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8:13:28

工业强市

工业强市范文篇1

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举办市“工业强市”纳凉晚会,我代表市经贸委向参加晚会的各位来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在投资兴业的各位企业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年是我市打造工业强市的提升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去年以来,我市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和《市优秀企业和优秀经营者评选表彰办法》,强化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制度,落实各项扶持企业政策,大力开展工业经济提升年活动。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力招商引资,培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园区建设,搭建融资平台,扶持重点企业,抓重点项目建设,市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用电量的增幅均居滁州市第一位,利用外资在滁州市位居第一、在全省处于前列。

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面启动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开展“五大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71.9%,实现工业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57%;规模企业净增16家,总数达90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2亿元,增长45.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38.7%,增幅居滁州市第一),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62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亿元,同比增长18.7%;进出口总额为866万美元,同比增长25.6%。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电子、矿产品深加工、日用化工、新型材料、服装玩具六大主导产业;工业园区面积已达10平方公里,投产企业42家,在建企业41,签约企业32家;在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上,涧溪凹凸棒粘土加工、明西矿产加工、桥头粮油加工、张八岭铸造加工等特色乡镇集中区已经初具雏形;三友电子二期、高盛材料科技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榄菊日化一期、屹洲铜业、滁州润海一期工程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

年是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计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高扬工业强市主旋律,围绕“135”追赶跨越和“追盱眙、增两倍、争上游”目标,大力开展“工业经济大突破行动”,进一步扩张经济总量、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突破发展瓶颈,促进工业经济追赶跨越发展。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奋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不断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成就!

工业强市范文篇2

党的十七大昨天开幕,总书记的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给我国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鼓舞干劲,加大力度,推动工业强市战略。刚才,大家参观了禹城的现场,听取了禹城市政府、德城区政府和永锋、古贝春两家企业围绕做大做强和节能降耗的发言,我感觉很受启发和鼓舞,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月明主任通报了前三季度全市工业运行情况,肯定了成绩,提出了问题,实事求是。总的看,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工业强市”战略,之后又出台了《关于培植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的意见》、《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意见》等文件,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有力;开展了以工业为主体的“南融北接”、江浙两省六市考察等多项重大活动;召开了规模大、规格高、内容实的“7.31”大会;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系包扶骨干企业制度;今年的德洽会,所有活动安排都以企业为主运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大家应该清楚地看得,市委、市政府的整个工作重点是十分明确的,就是紧紧围绕增加财源来布局、谋划、运筹,这就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财源建设上,也是放在了抓工业上。对这一点,全市上下、方方面面对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策表示了高度认可和赞同,并对全市的工业发展给予了很大关注和支持,已初步形成了人人关心工业、人人支持工业的良好环境。

二是成功破解了一些难题。市直各部门和各金融单位围绕“工业强市”战略调整工作思路和重点,增强了服务工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想方设法破解各种难题和瓶颈制约。虽然国家宏观环境趋紧,但是,我市发展工业的小气候逐步升温。尤其是各金融单位,在支持工业发展,增加信贷规模的同时,先后成功化解了几个大企业的金融风险,贡献大,成效好。

三是企业加快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市企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的号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上新项目、搬迁扩建、对外合作、拓展国外市场等,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高昂发展激情和势头。现在看,我们确定的主要工业发展目标,包括市属工业“四年翻番”目标、50家骨干财源企业梯队发展目标等等,都有希望提前实现。恒升、永锋、恒源等一批百亿元企业有望形成,群山无峰的局面近年内将得以改变,*工业将进入一个快速膨胀、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这种良好的局面,还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固有的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经营效益差、财政贡献低等问题仍然很突出,尤其是在发展速度方面,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从1-9月份的各项指标看,在西部几个市,我市在发展上表现出几点不合谐现象:一是区位最优越,但发展最慢。几项大的指标的增幅我们都在全省排后几位,有的是末位。二是我们多年叫响“超常发展,跨越前进”的口号,却被别人超过了。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0.5%,低于全省平均增幅近4个百分点,全省倒数第一,泰安、滨州、菏泽增幅都在30%以上,聊城是25.2%;在总量上,聊城、菏泽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分别比我们多5000万元、9000万元,和泰安、滨州的差距则在进一步拉大,泰安比我们多19.4亿元,滨州比我们多10.2亿元,总量除比日照、莱芜多之外,排在倒数第三。三是我们GDP最高,但财力最小。我市地方财政收占GDP的比重只有3.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比全省占比最高的低个百分点。四是我们规模以上企业最多,但实力最小。目前我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453家,比泰安、滨州、聊城、菏泽都多出1000多家,但没有一家百亿企业。从产业上讲,无论是六大支柱产业,还是四大新兴产业,每个产业都还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规模,更谈不上集群效应。就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业来说,共有536家企业,仅占总数的21%,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三项主要指标占总量的比重分别只有19.5%、18.5%、17.3%;而规模最小的新能源产业,只有12家企业,仅占总数的0.37%,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三项主要指标占总量的比重分别只有1.4%、0.9%、0.9%,目前还根本算不上产业。五是我们的名牌、品牌数量居全省上游水平,但企业效益与其他市同水平企业差距很大。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低调务实,卧薪尝胆,奋起直追,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密联系*实际,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深入进行,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工业经济。

就我市工业经济而言,好与快应该有更深刻和更切合我市实际的含义:

所谓“好”:从产业上讲,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从企业上讲,主要表现为有一批单体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产品市场前景好、体制机制科学的大企业;从数字上讲,主要表现为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大、提供的税收占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高等等。目前,我市工业经济要做到“好”,主要解决缺大少强的问题,就是要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同时,要搞好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

“快”:这是我们当前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压力。中央、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我们在思想和工作指导上要与中央、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具体到*,要把“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精力和资源要素向财源建设特别是工业经济上倾斜集中,加快发展速度。要在三个方面求快:一是发展速度要快,几项主要指标的增幅要紧追或者超越周边。二是项目建设速度要快,凡是定下来的项目,要加速推进,千方百计早开工、早投产。三是部门办事速度要快,效率要高。

工业发展就象一辆车,政府是方向盘,部门是轮子,金融是燃料,企业是发动机,因此,要加快工业发展,必须把政府、部门、金融、企业四个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上下一条心、一股劲,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一、关于各级政府的职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是经济工作的督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特别是在中国特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下,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更是起着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在抓工业经济中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要确立和把握好大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各级政府要对本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等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找准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也可以象禹城举办功能糖产业发展论坛、夏津县举办棉纺织科技发展论坛那样,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替我们把脉,找路子。只要确定了,就要以一贯之地抓下去,夏津90年代提出了“全民保棉花、棉花保全民”的思路,几届班子都坚持这个发展方向不动摇,目前棉纺产业已形成了规模。禹城近年来坚持发展“三糖一药”,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污染小,还是循环经济,目前成效很好,后劲很足。要围绕本地的基础条件、比较优势,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确立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上延下伸,把特色做足、把产业做大。各县市区分管的领导在指导部门、企业工作上要讲三句话:就是“指指路、出出面、陪陪客”,具体就是工作上指路、有困难时出面协调、外来客人时陪一陪。后两条比较容易做到,更重要的是做好第一条,要做好这一条,需要大家加强对工业经济的学习和研究,改变“知识透支、能力透支”的现状,真正做到学工业、懂工业,成为工业上的行家里手。

(二)要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尤其是在宏观发展环境偏紧、各种制约较多的情况下,谁环境好,谁就会形成“洼地”效应,项目、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就会更多地向那里聚集。而环境是由政府来创造的。各级政府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搞好公共服务,一是建立或扶持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撑;二是完善产品检测机制,制定并督促企业遵循市场准入标准;三是搞好人员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共享平台;五是帮助企业完善市场网络体系。

(三)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扶持政策。政府是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套好的政策可以为企业、产业的发展明确导向、提供扶持。各级政府要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方向,研究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为我所用,使制定出的政策,能对本地企业的发展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于部门的职责

各级政府部门是政策的执行者和维护者,也是经济工作的促进者。当前,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越来越多,进入门槛越来越严,特别是立项、规划、土地、能源、安评、环评、质监等,对于我市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所产生的瓶颈作用尤为突出。能不能有效地突破这些制约,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从这个角度讲,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坏,主要不是取决于企业,而是取决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要看到,我们面对的这些瓶颈制约别人也同样面对,如果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能够有效破解这些制约,我们就能走在别人前面。畏难发愁、不敢冒险、不懂变通、不舍得让出部门的小利益,制约就永远打不破,加快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衡量部门工作的标准看三个方面:一是指导要准。在产业发展上,要很好地研究近期和长期的关系,从长远上,要瞄准高科技、外向型做好发展规划,今天的效益是昨天的投入,明天的效益来自今天的投入。近期,要对传统产业、企业加大调整改造力度,不需急功,但求近利,引导优势资源向化工等高回报产业集中。各个部门的工作一定要放到全市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从各自职能出发,提出准确的指导性意见。二是办事要快。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服务企业,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把企业发展当成自己的事,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帮企业所需,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和企业一起跨越加快发展的道道门槛。三是效果要好。要认真研究企业存在的具体困难和解决的办法,不要讲“办不了”,而要多讲“怎么办”,叫响“只要*能发展,部门敢于冒风险”。要善于变通,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政府要加强督查力度,在加强督查的力量的前提下,对已经确定了的事,要明确各部门的办理标准和办结时限,定期调度,督促各部门要有进度、有承诺、有结果,对不能按标准和时限完成任务的,必须作出交待。

三、关于金融单位的责任

主要是三条:

一是增加信贷规模;

二是破解企业担保、互保难题;

三是对企业加强指导和监管。

四、关于企业的责任

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面对当前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不少企业仍满足于“能正常运转小有赢利、能稳定现状小有发展”,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争上大项目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勇气、胆识和魄力,缺少危机意识以及由此带来的发展压力和动力。改变这种状况,企业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要时刻保持强烈的发展意识,敢于把企业做大做强。要不断锁定和超越更高的目标,争做加快发展的领头雁。企业只有做强了效益才好,只有做大了困难才少,只有不断发展前景才能越来越好,越做大老板企业越好干。

二是谋划好项目。项目一直是我们的短腿,没有好项目、大项目,投入就没有载体,将来就没有后劲和效益。上半年,我市5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同比减少了17%,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项目储备不足,已储备的项目也是质量差、规模小。对这项工作,各县市区、各企业都要高度重视起来,要树立“抓工业先从谋划项目开始”的理念。要依托现有产业和企业优势,深入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在深加工和产业延伸上寻找突破口。在这方面,我市恒升、恒源、德隆、通裕等企业做得很好,恒升集团近十多年来,时刻把项目建设放在重中之重,不断谋划、储备、新上大项目、好项目,企业年年都有大跨越。恒源集团对科研单位进行风险投资,共同开发项目,并将企业作为新项目的中试基地,这种“租鸡生蛋”的方式,为企业储备了一批高精尖项目,保证了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优势和领先地位。德隆、通裕也都一直把项目储备和建设放在重中之重,做到在项目建设上时刻领先一步,走在同行业前面,在市场上超前把握,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千方百计加强对外合作。石化总厂、晶华集团对外合作的成功再一次证明,加强对外合作是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最佳途径,这条路子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舍得拿出优势产品和优势资源、舍得出让股权、舍得出让对企业的控制权,加大对外战略合作的力度。过去我们的工业企业在往外跑、往上跑方面做得很不够,缺乏借力发展的意识、寻求合作信心和主动性。特别是当前国企、央企都在积极寻求对外扩张,他们气魄大、素质高、资金雄厚、技术和管理先进,我们的企业老板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舍得拿出优势产品和优势资源靠大树、攀高亲,寻求对外合作,借强势力量,实现企业脱胎换骨的飞跃。

四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衡量企业发展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恩格斯说:“用数学的概念研究和解决问题是最高境界。”企业管理要量化、具体化、精细化、标准化,追求“用数学的概念去管理企业”的境界。

最后,我讲一下节能降耗工作

近年来,我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节能降耗工作的共识逐步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对节能降耗工作重要性认识有所形成,“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的愿望和目标更加深入人心,不以牺牲环境和透支资源,来换取一时发展速度的理念逐步确立。二是节能降耗工作的机制初步建立。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吴市长任组长的市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机制,出台了配套文件和考核办法。三是节能降耗工作的成效初步显现。争取到6个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国债项目,有6个项目列入全省“三个一百”第一批示范项目,4个节能改造项目被确定为省节能奖励项目,7个项目被选为中日韩节能减排推介项目,4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有2项技术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皇明太阳能集团的高效太阳能产业化示范项目被列为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禹城市的循环经济经验被选为全省循环经济案例。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了3.17%,在全省列第四位。

我市的节能降耗工作总的看取得一些成绩,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与省下达给我市节能降耗的指标任务相比,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去年欠账的压力。2006年万元GDP能耗指标计划是4.5%,我市下降了3.49%,没完成任务,增加了完成2010年指标的压力。今年的指标计划是4.7%,上半年下降3.17%,任务仍十分艰巨。为此,9月27日,王军民副省长和省经贸委李书绅主任专门致函吴市长、我和月明同志,要求加大差别电价和超能耗加价等市场调控的力度,确保完成全年指标计划。二是产业结构一时难以调整的压力。我市六大支柱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尽管我们大力培育能耗相对较低的四大新兴产业,但短期内“能耗相对较高、污染排放较大、整体偏重”的产业结构大格局,一时难以有效改变。三是节能改造带来连锁负面效应的压力,特别是全省电力上大压小,确定我市“十一.五”期间要关停1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涉及我市多家企业,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四是全社会节能降耗意识不强的压力。

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到2010年,我市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具体说,万元GDP能耗(按现价计算)、电耗、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别比2005年下降23%,万元GDP取水量和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40%。由于2006年我们末完成既定指标,使得完成五年目标压力很大。现在,国家和省对节能隆耗工作都十分重视,姜大明省长更是把它定为一项“摘帽子”工作,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同时,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通过抬高石油等能源价格的手段,对我国实行经济打压,节能隆耗也是一件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大事。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今年的年度指标。具体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切实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上半年,全市58家重点耗能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的92.86%,其中省重点监控的38家耗能企业,占到了86.64%。因此,要切实加强这些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年综合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企业统计制度,这些企业要按国家节能统计报表的要求,按时向市经委报送用能情况,定期核算重点产品综合能耗水平。年综合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要建立能源消耗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把能源消耗定额进行目标分解,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做到节奖超罚。要依法加强能源审计,督促重点用能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二)切实抓好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2006年,我市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等五大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553.42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9.71%,因此,要重点做好这些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要加快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改造,提升产业层次。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加大清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各项新技术,使我市几大行业行业单位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平均甚至较好水平。市经委负责尽快完成大坝水泥机立窑的拆除。

(三)切实抓好结构调整。加快实施低耗能、低排放的非资源产业和低能耗的第三产业重点项目,从总体上降低我市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通过实施高附加值、低能耗的高新技术项目来提高单位能耗的产出效率。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组织实施天然气替代、洁净煤技术、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实施一批生物质能、生活垃圾、秸杆发电等新能源示范项目。

(四)切实抓好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节能目标考核和指标公告制度,把节能降耗指标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和实施GDP能耗公告制度和重点企业能耗公告制度。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审计,尽快完成8户列入国家和38户省节能重点企业的节能审计工作。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加强节能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提高节能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节能监督机制,依法开展节能执法监察,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工业强市范文篇3

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这些年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2000年起,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2003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由2000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2000年的98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0%增加到44.4%

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工业园区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2000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从入库税收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较3年前翻了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00万元,今年将达1500万元。从园区工业投入来看,三大园区近3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前20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

其中规模企业26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2003年全市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2家。荣祺牌”茭头、红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制品等成为场上的知名品牌。黑杨加工产业发达,全市杨树面积达50万亩,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杨生产基地市,并获得了中国黑杨之乡”美誉。苎麻加工业已与全国20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安徽、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并出口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去年苎麻产品出货值132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特色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初步形成。

把投资商请进来;创造优良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定优惠政策。让投资商留下来;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商富起来”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发展市域工业经济的共识。主要的政策有:一是引导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扶持、指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二是鼓励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全市设立了纳税大户奖、企业上台阶奖和创品牌奖,重奖对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主。2003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200多万元。同时,给予民营企业主相应的待遇,积极推选他担任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保护企业发展的服务政策。全市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点企业、一站式”审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经济环境“黄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诚信政府,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民营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4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投资额5.3亿元。

产业不强,问题:规模不大。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但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由于部分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而成,一些陈旧的设备和厂房无力及时更新,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同样存在重视粗放产品加工,忽视产品的深加工增值问题。

缺少龙头品牌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不够,产业不强。大型现代企业少。虽然在棉麻纺织、黑杨加工上形成了一定特色,但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形成一个产业的规模。二是产业链条不紧,上下游产品脱节现象严重。如纺织企业由于产品的结构雷同,科技含量低,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不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相反往往同类企业争原料、抢资源、拼场、打价格战。三是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了企业驾驭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企业缺乏科技人才。从对10家企业的4780名员工调查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506人,占总人数的10.6%具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初级以上职称的624人,占13%7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技术职称和大专以上;企业产品更新难,大多数为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场上没有竞争力。

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资金,投入不足。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市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最大效益,对市一级下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不仅没有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反而将从市级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大中城,有的银行对市级只存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起步基础差,特别是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使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抵押与担保受限。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

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一是行政体制方面,体制不顺。近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

破解瓶颈难题。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拓宽融资渠道。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

工业强市范文篇4

一、以“三大工程”为支撑,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是区域经济的命脉,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把工业作为“一号工程”,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通过调结构、抓项目、育骨干、降能耗,促进整个经济快速协调发展。首先要加快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阶段,面临的最大制约就是工业的支撑力不强,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因此,要继续按照膨胀提升食品行业,重点突破机械、化工行业,大力发展新兴行业的思路,集中优势资源,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品集群,促进食品、机械、化工三大支柱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到年底,食品、机械、化工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要由年的55:22:8调整到56:22:12;三大行业要实现销售收入44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90%以上。食品行业,要继续实施“6221”工程,加快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调理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和FD食品,坚持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并重,不断完善销售网络,扩大国内市场的销售比重。

国外市场,要在巩固市场的同时,加大开发、市场的力度,逐步改变国外市场单一的状况。要不断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实施规范化管理和生产,抓好资质认证,全面提升食品行业的质量和水平。机械行业,要继续实施“3210”工程,努力实现三个突破。整车整机要加快“三车两机”的培育和膨胀,年内重点抓好重卡的新厂区建设,XX重工的旋挖钻机、小型挖掘机等新产品的批量生产,舒驰客车的增资扩股和对外出口,XX欧Ш发动机试制和批量生产,XX大中拖的达产和登陆国家目录等重点工作。促进国内销售。加快80—120马力拖拉机的开发,实现向等批量出口,年内生产大中拖3000辆。以扩大配套半径为重点,推动零部件加工突破,逐步实现零部件由农机配套向汽车、工程机械配套,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粗加工向精加工方向转变。

努力实现配套多元化。打破配套半径制约,立足市内配套,面向市外和国外配套市场,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抓好活塞、铝质缸盖、散热器、气门座、大拖覆盖件等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增加一汽等重点企业的配套份额,扩大对等地的出口比重,努力实现配套多元化,年内新增零部件企业10户。加快零部件由农机配套向汽车、工程机械配套,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粗加工向精加工方向转变,面向市外和国外配套市场,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扩大对等地的出口比重,努力推动零部件加工突破。化工行业,要继续实施“3361”工程,加快推进TDI“一扩二”和金和化工扩产,年内巨力大颗粒尿素等项目要完工投产,中鑫东泰产品实现批量出口。

加快对骨干企业的提升改造,进一步膨胀规模总量。要以医药中间体、上下游产品的开发为重点,积极引进建设新项目,拉长产业链条。要积极发展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整合提高服装行业,改造升级建材、轻工等行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重点抓好无碱玻璃纤维、生物柴油、环保节能木结构楼、真空镀塑、橡胶布等项目,全面优化我市工业结构。其次要坚定不移的实施项目经济。各级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就是抓财源的观念,深入开展好项目推进年活动,确保年内落实重点项目200个,总投资达到120亿元。一要加快项目引进步伐。对食品行业要发挥现有合资企业较多的优势,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形成以贸招商、以商促贸的良性发展格局。机械行业整车整机要立足于国内招商,与一汽、吉奥等国内知名的汽车生产厂家在合资合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零部件主要围绕三车两机引进外地2—3家配套企业,加速推进汽车零部件基地建设。化工行业要以TDI等大企业为依托,在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上实现破题。同时要重点抓好生物多糖多肽、汽车零部件加工等38个过1000万元项目的签约落地,年内争取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其中过5亿元的项目2个;实现利用外资1.41亿美元。

二要加快项目开工建设步伐。各镇处和发改、外贸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督促新上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在建项目,要切实解决好影响其进度的各种问题。三要加快项目投达产步伐。投达产是我们招商引资成果的最终体现,今年市里将把项目的投达产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以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对已建成投产但未达产的企业全面进行梳理排查,找出原因,因企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的达产率。重点要抓好21个项目的完工投产和达产见效,确保投达产率60%以上。

第三要全力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骨干企业的培育是振兴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龙头企业和潜力型规模企业作为培育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分类指导,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要通过规范引导,强化服务,促使昌誉、金和化工等中小企业尽快向骨干企业迈进。

一是抓好战略重组。要加快资源整合,促进企业向集团化发展。通过退城进园、资产置换,搞好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融资发展。要发挥市内骨干企业的资产、品牌、土地、厂房等优势,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快与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重组和嫁接改造,形成以资产、上下游产品等为纽带的企业联盟,挂大靠强,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做好融资工作。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继续开展银企合作项目推介活动,鼓励福龙康等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海外上市和国内上市,通过股票融通资金;积极搭建银企交流平台,推进春雪食品行业协会担保贷款等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存量资产优势,积极向上争取国债、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今年要培育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个,过40亿元的企业1个,过10亿元的企业4个,过亿元的企业95个,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0个,过百万元的企业120个,规模以上企业要达到300个以上。要培育名牌产品1个,驰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3个。

第四要抓好企业管理和节能降耗。今年要通过在全市开展培养一批优秀经营人才、推出一批管理创新成果、树立一批企业管理典型等活动,着力解决重投入轻管理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要加快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外出观摩、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讲座等方式,逐步更新企业家理念,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年内要培训企业人员2000人次以上。要深入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以鲁等企业为示范,推广先进经验,引导企业练好内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年内确保使15个企业通过相关体系认证。在节能降耗方面,要加快节能改造步伐,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鼓励企业积极采用节能新设备、新工艺,要大力推广锅炉分层燃烧、工业废水回收综合利用、大功率电机变频改造等节能新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抓好废渣沼气发电项目和30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建设任务。年内要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取水不超过25立方米。

二、以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积极发展服务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加税源,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要继续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与工业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全面繁荣提升服务业。

一要培育繁荣专业的批发市场。充分利用我市区位、交通等优势条件,加大对现有市场的培育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引进经营大户,加强市场管理,推进市场由零售为主向综合批发转变,年内要重点培育做大第一农贸、盛隆建材、商贸城等12个亿元市场,要着力打造东方果蔬和盛隆装饰城两大品牌市场优势,东方果蔬市场要在入围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的基础上,力争被确定为全国“双百市场”之一,争创部级农产品批发示范市场;盛隆装饰城要继续保持烟台市十大专业批发市场的地位,积极争创省级专业批发市场,力争使这两大市场年交易额达到5亿元,全市市场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要进一步加大新市场的招商建设力度,积极吸引外地的大批发商、大个体户到我市落户经营,增强专业批发市场的对外辐射能力。今年要重点抓好万商大市场、盛隆建材批发市场二期、盛隆装饰城三期等项目的招商建设。要按照疏堵结合、方便利民的原则,整合现有市场资源,加大对马路市场退路进厅和清理搬迁的力度,重点要抓好城区钢材、旧货、煤炭、再生资源商户及马山路农贸市场的清理搬迁和芦山街农贸市场的改造。

二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立足XX产业特点,围绕食品、机械、化工三大行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首先要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第三利润源”和新的增长点,也是提升我市服务业档次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我市人流、物流和交通、区位优势,搞好现有物流设施的整合和利用,重点抓好开发区物流中心的招商工作,在富山路两侧规划一处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继续培育发展龙大、交通、邮政三个物流配送中心。使全市物流配送量达到70万吨,配送额达到25亿元。其次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社区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加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功能,以满足广大群众生活娱乐的需求。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媒体等信息服务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第三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大力发展具有XX特色的旅游产业。

三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按照因企制宜、规范运作、积极稳妥、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股份制、资产重组、出售转让、兼并破产等多种形式,成熟一个改制一个,加快企业脱困步伐。年内确保完成10个企业的改制任务,争取流通企业改制面达到85%以上。财办系统要把尚未改制的企业全部纳入改革范畴;供销系统要按照上级要求,重点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革,采取撤社留店、撤弱扶强、跨社优化重组等形式,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建设基层中心社;粮食系统要巩固前段改制成果,继续抓好改制企业的处置工作。要以现有优势商贸流通企业为依托,通过加大投入、政策扶持、优化环境等措施,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流通骨干企业。重点加大维客、家家悦购物广场、佳乐家超市等十大骨干商贸流通企业的培育力度,确保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增长20%;实现利税3000万元以上,增长20%。要加大对现有餐饮、交通运输等企业的有效整合,加快优化升级,提高档次和水平,重点抓好投资1500万元的肯德基汽车穿梭餐厅和人民商场肯德基餐厅的建设,力争年内完工。全市餐饮业增加值要突破2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

要积极推进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农村日用商品和农用物资配送网络。年内要争取50%以上的村庄建有标准农家店。鼓励企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经营和加盟店,逐步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年内连锁经营门店、加盟店要达到300个以上,货物配送率达到60%以上。四要强化财税金融工作。要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努力增加财政收入。要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市乡财政体制,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要继续开展银企合作推介活动,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放贷力度。年内要使新增贷款突破8亿元,增长10%,其中,新增小额贷款要达到2亿元,增长16%。要继续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确保国家专项票据按时足额兑付。要通过采取资产、债务重组和企业并购等措施,帮助金融机构加快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改善资产质量,确保全市金融机构全面盈利。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商业保险体系,加大全市商业保险的深度和密度,优化调整险种结构,扩大保险服务领域,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

三、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各镇处、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抓好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示范带动,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仍然是影响我市“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对此各镇处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克服畏难发愁、等待观望等消极思想,加大推动服务力度,要围绕企业加工和市场需求,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加快调整农产品品种和区域布局结构,使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尽快达到一个新水平。要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为重点,稳定发展粮油生产。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效益,使粮油总产稳定在40万吨。重点抓好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建设和1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建设,完成30万亩播种花生任务。要以发展绿色和有机蔬菜为重点,深入实施“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和“无公害食品计划”,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基地菜、保护菜和无公害蔬菜,年内全市蔬菜面积要达到4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要以提高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为重点,全力突破畜牧业,切实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使蛋鸡、肉鸡、生猪、奶牛生产稳定快速发展,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年内新发展标准化养殖场60个,使肉蛋奶总量达到38.9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畜牧业综合指标要力争进入全省5强。要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进一步搞好果品生产,坚持开发与管护并举,加快南部山区开发步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确保新建果园2万亩,使全市果园面积达到42万亩,积极推广各种高产、优质、增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确保果品优质丰产,使果品总产达到44万吨。要以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为重点,着力抓好渔业生产,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对现有海水养殖设施的改造,着力提高渔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增加养殖效益,使全市无公害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水产品总产达到4.2万吨。其次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要继续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其发展链条。要以蔬菜、果品、肉鸡、生猪为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加强基地建设,使主导产业尽快形成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格局,培植起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使基地本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要采取政府、企业、农民联动的方式,加快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和实施,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以克服绿色壁垒对我们的影响。要加快中介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年内新发展5个不同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培育5个市级示范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年内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以上。第三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大工程、大投入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内要投入8500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725项,增加节水灌溉面积5.2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5万亩。要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小麦垄作和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引进推广适用新型农机具,提高农机装备和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年内使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0万千瓦,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全力抓好生态设施建设,要以荒山(滩)造林、绿色通道建设、农田林网建设、村镇驻地绿化和封山育林为重点,努力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全年要完成造林4.5万亩,封山育林11.4万亩,使林木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

同时要加快县乡公路改造步伐,搞好乡村路的养护管理,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环境。第四要加快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按照“规划先行、建管并重”的原则,科学进行镇村规划和建设,合理确定中心村、自然村的布点和数量,使全市76%以上的中心村完成建设规划。要大力开展“村容整治规范年”活动,规划建设范围以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改街、改水、改厕工作,村庄主街道全部整修,40%以上的村庄要实现主要道路硬化、绿化,有条件的村可安装路灯。要加快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年内解决12.8万人的吃水问题。按照“点-片-线”的原则,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的培育,促进面上工作的开展。年内,确保建成5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第五要加大政策落实和扶持力度。,农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关键看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能不能落实,因此,要认真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完成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探索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不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要切实做好小麦种植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畜禽养殖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柴油补贴等各项惠农支农工作,强化科技为农服务,让广大农民切实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完善“3+1”联手共建工作机制,扩大覆盖范围,组织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四、以推进经济国际化为导向,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的潜力和希望所在。一定要以更大的气魄,更灵活的办法,继续坚定不移的实施国际化战略,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按照“国内外并举,大中小齐上”的原则,重点围绕机械、化工等行业,进一步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大推介力度,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广泛开展产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等活动,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年内要新引进内外资项目180个以上。要突出招大引强,提高引资质量。年内要引进过千万美元项目4个以上,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达到8个,其中过5亿元的项目2个。在搞好工业招商的同时,要努力推进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

二要扩大出口创汇规模。当前,我市的外贸出口仍是以食品为主导,受各种贸易壁垒的影响,出口水平远远不能达到生产能力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年内要培育出口创汇过2亿美元的企业1家,过2000万美元的企业3家,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6家。同时针对这种出口结构比较单一的状况,要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食品行业要重点发展各种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调理食品、有机食品等,以多样化的产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机械、化工等行业要面向国际市场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增加出口品种和数量,年内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出口比重及机械、化工出口比重均要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扩大日、韩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中东等市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年内加工贸易占出口比重要达到45%。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反倾销等各种技术贸易壁垒,保障外贸出口工作顺利发展。

三要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目前来看园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今后要实现全市经济的赶超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园区的带动作用和聚集效应,要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与、银行融入”的资金运作模式,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园区的整体形象和承载功能。要抓好开发区的项目引进,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搞好产业和项目布局,年内经济开发区要实现合同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力争新引进项目20个以上,总投资4亿元,确保过亿元的项目1个,过5000万元的项目2个。食品工业园同样要实现合同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新增引进内外资项目20个以上,项目总投资应达到10亿元左右。

五、以膨胀壮大民营经济为抓手,努力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赶超发展的主动力,也是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的重要途径。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放宽领域,放活政策,放手发展,在全市掀起“铺天盖地”发展民营经济的新高潮。

一要加强鼓励引导,扩张规模总量。以园区、市场和专业村、镇依托,充分发挥我市产业、资源、区位和传统等优势,通过一二三产业共举、上下游产品齐上,大力发展商贸型、配套加工型、手工业型、运输型、前店后厂型等各种类型的民营经济,形成铺天盖地、竞相发展的态势。确保年内新发展民营企业160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500户。

二要抓大育强,促进素质提高。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积极实施民营企业“十百千”工程,要通过并购重组、嫁接改造、技术创新、品牌创建等措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梯次发展。年内要培育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和50家成长型企业。要全面加快民营企业向科技主导型、外向型、现代型转轨,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年内使民营企业新增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30个,发展自营出口民营企业40个,确保10家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3家企业通过ISO9004认证。继续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引导,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

三要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中小企业是富民强市、增加财政收入的潜力点,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从业限制,引导民营企业向更广领域、更宽空间求发展。要建立民营企业信誉评价和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瓶颈。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建立开放型的民营企业组织体系,实行自我服务、有序发展。要构建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创业辅导、中介服务和行政服务,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六、以提高城市承载力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要以建设胶东半岛副中心城市为目标,按照“多措并举、量力而行、先急后缓、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一要坚持高起点规划。搞好城市建设关键在规划。要按照超前规划、高点定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各项专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全面提高规划设计水平。要继续推进“阳光规划”和“一书三证”制度,加大规划协调联动和执法力度,依法从严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

二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经济发展能力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按照“量力而行,重点突破”的要求,集中财力解决突出问题和焦点问题,着力抓好路水电气暖及绿化、环保等重点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档次。今年要重点抓好城区部分道路改造和路灯安装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食品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完成蚬河西侧污水管网铺设和蚬河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要加大对企业废水、锅炉废气、水泥粉尘等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要以电力调度中心大楼建设为重点,加快对电力基础设施改造步伐,提高我市电网供电能力。继续抓好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和城市集中供气扩建,年内要完成敷设燃气中压管网15公里。继续抓好城区集中供热和河东区域集中供热扩建以及电厂扩建工程,提高集中供热覆盖范围。要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功能,加快绿化建设,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3%以上。坚持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全面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三要坚持高效能管理。创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着力解决好社会普遍关注的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经营、环境卫生、社区物业等热点问题。逐步建立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工业强市范文篇5

这次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工业发展任务。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出台推进工业跨越式发展两个意见和六个方案的基础上,最近又研究制定了推进工业转型跨越发展若干政策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促进工业转型跨越的政策措施。年前,马书记专门听取了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对会议组织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全市工业发展作了重要批示,大家一定要领会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刚才,副市长总结了去年全市工业发展情况,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年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上明确今年全省经济增速平均要达到13%以上,特别强调东、西两翼经济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是“西翼”的核心,按照省上要求,增速要达到17%以上。在省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省上与我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确定今年我市第二产业增速是22%,居全省之首。前天,省委书记在调研时,给提出了三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希望就是强化担当意识,要求我们在转型跨越上挑大梁,在开发开放上做标杆,在富民兴陇上走前列,特别要求的发展速度要更快一点,无论转型还是跨越,无论速度还是效益,都要在全省担当重任,这对我们来讲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可以说对我们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做强第二产业,这是完全符合省委领导要求和现阶段发展实际的重大决策。做强二产,提升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最根本的就是要扭住工业发展不放松。从目前我市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我们有自身的基础和优势,但差距和不足明显,潜力和机遇同在,总体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一是从发展进程看,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但总量和规模较小,加快工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体,无工不富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已实现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十一五”时期,共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0多个,投资总额780亿元,产能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10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人均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均超过50%,领先全省工业化水平约35个百分点,这个比例标志着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工业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只有20.3%,低于全省35.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比重不到10%,资本产出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1.3%,这说明我市工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因此,我们要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尽快把工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从发展现状看,我市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但粗放型特征明显,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工业是强市之基、富民之业、和谐之本,是实现跨越崛起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34.8%提高到2011年的43.8%,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有色冶金、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76.5%,特别是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但客观地讲,我市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加工制造业发展落后,整体带动效应不强,突出表现是轻工业轻,重工业重,轻工业仅占工业比重的10.5%,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占90%,加工增值率不足50%,比全国低10.3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高达89.5%,大多为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近年来,在风光电产业的带动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主要为设备组装工业,缺乏核心技术、配套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支撑,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不足15%,特别是农矿资源和风光电能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业效益水平低下,成本利润率只有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改变这种重型化、粗放型、低效率的工业结构,根本出路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综合利用资源,这既是跨越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发展的潜力所在。

三是从发展趋势看,我们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优先发展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等政策措施,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改造等,这些政策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随着中央调结构、转方式战略的深入推进,东中部产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加速向西部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产业承接、借力赶超发展的机遇;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为助推新兴产业培育、央企项目落地和高载能产业发展又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去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6%,这个我们自认为的“高速度”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1.4个百分点,位列全省十四个市州第十位;工业增加值虽然保持了21%的增速,但武威、陇南、张掖、定西分别达到了24.3%、22.1%、22%和21.7%;财政收入虽然增长了18.8%,达到60亿元,但庆阳的增幅高达80%,已经突破100亿元。特别是陇东能源基地的发展后劲很足,“十二五”平凉要建成6000万吨的煤炭基地,庆阳要建成5000万吨的煤炭基地和两个1000万吨的原油生产、加工基地,仅庆阳的煤炭、石化产业增加值就超过400亿元。我市新能源产业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受技术方面的制约,持续大规模发展的难度较大。面对兄弟市州的资源优势和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如不加快培育发展大规模、上水平的接续产业,就很难保住经济总量在全省第二的位次。全市各级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深化市情研究,依托自身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全力攻坚克难,切实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把工业经济做强、做大、做优。

二、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牵引,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着力构建现代新型工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率先跨越发展,进一步增强工业对全市经济的带动能力。

预期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工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速度、效益、质量和发展后劲明显提升,到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48%以上,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0户以上,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目标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我市是国家布局建设的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国扶47条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建成全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目前,全市风电装机达到600万千瓦,在建和建成光电装机303兆瓦,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联网运行,热电厂并网发电。发展新能源产业,我们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又有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支持,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切实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谋跨越的重要引擎,统筹推进风电、光电、电网建设、调峰火电和水能开发,力争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光电装机达到2000兆瓦,调峰火电装机达到920万千瓦,水电装机达到140万千瓦。一要强力推进风电开发。坚持把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龙头,加大风电二期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实施650万千瓦各类实验、示范风电场建设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风电二期首批300万千瓦项目的实施,确保年内建成并网发电,争取后续500万千瓦项目核准批复,力争开工实施200万千瓦。这是当前的头号工程,我和马书记已向省上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在全国"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将前往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委就此进行专题汇报。二要扩大光电产业规模。光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国际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各大企业开发光电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以敦煌、金塔、肃州为重点的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年内新增光电装机1000兆瓦。同时,要认真策划、储备一批具备建设条件的光伏光热发电项目,引导企业开展风光互补以及风光储一体化技术研究,为光电产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三要切实抓好电网建设。在提高已建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输送能力的同时,尽快开工敦煌-鱼卡-格尔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力争年内建成投运,形成西北地区750千伏环路电网。超前谋划后续电力外送通道,加快建设-株洲±8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河西750千伏二期和玉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330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努力破解电力输出瓶颈。四要推进调峰电源建设。抓住840万千瓦火电项目列入国家电网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大火电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年内开工明沙窝、常乐电厂,在加快、和热电厂二期等规划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与酒钢、玉门油田和入驻央企等大型企业密切协作,谋划建设更多的调峰电源项目,科学理性开发水能资源和生物质能,切实满足电网调峰需要。

2、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辐射全国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2009年以来,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带动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华锐风电、金风科技、浙江正泰等30多家央企和上市公司入驻,形成风机总装生产能力300万千瓦,光伏产品制造实现了零的突破。“十二五”期间,要着眼于延伸产业链,提升风电、光电装备配套水平,引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配套产业,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特别在风电装备制造上,要立足国家在我市辐射半径800公里范围内布局4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场的机遇,重点抓好北京京城电机制造、航天万源风电装备、华泰法兰生产等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国家风电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风光电技术工程研究院、风电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兆瓦级以上大型风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在光电装备制造上,要大力引进光伏、光热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和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等关联产业项目,尽快形成从硅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到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今年,要着力抓好浙江正泰200兆瓦高效薄膜电池和高纯硅材料精细加工等重点项目,力争年内形成光伏组件生产能力300兆瓦。在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上,要重点支持大禹节水、奥凯种机、玉门油田机械厂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施新产品开发、节能技改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力争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超百亿的龙头企业2户以上,超30亿元的3户以上,超亿元的10户以上。

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传统优势产业是工业经济的基础,也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我市的传统工业虽然大多是一些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两高一资”产业,受国内外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面临着资源环境政策趋紧的瓶颈制约,但这些产业都是我们几十年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转型跨越的基础,必须坚持走改造提升、创新驱动的路子。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综合利用,引导石化、建材、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冶炼等企业,加大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要把布局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做好清洁能源和优势资源结合的文章,加快新能源开发同高载能产业发展的对接转化,大力发展冶金、煤化工、有色金属、硅材料等现代高载能产业,重点抓好三新硅业、铝材加工、钒钛合金、电解铅锌、干法水泥、百万吨焦化、石棉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支持玉门油田实施炼化扩容和石油储备库项目,努力形成以“新能源开发-高载能产业-下游产品延伸”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要认真研究解决电能就地消纳问题,到2015年,年发电量将达到800亿度以上,电力富集将成为最大的资源。如何让电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电网输出和就地消纳两个渠道,但从效益最大化和电能可靠性的角度看,就地消纳更具有优越性,我们一定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电力局域网建设,探索直购电试点和差别电价制度,争取在风电基地建设直购电集中发展区,采取高载能企业申报直购或实行冶电联营模式,促进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西翼”新的经济增长点。

4、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梯度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市交通条件便利,通道优势明显,环境容量较大,资源丰富,特别能源优势明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省上已将我市确定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我们要抢抓这一机遇,立足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优势产业,下功夫承接东中部产业西移,想办法吸纳西北部资源东进,实现与央企和东部地区的大项目、大产业对接,抓好资源就地转化,变能源远距离输出为产品加工输出,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当前,要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矿产冶炼、新型建材等产业,探索发展电解水制氢、储能电站、动力电池等适应电源特点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能源相对富集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绝不是“捡破烂”,一定要严格准入“门槛”,立足高起点、高水平,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效益型投资项目,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同时,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引导转移产业和新上项目按照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要求,推广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5、加快发展园区经济,积极创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园区经济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市地域辽阔,生产要素分散,园区经济的集约效应更加明显。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35家,而我市仅有4家,且规模较小,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承接产业和项目落地能力弱,园区功能和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省委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培育好开发区这个平台,力争有更多的园区挤进部级园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原则,高起点完善建设规划,高标准整合园区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全力支持园区经济发展,真正把工业园区打造成生产要素的“高地”、招商引资的“洼地”、产业聚集的“福地”。要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对现有三大市管园区和县市工业集中区进行科学规划,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分类发展主导产业,注重园区内优势产业的培育、拓展和接续,增强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同时,要合理定位园区功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重商贸、商住、商务等服务产业开发,使之从单纯的工业集聚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演变,增强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要加快推进“飞地园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完善利益分享机制,着力打造多元化、外向型、创新型园区,争取将工业园区建成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循环经济产业园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建成部级示范园区,把各县市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工业园区,努力构建层次递进、优势互补、多元支撑的园区发展格局。

三、强化措施,着力推动全市工业转型跨越发展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完善保障措施,推动全市工业转型跨越和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研究谋划工业发展,制定推动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工作目标和责任机制。党政主要领导要把工业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准确把握全市工业发展态势,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导向,认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切实提高指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要带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对各项重点任务切实盯紧靠前、抓紧抓实,确保不见成效不放手。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工业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严格的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奖励制度,确保工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完善工业项目推进机制。我市工业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特征,只要抓住了工业项目,就抓住了工业发展的“牛鼻子”。要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制度、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领导包挂包抓责任制,落实县市区主体责任和部门协调责任,全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特别对一些重大项目在争取和洽谈之初,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进行招商签约;项目签约后,要靠实责任抓好履约,落实到位资金,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在项目实施中,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项目投产后,要撤点不断钩,人走不断线,继续为项目运行搞好服务。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政府、部门、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办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强化督查考核,围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建设、央企合作项目等重点,开展督促检查,促进项目落实。今年,我们要在定期通报重点指标完成进度的同时,对重大项目建设也要晒“成绩单”、亮“排行榜”,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委决定今年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发展、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坚持走引强入酒、借鸡生蛋的路子。要依托优势资源,围绕重点产业,精心做好招商项目的谋划、储备、包装和推介,特别是从产业链最急需的环节入手,从产业聚集最重要的项目入手,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盯紧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抓住投资额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开展宽领域、多层次、密集式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入驻。要顺应资本流动和工业扩张的趋势,最大限度地实行开放政策,既要善于把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投资者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优势有效对接起来,找准互利共赢的结合点,千方百计引进域外投资主体,催生一批新型企业;又要引导现有企业更加主动地走出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技院所联姻合作、嫁接发展,按照产权多元化、产业集群化方向,以优质资产为纽带,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发展模式,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完善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确保今年工业项目建设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工业强市范文篇6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要求,今年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城建设开创新局面

完善科技城体制机制。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国()科技城建设的意见》,推进科技城体制、机制、政策和评价“四大创新”。完善工作平台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省政府授予的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强力推进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年内挂牌运营,确保50%以上的资金用于科技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园区管理体制调整,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确保科技城生产总值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50%以上。

建设五大支撑平台。设立科技城军转民及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资金,以科技城孵化中心、省军转民技术转移基地、西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为载体,加强综合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支撑,以中科院电子设计自动化中心为载体,建设利益共享、政策引导支持的产学研对接平台。以国家军转民科技园、中物院民品生产基地、29基地军民共建共享试验基地等为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军转民创业和科技项目孵化风险投资机构,以科技城产业基金为依托,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聘请“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建科技城顾问团,以各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交流培训机构为载体,搭建人才支撑平台。

促进军民结合成果转化。加大人才和信息交流力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快推进院地、军地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建设以利益为联结的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机制,支持军工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军民结合为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积极开展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争取“委省共建”军民结合产业项目来绵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军转民科技园、中物院技术转移中心、29基地空气动力学国家实验室,引导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的军转民项目加快转化步伐。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面落实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组建研发平台,推动利尔化学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1个部级实验室,建设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积极开展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依托长虹、攀长钢、九洲等大型骨干企业和国防科研院所研发平台及重点项目,大力开展差异化自主创新。新增专利授权460件以上,完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50项以上,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项以上,不断提高科技城主导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二、狠抓工业强市,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引导科技人才创办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着力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申办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节,引进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大企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围绕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资源深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全力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狠抓企业技改和节能减排。调动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切实用好企业技改、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地方创新基金。积极推进长虹低附加值产品改造、攀长钢和巴蜀江电节能、双马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县纸业浆纸平衡等重大技改项目建设,确保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0%以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强工业节能节水、清洁生产、重点污染治理、环保产业发展等工作,搞好长虹、九洲、华润、东材、美丰等5户企业节水示范。挂牌限期治理12户工业企业排污,加快攀长钢节能技改、启明星磷化工黄磷尾气回收利用、银河建化15万吨铬渣处理、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国债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完成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3户重点企业和省“百户企业节能行动”的9户重点企业节能目标,确保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以上。

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促进工业经济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取得新成效

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挥绵江、绵安产业带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全年新增类别村60个、农民专合组织20个、农村专业营销大户1500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农产品加工经营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实施粮食、油料、水果、蔬菜和道地中药材、无公害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优势畜产品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千万头优质生猪工程”,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良种猪繁育基地、全国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确保出栏生猪660万头以上。积极培育水产龙头企业,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和疫病防治工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装备,增强农机服务能力。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实现劳动力转移123万人次,劳务总收入67亿元。

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以民营经济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大提速,力争县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认真贯彻《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落实财政扶持、用地保障、融资担保等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年内培育产值过30亿元的民营企业1户、20亿元的5户、10亿元的5户,新增亿元企业20户。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支持县市区发展的各项政策,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切实简政放权,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村社合并,深化、“扩权强县”试点。联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积极支持重点镇加快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和乡村机耕道路建设,建成农村公路1250公里。抓好病险水库整治,加强小、微水利工程建设和江河管理,新增节水灌面、恢复改善灌面和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3.5万口。继续完善农村饮水、电力、通信等设施和网络,建好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和乡镇卫生院。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迈上新台阶

扩大社会消费。全面启动县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体系。积极构建新农村流通网络,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03个。全面开展“家电下乡”工作。进一步支持和引导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三绿工程”,积极推行绿色市场认证制度。加快发展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实物租赁等综合性消费,培育和扩大汽车、通讯、教育和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保护和传承传统品牌,培育“中华老字号”和“老字号”餐饮企业。加快城区危、旧房改造,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繁荣房地产市场,确保房地产交易总额突破60亿元。

发展现代服务业。抓紧制定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培育大市场、大企业、大物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骨干企业,打造川西北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新皂工业物流中心和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科技、中介、金融、保险、会展、交通运输业和涉农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新型流通业态。打造科技城服务外包品牌,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

壮大旅游文化产业。整合机场和旅游集团等优势旅游资源,积极培育航空旅游市场。启动三国文化及蜀道旅游线建设,加快建设仙海部级旅游度假区,继续推进以科技(工业)旅游为重点的城市旅游,确保科技博物馆如期开馆、李白纪念馆创建国家4a级景区、虎牙旅游景区年内营业。启动旅游小商品市场规划建设。继续落实扶持旅行社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国内主要客源城市的宣传促销,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7亿元,增长20%。整合古玩市场,打造古玩一条街。积极培育演艺市场,规范和发展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文化经营项目,促进重点文化设施规模化和产业化。

五、加强开放合作,推动外向发展实现新突破

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抓住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机遇,围绕支柱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军转民等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招商政策。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突出抓好大型骨干企业配套产业、优势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会客厅建设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完善项目管理责任制,扎实搞好项目策划、组织、包装、推介和引进,切实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确保东部四省(市)招商、科技城产业推进会等活动签约的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建立和畅通“大院、大所、大企”联系渠道,着力办好第二届中国()科技城产业推进会、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科技城高峰论坛及项目推介会、“三线”建设项目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依托西博会、西部产业承接及重点投资合作圆桌会等省内外招商平台,努力拓展招商领域。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小分队招商、点对点招商、网络招商,力争引进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5家、行业500强企业10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确保全年到位()内资180亿元以上,到位外资1.8亿美元以上。

加强区域合作。以建设川西北重要交通枢纽为突破口,实施大开放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城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全面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西南经济协作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加强与等地区的合作,深化同港澳台地区、国内外友好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推进产业互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合作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张发展。

扩大外贸出口。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管理等工作,提高外贸服务水平。办好出口加工区,尽快引进一批外向型企业进区发展。加快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基地建设,提升外贸出口档次。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出口,着力培育3—5个拳头品牌。在扩大长虹、九洲等骨干企业出口的同时,继续壮大中小企业出口队伍,年内新增进出口中小企业30家,确保全市实现外贸出口9亿美元,增长28.5%。

六、优化投资结构,推动重点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大投资工作力度。年是的项目年,要以重大工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设立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重大项目筛选、策划、审批、建设推进机制。在做大做强投控集团的同时,积极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用市场化的手段筹措建设资金。完善政府投融资监督管理体制,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合理、安全、有效使用。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在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交通、水利、能源、城建等方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吴家渡电航、燕儿河水库、仙女堡电站、九环线响岩段改线、城市供水管网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北(川)松(潘)路、涪江三桥、武都水库、阴坪电站、梓潼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开工建设绵遂高速公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城区—仙海景观大道、和盐亭污水处理厂、涪江河堤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等项目。做好成绵第二条高速公路、绵安快速通道、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平武铁龙堡电站和古城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抓好以会客厅、园艺片区为重点的城市新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全面完成涪滨路、绵盐路会客厅段改造提升、塔子坝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示范、市中心医院改扩建三期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电源点及配网建设、城市环境治理、会客厅1号桥和桃花岛建设、三江大坝及道路改造提升。开工建设涪东片区城市水环境治理、涪江二期上段防洪堤、一环路改造和二环路续建等工程。完善提升给排水、人防和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做好第二垃圾填埋场、永兴和塘汛污水处理厂等前期工作。

七、强化资金保障,推动财金工作再创新业绩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严格依法治税,挖掘增收潜力,加强税收征管,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实现新的突破。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技术改造、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深化政府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绩效考核制度,稳步推进市县两级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工作。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认真落实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各项政策。

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继续落实部门工作责任,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发挥信贷担保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快建设长虹配套企业产业链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融资渠道,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加强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力争利尔化学等2户企业成功上市。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全年各项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引进2—3家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来绵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邮政储蓄银行组建分支机构,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步伐。积极推进政策性保险工作,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八、切实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各级财政投入19亿元以上,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八大民生工程。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培训农民工12.7万人。免除49.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为5.5万名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确保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对5.5万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给予资助。实现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城镇和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不低于105元和34元;确保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45.3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数达5000人。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确保年内参保率不低于50%。解决1500户农村特困危房、无房户住房困难问题。新建廉租房1200套、经济适用住房600套。启动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14个。解决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红层打井1.4万口。切实解决“老、小、困”问题。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新建、改扩建50所敬老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5%以上。加强城市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新建盐亭和安县社会福利中心。改进和深化青少年社会教育,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搞好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和帮扶。继续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将城市月人均收入250元和农村年人均收入12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惠民帮扶范围。实现2.4万户、5.2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救助城市困难群众13.8万人。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巩固和发挥基础教育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普遍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示范县,努力建设“读书之城”。鼓励民间资本、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进入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100所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学院,着力打造2—3个万人中等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力争师范学校创建绵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评估。着力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66个、农村书社10家、农家书屋40家,实现199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普查。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重大疾病防治和医疗急救联动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和就诊“一证通”。落实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抓好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市县中医院建设。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搞好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举办市第五届运动会,抓好体育场馆综合开发利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市民素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强化基层基础统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做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县市区第二轮修志工作。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科学有序推进矿产、水能、土地、森林等开发利用,提高资源保障和环境承载能力。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搞好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科技城集约节约用地试点,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40.6万公顷以上。切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目标以内。严格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排污,完成2个小集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10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物价上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认真落实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强生活必需品价格管理。完善各级信访和群众工作机构,全面落实市、县领导定期接待群众和“两代表一委员”制度,推行信访制度,着力健全社会综合管理体系。继续坚持用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办好市长公开电话,真心诚意解决好市民反映的问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创建国家双拥模范城市。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和水平,加强气象服务和地质灾害整治。严格食品、药品等重点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加强消防、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领域的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平安创建,健全基层治安防控网络,积极推进“乡村、校园、社区”三大警务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巩固省级平安县市区创建工作。

工业强市范文篇7

一、坚持工业主导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抓产业,发展集群经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市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全面推行“支柱产业工作法”,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强化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年,四大支柱产业聚集规模企业11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0.19亿元,增长26.7%,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5.4%。继酒业产业集群之后,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目前,“引项目—兴集群—建基地”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二是抓骨干,做大市场主体。大力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酒业等7家优强企业和今贝饮品等25家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实行“直通车”服务,强化政策引导和要素倾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年,全市规模工业产值过亿元企业27家,税收过1000万元企业7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家。酒业与维维集团成功进行战略合作,酒业集团实现产值41亿元、税收1.92亿元,分别增长32.4%、5.72%。三宁化工步入发展快车道,投资14亿元的“2030”工程建成投产,投资5亿元的68万吨磷复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全面启动,建成后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建成全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年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亿元、税收4926.75万元,分别增长42.2%、43.44%。

三是抓创新,争创核心竞争优势。充分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效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企业提档升级,扩大出口,较好地规避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联合为重点,加快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073.5万元,同比增长16.7%。认真实施《市质量振兴和品牌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企业争创名牌。坚持内培外引结合,积极培育本地品牌,大力引进知名品牌。酒业被列为国家首批“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省专利技术明星企业。奥美医用卫材先后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行业专业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13个,省著名商标9件,注册商标365件。

二、坚持项目带动发展,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抢抓政策机遇争取项目。抢抓国家和省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评估、论证和编制工作,精心包装策划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年全市申报国债和省专项资金项目160个,已下达投资计划61个,争取国债及省专项资金1.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倍。大江纺织医用纱布设备改造升级工程项目被纳入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计划。亚泰陶瓷扩规技改节能项目被国家发改委立项。

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建立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市镇招商力量、信息和资源,实行项目资源共享,形成了强大的招商合力。在招商引资中主动作为,把领导力量配置在一线,将财力物力倾斜到一线,构建立体招商格局。突出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信息、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实行产业配套、强强联合。年,签约项目80个,到位资金37亿元,成功引进宜化60万吨磷酸二铵、星鑫包装、熙玛石英石板材、金润达磷化工、松懿力腾电子等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总投资15亿元的宜化60万吨磷酸二铵项目是我市有史以来市属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占地400亩,项目建成后可达到120万吨选矿、80万吨硫酸、30万吨磷酸一铵、60万吨磷酸二铵的规模,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3亿元、税收200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7000万元。

三是扶持企业技改催生项目。将企业扩规项目等同招商项目对待,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促进企业实施技改,催生一批项目,再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实施扩规改造项目27个,完成投资24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9个。投资3.4亿元的迅达科技二期扩规项目全面竣工,新增年产13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200万台生物质直燃炉和30万台吸油烟机生产能力,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税收3000万元。投资2.75亿元的奥美公司医用再生棉项目正抓紧建设,竣工投产后可新增年产3000万包医用敷料、1.2万吨特种棉纱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税收800万元。

三、坚持园区引领发展,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一是突出特色规划园区。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宜昌市沿江突破战略机遇,集中力量在沿江布局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一核四极”工业构架,基本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安福寺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白洋装备工业园、民营创业园为支撑的生产力布局。发挥经济开发区核心主导功能,努力将其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园区。进一步突出果蔬食品特色,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将安福寺工业园打造成一流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工业示范园区。努力将姚家港化工园建成宜昌乃至全省重要的化工基地,争取3年内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积极推动白洋装备工业园建设,努力建成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转移的承接地和周边大中城市装备制造企业的配套园区。科学规划建设民营创业园,在省化铁路、318国道沿线区域,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尽快建成民营经济孵化园。

二是多元投入建设园区。按照统一规划、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多渠道筹资,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同时大力争取银行贷款投入,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融资投入,灵活利用BOT、BT等方式进行建设。年筹资5.8亿元,征收土地63宗9467亩,有效解决了“有园无地”的问题。目前,姚家港化工园平整土地1350亩,投资3015万元的晋煤大道正抓紧建设,投资1800万元的工业园沿江大道改造工程进入招标程序。白洋装备工业园完成700亩土地平整任务,善溪冲大道正抓紧建设。安福寺工业园投入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民营创业园初步完成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筹建等工作。

三是创新机制管理园区。将工业园区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的公共平台和边远镇的发展“飞地”,积极探索园区共建、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按照“谁引进、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全市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园区、工业项目优先安排到园区,全市160家规模工业企业90%以上集中在园区。年,经济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52个,形成食品酿造、纺织加工两大集群;安福寺工业园新签约引进企业6家;姚家港化工园正加速扩张发展,三宁化工扩建、金润达磷化工、元港化工搬迁扩建、宝力星磷酸二铵、宝磷化工等5个项目落户园区。

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推进产业融合,实现工农联动发展。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引进、培育、做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由“点”向“块”发展,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百亿元县市。酒业、雪花啤酒、奥美卫材、鸿新食品、湘宜水产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奥美公司成为省最大的医用卫材生产龙头企业,年实现产值6.75亿元、税收1786.8万元,分别增长52%、90.22%。全市形成了粮食、棉花、果蔬、水产、油脂五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群,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宜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年加工农产品120万吨,辐射带动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100万亩、果蔬生产基地35万亩、畜特生产基地100万头、水产品基地12万亩。

二是引导错位竞争,推进市镇协调发展。坚持财力下移,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各镇街道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安福寺果蔬、七星台油脂、马家店纺织、董市化工、白洋机械等工业板块初具规模,形成特色。安福寺镇依托丰富的柑桔、黄桃、红薯等资源,引进台湾鸿新、天元食品、韩国中元、上海怡安等果蔬食品加工及关联企业,形成了年加工农产品15万吨的能力,年创汇3700多万美元。各镇街道规模企业发展到11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1.9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企业的73.8%、46.6%。

三是鼓励全民创业,实现内外统筹发展。激发一切创业热情,激活一切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围绕我市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引导民间资本进行配套生产和投资参股,扩张民营经济总量。主动变农民工返乡之危为全面创业之机,加大资源配置、融资贷款等方面支持力度,鼓励返乡农民工利用拥有的技术、资金和信息自主创业,引领能人回乡、老板回家、企业回迁、资金回流。近年来,全市掀起由小老板、回乡农民投资兴办小果品厂、小加工厂的热潮。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企业933家、注册资本16亿元;个体工商户9695户、从业人员1.3万人、注册资金1.73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

五、坚持服务保障发展,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着力营造优先优惠的政策环境。加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大力培植A级信用企业,全市62家企业获得A级信用认定。组织开展“银行行长企业行”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6家金融机构与92家企业建立A级信用企业培植关系,发放贷款8.7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面清理土地市场等措施,储备工业用地近万亩,确保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积极做好电力、用工协调,优先保证重点骨干企业的生产用电,全市工业用电量达13.6亿度,增长50.7%。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居民就地务工,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洽谈会19场,53家企业与2145名求职人员达成用工协议。

工业强市范文篇8

为进一步理清思路,推进我市“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我对“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现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

一、关于开展“两新”组织团建创新的目的和原则

通过开展“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更好地团结、凝聚“两新”组织中的团员、青年,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认同感、归属感,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促进“两新”组织的发展壮大,为构建和谐*作贡献。“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立足“两新”组织发展、服务青年需求”、“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原则。

二、“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应具有的六种功能

一是塑形:通过多种活动,搭建“两新”组织与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和展示的平台,树立“两新”组织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是荐才:通过各种培训和活动,提高“两新”组织青年员工的综合素质,并将“两新”组织的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以多种渠道进行推荐。

三是服务:通过建立共青团和青年组织,加强对“两新”组织和青年的服务,畅通渠道,沟通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情况、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更好地服务“两新”组织的发展。

四是凝聚:通过参与企业文化的打造,架起“两新”组织的团员、青年与“两新”组织领导的良性沟通机制。

五是激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的活动,让“两新”组织团员、青年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

六是维权:通过招募“两新”组织“维权志愿者”,为“两新”组织重大决策、重大交易进行法律风险评估,提出法律建议,对“两新”组织中的团员、青年的重大侵权益案件实施法律援助,更好地维护“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的合法权益。

三、关于“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应具有的“五性”

一是前瞻性:体现在工作的覆盖面和对象的选择上,要有前瞻性,既关注条件成熟的,又关注条件尚未成熟但需求较强烈的“两新”组织。

二是兼容性:体现在“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要与“两新”组织的发展相适应,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三是针对性:体现在针对“两新”组织不同的情况和特点,注重工作指导的针对性。

四是灵活性:针对“两新”组织数量大、分布散、成分杂,工作劳动强度大、时间不一、行业特点和青年实际不同的特点,在“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中,要注重组织设置、人员组织、活动形式、工作方法的灵活性。

五是多样性:在“两新”组织开展共青团的活动应与青年的不同特点和需要相适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具有新颖性和吸引力。

四、关于“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可探讨的九种模式和责任主体

一是独立建团:“两新组织”中,凡团员在三人以上的,均应按照团章规定,建立团的组织。团员不足三人,青年在十人以上的,应由企业主管单位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并由所在地团组织在其中发展团员后,建立团的组织。

二是联合建团:“两新”组织中团员不足三人且青年数量较少的,可以就近与其它单位联合建团。

三是依托建团:在农村乡镇企业中,团员、青年不足3人的,依托所在镇团委或当地村团支部建立团组织或青工委,也可以采取以村带厂、以厂带厂等方式管理企业中的团员,开展团的活动。

四是公寓建团:在“两新”组织团员青年住宿所在地的小区、公寓建立团组织。

五是社区建团:在团员、青年较多的、“两新”组织较集中的社区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团组织。

六是协会建团:在由35岁以下青年任协会负责人或协会中团员、青年占3人以上的专业协会或行业协会中建立团组织。

七是网络建团:在团员、青年较喜欢的网站上,建立“两新”组织网上团支部或“网上青年论坛”。

八是沙龙建团:在“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经常开展活动的休闲场所建立“青年中心”或专业沙龙,并成立团组织。

九是流动建团:在外出务工青年流动量较大的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职介所、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地,建立流动团支部,设立“外出务工青年之家”。

“两新组织”中团组织的组建工作,由企业主办单位、主管单位或所在地团组织负责;乡镇企业中,乡镇办企业团组织,由乡镇团委负责组建;村办企业团组织,由村团组织负责组建;外商投资企业中,合资、合作企业团组织,由中方投资单位团组织负责组建;两家以上中方单位共同投资的,应根据参股份额、管理体制等明确以一方为主负责组建;外商独资企业团组织,由所在地团组织负责组建;股份制企业团组织,由控股单位或部门团组织负责组建;控股单位没有建立团组织或股权比较分散的,由所在地团组织负责组建;私营企业团组织,由所在地团组织负责组建;在个体工商业中建立团组织,由行业管理部门团组织或城区、街道、乡镇团组织负责。

五、“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要把握的四个关键环节

“基础”——阵地:按照“源于社会,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的结合,按照“社会化运作、事业化推进、品牌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发挥好资源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一是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两新”组织青年服务基地,使团的工作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广泛的青年之中;二是充分协调与青年事务有关的资源,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技术、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对社会上原有的一些阵地、场所,通过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行扶持、命名,建成培养“两新”组织青年人才的活动阵地;四是实施“两新”组织青年人才资源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工程,建立覆盖全面、门类齐全的“两新”组织青年人才信息数据库,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举荐输送。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依托现有资源,整合社会资源,依托书吧、电影院、健身中心、网吧、体育馆等休闲场所,通过组建“外出务工青年之家”、“青年中心”、沙龙、成立专业协会、联谊会等形式,为“两新”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满足“两新”组织运转的基本物质条件。

“关键”——机制:要逐步完善“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度、部门定点帮扶制度、“两新”组织“团建辅导员”工作职责、“维权志愿者”招募制度、“外出务工青年之家”管理办法、“两新”组织法律咨询和服务、“两新”组织团干培养计划、“两新”组织人才库建设、“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考评办法,完善“两新”组织团建创新的工作运转机制。

“支柱”——人员:一是抓好“两新”组织团的负责人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协调筹备、开展工作中的问题;二是抓好“两新”组织团员、青年基本情况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抓好“两新”组织“团建指导员”、“维权志愿者”的招募,并按专长进行分组,通过“结对共建”、“分片包干”、“轮流指导”、“现场服务”等方法,选好“两新”组织的“团建指导员”、落实“一助一”帮联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四是抓好“两新”组织的人才库建设,通过“推优入党”、交流、挂职、外派学习等形式,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选树、举荐。

“灵魂”——活动:“两新”团组织开展活动的质量和频率、青年员工的参与面、受益面和提高率是对“两新”团组织工作成效的检验。要使活动长期开展而且要有持久的吸引力,需要引导组织“两新”团组织建立自己的组织,加强自我管理和主动参与,根据各自特点,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可以“共青人”精神大讨论、“企业发展我成长”主题活动为载体,增强“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的责任意识。以拜师学技、导师带徒、青工夜校(业余党(团)校、“青年大讲堂”、开通“网上教室”、素质拓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为载体,培养他们一专多能,成为企业急需的专业务、懂管理、精策划、熟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以“青安岗”创建、“五小”活动、QC质量技术管理、重点科技项目攻关、成立青年科技协会、开展科技论坛、青年科技创新成果会、青年管理者论坛、先进操作法推广等活动为载体,促进“两新”组织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通过青年政见会、“金点子”征集、座谈会、“阳光信箱”、等活动,使“两新”组织团员青年感受到被人理解、源自沟通的快乐;通过开展“两新”组织青年文化节、“玫瑰之约”、“快乐家庭”趣味运动会、一封家书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源于亲情、友情、爱情的快乐。“两新”团组织活动的开展无固定模式,总的要求是因地制宜、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尊重青年员工的人格、针对青年员工的特点、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

六、关于“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应处理好的五个关系和发展趋势

一是处理好“抓重点”与“促全面”的关系,努力拓宽实现“两新”组织团建的覆盖面:首先,团市委要将市级35家重点企业、重点招商项目、民营企业、中介机构、专业科技协会和行业协会作为“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的工作重点,各县(市、区)要根据各自情况,就此工作进行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及时指导基层团组织开展“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不断扩大工作的覆盖面。

二是处理好“强自身”和“抓整合”的关系,努力实现“两新”团组织阵地的一体化:各县(市、区)要指导和引导每个“两新”团组织立足自身,挖掘资源,发挥优势,充分体现自己的特色,拓展阵地,为团员、青年开展活动提供阵地,同时,要帮助“两新”团组织建立“外出务工青年联谊会”,以外出务工青年为纽带,加强本区域、行业间和跨区域、跨行业“两新”团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两新”团组织之间资源共享、人员联动、工作互动,实现资源的整合,为“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注入新活力。

三是处理好“抓帮建”和“重维权”的关系,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充实人才保障:“两新”组织的团建工作,需要一大批熟悉共青团业务、关心“两新”组织发展的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要吸纳更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学校领导、教师、乡镇、村团委书记、大中小学生,社区居委会干部、“五老志愿者”,经过进行共青团业务知识的短期培训,加入到“两新”组织“团建指导员”和“维权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使“两新”组织团建创新工作的志愿者队伍既具专业性也有广泛性。要加强对“团建指导员”和“维权志愿者”的招募、选拔、管理,使“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有人抓”。

工业强市范文篇9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线上半年工作向大家作个分析和汇报,并就下半年*线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上半年的农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市长和在座全体同志的大力支持下,*线各局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以“四化一保障”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组织化生产,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平稳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业综合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同比增*%;农产品加工园区新增技改投入6647万元,同比增6.6%;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实现利润*万元,同比增*%。1-5月农产品自营出口*万美元,同比增*%;向上争取财政资金*万元,其中到位水利补助资金*万元。

2.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一是主导产发业平衡展。加快现代农业新基地建设,出台现代农业扶持政策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开展茶叶、香榧、菜蔬、长毛兔等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新发展各类基地1.56万亩,新增外拓基地*万亩。二是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结合集聚区建设,全市已有*家企业获得QS认证;开展茶叶品牌建设有关工作,举办“华发杯”第十届龙井炒制茶王赛、*龙井采摘大赛;加大专业合作社建设力度,全市新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创建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威达粮食机械合作社的做法得到了茅临生副省长的批示并在全省推广。三是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中国茶叶城一期已完成投资*万元;上俞堰坝引水工程东阳段已完成年度计划的*%;清风枢纽建设已接近尾声;前岩水库、南山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已经动建,*和*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昨天已通过太湖局的初设审查,4座水库的千库保安项目已完成*;建设清水河道*公里,完成年度计划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已解决或改善3.2万人的饮水条件;今年我市由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对山塘水库开展了除险加固,上半年已完成47座病险山塘水库的加固,这一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盛市长在全省强塘固房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全面完成绿化造林任务。四是抓农业安全。抓防汛准备工作,重点是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山塘水库巡查人员及巡查责任,完善应急预案,举行水上应急救援和预防超强台风演练,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特别是对全市中心水利员、村主任和小(二)型以上水库巡查人员进行防汛业务巡回培训。部署开展“绿剑”春季集中执法行动,完成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区域站前期工作;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有效地遏制了农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抓好动植物防疫、森林防火等工作,上半年没有发生重大疫情和重大森林火灾。

3.主要农产品平稳供给。粮食和猪肉能否平稳供给,事关社会稳定。今年来,有关职能部门超前思考,积极做好了粮食和猪肉平稳供给的各项工作。首先是确保粮食供应。全市全年共需粮食24万吨左右,通过加大对乡镇(街道)的考核力度,农业部门积极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等活动,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万亩,可生产粮食17万吨左右,加上目前已存储的国有储备粮3.5万吨、粮店储备约2万吨左右,对所缺口的粮食,粮食部门提前与安徽、江西等地签订收粮协议1万吨,以确保全年粮食平稳供给。其次是确保生猪供应。全市年生猪需求量约为20-23万头,全市现有生猪年出栏能力18万头,今年新发展年出栏2万头的生猪养殖场一个,再适当从外地调入,可确保全市生猪供给平衡。

此外,残疾人就业、培训、扶贫工作进展顺利,气象信息网络建设和气象灾害协理员队伍建设基本完成,市关工委、民宗局、老龄委也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了工作。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农业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主导特色产业的规模偏小。二是农业品牌建设和品牌整合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农业工作,要以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盛市长在今天会议上对*线工作要求为指导,重点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三项工作。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重点抓农业基地建设、农业品牌建设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抓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是农业增效的基础。在抓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要处理好老基地提质与新基地建设的关系。要突出现有农业特色基地的扩面与提质,做大做强块状特色产业,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同时也要注重现代农业新基地的建设,各乡镇(街道)每年有1-2个新基地。今年市农业局已对现代农业新基地的建设考核奖励讲了意见,市政府办公室已经发文明确,5大集镇各申报2个,其他乡镇街道申报1个,对年终达到考核要求的,由农业、林业、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验收,并给予投资额的5%左右的奖励。二是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基地建设必须要有点上的典型,但更要注重于面上的推广带动,使千家万户的老百姓能受益。三是基地建设要充分考虑土地流转。没有土地流转,块状特色产业就很难形成。对土地流转,各乡镇(街道)要从实际出发,可选择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试点。

2.抓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在品牌建设中要突出抓茶叶、香榧等品牌的整合与推介,当前要重点抓好茶叶品牌建设。一是抓品牌整合。全市现有茶叶品牌27只,品牌效应分散,较难形成合力;上半年林业部门已广泛征求科研院所专家的意见,专家主张我市主打“越乡龙井”品牌,市林业局已对“越乡龙井”品牌的收购做了大量工作。二是抓品牌规划。成立农业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委托科研院所制订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召开由省内外专家参加的茶叶产业发展恳谈会。三是抓品牌推介。加紧筹备明年初“越乡龙井”系列推介活动的准备工作,抓紧做好明年参评省十大名茶的准备工作。

工业强市范文篇10

突出工业强市,加快**发展,关键是要按照“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和“工业强市、民营富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加大推行力度,务必在操作层面出实招、求实效。

1、加强领导,关键是要集中精力。调整工作部署,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把工业发展摆在整个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各级党政领导一定要更加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用更多的精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用更大的力度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实行主职主头主抓,安排精兵强将专抓,拿出1/3以上的时间具体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2、加大投入,关键是要突出重点。要痛下决心,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市本级重点支持德山开发区建设,城建资金、工业发展基金都要向项目倾斜、向产业倾斜、向园区倾斜。确保用两年时间,全面完善德山科技工业园的各项基础设施。各区县(市)也要集中财力,加强园区建设。对招商引资工作,要安排专门的经费,保证必需的开支。尤其是对有合作意向的大项目,更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配套建设到位。要加大对项目开发的投入,组织专门班子,优化项目包装,增加项目储备,切实改变目前有资金无项目、有项目无包装、有包装无档次的状况。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3、改进方法,关键是要建好园区。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采用市场化的办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基础建设,尽快提高园区硬件建设的标准和水平。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园区兴工管理机制,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配套落实好园区的优惠政策,增强园区吸引力;进一步健全园区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把推进产业建设作为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创造工业发展的集群优势。从2006年开始,要将园区建设情况纳入区县(市)目标管理考核和工业发展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园区和个人要给予重奖。

4、狠抓落实,关键是要多上项目。突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领导主要围绕项目转,工作主要围绕项目干。总的目标任务是,用2—3年时间,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去年的400家发展到600家以上,实现1万人口拥有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3—5年时间,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00家以上,实现5000人口拥有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将这个指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市)和开发区,实行半年一调度、一年一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