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干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0:37:54

工会干部

工会干部范文篇1

一、充分肯定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成绩,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的水平

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全国各级工会重视和加强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和工会企事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各级工会更加重视工会资产的监督管理,管好用好工会资产,促进工会资产保值增值的观念大为增强。王兆国主席关于管好工会资产的重要指示得到了较好落实,工会资产流失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各级工会积极运用工会资产,努力为广大职工服务,在提高职工素质、为职工排忧解难等方面做了大量实事。工会资产在服务大局、服务工会工作、服务职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完善工会资产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全总成立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明确了工作部门。全国25个省级工会成立了资产管理机构,其余6个省级工会成立了联合管理机构。全总及各地工会明确了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制订了管理制度,工会资产的处置和管理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基本的程序。一些地方工会还在创新管理体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成效。

——工会资产不断壮大,产权登记工作全面展开。一批新的不动产相继在各级工会投入使用,一批老的设施设备得到更新改造,工会资产较前有了较大增加。为贯彻落实《物权法》,各级工会全面开展了产权登记工作。目前一些地方工会的产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全国工会资产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资产统计电算化取得重要进展,统计管理软件投入使用,设立并开通了工会资产管理网站。

——积极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努力探索新的资产运营方式。各级工会加强了对工会企事业单位的考核,推行了资产经营责任制。全总与本级企事业单位签订了资产经营目标责任书,一些省级工会制订了工会企事业单位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调动了经营者积极性,初步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一些工会还在规范投资办法,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推进工会企事业内部各项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有些省、市总工会探索资产运营的新方式,在确保工会产权的前提下,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实施品牌运营战略,为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创造了可贵经验。

——互助保险整改平稳进行,职工互助互济活动效果明显。按照国务院相关文件的要求,全国各地工会继续做好职工互助保险整改工作。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和各地工会互助组织停办储金型保险业务,政策性强、涉及职工人数众多。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工会的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停办清退工作已基本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全总积极规范职工互助互济保障活动,下发了有关通知。各地工会积极稳妥地开展职工互助互济活动,一些地方的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表扬,为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解决了医疗困难,深得广大职工的赞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会事业单位改革仍比较滞后;许多企事业单位缺少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部分企事业单位发展后劲不足,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机制落后;部分同志对工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一些制约工会资产监督管理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勇于开拓创新,推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学好文件抓落实、把握机遇谋发展

前不久,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现在,全会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工作在工会资产监督部门和企事业中的各级工会工作人员和职工,要把学习领会好*文件、落实好*的各项要求作为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要通过学习和贯彻*精神,进一步树立和加强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加快工会企事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要紧紧围绕中心,服从大局,服务职工,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努力推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创新发展。

同志在党的*报告中强调,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应当认识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会资产监管和企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加强关系民生的各项社会建设,工会企事业的发展环境与条件将进一步优化。“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对工会资产管理和工会企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党和政府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化解工会资产监管和企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协调性,是工会企事业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加强文化建设,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会的职工文化事业将得到新的发展。完善国家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工会职工教育阵地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会就业服务机构可以作出更大贡献。党和政府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工会为职工服务的各类设施和互助互济活动将会发挥更大作用。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工会工作将得到政府更多的财力支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会进一步增强工会事业单位的活动和发展动力。党的*精神博大精深,我们要全面学习,认真领会,结合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和工会企事业发展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

三、明确职责,突出重点,抓好当前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目前,为加强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全总和各省级工会都成立或明确了工会资产监管机构。这些机构大都是在原来事业发展部的基础上转化而来。对于这一变化,我们不能只认为是部门名称的变化,也不仅是事业部原来工作范围的扩展或增加,而要认识到这是一次重要管理职能的转变。因此,工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和管理方式也要相应变化。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兴办了一些新的企事业。随之建立的各级工会事业部门,直接承担了经营、管理这些工会企事业的责任,许多还直接担负着对主管工会上缴利润的指标。这一体制在工会企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还在延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涉及工会资产运营和处置的问题不断增加,工会企事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原来工会资产管理体制已不能很好适应这一变化,完善工会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渐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全总和各省级工会相继建立了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求这个机构代表工会行使出资人职责,对工会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工会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在继续管理好直属企事业的同时,重点把工会资产尤其是不动产管好。对直属企事业的管理,要由直接管理逐渐向完善企事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资本运营,指导企事业发展,建立工会资产经营责任制,强化财务、审计监督等方面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管好资产是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从新兴办的企事业的经营扩展到工会资产管理,有大量新的问题需要探索。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资产管理机构的职权可能有所差别。同时,各地对“工会企事业”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这也形成了各地工会资产监督管理边界的差异。怎样开展好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从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至少应当把四个方面工作很好地开展起来。

第一,严把资产处置关口,特别是工会不动产中的土地、房产的处置要严格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企事业单位资产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办理。要严格审批程序。对于涉及工会资产处置的事项,各级资产监管部门都要按权责划分,分别做好可行性研究、方案制订、效益测算、报送审查、核查批准等工作。对于重大事项,上级资产监管部门要到现场实地查勘。各级工会要做到守土有责,坚决制止和纠正随意变卖、丢失工会资产的行为。工会资产分级管理、终极所有的体制仍要坚持,全总对工会资产的终极所有权要进一步落实。《物权法》已经实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物权登记。全总提出的关于完成“两证”办理,尽快进行物权登记的要求,各地工会一定要克服困难,争取按时完成。

第二,抓好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和工会企事业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加强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必须有章可循。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及全总文件的规定,抓紧细化工会资产监督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定和完善涉及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的劳动人事、财务管理、工资薪酬等方面规章制度。这是工会资产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全总和省级工会应当担负起更大责任。

第三,以业绩考核为核心,加强对直属企事业的管理。主要是抓住五个环节,完善两个机制。五个环节是:通过指导发展规划,明确企事业发展方向;通过推行预算管理,优化资本配置;通过实施业绩考核,落实保值增值;通过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现出资人到位;通过强化财务监督,防范经营风险。要建立以经营业绩考核为核心的资产经营责任制。根据不同企事业实行分类考核,使考核指标能反映企事业实际,体现行业特点。要做到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把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制度改革及奖惩结合起来。要注重企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核,把保值增值率作为任期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要建立以财务监管为核心的监督机制。财务监管是整个监管链条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要建立预决算管理制度,投融资、担保等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财务动态监测和月报制度,定期审计检查等工作制度,实现事前控制、事中约束、事后整改相结合的全过程财务监管,建立规范的财务监管体系。

第四,加强资产监管相关工作的协调,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工会资产的管理涉及许多部门,如财务、经审、组织、宣教、保障等等。工会资产又分为不动产和动产,经营性资产和行政性资产。资产的构成也呈现多种形式。各级工会资产监管部门要做好相关协调工作,使工会资产监管与业务有关部门的工作指导有机结合,使资产监管部门的监管与工会财务、经审监督和企事业单位内控机制有机结合。要建立起相应的协调机制,使工会资产监管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使各部门在工会资产管理方面权责清晰,工作形成合力。在这些方面,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在加强工会内部部门之间协调的同时,要重视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政府对工会资产监督管理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对壮大工会资产给予资金补助。现在大环境十分有利,关键是我们搞好协调,这方面的工作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主动做好。

现在,不少地方工会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成效。全总和各地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要很好总结,积极推广。我们在工会资产监管和工会企事业发展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答案就在于基层、在于实践。我们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善于从基层和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经验。要进一步倡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创新实干。

四、积极推进工会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工会企事业发展

目前,在各级工会企事业单位中,相当一部分是事业单位,其资产和人员占了工会企事业的绝大部分。这其中既有中国工会历经几十年发展,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一些事业单位,如文化宫、工会干部(职工)学校、工人报刊杂志社、疗休养院所(职工医院)等,也有一些在九十年代前后各地陆续兴办的一些宾馆、职工住房合作社等一些政府批准给予了事业机构或人员编制的单位。就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又分为全额预算拨额、差额预算拨款和自收自支等不同类型。所以,工会企事业的改革,其主要难点和重点实际上是工会事业单位改革问题。

工会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推进改革必须统筹兼顾,要体现过渡性,提高配套性,安排好保障措施,努力把改革的力度和各方面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平稳有序推进。另一方面,也应当针对工会事业单位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主动推动改革,努力推动在事业单位中建立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竞争性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应当进一步明确工会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并根据主要任务搞好发展规划。每个工会事业单位的兴办,都应当是能够为工会和职工提供社会难以提供,或工会事业单位可以更好提供的服务,其工作目标应当是有主有辅,但其中一定有一个主要目标,这也就是工会组织之所以要设立这个单位的目的。如工人文化宫主要是为了向职工提供文化服务,工会干部院校是对工会干部开展培训,疗休养院所是为职工提供休养、疗养服务等等。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应该是能够强化这种服务功能,改革成效也应以这些目标能否更好实现来衡量,这些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也应当围绕这些目标来制订。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是走回到过去计划经济下的老路,而是要通过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和更富活力的经营管理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工会事业单位的发展应当以更好的适应职工群众需求、服务工会工作来考虑,与这一要求不相适应的应当予以调整和改革。

二是完善工会事业单位发展的资金筹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的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资金渠道。应当根据事业单位承担工作任务的不同,建立起多元的发展资金筹集机制。对此,我们要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对由于工作性质所限,无法完全依靠自身筹集发展资金的应当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的支持。同时,在当前工会经费收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上级主管工会有责任也有可能对发展项目给予支持。这种支持应当主要用于设备更新和设施改造,用于新进扩建项目。在对事业单位下达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应当给予相应的资金保障。对于有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应当要求他们留出事业发展的资金,如折旧、维修基金等,并建立起相应财务制度。一些工会以减轻工会经费负担为出发点的事业单位改革,应当继续发展深化,应当把注意力主要放到如何提高经费投入的效率,如何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建立资金筹集、使用的良好运作机制之上。

三是要建立起竞争性的劳动人事制度。早在2000年7月,中组部、人事部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人发[2000]78号),提出了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起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等等。这个文件对我们深化工会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工会实际,很好地贯彻落实。多年来,一些工会在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方面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如实行领导岗位竞聘上岗、工作人员聘用制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应当继续实行并予以完善。对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也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改革劳动用工制度。

四是要推动建立形式多样、具有较好激励约束机制的事业单位分配制度。要在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积极探索工资报酬与工作量、服务质量或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要完善工资分配的约束机制、制订主管工会对事业单位工资分配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办法,加强事业单位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办法应当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工会兴办的企业应当按照市场机制去经营和管理,面向社会服务,参与市场竞争。当前,工会兴办的企业面临的问题可能与事业单位不尽相同,关键是工会领导机关要底数清、情况明、问题抓的准、措施要有针对性。我们不能用管理事业单位、更不能用管理机关办法去管工会企业,工会企业为工会工作服务和为职工服务应该更多体现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用其上缴的收益增强工会实力、服务职工之上。当前,工会企事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产品和服务特点不明显可能是普遍问题。主管工会要认真分析情况,整合资源,指导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努力增强竞争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工会干部范文篇2

关键词:工匠精神;干部培训;移情性;有形性;响应性

随着中国的开放在不断迈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全世界科学技术的顶尖产品和创意,也看到了我们与之存在的差距,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如何重拾中华工匠精神的传统,借鉴世界各国工匠精神的精华,塑造现代化中国的“工匠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以工匠精神做好培训工作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工会干部培训简况。以西安市为例,根据《全总“十二五”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陕西省总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安排的要求,在市总工会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培训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2010年-2016年共举办一百多期专题式培训班,培训工会干部达二万余名,其中年均培训班次为20期,人数约为3000人。在培训形式上根据培训单位要求,并将最新工会动态与培训教材需求有效对接,采用课堂讲授、现场体验与参观学习、交流互动与专家点评相结合,以脱产授课模式,研讨模式、以会代培模式等方式进行。虽然在自主举办和市总联合举办培训过程中,课程及服务等都得到工会干部的一致好评,有力推动了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二)以工匠精神做好培训工作的必然性。培育“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呼吁工匠精神回归的总动员,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当今社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产权关系、利益关系、劳动关系、就业方式和职工队伍构成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统一的任务更加繁重,创新工会组织体制、活动方式的任务更加突出,所有这些不仅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工会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因此,作为西安市工会干部培训的前沿和阵地,在培训过程中,既要密切结合工会干部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又要结合工会工作了解和掌握基层工会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断探索培训工作的创新方法,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做好培训工作。工会应在“工匠精神”和大国工匠培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工会的职能角度来看,教育职能是工会的重要职能,提高职工素质,教育和鼓舞职工在国家建设中建功立业,成为工会的重要任务。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工会干部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工作方法多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特别是对突出维护职能以及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护,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刻,在行动上还不够自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会工作的深入发展。因此,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应以“工匠精神”为要求,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机遇,在培养大国工匠和培育工匠精神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以工匠精神做好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创新

何谓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在《工业发展报告2016》的会上中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舰说:可从六个维度加以界定,即专注、标准、精准、创新、完美、人本,其中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社会的进步很多是因为传承,但更多是创新。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能让社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进行创新,是工匠的责任,推陈出新,就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工会工作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因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在培训方式、内容方面的创新思考。(一)从工会业务培训方面来看:努力创新培训方式,推出“情景模拟剧”方式的教学。工会干部培训工作,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分类,不同岗位的干部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切实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在今年进行的调查问卷中,40%以上的学员希望在业务知识方面了解工会业务操作流程。据此,我们对基层工会干部在业务知识方面,由单一的教师授课制转为专题辅导、答疑、专题讨论、模拟相结合的多种培训形式,此外要注重创新,在今后的培训中,要针对培训内容尽可能地开展实操性、情景剧式的培训,该培训方式是分别由学员和老师扮演不同角色,将工会业务知识及相关知识设计到情景剧中,通过这种情景剧的演绎,将工会工作的实操过程演绎出来,让工会干部能一目了然,更加有实用性,增强培训的时效性。从以往其他培训实践来看,这种模式深受学员欢迎,培训现场气氛活跃、生动,培训效果非常好,从学员问卷调查表上也反映出满意度较好。(二)从工会日常工作来看:进行综合素质提升培训,造就工会工作的工匠型人才。从工会干部的成长来看,应从具备多元化知识的培训需求出发。工会工作需要一批熟悉工会业务,既懂政策,又有沟通能力的工会工作的大工匠或人才。因此,除了工会业务知识的培训外,对工会主席或工会工作的积极分子,应进行综合素质提升培训,所谓综合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认识,分析处理事务的潜能,通常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当今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社会,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也是做好工会工作的迫切要求和发展趋势。今年上半年,我们对参加培训的工会干部进行调查问卷中:在问到你需要培训机构提供哪些方面的培训时,除工会专业知识外,有40%以上的工会干部选择:最新前沿理论知识、理论研究成果、政策解读与运用,沟通技巧,谈判技巧、心理健康。因此有必要对工会干部进行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训。工会干部只有提高了综合素质,才能有充沛的个人精力来迎接和应对变革,有能力创造出激励别人的环境,有做出艰难决定的决断力和锋芒,才能成为工会工作需要的工匠型人才。(三)从工运事业的发展来看: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先进理念培训,打造工会工作的活动家。理念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工匠精神的灵魂就是创新。为了使工会工作者能够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激发创新灵感,创造性地解决工会工作的难题,有必要对工会干部进行类似“头脑风暴”式的创新理念培训。“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此法经各国创造学家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参加者敞开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其分为直接头脑风暴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基础上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逐一质疑,发现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对于工会工作者来讲,头脑风暴的训练方法,能够非常具体地体现集思广益,体现团队合作的智慧,每一个人思维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拓,能有效开阔思路,激发灵感。因此掌握了这种方法,工会干部在面对任何难题时,可以举重若轻,再不用一个人冥思苦想,孤独求索。同样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锻炼一个人及团队的创造力,更有利于培养工会事业的优秀领导者及创新型人才,促进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四)从干部培训的质量保证来看:需进一步。对各类培训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干部培训师资库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离不开专职教师队伍,我校目前的师资力量薄弱,远远不能适应干部培训任务的需要,为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工会干部培训的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工运事业的大局,必须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具备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各级工会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工会干部培训的教师应是工会培训领域或业务学科的专家,而不是杂家,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业务经验,有理论成果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选聘工会干部培训的师资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其一,各级地方和产业工会应广泛挖掘本地师资潜力,选调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工会机关干部和大中型企业的工会主席充实教师队伍。其二,聘请其他大专院校及培训机构有影响力的名师加入我们的师资库,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其三,要建立教师定期培训进修制度,使教师知识得到及时更新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为工会干部培训效果提供可靠的保障,也才能适应工会干部培训的需要。

三、以工匠精神做好工会干部培训服务工作的创新

当今社会,伴随着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去改善服务,我们将用L.Berry等三位学者的“五维度服务质量评价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干部培训服务工作中,以此来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详见图解)所谓“五维度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就是从有形性、移情性、保证性、响应性、可靠性五个角度来评价我们的服务质量。我们选择其中三个方法来检测我们的服务质量。“五维度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一)以工匠精神提供及时服务,实现培训服务质量的响应性。响应性是指工作人员能为培训对象提供快速及时的服务,即培训服务出现失误、过错时,工作人员能马上致歉并且迅速弥补培训服务过程中的失误。在培训服务过程中,要能够针对培训对象需求迅速及时地作出回应,这样能有效提高工会干部对服务质量的感知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满意度。为了能及时对工会干部的需求做了响应性,培训部在每次培训时都会设置专门的服务联络台,听取学员需求,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学员的饮食、住宿,在饮食上充分尊重民族习俗,设立专用餐具、餐桌,灶具。在安排住宿时也提前询问各位学员的喜好,询问个人睡眠质量情况,询问睡觉是否有打呼噜情况,将睡眠质量差的学员和打呼噜的学员分开的同时也尽量满足学员的个人喜好。这也是工匠精神之“人本、精准”的要求,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人,正如张瑞敏所言,所谓企业就是以“人心换人心”,即用员工的“良心”换取顾客的“忠心”。那么培训工作也正是以我们的服务换取参加培训学员的满意,实现培训服务质量的响应性。(二)以工匠精神优化环境,实现培训服务质量的有形性。有形性是指培训所处的环境、拥有的有形设施、设备等的质量。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培训对象轻松舒适的学习,也可以增加培训对象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以达到对服务质量的正能量作用。工会干部培训部首先保证每次培训都有优美安静的教学环境、明亮舒适的课室、整洁干净的桌椅板凳,以激发培训对象的学习热情。为此,2016年市总投资上千万,为我们装修了一个全新的培训基地。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培训部特意申请采购了一批先进教学设施,给大报告厅增加了4台大功率空调,保证报告厅冬暖夏凉,让每一位学员都能舒舒服服的上课;引进了一套高清音质音响设备系统,保证每个角落的学员都能清清楚楚、没有杂音的听见老师的每一句话;同时特别定制安装了13平方米的LED显示屏,保证坐在最后一排的学员也能清楚看见老师的课件内容,确保教学质量。提供这种高标准的教学环境也是我们努力做好培训工作的一种境界,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如果说专注体现的是一以贯之的话一句话,那么标准体现的则是一丝不苟,我们正是以这种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实现培训服务的有形性。(三)以工匠精神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培训服务质量的移情性。移情性是指培训部门能与培训对象积极沟通,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在培训过程中,能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个性服务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对象对于该机构的感知认同程度,因此这是培训部门提高服务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工会干部培训部在每次培训前都会与培训对象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在保证教学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培训学员的需求进行培训内容、方式的调整,做好个性化服务,并设置相应的课程标准与课程计划,在对机关工会干部的课程培训中以引导、提高、实践为目的的课程为主,而对于基层工会干部的课程培训就应以基础理论、动手实践为目的实用课程为主。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听取学员的意见,如培训讲师的语速、培训内容的深浅、培训形式的认可度、培训疑难解答等,及时把学员的意见反馈给讲师;并随时察看课堂现场,如果学员情绪不高,哈欠连天,交头接耳甚至是不断离场时,就主动和讲师联系,调整课程内容或形式。在培训结束后做好评估测评工作,通过学员对培训讲师的授课评估、培训工作人员的服务评估等,了解学员对讲师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是否满意;通过培训现场测评、会后交流分享、结合工作写出培训心得等形式,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训完成后对各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如培训学员资料,包括培训签到表、培训评估表等,以及培训过程中的讲义、问卷资料,采用摄录设备记录的培训录音、录像、胶片文挡等资料存档,作为今后继续培训和学习的资料。只有这样才符合“专注、标准、精准、完美、人本”的工匠精神的要求,才能让我们的工作尽可能的完美。完美既是“专注、标准、精准、人本、创新”的自然产物和综合体现,完美也是把我们的工作做的像艺术品一样精美精致。因此,我们要以“工匠精神”做好培训的服务工作,要给工会干部提供个性化服务,注意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以实现我们培训服务质量的移情性。

参考文献:

[1]张青俊.推进工会干部培训工作之我见[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05):52-54.

工会干部范文篇3

一、培训内容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市“两会”和市总五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工会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经济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能力。紧扣广大工会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突出《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和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会基础业务知识,主要包括工会规范化建设、工资集体协商、企业文化建设、工会信息、工会财务(审计)、女职工保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二、培训对象

1、岗位轮训对象:市直各产业(行业)工会,市直各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

2、专项业务培训对象:县区工会、市直各产业(行业)工会及其所属基层企业工会,市直各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工会信息员、财会(经审)人员等。

3、集中调训对象:全市企业、乡镇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工会干部等。

三、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学习考察等。

四、具体要求

1、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按照本计划的要求,加大所属工会干部培训力度,积极选送工会干部参加参加上级工会培训,确保培训计划的顺利完成。

工会干部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市工会十四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扣“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以围绕推进工会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工会干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能力为重点,努力把工会干部培养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调整和改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结构及知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2012年全市工会专兼职干部普遍培训一遍。市总工会包括四个驻会产业重点做好党政群、社会团体、公有及5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各县、区、产业工会重点50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确保2010年完成培训任务的40%,2011年完成培训任务的75%,2012年100%完成培训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任务是:

1、上岗资格培训。全市新上岗的专职工会主席,在到岗一年内(含到岗已一年以上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的),必须接受为期1-2天的脱产学习。

2、适应性岗位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工会干部。主要内容是结合不同时期工会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新时期新阶段工会重点工作的难点问题,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岗位培训,使工会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能。

3、工会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机关中从事专业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训,尤其要培养一批劳动法律、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平等协商与集体谈判、财务、经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工会主席论坛)。每年与市委党校举办一期由市总工会委员、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部分乡镇工会专职主席和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每期主体班中安排工会工作专题讲座。研讨讲座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重点工作,针对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学习。同时将组织县、区工会和市总机关工作人员到高等学校进行拓展性培训。

5、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自学、集中的培训原则,一是按照全总、省总、市总办班计划,选派相关工会干部参加培训。二是各级工会根据本地区、本产业工会实际,借助社会办学力量,举办相关工会干部培训班。三是鼓励工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在职自学,或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参加工会急需专业学习教育。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1、建设工会干部培训阵地。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会干部教育阵地的建设,在依托外力办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职工大学、工人文化宫等工会现有的教育培训基地,降低培训成本,改善办班条件。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2、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与省总、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设一支由全总(省总)资深教授、市委党校专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会机关有一定专长的干部、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会工作突出的基层工会主席的兼职师资队伍。

四、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1、完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市总已建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要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完善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研究工会培训工作。各级工会组织部门为工会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制,负责研究制定干部培训的政策、规划、指导、检查,协调工会干部培训的工作关系。

工会干部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市工会十四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扣“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以围绕推进工会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工会干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能力为重点,努力把工会干部培养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调整和改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结构及知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2012年全市工会专兼职干部普遍培训一遍。市总工会包括四个驻会产业重点做好党政群、社会团体、公有及5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各县、区、产业工会重点50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确保2012年完成培训任务的40%,2011年完成培训任务的75%,2012年100%完成培训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任务是:

1、上岗资格培训。全市新上岗的专职工会主席,在到岗一年内(含到岗已一年以上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的),必须接受为期1-2天的脱产学习。

2、适应性岗位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工会干部。主要内容是结合不同时期工会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新时期新阶段工会重点工作的难点问题,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岗位培训,使工会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能。

3、工会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机关中从事专业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训,尤其要培养一批劳动法律、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平等协商与集体谈判、财务、经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工会主席论坛)。每年与市委党校举办一期由市总工会委员、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部分乡镇工会专职主席和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每期主体班中安排工会工作专题讲座。研讨讲座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重点工作,针对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学习。同时将组织县、区工会和市总机关工作人员到高等学校进行拓展性培训。

5、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自学、集中的培训原则,一是按照全总、省总、市总办班计划,选派相关工会干部参加培训。二是各级工会根据本地区、本产业工会实际,借助社会办学力量,举办相关工会干部培训班。三是鼓励工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在职自学,或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参加工会急需专业学习教育。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1、建设工会干部培训阵地。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会干部教育阵地的建设,在依托外力办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职工大学、工人文化宫等工会现有的教育培训基地,降低培训成本,改善办班条件。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2、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与省总、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设一支由全总(省总)资深教授、市委党校专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会机关有一定专长的干部、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会工作突出的基层工会主席的兼职师资队伍。

四、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1、完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市总已建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要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完善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研究工会培训工作。各级工会组织部门为工会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制,负责研究制定干部培训的政策、规划、指导、检查,协调工会干部培训的工作关系。

工会干部范文篇6

要从根本上解决之,就必须研究产生问题的复杂原因,采取综合措施。除了完善法律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保护条款,加大违法者对工会干部侵权成本之外,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维权环境,解决工会主席实质由企业行政掌握用人自主权的问题;另一方面应打破工会对企业行政依附关系,重新构建工会制度,发挥上级工会组织在企业维权中的作用,建立企业工会干部保护机制。

正本清源:谁对工会主席有用人自主权

作为企业工会主席,具有企业职工和企业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双重身份。根本上讲,职工身份不仅是工会主席身份的基础,更是生存基础。为了生存,他得履行作为员工应履行的职责,遵守企业为员工设定的行为规范、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而工会主席身份,又要求他履行相应职责,对企业为员工设定的行为规范及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中的不合法不合理部分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和监督企业改正。

事实上,工会主席在企业的双重身份,意味着与企业形成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和工会关系。这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法律关系。工会主席作为公司员工,他与企业形成的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而作为工会主席,他与企业所形成的关系是社团法人和企业法人间的工会法律关系。作为公司普通员工,在实际劳动过程中与企业是隶属关系,是被管理和管理关系。而作为企业工会主席,与企业行政是平等关系,企业对工会主席没有行政管理权,只有平等协商、签订及履行集体合同并接受工会监督义务。工会主席角色决定了他应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责,这较易引起矛盾,企业很可能使用对员工的管理权了结与工会主席的矛盾和由此引发的纠纷。因此,必须对企业行政管理权加以制衡,才能保证工会主席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工会法》就是向工会权利即职工集体劳动权利倾斜的法律,起着对企业权力制衡的作用。

《工会法》第九条规定,“各级工会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工会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有权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或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

所以,企业若以《劳动法》规定为由解除或终止工会主席劳动合同时,应首先按《工会法》要求看其是否符合罢免工会干部身份的条件,在工会干部身份没有免除之前,企业无权解除和终止其劳动合同。

制度创新:打破企业工会对行政的依附

工会制度创新。如今,职工与企业日益分化为不同利益主体,特别在非公企业,工会自身先天不足,工会和企业的关系一开始就不对等,既不利于工会主席维护职工权益,也不利于其维护自身权益。对职工而言,成立工会实际意义在于由工会代表职工争取权益,而要实现这一点,工会在财务及人事的独立至关重要。可以从行业性工会、区域性工会角度进行结构性变革,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工会组织系统。

从现实情况看,一些非公企业集中地区,已在探索这一模式。一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已在一些发达省份和地区建立。由区域性工会和行业性工会与相应雇主组织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避免或减少基层企业工会主席与企业主的直接矛盾,实现保障职工群体权益目的。同时,通过建立街道、乡镇、经济园区及村、居委会一级的“三方协调机制”、“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在基层企业工会面临维权难题时,运用以上工作机制给予有效帮助,尽量避免企业工会主席孤军作战。

工会干部管理制度创新。工会干部是同级党委主管,上级工会协管。经济转型后,落实起来很难。非公企业,大部分没有党组织,即使建立党组织,其对人事的领导监督作用也有限,工会干部职务升迁、待遇高低、是否续签合同,也大多是经营者说了算。

因此,以打破工会与行政事实上的依附关系为突破口,逐步推行工会主席职业化社会化,建立上一级工会直接管理基层企业工会干部管理体制,把工会主席任免、考评、薪酬等权力从老板手里转移到工会和职工手中,工会主席才有可能和企业行政站在平等的平台上,理直气壮维权,避免为职工维权时自身权益被侵犯。

当前,条件成熟的区域和行业工会主席可由会员“海选”产生,工会干部由上级基层工会直接管理。尤其中小型非公企业,可进行工会干部职业化和社会化改革。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会工作者,通过上级工会对应聘者政策水平、工会理论、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一系列考核,将合格者纳入工会专职干部人才库,在新建企业组建工会时,从人才库里挑人,以“工会筹建人”身份派往企业。通过工会筹建人做职工和企业老板的工作,企业正式成立工会,在工会成立大会上经过会员民主选举程序将工会筹建人正式选为该企业工会主席,其工资由上级总工会支付。这样可切断工会主席和企业的依附关系,有利于工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针对基层工会主席兼职化较普遍、工会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部分基层工会还试行向大中型非公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直接选派工会主席做法。

派驻干部任职期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在原单位开支、享受原单位的福利待遇。派驻干部在任职期间有三项主要职责:一是依法建立健全所在企业工会,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培养工会干部后备力量,使非公企业工会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二是切实履行非公企业工会职责,依法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升非公企业独立开展工作能力;三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动和组织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献计献策、建功立业活动,推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建立上级工会维护基层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机制。首先,建立上级工会保护企业工会干部责任制,明确工会干部权益保护的程序和第一责任人,当企业工会主席权益受到侵害时,上级工会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形成有效的“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上级工会维护下级工会”保护机制,同时,在县以上地方工会设立保护工会干部专项经费,为企业工会干部依法维权提供经济保障。经费来源可从本级工会经费中列支,也可通过其他渠道多方筹集。对因履行职责受到打击报复或不公正待遇及有特殊困难的企业工会干部,上级工会应提供保护和帮助,必要时应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依法干预,直到问题解决。上级工会要积极与企业工会及行政协商,在本级经费留成中给予企业工会干部适当补贴。

工会干部范文篇7

《工会法》第九条规定,“各级工会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工会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有权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或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

所以,企业若以《劳动法》规定为由解除或终止工会主席劳动合同时,应首先按《工会法》要求看其是否符合罢免工会干部身份的条件,在工会干部身份没有免除之前,企业无权解除和终止其劳动合同。

制度创新:打破企业工会对行政的依附

工会制度创新。如今,职工与企业日益分化为不同利益主体,特别在非公企业,工会自身先天不足,工会和企业的关系一开始就不对等,既不利于工会主席维护职工权益,也不利于其维护自身权益。对职工而言,成立工会实际意义在于由工会代表职工争取权益,而要实现这一点,工会在财务及人事的独立至关重要。可以从行业性工会、区域性工会角度进行结构性变革,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工会组织系统。

从现实情况看,一些非公企业集中地区,已在探索这一模式。一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已在一些发达省份和地区建立。由区域性工会和行业性工会与相应雇主组织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避免或减少基层企业工会主席与企业主的直接矛盾,实现保障职工群体权益目的。同时,通过建立街道、乡镇、经济园区及村、居委会一级的“三方协调机制”、“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在基层企业工会面临维权难题时,运用以上工作机制给予有效帮助,尽量避免企业工会主席孤军作战。

工会干部管理制度创新。工会干部是同级党委主管,上级工会协管。经济转型后,落实起来很难。非公企业,大部分没有党组织,即使建立党组织,其对人事的领导监督作用也有限,工会干部职务升迁、待遇高低、是否续签合同,也大多是经营者说了算。

因此,以打破工会与行政事实上的依附关系为突破口,逐步推行工会主席职业化社会化,建立上一级工会直接管理基层企业工会干部管理体制,把工会主席任免、考评、薪酬等权力从老板手里转移到工会和职工手中,工会主席才有可能和企业行政站在平等的平台上,理直气壮维权,避免为职工维权时自身权益被侵犯。

当前,条件成熟的区域和行业工会主席可由会员“海选”产生,工会干部由上级基层工会直接管理。尤其中小型非公企业,可进行工会干部职业化和社会化改革。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会工作者,通过上级工会对应聘者政策水平、工会理论、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一系列考核,将合格者纳入工会专职干部人才库,在新建企业组建工会时,从人才库里挑人,以“工会筹建人”身份派往企业。通过工会筹建人做职工和企业老板的工作,企业正式成立工会,在工会成立大会上经过会员民主选举程序将工会筹建人正式选为该企业工会主席,其工资由上级总工会支付。这样可切断工会主席和企业的依附关系,有利于工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针对基层工会主席兼职化较普遍、工会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部分基层工会还试行向大中型非公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直接选派工会主席做法。

派驻干部任职期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在原单位开支、享受原单位的福利待遇。派驻干部在任职期间有三项主要职责:一是依法建立健全所在企业工会,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培养工会干部后备力量,使非公企业工会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二是切实履行非公企业工会职责,依法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升非公企业独立开展工作能力;三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动和组织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献计献策、建功立业活动,推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建立上级工会维护基层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机制。首先,建立上级工会保护企业工会干部责任制,明确工会干部权益保护的程序和第一责任人,当企业工会主席权益受到侵害时,上级工会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形成有效的“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上级工会维护下级工会”保护机制,同时,在县以上地方工会设立保护工会干部专项经费,为企业工会干部依法维权提供经济保障。经费来源可从本级工会经费中列支,也可通过其他渠道多方筹集。对因履行职责受到打击报复或不公正待遇及有特殊困难的企业工会干部,上级工会应提供保护和帮助,必要时应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依法干预,直到问题解决。上级工会要积极与企业工会及行政协商,在本级经费留成中给予企业工会干部适当补贴。

工会干部范文篇8

这是一个普通的、普遍的哲学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之一。这一命题不仅是普通的、普遍的,而且是最具科学性,最具实用性的命题。企业的基层工会干部,大部分人员都年轻有为,一但提拔上来,便希望一试才能,速取建树。工作上常常是废寝忘食,不辞辛劳,但对学习却放松了。不少企业的工会干部不愿学习的习惯就是从这时养成的,不愿学习的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改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在之后不再有进步的中年以上的工会干部,对放松学习后悔不已。基层工会干部常年身处基层,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像一个针鼻儿一样,上级所有的工作线都要经这个鼻眼儿穿过,缝制到工作面上,其工作的艰辛度、繁杂度、琐碎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往往更强调实践。一般情况下,注重实践是对的,但长期下去,工作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理论的指导,或者说是脱离新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也就会变成经验性的实践,使工作缺乏创新,大大降低工作的效率。鉴于此,基层工会干部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坚持理论学习,并且要系统地学。基层工会干部一般年龄都不大,孔子说“吾十五而有志于学”,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列宁说“学习、学习、再学习”都强调的是学习。基层工会工作是繁杂的,正因为繁杂,才更需要理论的指导。学习理论必须要系统化,不能一知半解和断章取义。现在学习的载体和途径令人眼花缭乱,虽然我们觉得每天都在获得知识和信息,但这些东西是零散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光靠这些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实践,会使我们陷入“生吃茄子好还是熟吃茄子好”等两难选择的矛盾境地。二是要有意识地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基层工会工作中,执行是主要的职能。有的人认为,基层干部好当,上面让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不尽然。基层工会工作具有科学性,是有着自身规律可循的,不按规律办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是会出问题的,至少是会影响工作效果,有时会与上面的管理意图相左,认认真真、辛辛苦苦地把好事办成错事。三是要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在基层创新理论,有的人不以为然,基层有什么好创新的?其实绝大部分管理理论生发于基层,比如大庆的“三老四严”。四是力戒空谈,努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基层工会干部要争取当专家。专家追求的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比如解决一下如何活动才有效的问题。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基层工会干部要逐步培养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管理能力。

二、言与行的关系

这里的言与行专指管理范畴内的言与行,包括以文字、音像、图片等为载体的管理语言和管理过程中的一切管理行为。值守基层工会工作岗位,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又要有一张婆婆嘴,一颗慈母心;既要保证执行到位,又要能够向上提出正确的建议和意见,也就是既要当好指挥官,又要当好参谋和信息员。在言行问题上,有两点颇值得注意。第一,在指挥官的角色上,力戒言多行少或者言行不一,使被指挥者行禁两难或者任意行禁。典型的表现是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执行制度,或者执行不到位,或者只要求他人执行而自己不执行,这在管理实践中是经常能够看到的。第二,在作为参谋和信息员的角色上,不能坐井清议,夸夸其谈,每遇变故胸无一策。处理言与行的关系,要能做到言而有据,言而有理,言而有节,言而有意,言而有信;行而敏捷,行而有效,行而有责,行而合规,行而有果,直到言行一致。

三、制度与情面的关系

在企业工会工作中,要讲情面,但情面必须以制度执行为前提,一个只讲情面,时时患得患失,丧失制度换取私人关系的工会干部,不是一个好工会干部,终究也不会有大的出息。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在管理中坚持制度,就会得罪人,在干部测评时就会受到影响,其实这是一个不实之论。一个坚持制度的工会干部,合格票是不会少的,合格票少的真正原因,可能正在于没有坚持制度。还有的工会干部,以追求百分之百合格票为目标,时时刻刻处心积虑地做好人,将制度丢在一旁,希望以此换取上百分之百合格,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四、自信与他信的关系

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做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也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本文中的他信,指的是他人对你的信任。他信力指的是他人对你的信任程度。由于年龄、阅历、经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一线工会干部,特别是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得过于自信,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好,甚至不会做,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导致长时间蹉跎岁月,不能适应管理环境。究其因就在于没有正确把握自信与他信的关系。自信以他信为前提,他信是自信的基础。自信以适度为原则,自信一旦过度,那就是狂傲。适度是指对自己的优劣、正误的辩证性评价,而这种评价以能够从内心真正地批判自己的错误为前提。这就是格言说的“聪明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愚蠢的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作为一名基层工会干部,缺乏自信是不行的,但缺少他信是万万不行的。现在的基层工会干部,大多数刚从校门走向社会,由于环境、教育、基因不一样,企业环境、任务、目标与学校不一样,这就会使在学校的自信失去方向。比如在学校学习好,社会活动能力强,这都会给个体增加自信的砝码,但到了企业就会发生变化,学习好,如果不能与实践有机结合,就会变成书奴,就会减少他信力,从而降低自信力。只有建立起了他信氛围,才能有真正的自信。

五、做事与做人的关系

不少人都在说,做事要先做人。有的人在电视上称,他的父亲或是其老师一直告诫他,做事要先做人,于是大家都认为正确,做人是很重要的,一个做不好人的人,还做什么事?我认为这是一个语言学中的“急转弯”,社会学中的悖论。人有好人与坏人之分,笼统地说“做人”,就忽略了好坏之分。做人的关键是做好人,而好人坏人如何评价以及评价的标准是做事,做了好事就是好人,做了坏事就是坏人。

工会干部范文篇9

(1)为人民服务职工群众有困难找工会,这些弱势人群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来找工会,尽管有些时候解决困难的难度很大,但要彻底解决职工的困难,不管要吃多大的苦,碰到多大的困难,甚至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都应该想方设法、全心全意地为职工排忧解难。作为一名工会干部要热心于本职工作,力戒无所作为,混日子的思想,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不能一推了之,要用心、真心地将工作做好。要真心实意为职工办事,凡是职工群众来访求助,不管工作再忙,事务再多,都要积极、热心地倾听诉求,实实在在地解答职工群众提出的问题,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努力做到件件有回音,实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工会干部还应努力通过有效的工作,并以与职工群众交知心朋友的坦诚之心,搭建起职工与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促进企业的和谐尽微薄之力。

(2)睿智敬业工会是职工的娘家,是职工的贴心人,要有主动迎合职工交朋友,问寒问暧,这就要求工会干部特别是专职干部要有作为意识,主动而为,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工会工作。工会干部要创新载体,探索办法,积极开展诸如“真诚关注、热心关爱、尽其所能”等活动,落实好企业工会的“维护、参与、建设、教育”职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将职工群众组织并引导到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上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事实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虎头蛇尾,都要建立常效的监督机制。任何组织和个人一旦脱离监督,就会让私心杂念恶性膨胀。试想,一个缺失监督的组织和个人,就好比一辆没有制动器的汽车,迟早要上演车毁人亡的悲剧!让我们信誓旦旦地说的“欢迎群众对我进行监督!”变成现实。目前工会干部关键是认真做好监督工作,目前重要的是工资协商制度不能一阵风走过场,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经常要监督企业用工、劳动保障、是否符合劳动法、是否落实了工资协商制度。工会干部要坚持“勤言、敢言、善言”。在实际工作中多发表有利于大局、有利于民生、有利于企业发展稳定的言论。对上要敢于进言,多说务实之语,多出有用之策,及时反映职工群众所想所盼,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下要乐于释疑、勤于释疑,快速准确地把党的声音、上级的精神及时传达给职工群众,同时对职工提出的问题,耐心做好解释答疑工作,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新时期的工会工作需要工会干部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察言观色,培养透过表面现象洞察实质的观察能力。要善于领会上级精神,要耐心倾听群众呼声,积极理顺工作思路、完善和调整工作措施、更好地贯彻落实工会的工作计划。在工作中努力处理好上级与下级、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让领导满意、职工群众满意,真正起到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工会干部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本文作者:谢立涛工作单位:中国水电一局有限公司路桥工程分局

工会干部范文篇10

一、县级总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当前,县级总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

表现之一是对县级总工会领导班子的配备与工会工作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据某省总工会调查,该省县级工会主席进同级党委、人大和政协常委会的人数比例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到**年底,全省91个县级工会正、副级主席是同级党委委员的38名,同级人大常委的52名,同级政协常委的53名。该省县级工会主席没有一人进同级党委常委班子,没有一位县级工会主席是同级人大副主任或政协副主席。全省还普遍存在安置性配备地方工会主席、副主席以及专职工会干部的现象,不少地方把其它局办或乡镇即将退居二线的同志安排到工会,造成了县级级工会“官多兵少”的局面。

表现之二是县级总工会干部结构不合理。以该省某区总工会机关为例,行政干部编制7人,实有公务员身份的干部职工14人(包括5位离岗退养和退二线的同志),其中50岁以上的有10人,占71.4%;40岁至50岁的有2人,占14.3%;30岁至40岁的有2人(其中1人为工勤人员),仅占14.3%,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没有。14人的文化水平,其中11人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都是通过函授和在职学习的途径获得的,还有3名是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有关劳动法律、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等专业干部十分稀缺,知识结构单一,工会干部基本上是凭经验、凭感情办事。

表现之三是县级总工会干部的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干部认为做工会工作既无权又无钱且无奔头,到工会就是“等退休”,或者说到工会是个人退休前的心理调整阶段;一些干部谨小慎微有余,开拓创新不足,习惯于按部就班,不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工作打不开局面,难怪有人说:“三年行政万事通,三年工会一场空”。

二、原因分析

造成县级总工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需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工会自身建设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本文从地方党委对工会干部的管理和使用、工会工作自身运行机制陈旧以及工会部门培养使用干部的机制缺乏等方面作一简单分析。

一是地方党委对工会干部的管理使用不够重视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县级党委对工会干部的管理使用存在班子成员“短循环”,一般干部“不循环”的现象,造成地方工会犹如“死水一潭”。工会领导干部“短循环”,就是由于到地方工会任职的领导大多是即将退居二线的同志,一般当了一任甚至半任主席、副主席后就在工会退休,导致地方工会往往退休干部要多于在职干部。以该省某区为例,目前区总工会共有离退休干部20人,除文化宫、职校退休的10名职工外,总工会机关离退休人员为10名,其中主席、副主席离退休的有7人,占总工会机关离退休总人数的70%。目前,还有5位原工会主席、副主席已离岗退养和退二线,在职的二位副主席按政策规定,在岗时间也只有一年了。于是乎领导干部“短循环”,造成班子成员任职时间短,难适应工作环境,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工会机关经济负担。因此,工会还被社会上一些人称为“三院”之一(人大、政协是“敬老院”,工会是“养老院”)。一般干部的“不循环”,一方面是指许多同志在工会工作了几十年乃至一辈子,期间就没有被交流使用过;另一方面,机关一般干部几十年如一日,全是老面孔,既无新人,也没有与外界交流。还是以该省某区为例,除班子成员调整外,一般干部10年中,与外界交流的没有,只要调进1人。即使是领导干部,也只有“请进来”不可能“调出去”。这种状况的存在,加上工会工作与外界交流少,社会上对工会认可度不高,若不注意很容易产生工会工作与世隔绝,固步自封,更谈不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二是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陈旧。目前,工会普遍存在脱离相关部门支持,围绕自身工作“自转”多,结合自身工作,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公转”少的现象,长期以来形成的“内循环”工作格局,客观上导致工会工作与全局工作“两张皮”,工作成效甚微,降低了工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在职工群众中的认可度。工会工作不为外界所知,没有接触工会工作的人认为工会无所事事,或认为工会是没有地位前途的地方,所以,年轻干部一般都不愿意到工会来,换而言之,就是工会部门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从而导致工会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换血”功能特别低下。

三是工会的干部协管职能难以充分履行。当前,关于县级总工会的干部配备及调整等问题,党委征求工会部门的意见不够的现象比较突出。由于工会部门无法很好地发挥干部协管作用,因此导致工会部门在干部管理使用方面显得十分被动。加上工会部门自身没有细化和完善干部协管机制,特别是在工会内部如何培养使用干部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和措施,从而造成县级总工会干部队伍“断层”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容易造成地方工会与基层工会工作脱节,另一方面也使这个层面上的工会干部不太愿意钻研工会工作的业务,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影响工会队伍的建设。

三、对策建议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工作愈来愈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特别是各地工青妇工作会议的召开,纷纷出台《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意见》,为新世纪、新阶段的群团工作开辟了新天地。很显然,作为工会要主动借此东风,抓此机遇,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切实加强县级总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重视县级总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工会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的地位反映着工人阶级的地位,因此,各级党委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着眼,从政策上保证所有县级工会主席(副主席)进入同级党委委员会、同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努力把作风正、能力强的年轻干部选拔安排到工会当领导,特别要注重从工会内部培养提拔年富力强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