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功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9:22:59

服务功能

服务功能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原则,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整合社区资源,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努力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多层次,宽领域的生活服务。

二、工作目标

各社区全力构建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要以社区为圆心,以居民活动一刻种的距离为半径,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打造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文件娱乐、医疗卫生、法律咨询、购物餐饮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一刻钟生活服务圈”

1.依托辖区商业服务资源,便民服务网点如肉菜市场、综合超市、餐饮配送、家电维修等扩大服务项目,完善社区一刻钟生活服务体系。

2.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积极为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居民提供订餐、代购、费用代缴、证件办理和日常照料等上门服务。

(二)构建“一刻钟卫生服务圈”

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药店、诊所为基础的卫生服务圈,为社区居民提供常风病诊断、多发病治疗、慢性病的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一系列社区便民医疗服务。

(三)构建“一刻钟文体服务圈”

建立以社区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社区活动室为基础的社区“一刻钟文化服务圈”,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和体育生活。

1.积极鼓励驻辖区单位对外开放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努力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建立社区健身组织网络,为居民群众健身提供针对性,科学化的健身指导服务,积极开展科学健身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努力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活动。

3.结合旧城改造和楼盘开发,在社区力争建立一处文化体育广场,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服务。

(四)构建“一刻钟平安服务圈”

建立以社区警务室为基础的社区“一刻钟平安服务圈”充分发展社区综治员的治安巡防作用,加强平安社区建设。

1.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发挥社区综治员的作用,组建一支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小组,形成群防群治的社区治安网络。

2.建立完善社区社情民意收集反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外来人口和刑满释放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违法青年等社区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工作。

(五)构建“一刻钟政务服务圈”

1.建立以社区政务大厅为中心的一刻钟政务服务圈,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拥军优属、兵役登记、低保办理、失业登记和就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打造便捷高效服务一流的工作平台。

2.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明确社区管理职责,建立社区公共行政事务工作站,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

3.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建立社区楼院长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楼院长熟悉环境,善于协调,便于联系的优势,在社区与居民之间建立起了解社情、反映民意、供递诉求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3月)

各社区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黑板报、文化长廊等向居民群众宣传。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4月—11月)

各社区对本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商业服务网点进行调查登记,建立社区“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服务资源库,认真筛选服务质量高,信誉度好的企业作为“一刻钟服务商家”。张挂标牌,为社区居民提供廉价便捷的服务。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

各社区对“一刻钟精神精品服务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找作不足,总结工作经验,迎接区委、区政府的检查验收。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由胡建昌兼任,工作人员王磊负责开展日常工作。

(二)做好服务保障。各社区要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积极开展探索工作,年底对成绩突出的社区推荐到区政府,给予重点表彰奖励。

服务功能范文篇2

2)调整服务结构,配备复合型的图书馆员。由于教研室要实现多视角、多功能的有效管理,实现全方位的完全开放型服务。所以,对在岗馆员要求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有一专多能的业务服务能力,在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和知识结构等多项因素上进行合理搭配。对于信息资源集中度较高,知识点众多的教研室而言,由于入藏的典藏量在15万册以上,并且新入藏的文献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对入藏的文献信息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不仅要求图书馆员具备扎实的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健康的身体做保障。同时图书馆员还必须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具备二三次文献信息编制能力和检索咨询能力。因此,教研室需要配备具有复合型素质的馆员人才,其人员的服务结构应该向年轻化,技术化,学科化,知识化的高素质化方向拓展。

3)对教师研究生实现针对性的效率服务。图书馆员要普遍的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兴趣,阅读理念。建立和健全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学科理念,以学科和专业理念为指导,研究读者,熟悉馆藏。对学科的专业课题和专业研究人员实现不间断的跟踪服务,根据跟踪服务的调研数据做好二,三次文献的编制和数字化处理,实时的有效的为本校教师研究生读者提供个性化特色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网络电子设备,增强信息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以新颖,快捷和方便的形式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收益。使得图书馆教研室这块“前沿阵地”上档次,上水平。

4)顺应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是指高校图书馆根据馆员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指定馆员约定与对口院系实现有效的业务沟通,适时展开文献信息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它的建立最早产生于美国和加拿大研究型图书馆。后来在港台大学图书馆推行。内地最早试行的图书馆有北大,清华和武汉大学等。这一制度的建立,在促进馆藏资源利用和为用户服务等方面的确起到了良好作用。近年来,师范院校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打破了学校教辅单位引进人才,从学校重点学科引进人才的家属中优先考虑的怪圈。图书馆引进的人员大都来自全国各地,人才趋于年轻化,学科专业分布广泛,学识水平较高。硕士以上学历占引进人才的80%。从人员的配置上为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稳定职工队伍,按图书馆不同的功能和信息资源环境设立岗位,建立等级体系的效益津贴制度。制定学科馆员的定期培训制度。为学科馆员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物资基础。建立和培养具有师范院校学科特点的完全开放型的学科馆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学校各院系开展文献信息服务调研,培养图书馆员的信息超前意识,适时掌控教学科研领域的文献信息动态,从技术和人才两方面为逐步建立符合师范院校人才特点的学科馆员制度做铺垫。

服务功能范文篇3

[论文摘要]小学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学校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如何完善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此问题作了几点深入浅出的探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信息已成为各种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同时,信息资源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对社会的作用而被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和利用。小学档案室的信息采集范围、运行方式在学校中的特殊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探索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发掘并利用好这一资源,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小学档案室的运行特点及其信息服务的意义

档案室通过对学校党政、教学、教研、学籍、设备仪器、声像档案、基建、财务等文件材料的搜集加工整理立卷,为学校决策及有关部门提供文献的工作机构。它与校图书室或资料室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特定的收藏范围。档案室的收集范围以上级及有关部门文件、校内文件、会议记录、大事记、教学管理、教研成果、学籍管理、设备仪器、声像档案、学校基建、财务资料等为主,涉猎范围明确,采集结构多样,具有信息的独特性。

2.特定的使用对象。档案资料的使用对象比较单一,一般为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或特定的工作人定的信息属性。档案信息不同与一般图书资料。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即信息具有不完全开放性。使用者在在使用信息时,一般需要一定的申请,使用时不得跨类别任意查阅,对特殊内容不得摘录、复印、外借等。

3.特定的信息来源。档案室的信息收集途径一般为按照档案管理要求直接收集。

4.在学校信息系统中,档案室是基础部门,应该在学校信息系统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为学校提供信息服务。

但是,由于档案室的特殊性及目前档案室普遍存在的档案信息利用意识较弱,导致了人们对其具有神秘感,认为档案室的信息是不可利用或很难利用的。所以说,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的开发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可以为学校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学校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档案室把相关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分析归纳等的处理,提供给决策者,不仅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还可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为教职员工提供专项咨询,减少工作难度及不必要的重复。在学校管理中,贯彻落实好上级或学校文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部分人员对文件制订的背景、文件的连续性及部分内容存有模糊之处,从而影响文件精神的落实。所以,为教职员工提供专题咨询服务,使之了解内容、过程,化解疑问,对文件的落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档案室还可为教师教学、教研提供咨询服务,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二、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

档案室的设立是直接为学校主体服务的,其生存是以主体需要为前提条件,以自身运行规律为基础,以有效的信息服务为生长点的。认识、完善和发掘档案室的服务功能,搞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应是档案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

1.综合汇总功能。档案室基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其范围是上级及有关部门文件、本校党务和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档案室是学校的信息中心。要制定相应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方面,档案室要加强信息资料的主动收集,另一方面,要在全校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较强的档案意识,注重文件材料的保存和存档,最大程度地丰富档案室的信息资料,从而达到充分占有信息资料的目的。

2.信息分析功能。充分占有信息资料,仅仅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归纳,形成简捷明了、具有参考借鉴功能的有效信息。根据档案室的信息资料特点及主体的需要,档案室应注重对信息进行开发。

管理经验比较分析。档案室中存有大量的有关学校管理方面的信息,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各职能部门对管理方面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广泛。所以,档案室可以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学校管理方面的各个专项信息服务。

查新服务。针对某些特殊需要,档案室可以提供史料查新、文件查新、教学教研、查新等服务。

对档案信息的编研,搞好编研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好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如编制《学校统计资料汇编》、《规章制度汇编》、《教学教研成果汇编》等材料,更好地提供服务。

3.咨询服务功能。利用所藏文献资料,围绕用户提出的某一特定主体或专题,在管理要求范围内,查询有关文件、资料等,经过整理提供给用户。如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为部门或个人提供查询服务等。

三、档案室信息服务功能的完善与提高

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工作要适应发展的需要,不仅在于对服务功能的认识,还要进一步完善这一功能,不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档案室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改变过去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是转变重藏轻用的观念。由于长期受档案神秘感的影响,人们对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一直存有顾虑,重存、重保,从而制约了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档案管理要求之下,主动服务,是提高档案室信息服务功能的首要前提。

2.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业务能力培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证。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培训,经常组织参观学习,拓宽视野,以及信息收集、加工、检索、保管的能力。

3.充分应用现代化技术,加强信息收集与交流能力,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的发展将使信息的收集方式与途径、存储载体、检索方式与速度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并为广泛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档案室在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创造条件,尽快应用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尽快实现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从而更有效地提供服务。

4.进一步完善档案室的管理,建立可行的信息服务途径。

服务功能范文篇4

一、发挥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功能的必要性

1.完善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需要。衡量一个城市或区域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就是该城市或区域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否完善。无锡市“十二五”(2011—2015年)旅游发展规划方案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完善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推进自助自驾体系建设。

2.引导、规范旅游市场的需要。良好的公共服务形象有利于旅游集散中心建立美誉度和公信力,并且可以有效抑制黑车、黑导、黑社等不良现象,避免游客利益遭遇各种非正当组织的威胁,保障游客的旅游质量,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完善旅游行业秩序。

3.散客市场需求。不断膨胀的散客市场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亦日益强烈,如能够自由选择旅游产品、自主设计出行线路、知晓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即到即走、旅途安全有保障、设施齐全等。

4.旅游集散中心自身发展需要。面临行业功能严重“同质化”,旅游集散中心要想进一步扩大市场,必须在公共服务功能上寻求突破口,挖掘同行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二、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功能发挥的现状

无锡旅游集散中心于2004年成立,其自身定位为具有国内旅游、公路旅游客运、票务、旅游服务、旅游咨询功能的新型的旅游服务综合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旅游+客运”的运营模式:依托无锡客运总公司的客运实力,为散客出行提供安全舒适的客运和专业司乘人员,并为每一名乘客购买正规保险;同时采用买门票送车票的营销模式刺激游客的需求,为游客提供质优价廉、安全有保障的服务。但是,作为一个准公共产品,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在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上仍有很大的不足:

1.旅游线路少。目前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只开通了无锡周边几个热门的短程线路,充分发挥“旅游自选超市”的重要功能,这对于灵活性较强的散客来说,无法自由选择或组合线路,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

2.班次不稳定。在旅游淡季,无锡旅游集散中心提供的“一日游”线路不能保证天天发车。从其往年运营情况来看,多集中在周末发车。从2011年年底至2012年4月前,未安排任何班车;在旅游旺季,当发车人数过少时,则安排退票、换票或者搭乘其他客车转送至景点。这与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即使只有一人也发车”的服务理念存在巨大差距。

3.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不完善。与上海的5个网点、杭州的7个网点相比,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开设的网点少,目前只在无锡中央车站设有咨询点、售票点和发车点。同时,无锡旅游集散中心网站信息量较少,更新不及时,产品内容与实际情况不匹配,游客不能从网站上获取必要信息或者完成旅游产品的购买。

4.中心知名度低。根据笔者本次的专项调查问卷显示,70%的本地居民不知道无锡旅游集散中心。无锡旅游集散中心仅在《无锡日报》、《乐途》杂志有过一段时期的宣传,目前的宣传方式仅限于无锡中央车站的户外广告,其较低的知名度严重束缚了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

5.公共服务种类较少。以杭州为例,杭州旅游集散中心除了经营观光巴士线路、空港巴士和旅游专线外,还有效整合了旅游集散换乘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业务。其中,旅游集散换乘中心业务(即车辆免费停旅游集散中心,花3元~5元坐旅游集散中心观光巴士到杭州景点)为其赢得良好声誉;另外还提供景区自行车租借等服务。而无锡旅游集散中心的公共服务仅一个位于中央车站的咨询点。

三、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功能缺失的成因

1.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性质。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在2008年转型成为无锡客运总公司全资控股下的子公司,改组后,则完全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基本能维持正常运营,获利空间有限。因此,对于投入巨大而收益甚微的公共服务领域,则没有富余的人、财、物来发展旅游公共服务。

2.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在中国的公共服务建设中,政府是最重要的提供者。上海和杭州政府在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上的做法值得借鉴。成立杭州旅游集散中心被作为杭州市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列入当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杭州市财政拨付启动经费1500万元,此外,每年另拨200万元用于补贴集散中心同时承担的杭州旅游咨询中心的业务和功能;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组建初期,政府投入高达1800万,在起步前三年的亏损全部由旅游局承担,并为其提供包括上海体育场总部在内的5个网点。与此相比,无锡市旅游局投资50余万元入股、无锡客运公司投资控股51%的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在运营初期就捉襟见肘。之后,随着集散中心完全收归客运公司,政府对其关注度也持续下降,没有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相应的支持。

3.企业内部调整频繁,内耗严重,定位混乱。2004年成立初期,其定位为以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为基础,以促进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为目的的新兴旅游服务企业。2008年中心进行改组,通过参股、合作营销和收益分红的形式先后吸引无锡旅游咨询中心、无锡客运、无锡旅游协会及20家旅行社共同参股。2012年初,集散中心建立了与康辉旅行社的“托管”合作关系,由康辉旅行社调派一名经理,与集散中心的经理共同行使集散中心管理权。整改后的具体协调工作及年度工作安排尚未成型。此外,集散中心成立以来,管理层经历多次变更,内耗严重。

四、促进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功能发挥的建议

旅游集散中心最早成立于上海,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十四年的历史,它究竟应在多大程度上承担公共服务功能,目前国内各个城市都还在探索之中。针对完全市场化的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应如何发挥公共服务功能,本文提出了以下的几点建议:

1.寻求“企业—政府”合作模式。市场化运作的旅游集散中心发挥其公共服务功能,有助于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和无锡市政府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长期合作。一方面,无锡市政府可将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外包给集散中心,在旅游集散中心发挥公共服务功能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定期向政府反馈公共服务项目的实现情况。通过这样的合作机制不仅能够充分调动集散中心发展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同时优化政府资源配置,促进无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2.找准定位,协同行业资源,融入长三角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搭建需要旅行社、旅游景区、交通局、旅游局等相关组织的共同合作。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应该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承担起相应的公共服务功能,协助相关组织功能的发挥。旅游集散中心应把服务重点放在满足每一个散客在完成一次旅游活动中各环节的公共服务需求上。同时,旅游集散中心功能的有效发挥应该依托较大的服务区域。目前,以上海、杭州为主导的散客旅游市场已初步形成一个协作网络,无锡应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间在客源互送、资讯共享和散客中转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功能统一、服务一致、调度协调、分工明确的长三角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3.立足散客实际需求,优化公共服务细节。

(1)创新宣传方式,完善网点建设。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可利用微博、团购等方式进行创意营销,充分挖掘潜在消费群体;加强与热门景区的互利合作,集散中心为其输送客源,景区利用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在旅游指南、户外广告、景区官网等多媒介宣传集散中心。集散中心在增设网点的同时,应充分做好网点的公共服务工作,提供信息全面的旅游咨询、灵活多样的线路组合、方便快捷的购票手续以及准时安全的客运到达等服务。

服务功能范文篇5

1.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人民的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虽然取得了政权,但是我们党在执政后也面临着许多危险,而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终端”,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直接的组织保证。在新时代,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满足百姓的多元化需求,从而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提高党的公信力和向心力,使党在农村有强大的群众基础。2.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党的领导干部代表着党的形象,党员干部的形象好则党的形象好,反之,则党的形象坏。农村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方法上和生活方式上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外来的党员干部虽然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思维较开放,但是对于农村工作了解还是不够。这就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3.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是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法宝,也是破解党在新时期所面临问题的有力抓手。所以,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至关重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开展群众工作的战斗堡垒,是联通党群“最后一公里”的中枢。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许多基层党组愿意为群众服务,但是联系群众不经常不主动,对于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则是被动应付、消极对待,这不利于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使党群众关系、干群关系密切起来。

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

1.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和战斗堡垒,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坚强有力的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建设,以农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点,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的目标,为农村百姓提供各种服务。如在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水平上做好文章,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举办各种技能培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并积极引导和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外输出,转移发展,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农村法治建设。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法律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的法治建设仍很落后,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确保新农村建设处于法治的轨道中。3.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农村经济发展良好,而且农村的环境面貌也要优美。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村民意识不强,资金匮乏等原因,农村环境不是很理想。脏乱差的环境不仅仅不利于百姓的生活,而且不利于经济发展。基层党组织通过宣传教育等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先进党员的示范作用使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到本村环境保护中,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助推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从而为农村生产生活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1.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促进利益协调。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农民群众的要求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的物质需求,而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诉求。农民也不再仅仅依靠土地实现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价值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不同类别的诉求发挥服务功能,理顺其间的关系,促进有效的意见整合机制的形成,统筹兼顾作好决策,有效化解利益矛盾、解决利益冲突,避免个别利益矛盾转化为利益冲突。2.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凝聚农村公共利益。随着农村社会市场化的发展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强,广大农民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逐步凸显。利益诉求的多元化致使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凸显。凝聚农村公共利益成为新时期推进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凝聚农村公共利益上起着重要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时展要求,按照“服务型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为农村发展奠定好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现实必然性[J].理论学习,2017(11).

[2]张霞,王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思考[J].新长征,2017(07).

[3]王芮,舒永久.新形势下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3(01).

[4]李勇.用服务激活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动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

服务功能范文篇6

一、研究地域、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处在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38°0′之间,海拔在1500~2000m之间,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降雨量400mm,全年日照时数在2352~2769h之间,无霜期180天以上。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和永登、榆中、皋兰三县,总面积1.31万km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豆类、蔬菜、瓜果、油料等。

(二)数据来源

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来自于2009年的《兰州统计年鉴》和《兰州年鉴》;小麦、玉米价格根据兰州市物价局2008年190个工作日监测数据;马铃薯价格由2008年《中国物价年鉴》和甘肃省、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推算而来。根据森林覆盖率和土地面积计算森林面积;草地面积来源于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天然草地面积和人工草地面积;水域面积由兰州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水域面积和2009年《兰州统计年鉴》《兰州年鉴》水域养殖面积推算而来。具体数据见表1、表2。

(三)研究方法

Constanza等13位科学家把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分为17大类,并进行了估算。谢高地等在Con-stanza等提出的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国内200多位生态学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表3)。该表定义1hm2全国平均产量农田每年自然粮食产量的经济价值为1,其他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是指生态系统产生的该生态服务相对于农田食物生产服务的贡献大小。该表中,生态服务被划分为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休闲娱乐共9类[18]。

二、兰州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实证分析

(一)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服务功能价值测算

确定农田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是测算其他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前提,谢高地等经过综合比较分析,确定1个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量等于当年全国平均粮食单产市场价值的1/7[18],因此可以以区域粮食单产市场价值代替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服务功能价值。考虑到马铃薯在欠发达地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粮食的作用,本文将小麦、玉米、马铃薯作为计算兰州农田粮食生产服务价值的作物。计算公式:Ea=17∑ni=1mipiqiM(i=1,2,…,n)式中,Eα为单位面积农田提供粮食生产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元/hm2),i为作物种类,mi为第i种粮食作物的面积(hm2),pi是第i种作物的平均价格(元/t),qi为第i种粮食作物的单产(t/hm2),M为n种粮食作物的总面积,1/7是指在没有人力投入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经济价值是单位面积农田提供的食物的生产服务经济价值的1/7。利用表1小麦、玉米、马铃薯的播种面积、价格和产量等数据计算出2008年兰州单位面积农田生产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为830.8262元/hm2。

(二)单位农业用地生态服务功能单价测算

根据表2和研究区农田单位面积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可得到该区域其他土地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的单价(表4):Eij=eijEa(i=1,2,…,9;j=1,2,…,9)Eij为第j种土地第i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单价。

(三)农业用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计算

根据各类土地类型面积和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单价可以计算出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表5):V=∑9i=1∑9j=1SjEij式中,V为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Sj为第j类土地面积,Eij为第j类土地的第i类生态服务单价。

三、结果分析及讨论

(一)单位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类型

不同类型的农业土地由于其功能不同,提供的各类生态服务价值也各有侧重。森林提供的各类生态服务功能中,价值最大的是土壤形成与保护,占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17.85%,其他依次为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食物生产价值最小,只占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0.458%;土壤形成与保护仍然是牧草地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中最大的,其他依次为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气体调节等,休闲娱乐价值最小,只占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0.552%;耕地提供的各类生态服务功能中,价值最大的是废物处理,占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23.7%,其他依次为土壤形成与保护、食物生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休闲娱乐价值最小,只占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0.14%;水源涵养是水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中最大的,占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44.3%,其他依次为废物处理、休闲娱乐、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等。

(二)不同土地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牧草地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大,占农业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的50.2%,其他依次为森林、耕地和水域,占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比例分别为31.6%、12.9%和5.3%。进一步对比各类农业土地面积与其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可以清晰地呈现各类农业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表6):水域对农业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效率最高,不到1%面积的水域提供了5%左右的生态服务价值,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效率次之,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效率位于第三,耕地最低。

(三)农业系统提供的各类生态服务价值

土壤形成与保护最大,为20.085亿元人民币,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21.89%;废物处理为14.797亿元人民币,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16.13%,其他依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气体调节、原材料生产、食物生产和休闲娱乐,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比例分别为13.89%、13.64%、11.86%、11.55%、4.30%、4.11%和2.65%(图1)。图12008年兰州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亿元人民币)

服务功能范文篇7

[论文摘要]小学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学校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如何完善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此问题作了几点深入浅出的探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信息已成为各种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同时,信息资源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对社会的作用而被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和利用。小学档案室的信息采集范围、运行方式在学校中的特殊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探索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发掘并利用好这一资源,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小学档案室的运行特点及其信息服务的意义

档案室通过对学校党政、教学、教研、学籍、设备仪器、声像档案、基建、财务等文件材料的搜集加工整理立卷,为学校决策及有关部门提供文献的工作机构。它与校图书室或资料室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特定的收藏范围。档案室的收集范围以上级及有关部门文件、校内文件、会议记录、大事记、教学管理、教研成果、学籍管理、设备仪器、声像档案、学校基建、财务资料等为主,涉猎范围明确,采集结构多样,具有信息的独特性。

2.特定的使用对象。档案资料的使用对象比较单一,一般为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或特定的工作人定的信息属性。档案信息不同与一般图书资料。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即信息具有不完全开放性。使用者在在使用信息时,一般需要一定的申请,使用时不得跨类别任意查阅,对特殊内容不得摘录、复印、外借等。

3.特定的信息来源。档案室的信息收集途径一般为按照档案管理要求直接收集。

4.在学校信息系统中,档案室是基础部门,应该在学校信息系统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为学校提供信息服务。

但是,由于档案室的特殊性及目前档案室普遍存在的档案信息利用意识较弱,导致了人们对其具有神秘感,认为档案室的信息是不可利用或很难利用的。所以说,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的开发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可以为学校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学校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档案室把相关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分析归纳等的处理,提供给决策者,不仅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还可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为教职员工提供专项咨询,减少工作难度及不必要的重复。在学校管理中,贯彻落实好上级或学校文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部分人员对文件制订的背景、文件的连续性及部分内容存有模糊之处,从而影响文件精神的落实。所以,为教职员工提供专题咨询服务,使之了解内容、过程,化解疑问,对文件的落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档案室还可为教师教学、教研提供咨询服务,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二、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

档案室的设立是直接为学校主体服务的,其生存是以主体需要为前提条件,以自身运行规律为基础,以有效的信息服务为生长点的。认识、完善和发掘档案室的服务功能,搞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应是档案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

1.综合汇总功能。档案室基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其范围是上级及有关部门文件、本校党务和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档案室是学校的信息中心。要制定相应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方面,档案室要加强信息资料的主动收集,另一方面,要在全校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较强的档案意识,注重文件材料的保存和存档,最大程度地丰富档案室的信息资料,从而达到充分占有信息资料的目的。

2.信息分析功能。充分占有信息资料,仅仅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归纳,形成简捷明了、具有参考借鉴功能的有效信息。根据档案室的信息资料特点及主体的需要,档案室应注重对信息进行开发。

管理经验比较分析。档案室中存有大量的有关学校管理方面的信息,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各职能部门对管理方面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广泛。所以,档案室可以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学校管理方面的各个专项信息服务。

查新服务。针对某些特殊需要,档案室可以提供史料查新、文件查新、教学教研、查新等服务。

对档案信息的编研,搞好编研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好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如编制《学校统计资料汇编》、《规章制度汇编》、《教学教研成果汇编》等材料,更好地提供服务。

3.咨询服务功能。利用所藏文献资料,围绕用户提出的某一特定主体或专题,在管理要求范围内,查询有关文件、资料等,经过整理提供给用户。如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为部门或个人提供查询服务等。

三、档案室信息服务功能的完善与提高

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工作要适应发展的需要,不仅在于对服务功能的认识,还要进一步完善这一功能,不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档案室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改变过去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是转变重藏轻用的观念。由于长期受档案神秘感的影响,人们对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一直存有顾虑,重存、重保,从而制约了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档案管理要求之下,主动服务,是提高档案室信息服务功能的首要前提。

2.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业务能力培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证。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培训,经常组织参观学习,拓宽视野,以及信息收集、加工、检索、保管的能力。

3.充分应用现代化技术,加强信息收集与交流能力,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的发展将使信息的收集方式与途径、存储载体、检索方式与速度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并为广泛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档案室在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创造条件,尽快应用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尽快实现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从而更有效地提供服务。

4.进一步完善档案室的管理,建立可行的信息服务途径。

服务功能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服务功能

据教育部截至2011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40岁以下)人数已超过88万,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的62%。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把做好青年教师工作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切实抓紧抓好,准确定位,有所作为,有所担当。在开展青年教师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服务实效。本课题对12所高校的青年教师进行调查,深入了解青年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实际需求,以及其对共青团组织服务功能发挥现状的评价,结合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归纳出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开展青年教师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职责的启示和建议。【1】

一、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在内蒙古自治区内面向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和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等12所高校的青年教师,发放了286份调查问卷,其中1份为无效问卷,有效率99.65%。参与调查的青年教师岗位中42.8%为学生工作人员,18.2%为行政管理人员,34%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教师,另外3.2%则为后勤管理人员,其余占1.8%。本次调研除了调查问卷之外,还采取了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以保证研究信息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调查问卷涉及两方面信息,一是受访者基本信息,二是关于各单位共青团在具体关注和提高青年教师成长工作中的现状评价,诸如对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进修、生活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有关青年教师对共青团活动和联系服务情况的满意度Likert量表题。量表部分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每题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没有”5个选项,分值依次为5、4、3、2、1,根据最后问卷上的得分高低,判断各单位青年教师对共青团工作的满意程度,再利用SPSS17.0进行问卷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及结果与分析

在对各单位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选取了对活动形式真实需求满意度测评4个指标(5分制),分别从“参与内容、参与形式、参与效果与环境支持”,从各项指标考查情况来看,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对本校团组织专门针对青年教师开展的工作及活动认为一般满意,参与活动和参与效果满意度分值分别为3.25和3.18;经常参与活动者占46%,偶尔参与活动者为46.7%;在开展活动支持力度方面,认为领导重视占31.3%,经费支持占35.9%,通过访谈也反映出青年教师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中多数情况下只关注却未曾参与。说明青年教师参与活动的意愿并不高,且主动性不强,对共青团组织的依赖程度不高。各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具体工作在关注青年教师这一群体的现实需要中缺乏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与新时代青年教师的特点不相适应。在活动的数量与质量方面,青年教师基本认可共青团组织举办的活动还是有一定质量的,且在提供服务的形式需要上多数集中在高水平学术讨论和报告、体育竞技、科技创新、青年联谊、教育培训和各类文体活动上。网络被称为“青椒”、“工蜂”一族的普遍是高校青年教师,高校团组织需要从网络社交团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共青团为高校的大学生开展的各类活动较多,但为青年教师开展的非常少,几乎没有顾及到这个层面。因此,高校共青团要积极设计和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兼顾到青年教师的需求,才能取得较好的参与效果。

三、启示和建议

(一)贯彻落实《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中提出共青团要靠先进的思想凝聚青年。青年教师是具备强烈的社会关怀的一支队伍,他们在社会中具有更强的自觉性,比任何其他阶层都更能真正通过社会而存在,为社会而存在,他们会主动要求自己为社会获得的知识,真正用于造福社会。[2]因此,共青团应该通过更加具体的服务贴近青年教师、团结青年教师,组织广大青年教师发挥社会自觉性。要想真正提高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实效性及生动性,不能单纯地在“社会实践”、“各类科技竞赛”等指导学生活动时,才想到以“组织使命”式地联系青年教师,共青团组织应该使青年教师有归属感。(二)制定《高校共青团组织加强联系服务青年教师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组织领导、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及实施措施上明确共青团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联系服务体系。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建设成既能服务青年教师又能引导青年教师成长、充满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青年组织,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全方位服务青年的作用,使共青团成为真正代表和维护高校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的组织,关注他们思想、事业、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莫世亮.共青团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凝聚作用的现状调研.思想教育研究.2014.3

服务功能范文篇9

摘要科技创新能力是民营科技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持续创新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以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为基础,论述了民营科技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认为完善科技创新平台的服务功能是提升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功能

1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

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在2007增长迅速,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出口额占当年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20.3%,同其他企业相比,湖北民营科技企业体现了较为明显的相对优势。规模以上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电子通信等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并逐步成为这些领域的骨干企业。

2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再创新的能力较差,生产成本高,产品形式单一,竞争力不强,市场形势严峻。导致民营科技企业运行不畅的因素有很多,科技创新平台没有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其服务的功能,已成为影响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湖北省统计局资料,在连续几年的“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湖北,优质服务”环境创新工程中,企业家对法制、政策、信用、市场环境满意度连续两年没超过65%,其中企业对融资环境始终达不到60分的“基本满意”要求。不少企业存在着不愿搞、不敢搞、不能搞的现象。究其原因,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几点:

2.1企业自主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环境不容乐观

经济技术环境导致企业重速度而轻效益,缺乏技术创新的压力。现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是长期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企业出现了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湖北省仍有相当多的民营科技企业还没有走出困境,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宏观上长期重视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忽视企业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企业经营急功近利,不愿着力向内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质量,使许多民营科技企业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技术优势。

2.2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不畅,抗风险能力差

信用担保公司是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担保公司资金规模普遍偏小,全省信用担保公司资金规模多为

1000万元左右,按1∶7的一般担贷比例,一家担保公司最多只能提供7000万左右的贷款,根本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由于企业规模不大,资信等级低,无论是政府项目,还是银行贷款都很难取得,只能在体制外进行融资。资金难问题成为民营科技企业民的首要问题。湖北省的不少民营科技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大多数企业没有资金进行深层次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甚至有些企业有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实现批量生产。

2.3服务体制不完善,企业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弱

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相比,我国的企业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则是没有或者相当不健全:一是缺乏为企业服务的信息平台。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通道不对称、不畅通;二是缺乏有效利用、资源共享的科研服务平台,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是缺乏技术交易平台。目前技术项目通过技术市场交易的数量很少,交易不透明、成本高,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尽管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为扶持科技型企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配套政策,但由于现有政策没有真正落实,且缺乏适合本地实际操作的配套政策。就湖北省内配套政策而言,需要完善的包括科技进步投入政策,政府“一站式”服务制度,技术改造报批与审核制度,人才、技术、资金跨区域自主流动与合作制度,省域产业配套与支持政策等。相关政策及其配套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企业的政策环境也就难以变得宽松。

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的薄弱现状,使得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是以引进技术为主。科研机构远离市场的特性使得他们技术创新的成果与中小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技术创新的成果不能迅速形成产品。民营科技企业由于规模小,工资、福利等方面缺乏竞争力,再加上用人机制和自身体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和分析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变化,再加上研发投入的不足。这些都使得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之路越走越窄、越走越艰难。

3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实力

3.1营造全员创新的社会氛围

做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湖北省在接纳东部地区企业内迁的同时,要引导企业树立创新意识。首先,要提高准入的门槛。对于内迁的企业进行甄别,那些以低级加工为主,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实行从紧的政策,少提供或不提供优惠政策,甚至于采取程度从紧的政策。对于现有的以代工为主的处于生产低端的企业,用创新与优惠相挂钩的政策来引导它们在各自的领域进行生产工艺或技术创新。第二,制定支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计划。对于有重大科技创新的企业或个人从政府层面上进行奖励,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或个人进行科技创新。将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纳入到政府产业政策当中,并从资金上予以扶持。政府应通过每年的科技计划,对各领域的高端技术进行统筹规划,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寻找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自有核心技术。消除对于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地种种限制,让民营科技企业有机会平等的参与竞争。第三,对于携技术落户湖北的企业或个人,引导其进入高新园区,利用园区齐全的配套服务,加速其从技术向产品的转化。从近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依托以“武汉·光谷”为代表的高新园区迅速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湖北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新路。第四,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激励民营企业在技术发明创造以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积极性。落实鼓励与扶持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一个更好的法律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保护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打击侵犯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利益。

3.2改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功能,促进技术市场与生产领域的融合

我国目前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研发中心。“十五”期间湖北省新建国家实验室(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目前,全省共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7家,再加上武汉众多的高校,湖北省科研资源极其丰富,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面世,却由于科研与生产相脱节,无法及时有效转化为成果。现阶段应立足现状,支持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基地,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产品。同时加快建立公共研发、技术交易、科技信息咨询、投融资、知识产权和技术项目孵化等创新服务平台。积极促进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发展,建立起体系完备、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监管合理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技术市场与产权市场、金融市场的衔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府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信息网络化的程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民营科技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获取政策、技术、市场、人才等信息提供方便,为降低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创造条件。

民营科技企业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通过多种方式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面的优势,从而全面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成功率。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民营科技企业科研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开发的风险。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就可以节省很多搜集相关信息的人力、物力,分散了企业开发的风险,缩短了创新的周期,降低了交易成本。第三,改善了民营科技企业资源配置的问题。科研部分留给高校和科研单位完成,企业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营、管理、发掘市场方面,从而改善了企业资源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3.3积极创造条件,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以培育市场主体为核心,实现产业发展由技术驱动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必须要紧跟市场变化,及时开发出市场急需的产品。如果仅仅依靠与科研部门的合作,显然无法适应这一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显得异常重要。因此,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向民营科技企业开放。在民营科技企业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集聚优势的地区,重点支持建立一批公共技术支持平台,或者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建立区域性的科技创业中心。支持各地、尤其是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加强以创业服务为重点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等创办专业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孵化领域,认真落实好对入孵企业的政策优惠。

充分发挥高新区的示范作用,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把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作为培育创新主体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放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准入限制,鼓励社会各界创办和投资民营科技企业,着力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应突出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引导和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向科技园区集聚,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形成主业突出、产业集聚、分工配套、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3.4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完善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体系

第一,要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激励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发明创造以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积极性。落实鼓励与扶持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一个更好的法律环境。特别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第二,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以政策性贷款、财政贴息和无息分期付款等方式,有计划的引导和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体系。积极探索风险资本进入、退出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加大对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扶持。包括降低民营科技企业贷款利率,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为民营科技企业科研开发、产学研联合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担保,为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出口信贷等。切实落实税收激励政策。完善税收抵扣、减免和加速折旧等政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特别是新产品、新技术产品应给予较大的税收减免。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以技术开发费用抵扣税收。

第四,要大力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积极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建立民营科技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选择一批实力较强的担保机构给予扶持或贷款支持。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依法开展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以及法律未禁止的其他方式的直接融资。

服务功能范文篇10

关键词:空间再造;虚拟空间;实体空间

1图书馆空间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图书馆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于1807年提出来的。这是一门以机构命名的学科,传统图书馆资源、空间和服务是三位一体的。传统的“通过时间消灭空间”空间认识论将图书馆服务牢牢嵌在僵死的刻板的静止的作为背景和容器存在的物理空间里,一度将图书馆从理论上推向消亡的边缘。随着空间生产理论从自然科学领域跨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图书馆作为一种空间的价值得到重新定义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从关注空间中的对象到关注空间本身,对于图书馆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法国学者亨利·列斐伏尔(HenriLefebvre)在1974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他认为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具有可塑性和生产性的生命体,空间的生产不是指在空间内部的物质生产,而是指空间本身的生产,即空间自身直接和生产相关,成为被生产的对象。此后学界对空间认识论开始了深刻思考和拓展,20世纪后半叶,空间研究成为后现代显学,空间维度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框架之一。米歇尔·福柯、曼纽·卡斯特、沙朗·佐京、大卫·哈维和爱德华·索亚等从不同的角度对空间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拓展到社会学、城市学、文化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空间理论。空间理论研究对于图书馆的影响是深刻的可达到里程碑程度,图书馆界接受了新的空间理论,结合图书馆实际积极进行空间转型尝试。将空间作为生命体来研究,为研究图书馆发展变迁、服务再造、空间整合等提供了新思路,当重新将空间作为对象而非背景研究时,为面向新常态的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带来广阔前景。2005年美国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委员会公布的报告指出:“图书馆的空间定位、功能和作用正在发生变迁。”2009年国际图联年会主题标志着第三空间理念开始对图书馆空间建设产生了实质性影响。美国大学及研究联合会从2010年起多次将图书馆物理空间再造与拓展列为未来高等教育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之一。2014年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委员会的研究报告《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不断变化》预测,十年之后,很多图书馆将会转变成学术空间。《2017年美国图书馆状态报告》强调,高校图书馆继续分配新空间和重建空间,以支持协作学习、个人学习、由学习伙伴进行的辅导、由教员所教授的临时课程等类型的学习活动。国内学界对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研究始于吴建中对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概念的引入和阐述。从2005年开始,对于IC的研究开始整合服务功能,规划实体空间,把IC作为一种综合性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2012年开始过渡到学习共享空间(LC)的研究和实施,目前又有知识共享空间(KC)、研究共享空间(RC)、创客空间(Makerspace)等等成为图书馆发展转型的重要理论支持和实践途径。从空间的视角来考察图书馆的发展可以发现,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再到当代图书馆,图书馆的发展史是图书馆这个独特空间被不断创造、生产的过程,图书馆空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物理空间,而是能够自身生产的重要资源,图书馆的服务发展一直伴随着空间生产,图书馆正是在图书馆这个独特空间被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实现着服务的创造。在“互联网+”的全球趋势之下,随着新技术、新媒介、数字资源等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图书馆走过了从静态文献载体在实体空间的保存、组织、管理、揭示到动态数字文献在虚拟空间的存取、整合、挖掘、发现历程。经历了从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复合空间的形态发展与转换。当前阶段,图书馆空间是包括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复合空间,是由图书馆进行配置和管理的,具有自身生产能力的生命体。VictorZverevich曾对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下过定义:①实体空间是所有存放印刷资源及传统图书资料载体,并提供读者服务的物理空间的集合,在这个空间里也进行所有图书馆的业务运行,是各种技术及通讯活动的发生场所;②虚拟空间是包括web服务器、计算机内存及存储空间、通讯频道、无线wifi等用于支持读者访问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的不可见的图书馆空间。在网络、通讯、云存储和大数据的应用下,图书馆虚拟空间已成为现实。这是泛在的新型空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实践中,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并不是界限分明的,IC、LC、KC、RC以及创客空间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是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

2疫情期间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开展特征

疫情的突然发生对图书馆实体空间服务是个严峻的考验,作为高度共享实体空间以及空间里的图书、阅览桌椅的图书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在疫情初期,为加强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工作,减少因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的风险,所有图书馆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关闭实体空间。然后逐步加大转向拓展虚拟空间服务,实体和虚拟两个空间此消彼长,虚拟空间得到长足的关注建设和服务。事实证明,实体空间的关闭并没有让图书馆沦到消亡的危地,相反,图书馆虚拟空间服务凸显成效,许多图书馆做到了“闭馆不打烊,服务不缺位,阅读不停歇”,也使得图书馆空间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拓展。总结疫情和后疫情时期的图书馆提供和进行的服务,可以看出这段时间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特征。

2.1虚拟空间的数字资源整理和展示

虚拟空间服务的基础是数字资源,为此图书馆需要全力保障数字资源的正常使用,虚拟空间中的数字资源和实体空间的印本资源共同成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数字资源包括本地数字化资源、开放获取资源、数据库商提供的商业数字资源等,大多数的数字资源并不存储于图书馆所在的存储空间里,而在各处数据库商的存储空间里,图书馆只是提供了一个获取的途径和其他虚拟空间里的信息资源进行了链接。所以图书馆需要对空间的数字资源重新进行梳理,同时拓展数字资源,重视收集限时免费的数字资源、免费学术资源、各类教学研究及学习类资源等并提供有效地资源使用指引。有些图书馆提供了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资源服务指南专题网页,提供结构清晰、内容完整的图书馆资源服务指南。

2.2技术保障数字资源的获取

图书馆需要选择和提供基于网络和移动的技术,开展类型丰富的虚拟空间服务。在疫情期间,图书馆官方微信进入活跃期,成为进行信息推送的主要媒介。对于校外VPN访问方式得到扩展,一些原本不能校外使用的数字资源也顺应形势,开通了本校读者校外使用途径,畅通师生远程访问图书馆数字资源途径。甚至有些数据库提供了免费使用的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为各个图书馆机构用户提供不限并发数的机构账号,以及免费的无IP限制的移动端APP知识服务。此外移动端阅读得到良好的应用,如扫码阅读线上图书推介,提供流畅的流式媒体阅读等。

2.3线上预约和线下服务的融合

传统的图书馆实体空间服务功能在疫情时期换一种方式继续进行,如纸本资源的外借归还采取了线上预约,读者预约进馆或约定送书或取书地点,进行不接触的借还。查收查引科技查新服务对校内读者提供在线服务,纸质盖章的检索证明需要值班人员集中办理,读者预约领取等。线上预约和线下服务的融合,保障读者服务有序运行。

2.4利用微视频,拓展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视频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疫情期间,微视频也在图书馆得到拓展,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策划并制作了多套主题系列的信息素养教育微动画视频,包括《MiniClassroom》信息检索与利用系列微动画、《涨知识》知识产权科普系列微动画、《科研小白成长记》科研素养提升系列微动画、重大项目技术科普微视频等。全部微动画由图书馆员自主编撰和独立制作,可以说是由图书馆虚拟空间生产出的享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自建资源,为文检授课、知识产权科普、新生科研素养提升以及重点项目技术宣传等多类应用场景提供了优质的研学素材。此外,举办了微动画制作在线培训,为图书馆拓展信息素养教育开发了新模式。

2.5新型学术社交分享

疫情期间图书馆馆内会议和业务研讨、培训、讲座都选择了在线进行,图书馆界图情领域会议大量在线进行。在线视频会议、在线直播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2.6线上阅读推广文化品牌丰富

出现众多如“不出门涨知识”“闭馆不打烊”“在线阅读”等类似专题阅读推广系列推文,产生系列图书馆文化品牌。

2.7知识产权服务探索中加强

随着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图书馆的成立,知识产权服务成为图书馆不断加强的服务内容。疫情期间,图书馆继续尝试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及相关数据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开展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为重大科研项目提供科研全周期的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服务及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提供协助等等。

3后疫情时期图书馆空间服务新常态

后疫情时期,可以看出,印本资源已经不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图书馆实体空间已经没有了曾经拥有的信息的存储、整理和传播的优势。而虚拟空间跨时空、跨地界、无边界、泛在的优越性弥补了实体空间内读者空间的有限,极大限度地发挥了数字资源获取和共享的长处。随着印本资源的萎缩和数字资源的增长,以及管理使用虚拟空间的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程度不同,实体空间规划的不同,两种空间共存、互动的实现方式也不同,图书馆空间的效能和价值也将有个性化体现。两种空间的互补和各自发挥所长是优化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关键。图书馆空间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也是可以由图书馆进行配置和管理的。图书馆需要谋求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紧密结盟,力求让人、资源、空间、服务处于高度融合与互动的状态。图书馆空间再造包括图书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重构,通过再造图书馆馆舍,重新定义与规划图书馆实体空间,在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上寻求突破、颠覆传统、大胆创新、挖掘潜力。同时通过软硬件技术支撑和配套服务形成空间管理体系和空间服务模式框架,将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进行科学设置,给实体空间注入人文关怀,通过服务赋予图书馆空间社会属性,以激活空间的生产功能。未来信息技术尤其是线上服务的技术支持在图书馆应用和转换必定会加强。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将共同组成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常态服务方式。新空间承载新任务,新服务寓于新任务,发掘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服务的价值,是后疫情时期振兴图书馆事业良好的机遇。历史上的每一次图书馆空间改造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时代成因,其过程既呈现出社会对知识不断的解构再重构的更生过程,也揭示了时代对于知识载体解析与塑造的结果。贯穿其间的脉络就是图书馆学术思想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革新。图书馆学术思想也随着其他相关学科的渗透而发展。回顾阮冈纳赞在1931年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不禁惊叹,第五定律竟然和如今盛行于图书馆的空间理论不谋而合。作者简介:蒋春林(1971-),女,籍贯:安徽无为,学历:本科,职称: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空间再造。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创新研究”(17BTQ020)、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传统文化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场景体验服务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炜,周德明.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J].图书馆杂志,2015,34(01):4-12.

[2]闫小斌.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新趋势[J].图书馆论坛,2015,35(05):27-31,49.

[3]杨有庆,范建刚.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及其影响[J].甘肃高师学报,2011,16(06):124-127.

[4]EdwardW.Soja,索娅,陆扬.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许子媛.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图书馆空间与服务转型探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05):99-104.

[7]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03):7-10.

[8]凌征强,卢桥.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8(10):55-59.

[9]王正兴,徐红玉.观念、形态、功能视阈下的图书馆空间重组[J].图书馆论坛,2018(03):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