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规章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7:00:10

国资规章制度

国资规章制度范文篇1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理的新部署、新要求,紧紧围绕国资国企重点工作任务,坚持法治体系、法治能力、法治文化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县属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县属国企改革发展、推动县属国企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力争今年,建立健全县属国企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法制理念,充实国资国企法治文化,提高依法治企水平,使县属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工作措施

(一)以健全国资国企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完善县属国企内控机制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企业运行的体制基础。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健全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重视规章制度的起草、审核、修改流程,促进企业规章制度统一规范、协调一致。在投融资、建设管理、经营管理、资产审核、财务管理、劳动关系、安全生产等重大经营管理领域,要有健全完备的制度可寻。

(二)以实现县属国企转型发展跨越为目标,不断拓展县属国企法制工作领域

紧紧围绕县属国企转型发展跨越为总体目标,深化县属国企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努力发挥作用。以“事前防御,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强化法律管理,加强法律纠纷案件处置,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控机制,防范企业风险,加强县属国企各项重大决策的法律审核,建立制度,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法律保障,完善法律风险控制流程,探索建立集中高效的法律风险管控模式,有效提升县属国企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三)以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为抓手,加强国资国企法制宣传教育

机关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带头实践,加强机关法制建设,带头深入国企进行法制宣传,以自身行动带动依法治企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开展国有企业相关法律法规进企业等活动。建立健全干部职工学法普法工作学习制度,把法制教育纳入干部理论学体规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工作,利用好每季度末的国资大讲堂,加强集中培训,深入学习《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丰富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相关政策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守法意识,树立自觉学法观念,增强学法意识。

(四)以“七五”普法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国资国企法制文化建设

确立普法教育在推进依法治企中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在“七五”普法的收关之年,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形式,不断丰富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满足职工群众学法用法需求,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法制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提升、法律风险防范及普法等工作紧密结合,将其有机融入国资系统法治文化建设和县属国企发展战略中。着力强化国资系统法治文化制度保障,发动和吸引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国资系统法治文化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法治企在国资局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县国资系统依法治企工作领导小组,由国资局党委书记、局长,资产公司董事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下设依法治企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资局办公室;研究解决依法治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县属国企结合实际情况自身职能,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意见。把法治建设纳入企业纳入经济发展总规划,按照依法治企的工作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有效实施。

国资规章制度范文篇2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更高的起点上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发展战略,落实“一条主线、六个重点”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县级国资监管工作,深化县级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县域国有经济,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县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建设,确保做到“四个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能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有序开展。明确县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监管范围,积极探索、创新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国资监管干部职工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监管业务强的国资监管队伍。建立完善国资监管规章制度,实现依法依规监管。

三、工作要求

1、夯实国有资产监管基础。按照各级有关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认真做好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清产核资、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国有资产监管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财务动态监测体系,做好国有资产统计评价、财务状况分析、预测等工作,实现国有资产有效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建立完善国资监管规章制度。根据各级国资监管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和完善加强本地国资监管工作的规章制度,尤其是规范国有产权交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重大事项监管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依法依规依程序监管、科学有效监管。

3、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加强本地国有产权交易行为监管,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对国有产权交易依法依规履行监管职责,保障国有产权交易在符合资质条件的交易机构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拍挂转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规范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精神,规范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严格执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审批程序,维护和保障职工正当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做到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三方满意”,即:政府满意、企业满意、职工满意。其中:县级重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改制方案,应抄送市国资委;企业改制中涉及重大兼并重组、改制上市、产权转让、股权激励、关闭破产等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国资委报告。

5、按时保质做好统计评价和产权登记工作。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统计评价和产权登记工作。按月保质完成月度财务快报的汇总、上报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国有资产统计年报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按规定完成产权登记工作。

6、建立国资监管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及时报送国资监管工作信息及有关重大事项,按时上报年初工作安排及年终工作总结;每年报送一次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名单;按时上报制定的国资监管工作规范性文件。

7、加大对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按照国资监管工作对本级政府负责的原则,认真查处国资监管工作中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产权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对上级国资监管部门交办的信访件和督促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应当认真调查处理,并及时反馈调查处理结果。

国资规章制度范文篇3

一、清产核资工作目的

(一)全面摸清企业家底,真实、完整地反映国有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促进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全面清查核实各项资产损失情况,并根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进行处理,促进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三)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实力。

(四)为做好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业绩考核、绩效评价奠定基础,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条件。

二、清产核资范围

清产核资企业的范围为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三、清产核资工作步骤

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具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批企业从20*年10月份开始。

(一)前期准备

1、市国资委成立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国资委制定清产核资工作内容和要求,设计报表、报告内容及规范格式。

2、市国资委组织清产核资工作培训班,培训各职能科室和监管企业参加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人员,具体讲解清产核资政策、制度、办法及清产核资报表等。

(二)组织实施

1、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中介机构由市国资委统一委托、企业聘请。

2、组织监管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帐务清理、资产清查、数据汇总、中介机构出具审计报告、监管企业初审和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上报等主要工作。

3、市国资委对监管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核,逐个下发批复意见。

4、各企业根据市国资委批复文件调账,将账务处理结果报市国资委备案,办理相应的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三)汇总整理和制度建设

完成清产核资后,对监管企业国有资产实际状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并针对在国有资产监管和企业资产及财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由市国资委、主管部门和企业制定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资产管理、风险控制、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和经营业绩考核等方面规章制度。

四、清产核资工作内容

(一)账务清理。以清产核资资产清查时间点为基准日对各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的各个会计科目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

(二)资产清查。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重点做好应收款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以及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核对。

(三)损益认定。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申报的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进行认定。

(四)资金核实。市国资委根据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准予账务处理,重新核定各企业实际占用国有资本金数额。

(五)价值重估。指对企业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办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

(六)完善制度。指企业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后,认真分析在资产及财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巩固清产核资成果,防止前清后乱。

五、清产核资工作组织领导

此次监管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由市国资委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分步实施,各监管企业具体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一)市国资委成立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国资委主任吴瑞祥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总经济师易晔同志任领导小组副组长;产权管理科、资本经营预算科、改革发展科、业绩考核科、纪委监察室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产权管理科、资本经营预算科参与配合),由易晔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监管企业清产核资工作部署,制定清产核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对企业及中介机构清产核资进行督促、指导、核查等日常工作。对中介机构的选定委托、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的确认和批复等重大事项由市国资委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决定。

(二)各监管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清产核资工作组,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任工作组组长,并指定财务、资产、技术、设备等有关内部管理机构负责人作为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组成员,按照市国资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制定本企业清产核资方案,组织实施清产核资工作,并对汇总的清产核资结果和清产核资报告进行初审。

(三)各中介机构要成立相应的清产核资组织协调机构,明确所长或主管副所长任主要负责人,抽调一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骨干参加清产核资工作。

六、清产核资工作要求

为确保清产核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清产核资的企业应遵循以下工作要求:

(一)清产核资工作应认真执行现行的有关规定,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切实摸清家底,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全面、真实、可靠。

(二)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应按清产核资政策认真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并取得合法证据,不得虚报、瞒报。

(三)监管企业对清查出来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帐,应认真清理、分类,查明原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认真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四)监管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要及时将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工作组织和意见或建议,通过简报、情况反映、专题报告或阶段工作总结等形式报送市国资委。

(五)清产核资结果申报材料具体包括: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清产核资表、中介机构专项审计报告及有关备查材料。其中,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主要包括企业清产核资基本情况简介、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对清产核资工作暴露出来的企业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等。

(六)监管企业对经批准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及实物等资产损失,要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统一移交市弘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进行管理、追索和处置,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七)监管企业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清产核资工作档案。清产核资各种工作底稿、各项证明材料等会计基础材料应装订成册,按规定存档。

国资规章制度范文篇4

一、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9号),以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维护职工利益为宗旨,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依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有关法律法规,统一部署、加强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切实纠正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的商业贿赂案件。通过开展专项治理,维护产权交易市场秩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企业带头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健康发展,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指导原则:坚持标本兼治,实行综合治理,重点把握产权交易中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关键部门、岗位和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严格把握政策,认真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二、工作重点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执行产权交易制度,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情况和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切实纠正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办违反法律法规,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

三、主要措施

从现在开始到11月份,集中开展产权交易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

(一)治理产权交易中商业贿赂工作

1、国资委自查自纠工作重点

认真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以及省、市相关政策文件规定,对年以来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情况进行检查,对不正当交易行为开展自查自纠。

一是检查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情况。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是否由国资委选定的具有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来完成;评估结果是否在企业公示;核准备案是否符合规定的工作程序。

二是检查国有产权转让进场交易情况。包括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是否在选定的产权交易中心进行;符合竞价条件的产权转让项目是否通过竞价方式进行交易;直接采取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国有产权是否符合《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三是检查国有产权转让过程的规范情况。主要是内部决策、转让行为批准、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信息披露、交易方式、价格确定、合同签署、价款支付以及产权变更登记等环节操作是否规范。

四是检查国有产权转让中管理层受让情况的合规性。

五是检查在产权转让过程中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

2、国有企业自查自纠工作重点

一是检查企业国有资产情况。包括企业经营者群体是否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隐匿、转移、侵占国有资产;是否在国有资产评估过程中,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甚至与评估机构串通,故意压低评估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检查企业改革规范操作情况。主要是企业改革方案是否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是否按规定时间在企业公示;企业改制程序、资产处置、债权债务处置、职工劳动关系理顺是否按规定程序操作。

三是检查产权转让、资产交割情况。包括产权转让、资产交割是否按国资委批复的方式和程序进行;是否在市产权交易中心进场交易;是否在信息披露和受让方选择过程中违反公平竞争原则;是否存在规避竞价或虚假竞价以及违规操作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等不正当交易行为;转让价款是否及时到位。

(二)治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商业贿赂工作

国有企业治理重点治理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采购销售和对外投资担保等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认真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依法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对败坏公平竞争机制,助长不正之风,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孳生贪污腐败,直接危害社会健康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开展自查自纠。

一是检查依法经营情况。主要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是否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自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是否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类规章制度;是否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行政准入或者减轻、逃避应尽的责任;是否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商业机会或商业利益。

二是检查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主要是在规划审批、工程招标投标、项目分包等环节中,是否认真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按国家有关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是否化整为零或者以其它任何方式规避招标;是否遵守公平、公开、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是否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是否存在非法干涉招投标活动。

三是检查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主要是在购销环节是否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财物、附赠现金或物品;是否利用采购权或销售权收受贿赂、索要财物及其他以权谋私的行为。

四是检查对外投资和担保行为。包括企业对外投资和担保是否符合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国资委请示报告;在对外投资和担保活动中,是否存在损害国家利益、出资人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为代价,给予或接受回扣、提成、手续费及其他利益问题。

对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分析,区分不同性质给予处理。要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把握政策,根据错误事实、情节轻重、影响大小,以及认识态度等予以区别对待。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和自我纠正为主;对虽有问题,但能主动说清并认识错误的,可依据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于处分;对拒不自查自纠、掩盖问题的,一经发现,要从严处理。对发现的管理中的漏洞,要认真进行整改,切实依法依纪约束企业经营行为,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四、依法查办商业贿赂案件

严肃查办在产权交易和生产经营中收受贿赂,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借机隐匿、转移、侵占国有资产的案件。各企业要注重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畅通发现商业贿赂问题线索的渠道,通过来信来访和其他举报形式发现问题线索。对在专项治理中所发现的商业贿赂案件线索,要认真进行排查,确有违纪事实的应及时按案件查处程序进行立案调查处理,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国资委纪委。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在查办案件中,要坚持依法办案,严格把握政策。同时,着力在堵塞漏洞、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上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

五、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1、加强教育。开展对企业领导干部、关键部门和重点岗位人员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有关产权交易、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增强产权意识,增强守法经营意识,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完善制度。针对国有产权转让、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国资委将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国有产权转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各企业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企业自律相关机制,制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完善会计制度,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

3、深化改革。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相结合,通过强化出资人监管,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权力制衡,规范决策和用权行为。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

4、加强监督。进一步加强对产权交易过程中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产权转让规定程序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企业国有产权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六、时间安排

本着统一部署、加强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分解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制定方案。

时间从*年5月下旬至6月初。

这一阶段各企业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弄清本企业在产权转让、生产经营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搞不正当交易的手段和表现形式。涉及本单位的岗位、环节、人员、资金等基本情况。根据了解掌握的问题、情况,确定工作重点,制定本企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方案》(5月底前报国资委纪委)。

第二阶段:学习教育,统一思想。

时间从*年6月上旬至7月初。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党中央、国务院两办《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为内容,结合、、吴官正等中央领导有关廉政讲话精神,组织学习,开展教育,提高认识,增强抵制商业贿赂的信心。

第三阶段:查找问题,纠正处理。

时间从*年7月上旬至8月初。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本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逐一进行查找。重点查找、纠正侵?坠?有资产,损害国家、人民群众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的问题。自查自纠要申报登记。对查找出的问题,要坚持原则,依法依纪、实事求是地做出处理。

第四阶段:抓好整改,规范行为。

时间从*年8月上旬至9月初。

这一阶段主要是边查边改,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切实加以整改。注意总结经验教训,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端正经营思想,规范经营行为,严格自律。

第五阶段:检查总结。

时间从*年9月上旬至10月初。

各企业对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进行总结,并将自查情况、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并于报10月15日前报国资委纪委。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成立市国资委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万芝兰同志任组长,国资委副主任王才、祝永安、贾贵春同志,纪委书记赵芳春同志任副组长,纪委、产权处、产权交易中心的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资委纪委,负责承担日常工作。中省直驻长企事业单位、各市直企业,也要成立以党委为核心,纪委协调,行政配合的企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2、加强协调。根据*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国资委负责职责范围内产权交易领域的自查自纠工作,并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抓好国有企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各企业在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要认真接受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做好治理产权交易中的商业贿赂工作,同时加强工作协调。

3、强化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按照《*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水务集团、城开集团、热力集团、房地集团、旭阳集团轻轨公司、公交集团、*供电公司、热电二厂、网通*分公司等10个单位作为国资委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联系点单位。国资委将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推动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各单位要认真分析商业贿赂的形式、规律和特点,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国资委纪委将不定期开展检查督促工作。特别是对问题较多,社会反映较大的单位,强化督察力度,必要时派出人员现场督促解决问题。对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不利的,要进行通报。重大案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国资规章制度范文篇5

一、委托管理行为,是指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国资委)作为委托人与接受委托的公司,通过委托管理方式,将县属国有企业或企业部分国有资产(以下简称被托管企业)委托管理的行为。

二、托管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被托管企业原产权归属的条件下,由托管公司根据被托管企业的资产财务状况,通过重组、改制、关闭、转让、注销、破产等方式,依法对被托管企业做出妥善处置。

三、县国资委作为县属国有资产委托管理的委托人,其主要职责是:

(一)委托托管公司管理被托管企业的国有资产;

(二)对托管公司和被托管企业履行委托人职责,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三)指导托管公司对被托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对托管公司提出的改革重组、破产关闭、资产处置等工作方案进行审批;

(四)对被托管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的任免建议进行备案管理或审批;

(五)履行委托人的其他职责和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托管公司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县国资委要求对被托管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维护委托人权益;

(二)推进被托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具体负责督促指导被托管企业改制、关闭、破产方案的制订、报批和组织实施;

(三)通过制定管理制度、统计、内审等方式,对被托管企业国有资产运营、处置和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

(四)承办县国资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五、托管公司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结构和管理机制;

(二)资产负债结构合理,财务状况良好,具有独立的法人和自主经营能力;

(三)公司领导层应具有资本运作、改制重组、合并分立、破产安置等方面的管理经验;

(四)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和内控机制健全。

六、托管公司接管被托管企业的一般程序:

(一)对县属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托管时,县国资委向托管公司提出托管意向并提供被托管企业或资产的基本资料;

(二)托管公司提出托管工作方案;

(三)县国资委对托管工作方案进行研究同意后,做出托管决定。

七、托管公司的托管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拟托管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对拟托管企业的托管优势分析;

(三)托管后对被托管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的主要工作思路;

(四)为实现工作思路拟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八、托管公司受托管理期间,如因发生重大事项影响委托管理的正常执行,需变更、解除或终止委托管理关系的,由托管公司提请县国资委同意。

九、县国资委根据下列情况,可以与托管公司解除或终止委托管理。

(一)根据县国资委的动态监督,认为托管公司无法完成托管工作任务时;

(二)托管公司或被托管企业经营状况出现重大变化的,严重不利于托管的;

(三)托管公司在托管工作中发生严重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的;

(四)县国资委根据资产管理运营要求,认为可以解除或终止托管关系的,可以解除或终止托管关系。

十、托管公司必须于半年、年度终了后的20天内向县国资委递交委托管理的工作情况报告及相关说明材料。

十一、建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质量事故、重大经济损失、重大投融资、重大贷款担保、资产重组和企业稳定等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当被托管企业出现或预测出现上述情况时,托管公司应当立即向县国资委书面报告。

十二、县国资委应对托管公司的托管工作情况建立档案,根据托管公司的报告,结合企业的各种统计报表,对委托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监督检查。

十三、县国资委对托管公司的托管工作进行年度考核,拟定托管公司负责人年度考核与奖惩意见,并报县政府批复。

十四、托管公司对被托管企业的管理,按照下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一)对正常运营的被托管企业的管理:

1.委派产权代表,行使出资人权利或股东权利;

2.推荐或委派董事、监事人员,依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

3.通过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建立对被托管企业的目标考核体系;

4.审批被托管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年度运营计划和投融资计划;

5.审核被托管企业上报的财务报告;

6.依照委托权限审批或报批被托管企业股权变动、资产处置等事项;

7.推进被托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具体负责督促指导被托管企业重组、改制方案的制订、报批和组织实施;

(二)对已经停业停产、管理不正常的被托管企业的管理:

1.根据工作需要,管理或监管被托管企业的公章、营业执照等所有依法律程序办理的有效证照、印章;

2.管理或监管被托管企业的所有财务资料,负责托管后的企业财务工作;

3.对被托管企业的资产进行必要的清理登记、编造清册,对各项损失、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实;

4.审查被托管企业尚在履行期间的合同,向委托人或受益人提出解除或继续履行合同的建议;

5.清理、处理被托管企业诉讼、仲裁案件;

6.对处于无人管理状况的被托管企业指定留守工作组,并指导、监督被托管企业留守工作组的工作;

7.根据对被托管企业的清查和核实结果,提出资产重组、企业注销、破产等处置方案,并开展相关工作。

(三)对县国资委委托的企业国有资产、债权债务的管理:

1.对委托的资产及债权债务进行独立核算,分项管理;

2.确定托管的资产的经营运作、重组或其他处置方式;

3.确定托管债权债务的处置方式。

十五、托管公司需认真履行托管工作的职责,制定相关的工作规章制度,编制托管工作专项经费预算,切实有效地推进被托管企业的改革、重组和发展。

十六、托管公司经费来源:

(一)政府安排的部分经费;

(二)改制企业资产的部分收入及利润;

(三)破产关闭企业已核销坏账的后续追债部分资金;

(四)企业资产无偿划转给托管公司后的处置利润。

以上事项需报县国资委批准。

十七、被托管企业应按托管公司的管理制度向托管公司报告工作,接受其管理。但当认为托管公司严重损害本企业利益的,可直接向县国资委申诉,也可以提出调整托管关系的申请,报县国资委决定。

十八、托管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国资委可对托管公司提出警示、暂停托管业务、并要求托管公司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责令经济赔偿;涉嫌犯罪的,依法提出追究刑事责任。

(一)隐匿、篡改、伪报托管工作重要情况和有关资料的;

(二)拒绝、无故拖延向县国资委报告托管工作重要情况和有关资料的;

(三)在对受托资产处置时不按规定进行评估或故意低估,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的;

(四)违反规定隐瞒、截留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的;

(五)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县国资委的管理制度,导致重大决策失误,造成被托管企业出现重大安全与质量责任事故、重大经济损失、重大违纪违法案件、重大企业不稳定事件的。

国资规章制度范文篇6

关键词:国资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发展

1国资国企改革背景下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1.1为人才发展创造空间

以往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危机。现代企业更注重企业的全方位发展,在发展理念上秉持以人为主体,明确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因为企业的发展及经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员工努力的成果,员工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基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员工的付出,让员工得到相应的待遇,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或创造机会。针对优秀人才制订相应的激励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与学习,提高其工作质量。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可以为优秀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这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注重对员工的关怀,满足员工对工作发展空间及物质生活的需求,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发展[1]。

1.2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营与管理。增强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执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也让很多管理人员认识到管理的作用,从而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目的不断学习新内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也要聘请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自身的长远发展[2]。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企业制度的建设是由长时间经验总结演变而来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顺应时代要求、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更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经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一种制度,也是具有国家特色的制度,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

2.1产权清晰

(1)相关部门或机构可以以国家的名义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处置、使用、占有和收益等权利。(2)明确国有资产,使资产“边界”(如厂房、设备等)更具体清晰。此外,还要明确国有资产价值和权利的边界。

2.2权责明确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每个员工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从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具体而言,可将企业员工分为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权责明确指对企业不同层级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区分。其中,所有者按照出资额度,享有在企业内部作出重大决策和委任下层管理者的权利;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派,在一定时间段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享有相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劳动者主要是通过与企业签订合约,从而具有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2.3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指政府行政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分开。这要求政府将以往和企业共拥的职能归还给企业,企业将以往带有行政性质的服务归还给政府和社会。

2.4管理科学

实际上,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管理科学的概念比较宽泛。就企业而言,指科学管理企业内部各方面,包括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等。

3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和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改革表面化

现阶段,在企业改革过程中,部分企业往往会忽视改革的深层次含义,无法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待事情,使自身发展受限,对未来的整体进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现代企业制度以理论为支撑不断改进,企业改革表面化将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3.2治理结构不规范

治理结构不仅包含企业的经营管理,还包含职责分工、部门协作及相互制约等方面。治理结构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理结构,才可以使企业具备更完善的体系,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当前,我国大多数现代企业存在治理结构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

3.3产权制度缺乏科学性

产权指对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产权制度指由一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规章制度。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未将财产的权利和责任结合,二者失衡的情况时有发生,责任不明确,易造成企业资金流失,从而阻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3.4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在国资国企改革背景下,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然而,由于改革时间尚短,部分企业未完全适应,在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只注重管理制度的策划,不能深入其中结合实际遇到的问题适当调整,如不能紧跟国家政策的变化、在市场竞争中缺乏预见性,从而阻碍了企业前进的脚步。

3.5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

大多数企业在发展阶段往往过度关注利益,注重经济收益,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观念对其长远发展非常不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缺乏文化建设的企业会出现员工积极性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不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3.6评价机制缺乏

在完成初步制度建设后,部分企业通常会采取顺其自然的做法,单纯认为制度建立后只要不断实施,就可以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换句话说,在制度实施后,缺乏评价机制,导致无人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问题始终存在于企业,各部门员工还会因此产生懈怠、抗拒等负面情绪[3]。

3.7政府干预过多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企业,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企业良好发展,具有一定的活跃力,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在部分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政府行政手段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运转具有一定的影响,过度干预会使企业内失去信念感。从实际调查结果看,由于政府过多的直接或间接干预,现阶段的企业尤其是民企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难以突破的困境,发展空间小。

4国资国企改革背景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措施

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顺应时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由之路。在国资国企改革背景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措施具体如下。

4.1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建设

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建设,保证企业制度具有前瞻性及科学发展性,这也是现阶段社会形势对企业的要求[4]。任何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都需要具有专业眼光的人才确定整体框架,保证各项制度符合运行规律,并考虑细节,使企业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及标准参考,这样企业才能适应市场变化,有效应对新形势下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深化自身改革。

4.2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非常重要的组织架构,也是改革的重点内容。从低层次上看,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指企业内部的股东、董事、监事及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从高层次上看,法人治理结构包括的受众较多,不仅有企业内部的员工,还有企业外部的社会公众,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5]。实际上,法人在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的决策、管理权责,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包括法定原则、职责明确、协调运转及相互制衡等方面。(1)法定原则。指针对企业投资、经营、管理、监督及决策等实际权利承担的义务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2)职责明确。指在企业正常运行下,以上法人治理结构所包括的职位领导人具有非常明确的分工,也有明确的权利与责任,在该组织结构中,应避免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多个职务,导致职责分工不明确,从而使各部分制约失衡。(3)协调运转。指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使企业真正有效治理及运行。(4)相互制衡。指各部分之间不仅要相互协调与配合,还要使不同的权责相互制衡,包括层级和利益之间的制衡。建立充分公开透明的决策及规章制度,各部分职责明确、相互制约,以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

4.3加强产权结构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新型企业制度,其内容包括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建立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基础。产权的核心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因此,在产权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加强产权结构改革。(1)加强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针对实际状况,总结试点企业的操作方式、程序特点、股权激励等方面,形成相应的制度,在企业内部加以推广。(2)增加民营企业的持股比例,以激励民营企业的改革积极性。(3)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提高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4)以市场为导向,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产权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

4.4健全和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

(1)企业制度的策划要符合自身运行管理实际,重视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整个制定过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查找相关资料,在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商议下,保证其规章制度的系统性,做到制定与执行之间的有机结合。(2)遵循相关法律规定,以国家方针及政策为基础,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并加强企业制度创新,使企业的发展适应市场变化。(3)企业制度建设会从企业管理方面反映出来,因此在建设企业制度时,要使各部门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保证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使后续执行不受影响。(4)在制订具体方案后,要充分了解企业整体的运行管理情况,详细调查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况,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并逐渐加大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5)在后续执行过程中,要及时把握国家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制度,并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推动企业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5培育现代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部分,在未来发展中,要及时更新并创造符合企业的新文化,加强现代化企业文化培育,使企业整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推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体而言,要积极听取公众的意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育企业文化,使企业内部人员树立一定的法律意识,按照规章制度处理事务,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其自主遵守相关制度,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6建立制度实施的评价机制

(1)调查制度的实施及执行情况,加强对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尤其是法人治理结构及产权制度。(2)当企业需要对重大事件进行决策时,应建立集体审批制度,定期对不同的岗位进行抽查监督。(3)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分析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使企业员工共同讨论、制订解决方案。

5结束语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要注重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包括前期准备、制度实施及后期评价,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J].中国经贸导刊,2021(15):36-38.

[3]周丽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J].中国经济评论,2021(4):58-61.

[4]武曰杰,刘晓璇.“四轮驱动”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25):80-82.

国资规章制度范文篇7

一、充分认识规范单位负责人职位消费的重要意义

职位消费是指单位负责人为履行工作职责所发生的消费性支出。规范职位消费是深化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出资人权益、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规范职位消费的要求,各出资监管单位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单位负责人职位消费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单位改革发展的实际,认真做好规范本单位职位消费工作。

二、职位消费规范的对象

本意见所规范的对象是指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的副职以上领导人员,含董事会成员、经理层、党组织领导“三师”等。

三、规范职位消费的原则

规范单位负责人职位消费应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一指导、规范管理的原则。市国资委积极推动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职务消费的规范管理,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结合实际制定职务消费内部管理制度,促进职务消费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激励与约束相一致的原则。规范职务消费,要坚持激励与约束相一致、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既要适应出资监管单位负责人履行岗位职责、开展工作的需要,又要有必要的约束和监督。

(三)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原则。出资监管单位负责人职务消费应严格遵守单位管理制度和程序,做到公开、透明,接受职工的民主监督。

(四)依法合规、从严从俭的原则。出资监管单位制定职务消费管理制度,应严格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出资监管单位负责人职务消费既要有利于单位生产经营,促进单位发展,又要厉行节约,防止铺张浪费。

四、规范职位消费的主要内容

本意见所指的职位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配备及使用、通讯、业务招待(含礼品)、差旅、国(境)外考察培训、学历学位教育等与单位负责人履行其职责相关的消费项目。

五、建立健全规范职位消费的制度和办法

各单位要在对本单位负责人职位消费现状进行认真清理,依据法律、法规及单位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和履职特点,在充分吸收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规范本单位负责人职位消费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报市国资委审核备案。

同时,各单位应制订本单位内部人员及其所出资单位负责人职位消费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对其所管理人员职位消费的行为进行规范。单位负责人经批准在所出资单位兼职的,应定期向派出单位报告其在兼职单位的职位消费情况。

六、积极探索各类职位消费管理的方式方法

对经常发生、用途明确、标准易定的职位消费,可以探索实行货币化改革。职位消费货币化的水平,应根据单位实际和职位特点,参照国内同类单位的作法,结合前三年的平均消费水平,确定合理的标准,并与单位负责人的薪酬统筹考虑,不得变相提高单位负责人的总体薪酬水平。

对已实行货币化发放的职位消费项目,货币化补贴应纳入单位负责人货币性收入管理,单位负责人不得在货币化发放标准之外,以报销等方式在单位列支。

出资监管单位参照所在地政府相关政策,实行职位消费货币化改革,应事先报经市国资委审核。

对实行实报实销或年度限额报销的职位消费,单位要根据享有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限额标准和审核报销程序,明确审核责任人,防止公私混淆。实行实报实销或年度限额报销的职位消费项目,不得同时给予货币性补贴。

七、增强单位负责人职位消费的透明度

单位拟定职位消费管理制度,应听取职工大会或职代会代表的意见。单位负责人职位消费年度预算及执行情况应作为厂务公开的内容,接受职工的民主监督。

公布的内容原则上应包括本指导意见第四款所规定项目的年度预算及执行情况。

八、严格控制职位消费水平

单位负责人应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各项职位消费的标准或额度应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消费水平。单位负责人的职位消费要纳入单位年度预算内进行调控,避免职位消费预算的过快增长。

九、加强对职位消费的监督检查

各单位负责人应将职位消费情况作为廉洁自律的内容在党的民主生活会上进行通报,并作为职工民主评议单位负责人的重要内容。单位党委及纪检监察部门应将职位消费作为单位负责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和监督。

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单位负责人职位消费预算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各单位规范单位职位消费的制度建设、职位消费预算及执行情况,要接受监事会和市国资委的监督。

对违反规范职位消费制度的单位负责人,单位党委(支部)及纪检监察部门应责令其纠正;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影响的,市国资委将按干部管理权限或建议干部管理部门给予当事人及单位主要负责人党纪、政纪处分及相应的经济处罚。

十、逐步完善职位消费管理体制

国资规章制度范文篇8

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规范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市管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目标,依据《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深化市管企业公司制改革,转换体制机制,规范运行,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二、目标任务

到2012年,所有市管企业要完成公司制改革,创新体制,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到2013年,要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合理的人事、劳动、分配机制;到2014年,要建立起全面的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内部管控制度体系,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行管理。积极探索兼有事业身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路子,逐步转换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三、重点内容

(一)完善公司法人制度

企业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用量,核定资本金,并办理产权登记。企业以其全部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企业享有经营自主权。企业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行决定其经营事务,在核准登记的范围内自主经营,不受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企业拥有劳动用工权。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招用工或者辞退职工。

(二)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依法科学组建组织机构。要根据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互相分离、相互制衡和精干高效、协调配合的原则,依法建立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制衡机制,加快实现由传统的“一把手”决策体制向团队集体决策体制转变。围绕提高规范运作水平,要逐步实行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建立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和外派监事机制,调整优化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人员结构,确保国有产权单一或占主导地位条件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内部及其之间的有效制衡。建立董事会秘书制度,董事会应配备董事会秘书,负责对外联络,信息披露,筹备董事会会议和股东会以及会议的记录、会议文件和记录的保管等事宜。

理顺股东会职责。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市国资委行使股东会职权。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报批备案。国有控股公司每年要定期召开股东会,股东会定期会议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涉及股东权益重大事项要及时召开股东临时会议进行决策。

规范董事会职权。董事会行使《公司法》第四十七条及公司章程规定的职权。董事会会议要与党委会议、经理会议分别召开,不能以董事会代替党委会、经理会,也不能以党委会代替董事会、经理会。董事会实行票决制,对所议事项要形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要在记录上签名。企业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董事会会议。市国资委派员列席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年度会议,各企业要将董事会年度会议议题等有关材料于会议召开前7日内报市国资委。董事会年度工作要形成报告在企业年度董事会召开后7日内报市国资委。市国资委每年要召开市管企业董事会专题报告会,审议企业董事会工作情况和下年度工作打算。市管企业年度董事会专题报告会在各企业年度董事事会后、总结表彰会之前召开,具体时间由市国资委与各企业商定。

明确经理层执行职责。总经理由董事会依法聘任或解聘;副总经理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聘任或解聘。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依照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权,统一负责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总经理年度工作要形成报告向董事会专题汇报。

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责。监事会重要职责是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和高管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保障公司利益不受侵害。监事会直接对股东会(出资人)负责。监事会每年要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和总结监督工作,并形成会议纪录存档。市国资委派员列席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年度会议,各企业要将监事会年度会议议题等有关材料于会议召开前7日内报市国资委。监事会年度工作要形成报告在年度监事会召开后7日内报市国资委。市国资委每年要召开市管企业监事会专题报告会,审议企业年度监事会工作情况和下年度工作打算。市管企业年度监事会专题报告会在各企业年度监事会后、总结表彰会之前召开,具体时间由市国资委与各企业商定。

(三)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制度

认真制订公司章程。章程是公司内部治理的根本制度,是公司运行管理的重要规范准则,企业要依法制订、及时修订,确保合法实用有效。章程除必须载明《公司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载明应载明的其他必要事项,尤其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议事表决办法、责任追究、意外应急处置等,要真正把章程作为企业内部管控的最高制度,严格履行。

建立规范组织机构工作制度。要根据《公司法》的要求,在章程规定的框架下,制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议事规则,明确“三会一层”工作程序和要求;要建立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工作协调制度,形成有效的配合机制,确保“三会一层”规范行权、正确履职、依法问责,使“三会一层”真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新机制。各企业制订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报市国资委备案。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公司应当披露的信息范围、披露标准、披露职责、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的责任追究机制及对违反规定人员的处理措施等,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企业要及时向市国资委报送定期报告。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发生可能对公司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包括:订立重要合同;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或者发生大额赔偿责任;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受到刑事处罚、重大行政处罚;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等,公司应当做出临时报告及时报送出资人,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健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要结合企业实际,围绕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认真研究制订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资金活动、资产管理、全面预算、研究与开发、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管控制度体系,推动企业管理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四)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工资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竞争性选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机制。探索实施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制度,提升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推进择优选聘外派监事制度,增强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改进经理、副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产生任用方式,逐步变原来的推荐、组织考察任用为面向市场公开选聘和内部竞聘相结合的选聘方式。改革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办法,实行面向企业内部公开竞聘,并逐步探索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的制度,不断深化企业中层管理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现代劳动用工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省劳动合同条例》,对职工实行劳动合同管理,签订劳动合同,确立企业、职工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要科学设置岗位,制订岗位工作标准,明确岗位责任,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机制。要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实行岗位人员双向选择、择优录用,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要规范企业裁减员行为,企业裁员减员必须依法进行,并按劳动合同规定承担义务责任。要加强职工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能力。

进一步深化工资薪酬制度改革。探索改革企业工资决定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年薪、职工工资平均水平要参照国内同行业、同规模、同赢利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依照有关规定,结合企业情况确定。要建立“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为核心的薪酬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使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发展而同步提高。要推行分配向贡献大、技术含量高、责任大的岗位倾斜,提高相应员工收入。

(五)改善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

进一步规范企业工会组织建设。要切实发挥工会职工之家的作用,工会要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工资、工时等劳动条件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建立协调和稳定企业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要健全协商要约制度,对拒绝或变相拒绝要约等违法行为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告或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要帮助指导职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要监督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切实履行。

完善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推行厂务公开,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企业在制定、修改或决定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要依法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企业改革改制方案、职工裁减安置方案等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四、组织领导

国资规章制度范文篇9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我注重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机关固定学习日的形式,认真学习了《文选》、《科学发展观读本》、“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实施办法》、《公司法》、《突发事件应急法》等理论和业务知识。此外,结合自己工作岗位的特点,自学了《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党建》、《先锋队》、《半月谈》、《基层党务工作手册》等书刊。撰写读书笔记近2万多字。通过学习,自己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得到改观,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从年4月到现职位以来,我十分珍惜这一岗位,深切地感受到委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和期望,把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锻炼提高的一个个考验,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

1、认真做好科室材料写作。圆满完成了国资委党委年年度发文工作,协助领导完成了纪念建党86周年表彰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会、创建文明机关、和谐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等方面工作汇报材料。

2、认真做好科室信息报送工作。作为党群部的信息员,我紧紧围绕科室中心工作,及时捕捉本科室信息工作动态,报送了许多及时有效的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年年党群部被评为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我被评为年年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3、认真做好创建文明和谐机关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文明和谐机关的创建工作基础在于平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此,我按照领导指示,平时注重对机关各项活动的资料整理,做到了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年年12月通过了市级文明和谐单位组的检查验收,为国资委机关争创文明和谐机关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4、协助领导做好科室基本工作。协助领导完成了《市属企业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市属国有企业党组织换届指导意见》等文件;完成了“七一”表彰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及其它党务工作会议的组织报到工作;完善了新发展党员的考察谈话记录、企业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等方面的档案工作;协助领导做好来访群众的接待工作。

三、爱岗敬业,自觉遵守机关规章制度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国资规章制度范文篇10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我注重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机关固定学习日的形式,认真学习了《文选》、《科学发展观读本》、“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实施办法》、《公司法》、《突发事件应急法》等理论和业务知识。此外,结合自己工作岗位的特点,自学了《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党建》、《先锋队》、《半月谈》、《基层党务工作手册》等书刊。撰写读书笔记近2万多字。通过学习,自己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得到改观,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从年4月到现职位以来,我十分珍惜这一岗位,深切地感受到委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和期望,把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锻炼提高的一个个考验,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

1、认真做好科室材料写作。圆满完成了国资委党委年年度发文工作,协助领导完成了纪念建党86周年表彰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会、创建文明机关、和谐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等方面工作汇报材料。

2、认真做好科室信息报送工作。作为党群部的信息员,我紧紧围绕科室中心工作,及时捕捉本科室信息工作动态,报送了许多及时有效的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年年党群部被评为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我被评为年年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3、认真做好创建文明和谐机关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文明和谐机关的创建工作基础在于平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此,我按照领导指示,平时注重对机关各项活动的资料整理,做到了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年年12月通过了市级文明和谐单位组的检查验收,为国资委机关争创文明和谐机关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4、协助领导做好科室基本工作。协助领导完成了《市属企业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市属国有企业党组织换届指导意见》等文件;完成了“七一”表彰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及其它党务工作会议的组织报到工作;完善了新发展党员的考察谈话记录、企业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等方面的档案工作;协助领导做好来访群众的接待工作。

三、爱岗敬业,自觉遵守机关规章制度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