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合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2:34:00

对外合作

对外合作范文篇1

一、形势与现状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能否在重大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已经成为维护国家主权、保障经济安全和发展高新技术的关键所在。

**期间,我省的对外科技合作坚持为科技进步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技经结合、技贸结合,做好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推出技术和产品的工作。通过与国内外开展合作研究开发,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来源,做好技术储备。目前,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格局已初步形成。

合作与交流的范围不断拓宽。国际方面,我省已同世界上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官方或民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期间,全省共派出科技人员11600人次,赴国外进行科技合作与交流;邀请来华的国外专家学者共13100人次;在我省举办学术会议和科技展览会共165个;专家学者在国际会议上2500多篇;共执行对外科技合作项目260项。组建了中俄合作巨化氟化工研究所、中德合作能源与环境研究所、中日合作竹子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等中外合作、合资研究开发机构。国内唯一以企业为主体的中外科技合作园--**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正式开园,科技部称之为中俄科技合作的突破,被誉为中俄科技合作的典范,得到了李岚清同志的批示肯定。巨化与俄罗斯的成功合作,带动了我省与俄罗斯的全面科技合作。国内方面,**期间,省政府相继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航天机电集团等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目前,全省已有5000多家企业与全国5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引进技术、人才、资金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杭州高新区和11个省级高新园区内共有中外合资企业243家,引进外资5.2亿美元。杭州、宁波留学人员创业园被列为部级试点,宁波国际软件园已成为部级软件产业基地。

技经、技贸结合力度逐步加大。**期间,我省通过技术交流、示范、产品展示等手段,大力促进技术与产品出口。以省属科研院所为例,**期间,技术产品出口就达7000万美元以上。其中省化工院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居全国省级科研院所第1位。省农科院、省能源所执行的种桑养蚕技术援助项目和援非"阳光发电项目",受到受援国和我驻外使领馆的热烈欢迎和好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2000年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16亿美元,占外贸出口总额的8.1%。

对外科技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不平衡,重点不够突出;对外科技合作经费投入不足;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人才缺乏,对外科技合作水平不高,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我省对外科技合作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围绕我省科技强省、经济强省建设总目标,以大企业和大院大所为重点,以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为追求,按照"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和"保护知识产权合法权益"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科技对外开放,组织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实现国内外科技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合作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以技术跨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为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把握以下原则:

1.引进创新,跨越发展。坚持引进与自我创新相结合,实现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引进对行业和区域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共性技术。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

2.突出重点,方式多样。在合作国别上,突出与俄罗斯、欧美等科技大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在合作载体上,充分发挥高新开发区(园区)、中外科技合作园、留学生创业园、大企业、大院大所的作用;在合作方式上,力求机制灵活、形式多样、讲究实效。

3.目标明确,综合集成。以我省科技经济发展战略为目标,省、市、县联动,紧密结合各项科技计划,集中资源,集成经费,支持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有重要影响的对外合作项目,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作为战略重点。

4.以我为主,平等互利。根据我省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主动地选择并参与对外科技合作项目,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利用各种合作渠道,在合作中按照WTO规则,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遵守国内外合作惯例。

5.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府协调管理,统筹规划,着力办好网上技术市场,优化省内外、国内外的科技资源配置。采取官民并举,产学研结合等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企事业单位为对外合作主体,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共同参与对外科技合作。

三、目标与任务

(一)对外科技合作的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年我省对外科技合作的综合水平居于全国先进行列。通过扩大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为我省实行科技与经济跨跃式发展,建设科技强省、经济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预期目标是:

1.国内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活跃,科技合作项目成效显著。着重抓好重大项目的实施,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成果,力争3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150项以上,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2.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应用类研究开发和具有生产前景的项目在省外合作项目中的比重达到70-80%。以企业为主承担的对外科技合作项目达到总项目数的80%左右。从国内外引进、消化、吸收一批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共性、关键技术,力争获得专利5000项,其中发明专利400项。到**年,国际科技合作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00亿,其中对俄合作部分达40亿元。

3.引进国内外智力步伐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期间,扶持30家以上与国内外合作的、建于国内或国外的合作、合资研究开发机构。帮助支持留学人员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建立创业和孵化基地,力争有3-5家被列为部级的留学生创业园示范基地,同时建立一批省级留学生创业园。积极扶持创建中外科技合作园,其中对俄合作要形成以**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为龙头的"一园多点"格局,在各地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对俄合作基地(项目)。

4.技经贸结合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加。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兴贸",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使我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年均增长20%,至**年比重力争达到18%。

(二)对外科技合作的任务

1.加大合作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编制好对外科技合作计划,突出重点,着重抓好对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有显示度的重大项目,搞好项目的"主动设计"。对外科技合作项目要向应用开发类尤其是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倾斜、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向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倾斜。引导并帮助高校、科研机构在科研工作中增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内外合作交流所取得的经费占科研总经费的比重。通过对外合作,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成果,引进一批促进我省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技术,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科技、经营复合型人才,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及资金。做好与中科院等国内一批大院、大所、著名、高校和大型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人才交流、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共建科技合作专项资金以及在浙建立分支机构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对方在人才、信息、成果和科研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为我所用。我省的各类科技计划都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逐步推行和完善重大科技项目向国内招标的制度,创造条件,探索向国外招标的项目管理体制,以组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攻关能力。我省的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要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开发机构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加强人才、技术的相互交流,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鼓励各地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有关单位开展人员相互挂职锻炼活动,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人才,拓展合作交流渠道。继续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从省外引进两院院士及学科带头人到我省任职、兼职,充实高层次科技队伍,建设人才高地。

2.注重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作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战略重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走向世界,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应用类研究开发和具有生产前景的项目在对外合作项目中的比重。着力培养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要成为对外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利用那里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海外华人智力资源、高水平科技成果和研发机构参与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和扶持一批留学生创业园,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浙创新创业。推进我省高新技术园区探索与国外科技工业园区的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当地合作创办中外科技合作园。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联姻,吸引省外科研人员到我省企业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并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生产,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多种形式,引进省外的高新技术到我省实施转化,形成产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星火技术密集区、科技兴海示范区都要采取对外开放的有力措施,加快人才、技术、企业、资金的引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市场规模。

3.技经、技贸结合,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发挥对外科技合作的优势,进一步做好"三引"、"两推"工作。加大力度,组织高校、研究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产品展示、技术示范、贸易洽谈等活动,大力推动和促进技术与产品出口。对外科技合作工作要与落?quot;科技兴贸"战略紧密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走出去",到国外和省外独立或合作创办研究开发机构,利用发达国家和外省市的市场环境进行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和市场拓展,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出口份额。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国外、省外独资或合资兴办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扩大我省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的国内外市场规模。以国际和国内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的合作开发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施技术出口与开发国外资源、市场并重的新战略。通过全省各有关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期间,使我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科技系统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类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交流展览活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积极探索与外省、市按照"政府推动,企业运作,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打破地域分割,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科技进步。

4.发挥我省优势,扩大对港、澳、台的科技与技贸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与技贸合作,不仅对我省与这些地区的科技与经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港、澳、台地区有充裕的资金、良好的基础设施、广泛的对外市场联系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等优势,我省有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一定的科技积累和较大的市场需求。双方可以在合作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技展览、学术会议、共办科技型企业等方面携手合作,实行资源、信息、资金、产业结构和科技开发的优势互补。要让更多的港、澳、台科技人员、企业家加深对我省的了解,积极参与我省的科技、经济建设。

5.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按照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以?quot;**西部开发科技规划精神,以科技合作、对口帮扶、技术经济合作等为切入点,发挥我省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动我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高新园区以市场为导向,在互利互惠原则的基础上与西部地区开展技术、经济合作。开展科技对口帮扶工作,依托国家和省有关科技计划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西部贫困地区提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关键技术。发挥我省的人才、技术、经济优势,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采取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合作开发、合作合资生产、共建特色产业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大合作力度,双赢互利、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工作的领导

组织科技行政部门和科技系统人员认真学习同志关于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讲话精神,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的国际、国内大背景,深刻认识对外科技合作对于落实科教兴省战略,提高我省科技、经济竞争力,实现科技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各级科技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对外科技合作的领导,切实做好宏观规划、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真正把对外科技合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大胆探索,深化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外科技合作工作运作体制**期间有条件的科技行政部门都要明确对外科技合作的内设职能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抓好一批对外科技合作项目

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首次单列了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并设立了国际科技合作资金。我省也已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设立了国际科技合作资金。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应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对对外科技合作投入力度,着力抓好一批对本地经济、科技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对外科技合作项目。同时,完善对外科技合作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创办网上技术市场,优化对外科技合作环境

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大开放环境下,要深入探讨符合我省实际的对外科技合作方式和机制,深入研究政府和企业如何共同参与对外科技合作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按照"统一规划、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共同推进"的原则,**期间要重点办好**网上技术市场,并力求形成特色,创出品牌,成为对外科技合作的主渠道。要加快培育和繁荣技术市场,加强软硬件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形成管理规范、交易活跃、常设技术市场和网上技术市场有机结合的现代技术市场体系,为国内外技术成果交易,组合国内外科技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各级科技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完善吸引海内外华人专业人才来浙创业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官民并举,协同配合,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技人才库、科技合作项目库、项目评审专家库等。要在现有"**科技信息网"的基础上,组织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企业、高新园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形成面向国内外的科技交流合作网络。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实力和对外科技合作能力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成为对外科技合作的基地,为全省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提供有力的支撑。要通过风险投资、信用担保等手段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同时进一步完善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实行期权、期股制度,加大激励力度,吸引国内外科技企业家来我省创业。

(四)培养人才,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干部队伍的建设

对外科技合作事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能力强、勇于开拓进取的高素质对外科技合作干部队伍。鼓励和支持知识更新,加强上岗和在岗培训,为业余自学、进修、攻读学位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人员结构、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在**期间,要拟订干部培养规划,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举办国内培训班、专业讲座、选送赴国外专项培训、推荐派驻国外使领馆等方式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逐步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与激励机制,鼓励开拓创新,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为对外科技合作建功立业。要充分发挥国内的**籍人才作用,要建立一批在中科院、工程院、大院大所、著名高校和著名企业中工作的**籍人才库,通过建立各种联谊会等社团组织和邀请来我省考察、调研、兼职等形式,鼓励他们为我省开展国内科技合作牵线搭桥,作出贡献。

对外合作范文篇2

一、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县局所做的工作

县局紧紧围绕这些企业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目前我县共有对外合资、合作企业18家。具体措施如下:

(一)立足工商职能。县局积极开展帮扶工作,签订了帮扶协议,开展了走访活动,向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了解其在生产经营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并努力协助其解决;积极开展合同帮扶,指导其正确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引导其参加各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活动。近年来已发展山东吉地尔有限公司、山东泉林包装有限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2家对外合资、合作企业为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提高了其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意识;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其积极注册商标,争创名牌商标,不时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登记注册方面为对外合资、合作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设置了对外合资、合作服务专窗。对企业的外合、合作项目实行专人接待,负责解答有关企业登记注册事项问题。同时积极开展“照后行政建议”服务,指导企业及时申办行业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申请银行开户等手续,努力做到使企业少走弯路。

二、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分析

经过认真调查,造成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如下:

(一)缺乏与外地企业对接的产业和产品平台。我县有些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与外资企业配套的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品,不少企业因自身产品老化、技术水平低,难以拿出与外商合资、合作的产品和技术。

(二)我县境内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

(三)一些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在对外合资、合作工作上存在着畏难情绪,认识上有偏差,只看到了困难,不能正确认识我县在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存在的各种优势和资源,在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工作上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坚定不移的信心、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真抓实干的功夫。

(四)缺乏监督机制。目前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手段,对一些已经签订协议的外资项目主动跟踪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项目始终没有投入生产。

(五)利用外资的政策优势不明显。随着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我县在吸引外资的政策优势上明显不足,县乡两级受财力限制,难以对外商给予进一步优惠,使外来投资缺乏成本优势,比如税收政策、土地价格及工业电价等,我县在这些方面并不比周边县市优惠很多。

(六)对外合资、合作手段和方式缺乏创新。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外商直接采取的兼并、收购、产权转让等方式,思想放不开,不敢运用或者很少运用。

三、采取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企业对外合资合作服务工作,县局将采取如下措施:

(一)认真履行合同管理职能,大力实施合同帮扶。组织对外合资、合作企业开展合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企业的合同意识,提高合同签约、履约能力和运用合同开拓市场的能力;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积极争创各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同时以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为切入点,在对外合资、合作工作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在农户和涉农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帮助涉农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继续在注册登记方面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县局将充分发挥对外合资合作服务专窗的作用,对我县企业合资合作项目实行专人接待,全程服务,对企业的咨询做到一口清,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扩大生产规模,拓展经营领域,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经济。

(三)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为对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县局将加大对商业贿赂、传销、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和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发展努力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市场环境。

(四)认真履行商标管理职能,提高对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服务措施,鼓励帮扶对外合资、合作企业积极注册商标,争创驰名、著名商标,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外合作范文篇3

关键词:油气对外合作;精细化;决策;效益

油气田对外合作项目管理一般采取签订石油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采取一方为作业者的特殊管理模式,通过合作开发,引进吸收国际石油公司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石油最早开展陆上天然气生产对外合作的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已逐步进入管理成熟期。总结提炼西南油气田公司对外合作项目中的精细化管理实践,对于指导下一步的合作气田、自营区块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与时俱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针,核心要素包括“四精细”[1]。“四精”是指精华(技术、文化、科学)、精髓(管理)、精通(专家、员工)、精密(各种关系秩序化);“四细”是指细分职能、岗位、细分对象、细分每一项工作、细化制度。其关键是细节、过程、基础,讲究具体落实、质量和效果。总之,全力以赴把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精细化管理是针对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强调精准化和数量化,要求企业以提高经营利润为目的,通过对目标的分解、落实,保证企业任务能按时顺利完成。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有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技术管理,其核心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把握好技术特性、处理好技术与开发的关系,强化质量保证体系,为企业形成竞争力和打造品牌形象奠定基础。生产管理体系作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基础和支撑,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生产管理体系吸纳了员工作业管理、流程管理的基本思想,从根本上讲,其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生产管理模式将相互脱节、不统一的信息孤岛加以整合,动态建模,通过对管理重点、组织结构、控制体系、业务流程的分析,构建完整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流程和标准,实现全面的流程精细化管理和高效的业务流程重组。

2对外合作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2.1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形成关键技术支撑。公司注重与国内上游自营项目的发展相结合,与公司技术和管理创新的需求相结合,实施采用国际水平的工程技术和先进做法,把对外合作项目作为试验田,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做法、创新理念,在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以及高含硫气田的开发等领域形成关键技术体系,从而对自营业务上游的工程技术整体进步起到带动效应。如在富顺—永川项目引入页岩气地质评价与分析测试技术,页岩气资源评价技术体系,页岩气钻完井及增产改造技术配套技术;在金秋、梓潼项目引入异常高压井钻井配套技术,盆地中心气评价技术,川中项目针对老气井挖潜的柱塞气举工艺、压裂技术以及精细化生产配套技术等。对合作区块资源的勘探开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石油的自营项目也提供了有益借鉴。2.2公司人员的本地化以及供应材料的国产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公司川中对外合作项目为例,与某国外公司合作的7年时间内,用于期间费用的支出占合作项目支出总额的20.29%,占比相对较高。而同期中资背景作业项目的期间费用支出占比仅为10%左右,因此对外合作项目整体经营管理效率受外资背景作业项目的影响而降低。但从动态的角度来看,7年时间内,川中对外合作项目整体上期间费用支出比例在不断降低,2009年这一比例为22.03%,经过4年的合作与开发,目前比值已降到18.36%,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外资背景作业项目在支出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动。随着合作项目的深入,项目由难度大的评价与开发阶段逐步进入生产阶段,人员的本地化以及供应材料的国产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2]。外资背景作业项目期间费用支出占比从2009年的近30%降到2012年的20.15%,主要来源于此。2.3川中对外合作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创新了中国石油企业国内对外合作的生产运行模式。川中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有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与国内生产企业的优势互补,为更多的企业更快更好地走向国内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在此模式下形成的管理机制为企业如何适应资源国环境提供了示范。精细化管理模式从外部到内部积极运用到对外合作项目合同谈判中。外方是重点把握影响项目执行的条款,合理设计分成率X值[3]。中方组织签订PSC合同补充协议,加强高含硫气田标准规范的制定。精细化管理模式从项目前期到结束积极运用到对外合作项目管理中。生产管理实践高效、规范化是公司川中对外合作项目本质管理的管理体制基础、技术条件,并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技术和做法,构建适合我方实际的对外合作生产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文化体系和法律政策环境体系,实现项目安全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构思出推进生产管理体系实践高效、规范化的策略体系。在项目前期应优化项目管理模式,精简组织机构。项目中期的过程管理应更加细致。在项目结束时应进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常态沟通,项目管理较为顺畅。

3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3.1存在的问题。开发成本进一步升高。针对致密气资源而言,资源品位越好,越容易被发现,并优先被开发。早期开发的储层条件相对较好,而随着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深入,致密气资源的品位也逐渐变差,新井的平均产量逐年降低,同时受物价上涨、征地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影响,使得开发成本进一步升高。尽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适用于中国致密气开发的技术体系,但是关键技术的精度和深度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在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有效储层预测、裂缝预测、欠平衡钻井技术、小井眼钻井技术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为了降本增效,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进员工本土化,项目人员费用大幅度降低,行政管理费用控制在总费用的15%左右。3.2提升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建议。1)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在深化共享已有成果的同时树立更高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开放”、“共享”作为新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中央经济领导小组明确提出能源革命要加强国际合作;2017年年初公司进一步确立了“资源、市场、国际化、创新”四大战略和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对国内对外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在油气投资、技术研发、工程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在管理、文化创新、企业社会责任等软实力建设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以可持续的方式深化和拓展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加大对外方作业者执行合同情况的跟踪和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标准石油合同石油合同对外方约束不够,对外方不严格执行合同甚至违约缺乏强制性条款[4]。部分合同条款对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不清晰,对合同者的规范和约束不够;合同双方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方对项目的参与度和整体掌控,进而影响项目决策效率和有效推进。建议及时纠正其不严格执行合同甚至违约的行为,确保合同得到有效执行,实现对外合作项目依法合规管理;针对非常规油气的特点,制定非常规油气合作标准石油合同。要加强合同执行管理,增强合作意识,严格执行合同。3)随着项目周期顺势而为调整组织结构,突出项目管控的技术和管理价值当前,部分项目运作管理刚刚走上正轨,一些项目进入合同末期;各项目在加强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的同时,对外合作部也在着力于完善石油合同,在人员配比等方面增加了相应的约束条款;由于各油气田企业在人员调配以及作业者借调雇佣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项目均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议在项目前期加强对对外合作项目的风险分析,做好对外合作项目油气勘探开发中长期规划的经济评价,从多角度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5];在项目期间加强对项目的管控,督促合作伙伴,确保计划和预算执行到位,为项目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上下一体,协同作用,把好对外合作项目合同者人工成本审批控制关。4)深化项目经济分析,探索对外合作项目人工成本控制措施落脚点通过研究,笔者认为人工成本控制措施应重点落实到以下3个方面:一是从控制合同者员工总量入手优化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二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合同者国际外派员工本地化进程提出明确要求;三是研究对标行业水平,提出合同者外籍和本地员工的人员费用指导意见,严格审批人员薪酬政策与标准,控制人员费用涨幅。建议现阶段在把好人员和费率标准审批关的同时,对外合作部还将继续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多途径多手段寻找把控切入点。5)建设对外合作科技与管理科研队伍,积极打造特色管理体系油气田公司和各项目要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协调,共同努力,深挖潜力,严控投资,降低成本,实现操作成本、完全成本和非生产性费用的硬下降。在项目执行层面,还需要配套的程序及细则来完善整个管理体系。随着对外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是对外合作项目运行的支撑。在对外合作项目中,应主动积极地学习外方的先进技术,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通过组建一流的研发团队,与外方合作参与技术攻关,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攻关有力的科研人才队伍。

4结束语

公司推行对外合作精细化管理,通过“勘探精细搜索、开发精细雕琢、经营精打细算、管理精挑细选”,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在深化共享已有成果的同时树立更高的目标。在借鉴川中对外合作项目如何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构建了以降低和防控合作项目潜在运行风险的合作开发精细化管理模式,为川东北高含硫项目风险把控,内江—大足及荣昌北两个页岩气项目有效控制投资、达到项目收益、降低合作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勇,赵振智.油气开采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4):4-7.

[2]英国石油公司.BP2013AnnualReportandForm[R].英国:英国石油公司,2014.

[3]何付.我国陆上石油对外合作模式介绍[J].世界石油经济,2013(5):5-10.

[4]朱建军,田大地.世界各国对外石油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12(27):13-15.

对外合作范文篇4

一、金融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金融企业需要创新外经贸企业信贷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信贷管理的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内部对外经贸企业经营的信用评级方法,建立严格的企业贷款审批制度,科学评价企业的发展前景,准确评价企业的还贷能力和过往的信誉,从而更好地制定外经贸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权限。针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银行可以下放信贷管理权限。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的信贷管理政策,使该项业务得到有效发展。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国税部门、金融机构和出口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和谐和融洽。

二、金融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目前金融企业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方面,表现为体制不完善,方式落后陈旧。虽然我国金融业早已经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经营模式,在银行体系风险降低的同时,业务范围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银行的利润也相应的减少,使贷款风险变得更加集中,在一定意义上制约了银行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如外资银行那样灵活,而且我国银行企业的管理缺乏自主性,受宏观影响较大,没有外国银行的经营优势大。缺乏自主经营使银行业管理缺乏灵活性,不能视具体形势和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制约了企业利润的实现。同时银行呆帐准备金提取额度明显缺乏根据,使银行缺乏核销呆账的自主权。所有这些都导致我国银行在国际贸易中风险的规避能力变得薄弱,缺乏积极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

(二)信贷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我国银行企业贸易融资对象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同时银行信贷水平也表现得很低。银行企业的贷款目标朝大企业发展,对有实力的大型商贸企业贷款量不断增大,重点扶植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至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银行则少有眷顾,即便是利润较好,发展势头很好,但是由于抵押物不足,对中小企业的信誉衡量不确定等因素,使中小企业很少能够得到银行大额度的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贸易发展,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对于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在资金额度较大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各个银行的贷款资金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成为企业外贸活动的有力助手,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信贷仍不足以维持贸易的高增长。因此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应该进一步开拓市场,创新服务方法和模式,提高信贷水平,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

(三)银行创新力能力不强银行的业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宽,创新银行业对企业的服务模式,尤其是外贸企业的信贷业务,应该与世界接轨。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一些因素却成为银行发展的制肘。一是我国与世界金融改革的理念不一致,我国的金融业务以避险为主要目的,特别是管理模式的体制化,制约了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限制了业务领域的拓宽。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使金融领域的竞争机制缺乏,或者有但是不健全和不完善,为其它银行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三是金融管理的创新,强调基于网络技术的金融服务创新,但是这个过程中一些业务及资料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焦点,没有一个十分保险的网络环境,银行的业务创新就受到制约。与此同时海外联行网点少,对于外贸企业的发展也是制约。国际结算环节多,程序复杂,低效率,导致资金流通慢,加大了汇率风险和增加了交易成本。

三、加强金融企业对外贸易合作管理的措施

(一)为外经贸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建立一种联合机制,把银行、外汇管理、外经贸管理及外经贸企业联合起来,定期召开例会,沟通情况,协调工作开展。银行企业应该及时掌握货币信贷、外汇管理和国家外经贸政策的调整,根据上述情况调整银行工作的方式。通过调研和沟通,掌握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和谐融洽的合作环境是银行企业发展的前提,银行企业和外贸企业之间应随时沟通情况,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共同发展,互惠双赢。银行应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外经贸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做好防范信贷风险等工作。为外贸企业搭建多层次的资金供需对接桥梁,使银行业务开展得更加顺利和便捷。银行企业可以专门设置外贸企业的服务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为外贸企业提供预审证、预审单、应收账款海外催收管理、海外银行风险提示等服务方式和内容。信贷部门走访外贸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做服务方式,主动开展银行业务。

对外合作范文篇5

一、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对外劳务工作合力

外派劳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对外劳务合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县商务局:负责做好我县对外劳务合作的组织管理工作;熟悉和掌握有关法律和政策,了解并跟踪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捕捉适合我县外派劳务资源的市场信息;严格审查在我县招收外派劳务资源的市场信息;严格审查在我县招收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外派公司的资质;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加强外派公司在招选、签约、收费、境外管理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协助做好外派劳务人员后期服务,依法维护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承办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统计,做好对外劳务合作目标任务的跟踪落实;研究、制定对外劳务合作的推进措施;负责县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的具体管理工作。

(二)县工商局:负责清理非法外派劳务和境外就业中介机构,查处超范围经营的行为;依法查处虚假外派劳务广告及牌匾;与商务、公安等部门共同查处外派劳务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外派劳务行为。

(三)县公安局:负责严把护照审查关,防范以商务、旅游、探亲等名义骗办护照出国务工;对以外派劳务、境外就业为由申办护照的,必须经县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办理备案后方可受理;对以外派劳务为名骗取群众钱财、从事诈骗活动的,要迅速介入,依法从重打击。

(四)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加强对上联络,协调商务、公安、工商等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及时通报相关信息。

(五)县财政局:负责安排外派劳务发展专项经费,作为政府专项基金的资金来源,以保障外派劳务工作正常开展。

(六)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外派劳务广告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外派劳务宣传报道,及时收集、整理并印发已外派人员在国外工作及收入的典型材料,突出对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引导我县劳务人员积极“走出去”。

(七)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涉外劳务广告设置申请;县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提出的涉外劳务广告设置申请一律不予批准;对非法张贴、悬挂涉外劳务字样的牌匾及广告牌,予以强制拆除并给予处罚。

(八)县职业中专:负责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与外派劳务衔接机制,做好出国劳务人员的培训和储备工作;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科学设置学科、调整教学计划、落实技能技术培训目标;要与“阳光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相结合,更高层面、更宽领域地提升我县就业、再就业能力。

(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利用好人力资源市场,与商务部门共同做好人力资源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的境外就业工作。

(十)县法院、司法局、信访局等部门:要配合商务、公安、工商等部门协调处理劳务纠纷事件,为劳务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十一)县金融保险部门:负责为外派劳务人员“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履约保证、保险等事宜。

(十二)县质监局、农业局、卫生局、旅游局等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做好涉及外派劳务方面的有关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外派劳务工作监管力度

(一)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全县外派劳务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由县分管领导主持,商务部门负责召集,县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分析全县外派劳务情况,及时解决外派劳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商讨制定管理措施,组织开展打击非法外派劳务联合专项活动。

(二)建立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机制。县外派劳务联席会议负责全县外派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境外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发生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时,按照“谁派出谁负责,谁所辖谁处理”的原则及时解决。对涉及我县合法外派的,由商务部门牵头负责;涉及非法组织以及个人自行出国务工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属单位牵头负责。商务、外事、公安、工商、人社、旅游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司法部门及时跟进,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处理工作。对涉及跨县区的外派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市、省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协助做好处理工作,保障在外劳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其合法权益。商务部门要督促各外派机构加强外派劳务人员管理,避免因管理不到位酿成的外派劳务纠纷及突发事件。

(三)坚持联合执法机制。由商务、工商、公安、行政执法、法院、人社、旅游等部门组成外派劳务联合执法队伍,在县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外派劳务市场的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中介和个人组织外派劳务的行为,确保外派劳务市场经营秩序规范有序。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对外劳务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大对非法外派劳务的打击力度。在县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从商务、公安、工商、人社、教体、行政执法、司法、旅游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打击非法外派劳务行动小组,对全县非法外派劳务中介、出国研修、语言培训班、留学报名及各种黑中介进行严厉打击,进一步规范外派劳务管理市场。各乡镇(街道)要成立专门的打击非法外派劳务的工作小组,对辖区内的劳务市场进行清理整顿。

(二)实行市场准入制管理。凡在我县经营的外派企业一律经县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审查批准、备案,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商务部门批准的外派劳务经营资质;无境内外劳务纠纷;能够遵守国家及省市有关对外劳务合作规定;服从我县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管理。

(三)加强护照管理。县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负责对劳务人员以出国劳务和境外就业为由申办护照进行审核,协调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严格凭服务中心出具的备案手续办理护照。劳务人员回国后,由县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负责护照的回收保管。

(四)健全外派劳务监管网络体系。建立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外派劳务监管网络体系,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公安局派出所、工商所、工办、劳动保障所、管区负责人及各村外派劳务信息联络员为成员的乡镇(街道)外派劳务工作小组,负责本乡镇(街道)范围内的外派劳务监控及管理工作,重点打击非法外派劳务,并对本乡镇(街道)的外派劳务人员进行审查把关,搭建劳务信息平台,畅通信息传递机制。村(居)负责对本村(居)外派劳务人员进行初审把关。

四、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对外劳务合作快速健康发展

(一)强化政府主导。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外派劳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县的对外劳务合作工作。县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把外派劳务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外派劳务服务管理工作。设立外派劳务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县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建设、开拓国内国际外派劳务市场、开展劳务人员的培训、网络信息化建设和社会宣传、支持建立外派劳务信用担保体系、处理外派劳务纠纷及突发事件、支持劳务人员归国创业等。进一步完善我县外派劳务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外派劳务工作各项指标纳入全县商务工作目标,统一考核。对成绩显著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监管失误、突发事件处理不当的单位和人员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对外合作范文篇6

第一条为保障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石油资源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所有。

第四条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参加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合作开采活动及其投资、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接受中国政府有关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家对参加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投资和收益不实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外国企业在合作开采中应得石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六条国务院指定的部门负责在国务院批准的合作区域内,划分合作区块,确定合作方式,组织制定有关规划和政策,审批对外合作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

第七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方石油公司)负责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经营业务;负责与外国企业谈判、签订、执行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合同;在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享有与外国企业合作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专营权。

第八条中方石油公司在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按划分的合作区块,通过招标或者谈判,与外国企业签订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合同。该合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后,方为成立。

中方石油公司也可以在国务院批准的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与外国企业签订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合作合同。该合同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备案。

第九条对外合作区块公布后,除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外,其他企业不得进入该区块内进行石油勘查活动,也不得与外国企业签订在该区块内进行石油开采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对外合作区块公布前,已进入该区块进行石油勘查(尚处于区域评价勘查阶段)的企业,在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签订合同后,应当撤出。该企业所取得的勘查资料,由中方石油公司负责销售,以适当补偿其投资。该区块发现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后,从该区块撤出的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方式参与开发。

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应当根据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定期对所确定的对外合作区块进行调整。

第十条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应当遵循兼顾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原则,通过吸收油(气)田所在地的资金对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的开发进行投资等方式,适当照顾地方利益。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护合作区域内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土地使用、道路通行、生活服务等方面给予有效协助。

第十一条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应当依法纳税,并缴纳矿区使用费。

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企业的雇员,应当就其所得依法纳税。

第十二条为执行合同所进口的设备和材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减税、免税或者给予税收方面的其他优惠。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制定。

第二章外国合同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必须订立合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应当由签订合同的外国企业(以下简称外国合同者)单独投资进行勘探,负责勘探作业,并承担勘探风险;发现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后,由外国合同者与中方石油公司共同投资合作开发;外国合同者并应承担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直至中方石油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接替生产作业为止。

第十四条外国合同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从生产的石油中回收其投资和费用,并取得报酬。

第十五条外国合同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可以将其应得的石油和购买的石油运往国外,也可以依法将其回收的投资、利润和其他合法收益汇往国外。

外国合同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其应得的石油,一般由中方石油公司收购,也可以采取合同双方约定的其他方式销售,但是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石油产品的规定。

第十六条外国合同者开立外汇账户和办理其他外汇事宜,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其他规定。

外国合同者的投资,应当采用美元或者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

第十七条外国合同者应当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或者代表机构。

前款机构的设立地点由外国合同者与中方石油公司协商确定。

第十八条外国合同者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地、准确地向中方石油公司报告石油作业情况,完整地、准确地取得各项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并按规定向中方石油公司提交资料和样品以及技术、经济、财会、行政方面的各种报告。

第十九条外国合同者执行合同,除租用第三方的设备外,按照计划和预算所购置和建造的全部资产,在其投资按照合同约定得到补偿或者该油(气)田生产期期满后,所有权属于中方石油公司。在合同期内,外国合同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这些资产。

第三章石油作业

第二十条作业者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开采石油资源的规定,制订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并经国务院指定的部门批准后,实施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

第二十一条石油合同可以约定石油作业所需的人员,作业者可以优先录用中国公民。

第二十二条作业者和承包者在实施石油作业中,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作业,保护农田、水产、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防止对大气、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陆地其他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第二十三条在实施石油作业中使用土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各项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所有权属于中方石油公司。

前款所列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的使用、转让、赠与、交换、出售、发表以及运出、传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争议的解决

第二十五条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合同的当事人因执行合同发生争议时,应当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

当事人未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中国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指定的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在限期内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其停止实施石油作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擅自进入对外合作区块进行石油勘查活动或者与外国企业签订在对外合作区块内进行石油开采合作协议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未向中方石油公司及时、准确地报告石油作业情况的,未按规定向中方石油公司提交资料和样品以及技术、经济、财会、行政方面的各种报告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未经批准,擅自实施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擅自使用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或者将其转让、赠与、交换、出售、发表以及运出、传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石油”,是指蕴藏在地下的、正在采出的和已经采出的原油和天然气。

(二)“陆上石油资源”,是指蕴藏在陆地全境(包括海滩、岛屿及向外延伸至5米水深处的海域)的范围内的地下石油资源。

(三)“开采”,是指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及其有关的活动。

(四)“石油作业”,是指为执行合同而进行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作业及其有关的活动。

(五)“勘探作业”,是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包括钻探井等各种方法寻找储藏石油圈闭所做的全部工作,以及在已发现石油的圈闭上为确定它有无商业价值所做的钻评价井、可行性研究和编制油(气)田的总体开发方案等全部工作。

(六)“开发作业”,是指自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被批准之日起,为实现石油生产所进行的设计、建造、安装、钻井工程等及其相应的研究工作,包括商业性生产开始之前的生产活动。

(七)“生产作业”,是指一个油(气)田从开始商业性生产之日起,为生产石油所进行的全部作业以及与其有关的活动。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第四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适用于外国承包者。

对外合作范文篇7

对外劳务合作是伴随改革开放兴起的一项事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取得了良好绩效,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这一战略步伐的加快,对外劳务合作在扩大服务出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遍布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过剩,向境外派出的要求相当迫切。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国际自然人流动作为服务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组成部分更加频繁和活跃,目前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加剧,在一些领域,国际劳务市场需求旺盛,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五”期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11.5%,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在外劳务人数由2001年底的47.5万人上升到2005年底的56.5万人。

2006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3.7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新签合同额5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5.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7.7万人;12月底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7.5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1万多人。

2007年1月至9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新签合同额4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6%;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5万人;9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5.5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9万人。截至2007年9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57亿美元;合同额501.4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08.7万人。

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中国分别与塞班、俄罗斯、巴林、马来西亚、毛里求斯、英国、约旦签署了双边劳务合作协定,市场分布日趋多元化。一些劳务人员成功进入德国、奥地利、挪威、瑞典、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市场。目前,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范围已扩展到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派劳务人员人数较多的依次为:日本、新加坡、韩国、阿尔及利亚、澳门、俄罗斯、香港、阿联酋、苏丹、约旦、塞班、中国台湾和毛里求斯。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领域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其中,建筑、纺织、渔工类劳务人员仍占外派劳务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也有一些设计咨询管理、科教文卫体、计算机技术服务等高级技术领域的劳务人员。中国已成为国际建筑、纺织劳务和海员的重要来源地,行业领域不断拓宽。

据国内专家测算,目前中国外派劳务每年汇回和带回的外汇收入约20亿美元,社会效益日益明显。300多万外派劳务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并带领身边的人一起创业发家致富。2006年,中国在外劳务人数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重已超过0.2%。

二、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状况

在跨国公司扩大投资和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范围内的人员跨国流动更为频繁,对外籍劳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劳务市场规模正稳步扩大。当前发达国家受经济增长放缓、人口增长放慢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劳动力供给逐步减少,加之本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导致对国外劳务需求逐步增加。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生物、环保、电信、旅游业等朝阳产业对国际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国际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农技人员的需求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对脏、险、累的“3D”外来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加大。

从存量上看,目前活跃在世界各国的外籍劳工达8090万,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和欧洲。这三大洲的外籍工人分别为2210万人、2050万人和2750万人,占全球外籍劳工总量的27%、25%和34%,合计占全部外籍工人的86%。从流量上看,目前全球每年流动劳务约3000万至3500万人,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长了50%以上。在需求结构上,呈现出“两多一少”,即高技术劳务需求多,发达国家对脏、累、险工作的人员需求多,其他普通劳务需求量减小。从国际劳务政策看,流动限制逐渐宽松。2004年初,美国总统宣布推动移民政策法案改革。日本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每年需补充60万劳力,因此开放劳务市场只是时间问题。西班牙政府一直对劳工输入实行配额政策,但为了吸收更多的外籍劳务人才,西班牙的劳工配额将大幅度增加。另外,东南亚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出现结构性劳务短缺的情况下,也相继放松了对外籍人员入境的限制。

三、我国对外劳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是世界劳动力人口大国,按理说,我国的劳务输出数量应占国际劳务市场份额之首。但实际情况却是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我国在全球劳务市场中的地位极不相称,对外劳务输出远远落后于菲律宾、印度等国家,且四分之三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对发达国家等主要劳务市场的人员输出还不到输出总数的10%。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市场竞争因素

世界银行研究显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外输出移民的数量每增长10%,贫困人口可减少2%。因此,许多国家都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劳动力输出。但受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限制,各国劳动力同质现象严重,导致中低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扩等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美、欧等发达国家相继向其周边发展中国家放宽了引进劳务的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我国劳务输出的市场空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在这些市场上,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劳务输出大国,它们在语言、学历等很多方面都具有优势。

(二)劳务市场准入障碍

许多劳务进口国家出于保护国民就业、维护社会秩序和担心非法移民等多方面的考虑,对引进外籍劳务人员设置了种种限制,特别是对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心存警惕,企业业务开拓难度加大。在数量或行业领域对普通劳务人员引进施加了严格限制,而我国劳务人员输出中的70%为一般劳务人员。目前,除日本、俄罗斯、以色列等少数国家对我国有限度地开放劳务市场外,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大多数发达国家劳务市场对我国基本上是关闭的。一些国家还专门施加许多歧视性待遇,如资格承认方面,在申请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作许可过程中,东道国普遍不承认我国的教育学历和职业资格,导致我国公民往往不能获得市场准入机会。受国内需求和外派劳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限制,在许多技术领域,我国企业虽然通过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获得了订单,但难以招收到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外派劳务人员。

(三)劳务人员文化专业技术障碍

近年来,国际劳务市场的一个显著趋势是,普通劳务占比逐步降低,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重不断攀升。据经合组织(OECD)的报告,OECD国家引入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已超过60%,而受过初级教育的外籍工人仅占10%左右。但我国潜在外派劳务人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工人,受教育程度低,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非技术性工作的外派人员占70%以上,这导致我国在日益增长的国际高级劳务需求面前,屡屡错失良机。如目前全球有300万的护士需求量,美国相关机构曾提出要在我国招20万名护士,而我国却因为能通过考试的人很少而难以派出。在计算机软件服务领域,我国所占市场份额仅为世界市场的0.1%。

(四)信息渠道障碍

国际劳务输出涉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要求准确可靠的供求渠道和信息。但目前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普遍规模小,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绝大多数在海外没有设点,主要依靠临时性的人力资本招募活动,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更谈不上主动、有意识地收集信息和开拓市场。政府部门、商会和驻外机构的职能也存在缺位,现有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五)对外劳务合作规制管理障碍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还没有统一的规制。这种严重滞后导致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调整对外劳务合作关系法律依据不足,处理外派劳务法律纠纷时适用法律困难。对外劳务合作法律的缺位还导致了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规章管理外派劳务业务,使多头管理问题日趋严重。这种格局造成了部门之间的矛盾,妨碍了贯彻政策的一致性和对海外劳务市场的统一管理,不利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统筹规划,影响了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有序推进。

(六)其他不确定因素

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如全球纺织品一体化后,一些国家的纺织企业纷纷关厂,造成我国一些劳务人员提前回国等。

四、促进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政策与措施

目前,大多数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外劳务输出,将其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可以通过吸取他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采取以下对策促进国际劳务合作。

(一)改革劳务输出管理体制

规范管理是对外劳务合作的基础。从我国目前状况看,必须对现行的多头对外、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这方面,劳务输出大国菲律宾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菲律宾政府一直致力于本国劳工向海外输出的促进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海外就业署来负责此项工作。我国也可以建立一个类似的管理机构,对各项对外劳务合作活动进行统一协调促进;制定统一的政策,改进对外劳务合作的各项制度及规定;统一规范经营主体行为等。从菲律宾的实践经验看,这种有专门机构进行的管理比多部门管理要高效得多,更能有效地规范对外劳务合作市场的秩序,保障劳务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更有针对性地扶持有实力的劳务公司进一步发展。

(二)全方位拓展劳务输出市场

鼓励经营主体与境外相关机构开展合作,成立中外合资、合作公司,强化主体优势,借鉴其他劳务输出国的成功经验,探索对外劳务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在国内可通过报刊、杂志及其他各种媒体宣传外派劳务政策,在国外可通过使馆加强对外宣传。利用外商来华投资、洽谈会,外事活动,旅游观光的机会,与他们洽谈对外劳务合作;利用友好城市的关系,政府出面,将劳务输出作为经济技术合作中的一部分内容来谈;应发挥台联、台办、侨联、侨办、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的作用。在劳务市场的选择方面,除了在亚洲继续开拓劳务市场外,进一步有计划地开拓欧洲、北美、拉美等地区的劳务市场。

充分发挥民间渠道的灵活多样性。在以国家授权的劳务输出机构为主渠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间渠道的灵活性及拾遗补缺的优势。鼓励更多的民间机构特别是私营企业主动到国际劳务市场上找生意、接订单,并允许我国公民在一定范围内直接参与对外劳务合作。灵活的私营企业和个人方式对于劳务输出的作用将更直接、更有效。

(三)加强外派劳务人员素质培训

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劳务人员素质的竞争。加强劳务培训,有利于贯彻对外经贸“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根据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有计划、多渠道、全方位地做好储备培训,对出国劳务人员的培训首先要抓好法律、法规、思想品德、外事纪律等内容的常规培训;其次要注重外语和专业技能培训,造就一大批适应能力强、符合国际劳务市场要求的各类劳务大军,鼓励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和中外联合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高外派劳务人员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水平和素质,逐步改善我国外派劳务人员的结构,提高我国外派劳务的竞争力。另外,职高、技校和卫校应开设培养国际人才一课,以便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四)改善和疏通劳务输出信息渠道

为了保持劳务信息畅通,政府应健全国内外劳务输出信息交换机构和信息网,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建设、培养和管理体系,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整合劳动力供求信息资源,为国内劳务输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劳务信息和国际劳务市场的最新动态,使对外劳务合作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进行。运用互联网与驻外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内外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做好国内外劳务需求供给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传递、及反馈工作,并由政府有关机构来监测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解决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还有必要为这个信息网建立一个国内劳务输出后备人员的数据库,将闲置或工作量不足的普通劳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种信息建档,一旦海外有劳务需求,即可直接利用数据库调用相关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五)建立完善的财政和社会服务支持体系

国际劳务输出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菲律宾、印度等劳务输出大国而言发展相对滞后,因而有必要对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借鉴菲律宾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加大国家财政支持,扩大原有的外经贸促进基金规模,在其下建立“劳务输出基金”或其他用于促进劳务输出的基金。除在财政上支持外,还要在社会服务水平上予以支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如强化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改革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通畅劳务流动渠道;重视外出劳务人员的社会服务保障工作管理,保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另外,加强劳务输出的国际多边磋商,为劳务输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为消除国外的障碍和不公平待遇,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合作规则的制定,与输入国建立有效的磋商机制。通过加强政府之间的谈判和沟通,解决双方或多方劳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扫清合作障碍,尽早获得通过市场的准入资格及与劳务合作相关的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为劳务输出铺平道路。推进电子政务,加强网络信息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六)充分利用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

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项下的自然人移动谈判,为我国劳务人员进入国际劳务市场争取尽可能宽松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双边经贸联委会、混委会和自贸区谈判等经济合作框架及平台,要求有关国家对我国开放劳务市场,取消相关壁垒和歧视性做法,增强人员往来便利化,加强资质互认。积极签署双边劳务合作协定,构建市场框架。

对外合作范文篇8

一、在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县局所做的工作

目前我县共有对外合资、合作企业18家,县局紧紧围绕这些企业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立足工商职能,积极开展“红盾帮扶”工程。对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县局积极开展帮扶工作,签订了帮扶协议,开展了走访活动,向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了解其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努力帮助其解决;积极开展合同帮扶,指导其正确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引导其参加各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活动。近年来已发展山东吉地尔有限公司、山东泉林包装有限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2家对外合资、合作企业为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提高了其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意识;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其积极注册商标,争创名牌商标,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在登记注册方面为对外合资、合作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设置了对外合资、合作服务专窗,实行首办责任制,对企业的外合、合作项目实行专人接待,负责解答有关企业登记注册事项问题。同时积极开展“照后行政建议”服务,指导企业及时申办行业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申请银行开户等手续,努力做到使企业少走弯路。

(三)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县局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严厉打击商业贿赂、传销、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和无照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工作,努力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分析

经过认真调查,造成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落后的原因如下:

(一)缺乏与外地企业对接的产业和产品平台。我县有些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与外资企业配套的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品,不少企业因自身产品老化、技术水平低,难以拿出与外商合资、合作的产品和技术。

(二)我县境内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

(三)一些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在对外合资、合作工作上存在着畏难情绪,认识上有偏差,只看到了困难,不能正确认识我县在对外合资、合作方面存在的各种优势和资源,在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工作上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坚定不移的信心、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真抓实干的功夫。

(四)缺乏监督机制。目前我县对外合资、合作工作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手段,对一些已经签订协议的外资项目主动跟踪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项目始终没有投入生产。

(五)利用外资的政策优势不明显。随着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我县在吸引外资的政策优势上明显不足,县乡两级受财力限制,难以对外商给予进一步优惠,使外来投资缺乏成本优势,比如税收政策、土地价格及工业电价等,我县在这些方面并不比周边县市优惠很多。

(六)对外合资、合作手段和方式缺乏创新。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外商直接采取的兼并、收购、产权转让等方式,思想放不开,不敢运用或者很少运用。

三、采取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企业对外合资合作服务工作,县局将采取如下措施:

(一)认真履行合同管理职能,大力实施合同帮扶。组织对外合资、合作企业开展合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企业的合同意识,提高合同签约、履约能力和运用合同开拓市场的能力;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积极争创各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同时以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为切入点,在对外合资、合作工作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在农户和涉农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帮助涉农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继续在注册登记方面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县局将充分发挥对外合资合作服务专窗的作用,对我县企业合资合作项目实行专人接待,全程服务,对企业的咨询做到一口清,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扩大生产规模,拓展经营领域,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经济。

(三)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为对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县局将加大对商业贿赂、传销、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和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我县对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发展努力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市场环境。

(四)认真履行商标管理职能,提高对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服务措施,鼓励帮扶对外合资、合作企业积极注册商标,争创驰名、著名商标,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外合作范文篇9

一、明确指导思想,认清重要意义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及商务部、工商行政总局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规范我县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工作,清理非法中介机构和个人,净化我县外派劳务市场,切实保护经营公司和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新突破。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外经贸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县各级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我县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县共有管理制度完善、人员配置合理、社会信誉度高、业绩较好的外派劳务中介机构6个,乡镇劳务输出办公室17个,从事劳务业务的网点、办事处32个,累计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外派各类劳务(含研修生)3215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有利于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促进经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有利于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交往的领域和规模,促进开放型经济的重大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外经贸部门、合法中介机构和外经贸企业的作用,努力推动我县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事业的迅速发展。

二、强化工作力度,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为深层次开发国际劳务市场,扩大县外派劳务的影响,树立"外派劳务"优良品牌,县外经贸局作为全县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主管部门,要牵头协调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参加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种经贸洽谈会和出国展览会,广交客户,主动对外承包劳务项目,开展项目洽谈活动,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今后,凡参加境外招商活动、洽谈会及出国展览会,都要设立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项目洽谈摊位,由县外经贸局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有条件的企业组团参加。各建筑、设计、工程咨询、公证、律师服务等单位,要积极与国外工程投资、咨询、设计公司合作,参与国际承包工程项目投标,提高中标率。各外贸公司、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要充分利用贸易渠道招揽项目,积极发挥联系广泛、信息渠道多的优势,把外派劳务当作一项事业,下大力气抓好。3年内。力争在我县培植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和劳务合作经营权的企业2家以上,形成我县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新格局。

三、培植经营主体,扩大外经队伍

为了加快培植和优化外经合作的经营主体,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格局,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具有一级工程资质的专业实体型企业申请本行业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及与承包工程有关的劳务合作经营权。鼓励经营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务,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由县政府给予一定奖励。为解决出国劳务的后顾之忧,由县信用联社对外派劳务人员实行5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对出国回乡创业人员,在税收、工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各乡镇也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四、规范劳务市场,整顿非法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外派劳务市场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秩序,要按照省、市关于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和境外就业中介市场专项行动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研究具体措施,狠抓专项整顿,进一步强化境外劳务管理,保护经营公司和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对非法经营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取缔。凡经营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公司,应持商务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在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经商务部批准的经营公司可直接对外签约和实行授权委托业务;经县外经贸局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报经市外经贸局批准,凡从事对外劳务合作咨询服务业务的中介机构,可与有对外劳务经营资格的公司和个人实行委托业务。对从事对外劳务合作咨询业务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持县外经贸局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发的《县对外劳务合作工作证》开展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把规范劳务市场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不断为对外劳务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我县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对外合作范文篇10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合作

1引言

2013年,国家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倡议。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与合作指明了方向。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我国与30个国家政府签署经贸合作协议。五年多来,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成果显著,与沿线国家合作日益密切,交流愈加频繁。同时,沿线国家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格局以及投资环境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设置了障碍。“一带一路”作为近年一个热点话题,受到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广泛关注与追捧,并都尝试从各自视角下对其进行科学有益的解析,力促区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而经济发展作为发展之本,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所在;合作共赢又是经济发展的最优形式。故本文选择从经济学中合作投资的角度,尝试从投资合作前景及现状、影响投资合作的因素和投资合作的风险及防范三个方面对“一带一路”进行梳理归纳。很多学者认为“一带一路”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和新空间。李丹等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有能力为其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引领和推动重构全球经贸格局。[1]姜安印认为中国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提供保障,并为互联互通展示了可供借鉴的样板。[2]王凡一认为“一带一路”为我国在国际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前景,“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在我国对外投资总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3]邬琼认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态势向好,并逐渐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4]“一带一路”沿线包含国家众多,基底复杂的现实状况往往使得投资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好。毕道俊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于具有以下某一特点国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水平差,政府稳定度高。[5]张亚斌利用投资引力模型考察了投资便利化给中国对不同国家(地区)直接投资带来的影响,并为此提出了政策启示。[6]另外,“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郑蕾等探讨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直接投资的战略分析框架及格局,提出了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而引出针对不同地区的投资战略及对策[7]。

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2.1总体状况分析。根据商务部数据统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逐年上升,2007—2016年OFDI总值增长了近7倍,年均递增23.9%。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1456.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实现资本净输出。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呈增长态势。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流量来看,2007年至2015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平稳上升。具体来看,2007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32.5亿美元,而在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接收中国直接投资189.3亿美元,为历史最高,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近6倍。从“一带一路”投资占当年总投资来看,自2010年以来,这个比例基本维持在11%以上。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961.5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53.4亿美元,新加坡、印尼、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是当年我国对沿线OFDI的热点国家。根据商务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虽然近年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有所增加,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尚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热土。2.2投资区域分析。“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遵从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核心理念,已经获得了许多国家的支持和参与。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4个,根据地理位置将这64个国家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亚、中东欧6个区域(见表1)。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294.1亿美元,其中对东南亚国家投资存量高达717亿美元,占沿线国家总量的55.4%,是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重点区域。西亚北非地区是我国对沿线国家或地区投资第二位的区域,存量高达204.1亿美元。作为中国的近邻,受历史因素以及地缘政治经济的影响,我国对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和蒙古投资存量也占到13%。从2007—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投资流量来看,我国对沿线地区投资金额都有所增加,其中东南亚地区涨幅最大,接收我国投资金额远远多于其他地区。从投资趋势来看,我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迅速增长,对东北亚、中东欧和西亚北非地区投资增长缓慢,而中亚和南亚接收我国投资的幅度呈波动发展态势。2015年,我国对东南亚、东北亚及西亚北非地区直接投资均实现了单年流量最大值。2016年,我国对中亚地区投资有上升趋势,其他地区稍有下降。详见图1。2.3投资合作产业分析。投资行业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我国的利益,也要与东道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一带一路”中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加强各区域产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在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投资合作规模迅速扩大。总的来看,能源、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是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较为重要的产业领域。[8]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和坚实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中意义重大。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正在推进,蒙内铁路已建成运行,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成功开航,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首条生产线投产,一个集铁路、港口、管道于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形成。此外,境外经贸合作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正在推进的合作区共有77个,其中有56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有力地推动了东道国工业化进程和相关产业发展。目前,通过确认考核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共有20个,经贸合作区建设重点合作区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主要投资合作产业包括制造业、采矿业、高新技术产业等。2.4投资合作企业分析。“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企业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四省,国有企业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重要作用,民营企业的影响力有所提高。在“一带一路”企业影响力前50名榜单中,央企和国企多达28家,民企21家,另外还有一家合资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一带一路”中我国影响力较大的前五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IT行业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前10名企业中仅有的民营企业。[9]2.5投资方式分析在投资方式上,“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中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基本持平;从平均投资规模来看,跨国并购明显大于绿地投资。在产业选择上,公用事业、旅游、矿产、娱乐和技术领域倾向于跨国并购,而农业和房地产则更倾向于绿地投资。2016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跨国并购115起,同比增加13.9%。并购金额高达66.4亿美元,占当年并购总额的4.9%。沿线国家中马来西亚、柬埔寨、捷克等是吸引我国跨国并购最多的国家,接收我国企业并购投资超过5亿美元。

3对外直接投资合作风险

“一带一路”覆盖亚欧非大陆,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投资环境错综复杂。现阶段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也为全球资金流动蒙上了阴影。为此,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时,应注意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努力。“一带一路”覆盖范围广阔,地缘政治复杂。中亚地区“三股势力”还在威胁着地区安全与稳定,不利于经济发展。中东地区形势严峻,叙利亚局势以及沙特和伊朗的关系也为投资带来了不确定性。2018年东盟国家领导人大选使得区域投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同时,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2018年1月,美国减税政策开始实施,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造成冲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各国在法律体系、市场准入、行业标准、货币金融政策、环保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中国企业的投资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具体来看,中东欧和东南亚的发展程度较高,投资环境较好于其他国家。西亚地区国家较多,且国家间综合实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以色列和阿联酋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较强,财政和金融系统相对发达,投资环境稳定,但伊拉克、伊朗等地区政局动荡,地缘政治问题突出,社会不稳定,再加上经济基础较弱等原因,投资风险较高。由于经济基础差以及“三股势力”等的影响,中亚地区的投资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10]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重点,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为基础建设投资提供了保障。但是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占用资金多、成本高、周期长等特点,再加上沿线国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有些国家自然条件恶劣,使得基础设施投资存在长期投资的风险。另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都可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沿线国家并未形成统一的国际结算货币,在交易时容易受到国际利率、汇率、商品价格、供需等因素的影响,从而给投资带来不确定性。

4结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