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4:04:1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范文篇1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科目、测评要素、内容、方式方法及实施程序,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总结近年来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经验,结合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实际,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位特点,制定本考试大纲。

第二条本考试大纲是全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的基本依据。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包括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

第三条本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的公开选拔考试,中央、国家机关内设的司局级、处级机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或者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的竞争上岗考试,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的考试。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考试,可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

第四条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公共科目笔试

第五条公共科目笔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条公共科目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如下:

(一)测试方式为闭卷。

(二)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三)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

(四)试题难度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50%,较容易试题约占30%。

(五)试题内容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六)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申论题等。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第七条公共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理论素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公共知识素养。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应用的能力。

(三)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范文篇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

广东省某山区县近年来的发展相对缓慢,最近,该县政府办公室准备代县委、县政府起草《关于优化政务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现请你和本小组的其他应试者以县政府领导成员的身份,参加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对《决定》的修订意见。

你们的任务是:通过讨论,确定优化该县“政务环境”的举措,力求达成共识。

具体做法是:

一、备考阶段(30分钟)

(一)在认真阅读《某县政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举措》(系《决定》的节选,附后)的基础上,针对每个问题,从备选的两项措施中,选择一项你认为比较可行的措施;

(二)根据措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你所选的5项措施进行排序,相对重要、相对可行的措施排在前面,填写《措施选择排序表》(一式两份),准备阐明自己观点的发言提纲。

二、考试阶段

(一)第一轮发言。根据抽签顺序,依次发言说明措施选择和排序并阐述理由,每人限时5分钟;

(二)自由交*讨论35分钟。力求在措施选择和排序上达成共识。在本阶段允许自由插话,但发言要语言简练,不长篇大论,独占发言机会。

(三)讨论总结。按原抽签逆向顺序依次进入考场,对本次讨论进行总结,完善、充实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自己新的看法,每人限时3分钟。

附:某县政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举措

(一)县直机关和乡镇干部严重超编,总体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且收入偏低,贫困乡镇留不住干部。

拟采取的措施:

1.压缩县直机关和各乡镇工作人员,出台鼓励机关工作人员“三年带薪下海”政策。人员压缩分流后,适当提高全县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补贴,较大幅度提高5个贫困乡镇工作人员的职务补贴,贫困乡镇干部的家属可以优先办理“农转非”。

2.加快推进全县局、科级干部的竞争上岗工作,尽快让一批年富力强、群众认可的干部走上局、镇级领导岗位。加快愿意留在贫困乡镇工作的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

(二)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部分政府机构职能交*重叠,行政审批不规范,服务观念淡漠。

拟采取的措施:

3.清理和规范所有行政审批项目,三个月内完成。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深入清理各部门的“小金库”,把治理“三乱”作为净化政务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来抓。

4.加大县政府机构撤并力度,同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近期由县委县政府向各部门派出督查组,重点检查政务公开和制度建设的措施是否落实。在社会上聘请机关作风监督员,在本县各媒体开办常设性的机关作风监督专栏和专题节目。

(三)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软弱涣散,脱离群众,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拟采取的措施:

5.扎扎实实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好村党支部,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继续排查问题相对突出的镇、村,由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重点帮助整治。

6.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选调县直机关一批素质高、有朝气、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到村党支部任职或推荐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四)部分综合管理部门办事手续繁琐,效率低。前些年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遗留问题尚未解决,政府的公信力受损,影响全县投资环境的改善。

拟采取的措施:

7.县城中心广场、县政府和各乡镇政府门前均要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公开办事程序,宣传本县发展民营经济和引进外资的政策规定。总结推广县民营经济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经验,为投资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文明规范服务,加快推进“一个窗口办公”和“一站式”服务。

8.缓建县委、县政府新办公大楼,将基建款用于清偿前几年县财政修建大桥拖欠群众的集资款。实行项目引进责任制,内源、外源经济一起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每人至少引进一个投资项目,县直各部门由县计委拟定引资指标,各部门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引资工作。

(五)政府各部门依法办事水平有待提高,某些领域的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范文篇3

该小区的规划是1994年由该县城建环保局批准的。1995年购房户们从提供给他们的规划图上看到,小区与县城的主要街道——城中路相邻地段还要造一幢大楼,楼两边各留一条进出小区的路,总宽度为20米。1998年开发商计划将一幢楼改成两幢楼,道路也改成三条,按原先定下的总宽度,每条通道的宽度也相应改成6.7米。2014年小区建设基本完工,居民陆续入住,临街的两幢楼也还剩一幢楼未造。此时,开发商为牟取更大的利润,决定从预留的小区通道中各割出3.2米,把临街的这幢楼建成综合楼,这样小区的通道就从10米缩到3.2米,这个结果引起住户的强烈不满。2014年8月份开始,住户开始向县投诉中心投诉,但县建委仍以61号文件下文,批准将小区原两条共20米的道路改为三条共11米,同意修建这幢综合楼。2014年2月,在建委回绝居民复议请求后,居民们又向县政府申请复议,认为建委的做法违背了《城市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规定,建委无奈之下下文撤销了原修改方案的61号文件,与此同时,居民也同意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书。2014年3月份,小区居民发现本小区规划已经以“县城11号小区修改性详规”的名义得到县政府的发文批准,这就意味着3.5米的道路宽度形式已经合法。这样,原来未批准的这幢大楼立即开始浇筑基础,从而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请问:

1、你认为该县建委的一系列做法妥否?为什么?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范文篇4

某地级市下辖A、B两区和一个直属经济开发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开发区的各项设施、功能逐步完善。为了市本级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降低工业用地价格,市经委根据市领导的意见,提出了一个确保工一发展后劲的大胆方案:在A、B两区和经济开发区相互接壤的地方划出一块横跨A、B两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土地,新建一个滨海工业新城。新城建成后纳入开发区管理范围。在方案提交讨论时,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现有开发区的工业用地面积逐渐减少,吸纳工业企业增量的能力越来越有限,而且地价与周边地市相比也偏高,这对市本级经济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市领导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及时提出异地新建工业新城的设想,这不失为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现有开发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完善,用电、用水、通信、交通等问题均已解决,开办企业比较容易,也不需要政府再新投一大笔钱搞基础设施配套。因此,移地建新城不如在开发区现有工业区块的周边进行延伸、扩大来得简单,既见效快,投资支出也少。而A、B两区的干部群众对此方案的反应尤为强烈,认为这一区块正是两区各自经过多年辛勤培育、工业发展势头十分良好的工业圆区,且其税收收入分别占到两区各自地方财政收入的近三、四成。一旦此区块划归开发区,两区的财政耻支肯定一时难以自求平衡,并势必影响两区现有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此,两区的各级干部群众特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剧烈反对市里的这一“切蛋糕”、:“摘桃子”的做法,强烈要求当地区委区政府予以坚决抵制,以保障两区的既得利益。

请问:

1、你将如何认识或评价该初步方案?

2、市委市政府一旦通过该方案,如果你是区里的主要领导,你将如何化解干部群众的思想疑虑、落实好方案?

3、如果你是市里的主要领导,你将怎样对待和处理两区干部群众的意见?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范文篇5

第九条专业科目笔试范围包括选拔职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条专业科目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如下:

测试方式为闭卷。

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

试题难度根据领导职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50%,较容易试题约占30%。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计算题等。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第十一条专业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专业知识素养。对选拔职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专业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有关专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专业管理能力。根据选拔职位职责要求,运用专业管理知识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选拔职位需要的其他相关能力。该项具体测评要素根据不同职位的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第十二条专业分类和专业科目笔试内容另行公布。

第四章面试

第十三条面试在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笔试基础上,进一步测试应试者在领导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等方面与选拔职位的匹配程度。

第十四条在面试环节中,可使用结构化面试方法,根据需要也可使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角色扮演、演讲等其他测评方法。有条件的可采用评价中心技术以多种方法进行测评。

结构化面试。该方法要求对试题构成、测评要素、评分标准、时间控制、考官组成、实施程序和分数统计等各环节,必须事先按结构化要求进行规范性设计。考官在与应试者以问答方式当面交谈的互动过程中,根据应试者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无领导小组讨论。该方法要求一组应试者(一般五至七人)在不指定组长的情况下,围绕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考官根据应试者在讨论中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公文筐测验。该方法要求应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对各种与特定领导工作有关的文件、报表、信件、电话记录等公文进行处理。考官根据应试者处理公文的方式、方法、结果等情况,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角色扮演。该方法要求应试者扮演某一领导角色,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对一系列人际关系和工作问题进行处理。考官根据应试者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演讲。该方法要求应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围绕与选拔职位工作有关的某一主题进行即席发言。考官根据应试者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第十五条结构化面试及其他测评方法的程序如下:

结构化面试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应试者抽签排出面试顺序;考务人员宣布规则;应试者入场;主考官宣读指导语;主考官提问,应试者回答问题;考官追问;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主考官根据需要对参加小组讨论的人员进行角色的随机分派;主考官将有关资料发给应试者;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按给定的时间准备;应试者进行自由讨论;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公文筐测验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考官向应试者发放材料;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考官根据需要进行讨论;考官根据需要对应试者进行提问;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角色扮演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考官对角色要求进行说明;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考官根据需要进行讨论;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演讲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考官向应试者宣布演讲题目;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按给定的时间准备;应试者即席演讲;考官根据需要进行讨论;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第十六条面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的能力。

言语表达能力。清楚、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围绕工作任务,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的交流,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能力。

决策能力。面临问题和机遇,及时准确地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科学决断的能力。

创新能力。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和找出新办法的能力。

应变能力。面对变化的情况和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反应,采取适当方法和措施予以妥善解决的能力。

激励能力。依据人的行为活动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能力。

选拔职位需要的特殊能力。该测评要素根据选拔职位的特殊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个性特征。应试者表现出来的气质风度、情绪稳定性、责任心、自信心、成就动机、自我认知等特征。

具体测评要素及比例根据选拔职位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第五章附则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范文篇6

第九条专业科目笔试范围包括选拔职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条专业科目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如下:

测试方式为闭卷。

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

试题难度根据领导职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50%,较容易试题约占30%。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计算题等。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第十一条专业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专业知识素养。对选拔职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专业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有关专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专业管理能力。根据选拔职位职责要求,运用专业管理知识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选拔职位需要的其他相关能力。该项具体测评要素根据不同职位的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第十二条专业分类和专业科目笔试内容另行公布。

第四章面试

第十三条面试在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笔试基础上,进一步测试应试者在领导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等方面与选拔职位的匹配程度。

第十四条在面试环节中,可使用结构化面试方法,根据需要也可使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角色扮演、演讲等其他测评方法。有条件的可采用评价中心技术以多种方法进行测评。

结构化面试。该方法要求对试题构成、测评要素、评分标准、时间控制、考官组成、实施程序和分数统计等各环节,必须事先按结构化要求进行规范性设计。考官在与应试者以问答方式当面交谈的互动过程中,根据应试者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无领导小组讨论。该方法要求一组应试者(一般五至七人)在不指定组长的情况下,围绕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考官根据应试者在讨论中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公文筐测验。该方法要求应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对各种与特定领导工作有关的文件、报表、信件、电话记录等公文进行处理。考官根据应试者处理公文的方式、方法、结果等情况,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角色扮演。该方法要求应试者扮演某一领导角色,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对一系列人际关系和工作问题进行处理。考官根据应试者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演讲。该方法要求应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围绕与选拔职位工作有关的某一主题进行即席发言。考官根据应试者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第十五条结构化面试及其他测评方法的程序如下:

结构化面试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应试者抽签排出面试顺序;考务人员宣布规则;应试者入场;主考官宣读指导语;主考官提问,应试者回答问题;考官追问;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主考官根据需要对参加小组讨论的人员进行角色的随机分派;主考官将有关资料发给应试者;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按给定的时间准备;应试者进行自由讨论;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公文筐测验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考官向应试者发放材料;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考官根据需要进行讨论;考官根据需要对应试者进行提问;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角色扮演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考官对角色要求进行说明;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考官根据需要进行讨论;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演讲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考官向应试者宣布演讲题目;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按给定的时间准备;应试者即席演讲;考官根据需要进行讨论;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第十六条面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的能力。

言语表达能力。清楚、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围绕工作任务,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的交流,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能力。

决策能力。面临问题和机遇,及时准确地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科学决断的能力。

创新能力。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和找出新办法的能力。

应变能力。面对变化的情况和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反应,采取适当方法和措施予以妥善解决的能力。

激励能力。依据人的行为活动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能力。

选拔职位需要的特殊能力。该测评要素根据选拔职位的特殊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个性特征。应试者表现出来的气质风度、情绪稳定性、责任心、自信心、成就动机、自我认知等特征。

具体测评要素及比例根据选拔职位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第五章附则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范文篇7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对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组织力量对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将贯彻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情况

《考试大纲》出台以来,我县坚持把它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的标准和依据,广泛宣传、认真学习、严格执行,使我县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1、强化宣传,切实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学习和运用《考试大纲》的自觉性。《考试大纲》公开发表后,县委组织部及时在党建网站和《石泉组工》内刊进行了全文转载,同时下发了专门的文件,对各级各部门宣传、学习和贯彻执行《考试大纲》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结合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各党委宣传、学习和贯彻执行《考试大纲》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了对领导干部基本知识素养和能力素质的要求,激发了广大干部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自觉性,也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有了正确地认识,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大力支持。

2、深入学习,切实提高组织人事部门执行《考试大纲》的水平。2004年9月,县委组织部举办了组工干部培训班,组织全县组织人事干部集中学习了《考试大纲》,并就《考试大纲》与《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的区别、在具体工作中如何贯彻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为规范执行《考试大纲》,提高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考试与测评工作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3、严格执行,切实提高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水平。近年来,我县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目标,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先后成功地组织实施了5次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共有1名副科级领导和29名一般干部通过公开选拔分别走上了正科级和副科级领导岗位,15个乡镇和67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的1327名干部通过竞争成为内设机构负责人,111名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被调入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考试大纲》颁布以后,我们参照《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在全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中再次公开选调了26名干部到县直部门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在实施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过程中,我们严把考试与测评这一核心环节,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笔试试卷结构、面试测评方法及其实施程序制定笔试、面试方案,由组织人事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命题组长,组织有丰富命题经验的人员参与命题,县委领导还亲自参与笔试、面试工作,从而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了参试对象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质量,较好的避免了“高分低能”、“会考不会用”的现象。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选人用人质量得到了提升。由于修订后的《考试大纲》不仅从内容上更好地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基本知识素养和能力素质的要求,而且对笔试试卷结构、面试测评方法及其实施程序进行了补充完善,试题难度的要求更加灵活,从而使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更加规范,考试和测评更具有针对性,对参加公选干部的真才实学的考察更为有效,确保遴选出群众认可度高、能力素质高、品德素质高的“三高干部”。实践证明,依据《考试大纲》和《试行大纲》的要求组织考试和测评,选拔出来的干部综合素质好、能力强,在工作岗位上大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如,1999年公开选拔的县委副科级宣传员张诗文同志,在任职期间,先后在省市报刊发表作品300余件,2002年被任命为县委通讯组长,2004年又被提拔为县文联主席;2000年公开选拔的团县委副书记吴小普同志,在团县委副书记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2004年被提名为曾溪乡乡长,在乡人代会上以高票当选。

2、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加强。通过宣传学习《考试大纲》,全县广大干部转变了思想观念,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明显增强,更加注重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提高素质、增长本领,“门子多不如知识多,根子硬不如素质强”已经被广大干部认同。现在,各单位的学习氛围明显增浓,学理论、学业务的人多了,学计算机、学外语的人多了,晚上加班加点的人多了,一个比学习、比工作、比贡献的风气正在悄然兴起。

3、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扎实推进。由于《考试大纲》进一步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和测评工作,提高了命题内容的科学性,强化了可操性,增加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力推动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的全面推行。我县在2003年以前,4次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总数为13人,而2004年一次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就达17人;2004年以前,各机关事业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普遍通过组织任命的方式产生,而2004年以后,通过竞争上岗产生内设机构负责人的制度已经全面推开,全县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一般干部也全部通过公开选调,实行竞争上岗,推动了竞争择优的干部选任机制的更加完善。

4、选人用人视野进一步拓宽。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有效的弥补了传统的推荐干部方法的缺陷,敞开了进贤之路。尤其是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规范了实施程序,突出对干部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能力的考核,形成了新的用人导向,使更多的优秀干部主动从基层和一线走出来,接受组织的挑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测试成本较高。进行一次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除了前期的报名、审查,后期的考察、试用等环节外,从命题、考试、评卷到面试等,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并且,参加对象在参加考试期间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工作的影响也比较大。

2、配套基础工作滞后。缺乏专门承担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和测评任务的机构,以及相对专业的考试考评队伍,使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和测评的权威性不高,影响了考试和测评的质量。

3、测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如现行《考试大纲》对笔试结果与面试结果怎样综合运用,面试测评具体要素如何量化等还不够明确,需要制定相应的细则。

四、几点建议

1、要积极引入先进的人才测评理论和创新考试测评手段。进一步规范考试方法,采取适当降低书本知识比重,提高并细化专业技能、工作资历、工作实绩、应变能力等内容分值的办法,尽可能防止因试题片面、单一而导致的应试者“取巧过关”的现象,克服简单地把笔试或面试成绩等同于领导才能,避免“以分取人”、“唯考是举”的不良倾向。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范文篇8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科目、测评要素、内容、方式方法及实施程序,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总结近年来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经验,结合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实际,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位特点,制定本考试大纲。

第二条本考试大纲是全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的基本依据。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包括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

第三条本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的公开选拔考试,中央、国家机关内设的司局级、处级机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或者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的竞争上岗考试,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的考试。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考试,可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

第四条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公共科目笔试

第五条公共科目笔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条公共科目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如下:

(一)测试方式为闭卷。

(二)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三)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

(四)试题难度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50%,较容易试题约占30%。

(五)试题内容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六)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申论题等。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第七条公共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理论素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公共知识素养。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应用的能力。

(三)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五)文字表达能力。以规范、简练、清楚、严密、准确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第八条公共科目笔试内容包括:

一、政治

该部分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党史、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

1.哲学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2)物质和意识

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实践基础

(3)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4)认识和实践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认识运动的总规律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发展的辩证性质真理与价值主体认识能力

(5)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

(6)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更替

(7)阶级和国家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8)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社会意识的本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作用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9)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0)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

社会进步及其标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2.政治经济学

(1)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及其类型

(2)商品与货币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3)资本与剩余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4)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5)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6)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

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

(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3.科学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伟大学说

(2)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3)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主义在一国数国首先胜利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

(4)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地位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二)思想

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4.统一战线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同各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

5.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人民军队的宗旨、任务和党指挥枪的原则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

6.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考验

7.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根本原则

8.政策和策略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政策和策略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政策和策略原则

9.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0.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1.思想的历史地位

科学认识思想的历史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思想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3.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7.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

9.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1.“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及其意义

12.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基本经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的总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中共党史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和策略方针的制定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八七会议与土地革命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挫折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的胜利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七大和抗战的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4.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及其教训

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点的转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二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十四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十五大与跨世纪的战略部署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六)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

1.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党的学说主要内容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学说的发展

2.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党的纲领和路线

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

4.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5.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6.党的思想建设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7.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作用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

8.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共产党员标准党员的教育管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9.党的民主集中制与党的制度建设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

10.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作风建设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11.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

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2.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

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意义

(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抓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扩大内需方针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扩大就业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3.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

4.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

5.国防建设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6.“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统一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7.对外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睦邻友好和区域经济合作

(八)时事政治

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近两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二、经济

该部分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二)微观经济

1.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类型家庭经济功能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中介机构

2.市场机制

需求及其决定供给及其决定供求法则市场均衡及其变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市场竞争

市场体系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竞争与垄断

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

4.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

(三)宏观经济

1.宏观经济调控

国民经济核算总供给与总需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体系

2.财政与税收

财政收支财政预算税收与税率财政政策

3.货币与银行

货币、信用与货币供给利率我国的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四)国际经济

1.开放经济

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国家经济安全

2.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方式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汇率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

第四章面试

第十三条面试在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笔试基础上,进一步测试应试者在领导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等方面与选拔职位的匹配程度。

第十四条在面试环节中,可使用结构化面试方法,根据需要也可使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角色扮演、演讲等其他测评方法。有条件的可采用评价中心技术以多种方法进行测评。

(一)结构化面试。该方法要求对试题构成、测评要素、评分标准、时间控制、考官组成、实施程序和分数统计等各环节,必须事先按结构化要求进行规范性设计。考官在与应试者以问答方式当面交谈的互动过程中,根据应试者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该方法要求一组应试者(一般五至七人)在不指定组长的情况下,围绕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考官根据应试者在讨论中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三)公文筐测验。该方法要求应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对各种与特定领导工作有关的文件、报表、信件、电话记录等公文进行处理。考官根据应试者处理公文的方式、方法、结果等情况,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四)角色扮演。该方法要求应试者扮演某一领导角色,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对一系列人际关系和工作问题进行处理。考官根据应试者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五)演讲。该方法要求应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围绕与选拔职位工作有关的某一主题进行即席发言。考官根据应试者的言语、行为表现,对其相关能力和个性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第十五条结构化面试及其他测评方法的程序如下:

(一)结构化面试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应试者抽签排出面试顺序;考务人员宣布规则;应试者入场;主考官宣读指导语;主考官提问,应试者回答问题;考官追问;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主考官根据需要对参加小组讨论的人员进行角色的随机分派;主考官将有关资料发给应试者;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按给定的时间准备;应试者进行自由讨论;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三)公文筐测验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考官向应试者发放材料;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考官根据需要进行讨论;考官根据需要对应试者进行提问;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四)角色扮演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考官对角色要求进行说明;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考官根据需要进行讨论;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五)演讲的程序: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规则;考官向应试者宣布演讲题目;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按给定的时间准备;应试者即席演讲;考官根据需要进行讨论;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第十六条面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的能力。

(二)言语表达能力。清楚、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三)组织协调能力。围绕工作任务,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能力。

(四)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的交流,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能力。

(五)决策能力。面临问题和机遇,及时准确地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科学决断的能力。

(六)创新能力。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和找出新办法的能力。

(七)应变能力。面对变化的情况和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反应,采取适当方法和措施予以妥善解决的能力。

(八)激励能力。依据人的行为活动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能力。

(九)选拔职位需要的特殊能力。该测评要素根据选拔职位的特殊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十)个性特征。应试者表现出来的气质风度、情绪稳定性、责任心、自信心、成就动机、自我认知等特征。

具体测评要素及比例根据选拔职位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考试大纲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范文篇9

该部分内容包括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

(一)历史

1.中国古代史

(1)先秦时期

早期的人类氏族公社夏、商、西周王朝战国七雄与变法图强青铜器和铸铁诸子百家与《诗经》、《楚辞》

(2)秦汉至明清时期

秦统一六国与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确立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农民起义与王朝更替王朝盛世的出现与衰落土地制度变迁与农业经济发展重农抑商观念的演变与工商业的发展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思想的变迁文学艺术宗教源流

2.中国近现代史

(1)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中国人对世界的新认识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传播列强侵华势力的扩张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改良思潮与戊戌维新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灭

(2)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政权变化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其政治体制从国家资本主义到官僚资本主义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国共两党的抗战抗战时期的文学艺术派的产生和发展抗战胜利与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与国民党南京政府的终结

3.中国当代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外交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与工业化的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运动化运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和贯彻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外交工作的新突破

(2)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

拨乱反正与国家战略方针的根本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经济特区的创立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历程宏观调控与国民经济的“软着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学艺术的繁荣香港、澳门回归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

4.世界历史

(1)古代和中世纪史

世界文明古国古代希腊、罗马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世界三大宗教起源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

(2)近现代史

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德意志帝国的形成欧美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十月革命帝国主义战争与民族独立运动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3)当代史

联合国的成立及其演变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两大阵营对立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八国首脑会议欧洲联盟中东问题近代以来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二)国情国力

1.国土与资源

自然状况资源概况资源保护政策

2.人口与国民素质

人口状况计划生育政策国民素质

3.民族与宗教

民族状况和民族政策宗教状况与宗教政策

4.生态环境状况

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环境保护的成就和问题

5.社会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现状和改革方向地区差距国民收入与分配制度贫困问题

6.综合国力

国力和综合国力的基本状况国防能力的增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发展的前景和问题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三)公文写作与处理

1.公文写作

公文的概念、类别和功能公文的文体、结构、格式和稿本常用公文文种及其选用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行文规则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范文篇10

该部分内容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

1.科学技术及其作用

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信息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知识经济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基本战略与方针我国科学技术规划国家科技计划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保护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创新体系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生态安全中国21世纪议程

(二)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

1.科学常识

热力学三定律电磁理论相对论量子力学信息与信息论遗传和变异新陈代谢细胞基因蛋白质核酸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

2.科学前沿问题

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人类起源和进化人类基因组计划认知科学脑科学

(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

1.高技术及高技术领域

高技术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军事科学技术生物工程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交通运输技术海洋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农业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