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消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20:22:17

服务型消防

服务型消防范文篇1

1.1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和开放范围的扩大,全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需要会进一步增强,对消防安全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必将进一步增加。这些需求有的是公共消防服务产品,如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健全的城市消防安全保障体系、快捷的灭火救灾服务体系等;有的是混合公共消防安全产品,如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可靠的消防安全评估认证、便利的消防安全咨询服务等;还有的是主要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私人消防安全服务产品,如质量可靠的消防器材和设备等。这些需求既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推动力,也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必要条件。

1.2建设服务型消防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日趋成为政府职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不仅符合国家职能的历史演变发展规律,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指出:政府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单纯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经济社会发展,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问题,其中公共消防安全保障很可能就会因无利可图而被市场机制忽略。因此,政府就必须把提供公共消防安全这样的公共服务产品作为自己主要的职责予以切实履行。所以,消防安全服务作为基础性的、基本性的公共服务内容,当然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建设服务型消防自然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表现。而消防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既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承担者,更是推动者和组织者。

2当前建设服务型消防的现状和问题

2.1建设服务型消防已经得到广泛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个体、私营、股份等多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来自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消防安全需求与日俱增,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消防的建设与发展。

1)消防安全服务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不仅政府将全社会消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各级政府、各类社会团体和法人组织结合自身消防安全需要,以ISO9000-18000等国际标准认证、HQE认证等形式,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等经常性管理之中,在石油化工、城市管理、劳动密集型行业等实行了消防安全目标管理手段、项目规划控制手段、许可审批手段,特别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施行后,将抢险救援纳入消防部队重要职责,有效扩展了消防安全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2)各级消防部门普遍将服务寓于管理和执法当中,采取了警务公开、网上申报、窗口服务、现场办公、特事特办、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提前介入、帮助协调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团体和组织的消防安全需要,并为达成这些需要,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国务院先后两次取消十项非必需的消防行政审批项目后,各地也分别取消了大量不方便群众办事和阻碍生产效率的地主性规定。借助每年的全国119消防宣传日和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消防安全反思日等活动,集中性的消防宣传与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深入学校、乡村、工厂和社区,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消防知识的渴求。

3)消防安全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目前火灾财产保险、消防产品质量检测、消防工程建设、施工、装饰装修队伍等中介服务组织和体系已初步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火灾损失估算、消防安全评估和咨询等服务组织亦在各地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这些体系发育尚不健全,但其发展方向体现了服务型消防旺盛的生命力。

2.2建设服务型消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服务型消防理念尚未得到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树立。受计划经济时期保姆式管制型消防的体制性、机制性的不良影响,公仆式服务型消防理念的深入和普及程度还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型消防就是方便群众办事的简单化思维、服务型消防就是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的形式化做法,在一些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具体运作中还较为普遍。

2)服务型消防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尚未完全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消防安全需求是多样性的,为满足这些需求而提供服务的主体必然相应地是多样性的。然而,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造成产生这些服务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尚未完全建立。如对消防产品质量评价的非唯一性要求评价机构的非唯一性,在目前国家公安部的规定下就无法实现;再如因整改火灾隐患而产生的资金需求,由于没有贷款方的利益机制,目前尚无任何一家保险可融资机构愿意涉足这一领域;还如全社会对消防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没有建立反映类似需求变化的信息机制的人才交流市场,使各类学校和劳动培训机构不可能主动开展业务这方面的服务工作。

3)服务型消防的保障条件受到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限制。这个问题在经济落后省份或经济欠发达省份或地区尤为突出。由于地方财政的恩格尔系数偏大,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的”财政,无力在公共消防设施建立、灭火救援装备改善及城镇消防规划、老城区改造等方面投入,造成公安消防部队在提供紧急救援救助等公共消防安全服务方面无能为力,对部队和政府的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

3建设服务型消防的主要内涵

3.1服务型消防的基本概念。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消防安全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通过组织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消防安全产品的全部劳动和服务。

在这一概念表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服务型消防归根结底是全部公共消防安全劳动和服务;

2)它包括政府依法提供的,也包括政府组织社会力量提供的;

3)提供服务的主体不一定是政府,它可以是政府组织或动员的其它社会单位,如企业、学校、社团(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等。

3.2建设服务型消防的主要内涵。

1)政府提供基本的或纯粹的公共消防安全产品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建立消防法规体系、保证社会消防安全稳步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和救灾力量体系建设、灾后救助、抚恤等福利政策、公民人身和财产消防安全的权利保护等。

服务型消防范文篇2

1.1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和开放范围的扩大,全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需要会进一步增强,对消防安全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必将进一步增加。这些需求有的是公共消防服务产品,如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健全的城市消防安全保障体系、快捷的灭火救灾服务体系等;有的是混合公共消防安全产品,如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可靠的消防安全评估认证、便利的消防安全咨询服务等;还有的是主要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私人消防安全服务产品,如质量可靠的消防器材和设备等。这些需求既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推动力,也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必要条件。

1.2建设服务型消防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日趋成为政府职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不仅符合国家职能的历史演变发展规律,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指出:政府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单纯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经济社会发展,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问题,其中公共消防安全保障很可能就会因无利可图而被市场机制忽略。因此,政府就必须把提供公共消防安全这样的公共服务产品作为自己主要的职责予以切实履行。所以,消防安全服务作为基础性的、基本性的公共服务内容,当然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建设服务型消防自然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表现。而消防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既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承担者,更是推动者和组织者。

2当前建设服务型消防的现状和问题

2.1建设服务型消防已经得到广泛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个体、私营、股份等多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来自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消防安全需求与日俱增,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消防的建设与发展。

1)消防安全服务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不仅政府将全社会消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各级政府、各类社会团体和法人组织结合自身消防安全需要,以ISO9000-18000等国际标准认证、HQE认证等形式,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等经常性管理之中,在石油化工、城市管理、劳动密集型行业等实行了消防安全目标管理手段、项目规划控制手段、许可审批手段,特别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施行后,将抢险救援纳入消防部队重要职责,有效扩展了消防安全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2)各级消防部门普遍将服务寓于管理和执法当中,采取了警务公开、网上申报、窗口服务、现场办公、特事特办、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提前介入、帮助协调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团体和组织的消防安全需要,并为达成这些需要,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国务院先后两次取消十项非必需的消防行政审批项目后,各地也分别取消了大量不方便群众办事和阻碍生产效率的地主性规定。借助每年的全国119消防宣传日和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消防安全反思日等活动,集中性的消防宣传与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深入学校、乡村、工厂和社区,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消防知识的渴求。

3)消防安全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目前火灾财产保险、消防产品质量检测、消防工程建设、施工、装饰装修队伍等中介服务组织和体系已初步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火灾损失估算、消防安全评估和咨询等服务组织亦在各地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这些体系发育尚不健全,但其发展方向体现了服务型消防旺盛的生命力。

2.2建设服务型消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服务型消防理念尚未得到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树立。受计划经济时期保姆式管制型消防的体制性、机制性的不良影响,公仆式服务型消防理念的深入和普及程度还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型消防就是方便群众办事的简单化思维、服务型消防就是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的形式化做法,在一些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具体运作中还较为普遍。

2)服务型消防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尚未完全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消防安全需求是多样性的,为满足这些需求而提供服务的主体必然相应地是多样性的。然而,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造成产生这些服务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尚未完全建立。如对消防产品质量评价的非唯一性要求评价机构的非唯一性,在目前国家公安部的规定下就无法实现;再如因整改火灾隐患而产生的资金需求,由于没有贷款方的利益机制,目前尚无任何一家保险可融资机构愿意涉足这一领域;还如全社会对消防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没有建立反映类似需求变化的信息机制的人才交流市场,使各类学校和劳动培训机构不可能主动开展业务这方面的服务工作。

3)服务型消防的保障条件受到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限制。这个问题在经济落后省份或经济欠发达省份或地区尤为突出。由于地方财政的恩格尔系数偏大,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的”财政,无力在公共消防设施建立、灭火救援装备改善及城镇消防规划、老城区改造等方面投入,造成公安消防部队在提供紧急救援救助等公共消防安全服务方面无能为力,对部队和政府的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

3建设服务型消防的主要内涵

3.1服务型消防的基本概念。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消防安全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通过组织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消防安全产品的全部劳动和服务。

在这一概念表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服务型消防归根结底是全部公共消防安全劳动和服务;

2)它包括政府依法提供的,也包括政府组织社会力量提供的;

3)提供服务的主体不一定是政府,它可以是政府组织或动员的其它社会单位,如企业、学校、社团(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等。

3.2建设服务型消防的主要内涵。

服务型消防范文篇3

[论文摘要]服务型消防,是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消防安全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通过组织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消防安全产品的全部劳动和服务。建设服务型消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消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但服务型消防理念的深入,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的破除等问题还不容忽视。同时,应通过扩大服务型消防建设的主体、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的合作、与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共同提供混合公共消防安全服务来解决政府消防安全服务供应能力的有限。

公安部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和要求,专门提出要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消防部门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弱、水平高低,不仅关系消防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形象,更涉及党和政府的威信和消防事业的发展。认真研究提高消防工作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问题,搞清楚为什么要提高、在哪些方面提高、具体怎样提高、如何避免走弯路等问题,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探索价值。但囿于笔者的理解能力和学识水平,肯请专家和同仁不吝指教。

1建设服务型消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和开放范围的扩大,全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需要会进一步增强,对消防安全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必将进一步增加。这些需求有的是公共消防服务产品,如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健全的城市消防安全保障体系、快捷的灭火救灾服务体系等;有的是混合公共消防安全产品,如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可靠的消防安全评估认证、便利的消防安全咨询服务等;还有的是主要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私人消防安全服务产品,如质量可靠的消防器材和设备等。这些需求既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推动力,也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必要条件。

1.2建设服务型消防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日趋成为政府职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不仅符合国家职能的历史演变发展规律,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指出:政府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单纯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经济社会发展,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问题,其中公共消防安全保障很可能就会因无利可图而被市场机制忽略。因此,政府就必须把提供公共消防安全这样的公共服务产品作为自己主要的职责予以切实履行。所以,消防安全服务作为基础性的、基本性的公共服务内容,当然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建设服务型消防自然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表现。而消防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既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承担者,更是推动者和组织者。

2当前建设服务型消防的现状和问题

2.1建设服务型消防已经得到广泛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个体、私营、股份等多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来自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消防安全需求与日俱增,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消防的建设与发展。

1)消防安全服务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不仅政府将全社会消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各级政府、各类社会团体和法人组织结合自身消防安全需要,以ISO9000-18000等国际标准认证、HQE认证等形式,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等经常性管理之中,在石油化工、城市管理、劳动密集型行业等实行了消防安全目标管理手段、项目规划控制手段、许可审批手段,特别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施行后,将抢险救援纳入消防部队重要职责,有效扩展了消防安全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2)各级消防部门普遍将服务寓于管理和执法当中,采取了警务公开、网上申报、窗口服务、现场办公、特事特办、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提前介入、帮助协调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团体和组织的消防安全需要,并为达成这些需要,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国务院先后两次取消十项非必需的消防行政审批项目后,各地也分别取消了大量不方便群众办事和阻碍生产效率的地主性规定。借助每年的全国119消防宣传日和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消防安全反思日等活动,集中性的消防宣传与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深入学校、乡村、工厂和社区,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消防知识的渴求。

3)消防安全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目前火灾财产保险、消防产品质量检测、消防工程建设、施工、装饰装修队伍等中介服务组织和体系已初步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火灾损失估算、消防安全评估和咨询等服务组织亦在各地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这些体系发育尚不健全,但其发展方向体现了服务型消防旺盛的生命力。

2.2建设服务型消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服务型消防理念尚未得到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树立。受计划经济时期保姆式管制型消防的体制性、机制性的不良影响,公仆式服务型消防理念的深入和普及程度还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型消防就是方便群众办事的简单化思维、服务型消防就是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的形式化做法,在一些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具体运作中还较为普遍。

2)服务型消防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尚未完全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消防安全需求是多样性的,为满足这些需求而提供服务的主体必然相应地是多样性的。然而,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造成产生这些服务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尚未完全建立。如对消防产品质量评价的非唯一性要求评价机构的非唯一性,在目前国家公安部的规定下就无法实现;再如因整改火灾隐患而产生的资金需求,由于没有贷款方的利益机制,目前尚无任何一家保险可融资机构愿意涉足这一领域;还如全社会对消防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没有建立反映类似需求变化的信息机制的人才交流市场,使各类学校和劳动培训机构不可能主动开展业务这方面的服务工作。

3)服务型消防的保障条件受到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限制。这个问题在经济落后省份或经济欠发达省份或地区尤为突出。由于地方财政的恩格尔系数偏大,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的”财政,无力在公共消防设施建立、灭火救援装备改善及城镇消防规划、老城区改造等方面投入,造成公安消防部队在提供紧急救援救助等公共消防安全服务方面无能为力,对部队和政府的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

3建设服务型消防的主要内涵

3.1服务型消防的基本概念。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消防安全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通过组织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消防安全产品的全部劳动和服务。

在这一概念表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服务型消防归根结底是全部公共消防安全劳动和服务;

2)它包括政府依法提供的,也包括政府组织社会力量提供的;

3)提供服务的主体不一定是政府,它可以是政府组织或动员的其它社会单位,如企业、学校、社团(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等。

服务型消防范文篇4

关键词:消防行政;服务型政府;市场经济;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外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产生了以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国稳步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1]。当前,全国消防抓住有利契机,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新要求,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开展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创新管理服务方式[2]。笔者认真总结分析基层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建设工程、项目评估、宣传培训三种消防行政改革的方法,配套建立消防监督管理技术专家库、培育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消防服务平台、加强监督和监管等制度,创新消防事业管理服务方式,以求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预防火灾的能力。

一、当前消防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上海静安、吉林德惠、天津瑞海物流等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使当前社会上对火灾事故的危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声势浩大的“清剿火患”战役[3]与重大火灾隐患专项整治突显了消防监管的强大力度,但现实消防工作中一些矛盾与问题存在,迫切需要我们消防人对当前的消防事业的管理与服务方式进行深层次思考。

(一)现役制与服务型监管新要求之间的矛盾

现役制消防监督管理体制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观念三个方面的影响,虽然强调的是服务,但实际上对社会是一种管制,因此是管制型监管。其基本特征是:命令行政、一统行政、人情行政、经验行政。管制型监管带来的危害有:政府主导、救世主观念、善权专权,失去监督、全能行政职能无限扩张,则必然引起无限的责任[4]。消防现役制监管体制下,消防监督员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的角色,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逐渐淡化,放大了阻挡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形象,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与不满,这和公众对服务型监管新要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与矛盾。

(二)有限的警力与无限的责任之间的矛盾

当前国内主流的现役制火灾预防工作量主要分为五个大方面:一是日常消防监督(含防火检查、消防工程审验、督促整改等);二是日常学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学习、部队管理、岗位练兵等);三是部队性质的值班备勤(含工作督察、参与演练作战等);四是各类会议(含上传下达、工作统计汇总、形势研判等);五是火调、宣传、社会化工作开展等。这五大方面工作所耗费的警力应当是接近五等分,则所有警力统计分配后,每个方面的警力与工作量分配是明确的。例如,2013年度,三明支队防火监督队伍有50人,管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数为858家,检查9988个(次)单位,发现隐患16499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5547份,《行政处罚决定书》467份,《临时查封决定书》43份,责令三停74家,罚款486万余元,拘留14人,发出检查意见书104份,火调124起,审核600项(含备案),验收382项(含备案)[5]。以两人一组计,相当于每人每个工作日需检查2家单位(火调或审验项目)。实际上,加上各类检查、考核等活动,基层防火监督员很少能在周末正常休息,基本上是无休止地处于工作状态。而这些例行的消防监督行为仅约占上述日常工作量的20%~30%,并且还需面临着无所不在的责任终生制度与倒查制度的制约,这种有限的警力与无限的责任矛盾始终困扰着广大消防监督员。

(三)有限的业务素质与无限的安全新期待之间的矛盾

还以三明支队为例,现有防火监督队伍50人中,高工为1人,工程师为7人,其余均为岗位经常变动的初级技术人员,并且未成立常态化的技术论证机构,整体业务水平相对低下,时常出现经审验合格的项目经不起责任倒查的考验、重点单位经多次检查后遗留问题仍比较严重、火调工作时有被复议上访的尴尬局面。若因消防监管不到位而引发火灾事故发生,甚至发生火灾造成建筑倒坍引起人员伤亡的事故,将会被终生追责。而广大民众希望能够工作生活在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中,希望消防机构排除各类较大的火灾隐患与防止亡人等恶性火灾事故发生,并把消防官兵当作自己的消防安全守护卫士,这种消防监督队伍的落后现状与民众渴望有安全新环境的新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深化消防行政改革,创新管理服务方式

针对上述当前我国消防监管工作与社会高速发展的矛盾,我们要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新要求,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深化消防行政工作改革,回归消防服务本位,促进创新消防管理服务方式,提升社会预防火灾能力。

(一)了解建设服务型政府新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我们要树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服务型政府理念要成为政府工作的宗旨,寓管理于服务中,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等事务服务,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市场调节、社会监管、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所有这些要求的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建立一整套审批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

(二)深化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监管体制必须摒弃生产者角色,只做监督者的角色,也就是说,不做“运动员”,只做“裁判员”。消防机构及其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规制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消防规制不应成为维持部门利益的手段,设置过多过繁的审批或检查项目,大大增加微观主体的市场运行成本和制度成本,同深化市场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通过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立企业投资生产者主体(即“运动员”)地位。进一步理顺消防与企业、消防与市场、消防与社会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即极大解放消防现役制中大量“运动员”的工作量,可将释放出的精力投入到“裁判员”工作,突显出消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

1.深化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

2013年7月,部局《关于改革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的指导意见》[6],要求各级消防加快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在《消防法》确定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行政审批制度框架下,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实行技术审查检测与行政审批分离制度。将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文件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将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自查验收,消防设施委托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现场检查测试;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建设单位申请消防行政审批的申报材料、社会技术服务机构提交的技术报告进行形式审查,并对消防设计审查、自查验收、消防设施检测质量实行监督抽查,做出消防行政许可决定。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投入技术图审的警力,专注于消防难题的研究与论证工作,并且可以让消防人的思想从责任终身制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这是目前消防行政审批改革迈出的最坚实的第一步,现已在广东、上海、天津等部分省市推开,厦门与三明市也被列入第一批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相关工作还未按预期方案开展,仍需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现。

2.推进项目评估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在深化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考虑推进项目评估消防行政工作改革,即将消防日常对重点监管单位和高危等单位的监管工作委托具备资质的消防服务中介评估公司进行消防安全评估。若被评估单位的消防总体评估情况良好,则消防行政监管机构可不必花费太多精力介入管理;若被评估单位的消防总体评估情况不容乐观,则消防行政监管机构可根据需要重点介入管理并采取行政执法手段,促其加强消防工作,以确保消防安全。甚至可以将重点监管单位和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情况通告住建、工商、税务、银行、质检等部门,并纳入诚信体系,确定企业信用等级,作为保险利率厘定、银行利息浮动、工商经贸企业年检等条件的考虑因素。

3.推进宣传培训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各级消防行政机构作为政府服务的责任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类服务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要组织、支持和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将消防宣传与消防培训打造成适合市场化的服务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外包、政府补贴等方式实现,达到服务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要切实加强和改善服务,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更有利于消防宣传阵地的最大化与专业化,有利于消防注册工程师等人才的大量培训及参与。

三、深化消防行政审批改革的相关配套要求

(一)成立消防监督管理技术专家库

主要由消防、建设、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服务机构中相关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根据消防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消防技术工作要点,统一消防技术标准;及时向全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单位,传达各级主管部门针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监管中执行消防法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具体意见或解释;定时召开全体人员会议,收集和研究本地区消防监督管理出现的问题,并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不针对具体建设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决策。

(二)培育中介服务机构

主要从运行机制、工作制度、执业行为等方面培育和规范消防中介服务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认定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规范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保证每一种服务机构,如施工图审查公司、消防设施检测公司、项目消防评估公司、消防宣传媒体公司、消防技术培训学校等均有两个以上独立的公司,以适合市场竞争机制,预防行业垄断。要坚持寓服务于管理,加强经济调节服务,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市场监管服务,规范市场执法,推进公平准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以及消防协会,不得以任何名义自行设立或者参与经营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施工图审查机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不准借机搞“权力寻租”,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构建政府服务平台

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积极搭建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社会求助服务平台等三大综合服务平台。要全面推进政府服务公开,让政府服务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服务只有在阳光下运行,行为才能更规范,服务才能更到位,人民群众才会更放心、更满意。政府行政机关,包括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要把公开原则贯穿于政府服务全过程,及时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等方式政府服务信息,将政府服务项目的设定、依据、实施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7]。

(四)加强消防服务的监督和监管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上级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开展政府服务的层级监督,以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为重点,加大对政府服务的监督力度,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以建立健全检查制度、报告制度、收回制度、临时接管制度、解除制度、投诉制度和评估制度为重点,加强对参与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监管。

四、结束语

建设服务型消防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将是我国消防事业长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建设服务型消防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行政改革的过程。只有各级消防人真正以公共利益为旨归,深化消防行政审批改革,在服务型消防机构建设的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积极与公众沟通、广泛创造公民参与机制、认真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创新机制。“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相信,随着服务型消防机构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更加职能化、制度化,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预防火灾的能力也必将得到根本性加强。

作者:刘增青 单位:三明市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中国改革之路怎样走[EB/OL]..

[2]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Z].

[3]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消防安全“五大”活动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工作方案》的通知[Z].

[4]李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EB/OL].

[5]三明支队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统计[Z].2013.

服务型消防范文篇5

我国政府自开国以来的职能转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99年前为“管治型”阶段;第二阶段,1999年至2010年,为“法治型”阶段;第三阶段,2010年至2020年为“服务型”阶段。作为一种政府职能形态,“服务型”政府应在法制完备、依法行政得到全面落实的基础上,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为核心,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是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现代型政府。

二、当前消防执法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消防工作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社会消防安全保障能力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防安全需求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与人民群众对公共消防安全的新期待、新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执法队伍中,少数基层领导和消防监督人员执法为民的观念和意识不够强等问题是困扰消防工作发展的瓶颈。1.消防电子执法“事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执法人员专业能力不够高。消防监督管理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法”不仅包括消防执法过程中涉及的消防法律法规,还包括消防执法的程序。当前很多消防执法人员不熟悉本职岗位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和岗位技能,简单执法、机械执法、粗放执法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有些消防执法人员不会操作本岗位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离工作要求还有差距。二是执法人员服务意识薄弱。消防电子政务系统是为老百姓申报行政许可服务的,一些监督执法人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服务意识,情绪执法、人情执法、利益执法、滥用自由裁量权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2.消防电子执法“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执法的过程不够公开透明。消防执法应公开的内容主要有:行政许可项目、法律依据、执法程序、执法人员身份、服务承诺、监督举报途径等。但由于公开方式的局限性,能够查看和了解到消防执法知识的人也局限于一些到窗口办理消防业务的人员。除行政许可外的行政处罚、火灾复核等消防业务以及这些业务办理的流程,只有在内部网络才能查询,并且只是指定部分有权限的消防执法人员才能查看。二是消防执法程序不够正当。“法治”中执法必须程序正当,在西方法治国家里又称程序正义。程序正当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程序设定正当,不偏向、不歧视,符合公平、公正的立法原则;二是指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事。程序法是实体法的保障,程序违法会造成实体法施行走样,偏离立法的轨道。三是执法过程中随意性较大。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下放管理权限、简化办事程序、推行“一站式”电子办公系统,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国消防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但在一些基层单位,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还没有实现由防范型管理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的转变。3.消防电子执法“事后”存在的问题一是事后监督力度不够强。消防执法分为“事先”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其中,“事先”监督的效果最佳,“事中”监督其次,“事后”监督的效果最弱。如果“事先”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设置好执法程序,就能从源头上规范消防执法行为,此后的“事中”和“事后”监督就容易很多。以前,由于执法质量考评抽档、调档程序设置得不够严密,往往产生很多档案重新“包装”的问题,即为了考评而在考前修改执法卷宗。这样,事后监督就无法对前面的执法行为产生约束力。现在,全国的消防队伍建设已经实现电子化、实时化,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日常监督等档案卷宗全部从网上走程序,逐步提高了透明度、公正性与时效性。二是责任追究体系不够完善。对于消防执法不力、执法过错行为采取的处理措施,直接影响着下次的执法行为。因此,责任追究制度是否完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执法的规范性。当前,对于“事后”监督和考评普遍存在着考评结果只体现在扣分、通报上,没有实际的处罚措施,未能对执法个人形成约束力,这样将导致违法违规执法持续存在而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杜绝。

三、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推进消防电子政务建设

服务型消防范文篇6

关键词:消防法制建设;消防监督管理;相关问题;对策

消防法制建设与消防监督改革是目前我国消防部门面临的两大任务,通过完善消防法制体系,形成健全完善的消防法律系统,才能提高消防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强化消防监督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一、消防法制建设与监督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消防监督漏管问题严重

2019年4月23日修正施行的《消防法》,明确了消防部门、公安派出所及各政府职能部门的消防监督职责,但是由于工作习惯、人力不足、工作重心、具体配套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存在这些情况:一是派出所未能完全履行消防监督职责;二是极少数政府职能部门不清楚自身的消防监督职责,以为消防监督只是消防部门的事情,对本部门及分管企业的消防安全问题完全忽视;三是基层消防大队与派出所及政府部门之间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消防监督体系,从而导致了基层消防监督工作漏洞频发,火灾隐患未得到及时发现及有效整改。

(二)火灾隐患整改不彻底

火灾隐患整改需要单位、组织与个人的积极配合,然而实际工作中却有一部分企业、单位等知法犯法、对抗执法,一些单位和个人还通过隐报、瞒报等方式企图蒙混过关,对于消防部门提出的隐患整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至火灾事故发生后酿成损失才追悔莫及。火灾隐患整改不彻底,进一步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即使事故发生后对当事方进行处罚,然而,火灾酿成的损失与灾祸却无可弥补。

(三)消防执法规范性有待提升

消防监督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系统,同时消防监督人员自身也应该具备合格的法律法规素养,这样才能确保消防执法的规范性,然而,现实的消防监督执法中,极少数消防监督人员执法随意性较强,再加上消防队伍人员的频繁调度、调整,整体的消防监督队伍变化较多、流动性较大,一些业务熟练的消防监督人员无法长期履职于同一个岗位,从而导致消防执法规范性较差。由于缺少成型的岗位培训考核机制,很多消防岗位人员缺少主动学习、主动进步的动力,个别人员依然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被动学习,真正的法律意识与执法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培养。

(四)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依法执法的前提是拥有成型的消防法律法规系统,消防法制建设与消防监督都需要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展开。从目前来看,消防法律法规系统依然有需完善之处,如《消防法》修正后,部分地方政府配套法律法规未及时对应修正更新;部分旧的法律法规不适用新经济形式下产生的新的火灾隐患处罚整改要求;部分涉及强制执行的违法行为,由于程序和条件太复杂,导致基层监督工作人员不愿意去触碰,例如现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消防车通道堵塞问题,如何像交警部门那样快速高效处理还亟待解决。这些法规方面的模糊或空白无疑为消防法律法规的运用带来了阻碍。当面对千变万化的消防监督工作时,可能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甚至可能导致消防监督管理偏离统一的规范,还可能引发消防工作中的多种矛盾和危机。

二、消防法制建设与监督管理改革的对策

(一)完善消防人员选拔机制

无论是消防法制建设还是监督管理改革都需要精干人员力量,也就是消防监督执法队伍自身的实力与工作责任心、责任感等直接影响到消防法制建设与监督管理改革工作的开展。所以,必须重视消防监督人员的选拔与培养,要尽一切力量培养消防骨干力量,重点培养专业的消防技术人员的同时,也要加强基层消防执法工作人员专业的培训、学习及实际操作,通过创建消防人才选拔机制有助于培养高水平的消防人才队伍,也能提高消防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水平。

(二)推动消防法制与监督管理的规范化

现阶段,我国整体处于消防法制建设与消防监督管理的关键时期,所以,必须切实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只有通过依法办事才能真正提高安全消防工作水平,才能实现消防法制与监督管理的规范化。所以,消防部门必须强化消防法制建设,确保消防工作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展开,要健全消防制度建设,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法制化流程,以此来约束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严格依照这些制度、流程逐步展开。消防上级领导部门必须定期组织基层执法人员关于消防法规制度的学习与培训,而且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演练,通过实践演练操作来训练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能严格遵照消防法律、制度等规范执法,从而实现规范化的消防监督管理。

(三)健全完善消防法律法规系统

为了实现消防法制建设与消防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首当其冲是要完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要不断地健全消防法律法规条例与条款,各级消防部门积极促进地方政府立法部门来共同完善法律法规,要细化消防监督管理的规定,特别要考虑到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地域下的消防监督细则。特别是随着全新的信息科技、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多种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这些全新事物都可利用于消防监督体系中,这样才能保证在消防执法中有法可依,实现消防监督的规范化、高效化。

(四)加大基层消防监督力度

加强消防监督力度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解决消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从而预防火灾事故的出现。首先,消防工作队伍的素质、能力和水平都要达标,而且消防的上层领导应多深入基层加以考察,通过实际监督、调查等来实现消防监督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制定符合基层监督工作实际的管理制度,更利于基层监督工作的开展。此外,要提高消防监督的依法办事水平,完善消防监督程序,积极地树立消防法律法规的威严,要积极提高地方企业、单位与个人的安全消防意识,使他们意识到火灾隐患的后果,并明确消防事故所造成损失的严重性,以此来使他们能积极配合安全消防监督工作,促进消防监督工作的高效展开。

(五)树立服务型消防监督理念

消防执法过程中必须积极跟随时代脚步,当前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对此,消防部门也应形成服务型消防监督理念,并构建服务型消防监督系统,积极更新消防队伍的工作理念,形成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消防监督理念。因为消防工作主体职责依然在基层,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消防监督宗旨,积极优化基层消防监督管理,优化人员力量的合理分配。

三、结语

消防法制建设与消防监督改革是当前消防部门面临的艰巨的工作任务,为了提高消防法制建设水平与保证消防监督改革工作质量,就要积极地健全消防法律法规系统,完善消防监督改革,而且要转变消防法制意识,增强消防监督的服务意识,不断地建立消防监督的权威,形成完善的消防监督系统,从而实现消防法制建设与消防监督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麦晓琳.我国消防安全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2]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监督执法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张海波.公共安全管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4]范平安.论社会消防安全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服务型消防范文篇7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常规检查向主动管网理转变;由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要求专卖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对专卖法律法规、调包注意事项等宣传力度、开展对零售户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要求专卖人员在市场检查或办案过程中身着统一工作服,做到亮证检查,强化责任意识,规范办案程序,文明执法,秉公办案、科学调整人员分配和检查时间,实行夜间和周末错时工作制,并创新零售户监管方法,给每名零售户对应制作了“卷烟客户信息卡”装订成册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县烟草专卖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升对卷烟市场监管服务能力为目标,根据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三个转变”,积极建设服务型执法队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是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倡导人性化管理,要求专卖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与业务部门的信息沟通,针对零售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大对专卖法律法规、调包注意事项等宣传力度,引导零售客户守法经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开展对零售户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努力为零售户提供全面的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开通上门服务通道,为其提供最大的便捷。

二是由常规检查向主动管网理转变。要求专卖人员在市场检查或办案过程中身着统一工作服,做到亮证检查,强化责任意识,规范办案程序,文明执法,秉公办案。同时前移监管阵线,与纳入重点监管对象的零售户签定了《卷烟零售户承诺书》,定期组织开展零售户培训,切实提高了零售户对专卖法律法规的学习能力。

三是由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科学调整人员分配和检查时间,实行夜间和周末错时工作制,并创新零售户监管方法,给每名零售户对应制作了“卷烟客户信息卡”装订成册,确保人证相符,便于交叉管理,提高了市场监管和服务效率。将许可证的合理布局、卷烟代订代购等专卖管理工作纳入监督考核,保障零售户的合法权益。

服务型消防范文篇8

1消防法制建设与监督管理面临的问题

1)消防执法工作者缺少规范性。在消防执法实践中,一部分工作者太过随意。像是太频繁地调整人员,较难保留业务熟练与专业素质高的人才,这造成消防执法的层面比较低;又像是在消防工作者的素质与质量上,正规消防院校毕业的学生难以在大队中碰到,一部分工作者也仅仅是为了应付一些考试而被动地学习。这一系列的随意性导致消防执法工作者的素质比较低,难以有效地执法,重视罚款而忽视整改。并且,执法的随意性导致消防执法缺少足够的公开性,敷衍上级检查的内容常常要少于实际贯彻实施的记录。2)消防监督管理中难以有效地整治火灾隐患。在处理消防隐患上,一部分个人与单位仅仅是口头上的予以支持,实际上往往为了经济效益而跟消防监督工作者的执法相对抗,要么是通过蒙混、谎报、隐瞒等方式。这都是不支持或者是不配合消防执法,从而导致一些令人心痛的火灾。例如,在一部分人员密集的网吧、单位、医院、学校等场所,只有在出现火灾的情况下,才处罚当事者,而较难处理好之前的隐患。3)消防监督管理存在漏洞。纵观《消防法》,能够明确消防监督工作的职责,也就是需要针对基层派出所开展消防宣传与监督工作。可是,在工作实践中,派出所的中心工作依旧是处理社区案件与维护区域稳定,针对消防牵涉到比较少的内容,要么是不了解消防事宜。针对基层公安工作者的考核来讲,也未曾清楚地作出消防要求,这导致疏于监管基层消防工作。针对一部分区域政府部门,常常重视经济效益,而不重视消防法规,这导致一部分面临消防隐患的个人与企业行为的放纵,从而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即使是开展消防联查,也常常是形式化。

2消防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的改革对策

1)转变意识和增强服务观念。针对消防部门来讲,应当明确火灾的危害性,搞好消防法制建设与监督管理事宜,从根本上实现消防水平的大大提升,对人民的财产和生命予以保护。在执法的过程中也应当时刻保持先进性,尤其是基于服务型政府思想的影响下,创建服务型的消防监督机制,实现消防队伍理念的更新。基层是消防的工作重点所在,而消防的目标是服务于人民,以及优化组织的人员岗位与消防监督管理。并且,以新型的思维模式拓展消防法制建设与监督管理的新局面。2)实现消防监督权威性的积极树立。难以整改火灾隐患和难以实施消防处罚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然而主要原因是缺少消防监督的权威性。因此,一是应当创建一支素质较高的消防监督队伍,上级多多地指导下级的业务,注重调研和减少检查,从而实现基层消防监督能力的提升,实现消防监督技术权威性的树立。二是在监督管理上,积极地执行管理的规范化,以使消防监督的管理性权威树立。三是在执法方面,认真地根据消防法规的需要,注重查处火灾事故与整改火灾隐患,确保准确地定位、搞清事实、落实到位,实现消防监督法制权威性的树立,有效地处理深层的消防监督问题。并且,消防监督权威性的树立也可以从法制上震慑区域性的行政干预、保护主义等,防止有的部门与领导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幌子而对立投资环境的治理跟消防安全的维护和消防监督,以使一支依法监督与依法治火的良好形势形成。3)创建职业消防监督体系。尽可能地留下消防监督的业务能手,创建层次多样的管理监督机制,要求一部分消防技术能手长时间地留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保障消防执法与消防监督的公正、连续、可靠,可以划分三年为一个周期开展岗位交流,需要分批分期开展,贯彻实施执法责任制与领导负责制,且执行健全的社会监督与部队内部监督体系。并且,应当创建人才激励竞争体系,竞聘上岗,不再以资历排上下,持续强化业务干部的深造、进修、培训。总之,要让消防监督工作者具备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分析、学习消防业务内容及思想政治等,实现消防监督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更加有效地将消防监督提供给社会,最终实现消防机构良好形象的塑造。4)实现消防事业的社会化与健全消防法规系统。《消防法》对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的消防管理责任予以明确。党委政府应当立足于消防工作,在建设城市与发展社会经济中融入,坚持不懈、规划统筹、级级负责,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单位的领导应当全面负责好自身的消防安全工作,在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融入消防安全工作,持续加强对消防事业的领导,针对消防安全实施重罚重奖的原则,有效地统一消防安全责任与自身的政绩、经济利益等,激发所有员工与干部的热情。尤其是在当今企业经营体系转换的新时期,应当创建消防管理体系,强化消防岗位责任制、消防器材、消防安全组织等一系列方面。并且,应当注重形式多样专群统一的社会消防安全队伍与组织的发展、巩固,真正地使社会化的消防工作实现。除此之外,通过新型的思想与有效的工作体系实现社会消防法制体系的完善。5)搞好消防工作者的培训与消防宣传事宜。通过宣传媒介宣传好消防事业,像是宣传火灾自救、危险品、消防法规等内容。宣传并非做广告,而是在高隐患区域、公共区域、企业等创建一种高效化、长期性的宣传机制。并且,搞好企业安全隐患职责人和领导的消防培训事宜,以使他们由思想上科学地面对消防监督,且在企业规划的主要内容中纳入消防工作。

3结语

针对当前消防事业来讲,为了有效改革消防法制建设与监督管理,需要转变意识和增强服务观念,实现消防监督权威性的积极树立,创建职业消防监督体系,实现消防事业的社会化与健全消防法规系统,以及搞好消防工作者的培训与消防宣传事宜。

作者:魏旷怡 单位:福州市马尾区公安消防大队

参考文献:

[1]施海群,戴旻翔.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5):50-52.

服务型消防范文篇9

区机关事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服务市区、发展、促进和谐”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天职、管理为手段、保障为归宿、满意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努力推进“四型机关”建设,精心打造“四大服务品牌”,为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机关而努力。

努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精心打造节约服务品牌。强化机关资源节约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从点滴做起,从细处入手,实行精细化管理,今年争取安装节能监测系统,严格对日常水、电等资源的节约管理。对重点设备,将指定专人定时巡检,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积极引进和应用“高效、低耗、环保、绿色”产品,努力使机关运行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自觉厉行勤俭节约,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追求最佳的服务效果。

努力推进平安型机关建设,精心打造平安服务品牌。一是加强三个大院的安保工作,确保办公秩序稳定。进一步完善高科技技防与多层面人防相结合的安全立体防控网络,落实安防制度,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二是加强消防管理,广泛开展消防宣传,增强消防意识,组织消防培训与演练,建立健全机关大院安全消防系统,加强消防巡查,切实消除消防隐患。三是加强办公环境管理,提倡文明办公,不断优化人文环境。四是加强车辆秩序管理,做到安全行车、规范停车,统一有序。五是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提高驾驶员素质,提倡文明驾驶、安全驾驶、规范驾驶。六是加强应急管理,及时编制安全保卫、消防、食品安全、停水停电等应急预案。

努力推进创新型机关建设,精心打造创新服务品牌。首先是理念创新。更新管理理念,牢固确立“创新是机关事务管理的永恒主题”的观念,善于在实际管理中勤思考、多出新,以创造性的思维开展各项工作,谋求机关事务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是机制创新。对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通过把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严格落实好平时考核,强化平时跟踪督办督查与考核力度,并将督查与考核贯穿于日常管理、年度考核考评等各个环节。第三是手段创新。积极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管理手段规范各项工作,进一步普及电子政务、网络办公、无纸化办公,推广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应用,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努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精心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一是进一步做好接待工作。树立“大接待、大服务”意识,横向以各相关单位为依托,同时发挥各宾馆、酒店、旅游景点的作用,纵向通过省、市接待办、行政处的联系与配合支持,建立密切协作相互配合的服务接待网络,同时严格控制接待经费,在节俭的前提下提高接待质量。二是进一步提升会议中心的服务档次。以“用心服务,细致服务、微笑服务”为宗旨,统筹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各科室要根据职责分工,充分配合做好会场布置、音响控制、卫生保洁、茶水供应、水电保障、安全保卫等会前准备、会中服务和会后清场等工作,做到规范、有序、高效运转。三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改造进度。在保证办公场所正常的维修保养和会议中心会堂舞台灯光的改造外,今年有两个项目列入政府投资项目,一个是配电房的改造,一个办事中心大院北面危旧房的拆建停车场。两个项目目前按进度要求进行报批和设计工作。通过停车场的建设,有效缓解办事中心停车难的问题。

服务型消防范文篇10

一、目的意义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掀起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文明乡镇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以建设我镇各单位各部门“服务文化、诚信文化、和谐文化、民生文化、公德文化”为内容,充分发挥本部门的社会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十二五”跨越式发展要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活动主题

打造文化品牌、深化文明创建。

三、活动时间

年7月至2012年12月。

四、活动内容

(一)创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着力建设服务文化。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真正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理顺政府及其部门间的事权关系,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减少政府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突击行为。大力实施“阳光政务”,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2、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努力做到一切工作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工作都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去落实,一切工作的成果都体现在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上,牢固树立机关党员干部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组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开展巡回演讲,大力弘扬先进典型。

3、打造服务型城镇。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城镇活动,建设服务型机关、服务型企业、服务型社区。在机关、企业、社区中培育“服务至上”的现代服务意识,把“优质、方便、规范、真诚”作为服务文化的重要内容,把“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

(二)创建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着力建设诚信文化。

1、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把诚信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到行业精神、行业价值观、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中去,要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积极发展资本、产权、土地、劳动力等市场,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诚信规范及惩戒体制机制。在全镇开展“诚信单位”创建活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文明诚信评比等主题实践活动,形成“诚信兴企、诚信兴商、诚信兴业”的浓厚氛围。

2、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继续整顿和规范农贸市场、建设市场;依法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的违纪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三)创建公正公平的治安环境,着力建设和谐文化。

1、以创建“平安资丘”为目标,全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重点打击各种暴力犯罪,做到“命案必破”。加强治安巡逻,强化群防群治,提高居住区的技防、人防和消防能力。在中心城镇改造建设中,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消防设施,努力使我镇的公共消防设施达到创建的标准。加强交通管理,从严整治交通秩序,实行人车分流,严格执行集镇道路单行通行的规定,治理车辆乱停乱放,努力把交通事故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2、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疏导工作,严防各类非法、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各单位部门主要领导要深入基层,从源头排查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凡因工作不力,造成矛盾激化,导致非法越级上访事件发生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3、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努力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有关职能部门要以煤矿、非煤矿山、水陆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为重点,定期排查事故隐患和加大整改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创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着力建设民生文化。

1、加大教育投入,树立科教兴镇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公环境。加强学校收费管理,推行收费公示制,坚决杜绝学校乱收费现象。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谐校园。

2、加快文体事业发展,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大对文化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快文化服务中心和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确保市民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场所。

3、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确保市民的生活健康。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严格执行疫情通报制度。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完善疾病预防和救治体系。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管理和对饮食服务行业的督查,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不出售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坚决防止和杜绝集体中毒事件的发生。

(五)创建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着力建设公德文化。

1、着力治理“脏、乱、差”,创建文明城镇。加强城区卫生管理,推行生活垃圾定期清理制度,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按时清运、全天候保洁。加强镇区秩序管理,着力解决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乱放、违章占道经营等问题,车辆停放有序,镇区秩序井然。要加大管理力度,落实“门前三包”和各级各部门分片管街的目标责任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对不文明的人和事要严管重罚,通过严管树形象,提高市民文明意识。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美化城镇环境。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进一步强化镇区规划的整体性,认真做好老城镇改造升级和新城镇规划建设等控制性详规设计。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污水处理、通信线路改造、供水管网改造、主干道排水、绿化及维修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强集镇客运、货运、出租车辆的交通管理,继续抓好集镇综合整治。消灭卫生死角,消除管理盲区,改善镇容环境卫生,引导市民自觉保护城镇生活环境,提升城镇形象,不断推进我镇城镇化进程。

3、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坚持长抓不懈。有关职能部门和村庄社区要落实文明卫生监督岗,对大街小巷和公共场所垃圾乱倒、践踏花草、乱写乱画、横穿马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劝阻,对不听从劝阻者进行经济处罚。加强宣传,强化舆论引导,增强广大市民的家园意识和文明意识,使广大市民在卫生、言谈、举止、衣着行为等方面逐步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全镇人民的文明程度。

五、活动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年7月至9月)。7月下旬,镇党委成立资丘镇“打造文化品牌、深化文明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印发活动实施方案,各党组织明确目标任务,根据各单位自身特点制定活动方案。9月下旬,召开“打造文化品牌、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动员大会。

2、组织实施阶段(年9月至2012年8月)。按照《资丘镇“打造文化品牌、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在镇党委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由各党总支负责。

3、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8月至10月)。年8月,在全镇文明创建工作总结验收的同时,各单位要收集整理各类创建资料、汇报材料、专题片,经镇党委审查后统一向县文明办报送。

4、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0月以后)。各村、社区及各部门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以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为依托,,对开展文明创建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使各行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全镇人民环境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得到显著提高,积极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尚,以点带面使创建活动有安排、有落实,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打造文化品牌、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是新一轮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各文明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要加强对活动的领导,组建专班,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把活动抓好落实。

2、落实目标责任。各村(居)委会、镇直各部门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履行职责,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作为本部门工作的重点。要根据全镇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订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各村(居)委会、镇直各部门负责人要对本村(居)委会、本部门创建工作主动抓好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