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2:22:15

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范文篇1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年的5.0%急剧下降到20*年的3.9%,并在20*年继续下降到3.0%,其中美、英、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20*年经济增长率将接近零或者负增长。

从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来看,经济衰退迹象尤为明显。美国商务部公布初步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0.3%,今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0.9%和2.8%,这显示出美国经济正在陷入衰退的边缘。9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仅43.5,创下20*年10月以来最低纪录;美国劳工部10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失业率为6.1%,与上月持平,为2003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1-9月美国共减少就业人数76万,失业率的上升直接导致了消费支出的收缩和进口量的减少。而随着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不断蔓延,全球其他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开始明显放缓,法国、德国、英国、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纷纷调降本国GDP增长预估。欧元区15国2季度GDP初值同比增长1.5%,环比下降0.2%,出现自1995年有纪录以来首次负增长。日本2季度GDP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2.4%,出现一年来的首次萎缩。由于进口大幅增加、出口增幅微弱,日本8月份出现了26年来首次月度贸易逆差,像日本这样传统的净出口国家都表现出逆差,可见美国经济放缓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影响之大。

企业家及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也非常不乐观。据德国消费调研公司(GFK)调查显示,德国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仅为1.5,大大低于市场预期,这是今年以来连续第4个月下降,创2003年6月以来最低值。欧元区9月份的经济信心指数由上月的88.5降至87.7,这是20*年末以来最低水平;日本9月份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1.2,为1982年以来最低。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表现抢眼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如印度、巴西、东盟等经济增速也从高位回落,据IMF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继续减速,年度增长率从20*年8%降至6.9%,并在20*年进一步减缓到6.1%,通胀压力明显加大。越南经济陷入动荡。越南股市累计下跌60%,楼市下跌一半,越南盾兑美元贬值30%,8月份通胀率高达28.3%,创17年来最高水平。7月份泰国的通胀率也达9.2%,创10年来新高;拉美达到8.9%,新加坡、俄罗斯分别为6.45%和14.7%。韩国7月份PPI同比上升12.5%,创1998年以来新高。印度、菲律宾等国也出现类似的问题,通胀高企,有的贸易赤字也大幅增加。

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年秋季报告》预测,20*年我国GDP增长率将为10.1%左右,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1.8个百分点。1-9月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5.2%,其中出口增长22.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从浙江省来看,经济增速回落的势头也较为明显。一季度浙江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8%,上半年回落到11.4%,1-3季度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特别是是对外贸易一直是推动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20*年,浙江省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值相当于浙江省生产总值的比率)和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相当于浙江省生产总值的比率)分别达到了71.6%和51.9%,分别比1980年提高69.5和49.9个百分点。特别是自20*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浙江省对外贸易连续6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4%,比同期全国年均增幅高5.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年均增长33.2%,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比之前20年出口年均21.9%的增长速度高了10多个百分点。这样快的增长是由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历史性高增长以及国内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共同促就的。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回落甚至衰退,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以及“三率两价”(退税率、汇率、利率、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频繁变动等因素的叠加效应,对浙江省的对外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国际形势变化对浙江省对外经济各个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出口增速明显回落。1-9月,浙江省累计出口1178.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增幅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也比1-6月回落1.8个百分点。若扣除美元升值因素,1-9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总额仅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回落10.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上半年扩大了2.2个百分点。

出口增幅的回落也对浙江省工业企业的生产、销售产生了较大影响。1-9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货值拉动销售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对销售产值回落的影响接近40%,部分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如服装、皮革、家具、通信设备等,在出口放缓的影响下生产有较大幅度下滑,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了4.5、4.1、16.5和8.8个百分点。

2.利用外资后继乏力。1-9月浙江省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263家,合同外资1*.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0.6%和16.6%。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1-9月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7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3个百分点。尤其是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对浙江省投资大幅下滑。利用美资在20*年大幅跳水的基础上(20*年浙江省利用美资合同额和实际到位金额分别下降53.6%和23.6%,而同期浙江省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增长6.8%和16.6%)继续下降,1-9月美资实际到位3.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3%;来自欧盟的投资也由20*年的增长6%转为今年1-9月的下降8.9%。

3.由于对美国、欧盟市场的高度依赖性,相比全国其他省市,美国、欧盟的经济衰退和进口需求的收缩对浙江省出口产生了更大的影响。20*年浙江省对美国、欧盟二大市场的出口集中度达到了45.8%,比全国高6.6个百分点。2000-20*年浙江省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额的平均比重达到了20%,比之前20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20*年浙江省对美国出口总额相当于浙江省生产总值的比值(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依存度)达到了10%,比全国高2.9个百分点;对欧盟的出口依存度更是高达13.8%,比全国高5.3个百分点。1-9月浙江省对欧盟、美国分别出口326.2亿美元和2*亿美元,仍为浙江省第一、二大出口市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5%和8.9%,增幅分别回落8.2和6.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分别比全国大3个和1.6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出口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呈低位运行状态,大部分月的出口增幅在个位数,有几个月甚至出现负增长。事实上,若扣除美元升值因素,1-9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对美出口已经负增长,据测算,前三季度由于美国市场的疲软,使浙江省出口少增长接近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对浙江省另一个主要市场日本的出口仍延续增长乏力的态势,2006年和20*年的增幅分别为9.2%和7.7%,今年略有回升,1-9月浙江省对日本出口增长13.5%,比上年同期回升7.2个百分点。

4.各大类商品出口增长均有不同幅度的回落,尤其是传统大宗出口商品。1-9月机电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家具及其零件、鞋类、灯具及照明装置、旅行用品及箱包等出口分别增长26.8%、15.3%、27.6%、10.5%、15.6%和26.9%,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7.4、2.6、11.9、9.9、12.9和2.6个百分点。由于摩托罗拉(主要生产电话机)和东芝(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两大企业的出口市场仍不景气,使得浙江省电话机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再度下滑,电话机出口降幅由上年同期的19.5%扩大到51.8%,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由上年同期的增长5.1%转为下降19.2%。

5.不少企业收缩出口规模甚至暂停出口。今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人民币汇率升值、要素供给趋紧成本增加等压力,不少民营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从数据上看,民营企业出口增速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就呈现向下的走势,那些价格竞争型、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单一的企业出口明显回落甚至下降。1-9月,浙江省有出口实绩的21000余家(约占全部出口企业的70%)民营企业中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出口同比减少,有近1900家民营企业停止了自营出口业务。

6.企业对出口前景表示悲观。据对69家重点出口联系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仅22.4%的企业认为下个季度出口会增长,而有32.8%的企业认为会下降,出口景气指数为89.6,比一季度回落10.4个点。其中对美国、欧盟、日本、香港、东盟等主要出口市场的景气指数均在不景气区间,仅对俄罗斯、印度等出口景气指数在景气临界点以上。

7.旅游市场增幅减缓。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对经济波动的变化极为敏感。1-9月浙江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4万人次,同比增长7.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2.9万美元,同比增长13.9%,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2.9和8.7个百分点。1-9月美国游客来浙江省19.9万人次,增幅由上年同期的25.2%大幅下滑到1.2%,其中第3季度接待美国游客7.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4.4%。

二、当前对外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进入下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已从“双防”,转向“一保一防”,近期国家出台了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等政策,表明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适度放松,同时CPI指数有所回落,人民币汇率表现也较为稳定,与去年同期相比,1-9月人民币对欧元、日元不但没有升值还略有贬值,出口退税率提高等刺激出口增长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国际上,大规模的政府救市计划正轰轰烈烈地展开,虽然效果尚待进一步验证,但显示了各主要经济体的政府遏制危机深化的决心和力量。浙江的对外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也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1.9月份出口略有回升,当月增长24.1%,比上月回升了4.1个百分点,比7月份高3.7个百分点,为下半年以来单月出口最高增幅。其中9月份对美国出口25.8亿美元,创单月对美国出口历史最好水平,月增幅达到了19.3%,也是今年下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1个月。

2.出口企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优胜劣汰态势。1-9月份,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6*.9亿美元,占浙江省出口比重达51.3%,同比增长32.5%,高于浙江省平均增幅8.2个百分点,也快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增幅12.5和24.4个百分点。虽然有一半左右的价格竞争型、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单一的企业出口明显回落甚至负增长,但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出口却大幅度增长。不少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向技术和管理要效益,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超过50%,很好地拉动了浙江省出口增长。出口企业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优胜劣汰态势愈趋明显。

3.出口产品结构趋于优化。1-9月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43.9%,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如医药品高速增长,1-9月增长77.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1.9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回升,1-9月增长19.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0.3个百分点;国家限制出口的“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钢材和塑料制品等增幅大幅回落甚至负增长,1-9月钢材的出口增幅由上年同期的148.8%回落到22.9%,塑料制品出口由增长2.8%转为下降1.5%,鞋类出口增幅回落9.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体现在几个大型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宁波奇美电子有限公司(以生产液晶显示器为主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的迅速崛起,1-9月该公司出口增长71.5%,较大程度弥补了摩托罗拉和东芝两大企业的出口回落,也使得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比上年同期略有回升,由增长3.2%上升到增长7.4%。同样受益于今年8月以来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服装和纺织品,则出现了不同的状况。由于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纺织成衣业迅速发展,对中国的纺织原材料及半成品需求增加,同时也由于浙江省纺织业中的织、染环节具有较强竞争力,使得纺织纱线及其制品出口增长加快,而对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更为敏感、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更为激烈的成衣出口增速明显下滑。1-9月浙江省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增长27.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服装出口增长15.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同期全国的纺织纱线和服装出口增幅分别为21.3%和1.1%,服装出口增幅回落21.9个百分点。

4.与新兴市场贸易活跃。1-9月浙江省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东、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出口继续较快增长,分别为34%、50.4%、28.1%、25.8%和41.1%,增幅均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目前,浙江省对以上五大新兴市场的出口占比已达到33.1%。

5.进口增长速度加快。1-9月浙江省进口额达到458.5亿美元,增长29.4%,比去年全年进口增幅高2.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出口增幅5.1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在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价格回落的情况下,浙江省企业借机积极扩大进口,成品油、金属矿石、化工原料、大豆、食用油、天然橡胶、棉花、纸浆等原材料进口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三、全年及明年形势展望

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国际经济形势将更趋严峻,经济放缓、消费需求的萎缩将直接导致全球贸易量的缩减,作为全球第三大进出口贸易国的中国肯定会被波及。与此同时,国内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任务十分艰巨,企业正面临包括土地、能源、原材料、运输、环保和劳动力在内的全面成本上涨压力,影响对外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全面分析,趋利避害,化压力为动力,保持对外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

1.供需环境未有实质性变化。我国主要出口产业因为集聚度高,配套能力强,产业链已经形成,在国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不可能轻易被替代。并且从供需两方面的环境来看,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一方面,是供给商品的差异性和供给量的巨大。去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为12180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三,产品主要以中低档次的日用消费品为主,与名列一二位的美国、德国相比,产品结构有一定的互补性;而与我国产品出口有一定竞争性的其他国家相比较,能真正形成挑战的也寥寥无几。以印度、越南等国为例,虽然近几年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但20*年越南的出口总额为484亿美元,还不到区区一个浙江的40%。而其中近一半为农林水产品和矿产品,加工工业品仅200多亿美元;印度20*年出口为1550亿美元,其中农林水产品与矿产品也占其出口总额的半数。而且去年印度卢比对美元的升值达11.8%,远远高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使其出口竞争力大大受损;越南目前则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另一方面,从需求看,我国出口产品价廉物美,且许多为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不大。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欧美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原有的高档品消费群体纷纷向中低档消费群体转移,有可能会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2.严峻形势有可能成为倒逼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虽然现在是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这些困难恰恰是推动中国的出口企业去升级换代,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一个动力。出口企业经过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之后,推动企业和商品改变过去单纯以低廉价格取胜的形象,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研发设计、节能减排、品牌质量和综合服务占领市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竞争力将大为提高。以纺织品为例,相比劳动密集型特征较强的成衣业,纺织业中的织、染等生产环节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度更高,而正是由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对浙江省纺织行业的升级换代,使得浙江省纺织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才有了近几年来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有资料显示,浙江纺织业通过大力引进先进设备,不断加快技术装备的更新步伐,1993-2002年浙江省进口纺织机械及零件年均增长27.5%,大大高于同期进口总额20.1%的速度。同时加快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全国同行前列,服装面料的自给率也有了提高,技术升级态势比较明显。

对外经济范文篇2

本文作者:毛清华工作单位:山东省统计局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从全省外贸总体运行情况及企业调研情况看,我省外贸增速下滑明显,反映出当前外贸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从国际环境看,主要是外需低迷、贸易摩擦、技术壁垒和地区竞争。外需低迷。欧债危机形势迷茫,非经济因素层出不穷,欧元区主要国家德国、法国经济增长减速,美国经济虽有复苏势头但增长乏力,外需萎缩的程度超过预期,这些都对我省外贸出口,尤其是以欧美市场为主的非必需品出口企业形成严峻考验。据企业反映,对欧美市场的非必需品出口订单出现减少,尤其是大单明显减少,短单占比较高。据对青岛60家重点出口企业问卷调查,45%的被调查企业反应出口订单同比持平或减少,其中食品、钢铁和纺织服装行业出口订单减少较为明显,降幅在30%左右,半数以上企业认为下半年出口订单会有所增加。66%的被调查企业反映欧债危机对出口造成影响。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加剧。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贸易环境趋紧。我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摩擦形式不断翻新,涉及产业不断扩大,发起国别不断增加。我省是遭受贸易摩擦重灾区,上半年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25起,涉案企业378家,涉案金额达4.5亿美元。由于新贸易摩擦案件的预警信息不断,也影响国外进口商和我省出口企业的信心。但企业反映,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加剧已经是常态,企业有思想准备,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深与外商的沟通等方式逐步适应。地区竞争激烈。我省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大省,商务成本逐年提高,与越南、印尼等东南亚邻国比较,优势在逐年缩小。对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简单加工型”为主要特点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将形成较大压力。企业反映,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较高,物流和人力成本持续上升,难以按以往出口商品价格维持加工出口,很多订单因此转向商务成本相对较低的邻国。6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地区竞争对其出口造成影响。从国内环境看,主要是内需不足、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或价格波动较大、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用工难和汇率风险加大。内需仍显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增速连续放缓,国内需求呈下降态势,对我省进口带来不利影响,对外贸企业而言,进口受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出口。同时,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也抑制钢材需求,对以国内钢铁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外贸企业影响较大。劳动力成本提高。据外贸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呈逐年递增态势,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成本压力。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高与外需不足双向挤压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8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提高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原材料涨价及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反映,国内原材料涨价,已经增加了企业的购进成本,对议价能力差的企业而言形成价格倒挂,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企业亏损,影响了企业产品出口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使企业签单时难以定价或不敢接单,从而抑制了企业通过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73%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原材料涨价或价格波动较大对其进出口造成影响。融资难度大。目前,我省外贸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对大企业而言,银行愿意放款,但企业融资成本太高,企业利润增值抵不过融资成本,造成企业想贷款能贷到款却不敢贷款。对中小企业而言,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不愿意放款,而企业非常需要资金支持,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或其他融资渠道借钱,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大大增加,对企业发展不利。2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资金紧张或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用工不足。对外贸企业而言,特别是对工贸一体、劳动密集型、工作强度大、盈利水平低的外贸企业而言,招不到工人,招到工人却留不住,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就业意识的偏差、地区竞争的加剧、福利待遇的不均衡是造成企业用工难的主要原因。18%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用工不足。汇率风险加大。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波动扩大,一方面直接影响到出口订单增长,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给企业定价带来难度,各国经济不景气,企业对市场走势难以把握,部分老客户下单谨慎,有的企业不敢接单或冒险接单,企业运营风险大大增加。汇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是长期的,不可控的。3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造成影响。

全年走势判断及对策建议

今年以来,我省外贸虽出现下滑趋势,但自5月份以来外贸进出口有所回升,部分指标呈现好于上月、好于预期,加上我国及我省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随着国家稳增长等一系列外贸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和落实,在政策效应及企业内部灵活调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省对外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预计,下半年我省外贸较上半年会有所好转,全年外贸将呈现前降后升的缓慢增长态势,总体增速将比上年有所回落,贸易平衡状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今后,应主要从扩大内需和吸引外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建立和完善要素集散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提高政府效能上下工夫。扩大内需和吸引外资并举,增强发展后劲。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市场秩序、畅通流通渠道、改变消费观念、营造消费氛围、扩大旅游投入、改善物流设施等手段扩大国内需求,刺激并拉动全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从而带动进口、吸引外资、消化库存、促进出口,以强大的国内需求作为外贸发展的坚强后盾。同时,要扩大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我省优势、产业优势、海洋优势,港口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资本和技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对重要能源、短缺原材料、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增强企业出口后劲。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以大企业、大品牌为引领,通过贴牌生产、服务外包、鼓励创新等方式实现规模出口、成本控制和效益驱动。在引资政策上向国际知名大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外包企业倾斜。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稳定传统市场。要向东部沿海先进省份学习,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在政策落实、用工理念、服务意识、市场认知等方面转变观念,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弥补在意识观念上的不足和差距。建立和完善要素集散市场。通过建立和完善以大宗商品、主要原材料、紧缺能源资源为主要商品的要素集散市场,主动控制要素成本的提高,尽快形成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议价能力,有效聚拢要素资源流向我省,从而提高地区竞争力和影响力,减小成本提高对外贸企业的不利影响,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外贸企业扶持力度,重点扶持研发投入高、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外贸企业,帮助其做大做强。对困难企业要具体分析,采取整合、兼并、参股等形式,助其摆脱困境,鼓励扶持企业对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紧缺能源的进口。提高政府效能。要简化和缩短通关、检验、融资等手续和时间,完善政府部门联动机制,增强服务意识,积极营造高效、务实、灵活的政府办事平台和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集合议价的行业平台。规范税费标准。积极做好与税务、海关、商检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做到合理收费、统一收费、有序收费,按照政策要求真实收费、及时返税。要做好监测预警,发挥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作用,对影响我省外贸发展,以至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进行不间断的综合监测、分析、判断和预警,及时对全球经济走势做出预判,做好风险防范,同时,定期向企业和互相沟通研判信息,引导企业发展。

对外经济范文篇3

1、对外经济合作的市场不够稳定,结构过于单一。一方面表现在市场不够稳定,1998年新签合同额11773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落后于1997年的增长幅度6.8个百分点,呈放慢趋势;另一方面市场结构单一,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亚洲、北非等地区,效益普遍不高,而发达国家如欧美日等国家的经济合作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其市场难以打入。

2、投资管理不力,效益不够理想。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应该说这是一种好的经营战略,但是现在有些公司随意投资,到处撒钱,变成以多种经营为主,主业为辅的局面。由于多头投资,资金分散,而且投资可行性研究不够,致使大量资金沉淀,投资效益很不理想,甚至投资都难于收回。境外投资缺乏制约,管理混乱,也是效益不好的一个原因。个别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了巨额亏损。近几年,外经企业营业额每年递增都在10%以上,而当年利润增长幅度都大大低于营业额增长幅度。甚至是负增长。外经企业1997年同1996年相比,资金投入增长了40%,但同期利润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重规模、重速度、轻效益、轻管理的思想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的外经企业由于一味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大,不考虑自己的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多头投资,造成资金愈发紧张和管理上的失控,导致发生项目巨额亏损。

3、资金问题制约着外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今国际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条件越来越苛刻,带资承包项目非常普遍,能为业主解决项目资金往往成为夺标的关键。目前外经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近73%。由于资金匮乏,导致外经企业不得不放弃许多很好的项目。外经企业资金紧张,从自身因素来分析,那就是有的企业内部资金调度不合理,占用不合理,导致资金周转缓慢,甚至呆滞。

4、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经济效益的好坏是企业业务部门的事,与财务部门无关,财务部门只负责记帐算帐,这种思想导致了重业务轻财务轻管理。个别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一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核算不实,成本费用控制不严,资金周转慢,资产流失严重。

5、对外经济合作的科技含量尚待提高。一般而言,对外经济合作业务中,对外承包工程等业务体力劳动的成分较大,因此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而设计咨询业务脑力劳动成分较大,需要的知识水平较高、科技含量相对较高。1998年我国科技含量较低的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所占比重最大,均占到76%以上,说明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的科技含量尚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外经企业发展的方向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运用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提高竞争能力,更好地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不仅肯定了外经企业的发展成就,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外经企业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上述出现的问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努力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1、稳定老市场,努力开拓新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早在90年代初,我国有关部门就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国内外、主客观等种种原因,市场多元化战略落实尚不够到位,收效也不大。市场问题是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压倒一切的问题,对外经济合作首先必须巩固住已占有的亚洲、非洲市场,没有巩固就谈不上发展;其次,国家要大力支持新市场的开拓,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和深度拓展美欧日等市场。

同时,国家可以给予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优惠的财税政策、建立市场开发风险基金或帮助培训市场开发人员等措施,加速实现市场多元化。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对外经济合作企业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重点是要抓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带动企业的全面科学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一方面,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的供、产、销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它可以为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设备管理等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准确完整的基础资料。其次,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特别是财务成果体现的数字和情况更具有权威性,好就是好,差就是差,是硬碰硬的。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抓好内部财务管理,就能带动企业的全面科学管理。

加快实现“两个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特别是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从成立起,一直享受优惠的政策,从“九五”开始,为建立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国家将进一步清理优惠政策,特别是清理减免税优惠,这将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企业自身的困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具迫切性。解决企业困难问题,主要靠企业眼睛向内,坚决反对乱铺摊子,在资金投入时要做好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分析,要特别注意强化企业的投资管理,有效控制企业的投资总量,严格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集体审批制度,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拓展筹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企业资金来源无非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对于自有资金,只有企业加强管理和运营,利润增加了,才能增加自有资金的数量;借入资金对于企业更具重要意义,首先要充分利用开素发展的资本市场,其次应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充分利用银行的信贷资金。

资金的筹集是基础,而资金的管理是根本。加强资金管理,一要牢固树立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的观念,企业领导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要支持财会人员的工作;二要建立起适合外经企业经营特点的资金运行管理机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集团公司应积极筹划设立财务公司,不具备成立财务公司条件的众多外经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设立企业内部结算中心(资金调度中心),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合理调度,加强对企业的重点业务、重点项目的投入,使最少的投入资金获取最大的收益;三要加强对投资的监督、制约。外经企业要建立起投资制约机制,坚持重大项目立项由集体审议,并加强项目立项后各环节的有效管理,使投资项目安全有效。

对外经济范文篇4

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变,与美国相抗衡的另一极苏联不复存在,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制裁倍受美国青睐,日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限制和禁运并非为了限制和禁运本身,经济制裁只是美国政府为达到更深层次的政治和外交目的的工具。

以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为例。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其目的就是使古巴政府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自1960年美国开始对古巴实行全面禁运,1992年10月,美国通过了旨在强化对古巴经济封锁的“托里切利”法案,进一步扩大对古巴的贸易制裁;1994年8月,克林顿宣布对古巴采取新的制裁措施,以期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加大对古巴的压力。1996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一项由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赫尔姆斯和共和党众议员伯顿提出的赫尔姆斯一伯顿法,旨在强化美国对古巴的全面制裁,赫一伯法的正式名称是《古巴自由与民主巩固法》,法案正式文本的封面上,明确提出其目的:“谋求对卡斯特罗政府的国际制裁,计划支持一个过渡政府,导致在古巴产生一个民选政府。”。其中规定:禁止第三国在美销售古巴产品,不给在古巴投资或进行贸易的外国公司经理、股东及其家属发放美签证,反对国际金融机构向古巴提供贷款或接纳古巴加入。赫一伯法将美国自60年代以来对古巴实行的单方面封锁扩大到国际领域,即凡是同古巴继续保持任何经贸关系的外国公司,都将遭到美国的惩罚,从而将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无独有偶,赫——伯法生效后不久,美国于同年8月5日推出了由共和党参议员达马托等人提出的旨在强化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规定:对在一年内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开发伊朗或利比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外国公司或违反联合国对利比亚实施禁运的公司进行制裁。达马托法借反恐怖名义出台,其实质也是要以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改造伊朗、利比亚,将自己的“民主”强加给他们,并且阻止他国对这两个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当然,对古巴、伊朗、利比亚的经济制裁只是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中较为典型的两个例子,据全国制造商协会的统计,自1991年冷战结束,克林顿在他的第一任期就对35个国家和地区实行过61次经济制裁。

新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制裁的脚步并未停止。由于印度与伊朗就铺设从伊朗经巴基斯坦到印度的天然气管道项目进行合作,美国对此向印度发出警告和威胁,将依照《达马托法》中关于“禁止外国公司对利比亚和伊朗的能源产业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条款对印度实施制裁。伊朗于2006年1月10日揭开位于纳坦兹的联合国核封条,重启核燃料研究引起美英等国家的强烈反应,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11日称,不仅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而且应当考虑对这个中东国家实施制裁。

在美国疯狂的制裁中,中国也未能幸免,近年来“华盛顿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向伊朗、巴基斯坦和其它违反国际武器控制条款的政府提供导弹和其它武器技术为由对中国公司进行制裁”。

纵观冷战后美国政府经济外交中的经济制裁,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改变,其经济制裁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二、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新特点

(一)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频率和范围增大冷战结束以前,经济制裁往往只是军事进攻的辅助手段;冷战结束后,传统的以政治和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发生变化,使用军事力量越来越不得人心,经济制裁成了一个更方便的选择,使用的频率和范围也随之扩展。

冷战后的10年内,国际政治中的经济制裁案有1/3是美国单方面实施的。据统计,1914~1990年全世界共发生过116次经济制裁,而美国在1993~1996年4月就颁布了6l项法案和行政命令对别国实行制裁,有35个国家受到美国新的制裁。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伯利·埃里奥特的估计是,过去的81年,美国单方面实行的限制中有将近1/5是在1990~1996年之间实行的。

除了使用经济制裁的频率大为提高外,美国经济制裁施加的范围也大大扩展了。不仅那些“危险国家”难逃此劫,就连美国的盟国也不时受到美国制裁的威胁。冷战时期受到制裁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冷战后,原来被东西矛盾掩盖下的西西矛盾抬头。赫一伯法和达马托法,不仅以维护民主人权的名义制裁古巴,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制裁伊朗和利比亚,而且连带惩罚与上述三国有贸易往来的第三国,受到法案影响的国家包括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美国的重要盟友,且不说这种连锁制裁从深层次上使得美国的制裁受到的阻力增大,单从表层我们就不难看出这种连带制裁大大拓展了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范围,成为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二)经济制裁与强权政治的联姻实行经济制裁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实力弱小的国家难以发动经济制裁,即使勉强实施了经济制裁,由于受到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限制,其制裁往往只能是一种象征性地表明自身的立场和态度的方式,很难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经济制裁虽然不是大国的专利,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其实是大国、强国的一种特权,往往与强权政治联姻。

美国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认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判断国家行为体唯一永恒的标准”。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以其强大的实力为后盾,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迫使他国遵守主要由美国推动制定和维护的国际游戏规则的同时,给自己的行为准则却只有一个——国家利益,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径昭然若揭。

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与强权政治自然结合,而美国的国家利益便是牵起这一姻缘的红线。

(三)“9ll”事件以来,民主、反恐和防扩散成为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大旗“911”事件及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有了新的“强心剂”,即民主、反恐和防扩散。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即制裁主要是针对所谓的“黑名单”国家。从克林顿时期所谓的“无赖国家”黑名单到布什在第一任期内的“邪恶轴心”、“失败国家”黑名单到布什第二任期的“暴政前哨”再到2005年初的25个“高危政权”国家黑名单。有了制裁的对象,再以拓展民主、反恐和防扩散为旗号,美国经济制裁进行曲得以继续在世界舞台上演奏。

美国一直把自己当成民主的典范和化身,如同希特勒为德国寻求生存空间一般,以拓展民主的“生存空间”为己任,“奋斗不懈”。在以“民主”为旗号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之后,以缅甸政府关押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为导火线,美国国会于2003年了月通过了《2003缅甸自由和民主法案》,进一步加强对缅甸的制裁,并声称,只有缅甸军政权在与“缅甸民主联盟”商讨权力交接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并在释放政治犯、保证言论结社自由等方面有重大改善,才可能取消这些制裁。以“支持恐怖主义”为由,美国也将制裁大棒挥向叙利亚。美国总统布什于2003年12月签署《叙利亚责任及黎巴嫩主权法》,要求叙利亚中止对哈马斯等激进组织的支持,停止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中远程导弹,撤出在黎巴嫩的驻兵。但由于伊拉克及巴以局势恶化,制裁一再被推迟,直到2004年5月11日,布什才签署法令,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美国总统布什于2004年3月决定将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延续一年,原因是伊朗支持国际恐怖活动,破坏中东和平进程以外,并购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冷战后的美国看好了经济制裁,以救世主自居,总是能为实施经济制裁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911”事件及伊拉克战争以来,以所谓的“黑名单”国家为主要对象,民主、反恐和防扩散成为美国对外发动经济制裁的主要旗帜。然而,无论美国为经济制裁披上怎样的外衣,都无法改变经济制裁背后其霸权的实质,也无法逃脱制裁最终失败的命运。

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经济制裁为何屡遭滑铁卢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战争和武力为人们所深恶痛绝。经济制裁作为达到外交目标的策略与军事进攻相比,不仅廉价,而且具有更鲜明的人道主义倾向,这就为经济制裁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舆论导向。以军事实力为基础和以意识形态为支柱的冷战的终结更加凸现了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经济制裁成为一些国家为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时的一种倾向。但经济制裁的效用却似乎并不理想。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所所长理查德·哈斯在其《经济制裁与美国外交》一书中,认为制裁几乎从未起过作用,既会给无辜人民造成很大伤害,也会给美国企业界、工人和对外政策的利益造成很大的伤害。说制裁从未起过作用显然有点言过其实,但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料统计,美国单边经济制裁在20世纪70年代前成功率为60%,而70到90年代成功率仅为10%左右,冷战后更是呈下降趋势,以致有些学者建议“有时可以动用武力而不用制裁”,“这样效果可能更好”,因为“限制本身不会实现限制”。那么,为什么美国政府如此热衷于经济制裁,结果却事与愿违呢?

(一)损人不利己,制裁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冷战后美国频频动用经济制裁向那些背其道而行的国家发难,且不说给被制裁国带来了多少经济损失,美国自身也在制裁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第一,美国经济利益的损失。1997年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欧美商业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对古巴实行的贸易禁运对其61%的公司造成损害.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贸易禁令分别使60%和47%的公司遭受打击。第二,美国公众的损失。美国出口业因经济制裁丢掉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第三,经济制裁使别国对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信任度降低,被视为不可靠的贸易伙伴。美国动不动就对别国挥起制裁大棒,使许多国家不愿与美国建立正常的商贸关系。而长期的经济制裁从客观上也增强了被制裁国自力更生或寻找替代市场的能力,出于报复,在美国宣布取消制裁后,被制裁国可能继续拒绝与美国合作。此外,宣布制裁和官方正式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给了目标国调整经济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了制裁对目标国可能造成的损失。

以上种种因素都对美国的经济制裁产生负面影响,使其难以奏效。即使制裁奏效,即给目标国造成了经济损失,但制裁的有效性和制裁成功即造成目标国改变其政治行为,并非同一概念。综上所述,美国的经济制裁不仅使自身利益遭到损害,而且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二)制裁不得人心,遭到各方的反抗与抵制

1.国内外人道主义谴责和目标国的抵制使经济制裁举步维艰。经济制裁的目的往往是要求目标国作出有利于制裁国的政策调整,而达成这一目的无疑有赖于目标国政府的配合。但是如果政策改变的结果会给目标国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政府往往会倾向于抵制制裁国发起的经济制裁,因为“顺从可能损坏统治者的国际声誉,降低国内支持率”。

封锁禁运给被制裁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受损失的往往是被制裁国下层民众的利益,因此人道主义谴责不绝于耳。美国对古巴的长期制裁给古巴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导致古巴国内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苦。然而美国的经济制裁给目标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道的同时,不仅收效甚微且使美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国内外舆论强烈呼吁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自1992年以来,古巴每年向联大提出反对美国封锁的决议案,在联大投票中,支持古巴的国家从1992年底9个增加到1997年的143个,1998年的157个。

在疯狂的制裁面前,古巴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却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古巴政府在苏联解体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进行经济改革,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成效卓著。至1999年,古巴国内生产总值在拉美名列前茅,物价平稳,社会安定,同时联合国连续8年以压倒多数通过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制裁的决议。可见美国的经济制裁不得人心,难有成效,制裁道路上举步维艰。

2.搞治外法权,成众矢之的。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先后签署了旨在强化对古巴全面制裁的赫一伯法以及针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这两项法案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调整美国的国内关系,而是用301条款和特殊301条款等国内法去处理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把美国的法律扩展到美国的领土之外,对同古巴等三国做生意的主权国家及其公司实行连锁制裁。这是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的公然违抗,是地地道道的治外法权。

赫一伯法和达马托法不仅干涉了古巴、伊朗、利比亚的内政,而且还干涉了所有同这些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国家的内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极大愤慨。包括英法德日等美国的盟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予以谴责。1996年10月1日在卢森堡举行的欧盟部长理事会上,15国外长一致决定将向世贸组织仲裁法庭起诉美国的赫一伯法。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布里坦强调欧盟“不能容忍美国实施治外法权”。美洲国家组织第26届大会一致通过谴责赫一伯法的决议,只有美国一票反对。面对巨大压力,美国政府不得不一再推迟赫一伯法部分条款的实施。美国实行连锁制裁,搞治外法权,其结果只能是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3.经济制裁并非美国的专利,其它国家展开对美的制裁或反制裁。经济制裁并非美国一家的专利,因此,美国在实施对其它多加形式多样的经济制裁的同时也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制裁和对美国制裁的反制裁。

作为美国盟国的欧盟于2004年3月1日宣布正式对部分美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制裁措施。欧盟对美实施制裁是因为美国未能废除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外销公司法》。美国的许多经济制裁法案和条款,大搞治外法权,使得欧盟受到美国的连带制裁。欧盟多次扬言要对美国实行报复性制裁,但一直以来都是停留在口头上,这次对美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是美欧二战以后关系史上欧洲第一次对美国挥舞制裁大棒。

针对美国的经济制裁,叙利亚250名议员中的130名联合起草了一份名为《美国责任法》的法律草案,以抵制美国的商品,作为对美国的反制裁。当然一个中东小国对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经济制裁所能起到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对此,叙利亚议员哈巴什表示:“我们还没有思想简单到认为我们可以影响美国的经济,但是我们将以此维护我们的尊严,让美国知道,如果继续推行其傲慢的政策,将遭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唾弃。”

无法否认,美国是经济制裁的最大专业户,只是美国当初忘记给自己申请一个经济制裁的永久专利权,以致在不经意间自己也品尝了经济制裁的味道。

(三)全球化时代,难以真正孤立目标国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明朗,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却加速发展,将世界各国都纳入了全球化的经济网络。在单边经济制裁下,被制裁国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它们很快就可以找到其它的合作伙伴。制裁国只是自动放弃了自己的市场,其它国家往往乘机抢占被制裁国的市场。

布鲁金斯协会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理查德博士认为:“至少在理论上,全球化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对经济制裁的有效性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现在被制裁国家拥有更多潜在的供应商和市场——只有争取更多的制裁实体才能使制裁可能发生效力,”“取得多边支持是保证经济制裁有效性的关键。”美国政府也确实认识到了单边经济制裁的乏力,赫一伯法和达马托法就是美国争取对古巴、伊朗、利比亚实行全球性经济制裁的尝试。但是国家利益才是国际行为体的最大动因,相同的意识形态并不代表相同的国家利益,在利益面前,没有永恒的朋友,因此回报美国的两项争取全球支持的法案的只能是全球的反对。美国将经济利益拱手相让,被制裁国很快便能找到替代资源、资金和市场。

美国于1995年6月宣布对伊朗经济制裁后,美国公司完全被排除在伊朗的市场之外,美国在伊朗的商业机会全给欧盟、日本等国家占去了。作为美国的北约盟国,土耳其在《达马托法》通过后不久,即同伊朗签订了一项进出口价值230亿美元的天然气贸易协议,其数字远远高出了4000万美元的限额。在美国于2005年5月11日正式实施对叙利亚经济制裁之后的第五天,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洛约拉德帕拉西奥表示,欧盟仍然寻求与叙利亚进一步加强合作,美国的制裁不会对欧盟与叙利亚的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不分析自身利益得失,大搞经济制裁,其结果只能是使其商业竞争对手有了可乘之机,自己非但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反而失去了市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

(四)以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才是潮流所向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可能永远是和谐的,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解决这些争端和摩擦的方式和手段却是可以选择的,经济制裁并非是军事和武力之外的唯一选择。冷战时期,美国广泛使用了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作为经济外交的手段,这实际上是美国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国家的主要经济外交手段。美国经济制裁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至今对古巴的经济制裁仍然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意识形态仍然是其支撑。而与美国形成对照的是,“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意识正在减弱”,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倡导在国际关系中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家间关系的准则,在出现国际摩擦的情况下,中国从来都反对采取武力或经济制裁等硬性手段,主张在平等协商和谈判的基础上解决分歧。

近年来,由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逐年上升,美国抛却诸如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等自身原因,将对华贸易逆差、国内经济疲软以及“9.11”以后失业增加等现象的责任统统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过低、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政策,以强硬的姿态要求人民币升值。2005年4月了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纽约州参议员舒默等提出的议案,启动一项立法程序,声称如果中国如果在6个月内不调整人民币汇率,将对中国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甚至粗鲁地为人民币升值设置最后期限。惩罚性关税属于贸易制裁,是经济制裁的一种形式,而要求中国在一定时限内改革人民币汇率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在这样的情势下,如果中国针锋相对,势必恶化中美关系,影响中美经济关系和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可能给世界和平带来隐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方面鉴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坚定立场,表明人民币改革是中国的内政,拒绝盲目升值,以免引起中国乃至亚洲和世界经济的波动;另一方面,中国始终没有拒绝与美国和平协商解决两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分歧,并于2005年了月21日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中国的汇率改革,使人民币在一定的浮动下基本保持了稳定,同时与美方达成了一定共识。中国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先进性,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赏和认同。

对外经济范文篇5

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就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深刻地把握到这一必然趋势,一贯倡导对外开放。他还根据现代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应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对外经济交往主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

经历过辛亥革命和受过陶冶的,从青年时代就知道闭关锁国对于中国的危害,就懂得现代世界已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的道理。1938年在谈到中国抗日战争问题时,他指出:“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连成一体,中日战争是世界战争的一部分”,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但中国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而且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脚点。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早已不能闭关”[1]。这里虽然说的是抗日战争的问题,但实际上也说明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即中国不能再成为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了。在主张对外经济交往方面,较早的资料记载是1931年他与项英、一起签署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政策》。其中在谈到工业方面时指出,将操在帝国主义手中的一切经济命脉收归国有,允许某些外国企业在遵守苏维埃法令的前提下,另订租借条约,继续生产。[2]独自阐述他对外经济交往的思想是1936年他同斯诺的谈话中提出来的。他说:“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将会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中国将同友好国家商订互助、互利和互相同意的条约”。“苏维埃政府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中国过去未能利用外国资本使中国人真正得到好处。外国资本给群众带来很少好处,或者根本没有好处。只有在中国取得真正的独立和民主之后,才有可能把大量外资用于大规模地发展生产事业”。“人民政府如果建立起来,外国借款和外国投资应就只能被用来发展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生产能力——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基础工业和引进科学的农业方法和农业组织。同南京的政策相反,对影响中国独立政治权利的外国投资,一概不予承认”[3]。1938年他在同世界学联代表团的谈话中指出:“抗战胜利后,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一句话,是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民主国家”。“对外国和平通商,订立互利的协定”[4]。不仅向外国记者和代表团提出了上述思想,而且也准备在解放区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绝大部分经加写和改写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活动”[5]。1944年8月,由起草的经批准的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谈道:“在双方有利的原则下,我们欢迎外国投资与技术合作”。在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时,“必须站在我们的民族立场”。“我们一方面应加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不是排外,另一方面要学习人家的长处,并善于与人家合作,决不是惧外”[6]。这就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上的思想、原则立场和方针政策。1944年7月,当英国记者斯坦因问到中国共产党在战后对中国工商资本采取何种态度时,回答说:“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私人资本,在战后的中国都应给予充分发展的机会,因为中国需要发展工业。在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商业关系方面,我们要以同一切国家进行自由平等贸易的政策,来代替日本把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政策”[7]。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在同盟国中与美国的关系是最密切的。美国出于多重目的,也开始积极争取与中共建立直接联系。中共也把外交工作的主要对象转向美国。1944年7月,中缅印战区司令部决定派以包瑞德为首的美军观察组到延安。在延安期间,同美国军事观察组成员进行了广泛的接触,阐述了中共对国内外形势的看法,其中包括了对美开放的思想。1944年8月23日,同谢伟思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谈话。他指出,中共愿意在政治上与美国合作,“寻求美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友好支持”,以建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结束国民党的。在经济方面,他指出:“中国必须工业化”。但是,由于缺乏发展经济的资金,“工业化只能通过自由企业和在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中国和美国的利益是相同和相互关联的。我们可以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互相配合。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合作”。1945年3月13日,他和谢伟思谈话时再次指出:“中国战后的最大需要是发展经济。但中国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中国的生活水平这么低,不能采用进一步降低生活水平的办法来筹措所需要的资金”。为了打消美国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顾虑,他向谢伟思阐明了中国的经济方针,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也不准备实现社会主义。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民主管理私人企业的阶段”。他进一步分析了中美经济合作的互利性和可能性。指出美国在中国投资,只能使中美双方在经济上互利互助,而不会发生竞争。中国不具备建设大规模重工业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在高级的特制产品上与美国竞争。中国必须建立起轻工业,以首先满足国内市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发展轻工业为美国提供“投资”场所和重工业产品所需要的“出口市场”。中国所拥有的原料和能源产品可以作为美国对我们投资和贸易的补偿。[8]对与美国经济合作的设想,由于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以及建国初期对中国采取的敌视政策,长期未能实现。

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中指出:“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不外两方面: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之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对于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都有利的事业,是中国在得到一个巩固的国内和平与国际和平,得到一个彻底的政治改革与之后,能够蓬蓬勃勃地发展大规模的轻重工业与近代化的农业。在这个基础上,外国投资的容量将是非常广大的。一个政治上倒退与经济上贫困的中国,则不但对于中国人民非常不利,对于外国人民也是不利的”[9]。1946年5月3日,和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国内外条件,发出了《关于解放区外交方面的指示》,指出我们应采取和美国及英、法各国实行通商及经济合作的方针。“在两利的原则下,我们政府及商业机关应和外国商人以至外国政府直接订立一些经济契约,吸收外资来开发山东的富源,建立工厂,发展交通,进行海外贸易与提高农业和手工业”[10]。“在解放区美国经济事业的发展,须由我们的同意和赞成”[11]。“在订立这种契约时,只要避免不致因此而受垄断、受控制及受外间政治上的攻击”,“即应放手订立,允许外国人来经商开矿及建立工厂,或与中国人合作来经营工矿”[12]。

综上所述,从30年代初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这一时期里,一直积极主张对外经济交往,通过各种方式阐述了他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和设想。这是他对外经济交往思想的形成时期。而随着他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成熟,他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也日趋成熟,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其要点可归纳如下:把反对帝国主义与开展对外交往区分开来,既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又要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往;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前提是必须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经济不受外国资本的垄断和控制;对外国经济交往的原则是平等互利;经济交往的范围包括:外国资本到中国投资办厂、合作经营工矿、发展交通、贷款、自由贸易以及其他经济合作和科学技术合作等项目;对外经济交往的目的是促进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人民从中真正受益,使中国早日富强。这一时期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为开创新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事业作了思想上和政策上的准备。

二、建国前后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

如果说从30年代初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还只是一种理论和设想的话,那么随着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新中国的即将诞生,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实际活动就提上了日程。

还在三大战役进行之际,美国政府指示其在南京的驻华使馆人员与我方接触,要同我方谈判贸易问题。中共中央立即表示同意。194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致电中共中央华南局书记方方:“赞成与英国进行贸易往来”。“如果英国使馆人员确有通商诚意,可考虑其进入解放区与华北政府直接接洽”[13]。1949年3月5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论述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他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14]。1949年4月28日,在致邓小平、,等人的电报中指示:“现美国方面托人请求和我方建立外交关系,英国亦极力想和我们做生意。我们认为,如果美国及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15]。

关于同美国的关系,没有放弃任何与美国建立联系的机会,条件是不干涉中国内政和损害中国主权。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并没有随国民党南下广州,而是留了下来,通过他的秘书傅泾波表示愿与我方接触。获悉这一消息后,马上派黄华以南京市政府外国侨务事务处处长的身份,到南京与司徒雷登会晤。还以中共中央名义起草了对黄华的指示电,电文指出:“如果美国政府愿意考虑和我方建立外交关系的话,美国政府就应当停止一切援助国民党的行动,并断绝和国民党反动残余力量的联系。……对于傅泾波所提司徒雷登愿意继续当大使和我们办交涉并修改商约一点,不要表示拒绝的态度”[16]。后来为了尽力争取美国政府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共中央还表示欢迎司徒雷登按过去的惯例来燕京大学度过他的生日。在美国决策人的干预下,司徒雷登未能成行并随后离开中国。中美之间一丝微弱的联系,被当时的美国政府割断了。[17]

1949年6月15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任何外国政府,只要他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18]。1949年6月30日,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一边倒”方针的同时,还指出:“生意总是要做的。我们只反对妨碍我们做生意的内外反动派,此外并不反对任何人”[19]。1949年12月22日,在访苏期间从莫斯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指出,除社会主义国家外,“英国日本美国印度等国或已有生意或即将做生意。因此,你们在准备对苏贸易条约时应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苏联当然是第一位,但同时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做生意,其范围和数量要有一个大概的计算”[20]。

新中国之初,根据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和人民政府的政策,对外国的在华财产,只没收了日、德、意法西斯国家的。一般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在华财产均不予没收,只是废除他们依靠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到全国解放时,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在华企业有1000多家,主要是属于英、美垄断集团的。只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悍然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管辖区内的公私财产,中国政府才宣布管制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的一切在华财产。[21]

纵观建国前后这一时期,的对外开放和经济交往思想有如下特点:由原来的理论和设想变为具体的政策和实践;对外经济交往,侧重点放在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上,但不放弃与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政策,在实际活动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发展与所有国家的经济交往,特别是包括对美国的工作。然而,由于美国当局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军事上进行包围,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实行封锁,朝鲜战争爆发后更加紧推行对新中国的封锁禁运政策[22],为新中国制定的对外经济交往政策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如此,新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是在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下,一面开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一面抛开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别,采取了果断而灵活的政策,不管是建交的还是未建交的国家,只要尊重中国的独立与主权,都积极争取与他们发展贸易往来。不言而喻,这一时期在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实践活动中所做的艰辛开拓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

建国之初,我国就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立了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芬兰于1952年同中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鉴于西方大多数国家追随美国的禁运政策,中国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团结西方国家工商界和开明人士,“以民促官”,推动民间贸易直至官方贸易逐步展开。1952年4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同与会的40多个国家的工商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探讨开展贸易问题。中国代表团还同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11个国家的工商团体和企业签订了贸易协议。[23]

很注意同英国发展贸易关系。英国追随美国的封锁禁运政策,但因它在远东有着特殊的利益,特别是香港与中国大陆的特殊关系,英国同美国又是有区别的。1954年8月,在会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和你们也可以合作”。“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有两个基本条件使我们完全可以合作:一、都要和平,不愿打仗;二、各人搞自己的建设,因此也要做生意。和平、通商,这总是可以取得同意的”[24]。

也很重视与法国的交往。1961年2月18日,他在杭州会见时任法国参议员、民主社会党抵抗联盟主席的密特朗时说:墙有各种不同的墙,有意识形态的墙,有社会制度的墙,有外交关系的墙,有经济关系的墙,这是暂时现象,人民终久是要把墙拆掉的。他向客人提出,中法虽然没有外交关系,人民来往和贸易关系还是可以进行的。[25]1964年1月30日,在会见法国议员代表团时又说:“我们做个朋友,做个好朋友”。我们是可以合作的。“在我们之间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第一,反对大国欺侮我们。……第二,使两国间在商业上、文化上互相往来。希望你们把什么禁运战略物资也反掉”[26]。

和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同日本的经济交往。中日经历了民间贸易、半官方贸易到贸易的全面发展三个阶段。从1952年至1958年共签订了四次中日贸易协定,首先打通了中国对日本民间经济交往的渠道。1955年同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谈话时指出:我们可以“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27]。当年12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缓和对华禁运,互设通商代表的决议,以促进扩大对华贸易。1959年同日本社会党书记长浅沼稻茨郎谈话时说:“贸易总有一天要重开的,不能一万年不做生意”;“我们两国的关系搞好了,可以做生意,对我们两国都有好处”[28]。1964年,再次会见黑田寿男时,对日本一些大企业也愿意与中国进行经济来往表示赞赏和欢迎。他说:“单是搞中小贸易,不和垄断资本搞贸易,意义就不完全,也不算大”[29]。正是在、的积极倡导下,中日贸易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虽然几经曲折,还是取得了重大发展。中日两国间的贸易额,1949年为700万美元,建交前的1971年为8.73亿美元。[30]

即使是对于带头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的美国,也始终希望和它建立正常的政治经济交往关系。“还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之后,就通过一些渠道透露过愿与美国建立正常关系的信息”[31]。1955年他在接见巴基斯坦大使时说:“我们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32]。1956年4月,他在接见丹麦的驻华大使时说:“我们很愿意向你们学习,我们愿意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学习。如果美国人愿意的话,我们也愿意向他们学习”[33]。1956年,他在修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稿时写道:“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我们相信,这一点,总有一天会要做到的”[34]。1957年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时指出:“美国现在搞禁运,我们愿意它搞。它不搞禁运,我们就要同它搞贸易,就要同英国、法国、西德等等国家都搞贸易,但是由于经济落后,我们还拿不出东西同它们搞。当然我们的口号是反对禁运,它搞禁运我们就骂它,这也是外交攻势。到第二个或第三个五年计划后它解除禁运时,那我们就会有些东西同它搞贸易,到那时我们可以同它建立关系”[35]。可见,在中美关系上,中国的大门一直对美国开放着,美国却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政策。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禁运,把原则的坚定性和政策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所谓原则的坚定性,就是在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交往中(包括所有国家),绝不允许它们干涉中国的内政,不能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所谓灵活性,就是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超越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而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一要和平,一要通商”。如果政府与政府暂不能建立关系,民间经济交往可以先搞起来,实行“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

也十分重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交往。他认为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的遭遇和命运,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同情。1955年12月,他在会见泰国代表团时说:“我们只讲和平共处,讲友好,讲做生意”[36]。翌年2月,他同泰国客人谈到许多亚非国家时说:“我们很关心这些国家的处境,这些国家和我们有共同的遭遇,都受到美国的欺负。亚非国家都反对殖民主义”[37]。1958年9月,他在同巴西记者马罗金谈话时指出:“只要巴西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愿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我们一律欢迎。不建立外交关系,做生意也好。不做生意,一般往来也好。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制度是不同的,但是,在许多点上是相同的。首先,要求独立这一点是相同的……。其次,我们的经济都不发达。要求发展经济的愿望,在你们那里是迫切的,在我们这里也是迫切的。所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共同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发展民族文化”[38]。

从以上看出,的对外开放思想,在地域上是面向所有国家的。“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对外交往的范围和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39]他后来发动“”,无疑对开展对外交往带来了严重影响。但即使在中,他的对外关系方面的根本指导思想并没有改变。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在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抓住时机同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随后同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和联邦德国等国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国建交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基本上冲破了美国带头对中国实行了20多年的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自1970年开始,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1975年达到147.51亿美元,比1969年40.29亿美元增长2.7倍,平均每年递增24.1%。1971年至1977年,中国再次从西方十几个国家进口技术和成套设备,谈成了包括化肥、化纤、石油、化工、轧钢、采煤、火电、机械制造等方面的222个进口项目”[40]。1973年1月,经批准,预计进口成套设备和先进技术43亿美元,实际对外签约成交额达39.6亿美元。“七十年代,内地对港澳地区的出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中国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对拉美国家的贸易因起点较低,增长幅度更大。继中国对东欧国家的贸易于1965年开始回升之后,从1970年起中国对苏联的贸易也逐渐回升”[41]。可以说,在社会主义时期,实际上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思想,并转化为对外交往的实践。他以超人的胆识,持之以恒的毅力打破外界(先是美国,后加苏联)对中国的封锁、禁运和孤立。

四、结论

对外经济范文篇6

我国对外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各方面的制约,具体体现如下:

1.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在某种程度上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地转向资本密集型这一阶段转变,同时资本密集型也在不断地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但是我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以及国际产业价值链的最底层,当前我国出口主要是对加工贸易方式加以选择,并在外商的控制中,对产品生产过程中较高价值产品进行一定的加工设计,并对加工费加以获取,这一阶段的实施过程,逐渐使得我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薄弱,对于我国资本资产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2.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吸引国外投资的过程中,往往借助于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这种方式下的直接投资,往往造成我国土地资源逐渐的流失,进而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借助于中国较为廉价的劳动力之外,主要将其发展我国制造业,这种局势下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其相对利益较小,并在更多贸易摩擦中,逐渐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逐渐增加。我国在对外国直接投资加以吸引的过程中,往往借助于各种优惠措施,这种情况下不仅使外商有较高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仅使得我国大量自然资源逐渐耗费,也带给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碳排放量的逐渐增加,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

3.对外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在国际金融上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有着一定的金融往来,但在国际金融市场流通的人民币相对来说是较少的,以至于人民币地位相对较低,进而时刻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明显难以规避国际金融风险。我国对外金融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当前我国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没有积极寻找到状态。伴随着我国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某种约束,以至于我国对外经济将会成为一种负面状况,一旦我国对外投资需求以及其相关的出口需求有着相对较大的波动,我国经济市场将会出现相对较大的动荡,进而经济上受到严重的创伤。

二、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是对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合理选择,并实现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转换,在实际的转换过程中,始终坚持我国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而言,其对外经济发展中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到位的政府职能转换。长期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自上而下的方式加以采用,这种形式改革,虽然有利于政府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资源进行集中,并将社会经济发展快速稳步地推进,但是它往往需要政府有着新的体制改革以及新的制度,并做好政府职能的转换。制度在实际变革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历史社会环境,原先体制下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实现深化改革,以至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在实际的转换过程中难以有着相对扎实的制度基础加以保障。

2.迟滞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不仅仅作为社会财富生产的主体部分,同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微观基础。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的一种重要的基础保证,往往需要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现代化的理念,并对新的发展方式加以采用,进而推进企业对外经济的发展,并实现对旧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社会生产力相对较强的一种学习性的制度,其制度不仅仅有着明确的产权,同时也有着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相对创新的管理机制。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企业制度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稳步推动的态势,对于规模扩张和规模扩张速度有着一定的追求,当时往往将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本加以忽略,进而难以保证企业对外经济的效益。

3.不完善的国内市场体系。我国市场体系相对不完善。一方面,由于行政分割导致不统一的市场,我国国内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产品的相同以至于在实际的出口贸易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竞相杀价的现象,进而将我国国际产业链逐渐降低。由于我国行政垄断进而导致的不充分的竞争,行政垄断过程中,不仅仅使得其市场主体的企业依据于行政部门的相关指令,进而将价格信号的和市场需求变动等因素忽略,对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动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并将对外经济活动的竞争力逐渐地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国内行政干预相对较多,进而使得我国法律法规不完善。在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过程中,更应该有着合理和有边界的行政干预,进而将公共服务的必要手段加以提供。过多的行政干预将会使得我国经济运行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进而造成相对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1.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对外贸易构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就要结合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充分发掘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优势,并和国际之间进行详细地对比分析,进而深入分析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世界产业实际的发展前景,我国政府更应该支持和发达国家同步发展的企业,并大力推动科技的自主创新。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就要综合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核心力量,并对我国优秀传统产业进行一定的分工,进而实现我国对外货物贸易发展方式的极大转变,并借助于我国已有的一些优势,进而对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加以保证。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更要始终对低碳经济发展加以保持,做好对高能耗和高污染产业的控制,并充分发挥我国传统优势的产业发展,保证我国同类型产业和发达国家同步发展。总的来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的过程中,更要始终坚持优秀服务业的优势,逐渐地参与国际的分工,借助于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而实现对我国各个服务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并对我国优秀传统服务业进行战略的升级改造,对稳定贸易收入最佳方式加以保证。

2.直接投资发展战略的选择。直接投资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国家发展主要战略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做好直接投资发展战略的选择,就要对不同国家的自然性进行合理的选择,并使得国外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在实际的组合过程中有着最优化的特点,并对静态所有权优势以及动态所有权优势加以创造,进而保证企业有着相对有效的内部化制度载体,进而将交易的费用降低。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层面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其直接投资运营的过程中不仅仅出现了自然资源导向型和研发资源导向型,同时也出现了市场规模促进型的基本运营特征,并保证我国对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一方面就要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观念加以转变,对高新技术加以引进,并对外资企业技术进行吸收,进而加强教育管理方面人才的建设,对高质量人才加以培养;将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税收优惠酌情减少,建立相对严格的准入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对外商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综合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并保证我国直接投资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对外商的高污染行业的投资进行严格的限制,加强外商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做好对外商低功耗以及低污染行业投资的鼓励,进而推动我国对外经济的全面发展。此外,要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做好我国技术密集型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逐渐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3.对外金融发展战略的选择。要建立以渐进的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心的一种对外金融发展战略,并做好风险防范,对人民币国际化动力机制加以构筑,进而将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理论体系加以建立,将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效推进。一方面,要逐渐地将人民币发展成为一种贸易货币、投资货币以及借贷货币。要基于货币国际化内源动力的基本要求,对货币国际化的内源动力加以选择,进而将市场选择能力逐步提高,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选择推动。另一方面,要不断需求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借助于边境贸易的发展,进而对我国货币结算使用的制度进行合理的配置,并将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逐步推进。

对外经济范文篇7

一、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意义

1.对外经济合作的含义及概况

对外经济合作即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是指世界上不同主权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于生产领域)内所进行的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以及相互间经济政策协调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主要包括资本要素国际合作、技术要素国际合作和国际劳务合作。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成为国际劳务合作的重要内容。

从七十年代末期起步始到目前为止外经企业已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过业务;业务领域涉及数十个基础行业及高科技行业;对外提供的劳务也从过去单一的初级劳务为主发展到目前服务的初、中、高兼备,门类齐全的综合劳务结构;截止1997年底,累计签订合同额716.9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82.37亿美元,上交外汇额度3.7亿美元,外派劳务人员154万人次。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外经企业经营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到1998年已有23家中国外经企业榜上有名,跻身于世界承包商强手之林。

2.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意义

(1)对外经济合作有助于发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解决国内就业问题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物力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有利于使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外国丰富的物力资源相结合,既有助于使劳务输出与商品输出共同发展,又可以促进国家间的共同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截止1997年底,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外派劳务人员154万人次,大大缓解就业矛盾。

(2)输出劳务,创取外汇

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内容的对外经济合作由于不需要大量投资而能创汇,被誉为创汇的"黄金之路"。世界上许多国家,劳务外汇成为非贸易外汇的主要部分,使许多面临贸易逆差的国家大大缓和或弥补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随着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其创取的外汇占我国非贸易创汇的比重日趋增大,地位越来越高。

(3)能够带动我国的对外出口,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外经济合作,直接输出的是劳动力,由于这些劳动力熟悉或习惯于使用我国的产品,非常有利于带动我国的出口,如承包工程劳务出口的发展,可使许多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机器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料的出口被带动起来。1998年国际工程承包带动的国产设备和材料的出口7.59亿美元。

(4)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有助于促进我国和其它国家的交流,发展对外友好友好关系

对外经济合作,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合作,而且还能促进不同国家间人民的了解和感情交流,增进友谊,促进相互援助,加强相互贸易合作。同时通过与东道国政府机构、有关企业和人民群众在工作中的合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我国与东道国的经贸合作关系。

二、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

对外经济合作在短短二十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成绩并不能掩盖问题,对外经济合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外经济合作的市场不够稳定,结构过于单一

一方面表现在市场不够稳定,1998年新签合同额11773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落后于1997年的增长幅度6.8个百分点,呈放慢趋势;另一方面市场结构单一,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亚洲、北非等地区,效益普遍不高,而发达国家如欧美日等国家的经济合作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其市场难以打入。

2.投资管理不力,效益不够理想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应该说这是一种好的经营战略,但是现在有些公司随意投资,到处撒钱,变成以多种经营为主,主业为辅的局面。由于多头投资,资金分散,而且投资可行性研究不够,致使大量资金沉淀,投资效益很不理想,甚至投资都难于收回。境外投资缺乏制约,管理混乱,也是效益不好的一个原因。个别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了巨额亏损。近几年,外经企业营业额每年递增都在10%以上,而当年利润增长幅度都大大低于营业额增长幅度。甚至是负增长。外经企业1997年同1996年相比,资金投入增长了40%,但同期利润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重规模、重速度、轻效益、轻管理的思想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的外经企业由于一味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大,不考虑自己的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多头投资,造成资金愈发紧张和管理上的失控,导致发生项目巨额亏损。

3.资金问题制约着外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当今国际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条件越来越苛刻,带资承包项目非常普遍,能为业主解决项目资金往往成为夺标的关键。目前外经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近73%。由于资金匮乏,导致外经企业不得不放弃许多很好的项目。外经企业资金紧张,从自身因素来分析,那就是有的企业内部资金调度不合理,占用不合理,导致资金周转缓慢,甚至呆滞。

4.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经济效益的好坏是企业业务部门的事,与财务部门无关,财务部门只负责记帐算帐,这种思想导致了重业务轻财务轻管理。个别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一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核算不实,成本费用控制不严,资金周转慢,资产流失严重。

对外经济范文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对外经济贸易;问题分析;处理措施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应用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方式进行经济活动已经逐渐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潮流,并且我国传统形式上的对外经济贸易也在经济活动中凸显了诸多的弊端,不利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而在这一时期电子商务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外经济贸易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成效,同时也符合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因此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经济学的发展潮流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应用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电子商务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中小型商务企业提供了同世界沟通以及了解世界经济的机会。文章针对电子商务的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阐述电子商务的应用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主要影响;其次是阐述传统的商务活动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再次是阐述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素;最后阐述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对外经济贸易采取的主要措施。

1电子商务的应用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主要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要通过相应的固定交易地点进行交易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很多的资源来完成,例如需要非常多的交易实物单据作为凭证等等。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局面,它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的影响和改变不容忽视。首先,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运作方式的改变。在电子商务应用运行过程中,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主要通过电子商务方式来进行经济活动的处理和交易,再也不需要采用面对面的方式来进行经济活动的处理。目前,对外经济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类型主要有两种类别。第一种是完全形式的对外经济贸易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第二种是不完全形式的对外经济贸易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上述两种电子商务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完全依靠自身的资源来处理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其次,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流程的改变。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逐渐的摒弃了原有的经济操作流程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操作流程模式。

2传统的商务活动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1问题一:传统对外经济贸易在招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现阶段招投标活动的逐渐增多,招投标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这一过程中招投标相关的工作量也在相应的增多,大量的相关文件在人工处理的情况下会显得非常困难,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处理模式不仅仅严重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还对招投标市场的秩序产生了很大的滞后影响,很容易导致经济活动中各种矛盾的产生,并扰乱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2.2问题二:传统对外经济贸易在配额许可证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海关等监管部门所采用的人工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经济贸易活动进行的难度,导致很多不规范行为的出现而且难以避免,如越权发证、无配额发证、超配额发证、伪造许可证等。另外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操作,不仅工作周期较长,而且很容易出现差错,难以控制。

3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素

3.1安全问题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阻碍

电子商务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如何保障电子商务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现阶段的经济活动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作为对外经济贸易现阶段的主要应用,电子商务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都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通信;经济数据的存储等问题必须在短时间内得到处理或者是加强。我国在这一问题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CA认证并没有确定的归属,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2融资问题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阻碍

在电子商务应用的前期,我们需要购置大量的相关设备来支持电子商务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应用,这样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电子商务的应用。但是对于一般企业来讲,大量的资金支持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因此最佳的途径就只有进行银行贷款。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最主要的从事企业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这些企业的融资途径都比较单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企业还没有能力通过证券等相关方式进行融资。面对着银行对贷款安全性以及风险性的进一步重视,中小型企业从银行贷款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严重的制约了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尝试和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速度。

4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对外经济贸易采取的主要措施

4.1在经济活动中要不断的树立正确的电子商务观念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要想进一步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树立正确的电子商务观念和意识,从传统的经济模式中跳离出来,采用电子商务的最新经济模式理念,让企业的经济贸易活动更加的全球化,商业化,提升企业的业务处理能力以及效率,使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4.2在经济活动中要建立健全并且完善相应的安全体系

在安全方面,一是安全认证。电子商务认证系统作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核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必须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二是网络保障。必须确保能够提供24小时服务。三是防黑客袭击。另外,要加速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从而构建好计算机病毒防范系统。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对外经济贸易环境、有利于增强国家对进出口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推进外经贸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作者:徐芳 单位: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参考文献:

[1]黄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探究[J].财经界,2009(11).

[2]曹虹峰.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

对外经济范文篇9

1、出口商品增长前3位的分别是成品油4.0亿美元,电脑主机箱26.6亿美元,医药品1.1亿美元,增长幅度分别为38.3%、32.4%、21.8%。电脑主机箱出口值26.6亿美元,也是出口值最大的商品;出口商品降幅最大的是数码照相机,出口值2千美元,下降一倍。另外,在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40.0亿美元,占全部出口值的37.2%,增长10.8%,其中生物技术、航空航天、计算机与通信,增幅分别为95.2%、27.8%、16.6%,居前3位。

2、进出口企业排名位次基本不变,出口升多降少进口排名前20家的企业中,有8家增长,10家下降,2家持平。总量排前3位的分别是武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排名与上年相同。增幅排前3位的分别是中石化国际事业武汉有限公司、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湖北法雷奥车灯有限公司,增幅分别为118.6%、38.9%、36.8%。出口排名前20家企业中,有11家增长,7家下降,2家持平。出口值排前3位的分别是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冠捷显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增幅排前3位的分别是上海电气阿海珐(武汉)变压器有限公司、武汉非凡电源有限公司、武汉烽火国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增幅分别为305.1%、146.1%、40.2%。

3、20个国别(地区)出口降多升少出口值最大的目的地国别(地区)分别是美国(16.0亿美元)、香港(7.2亿美元)、新加坡(4.4亿美元)。在20个出口目的地国别(地区)中,有6个增长,14个下降,其中有12个是两位数的降幅。对芬兰(2.2亿美元)、新加坡(4.4亿美元)、台湾(1.6亿美元)出口增长最快,增幅分别为80.7%、66.8%、38.6%。对德国仅出口2.4亿美元,降幅最大,下降69.5%。从洲别看,对6大洲的出口也是降多升少,4降2升。其中,出口值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拉丁美洲出口值13.7亿美元,增长28.3%;非洲出口值5.3亿美元,增长14.3%;亚洲出口值39.1亿美元,降幅6.5%;北美洲出口值16.5亿美元,降幅12.0%;大洋洲出口值4.6亿美元,降幅20.1%;欧洲出口值28.2亿美元,降幅20.6%。

4、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武汉市进出口贸易处于下游水平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武汉市进出口总值203.5亿美元,排第14位。前3位分别是深圳4667.9亿美元、上海4367.6亿美元、北京4079.2亿美元。武汉市进出口总值只相当于深圳的1/25,比排在第15位的长春只多6.7亿美元。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进出口总值中,增长的有13个,其中增长最快的前3位分别是重庆、成都、沈阳,增幅分别为82.2%、25.5%、20.1%;下降的有6个,降幅最大的前3位分别是济南、武汉、南京,降幅分别为12.1%、11.0%、3.7%。2012年,武汉市出口107.5亿美元,排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第14位。前3位分别是深圳(2713.7亿美元)、上海(2068.1亿美元)、宁波(614.5亿美元)。武汉市出口值大约只相当于深圳的1/25,比排在第15位的西安只多29.5亿美元。出口值中,增长的有14个,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重庆、成都、长春,增幅分别为94.5%、32.4%、27.9%;下降的有5个,降幅最大的是哈尔滨、武汉、济南,降幅分别为17.8%、8.3%、5.4%。

二、武汉市对外经济的亮点

1、新进三资企业减少,实际利用外资上升2012年,全市累计新批准三资企业129家,比上年的144家减少15家,下降10.4%,降幅比全国平均数多0.3个百分点。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数21.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及以上外资项目数44个,比上年增加6个;来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101家,当年新增17家,其在汉累计投资140个项目,新增24个;口岸集装箱吞吐量656.3万标箱,增长32.3%。新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40个,完成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18.1亿美元,增长2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

2、利用外资总量靠后,增幅居前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武汉市实际利用外资额44.4亿美元,排在第12位;增幅18.2%,居第6位。总量与排在第1位的上海(151.9亿美元)相差107.5亿美元,不到上海的1/3。3、接待海外旅游者大幅上升,旅游收入增长近四成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50.9万人次,增长30.2%;接待海外旅游者421.2万人天,增长40.6%;海外旅游者在汉逗留时间从上年的平均2.58天,增加到2012年的2.79天。国际旅游收入8.5亿美元,增长39.3%。

三、对策建议

1、改变出口强进口弱的现状。武汉市出口额107.5亿美元,进口96.1亿美元,贸易顺差11.4亿美元,比上年的6.7亿美元,提高70.1%。要改变传统观念,不仅要出口创汇,还要学会花钱,扩大进口,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2、贸易方式多样化。调整进出口结构,形成产品品种多样化,内外贸易并举,相互促进,出口增效益,进口提技术。看准市场方向,有关部门要提供市场信息、政策,一方面多出口创汇,另一方面相应多进口高新技术含量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更新改造,提高企业实力。

3、给予企业更多服务。出台更多优惠政策,让更多企业参与进出口贸易。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在政策上、措施上帮助企业从事外贸经营,给予企业实际帮助,简化审批权限、审批手续等等。

4、开发更多新产品。开发出更多高新技术和技术含量高的出口产品,逐步淘汰生产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开发更多技术密集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品。

对外经济范文篇10

差距与转变

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发展成为一个对外经贸大国,但是还算不上一个对外经贸强国。在新的世纪里,我国的目标应当是从一个对外经贸大国发展成为对外经贸强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现时还有许多差距。

我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1999年排在世界货物贸易前6位的国家,其出口占世界的比重分别为:美国12.4%、德国9.6%、日本7.5%、法国5.3%、英国4.8%、加拿大4.2%,而我国仅为3.5%。排在世界服务贸易前6位的国家,其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分别为:美国18.8%、英国7.6%、法国5.9%、德国5.7%、意大利4.8%、日本4.5%,而我国仅为2.0%。

从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结构看,我国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美国的机械设备出口在其全部货物出口中所占比重约为52%、德国51%、日本69%、法国43%、英国48%、意大利39%。我国机电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不到40%,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品。此外,我国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比,也比上述国家低得多。

从资本流动情况看,我国外资流入与对外投资均小于居世界贸易前列的国家。1999年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2755亿美元,美国对外直接投资1509亿美元;流入英国外资821亿美元,英国对外直接投资1992亿美元;流入德国外资268亿美元,德国对外直接投资505亿美元;流入法国外资391亿美元,法国对外直接投资1079亿美元;流入荷兰外资337亿美元,荷兰对外直接投资458亿美元。而中国人均利用外资规模同上述国家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从贸易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看,我国与居于世界贸易前列的国家相比,还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经济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这些国家的关税税率都比较低,非关税措施相对透明和稳定,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本国企业受国家政策保护比较少,存亡成败主要取决于自身竞争能力。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企业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

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排位落后世界水平。从国内产业发展、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服务、基础建设状况、企业管理水平、科学与技术实力、人口素质等指标所反映的综合竞争力看,目前居于世界贸易前列的国家,其排位也都居于世界前列。而我国的综合竞争力目前仅居于世界第29位,单项排位我国际化程度排第20位、金融服务水平排第42位、基础建设状况排第40位、企业管理水平排第30位、科学技术实力排第13位、人口素质排第24位,总的看来都比较落后。

近几年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慢,除亚洲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影响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迄今为止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从当前和今后发展趋势看,这样一种粗放型、数量扩张型的增长不可能长久维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是新形势下外经贸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课题。首先,国际间经济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以廉价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增长更多地受到市场规模限制。在过去若干年中,我国许多出口产品成为众矢之的,遭遇到激烈竞争和反倾销威胁。因此,只有不断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价值,才有可能保持和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其次,我国沿海地区原有的劳动力和其它要素成本低廉优势正在递减,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和资源性商品出口增长的潜力已经有限。只有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培植新的竞争优势,增加出口商品中的技术、服务含量,才能保持和强化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势头。第三,我国外经贸主体结构不够合理,国有外贸企业竞争乏力,除外商投资企业外的其他非国有企业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只有大力推进外经贸体制改革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轨,才能优化经营主体结构,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竞争的积极性。第四,粗放型外贸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今后将日益受到国际贸易中环保要求的制约。只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多地“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才能缓解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等的矛盾,实现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告别短缺经济阶段,外贸的地位、作用已不仅仅是出口创汇。进出口增长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目标相协调,使国民收入实现最大化。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进出口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外贸宏观调控和管理必须以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为最基本要求,依靠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和提高经济效益,来实现外贸的更大发展。由外经贸大国向外经贸强国转变,是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今后5年到10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的关键,也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争取更大民族利益的需要。

中国迈向外贸强国应坚持的基本方针:实现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加强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并举;发展服务贸易;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

“十五”到2010年目标

着眼于今后的国际国内环境,“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商品进出口继续以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结构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明显增强;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扩大,项目技术水平和规模有新的提高,结构和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对外投资稳步扩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贸易形成一定规模;经常项目收支实现大体平衡,国家外汇储备和主要外债指标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以下为“十五”期间我国外经贸发展主要指标预测:(1)商品进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在7.5%-8.5%之间,2005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6700亿—7000亿美元,其中出口将达到3400亿—36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3%上下,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将达到1700亿—1800亿美元,在出口商品总额中所占比重提高到50%左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5%以上,2005年出口总额将接近700亿美元,在出口商品总额中所占比重提高到20%左右。(2)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速度将略高于“九五”期间的水平,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到460亿—500亿美元。(3)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2%-15%之间。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5%左右,2005年营业额将达到260亿—280亿美元。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年—2010年)期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仍将努力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到2010年,商品进出口总额将达到9000亿美元,出口将超过45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将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提高到30%。我国在世界商品贸易中的份额将由现在的3.5%扩大到3.8%左右,商品出口在世界的排位将上升到前6位;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将由现在的1.8%扩大到2.0%左右,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的排位将上升到前10位;利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发展中国家第1的地位。

实现上述目标,意味着我国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人力资源优势得到较好发挥,主要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将实现较快的技术进步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我国开放型经济格局将基本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要求的外经贸管理体制逐步走向完善。对外经济贸易将更好地发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基本方针

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为实现建设一个对外经济贸易强国的奋斗目标,我国在对外经贸工作中应当强调和坚持以下基本方针。公务员之家

第一,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封闭和畏惧竞争只能导致更大差距。因此,要树立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意识,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外经贸发展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适度地超前于国民经济增长,在保持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的同时,加快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

第二,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行与跨国资本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性合作。吸引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外国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要正确地对待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跨国资本将大举进入我国这一现实,运用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手段,更多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积极方面,限制其消极方面。与跨国公司建立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性合作和共同发展关系。

第三,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加强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几方面工作并举,互为促进和补充。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在多边框架下加强区域和双边的经济合作,是为外经贸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环节。应当了解和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建立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利用世贸组织有关规则维护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权益。同时,应当高度重视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大力推进各个层次的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

第四,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进科技兴贸计划。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实现外经贸持续和有效增长的基本要求。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继续实行有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科技兴贸”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培植适应当代科技进步潮流的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强政策性出口信贷和保险等对外经贸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方式的开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