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5:28:39

发展与设计

发展与设计范文篇1

这里提到“浪漫”,主要用来指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其整体的艺术性。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有其主题,用来表现这个主题的手段和方法,就是其浪漫性,它可以写意,可以比喻、夸张,也可以对比等。人们接触一个建筑首先是它的形式,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影响着人们对该建筑的总体评价。

柯布西耶后期代表作品法国孚日山区的朗杳教堂,给人第一眼的感觉是一种虔诚和肃穆的感觉,它通过比喻,把教堂的外观形式设计成一个像一双正在祈祷的手,以此来表现其教堂的主题。多重的象征和新奇创造,内部小巧的空间与开阔的室外环境利用,使这个教堂独具魅力。美国建筑师莱特设计的唯一教堂,同样是教堂,它也是三角形式的建筑,外形也像是一双正在祈祷的一双手,但是它的风格和朗杳教堂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橙色的运用,给人以活力,其相交的角度比朗杳教堂要尖锐一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好象是有种直接聆听上帝教诲的感觉。同样是教堂,同样可以找到祈祷的手的象征的意义,但是两种在颜色和外形的运用上的差异,使这两个教堂给人的感觉大有不同。

浪漫性的表现是离不开现实性基础的,科学的发展给建筑的表现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当地的人文基础,民族传统,风俗习惯还有环境条件等都影响了建筑的发展。

古希腊的建筑,多用柱子,其柱式美丽端庄,肃穆大方,表现了古希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的艺术精神,人体美和美丽的神话都深深的影响了古希腊的建筑。到了古罗马,随着券拱和券柱式的出现,有了像万神庙和凯旋门这样的通过几何和宏伟的外型来表现伟大建筑。帆拱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拜占庭的建筑,像圣索非亚大教堂和圣马克教堂,通过帆拱技术来构筑大空间,给人以广阔的感觉。以后的罗马风,歌特以及以后的现代建筑,建筑的每一部发展都是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

在2001年12月~2002年1月进行的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国际设计竞赛中的最佳方案——穿越银屏,由RTKL国际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合作设计。此方案通过光线、材料及其空间变化把电影从拍摄、制作和上映的各个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总体上透着电影的虚拟性特点。而其与绿色的全面结合,既融入了环境,体现了生态概念,又用了绿色将生命的概念植入电影这一人为艺术中,成为“生命之树长青”理念的载体。

可见,浪漫性是建筑的性格和活力的体现。它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寓意,都体现了建筑师的特点和风格,也体现了历史,科学和社会的特点。

2建筑的现实性

这里所说的现实性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建筑的技术和材料,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一个脱离了现实的建筑就算多么的浪漫和多高的艺术性也不会被人们所接受,进一步说,脱离了现实的建筑是不会具有多高的艺术性的,那是梦幻中的空中楼阁。先看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国家电力调度中心”,作为长安街上的建筑,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以其典雅、内在的气质和古都的城市环境相协调,结合地域性的特征,能充分考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在对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融合,室内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上做了积极的尝试。以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力求充分体现当代的先进科学水平,以期形成以艺术、人文、和谐、技术为特征的当代建筑的风格,来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首都风貌。它是浪漫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的体现。2.1建筑与科学

科学是建筑的技术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建筑设计提供了许多方便和新的思路。例如上海黄浦江上的南浦大桥,这种斜拉丝悬索桥只有在近代的钢丝和结构力学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出现的。

出生于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就是把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的典范。他对建筑设计的研究涵盖着科学分析、数学论证、仿生演绎等,以其学识和想像力把雕塑、建筑与结构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解决建筑问题的新思路,其作品堪称科学与艺术想结合的典范。他的这种思路和风格体现了建筑应该是“科学+艺术>建筑”的时代体现。

建筑与科学的结合就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相结合的体现。科学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艺术又给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建筑与环境

建筑总是和周围的环境一起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于是,在这里景观的协调成为中心。和谐是主要的思想,而建筑和背景以及其他建筑的关系成为影响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主要因素。

E·H·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提出了背景秩序的问题,他认为背景秩序的建立,需要弱化该形象对人的视觉造成的刺激,最主要的原则是要避免“视觉显著点”的形成,从而维护背景环境的整体秩序。背景环境需要保持相对低平的景观位势,就其中的某一个背景元素来说,需要采取与周围建筑统一的设计手法,即在实体位势因素(高度、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作出呼应,减少彼此间对比,达到“背景协同”。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莱特的流水别墅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与周围的人民大会堂等建筑和广场上人流的环境氛围结合起来,既作为了广场的一个标志,又给人一种宏伟,肃穆的感觉。

2.3建筑与人

大家都知道建筑要以人为本,从人们的真正需要出发,来进行设计,在“以人为本,融于环境”的前提下,再进行艺术的创造,美的勾画。

西萨·佩里建筑师事物所设计的工程项目包括世界金融中心、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驻东京大使馆、马来西亚KLCC大楼、华盛顿里根机场等。他们坚持“回映建筑”的思想。这个思想特别强调对特定条件的全面回应的重要性,而获取最佳设计。特别关注业主的需求、造价、技术和环境。他们为日本的森大厦业主设计的作品“爱宕青山”通过精巧的设计,高效的高层塔楼和最大程度的开放空间,尽可能保持所有的自然环境,也是他们“回应建筑”的体现。

发展与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模具设计;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自从进入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模具设计、制作及加工技术就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仍然无法满足模具技术的发展需求。就目前而言,我国还只能实现模具零件70%左右的自给率,而且零件的专业化、数字化、精准化、标准化程度不高。CAM、CAD、Pro/E、UG、SolidWorks等软件技术的应用也不普遍,精密化、数字化模具、多功能复合模具、气体辅助注射模具、高压注射成型模具等零件与技术的开发应用都有待提高。我国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弊端,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1模具制作及设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对于模具制作与设计都是靠着人为操作机械共同来完成的。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模具及机械设计人员开始逐步改变现状,接受使用CAD等一些二维软件进行图纸的绘制,这种简单快捷、高效准确的软件慢慢地获得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赞扬与好评,随着制图软件的使用,其领域也在逐步扩大,现如今,有关于模具设计、机械制造的辅助软件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软件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这项技术的广泛使用缩短了模具的制作时间,保证了加工质量。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模具从二维转换升级至三维,而在设计使用中已进入三维时代。而我国众多企业的设计过程仍停留在二维时代,对于更复杂的产品还是很难攻克;迄今为止,我们国家在某些模具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存在着一些技术缺陷。我国对于模具的分类有很多,针对不相同的模具,我们会做不同的工艺设计,而每种工艺我们有着不同的加工方法,而对于相同类模具我们也可以用不一样的加工方式来进行尝试制作并进行技术对比。目前数控机床配合计算机技术在模具加工中处在一个极为关键的地位,这项技术的数字化及信息化程度极高,在确保模具精度的同时还能保证精密;如今市场对于模具的制作及工艺要求还在不断提高,面对市场的竞争需要,模具的加工技术必须要不断向前发展,融合更多先进的加工技术。

2优化模具改革的建议与措施

当今社会,我们要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质量及水平,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中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模具设备的引进和投入。教师在模具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模具教学改革的执行者和创造者,而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又取决于本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实践教学水平至关重要。中高职院校在选拔老师时要严把质量关,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考核和教学水平考核,杜绝浑水摸鱼的老师混在教师队伍中,模具设计与制作的教学要与对应的岗位现场操作相结合;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引道、授课、解惑”。其次,要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模具专业的兴趣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模具设计及模具制作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比较枯燥乏味,教师要随机应变地改变教学机智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信息化、模拟化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享受设计、热爱设计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同时还要让学生看到模具设计的未来广大的前景。要培养并加强学生对未来岗位职责的要求和认识,让学生学会规划未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结语

信息化、数字化及人工智能化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前进的动力,因此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一些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虽然我国的模具设计水平与其他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我们只要有信心和勇气去追赶,我们就能展现出自我的价值,我们在求索和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引进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中高职院校要培养自己独具匠心的模具设计人才,就应该立足实战,与国际接轨,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合理搭建专业课的体系制度和考核实践制度;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于保敏,贾耀曾,胡烨.就业导向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2]徐政坤,卢端敏,宋斌.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06).

[3]范丽丽.模具设计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6):217-218.

发展与设计范文篇3

近年来,我国家用纺织行业发展迅猛,随着国内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经济政策,非凡是住宅消费、旅游消费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家用纺织品消费快速增长,同时对外出口因前几年欧美经济景气而增长较快,“2000年家用纺织品的出口达到54.2亿美元”P1,家用纺织品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又一经济增长亮点,且极具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尽管发展迅速,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主要是产品档次较低,与欧美同类产品相比,个别单位产品附加值仅其十分之一。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一是要提高全行业品牌意识,争创国内国际名牌;二是要加强全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先进治理经验的引进吸收;三是要加强对家纺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这是我国家纺业最薄弱环节,也是提升我国家纺产品档次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我们家纺业进一步发展所碰到技术难题中最难在短时期内解决的课题。

我认为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中出现的设计问题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服装行业中出现的问题惊人的相似,那时我们总是把服装产业落后的原因归结于服装设计水平,认为只要把服装设计水平搞上去,问题自然会解决。实际上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服装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确实穿得更好,更时尚,也更有品味,但是我们服装业从整体上看仍然还较落后。这二十年在中国的大学里服装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培养了大批服装设计专门人才,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我们纺织品的附加值仍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仍不高,以丝绸行业来说,我们虽然生产了最好的原料,但最好的丝绸印花染整仍在意大利、日本。尽管整个世界已经离不开贴有MADEINCHINA标签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尽管我们早已成为世界头号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国,但那些产品大多不是我们设计的,品牌也大多不归我们所有,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赚取少量的加工费,我们所拥有的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还很少很少,能在国际时装界立足的时装设计师几乎闻所未闻。当然我并非想否认中国服装设计界的成就,中国服装设计经过二十年的奋斗设计水平大幅提升,虽还不足以领导时尚,但与世界的差距正在缩小,几乎快摸到世界时?耙捣⒄沟穆霾耍残碓儆檬甑氖奔洌憧梢钥吹轿颐堑氖弊吧杓剖尤氲焦室涣魇弊吧杓剖Χ游椋材芸吹轿颐歉嗟墓食勖放啤N抑皇窍爰死此得魑侍猓?nbs中国服装业的问题并非仅是设计的落后,实际上是纺织行业整体综合技术实力的问题。服装设计实际上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其设计综合了纺织业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成果,是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家纺设计与服装设计一样也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是整体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

中国家纺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当年服装业一样,并不能仅依靠“设计”来根本解决。实际上中国家纺行业仍处于新兴的,低技术水平状态,整体家纺产品档次相对低级阶段,但比较当时服装业来看,家纺业发展的基础要比那时好得多,条件也优越得多,因为中国纺织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以服装业为龙头的带动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都已提升到相当水准,实际上为家纺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这方面来讲中国家纺业发展相对较快是有其必然性的。但中国家纺业要达到世界级先进水平,还需要走相当长的路,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两方面的配合:一方面,努力使我们纺织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家纺产品的设计水平达到相当高度,具备应对各种设计要求与设计风格的足够能力,且具有一批高素养家纺设计师。

二个方面缺一不可,双方面具有辩证关系,即家纺设计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必然会促使家纺设计水平迅速提高。当二方面条件同时或逐步具备,再加上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内家纺产品消费逐步趋向高档化和时尚化,以及国内闻名家纺产品牌策略的成功。中国家纺产品才有可能大规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产品市场。当然对照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历程: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二、中国家用纺设计的现状和思考

对家纺产品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家纺设计应包括三个层面:

1、家纺织物产品设计(织物);

2、家纺图案设计(平面);

3、家纺产品造型设计(空间)。

通常我们认为的家纺设计经常与家纺图案设计混为一谈,实际上三个层面是相互关联而缺一不可的,并共同构成了家纺设计的概念。

从产品设计的过程和层次上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织物设计为底层最基础环节,决定了家纺产品用“什么”织物;图案设计为中间环节,决定了家纺织物印“什么”图案;产品造型设计为最终环节决定了家纺印花织物做“什么”终极产品。

从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来看应该还存在这样一种互相影响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即织物设计能促进和刺激新的图案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图案设计又能影响织物设计与产品造型设计,而造型作为家用纺的终极设计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图案设计与织物设计。作为家纺产品设计师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设计技能,至少应该在专攻图案设计的同时了解并及时把握纺织品面料产品设计与家纺产品造型设计动态信息,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家纺设计师实际上就是图案设计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设计纹样,而且更多的时间是忙于模拟国外流行家纺图案,同时由于图案设计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仍不被高度重视。我们的家纺设计师仍极少有机会去国外市场了解第一手家纺流行信息,也极少有机会回到高校“充电”,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旧的观念。

我国家纺设计界普遍存在着这种状况,并正在影响着我国家纺行业向前发展的进程,急功近利式的模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赚取了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家纺设计有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设计语言,我们家纺设计师也将失去设计创造的动力。这是非常危险的。模拟永远只能使我们生产二流产品,创造自己的设计语言,才有可能使我们生产出一流的家纺产品。当然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使多方面的,其形成的深层因素有以下两点:

1、染织设计教育模式陈旧,当前的我国高校染织设计教育令人担忧:

一方面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纺织品行业的不景气造成一些院校(艺术类与工科类)染织专业学生的招生困难与就业问题,因而使得一些院校对染织专业系科进行了重组,一般情况是染织专业从属于热门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染织服装专业,由于新兴家纺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服装、装饰、产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地确立。目前高校染织专业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家纺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对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染织设计专业应加强对家纺设计的研究,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成立专门的家纺染织设计与研究专业,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目前中国家纺行业空前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染织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仍较陈旧,在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中重视图案设计,而忽略纺织品织物设计(纺织品织物设计在我国工科院校中是独立的专业)与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因而培养出的学生虽具有较强的图案设计能力,但由于对纺织品纤维、染色、织物设计、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知识。他们对纺织品整体把握的能力较差,无法全面地借助纺织品纤维、织物特征表达织物之美。也无法根据纺织品最终产品造型特点完美表达纺织品的图案之美。因此大学染织专业应根据目前及未来家纺业发展需要,打通文理科,使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染织专业互通有无,即艺术院校染织专业应当充实织物设计教学,完善产品造型设计教学,“高等教育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性的重要趋势。我国艺术院校的染织艺术设计教育一般为四年,学生入学时均已有一定美术基础。…要使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既有相当的美术功底,又有实际的产品设计能力…,关键是要实现学科设置的综合化,学科本身发展的综合化以及课程的综合化,合理地安排相关课程内容和改革教授方法。”P171;而工科院校染织专业充实美术、图案设计教学,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学。这样染织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便可以被大大拓宽,他们能把握从织物设计到?及干杓圃俚讲飞杓迫娴姆闹飞杓浦逗湍芰Γ蔽一谷衔颐撬嘌男乱淮矣梅闹飞杓剖鼍弑附先娴淖ㄒ邓匮允遣还坏模褂由弦幻胖匾闹鞲煽纬獭笆谐∮保耘嘌哂蠧I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略及市场调查与拓展等全面能力。使我们新一代家纺设计师在具备较全面专业素养的同时又有家纺市场营销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通过这种对专业的重新定位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必能培养出符合中国家纺业继续发展所急需的新一代家纺设计师。

2、设计文化相对落后

产品设计需经过接受任务→确定目标→市场调查→设计方案→设计评价→工艺制作→效果分析等严格的程序性过程。才能确定新产品的生产,同时设计中还需考虑产品功能效用、艺术审美、制作材料、时代特征等因素。因而设计完全不是象一般人所想:图案、色彩、造型…那么简单,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且极具创造性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而设计艺术也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才会有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同时设计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才能使设计具独特的魅力,才能广为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当代社会,西方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也必然使其西方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应当承认当代世界文化的主流是西方文化,当代家纺设计的主流是西方家纺设计,它们领导着世界的家纺的流行时尚并牢牢占据着世界高档家纺产品的市场。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尚不发达,对外改革开放刚二十年,对西方设计文化研究得还很不够,对我们自己的设计文化研究得也还很不够,现代中国设计文化相对于西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求我们的家纺设计师去领导世界家纺时尚条件还远未具备。

但我们究竟是有着深厚传统设计文化的国家,中国的传统设计文化是一座尚未被很好挖掘和开发的设计宝藏,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大研究投入,打中国特色文化牌,以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当代世界的“中国热”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继续流行,西方设计师设计的中国题材、中国风格的纹样在各种新纺织品展会上经常可见:“风格趋向细微和精巧。有的灵感来自三十年代的中国…的装饰纹样…”P27。“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本民族传统设计艺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我国现代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家纺设计艺术逐步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三、手工印染、刺绣等传统艺术在家纺设计中的价值

就目前中国家纺设计状况,我认为中国家纺设计可以两条腿同时走路,一方面应紧追国际家纺时尚潮流,加强对世界家纺设计文化研究,促进中国现代时尚家纺设计。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家纺设计艺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采用中国传统技艺制作的家纺产品。

理性比较中国现代家纺业与欧美高档家纺业,我们轻易得出中国家纺的优势与劣势。其劣势主要表现为:

1、产品档次较低;

2、技术含量较低;

3、设计水平有较大差距。

我们的优势主要有:

1、纺织品原料齐全充足;

2、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且有较好的技术水平;

3、国内需求稳定且增长迅速。

应该说我们的劣势其根本源于我们纺织品整体技术水平与产品设计能力较低,是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的。然而假如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能较快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由于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发展地不均衡,仍将会长期维持我们加工费用较低的状况,人力资源物美价廉是我们的一张王牌,再加上近年来世界家纺返朴归真的民俗风格和异国情调风格的流行,我们在家纺设计中完全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染织工艺,生产出采用手工制作技艺的既具工艺性又具个性化的高附加值高档家用纺织品。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应该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且极具浓厚东方文化特色,只有我们能生产,别人会因为人力成本或文化上的原因而无法模拟。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手工印染(绞缬、蜡缬、夹缬)、刺绣、编织、织绵……等传统染织工艺的研究,并对这些传统染织工艺进行重新包装赋予其时代性和时尚性,设计出既有中国传统工艺之美又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家纺新产品。这些产品从目前的消费空间看既能满足国内部分宾馆饭店的非凡需要,及国内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生活品味消费群体的需求,又能满足国外消费者求新求异的要求,同时应对这些产品采用现代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树立中高档手工纯天然绿色产品形象。通过对这些产品的市场策划和开发,逐步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并以此产品的成功,以点带面,在国际家纺市场确立中国高档家纺产品的地位。

家纺设计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不但涉及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还需要有纺织业整体技术实力作为技术支撑。当前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发展势头迅猛,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时机,调整家纺设计教育体系,拓展家纺设计思路,设计出既有时尚性又具中国特色的家用纺织品,以提高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水平,推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更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杨东辉《大有作为的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纺织装饰科技》2/2001

发展与设计范文篇4

诗经文化是房陵文化中最为特殊的部分。说其特殊,是因为在这里发生的与《诗经》有关的故事并不多见,丰富特别的说唱吟歌传统和丰盈特殊的民俗表现样式,就连《诗经》采邑人尹吉甫也与房陵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至今,《诗经》时代的歌谣还在传唱。房陵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流放文化,曾经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久、人数最多、官职最高的流放地[2]。据确凿考证,流放至此的王侯不少于十人,被百姓传说最普遍的就是流放房陵十四年之久的唐朝庐陵王李显,一个个被流放的王侯把宫廷文化也带到了此地。而今,想必享誉全国的皇(黄)酒就是留给后人的战利品吧。可以说,房陵文化浸泡在草药里,品尝在酒茶里,响彻在民歌中,习见于婚丧嫁娶的民俗里。而今,走在房陵大道上,我们还能感受到这份文化气息。

以神农架和武当太极湖两大旅游风景区为依托,整合好周边山水文化资源和文化艺术盛典(如郧县七夕文化节、武当山太极文化节、武当山道教文化节、武当山旅游文化节),在活动中将房陵文化进行交互式的点缀或植入,以此获得外界对房陵文化及相关生态文化的认知,提高房陵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信,让文化具有生产的能力。以诗经文化节为主打的文化盛典每年都是房县人的大手笔。新网络、新传媒时代的时空跌进,据不完全统计,房县“尹吉甫诗经文化”在央视及各大媒体亮相20余次,诸如“房陵诗经吟唱大赛”、“房县诗经民歌擂台赛”、“诗经文化研讨会”、“诗经文化摄影展”、“房陵诗经文化进社区”、“房陵诗经文化进校园”、“诗经文化系列电视专题”类节目信息不胫而走,传播及影响广远[3]。由此,注重对这类载体文化视觉识别符号进行的挖掘、设计与传播,把节目视觉化,把文化视觉化,把视觉应用规范化,努力构造出有厚重文化内涵的房陵第一品牌。在房县,家家户户酿造黄(皇)酒已经有百年历史,房县人因为能酿造香醇的黄(皇)酒而被外界所熟知,更因为房县有黄(皇)酒而骄傲,因为黄(皇)酒的文化流淌在房县人的血脉中。但注重对黄(皇)酒文化进行提炼,在提炼基础上对黄(皇)酒进行视觉符号的表达与传播还趋之若鹜。即使是有,也是些“之乎者也”罢了,不足以成为品牌。在此,笔者认为,酒文化与区域文化、酒文化与品牌文化、区域文化与品牌文化之间有许多泛文化可以浓缩提炼并加以升华为经典地视觉符号,努力把黄(皇)酒文化品牌打造成为房陵文化新的名片。据史志记载,房县正月十三上街闹春的习俗起源于唐代[4]。春节游行文化涵盖了舞龙灯、划旱船、扭秧歌、腰鼓队、灯谜会、舞火龙等各种传统民俗艺术,是对房陵文化生活活生生的再现。这类地域性载体形式应更加注重对房陵文化元素的再设计,凸显区域节目的特色、提升房陵文化的品位、构造人们的精神区位。

地域文化蕴涵的意义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对地域文化元素相关的认识也会变异和拓展[5]。在以神农文化、巴山文化、诗经文化和流放文化为主而形成了千里房陵,如何寻房陵文化与视觉设计的契合点并借助视觉设计研究不断挖掘出房陵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提升房县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形象,从系统设计方面去提升房县对外文化的软实力及影响力等问题都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代背景下待解决的问题。当然,在地域文化提炼的基础之上,如何探求将地域性视觉设计研究转化为应用成果这一课题同样亟待解决。

本文作者:张乐曾润工作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发展与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特征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各行业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于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当中。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新媒体技术能有效促使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发展。

二、新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视觉传达设计在利用传统媒体技术设计作品时,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示空间大多数是平面的,导致用户在平面中的体验感缺失。虽然视觉传达设计利用新媒体加强了对作品的设计,但看似立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也是属于平面范畴,之所以会呈现出立体的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利用新媒体技术呈现出的空间不同。在新媒体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由二维设计逐渐过渡为三维设计或四维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不再是单一的二维设计,而视觉传达设计的空间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视觉传达设计在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时,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提升了较高水平,大众视野中的全息影像技术便是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的结果。而新媒体也可借助全息影像技术直接将三维空间进行多方位的传播,让人们清晰地了解信息内容,并带给客户不同的情感体验。另外,视觉传达设计除了在空间形式的转变,视觉传达涉及的传播途径也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在以往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当中,相关人员常常在设计当中隐藏自己的意图,让用户自行探索,虽然此种设计方式能有效将信息传递给用户,但其中的体验感程度不高。由于用户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无法准确接收相关人员隐藏在设计作品当中的意图,从而影响了部分用户的信息接收维度。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人员更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加入新型新媒体技术,以此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改革,视觉传达设计也由传统的平面设计发展至二维、三维以及四维设计,并且,平面设计逐渐被视觉传达设计所更替。在新媒体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逐渐朝向多元化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了视觉传达设计不断进行创新,并诞生了人工智能产业,而数字化的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中的VR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视觉传达设计也对VR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而VR技术也将视觉传达设计推向发展最高潮,而VR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社会各界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虚拟与现实碰撞出的火花。新媒体技术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设计师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逐渐清晰了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方向,并明确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科技手段和科技产品,如何有效地将信息通过科技手段传入用户的视野当中,是相关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将视觉传达设计由二维过渡到三维以及四维,也将视觉传达设计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而VR技术的出现,将视觉传达设计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使设计师能与大众用户在网络中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四、新媒体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未重视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虽然新媒体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改革,但视觉传达设计对新媒体技术并没有有效应用,相关人员并未发现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的促进作用,因而对新媒体技术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也没有充分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应用。虽然相关人员积极顺应时展需求,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应用新媒体技术,但相关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和认识较少,无法发挥出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作用和意义。另外,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于新媒体技术应用还未成熟,其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待提升,处在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未引起高度重视,导致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对视觉传达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也无法将视觉传达设计由二维过渡到三维甚至四维水平。而相关人员对视觉传达设计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企业会造成严重的发展阻碍。

(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过于简单

就目前情况来看,视觉传达设计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形式过于简单,大多数企业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仍采用传统的新媒体技术,并没有顺应新媒体时展的需求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无法有效将视觉传达设计从二维过渡到三维以及四维水平。同时,相关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足,导致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无法将作品当中的信息有效传达给用户,用户也无法真正理解设计师的意图。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沟通与互动能帮助各行各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因此被设计师应基于各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及时交流设计思路,最终将视觉传达设计从二维过渡到三维甚至四维。且设计公司也应将新媒体技术有效引入进来,保证设计人员能够不断对作品设计进行创新和完善,进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质量。

(三)作品同质化的问题频繁出现

视觉传达设计在应用新媒体技术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设计作品时作品容易出现同质化。因网络信息技术比较发达,其信息存储量和信息交换量较大,设计师们可借鉴网络中的资源,并对自身的视觉传达作品进行设计。而网络中的信息比较大众化,任何用户都可在网络技术中对视觉传达作品和信息进行借鉴和下载,导致设计师们设计出的视觉传达作品同质化问题频繁出现,其视觉传达作品的质量较低,缺乏个性。另外,部分企业为推销本企业的产品和提高市场份额占有率,让企业旗下的设计师们对优秀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进行模仿和抄袭,以此提高本企业的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占有率。因新媒体平台具有较强包容性,大多数企业都使用同一种推销方案培养设计师,导致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同质化、大众化,降低了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作品质量和水平。

(四)缺少新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随着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社会和国家对视觉传达设计师和相关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视觉传达设计师具备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艺术素养,而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艺术素养是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只有具有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才能将视觉传达设计从二维过渡到三维甚至四维。但由于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拥有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艺术素养的人才越来越少,企业无法应聘到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艺术素养能力的人才。例如,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在设计蛋糕宣传广告时,直接将蛋糕设计在广告宣传栏当中,并未配以文字说明,导致用户无法了解到蛋糕广告中的意图,无法对广告产生读取的好奇心。另外,企业对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并没有展开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对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的精力投入较少,导致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的设计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五、新媒体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重视程度

企业要想有效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就必须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重视程度,只有认识到新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因此,企业同时也要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定期让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进行新媒体技术的培训,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对新媒体重视的程度。只有时刻关注新媒体发展趋势,才能根据新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完善自身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质量。例如,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在设计某咖啡店宣传广告时,应将二维广告中加上文字提示,以此衬托咖啡的香味,让用户感受到广告中所要表达的意思,配以文字说明,使广告意图更加清晰、幽默。同时,企业应大力宣传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也可以邀请相关成功人士到企业内部进行演讲,以此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重视程度。只有让相关人员了解和认识的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内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其次,企业要鼓励相关人员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应用水平,积极参加视觉传达设计座谈会和分享会,与其他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和知识的探讨和交流,以此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最后,企业和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都要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重视程度,只有企业领导层和设计师都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提高企业内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质量以及设计师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水平。

(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含量

081企业要想有效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质量,就必须提升视觉传达设计当中的新媒体技术含量,只有将新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加强企业内部设计师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才能逐渐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质量。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师在应用新媒体技术时,要选择符合视觉传达设计的新媒体技术,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中新媒体技术的含量。相关人员可利用已有的专业水平将视觉传达设计从二维过渡到三维甚至四维,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维度,为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加强视觉传达设计中新媒体技术的含量以及艺术意识形态,不仅能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还能使信息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对广告进行解读。新媒体技术不仅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进步,还带动了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

(三)视觉传达设计朝向多维方向发展

企业要想有效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质量,就必须将视觉传达设计朝向多为方向发展,只有将视觉传达设计的维度不断提高,才能促进相关企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大部分企业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已经从传统的平面设计空间成功过渡到二维空间,并朝着三维空间和四维空间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平面设计主要是包装和海报的设计,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视觉传达设计朝向多维方向发展。例如,传统的广告设计是以平面设计形式展出,如今,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更新颖,能有效吸引受众,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设计的广告呈动态化,其中也包含了艺术行为,能让用户充分了解广告中蕴含的信息,从而提高某产品的销量。而视觉传达设计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质量,还能强化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传递效果,使人们更加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当中的意图,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推销量。

(四)培养新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企业要想有效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质量,就必须着重培养新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加强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人才对技术的应用水平,如此才能提升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内部产品的销量。首先,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应具备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艺术意识,如此才能将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设计得更具吸引力。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人才对技术的综合应用以及艺术意识的掌握,是提高视觉传达设计质量的重要基础,也能加强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曝光率和吸引力。其次,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结合环节都十分重要,因此,企业领导层要认识到对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人员技术的综合应用培养,并加大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的使用频率,以此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企业也要聘用具有专业水平和艺术能力的人才,提高企业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作品的销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促使视觉传达设计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企业要想有效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就必须重视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中新媒体技术的含量,培养拥有艺术能力和新媒体技术的人才,将视觉传达设计朝向多维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艺茹.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评《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2):97-98.

[2]高国珍,刘鑫.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艺术教育,2019(9):123-124.

[3]彭杨.新媒体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与变化———评《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传媒,2018(1):99-100.

[4]张博钧.新媒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0(2):92-94+108.

[5]苏毅.新媒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89-92.

发展与设计范文篇6

一、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

(一)精准性

新媒体技术在信息传达方面,改变了以往以电视媒体、纸质媒体单向交互的传递方式,用户给出关键词与具体内容,便可以获取对应的内容。受众借由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等渠道获取信息,只可以被动地接收信息,在特定信息查询方面会浪费不少时间,传统媒体方式不利于用户查询特定信息,在新媒体技术出现后被时代抛弃。新媒体基于信息、网络等新兴技术,让受众在信息获取方面拥有主动权,受众可以通过资源库在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信息,在信息锁定方面精准性更高。

(二)及时性

通过传统媒体获取信息需要经历完整的工作链,新闻素材收集、编排、加工、排版、印刷与发售为新闻报纸工作链,用户通过新闻报纸获取信息,无法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经过,存在信息延迟传达的问题,新闻及时性原则无法保障。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改变,任何人均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传信息、传播信息,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了解事件大致情况。微博、微信或其他社交软件均可以作为传播信息的平台,提高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高效性。

(三)互动性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用户在信息获取与查询方面拥有自主选择权。以新媒体技术作为支撑,用户可以按照自身需求,灵活的选择媒体形式查找信息,找到其需要的资源。传统电视媒体、报纸等媒体,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在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传媒方式可以根据大众需求,提高媒体信息的交互性,为受众提供人性化服务,使其获得良好的体验感。

(四)多样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可以利用智能设备查找信息,信息查询的速度更快,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在信息查询和阅览方面的需求。在智能设备类型不断增多的过程中,平板、手机、电脑、电子手表等智能设备均可以成为传播媒介。另外,信息的种类也得到极大丰富,用户在信息传播中,可以使用图片、声音、文字等素材丰富信息内容,让人们获得的阅读体验。

二、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

(一)设计方向开始发生变化

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存在较大差别,前者设计内容更加丰富,在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设计整体水平。在信息数据时代,设计工作需要逐渐提高,传统设计模式过于滞后,没有信息化技术的加持,难以达到现代设计要求和标准。为了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设计人员需要改变设计思路和方式,创新设计方式,使用新媒体技术传输信息,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可以更好地完成信息传输任务。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基于视觉传达设计特征,引导设计朝着三维、思维方向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可以高效的整合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对行业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可以满足新媒体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提出的要求。

(二)视觉传达设计向多维空间发展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现很多新的技术,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很多选项。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设计思路与要求,灵活的选择技术完成设计任务。视觉传达设计的关注点在美观、真实、舒适等方面,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便利性,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程度。在新媒体时代,我国平面设计还处于二维水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未来平面设计将会发展为三维设计和思维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应该拥有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学习行业领域出现的新知识,掌握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与二维设计不同,三维设计、四维设计拥有鲜明的层次感,该设计也拥有较强的互动性,为各类社会要素提供技术支持。在新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推广受到部分因素干扰,很多设计人员对其掌握程度不足,因此新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普及程度不高。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未来视觉传达设计将成为一种主趋势,通过三维空间或思维空间,将设计内容直观、生动的表现出来,拥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设计人员需要考量由新媒体艺术设计队伍设计的作品,学习作品在设计方面的优点,打开设计人员的眼界,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科学的应用新媒体技术,创造大量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

(三)视觉传达设计向动态化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多元化特征更加突出,视觉信息传递本身便具备多元化特点,设计工作受到成本与技术的限制,主要以静态的方式呈现作品,设计人员需要明确视觉传达设计要求和关键点,在多方考量、精心设计下,也可以提高设计水平,让设计出的产品获得大众认可与喜爱。视觉传达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设计方式,在品牌LOGO设计、海报设计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在消费群体审美观念发生变化的今天,设计人员已经发现传统静态作品不能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企业在官方网页设计方面的要求,可以使用生动、形象的动态视觉信息,提高作品视觉表现效果。动态浮动的背景图片、滚动的文字信息,均为该理念的设计形式,为信息传递注入活力、增添更多色彩,为大众推送生动、直观的信息,便于大众获取信息。

三、新媒体对视觉设计的影响

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设计主要以二维形式呈现,此类设计不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感。在传统媒体设计中,也存在一些看似立体的设计,但是其也从属于二维设计层面,和其他平面设计的区别仅在空间呈现方面。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语言得到丰富,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平面设计方式,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逐渐朝三维、四维空间过渡,空间感已经成为视觉设计的关键要素。在此期间,全息影像技术被行业人员认可,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使用全息影像技术,在不依靠其他设备与工具的前提下,将信息以三维形式传播,让受众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在信息读取中,在情感方面拥有良好的体验感。传统媒体主要为单向传播的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中视觉传达设计思路发生变化,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改变信息呈现的空间形式,同时双向传播信息。传统媒体视觉方面的设计,设计师一般将自身意图隐藏在设计中,受众阅读信息并通过摸索,从中获取信息,发现作品的内涵,读懂设计师的意图。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意图过于隐晦,借助作品也可以传递信息,但使受众在信息传递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缺失。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下,人机交互设计在视觉设计中的使用程度提高,逐渐发展为主流设计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设计人员应该了解行业环境发生的变化,确定新媒体技术特点,选择科学的方式引导传统媒介顺利过渡到新媒体,借助新媒体技术和传统媒体在设计方面的关键元素,提高设计整体水平。新媒体在艺术设计方面,基于技术手段让受众获得互动趣味性体验,良好的参与到设计活动中,完成信息交流活动。基于新媒体设计理念调整设计内容,可以更好地交流信息,受众在互动中了解设计师的意图,通过自我剖析获得全面、可靠的信息,提高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很多高校对视觉传达设计学科教学定位发生改变,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兴技术相互结合,以现代技术作为支撑,在设计方面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转换,设计师通过技术将自身思维投放在虚拟世界,利用新媒介传输信息,受众观看设计时,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分析设计内容,探究设计师投放在设计中的情感,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

四、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创新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为了加快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需要加大视觉传达设计的引入力度,保留传统设计的优点,合理应用技术,突出视觉设计效果。视觉主要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在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下,推动视觉传达设计朝动态方向发展,让受众在阅览信息时拥有良好的视觉体验感。

(一)动态视觉创新

1.动态视觉设计优势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为静态表现方式,难以让受众拥有良好的体验感。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技术不断优化、创新的过程中,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力度,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为设计工作良好进行提供助力。在新媒体时代中出现不少技术,设计人员按照设计最终想呈现的效果,灵活的引入技术,可以让受众通过设计感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层次感,从中获得多元、准确的信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引入大量新媒体技术,提高视觉传达设计形式的立体性与鲜活性,增加受众对相关信息的印象,达到设计目的。动态视觉传达设计从受众体验需求层面,使用技术手段将视觉、听觉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给受众更强烈的体验,对设计内容产生兴趣,自主读取设计内容。动态设计应该在目标的导向下选择多媒体技术,科学的组织设计内容,提高其对受众的吸引力。动态物体与静态物体相比,前者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因此,在动态传达设计中,围绕设计元素进行动态化处理,让被处理对象拥有突出的视觉呈现感,使受众观看信息后,可以快速记忆相关内容。进行视觉设计时,需要在动态化处理阶段,考虑到主体情感因素对信息获取效果形成的影响,选择一定的方式提高设计内容的趣味性,快速抓住受众的眼球。2.动态设计表现在视觉设计中对文字、图形与色彩等设计元素进行动态化处理,提高相关元素在视觉方面的表现效果。文字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对其进行动态化处理操作时,需提高文字空间呈现感,同时要保证外形设计,凸显文字内涵。设计文字时需要将动画和字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字体动态化设计,让其拥有良好的美感,可以更好地吸引大众关注。在动态文本设计方面,需要研究字体在外观设计方面的利弊得失,设计人员应该将设计关键点转移到受众体验感,基于该要点确定文字持续时间、出现方式。基于大众在阅读方面的习惯,对各方面要素进行合理的设计,使文字达到聚焦大众注意力的目的。对图形进行动态化处理,基于图形内容和设计效果呈现需求,处理单一帧数的图片,让其具备连贯性。动态事物对人的吸引力较大,视觉传达选择动态化图片处理的方式,可以为受众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文字与图片动态化处理阶段,为了提高文字和图片配合效果,需要从整体视角调整配色,提高设计内容在视觉方面的呈现效果。

(二)多感官交互体验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下,受众在信息阅览方面的需求逐渐提高,传统的设计方式已经不合时宜。视觉传达设计可以提高设计内容的直观性,吸引大众目光,增加受众对设计内容的印象。视觉传达设计基于受众对信息接收质量方面的需求,调整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方式,不仅关注人的视觉,也希望设计内容可以通过听觉与触觉,让受众在信息获取中拥有良好的体验感。1.融入听觉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时,为了强化受众在信息获取中的体验感,可以适当地引入听觉,从听觉与视觉两方面设计内容,使用文字作为补充,在提高信息立体呈现感同时,确保受众了解设计较为全面的信息,在整个活动中拥有良好的体验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声音元素,让受众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信息,可以提高受众在信息获取中的专注度,抵消该阶段的疲乏感,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数据。2.融入触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还可以引入触觉,将触觉与视觉结合起来,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精准度。基于触觉与视觉层面进行设计,需要改变以往的设计方式,让人们通过接触获得信息。触感作为人体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在人与事物接触、互动中,进行信息传播的操作,加深个人对相关信息的印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让触觉与视觉交互,使受众在该阶段拥有良好的体验感。以智能手机为例,人们可以通过屏幕操控,发出指令并得到相应的反馈,从中获得良好的触碰体验。在设计环节,分析受众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需求,实现视觉与其他感官的交互,提高受众在信息获取中的体验感。

五、结语

发展与设计范文篇7

1DV发展的必经之路

1.1选题的价值判断众所周知,选题是作品的生命之源,无论是作品形式、表现方法还是素材内容都受选题的影响。DV作品的受众范围受其选题是否服务于民众、是否赢得民众的喜爱等影响。另外,DV作品凭借主流媒体进行传播时,其所呈现的“平民视角”应最大限度地贴近社会主流生活,最大程度地展现时展脉搏,最大规模地展示社会民众的精神风貌。

1.2主题与内容的把握主题的突出性与内容的法向力是每部作品的支点,主题引领着内容,内容彰显着主题。与此同时,两者要依托电视理论,肩负起服务大众的重任,这也是保持传播链条完整性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因而,DV作品的制作要符合民众的审美观,具有很强的文字叙述能力,通晓大众传播的规律所在,掌握作品创作的节拍与风格。

1.3摄制技术的跟进像因拍摄技术所造成的虚焦、晃动、偏色等引起感观不佳,像因丢帧、画面截取不当等引起视听效果不理想,这些DV作品如果只是为了自己欣赏还可以“蒙混过关”,但如果把它放在主流媒体传播上,无论是技术还是制作方法都不符合大众媒体所需,更不用说能引起民众的共鸣和追捧。无可置疑,每部作品的得与失取决于技术水平的高低,同样每部作品的受众程度也取决于技术含量的高低。早期时,DV作品来源于民间,几乎与专业媒体毫不相关,而当它逐渐走向专业化时,其传播特性必然要与主流媒体相吻合。

2DV新闻特点

2.1传播主体平民化:真正的平民新闻一般意义上,DV新闻几乎让所有民众都有机会亲近和运用媒介,并参与新闻的创作与传播。当前很多DV新闻都来源于非专业DV拍客的录制。DV拍客来自于社会各界,他们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可以打开相机,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捕捉身边的丝丝屡屡,他们以平民的角度来拍摄和反映平民百姓的生活,记载着世界万物、世间百态,折射出最引人入胜、活灵活现的具有原始气息的生活形态。就像社区的歌舞比赛,广场舞文化,左邻右舍的大事小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等等,都是平民化的最真实写照。可以这样说,从DV新闻的传播者来看,就已经凸显出其平民化的特征。

2.2传播内容生活化:丰富了民生新闻早在2004年,民生新闻就以其接近生活、服务民众的特色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在全国各地都有其忠实的“粉丝”。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民生新闻都来源于专业媒体人的创作,观众依然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这些民生新闻也未能真实地反映出平民阶层的生活状况。而随着DV新闻和DV节目的崛起,传播者和受众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新闻素材的选取真正地以受众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像中央电视台十套的“讲述”栏目,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等,它们都是以普通人的人生故事为主要表现对象,叙说发生在人们身边的是是非非,它们真实、生动,体现了平民化、贴近性、本土化的特点,获得观众的认同和肯定。通过DV新闻,人们可以感受到大千世界、社会百态和奇闻异事。

3DV纪录片的特点

纪录片犹如一面镜子,能透射出世界万物的千奇百态,尽管其所反射的故事情节或多或少会有偏差,但这种偏差是在我们能承担的范畴之内,也是纪录片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拿赛博空间来说,尽管它的出现对真实空间是一种破坏,但追根溯源它是可以自我矫正的。但这种矫正具有滞后性,它是在出现问题后才进行补救的。信息并不是具体的物件,它仅仅是事实的表现,这是不言而喻的,它只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实体,看不见摸不着。信息来源于现实,它是根据现实进行改编和创作的,它可能是关于事物本身的信息,也可能是与其相关联的其他事物的信息,还有可能是反映事物本身实质性内容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全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所以说信息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但信息的事实与信息叙述的事实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民间DV纪录片来说也不例外,它也不是实物,只不过是对现实的拍录、写真,其本身的真实与其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也是截然不同的。

4DV将促进广电制作格局的发展

随着DV摄录设备的兴起,新闻媒体又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一个“平民化”的制作时代到来,广电制作格局也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第一,随着制作人逐渐年轻化,关于计算机特技的运用,老制片人与新制片人迥然不同,由过去的畏惧转变成了现在的依赖。可以说,当今这代制片人都是玩游戏机长大的,凭借着他们对计算机软件的驾轻就熟,愈来愈敢与专业计算机操作人员相提并论,就像当前物流行业的蒸蒸日上,民间编辑能力越来越强,新闻媒介行业将会有愈来愈多的全能型艺术人才;第二,电视行业需要众多综合型人才,同时电视制作分工越来越细,相当一部分专业型技术人才逐渐被调到技术服务部门,随着技术知识的普及化和社会化,电视行业内专门从事技术性工作的媒体人会愈来愈少;第三,电视制作将向多元化发展,廉价的录制设备将促使制播相分离。因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一部分电视节目也逐渐走向社会化、平民化。面对无限的市场和多样化的受众,无论是高清度电视还是民间自制DV,无论是拍摄技术的差异还是创作风格的迥异,各类电视节目都将通过各类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并服务于各自不同的“粉丝”;第四,摄影技术和创作技巧犹如电视产业发展的双节棍,它们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就如一项新技术的衍生必将引起新的灵感,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制作方式和牟利手段。反之,新的制作方式和牟利手段也必将逐渐促使新技术的完善与成长。

发展与设计范文篇8

紧扣主题,多维展开

直观上看,现代艺术设计和环境设计分属于不同的从业领域,前者艺术色彩更浓,在实践中更强调现代性特征,后者设计色彩更浓,在实践中更强调景观性价值。在现代文明普遍认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设计逐渐成为一种自然生态保护的践行途径。当二者被置于“自然生态”这一场域中,可以在多维领域实现融合,朝“设计生态化”方向共同发展。但二者表现形式多有差异,现代艺术设计多用抨击、警示、讽刺等作品形式,呼吁人们善待自然生态;而环境设计则较为务实,通过生态学、园艺学、设计学等跨域结合方式,为人们展现出自然生态美好的一面。据此,本书紧扣“设计生态化”这一主题,从多维领域论证现代艺术设计和环境设计的融合与发展机理。其中,融合机理主要包括风格流派、任务规划、表达技法等,发展机理主要关系到设计场所演变、人性化需求嬗变、文化价值观取向变迁等,掌握相关要素对于促进设计生态化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思维清晰,多维论述

从现实角度出发,现代艺术设计与文化产业高度相关,而环境设计与生态救济关系紧密,虽然二者对于自然生态保护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学理及应用层面的关系模糊,需要进一步进行梳理和重构。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作者思路清晰、论述科学,分别从材料、形态、空间三个维度展开,阐明了二者融合与发展过程中的关系逻辑。其中,材料逻辑是现代艺术设计与环境设计融合的基础逻辑,也是二者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需确保设计材料具有自然生态友好性。在形态逻辑中,以现代艺术设计为主动、环境设计为从动。所谓形态,可以理解为一件设计作品的外观、造型、结构等,现代艺术设计在这一方面显然更有优势,可将构思的自然生态保护寓意迁移到环境设计作品中。在空间逻辑上,以环境设计为主动、现代艺术设计为从动。空间决定了一件设计作品的现实状态,环境设计具有强烈的务实性,可弥补艺术设计可行性不足的缺陷。

方法实用,多维构建

发展与设计范文篇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90年代,全国开始认识到设计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以1989年广东太阳神集团导入CI标志为例,CI开始在中国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一些企业利用CI战略为自己扩大了市场,赢得了利润。进入二十一世纪,就中国的设计院校就达到几百家之多,大量设计人才的出现,却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这里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艺术设计同样也是一种生产力,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东部已经高度发展,设计却仍然在那里继续推动经济,在目前的西部开发中,需要更好的利用设计的特殊条件,开发西部,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中国吸收了国外的优秀文化,将设计成功的导入无疑是祖国经济建设的一片沃土,西方国家的设计比中国早。而且非常重视,所以经济突飞猛进。

美国在一份关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政府文件中,将设计列入了“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文件中共列入22项部级的关键技术,其中,17项指出产品与制造工艺的重要性,设计被列入国家关键技术的开发,可见,设计是现代科技必不可少的一项,而强调设计,其目的也在于增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国家实力。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分析英国经济状况和发展战略时指出,英国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设计,他曾断言:“设计是英国工业的根本,如果忘记优秀设计的重要性,英国工业将永远不具备竞争力,永远占领不了市场,然而只有最高部分具备了这种信念之后,设计才能起到他的作用,英国政府必须全力支持工业的设计。”

德国,在一战结束后,威玛政府立即讨论并通过了格罗佩斯关于创建包豪斯学院的建议,正因如此,德国紧紧抓住设计,把有限的经济,科技和管理力量充分转化为商品,综合国力明显超过美、英、法等国。日本,在二战后也认识到设计的这一作用,几乎所有高知名公司都有本企业的设计机构,包括人员、资金的投入也很充分,六七十年代的家电、汽车等涌入世界国际市场,设计创造了日本的经济神话,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自90年代以来,市场竞争取决于设计竞争更加明显,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纷纷都把设计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二:设计在东部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振兴西部经济的战略性地位

中国东部自改革开放以来,借助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的大力支持,经济迅速复兴,并成为与国外相联系的首要的桥头堡,吸收外来资金和优秀先进文化及管理经验,这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设计的引入。首先:设计的应用在各企业表现出很大的经济利益,借用设计在竞争中树立起自己的企业品牌,树立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借助设计,通过各种形式的营销、策划,对产品实行包装等,这些附加在产品上的形式仅是一个方面;其次,将设计应用于产品的开发之中,设计出更能紧随时代的产品,并且,许多产品都飞快发展,一度走进了世界的前头,更加吸引了大量国外知名企业来中国投资的欲望,在短短的二十年里实现了东部的伟大腾飞。

那么,西部的经济发展是否也能这样一如既往呢?首先很肯定的一点是,设计既然可以推动东部经济的腾飞,也必然掀起西部经济的发展高潮。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教授林衍堂曾说:“……面临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如果缺少了工业设计在产品领域的必要作用,中国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在西部的发展中,我认为设计的重要性是无法取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设计也是一种生产力”,“设计就是经济效益”的说法并不过分,我们知道,我国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一直都是“一流的质量、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企业不重视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有关。如今,西部经济的发展遇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机遇是很多,外商的大量来西部投资,东部的一部分产业阵地转向西部,每年的西部经济贸易洽谈会也在为西部的建设搭建一做桥梁,政府政策的西部倾斜,等等。但挑战并在,西部是否要走东部的发展道路和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如果这样就比较模式化了,类似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所以,西部应在自身优势的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学习和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重视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

艺术设计是把预期目的和观念具体化、实体化的手段,是人们进行经济建设的先期过程,它的本质是人们对将要进行的经济建设活动作为艺术化的设想和筹划,总体看来,这种设想和筹划是进步的、发展的,甚至是超前的。设计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先见性,所以,在西部的发展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西部经济,利用设计为经济服务,推动西部经济发展。

设计和经济上的生产、消费、流通、市场及科学技术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不管是东部、西部或国外,商品的三个环节,生产、消费和流通却一不可,离开了某一个都是失败的,而在三个环节中,商品又难免受到技术条件、市场变化的制约。而设计又是生产的排头兵,是生产这个链条上的第一环,往往是设计先行一步,生产以设计为依据。西部经济发展中,也应该将设计作为一个重头戏。比如,西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形成什么样的城市理念,在工、商、农、科技等行业应有什么样的规划,城市的布局、规划设计是形成科技卫星小城镇呢?还是大工业的工业城市?或者是以人类的居住和生存为首的模式,是否要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注重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关系等等。这样是把设计的概念宏观化了,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具体下来,设计可以作为生产的先导。一个红塔香烟20支装的包装设计交给工厂后,10年的产量超过几百亿盒,装了香烟后卖了几千亿元。一套汽车设计图纸封了几十年,但是还是图纸,一旦投入生产,几年后,地球上到处都可见它在奔跑着。

消费决定生产和市场,消费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就买卖什么,这才成为市场经济。首先,为最稳定的消费设计,其次,为被空缺的消费设计,然后应该为到来的消费设计,只有坚持从消费出发的道贺机才最具有效益,也回受市场的欢迎,这就成为真正为经济的设计,也同时成为商品流通的“保护神”,为商品锦上添花,获取消费,争取流通。

如今,已是市场经济时代,凡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设计也必定是成功的,而且,设计为市场的生产、消费、流通服务,这也正表明设计与市场的密切关系。设计主要的方面也是设计市场,设计市场的商店、宾馆、写字楼、贸易公司和银行大厦,设计商标、包装、广告、橱窗和装饰,设计进入市场的企业和品牌形象等。设计是工业革命后的结果,与科技之间有深刻的关系,无论第一、二次或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都起着不可抹杀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设计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无疑会给今天的社会发展以推动。

西部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但不是很明显,现在,随着机遇的到来,而现代设计是高科技与文化艺术的高度融合,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当展的重要载体,它最终为市场价值服务,也必将对西部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西部经济的发展中,设计作为持续性推动的载体的价值

中国加入“WTO”已经成为现实,我国的经济运动模式和产业结构更新也将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的设计产业发展迅猛,且设计产业是伴随着经济不断成长起来,特别是知识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对设计产业的适时性,前瞻心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全心的文化内涵和视觉形象的创造,如果把视野和观念局限在某一个地域和传统观念模式中,或者停留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吵中,则很有可能跟不上时代,最终被淘汰,因此,我们的设计、企划、品牌、广告和创意行为也必须以西部大开发的姿态运作,追求最新的国际化原则。

西部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各个企业已经昂首挺胸,准备大干一场,而设计也要紧随为企业及整个西部的市场经济服务,它将加入到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中,无孔不入,一个企业需要一个好的形象的导入,需要标志、CI设计、广告设计、媒体设计,对于一个企业,CI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持续发展,在现阶段,我国多数企业管理水平不高,通过实施CI,有助于企业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素质,主动适应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通过优秀的广告设计和媒体设计有利于创造企业的知名度和建立名牌的企业形象;通过优秀的包装设计,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中提供一个很好的无限机遇。地方和区域政府实施CI战略,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竞争能力,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西部是一个地域广、人口相对少的地区。首先也应有自己的一整套CI形象,这样有助于西部在自身建设中以及国际竞争中的能力,有助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生,等等。199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重庆市CI专家团”作为政府智力支持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西部经济发展中,产品设计是一个不容忽略的事情。市场竞争的生命力在于产品的创新。科学技术转变为有竞争力的商品,创新设计的整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整合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性能、技术、周期、市场与经济效益,也是世界各国企业都十分重视产品创新整合的原因。

设计是一个新的课题,是在西部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无论是现在或未来,设计都会以强大的推动力和自身优势服务与经济的发展中,走入生活之中,身边的每一个产品,都无疑是设计的结果,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西部发展也是如此,是一个大的熔炉,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科技业等等,而设计则溶入到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中。推动科技的发展和西部经济的腾飞。西部经济的发展在进行着,而设计作为推动力的载体,将持久地伴随着。

四、设计的发展以及对西部经济的促进需要政府和领导的倡导与鼓励

我国接触设计的时间不长,学术界对设计的认识还不成熟,多数学者主要是传播美国和日本的理论和个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普及设计知识,而设计对企业本身,还要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展开多方沟通,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而且政府与企业应加强合作,做好分工,成立设计与推广中心,以配合政府加强设计,以提高我国产品竞争力,使设计的效益更为明显,对我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产生正面助益。

再者,要紧随国际推行绿色环保设计,以人类生存为主导。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经历了惧怕自然、征服自然两个阶段,如今第三阶段,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在西部经济的发展中,我们的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来定位,“为人类的利益而设计”,推广“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等原则。政府也应时刻注意到这些问题,倡导新的环境下的新局面、新设计。发达国家的政府和领袖几乎都倡导现代设计,香港过去也为设计颁发总督奖,以鼓励设计为经济和社会的贡献,这些是值得我国的政府和领导参考和借鉴的。

近几年,深圳为设计颁发了两次市长奖;北京用政策、资讯、资金和专业人才鼓励企业投入工业设计;上海、广东也在行动之中,东部沿海地区的设计为经济服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在西部发展之中也希望能够如此,将设计作为经济的基础来提高现代设计的地位,更好地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摘要】设计是一个新的课题,是在西部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无论是现在或未来,设计都会以强大的推动力和自身优势服务与经济的发展中,涉及到生活、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推动我过经济的再次腾飞。

【关键词】艺术与科技载体企业品牌市场经济产品竞争力

在西部开发这个大环境下,现代设计的作用以及对西部经济的发展的促进又怎样呢?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的代表,及经济发展的载体,时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必将推动科技的发展和西部经济的腾飞。

参考书目:

《图形与意义》——论为经济的设计尹定邦著[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01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著[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

发展与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工业设计艺术与科学设计风格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工业设计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犹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一、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Gestaltungat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大的贡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论文网毕业论文

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的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日本的设计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转二、现代工业设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设计杯子,不是单纯地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极少主义(Minimalism)从近乎混沌的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它较之现代主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感性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了,物欲被淡化了。极少主义追求清心寡欲以换取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这种思想与靠消费支撑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是格格不入的。极少主义以极少的直线语言来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它与“兼收并蓄”的后现代主义仍是水火不相容。工业设计产生以来不变的话题“简洁美”又有了一个新的诠释。

三、中国的工业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设计对象也比较广泛如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交通工具等。中国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工业设计既不是设计师满足自己表现欲望的东西,更不是简单的设计包装,而是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潮流和设计风格上,中国的工业设计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以人为本的设计,绿色设计已经逐渐提上日程。此外结合中国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元素的本土化设计也逐步开展起来。但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形势下工业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推动设计产业化,重视工业设计指导下的技术与管理的重构,才能增强中国工业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最近出现在汽车设计上的“新锋锐”风格就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与刚挺有力度的“硬线条”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感性认识、理性推理的协调,成为造型设计形式的新引导趋势。总之,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形式之间只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