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5:09:26

工业调研报告

工业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一、现状特点

东海县是蜚声中外的“中国水晶之都”,境内水晶、石英矿藏丰富,被国际友人称为“中国石英中心”,中国最大的水晶专业市场座落在东海县城。全县硅工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硅资源储量丰、品位高、分布广。据江苏地质六队预测,东海县境内天然水晶、石英储量约为14.6万吨和2.5亿吨,二氧化硅含量分别高达99.9983%和99.88%。东海县总面积2248平方公里,水晶和石英矿产品分布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2/3年开采量、收购量占全国的1/2以上。

2.硅材料加工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国家“十五”规划以来,东海硅支柱产业领域先后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近150项,其中省级以上78项。高质量建设了江苏省石英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英玻璃分析测试中心,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初,东海县硅材料产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基地。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解决了硅资源加工业中一些共性、关键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和产品档次提高提供了较强的技术难题。微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灯具、石英玻璃管等产品加工制造技术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硅资源深加工支柱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主要产品逐步由初级向中高级拓展形成了六大系列产品的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年,全县500余家独立核算硅产品生产企业产值达48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4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亿元,利税超6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的硅产品生产开发体系。建成了石英玻璃管、硅微粉、石英玻璃原料三大生产基地和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石英玻璃灯两大加工中心,分别是:以**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福东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企业生产的透明石英玻璃管、滤紫外透明石英玻璃管、低羟基透明石英玻璃管、激光器用透明石英玻璃管、绿色环保光源用石英玻璃管等石英玻璃管生产基地。该体系有30多个产品,年产量达1.5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以东海县硅微粉有限公司、东海县高科技硅微粉厂等为龙头企业生产的普通、去离子、活性、熔融硅微粉生产基地。该体系有20多个品种,年产量近6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以**太平洋金浩石英制品公司等为龙头企业生产的石英玻璃原料基地,年产石英玻璃原料3万多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以东海县晶体材料厂为龙头企业生产的低腐蚀隧道密度压电石英晶体、SMD表面贴装用压电石英晶体生产中心,年产量达60多吨;以东海康达照明电器厂等为龙头企业生产的节能灯、环保型JC、JD、H系列灯等各类特种灯近百个产品,年生产能力近3亿支(只)的石英玻璃灯具生产加工中心。

二、主要问题

东海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硅产品深加工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在国内占有相当份额,但其作为全县的支柱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差。在全县近500家水晶及硅系列产品加工企业中,产值达亿元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特别是水晶工艺品加工企业、灯厂和石英砂厂固定资产超过100万元、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更是寥寥无几。行业整体规模与企业数比例失调。我县安峰镇生产石英砂企业多达47家,年产量却只有10万吨,产值只有0.3亿多元。驼峰镇生产灯具的企业多达108家,年产量仅有9000万只,产值只有1亿多元。这些企业大多维持在家庭作坊式的原始状态,资本构成单一,经营规模弱小,企业管理粗放,很难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2.硅产品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损害了行业和企业,国家和地方的利益。朴实无华的数字是最好的佐证,10年前,石英玻璃管的价格是每公斤约100元,现在每公斤不到20元;上世纪末硅微粉价格每吨约8000元,现在每吨只有4000到6000元;碘钨灯从最初的一支20元跌至目前的不到一元;熔融石英料5年前的价格约为每吨2300—2700元,而现在只有每吨1400元左右。价格的恶性竞争在不断压缩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难以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使东海县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增长缓慢。同时,整个行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滞后于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为国家和地方提供税源后劲不足。总之,同行之间的价格恶性竞争对本县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3.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核心竞争力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技术控制力不强。以石英玻璃管行业为例,东海县的石英玻璃管虽已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份额,但在产品的纯度、口径、羟基含量、使用功能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在年,德国赫劳斯公司生产的石英玻璃管产品工艺指标为OH<1ppm,实际生产的平均值仅为0.1—0.15ppm,全部金属杂质含量约为50ppm,而目前东海县生产的石英玻璃管OH含量最低为3ppm,全部金属杂质含量比国外高好几倍。德国贺利氏公司可以用连熔炉直接拉制Ø320mm石英玻璃管,美国GE公司可以直接拉制Ø250mm石英玻璃管,我县目前生产的最大口径石英玻璃管为Ø100--180mm。用在半导体技术上的大直径石英玻璃管每公斤进口价约1000元,而主要用在照明工业上的小直径石英玻璃管每公斤出口价只有几十元,并且由于质量差,出口量有限。另外几个行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全县180多家石粉厂生产的粗制石英砂效益很低,浪费了宝贵的硅资源;80多家熔融石英厂除去电费和原料费,利润微小,浪费了优质资源,实际上资源已几乎成为企业之间比拼的惟一资本。

4.在硅原料的开采、加工、销售等管理方面缺少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规划。一是无序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东海硅资源储量虽然丰富,但可供开采的不足总储量的十分之一。目前,我县地表已很难再开采出石英矿石,开采深度浅的需7—8米,深的已到50米以上。在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资源的不当开采;在硅资源加工过程中,石英矿石未经严格分选,就被统一加工,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二是销售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年我县石英砂加工企业共生产石英砂约45.8万吨,其中销往县外约31万吨,其余14.8万吨被县内企业使用,而我县以石英砂为原料的企业年消耗石英砂近20万吨,尚有5万多吨缺口需从县外购进。这种局面造成优质硅资源大量流失,影响了本县硅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原料的供给。三是硅产品加工企业对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项工作有待改进。由于硅产品在加工工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废气等污染,往往一些企业在发展生产过程中比较普遍地忽视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形成先破坏,先污染,后治理的逆向过程,从而对生态环境和工作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缺乏宏观调控引导,一般性重复产品建设多,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对策措施

合理有效利用硅资源做大做强硅支柱产业,应主要采用政府引导和行业自律两种方式,努力建设一个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市场容量的硅资源深加工支柱产业,实现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放在首位

东海县应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方法,符合矿产资源的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和发展矿业权市场。应尽快制定有关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硅资源无秩序、无限度地开采。应规范硅资源销售渠道,确保本县硅产品深加工企业能用到优质的石英原料。建议提高硅资源加工企业“门槛”,从企业的固定资产、注册资金、人才等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由硅工业协会协助工商管理部门严格审核,达不到要求的,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建议成立由政府、硅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为大股东的石英玻璃原料集团,引导、调控全县石英矿石的开采、收购和销售。同时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小企业,鼓励大企业兼并、收购或坚决关停并转,从严制裁无序开采行为。要组织对境内硅资源矿进行全面的勘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原材料品质测评体系、生产体系和供应体系,尽快形成全县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优质优价的原材料供应平台。

2.充分发挥已成立的硅工业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协会联系广泛、专业人士多的优势,研究制定硅资源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规则,遏制企业之间有损行业利益的不当竞争,使企业之间能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发展。建议以“协会”为平台,组织会员开展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环保知识、法律、硅行业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增强会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资源利用战略意识,培养会员的科学发展观。建议成立石英玻璃管、熔融石英、石英灯等分会,在分会中制订《行业公约》,约定不同规格、不同质量产品的价格底线。要与国土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联合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和会员会议,研究探讨硅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采取“政府主导、硅工业协会协调、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硅工业产品、设备专业市场”,“专业市场”按照硅产品门类进行分区建设,可细分为石英玻璃管区、硅微粉区、石英玻璃灯、石英设备等区域。市场建成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工商联、硅工业协会等单位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全县硅工业企业在市场内销售产品和购买专业设备。“专业市场”要为场内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政策宣传、协调价格等服务并监督企业遵守行业规范。力争用3—5年时间把“专业市场”建成全国最大的硅工业专业市场和硅产品集散中心。

3.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我县目前所拥有的是基础资源优势,大多数产品都属于低端产品,即使是在国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不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限的自然资源的价值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形成的产业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因此,硅资源加工支柱产业必须努力向高端发展,鼓励资源利用率高的产品发展,限制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大,效益差的产品发展。相关企业应紧密结合当前世界信息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的硅产品项目,不断跟踪和分析研究国内外硅深加工产品市场的发展动态,改进硅深加工产品的质量,调整硅深加工产品的品种,加快发展以硅为原料的硅外延片、有机硅、石英光纤等产业。加大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通过上市、重组、参股、合资等形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努力培育规模化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大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集聚优势资产,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工业调研报告范文篇2

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我区规模工业企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企业出现开工不足、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极大困难,从六月数据看,利润总额亏损企业7户,亏损面12.28%;主营收入出现下降的9户,占辖区规模工业15.79%。主要表现在:

(一)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致使企业停产。典型的是规模企业中的骨干企业长毅浆粨,公司产品主要是纺织业上游的原料棉浆粨生产,2011年主营收入79626万元、2012年主营收入82739万元。由于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对出口纺织业造成严重冲击,产品市场缩小,而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使得棉浆粨价格大幅下跌,从2011年最高接近25000元/吨,下跌到现在不到10000元/吨,全行业陷入全面亏损局面,生产越多,亏损越大,企业被迫全面停产。今年以来仅靠代线业生成部分产品,1-6月产值仅8023万元。

(二)市场订单萎缩致使企业亏损。主要存在于酒类产业链相关企业,如思瑞包装、丽晶包装、佳阳包装等企业,生产业务主要围绕五粮液集团酒类包装进行经营,产品市场单一、客户单一,由于五粮液集团受国家宏观环境影响,销量减少,包装订单也急剧减少,致使这些企业没有订单和市场,只有停产或半停产,生产经营困难。2014年6月分别完成销售收入13200万元、5202万元、500万元,同比增长分别-3.57%、15.87%、25%。

(三)企业搬迁影响企业生产。由于部分工业企业处于城市规划区,即将搬迁,新厂区还在建设,旧厂区不能正常生产,使得企业生产处于下滑阶段,如处于三江口拆迁区域的怡源庆公司、处于西郊二二四拆迁区域的昌明机械、汇宝食品等。

(四)行业不景气影响企业生产。

二、2014年退出规模企业情况及具有升规潜力企业

(一)2014年退出规模企业情况。2014年退出企业共5户,其中江南香料更名为石平香料、日报社印刷厂是经营困难退出、赛伦格是企业搬迁县退出、四方射钉企业搬迁罗龙产业园退出、中核建中南方公司是企业合并报表退出。

(二)具有升规潜力企业情况。2014年具有升规潜力工业企业17户,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单一,受宏观大环境影响较小,生产经营基本处于正常状态。

三、2014年下半年预测

在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环境下,预计下半年大的经济环境出现根本改变的可能不大,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如化纤纺织、业等,仍将处于很困难的阶段,而五粮液集团等酒类生产行业骨干企业,由于下半年旺季到来,市场产能淘汰进入尾声,加上自身产品结构调整体现成效,预计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从而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包装行业等好转。辖区整体工业经济发展应该好于上半年。

四、工作措施

(一)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认识帮扶困难企业工作对于我区稳增长、促就业、保稳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化解生存和发展压力,增强发展信心。广泛运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深入挖掘我区企业在积极应对严峻形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切实在全区上下营造政企联动、共渡时艰,迎难而上、逆势有为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企业培育帮扶。一是帮扶企业拓展市场。指导企业转变思想,优化营销策略,努力开拓新的市场。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扩大销售,减少产成品库存,降低企业资金压力。二是指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工艺和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类别,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鼓励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以稳岗为中心,鼓励企业利用停产、半停产和调整的间歇期,开展轮岗、转岗培训,做到不裁员或少裁员。针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加强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督促企业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妥善处理下岗员工。四是加强企业政策咨询。将中央、省、市、区政府近期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信息汇编成册,编印成扶持企业相关政策信息汇编下发各企业。同时,组织专人到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努力为企业应对经营困难提供信息支持。

(三)积极帮助企业融资。针对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积极协助企业申请政府扶持资金,主动与市、区有关部门协调,跟踪资金落实情况。召开银企座谈会,搭建平台,为银企合作穿针引线。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信誉好、技术领先、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和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为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提供资金贷款,以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四)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会同区监察局,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按照有利于企业发展,方便企业办事的原则,把握政策,改变执法检查方式,简化办事程序,精简企业参加的各种会议,清理涉及企业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提供上门服务,以尽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五)督促竣工项目尽快产能达标。2012年底我区竣工项目18个,区级财政资金补贴178万元。今年上半年竣工项目9个。我们将切实加强政策服务和要素保障,力争27个项目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同时,加快在建项目叙府酒业“李庄迁建工程”、岷江集团“新增年产60台(套)pvc单元化成套节能设备技改”等5个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提前竣工投产。

(六)切实抓好企业协调服务工作。切实抓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等要素保障工作,将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做好要素保障的应急预案,加强需求变化预测;加强与市上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加大要素供应计划指标争取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切实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五、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督促五粮液千亿技改工程加快推进。据了解,五粮液千亿技改工程目前已停工缓建,建议市政府督促五粮液集团加快方案论证,尽快推进该项目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督促丝丽雅超细竹碳纤维项目尽快入库。据了解,丝丽雅集团总投资7.8亿元超细竹碳纤维项目今年6月已备案,请督促丝丽雅集团此项目尽快入库,开工建设。

工业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建立组织机构

在全市工业大会召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规上工业企业调研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经商局,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开展走访调研

从4月4日至4月15日,分4个小组,由县领导带队,园区管委会、政府办、安监局、环保局、经商局、所在乡镇等单位参加,对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现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此次调研活动,共走访企业51户,收集到困难或问题97条,其中,非市场因素70条,主要集中在土地问题、资金问题、办理两证问题上。

工业调研报告范文篇4

加强内部专卖监督管理工作,是烟草企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卷烟厂为了严格落实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各项措施,切实增强自律意识,健全监督机制,促使企业内部专卖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做到“三个围绕”:

1、围绕企业生产的中心点,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目的在于加强企业自律,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而要有效地开展企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使内部监督工作落实处,取得应有的效果,就必须把内部监管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和着眼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整个流程,严格依据烟草专卖法规,对烟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开展积极、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从而严格执法,规范生产,达到杜绝生产与经营中违反专卖法律法规、利用烟草行业国家垄断地位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事件的发生。正是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的中心点,使内部监管发挥了真正的指导作用,监督效能。

2、围绕企业经营的支出点,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内部监管的核心就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而企业各种支出行为,既是企业经营行为的一部分,更是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重要的方面。支出中,既有企业广告宣传等费用支出,更有成品卷烟的计划外支出,废弃卷烟专卖品的支出等多种形式。这些支出,往往是专卖管理不到位的高发区,是容易滋生腐败的敏感区域,加强这些方面的内部监管,对于堵塞不合理支出、减少企业不规范行为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审查,发现在废烟灰棒处理上存在直接对外销售情况,废弃卷烟纸、废弃滤嘴棒、废弃过滤嘴处理审批手续不健全等问题。我们积极整改,提高有关人员的专卖意识,经书面请示*市烟草专卖局,按照市局专卖管理的要求,健全处理审批手续,接受市局监管,在市局的监管下,签定协议,完善废弃物的处理程序,从而堵塞了管理上的一大漏洞。

3、围绕企业管理的薄弱点,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企业管理中,存在一些管理的死角,或者因为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还会存在一些管理的薄弱点,而这些薄弱点就是各种问题发生的隐患。通过加强对这些薄弱环节的管理,严格管理制度,强化审查审计,就可以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规范经营行为,达到内部专卖管理约束作用。通过审查,发现合同管理是我厂薄弱环节。而且在合同中,存在实际签订合同数与卷烟实际销售数不一致现象。经过认真排查,寻找原因,我们要求相关人员增强合同执行与管理意识;由专人负责销售台帐登记,定期自查并汇总统计数据,按照交易周期,认真核对合同执行情况,确保各地区合同执行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对卷烟购销合同与销售数据填报,要做到有台帐、报表支撑,确保数据来源与出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瞄准关键点,确保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针对性

为使内部监管取得预期实效,达到预期目的,*卷烟厂大力提高内部监管的针对性:

1、对重点环节强化内部监管。加强对重点环节的内部监管,是提高内部监管效能的必要措施。卷烟生产计划执行、卷烟打扫码、烟草专卖品采购和报废管理、卷烟销售专卖管理、准运证管理、试制烟促销烟管理、废弃烟草专卖品管理等,是专卖管理的重点环节。我们在以专卖管理制度为依据,指定专人负责,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自查的基础上,邀请专卖局上门审查。在审查中,发现了卷烟打码差异问题。我们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卷烟打码工作,每日统计打码数据,及时核对打码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准确掌握卷烟生产打码信息。每月汇总打码数据报送厂监管办和市局驻厂组,做到打码数据的及时监管,实现了打码差异率远小于“一号工程”系统的要求。针对部分人员专卖管理意识不强、同城运输未开具准运证、准运证开具和使用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强化专卖法规的教育培训,提高准运证管理水平,增强主动性和规范意识,建立台帐,严格管理,确保准运证管理符合要求。

2、对重点人员进行内部监管。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的是生产经营过程的所有方面,企业中所有员工的工作都是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所要规范的范畴。小到仓库的发货员,甚至生产车间的门卫所从事的工作,都涉及到要遵守烟草专卖管理制度。对重点人物开展内部监管,是确保内部监管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在监管审查中,我们发现在生产经营中,部分重点岗位监督职能存在缺失现象,特别是采购人员,质量检验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这些人员往往是供应商眼中的重点人物。加强对这一部分人员以及重要部门中层干部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卖意识和知法守法的主动性,严格制度,使执行与检验职能分离,是内部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健全制度,职能分离、严格审批,加强检查,最大程度的维护了国企利益,减少不规范行为。

3、对重点岗位进行内部监管。在企业内,管钱、管物、管设备、管工程的岗位都是人们眼中的热门岗位,也是直接和内部监管有对应关系的岗位。坚强对这些岗位的内部监管,对深化监管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关系重大。我们先后组织多次重点岗位的专卖法学习考试,使大家充分了解专卖法的相关规定,同时组织自查,针对重点岗位人员的管理,建立起考核机制,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业绩与考核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执法意识。

三、抓好“四条线”,确保内部管理监督取得实效

内管工作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实践证明,要确保企业内管工作取得实际效果,要找准两个基本点之外,还要抓好“四条线”:

一是抓好宣传教育。我们积极抓好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习有关专卖法知识,贯彻有关加强内部专卖管理制度的规定,让企业员工从上到下全员了解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的意义,减少理解误区,消除思想盲区,进而提高企业规范运作的水平。利用报纸、电子屏幕、网络开辟宣传专栏,对内部监管工作进行专题报道,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舆论氛围。组织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大讨论活动,通过活动,鼓励职工联系实际,畅所欲言,使职工树立起“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在思想上筑起防线,增强自我识别与免疫能力。

二是抓好组织协调。内部监管工作牵涉到整个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部门多、范围广。要确保内部监管工作的落实力度,必须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我们成立了由厂长任组长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办公室”,具体负责内部监管工作的实施。依据职能分工,成立生产运行、烟叶管理、销售管理、废品处理、物资供应、烟机设备、宣传报道、督查考核八个内部监管专业化工作小组。除专职内管信息员负责日常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之外,还根据内部监管工作需要,抽调多名人员成立内部监管临时工作小组协同内管办开展工作。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员履行职责情况实施严格的考核与责任追究,使大家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高度负责,为做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提供了组织与纪律保障。先后组织召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会议20多次。临时召开的、个别部门参加的、小型的内部监管工作协调会议更是不计其数。省烟草专卖局、省中烟工业公司2006年7月、2007年4月联合组织的两次大规模的检查指导,有力的促进了我厂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水平的提高。

三是抓好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厂先后制定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制度》、《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岗位职责》、《内部专卖信息管理岗位职责》、《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各项制度进行细化、量化,形成强有力的管理链,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使专卖工作形成“可用、可控、可操作”的制度管理体系。建立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经济责任监督考核机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厂长与内部监管工作小组负责人签定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责任书》,明确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直接责任人。《自查方案》中规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监督考核工作小组负责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

工业调研报告范文篇5

一、港南工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该区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据统计,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37.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8年增长7.2倍,年均递增30.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43亿元,比1998年增长794.7%,年均递增25%。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该区工业经济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规模由小变大。总量得到扩张,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已由1998年的4家上升到26家,增长了6.5倍;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5家,填补了1998年的空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7.8亿元,是1998年的25倍,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8%,比1998年上升33个百分点。

(二)民营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为民营工业经济的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尤其是在创造政策环境上下了很大功夫,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支持民营工业发展,促进了民营工业发展。20**年,在全区26家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工业24家,占92.3%;实现产值17.2亿元,占96.7%。

(三)集聚形成五大主导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羽绒、化工、塑编、建材、木业加工逐步,成为该区的五大主导产业,工业迅速壮大,朝集群化发展。20**年羽绒、化工、塑编、建材、木业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5.9亿元,实现利税0.48亿元。20**年,该区羽绒业产值超过2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税收占财政收入的1/3强。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面对新一轮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港南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港南区工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民营工业企业效益差、利税少。20**年,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利润1250多万元,缴纳税金仅2270多万元,这与全区61万人口、民营工业企业1440多家是极不相称的。

(二)企业规模小、层次较低。20**年,全区产值超1000万元的民营工业企业仅有10家,只占全部民营工业企业总数的2.8%。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大部分工业企业管理落后。有的企业,虽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但管理却始停留在业主个人管理阶段,家族式管理和近亲用工问题突出,既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吸纳各方人才,也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港南区工业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受到了以下六大因素的制约:

一是缺“支”。近几年来,港南区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尚未形成全方位强有力可持久的支持体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包括舆论、政策、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内容全方位的支持、强有力的支持和持久性的支持。

二是缺“资”。港南区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大都适销对路,有些企业和产品具有做大做强的市场前景,但由于资金短缺,无力把企业做活做大做强,把产品做大做精做优。

三是缺“志”。港南区部分企业及产品虽有做大做强的市场前景,但这些企业的老板们没有创大业、干大事、发大财的雄心壮志,他们以小富即安的思想为指导,以做活做好小本买卖,发点小财为目标,以满足自身低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消费需求为目的,缺乏做大做强的志向和动力,因此难以做大做强。

四是缺“智”。我国具有传统色彩的工业经济将逐步成为高技术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而港南区的工业经济仍处于低技术经济、低文化经济、低智力经济,远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难以腾飞。

五是缺“制”。建立先进的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现代企业要适应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体制。而港南区的民营工业企业体制大都是落后的传统体制,家族式企业相当普遍,缺乏生机和活力。这种体制性障碍使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六是缺“翅”。目前港南区工业经济难以腾飞,主要是翅膀不大、不硬。换言之,就是没有做大做强一批企业,甚至没有做大做强一个企业。没有做大做精做优一批产品,甚至没有做大做精做优一个产品。

三、对策措施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必须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和城镇推动两大战略,走适合港南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突破,引领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港南区要以全力打造支柱产业为着眼点,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区之路,努力培育发展民营工业产业集群,内涵式与外延式两轮驱动,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此,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全面调动全区上下齐抓工业发展的活力

经济靠工业,港南要实现经济腾飞,必须从一个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发展,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历程,需要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上下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更需要几任,甚至十几任领导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地努力苦干才能够完成。因此,要在全区形成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必须有抓落实的长效机制作保证。一是建立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对全区确定的目标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压力的工作局面,建立起抓落实的责任机制。二是建立抓落实的督查机制。就是要建立“一把手”抓督查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发挥决策主体的作用,更要增强督查主体意识,身体力行抓督查,对因落实不力,丧失机遇,贻误发展的,严格追究单位“一把手”的责任。三是建立抓落实的奖惩机制。对工作落实好,任务完成好的,旗帜鲜明地给予奖励和表彰,对完不成任务,工作不落实,同样要明确地给予批评和处罚。通过奖优罚劣,奖惩兑现,在全县形成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四是建立抓落实的用人导向机制。对那些勤奋工作、政绩突出、作风扎实的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对那些工作不用心、作风浮漂、政绩平平、只知当官、不想干事的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决予以调整,要在全区营造一种“有为就有位,无为就无位,有位就要有为”的用人导向,激活全区工业化工作氛围。

(二)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积极打造优势产业

纵观全国和全区其他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轨迹,发展经济总是首先在基础条件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发力,培植经济增长点,形成经济增长带,逐步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目前我区农业基础相对较好、工业基础薄弱的区情,实现经济超常规、大跨度发展,必须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打破城乡经济壁垒,抓住县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整合生产要素、市场要素、资源要素,对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好、风险小、带动能力强、加工增值能力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大力扶持,高度倾斜。具体而言,一是要做大、做优、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我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全区耕地面积2.47万公顷。有林面积3.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6%。区内的优质谷、桑蚕、中药材、大肉芥菜、白玉蔗、草席、黑皮果蔗、肉鸽、三黄鸡、肉牛等农副产品畅销区内外,这为我们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我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壮大,全区已形成米业加工、木材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系列,形成了羽绒、木材、米业等优势产品,形成了木业加工区等一定数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和加工群体,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优势。同时,我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还存在着规模小、链条短、低附加值等问题。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我区实现工业化的一个现实选择。把农副产品加工业做大、做优、做强,就是要以培植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手段,逐步实现农副产品加工由初级向深加工转变,由粗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造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品牌,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区向工业区的梯次推进,最终实现工业化。二是要巩固、规范、提高、壮大羽绒业。我区羽绒业年产值20多亿元,年产水洗羽绒29603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强,是全国三大羽绒集散地之一。目前,全区共有大小羽绒企业100多家,拥有800多台(套)分毛机,其中规模以上羽绒厂14家,年加工羽绒原料4.5万吨以上。20**年,全区羽绒业实现总产值2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3.8%;上缴税金2743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8.5%。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中羽绒企业占了五个。今年我区又引进了浙江羽绒业的“四大天王”在我区投资兴办了总投资超过3亿元的恒源羽绒项目、昇态羽绒项目、广盛羽绒项目、金弘羽绒项目、享利来羽绒项目、南丰羽绒项目等六大羽绒项目,羽绒也发展基础进一步发展壮大。但规模小、生产管理水平低、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是困扰我区羽绒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克服这些因素,就必须在保持目前全国1/3的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出一系列品种全、科技含量高的羽绒制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对有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我区羽绒行业走集团化、公司化的现代企业发展之路,不断扩大其经济份额,增加财政贡献额,推动我区工业化进程。三是培育壮大电子、制鞋和纺织等东部转移工业。随着东部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电子、制鞋和纺织业在我区迅速崛起,发展势头迅猛,前景非常广阔。建玮电子、嘉龙电子、玖兴电子、贵宝鞋业、宏达针织等一批新产业企业纷纷落户我区,已成为我区重要的税收来源,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有力地拉动了全区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紧紧抓住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不断完善平台、拓展招商渠道、强化服务引导,大力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从而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形成若干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簇群。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设标准厂房,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打造平台

我们要紧紧依托贵港市江南工业园坐落我区的有利条件,加快工业集中区和标准厂房建设步伐。以“园中之园”的模式,开发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羽绒工业集中区、2300亩的木业加工集中区和1000亩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集中区等一批工业集中区,为了项目建设和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首先,要做好规划。工业园区规划思路如何,规划档次如何,直接影响园区建设的成败,影响城市建设的品位。要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设施的共享性,要做到先论证、再规划,先规划、再实施,先建设、再进园。坚决杜绝现已出现的建设中的随意性和进区企业与村民对手成交征地等现象。其次要多元化投入。工业园区建设需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我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靠政府投资显然不现实,必须创新思路,拓宽工业园区建设的筹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土地问题上,要研究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机制,用活土地这块资源。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通过一定地块的土地出让,使之成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经营”的原则。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外商投资兴建园区基础设施,建成后从落户园区的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偿还投资商的投资。还可以采取独资形式,在工业园区内划出一块地方,由有实力的企业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创办工业小区。对园区基础设施项目,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比如在园区水、电建设上,可引导自来水公司和供电公司参与投资,在保证园区正常用水、用电的前提下,按市场运作方式获得回报。还可以引导工业园区所在地和附近有条件的村在不影响总体规划前提下,自主引资搞开发或者通过集体或者自建标准厂房,扩展平台空间,筑巢引凤。

工业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目前**镇家庭工业的现状

**镇位于**的第五大岛——**岛,是市辖三大岛之一,岛域面积73.6平方公里,下属*个社区,*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和1个渔业队。总人口5.63万人,劳动力富余。主要由农业、工业、渔业、盐业和二、三产业构成**经济板块,而家庭工业又是**工业的组成部分。20**年**工业产值为7.63亿元,预计20**年达到8.78亿元;20**年家庭工业产值为36030.1万元,20**年预计达到44765.6万元,仅占工业总值的50%左右,而全年投入的劳力按月累计全年达*万人次,相对全市人均年度收入显得偏低。

1、产值总量偏低。全镇家庭工业从业户数20**年6472户,从业人员为79664人次,产值总量为36030.1万元;20**年度从业户数为6684户,从业人员为100020人次,产值总量为44765.6万元。相对其它行业来说差距较大。

2、产业种类偏少,全镇仅有手工编织半成品加工、钢丝网篮、锯木板加工、水作坊、铜铁作坊、预制材料加工、宠物服装、塑料制品加工、网线加工、修理,温度计半成品加工外,其余产业还未引进发展,品种显得较单一。

3、技术人才偏缺。大部分技术人员都是靠长期实践,以老带新,探讨摸索所积累或自学成才的,真正经过系统培训,专业技术学校培训的人员少之甚少,制约了产品创新增值。

4、受地域的局限偏大。地处海岛,交通不便捷,条件不具备,对技术的引进,产业的引进,材料的引进,产品的销售等都会带来许多不便,制约了发展。

二、影响家庭工业发展的原因

(一)家庭工业基础薄弱。一是起步晚,如手工来料加工也就仅十多年,其余产业只能说在逐年递增。二是投入少,有些产业投入成本几千元或仅万元左右。三是规模小,有些小作坊少者1人多者几人,缺乏统一布局,而且结构还不合理。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大部分渔民家庭都把家庭工业作为一种副业在做,有时间做一会,没时间放下不管,能挣几个算几个,找点事干,不闲着就好了,根本没有当一项经济支柱。

(三)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通过调查发现,从业人员家庭妇女占主导地位,伤残人员占相当一部分,主要劳力占少数。在这个群体里,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30%,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5%。

(四)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含量。由于来料加工的半成品占比例大,自主创新开发创新的产品少,在技术的要求上也就相对低,技术人员的聘用费用又昂贵,嫌取的利润又少,技术人才、技术力量也就显得不足。

(五)交通不便捷,信息不畅通。受海岛特殊的地理因素影响,人流量少,物流量小,交通的发展又受到制约,出入岛靠单一的交通工具——航班。来去进运材料输出产品的费用比内地和周边地区高15%左右,遇有风浪天气,延误事件影响生意和信誉常有发生,这无形中加重了发展的成本。且通信工具、通信手段也时而是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破坏等,有时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许多良机随之错失。

(六)就业培训的质量不高。许多培训班次,因外地专业老师难请,本地水平不够,靠自身力量替代,以老带新,近亲繁殖,故培训质量大打折扣,收效甚微。

(七)规范化动作力度不够。量小人少在经营管理上显得不够规范,各种管理模式都有,随意性大,激烈竞争意识缺乏。

(八)提供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和社会团体注重年度递增率值比例和费税的增收,而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力度上,还略显乏力。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教育,消除保守陈旧思想,要不断通过教育引导,解决渔农民家庭把家庭工业当作副业的想法和做法。要把立足自身,借助外力,依靠家庭工业,改变渔农村经济收入单一的现状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好,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网络信息,把家庭工业增收致富的人和事宣传到每个家庭,使人人重视,家家知晓,逐渐使大部分渔农民自觉投入到家庭工业致富的行列中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植骨干力量。政府和行业部门要出台海岛渔农民发展家庭工业的优惠政策及褒奖办法,如减税、免税、无息借贷,简化办证手续,提供场所,低价出售出借土地和厂房等。表彰和奖励一批行业带头人和快速致富家庭,吸收和提拔一些行业骨干人员充实到党员和干部队伍中来。

3、注重培训质量,务求实用高效。借助驻地大中技术院校和成校的师资力量,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把上岗培训和行业轮训有机结合起来;把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的培训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把开办培训班和开办各种讲座有机结合起来;把日常产品质量技能评比和行业技能大比武有机结合起来;把政府引导培训和行业自觉督导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让技术力量快速发展壮大。

4、引进优质品牌提高技术含量。组织群众和行业带头人到家庭工业发达地区去学习、取经、考察。如周边地区的宁波、绍兴、慈溪、椒江、义务等地区,把适应本地发展的行业、技术、项目,尽快尽早引进开发。并逐步淘汰一些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增收少的行业和产品,让各行业快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工业调研报告范文篇7

一、**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实现工业化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工业总量增长较快。**年,**实现工业产值571亿元,是1989年60亿元的9.5倍,年均增长9.6%。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4%,比1989年提高2.8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年,一、二、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9年的35.9:34.1:30调整为22:42.4:35.6。石油石化、纺织、轻工、建材、机电等五个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80%左右,已成为工业的支柱产业。三是大中型企业集团骨干作用增强。**年,全疆大中型工业企业191户,其户数只占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15.2%,但资产总额、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所占比重分别为80.6%、82.2%、89%和95.1%。棉花、番茄制品、松木家具、酒花制品、胡萝卜汁、节能变压器等特色产业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四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由**年的0.6%提高到**年的51%,纯国有独资企业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91.4%降为**年的12.2%。个体、私营、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

虽然,**工业经济增长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总体上看,**工业化水平不高,仍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非农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较低,工业内部结构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工业增长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是总量小。**年,全疆国内生产总值1878亿元,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不到2%。二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工业增长速度偏低。从比重看,**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比全国同期水平低14个百分点。加工工业比重偏低,低于全国同期水平50多个百分点。从增速看,**--**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比GDP增速低0.2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水平低2.2个百分点。三是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偏低。**年,**一、二、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55.07:13.27:31.66,与全国水平(49.1:21.6:29.3)相比,二产业就业比重比全国低8.3个百分点。四是工业企业技术装备落后。长期以来许多企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造,欠帐较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工业通用设备处于一般水平的比重大,难以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是**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全局性、长期性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工业化过程,不仅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过程,而且是优化经济结构,拉动推进其他产业发展,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过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强有力的加工工业,就没有高水平、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没有强大的现代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三产业的超常发展。工业经济增长是拉动全疆国民经济增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半、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依托和主导力量。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把加快工业化进程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目标

按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只有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才能逐步缩小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差距。深入学习贯彻**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自治区“十五”规划,经反复认真测算,我们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工业化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GDP增长目标。2000--2020年GDP年均增长9.05%,到2020年GDP总量达到7720亿元(其中**--2007年年均增速10%,到2007年末达到2570亿元),实现翻2.5番的目标,届时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

(二)工业经济增长目标。2000--2020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2020年达到3100亿元。其中:

前10年年均增长11%,2010年达到1200亿元,比2000年增加近2倍,其中**-2007年年均增速10--12%,2007年达到830亿元。

后10年年均增长10%,2020年达到3100亿元,比2000年翻2.88番。届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近30%提高到40%以上。

(三)产业和就业结构。200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到18:43:39,就业比重调整到50:15:35。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12:46:42,就业比重调整到全国平均水平。

(四)城乡结构。2007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8%,2020年达到45%左右。

(五)工业素质和竞争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造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疆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5%、15%;新产品产值、工业出口产品产值占全疆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10%;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1.5。企业科技开发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职工收入明显增长。

三、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思路和工作重点

**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聚集发展的原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继续壮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大力度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构筑优势区域和扶持强势企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切实改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由农牧业大区向工业强区的历史性跨越,确保**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与全国同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工作重点:

(一)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立足区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培植和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工业,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一是迅速改变**石油工业低速增长的局面,依托**的油气资源优势及现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介入中游、支持上游,最大限度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形成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石油石化的产业群,进一步提高石油化学工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实力,充分发挥其在加速**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协调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支持,进一步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投入,增加原油开采和加工量,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争取南疆油田轻烃和凝析油留在**加工。争取中哈原油管道,独山子-郑州成品油管道、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塔里木石化厂、液化天然气(LNG)开发利用、国家氮肥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工业。围绕大乙烯、大炼油、大芳烃、大甲醇和大化肥,建设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南疆、吐哈四大石化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企业与石油存续企业联合重组,共同开发有市场、有效益的零星小块油气田及石油加工下游产品,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开发,提升石油石化产业竞争实力,做大做强石油工业,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油工业最重要的战略接替区。二是做大做强纺织工业。充分发挥棉花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实施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迅速建立棉花生产、销售与棉纺业协调发展、各环节利益合理化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在**建立棉花期货市场。制定严密的政策措施,实施纺织业振兴工程。加快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支持纺织企业积极挂靠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嫁接改造,加大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加强上下游一体化联合,延长产业链,在调整和发展中扩大规模,壮大实力,提升纺织工业装备水平,尽快改变纺织企业小而散的状况。在产棉区建立3-5个棉纺织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优质纱、优质布等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加工深度,做大扶强一批重点企业,集中力量培育3--5户技术装备一流、规模在50--100万锭、核心竞争力强、真正意义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优势棉纺产业群。通过5--10年的建设,逐步使**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品种齐全、竞争力较强的纺织基地。三是扶优扶强,加快矿业、特色医药、特色轻工等产业发展,培植名牌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四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择优扶持,重点推进生物技术、新能源、保健食品等领域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起点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集团。五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冶金、机械、建材、电力、煤炭、化工、轻工、有色、黄金等产业的改造,坚决压缩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提高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振兴传统产业。

(二)加大资产重组,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

扶优扶强,集中力量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一是加快培育和壮大30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争取到“十一五”末,培育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5户、50亿元以上企业10户、30亿元左右的企业15户(到“十一五”末,30户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相当于200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倍),力争有5户左右的企业集团进入全国500强,发挥其对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二是培育发展30户有特色资源优势、市场潜力

大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型、资源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劳动密集型等中小企业,促其与大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使其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集中力量,推动天山北坡经济带率先步入“快车道”依托资源、区位的比较优势和已经形成的竞争优势,率先发展最具潜力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合理布局,培植特色优强产业群,形成增长极,带动全疆经济的加快发展,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一是用足用活国家的优惠政策,依托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等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大人才和资金引进力度,进一步扶优扶强,以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群。二是加大资产重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通过实施重点项目,进一步支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规模、增强实力。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骨干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培植特色轻工、纺织、机电产业群,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三是加快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乌苏、克拉玛依地区高附加值石油化工及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培植石油石化产业群。四是坚持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建设高耗能、低电价产业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哈密、阜康等煤炭富集地建设大型坑口电站,推进低价能源区的建设。支持一批高耗能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加快阜康、甘河子地区煤-电-铝等高耗能产业区建设,加快阿舍勒铜镍矿、土屋铜矿的开发步伐。五是加强引导和规划,加大三维钾盐、双合碱业等一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力度,推进无机盐化工产业群的快速形成。

(四)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地州和县域经济的主体,充分发挥其活跃城乡经济、吸纳劳动力就业和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放开搞活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方面。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抓紧出台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发展个体、私营外资、合资等非国有制经济为主,通过资本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在三年内基本完成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的改造,国有资本稳妥有序地从中小企业中退出。二是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重点扶持依法经营、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帮助企业提高资信,促进银企合作,化解金融风险,改善融资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三是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网络信息平台为载体,以城市和社区为依托,加快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四是降低中小企业设立门槛。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或做出限制性规定的,中小企业可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注册资本可分期注入。新创办企业办理企业注册登记、许可证和资格(质)确认时,除国家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自治区政府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低于原标准的60%收取。

(五)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是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个体、私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改组改造,扶持壮大一批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实现融合发展。二是用好有关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着力解决政策不公平、投融资不通畅、市场准入门槛高、法律保障不健全等问题,拓宽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领域。四是依法依规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公平竞争、守法经营,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六)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

加快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作用,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一是以流通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指导国有大中型流通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旅游、餐饮、社区服务等。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整合改造**传统商业,培育和壮大一批有竞争优势的流通企业,提升流通业的结构和水平。二是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用好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加大对推进流通现代化试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改造的投资力度。重点抓好新特药、百商、友好等企业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筹建乌鲁木齐北站现代物流配送园区。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试点,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向农牧区延伸。鼓励支持美克、麦趣尔等大中型工业企业吸收利用现代化大流通的先进观

念、营销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造工业内部营销体系,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现代流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扩大经营规模,努力拓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空间。大力扶持“三绿工程”示范企业。在乌鲁木齐、昌吉、巴州等到地建设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和市场。四是加快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改造提升现有批发市场,限制新建各类初级批发市场。选择华凌综合市场、广汇美居物流园、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等,多渠道加大投资,促其向高级批发市场发展。在乌鲁木齐、库尔勒、阿克苏等主要商品集散地,提升改造一批连接城乡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批发市场。

(七)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条件和农牧业特色优势资源,大力扶持农牧产品龙头企业发展,用工业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和加速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一是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销一条龙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域和部门行业界限,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农业产业化,制定各种扶持政策,加快棉花、番茄、啤酒花、瓜果、红花、肉、奶等优势特色农牧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推进深加工、精加工及综合利用,做强做大一批优势产业和特色名优产品,延长农牧产品的产业链,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实力。二是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扶持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选择和培育一批新的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三是加快农牧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农牧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的专业市场,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网络,引导企业和农户根据市场变化合理安排农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后劲。

(八)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工业化

加快重点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提升城市化水平,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一是大力发展南北疆中心城市,突出支柱产业的培植,壮大其经济实力。切实抓好县城和中心镇的扩容提质,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中心。二是精心搞好城市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要素聚集和辐射能力,促进工业向城市聚集。三是在乌鲁木齐、库尔勒、克拉玛依、石河子等城市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依托园区创办工业、招商引资,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式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各类园区的对接,不断创新工业园区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工业园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进体制创新

加快工业化进程,体制创新是根本。一是推进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疆内有条件的企业挂靠国内外大企业,整合重组,提升水平。不分地域、不分隶属关系、不分所有制,大力推进股权多元化。二是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上市公司为重点,推广特变、友好股份的经验,以《公司法》、《基本规范》为依据,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运作。加快优势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工交商贸领域每年要新增5-10个上市企业,力促20-30个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每个行业、每户重点企业集团都有1个上市公司的目标。三是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突出抓好企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全面提升企业决策管理、财务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负担。

(二)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加快工业化进程,技术进步是动力。必须高度重视和紧紧依靠技术进步,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努力培育产业升级主力军和新增长点,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和企业竞争力。一是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20%以上,到2005年达到200亿元,争取到2020年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0%左右,达到800--900亿元。加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放宽项目选择范围,筛选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以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组织实施一批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大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示范工程项目。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加强贴息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技术改造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及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建立技

术开发机构,开展多领域多形式的技术合作。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集中力量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课题进行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分层次分步骤推进信息化。支持生产领域特别是制造业领域使用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以及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信息化技术贯穿大型企业的生产、销售、决策和管理等环节,增强企业竞争力。稳步推进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生产、销售方面的应用。

(三)多渠道增加工业投入

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工业投入是基础。一是抓住国家继续发行国债、增加对中西部投入的机遇,精心筛选一批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争取国家重点专项和技改贴息的支持。二是鼓励通过出售、拍卖、转让、兼并、减持国有股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搞好资本营运。各有关部门用于工业发展的资金及其他增量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培育和发展骨干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三是继续发挥银行投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处理好防化金融风险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工业贷款在银行贷款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帮助工业企业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创造条件,吸引民间资金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四是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参与资本运作等方式,投资**工业项目。支持规模大、实力强、经营规范、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或发行债券。

(四)优化市场环境

加快工业化进程,良好的环境是保证。一是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各有关部门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在巩固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组织开展新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偷逃税费等违法活动,继续做好成品油、文化、建筑、集贸、旅游市场及危险化学品的专项整治,加强对特殊行业和特殊商品的监管。二是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执法机制,坚持依法治市。认真总结标本兼治的经验,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形成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市场环境。三是继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和监督作用。

(五)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开放是前提。一是充分对外开放的口岸和地缘人文优势,坚持实施“东联西出”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技术、两种资金”,拓宽**工业利用资源的空间和能力。二是用足用好国家给予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完善**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加强对外资投资投向导向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三是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能源、交通、通信、城市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地方性涉外法规体系、综合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努力营造一个能够使外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四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促进疆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设备、技术和劳务占领国际市场并逐步扩大份额,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六)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强领导是关键。一是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纳入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为自治区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工业发展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工业发展与领导政绩挂钩的考核制度,加强考核监督,推动工业化健康发展。二是成立推进工业化领导小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经贸、计划、财政、建设、交通、科技、国土资源、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学者为成员;负责协调解决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的有关问题。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指导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规则,创造公开、透明、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研究制定地方性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及时明确鼓励、限制和淘汰的产品、产业和技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坚持高起点推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

五、政策建议

(一)争取国家支持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加快发展

1、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保持油气产量增长后劲。长期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石油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近几年来**石油工业增速趋缓。**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10.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个百分点,其中重要原因是石油、天然气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分别只增长了5.2%、3.6%和7.1%,远低于1989-1996年12.4%和9.5%?的年均增长速度,下拉工业增速近2个百分点。石油石化工业增速减缓的一个主要原因则是近几年**石油勘探开发投资逐年减少,2000年完成131.76亿元,2001年120.35亿元,**年103.43亿元,与1991--2000年的年均增长10%相比,呈明显下降态势。**作为我国陆上能源战略接替地区,必须进一步加大勘探开发投资的力度,不断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的产能。为此,建议国家从今年起,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增强**经济增长的后劲。

2、促请中石油、中石化公司优化塔里木气田开发和气体处理方案,明确“西气东输”副产品轻烃和凝析油留在**建设大乙烯项目。争取国家同意**乙烯工程与“西气东输”工程同步建设,并继续支持**进行氮肥基地建设(目前,乌石化、塔石化各有两套大化肥装置,已完成可研,建议国家尽早批复立项,早日开工)。

3、力促塔里木石化厂开工投产。塔石化项目总投资36亿元,1998年基本完工,但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建成后至今未投入生产。自治区多次向中央汇报争取开工,**年5月16日国务院领导批示国家计委论证提出上报意见。国家计委已行文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组织论证,建议争取石油股份公司加快工作进度,早日盘活这一巨额存量资产。

4、力促乌—兰成品油管道工程尽快上马,并在**注册公司承担工程项目建设。**目前50%的成品油需要铁路东运。这样:一是使用自备罐成本高,二是受天气和运力(铁路运输“瓶颈”日趋明显)影响难以充分保证正常运输。建设乌—兰成品油管道可大幅度降低**油品运输的成本,缩短运输周期,提高炼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油品铁路运输难的问题。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尽快促成中哈石油管线立项建设,从而为**炼化企业满负荷生产和进一步发展石化工业奠定基础。

5、放宽产业准入限制,允许地方企业开发小块油气田。从目前勘探的情况来看,**拥有许多分散在盆地边缘的零星小块油气田。但是由于行业垄断的制约,这些小块油气田至今尚未开发。借鉴黑龙江、陕西、山东等省的成熟做法,建议国家将**部分已探明但近年内不动用的分散零星小块油气田划归地方,由地方组织开发或地方与油田非核心企业组成股份公司进行联合开发,产量纳入国家计划,油气资源共享。

6、增加**原油加工配置量。由于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给**各炼化企业配置的原油加工量过少,装置开工率只有6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导致**一次加工能力闲置,炼化企业吃不饱(另一方面内地又在进行重复建设),企业经营效益差,有的甚至亏损,也影响**工业快速发展和地方税收。另外,国家**年度配置**进口原油34万吨,由于实行加工量计划控制,疆内炼化企业只有8万吨的加工计划,其余26万吨无法承接。**年度国家分配**进口原油28万吨,其中疆内加工8万吨,其余均运往疆外加工。为充分发挥现有装置的能力,建议近几年每年增加**的原油加工配置量100-200万吨。同时允许**各炼化企业在不影响完成石油股份下达计划任务的前提下接受委托加工原油。

7、调整**地区汽柴油消费税计征办法。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大量油品需要出疆,运输成本较高,致使**炼厂汽柴油出厂价格比内地同类企业明显偏低,消费税按量计征使**企业承担的税负远高于其它地区。建议将**地区的汽柴油消费税由从量计征调整为从价计征或降低计征税率。

(二)适当提高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地方分享比例

现行的税法将75%的增值税和60%的所得税划归中央,考虑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实际,建议中央提高**的分税比例,增值税实行“五五分成”即中央50%,**50%;所得税改为“四六分成”,即中央40%、**60%。这样有利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在疆的中央企业(如石油石化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推动中央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建议国家比照中央给西藏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对南疆三地州给予特殊支持,加快南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三)解决运输“瓶颈”

争取国家支持,尽早对兰新铁路(含南疆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提高运输能力。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投资者,参与**铁路、公路、航空、口岸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营运,从根本上解决区内市场容量小、运输成本高、运力紧张等问题,以物流带动资金流、人才流进入**,把**建设成联接全球性几大经济圈的陆路枢纽。

(四)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放宽地边贸政策,凡属于国家重点管理的进出口商品,根据**生产、贸易需求量,国家每年将配额一次性下达,由**自主分配,报国家备案。凡自治区生产自用的进出口商品,应允许本地企业自行进口。突破产品进出口和人员进出关政策限制,允许**异地办照。二是将**的边境贸易国别范围扩展到独联体各国,并对赴周边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企业,在经营资格、项目审批、进口配额、专项资金、优惠贷款或境外商业贷款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三是对**从周边国家进口的民族特需自用商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四是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乌鲁木齐市、石河子等地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区。

工业调研报告范文篇8

一、20****年基本情况

20****年,两市工业流通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主要指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济宁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0.4亿元,增长23.9%;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37.1亿元,增长30.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1.3亿元,增长18.3%;机电产品出口4.7亿美元,增长71.1%。泰安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64亿元,增长24%;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13亿元,增长3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5亿元,增长18.9%;机电产品出口1.9亿美元,增长48%。

主要成效和特点:

1、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培植骨干企业取得明显成效。两市工业增加值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济宁、泰安分别高于全省3.1个和3.0个百分点。济宁市重点培育的85户规划销售收入过10亿元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98亿元,利税166亿元,增长27%和31%;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30户,新增7户,其中6户企业销售收入过50亿元。利税过千万元企业213户,新增45户;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562户,新增561户,全市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23.9%,提高19.9个百分点。泰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27亿元,增长38%;实现利润131亿元,增长47%。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89户,同比增加86户。其中,利税过1亿元的37户,增加18户。实交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39户,增加34户。其中,过5000万元的15户,增加1户;过亿元的达到6户。

2、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项目发展较快。济宁市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94.1%,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煤电行业投资占比由2006年的24%下降到17%。泰安市市直在建技术改造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过亿元项目24项,当年投资20亿元,占市直完成投资的85%。泰山玻纤的6万吨无碱玻纤、山东煤机装备公司的煤机集团总部及煤矿机械生产基地、鲁能泰山电力设备的1000千伏变压器和电抗器、泰山啤酒的年产20万吨啤酒等项目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

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内在素质明显提高。20****年,泰安市共组织实施市以上技术创新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46项,填补国内空白的5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20项。列入国家、省重点及批次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49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项,项目总数列全省第1位。新增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3家,市级11家。新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8个,山东著名商标11个。济宁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22家。新创中国名牌3个,山东名牌3个,山东著名商标9个。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发展方式明显转变。济宁市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6年降低4.7%,市政府先后出台了9个循环经济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节能减排行动计划》。泰安市15个项目列入2008年节能、清洁生产备选项目,12个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支持资金9081万元,3个项目获省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泰安华丰工业园被列为省重点培育的20个循环经济园区,新矿集团等21家企业被列为省重点培育的300家循环经济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7项节能技术成果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

5、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取得新成效,企业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提高。济宁市完成工业制成品出口13.1亿美元,增长20.8%;完成机电产品出口4.7亿美元,增长71.1%,机电产品进口4亿美元,增长12%。泰安市完成工业制成品出口7.3亿美元,增长16.2%;完成机电产品出口1.9亿美元,增长47.5%,机电产品进口0.8亿美元,增长38.4%。济宁市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620个,各类连锁企业发展到354家,物流配送企业配送额75亿元。泰安市新建或改造农家店900个,创省级以上商贸品牌10家。

主要工作经验:

济宁市组织工业流通经济运行工作,总结了“三淡化三加强”的经验。即淡化数据统计、加强问题分析;淡化后期调度,加强事前监测;淡化直接参与管理,加强服务和政策引导。这一经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充分体现了经贸委系统的工作作风,在组织经济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今年的工作目标和一季度预测

(一)工作目标

今年,两市都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作目标。

济宁市的工作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20%,力争22%以上;技改投资增长30%以上;制造业、五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提高3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降低4.7%。泰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销售收入增长25%、利税、利润均增长25%;技改投资增长20%。泰安市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都增长25%以上;技术改造投资突破370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万元GDP能耗降低4.7%,万元GDP取水降低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6.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降低10%。

(二)1-2月份情况及一季度预测

今年以来,两市引导企业抓住商机,大力做好市场促销工作,工业流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据快报调度,1-2月份,济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利税50.5亿元,利润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7%、39.7%和43.1%。1月份,重点企业发展较快,山推股份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3倍、1.1倍和55.6%;小松山推销售收入增长69.7%;重汽商用车销售收入增长95.8%;中银电化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21.6%、58.4%和63.1%;民生煤化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38.4%、1.3倍和9.7倍;峄山化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1倍和1.4倍;如意集团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74.1%、75.6%和77.5%;鲁抗集团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45.5%和2.4倍。重点产品产销衔接良好。济宁市22种重点产品中,产销量均增长的有18种,占81.8%,重型汽车、推土机、挖掘机、青霉素钠针、阿莫西林胶囊、钢圈、呢绒、棉纱销量增幅都在30%以上。泰安市1-2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74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预计实现销售额65亿元,同比增长18.8%;住宿餐饮业预计实现销售额8.4亿元,同比增长20%。

济宁市预计一季度完成工业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0亿元,增长30%;利税79亿元,利润50亿元,均增长3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亿元,增长17.5%。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0亿元,增长60%。完成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4亿美元,增长10%;实现机电产品出口1.5亿美元,增长40%。

泰安市预计一季度完成工业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0亿元,增长28%;实现利税64亿元,增长28%;实现利润35亿元,增长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亿元,增长18.5%。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2亿元,增长18%。完成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2.1亿美元,增长20%;实现机电产品出口6500万美元,增长20%。

三、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金紧张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大企业大项目不缺资金,资金问题主要存在于中小企业。据调查,济宁全市企业流动资金缺口80亿元。从紧的货币政策,使中小企业贷款非常困难。泰安市企业反映,国家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预示着08年的企业资金更趋紧张。泰安济宁预计今年的工业技改投资都将保持适度增长,但增幅有所下降,分别减少12.7个和0.6个百分点。

2、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上升,赢利空间受到挤压。1月底,煤炭价格640元/吨,比去年底上涨45元,铜、木浆、棉花、角钢等比上年也有不同程度地提升。据测算,由于价格上涨,济宁市全年将影响企业效益约60亿元。据泰安市分析,工业原材料中,由于在新一轮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已宣布接受65%的涨价,钢铁一定会继续涨价;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已处于高位,进一步大幅上涨的可能不是很大,但将会继续保持小幅上涨趋势;其他原材料价格有望保持稳定。

3、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济宁市进入1月份以来,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但市场价格普遍上涨。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受国内外、季节因素影响,价格不同程度上涨。泰安市分析,农产品价格仍将快速增长,其中粮食涨价的可能性较大,猪肉、食用油价格仍会上涨,但不会像去年那样的暴涨。

4、人民币升值因素对、出口退税下调,对企业出口影响较大。济宁市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调整影响,预计2008年工业品出口将减少1亿美元,影响利润2.6亿元人民币。泰安市的出口产品结构是一般性加工产品多,受的影响较大,钢铁、玻纤、纺织品、农药等受冲击较大。如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为5%,减少企业利润4000多万元。人民币持续升值,使泰山玻纤、岱银集团等出口大户的产品利润空间被挤压,订单减少。预计人民币升值将持续,工业制成品出口利润将受到一定影响,出口增幅可能稍有回落。

5、调研中反映较多的问题还有:中小企业外贸人才、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匮乏;欧美发达国家不断为进口产品设限,挑起贸易争端,制约出口的扩大;节能降耗压力较大,部分企业节能量化考核指标存在问题,个别企业还存在着完成任务难度较大的情况,如石横发电厂,设备运行已比较先进,节能空间较小,很难完成任务。

四、做好上半年经贸工作的主要措施

针对今年工业流通工作特点及问题,两市都制定了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积极建立预警机制,防止出现突发问题。两市在组织经济运行中,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把工作做在前面。济宁市制定了电煤供应、成品油供应、电煤运输、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四个“专项应急预案”及有序用电方案,以应对经济运行及市场变化,确保市场供应,维护社会稳定。泰安市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全面开展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监管,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消除事故隐患,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安全措施,避免重大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2、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提升产业结构。泰安市重点围绕“930工程”抓项目建设,即:抓好30个工业大项目,30个技术创新项目,30个管理创新项目,30个节能项目,30个商贸流通项目,30个商场、市场,30个名牌产品,30个驰名、著名商标,促进30强企业的发展壮大。主要工作措施是:对工业项目,以技术、工艺的提高和创新作为技术改造的本质内涵,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30强企业为依托,通过加快项目建设、搞好资本运作和横向联合,打造一批百年企业、培植一批百亿企业。对商贸流通项目,以核心商业、旅游购物、餐饮娱乐、会展经济为重点,搞好泰山商务区建设。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深入挖掘闲置或低效存量土地资源,及时足额为好项目提供土地。认真搞好银企联谊活动,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多元化增加资金投入。认真落实技术进步基金使用办法、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减免部分收费等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投入。执行好项目责任人制度、调度例会制度和项目进度通报制度,加大调度、协调、服务力度。济宁市坚持“三并重”,坚持优化增量和扩大总量并重、提升产业层次和膨胀产业规模并重、完善产业配套与推进产业集聚并重。实施“三集中”,在先进制造业上集中突破装备制造业和煤化工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上集中发展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在传统产业上集中推进纺织服装、医药食品、造纸建材等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的改造提升。

3、努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济宁市以深入开展“十百千”创新活动为主线,着力“三个推进”:推进行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今年新认定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推进产学研技术联盟,新结产学研联合体100对;推进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制定了《重大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行动计划》,力争开发新产品1000项。泰安市制定了积极的工作措施,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重点,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建设一批面向区域、服务行业、注重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遵循“政府引导、树立典型、面上推广”的工作思路,以30项管理创新项目的实施为抓手,培植一批管理创新企业。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围绕高新技术及产品开发、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改造装备制造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抓好3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争取实施市以上技术创新项目超过1000项。鼓励企业采取租赁、参股、控股、技术参与分配等多种形式,与国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和资金合作。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技术创新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好市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

4.突出抓好循环经济,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今年,济宁市委市政府贯彻为“鲁发〔20****〕24号”文件,制定了《关于加强节能减排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济发〔2008〕10号),提出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的项目和投资、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强化工业节能减排等20项措施。认真落实《济宁市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着重抓好“3456工程”,指导30个企业、4个园区、50个社区、6大行业编制方案,制定推进计划,力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工作有新的突破。泰安市制定有效措施:从项目建设源头上加强节能控制,认真落实好扶持鼓励支持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税收、资金支持优惠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的技术研发,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材、低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抓好三个“节能100项”示范项目的组织、推荐和推广工作,重点抓好30项节能项目;重点实施好“1623培育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生态产业链;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组织开展能源审计、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实施一票否决,严格考核。

5.突出抓好企业经营国际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抓住人民币升值、进口设备成本降低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国外关键性先进装备。用好省市结构调整和重点产品培育专项资金,用好国家先进技术及设备进口贴息资金,努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迅速膨胀重点产品规模,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步伐,腾出更多的资源和环境容量发展现代产业。济宁市以开放促转型、促发展,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引进外资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和智力相结合,督导利税过千万元企业制定和落实对外合作方案,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坚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与调整市场结构相结合,着力培育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绿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名牌产品;坚持加强国际合作与扩大国内合作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与国内知名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和经贸往来。泰安厚丰散热器等企业,积极采取提前结汇、以多币种对外结算、提高产品售价、与外方共担结汇损失、内部挖潜等办法,应对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取得了较好的经验。

6.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突出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引导和推动大企业间的兼并、联合、重组,以产权为纽带,推进企业整合,抓好机制创新。鼓励中小企业进一步深化股权改革,外引内联,实现产权多元化和运行机制的规范提升。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落实改革脱困责任制,强化集中办公、联合会审、督察督办、检查考核运作机制,争取全面完成改革脱困任务。抓好企业梯次发展,壮大骨干企业群体。济宁市以培育销售收入过10亿元百户企业为主体,推进创百亿工程。力争如意科技、山推集团、太阳纸业、银河集团突破百亿元大关;新增利税过千万元企业40家。围绕产业链的配套完善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100家专业型、配套型、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家。泰安市通过完善企业家培育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家队伍,把企业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通过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使企业资本不断增加、市场不断扩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7.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生产消费协调发展。今年,特别要抓住南方灾后重建机遇,促进生活消费品生产及销售实现更快增长。济宁市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城市中心商务区向社区的延伸;研究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措施,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一批物流园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培育天力农资、海联物流、兖州广厦、邹城百货、金宇装饰、中央百货、九龙家电等骨干流通大企业。泰安市重点组织实施“3630”工程,力争用2年的时间,新培植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流通企业3家(泰安银座商城、肥城银宝、泰山物流中心),过5亿元的6家(东平光大油脂、泰安中百大厦、宁阳凌云商社、新泰青云大厦、三源家电、龙祥纺织),过亿元的达到30家以上。

8.转变工作指导方式,增强经济运行的保障能力。密切关注国家产业、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动向和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结合实际,及时研究提出对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运行、重要工业原材料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三个监测体系,建立商务“天气”预报制度,开通经贸网,构建开放互动的经贸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对县市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动态的监控分析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调度督查。济宁市精心组织好第四届银企合作促进会,筹办中国工程机械博览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工业项目集约用地指导意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树立生产和流通投资和消费并重的观念,研究制定促进流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泰安市抓好市场开拓,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专业展览、展销会和经贸活动,跟踪市场发展新趋势,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对重点事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强化督查督导,明确目标责任,细化落实措施,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工业调研报告范文篇9

一、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加快发展的广泛共识

的发展证明,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因此,加快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发展至上、工业优先的理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的创新,形成“跨越赶超上水平”的共识。

(一)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正视差距。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因循守旧的思维,善于对照先进找差距。近年来,在思想解放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思想解放程度仍显不够,主要体现在争先创优、创新求变、超常发展的意识不强。对此,我们要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三种意识上下功夫。一是要牢固树立奋发有为的意识。要彻底摆脱基础差、底子薄,难有大作为等思维定势的束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只为发展找理由,不为落后找借口,满腔热情、鼓足劲拼,保证今天的成绩比昨天优、明天的荣誉比今天多,大力弘扬敢于攻坚、善于拼搏的精神,见难不畏难,吃苦不言苦,想方设法在困难中寻求机遇,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竞争中赢得先机,着力打造“精神区位”新优势,不断开创发展的新天地。二是要牢固树立争先创优的意识。不断提升发展标杆,调高发展定位,在更大范围内选择竞争对手,纵向对比超历史,横向对比争进位,真正做到勇往直前,争先创优。三是要牢固树立务实创新的意识。不唱高调,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事,着力探索推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既立足于当前快速度,又着眼于长远大发展,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就是要善于在抢抓机遇的过程中不断减少与先进的差距。当前要着力把握三个方面的机遇:一是政策机遇。“中部崛起”战略、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东部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省委省政府扶持鼓励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县委县政府加快工业园区的一系列举措,为我们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明确思路,科学对接,完善措施,狠抓落实,拓宽发展空间。二是形势机遇。全县矿山企业“二次创业”加速推进,为我镇引进投资、扩大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活力,我们要转变观念、超前谋划,狠抓产业招商、矿山企业“二次创业”和全民创业,将形势机遇转化为发展现实,增强发展后劲。三是环境机遇。全县上下认真践行“发展为先、企业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开明诚信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业已形成,对外地客商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我们要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魄力和锐气,积极抢抓和充分运用这种环境机遇,并将其转化为招商引资的助推力和经济发展的引擎,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三)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定位目标。思想的解放还必须要有科学的定位,先进的目标来引领。结合镇域经济发展实际、周边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和县委县政府跨越赶超的新要求。唯有自我加压、乘势而上,坚定信心不动摇,锁定目标不放松,才能加快发展不掉队。6月份,从回来后,我们以中心组学习的形式,召开了专题会议,在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在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上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努力完成今年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新目标(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达74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农民人平现金收入增长22%)的基础上,围绕“新兴工业强镇、特色农业富镇与和谐文明新镇”的“三镇”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在经济发展上实现“11151”的奋斗目标,即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培育税收过千万的企业1家以上,过500万的企业1家以上,过百万的企业5家以上,过50万的企业10家以上。今后我们将围绕这个目标谋发展,抓落实,着力扩张经济总量、提升经济效益、加快富民步伐、推进改革开放、创优发展环境,努力把带入经济繁荣、百姓富足、政通人和的发展新阶段。

二、在工业立镇上明确促进发展的工作重点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模式证明,发展经济必先发展工业,并且要理直气壮的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牢坚持以园区为龙头,以硅石、煤炭为主导,以水电、建材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支撑的新兴工业化格局不动摇,加快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工业发展带动现代农业,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一)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一是以深加工为方向,发展硅石产业。要严格贯彻落实《镇关于硅石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鼓励硅石开采企业调整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特别是要在走硅石资源深加工之路,开发硅砂下游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实现硅石效益的“四级跳”,力争硅石产业年度税收目标实现500万元以上。二是以全面整合为途径,壮大煤炭产业。针对销售市场疲软,关闭任务较重和产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等现状,通过矿矿联合、强强联手、组建行业协会等手段,破解企业资金投入、企业管理、煤炭销售上的瓶颈,使重组企业有资金、有条件调整经营策略,改造落后产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升资源开发水平,放大资源利用效益,着力培育应对市场竞争的后发之势。三是充分发挥境内的水能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水电电站扩能技改工程,培育新的资源性财源。

(二)实施项目带动,加快园区建设。牢固树立抓发展必先抓经济、抓经济必先抓工业、抓工业必先抓项目、抓项目必先抓招商引资的思想,实行专班运作和跟踪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宜昌西部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4.8亿元的20万吨磷酸一铵项目和中南硅业有限公司5000万支玻璃器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超前谋划好年产300万平方米硅钙板加工项目。同时,立足江北工业园区,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在设施配套和环境优化上予以全力倾斜,全面提升园区功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优势企业、优势资源、要素保障等向园区集聚,千方百计引项目、上项目,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热土,使园区引领新兴工业格局发展的龙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坚持市场导向,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要求,积极顺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发挥资源优势,加强规划引导,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支持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茶叶、桑蚕等农业主导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力推进宜昌禅茗堂茶叶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茶叶深加工项目和鹿苑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有机结合,高起点、大手笔制定鹿苑寺景区发展规划,完善鹿苑寺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茶叶观光农业,进一步拓宽景区发展空间,实现旅游业和观光农业的成功对接,使现代农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在优化环境中营造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我们还必须不断提升和整合软硬环境,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和“磁场”效应,形成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以此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为发展献计出力。

(一)优化服务环境。一是树立正确导向。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办公会和机关干部会、现场感受等形式,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从思想上树立“发展第一,企业家老大,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的理念,将为企业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中,着力营造“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任务”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在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派硅石综合开发利用、鹿苑寺旅游开发及茶叶深加工、水电扩能技改、工业园区建设、农村人才基地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项目服务专班,落实专班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实行“领导牵头,目标管理,经费包干,考核奖惩”的管理机制,切实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三是创新推进机制。实行领导、部门联系企业、项目责任制,对引进项目从立项、审批、征地、协调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提供保姆式贴身服务,并形成“周碰情况,月报进度,季度结帐,年底兑现”的工作运行机制,着力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使企业能安心、舒心、放心地在镇投资兴业。

工业调研报告范文篇10

一、我市轻纺工业基本状况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09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2000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影响我市轻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产业“挤出”效应影响,能源化工大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带动不了轻纺工业的发展。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投资回报,影响了投资者的创业心态,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者的政绩观,影响了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对轻纺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政策措施不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业管理缺失,政策引导困难,协调服务滞后。过去轻工业由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管理,现在,轻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其职能分解,造成行政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五是扶持资金分散、总量少,企业自筹资金困难,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无法实现。目前,市上还没有扶持轻工业专项资金,对轻工业的发展不能从整体上宏观调控、形成合力。六是观念落后,政策滞后,错失了国有向民营和股份整体转制,利用原国有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趁势做大做强的时机,在改革上往往是关门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七是民营企业的一些经营者眼界不宽,存有抱残守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想联合重组、影响做大做强,致使目前产业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产业龙头,发挥不了规模优势。

三、振兴和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振兴**轻纺工业指导思想。各级领导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轻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竟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认识到重工业是强国工业,轻工业是富民工业。要吸取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要学习毗邻地区如鄂尔多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认识到我们有充裕的土地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优势。

2、制定政策措施,确保轻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市委召开常委会、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市轻纺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指导意见,制定10年规划,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恢复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从发展目标、领导机构、扶持措施、考核督办等方面全面指导我市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从而使我市轻纺工业逐步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改变目前我们“跛脚”发展方式,即重工业“一条腿粗而长”,轻工业“一条腿短而细”的不合理状况。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项目的引进上有所侧重。要坚持三个“两手抓”既要抓能源化工产业,又要抓传统轻纺工业;既要抓大型企业的引领,又要抓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要抓国有企业的改制,又要抓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三个反哺机制,即工业反哺农业;重工业反哺轻工业;城市反哺农村。大力发展毛绒、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

4、理顺行业管理,加大协调服务的作用。一是要扭转轻工业管理方面的混乱和缺失,明确经委行使轻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引导轻工业健康发展。二是政府成立类似于“扶持南部发展办公室”的临时机构,或成立轻纺工业发展振兴指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经委,发改委、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委,这样可以整合行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的相关政策,集中各类扶持资金,力争到2020年左右,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轻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三是鼓励支持轻纺企业成立联合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自由发展。

5、加快园区建设,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加快《**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在**经济开发区建设轻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吸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政策优惠等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轻纺企业入园,引进国内外大型轻纺企业集团落户**。把园区建设成具有经济规模最佳,专业化程序最高,拥有生产、科研、信息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到2010年,总投资9600万元,建成毛纺、制衣等传统产业集中园区。

6、实施品牌战略,引领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是要把“绣鸡牌”毛线、“古城牌”毛毯、“长城牌”地毯、“娇舟牌”呢绒、“三爱牌”服装、“天舟牌”羊绒衫、“古城牌”皮革等曾经具有宝贵财富的驰名品牌保留住、宣传好。二是要在传统轻工企业实施改制时,必须要努力做到保住牌子、留住队伍,门不关、人不散。即使是破产企业,相关部门也要注入一定的商标保护专项资金,确保商标在近期内不被注销。通过政府整体打包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用无形品牌调动有形资源,让老品牌展现新魅力。三是要创新机制。从研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扶持、创新成果激励等方面支持和促进新产品的研发,制定高质量、高标准的具有地方特色产业产品质量标准,用特色化推进品牌化。四是要加强产品宣传力度,政府应在扶持经费中专门列支一块用于补贴支持本地产品在部级媒体上的广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