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7:25:54

费用

费用范文篇1

一、调查研究工作的对象与范围

本次调查研究工作的对象是我国实行“区域卫生规划”项目的三个城市:浙穿l几省金华市、礼西省九江市、陕西省宝鸡市。1988年,中国卫生部门第三个项目“区域卫生规划”项目准备和预评估期间,我们收集整理了_卜述三个城市卫生总费用的部分数据。1990年,我们对三个城市1955年和1989年的卫生总费用又一次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上述三个城市1986~1989年4年间卫生总费用的估计值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二、调交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归纳总结为附表1~6。简要分析如下:

(一)项目地区社会经济基本形势在2956~195。年间,金华、宝鸡、九江三个城市的经济状况不佳。按当年价格什算,三城市GNP的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120.21%、117.70%、111.13%。如果消除物价变化因素的影响,按可比价格计算,上述三城市GNp的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102.21%、101。26%和95.55%。九江市显示负增长。另外二个城市的发展速度与人口发展速度持平。经济状况对财政状况的影响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除金华市略有上升之外,其余二个城市均呈现负增长,分别为102.17%、97.62%、97.73%。三个城市的经济与财政形势对卫生筹资与支出会有重大影响(见附表6)。

(二)卫生总费用按可比价格计算,金华、宝鸡、九江三城市卫生总费用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2.13%、105.38%、94.94%,金华市发展速度过快、九江市卫生总费用呈现负增长(见附表1)。三个城市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人均卫生费用,金华市发展最快,1989年为27.36元,三年间翻了一番,己高达53.10元,与国民经济状况比较,呈现超前趋势。其次为宝鸡市,从27.36元_七升为53.48元,增长速度略快于经济增长,但九江市仅从1986年的25.27元上升为1989年的32.86元,扣除物价因素,呈现下降趋势。目前,金华与宝鸡人均卫生费用水平持平,九江市人均卫生费用比上述两个城市低1/3。从附表1可见,金华与宝鸡两市卫生总费用占ONP的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接近GNP的4%,九江市则略有下降,但总的水平也已经接近GNP的4%。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卫生总费用占GNP的比重接近4%,说明我国政府、企业与人民对卫生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人均50元按照现行兑换率,只及10美元,九江市只及6美元,而美国人均卫生费用已经超过1000美元。相比之下,我国使用这么少的卫生费用使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达到目前这样的发展水平,应该说总体效益是不错的。

(三)卫生事业财政拨款从附表2可见,按现行价格计算,卫生事业财政拨款呈现上升趋势,但消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之后,按可比价格计算,三个城市的财政拨款均呈下降趋势。不仅绝对下降,而且相对下降。这就是说,卫生事业财政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百分比,分别从7.00%下降为4.8。%;从4.95%下降为4.26%,从6.30%下降为5.50%。伴随着财政拨款数的绝对与相对下降,财政拨款在卫生总费用当中所占比重下降,以金华市为最突出,从16.2%下降为9.4%;宝鸡其次,从14.27%下降为9.83%;九江稍好,只从20.20%下降为15.20%。

(四)卫生总费用内部构成财政拨款的比重下降,增加了谁的负担呢?从卫生总费用内部构成的变化可见(见附表8)。金华市财政拨款比重下降主要是靠企业福利来弥补,企业福利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从1986年的22。9%上升为1989年的32.3%。宝鸡市财政拨款比重的下降,主要是靠增加个人支付来弥补,财政拨款与企业福利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而唯有个人支付部分所占比重从38.0%上升为47。7%。九江市财政拨款比重变化不显著,但医疗福利部分明显收缩,个人支付部分明显扩大。

(五)居民医疗消费水平附表4反映居民医疗消费水平的变化。4年间,三城市公费医疗人均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除金华市外,呈现下降趋势,离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数据不全,也呈现下降趋势。公费医疗数据是公费医疗办公室实际支付的费用,不包括l朴享受单位自已负担的部分。.附表5进一步说明居民及医疗消费与相对负担水平,探讨居民的承受能力。从附表5可见,宝鸡市居民医疗消费的负担偏重,特别是乡村居民的负担偏重,相对来说,九江市居民的医疗消费承受能力尚有开发余地。特别是城市居民,其负担水平逐年有所下降。从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之比可见,宝鸡市国民收入几乎有1/2以上不进入居民消费,而另外两个城市,国民收入2阳以上进入个人消费。这表明宝鸡市积累率偏高,对居民消费势必产生影响。这可能与宝鸡市产业结构有关。

三、讨论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下面评价性意见,供大家讨论研究。最近国内外对我国卫生部门10年改革政策导向议论甚多,对我国10年卫生改革作消极和悲观的解释。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10年改革有值得反思之处,但总的说来,卫生改革的成绩是应该肯定的。我们认为,卫生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是一个全世界规模的历史趋势,它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卫生发展的支持程度的提高,反映社会健康意识的提高,反映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奋斗目标中就列出要使卫生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上升到5%以上。我国目前卫生总费用占GNP的比重只有3%~4%,距离2000年只有不到10年了,据测算,按目前我国卫生费用的增长趋势,如果不经过努力,到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很可能达不到。NP的5%,最多只能略高于4%。因此,不宜侈谈医疗消费超前。目前的间题是多数人医疗消费滞后,少数人消费超前。不能用少数人的超前行为,得出普遍结论。我们认为,我国政府的基本卫生政策与卫生发展战略是既定的,并没有发生变化。最近,我国政府领导人重申,卫生事业属于社会保障系统,是公益性的社会福利事业,国家对卫生事亚的投资和经费拨款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不存在压缩卫生经费预算支出的政策导向。卫生事业预算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有所下降确实应该引起重视,但这个问题不属于根本战略间题,而是一些具体的经济与财政措施问题。据我们的看法,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1986年以后,我国财政收支的计算!J径有重大变化,过去,我们将对亏损企业的价格补贴,冲减财政收入,因此,价格补贴的增加表现为预算收入的减少。现在,我们将价格补贴作为预算支出处理,因此,价格补贴的增加表现为预算支出的增加,从而显示卫生事业预算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由于各地区价格补贴的数量与增长速度不一样,这就使前后各年的预算支出数据在口径上缺乏可比性,因而使卫生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下降含有一定的虚假性。

第二,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逐步落实到基层“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之后,各级卫生机构要逐步适应向当地政府财政部门申请经费预算,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也要适应新的形势,熟悉卫生部门实际,合理地审批卫生事业经费预算。应该说,财政体制的改革从原则上讲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在于如何使财政与卫生双方适应新的体制。卫生部门要学会开发该地政府领导层、特别是财政、计划部门的领导层。由于这些同志与上级卫生部门的计划财务人员不同,他们对卫生工作的性质、任务、特点和困难,都需要逐步地增长知识、增进了解。

在改革之初发生一些不协调之处,应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可以理解。与此同时,也应该指出,由干所处地位不同,所代衷的利益不同,也会带来一些困难。卫生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属于人民根本的长远的利益。因此,不排除一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从眼前利益出发,采取不恰当的短期行为,挤压卫生事业经费的间题。因此,从卫生事业经费方面适当增加上级政府的调控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近年来,卫生事业单位改善了经营管理,有些单位的经费结余逐年有所增加。这些结余,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真实的。为了发放奖金,有些单位人为地扩大结余,从而使财政部门对卫生部门的经济形势产生错觉,减少对卫生机构的正常经费补助。目前,卫生部门对此已经引起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各种必要的措施控制经费结余的不合理增长。总之,相信由于我们的工作,卫生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的趋势是可以改变的。卫生事业预算经费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它说明卫生事业经费预算的增长落后于卫生总支出的增长。大家知道,卫生服务有两大补偿系统,一为预算补偿,一为收费补偿。预算补偿的收缩,势必要由收费补偿的扩张来弥补。但是,如前所述,由于近几年来卫生机构结余增多,由此形成的各种基金也是一条暂时的补偿来源。因此,尽管预算补偿收缩,但收费补偿并不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多。因此,依靠历年积累的微薄的结余基金是很难长久维持这个局面的。如果预算拨款低水平的局面不及时改变,势必促使卫生机构走扩大收费补偿之路。有人担心,扩大收费补偿会使预防与医疗比例失调,会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使医疗消费超前。近4年的卫生经济运行是否能从宏观上证实这个问题呢?

第一,要纠正一种误解,认为只有政府预算拨款是用于预防保健的,而各单位的医疗福利都是用于医疗消费的。事实上,这些年米,我国采取多种形式办医的政策,鼓励企业动员自身福利基金兴办各种形式的卫生机构。因此,在企业劳保福利基金项一『,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支出,是用于企业卫生职工的工资,用于企业防保工作。其它部门卫生支出中,用于人员经费部分,分别占总支出的11.6%、15。1%和24.4%。

第二,国家不仅对防保机构提供经费,对医院与卫生院也提供经费。因此,政府预算拨款的减少,首当其冲的是医院经费的减少,相反,防保经费受的影响要小得多。

第三,我国劳务产品价格低,物质产品价格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所改善,但并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卫生事业财政拨款主要是用于弥补人员经费的,由于医用物质产品与医用劳务产品的比价,口益朝着有利于医用物质产品的方向变化,反映在费用结结构_匕自然是人员经费支出的比重下降。因而,主要是弥补人员经费而拨付的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费用的比重也会相应下降。总而言之,财政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百分比下降,与其说是反映防保与医疗的比例变化,不如说是反映卫生部门人员经费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在急剧下降,反映药品价格的上涨快于职工工资的增长,反映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费用增长快于职工工资的增一长。

费用范文篇2

一、一般性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时,其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一)现行准则规定

1、借款费用的含义: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扣或溢价的摊销和铺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它反映的是企业借入所付出的代价。

2、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仅限于专门借款,企业只有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即只有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才予以资本化;一般性(流动资金借款)借款用在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允许资本化,而应计入当期损益。一般性(流动资金借款)借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专门借入的,但不是为购建固定资产为目的而借入的款项;而这里的专门借款是指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这种款项应有明确的用途,即为购建或建造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并具有标明该用途的借款合同。按现行准则规定,一般性借款虽然用于了企业建造固定资产当中,但是其借款的借款费用却不允许资本化,只有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才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了一笔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借款利率;如果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了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若专门借款的资金是采用发行债券的形式筹集的,那么每期摊销的折价或溢价应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作相应的调整。

(二)现行准则对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处理的局限性

首先,它不符合收益配比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而按准则规定计算的结果不能真正体现收益配比原则,它把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排除在外;但企业在购建该厂房时既然用到了这部分资金,该固定资产就应承担这部分资金的资金成本。

其次,不能正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凡支出的收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收益仅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如果将原本计入资本性支出的计入收益支出,就会低估资产和当期损益,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的决策。

最后,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核算的依据。而这里的实质指的是该固定资产占用了一般性借款这部分资金,就应当承担这部分资金的资金成本,也就是将这部分借款的借款费用合理的计入到固定资成本当中;但形式上却是按现行准则规定将该部分资金的资金成本排除在固定资产成本之外,这显然不够合理。

(三)建议

为了能够合理正确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成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用到了一般性借款时,应于当期对其借款费用合理地予以资本化,但当期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总额应以当期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总额为限。将当期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的金额定在不得超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总额,一方面,从谨慎性原则来看,可以防止企业多计资产或收益,而少计负债或费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将借款费用随意进行资本化,从而可以避免企业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且可靠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规范企业对资金的合理安排。

从操作实务上来说,将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用到的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显得更合理且更容易操作。因为在企业的融资活动集中调配时,确定一项资产支出中哪些是属于专门借款,哪些又是属于非专门借款很困难。所以,对一般性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时,其借款费用应合理地予以资本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经营状况,为企业决策者、债权人、投资者等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累计资产支出数超过专门借款总额时的会计处理

(一)现行准则规定

1、资产支出的含义:资产支出是指企业为购建或建造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2、对累计资产支出数的规定:当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时的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时,对超过部分的资产支出数不得纳入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范围。

(二)现行准则对累计资产支出数的规定的局限性

我们先来看借款费用准则讲解中对资产支出含义的解释:对于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所转移的非现金资产,尽管从表面上看,没有直接占用现金,但是,这些非现金,资产的转移实质上导致了资源的流出,占用了相应的资金,只不过是以实物形式表现出来而己;对于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承担的带息债务,它相当于企业借入资金支付购建固定资产的相关款项,需要承担利息,导致资源流出,因此,带息负债应包括在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中。这样的解释强调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是某些支出虽不是专门借款的资金转移,但只要它们导致了企业资源的流出,即占用了资金,就应作为资本化的资产支出,并不在于它以什么形式出现。所以,现行准则对累计资产支出数的规定同样也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当然按准规定,把超过部分的资产支出数排除在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范围外计算结果,一定会少计资产,也就不能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

(三)分析与建议

从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出发,把超过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总额的资产支出也算入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同样地,当将超过专门借款总款的资产支出数也用于计算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时,其计算的当期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也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金额为限。如果说某企业除专门借款外无其他借款,而当期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金额却小于当期计算的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这显然会高估资产的价值。所以,从谨慎性原则来看,在这种情况下对当期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设置这种限额,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资产的高估和利润的虚增。但当把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数也计入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时,如果再对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合理地进行资体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多计资产。因为此时的一般性借款也算入在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当中,就导致了对一般性借款的重复利用。先假设资产的支出顺序是按照先专门借款,再一般性借款、最后是其他资产的顺序进行,那么按照前面所讲对一般性借款的借款合理地予以资本化,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对一般性借款的重复计算。

费用范文篇3

第二条申购物品须事先填制物品申购单,经部门经理、办公室签字后交财务部,物品单价在300元以上(含300元)须总经理审核签字,未经审批,擅自购买者不得报销。财务人员审核时应对照已收到的申购单。购买物品原则上由办公室办理,专业用品自行购买后至办公室办理登记后财务核报。(附流程)

第三条员工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公司就餐的,可凭发票每人每餐报销10元。外出联系工作,应乘坐公交车辆,按实报销,若有特殊情况,经部门经理事先同意方可乘坐出租车辆,报销时须在发票上写明出发地、目的地。

第四条业务招待费:因工作需要招待客户或赠送礼品,费用在1000元以上者应事先填制特批单,报总经理审核签字后交财务部,财务人员审核时应对照已收到的特批单。员工因工作需要所支付的业务招待费在报销时须向部门经理、审核人员主动说明,并由经办人及部门经理在该张发票背后签字。(附流程)

第五条市外差旅费:员工因公赴外省、市出差,路程超过六小时及需要过夜的可购买硬卧火车票,轮船票不超过三等舱位;遇有急事需乘飞机的,必须事先填制特批单,经总经理签字后交财务部。财务人员审核报销时须对照已收到的特批单。住宿费每日标准为150元,伙食补贴每日80元,上述两项费用可累计使用。(附流程)

第六条员工参加有关于本职工作的进修需经部门经理、总经理同意,并至管理部登记备案,所发生培训费用按公司制定有关规定予以报销。

第七条员工因病就诊发生的费用按公司有关医疗费用报销规定执行。

费用范文篇4

(一)目前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模式不够规范,有一定的制约性

我国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模式是行政审计模式,审计机关直接受本级政府行政首长领导,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这种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体制限制了绩效审计对政府各部门费用支出的使用进行更加进一步的审核以及监督,限制了审计机关审计职责,同时也限制了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与人大立法监督的深入结合。目前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模式不够规范,使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不能够有序的进行,对审计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制约性。

(二)我国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队伍专业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不足以保证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开展。由于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范围比较广泛,审计的标准以及方法也多种多样,因此,需要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不仅有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也需要熟悉法律知识,以及比较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也需要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创新思维等。

(三)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

由于政府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对象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审计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和复杂,所以政府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开展需要比较高的专业技术。伴随信息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财政支出绩效审计也需要一些信息化技术来服务于审计。但目前,我国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导致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更进一步发展成为瓶颈。

二、完善政府费用支出审计的策略建

通过前面阐述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内涵以及对我国政府费用支出审计现状的分析,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出完善政府费用支出审计的策略建议,具体如下

(一)提高对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意识,更新审计理念

目前,虽然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开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各级审计部门的重视,但仍然有些地方审计部门对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还没有正确的意识。因而必须更新各级政府以及审计机构对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理念。可以定期地对审计人员以及各级政府、社会大众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此来加强知识更新对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意识,更新审计理念,以便更好的开展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工作。

(二)完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审计执行细则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飞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建立完善、统一的法律约束机制,作为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保障。要想完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就需要多层次地健全法规,改变目前限制性条款较多而惩罚性条款较少的局面。因此,我国需要制定与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规则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审计执行细则。同时制定完整的审计人员执业细则,从而提升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水平。

(三)健全现行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体制

我国现行的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的体制为行政型审计体制模式,这种体制却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因此对于这个体制进行健全是必然的。国家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绩效审计的主体,它是专职机构,应独立于政府机关,即保持其自身独立性。因此需要将行政型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体制转改为立法型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体制,需要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下设立审计院,直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这样,审计机关与政府行政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就可以改善现行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体制的内部监督现状,从根本上不再受政府行政行为的影响,使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外部监督。

(四)加强政府费用支出绩效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费用范文篇5

第一章营业费用的管理

第一条范围:“营业费用”实行总额包干制。并将其划分为工资性费用和一般性费用。

工资性费用包括:职工工资、专项奖金和临时工工资;

一般性费用:是指除工资性支出以外的营业费用。其中将按比例计提或控制的费用、电子设备运转费、钞币运送费、安全防卫费、宣传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印刷费、保险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审计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差旅费、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租赁费、理事会费、税金等分为固定费用;将邮电费、外事费、公杂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会议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修理费、取暖及降温费、绿化费、其它费用等。

标准:联社将根据各社的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计算出工资性费用和一般性费用。一般性费用按季核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年实际作一定的调整,在此额度内本着节俭据实列支,包干使用。按照“分类管理,比例控制”的原则,进行动态管理,本季未使用完的,可留待下季继续使用;本季使用超核定额度的,将扣减该社主任和主办会计次月的工资。季度、年度内不得突破核定值。

综合费用率全辖按38%进行控制。各信用社根据上年数与经营发展确定控制比例。

第二条管理措施:将营业费用划分为信用社自行列支和联社统筹列支两部分。联社对信用社的营业费用实行按全辖38%的比例并参照上年的实际与经营发展下达各社的核定值,信用社在核定值下实行比例列支制、实际列支制和上报审批制。

比例列支制:即对部分帐户按《财务制度》规定,实行比例管理;

实际列支制:即对部分帐户实行据实列支的管理;

上报审批制:即对部分帐户实行逐笔上报审批的管理。

第三条实行比例列支制的管理

对管理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四帐户按《财务制度》规定比例,由各社按季计提,上划联社统一管理。

业务招待费帐户的开支要严格控制在营业收入的5‰以内。信用社用于开拓业务所产生的招待费用,各社要据实列支,每笔开支须做到“三签”,即: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信用社不得在外赊帐。

第四条实际列支制

对职工工资、取暖及降温费、劳保费、差旅费、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保险费、税金、临时工工资共九个帐户实行实际列支制。信用社列支的标准按联社确定的标准进行,各社不得擅自提高标准、扩大开支范围。

各社列支的车辆保险费,必须在联社中间业务科保险员处办理。

信用社列支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等,按有关财税政策执行。

递延资产摊销按2003年末递延资产余额,分4年平均摊销。

第六条联社统筹开支

对广告费、印刷费、电子设备运转费、咨询费、劳动保险费혁姐业保险费、住房公积、专项奖金八个子目由联社统筹列支,按季分摊,下划各社。

第七条上报审批制

对业务宣传费、诉讼费、公证费、审计费、会议费、租赁费修理费、绿化费、低易品摊销实行上报审批制。其中:业务宣传费实行上报审批制下的按比例列支(不得超过有关财税政策的规定比例)。

列支的诉讼费必须是经联社资保科同意,具有法院签章的正式凭证、且为应由信用社承担的诉讼、执行费用等。

列支的公证费、审计费必须是公证机关、审计机关提供了相关服务后,由其出具的正式入帐凭证的费用。

会议费的列支为一年一次,各社年初召开理、监事会、客户座谈会,费用已批复入帐的,年度中间不得再列支会议费,更不准将“会议费”科目作为“招待费”的备用科目使用。

租赁费按信用社与出租人签订的有效合同支付租金(租赁协议须报送一份于会计科备案)。

修理费中汽车修理费必须经联社专人审核后才能报批;电子设备维修须经联社技保科统一维修。

低易品的购置须先报告,经联社批准后方能购置,严禁先斩后奏。

第八条不得发生费用的子目

理事会费、监事会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其他费用共五个帐户,信用社不得有发生额。

第二章加强对固定资产和低易品的管理

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每年至少一次要对信用社的固定财产和低易品进行实地盘点,并加强对固定财产和低易品的日常管理:设立明细帐、卡、簿,正确、全面、及时地记录其增减变化,并建立健全专人负责和维修保养制度。

第九条对新购建固定资产、低易品要履行报批手续,不论金额大小,一律事先向联社书面报告,待联社按权限批准后方可购建。

第十条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要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信用社出租固定资产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竞租,努力增加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各社出租的固定资产的合同必须交一份给联社会计科备案,出租收入必须纳入信用社的大帐进行管理。严禁“坐支”或私设“小金库”。违者,联社将按纪委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一条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及时进行清理。信用社应事先向联社书面报告,待联社批复后,信用社方可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对出售、变卖的固定资产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竟卖,并将公开竟卖的经过和结果报联社备案。严禁暗箱操作贱卖信用社资产,违者,联社将按纪委有关规定从严从速度处理。

对固定资产的盘盈(亏)金额,信用社都要通过营业外收(支)帐户进行核算。低易品的盘亏由信用社主办会计抄列清单,社主任批准,报联社会计科备案。

第十二条营业外支出、业务手续费支出,不论金额大小,一律报联社审批。

第三章考核办法

稽核科要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对各社(部)的费用开支情况进行常规稽核检查,同时,联社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科室对信用社的费用开支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第十三条联社将按季对各项费用开支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检查。

第十四条每季末根据信用社考核利润、营业收入核实其“营业费用”帐户。实际列支值大于计算出的营业费用值为超过核定值。凡超过核定值的社,超支金额次月除扣该社主任和主办会计的工资而外,综合费用率大于控制比例的,超1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10分。

第四章奖惩办法

第十五条信用社实际列支的营业费用额超过核定的“营业费用”的,凡超支部分,联社将按季等额扣减该社的“绩效工资”,

第十六条对实行上报审批制的帐户,凡擅自列支或先斩后奏的,联社将一律不再补批,并视情节轻重对主任、经办会计进行处罚(按违规金额的10%和5%分别进行处罚)。

第五章附则

费用范文篇6

在收到《用稿通知书》的大家须按照《用稿通知书》上的要求办理汇款及其他相关手续,接下来会发送“收款确认函”给大家,并通知大家文章发表的具体时间及期数;根据大家的要求,提供书面的《用稿通知书》、收据等证明资料;杂志社对大家的文章进行编辑、加工及印刷;杂志出版后,杂志社通过邮寄寄赠当期杂志给大家。具体时间周期因期刊不同会有差别,半年到一年都属于正常现象。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详细学术评价的工具。适当一批教育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获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价等,都需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SCI期刊的修改和出书一般都是两个部门,修改经过选用的文章在出书上有的运气不好会等适当长的一段时刻。因而一旦文章被选用期刊修改部随即会发送文章的选用函(接纳函),拿到接纳函的文章则可确认100%选用,并在将来会发表。国内的部分校园和机构或许需求进一步的证明资料,可以用带DOI号的打印版文章,找校方或许老板作证明。如有需求,JCL也会供给杂志修改联络方式,而且如果之前有交流则会供给之前和杂志社的信件交流证明。因而,一般来说JCL的论文服务在接纳函拿到之后结束。

一般情况下来说期刊投稿首要是版面费用,部分期刊联络的外审专家如果是收费的,可能会收取审稿酬。期刊论文的版面费用的多少则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首要留意以下这些事项。

一、期刊等级

我国期刊现在的等级首要是:省级、部级、中心类、SCI等等级,则不同的等级中论文的版面费用收取的多少是不同的。省级的刊物一般来说一个版面的费用在几百到千元左右,而部级的则在千元左右,中心类的在几千到几万都是不等的,我们想了解那个等级的刊物费用可直接咨询搜论文常识网在线修改人员。

二、期刊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的凹凸很大程度上对版面费的凹凸起到了决定作用。期刊的影响因子说明了其文章内容的影响力,所以具备大的影响力的期刊对文章的要求多,比如排版的要求,字数、有的可能涉及到高额的版面费等,所以在期刊费用上的问题要提前进行考量!

费用范文篇7

摘要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本文对药物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作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药品费用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远远地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药品费用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影响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因而医疗费用的控制焦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增长。

控制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关键是弄清楚药品费用上涨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造成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识增加、药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如价格管理存在漏洞,医疗补偿机制不完善,以药养医、用药管理松懈,现行的医疗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药等。

药品费用控制要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即医院,付费方、需求方即病人等方面着手,重点是在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基础上控制费用上涨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目前国内外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药物利用评价[1],药品价格控制,风险共担合同[2],制定基本医疗目录和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城镇职工医疗制度即费用共担[3],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这些方法对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一是它更多地考虑药品的价格,而忽视了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药品费用短期上涨的同时,可能带来药品费用的长期上涨;二是它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可弥补这一缺陷,它从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

一、药物经济学。

(一)定义: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指药物治疗对卫生保健系统和人类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产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具体地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它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病人。药物经济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

(二)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

1.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它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须证明两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然后通过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应用范围较局限。

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病人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1)成本与效果比值法:成本与效果比值,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2)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给予一额外成本,是否能产生额外效果,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发展,与成本效果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增加体重、降低的血压数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结果却与质量密切相关,注意到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数变化,即常用单位是生活质量调整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s,QALY),而非健康结果变化。可以进行不同疾病药物治疗措施的比较,是近年来受到推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响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质量指标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药物经济学研究界对于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争议。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成本和结果均以货币单位测量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与成本效果分析所不同的是结果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它不仅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还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益,还可以进行不同疾病治疗措施间的比较,甚至疾病治疗与其它公共投资项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资的比较,适用于全面的卫生以及公共投资决策。然而,许多中、短期临床效果变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状态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有关长期效果的数据资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经济学家以外的临床医疗人员和公众很难接受以货币单位衡量的生命、健康的货币价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卫生经济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上的应用远远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三)实施步骤:药物经济学分析的实施需要10个步骤来完成:(1)明确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问题;(2)确立研究的观点;(3)治疗方案和结果的确立;(4)选择恰当的药物经济学方法;(5)结果的货币价值;(6)资源的区分;(7)确立结果事件的概率;(8)决策分析;(9)进行成本兑现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结果表示。

必须明确药物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观点。

药物经济学的观点可来自于社会、付费方、机构、部门、病人、任何或所有这些方的一个结合。其次,必须区分治疗方案和与它们相关的积极或消积的后果。选择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治疗结果用货币价值来表示。药物获得成本与医疗成本包含在与临床效果直接相关的成本之中,也可来源于文献或者历史记载,也可以将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的作用。

药物经济学不仅注重药物治疗的成本,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结果,因而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药物经济学的作用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质量。药品虽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但其仍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其需求同样的取决于药品的价值和质量(效果)。药品的成本效果(效益)越大,其需求量也越大。因此,对研制生产药品的厂商来说,必须尽可能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从而获取所需的利润。药品生产厂商可根据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作出是否生产某种药品或在遵循药品价格制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药品的价格以提高药品的成本效果。

(二)用于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用药报销范围:目前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要是根据临床医疗需要来考虑的,即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济因素、价格因素考虑较少。该药物名录适用于全民,主要是指导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基本医保医疗用药核销范围的药物遴选是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基础形成的。用药核销范围既考虑临床需要,又考虑经济等综合因素。其经济因素主要指药物的疗程价格,它没有考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其它费用,如检查化验费、住院费等;它也不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或成本效益比,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目前国外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确定药品报销范围时,除了要求厂商提供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外,还要求厂商提供该药与国内治疗同样疾病的最常用药物或以适当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作为对照比较物的药物经济学结果,国家指导委员会将参考药物经济学的结果来作出是否给予报销的决定。

(三)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用药: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开始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其基本思想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降低医院的药品收入,使药品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成本效果好的药物,将成本效果好的药物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选进医院用药目录中。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可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阻止不合理用药。

(四)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任何药物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患某种疾病的某一人群有效的药物对另一人群不一定有效,其成本效果也是低的。例如,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高胆固醇血症病人,是公认成本效果好的治疗措施,而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成本效果不佳。若将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许多没有危险因素的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不但不能降低医疗费用,相反将引起医疗费用的上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因而其针对性较强,目的比较明确。

(五)帮助病人正确选择药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将逐步增强,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也将因此有所改变,不会纯粹是医疗服务的供方市场,尤其是药品服务,越来越多的病人将会自己到医药商店选择和购买药品。因此,病人对有关药品信息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药品的价格、效果和成本效果。

病人希望得到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品,药物经济学研究可满足病人这方面的需求。

药物经济学可从多方面来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上涨,在我国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给药物经济学在控制药品费用中的作用以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还刚刚起步,许多人对其还不了解,知之甚少,国家在制订《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没有完全考虑药品的药物经济学特性。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大力开展药物经济学的宣传和研究工作,并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国家一样将药物经济学研究纳入有关的规定中,充分发挥药物经济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查仲玲1药物利用研究1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2:112.

费用范文篇8

道路清扫保洁分为人工清扫、机械清扫、道路冲刷、道路清洗、喷雾降尘等作业形式[1]。西安市道路清扫保洁主要包括人工清扫保洁和机械清扫、人工保洁2种形式,道路冲刷、清洗以及喷雾降尘工艺在西安市开展较少。人工清扫保洁作业班次一般为两班制,一、二类道路三扫全保,其他道路两扫全保,作业时间段集中在5:00—22:00,三扫全保为早、中、晚各清扫1次,其余时间为道路保洁时间。主城区机械清扫作业主要针对一、二类道路重点路段、高架桥、立交桥和地下涵洞等,班次普遍为两班次,作业时间段集中在5:00—20:00。主城区机械化清扫率为37.4%,其中一类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为50.6%,二类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为21.6%,三类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为2.4%,四类道路为0。机械清扫后还需进行人工保洁。截至2009年底,西安市主城区面积为416.35km2,由市容环卫部门清扫的道路面积为5285.54万m2(含人行道),机械化清扫面积为1816.97万m2。2011年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6040.04万m2,到2015年,西安市城区面积将达到572.39km2,据此推测,2015年道路清扫面积将达到7266.46万m2。根据《西安市“十二五”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11—2015年)》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规划期末,道路清扫车(含清洗车)应达到305辆以上,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应达到40%。

2西安市道路清扫保洁实际成本费用对比分析

2.1成本费用构成

道路清扫保洁的成本费用由道路清扫保洁的直接作业成本和非直接作业成本构成。直接作业成本包括人工费用(工资、津贴、福利、保险、劳保、加班费等)和清扫保洁工具费用,其中清扫保洁工具费用包含人工清扫保洁工具费用(扫帚、簸箕、三轮车等)和车辆费用(油耗、维修费、折旧费等)。非直接作业成本包括道班房和保洁公寓费用、停车场建设费或租赁费等。本文涉及的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成本费用以直接作业成本为主要依据,非直接作业成本为参考依据,只计算了正常天气下的作业费用,没有计算扫雪除冰等特殊天气下的作业费用。

2.2西安市道路人工清扫保洁实际成本费用

西安市道路人工清扫保洁的人工费用和清扫保洁工具费用估算结果见表1。由于西安市各类道路普遍采用两班制,人工清扫保洁实际执行定额为一类道路3250m2/班次,二类道路3600m2/班次,三类道路4450m2/班次,根据HLD47-101—2008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的规定,各类道路清扫保洁直接成本费用计算公式如下:Ri=2(G+C)/Di。(1)式中:Ri为i类道路人工清扫保洁实际年直接成本,元/(m2•a);G为实际单位人工费用,元/(人•a);C为实际单位清扫保洁工具费用,元/(人•a);Di为i类道路人工清扫保洁实际执行的定额,m2/班次。计算后可得,一类、二类、三类道路人工清扫保洁直接成本费用分别为9.91、8.95、7.24元/(m2•a)。

2.3西安市道路机械清扫、人工保洁实际成本费用

2.3.1机械清扫费用西安市道路机械清扫人工费用和车辆费用估算结果见表2。

2.3.2人工保洁费用由于西安市道路机械清扫后的人工保洁人数是根据道路人工清扫保洁定额来进行配备,采用两班制,因此其费用按照表1所列人工费用和清扫保洁工具费用代入公式(1)计算,一类道路为9.91元/(m2•a),二类道路为8.95元/(m2•a),三类道路为7.24元/(m2•a)。

2.3.3道路机械清扫、人工保洁实际成本费用经调研,西安市机扫车共有170辆,其中5t的有156辆,8t的有12辆,10t的有2辆,道路机械清扫实际执行定额为9km/h,如果以5t机扫车为主要计算标准,按两班制来计算,则西安市道路机械清扫、人工保洁实际成本费用为:R机=(2G+M)/162000+R人。(2)式中:R机为道路机械清扫、人工保洁实际成本,元/(m2•a);G为实际单位人工费用,元/(人•a);M为实际车辆费用,元/(辆•a);R人为实际单位人工保洁费用,元/(m2•a);162000m2是按照机扫速度为9km/h、有效工时6h、扫幅3m计算得出的清扫面积。计算后可得,一类、二类、三类道路机械清扫、人工保洁直接成本费用分别为11.23、10.27、8.56元/(m2•a)。

2.4道路人工清扫保洁与机械清扫、人工保洁成本费用对比分析

2.4.1直接成本费用对比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机械清扫、人工保洁作业的直接成本费用明显高于人工清扫保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道路机械清扫后的人工保洁人数是根据道路人工清扫保洁定额进行配备,机械清扫路段保洁员配备不尽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清扫、人工保洁的成本,如果采用机械清扫、人工保洁的作业模式,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进行机械清扫、人工保洁作业模式的人工保洁定额测算,合理配备保洁员,提高工效,降低成本。

2.4.2间接成本费用对比分析

由于西安市各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不同,据不完全统计,机扫车停车场的建设费用在100万元以上,租赁费用约10万元/(座•a),而道班房的建设费用1~3万元/(座•a),保洁公寓的建设费用20~40万元/(座•a)。道班房、保洁公寓和停车场建设费用属于一次性投入,使用期限较长,而租赁费用属于持续投入,因此机械清扫的停车场建设和租赁费用普遍高于人工清扫的道班房和保洁公寓费用,即机械清扫的间接成本高于人工清扫。

3根据HLD47-101—2008估算的西安市道路清扫保洁成本费用对比分析

3.1西安市道路人工清扫保洁成本费用

根据HLD47-101—2008估算的道路人工清扫保洁的人工费用和清扫保洁工具费用见表4。根据HLD47-101—2008的规定,各类道路清扫保洁直接成本费用为:R标i=2(G标+C标)/D标i。式中:R标i为根据HLD47-101—2008估算的i类道路人工清扫保洁年直接成本,元/(m2•a);G标为根据HLD47-101—2008估算的单位人工费用,元/(人•a);C标为根据HLD47-101—2008估算的单位清扫保洁工具费用,元/(人•a);D标i为HLD47-101—2008规定的i类道路人工清扫保洁的定额,m2/班次,其中,D标1=3125m2/班次,D标2=3125m2/班次,D标3=3250m2/班次,D标4=3375m2/班次。计算后可得,一类、二类、三类、四类道路人工清扫保洁直接成本费用分别为15.63、15.63、15.03、14.47元/(m2•a)。

3.2西安市道路机械清扫成本费用

根据HLD47-101—2008估算的道路机械清扫的人工费用见表5。车辆费用以5t机扫车计算,其中车辆购置费为400000元,折旧年限为8a,折旧费为50000元/a,油耗每月10000元左右,维修费每月1200元,各类规费和水费为每年8000元。按照HLD47-101—2008的规定,机扫车以8km/h清扫,每日工时为6h计算,车辆扫幅为3m,则机扫车的清扫面积为144000m2。如果实行两班制,则道路机械清扫直接成本为:R机=(2G标+M标)/144000。(4)式中:R机为根据HLD47-101—2008估算的道路机械清扫成本,元/(m2•a);G标为根据HLD47-101—2008估算的单位人工费用,元/(人•a);M标为估算的车辆费用,元/(辆•a)。计算后可得,道路机械清扫直接成本费用为1.92元/(m2•a)。

4根据HLD47-101—2008计算的道路人工清扫

保洁作业成本与西安实际成本费用对比分析由表6可知,西安市道路清扫保洁实际成本费用远远低于依据HLD47-101—2008测算的成本,其原因主要是:①保洁员普遍没有养老、医疗、住房、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②一些城区的部分清扫保洁工具费用是由保洁员自行承担,例如碑林区、雁塔区等。③西安市一、二、三类道路清扫保洁面积定额均高于HLD47-101—2008中的标准。

5西安市未来发展需要的道路清扫保洁的方式选择

通过以上各项费用的对比分析和对人工、机械清扫保洁作业工况的跟踪调查发现:

1)人工清扫保洁具有灵活性大、适应性强、对交通影响较小、对工人素质要求低等优点,但存在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管理困难等问题。

2)机械清扫保洁则工作效率高,作业成本低,可有效减少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采用湿法作业可有效降低扬尘和二次污染;但是其前期投入资金较多,对路况要求高,灵活性差,保洁时占用车道,影响交通,对工人素质要求较高[2]。

费用范文篇9

一、交易费用与国际服务贸易的负相关关系

国际服务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产物。分工和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服务的效率,增加了国际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又使得人们为了“消费多样性”的需要,通过市场与他人进行服务与产品或服务与服务的交换,并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就取决于服务产品在分工与专业化之后所带来的好处与其因为交换而产生的交易费用之间的力量对比。

通过有关模型分析,我们知道交易费用越小(即交易效率越高),服务消费者从分工中得到的净好处就越多,其购买服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就越快;反之,当交易费用很大时,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就会受到约束。交易费用的大小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成负相关关系。

二、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市场交易受交易费用的影响,而交易费用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经济个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完备及其利益冲突。国际服务贸易亦是如此。但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交易费用要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例如:贸易的标的物——服务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一国政府总是倾向于保护本国服务业、限制国外服务提供等等。

(一)服务的特征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

服务与货物相比,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及异质性。这使对服务的质量评价与对货物的质量评价很不相同。在国际货物贸易中,货物的质量评价通常有一定的指标,在交易前进口方以掌握货物的形状、重量、规格、性能等较为完整的质量信息,对货物的效用预期一般比较准确。但是,在国际服务作为一种市场交易,国际服务贸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交易费用的影响。交易费用,即市场交易过程中的资源损耗,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的费用;(2)发现交易对象、交易价格及各种市场信息的费用;(3)谈判、起草和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4)执行交易的费用;(5)设立与运行规制结构的费用;(6)交易偏离一致性时产生的费用。这些交易费用的大小将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速度与范围。

一、交易费用与国际服务贸易的负相关关系

国际服务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产物。分工和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服务的效率,增加了国际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又使得人们为了“消费多样性”的需要,通过市场与他人进行服务与产品或服务与服务的交换,并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就取决于服务产品在分工与专业化之后所带来的好处与其因为交换而产生的交易费用之间的力量对比。

通过有关模型分析,我们知道交易费用越小(即交易效率越高),服务消费者从分工中得到的净好处就越多,其购买服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就越快;反之,当交易费用很大时,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就会受到约束。交易费用的大小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成负相关关系。

二、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市场交易受交易费用的影响,而交易费用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经济个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完备及其利益冲突。国际服务贸易亦是如此。但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交易费用要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例如:贸易的标的物——服务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一国政府总是倾向于保护本国服务业、限制国外服务提供等等。

(一)服务的特征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

服务与货物相比,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及异质性。这使对服务的质量评价与对货物的质量评价很不相同。在国际货物贸易中,货物的质量评价通常有一定的指标,在交易前进口方以掌握货物的形状、重量、规格、性能等较为完整的质量信息,对货物的效用预期一般比较准确。但是,在国际服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和不可储存性使对“违约”的判断缺乏直接的依据,对“违约”是否发生、“违约”的程度如何等问题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出口方的主观判断,这就给纠纷的申诉、举证和裁决带来了困难,从而使惩罚违约行为的成本相应提高。

(二)服务贸易壁垒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

服务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对国外生产的服务销售所设置的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一国政府除了直接限制某些服务产品或服务生产者的进入外,还经常使用各种歧视性的规定来间接限制服务的进口。直接或间接的壁垒形式对国际服务贸易的交易费用都会产生影响。

1、垄断下非人格市价的影响。直接的市场准入限制容易造成本国企业对服务贸易领域的垄断,即某些服务的出口业务只能由国内特定企业来完成(例如,要求国外的厂商在向本国出口某些特定产品时必须向本国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或必须通过指定银行进行结算)。而垄断易导致服务贸易的非人格市价。所谓非人格市价,是指在市场上对任何人都一样的价格。当一国内某项服务被垄断之后,国外的服务需求方失去了讨价还价的可能,因此,当他需要该项服务时,无论其实际议价能力如何,都只能按该国垄断者的统一定价来进口服务。这对服务贸易的交易费用将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服务进口方如果愿意接受服务出口方的垄断定价,就只能将价格视为参数,因而不必再在争夺贸易利益上打主意,服务贸易中发现交易价格的费用、谈判和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都能够大大减少(但这种交易费用减少的利益几乎完全为服务出口方所独占);另一方面,服务进口方如果不愿意接受服务出口方的垄断定价,则交易就会因毫无回旋余地而无法进行下去,这时的交易费用实际上是趋于无穷大的。

2、歧视性规定的影响。歧视性规定包括:要求外国的服务出口方获得规定的专业证书,或规定其提供服务时使用的设备必须达到型号、尺寸等指标的要求等。这些规定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外国企业若满足了这些技术标准并获得了向本国出口服务的资格,其服务的质量一般会较为良好和稳定。根据这一信息,本国企业在向其进口服务时就可以节省下考察服务质量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外国的服务出口方在寻找交易对象时却必须收集交易对象所在国有关技术限制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此外,这些技术标准也加大了服务出口方的生产费用,服务出口方有提高服务价格的需要——而这是与服务进口方的利益相互冲突的。贸易双方的谈判费用和订立合约的费用可能因此而提高。

三、关于减少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思考

由于交易费用与国际服务贸易成负相关关系,且有各种因素使这些交易费用比较大,因此,要进一步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就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这些交易费用。下面的分析将说明减少这些交易费用的可能性。

(一)良好企业形象的作用。国际服务贸易中交易费用主要是由进、出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造成的。如果服务出口方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使服务进口方愿意信任其传递的信息(即认为出口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损害进口方贸易利益的可能性很小),则上述的大部分交易费用就可能得到节约。而良好的企业形象除了可以通过长期优质、稳定地提供服务来加以培育外,还应该利用博弈中“分离均衡”的原理,积极地向服务消费者发送“好企业”的信号。例如,通过现代国际营销手段,采取适当的广告及人员推销策略;采取“先提供服务,后收钱”的做法等。由于只有经营实力强、服务提供可靠的企业才有能力采取上述做法,因此这些做法就有可能形成消费者借以判断“好企业”、“坏企业”的甄别信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因此而更快地树立,并更好地发挥其减少服务贸易中交易费用的作用。在这一方面,跨国服务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说明:这些跨国服务企业在与东道国企业竞争时往往能够获胜的原因可能不仅是其较好的服务质量,还应在于其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服务技术改进与创新的作用。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将为服务生产的进一步分工创造条件;而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越高,其服务质量的优越性和稳定性就越有保障;并且,当这些更先进的技术被普遍使用时,服务的异质性(即同一服务产品由不同的人来生产或提供给不同的消费者时的质量差别)将可能得到限制,服务产品有可能趋于标准化,服务的质量就可能更容易测量。这样,原本因质量评价问题而额外产生的定价费用、谈判费用、惩罚违约行为的费用等都可能大大减少,并最终减少服务贸易中的总交易费用。

(三)制度安排的作用。制度安排是指遵循着同一规则的交易活动的集合。它是“利益互相抗衡的个人之间的交易活动的收敛,是交易活动这种博弈的集体稳定对策”(盛洪,1992)。通过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减少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交易费用。目前,区域内服务贸易的制度安排有:欧盟资本、人员、服务和商品统一市场的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等。而范围更广泛的国际间制度安排的实践当为WTO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即GATS)。GATS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GATS促进了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GATS主张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并规定各成员必须履行以下义务: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履行其承诺的市场准入表;对于可能“抑制竞争从而限制服务贸易”的商业惯例,“应任何其他成员的请求,应就取消上述的商业惯例与其进行磋商”(GATS第九条)。同时,GATS还规定:服务贸易理事会应通过其建立的适当机构,制定任何必要的纪律,以“确保有关资格要求和程度、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的措施不至于构成不必要的服务贸易壁垒”(GATS第四条)。GATS的这些规定对于保障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竞争的充分程度和交易费用的高低是相关的。竞争的充分程度越大,交易费用越低。充分竞争使得服务贸易中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使进、出口双方都节约了大量有关价格形成、避免欺诈、讨价还价以及保证信用等的费用。

2、GATS促进了服务贸易中法律信息的公开化。GATS规定各成员有遵守透明度原则的义务,即:应公布“所有普遍适用的有关或影响本协定实施的措施”及“一成员为签字方的涉及或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协定”,并且“应立即或至少每年一次向服务贸易理事会通报其显著影响本协定下已作具体承诺的服务贸易的新的法律、规章或行政指示或对现行法律、规章或行政指示的任何修改”(GATS第三条)。GATS还规定“成员在实施其对服务提供者的批准、许可或证明的标准时,其给予承认的方式不得成为国家间实行歧视的手段,或对服务贸易构成隐蔽的限制”(GATS第七条)。GATS的规定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当事人对可能影响其贸易的措施、对各种贸易壁垒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程度等信息拥有比较充分的知情权。这样,服务贸易的当事人就可以提高其收集相关法律信息的效率,节约其因此而花费的交易费用。

费用范文篇10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已参加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建立个人账户的在职职工、退休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

第三条参保人员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补助费用,从城镇职工(含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缴费基数划入个人账户中划转,划转比例为0.5%。不足部分,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余中支付。

第四条参保人员患下列疾病,在门诊治疗发生的医疗费,可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补助范围。本办法所称门诊特殊病种(以下简称特殊病种)是指:

Ⅰ类: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镇痛治疗。

Ⅱ类:糖尿病;肺源性心脏病;精神病;肝硬化;白血病。

Ⅲ类:偏瘫;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高血压;类风湿症(肢体功能障碍、关节变畸)。

第五条特殊病种的支付标准:

Ⅰ类: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为400元;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标准在职职工为75%,退休人员为80%。一个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5000元。

Ⅱ类: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为400元;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标准在职职工为75%,退休人员为80%。一个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4000元。

Ⅲ类: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为400元;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标准在职职工为75%,退休人员为80%。一个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3000元。

第六条门诊特殊疾病的界定,必须严格按照《*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疾病门诊治疗病种诊断标准》(武劳社发〔2008〕184号)诊断确定。经确认患有特殊疾病的参保人员,在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诊疗项目范围、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门诊医疗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虽患有符合本办法规定范围的特殊疾病,但进行该病症以外的治疗、检查和用药所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仍按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参保人员经定点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临床诊断,明确属于本办法所列疾病(1种或1种以上),且病史在二年以上、至少有一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记录、并继续需门诊治疗的需出具以下资料:(1)《*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申请表》、(2)住院病历(近两年的)、(3)疾病证明书、(4)检查、化验资料(二级甲等以上或专科医疗机构)、(5)医疗保险证(仅申报、领证时出示)、(6)一寸免冠照片一张(领证时用)等,报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社保局)审查确认。必要时由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相关医学专家按照《*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疾病门诊治疗病种诊断标准》进行复查。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县社保局发给《特殊疾病门诊就医证》和特殊疾病门诊专用病历,实行双处方。

第八条根据本人意见,确定一家二级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或专科医疗机构作为本人特殊疾病门诊的定点医疗机构。鉴定结果原则上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后,需要继续门诊治疗的,应重新办理门诊就医手续。县社保局应对享受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人员每半年定期进行复查,经复查痊愈且临床指征消失的,不再继续享受门诊医疗费补助。

第九条接诊医生对患有特殊疾病的参保人员诊治时,应在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诊疗项目范围内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一次处方给药量最长不得超过30天。

第十条同一患者患有两种以上特殊慢性疾病,只按最高一类疾病标准支付。患特殊慢性疾病一个年度内每住院1次,报销比例、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下降5%,住院2次以上者不享受特殊门诊医疗补助。

第十一条符合享受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的参保人员,门诊医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本人垫付,待医疗终结或年度期满后,持《特殊疾病门诊就医证》和医疗处方、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专用票据以及检查费、治疗费、材料费、用药清单,到县社保局审核报销。

第十二条定点医疗机构应对门诊治疗特殊疾病参保人员病历、处方单独管理,并据实提供检查治疗的费用明细清单。

第十三条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及经办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用的管理。对在申请办证和治疗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违反规定行为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