对工资及奖励进行合理发放,通过开发不同部门、不同产品的业绩价值管理项目,提高业绩核算工作的准确性。银行围绕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开展工作,在两种会计融合后能够对财务成本、风险成本以及资金成本一类的信息进行明确,为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

2.会计信息数量的评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总量产生一定改变,内部或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相差不多,并且不同类型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基本一致,通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并集”。针对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内容及类型等方面需求的改变,需要对会计工作进行适宜的调整,对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进行融合,下面从信息种类数量及总体数量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其一,就信息种类数量方面而言,两种会计的融合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加齐全的会计信息,满足其对会计信息内容及类型方面的需求。通过财务会计信息可以使使用者对经济活动可用货币计量方面的数据进行了解,对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掌握,但是却不能对前瞻性信息进行掌握,管理会计的融入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将面向未来的前瞻性信息或非货币性信息提供给使用者,进而使其掌握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为会计主体经营活动的全程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会计信息依据。其二,就信息总体数量方面而言,两种会计的融合促进了内外部信息需求者会计信息体系的融合,在共享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不同需求者对信息的需求,在提高信息总体数量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信息需求者。

3.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

人们将“用户需求观”当作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一个角度,换言之会计信息质量便是指会计信息需要有何种特征方能有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构成较为复杂,因此对信息的需求也较为复杂,在对会计信息能否较好的满足使用者需求进行判断时,人们对质量特征的描述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会计信息的2个重要特征是可靠性及相关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还包含可理解性、重要性以及可比性的特征。除以上描述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外,会计人员需要使用适宜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更多保障。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相关性及可靠性当作2个最重要的质量评价标准,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可以通过相关性进行反映,即需求者经济决策制定方面的需求和会计信息具有一定联系,通过获取会计信息可以使需求者对企业历史、现状以及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价及合理推测;会计信息内容是否客观可靠、是否完整便是可靠性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地位最高。若使用者获取的信息不完整,存在虚假内容便会对其今后的行为产生误导,对企业发展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为了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特征进行提升,需要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管理会计信息可以对财务会计信息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将货币信息、实物数量的信息融入其中,同时对信息稽核方面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积极影响,能够有效降低舞弊及错误的发生率,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升提供更多保障。此外若站在监控管理的角度,这种方式可以对信息的提供者进行更好的监管,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信息使用者分别为外部利益相关人员及内部管理人员,后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信息提供人员进行监控,进而使监控工作的力度更强效果更好,对会计信息整体的可靠性进行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提升同样可以依靠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实现,对该方面的质量评价特征进行分析:财务会计即对外会计,其主要应对外部利益相关者负责,为其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即对内会计,其需要将会计信息提供给内部管理层人员,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在财务及管理会计融合的背景下,既可以满足外部使用者的共性需求,又可以满足内部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保障,对会计信息相关性进行提高。从用户需求观的角度看,二者的融合可以使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升:人们将用户需求当作会计信息评价质量的重要依据支持,但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需要有选择的对其需求进行满足,将政府、投资方以及债权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对其他用户需求有所忽视。此外“投资者保护观”同样可以被视为是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之一,此时人们对信息的透明度予以更多关注,并且需要将公允、充分的披露信息提供给投资方,对盈余的扭曲与否进行分析。对透明度进行提升时,需要对投资方及其他人员进行一视同仁,不应对某部分群体进行特殊对待。同时在投资者保护观的角度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重要特征便是透明度。企业资源配置方面的工作和会计信息的透明程度具有一定关联,其配置效率和透明度的高低成正比,在财务及管理会计融合的背景下人们可以将会计信息当作公共产品,使用者可以对管理会计信息及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掌握,信息质量有所提升。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过程中的问题

管理会计面向的对象为内部管理层,比如董事会及职能部门等,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为管理层提供其需要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参考,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财务会计主要面向外部使用者,如国家经济部门等,其主要工作为日常业务账簿的记录、定期制定整理财务数据报表、为外部相关个人或团体提供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等。二者融合过程中,会计信息转变为公用产品,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走捷径”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对外会计的特殊性导致的,消费问题中具有非排他及非竞争性质,人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不愿为会计信息方面的生产成本负责,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过多或无法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会计信息等问题,对会计市场平衡方面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三、融合关键分析

1.具体措施分析

在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变动成本计算的使用率进行提高,进而使上述两类会计管理方式产生更多联系。变动成本计算过程中,需要对成本形态进行掌握,将变动生产成本融入到产品成本组成中,同时可以把固定生产成本视为期间成本,根据贡献式损益的方式对成本进行计算,而财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可以对原有财务会计地位进行调整,对相应的责任制度进行健全,并且能够对企业资金流向情况进行掌握,通过有效的跟踪管理对过去资金流向及未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和推测。通过新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对现金流量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且在评估口径评价工作中应对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计量权益资本成本等方面进行同时确认,最后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使会计方法及职能方面更好的显现出来,进而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后发挥更大价值。

2.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不同会计体系数据进行共享

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工作,通过会计凭证的编制及测量,人们可以对不同明细分类账相关数据进行掌握,在搜集和管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财务数据工作流程对技术方案进行明确,进而获取最终数据,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其一,对管理及财务会计信息的目录进行编制。对会计信息目录的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库进行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ERP会计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支持下,会计凭证/账簿等方面的设计工作更加简单。在管理及财务会计融合后与系统进行对接,企业会计信息操作以及生产方面的工作调整更加方便,企业能够对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产生更多了解,为企业生产及营销等方面工作的调控奠定坚实基础。

3.构建融合体系

管理层使用者需要对管理会计信息对决策制定工作的价值进行了解.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人们发现,企业管理层人员对管理会计重视与否和管理会计发展方向息息相关,甚至对企业未来走向及发展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在市场竞争背景下,管理学科有了更多的进步,而管理学科的进步又能够对管理会计体系产生一定带动作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逐渐从财务会计内分离出来,企业需要对会计教育培训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对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进行提升,确保财务数据保密工作可以更好的完成,进而促进财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

四、结语

总结全文,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一现状,企业需要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更好的融合,对会计价值进行提升。上文已经从会计价值评价的角度对二者融合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会计信息成本评价、数量评价、质量评价几方面对其会计价值进行阐述,并对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融合关键进行研究,希望人们能够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价值及优势产生更多理解和深刻的认识,更好的发挥其内在价值,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苏会灵 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国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财会学习,2016(21):145-145.

[2]马爱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151-151,153.

[3]庞金玲.会计价值评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中外企业家,2014(1):151-152.

[4]李娟.会计价值评价视角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情,2016(34):10-10.

[5]刘英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中国商贸,2013(5):51-52.

会计管理范文篇4

一、“人本”思想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及人际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在思维观念上重视“民”及“民”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处理“民”与“社稷”、“民”与“君”关系时,始终将“民”置于首位,认为“人”既是治理(管理)主体又是治理(管理)客体,显示出传统文化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传统文化还将人划分为若干类别。从治理角度看,有“劳心者”和“劳力者”之分,孔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仅从纯管理角度看,它揭示了传统文化对管理的一般理解:管理就是“人治”和“治人”,也就是说,管理的主体是人——劳心者,管理的对象也是人——劳力者,这与现代管理科学对管理的解释完全一致。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对于当前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活动极为有利。我国企业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都是在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传统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企业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树立人本思维方式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在管理活动中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创造管理奇迹。

日本经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腾飞,其原因之一就是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精髓,在企业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日本企业家将儒家文化融入到现代科学管理中,提倡人本管理思维理念,激活了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源,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如丰田公司明确强调的两大支柱之一就是“尊重人性”,即尊重员工,将员工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成果联系起来,尊重所有关联客户,关注客户的满意度和保持率。管理方式一是强调尊重、团队合作,注重以人为本和人际关系和谐;二是强调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三是强调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一致。中国企业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有优势和潜力在“人治”和“治人”方面做得更为出色。

企业人本管理的推行,为战略管理会计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即通过会计职能活动来激励人,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如著名管理会计学家卡普兰从顾客和员工角度设计平衡计分卡,取得了很大成效,被企业奉为至宝。同时,人本管理的实施,也使将人力资源纳入战略管理会计体系进行核算和管理成为可能。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将人力资源纳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进行管理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如果战略管理会计能够真正实现将人作为有价值的组织资源,以企业人力资源为对象,确认、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信息,将会计研究延伸到如何使企业“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领域,不仅可以为知识化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和收益分配提供相关信息,而且可以为知识化企业建立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剩余收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奠定产权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资源投资规划和资本预算、人力资源价值、成本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投资分析、员工绩效评价、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等。

二、“天人合一”的辨证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传统文化讲求事物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表现在思维模式上则是追求完整,强调综合。先秦至明清的大多数思想家都推崇“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表现在认识实践上就是要求人们用辨证思维方法和整体性观念去认识世界,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不能脱离自然,在认识自然的同时不能脱离社会,人类认识的基本要求就是人与天、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寻求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剖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需要而制定的,管理企业总体活动,追求企业总体效果,与之相适应,也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在其服务过程中坚持整体性原则。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应视企业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看问题,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一切战略管理活动,抛弃传统孤立、片面和从局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目标上,只有整体目标才是最高目标;在管理对策上,只有追求整体最佳才能成为最优管理对策;在资源利用上,着眼于整体资源的最优利用;在经营活动上,既重视主要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

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认为事物之间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元气、阴阳、五行联系起来,要求人们用辨证的思维方法认识世界。这种辨证的认识方法有利于从总体上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为战略管理会计人员从整体上思考和处理各种战略管理会计具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来源。如在作为战略管理会计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成本管理活动中,战略管理会计人员运用整体辨证思维观,将本企业与供应商和购买商视为一个整体,将成本与技术或成本与组织结构看成一个整体,通过开发本企业与供应商和购买商价值链间的联系、成本与技术的联系、成本与企业组织结构的联系,就可以找到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价值链成本管理法、成本企画、技术成本管理法(价值工程)、以及虚拟企业和工程再造等。

三、直觉经验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直觉经验思维方式指用直觉、经验和顿悟来考察、研究自然,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没有任何人为界定的直觉思维,主张尽力排除自己已有思想和各种感官感觉。直觉思维认知方法不受任何限制,使思维异常活跃,它赋予人们以清新的顿悟,使人类在问题丛生的杂乱中找到摆脱思维困境的突破口,以直接和整体的方式领悟事物的奥蕴,为创新提供了许多天才的设想和“灵光一现”的灵感,使认识者“周流无穷,而不滞于一隅”,“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发达的经验文明造就了中国先哲们凭经验来断事物的方式,因此,直觉经验思维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思维特点之一。

当今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极具创造性价值的思维方式。激烈的全球竞争导致各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层出不穷,面对动荡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难以把握的竞争态势,企业必须根据情势不断地对战略管理方法和模式作出相应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战略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活动,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特别需要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信息支持和智力支持。为此,战略管理会计人员惟有摆脱各种既有思维框架和管理模式的束缚、开启智慧的闸门、借助于丰富的想象、使思维自由驰骋、凭借战略管理会计的学科优势,设计出新理论、新模式和新思路,为企业的战略管理部门提供多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方案,才能有助于企业战略管理人员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应对各种复杂的形式。在各种新思路和新方法生成的各个环节和具体形成过程中,传统文化直觉顿悟与经验判断思维的影响不仅无法排除,而且其作用非常关键。

四、和谐中庸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启示

传统文化讲究整体和谐,当变则变。先哲们将“和谐”规定为万物生存所依据的原则,人类和宇宙万物只有在整体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存在和发展,“和者,天地之生成也”,“和乃生,不和不生”,强调个人应顺应社会,人类应顺应自然,并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法则,但是“天若变”,为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道亦应变”。和谐思想的集中表现就是“中庸之道”,它要求为人处事不激进、不走极端,当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冲突时,要采取恭敬和谦忍的态度,以群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协调好各种关系,主张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掌握原则,把握不同的两端,兼顾双边共同的利益,避免偏于一个极端。中庸之道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人们所寻求的人性最佳状态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既是道德伦理和政治观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不以僵死的、停滞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是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寻求量变或质变状态下的“中”;它也不是不辨是非、抛弃原则,老好人的处世哲学,而是至精至纯的美德。和谐中庸思想虽有折衷、保守之嫌,但其实质上呈现出“当变则变但整体和谐不变”的思维特点,这对战略管理会计活动也有重要启示。

企业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随机应变已成为知识化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理念。为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有效地协助企业进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的各项工作也应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在动态中寻求最佳平衡点,因此,战略管理会计要讲求随机应变。但另一方面,战略管理会计在坚持随机应变的同时,应保持永远不变——即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不变,这与管理大师明茨伯格的观点“战略这个概念的基础恰恰是稳定性,而不是变化”相一致。

会计管理范文篇5

1.会计档案直接影响经济工作。从宏观来说,国家利用各企事业单位、各机关的会计档案反映的数据逐级汇总,可以考核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关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制订更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和决策;从微观来说,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利用会计档案提供的原始数据,科学地预测未来,制订最优化的管理方案,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会计档案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改革开放给经济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原有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政策上的漏洞,巧立名目,随意提高开支,铺张浪费,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大流失。而会计档案将这些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及时发现问题,阻止腐败的产生、蔓延,打击经济领域的不法行为,解决经济纠纷,从而确保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三、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软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会计软件

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着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4)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会计管理范文篇6

1、会计档案监督机制不健全

会计工作是企业发展运营中的关键步骤,然而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我国会计档案监督机制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政府监管不足,准则、法规的执行监督不力;注册会计师制度不完善。会计师资格证是对于会计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界定。注册会计师不仅需要对受托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还要收取审计费用,这导致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单位的依赖性比较强,另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再加上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领导不重视等,使得内部机制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在新会计准则下,这些情况成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障碍。

2、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普及,电子计算机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手段,对于会计档案也不例外。然而企业会计软件等主要是在市场上进行购买然后进行有关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档案管理的安全隐患。2014年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等,都对会计数据进行了针对性的要求,可见新会计准则对于电子计算机的依赖性比较大,因此这些电子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会计软件等使得新形势下会计档案的管理形式更加严峻。

二、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1、不断改善手段,加强会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会计档案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主体通过弄虚作假、舞弊等手段对外提供的会计档案信息无法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安全隐患一直是会计档案管理中的重要问题。2014年修订与的新会计准则中我们可以看到,财务报表、薪酬准则等成为修订的主要方面,这些方面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数据、报表进行信息记录的,因此对于会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新时期,加强会计软件的开发、加强电子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墙的改善等成为企业会计档案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主要保障。公允价值量也是2014年新修订与的会计准则中的重点,公允价值量涉及到了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资产减值、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的有效核算,使用公允价值量进行企业资产与负债的估量,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根据当下情况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这些新的档案信息成为新会计准则下档案信息管理中的主要部分,因此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新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与会计软件的有效开发,对于企业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加强会计监督体系的建设,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在目前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结合当下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保证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国家、政府等部门的协助,加强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构建。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中对于主体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有助于促进会计信息的透明,有助于加强对于会计档案的监督。在新会计准则指导下不断的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于会计档案的有效监督,有助于促进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束语

会计管理范文篇7

在一年的时间里,我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国家的各项金融政策法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完成上级和社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现就一年来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向组织和领导汇报如下:

一、勤学苦练,尽快适应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从最基本做起,从学习开始,以前辈、同事为榜样,以书本为老师,把单位同事作为一面镜子,做到了在学中干,干中学,边学边干,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懂的地方虚心向单位同事请教,通过学习使自己的基本上掌握了业务操作规程和要领,对自己应承担的工作能够独立完成,也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恪守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办理会计事务能够严格按资金性质、业务特点、经营管理和核算要求准确地使用会计凭证、科目和帐户;坚持当时记帐、当日核对,作到要素齐全、内容真实完整、数字字迹清楚,确保帐务处理"五无"、帐户核算"六相符"等;办理储蓄业务时能够认真落实"实名制"规定,登记好相关证件手续等等.每日营业终了,逐笔勾对电脑打印流水帐和现金收付登记簿,坚持碰库制度.填送会计报表时作到内容清楚、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字迹清晰、签章齐全、按时报送,各种报表、各项目之间相关数字衔接一致.

会计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

1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现状

1.1农村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识淡薄

很多农村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认知,对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真正重视程度不够,研究的不够,落实的不够。对财务会计管理的认知只停留在一个记流水账的概念上。忽略了财务会计管理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服务、内控、管理职能。大部分领导干部平不要求按月、按季度统报财务报表,也不要求对财务数据、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忽视通过分析来查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2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参差不齐,人员配备滞后

农村财会人员的财经法纪观念不强、对新会计制度不熟悉,业务素质较低,财务基础工作薄弱。不认真执行财务制度。会计帐簿设计不规范,会计核算方法也比较混乱,根本无法真切地反映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情况。对财会人员的考核培训不到位,缺乏考核管理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使部分财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及时更新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在一些经济落后的村,甚至都没有配备专职财会人员,村支书既是会计又是出纳。

1.3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

有些村没有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虽有制度,但没有落实;很多村子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乡镇没有专门的监督部门,职能部门的监督缺乏强硬手段,导致农村的财务管理混乱。村民的监督缺失,财务管理缺乏第三方监督,随意现象严重。这必然导致农村资金在没有第三方的监督下自然流失,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损失。

1.4农村财务公开形式化,公开的内容过于笼统

虽然国家对农村已经推行了财务公开制度,很多地方也在村团设有财务公开栏,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公开的内容含混笼统,只做表面工作;要么直接不公开,有村民问到了,含糊公开一下。这就使得农村财务公开名不副实,没有达到国家推行财务公开制度的作用。

1.5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混乱滞后

农村财务管理的模式先后出现了财务集中收付制、村财村管制、村级财务委托乡镇代管制、农村会计委派制等多样形式。国家之前主要推行的是村级财务委托乡镇代管制,也就是我们说的“村帐乡(镇)代管”,这些不同的模式在不同地区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比如在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集体资产不受侵害,反腐倡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财会人员的依附性强,独立性差,弱化了财务的管理职能,财务监督职能也没得到更好的发挥,在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的大变革下使这些管理模式缺乏更有力的支撑。

2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在制度建设中必须执行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以这些国家制度为依据,制定本地区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农村现金、固定资产、费用开支,票据、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以及财会人员与财会账目等管理。

2.2增强农村领导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识,夯实财务基础工作

农村领导干部是带领村民群众发家致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通过对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培训来增强他们对财务管理的知识认知。通过这种认知让领导干部运用好财务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教育和督促他们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同时保护和支持村级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会计制度设置账簿,及时准确核算、分析财务数据,规范财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2.3加强农村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强化审计监督,接受群众监督

必须建立健全农村财务定期核查和审计制度,实行季度财务核查、专项资金收支核查和年度财务审计相结合。重点检查村级财务的收支情况的合规、合法性和真实性,杜绝乱支乱用、白条报支等情况发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专项资金或投资项目的收支情况应逐项进行公开核查或审计。

2.4财务收支编制预算管理

合理的财务预算不仅可以提高年度工作效率,还能有计划的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更能使财力和物力有效结合为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保证。所以各地应根据经营计划、经济合同、上级下达的指导性计划指标、年度收入来源、年度生产费用、管理费用开支情况编制财务预算方案。量入为出原则,节约有效使用资源。

2.5积极探索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形式

会计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会计管理;模式;思考

从某种程度上讲,强化会计管理模式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完善化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求的会计管理模式,可以推动我国会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日益提升,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1]。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对会计管理模式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善策略,从而促进现代化企业健康发展。

一、会计管理模式的基本概述

现阶段,就会计管理模式而言,很多专家学者都倾向于:会计管理模式为国家或者是相关地区对具体化会计活动每个方面实施组织、管理以及约束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也就是会计工作的专业化领导模式、工作人员管理模式以及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还有一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专家学者认为,主要是指对会计事务进行组织以及管理的多种方式与形式的总和,同时也是在规定范围之内开展会计事务组织以及管理的相关方式方法[2]。具体来说,会计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主要包括国家宏观层面的会计管理模式,企业微观层面的相关会计管理模式;第二,会计管理模式应用下所能够解决的专业化核心问题主要是指相关组织体系以及对企业会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第三,会计管理模式可以作为制度化安排,有着相对较强的动态性,也就是说会计管理模式能够在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基础上实施及时调整以及改革。基于上述不同表述,会计管理模式本质上是指我国国家对于相关会计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形成多样化格局发展,因此,会计管理模式也已经从直接管理逐渐向着间接管理转变[3]。

二、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分析

(一)健全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对我国会计管理模式具有约束作用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家会计准则以及审计准则及其法律法规,同时也是国家宏观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属于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有效规范的关键性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进一步强化会计法规建设,并有必要针对规范化的《会计法》实施有效修改,完善以会计法作为主要指导,并以会计职业道德作为重要保证,能够实现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以及相互支持的会计法律体系,从根本上确保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与国际上的相关会计接轨,而且还可以有效符合中国实情,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实际发展需求[4]。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应健全会计核算体系,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推行了标准化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出了我国会计管理模式层面的根本性变革,该准则将会保证会计制度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从根本上提升会计核算实际质量水平与实际效率。作为企业,在会计管理模式构建工作中应该依法遵照专业化的会计准则要求,进一步建立起科学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根据会计准则依法办事,然后在行业会计制度基础上构建规范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在会计应用工作、凭证填制以及审核、报账、财产清等整个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办事。开展资本投入工作的时候,应结合相应准则实施衡量以及确认,并在应用各种资产的时候,遵循一定的投资本保全原则。正确选用准则规定的,并有利于企业利益获得的方法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制止一切滥用会计核算行为,避免会计核算信息严重失真。

(二)设立科学化的会计管理组织机构

现阶段,现代化企业以及传统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区别,具体来说,现代化企业相对来说规模更为庞大,能够有效做到集团化管理,进而对区域发展具体特点进行真实呈现,所以,相关企业应构建与现代化企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建立科学化的下属机构,妥善处理好相关财务总机构以及下属分属机构之间的财管管理问题,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就财会统一管理以及各机构层面的自主化管理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做到科学化的财务集权与财务分权,使其在重点工作中,相对灵活集中地处理好企业财力工作[5]。与此同时,在会计管理组织机构构建方面,应该借助分权方式加强财务管理,充分调动下属会计管理相关分属机构层面的管理积极性,保证企业各项工作都可以在财务管理总体结构的统一领导之下,结合分机构的科学配合,从根本上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会计监督体系建设

为了促进会计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应该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并大力构建科学化的会计控制体系,高度重视国家监督,针对相应的会计违法行为应该进行及时处理,在执行力度上给予高度关注,不断增强会计法规在实际运行上的严肃性。此外,会计监督工作中应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有效突出内部控制以及内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加强自我管理。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效维护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实际经济利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实际发展期间,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模式属于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在全社会范围之内,企业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建立能够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并构建有效化的会计核算体系与会计管理机构,实现会计管理模式的科学化,提升会计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保证企业在相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基础上,获得快速发展。

作者:林菲菲 单位:福建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毛以虎.关于会计管理模式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16):303-304.

[2]谢云峰.关于新会计制度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19+222.

[3]陆柏茂.关于会计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6):44.

会计管理范文篇10

一、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是处于会计领域的薄弱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忽视,传统认为会计这个岗位是比校轻松且无足轻重,所以在任用人员上也没有严格要求,财会队伍比较薄弱;二是对有些敏感性账务有意无意造成财目混乱;三是财经纪律松懈,没有按上级有关文件执行,违反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则,擅自扩大开支范围,随意提高开支标准,致使业务开支过多过杂;四是账外设账,截留、转移收入,逃避预算外资金集中统管,私设“小金库”等等。

以上存在的种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管理体制落后等现象说明,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制度在实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财务管理、财政监督还比较软弱,这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普遍现象。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朱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当前应当重点是抓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工作,要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及有政府授权收费和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从1998年初起在全国各地相继进行了委派会计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重要意义

经过几年的试点实践经验证明,完善会计委派制度是将会计管理、会计监督与反腐倡廉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负责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和委派,对于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净化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推进党风廉正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加强会计监督和从源头上防治消极腐败现象的有效措施。

各种腐败和贪污犯罪等经济案件往往都与单位的财会工作密切相关,抓住了会计监督这一环节,就能控制住源头。在经济领域,很多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都是由领导干部直接干预具体的经济行为造成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存在的漏洞为腐败的滋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土壤。某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也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而出现运用资金方面的杂乱,学了一些不正之风,滥用资金、私拿回扣、弄虚作假、公款吃喝、公款送礼等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所以近几来,在事业单位的公款私用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了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财务秩序陷入紊乱。

会计委派制的实行使财务活动处于财政部门的监督之下,财政部门统一资金核算,对违反财经制度的单位进行曝光,以加强财政监督力度。这就有利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有效地防治某些腐败现象的产生,进一步深化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杜绝了擅自改变用途、乱支滥用等现象,促使其自觉遵守财经制度,合理使用资金,加大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

2、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增强会计人员的监督力度,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体制中被赋予了财务监督的使命,可是在执行中却没有相应的地位。这其中当然有会计人员本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原因,但会计管理体制是根本原因。

会计人员是单位中的一分子,自然要受制和服务于单位,这样就缺乏进行会计监督、制约的基础和权力保证,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性。而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又必须遵守财经法规、法律制度,这是每一位财务人员的职责。“独立性”和“服务性”是会计人员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实行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同所服务的单位脱钩,纳入集中统一管理的会计人员,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其管理机构负责,解决了会计人员身份的双重性。确定了会计的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避免了行政干预,解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委派会计正确处理好“独立性”与“服务性”的关系,寓监督于服务之中,通过搞好对被委派单位的服务,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达到管理和监督的目的,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3、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多,还存在着少数无证上岗的现象,有些单位甚至把不能胜任其它工作的职工作为财务人员。这些人员大多对财经法规、法律制度淡薄,专业技术知识不够,基本不能适应所从事的财会工作。近几年来,逐步对会计队伍做了调整和扩充,但新分配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单位中还须兼职其它工作,接受培训、学习的时间较少,在财务工作中没有得到一定的支持,因此会计基础工作就不能做到规范化,就不能保证会计信息、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与传统会计相比,委派会计的权限要大一些,相应的对委派会计的要求也应高一些,因此,会计管理部门应十分注重提高委派会计的素质。委派机构要通过考核、选拔,把优秀会计人员作为委派会计,相应地淘汰一批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就可以消除那些无证上岗及兼职现象。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后续管理,如业务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轮岗交流制度等,促使每一位财务人员有一种紧迫感。对委派会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激发会计人员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作的责任心。让委派会计人员对自己肩负的重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兢兢业业履行岗位职责。每一名委派会计都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规、规章制度办事,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为基层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这样,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的提高就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实行会计委派制,加强“收支两条线”。

行政事业单位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党中央、国院作出的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1998年开始全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大多实行了预算外资金统一管理,进行了比较彻底地整顿。规定只设一个支出账户,注销原有的收入户、存折户,同时清理了收费票据,规范票据管理及收费行为。所有的收入一律都纳入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清理“小金库”,杜绝了资金体外循环。按规定只准开设预算外资金支出户,实行了票款分离。所有的收入都及时地纳入财政专户,通过申请拨款,经过财政审核批准再行使用。实行两年多来,对于财务工作管理起了一定的改进作用。但是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是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经费支出没有深入了解,因而没有得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只是在财经纪律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表面规范化。

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单位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按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财政部门对单位的经费收支进一步实行监督和控制。如湖北省荆州市区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与“收支两条线”和加强预算管理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会计委派形式,进一步实现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确保“收支两条线”措施得到真正地贯彻执行。

5、实行会计委派制,推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

会计集中核算属于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形式,其基本职能是纳入会计中心核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中心集中办理各单位的具体会计核算和监督服务。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于推行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上有很大的好处。

(1)财政部门抽调高素质的会计担任委派会计,由委派会计对会计业务集中处理。可以有效地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促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从根本上消除了做假账和虚假报表的现象,也较大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效率,而且还可以为以后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打下基础。

(2)委派会计是会计队伍中的优秀财务人员,精通会计业务,懂得会计法规,能及时向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报送各个单位真实、准确的会计报表,为财政部门编制预算和检查执行情况提供了准确资料。

(3)集中核算达到了“减员增效”的预期目标。各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出纳(银行在中心设立专柜代替出纳职能),由委派会计负责集中管理,统一核算,从而减少了人员编制,节约了人员经费。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1、会计委派制在实行过程中,还须委派单位及主管部门和被委派单位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委派会计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只有取得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委派会计才能坚持原则,依法公正办事,才能充分发挥委派会计监督作用。

2、实行委派制,并不是把会计人员简单地从原有单位中脱离。实施会计委派制仅仅改变了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委派会计不仅不能把自己看作是“钦差大臣”,高人一等,而且应当尊重单位领导,做好单位领导的参谋,搞好财务工作。委派会计还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更新知识,通过不断地学习,熟悉国家经济法规和通晓财务会计知识,具备较好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真正称职的委派会计。

3、会计委派制并不是解决会监督问题的灵丹妙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和服务监督,加强了会计服务功能和目标责任制管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点应放到构建新型的会计人员职业化管理体制上来,使会计队伍逐步趋向年轻化、知识化,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会计委派制是建立制衡机制,防止资产流失,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体制的一种新尝试,体现了对委派单位会计业务进行事前监督的特点,对强化会计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不正之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县的会计委派制即将出台,相信通过会计委派制的试行,可以改变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加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促使会计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