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4:09:45

服务改革

服务改革范文篇1

但是由于“供电业扩工程投资政策的缺位”和“电气设备、材料入网标准不完善”等,大大影响了优质服务成果,已经成为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工作中的两只“拦路虎”,优质服务亟待政策改革的支持。

一、当前供电业扩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优质服务工作的影响

1、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用户大量向城市边缘发展,供电企业现有供电设施很多延伸不到位,贴费取消后,这部分业扩工程(含用户工程导致电业资产的改造)没有资金来源。用户急于用电,供电企业又没有能力解决大量的资金投入,供求矛盾相当突出。让用户等待供电企业申请资金,用户等不及,况且省公司也同样没有资金来源。按原来投资原则,让用户承担供电设施延伸的费用,在没有权威部门新的规范文件的情况下,政府有异议,用户意见也很大,最后的意见都归结到供电企业的服务作风上来。

2、依照国家计委《关于供电工程收取贴费暂行规定的复文》的规定(计资(**)536号),用户内部供电工程由用户自建。由于执行的是国家计委**年的文件,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今天,新旧观念和政策交叉的情况下,显得规章太陈旧,缺乏权威性,用户也越来越不认可,执行起来缺乏认可度。

另外,现在新增用户电能表仍然按照“辽政发(1983)110号批转东北电业管理局《关于城镇居民用电自备电表实行统一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电能表由用户出资购置,验收后移交供电企业管理,运行中的定、事换,正常维护由供电企业负责。对此政府和工商管理部门也多次提出异议。

3、转供电问题虽然有复杂的历史原因,但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沉重的现实问题,这些转供电内部不但存在电价高的问题,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转供电内用户意见很大,投诉不断,因为涉及产权归属问题,供电企业无能为力,政府又不作为,但终归是供电问题,终了还是落到供电服务不到位。尽管这是产权归属问题,国家又有明确的电力投资原则,但对这类问题谁来做这个公正的裁判呢?芽

4、城网改造后电网运行设备标准有较大提高,国家经贸委批准入网证的电气设备,好多已经低于现有电网的整体标准,为保证电网整体运行设备标准不降低,企业提出电网运行设备建议标准,用户、工商管理部门经常对限制低标准设备入网提出质疑。

总之,由于以上投资原则的法律法规和能够适应现实的行业标准的缺位,不但给供电业扩发展带来困难,同时也有损企业的优质服务业绩,影响了企业形象。其一按原则应该用户自建的工程,用户或政府部门指责供电企业是行业垄断的弊病,是卖混沌的要求吃饭的买锅。其二限制低标准设备入网,用户和设备生产厂家投诉供电企业行业垄断,工商管理部门则要求供电企业放弃限制。其三有些大企业(油气开采企业)的内部电网和供电企业供电网交叉太多,他们企业内部的设计标准低于国家电网的标准,在工程造价上与供电企业形成恶性竞争,使企业转供电难以消除,并有发展的趋势。供电企业为消除转供电的负面影响,限制其发展转供电,更加剧了用户和工商管理部门的质疑。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供电业扩工程投资原则面临严峻的挑战

1、“价”外收“费”的投资政策使供电企业面临困境

计划经济时期电力行业处于高度垄断地位,国家为限制垄断弊端,销售电价是按电力行业平均成本制定的,在电价构成中不含有电力投资份额,电力投资而是价外收费,另有投资渠道。

现在电网仍在执行的投资政策是八十年代推行集资办电形成的,**年国家计委《关于供电工程收取贴费暂行规定的复文》(计资[**]536号文件),决定征收供电工程贴费,作为110千伏以下供电工程的投资来源;1992年国家计委又以(1992)2569号文调整了供电贴费收取标准,这才形成完整的投资政策,直到现在没有新的政策。这两份文件规定了三条投资原则:第一,220千伏以上供电工程,以国家投资为主,地方集资为附的多家投资的原则,即由电力企业向国家报计划,国家计委批准投资。第二,征收供电贴费,作为110千伏及以下供电工程的建设资金,采用收支两条线管理,按属地原则由市(地)级供电企业使用。第三,明确了用户内部供电工程的范畴,即“用户受电电压的变电设施及以下各电压的供电工程,均属用户内部供电工程”,并明确用户内部供电工程由用户自建。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这种投资原则逐渐受到新体制的挑战,地方政府照顾企业减负不支持供电贴费的收缴,企业以减负名义有意拖欠供电贴费,**年供电工程贴费终于被“减负”了,从此110千伏及以下供电工程的建设资金没有了来源。但适应新体制和市场经济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制定,电网的投资政策只能依据原有的政策原则。可是当前地方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很快,由于电力投资政策的缺位,供电企业两手空空,囊中羞涩,无力全面支持,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结果可想而知,都归结到服务不到位。

2、电力行业电气设备、材料入网标准需要立法保护

电网企业虽然是经营企业,同时又肩负着公共事业责任,肩负着确保安全供电的责任。电网的供电安全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居民生活用电的安全,丝毫不能掉以轻心。电网是一个完整系统,输电线路和电气设备是其中的元件,电网的可靠性是靠各个元件的可靠性实现的,一个不符合标准的电气设备入网,将影响电网整体的可靠性,一旦发生设备事故,严重的将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入网设备材料必须按入网标准严格限制。

目前电气设备入网标准没有简明的统一版本,基本是按国家经贸委批准的产品合格证来掌握,现在地方一些小企业为参与电气设备的竞争,在没有生产经验,不改变工装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拿到国家经贸委批准的产品合格证生产电气设备。供电企业不敢使用其设备,这些企业向管理部门投诉,地方政府和工商管理部门很难支持供电企业。

笔者认为一方面电网的供电安全必须保证,另一方面产品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都是天经地义不可改变。处理好这对矛盾谁做裁判都不合适,只有依靠立法解决,建议在修改电力法及配套法规时明确入网标准和原则。

三、关于供电业扩工程投资政策改革的思考

1、电力改革中的问题应该用改革的方式解决,改革后的供电业扩工程投资政策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一是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尽量减少社会负担,三是有利于规避各方面的意见。笔者认为,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应该从电价中走出去。实现除用户自主产权的用电设施自建外,其余包括计量装置在内的全部供电设施均由电网企业建设。

服务改革范文篇2

关键词:布莱尔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模式

公共服务改革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许多现代国家的政府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致力于公共服务改革,但成效显着且能够让各方面认同的模式很少。始于1980年代末的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对世界各国政府的公共服务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并引领了此后多年来国际社会公共服务改革的潮流。

一、英国布莱尔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及成效

从实践经验来看,英国布莱尔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有两条原则性的价值取向,一是树立了“服务于民”的执政理念;二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如下:

1.修正保守党政府改革路线,确定工党政府改革新方向。从保守党撒切尔夫人政府开始,英国推行包括公共服务改革在内的公共行政体制改革,主要通过推行纯粹市场机制和合同外包形式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1994年,布莱尔接掌英国工党,针对公共服务投入少、效率低,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不满等状况,提出新政治纲领,承诺选民将加大公共服务改革力度,以维护社会正义,提高公民生活质量。1997年工党赢得大选,上台伊始便提出了“更好地制定政策、更好地回应公民的需求、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的执政理念,推行公共服务改革,主要是通过管理方式的改造来实现公共服务的“最佳价值”。

根据英国内阁办公厅的一项分析,与工党开始执政时相比,英国基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英国16岁孩子国家统一考试优秀率为56%,而1997年为45%。公共医疗服务更加便利,公民看病有了多家选择余地,就诊、手术等候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英格兰75岁以下人群心脏病、中风等疾病死亡率降低了40%,癌症死亡率减低了25%。社会治安有所好转,偷盗犯罪率比1997年减低了35%。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评估表明,70%以上的地方部门表现优良。

因为持续地推进公共服务改革,工党政府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改革旗号下,工党三度赢得大选,保持近10年来不败的纪录。公共服务改革也为英国长时间保持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甚至为参加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等几场战争创造了有利的国内政治环境,从某种程度也缓解了布莱尔政府因参加伊拉克战争不利而产生的政治压力。

2.确定“以人为本”的改革指导思想,努力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布莱尔政府规划了改革的方向,以公民为中心,积极回应民众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行动目标:公共医疗和教育等服务实现普及化,保证全体公民有均等机会享受这些服务,尤其关注少数民族、老年人、对社会不满的年轻人以及有智障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公共服务要高效,尽可能缩短使用者等待时间,让纳税人的钱发挥更高效能;公共服务要质量高,让使用者满意;要为公民提供参与公共服务的机会和选择公共服务产品的余地”。

二、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的模式

英国社会结构变化要求公共服务多样化,由此产生的“众口难调”具有普遍性。与30年前相比,现在的英国社会阶层、群体利益协调难度加大,公共服务对象群体分化加剧,结构单一的服务方式已不再有效。人们收入普遍增加,消费能力显着提高,对公共服务的品种、质量要求相应提高,个性化要求越来越明显。现代科技手段不断进步,为人们提供多种高质量服务成为可能。现代资讯便捷,让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比较,随之对公共服务的期望也就水涨船高。压力不仅来自服务对象,还来自私人服务,私人服务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可以灵活地支配资源,能够迅速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相比之下,对公共服务造成了竞争压力,为了间接或直接地提供配套措施,公共服务只有尽可能地跟上私人服务的进度。

以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为推动力量,重新构建公共服务改革推进模式。为了应对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在总结撒切尔政府和梅杰政府工作的基础上,布莱尔政府首先解决投入不足,把政府大量增加资金作为公共服务改革的启动力量。1997年至2004年,政府医疗资金从全国GDP的5.4%增加到6.7%,教育资金从4.5%增加到5.3%;2004年到2008年,医疗和教育还要分别增加230亿和76亿英镑。这一阶段主要以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进行,各地方政府和各公共服务机构按要求被动实施。实践证明,单纯靠增大政府投入和强制性指令的方式不能充分达到改革目标,低效、劣质、高成本现象仍然存在。1999年工党政府的《政府现代化白皮书》提出政府改革方针,涉及公共服务内容的有三项,即政策制定不仅着眼短期问题,还需要更多长远的“合作与战略”;应更关注公共服务顾客的需要,而非提供者的便利;持续地提高质量和效率。以此为方针,开始设计公共服务运行的新机制,解决改革持续的推动力、低效高成本等问题。经过近5年的实践,基本完成从传统的指令性改革到各部门自觉改革的转变,用责任替代过去的强制性要求,形成内具活力的改革自我推进体系,主要包括四大因素:政府对公共服务自上而下的管理、引人市场竞争机制、使用者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落实改革措施的能力建设(如下页图所示)。

布莱尔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模式-[飞诺网]

1.政府对公共服务自上而下的管理。具体内容包括确定目标,确定行动的方向和达到的最终结果;制定规定和标准,如国家统编教材,教授文化课、数学课的时间要求,单位面积接送学生的校车的数量等;组织检查评估结果,确定实施好的或不符合标准的单位(如地方政府、医院等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直接干预,对好的单位进行表彰、鼓励,对不符合标准的行为给予纠正或帮助。

2.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视公众为“顾客”,取消非政府(或非政府资助)提供者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障碍;在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形成竞争,给顾客提供选择余地;以竞标方式决定提供者,实现政府购买与产品提供之间的分离。

3.使用者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让顾客对公共服务有挑选和提出个性化要求的机会;使用者有说话权,决策者能够听到使用者的声音并吸纳其意见,按照反馈及时调整行动;政府资金流向以使用者选择为准,根据使用者的多少决定选择投入资金量,激励提供者用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从而获得更多的政府投入。

4.落实改革措施的能力建设。包括领导能力,组织或鼓动公务人员;实际工作技能的发展与创新;支配资源能力,如何使财政支出最有效,如何安排工作队伍和技能发展的投入;组织发展与合作,提高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务人员个人有效承担任务的能力。如提供使用IT设备的条件与环境,提高机构和个人使用IT的技能水平,使用网络与其他组织学习交流的能力;学习采购的技巧,全局思维能力,统筹考虑的能力,与顾客交流沟通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公共服务领域,大的要素要求保持相对稳定,具体措施可以做相应调整,如医疗和教育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时,可以设计出适当模式以便使用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对社会治安而言,让公众选择警察就不可行,只能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以形成竞争,在这些领域,公众对服务的选择余地就比较有限,方式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三、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布莱尔政府关于公共服务改革的自我推行体系对世界各国政府的公共服务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其经验不乏科学合理之处,值得我们借鉴。

1.改革目标的实现取决于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第一,在公共服务改革的内容方面,英国布莱尔政府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将范围集中在选民与之经常打交道,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利益,且容易激发社会矛盾的领域,如教育、医疗、就业、退休金及养老、房屋和社会治安等。这样选择不排除为选举的短期功利考虑,但确实容易获得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第二,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的目标确立在较低档上,没有多少固定的宏伟目标,实现措施也一般在较小的范围内运行。一般情况下,政府所制定的目标,公众能够看得见或可以预见得到。目标选定多“雪中送炭”而少“锦上添花”。如基础教育要实现机会平等,政府在投入时就不仅要考虑正常学生,也要能够照顾到特殊群体,增加学校和老师数量时必须考虑到特殊学校,如聋哑学校等。增加运送学生的车辆,必须考虑生活在贫困社区,偏远村镇的车辆和路线数量。制定目标一般使用确切的数字来表述,而少用概念性描述;多用最终结果,而少用中间过程。如医疗服务和治安的目标分别是使用者等候时间缩短了多少,犯罪率降低了多少,而不以医生、医院或警察数量为衡量尺度。

第三,注意直接启动老百姓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政府主导公共服务改革,但政府不决定一切。具体做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给个人、私人组织或团体提供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机会。二是建立并畅通政府包括决策层与公众沟通反馈的渠道。重视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和充当信息或反馈渠道的作用。甚至布莱尔本人也利用媒体“作秀”,直接与公众就改革交换意见。三是重视公众对公共服务的反馈,注意采纳他们的意见,提出“顾客至上”的口号。政府在公共服务改革的目标确定、政策制定、监督评估等重要环节,直接听取公众声音,采纳公众对改革方案的意见。例如,曼彻斯特市建立了“最佳价值行动队”,同地方公民协同工作来发展和实施服务,他们甚至有权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服务行动。管理者与公众的互动有效地解决了改革动力问题,获得了民众的积极支持。

2.新措施与传统做法要紧密衔接,各种因素要平衡考虑

一是避免大起大落。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最根本的经验在于它是渐进的而非革命性的。与1997年相比,可以发现已经发生的变革,也可以说发生了一场革命,但这种革命是一步一步进行的。他们解决了一个问题,同样会出现另一个问题,但新问题不是历史重复,没有陷入解决一个问题,又制造了一个更大矛盾的境地。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没有让改革成为应急活动,而是使其变成了按一定先后顺序事件构成的连续的过程,各问题的措施提前有设计,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

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界定公共服务的边界,不能将公众的胃口吊得太高。英国改革的最基本推动力是政府持续地增加投入。到2008年,政府在每个小学生身上花的钱将比现在翻一番,医疗预算翻三番,警察的投入增加了33%。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政府搞了许多试点,采取了督导措施,但在最近英国政府组织的一次大型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公务人员和各阶层代表对政府的改革成绩还是莫衷一是,大家无可争议的成就只有两点:一是政府增加了投入,公众享受的服务多了,市民代表说以前看病、上学只能有一家,现在有选择余地;二是服务速度快了,如退休金能按时发放,预约手术时间缩短多了。所以改革必须要花钱,但花了钱却不一定出成绩,要满足每一个有鲜明个性的公民需求很难,对政府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布莱尔甚至用带有诉苦意味的口吻说,大家都说要“以人为本”,可政治家最大的困难是,他所面对的人是具体的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服务改革范文篇3

一、数据介绍及处理

本文以成都市“农贷通”平台运行成效分析来评价成都市农村金融改革成效。选取贷款需求处理效率和申贷成功率两个指标来衡量“农贷通”平台运行成效。其中:处理效率(待处理贷款金额总需求金额)。申贷成功率已放款金额总需求金额。总需求、已放款、受理中、待受理四类数据均来自成都农贷通平台统计数据,全市数据为计算数据。详细数据如表所示。从处理效率来看,最高的为锦江区,达到,比全市平均值高个百分点。最低的为金牛区,仅为,低于全市平均值。最高者比最低者高出一倍多。说明区市县之间处理效率差异较大。从申贷成功率来看,全市最高的为锦江区达到,最低的为大邑县,仅有,约为全市平均值的成。最高者比最低者高出倍。表明区市县农村金融需求保障能力相差较大。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整体规模占比小,实际融资品种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农村资产的融资作用。截止年月日,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亿元,其中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亿元,仅占涉农贷款余额的。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亿元占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余额的。

二、研究结论、主要研究结果

服务改革范文篇4

关键词有限政府有为政府服务型政府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中,“有限”与“有为”在我国政府行为过程中似乎是一种悖论,尤其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反映了“有限”与“有为”内在的价值冲突。近些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构建不同政府模式,无论是法治政府还是责任政府,无论是创新型政府还是服务型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政府角色定位的问题。

一、我国政府改革出现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我政府处于无限责任与有限能力的冲突中,这尤其体现在地方政府层面。①他指出,由于计划体制的残存以及责任分担机制的缺失,各级政府承担着大量的责任,远远超出其能力。这只是道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政府各种体制不健全导致了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过程中主导着地方经济,同时承担有限的责任,澄清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认识我国政府的“有限”与“有为”。

(一)对于“有限”的认识

从西方宪政来看,有限政府的核心是政府权力受到限制,“宪政意味着政府受制于宪法。它意味着一种有限政府,即政府只享有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为了人民同意的目的,而这一切又受制于法治。”②对于我国各级政府来说,这里的“有限”只是从政府职能以及政府责任角度而言。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中,法治的缺失造成了各级政府职能不清,虽然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但是政府与市场权限的不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府承担了更多市场本应扮演的角色。我国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资源,这不可避免的出现“寻租”的现象,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导致了公共利益不同程度上受损。同时,法治的缺失使得政府人员无需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使得政府行为过程中表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全能政府与有限责任的冲突。但是,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影响,由于财政资金不足使得各级政府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凸显了能力的有限,在某些责任追究上采取“一把手”责任制,用职务调动和升迁作为检查责任的基本机制,使得政治责任无限扩大。因此,法治的缺失导致了“有限”在我国政府过程中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二)对于“有为”的认识

比较研究表明,政府在各个时期都需要一定的“有为”,正如哈耶克论证了自由市场过程中也需要政府一定程度上的计划。但是,政府“有为”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政府借口为了承担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而破坏了公共利益,那么我们无需这种“有为”。“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市场需要政府某些合适的干预形式。但政府干预的结果绝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的副作用主要是产生浪费和无效率。”③在我国,各级政府制定各种政策引领经济的发展,但政府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政府还必须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如果政府为了单纯的追求经济高增长而忽视公民利益表达,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罗斯福新政表明,政府的“有为”是将经济的成果让美国公民共享,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我国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共利益的诉求,当公民在表达自身利益过程中,政府的“有为”干涉使得公民无法有效地诉求。因此,政府的“有为”也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二、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

建国后,我国经过六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通过机构重组合并以及职能上的转变,政府机构设置更加合理。但是,最突出的问题是每一轮机构改革之后就出现新一轮政府规模的膨胀,“精简—膨胀—再精简—在膨胀”这种怪圈是因为法治的缺失。更深层次原因是,我国传统计划下的过度集权弊端所造成的。西方宪政发展表明,政府权限在法治的约束下是有限的,因此不同职能部门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当然,政府自身也有利益诉求,其表现就是政府规模不断扩大,因为规模扩大就有资金支持,这样政府以及政府人员就用更多的资金追求不同的目标。在我国,这种情况更是如此,由于传统计划下领导干部任免体制以及公务员制度不健全,使得政府机构改革任重道远。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服务型政府关注的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主张把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到政治发展战略高度来考虑。若政府改革不能从以统治百姓为核心的政治模式转向以服务百姓为核心的政治模式,那么建设服务性政府只是一个时髦口号。④从政府几轮改革经验表明,如果政府遵循传统重在“治民”而不是重在“治官”为模式,那么政府改革很难跳出这一怪圈。因此,我认为我国政府改革首先必须建立有限政府,以法治下的有限政府为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有效路径。

注释:

①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78.

②[美]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对外事物.北京:三联书店,1996.11.

服务改革范文篇5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日趋分化,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继政企分开改革之后,行政管理领域另一重大改革的主导思想即是政府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而公共服务则成为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目前国内学者对什么是“公共服务”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社会公共服务一般是指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者公共部门、公共资源的服务;2.公共服务是为消费者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3.公共服务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4.公共服务是指用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资源配置,其基本目的是为解决每一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不能单独解决的许多公共问题。

参考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政府的公共服务主要是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为公众提供社会产品和服务。它是由以政府机关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所有消费者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政府不在是高高在上指令的主导者,而是真正放下身段,视百姓为顾客,切实为顾客提供各种公共服务。

二、国外公共服务制度的几种模式

“最低保障与兼顾效率型”公共服务模式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特点在于重视竞争和市场的作用。该种模式的代表国家是美国、德国。在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之后,美国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公共服务理论也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它强调通过竞争和经济增长,确保劳动者加入劳动市场,以劳动者对生产的贡献程度来保障其生活。德国的公共服务在强调上述特点的同时,还很强调政府的辅助作用。

“效率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是通过国家立法等强制手段,以个人或家庭的储蓄进行自我保障。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不拿税收来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对经济效率起正面影响。比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所有工人及雇主必须按期交纳中央公积金。该种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新加坡、智利。

“全面公平型”公共服务模式视:“公平”为首要价值理念,实行对全民的普遍保障。该模式的特点是公平价值理念落到实处,适用富裕国家。英国的公共服务模式是基本的全面公平型的制度。国家的保障仅限于“平等的最低生活”。北欧模式以瑞典为代表,它对其社会成员进行全面、高水准的保障。比如,瑞典的所有教育都是免费的。

三、中国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战略重点

1.政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决不能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更不能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以及后人利益为代价的增长和发展,而是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一论述完整准确地表达了一种完备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经验的正确概括和总结。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新高度,进一步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我国必须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我国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责任

所谓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政府“筹集各种资源,通过民主政治程序设定社会需要的优先目标;与此同时,又利用私营部门之所长,组织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具体而言,即指政府通过政治过程作出决策,确定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以市场机制为杠杆,通过多种方式调动私营部门、非赢利部门等组织的参与,在竞争中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首先,政府必须以结果为导向对市场化公共服务实行有效监管,对其中影响决策和服务结果的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考虑和监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公众对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和意愿的表达,发动群众对私营部门,非赢利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进行监督。另外还要加强法制方面的建设,以可靠的、稳定的法律约束保证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各种不公正的行为。

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利益,也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且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要求通过发展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实现科学的发展观,前提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改革观。要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进一步做好增加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帮助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坚决纠正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教育乱收费和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等各种突出的社会问题。

2.加快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对策分析

(1)推行政务工作电子化,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采用吉林大学张锐昕教授的定义: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整合,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加之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失灵现象,很容易削弱政府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控制能力,从而降低政府经济宏观调控效率和水平,导致“政府失灵”。电子政务的实施不仅可将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充分开发利用,并通过信息适时、准确的,引导市场竞争向规范的、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子政务的推进过程中,通过对决策权的分化,决策者

有限理性的改进,决策与执行的界限模糊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避免仅依靠经验和信息不足而导致盲目决策的现象。政府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对服务对象情况的掌握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逐步摆脱层级节制的官僚体制,以分权、参与的管理,实现管理权和管理责任下移,为行政人员增强公共服务绩效创造条件。政府社会管理方式要从“重管制,轻服务”向“管制”与“服务”并重转变;以行政干预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的转变;从政府生产向政府提供服务来转变。

(2)更新执政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就是要实现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就要求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而服务则是当今政府的主要职能;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政府的一切工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利益,要求政府从过去的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即要求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在推行公共服务型模式的进程中,要注意目标实现度的选择,发展是不平衡的,要把服务不仅放在大企业上,更要放在广大人民群众上,要关怀弱势群体。这就是服务要以人为本,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人类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的能力,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要使政府从行政管制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从旧式发展观、片面政绩观向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转变;从提供经济物品向提供制度物品转变;从集中管制型向依靠市场调控型转变。

(3)加强主要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当前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职能缺失现象。例如在公众生命财产等安全保障表现为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缺乏;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公众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存在后顾之忧;有不少公众生活困难,弱势群体得不到有效救助;农村家庭子女辍学的现象存在,城镇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就业压力大,失业带来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严重,农村征地农民得不到合理补偿,乱集资、乱摊派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市公共交通等公共事业设施、教育文化卫生娱乐服务设施、养老护幼与残疾人服务设施短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所以,当前政府尤其要关注以下几个公共服务的职能:强化劳动就业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劳动就业政策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卫生服务职能尤其是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强化收入分配职能,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构筑有效的公共帮助机制,维护与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服务改革范文篇6

全国旅游协会负责人调研座谈会议今天在兰州召开了这是旅游全行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国旅游业恢复增长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会议,根据今年中国旅游协会工作的总体安排。也是第五届中国旅游协会理事会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旅游协会负责人会议。此,代表国家旅游局和中国旅游协会,对各位代表长期以来为协会工作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同时,也对甘肃省旅游局对会议的精心组织和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邵琪伟会长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年一月份召开的中国旅游协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上。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研究和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强化服务,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旅游协会工作新局面。下面,就这个议题,谈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形势的基本估价和工作重点

1国旅游业发展形势的基本估价

国旅游业在促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年来。带动经济发展,推进文化建设,提升环境品质,改善国民生活,解决居民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经过年的发展,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成为推动世界旅游发展的极富活力的重要力量,正向旅游强国迈进。

但我也应该看到国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具有诸多的有利条件。首先,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的经济和旅游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提高、支持力度加大。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旅游业在刺激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就业中的独特作用,各地纷纷制定政策、采取各种措施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其次,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有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今年三月份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和基本面没有改变,并推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这也为我国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三,国改革开放年发展所积累的建设成就,将有力地支撑着旅游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旅游发展的综合环境有了显著改善,旅游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信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平稳较快发展,旅游业也有望成为我国较早回暖的行业。

2当前旅游工作的重点

中央把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确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据此,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今年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着力提振信心、着力培育消费热点、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保持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国家旅游局将按照中央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方针要求,围绕以上工作重点。采取多项措施拉动旅游消费,促进旅游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全面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研究制定《国民休闲旅游计划》积极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入境市场开发方面,将实施《入境旅游发展计划》和《上海世博全球推广计划》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将组织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研究制定《全国导游人员培训计划》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方面,将开展“旅游放心消费活动”同时,积极促进和引导生态旅游、滨海旅游、温泉旅游、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会展旅游、邮轮旅游等,积极推动旅游商品开发,促进旅游购物的发展,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但有利于发挥旅游业在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不但需要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认真研究、正确应对,面对金融危机对旅游业造成的影响。更需要我广大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自己的组织—各级各类旅游协会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起引领行业发展应有的责任,面对危机,形成合力,同舟共济,共创辉煌。

二、科学认识协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从事协会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对协会工作加以科学认识、科学定位,面对新的形势。充分认识协会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愿组成的自律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组织,首先各级协会组织是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各类协会组织是以有关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为主要会员。连接会员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行业协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断培育和发展协会组织也是国政府机构改革和深化企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我国各级各类行业协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各级各类协会组织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制度建构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可以肯定地说,行业协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愈显突出和重要。大力促进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协会的积极作用,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利益;有利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更有利于通过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和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推动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各级各类旅游协会在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各级各类旅游协会的地位和作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旅游业的发展逐步确立和显现出来的各级各类协会也是发展中不断壮大。经国务院批准,其次。中国旅游协会于1986年1月正式成立,随之,各级各类协会陆续发展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国的旅游协会工作在配合我国的对外开放、对台港澳工作和为行业和政府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协会组织和发展模式。通过不断努力,各级各类旅游协会在数量上有了较快增长,协会的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相当一批协会组织为会员、行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服务,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同时,协会组织联系政府和企业的纽带作用、协会会员的自律功能正逐渐得到有效发挥,协会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其中特别强调要发挥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各类民间组织的作用。做好各类协会组织的发展、培育和管理工作,第三、旅游协会的工作大有可为。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关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行业协会的发展面临很好的机遇。国旅游业经过年的快速发展,截至年底,已有星级旅游饭店一万五千多家,各类旅游景区景点两万多家,旅行社两万多家,各类旅游企业几十万家,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也已达到一千七百多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各级各类旅游协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会员的诉求、面对行业的呼唤,各级各类旅游协会的工作所承担的责任更大、任务也更重,也更应该重新调整思路,调整工作方式、工作手段,按照积极培育、促进发展的指导原则,积极壮大协会组织队伍,通过提供各种方式的服务促进会员乃至行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品牌的打造及效益的增加,继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总结旅游协会二十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调整、规范和完善,积极探索旅游协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使协会工作在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各项职能三、改革创新。

旅游协会的职能大致包括调研、沟通、维权、自律、服务等职能。各级各类旅游协会应抓住当前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机遇,概括起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协会的职能,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协会各项职能和作用。此,强调以下几点:

服务是协会的主要职能,一是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旅游协会的宗旨是服务。不但为会员服务,也要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服务,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协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越多就越能得到会员和行业的认可,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协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丰富多样,各级各类旅游协会要根据区情业情,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诸如在信息交流、业务指导、咨询服务、权益保障、专业培训等方面都要发挥协会的作用。为会员、行业、政府服务的空间广大,课题众多,要勇于开拓创新,以我服务赢得信誉,推动发展。

也就是履行其沟通和协调的职能,二是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会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即沟通会员、行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行业协会可以接受政府委托,执行一部分管理职能,完成交付的某些任务,但更多的情况是其会员中贯彻政府的宏观管理意图和方针政策,敦促会员遵守国家法规和职业道德等。与此同时,行业协会又代表会员和行业的利益,反映它诉求,向政府提出建议。尤其是目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企业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都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提出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去年,国南方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发生“5.12特大地震时,中国旅游协会根据国家旅游局党组的决定及时发出倡议,各级旅游协会纷纷响应,旅游企事业单位积极捐款、捐物支持灾区的建设,这就充分发挥了协会的沟通协调作用。

随着会员数量的不断增多,三是强化行业自律的职能。自律是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协会工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实行行业自律的条件和基础将逐步具备。认为行业自律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从业人员要制定不同类别和不同内容的职业操守,规范从业行为;另一方面是针对会员单位的经营服务,要制定行业规则,规范经营管理和行业交易行为,促进企业诚信规范经营。做到这两个方面,会大大促进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会大大促进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为营造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作出贡献。

协会工作的必修课,四是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既是协会的职能之一。也是做好协会各项工作的前提,要贯穿于协会工作的始终。各级各类旅游协会要认真筹划好各自的调研计划,真正了解掌握会员和行业的状况,同时了解和掌握会员和行业的诉求,更要了解和掌握行业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并从协会职责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见地的建议,并推出有效的举措,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为引导行业发展提供有助益的帮助,为解决难点问题作出贡献。

提升协会工作质量四、抓好自身建设。

提高在行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协会要充分发挥各项职能。靠的强有力的协会组织和高水平的工作质量,因此,抓好协会自身的建设尤其重要。协会的自身建设方面,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中国旅游协会的换届工作刚刚完成,第一、建立健全各级旅游协会组织体系。目前。根据工作需要,局先后成立了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中国旅游城市分会、中国旅游景区分会、中国旅游教育分会等协会组织,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特点,正逐步建立起能够覆盖旅游业发展各要素的协会组织体系。据了解,各地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协会组织,大多数地方的协会都在发挥着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些地方的旅游协会组织目前还存在着无工作人员、无工作职能、无工作服务手段的三无”状态,协会的专业化服务程度也不高,希望协会工作相对较弱的地区,要科学地认识协会的作用,重视协会的发展,加快完善旅游协会组织的步伐,为适应当前政府职能的改革,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是要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协会的各项制度。各级各类旅游协会的制度建设主要是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建立健全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等章程所规定的各种会议制度并付诸实施;二是规范和加强管理,协会内部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党务、人事、财务、议事等各项制度,总之,要按制度办事、按制度办会,保证协会规范运行。

服务改革范文篇7

一、新时期新形势下,民盟必须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民盟作为统战的成员,一定要按照统一战线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农村改革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上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时期民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任务,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和运用民盟界别的资源,参与、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民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意义重大,内涵丰富,原则要求十分明确,重点措施和实施办法切实具体。中央、省、市有关“三农”文件精神,以及当前国家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部署,都对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民盟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民盟界别优势,运用民盟资源,把工作领域由以政治领域为主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领域拓展,把工作内容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局延伸,因势利导,充分调动盟员积极性,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

2、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民盟工作的必然要求。我市70%多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各类组织普遍兴起,特别是个体户、民营企业和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广大农村涌现出许多致富带头人、科技工作者和在当地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不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人士到农村寻找市场和商机,有的直接把企业、事业办在农村。这都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民盟工作的战略任务,作为民盟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努力促进城乡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共谋发展局面的形成,尽最大努力调动和运用民盟资源,服务新农村建设。

二、民盟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市民盟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和统战工作精神,及时部署实施,充分发挥了民盟人才智力优势、科技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智力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一是积极提交提案。年以来共向市政协提交42篇有关农业或农村工作的提案,并被市政协采纳。年以来提交市政协提案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关于发展和加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力度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年9月市政协组织相关人员到基层专题督办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建议这份提案,日报年10月10日以让林改继续走在前头……报道了此信息。盟市委提交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等3篇提案获市政协—年度优秀提案奖。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近年来民盟共组织开展了有关涉农方面专题调研近10项,如关于加强我省农村医疗队伍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研究、推进我省农村文化建设,为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福建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课题()调研报告、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关于我省山垅田低产改造的若干意见和建议等。其中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福建粮食安全问题调研报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问题的研究等三篇调研论文在第三、四届“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建言献策论坛”上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问题的研究还获年市“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重点课题调研成果三等奖。三是积极反映有关农村农业方面的社情民意。年以来盟市委会有6篇信息被盟中央和盟省委采用,曾获得福建省民盟组织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组织二、三等奖。

2、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民盟特色,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民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盟员结合本职工作和农村工作实际,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中我们注意准确定位,选好切入点,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多做中间服务和拾遗补缺的工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注意发挥民盟优势、突出党派特色。通过深入开展“为党增光辉,为盟添光彩”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服务工作。民盟每年都组织盟员开展了以智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文化、医疗下乡”三下乡活动,先后赴永安大湖镇、永安畲族青水乡、梅列区台溪村、沙县夏茂镇、尤溪县洋中乡桂峰村、三元区蕉坑村等地开展三下乡活动,累计达数十场次,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3、发动广大盟员开展爱心捐助,真心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盟市委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每年组织开展服务进农村活动,受益农民群众上千人。为贫困村捐赠科技书籍500余册、书写春联近1000余幅;发放农业资料和疾病防控书籍和宣传材料近1000份;开展水产、农产品栽培、科普知识、讲座20多场次。每年不定期地开展下乡义诊活动,免费发放药品近3000元。广大盟员积极开展向弱势群体献爱心、赈灾捐款和“两节”送温暖活动,累计捐款达30000余元。盟市委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服务社会活动,树立了盟的良好形象,扩大了盟的影响,得到了受助群众的好评。

尽管市民盟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农民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在实际工作中,民盟工作也深刻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危机。

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农村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深,认为只需搞一些活动、抓一下教育、稳定一下人心就可以,农村改革发展了解和参与一下就够了。二是由于基层组织外部工作环境较差、干部兼职过多等主客观因素,服务经济无有效载体。三是部分盟员还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认为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与民盟工作关系不大;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面对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畏难情绪、创新意识不强,使得服务新农村建设处于被动状态。

2、服务农民缺乏有效途径。一是在发挥作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合理配置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还需要树立科学、全面、和谐发展的意识,找准影响和制约民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办法,使民盟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取得重点突破,并实现全面发展。二是服务手段单一。对农民急需的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等缺乏实质性的帮扶措施,影响大、生命力强的品牌工作不多;三是服务机制僵化。深入农村、贴近农民不够,整合资源能力不强,社会化的服务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

3、组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对民盟工作体制机制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服务“三农”方面,需要进一步健全区位联动、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在组织和支持盟员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还缺乏长效机制;在发挥盟员作用方面,办法和措施不够多,不能完全满足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农村改革实践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期待。

三、对策与思考

如何根据农村改革发展需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从农民生产、生活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寻求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因地制宜、扎实有效推进民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实效,确实还有不少紧迫而现实的重大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用心策划,狠抓落实的。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改革和完善农村体制机制等,按照中央、省、市有关“三农”文件精神,以及当前国家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部署要求,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寻求新的对策,着力解决民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工作。

1、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载体。始终保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勇气,自觉做到分析和研究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武器,谋划和部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依据,检验和评价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标准,努力形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载体。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相对齐备的优势,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的实现。要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一首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帮助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要积极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推动文明健康社会风气的形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民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和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要建立稳定有效的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减少交叉,整合资源,加强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问题。二是加强工作指导,明确重点,理顺思路,利用并发挥已有的工作网络,进一步形成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依托互联网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政策、法规、经济、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网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3、统筹好理论政策研究和农村改革实践,推动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总结历史和现实中为“三农”工作服务的成绩和经验,把实践证明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转化为经常之举、普遍之举,并不断加以完善。要结合中央的新精神,着眼农村的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努力探索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创建新载体,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最容易见实效的事做起;要高起点、多视角、多类型、多模式、有特色地制定分期实施的方案;要从农民最有积极性,基层干部最主动,主客观条件也比较成熟的地方开始,设置试点,培植典型,探索经验,取得可靠阶段性成果后,再逐步推开,不断把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工作引向深入。

(二)发挥优势,增强合力,找准服务农村的着力点、切入点

中央、省、市委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有效模式,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民盟工作的强大动力,找准民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着力点、切入点,破解难题,谋划新举措,推进民盟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果。团结广大盟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参与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结合农村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农村改革发展献计献策。发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界党外知识分子、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引导盟员围绕农村改革发展,提高农民生产发展能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培育新型农民等事关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多搞实地调查,多做深入研究,多献务实之策,帮助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切实增强统一战线的凝聚力。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认真学习,加强舆论宣传,使广大盟员充分认识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要更好地发挥民盟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引导盟员立足本行本职,发挥自身特长,从各个方位、各个角度为新农村建设谋务实之策,拓发展之路。要为盟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要支持、帮助盟员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过程中,使自身的事业也获得应有的发展。

3、发挥民盟优势,群策群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一是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相当部分盟员本身处于农业经济建设的第一线。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组织广大盟员主动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决策咨询、人才开发、项目协调、投资推介等活动,为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如推广实施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培训农村实用型人才、引进资金、引进投资项目、组织科技下乡、科技咨询活动、发送农业实用科技资料。二是发挥广泛性和包容性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的民本意识,全面协调处理好各类关系,推动新农村建设走入健康的发展轨道。三是发挥盟员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农村地区发展牵线搭桥,协助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是民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性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成本过大、农民增收乏力、村财薄弱,农村教育不公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村民民主自治,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民盟服务新农村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村级班子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设自己家园的关键所在,村级“两委”主要干部与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为人品质、法律意识、工作能力以及带领致富能力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功能、农村党的核心战斗堡垒作用有所弱化,农村宗族势力、黑恶势力有所抬头的,制约着农民生产发展、生活提高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等问题,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盟可以在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与指导,提高村级班子成员管理村务的素质能力,尤其是民族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的村班子建设,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2、加强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适应广大农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改善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教育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群众文化人才,逐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提高其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能力,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二是支持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从事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使农民群众逐步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培训辅导,努力在文化教育、政策宣传、提供娱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共建联动活动。五是推进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闽台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台胞和海外华人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六是积极倡导、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农村文化站、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

3、重视改革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农民文化、技能素质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制约因素。“建设新农村,根本要从农村教育改革入手,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培训劳力就业技能是当务之急。”教育制度设计不公平,农民教育权利受侵害,农民迫切要求尽快改革扭转这一不合理状况。要整合统一战线教育资源,着眼于服务农民成才增收,着眼于培训新型农民,着眼于增强村民法制意识,大力推进“双百工程”,努力培养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扎实推进农民素质提升,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扶持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4、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引导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一是加强调研,摸清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现状,了解他们的就业创业需求。二是加大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积极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岗前引导性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做好服务于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转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三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开展多形式就业创业。积极有效引导以到工业园区就业创业为主的多形式就近就业创业活动。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立足我市农业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有效推动包装储运、农资配送、信息咨询等农业产业化配套企业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在商贸、运输、餐饮、旅游、娱乐等领域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四是切实加大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免费介绍和宣传用工信息,及时把劳动力市场的新情况提供给农民工,让农民工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方向。

5、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互助联动活动,带动农村产业延伸提升。支持企业开展重大农业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吸收力度。协助企业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创新,通过改造提升和延伸传统农业产业,力争在更大空间、更广领域上促进我市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支持企业与农村帮扶结对,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打造工业、农业双赢的态势,实现以工补农、富农目标。通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利用资金、技术、管理、营销和品牌等优势,扶助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采取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对农产品等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带动当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服务改革范文篇8

一、我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还存在着生育人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改变的新形势下,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发生重大转变,存在着生育人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状。这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只能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到解决。(二)避孕节育的服务管理工作还任重道远。在新时期下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大多数年轻夫妇为追求未来的美好生活,晚生育、少生育的生育愿望成为主流,避孕节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一,我国边远地区经济不太发达,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避孕需求;其二,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相当部分的残疾群体避孕需求没有得到重视;其三,由于社会上的歧视,性病、艾滋病患者群体的避孕需求和生殖健康也得不到社会的高度关心。(三)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功能尚不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计划生育管理日趋人性化,但在满足人们生育愿望的情况下,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功能尚不能全部满足人们的需求。其一,不孕不育的家庭群体,有迫切的辅助生育的需求没能得到满足;其二,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少年性早熟成为趋势,青少年群体的生殖健康、避孕等需求,需要得到政府计划生育部门的关注。(四)我国西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仍不健全。虽然中国为经济发展大国,其GT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少数省份经济欠发达,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面临着生育水平、生殖健康、男女数比例失调、性别歧视等计划生育管理难题,年龄矛盾、寿命预期、人口老年化等现象也日益凸显。

二、改革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要坚决执行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计划生育国策。要认真贯彻精神,坚决执行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计划生育国策,充分发挥国家计划生育协会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促进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落实,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和科学避孕、生殖健康指导工作,正确引导和鼓励年轻家庭遵守生育政策,树立优生优育的生育理念,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经济状况,有计划安排生育,做到优生优育、利国利民。(二)要加大妇女、儿童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力度。确保广大妇幼的身体健康,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其一、要保障孕妇的孕产期的定期检查和保健服务体系,保障出生儿的健康成长,促进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其二,将城镇常住流动人口,纳入城镇计划生育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范畴中,推进常住流动人口共享城镇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的服务资源;其三,对不孕不育家庭群体,要提供现代先进医疗的生育辅助技术服务,满足其实现生育的愿望。(三)要加强基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者的指导与培训。时代的发展给我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注入新的内涵,对基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因此,要加强对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科学避孕方法和生殖健康等医疗专业知识的定期专门指导与培训。在提高其医疗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管理服务能力的提升,为基层的居民群体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四)要倡导家庭优先政策要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讨制定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家庭优先政策。国家出台社会、经济政策中纳入家庭优先原则,政府倡导家庭主流意识,将传统家庭美德与当前家庭优先理念相互融合,在社会中创造家庭优先的和谐环境,使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帮扶的新家庭文化蔚然成风。(五)强化基层妇幼保健的健康促进。全国基层的妇幼保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保障,是我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强化基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的健康促进,创立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理想团队,为基层妇幼保健提供优质服务。其一,提供避孕节育知识的咨询,指导避孕节育措施的实施;其二,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生育间隔对母婴健康保护的重要性,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六)提高西部边远贫困地区计划生育资金扶持。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举全国之力,加大对西部不发达地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资金的投入,使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其一,要高度关注计划节育、优生优育国策的贯彻落实,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提供良好保证;其二,增加投入资金,切实做好妇幼保健、避孕节育、不孕不育和残疾特殊群体的管理服务,消除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盲区,实现全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全覆盖。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是我国具有深远意义的国策,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其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的探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在精神指导下,精励前行,圆满完成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的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培安.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征程[J].人口研究,2018(01).

服务改革范文篇9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改革实效,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为全面完成3年(—2011年)既定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1)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34.5万,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在校大学生参保率达到100%。进一步做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工作。(市人社局负责)(2)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3)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市卫生局负责)

2.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1)提高筹资标准。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其中地方政府补助不低于6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参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30元。(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2)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以县(区)为单位全面普及新农合门诊统筹,探索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3)提高报销比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60%、60%以上,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按35%的比例兜底结算。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保持在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4)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资助农村五保户、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当地新农合,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贫困残疾人和大病重残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在住院治疗时一律不设起付线;城市低保对象住院治疗,可根据各地情况适度降低起付标准。对救助对象中的大病及重症慢性病患者,视情实施医前、医中或医后救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对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可给予小额门诊医疗救助。对低保对象、五保户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对有特殊困难的重点救助对象,实施重点救助。(市民政局负责)(5)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负责)

3.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水平(1)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引导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持卡就医,区县参合农民实现持IC卡就诊、刷卡报销,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医院、即时审核结算、及时监测分析、按时汇总信息。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患者只需支付自付的医疗费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与有病人来源的县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2)积极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各统筹地区选择10种左右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的试点,新农合30%以上统筹地区开展门诊统筹总额预付试点。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负责)(3)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重点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改进和完善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探索实行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4)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巩固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政策,积极开展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科学论证、积极探索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的统筹和衔接,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有序开展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编办负责)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1)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市医改办、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2)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确定的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科学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并加强日常管理,实行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人员聘用制。(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卫生局负责)(3)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4)推进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制度改革。落实执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以省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全省统一价,保障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质量与供应。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国家、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负责)(5)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多渠道补偿办法,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政府投入政策,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其正常运行。鼓励各地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非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探索规范合理的补偿办法。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综合改革,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展快、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效好的地方给予奖励补助。(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

5.进一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1)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市场价格与供应变化,贯彻落实国家、省药品最高零售价格政策。(市物价局负责)(2)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科学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品种及数量,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在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补充药品的配备使用比例。(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3)提高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强化对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和质量抽验,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品种电子监管,完善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评价体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4)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全额给付;城镇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市人社局、市卫生局负责)(5)密切跟踪了解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药品流通行业的影响,积极研究解决办法。积极引导企业重组,组建药品流通联系体。(市商务局负责)

6.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市卫生局负责)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7.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在年基础上,再支持4个县级医院(含中医院)、4个中心乡镇卫生院、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57个村卫生室建设。(市发改委、市卫生局负责)

8.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1)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利用国家财政资金,为乡镇卫生院招收3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安排15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继续组织开展年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编办负责)(2)巩固和完善市人民医院与县级医院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安排17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根据国家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法,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方案。(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3)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继续组织公开招募医药卫生类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和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组织实施中央财政补助农村卫生人员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其中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408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820人次、县卫生局长4人次,培训社区全科医师骨干15人次、全科医师40人次、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5人次,并组织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4)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机制,鼓励各地开展全科医生县乡联动试点。(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负责)(5)根据国家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有关规定,研究制定我市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全科医生职称考试和评定。(市卫生厅、市人社局、市发改委负责)

9.发挥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1)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技术支持力度,落实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市卫生局负责)(2)探索并完善乡村医生保障机制,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保障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将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门诊报销比例不低于30%,并逐步提高。(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0.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20%以上,并提高信息化水平。(市卫生局负责)(2)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市卫生局负责)

11.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年全市补种22138人。(市卫生局负责)(2)在年基础上,再完成乳腺癌检查2000人;对9400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市卫生局负责)(3)为5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市卫生局负责)(4)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市卫生局负责)(5)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市卫生局负责)

12.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落实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重点支持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市发改委、市卫生局负责)(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13.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1)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合理整合公立医院资源。(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2)出台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负责)(3)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交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市卫生局负责)(4)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不断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研究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实施岗位绩效工资政策。(市卫生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5)落实国家制定的公立医院编制标准,科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市编办、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6)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探索多方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7)启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各地开展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

14.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1)探索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试点公立医院。(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物价局负责)(2)指导试点区县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的价格,推进按病种收费试点改革,改进医疗服务收费方式。(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物价局负责)

15.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1)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推广预约诊疗,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缩短群众就医等候时间,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就医环境。(市卫生局负责)(2)落实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3)做好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工作,开展人员培训,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4)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继续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市卫生局负责)

(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16.加强国家及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1)全面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研究,完善糖尿病病种研究型门诊、研究型病房、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室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债补助中医院项目建设。(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2)贯彻执行省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市卫生局负责)

17.实施中医药“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工程(1)加强市、县(区)级中医院建设,改扩建1所市中医院、2所县(区)中医院。(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2)出台市中医药“三名”工程实施办法,组织“十二五”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及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

18.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1)实现8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个标准化中医科,有1名以上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2)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市卫生局负责)(3)积极向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年底前以县(区)为单位,实现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市覆盖。(市卫生局负责)

19.开展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1)与公立医院改革同步开展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负责)(2)在有条件的区县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市卫生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目标责任制。年度医改工作的实施时间为年4月至2011年3月。为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市医改领导小组将与各区、县医改领导小组签订责任状,各区县也要与基层实施单位建立目标责任制。

(二)加强财力保障。区县政府要将年医改所需政府投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落实到位。要积极调整医改资金支出结构,完善补偿办法,将建立机制与增加投入有效衔接起来。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服务改革范文篇10

市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为抓住机遇,年8月。扎实工作,深入推进,圆满完成试点预期目标,加快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掌握好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方式先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显著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56%以上,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47%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提高到55%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建设区域性信息服务中心。

发展计算等新兴软件服务业态。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和员工过万人的大型软件服务企业。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1.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培育特色优势鲜明的软件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加快建设软件研发生产核心区、软件应用孵化区、软件人才教育培训区、数字创意示范区以及软件技术效果转化区,将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打造成为立足面向全国的信息产品集散中心和定价平台。2015年,全市软件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17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0%左右。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高新区管委会)2.打造“动漫泉城”加强三大基地(高新区、槐荫区、长清区动漫基地)建设提升,促进动漫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运动捕获、集群渲染、高清编辑、音效合成、产品体验、公共版权软件、三维制作和人才培养8大系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创作主体,创作一批优秀动漫精品。建设动漫游戏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和动漫主题公园。创立动漫创业基金,成立动漫游戏产业集团。建立反盗版产业联盟,加强知识产权维护。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金融办、市西区投融资管理中心、高新区管委会)

大力发展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服务、数据加工与处理服务、数据异地备份与恢复维护服务等业务。加快建设齐鲁外包城、长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等产业基地。2015年,3.打造世界知名服务外包基地。完善“软件入口绿色通道”服务功能。全市软件服务外包收入突破10亿美元。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

建立较为完备的商用数据库体系,4.打造“数字泉城”整合省会乡村群经济圈信息资源。发挥我市在更广区域内的服务和协调功能。加快实现乡村基础信息数字化、乡村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和激进产业改造数字化。实现光纤主干网覆盖全市、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覆盖全市、无线宽带网覆盖市区三个“全覆盖”支持三网融合联合实验室研发建设,打造完整的三网融合产业链。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高新区管委会)

(二)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加快推进物流中心、物流站点布局选址和开发进程。加快城际铁路、跨黄河交通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半岛物流区,1.构建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物流服务网络。抓好、、3大物流园区建设。推进通关“一点通”监管模式和口岸特殊区域直通模式改革。推动至郑州铁路线及有关运输线路建设,打通黄河中下游货物经由中转,配送至青岛或天津港直至日韩的物流大通道。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海关)

重点支持银座、润华等10家大型商贸企业物流配送系统建设,2.打造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提升发展商贸物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交通装备、钢铁冶金、机械装备、食品医药等制造业主导产业链物流。积极拓展货运航线,整合空港货运资源,突破发展航空物流。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发展农业物流。鼓励银行、平安公司等金融机构以仓单质押、物流平安等方式,积极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供销社)

培育发展第四方物流,3.培育现代物流骨干企业群体。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尽快形成一批服务水平高、服务网络广、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集团。鼓励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市设立区域总部(区域推销中心、分拨中心)重点培育盖世物流、交运物流、佳怡物流、兰剑物流等一批品牌物流企业。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

研究制定物流信息系统规范及不同平台的接口规范,4.打造物流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建立物流信息化推进小组。加快建立互联互通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物流新型技术开发、软件开发及物流技术研发园区建设,全面推广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冷链等各类物流新技术。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

规范物流企业经营行为,5.努力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推进机制及政策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积极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企业规范化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一批对提升物流业水平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地方物流规范。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

(三)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整合经四路、经七路两侧及周边金融资源,1.建设金融商务中心区。以魏家庄片区改造升级为契机。促进金融机构集聚和入驻,形成以魏家庄金融商务圈为核心,经四路、经七路为轴线的一圈两线”金融商务中心区,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环渤海南翼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标志性区域。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商务局)

西客站片区规划建设金融机构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灾备中心、呼叫中心、培训中心等各类后台服务中心,2.建设西客站片区金融后台服务集聚区。结合西部新城建设。鼓励金融后台服务机构入驻,打造我市金融后台服务集聚区。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商务局、市西区投融资管理中心)

有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3.建设高新区企业上市和资本市场发展示范区。积极引进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探索发展私募基金。加强科技风险投资,积极发展守业投资,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成为国内示范性的风险投资机构。加强高新区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功能,力争成为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园区。引进和发展投资银行、投资咨询公司、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等资本市场金融中介。牵头单位:高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

配合省组建1家总部设在全国性平安公司。建设平安培训基地,4.建设区域性平安机构聚集中心、平安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和平安资金运用中心。积极引进和发展各类平安机构。推动形成平安专业人才市场,加强与国际接轨的平安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积极发展涉农安全,支持平安资金以债权或者股权的形式参与交通、通讯、能源、资源、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支持平安资金投资与平安产业密切相关的医疗、养老等机构。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市交通运输局)

重点推进设立村镇银行、专业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5.建设农村现代金融制度改革示范区。加快章丘市农村现代金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建立起各有定位、功能互补、适度竞争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农业局)

积极引进各类乡村商业银行,6.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齐鲁银行增资扩股、跨区域经营和上市。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产品、企业委托贷款、租赁等形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引进或筹建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快个贷、理财、安全、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吸引更多的期货公司入驻,积极争取郑州、上海、大连期货交易所在设立棉花、石油、小麦、大豆等品种交割库。依托黄金产业优势,提升完善黄金交易市场。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四)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

实现旅游景区(点)公共客运全覆盖。增加国内航班和国际直航航线,1.构筑基础设施支持体系。加快建设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景区(点)交通网络。增开至各大城市的铁路始发客运列车。整合省会乡村群经济圈旅游线路,探索使用“一卡通”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乡村园林局)

打造一批休闲旅游购物街区和旅游金牌购物商店。鼓励组建以旅行社为龙头,2.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加强旅游商品开发。涵盖“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型旅行社企业集团。积极发展文化经纪、、咨询、拍卖等中介机构。鼓励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组建大型文化传媒集团,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整合文化资源,组建演艺集团。鼓励承办国内外商业性大赛,大力发展体育相关产业。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市金融办)

推出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秀艺术作品。举办各具特色的电影周、文化周、动漫节。突出“天下泉城”品牌,3.建设精品工程。完善精品创作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整合现有资源,创建以泉水文化为特色的国家5A级旅游区。实施自然维护区建设、湿地恢复与维护等十大工程,创建国家森林乡村。加快建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明府城和百花洲维护改造、商河温泉服务基地、济西湿地、鹊山龙湖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强县、强镇和特色村,构建环城旅游休憩带。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城乡建设委、市乡村园林局)

拉长创意设计产业链。规划建设出版印刷、广播影视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打造“齐鲁创意设计之都”加快新闻出版创意、广告咨询筹划、包装设计、建筑规划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发展。总量达到30个。加快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设计师队伍和创意谋划人才。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市城乡建设委)

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或所属经营部门转企改制。完善旅游管理体制,5.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证制度改革。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旅游景点与旅行社的全方位合作,推进国有旅游景区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完善旅游规范化体系。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乡村园林局、市质监局)

(五)建设区域性商务会展中心。

加快推进西客站商务中心建设,1.打造生产管理和商务服务中枢。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建设千万亿次计算平台、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进一步强化全省自主创新中心地位。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西区投融资管理中心)

完善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配套服务设施。依托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太阳能等优势产业,2.打造全省商品展示、博览和销售中心。加快推进西客站大型会展中心建设。高起点谋划和打造一批自主品牌的展会和博览会。将文博会、信博会、茶博会等展会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展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会展公司,培植10家会展龙头企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贸促会、高新区管委会)

打造商业品牌,3.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流通企业设立推销中心、分销中心和总部。加快核心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扩展商圈半径,努力扩大外来消费。加快推进老商埠维护与改造、香格里拉酒店建设等重点工程,搞好各类市场的统一规划和整合提升。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

发展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4.培育区域性要素交易中心。西客站片区打造省级交易中心。打造促进价格形成、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市场风险、吸引资金集聚的高效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西区投融资管理中心,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

三、保证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进一步加强规划对服务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全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形成完备的服务业规划体系。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

(二)优化发展环境。园区建设、企业扶持、产品研发等方面。扶持优质服务品牌。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峰谷用电管理方法,降低服务企业运营本钱。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充分竞争。实行重大项目代办制,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依托市服务业信息网,建立政府与企业、社会双向沟通与良性互动的机制。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

(三)加大投入力度。根据试点任务。围绕5大中心建设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县(市)区也要不断扩大本级引导资金规模,根据试点任务分工,做好资金配套。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广泛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服务业。抓好100个在建服务业项目和100个谋划服务业项目滚动建设。加快推进100项乡村建设工程和100项乡村综合整治工程。强力推进16个乡村综合体建设。抓好农行、中行、建行等银行许诺贷款的落实,积极引导银行信贷重点投向现代服务业。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市城管执法局、市金融办)

(四)深化体制改革。大力扶持由市场自愿形成的民间商会和行业协会。扩大生产服务业市场需求。建立面向市场的研发资金使用方式,提高科技效果的转化率。物流、旅游、商贸等领域开展服务业规范化改革试点。完善服务业政策法规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管理制度。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法制办、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