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2:44:48

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范文篇1

【关键词】寒暄语;汉语教学;文化

一、寒暄语的特征

(一)寒暄语具有民族性特点

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以关心为寒暄方式的中国社会中,双方在路上见面常常会说“吃了吗?”,意在关切而非获得信息。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多是聊天气,特别是在伦敦。在中国,交际双方初次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往往是聊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来缓和气氛或者表示关心。中国人初次见面常常这样自我介绍:“您好!我叫王强,久闻您大名,幸会!”然而美国人的自我介绍常常是这样的:“I'mJohnSmith.YoucanjustcallmeJohn."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自我介绍是偏正式的。其次,中国人在告别的时候,还会说一些表致谢或谦让的话语,比如“麻烦了,哪天咱一起吃饭”,其实说话人口中“一起吃饭”不一定就真的做了这样的约定,只是中国人在告别时的礼貌用语。但如果以这种状态跟西方国家的人告别,他们准嫌麻烦。

(二)寒暄语具有地域性特征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由于民族文化、方言、地理等方面的不同,都会衍生出不同的寒暄方式。即使在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寒暄语。比如,多数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一句“吃了吗”,在牧区的牧民们就喜欢问“牲口好吗”,这也是在表达关心对方生活状况的方式之一。

(三)寒暄语具有时代性特点

语言在社会中存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断更新着。在上古时期,中国人的祖先穴居野外,常常受到猛兽攻击,那时人们见面时经常说“无它乎?”;后来,生产力落后,自然灾害严重,人们见面的寒暄语就改为“无恙乎?”;后来一段时期,中国人面对的就是温饱问题,百姓主要关注吃饭问题,所以“吃了吗?”就成了最常用的寒暄语,直至今日,这句“吃了吗”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标志性寒暄语。

二、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寒暄语的习得情况

(一)习得状况分析

汉语学习者使用的汉语寒暄语过于单一,不结合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就不能认识到寒暄语的种类是十分灵活多样的。多数留学生偏向于使用刚开始学汉语便接触到的寒暄语“你好”,甚至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对寒暄语的认知也仅停留在一两个短语上。其次,留学生不能根据语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寒暄语。虽然一些程度高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有意识地使用寒暄语进行交际,但他们却无法准确地理解各类型寒暄语的适宜语境。对于多数留学生而言,寒暄语对其的印象就固化在“你吃过了吗?”这句话上,但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也不是对于任何年龄阶层的人都适用的,如果交际对象是老师、长辈或者一些不熟的朋友,这样来问就是不合适的。另外,文化冲突也是致使留学生遇到交际障碍的原因之一。很多学习者面对“你多大?”“你工资多少?”这类被某些西方国家认定为是个人隐私的问题,往往会令人感到焦虑和尴尬。实际上,这些寒暄语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意在表达关心。这样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是必然会以失败告终的。

(二)习得偏误成因分析

1.汉语寒暄语种类丰富虽然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固定的寒暄语很多,如“好久不见!”“去哪儿啊?”,但也有自由的表达形式,如“最近身体怎么样?”“忙着呢?”等,这些寒暄语的自由表达形式增加了留学生学习的难度。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只掌握寒暄语的语言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掌握汉语寒暄语的语用条件、语用环境,特别是了解某些特殊寒暄语背后的中国文化。因而,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我们要渗透文化教学,尤其是寒暄语背后的中国文化,把握好语言课中文化教学成分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让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寒暄语的使用偏误与失误。2.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母语的影响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的一大障碍。很多留学生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觉得诸多的寒暄语是毫无意义的话,如“遛弯呢?”“忙着呢?”等等,这是基于学习者本人母语文化的影响。因此,留学生想要顺利进行交际,只掌握语言形式是不够的,更需要同时掌握寒暄语的语用条件。3.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某些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掌握了常用汉语寒暄语之后,不分场合,逢人就问,如“去哪儿呀”“吃了吗?”,显然这都是我们路上遇见熟人时使用的礼貌用语,对于不熟的人或者长辈,我们应当注意使用谦词,语气柔和。4.课堂学习对寒暄语的重视不足留学生如果没有较多地在目的语国家实践的机会,那么他们能接触到的寒暄语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留学生接触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仍是以课堂学习为主。然而教师在对寒暄语进行讲解时,往往重视语用形式而非文化背景的普及,这样就造成了学习者在用汉语进行交际时产生的偏误。

三、寒暄语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一)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原则

每种文化都有喜欢和禁忌谈论的话题,中国人在见面时,经常会谈论到的话题有家庭、孩子、家乡、职业等;西方人则偏向于谈论体育赛事、天气、爱好、社会见闻等。西方人的话题禁忌是年龄、工资财产、婚姻状况等,因为西方人认为这属于个人隐私,与不熟的人在特定场合谈论这些是不合适的。中国人的禁忌话题多是个人生理缺陷、家庭丑闻等话题。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文化的承载,当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时,即使语言形式完全正确,但由于社会文化规约的不同,也极易造成误会。通过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教学,不仅能让学习者对于中西文化差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也能令其更加合理地规避一些文化壁垒和沟通障碍。

(二)文化平等的原则下增强母语正迁移

当涉及到寒暄语的文化部分以及关于中西方人们关于隐私的界定,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介绍两种不同的文化就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留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特点,进行沉浸式教学,或者创设实践机会,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减少英语母语文化对他们学习汉语的干扰。我们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对于不同的文化要平等对待,本着平等的视角去了解和学习各国文化,切不可盲目自信,或觉得本国文化低人一等。作为教师,更是要明确这一点,以积极的态度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三)文化教学融入日常教学中

关于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的比重问题,一直以来都在被学界探讨。要想讲好汉语课,更好地了解中国,需要教师们多维度展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但汉语课毕竟是语言课,如果讲成了文化课,未免有所不妥。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需要立足于语言知识的基础,多角度渗透文化教学,丰富课堂的多样性,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结,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让更多的留学生了解中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寒暄语的变化其实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形态变化发展的“镜子”,它似乎很难准确地被学习者掌握。在寒暄交际中,寒暄语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功能是为了实现某种社交行为,而非字面信息的传达。因此,在汉语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应当根据不同语用环境,选择适当的寒暄语进行交际,切实发挥寒暄语的交际功能,对外汉语教师也应当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完善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石翀2004《英汉称谓语与寒暄语对比研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第4期。

马思鸣2013《中英跨文化寒暄研究》《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

刘坤2013《汉英文化语意对比与汉语文化观念图式的构建》,西安外国语大学学位论文。

熊峰2014《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寒暄语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外汉语范文篇2

【关键词】汉语节奏对外汉语教学措施

每种语言都带有自己的节奏,汉语也不例外。通过汉语节奏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更多汉语特征与主要形式,还能使对外汉语教学中“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得到解答。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发展,由起初的直接教学法发展为联合教学法,且教学理念与体系始终受到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影响。但是,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语言教学有所不同,许多国外理论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汉语特点,从教学理念、目标与方式等方面着手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路径,及时纠正学生的节奏偏差,才可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一、汉语节奏的主要形式

节奏一词原本是指所有均匀且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多用于音乐领域,而后逐渐延伸到语言领域,是指语言的异同、缓急与高低变化等,主要包括音量、音色、音高与音长四个要素,任何要素在特定时间内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由此产生节奏。因认识角度不同,汉语节奏的形式分类有所区别,根据节拍重音要素在不同语言层次中的区别,可将汉语节奏汇总成以下几种形式。

(一)平仄相间式

汉语音节间的节拍形式为平仄相间,在普通话的四声中,阴平与阳平为高调,也称为平声,上声与去声为低调,也称为仄声。汉语中平仄相间属于典型的节拍形式,在许多成语中都可做到平仄相对,因书面成语是由作家提炼整合,加上人们长期口头流传而成,大部分都已经平仄有律。值得强调的是,格律诗中的平仄相间有气群上的划分,尤其是气群停延前那个音节的平仄,这便是诗论中提及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此外,黏则带有“同声相应”的色彩,呈现出回环往复之美;对则带有“异调对立”的色彩,呈现出抑扬顿挫之美。

(二)句子重音式

在词语组成句子后进行交流时,如若遇到句子重音,在语法结构角度来看应跟着句子内容走。在朗读之前,要求读者先领悟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才可准确把握文章中的语意重心,进而强调重音。例如,在阅读“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该句的重音便是“来”与“近”,这样才可展现出即将迎接春天的欢快情感,如若重音把握不当,很可能影响意思表达。可见,读者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重音应落在哪里。例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如若以“挺”为重音,则表达出的意思是“他讲解清晰,我能够听懂”;如若以“讲”为重音,则表达出的意思是“讲的容易,做起来难啊!”可见,同一个句子中重音不同时,所朗读出的句子含义也有所区别。此外,在以快板为代表的文艺形式中,有时为了强化节奏感,重音不会起到表意作用,例如,“小老鼠,上灯台”每个节拍的首个字都是重音,这便产生了节奏感强烈的快板形式。

(三)文章主旨式

一些文章作品也同样带有节奏感,且通过节奏起伏控制情感动向,在情感高潮处将文章主旨充分展现出来。高潮具有集中性特点,但在酝酿期间且需要多个节拍的推进。在汉语节拍中,重音核心为声母、平声、句子重音等,可使汉语节奏更加多姿多彩。按照节拍推进的区别,可将汉语节奏形式归纳为三种类型,即递抑型、递扬型、抑扬型。1.递抑型节拍内情绪跟随景物变化逐渐变得伤感,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作者由景物联想到自身,羁旅秋思情绪渐渐浓烈,最后以“断肠”表达自己的极度悲伤之情。该形式很容易使人感到沉静,并引发思考。2.递扬型节拍中情绪随着景物变化逐渐变得兴奋高昂。例如,《白杨礼赞》中,作者用白杨树的不平凡歌颂解放战争中英勇顽强抵抗日军的战斗英雄们,将情绪推到高潮。该形式很容易使人受到鼓舞,对生活充满希望。3.抑扬型节拍内情绪随着景物变化有时伤感、有时兴奋。例如,《清明》一诗中前两句描写清明时节人们低沉伤感之情,但后两句旅店短暂歇息便可消除舟车劳顿之感,补充体力与精神,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事实上,在朗读过程中,抑和扬并非直线表达,而是在节拍层次性影响下,使抑扬节奏交叉,逐渐的下抑或者上扬,通过递进的方式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汉语节奏与英语节奏的对比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节奏与语调,在语言学习中即便每个字都能掌握准确,如若节奏掌握不当,也很难说出纯正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重视英语和汉语间的节奏差异,并重点分析两种语言的主要节奏模式,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满足两种语言的节奏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

(一)英语节奏特点

该语言节奏的主要特点在于重音计时,也就是英语内每个语句的主体都是重读音节,该音节的数量对句子长短具有决定作用。众所周知,英语除单音节词汇之外,还有许多双音、多音节词汇,此类词汇中有些需要重读,有些无需重读,在此影响下,所组成的句子便会出现轻重音交替情况。在不考虑重音词汇的基础上,句子内词汇之间还带有许多重音组合,组合间的个别音节需要重读,但个别原本需要重读的音节会变成非重读,此类组合基本是等时距产生,也就是每个重读音节产生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无需考虑需要重读的音节中有多少无需重读音节。可见,除语速因素之外,重读音节数量可对英文句子长度起到决定作用。(1)Let’s/listento/the’stor/ya’gain.(2)It’slooks/’asif/itwere’go/ingto’rain.在上述两个例子中,(1)中有6个词汇,9个音节,4个重音组;(2)中有9个词汇,10个音节,同样有4个重音组。但两个句子的词汇数量不同,音节数量也有所区别,但因重音组数量相同,因此其长度相等,在表达期间所用的时间、节奏也必然相同。以诗歌的句子为例,如下:(3)Break,’break,’break.(4)The’coldgrey’stonesO’sea!在(3)中单词和音节的数量均为3,但在(4)中却有6个单词和7个音节。如若在汉语中,会因这两行字数不同称为对仗不工整,但在英语中即便音节、单词数量均不同,但因各行都有三个重音,因此在朗读时仍具有对称感,且长度基本相同,每行基本占三拍。但例3中连续三个重音,尽管与英语中的轻重结合模式不同,却能够在特定情景中展现出诗人强烈的情感,读者也更容易接受。

(二)汉语节奏特点

该语言的节奏特点在于音节计时,也就是句子的主体是音节,对句子长短起决定性作用。与英语不同,汉语每个汉字的音节具有唯一性,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在朗读时要求字正腔圆,不可含糊。例如,“张大勇”拼音为“zhang’dayong”而不是“zhangda’yong”,因此汉语各个音节所占时间基本相同,汉字数量对句子长短起决定作用。此外,因汉语中的声调带有表意作用,可削弱重音效果,因此在汉语交流时没有差异较大的轻重音,只有节奏方面相对的轻重音,例如歌曲小节内的强拍、弱拍等。除非朗读者特意在某个字音上加重处理,才会将其突显出来,产生明显的重音。(5)看起来要下雪。(6)让我们听一遍音乐吧。在(5)找那个有6个词,也就是6个音节;例(6)中有9个词,也就是9个音节。在朗读时可感受到(6)所用时间要长于(5)。这两个句子均没有明显的重音,如若需要加重某个读音只能是故意为之。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节奏教学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节奏教育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句子长短、停延、声调起伏等基本节奏,并及时纠正学生违背规律的发音,使朗读、造句等能够与汉语节奏模式相符合。在汉语教学中,可通过反复阅读培养自己的语感,这对学生汉语功底要求较为严格,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只要求其能够准确读出课本上的词句即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探究多种教学方法,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尽快对汉语节奏形成正确的认知。例如,可采用标注法教学。在教材原本拼音基础上,教师还可传授学生符号标注法,对句子的起伏、停延等进行标注,由此展现语句节奏。例如:’同学们→//,明天/我们/去’爬山↘。教师先告知学生不同符号代表的含义,即“/”代表停延,数量越多说明停延时间越长;“↘”表示重读,数量越多读音越重;“→”表示语调,包括平声、降调等等。在初学阶段,符号标注较为详细,先由教师泛读,待学生对节奏有所认知后,便可尝试自己根据符号朗读。在后续学习中,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节奏,符号数量逐渐减少,直至彻底脱离符号辅助。此外,还可采用吟唱与朗读法。针对节奏性较强的语句,教师可采用朗读、歌唱等方式,结合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记忆与认知。在初期阶段,可将常用字按照声调顺序编成歌诀“中华语调、非常好记、阴阳上去、高扬起降”等等。为了增强记忆,教师还可利用学生新学的课文与生词等创编一些节奏感强烈的距离。为使学生能够掌握节奏,还可将语言学习与身体动作相结合,通过摆动身体、跟随节奏打拍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中高阶段的学生,还可将诗词、现代诗歌等引入其中,鼓励学生编写“原创”,切实感受汉语节奏的奥妙。

(二)调整教学策略,纠正节奏偏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汉语节奏较为特殊,与学生的母语有所区别,导致一些外国学生在说汉语时常常带有“洋气”,有时不是因没有学好词汇和语法,而是未能掌握节奏模式。对此,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存在的节奏偏差进行纠正和指导。例如,对于发音快慢不定、轻重失衡的学生,有时会将“你好”读成“你袄”或者将“西安”读成“鲜”,这实则是未能掌握音节发音方法的表现。在汉语体系中,音乐以等重等长为根本,轻重变化为末,教师应引导学生一字一音的说话,强调“字正腔圆”,注重句子的重音而非词的重音;又如,一些学生发音时话语断断续续,随意停顿,不但听起来不舒服,还会产生歧义。如“爸爸说/我不对”和“爸爸/说我/不对”便是两个不同的意思。对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准确把握停延的位置,在停延时应重视音节间关系,朗读时应带有中断延连的感觉,且只有句子之间才会有较长停顿。

(三)掌握节奏规律,感受语言艺术

对外汉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字正腔圆、表情达意,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使读者与作者内心擦出火花。对此,学生应掌握节奏规律,深刻意识到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可真正感受语言艺术。1.掌握基本腔调基调需要朗读者事先想好,怎样表达感情?表达什么感情?达到怎样的目标?等等。文章语境和主旨对基调具有决定作用,要想表达兴奋情感则要用欢快基调,若要表达悲伤情感,则要用低沉基调。例如,在朗读《江城子》时,在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便要用缓慢低沉的基调;在读到“老夫聊发少年狂”时,便要用到兴奋高亢的基调,如若二者对换,则会使听者十分难受。2.明确语篇结构停延包括音长与语流音空,可有效解决语流方面的分合情况。言语链的本质在于停延,因音强、音高需要叠加到音空上,朗读者不但要层次鲜明,还要把握好语篇结构。例如,在朗读《春雨》时,该篇内容以植物口吻介绍生长过程,包括发芽、开花与长大等阶段,应有节奏地表达出春雨的兴奋感,如若没有停延或者随意停延都会产生混乱,如“不去告你/不是人”和“不去告/你不是人”,便会给人两种不同的表达含义。3.灵活运用鼻音语意鼻音有助于主旨表达,鼻音的掌握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怡园茶话》中的“台湾的茶/故乡的茶壶/倒出来的……尽在这一壶中”,该文章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从“倒”和“尽在”两处表现出来,因此在朗读时应使用强气流朗读,并前后停顿,灵活运用语意鼻音展现诗人真情实感。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地位随之提高,该门学科教学应把握汉语特点,加强汉语节奏的研究,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策略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英汉语言在节奏特点上的差异,并掌握汉语节奏的主要形式,有助于打好学习基础,改正错误的发音习惯,使汉语学习更加迅速且高效,并能够深刻感受汉语文化内涵与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完颜雯洁2017《浅谈汉语拼音和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位置和关系》,《汉字文化》第6期。

对外汉语范文篇3

【关键词】“乖”;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一、“乖”的词义演变和现代常见用法

“乖”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说文》:“,戾也,从而。凡之属从,古文别。”因其表意的偏旁像是两人背离之形,因而其本义与“背离”有关,后逐渐引申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顺从,听话”。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①(小孩儿)不闹,听话,如:乖女儿。②伶俐,机警。如:上了一次当,他也学得乖多了。③违反;背离。如:有乖人情。④(性情、行为)不正常。如:乖戾。实际上,“乖”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是其逆向引申出的,而后两种义项通常用于书面语中,如“怪癖古怪”。如今,“乖”字在日常语言中可以用于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如单字“乖”用法:(1)乖,不哭,奶奶给你买玩具。(2)真是妈妈的乖女儿!“乖”又可以用于情侣之间表示亲密、宠溺,如:(3)乖,早点睡!“乖”重叠时既可以表示“顺从,听话”,如“老师走进教室,学生乖乖拿出课本”,还可以表示感叹,如“乖乖,好险!”。AAB形式为“乖乖地/的”,如:(4)曾经骄横一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代表终于乖乖地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5)她就像只乖乖的小猫,慢慢蹲在我身边。

二、“乖”的常见偏误类型及成因

根据笔者从HSK动态①作文语料库中的检索情况和对留学生进行实地访谈的结果,得知“乖”这个字最常见的偏误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书写偏误

容易把“乖”误写成“乘”,这是书写方面最大的问题。如:(6)可是,第一天嘛,我应该乘乘地(乖乖地)呆在家里,跟家人团圆。(7)可是从此以后,我真要成为您的乘(乖)女儿。(8)因为您的这个乘(乖)孩子,心里有数。学生误把“乖”写成“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对“乖”的本义不够了解。因为“乖”甲骨文字形是,像是枝桠向两边分开生长,其本义是“背离”。“乘”在《说文》中的解释为“覆也”,其甲骨文字形为,像人爬到树上,有“上升”的含义。由此可知“乖”与“乘”的本义相差甚远。学生若能对这两个字的古字形有所了解,掌握这两个字的本义,自然明白二者的不同之处,从而降低书写偏误。其次是笔画组合关系偏误,主要体现在笔画的连接上,容易把“乖”的第一笔的“撇”写成“捺”,或者笔画之间本该相接的地方反而相离,本该相交的地方却留了空隙。这类偏误的形成较为普遍,受习惯方面的影响也较为严重。不过,这些学生的书写偏误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偏误研究材料,对这些偏误进行研究会给汉字教学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但是,偏误的产生需要及时纠正,为防止这类偏误的产生,我们要因材施教,及时对学生多加提醒和训练,以免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惯性,在后续汉字学习中出现一系列不必要的书写问题。

(二)用法偏误

与留学生进行访谈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她是个听话的女孩子,大家都夸她性格乖张”这句话是正确的。实际上,这便是由于对“乖”的本义不理解,把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带入词语中导致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乖张”的含义有两个:一个是怪僻,不讲情理,如“脾气/行为乖张”;另一个是用来表示不顺,如“命运不乖”。学生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用法错误,显然是对“乖”的本义不够了解。当然,这种因不了解本义和现代汉语中常用义的差别而导致对一些仍旧保留本义的成语产生理解偏误的现象,即便是在汉字文化圈也屡见不鲜。如果把现代汉语中的常见用法自动代入这些保留古汉语意义的词语中,势必会在阅读文献时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因而需要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这类汉字多加注意。

(三)语法偏误

根据从语料库检索的情况和实地访谈的结果,“乖”这个字的用法较为灵活,且多用于口语中,所以跟书写方面的偏误相比,语法问题方面的偏误并不是很多,主要有:(9)我和妹妹都乖,很听话,认真读书。这句话中的“都乖”明显应该是“都很乖”。因为“乖”是单音节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一般都述谓性不足,其单独作谓语的句子都含有比较或对照的意思,如:“你和弟弟谁高?”“我高。”但是如果句子中没有比较之类的成分可以使形容词直接作谓语的条件,就必须加上程度副词或其他成分。且“乖”在这里独立使用也不符合汉语的语法习惯。另外,还有一些是语序颠倒的偏误,如:“乖你们,哥哥先写作业。”这种偏误一部分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如英语中会说:“Listen,guys,whoisspeaking?”对于这种语法方面的偏误,教师既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观察,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还应逐步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并且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三、“乖”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字形演变,进行汉字趣味教学

给学生展示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字形变化并进行讲解。如在解释“乖”的本义时,就可以先展示“乖”的字形演变——、、、,或根据学生兴趣点设计一些沙画或者视频进行字形演变展示,同时配备相应的语音讲解。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学生了解汉字构形之美,提高教师的汉字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了解和学习汉字的兴趣。当然,这也给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化、全面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一支善于发现学生兴趣点并及时因材施教的高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

(二)设计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如在教“乖”的现代汉语常用义时,可以教给学生儿歌《小兔子乖乖》,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快乐学习。当然,也可以设计与所学汉字相对应的猜字游戏,如:乘人不备。(打一字)谜底是“乖”。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猜字游戏时,谜面上的提示语很重要,往往是切入谜底的关键。比如此谜中的“不备”就对谜面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通过设计一些新鲜有趣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形音义结构的认识。

(三)将汉字学习和书法教学、文化教学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书法课堂上,把“乖”与“乘”进行对比教学,加深学生记忆;在文化课堂上设计一些与“乖”相关的剪纸教学环节。这样既能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魅力,又能把汉字的教与学做到“润物细无声”。因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对留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要求不高,再加上教材设置也没有特别强调汉字教学的内容,因而汉字书写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题。如果能把汉字的学习与文化教学和书法教学结合起来,推动中华文化的普及与传承。在现代汉语中,和“乖”一样古今常用义相反的汉字还有很多,想要做到对这类汉字完全掌握,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尚且存在一定难度,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而针对这类汉字提出有针对性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区别和使用汉字,还对激励教师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做到举一反三,促进教学相长有着重大意义。注释①本文偏误分析部分的例句皆来自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实地访谈,因而不再单独逐一进行标注。

参考文献

许慎1963《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吴璇2011《“乖”的演变》,《安徽文学》第8期。于照洲2017《汉字知识与汉字教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马云静2008《汉语单音节形容词及留学生习得偏误考察分析》,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宝珍2017《汉字与中国文化》(第2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对外汉语范文篇4

一、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般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表达能力等三个方面,其中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或者相对薄弱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在不断提高,随着专业化教育人才的增多,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在看到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特别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教学的创新能力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目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还不足: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作为语言教学,其内容的可变性强,可塑性也强,但是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仍然按照传统的课本套路照搬,缺乏在内容上的创新,这样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学习疲劳;另一方面,在教学方式上,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是绝对的主角,对直接进行理论上的讲解,而学生的参与度极低,语言教学的灵活性不能在课堂上有所体现,最终使学生对此门功课的学习缺乏热情。由此可见,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知识掌握能力有待提高。知识掌握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更好的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学生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多是专业的对外汉语毕业生,在进入岗位之初,他们一般具有较大的知识储备量,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对外汉语的老师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但是目前教师的职业培训较少,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多停留在进入岗位之初,如此一来,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就与多变的社会之间存在了差距,很难满足社会对对外汉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掌握能力的提高,也是未来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再次,对外汉语教师个人职业素养仍需改善。很多教师容易忽视个人职业素养,事实上,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成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教师的职业素养除了一般的教师的服务教育、认真教学等要求之外,更要求教师的个人表达能力、个人基本职业道德,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就与对外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一些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认为教师只要做好基本的教师工作即可,事实上,对外汉语教学,更多的也是传递一种语言的魅力,传递一种较高的道德素养,所以说,教师在基本的教学之外,也应该注重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上面提到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第一,增加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培训。增加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培训,是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策略,正如上面我们所说,今天的社会瞬息万变,即使在从业之初,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如果不能及时培训,接受新知识,也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在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知识掌握能力的培训,也就是培训内容中应当包括对外汉语知识,在巩固教师知识能力的同时,及时将新知识、新内容传递给对外汉语教师;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对教师个人素养的培养,除了基本的职业要求之外,也应该在培训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此外,在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关于教学方法的培养,这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开展对外汉语教师的学术交流。学术交流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之间可以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分享以及教学心得的分享,对教师之间的借鉴和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另外,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学术交流活动也是教师对个人教学能力的评定,通过不同教师的观点表达,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然,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中,也要注重对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引进与融合。

作者:郭教才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对外汉语范文篇5

关键词:营销策略;汉语培训公司;企业管理;营销策划;国家汉办

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是面向外籍人士进行中文语言培训的教育机构,以帮助学员在需要融入中文场景的时候能够顺利地使用中文为目的地展开教学活动。为了拓宽生源、形成一定营业规模的汉语培训企业,对外汉语培训公司需要有计划组织营销活动挖掘潜在学员客户。但就目前的市场条件来看,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的市场营销活动仍然十分混乱,培训产品缺乏创新、市场调研模糊等现象,给外汉语培训公司市场营销活动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与阻碍。

一、对外汉语培训公司面临的生存和发展背景

1.对外汉语培训公司的宏观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工作水平也不断在改革完善中提高,国家也开始积极地推动汉语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生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传播到了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互联网对信息传播加速的催化作用下,中华文化的传播得以乘上时展的列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汉语文化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教育行业的重视。在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把中文列为中小学必修科目,在欧美和南美国家,汉语课程也已实验性地进入了中小学教学的课程当中。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需求正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增加。2.对外汉语培训公司的主要目标客户类型。对外汉语培训公司的客户群主要面向母语为非汉语的汉语学习人士,这些人通常由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选择学习汉语,主要以长期驻派中国的外籍人士、随外籍人士外派入境的外籍家属、外籍留学生为主。每种客户的具体需求不同,对外汉语培训公司需要根据不同客户人群的汉语具体应用场景、预计学习时间、个人的学历水平以及经济状况等对培训类型进行细分。例如,对于驻派中国的客户群体来说,他们通常需要学习一些专业领域当中的专业中文词汇和基本的社交用语,这类客户学习中文的时间不固定,需要根据工作量决定。另外,他们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并很有可能在所派公司内承担较为重要的岗位职责,经济水平也可以保证其能够支付适合自己学习目的的课程。通过以上的客户资料分析,对外汉语培训公司可以制定更贴近客户需求的课程,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3.对外汉语培训公司的营销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近几年在世界经济疲软的趋势下,我国经济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外交流活动不断增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普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逐渐开设,学习汉语的人也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汉语培训的业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当前时代,人们逐渐开始注重对于自身技能的锻炼和提升,教育培训行业受到了社会普遍的认可和追捧,随着汉语水平考试的实施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国家对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汉语教师的执教水平加以认定和管理,为该行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对外汉语培训公司面临的营销挑战

从行业整体来看,对外汉语培训公司的营销竞争力由四个因素构成,首先,招生宣传推广策略。分别在知名度、口碑、学习效果、限时活动等方面中选择自身优势加以宣传;其次,师资教学质量。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公司的最为核心和优势的竞争力,也是绝大多数客户群最注重的因素;再次,,教学氛围。这个因素能够帮助学员教学建立一个先入为主的基本印象,对于追求学习体验的客群来说有很大的决策支配力;最后,价位。对于没有特别高要求的汉语学习需求的客户群体来说,“最低价”是构成购买决策的主要竞争力。当前对外汉语培训公司在营销方面主要面临以下两个挑战:1.客户群体需求复杂。在目前的汉语培训市场中,虽然面向的客户都是外籍人士,但是这个客户群仍然十分庞大,抱有不同学习目的的客户所需要的教学模式也不同,这对于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培训机构来说,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完整的规模。这不利于对外汉语培训公司从无到有的业务成长模式,容易让刚刚起步的对外汉语培训公司为了追求扩大客户面、维持运营规模或推广知名度等在前期通过压缩教学成本的方式维持运营,从而导致刚起步的公司在顾及营销广度的同时难以顾及营销深度,进而使得这类公司管理决策者逐渐习惯功利化的市场竞争意识。而当客户群体感受到学习体验不如意的时候,就会放弃后续课程的学习,推广营销的辐射效应也随即终止,甚至会出现关于课程的负面口碑,而这对于小规模对外汉语培训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才是更为严峻的考验。2.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随着中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广以及“汉学热”风潮的逐渐流行,对外汉语培训市场也随之扩大。许多对外汉语培训公司的营销部门都在绞尽脑汁争夺客户资源,然而一些实力较弱的对外汉语培训公司或不具备充分竞争的优势,或人员组织松散难以形成足够教学规模,或是市场调研的能力有限,抑或是营销人员营销能力不足,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只能不断去效仿那些受学员欢迎的公司所使用的市场营销手段来增加学员的数量。这导致对外汉语培训行业在当前阶段无论是从宣传、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三、对外汉语培训公司的营销对策

1.建立明确的细分市场。对外汉语培训要想建立客户关系,就要参与市场竞争,这就要求对外汉语培训公司营销部门应当树立积极的营销理念,确定好自己的产品定位,精准绘制客户画像,由此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细分市场。对外汉语培训公司要在细分市场中不断深耕细作,持续关注目标客户的消费行为、动机、消费习惯以及在报名汉语学习中最为担忧的因素,并将这些数据一一收集整理,围绕这些数据进行产品调整,并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一套精准完善的课程方案。在此基础上推出的培训服务产品将更符合目标客户心理预期,从而能够达到优化培训服务产品质量、提高培训服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另外,对外汉语培训公司还要将自己的推广活动布置在目标客户能够看到的地方,打出动人的标语,充分展示自己提供的服务具有的优势,吸引目标客户的关注,进而提高推广活动的转化率。2.赋予培训产品附加价值属性。对外汉语培训公司所推出的培训服务产品逐渐趋于同质化,产品丧失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针对这一问题,当前的对外汉语培训公司应当注重挖掘,塑造自己培训服务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以此参与日益激烈的同质化市场竞争。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基础上,对外汉语培训公司可以试图赋予培训服务相关的价值来吸引客户,如赠送学员喜欢的零食饮料、精致明亮的教室装修、营销汉语教师个人魅力、组织课后汉语主题旅行等都是培训课程产品之外的附加价值。另外,对外汉语培训公司还要注重拓宽多媒体营销渠道。[4]一般如果对外汉语培训公司没有积累足够广泛的口碑作为第一竞争力,那么营销策略就需要针对一个目标群体多管齐下,在不同宣传渠道当中对宣传方式进行分别加工,反复深化客户对于产品优势的印象,让客户不知不觉地建立对产品的信任度,这样才让自己公司的汉语培训服务在同类型的产品中脱颖而出。

四、结语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有了学习汉语的需求,这为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市场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客源。然而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对外汉语公司的具体运营活动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导致当前对外汉语培训公司在营销当中遇到诸多问题。所以当前的对外汉语培训公司需要更加注重巩固自身细分市场的地位,在前期做足充分的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的市场进行不断巩固与开发,从而维持公司业务的良性运营,在时代带给市场的红利当中收获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汪雯婷.苏州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王金秋.汉语国际教育市场发展现状及营销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7.

[3]宋雨蒙.民办对外汉语培训机构个案调查与研究——以上海早安培训学校为例[D].广西大学,2018.

对外汉语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艺术技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壮大,来我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目的也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而发生变化,如:很多留学生希望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这就相对于之前只是单纯的学习汉语这一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随着留学生学习汉语目标的转变,在大环境下,只进行汉语言的专业知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留学生的求学之心。故根据这一观念的转变,要求我们做到以下方面:1)在教授汉语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内容要更具实用性,让留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且融入我国的大环境。

一、“文化”艺术

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我们要增设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教学目标。留学生想要学好、用好汉语,势必要了解汉语的使用环境、文化背景及中国人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不然留学生们花费精力学习汉语,掌握大量的词句,却不懂中国文化,当他们在同国人交流时,还是会出现问题。举个例子:为了说一个人跑得很快,留学生可能会表达成“和狗一样快”,这是令中国人很难接受的比喻。汉语是汉民族的母语,也是我国文化素养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汉语文化知识融入到学习内容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对汉语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运用丰富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所以,对外汉语的教学,要上升到文化教学的层面。我们不仅仅要让留学生能说汉语,还要让他们理解汉语的文化,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中正确地运用汉语表达他们所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文化层面的提升,主要运用到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而我们往往忽略的,认为每个人都会的打招呼,称谓等等,在外国留学生看来都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例如:打招呼时,我们会说“去哪儿啦?”“忙什么呢?”,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寒暄,没有其他的意思。这就告诉大家,无论哪种语言或是文化,在其产生和发展的道路中,都符合其国家的内涵。当留学生了解了这种文化现象后,就会理解这种语言文化,从而在实际交往中准确运用语言。其次,也要让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例如:数字。国人对于数字有自己独特的手势法则。大拇指代表赞扬,小拇指代表不礼貌。还要让留学生了解我国对数字的忌讳,在对数字250进行介绍时,要结合汉语的文化背景,让他们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只有了解了这些数字当中蕴含的文化,才能让留学生和中国人的交流顺利,通畅[2]。

二、教师语言的艺术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之口有如一个源泉,从那里涓涓流出知识的溪流。”这说明,一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也需有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在对外汉语的课堂上,教师充分运用语言艺术与留学生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几点:(1)发音标准,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发音字正腔圆,才能教出口语发音标准的留学生们。若教师发音不准,势必会影响留学生口语发音的情况。(2)课堂指令简练而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出的课堂指令要言简意赅。当教师发出课堂指令时,学生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做。(3)语速要慢,对于汉语初级水平的留学生,刚刚接触汉语,在教学过程中,语速一定要慢,要关注每名学生,让他们能够听得懂。(4)举例要结合留学生的实际生活,当讲解到某一个字或者词上时,教师就要举例说明。举的例子一定要结合留学生的学习和实际情况,让他们能够理解其中含义。(5)语言充满激情,有感染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利用汉语节奏感强这一特点,让课程具有感染力。(6)多肯定多鼓励,学习第二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留学生已经度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所以在学习汉语时,教师一定要多肯定多鼓励[2]。

三、“备课”艺术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备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起着决定意义的环节之一。就好比剧本决定舞蹈表演应该朝着哪一个方向发展一样。首先是备好教材,做到“懂、透、化”。只有把教材的内容、文化背景与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才能把教学的内涵发挥到极致。每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不同,但是都要参加HSK考试。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备课时,以HSK考试为目标,把历年考试真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对学生的考试有很大的帮助。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一切,例如:思想,观点,汉语水平等等,根据这些再进行教学方案和方法的制定,让留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事半功倍。就好比一名雕刻家,在进行雕刻时,要对原料进行研究,包括质地,颜色等等。然后根据原料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雕刻方法和雕刻图样,才能让一件完美的雕刻品展现在世人面前。其次是备好教学方法。有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热情的学习心态进行学习。例如: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进行说教,学生死记硬背,造成很多留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现代教学条件下,对外汉语教师们,都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通过卡片,图片,游戏,视频,音乐,唱歌,表演,分组活动,口头作业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既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然后,要备好教学道具。成人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往往会出现产生很多困惑和问题。与学习第一语言相比,第一语言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并身处第一语言的学习环境中。然而,第二语言学习起来就要困难的多。例如:对联。在我国,每逢新年到来,我们就要贴对联,放鞭炮,这是我们中国的习俗,大人孩子都不足为奇。但对于国外留学生来说,这是陌生和新奇的。所以,在教学时,利用实物,图片,视频,音频等等现代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让课堂生动活泼。最后是备好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做到张弛有度。例如:在课程正式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前准备,通过背古诗,唱儿歌,说绕口令等等,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行当天的课程。虽然课前准备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是留学生们很喜欢的学习部分,同时也让留学生们的才艺提高了很多[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对外汉语教学艺术与技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其是促进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关键,并且也是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外汉语教学足够的重视,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艺术与技巧,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效结合,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坚持由易到难、注重交际和实用、就事论事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忠民,卢普玲.地方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与发展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09-111.

[2]刘荣,徐蔚,魏海平.我国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3(z1):76-77.

对外汉语范文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对外汉语;现存问题;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简单来说是应用电子信息设备来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应用电子信息设备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汉语知识的复杂程度较高,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灵活运用,外国学子在接触汉语知识时普遍会觉得汉语知识较为枯燥且比较难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不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因此需要转变原有教学模式,尝试借助翻转课堂模式来对现有的教学问题进行改善[1]。

一、翻转课堂的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打破,在教学前教师会将一些重点的教学内容以编辑的方式制作成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观看,在课下学生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进行视频的下载,可以随时随地对视频内容进行观看,在课堂上学生观看完以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互动来完成相应的练习题,这样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创造有利条件与环境,进而增进师生双方的了解,并为教师提供更多学情以供参考。翻转课堂是以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原有教学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高效学习。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在对翻转课堂的特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其最为主要的一个特点是整个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传统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进行了打破,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前进行学习内容的观看,在学习完成以后还可以完成相应的习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辅助教导的方式来对部分知识点进行内化,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难度,同时还能达到高校教育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该种教学模式远比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要更加有效[2]。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之所以反复强调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时要积极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因为这一教学模式具有诸多突出优势,对其进行合理运用,能够改善对外汉语教学气氛,激发学习主动性。汉语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国外学子在刚接触汉语知识时,普遍会出现畏难情绪。变换多样的语法以及书写复杂的汉字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语的困难性,如果教师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积极转变,则会影响课题教学有效性。因此,为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则应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入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懂得利用好课余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当学生具备对汉语的学习积极性后,即使教师不用过多督促,学生也能主动地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在此基础之上所能取得的学习效果远比教师反复督促学习要更好。

(二)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对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时,更需要通过氛围的营造来构建活跃课堂。就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其气氛沉闷,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长时间处在各种教学模式下则会大大削减学习积极性。因此,运用翻转课堂,将枯燥的知识点学习时间缩短,给予更多时间用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就可以使课题氛围活跃起来。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应用和练习环节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这样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为师生间增进沟通交流,培养感情创造有利条件,如此有利于教师及时从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其学习困难并予以解决,同时也能为后续教学的优化调整提供经验[3]。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学轻用的问题,任何一门语言类学科都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果学生只懂得对理论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则很难灵活的对已学知识进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则是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翻转课堂模式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赋予课堂更多实施实践教学的空间,从而让学生更多地在课堂上进行汉语运用的练习。可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意义在于练习,通过不断地练习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基础的印象,进而通过长期的练习来进一步完成知识向实践运用的转化。

三、对外汉语教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局限性

(一)对教师的挑战

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身具有许多积极意义,将其应用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效果,但是想要将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大范围地应用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克服许多应用困难及局限性。对于教师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采用简单的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但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会运用更多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需要教师在前期做好视频的剪辑以及设计工作,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更加高效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前期的教学设计,在设计完成以后还需要在后期对教学工作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对于现有的教学内容以及视频进行优化和调整,这对于教师来说可谓是一个严峻的挑战[4]。

(二)对学生的挑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一定区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下学习的方式来对知识点进行掌握,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需要设置合理的引导性问题,该问题需要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该种教学模式会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灵活地分配学习时间,这对于学生自觉性有着极高的考验,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学生缺乏严格的自我管控能力,所能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时,想要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出来,要尽可能选择高中及以上年龄段的学生。

(三)对教学效果的挑战

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传递,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沟通和交流,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对知识进行传授时,需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然后根据现有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一些活动中,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多的展现出个人魅力,与学生进行高效的沟通和互动,这样能够形成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和教师完全沉浸在有趣的课堂中时,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高。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也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公开注重。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

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虽然部分院校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在积极尝试应用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但是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是现有的教学内容参差不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采用线上教学的模式,翻转课堂要求学生通过线上自主性的学习来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则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内容,但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各大教育视频网站中的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这就为初学者的学习带来诸多困惑,同时视频质量内容存在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想要对翻转课堂教育模式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则必须要对现有的视频内容进行规范和调整,需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或者机构来进行教育内容的编撰,只有从教学内容层面做好质量控制,才可以实现后续更高效的教学工作[5]。

(二)课堂活动效果无法测评

课堂活动是翻转课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这一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外和课前主动去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时则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前期组织课堂活动时,教师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思考教学的组织实施,这就使教师投入到测评工作上的精力大大减少。在后续开展教学评价检测工作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无法对现有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检测,这就使得教师无法第一时间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始终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这也是导致对外汉语教师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提高的重要原因。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则需要建立标准性的测评形式和评分标准,这样才有利于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五、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运用微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更为科学地运用翻转课堂,发挥其优势。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微视频,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产生促进作用。相对于其他语言类学科来说,汉语的复杂程度相对较高,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大量的词汇以及语法,这对于外国学子来说则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将各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将其放置在学习平台上,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要学习的视频进行下载,在透过视频观看完成课前的自学任务,并独立进行必要的巩固练习。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声母与韵母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视频内容中进行正确的读音示范,然后让学生跟随视频进行发音练习,在视频的最后环节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形成测评,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可以说,微视频的运用不仅形式更为新颖,且能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使其在自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逐渐构建起一套自己易于理解的汉语言知识体系。

(二)运用电子设备丰盈教学结构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能够被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先进设备变得越来越多,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工作时,可以适当的使用电子设备的加入,能够对现有的教学框架进行优化和完善。国外的教学环境和国内的教学环境存在一定区别,在国外开展教学工作时,电子设备的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在国内的教学工作中,电子设备的应用则相对较少,为了给国外学子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则可以适当增多电子设备的应用,电子设备能够对学生的感官进行有效刺激,在视频播放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高效学习。

(三)融入游戏教学

在对汉语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并不熟悉汉语知识的外国学子来说,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抵触情绪,这对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会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注重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学习难度,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有趣活动。例如,在对拼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则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将拼音和单词进行连接,采用双语转换的游戏方式来进行小组比拼,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参与游戏活动时,学生不自觉地就会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掌握。国外学子的思维大多都较为活跃,而且不愿意受到拘束,因此游戏教学的模式非常适合国外学子。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高效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则需充分认识到现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现有的教学结构进行丰富,将有游戏教学模式充分融入在内,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春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21(16):65-66.

[2]张芝兰,李晓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1(15):90-91.

[3]赵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短期口语速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21.

[4]薛瑛.翻转课堂模式在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2):240.

对外汉语范文篇8

一、汉语教学慕课的总体情况分析

我们搜索了coursera、学堂在线、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汉语慕课,发现截止到2018年11月已有26门③课程上线,制作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等。详细数据见表2。汉语教学慕课2014年开始在coursera上线,最早的汉语慕课是北京大学的“汉语入门”,自2014年以来,陆续有26门慕课上线,其中2018年新上线的课程最多,达到9门,是有汉语教学慕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慕课发展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目前上线的26门慕课,可以分为四大类课程:语言要素类课程、汉语综合类课程、专业汉语类课程和HSK专项课程(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语言要素课主要集中在语法课上;专项课程主要专门为HSK设置的课程;专业汉语课程主要是商务汉语课;综合汉语课程最多,主要是初级汉语教学课程,其中面向零起点学习者的课程有6门。上述四类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有较为清晰的界限,语法类课程是属于语言知识类课程,商务汉语有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HSK课程主要围绕HSK大纲展开,而汉语综合类课程具有第二语言(外语)教学课程的代表性特征,是语言教学类课程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选取面向零起点学习者的基础汉语课程为分析对象,一是因为这类课程是典型的第二语言教学类课程,同时这类慕课数量较多;另外这类课程教学内容相近、同质性强,具有可类比性,所得出的分析结论,具有代表性。

二、初级汉语教学慕课分析

在六门汉语基础课程中,本文选择四门面向零起点学生的汉语慕课作为考查对象,这四门课程是:北京大学的“汉语入门”、清华大学的“清华对外汉语”、北京师范大学的“汉语初级口语”和北京语言大学的“功能汉语速成”。这四门课程中,“汉语入门”和“清华对外汉语”是2014年推出的早期汉语教学慕课,这两门课程2018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是汉语教学慕课标志性课程。另外两门是2018年新上线的初级汉语慕课,四门课上线时间间隔4年,对比分析能够发现汉语教学慕课的发展趋向。“汉语入门”目前正在coursers平台上正处于开课期,“清华对外汉语”慕课目前在华堂在线上是自主模式。“汉语初级口语”目前在学堂在线平台上开课,“功能汉语速成”目前在中国大学MOOC上正在开课。四门课程的设计者或主讲教师都是既有学科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的专家型教师,这四门慕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设计者(授课教师)对汉语教学的认识。我们分别在coursera、华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注册了上述四门课程,考察了课程的构成模块和组建逻辑、视频内容、练习及测验,分析了学习者论坛中的讨论主题及讨论帖。通过对这四门课程分项考查,我们发现这四门课程的组构方式基本一致,结构化程度较高:主体由视频,练习(测验)、论坛三个版块组成。学习内容是一系列相关联的日常生活常用的话题,比如自我介绍、谈饮食、谈爱好等。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四门课的模块,对其中的视频和练习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我们发现四门课的视频组构模式基本相同:包括展示语言项目(对话、表达方法等),然后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解释,最后举例练习这一语言现象,也有的慕课附加情景模拟视频。详见表4。上述四门课程,都是面向汉语零基础的学生开设的,以话题为纲,教学内容基本一致,但每一课内部的构成不同,“汉语入门”、“清华对外汉语”和“功能汉语速成”是纵深向组构:复习旧课———学习新课———练习。而北师大的“初级汉语口语”是并列性组构:每一课由会话、语音语法、汉字、文化知识并列组成。在视频长度上,“初级汉语口语”的视频长度为10分钟左右,而其他三门课的视频在4分钟之内。“清华对外汉语”和“功能汉语速成”有真实情景模拟对话,“清华对外汉语”在真实情景模拟部分设有“汉语学习小贴士”部分,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交流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交互形式三个方面对四门初级汉语教学慕课进行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反映在课文的讲解和练习部分,在汉语教学慕课中,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在视频中,练习测验部分进一步强调了课程的重点内容。上述四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同质性强,但在学习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汉语入门”的内容包括初级汉语对话、语音语法知识;“清华对外汉语”在汉语初级对话、语音、语法知识以外增加了汉字知识;“初级汉语口语”教学内容比较全面,语音知识、语法知识、文化知识、汉字知识内容丰富;“功能汉语速成”的内容包括初级对话,语音语法知识以及模拟情境对话。四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呈现出3个特点:1.重视基础汉语知识,特别是语音、语法知识。2.重视口语表达,课文都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3.除“汉语入门”不学习汉字以外,“清华对外汉语”、“功能汉语速成”和“初级汉语口语”课程中都包括汉字学习。在练习、测试部分,题目的形式都是客观题,评价方式是平台自动化评分。有听录音,选择正确的声调、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情景完成对话等题目,多为感知型的训练,运用型的练习较少。练习的内容主要是对视频中学习的语言知识进行复习,课程设计者希望通过练习,加深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加强记忆。测验的目的在于测试学习者对于特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非是沟通技能。从课程内容和练习内容、形式上看,这四门初级汉语教学慕课相似程度较高:首先学习汉语基础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和测试强化学习成果。(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汉语教学慕课教育目标的准确定位是课程设计的灵魂。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一定与课程设计者主观设定的教学目标一致。我们可从课程内容、课程安排以及练习内容的综合分析上,客观地了解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经过对四门课程的考查我们发现这四门汉语教学课程在视频中进行展示、讲解、示范汉语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然后通过练习和测试来强化知识的获得,反映出课程设计者希望学习者理解基础汉语句法、语音,了解汉字和文化习俗,记忆和理解初级汉语的常用对话。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这四门汉语教学慕课的教学目标,在认知领域处于记住和理解层次,布鲁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在这六个层次中从下到上是一个从低阶思维能力向高阶思维能力转变的连续体。其中回忆(Remembering)指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理解(Understanding)指从包括口头、书面、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⑤(洛林安德森,2009)。教授陈述性知识的课程,比如语法知识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于记忆和理解的认知层次,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输入、存储新语言信息和对原有记忆的简单提取,而是根据认知图式和当前的教学活动进行重新建构,这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再创造⑥(刘壮,2005)。因此语言教学课程在认知领域应该达到“应用”的层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具有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⑦(赵金铭2008),语言课程应该通过教学活动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于初级汉语课程而言,培养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更为重要。线下的语言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口语交际模拟活动,学习者之间协作完成真实的任务,教师及时做出反馈,学习者在反复练习、对反馈调整之后,达到语言应用的目标。目前的汉语教学慕课的教学目标还未达到促进学习者运用语言的层次。(三)互动模式分析。互动是教学方法中的重要一环,反映了课程设计者对学习的认识,交互是任何一种学习环境(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步\异步在线教育或者混合式模式)中的基本要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第二语言的高度互动是学习者获得语言的关键,最有效的高度互动又来自系统科学的任务设计、教学组织及实施⑦。与传统的网络教学课程相比,慕课的特点是平台能够为学习提供互动和反馈支持,基于平台技术,课程设置了论坛(讨论区)供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进行互动。在上述四门课程中,都有讨论版块,“清华对外汉语”和“汉语初级口语”除讨论区以外还设有Wiki板块。“功能汉语速成”讨论区设有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综合讨论区、留学生讨论区、对外汉语教师交流区五个子版块。四门课程的讨论区中,“汉语入门”的论坛中内容比较丰富,目前可以查到4年以前的讨论帖,有教学助手回答学生问题、批改学生的作业,也有学员的互评的内容。比如第三周的论坛中有135条主题帖,发帖时间是2014到2018年10月15日,论坛中的主要内容是询问与本课学习相关的问题,反馈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有社区助教解答问题、批改作业等,互评、提问、回答都是以书面的方式进行的。目前学堂在线平台上的“清华对外汉语”是自主学习模式,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相对分散,没有统一的学习进程,论坛上的内容几近空白;正在开课的“汉语初级口语”和“功能汉语速成”论坛上的内容也相对较少。总的来看,四门课程中“汉语入门”论坛中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及学习者和助教之间互动相对比较活跃。但其互动内容也多属于提供书面答案、学生书面作业反馈等内容。其他三门课程同伴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比较少,慕课平台的技术优势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而在反馈部分主要是基于机器自动评分的反馈形式,或者由助教、老师提供书面答案。穆尔⑧(1989)按照远程教学的特点,把远程课程的交互方式分为三种:学习者和学习内容的互动、学习者和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和教师的互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被称为社会性互动。现有的汉语教学慕课的交互方式,主要以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交互(自主学习)为主,社会交互性不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对于知识型课程较为合适,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匹配度不高。作为语言教学慕课,课程设计上应根据二语习得规律,安排教学活动。语言习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第二语言习得模型中,语言从输入到输出包括五个阶段:感知输入、理解输入、吸收、融合、输出,输入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输出⑨,其中互动反馈是学习者重要的知识来源,在互动过程中,经过协商、重述和反馈才能吸收和融合新的语言知识,才可能转化成输出,从目前的四门汉语教学慕课看,交互模式比较单一,过程性反馈活动设计不足。通过以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交互模式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的汉语教学慕课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知识的呈现、讲解、示范形成刺激,学生通过选择答案对刺激源作出反应,计算机根据答案给出提示予以强化⑩,课程中体现的主要是认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三、汉语教学慕课的思考与展望

对外汉语范文篇9

一、文化视域和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概念

文化视域其实就是从一个国家的文化角度来看待问题。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的体现,通过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的经历和发展。文化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从中看到民族发展时产生的价值观念、历史、风土人情等,这些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文化视域下进行对外教学,就是将这些文化价值内容加入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对教学内容有着较深层次的了解。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对母语非汉语的民族或者国家进行教学时,面对的人群主要是国外学生。在对他们开展教学,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了解汉语的魅力。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会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知识之外,还要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在教学期间还需要多多加强文化观念的教学,这不仅可以让国外学生了解汉语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促进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文化和教学看似是两个不相关的领域,其实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和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给国外学生进行汉语知识的讲解,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好第二语言。汉语是我国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摸索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其实也是文化的一种符号。在文化视域下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让国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了解汉字的魅力,这些汉字的构字结构和语法,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汉语中也蕴含了十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果只是单纯地对国外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这会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汉语的晦涩,是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展开的。而且国外学生因为受到本国母语的影响,在学习中会因为母语的语法结构影响而对汉语的语法结构很难理解。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入一些文化内容,可以帮助国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使汉语学习内容变得较为简单,此外还可以让国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不仅丰富了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向国外学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这样可以让国外学生对中华文化有着新的认知。

三、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和应用

(一)明确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需要在做教案设计时明确好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可以保证教学的目的性和方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感知教学思路和教材内容后的价值。让他们在学习时可以开发自己的思维,对汉语有着较为深层次的解读。而且教师在讲课之前还要明确教学目标,希望学生在学习完这节课以后能够掌握怎样的汉语知识,从讲解的汉语教材内容中,他们可以了解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师的任务。此外,还要明确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只有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国外学生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教学理念,才可以将文化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保证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面化,也让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想要学习好汉语,就需要对文化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知道这些语言的构成方式。所以,教学中需要将汉语中蕴含的文化传播给国外留学生。汉语教学一般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只是对学生讲解语法、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等一些汉语技能知识,国外学生能感觉到这些内容都是极其晦涩的,而且他们在理解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二语言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本身就比较困难,如果知识内容的学习再有很大的学习难度,就很难让国外学生体会到汉语文字的魅力。所以,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才可能让国外学生了解汉语的语言精髓。这也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从文化视域下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国外学生从中可以对两国的文化进行比较,这样他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可以多注意这些方法的不同点,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讲解《七夕》时,教师可以在做教案设计时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除了让学生学习其中的生词和写作技巧以外,还可以让他们感受中华古代人民对爱情的追求。这样他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可以对文章所表达的感情牢牢掌握。

(二)优化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

教学中的趣味性无论是在国内汉语教学中,还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外汉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去教国外学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很难让国外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让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难度也是逐渐增大的。因此教师应树立生本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时应根据他们的差异性组织教学活动。国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是喜欢和教师进行互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去和教师进行交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和国外学生的课堂理念发生冲突,一旦教与学产生矛盾,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下去。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如果教学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汉语的魅力,那么教学效果会大不相同。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将文化内容加入对外汉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汉语在生活中的使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母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另外,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文化小故事帮助国外学生进行理解,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部分,让国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去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这样国外学生在学习对外汉语的时候能够感受汉语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

(三)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对外汉语范文篇10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彼德、陆俭明、邓守信、王还、刘月华、赵淑华、佟秉正、舆水优等。

至于研究“教”和“学”,与其他语言作为外语教学是有共性的。这也就是在创始阶段,我们不断引进、介绍各种外语教学法的原因。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已经很多。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在研究汉语教学法时,正如张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记汉语本身的特点,二不能忽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千百年经验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视国外某些教学法它们一方面显示其优越性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的这种缺陷。”(张清常,1990)这是十分中肯的话。

下面我们对教学法研究略事回顾:1985年第一届国际汉语讨论会上,汉语教学法研究与国际上交际法原则盛行一时相同步,并开始探索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子。1987年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教学法研究不断创新,预计有可能形成“结构——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新路子,并向综合教学与分课型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拓展。1990年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人们对教学法又有了新的思考,以历史的态度对以往的教学法进行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从而发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完整的唯一可行的,而且可以普遍适用的。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到不同的语言教学目的和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因而普遍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是根本不存在的,《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有千秋》([美]杨觉勇)一文代表了这种思想。到了1993年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吕必松总结到:“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了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共同目标,这也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趋势。”(吕必松,1993)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全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法是毫不足取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今后,我们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兼采众长,摒弃其短,探索汉语教学的新路子。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近年来在研究中比较注重教和学的调查研究,注意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创造条件搞各种教学试验等科学的方法。

4.研究领域正在拓宽。语言教学的研究,是受语言理论研究制约的。80—90年代,国外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已经不似70—80年代那样风靡一时,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潮流所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是关注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继而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领域。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深入研究并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胡裕树等,1989)不同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之一。近年来,关于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讨论,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之一。研究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文化对比,主要是以汉语为背景的中国文化和以英语为背景的欧美文化、以日语为背景的日本文化的比较;另一个是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研究。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直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胡明扬,1995)探讨了究竟哪些文化因素最有可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文章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喧宾夺主,不要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这篇文章廓清了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一些不够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大家形成共识。总的看来,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讨论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比较多,讨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学习影响的文章还比较少。领域虽已打通,深入下去还值得探讨。

5.研究成果十分可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本体研究成绩尤为突出,这是汉语研究专家与对外汉语教师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结果。对外汉语教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开拓了汉语研究点,它受到汉语专家热情的关注,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提供帮助;而对外汉语教师,掌握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与难点,从那些中国人习焉不察的问题中,小处人手,大处着眼,发掘带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体现了学科的特色,为汉语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篇章、汉外语对比以及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文化因素的研究中,语法研究又占更大的比重,在前四届讨论会的论文选中,有关汉语本体研究的论文共160篇,占全部论文总数363篇的44%,而其中仅语法研究的就有90篇,又占总数160篇的56%。这些论文涉及下列三类内容:一是从宏观上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路子,探讨浯法教学的改革。二是针对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深入分析语言事实,发掘语言规律。三是在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与描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研究的势头,与80—90年代中国语言学界的语法研究不无关系。近年来,中国的语法研究异常活跃,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硕果累累,新人辈出,成为语言学科各个部门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龚千炎,1996)影响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语法研究,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研究特色:一是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涉及到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功能语法等。二是体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特别是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形式与意义密切配合,交互验证的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三是结合汉语与外语的比较,深入发掘汉语的特点,渗透着理论的思考。

在教学研究方面,对汉语诸要素教学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有不少新的教学设想,得出不少有教学参考价值的结论。通观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不断有新的进展。首先,对“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其次,进一步明确丁以总体设汁为主导的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对各个语言教学环节和各种浯言技能训练的研究,更有理论的深度,对教学也更具指导作用。对于各种语言技能从设课到训练,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规范。最后,建立并在不断地完善有效的汉语水平考试系统等等。

自1987年中国对外汉语教材规划会以来,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几年来编出了上百种不同类型、不同课型、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色的汉语教材,可谓洋洋大观。在这些教材中,大都能较好地体现汉语内部的结构规则,并带有不同的教学法理论倾向,应该说各具特色和优势。(杨庆华,1995)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实际上反映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今天,更新教材的呼声日高,我们期待着新一代教材的尽快问世。

学会成立以来,研究的重点开始由“教”转向“学”。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对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分析,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的描写,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及中介语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行为过程的调查与实验,以及对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察研究,等等。学习规律研究中提出的若干理论、模式和假设,对促进汉语教学研究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说来,研究成果应该重视,值得提及。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全面体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路子,世界各国的同行们都处于探索过程中,力求逐渐加深认识,不断地改进处理方法,争取良好的教学质量。(吕必松,1993)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明显的不足

1.关于学术方向。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由于近年来我国涉外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上便产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身也产生了某些怀疑。”(《纪要》,1995)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分歧,不但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对象,而且也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对课堂教学也不无影响。面对这种局面,学术方向出现摇摆。

这次座谈会经过坦诚的切磋,在学术方向上可说达成共识,从而明确了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丁“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唯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会议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纪要》,1995)这样就摆正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今后,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特色,把握住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方向,仍是不容忽视的。

2.关于研究视角。从总体上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略嫌偏窄,一个领域的各部门的研究也多有失衡。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词汇及其教学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几年来毫无改善,极需加强。近年来,语音及其教学的研究,有滑坡现象,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其数量在历届论文集中呈递减趋势。汉语语段、篇章,汉语风格及其教学的研究,除个别文章,几乎无人间津。

在教学研究中,探讨一般教学法的文章较多,而探讨具体语言要素教学的文章较少,能为单项语言技能训练寻找出有效方法的文章更少。在学习研究上,缺乏有份量的各种教学实验,也还需要更多的学习行为的调查报告及相关的科学数据。由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应更开阔些。

3.关于学术课题。在学术课题的选择上,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课题还没有被攻克。比如,我们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具有国家水准的汉语语言能力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我们虽有《当代北京口语语料》,也还只是初级产品,还有待于系统地、全面地开发研究,我们迫切地需要通过开发研究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找到真正的现代汉语口语标准。我们虽然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那还只是一个“暂拟”型的或“提要”型的理论框架,似嫌陈旧,我们还应研制一个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的应用型的教学大纲。有些基础研究工作,个人难以完成,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课题组,共同研制。比如把近年来分散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一方面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从中发现薄弱环节,以便补苴罅漏,填补空白。有些几经繁难,辛勤劳动研制成功的基础项目,对外汉浯教学界的同仁要充分利用,如《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现代汉语句型系统》、《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等,要物尽其用,不可束之高阁。(张旺熹,1996)

4.关于论说方式。科学研究的成果应以严谨的形式来体现。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论文还只是教学总结,或断想式的经验之谈,甚至写成了工作报告,严格讲来这都不能算作科学研究论文。有的论文选题不错,然而或论证角度欠妥,立意不明;或逻辑层次紊乱,让人难明事理;或浅尝辄止,失之于肤浅。有的论文所用语言不是科学论说语言,过于散文化或口语化。有的文章不列“参考文献”,也没有注释,引文也不注明出处,看不出自己的新见解,甚至对所研究的某一问题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不甚了了,不能充分掌握某一问题所有的资料。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在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过程中要加以克服的。走向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研究者,并且取得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三、乐观的前景

1.语汇及其教学研究将迈入新起点。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语法教学,把词汇及其教学的研究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于是,词汇的教学与研究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至今依然如此。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成年人、外国人这一根本特点,混同了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的汉语教学。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龄前就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汇及其用法,他们在达意上没有困难,以后的任务是扩大词汇量及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问题。外国成年人学汉语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学,要掌握每个词的用法,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最终才能掌握一种语言。如果只学一些干巴巴的语法规则,充其量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标准句,稍一活用,常常是一开口——动笔就错误难免。特别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外国人会觉得语法条条不管用,而一个个词的用法才真正解决问题。以至于有的外国学者认为:“在学生看来,汉语语法规律不像其他语言那样严密、系统,而且有不少语法规律不好归纳,甚至等于学一个个词的用法。”(舆水优,1991)其实,早在三十年代,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就说过:“学习中国语言有三大困难,其实只是一个,即中国语词的问题。”(高本汉《中国语与中国文》)这是因为语汇是语言存在的唯—‘实体,语法也只有依托语汇才得以存在。语法也可以说是无数具体语汇的具体用法的概括与抽象。因此,胡明扬说:“语汇教学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的。也正因为如此,加强语汇研究和语汇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胡明扬,1996)现在,我们看到,语汇及其教学的研究已经迈入新起点。《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的正式出版是其标志。这是一部为外国人编的汉语学习的原文词典,它收词3700多个,有准确的释文,丰富的例证,简明的用法,更宝贵的是备有错用的提示。这是语汇及其教学研究的新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汉语学习和教学的需要。

最近,语言学领域新出现一个叫做“最小程序”(MinimalistProgramme)的新论点,这一论点将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归结为其虚词成分和词汇方面的差异。,(袁博平,1995)与此相关,又有“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之说,认为:“语法理论,无论是转换取向或功能取向,若不跟词汇分类相结合则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突破。”(郑定欧,1995)理论语言学的这些新发展,必将对语汇和语汇教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新的契机。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注入新的思想。

2.学习规律的研究将出现新推进。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重点多集中在“教”和“学”的内容,以及“怎么教”这两方面,对“怎么学”的研究重视不够。语言学习和获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研究语言的学习和获得的规律,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国内汉语学习规律研究起步较晚,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是1992年以后的事情。我国较早的学习规律研究是对比分析,即从两种语言本身的比较来预测学习中的难点,继而是中介语研究。研究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阶段,学生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这套体系既不是学生母语的语言体系,也不是第二语言的体系,而是学生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研究这套语言体系,可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而学生的语言偏误正可以观察中介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运作情况。七十年代,国外第二语言教学中,偏误分析曾风靡一时,风尚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曾把错误分析、对比分析和中介语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突破口。(吕必松,1993)近年来,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也曾影响学习理论的研究,如区分“习得”与“学习”,采用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等。八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这不仅仅是一种语法理论,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理论。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着某些共同的语言原则,这些原则是天生的,人的头脑中固有的。有人认为,目前世界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趋势是,以语言原则参数理论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袁博平,199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研究必将在这一趋势影响下,展开新的研究未来。

3.电脑化教学研究将跨向新高度。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视、听材料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仅仅是利用电视机、收录机的效能开展教学。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迅速发展,也仅限于以常见情景;常用句型为线索,配以常用语词和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类设备为语言教学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如综合性、直观性、可选择性等,开辟教学的新路子。

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诸如笔输入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新的希望。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开辟教学的新途径,研制新一代教材,促进科学研究,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仅以多媒体为例,编写多媒体教材应立即着手去做,多媒体是既能处理文本信息,又能处理图像、图形和声音的多功能技术,并具有人机交互的能力。以这种技术研制的新一代教材,是一种文字、声音、图像立体发展的教材,必将给对外汉语的教学带来一场革命。又因多媒体信息量大,具有跨时空特点,可变平面教学为多元立体化教学,因之也更符合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我们相信,必将会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番新的景象。

参考文献

熙1989《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王力1985《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的讲话》,《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胡裕树198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胡明扬199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陈亚川1990《汉语教学研究的拓新与深化——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读后》,《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吕必松199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郑定欧1995《“凝固”析——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r)引介》,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论文

李忆民1995《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龚千炎1996《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习》第2期。

杨庆华1995《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初步构想》,《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盛炎等1993《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评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舆水优1991《通过常用语法错误来看处所词的用法》,《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张清常1990《对外汉语教学法·序》,现代出版社。

赵金铭1985《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7《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9《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1993《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与创获——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综述》,《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