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1:16:07

管理专业

管理专业范文篇1

您好!

我是吉林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即将踏入社会的我对未来充满着期待,我相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希望贵公司就是我成功的起点,我能有幸同贵公司一起共创明日的辉煌。

我出生于风景秀美的边陲小城——临江,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此翻开了我人生新的篇章。入学以来我一直担任班级的团支书,繁忙的工作不仅培养和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更加锻炼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面临问题的时候能够冷静分析,缜密思考,而这一切对我专业的选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鼓励同学参与,为他们出谋划策;在日常生活中,我能够紧密团结同学,我相信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我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主攻英语和计算机,在英语方面,我加强培养我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计算机方面,我从基础知识入手,进一步掌握了的各项功能,同时还自学了的基本知识,能够灵活加以运用。在选完专业后,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还参加了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掌握了会计软件的基本应用及×等应用程序。为了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我还研读了有关的案例教材,如战略管理,公司管理,财务管理,资本运营等,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习工作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我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不负公司给我的厚望。

管理专业范文篇2

此次实习工作中,我主要的实习内容是学习酒店采购部食品组采购流程。平时我所做的是日常电话接听、客户接待工作,以及给各种杂活。简单来说就是学习做一位办公室文员,却有与一般文员的工作不太一样。我是学旅游管理的,我在采购部不仅仅只是学做简单的文员那么简单,主要的还是多看,多问,多学,学习酒店的管理模式。刚开始上班时,真有些不习惯。面对着这么生疏的环境,心态还没有及时的转变过来。不过经过慢慢的适应自己也就同办公室的同事打成一片了。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上级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上级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办公室主任也经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六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一、自我学习能力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我担任的是文员一职,平时在工作只是打打电话处理文件跟供应商联系,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但办公室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它要求永无止境地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为达到这一要求,我十分注重学习提高:一是向领导学。在办公室工作,与领导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半年来,我亲身感受了企业各位领导的人格魅力、领导风范和工作艺术,使我受益匪浅,收获甚丰。二是向同事学。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如不虚心学习,积极求教,实践经验的缺乏必将成为制约个工作人能力发展的瓶颈。正是不断地虚心向他们学习求教,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得以不断提高,工作才能基本胜任。三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我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当然这些问题一般是突发的,我们所不能避免的。我记得有一次,跟我同组的主任休息,那一组就由我来独挡一面,当我正在输入数据的时候,由于程序不稳定,一下子做的东西全没了,文档里出现一片空白。我的头翁的一声,我也给懵了,这可是大问题,若不搞好,今天就没法工作了,明天的计划也下不了了。刚开始我很着急,试了很多种方法都不行,我深呼吸,强迫自己平静下来。其实我可以打电话请教主任,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是一种好胜,我最终没有打电话。我忽然灵机一闪,昨天不是另存在u盘了吗?我就把昨天的覆盖了那天的文挡,没想到居然好了,只是要再重新做一次刚才所做的。从这件事我知道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在酒店工作半年以来,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

二、工作很辛苦

由于我住得离酒店还有一段路程,走路要走20分钟左右,还好,我所在的是后勤部门,上的是朝九晚六的班,也不用加班,相对与其他同学所在的部门来说,我幸运多了。但由于我所在的组只是一个办公室主任和我,且必须天天有人值班,所以我的休息时间很不固定。在学校习惯了正常的休息时间,来到这有时星期天也得上班,正常工作日却休息,这让我很不习惯。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我每天就是对着电脑打打字,输入数据,汇总,打印,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我带来巨大的麻烦,给酒店带来很大的损失,还是得认真完成。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现在是实习生,工资水平不高,虽然酒店包吃包住,但除掉日常的开支,我常常所剩无几,一不留神可能就入不敷出成为月光一族,但此时的我再也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因此很多时候我要

合理支配我手中的这笔少的可怜的钱。

三、同事相处

踏上社会,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象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对于还没出校门的我们很多时候无法适应。比如我们酒店做市场营销的同事,就是由于利益的关系,关系显得有点淡漠。但是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办公室,大家就会毫无眷恋之情,有更好的机会他们肯定毫不犹豫的跳槽。他们情绪低落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每天只是在等待着下班,早点回去陪家人。偶尔的为同事搞一个生日party,生病时的轻轻一句慰问,都有助于营造一个齐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心情好,大家工作开心,有利于酒店的发展。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公司里同事之间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且在离毕业走人仅剩的一年里,更加珍惜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幸好,我所在的办公室各主任之间都不存在什么利益关系,大家相处还算和睦。

四、尽心履职,全心全意做好工作,做好基层

作为办公室秘书,我的理解是没有什么谋求利益和享受待遇的权力,只有承担责任、认真工作的义务。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扬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在平时的工作中,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从不讨价还价,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对自己分内的工作也能积极对待,努力完成,做到既不越位,又要到位,更不失职。在同办公室其他几位同事的工作协调上,做到真诚相待,互帮互学。半年来,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五、总结

回顾我在酒店半年的实习工作,我的主要体会是多请示、多汇报、多通气、多动脑、多动笔、多请教,注意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同时在半年的工作中,我了解到酒店的系统还不是很完善。就拿我所在的采购部所看到的来说吧,厨房下计划还是用手写,而且有时候写的字又很不规范,看不懂,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对某些供应商(当然不是全部,这也跟供应商有关系)下计划也是打电话,要一项一项的读,这很容易出错。总的来说,这次实习我受到了部门领导的认可,对我的工作也很满意,但我清醒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1.缺乏工作经验,独立工作能力不足。

2.在学习中还不够积极主动,认识还没有到位。

3.对办公室工作情况缺乏认识,对秘书岗位工作情况估计不足。

管理专业范文篇3

[关键词]中医;美容;班主任;管理对策

中职学校中医美容专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更好地适应了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当然,随着中医美容的进一步临床化与市场化,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也日渐凸显。然而,结合现阶段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中职学校从整体上面临着生源素质水平下降等多方面问题,由此对班主任班级管理构成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对专业教学成效的实现构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对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策略,以此来提升自身班级管理能力与水平的同时,促进专业教学的有效发展

1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生源质量整体偏差。由于招生门槛较低以及教学定位的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表现不足,集中表现为以下四点:①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且总体较差,就学生入学成绩来看,大多数由于成绩不够理想而选择接受中职教育。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欠佳,不少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三观”认知且缺乏一定的集体及社会责任感。③学习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积极性不够,学习动力不足。④厌学情绪较为明显。这种厌学情绪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对于学习缺乏重要性及必要性认知的同时,学习毅力不足所致,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对未来就业压力及专业前景担忧而做出的消极反应,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业方面存在自卑甚至是自暴自弃的不良思想,对于今后的就业也是一片茫然。1.2社会认知对于专业的认知存在偏差。包括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普遍认知,对于该专业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甚至还存在认知的偏差,比如会认为学习该专业今后都只是到美容会所当小工,有的甚至还会认为该专业学习今后所参加的工作也是不正当的。外界的认知偏差也会间接对班主任工作构成阻碍。

2中职学校中医专业与美容专业班主任管理的对策

2.1把握心理以诚待人。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多,交往最为频繁。对此,班主任不仅要有良好的品格、学识以及习惯等,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及成长的同时,还需要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心灵,以此取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否则,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会举步维艰。相对应来讲,班主任应该尽可能地融入到班集体当中,将自己作为班级当中的一份子,诚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与沟通。这样,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才能够无话不谈,学生也才能够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由此,班主任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以及学习过程当中动机、方法、情绪等等。可以说,当班主任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够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指导与帮助。当然,在涉及原则问题上,班主任要基于原则立场给予学生明确的指正与引导,要做到外柔内刚,使学生既能够感受到与班主任的亲密,又能够在相关原则问题处理上感受到班主任的权威。而这也正是班主任个人魅力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个人魅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服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2.2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管理。2.2.1加强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具备职业道德与法制相关知识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职业素养是决定学生今后工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而法制素养则是决定学生今后社会社会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对此,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适当增加职业德育与法制教育,贯穿对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以及责任意识的教育,结合实际基本素质类课程共同服务于专业发展,服务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2.2.2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与引导。要借助社会及相关行业的力量来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与引导,着重于学生“四个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具体来讲,班主任应积极联合学校及社会的相关部分来定期开展中医美容技能操作大赛或者是岗前培训等。另外,还可以请有关专家来校开办讲座等,以此来提升学生实践、创造、就业以及创业的能力。

3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阶段,结合中职学校中医专业与美容专业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在学习及成长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来看,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必要的。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及成长过程当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形成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则是学生的心理认知发生了偏差。本文选取学校适应不良型心理问题和抑郁型心理问题这两种较为常见的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展开详细论述。3.1学校适应不良型心理问题。就学校适应不良型心理问题来讲,尤其是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对于学校环境的严重不适应,跟不上班级的学习及日常生活节奏,由此在情绪上表现为焦虑、厌烦等。在行为上,表现为能力抑制(表现为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且记忆力低下等)、社会性退缩(表现为与他人的交往较少且不愿意参加活动等)以及品行紊乱(表现为逃学、斗殴以及离家出走等)。针对具有该类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于班主任而言,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要给予每位学生足够的爱与关心的基础之上,带领学生对学校的各个角落进行参观,向学生指明并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现阶段学校生活的新角色及其所承担的新责任与新义务。3.2抑郁型心理问题。总体上来讲,该心理问题一般表现为焦虑、苦闷甚至睡眠障碍等。这种心理问题一旦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危害将会构成较为不利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会变得越来越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精力衰退、悲观失望等,对于学习及生活缺乏足够的信心,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想法。对此,班主任应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当中加强对每位学生的观察与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解决。另外,还可以建立班主任信箱,学生可以匿名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咨询等。总体来讲,中职学校中医专业与美容专业班主任应不断丰富与创新班级管理的对策,以此提升班级管理成效的同时,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以及健康的成长,最终为我国中医美容行业培养与输送更多全面型、优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巨智超.浅谈对中职学校学生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5(9):14.

管理专业范文篇4

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重视理论轻视实践

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高层管理者,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必须与实践紧密相连。目前,我国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的比重偏大,专业课的比重偏小;酒店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很多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且针对性较差;课程设置讲求面面俱到,一些本应该细分的课程都是点到为止。在教材上,内容空泛,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定义上,缺乏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内容,很多教材也试着突破,但效果不佳。

2、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低下的现象。一方面,高等旅游院校酒店管理,在引进师资时往往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学历、专业、职称等,而我国酒店业起步晚,那些最早进入酒店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职员大部分大专学历以下,甚至连高中文凭都没有,根部就没有资格到高校任教。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酒店业的飞跃发展,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一旦脱离原有岗位很多年后,观念、实践操作能力等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原来的实践教学已经过时。

3、实践教学管理不够完善

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简单的模拟训练以外,主要依靠去酒店实习,但有些酒店不能正确认识实习生的价值,甚至片面追求效益,让实习生超负荷工作,任意延长工作时间,不能公平计酬,美其名日锻炼意志,考验素质,致使实习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大部分酒店只考虑工作岗位需要,不考虑学生实习需要,使实习生实习岗位单一,致使学生实践知识结构不完整,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更谈不上提升。

二、我国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我国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当前酒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高度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酒店教育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企业双向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院和用人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企业参与教学计划修订和教学考核。企业可以利用专业的人才优势,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院可以利用企业的硬件条件和氛围,锻炼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取”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某些方面能力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将一个学期甚至最后一一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完全放在企业进行,由企业和学院共同完成,使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特色鲜明,受企业欢迎。

2、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水平

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水平,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但是,一些院校对实践教学不重视,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受损,另一方面,教师本身对实践教学也不够重视,责任心不强;也有某些教师是由文化文化课改行的,没有经过系统的操作技能训练,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力不从心。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是”老师”的同时,又是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和一名称职的”师傅”。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双师型”素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教师”持证上岗”,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培训。同时,专业教师应定期到旅游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首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适时开展一系列实践技能训练方面活动,如专业技能比赛、案例分析、专业兴趣小组等,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推行现场教学、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校内一一切可利用的场所进行教学。如在讲授餐饮管理时,对摆台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对”十人台”如何定位;摆台的顺序、标准、规则;盘花、杯花的叠法等边讲边操作,学生边学边练,最后达到较熟练的程度,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

4、强化实习教学过程管理

管理专业范文篇5

【关键词】药品经营与管理;课程设置;就业导向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作为我校校企合作试点作业,学生就业率较高,因此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设置模式具有普遍性和可借鉴性,对于高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具有实用价值。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分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离不开课程设置,课程是教育的载体,必然需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专业课程的开发研究,这种课程设置将以职业发展和工作岗位职责作为依据,做到“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评价方法与企业评价相对接”的“4个对接”,既强调高职教育职业技能优势,同时突出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

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高职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照搬照抄本科院校,而学生修学年限短,课程进度设置不合理,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十分有限。盲目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知识要即可,缺乏对知识深度拓展,导致课程教学过于宽泛,学生难以掌握到真正可以满足未来工作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三、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高职课程改革摸索

1.明辨行业发展趋向,为优化课程设置提供依据。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医药行业兼并重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是医药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药品生产企业增幅缓慢,制药企业淘汰兼并激烈,而药品流通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对流通领域安全要求越来越规范,流通环节岗位群所需专业人才数量明显增多,为专业发展进行前瞻性预测,删减陈旧课程或转变行业引导方向,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持续发展明确方向。2.深挖专业就业岗位群。细化岗位群具体职责和工作日常,确定岗位群背后的学科支撑,完善相应的课程配置优化,为毕业生拓宽就业面和提高执业能力奠定基础。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主要集中于药品流通领域,其中制药企业,主要涉及药品原料、中间的市场销售、物流运输;大型医药批发公司涉及的有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及养护相关的仓储管理;作为终端零售药店专注于店面经营管理、为顾客提供用药咨询,引导顾客进行消费;医院药房主要提供药品调剂,侧重于处方药、尤其麻醉药等特殊药品的调配,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及时开展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等,达到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的目的。3.契合岗位,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深化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其对就业前景具象化,为自身课程设置进行倾向性调整。学校已建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引导室,在新生入学初期,带领每一名新生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明确自己专业从事何种具体工作,有哪些岗位群可供择业选择,岗位晋升的路径是怎样的。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榜样的示范作用,增加校友交流力度,让学生更加清晰自己的人生规划。为更好适应岗位职责,应锻炼自己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前规划未来自己职业的选择方向。通过自发的课程定制化学习,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让每一名毕业生均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4.改革教材,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就业导向为基准,要根据学生就业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并参考职业认证标准,开发编写适合职业教育的实用教材。教材的使用主体是教师,因此学校必须努力构建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直接从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或聘请校专家来校进行授课,强化青年教师的跟岗访学,深入行业一线,真正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优化教师职称职务评审方法,对已聘用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组织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为双师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加强自身学习,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拓宽知识层面,把最前沿知识传递给学生。5.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结合就业岗位职责要求与单位实际状况,将就业岗位直接建在学校,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对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实训课固有模式进行定期修正,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结合企业文化,利用现有的医药资源优势,将经营管理与医药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营销、销售服务能力以及经营管理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力。直接引用企业现行的规程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的活学活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模拟仿真训练,让学生完成设定的任务流程,并由系统进行考评讲解;直接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定期对学生进行授课,从公司规章制度,专业知识等多层次、全方位介入,引导定向班或冠名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已达成就业意向,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认同,对自身的职业晋升提供铺垫。6.以就业岗位职责为基准,使实训条件建设体系化。调整实验实践课,从职业认识出发,进行与企业的体验互动,去用人单位进行实景工作流程拍摄记录,制作企业实景视频,后期合成制作慕课,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技能提升;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如建立仿真GMP车间,药剂实训室等作为初级基本技能训练;针对岗位特色,设定专项技能实训室,如药品商品实训室,沙盘实训室,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技能强化训练;建立综合技能实训室,如模拟医药公司,医药物流实训室,使学生模拟做;通过校园大药房、大药房实践基地等场景与就业环境设置完全一致,让学生真实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最终考评。7.建立就业回访机制。结合近年来学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定位就业优势岗位群对毕业生就业跟踪回访,集中收集学生就业去向,专业对口率,转岗率,晋升率,通过比对分析,寻找制约职业晋升的瓶颈,进行课程设置修订或对优势课程继续强化提供扎实的实践支撑。以学生就业去向为例,汇总近十年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零售药店、药品销售、药品采购、药品贮存管理等其他岗位,通过系统分析各届毕业生从事岗位比重、岗位变化趋势、结合医药专业发展趋势,推定未来课程设置趋势及通过学生就业跟踪满意率,对现有课程设置效果进行检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明辨行业发展趋向,深挖专业就业岗位群,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改革教材,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实训条件建设体系化,建立就业回访机制,使其能够全面适应市场、企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艾亚钊.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课程开发[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34.

管理专业范文篇6

关键词:创业;工商管理;现状;改革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形势加剧,迫切需要工商管理专业积极推进改革,树立以创业为导向的发展观。这样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就业的压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1认识存在偏差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认识存在偏差,过于重视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教育,也开始专业技能教育,但是忽视或者淡化创业意识教育,学生创业的主动性不强。

1.2创业氛围不浓

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在日常教学中没有重视创业意识教育,因此在高校中缺乏创业氛围。创业氛围的缺失使创业没有能够成为高校学生的一种追求,校园文化建设也没有突出创业元素,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1.3师资建设滞后

创业导向下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不是简单地假如创业方面的教学内容,需要学校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与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创业教育实施的直接推动者,基于创业视角的教师队伍亟待加强,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1.4创业实践乏力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理论指导外,更需要积极开展基于创业导向的实践活动。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活动,缺乏将创业与实践活动相融合的思想意识,要将创业理论指导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内化理论并丰富创业理论。

2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改革的思考

2.1构建基于校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不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出现同质化现象,创业教育缺乏特色。关键的原因在于创业教育没有与校情结合起来,因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教育要进行重新定位,将创业教育置于校情背景下,充分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放大自身人才培养的优势。“创业教育逐渐从作为一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举措转变为一条关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2]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积极借鉴成功学校创业教育成功经验。这样才能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彰显学校特色。

2.2构建基于创业导向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高校的教育教学发展,从文化方面作用于师生的精神世界。创业教育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创业元素作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通过文化渗透的形式,向学生渗透创业知识,适时地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文化实践活动,积极宣扬创业实践事迹,在学校营造浓郁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进一步激活全校师生创业的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2.3启动“一师多能”师资建设工程

教师队伍建设是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改革的关键,学校要启动基于“一师多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其基本思想是“外引内培”。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现状,有计划地引进具有创业素养的教师,通过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学校其他教师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夯实既有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导师定期开展讲座,深入开展基于创业视角的教学研究活动,打造出一支“多能型”师资队伍,推动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

2.4构建基于“利益共同体”校企合作

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离不开创业实践载体。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发挥校企合作在创业教育中的推动作用。基于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要改变当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热情不高的现状,必须要构建基于“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通过校企不仅有助于培养创业型人才,还要在校企合作中,使企业获得利益,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发展的理论高度,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才能通过校企合作推动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

3结语

总之,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改革是时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要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加强思考,正视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不断进行改革,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王丹 单位:沈阳大学

管理专业范文篇7

一、教材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数量多,精品少。

随着旅游学科30年的发展,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也经历了从无教材或仅有几本教材(20世纪80年代)到专业系列教材出版(20世纪90年代)再到多种系列教材并存(21世纪以来)的发展阶段。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发展到今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都有了相当大的规模。从数量上讲,旅游管理专业一般课程都能找到数十本教材,至于其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教材基本上都突破了百本大关。从品种上讲,各种规划教材、新视野教材、创新性教材等等,也开始越来越多,层出不穷。在旅游教材日趋繁荣的背后,纵观30年来旅游教材的质量,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像李天元《旅游学概论》、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等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并不多见。有些教材一出来就无人问津,有些教材用不到一年就要修订,甚至有些质量不高的教材还以不同的名称在多家出版社出版。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水平。

(二)重复多、协调少。

一个学科专业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而这种系统知识又是通过系列教材有序传承的。一套系列教材编多少本、编哪几本,哪本在先、哪本在后,甚至哪一部教材应该编什么,都应该有一个明晰的范畴界定与序位安排,这样才能保证专业教学循序渐进与有效传承。可惜的是,目前出版的许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系列教材,虽然表面上都属于旅游管理专业范畴,但实质内容上并没有按照专业的知识系统在“系统”上做好文章,总给人以想编几本就编几本、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的感觉,从而导致所谓“系列教材”中教材重叠、知识重复的无序与混乱。如旅游资源学与旅游地理学、旅游开发与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开发、旅游市场营销与旅游服务营销、旅游心理学与旅游服务心理等,都存在着体系混乱、内容重叠和知识重复的现象,极不利于教学的科学实施与知识的系统传授。

(三)随意多、分析少。

随意性恐怕是目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许多教材编写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随意性不仅表现在不讲系统的体例随意性和不讲逻辑的谋篇随意性,而且还表现在仅有描述的概念随意性和不讲论证的观点随意性。许多教材完全是根据作者的好恶与臆想来编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编多少章就编多少章。尤其是对一些基本概念,既不讲论证,也不讲提炼,常常以顾名思义或直观描述进行界定。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经常表现出只有空洞的观点,没有深刻的论证。就拿旅游学科最基本的概念———“旅游”来讲,几乎每一本教材都会给一个定义,但又常常以“至今尚无定论”来敷衍。再如对旅游本质的讨论,许多教材只是简单地将其界定为“经济性活动”、“文化性活动”或“新的生活方式”等,并没有就“为什么”进行系统分析。太多的如此操作,导致旅游学科许多基本概念至今只能各持一说,难于定论,许多基本问题至今也只有结论性观点而无令人信服的分析与论证,从而直接影响着旅游学科的体系构建与快速发展。同时,在这种随意性教材的引领下,学生所接受的只能是大量不确定的杂乱知识和尚未印证的空洞原理。许多学生学了四年,还不能准确说出几个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的学生甚至在看了某些教材后又回到了知识的原点,实在令人心痛。

(四)案例多、经典少。

案例作为一种经验和示范性的素材得到了许多教材编写者的青睐与推崇,以至于目前许多旅游专业教材编到“非案例不成其为教材”的境地。有些系列教材策划者甚至提出每一部教材都得有案例或不得少于一定数量的案例,结果导致许多教材被大量案例所充斥,只见案例,不见原理,影响了知识的累积与应用。尤其是一些教材恨不得每章每节每个观点都配上案例,更是让教材的内容急剧膨胀和让案例遮蔽了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在这里,笔者并不否认旅游专业教材对案例的吸收与运用,笔者所要说明的是,对于旅游专业系列教材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需要案例,也并不是案例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者则纳之,纳入者必是经典之案例,就像博弈理论当中“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等经典案例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对基本理论的阐述与印证作用。

二、面对新形势教材编写的主要改进对策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编写到今天,又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种新形势、新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的高度关注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二是教育部即将颁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对旅游学科的重新定位和专业调整,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三是旅游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相当规模的研究成果,这一方面为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的编写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些成果也需要通过高水平、高质量教材的编辑出版得到有效的展示与传承。面对这种新形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旅游专业教材建设,加快编写既符合时展要求,又反映旅游学科发展水平的高质量教材,不仅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教材的权威性。

权威性本是教材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因为它一方面是人类优秀成果的重要承载者,另一方面又是学生吸取先进知识的重要平台。教材的权威与否直接影响着知识传承的方向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者获取知识的结构与效果。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编写到今天,似乎已步入“人人都在编教材、人人都可以编教材”的“列国时代”。这种过于功利、随意、重复和复制的行为、显然是对教材权威性特质的严重挑战。因此在新时期,应当重拾教材的权威大旗,强化教材的权威性组织与编写。一是要强化教材编写者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大力提倡和鼓励旅游学科专业的“大家”或在某一课程教学方面学有所成、累积深厚的专业人士来从事专业教材的编写,从而避免初学者、不熟知者或急功近利者的胡乱编写,以保证教材的质量与水平。二是强化教材编写组织单位的权威性。一方面,教育部旅游学科教学指导机构应当勇敢地承担起全国旅游管理专业规划教材的组织与出版,并通过专门的教材审定机构对规划教材实行严格的审定。另一方面,有关教学和出版单位在组织教材编写和出版过程中,也应聘请专家组成教材审查委员会对教材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并报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第三,积极鼓励权威出版机构重点出版“规划教材”或“重点教材”,全面提升旅游专业教材的权威性与品牌影响。

(二)强化教材的共识性。

教材是共识性知识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应该是相应学科知识与成果的深刻总结与集成表达。好的教材扮演着知识领航和成果集成的重要角色,既是达成共识性知识的大熔炉,也是构建知识高地的大平台。按照学科研究从论文到专著再到教材的基本范式,教材本该比“成一家之言”的论文、专著更难编写,因为它需要更多的综合创新与学识集成。然而,在许多人心目中、在许多科研评价体系中,论著的分量要远远高于教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许多学者在教材编写中,一方面并没有注重知识的综合、创新与集成,而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和复制性。另一方面更没有把握教材本是承载共识性知识的内在特质,把教材写成了更多的所谓“创新之见”或所谓“一家之言”,从而人为地搅乱了学科的基本概念体系和基本原理。因此,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材尤其要在共识性上下工夫。一是要求教材编写者必须沉下心来,博览群书,对已有成果和现有教材进行认真梳理、综合,寻找更多共识性的东西,并将其纳入到教材的编写内容中。二是建议广大学者围绕旅游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多召开专题性学术争鸣与学术会议,以达成更多的共识,从而促进高质量旅游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管理专业范文篇8

一、目前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供电所岗位设置不切合实际,造成权责不明、责任落实不到位

多数县供电企业为了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在专业化的深度方面,都尽力将各个专业之间剥离干净,细分了每个专业化岗位。但由于专业化分工过细,造成供电所的岗位设置远远多于实际供电所员工人数。使得在供电所中一人多岗多职的现象普遍存在。而要实现一岗一专责的设置,需要补充大量供电所人员,这势必会造成供电所机构臃肿,人员冗余,劳动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

2、供电所之间存在差异、缺乏交流,造成专业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由于供电所与供电所之间在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别是人员的素质和思想观念、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造成了供电所之间专业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加之部分供电所只注重和本所的过去进行纵向比较,忽略了供电所之间的交流和横向比较,使得参差不齐这一现象更为显著。严重地制约了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的深入开展。

3、供电所布局不合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经营成本的增加

供电所布局不合理,使得供电所设置过多,在实行专业化管理时,会造成小而全的现象。这样势必会使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还增加了经营管理的成本。为避免小而全的存在,实施农电专业化管理的供电所应具备一定的规模。此外,多数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所布局都是采用与乡镇设置相对应的模式,使得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大幅增加。

二、改进措施

1、规范供电所岗位设置,明晰专业岗位权责

衡量一个单位专业化管理搞得好与不好,不应只注重有多少供电所搞了专业化管理,而是要看专业化管理带来了多大成效。同样,衡量专业化水平的高低,不应单纯的看专业化的细分程度,而是要看专业化管理是否适应生产、经营的要求,是否使工作流程得到优化。因此,很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供电所的岗位设置,使其符合生产、经管、管理工作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优化工作流程。同时还应分清每个具体岗位的权责,使得专业化管理做到权责明晰,责任落实到位。

**市电力局**年伊始,根据各供电所管辖的实际范围、供电所人员的工作能力等现状,重新规范了供电所的岗位设置。在充分考虑实际工作流程的需要,做好各个专业岗位之间衔接的基础上,实行了“一长四员,一室两组”制。将供电所岗位分为了:供电所长、安全管理专责、技术管理专责、营销管理专责和综合管理专责五个岗位,将原先的电工组分为了配电组、营销组和客户服务室。这一举措的实施使得**局的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精简了供电所人员的基础上,大大地提高了供电所员工的工作效率,优化了供电所的日常工作流程。

2、加强专业技术交流,积极开展供电所同业对标

县级供电企业应加强供电所专业岗位人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技能比赛等形式,促进交流。同时,还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认真组织供电所各级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在此基础上,还需积极开展供电所之间的同业对标工作,加强供电所之间的横向比较,在供电所专业岗位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供电所各岗位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为国家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市电力局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市电力局以一流企业建设为抓手,在供电所之间积极开展内部同业对标工作。每季度评选一次供电所岗位标杆,并以此作为年终先进个人和岗位标兵评选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展供电所岗位同业对标工作,**市电力局以点带面,促使了供电所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3、合理布局供电所,有效降低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成本

管理专业范文篇9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病案;办学层次;入职资格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医疗领域的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为促进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整个医疗行业快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病案管理的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医学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病案信息管理方向)的发展大大落后于一般临床专业的发展。对此,文章将从目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现状、发展缓慢原因及发展对策三个方面一一进行分析发展缓慢,以期能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1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现状

1.1整体水平偏低

近些年,尽管医学院校的许多专业发展迅速,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却不温不火。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家普遍认为医院学校的学生核心专业就是临床和护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属于非重点专业,因此学校领导,也不愿意花大力气来建设这个专业,这就从源头上遏制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在许多专科学校,能坚持办这个专业就已经不错了,不可能做为一个重要专业来发展,因此招生的人数有限[1]。本科学校的情况也差不多,在医学院校该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调剂过来的,而且本科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没有病案这个方向,培养的人才基本上是针对医院信息科、医研所和图书馆,与病案管理相差太远。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受整个社会氛围或观念的影响,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不愿意就读这个专业,认为没有前途[2]。所以最后录取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属于调剂生,专业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不理想,与医院的需求之间存在对接缺口。

1.2学生就业专业对口较难

一方面,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医院越来越认识到病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更倾向于招聘专业的人才来从事病案科的工作,同时,因为医院评审的硬性要求,医院的病案科也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病案管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随着医疗工作的国际化,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学历要求等也越来越高,需要学校提供较多的高层次的病案管理人才。但现实情况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学历基本上是专科及以下层次,无法提供医院需要的病案人才。因此,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医院一直在招聘病案人才,却一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医院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医学院培养的卫生信息管理的学生就业却很困难,很难进到大医院的病案科从事专业工作。而这种就业情况一方面继续影响学校领导对该专业的发展投入,另一方面也影响学生报考该专业,继而形成一个非良性的循环,导致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比较缓慢。

1.3师资水平较低

由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其病案方向更是近些年才开始发展,加之大部分学校对此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在专科及以下层次,因此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较少,师资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大部分在职教师的构成如下:一部分是公共卫生或预防专业转行过来,一部分是计算机或图书情报专业转行过来,还有一部分是管理专业转行过来,属于拼凑型师资队伍,真正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出身的老师少之又少,更别说是博士毕业的专业老师。师资的不到位对于专业的发展是个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发展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2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2.1观念上不够重视

从管理决策层到基层单位(包括医院和医学院校)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病案管理工作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从卫生领域的管理层来说,一直强调临床科室而相对忽略病案科室的功能,没有从政策上加以引导,让医院和公众都认识到病案工作在医疗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无形引导下,医学院校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不够重视,也没有加大力度来发展这个新兴的专业,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的发展需求。而对于医院来说,从表面上看,医院的主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病案工作似乎远离临床第一线,没有对医院做多大贡献,因而病案科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老、弱、病、残的收容科室,其本身对于医疗发展的重要功能几乎被忽略了。

2.2医院门槛设置过高

近些年,随着医疗教育的迅速发展,医院对医疗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人才招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不同科室不同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几乎是一刀切地以本科作为起点。这对于临床一线的专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些专业现在普遍的是研究生教育,但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困难。因为目前在全国的高校中几乎没有开设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又何来的毕业生呢?而医疗的评审对于每个科室人员的学历要求是有一定比例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医院就招收临床、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专业的学生来做病案工作,而这几个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这无形中又造成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挤压。

2.3学生的学历层次偏低

由于各种原因,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在中国刚起步发展时,定位在中专层次。近些年,随着整个医疗领域的迅速发展,不少大专的医学院校也相继开设此专业,但本科医学院校尤其是重点本科院校开设此专业的极少,更不要谈博士研究生教育。因此培养的学生集中于专科及以下的学历层次。但与这种培养情况相反的是,医院招聘的条件却一直在提高。在过去,这不会影响学生的就业,但今天,学生就业全靠市场调节,这就出现了供与求不符合的情况,供与求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对接,而就业不足又影响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2.4病案管理人员入职资格过低

医院中的许多部门比如临床、护理等都有自己的入职资格,如医师资格、护士职业资格等,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这些行业的专业性,跨专业的人是不可能来从事临床或护理工作的。而病案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专业的入职资格限制,这就造成了医学其它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来报考病案科室,但实际上病案管理不是没有技术含量,人人都可以做的工作,相反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非专业的人员来做病案工作,短期内不能独立工作,且由于没有系统学过病案的知识,无法将病案在现代医疗中的功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影响病案工作在社会中的正确评价。

2.5病案管理人员职称发展有局限性

病案管理人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职称系列可晋升的,而医院中员工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称的高低。因而,不能晋升的病案管理人员收入较低,影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对于还没入行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了解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未来以后,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较,也更加缺乏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专业感情不稳定[3]。当然,在经过许多病案人的努力下,现在的病案管理人员已有职称晋升途径——病案管理技师系列。虽然最近几年有副高的级别,但仍然无正高的级别,且不少医院给病案科的高级职称数量少。这也是影响病案职业进而影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6专业教师的职业热情不高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在医学院校属于非重点专业,学校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部分学校因为就业率等问题隔年招生,导致该专业的专业教师对该专业的发展信心不足,没有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部分医学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上明显有许多不利因素,难以出科研成果。教师的收入偏低,职业前景渺茫,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

3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针对病案科室规定入职人员的专业限制,真正做到专业人士做专业工作,而不是让许多找不到工作的其它医学专业来做病案工作,从政策上确保病案工作的专业性;二是教育部专业设置委员会明确设置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不只是作为大专专业,也可在本科中设置此专业,随着病案的进一步发展,可开设病案管理的研究生教育等更高层次的教育,进一步完善该专业的发展层次[4];三是医学院校根据政策的指引,与时俱进地设置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作好专业宣传,搞好招生工作,培养医院所需要的病案管理人才。

3.2设立行业入职资格考试

让学生在毕业前可以考取本专业的专业资格,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提升专业性;又为学生就业增加竞争的能力,排除不相关专业对该专业就业的挤压,让专业的人做病案管理。把病案管理工作做成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提升病案管理的地位。把病案的功能充分发挥、利用起来,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

3.3定期举办病案管理大赛

在全国的大专院校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主要考察该专业学生对病案管理的基本、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各院校可根据大赛来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病案工作的实际需求来教授学生病案管理的相关技能,以做到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这个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激励医学院校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办好、办成社会需求认可的专业。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选拔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去国外优秀的大学进修,学习国外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等,也可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国外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5];二是短期内可组织专业教师去国内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办学较好的学校进行交流访问,借鉴成功做法,改变他们对专业的一些传统看法;三是定期召开全国性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术会议,让同一个行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教学、专业的交流,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同行的合作;四是选拔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实践进修。

作者:代清霞 单位: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

参考文献:

[1]阮焕立.高职高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12):1228-1230.

[2]王继林.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认知程度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5(12):103-104.

[3]陈浩,杨威,王德斌,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现况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7):800-803.

管理专业范文篇10

关键词:专创融合;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优化

1《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专创融合建设的必要性

1.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本科教育发展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对于学生开展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教育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的某一专业领域内的专业能力的获取,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的重要路径与改革突破口,是教育系统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专业课程的建设在专创融合的环境下进行已经是势在必行。1.2旅游行业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旅游者需求不断变化,旅游市场不断分化变革,对旅游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内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再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专创融合的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多元化,能开发学生的实践潜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基于专业能力的创新意识的提升和转化,为学生步入社会创业和就业增加砝码。1.3专创融合有助于《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的目标实现。在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既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核心支撑,课程目标是为旅游景区培养和输送专业的经营和管理人才。基于目前国家的创新战略,结合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方式来进行,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有效地推动《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目标的实现。

2基于专创融合的《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优化路径

《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为依托,根据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开设的时间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必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按照景区经营运作的工作流程构建了整体框架,围绕工作流程设计教学项目,并以此展开相关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适应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2.1强化师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认识———加强专创融合理念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教师引导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学校各个部门联动发展,多角度,多形式地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的认知,加强专创融合理念的培养。《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在建设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分享会、课程成果转化比赛、说课比赛等形式,激发师生专创融合的应用能力,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覆盖师生全员,贯穿专业课程建设的始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2.2理论知识的模块化———系统而清晰地展示了课程的专业内容。理论知识的模块化系统地将课程内容全部涵盖在内,清晰明了地概括了《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课程的框架结构。模块内每个项目涉及旅游景区运营的各个环节,内容完善而不拖延。关于项目的教学采用“课程任务导向法”,其内容体现了实用性、通用性和先进性,强调岗位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连续性,为专业教育的深入奠定基础。2.3课程任务的专创结合———基于实地调研的景区质量评估调查报告在《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每个模块按照工作过程分解成多个子项目,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避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在课程的任务布置中,按照“岗位工作过程”构建教学项目和内容,结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进行课程任务的布置,通过小组形式实地调研了解旅游景区各个环节的运营和管理,运用所学知识发现不足,从专业角度发现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常态化问题;同时,实地观察游客游览过程中对景区硬件环境和软件服务的需求满意程度,以此发现景区管理和服务存在的动态化问题。景区实地调研既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的补充学习,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调查形式和内容的设置体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体提升了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能力。2.4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一个大案例为主线,各小案例穿插在内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适应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保证课程的连续性,《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中采用一个大案例贯穿始终,每个项目的子任务均选择有针对性的小案例,最大程度地将理论知识与案例融合,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的整体情况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找到面对实际案例时的分析着眼点,掌握景区服务技巧和景区的管理能力。2.5实践情景剧的创作———专创融合的深化根据《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的课程目标,通过知识模块的梳理,以小组形式进行情景剧本的创作,每个模块一个剧本,剧本要求包括知识点、情景设置、存在问题、突出矛盾和化解问题,最后环节是教师总结,总结本模块的知识要点,重申理论知识要点和实践技巧,完成本次模块的讲解。在情景剧的扮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地体验到景区工作人员工作岗位的要点,了解进入工作岗位后可能面临的棘手突发事件和游客需求,因此,借用情景剧本的创作,深入岗位环境,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创新能力的实际应用。

3专创融合背景下《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改革有待提升

3.1线上课程的开展———上课形式的创新。依托于现今多样化的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线上直播、慕课、线上精品课程等,一方面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方便教师材料的整理和收集,弥补传统线下课程的统计缺陷。《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线上课程的开展也是基于景区智慧旅游的智力支持,融合景区电子商务管理的技能,掌握信息化的景区管理能力,利用创新形式的课堂,深化专业教育的技能,以此,提升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3.2合理转化教学成果———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在专创融合的背景下建设,注重创新想法在旅游专业领域的落地与应用,结合当前每年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推动课程建设成果向比赛项目的转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的比赛,同时,以赛事选拔的规则反作用于课程的建设,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专创融合局面,实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以高校的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3.3校内外专家的联合指导———搭建课程交流平台。《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围绕旅游景区的管理与运营开展教学,在校内,专业的教师团队能够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旅游专业的教育;在校外,旅游景区的管理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实践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指导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共同搭建课程交流平台,分享成功案例与经验,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交流平台,完善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勇,王佩佩,周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6(8):1-2,6.

[2]杨峰,杨新娟,王艳花.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基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7(16):41-43,46.

[3]付琦.应用型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8):80-83.

[4]刘博,霍家亮,王磊,等.独立学院背景下“专创融合”课程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