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21:16:02

房产税

房产税范文篇1

第二条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者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缴纳。

前款列举的产权所有人、经营管理单位、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统称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第三条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具体减除幅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

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第四条房产税的税率,依照房产余值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

第五条下列房产免纳房产税: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房产;

二、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

三、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

四、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

五、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房产。

第六条除本条例第五条规定者外,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定期减征或者免征房产税。

第七条房产税按年征收、分期缴纳。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八条房产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

房产税范文篇2

【关键词】房产税;计缴;关键点

2009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组织以及外籍个人(以下统称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依照《房产税暂行条例》缴纳房产税。2009年1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对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房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号)文件就有关事项做了明确规定。需要指出的是,2009年1月1日之前,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一直执行着《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不少纳税人对于依照《房产税暂行条例》计算房产税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并不十分清楚。下面笔者就以下几个问题加以分别说明.

1.关于房产税的征税范围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其中,城市是指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具体区域为市区、郊区和市辖县县城;县城是指未设立建制镇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建制镇;工矿区是指工商业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符合国务院规定的建制镇标准,但尚未设立镇建制的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

2.关于房产税的适用税率房产税以房产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采用比例税率。按房产余值计征的,税率为1.2%;按租金收入计征的,税率为12%。另外,《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24号)第二条规定,对个人出租住房,不区分用途,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按市场价格向个人出租用于居住的住房,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3.关于房产税对房屋原值的规定《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第二条规定,对依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不论是否记载在会计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均应按照房屋原价计算缴纳房产税。房屋原价应根据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纳税人未按国家会计制度规定核算并记载的,应按规定予以调整或重新评估。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关于进一步明确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计征房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73号)规定,为了维持和增加房屋的使用功能或使房屋满足设计要求,凡以房屋为载体,不可随意移动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如给排水、采暖、消防、中央空调、电气及智能化楼宇设备等,无论在会计核算中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都应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对于更换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在将其价值计入房产原值时,可扣减原来相应设备和设施的价值;对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中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的零配件,更新后不再计入房产原值.

另外,《关于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产税的通知》(财税〔2005〕181号)规定,凡在房产税征收范围内的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包括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的建科●筑、地下人防设施等,均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征收房产税。上述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是指有屋面和维护结构,能够遮风避雨,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经营、工作、学习、娱乐、居住或储藏物资的场所。自用的地下建筑,按以下方式计税:一是工业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50%~6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应纳房产税的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10%至30%]×1.2%。二是商业和其他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70%~8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应纳房产税的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10%至30%)]×1.2%。房屋原价折算为应税房产原值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在上述幅度内自行确定。三是对于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如房屋的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商场的地下部分等,应将地下部分与地上房屋视为一个整体按照地上房屋建筑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四是报批类减免税政策.

现行房产税暂行条例对一些房产规定免税,包括对个人所有非营业用房产免税。对纳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条例规定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定期减征或者免征房产税.

4.关于房产税纳税义务的起止时间对于新建的房屋如何征税,《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财税地字〔1986〕8号)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自建的房屋,自建成之次月起征收房产税;纳税人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屋,从办理验收手续之次月起征收房产税;纳税人在办理验收手续前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新建房屋,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而房产税纳税义务截止时间的问题,《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第三条规定,纳税人因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而依法终止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的,其应纳税款的计算应截止到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的当月末.

5.关于外币换算的时间点《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第四条规定,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记账本位币的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在缴纳房产税时,均应将其根据记账本位币计算的税款按照缴款上月最后一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

【参考文献】

房产税范文篇3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县房地产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防止税收流失,提高我县房地产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税收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管范围

凡在我县境内划拨、出让、转让(含划拨土地补缴土地出让金后的转让行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从事房地产开发以及销售不动产行为、房产转让(包括二手房)、房屋租赁等环节及房屋建筑安装(包括私房建设)所涉及的各项税收,统称为房地产税收。以缴纳耕地占用税、契税、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相关税种为前置,后办理产权证书,通过部门配合,环节控管,统一管理,实现房地产业各税种的有机衔接,从而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经县政府2012年月19日常务会议决定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国土、建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房地产税收征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组织实施房地产税收征管工作。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健全综合考核机制,完善督查督办办法,有力推动房地产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职责

(一)国土资源管理局:凡涉及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土地征用审批(包括临时占用审批)等土地使用权属变更的,按照先税后证的原则,由权利人出具宕昌县地税局开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完税证》,方可办理土地使用权属登记手续。对不能提供由宕昌县地税局开具的完税凭证以及契约(合同)所载交易金额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完税证》所载计税收入不符的,不予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等土地使用权属变更的相关手续。

(二)建设局房管所:凡涉及房产权属变更以及个人将自建或购置房产对外出售、转让和房地产开发的,县房管所必须按照“先税后证”的原则,在纳税人出具由宕昌县地税局开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完税证》或减免税文件后,方可办理产权证书。并将办理手续的权利人所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完税证》的复印件或减免税文件作为办理相关业务手续的必备材料存查;对不能提供宕昌县地税局出具的完税凭证或减免税文件的,以及契约(合同)所载交易金额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完税证》所载计税收入不符的,不予办理产权证书。

(三)发改委、建设局等项目工程管理部门:凡涉及城镇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必须由建设施工、装修单位或个人提供由宕昌县地方税务局及其派出机构开具的应税发票方可付款。发改委、城建局等建设投资管理部门要配合地税部门,积极为地税部门提供建设工程的规划、用地等情况和工程项目信息,使税务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建设项目投资规划、施工单位、出包合同或协议、建设施工等情况,以便于加强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税收征管。

(四)国税部门:根据规定的征管范围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五)地税部门:(1)要强化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要针对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纳税意识差、税收流失等实际状况,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广播、电视、报纸、政务公开栏、办税服务厅等多渠道,广泛宣传税法,提升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提高房地产业纳税人税法意识。(2)要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建立健全房地产税收税源登记档案和数据库,定期将相关部门信息与房地产税收征管信息进行比对,查找漏征税款,及时查补征收。在实施房地产税收征管工作中,如发现纳税人未进行权属登记的,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告知房地产管理部门。税务机关有权建议有关部门取消拖欠税款施工单位或个人的招投标资格,施工单位在与建设方签订合同后10日内必须办理税务登记证,以便于税务机关及时进行税收管理。(3)要建立行业台帐。收集每个开发项目的基础资料,包括立项报告、开工日期、施工期限、证照办理等情况以及开发面积、土地成本的分摊情况等,详细登记每套房产的预收款、代收款和销售金额及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纳税情况,定期由管理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情况,杜绝房地产企业进行虚假申报。(4)从严界定征收方式。要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省地税局的相关规定,从严界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对帐务不健全,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一律实行核定征收,预征所得税;对实行查帐征收的企业,要加强监管,定期检查,堵塞各种税款流失,做到应收尽收。(5)加大稽查力度。对纳税异常的企业,要切实加大稽查力度,进行实地稽查,并按《税收征管法》的相关条款实施处罚。曝光涉税违法犯罪大案要案,强化震慑教育作用。(6)坚持以票控税、以票管税、源头控管的原则。切实发挥以票控税在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中的作用,促进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六)凡涉及单位及个人房地产自营或出租应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税种的,地税部门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税收征管,委托各街道、社区管理委员会等组织有关税收,并按规定支付手续费。同时,税务机关要加强对单位的业务指导,定期检查了解情况,及时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经费保障

为确保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工作顺利开展,对涉及房地产税收宣传、协调、管理以及建立税源数据库和相关部门配合税收管理而增加的经费支出,由县财政局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五、建立房地产税收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协税护税职责,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在县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下,以强化税源控管为核心,以营造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为目标,建立规范有效合力治税工作机制。房地产税收征管工作各成员单位必须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县地税局和县国税局联合组织召开,及时研究解决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工作难题。各有关协作管理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协调和沟通,统一对房地产交易价格的认定,保持相关税种计税依据或计税价格的一致性。对于房地产交易环节所涉及到的各税及附加,必须依法征收,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进行变通和调整。对房地产税收征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加强协作配合和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

房产税范文篇4

论文摘要:在“宽税基,低税率”的税制改革原则下,以房产市场价值为课税基础、扩大房产税征税范围、规范减免措施为手段的房产税税基拓宽,是我国房产税改革的必然选择。房产税是许多国家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我国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主体税种一直缺失,使得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财政”。要改变这种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财政”现象,改革房产税是大势所趋。

当前房产税改革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因为它关系到大众的切身利益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来源,也是我国土地财政模式转换的必然要求。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税种大多比较零散,不易征收,地方财政收入难以得到保障,这与社会、居民、企业对地方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相矛盾。因此,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财政”。这种以“卖地”为特征的“土地财政”不具有可持续性,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物业税或房产税则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因为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通过土地或者房产的价格比较完全地反映出来,如某区域内有良好的治安、教育等因素,那么该区域内的房价就比较高,所以不动产价格是对地方公共产品水平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表达,而该区域内的常住居民都会享受到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一、房产税的历史沿革及现存问题

我国1950年开征了房地产税,但在实施中受到各方面形势以及相关法律变迁的影响,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发展历程,而且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此,拟对我国房产税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房产税的历史沿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财政经济面临巨大的困难,人民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税收工作,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条件。为此,当时的政务院于1950年1月颁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统一征收14种税,其中包括印花税、遗产税、房产税、地产税等,并统一建立了各级税务机构。1950年6月调整税收,将地产税和房产税合并为房地产税。1951年8月,政务院颁布《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在全国范围内执行房地产税。该条例规定: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或产权出典人交纳;房产税以标准房价为计税依据,按年计征,税率为1%;标准房价应按当地一般买卖价格并参酌当地现时房屋建筑价格分类、分级评定:凡开征房地产税的城市,均须组织房地产评价委员会,房地产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即房产税税基是以房产市场价值来确定的。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1958年我国对税制进一步简化,但房产税制没有变化。这以后,受前苏联的“非税论”思想的影响,当时只承认税收的财政作用,而不承认税收对经济的调节功能。因此,在简化税制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于1973年实施工商税制改革,将对国内企业征收的城市房地产税合并到工商税中统一征收,而城市房地产税的征收范围缩小到只对房产管理部门、有房地产的个人和海外侨胞征收。城市房地产税虽然名义上仍作为一个税种存在,其经济调节功能大大削弱,这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当时实行的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形势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税制也开始了全面改革,对工商税制作了相应调整。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指出:“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就使得原城市房地产税中对城市地产征税规定的部分已不符合实际情况,有必要把城市房地产税划分为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1984年10月,国务院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推行利改税,恢复征收停征超过十年的房地产税,并正式将房地产税从城市房地产税中独立出来,更名为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1986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房产税征收范围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税对象是房产,征税依据是以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税率为1.2%,具体减除幅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税率为12qo。房产税按年征收。该条例将房产税税基定为按房产原值进行确定。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第546号令,宣布《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废止。自2009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组织以及外籍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缴纳房产税,也就是说,目前不论是涉外纳税人还是国内纳税人,其房产税征收的依据都是房产原值,没有再按房产市场价值进行征收的房产税了。

(二)房产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按房产原值征税不能满足组织收入的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颁布于计划经济时代,规定自用房产的房产税计税依据为房产的账面原值扣除10%~30%之后的房产余值,没有考虑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房产这种特殊商品供求弹性小而需求量大,造成房产价格一涨再涨,居高不下,房产的市场价值和房产原值相差甚远,造成房产税税基无法随房产市场价值的变动而变动,违背了税收的量能负担原则,不能为地方财政有效地发挥组织收入的职能。

2.按房产原值征税有失公平

按房产原值课税,没有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的账面原值会随着折旧的提取而逐渐减少,最后形成一个“空壳”原值,因此,这种计税办法,没考虑到房屋的自然损耗因素。同时,由于不同年代的房产造价差距较大,因而税负也就明显不一样。老房的建设成本低于后建成的房产,以其房产原值为计税依据,势必将先建成的房产税负转嫁给后建成的房产口],出现老房的房产税税负轻、新房的房产税税负重的现象,有违公平原则。

3.按租金计税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房屋的出租收益己作为我国现行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之一征收了营业税,如果房产税也把房屋出租收益作为计税依据,有重复课税的可能。此外,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进行征收的,属于财产税类的税种,因此按租金计税不符合财产税“存量课征”的特征。此外,同一课税对象如果既有房屋余值又有租金,按租金收入计税的税负往往高于按房屋余值计税的税负。

4.征收范围狭窄,削弱了房产税的调节功能

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加速了我国居民住房的商品化,房产规模迅速扩大,高收入者拥有多套房产屡见不鲜,《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把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列为免税对象,征税范围非常狭窄。对居民自用住房完全免税,导致大量闲散资金投机房地产,推高房价,引发社会各种矛盾,消弱了房产税调控功能。

二、国外房产税的经验与启示

房产税,又称房屋税,是国家以房产作为课税对象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在国外,房产税通常是地方税的主要来源。

(一)部分国家房产税的经验

美国对土地和房屋直接征收房地产税,税基是房地产评估值的一定比例(各州规定不一,从20%~10%不等)。征税对象主要是居民住宅,收入中95%以上由地方政府征收,税法由各州制定,各州和地方政府的不动产税率不同,平均为1%~3%。对房产税的减免主要是对自住房屋给予减免税,通过减少税基或低估财产价值来实现。

日本的房产税主要以固定资产税的名义征收。固定资产税实质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税种,它取代了原来分开征收的地租税、房屋税、船舶税、铁道税等财产税税种,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主要是针对土地和房屋征税。对房屋的课税依据是按房屋的市场价值计征的,即以房屋再建价格为基础评估,每三个基准年度进行一次交替评估。

英国对房地产保有征收的税主要是地方政府税,由地方政府对居民住宅按房产价值课征,征税对象是居民住宅(包括自己拥有的住宅和租用的住宅)。

法国房地产税涉及房地产不动产税、营业税、土地年度税、所有权转移税、增值税和基础设施税等税种。其中,政府规定由未建成区的地产税、建成区土地税和住宅税共同构成系统的土地年度税收制度。土地年度税根据不动产的价值,每年对不动产的所有者或占有者课征。

加拿大根据业主的不同情况,以土地和房屋的评估总值的0.5%~15%征收房产税。征税对象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房产和地产,甚至设备和设施。

(二)国外房产税的启示

综观国外房产税的规定,其计税依据一般为房产的市场评估价值,并且征税范围广,除对公共、宗教、慈善等机构的房产实行免征外,其余的房产所有者或占有者均为纳税对象。税基宽广的结果是,依据市场价值评估之后的应税房地产价值总额增大,在房地产税收总额既定的情况下,房地产税的税率就相应降低。鉴于房地产税应税范围较大,单个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相对减轻,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得到了体现。

三、房产税税基改革的探讨

基于我国房产税的历史沿革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房产税的经验,加强我国房产税改革需对其税基进行调整。

(一)以房产市场价值为房产税课税依据

1.以房产市场价值为依据征收房产税符合受益与公平原则

税收的基本原则就是从国家得利多者多纳税,房产税也不例外。房子的价值来源于公共投入。在人口稀少的沙漠上建房子,社会需求为零,因为房子附近没有公共投入,房子也就不具有价值。大都市的房产价值远高于一般城市的房产价值,其原因就是因为政府在大都市的公共投入大,形成了良好的商业、教育、文化和生活环境。即使在同一个城市,由于公共设施建设不均衡,同等房屋其价值在不同地段也不尽相同。而这些对公共品的投入开支来自税收,因此,房屋所有人因公共投入得到了利益,让房屋所有人按房屋价值纳税符合税收受益与公平原则。政府可以把房产税用于帮助穷人建造廉价住房和对公共设施建设不足的地区加大投入。所以,按房产市场价值为依据是征收房产税的一个重要原则。

2.以房产市场价值作为房产税征收依据有其合理性

在市场上购买者和出售者进行自愿协商所决定的价格即房屋的市场价值,较为充分地反映了房屋所有可能的用途及其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以市场价值作为房屋税的税基比以房产面积或房屋套数为征税依据更为合理:

第一,房屋价值能反映出其从政府的公共服务中获得的收益,而房屋的面积与获得的收益情况直接相关性较小。

第二,基于面积的评估会使低收入的纳税人要比高收入纳税人承担更多的税负,因为在高收入社区的平均家庭收入要高于低收入社区。对所有的房屋按面积征税,意味着相同面积的房屋缴纳相同的税收,缺乏公平。

第三,基于面积评估的房产税与基于市场价值评估的房产税相比,税额不会随房屋价值的变化而变化,税收收入弹性不足。

第四,基于套数进行房产税征收,则会出现“假离婚”、“假分家”、“不结婚”等逃税行为,不但造成税源损失,也会造成社会动荡。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采用市场价值计价法,一些转型国家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如捷克、智利、肯尼亚等采用面积计价法或混合估价法。但实行面积计价法和混合计价法的国家正在向市场价值计价法转变。所以,房产税合理、准确的计税依据应该是房产的市场价值。

3.以房产市场价值征收房产税有利于税收透明,并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基于房产市场价值征收房产税,那么业主定期都会收到其房产的评估报告和所应负的税款,让纳税人明确地知道自己具体承担了多少税负,这与消费者不知在消费过程中付出多少税额的增值税、营业税等间接税相反,具有较大的税收透明度,纳税人可以据此意识到地方公共项目的成本,更好地权衡地方公共项目建设的成本和收益。

此外,房产税由地方政府征收,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有了资金来源,就可放弃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从而减少了建房成本,会促使房价回落,并保持相对稳定(美国1940~2000年的房价平均每年上涨2.3%),纳税人就能拿出更多的钱用于其他领域的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房产市场价值评估制度

1.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为房产市场价值的评估提供了基础

以房产市场价值为房产税征税依据,就要求政府或评估部门掌握并不断地更新有关房地产的数据。“十五”期间,我国在数字城市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有120多个城市建设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400多个城市建设了房产管理信息系统,100多个城市建设了综合或专业管网管理系统,1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空间基础信息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广泛使用,使房地产价值评估更加先进精确,从而大大地减少了评估中的不公平性,降低了地方政府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为房产税税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房产税税基的评估周期

由于房屋的实际市场价值波动比较大,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一般每隔3~5年就会对土地、房屋等重要的非金融资产进行一次价值重估。在我国房地产评估工作中,可以将房地产税基评估与地方税务部门已有的征管工作相结合。比如,我国每3年更换一次税务登记证,税务部门通过换证工作,建立税务登记表信息数据库,构建税源监控平台,将法人和自然人所拥有的用于经营的房地产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并与房地产税基的重新评估制度相衔接,实现数据连贯与完整。对暂时没有评估值的房屋,可规定暂按房屋原值计税,但对其税率应与以房屋评估值为税基所适用的税率有所区别,并不作任何扣除。因为房屋评估值均比房屋原值增加较多,这样规定,可以促使纳税人接受房屋评估,并平衡税负。

3.建立专门的房产评估机构及评估队伍

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门的房地产税基评估机构,建议设立隶属于政府部门的独立税基评估机构。为了保证评估环节和征税环节相互独立,该机构应该与地方税务机关和房地产管理机构并列,既能保持密切联系又可以相互监督制约,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允性。

与其他税收征管相比,开展房产评估工作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技术要求更高,政策性更强,需要建立一支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队伍。在这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评估9币注册登记制度,房地产税基评估人员需要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并接受专业的后续教育课程培训,周期性地接受执业资格审核,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税基评估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房产税范文篇5

第二条房产税在本市市区、金山卫石化地区、县城、建制镇和高桥、桃浦、安亭工业区开征,在开征区域内的房产,均依照本细则缴纳房产税。

第三条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本市或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其代管人或使用人缴纳。个人共有的房产,由共有人推定代表缴纳。房产产权转移时,承受人应督促原产权所有人缴清各期税款,否则由产权承受人负责缴纳。

第四条房产税由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纳税义务人在本市范围内跨区、县设立的各类分支机构和其他房产,凡财务上不是独立核算的,可由总机构或产权所有人所在地税务机关合并征收。

第五条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百分之二十的余值计算缴纳。房产原值包括房屋不可分割的附属设备,没有房产原值或原值明显不合理、不足为依据的,由当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第六条房产税的税率,依照房产余值或计税价格计征的,年税率为百分之一点二;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征的,税率为百分之十二。

第七条下列房产免纳房产税: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房产;

二、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

三、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

四、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

五、经财政部或市人民政府批准免税的房产。

第八条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者外,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由市税务局确定,定期减征或者免征房产税。

第九条房产税按年征收,分期缴纳,规定期限为:

(一)企业、机关、事业、军队等纳税单位每季度缴纳一期,每期在季度的第二个月按当地税务机关规定日期缴纳入库。

(二)房产管理部门每月缴纳一期,每期税款在次月十五日前缴纳入库;但每年十二月份的税款应在当月二十五日前先行估缴入库,下年度一月十五日前结算退补。

(三)个人每半年缴纳一期,上半年在四月份,下半年在十月份,按当地税务机关规定的日期缴纳入库;个人出租非居住用房可以分月、分季或全年一次缴纳,但不能跨年度预征税款。

第十条各企业的房产、包括租入房屋改良工程中的改建、扩建部分,凡应列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均按本细则第六条规定的房产余值计算纳税。

机关、事业、军队等单位和个人出租的自有房产及房产管理部门出租的公有房产,均按租金收入计算纳税。

个人自有自用营业的房产,也按本细则第六条规定的房产余值计算纳税,无法计算房产余值的按税务机关核定的计税价格纳税。

第十一条各单位以及基本建设单位新建、扩建、翻建的房屋,从建成验收的次月起缴纳房产税;未办验收手续而已经动用的,自动用的次月起缴纳房产税。在会计帐面上尚未列有价格的,可先按基建计划价格计算纳税,入帐后改按帐面价格计算,已纳税款的差额部分不再退补。

第十二条纳税单位在房产税征收日期前调入、调出、买卖房产的,其调(卖)出前,包括调(卖)出的当月份应纳的税款,由调(卖)出单位交纳;调(买)入单位从调(买)入的次月起计算纳税。自下一个纳税期起分别调整税额。

第十三条房产税的征收管理,依照《**市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办理。

房产税范文篇6

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购房者在买房后开征物业税,有的称房地产税或财产税。尽管名称不完全一样,但大多是由购房者在房地产保有(持有)阶段,按市场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每年缴纳的一种财产税。这些国家和地区征收物业税(房产税)的共性:

1.大多由国家统一就物业税立法,由各地以地方法规规定税率调整、税基评估、征管程序、减免范围等。美国等少数国家,物业税的立法权在州政府。

2.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房地产征税,主要体现在对房屋购买后的保有阶段,而在生产和交易环节的税负普遍较轻。

3.购房者具有房屋和土地双重所有权。

4.物业税针对所有拥有房产的人,而不只是那些投资、投机购房者或富人。大多在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较雄厚、居民财富积累较多时开始征收。

5.均具备较为健全的房地产产权登记信息、建筑物实体特征信息以及市场租售信息等数据基础和平台,为物业税税基评估和税收减免认定提供条件。

6.大多建立了完善的评税制度,以及属于税务系统的,与征管系统分开的评税机构。按年(或两年一次)对每宗房地产进行价值评估,作为征税依据,纳税值随不动产市场价值变化而变化。

7.大多严格限定免税范围。一般对学校、医院、教堂以及政府用房地产及少数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免税。也有的对住房给予一定的免税或减税,有的对个人或家庭自住住房免税或减税。

8.物业税是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税种,按年征收,是地方政府主要的、稳定的收入来源,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资金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二、我国开征物业税(房产税)的问题和政策分析

从上述归纳可见,物业税是财产税,主要针对的是土地和房屋等不动产,要求所有者每年交纳一定税款,应纳税值随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与已经开征物业税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目前在推行物业税开征(或扩大房产税试点)上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1.我国尚未对物业税(房产税)开征立法。为避开物业税出台要经过全国人大立法,目前采取以房产税试点替代做法的短期行为,不符合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建议全国人大尽快介入物业税(房产税)的立法工作,确保科学立法,有法可依。

2.我国对居民在购买住房后的保有(持有)环节确实存在税收缺失,但相对于大多数征收物业税的国家,我国目前在住房生产建设与交易流转环节的税负相对较高。早在2003年10月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曾提出,要“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建议先对涉及住房生产和消费的税收政策进行全面研究和梳理,确定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方案,在科学确定税种和税率的基础上研究物业税开征或房产税扩大试点等问题。使税收政策既体现对合理消费的支持与对投机的抑制,同时避免在持有环节开征物业税(房产税)产生的税负叠加效应而增加普通购房者负担。

3.鉴于我国实行的土地出让制度,使得提前征收的70年土地出让金已由购房者在房价中承担。一旦开征物业税,意味着对已经一次性缴纳了70年土地出让金的购房者重复征税。考虑以上情况,加之在城市国有土地上购房的业主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建议在现行城市土地国有制度和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让金制度不改变的前提下,即使要开征物业税(房产税),也应剔除土地价值的因素,仅对房屋价值征税。

4.从国外的经验看,物业税的主要目的不是抑制房价,而是为了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资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物业税开征对抑制房价有一定帮助,但不能简单地把物业税当作抑制房价的工具,必须要改革推动高房价背后的制度弊病。

5.相对于国外针对所有的房产拥有人征收物业税,由此建立持久稳定的地方公共财政支持而言,我国目前实行的一次性收取70年土地出让金的制度存在较大弊端。一是使得地方政府依靠一次性卖地资金维持政府开支,不能形成对地方公共财政的稳定支持;二是招拍挂和价高者竞得的土地出让方式,将70年土地出让金在商品房销售时一次性打入房价,使得购房者提前缴纳了70年土地使用费,间接推高了现阶段的房价;三是将应该由全社会承担的公共财政费用由现阶段的购房者承担,显失公平。建议将土地出让制度的改革和物业税征收(房产税扩大试点)一并研究,统筹解决。

6.逐步完善房地产产权登记、建筑物实体特征以及市场租售等信息平台,健全房屋评估制度,为房地产税制改革创造条件。

房产税范文篇7

(一)对评税机构设置的选择

在已实行税基评估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中,有些国家和地区的评税主体为代表征税方的评估主体(政府或准政府机构性质的评估机构和人员)和代表纳税方的评估主体(往往是民间性质的社会中介评估机构或人员)共同来承担。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其税基评估机构主体是单一的。这种单一评估主体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非税务部门的政府或准政府性质的评估机构和人员来承担的,另一种是由民间性质的社会中介评估机构和人员来承担。这种单一税基评估主体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由代表单方利益的评估机构作为税基评估主体时,其对税基的评估结果可能有失客观、公正和公平。

我国有不少专家建议由税务部门作为税基评估的行为主体。但是,假如由税务部门来负责整个辖区内的房产价值评估,必然要新增大量人员,这与我国政府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目标不符,更重要的是,税务部门并非是对房产价值进行评估的专业机构,由它来评估不仅缺乏说服力,还将大大增加征税成本。

因此,在建立我国税基评估制度时,对评估机构的选择可以按下列顺序进行:(1)选择分别代表征、纳税双方的机构或人员作为评估主体,改变以往一直由征税部门单方面作为评估主体的状况。这一选择既能保证税基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又能保证征、纳税双方的合法权益。(2)假如我国税基评估还不能实行分别由代表征、纳税双方的两个以上的评估主体来承担时,则可以选择民间的社会中介评估机构作为评估主体,这样既可以发挥现有的社会中介评估行业的作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当然,需要先对中介机构和人员进行税法及税基评估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3)如果我国税基评估只能由政府或准政府的机构作为评估主体,那么,为保证税基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税基评估的行为主体应由税务部门以外的政府部门来承担。在国外,由政府单方承担税基评估工作的,其评估主体也大多不是直接进行征税的部门。

(二)房地产税税基评估周期

以市场价值作为基础,对房地产按评估值进行征税,必须要考虑到市场价值变动的影响。因此,房地产计税依据的评估应定期进行。评估周期的长短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经济发展和其他因素(通货膨胀或环境改善带来的房地产增值等);二是受制于重新进行评估的成本;三是房地产计税依据类型和是否具备现代化的计算机系统及合格的评估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估周期。从实行财产税的国家来看,法国最近一次的财产税税基评估发生在1970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对应税财产值作指数化调整;美国的一些地方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财产税税基的重新评估:在丹麦,1982~1998年之间每个不评估的年份实行指数调整,从1998年开始决定每年都进行全面的重新评估;德国采用的计税依据是土地与地上建筑物价值,由于其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市场价值变化不明显,其课税评估周期为6年,而事实执行的评估周期在6年以上。

我国在房地产税立法时,应在税法中明确规定税基评估的周期。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经济仍处于转型和上升期,经济波动在不同年份间表现得较为明显,房地产市场价值受经济发展及通货膨胀因素影响较大,评估周期不宜定得过长。同时,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社会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评估周期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建议可由国家确定一个浮动期间,如在3~5年之间,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这样,既可保证计税价格相对稳定,又能体现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等因素所带来的市场价值变化,保证财政收入目标的实现。

(三)申诉安排

房地产计税依据的评估量大面广,且其中涉及的因素及技术问题较为复杂.纳税人对评估值产生异议在所难免.因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应作出安排,以保证纳税人对评估结果申诉的权利。首先,在组织上.各地应设立独立于评估部门的专门的复核委员会,并组成评估专家团,在组织上保持独立性和权威性;复核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处理纳税人的申诉,以确保税负的公平和一致性;其次,要保证纳税人的知情权,税务机关对房地产计税依据进行评估后,应将初评的结果及房地产的有关资料在正式征收之前公布在有关的媒体或网站上,并给予一定的申诉期。在申诉期内,如果业主对计税价格持有异议,可以向评估机构申诉,若对申诉结果仍不满意的,业主可以向当地复核委员会申请复核,复核委员会应尽快将结果书面通知业主和相关评估机构,最终的计税价格应更加客观公正。

二、房地产税税基评估方法和技术

在房产价值评估中,不同的评估方式、参数选择和评估人员评出的房地产价值往往千差万别。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不仅会导致估值的混乱,导致房地产税不稳定和评估效率的低下,更重要的是,会导致权力寻租。要避免这些弊端,就必须确定一个便于操作的、明确的能被广泛认可的评估标准,这一标准既包括评估方法的选择、各类参数指标的选择,也包括调整、修正的幅度等等,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评估标准的刚性而减少评估人员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一)基本评估方法

房地产税合理、准确的计税依据应是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所有权的市场价值,计税的市场价值是通过评估得出的,但评估值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不同的评估方法将得出不同结果。常用的方法有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重置成本法。从房地产评估实践来看,即使是同一房地产,采用这三种方法评估所得的结果有时也相差较大。一般而言(不考虑农用地),成本法的评估结果低于收益法的评估结果,而市场比较法的评估结果介于成本法和收益法之间。这是因为:成本法是从供给角度出发,收益法是从需求角度出发,而市场比较法则是从供求均衡角度出发的,供求双方达成交易的条件是使房地产使用带来的收益要大于或至少等于房地产的成本,其超额部分将由供求双方分享。此外,三种评估方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存在不足之处。

采用市场比较法,需要有充足的房地产交易的完善交易资料,不适用于较少在市场上交易的应税房地产。如在一些房地产市场尚不成熟的地区,就很难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估价。收益还原法的基本思想虽简单明了,但是在计算中确定适当的利率和预测房地产未来纯收益并不容易。对于没有收益的房地产或者收益无法预测的房地产,无法采用收益法实施评估,而且未来收益的估算也受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还原利率的确定随意性大,往往对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从理论上讲.只要是可以估算其成本的房地产,都可以采用成本估价法。但是,现实生活中房地产的价格取决于其效用,而不是所花费的成本;房地产成本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增加其价值,投入成本不多也不一定说明其价值不高。另外,采用成本法进行估价比较费时费力。难度最大的是折旧的计算,尤其是对陈旧的房地产,往往以估价人员的主观判断为依据,同样会影响估价的准确性。

国际上以市场价值为房地产税计税依据的国家通常是区分不同情况,如数据资料情况、市场状况、待评估房地产特点等,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具体而言,对于交易经常发生且有完善交易资料的房地产类型应优先采用市场比较法,如商品房、商业铺面等:对于一些很少发生转让而用于营利目的的房地产可采用收益还原法,如经济落后的地区,房地产市场发育不完全,缺少可比较的交易资料,可选择收益还原法;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房地产,既无法获得可比较的交易资料又无法通过使用者的角度确认其收益的,可采用成本重置法。

(二)税基评估技术--批量评估

同其他目的的评估不同,为得出房地产税的税基,要求同时对大量的房地产进行评估,工作量大且密集;另外其他评估行为中往往对特定房地产进行个别评估,个别评估的成本对于税收行政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为保证房地产税的行政效率,需要将其征管成本中的评估成本有效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控制评估成本的目的通过运用批量评估实现。

在对不动产征收财产税的国家中,税基的批量评估已被广泛应用。批量评估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1)对辖区内所有不动产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渠道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考虑:建立财产登记制度,通过要求纳税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税务机关申报,逐步掌握全市纳税人的房地产税源数据;建立与统计部门、房土管理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获取房地产交易数据、成本数据、收益数据等市场数据;与房地产中介公司合作,获取房地产市场数据。内容包括不动产位置、土地面积和允许用途、建筑物的面积、年代、材料、质量等,大量不动产的基本信息经过整理,储存在特定的数据库中,这样的数据库一般被称为财政房地产簿。(2)估价,首先要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位置、土地面积、建筑物面积和质量,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对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影响.分析的结果是将上述各因素和市场价值的关系通过估价模型的方式表现出来。估价模型可能是数学型,也可能是列示各种类型的土地和房产的单位面积价值的图表。一旦估价模型建立,就可以将待估不动产基本信息逐个输入,得出评估值。值得注意的是,对上述批量评估得出的评估值,评估人员需要进行适当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市场价值,对具有明显特性(特殊位置、特殊用途等)的不动产更需要仔细地复查。

当今各国的税基批量评估是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两者的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批量评估技术(CAMA,Computer-aidedmassassessment)。应用这一技术,需要将相关市场交易信息储存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由计算机利用回归技术进行市场分析,构造估价模型,在待估不动产的基本信息输入后,计算机就可以输出其评估值了。在我国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的进程中,必须考虑循序渐进地开发CAMA。综合国外房地产税发达国家开发CAMA的经验做法,无论何种CAMA系统,其主要构成大致都是:数据管理子系统、市场数据分析子系统、评估子系统、评估结果管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实现税源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和数据存储;市场数据分析子系统实现市场数据采集、市场数据分析、市场数据报告;评估子系统实现评估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校准和价值评估;评估结果管理子系统实现评估结果输出、评估结果上诉管理和评估结果统计报表。

房产税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后勤社会化;税收管理;规范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的管理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由此而引发的税收问题成为高校和税务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关系到税收能否规范化管理,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主要表现为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从事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经营和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利用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和食堂等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向社会人员提供服务;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服务;设置在高校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或向社会提供餐饮服务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市场经济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建立由政府引导的、社会承担为主的,适合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高校中具有经营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活动纳入到市场化发展的轨道,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参与市场竞争。从税收角度来说,这就意味着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人,享受和承担税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增加社会供给,而且还可以为国家贡献税收。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可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减轻我国长期以来计划体制模式下高校办学形成的沉重负担。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的税收问题和现行税收政策

(一)营业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利用学生公寓向社会人员提供住宿服务而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对设置在校园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向社会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

(二)增值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禽、蛋、调味品和食堂餐具,免征增值税;经营此外的商品,一律按现行规定计征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向其他高校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其他社会人员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有关规定计征。

(四)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的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因建学生公寓而经批准征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由于是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附加征收的,在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的同时,也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必须明确的是:高校后勤实体应对享受优惠政策的经营活动进行单独核算,分别进行纳税申报,不进行单独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不得享受上述政策。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税收征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法律法规滞后,直接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为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反应和规范高校的后勤改革,政策法规不明确、缺乏连续性。我国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征税最早是以通知形式下发的,也就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2月28日的《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对高校后勤企业的有关经营活动实行减税和免税。这一通知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但其期限是到2002年底,目前这一政策延长到2005年底。严格说来,文件通知并不等于法律法规,其严肃性和刚性都严重缺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通知》已不能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征管中存在一些不明确问题,难以保证税收征管及时到位,各地税务部门对此也一直无法准确把握,甚至采取姑息态度,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高校后勤改革的不规范、不彻底,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税收征管的规范与否,与高校后勤改革是否规范,是否到位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完成了后勤系统的剥离,但实际上,有些学校的后勤改革是在走过场,只是做了简单的改头换面,在后勤处或总务处上挂个企业集团的招牌,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等基本上还是老样子。从根本上来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企业并未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这其中虽然有观念上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来自体制上的因素。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我国高校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在国家,占有权在高校,后勤实体对后勤资产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经营权,没有对其所经营资产的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后勤实体不是真正的法人主体,也就不可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这一切从根本上妨碍了高校后勤改革,从而造成不利于税收征管的局面,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三)税收征管服务不到位,造成高校后勤税源流失。由于我国高校大多数为政府办学,国家投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是育人的地方,远离市场。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存在观念滞后,重管理,轻服务,多被动,少主动的倾向,适应改革和市场的能力较弱,忽视了对高校的税收服务。深入高校少,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税收服务不到位,使高校这一现实的和潜在的税源未能被关注和重视起来。同时,税收征管的基础资料不全面,征、管、查不到位,造成高校后勤税源流失。无庸置疑的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增税因素,无论是流转税、所得税还是其他税收,税源和税基都会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完善而扩大,税收收入也会随之而不断增长。等高校后勤改革彻底完成之后,高校后勤企业与其他经营企业一样,不再享受任何税收优惠政策时,必将为地方税收的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税收征管方法和手段滞后,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漏征漏管现象严重。目前,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活动的税收征管基本上仍限于对高校后勤对外服务部分,即:既对学生提供服务,也对社会开放的各种科研实体兴办的公司、各种补习班、校园围墙外的餐馆、书店、理发馆等后勤经营行为进行了相应的税收征管。税源监控常用手段主要是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纳税检查和税控装置等。而对于由学校后勤部门直属的、专门为学生提供食宿及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如对本校学生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食堂、医务所、学生公寓、电影院、理发店、澡堂等这一部分潜在的税源未能进行有效的登记和管理,基本处于无监控或漏征漏管状态,造成该部分税源疏于监管,造成税收征管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不到位。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规范化管理

(一)完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对国家税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税收法律法规对此应及时加以规范,力争使税收规范与高校后勤改革保持协调一致。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立法,应本着有利于征收管理、有利于依法治税、减少涉税争议、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进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管理,要本着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进行,既要从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出发,又要从严肃税收法律和保护国有资产收益的角度来加以统筹兼顾,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税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规范化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组织的规范运转。只有税收政策法律制度科学、完善、合理,才能使税收规范化管理得以实现,并且通过税收规范化管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二)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税收服务意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要树立以纳税人为本的新型税收服务观,确立尊重纳税人就是尊重发展,促进发展的正确收观。把对纳税人的尊重体现在为纳税人服务上,处理好依法治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管理与完善税制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搞好服务是提高征管水平的重要手段,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经济的服务。把对高校的税收管理看成是对高校改革的支持与促进,是对高校后勤的鼓励与扶持,促进与服务。将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征管模式。税务机关要主动深入高校,宣传税法,讲解税法,掌握高校后勤改革信息,摸清税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纳税问题出谋划策,进言献智。同时,还必须注重税收执法的刚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依法计征、依率计征。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完善高校后勤的税收规范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

房产税范文篇9

关键词:房产税;计缴;关键点

2009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组织以及外籍个人(以下统称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依照《房产税暂行条例》缴纳房产税。2009年1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对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房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号)文件就有关事项做了明确规定。需要指出的是,2009年1月1日之前,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一直执行着《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不少纳税人对于依照《房产税暂行条例》计算房产税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并不十分清楚。下面笔者就以下几个问题加以分别说明.

1.关于房产税的征税范围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其中,城市是指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具体区域为市区、郊区和市辖县县城;县城是指未设立建制镇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建制镇;工矿区是指工商业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符合国务院规定的建制镇标准,但尚未设立镇建制的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

2.关于房产税的适用税率房产税以房产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采用比例税率。按房产余值计征的,税率为1.2%;按租金收入计征的,税率为12%。另外,《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24号)第二条规定,对个人出租住房,不区分用途,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按市场价格向个人出租用于居住的住房,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3.关于房产税对房屋原值的规定《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第二条规定,对依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不论是否记载在会计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均应按照房屋原价计算缴纳房产税。房屋原价应根据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纳税人未按国家会计制度规定核算并记载的,应按规定予以调整或重新评估。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关于进一步明确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计征房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73号)规定,为了维持和增加房屋的使用功能或使房屋满足设计要求,凡以房屋为载体,不可随意移动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如给排水、采暖、消防、中央空调、电气及智能化楼宇设备等,无论在会计核算中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都应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对于更换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在将其价值计入房产原值时,可扣减原来相应设备和设施的价值;对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中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的零配件,更新后不再计入房产原值.www.gwyOO.

另外,《关于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产税的通知》(财税〔2005〕181号)规定,凡在房产税征收范围内的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包括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的建科●筑、地下人防设施等,均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征收房产税。上述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是指有屋面和维护结构,能够遮风避雨,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经营、工作、学习、娱乐、居住或储藏物资的场所。自用的地下建筑,按以下方式计税:一是工业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50%~6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应纳房产税的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10%至30%]×1.2%。二是商业和其他用途房产,以房屋原价的70%~8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应纳房产税的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10%至30%)]×1.2%。房屋原价折算为应税房产原值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在上述幅度内自行确定。三是对于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如房屋的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商场的地下部分等,应将地下部分与地上房屋视为一个整体按照地上房屋建筑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四是报批类减免税政策.

现行房产税暂行条例对一些房产规定免税,包括对个人所有非营业用房产免税。对纳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条例规定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定期减征或者免征房产税.

4.关于房产税纳税义务的起止时间对于新建的房屋如何征税,《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财税地字〔1986〕8号)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自建的房屋,自建成之次月起征收房产税;纳税人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屋,从办理验收手续之次月起征收房产税;纳税人在办理验收手续前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新建房屋,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而房产税纳税义务截止时间的问题,《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第三条规定,纳税人因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而依法终止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的,其应纳税款的计算应截止到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的当月末.

5.关于外币换算的时间点《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第四条规定,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记账本位币的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在缴纳房产税时,均应将其根据记账本位币计算的税款按照缴款上月最后一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

【参考文献】

房产税范文篇10

2011年1月28日,上海、重庆两市成为我国首批房产税试点城市,其试点的目的不仅是希望取得稳定的地方财政收入和调节居民收入分配,还希望通过房产税来进一步限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炒作、抑制住房消费两极分化。房产税是国家调节房地产市场和社会经济分配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并且在国外大部分国家,房产税已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地方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房产税仍处于试点阶段,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之后的房产税立法问题,2018年和2019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房产税立法”。因此,对试点成果的研究也能为房产税在全国广泛实施提供参照依据。在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的背景下,分析和检验房产税改革是否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福利,从居民消费的角度对房产税试点进行评估,有利于完善我国房产税制度的设计、降低改革风险。目前,国内外研究房产税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成果相对较少,学者主要研究了税负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谭韵,2009;李菊香,2015;李普亮,2013)、房产税实施对房价的影响(刘甲炎、范子英,2013;刘玥、曾新喻,2017),或者基于消费理论对房价与消费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严金海、丰雷,2012;徐小鹰,2012),但是对于房产税实施是否会影响居民消费,学者们研究较少,且缺乏实证检验。

二、房产税对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

税收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看,政府征收房产税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一)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税收的收入效应指政府征税降低了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进而降低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政府对居民住房征收房产税后,对于住房者而言,缴纳房产税降低了实际收入水平,造成纳税主体的消费能力下降,同时,商品价格并没有因此改变,也就产生了收入效应。同时,对于租房者而言,房产税的征收可能会使出租人将房产税转嫁给租房者,减少了租房者的可支配收入,同样产生了收入效应。(二)流动性约束效应。流动性约束理论认为,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消费低于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形。此约束主要来自于金融市场,普通消费者较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以缓解自身的流动性不足,能不能获得贷款申请对于居民消费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租房者而言,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不仅贷款难以获取,而且还要面临房产税转嫁到房租的风险,会受到较大的流动性约束效应。对于房产税的纳税主体而言,这类群体普遍收入水平中等以上并且具有稳定的收入,更容易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所受的流动性约束较小。(三)财富再分配效应。我国房价的持续高速上涨引发了财富再分配效应,使得财富向高收入者倾斜。根据边际消费递减规律,财富的升值对于消费而言作用不明显。而对于租房者,要面临房产税纳税主体将房产税转嫁到租房者身上的风险。在租房者每期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租房者只有减少对其他商品的开支来缩紧预算。根据以往经验,一个国家消费需求主要来源于中低层消费,那么房产税的增收不利于我国消费需求的提高。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本文研究房产税试点对收入的影响,故选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cons)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根据双重差分模型,解释变量为政策虚拟变量和时间虚拟变量。控制变量: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国内学者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参考前人研究(李春风,2013;雷潇雨,2014;肖淳丹,2016),并结合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等传统经济学理论,选取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储蓄率(save)、住房均价(hp)、城镇化率(urba)、第三产业比重(sGDP)五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二)模型设定。根据以上讨论,本文将双重差分模型作为计量方程评估房产税试点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政策效果,根据理论分析和吴亚雯(2016)等前人研究成果,选取了五个控制变量建立了本文所用的基本模型:lncons=β0+β1Di+β2Dt+β3DiDt+β4lninco+β5lnsave+β6lnhp+β7urba+β8sGDP+εit(三)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安居客房地产租售信息网。整理了沪渝两市2004年到2016年的相关数据。为了符合数据可比性,本文对居民消费支出(cons)、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储蓄率(save)、住房均价(hp)以2003年为基期,利用各年公布的CPI数据进行平减,从而得到实际的相关数据。

四、实证分析

(一)对政策预期效应的检验。如果房产税试点之前居民对政策的出台产生了完全预期,那么居民就会提前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从而使房产税试点之后的居民消费支出已经是调整过的支出,此时的消费变化已经不能完全说是由房产税试点引起的,因此政策的预期效应会对双重差分的结果产生影响。本文通过验证上海和重庆两地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在2010前后有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来验证居民是否对房产税试点产生了预期,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上海、重庆、沪渝整体的交互项系数分别为-0.014、-0.025、-0.015,并且p值均大于10%,说明无论是上海、重庆单独来看,还是从沪渝整体来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在房产税试点前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没有对房产税改革试点形成预期。因此,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进一步研究房产税试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合理的。(二)对政策净效应的检验。在本文所获得的样本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对研究2011年前后房产税试点的政策净效果。实证结果如表3。从检验结果看出,上海、重庆、沪渝整体的交互项系数分别为-0.224、-0.807、-0.529。其中上海的p值小于5%,说明上海征收房产税显著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重庆的交互项虽然为负,但是p值大于10%,并不显著,说明重庆征收房产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沪渝整体交互项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从沪渝整体上看,房产税试点仍然显著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从控制变量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显著提升了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而储蓄率的提升则显著抑制了当期消费水平,这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相一致。此外,房价变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以及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变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不明显。具体而言,上海房产税试点的范围主要是二套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上海的居民而言,由于预期购买二套房的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居民当期消费;并且从长远来看,由于上海对超过免税额度的增量房普遍征收房产税,租房者当期需要承担额外的税收负担,进而影响当期消费,因此,房产税试点对上海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影响。对于重庆而言,重庆房产税试点主要针对高档住宅,有学者因此认为,这会导致免税住房需求上升、价格上涨,从而使得普通居民预期购房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当期消费,但是从研究结果看,这种税负转嫁效应并不明显,相反,购买高档住宅的居民一般消费能力较强,房产税并不会改变其消费行为,而对购买普通住宅的居民而言,并不需要缴纳房产税,因此,重庆房产税试点没有显著影响居民当期消费水平,房产税试点对重庆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三)稳健性检验。为了进一步验证房产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需要进行稳健性分析。本文采用替换变量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城镇居民消费的替代变量,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取对数带入本文基本模型中,检验结果如表4。通过以上稳健性检验可以看出,在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替换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之后,上海、沪渝整体的交互项系数分别为-0.112和-0.109,并且p值小于5%;重庆的交互项系数为-0.085,但p值大于10%,与前文研究结论一致。因此,本文认为上海房产税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上海居民消费水平,而重庆房产税的试点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五、结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