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3:49:59

电视摄像

电视摄像范文篇1

一组一组镜头连接组成电视据,取景、构图、形象、阳光、蒙太奇、节奏、故事等变成为镜头与镜头之间相互组接的技巧和章法。身为摄像的我认为要具有电视剧一定的创作概念,要体察观众的心理,故事的发展情况,摄像中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景色、不同幅度地表现一个个故事情节。摄像者应该需要一定的画面感觉,使自己对图像元素的了解和摄像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关于焦距和镜头角度的选择,我有一些理解。焦距变换可以使物体产生移动,要求受众保持摄像机看,图像表现出摄像人员的创作意图和故事情节上的指向性。主观性可以以拉、推、跟等移动镜头来表现。改变画面的大小,需要合理选择摄像机的焦距,是摄像工作人员表达创作意识的重要方法。在标准焦距情况下进行的是一般的焦距变化,特殊焦距的镜头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往往运用,在非正常透镜关系下也可表达新的意思。拍摄角度也是我经常传达思想的有效方法。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角度方面分为垂直角度(俯、平、仰)和水平角度(侧、正、反、斜)两大方面,有他的一般规律,正面拍摄容易表现物体的基本特点,方便观众的交流观看;侧面拍摄可以提高对象的立体感;平给人以一种传统的思维视觉习惯,画面的真实感给人产生贴切的感觉等等。角度的变换应根据故事情节的要求来决定,并使画面产生新的意义。全片和镜头的主题得到了统一是电视节目的意识通过镜头角度的选择。在电视剧中一个情节或摄像中一个角度的选择,都是以工作人员的创作意识为前提的,经常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进行,多方面展现时空的概念,补缺一个角度的单薄。

二、色彩和光线的选择

《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追求纪实的风格,大部分的镜头采用实拍,主要是依靠阳照射,保持画面的古朴性,给予我们强烈的时代性。在《三国演义》摄像过程尽力描绘一种真实的时代场景,各种场景与设施交相辉映,相互融化、相互衬托而达到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生活,创作的意识也跳入电视画面,使受众耳目不一样的感觉。色彩构成作为电视剧镜头的组成因素,视觉效果在这中表露无疑。观众对色彩的心里反映具有相当的发掘,故事情节给以人某种心灵的感应,主体客体相互反映。《仙剑奇侠传三》中不同的颜色搭配采用冷暖相宜的方式,使演员的性格、环境氛围、剧情关系、故事情调得到了有层次性的表现。色彩色调的具体采用,使电视剧的深层意义和创作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日常的电视摄像实际操作中,我们加强创作方面的锻炼,提高自己的创作意识与灵感,从多角度多方面丰富自己的技术面为观众创作出好的电视作品。在电视摄像中光也是图像造型的主要元素。从光线中我们可以确定天气、时间,甚至当时的所处时代,也可确定电视剧的基本调调,并表现电视剧人物的性格。比如:电视剧《八路军》中的光线来看,采用了比较温和的色调,给人的感觉八路军的崇高与和蔼。一般情况下,在早上和晚上可以拍出大地的质朴感和温馨感。

三、运动性是电视画面的灵魂

电视画面能够表现人物运动的动感、节奏,给观众展现出电视中各种运动过程的全程性和剧情丰富性还可以通过摄像特技和拍摄方式,达到出人眼看不见的移动。在生活中被看成是静止不动的对象,通过电视摄像可以让他变成丰富变化的运动体。抓住电视摄像运动这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合理使用固定的镜头,抓住对象的运动特质,电视摄像的拍摄对象有静止的,有运动的,要表现它们的动势,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组合来用。在拍摄固定物体时还需要注意捕捉动态的因素,调动他们做到动静相搭配。总之,固定镜头的用法需要一定的创意才会使画面产生一定的效用,使不变的框架活起来。二是为达到统一与合理化需要让镜头动起来,电视摄像实际需要重现现实生活中一些运动过程,有时候可以通过摄像机的自身运动,动中美化生活。三是合理选择画面的景象,表现动感的节奏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的慢快形成的。

参考文献:

[1]李运林、徐福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美】赫伯特·泽特尔.摄像基础.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王敏泉.动之美.视听界.2006(3).

电视摄像范文篇2

**年**省青年电视摄像职业联赛

二、主办、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共**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

承办单位:**广电集团电视民生休闲频道

三、目的意义

举办青年电视摄像职业联赛,是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强国战略及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广电系统人才培养“十一五”规划和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的深入实施,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激励广大青年电视摄像记者钻研业务,掌握本领,提高素质,锻炼队伍的一项重要措施。联赛通过自下而上层层发动,层层选拔,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形式,对现有青年电视摄像记者队伍进行一次全面的业务考核。通过举办职业联赛,努力营造学习业务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青年电视摄像记者树立现代、科学的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增进相互间的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四、宗旨

锻造先进理念,倡导岗位成才,提升专业水准,考验职业精神。

五、联赛内容

主要围绕新闻、专题和文艺片的拍摄基本功进行比赛和设奖。

六、参赛选手资格和条件

(一)资格

凡在本省各级广电播出机构、各社会影视制作机构工作的摄像人员均可报名。

(二)条件

1.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无大专学历的须有省级以上获奖作品);

2.年龄不超过35岁。

七、报名方式

以各台(频道)为单位统一组织报名。各县级广播电视台上报到各县文广新局;各市级广播电视台上报到各市文广新局;省级各电视频道上报**广电集团人事部;社会影视制作公司直接上报省广电局人教处。各市文广新局、**广电集团须将报名名单汇总后报省广电局备案。

八、比赛设置

1.赛制

比赛采取淘汰制,设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经过初赛、复赛和半决赛,选拔出18名选手参加最后的电视直播决赛。

2.分组设置

所有参赛选手分为新闻、专题和文艺三个组。

九、赛程安排

(一)初赛

形式:命题拍摄并制作成DVD光盘

时间:6月18日至6月30日

具体要求:

新闻组:根据命题拍摄3—5分钟的长消息新闻或新闻调查类报道。要求具备新闻“五要素”,强调新闻敏感和新闻价值,强调镜头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到位感。

专题组:根据命题拍摄3—5分钟的专题短片。要求充分利用镜头的叙事能力,在节目中强调画面的表现力和冲击力。镜头须有过程性记录的能力,强调镜头的信息量。

文艺组:根据命题拍摄3—5分钟的文艺短片。要求镜头技术过硬,用光讲究,构图严谨,具有优美细腻的风格,强调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创意。声画配合密切,富有韵味。

请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将参赛作品上缴单位,由单位统一编号登记后交联赛各赛区组委会办公室(**广电集团联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人事管理部、各市联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文广新局、社会影视制作机构联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广电局人教处)。

评分:由各赛区联赛组委会负责组成专家组,对选手的作品逐一进行评审,量化打分并最终形成文字评析意见(省广电局人教处负责提供评审标准和专家库名单)。

结果:各赛区初赛成绩前20名进入复赛,**广电集团前30名进入复赛。

(二)复赛

形式:主要以专业知识考试为主并结合初赛成绩。

时间:7月22日

地点:杭州

内容:包括记者职业道德以及摄像、灯光等专业知识。

阅卷:统一由省联赛组委会组织阅卷。

结果:各赛区复赛成绩前5名的选手进入半决赛(**广电集团、杭、宁、温可酌情适当增加名额)。

(三)半决赛

形式: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集中在杭州进行一周的强化培训,并完成一次命题拍摄作业。

内容:另行布置。

评分:评委组对各组选手拍摄作品进行评审,量化打分并形成书面评析意见。

结果:各组前6名进入决赛。

(四)决赛(电视晚会)

1.出场

选手形象展示

2.命题拍摄入围作品展播及答辩

(1)命题拍摄入围作品展播;

(2)现场答辩;

3.现场抓拍

(1)新闻组:参赛选手单机拍摄模拟新闻现场

(2)专题组:参赛选手单机拍摄现场小品

(3)文艺组:参赛选手单机拍摄现场文艺表演

4、回顾**电视发展历史,包括摄像机及技术设备的演变过程

(1)几代摄像机的展示、

(2)采访老一代电视工作者

5.摄像优秀才艺表演或与表现摄像工作特点的节目

6.成绩公布、现场颁奖

十、奖项设置

在决赛中,每组别比赛有6名选手参加,决出新闻、专题和文艺摄像大奖各一名,另设最佳效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现场抓拍奖及优胜奖若干名(另在决赛现场开通现场短信评选,评出现场最佳人气奖一名)。获奖选手由联赛组委会给予奖励。

十一、联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努力提高联赛组织水平

为了组织好本次联赛,真正达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良好效果,各单位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联赛活动,要把组织好联赛活动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来落实并有所创新。

2.全面发动,充分调动青年电视摄像的参赛积极性

联赛组委会要求在岗的青年电视摄像都要积极参赛,各单位人事部门要把选手参加联赛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凡参加联赛,可将考核成绩作为当年度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登记在册。

电视摄像范文篇3

在摄像辅助器材中,摇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电视拍摄中,它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运用。在拍摄现场,在进行摇臂假设位置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遵循实用和简便的原则。为了可以有更多的内容穿插于运动过程中,就会选择跨界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摇臂都会架设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环境的交接处,这样的话,观众就可以看到更多角度的现场环境,视觉冲击力也比较强烈。跨界中的界,不仅可以是现实存在的,而且也可以是抽象化的。现实的界其实就是水路界、建筑体内外界、观众区和演出界等,而抽象的界就可以是地平线、轴线等等。

2与其他机位的配合艺术

在多机位的前提下,进行拍摄,各个极为之间的联系一定要尤为密切。在这个过程中,摇臂发挥着衔接的作用,每个机位想要很好地联系起来,就需要摇臂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拍摄之前,每一个摄像机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相互联系好,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负责什么。在拍摄的过程中,摇臂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在画面中需要特殊进行体现的就需要摇臂发挥作用,例如,将主体运动的过程或者空间位置的镜头、渲染观众情绪的镜头等都体现出来。除此之外,针对那些常规机位无法拍摄到的内容,摇臂要全面地将其体现出来,这样一来,视觉冲击力会更加强烈,例如,可以将人物身上的一些细节放大展示出来。在很多现场中需要进行多机位的拍摄,摇臂和主机位之间通常情况下都会出现问题,在布置现场的时候,摇臂的架设位置一定要进行充分地考虑。当位置确定下来之后,开始使用摇臂的时候,现场的灯光最好可以将其掩饰起来,例如,灯光比较黯淡的地方使用摇臂就比较合适。

3拍摄画面的处理艺术

在拍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摇臂大部分的镜头都是运动的,因为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动感,有的时候,高点固定的机位也可以对其进行使用,但是摇臂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稳、匀、准在摇臂进行拍摄的时候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稳就是起幅、落幅时用力要稳,摇臂晃动的现象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匀就是在运动过程中,使速度保持一定的均匀,要明确地了解运动最终的目的,一定要匀速进行;准就是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对准需要进行拍摄的主体,有明确地目的,尤其是对单一主体进行拍摄的时候,在屏幕中,一定要让主体占有固定的位置,绝对不允许在运动过程中失去主体。摇臂运动的过程中,最好是不要在镜头过度中有太大的转化尺度。

4节奏的处理艺术

律动、强弱、长短、动静、有无、此彼、张弛之间发生的变化,所产生一定的规律,就是节奏,所产生的节奏一定是要在声音节奏和画面节奏相结合的情况下体现出来的。而视听主要就是体现在电视和电影运行过程中,在节奏上,声音和画面节奏之间的关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结构存在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中,不管是在音乐中,还是在文字中,结构都是不可缺少的,结构同样也存在于舞蹈、戏曲等一些肢体运动中,在镜头中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镜头中,稳定和运动是相互依托存在的,在拍摄节目的过程中,动静相结合,这在运动过程中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任何一个节目在进行编排结构上“起承转合”在其中得到很好地发挥,对节目就能够有更深入地了解,找出节目的重点,在转折点、关键点处让影像的运动与节目起承转合的变化呼应,这样的话,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就尤为强烈,审美和谐也就随之产生。在拍摄之前,对于节目的形式一定要有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在音乐中需要流畅的地方一定要满足流畅的需求,对于娱乐节目中需要的跳跃也应该有所满足。要把握住全场节目在结构上的节奏变化,对于场面的大小一定要适当地表现出来,在焦距上,广角和长焦相互切换进行使用,角度要俯仰轮流展现,主体的表现要穿插,例如演唱会中歌手、观众、舞美、伴舞等不同主体的轮换表现,这样的话,视觉节奏就能够得到很好地体现,并且视觉疲劳的现象也不会出现。

5隐性剪辑的处理艺术

严格地讲,摄像的每一个镜头画面的转换其实都是进行了一次剪辑,摄像人员在拍摄过程中是不是可以按照要求,将镜头的质量作为重点,能不能减少错误镜头的拍摄,这对于剪辑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在剪辑中,隐形剪辑占有着重要的比重。蒙太奇概念不仅具有广义上的,而且还具有狭义上的,在这里狭义概念是较为合适的:剪辑其实就是蒙太奇。蒙太奇可能会出现在摇臂连贯镜头的内部,这种形式下的蒙太奇就可以是运动镜头内部的隐性剪辑。机位和拍摄主体之间的运动是相互的,景别、纵深、构图、角度都是在其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变化,这样的组合可以发挥很重要的意义,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通过它体现出来的,这样的话,在进行主体拍摄的时候,完整性就比较强,运动节奏的变化过程的体现也较为全面,最终所体现出来的张力渲染是最大化的。

电视摄像范文篇4

一、摄像记者的主观性影响电视新闻的摄像质量

意识具有能动性,新闻记者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无疑会对摄像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摄像记者应尽能量做到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以做到及时的报道,同步报道新闻的画面不仅真实生动,而且对于观众也更有感染力。当然,能够拍摄出富有人情味的高质量新闻不是件简单的事,它要求摄像记者对于本职工作有一颗热爱并勇于探索之心。通过实际的工作不断总结拍摄经验,善于从细节分析出新闻事件的本质,找到最佳的拍摄角度和方向,将瞬间的感人、精彩画面拍摄下来,用画面记录新闻事件。

二、摄像设备影响电视新闻的拍摄质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视新闻摄像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利用一定的工具记录和表达新闻事件。在新闻摄像记者主观因素平稳的情况下,电视新闻的拍摄设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专业的设备是保证获取电视新闻拍摄效果的有力保证,精良的设备结合高超的现代化剪辑技术,不仅能够真实、精彩的记录新闻事件,更会使电视新闻拍摄的画面成为一件艺术品。

三、摄像技术和技巧影响电视新闻的摄像质量

电视新闻通过一定的图像表达新闻内容,所以摄像记者必须以敏锐的判断力和熟练的摄像技巧去拍摄精彩的新闻画面。在拍摄技巧上,电视新闻摄像通常采用的主要的拍摄技巧有偷拍、抓拍、摆拍等等。偷拍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其关键技术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电视新闻摄像的平稳性。电视新闻摄像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平稳。在进行推、拉、摇、移、跟等方法中,平稳是至关重要的。任何电视新闻的镜头都必须以稳定的画面开始,并在稳定的画面中结束,画面的摇晃、摆动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们必须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的横平竖直,在进行摇镜头的方式拍摄时,应该缓慢地水平移动以确保画面平稳,出现画面突变现象。

(二)电视新闻摄像的准确性。这里所说的准确性不仅指指曝光控制要准确、画面构图要正确、落幅镜头要到位,还指拍摄意图应明确,图像要清晰明了及色彩要还原真实等。摄像记者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这一切因素,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拍摄画面。

电视摄像范文篇5

1.正确用光在电视新闻拍摄中十分重要。在实际拍摄中,要根据自己使用的摄像机不同,根据自己的拍摄经验,去掌握正确曝光。在电视画面中光线是电视画面构图的基础和灵魂。没有了光线,电视画面的表现就无从谈起:光线不理想,画面的构图也会成为“无米之炊”;光线一旦发生了变化,画面的构图效果和艺术氛围也会发生改变。总之,电视构图,“光线先行”,光线的选择是决定电视摄像和画面构图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电视新闻画面中的光线不但是艺术氛围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光线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出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我们知道新闻事件报道的先决条件就是让观众知道在何时发生的事件,从电视画面的光线间接的交代新闻事件发生是在中午还是早上。是白天还是夜晚。晴天还是阴天等等,因此,用光线来交代时间在新闻画面中的呈现尤为重要。

2.要保证画面彩色还原正确,就是进行校白。通过调整摄像机的黑白平衡,保证彩色还原正确。调整白平衡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光学调整(粗调):根据不同的光条件使用不同的滤色片般的摄像机有几档滤色温片滤色片旋钮位置适合拍摄环境。

(2)自动白平衡ATW开关置于ON,自动白平衡跟踪功能启动,该功能是以随时根据拍摄场地最亮处进行白平衡调节,使不断变化的场景的白平衡基本正确。这种方法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使用时根据场地必须使滤色片位置正确。

二、摄像艺术

1.电视画面的构成。

(1)主体:是画面要表现的对象,是主题思想的直接体现者,也是画面的结构。

(2)陪体:对主体起陪衬作用,是主体的补充说明。

(3)前景:是画面主体前的景物。

(4)背景:是位于画面,作用是衬托主体、突出主体、向观众交待所处的环境和氛围。

电视摄像范文篇6

关键词:电视摄像摄像心得技巧心得创作意识

电视节目创作的前期工作就是电视摄像,电视节目人员的技术技巧和创作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图像质量的水平。工作人员在了解电视摄像的规律和基本原则的同时,也应该对镜头的理解力,培养对运动特性的表现力,以及提高自身的创作意识,从而提升图像创作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记录现实生活不是电视摄像的目的,而应该是对生活素材有概括、有选择、有意识地加以处理,这就对电视摄像工作人员提出双重标准,既要有繁杂的艺术性创作,在。我个人认为摄像者要想制作好各种条件下的事物,在实际过程时,除了要注意平、准、稳、匀、清这些基本要求之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视摄像需要有创作意识

一组一组镜头连接组成电视据,取景、构图、形象、阳光、蒙太奇、节奏、故事等变成为镜头与镜头之间相互组接的技巧和章法。身为摄像的我认为要具有电视剧一定的创作概念,要体察观众的心理,故事的发展情况,摄像中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景色、不同幅度地表现一个个故事情节。摄像者应该需要一定的画面感觉,使自己对图像元素的了解和摄像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关于焦距和镜头角度的选择,我有一些理解。焦距变换可以使物体产生移动,要求受众保持摄像机看,图像表现出摄像人员的创作意图和故事情节上的指向性。主观性可以以拉、推、跟等移动镜头来表现。改变画面的大小,需要合理选择摄像机的焦距,是摄像工作人员表达创作意识的重要方法。在标准焦距情况下进行的是一般的焦距变化,特殊焦距的镜头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往往运用,在非正常透镜关系下也可表达新的意思。拍摄角度也是我经常传达思想的有效方法。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角度方面分为垂直角度(俯、平、仰)和水平角度(侧、正、反、斜)两大方面,有他的一般规律,正面拍摄容易表现物体的基本特点,方便观众的交流观看;侧面拍摄可以提高对象的立体感;平给人以一种传统的思维视觉习惯,画面的真实感给人产生贴切的感觉等等。角度的变换应根据故事情节的要求来决定,并使画面产生新的意义。全片和镜头的主题得到了统一是电视节目的意识通过镜头角度的选择。在电视剧中一个情节或摄像中一个角度的选择,都是以工作人员的创作意识为前提的,经常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进行,多方面展现时空的概念,补缺一个角度的单薄。

二、色彩和光线的选择

《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追求纪实的风格,大部分的镜头采用实拍,主要是依靠阳照射,保持画面的古朴性,给予我们强烈的时代性。在《三国演义》摄像过程尽力描绘一种真实的时代场景,各种场景与设施交相辉映,相互融化、相互衬托而达到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生活,创作的意识也跳入电视画面,使受众耳目不一样的感觉。色彩构成作为电视剧镜头的组成因素,视觉效果在这中表露无疑。观众对色彩的心里反映具有相当的发掘,故事情节给以人某种心灵的感应,主体客体相互反映。《仙剑奇侠传三》中不同的颜色搭配采用冷暖相宜的方式,使演员的性格、环境氛围、剧情关系、故事情调得到了有层次性的表现。色彩色调的具体采用,使电视剧的深层意义和创作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日常的电视摄像实际操作中,我们加强创作方面的锻炼,提高自己的创作意识与灵感,从多角度多方面丰富自己的技术面为观众创作出好的电视作品。在电视摄像中光也是图像造型的主要元素。从光线中我们可以确定天气、时间,甚至当时的所处时代,也可确定电视剧的基本调调,并表现电视剧人物的性格。比如:电视剧《八路军》中的光线来看,采用了比较温和的色调,给人的感觉八路军的崇高与和蔼。一般情况下,在早上和晚上可以拍出大地的质朴感和温馨感。

三、运动性是电视画面的灵魂

电视画面能够表现人物运动的动感、节奏,给观众展现出电视中各种运动过程的全程性和剧情丰富性还可以通过摄像特技和拍摄方式,达到出人眼看不见的移动。在生活中被看成是静止不动的对象,通过电视摄像可以让他变成丰富变化的运动体。抓住电视摄像运动这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合理使用固定的镜头,抓住对象的运动特质,电视摄像的拍摄对象有静止的,有运动的,要表现它们的动势,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组合来用。在拍摄固定物体时还需要注意捕捉动态的因素,调动他们做到动静相搭配。总之,固定镜头的用法需要一定的创意才会使画面产生一定的效用,使不变的框架活起来。二是为达到统一与合理化需要让镜头动起来,电视摄像实际需要重现现实生活中一些运动过程,有时候可以通过摄像机的自身运动,动中美化生活。三是合理选择画面的景象,表现动感的节奏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的慢快形成的。

参考文献:

[1]李运林、徐福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美】赫伯特·泽特尔.摄像基础.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王敏泉.动之美.视听界.2006(3).

电视摄像范文篇7

最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县广播电视台加大了在基层培训师资方面的投入力度,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为电视摄像实验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一些聘请的高学历的教师由于长时间处在大学之中,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而电视摄像实验这门课程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点,要求教师对于技术和技巧有细腻的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单靠理论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安排实验教师的时候,特意对人员的构成进行了合理搭配,高学历教师、一线摄像师以及经验较为丰富的实验设计人员各自占据一定的比例。如此一来,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各自的所长,让他们各自负责不同的实验或同一实验的不同部分,实现分工合作。

2删除、增补、编写有特色的实验指导书

电视摄像实验课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数量较多,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思维。在编订指导书的时候,固然应该以有关标准和要求为准,然而近几年来,基层新记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而摄像器材也在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影响下加快了更新速度,这就导致培训过程中使用的摄像器材很难达到一致,从而使得“一刀齐”的实验指导书难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综合了多套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记者培训的实际情况,通过删改和增补,编订出一套实用性较强、特点鲜明的实验指导书。例如,在更新摄像机的同时,对于指导书中“摄像机的调整与使用”部分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再比如,实验室和其他培训基地场景在实验指导书中都有所体现,在上课过程中指导新记者对这些熟悉的场景进行拍摄练习,有助于加快新记者的上手速度,培养艺术意识。

3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3.1教师言传身教,规范新记者的各种持机姿势。摄像动作是电视摄像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动作不规范,摄像效果也很难得到保证。在以往的培训过程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对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过于看重,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动作和技能训练,对于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形体训练的缺失,使得新记者没有学会正确的摄像动作,从而难以养成正确的摄像习惯,一旦进入正式的拍摄工作中,摄像动作极为不规范,站立姿势五花八门,不但有失摄像师的仪表风范,而且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因此,对于摄像动作和技能的训练由经验丰富的实验技术人员负责,从最简单的动作教起,让新记者进行分组训练,务求达标,为以后的摄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2因地制宜搭建各种场景,实行模仿式教学。模仿是所有艺术学习的开始,无论学习任何艺术,模仿都是必不可少的阶段,电视摄像艺术也不例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实验课的趣味性,激发新记者的参与热情,为新记者提供更多的实拍场景和实拍机会。这对于新记者提高实际拍摄水平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结论

电视摄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技术要求较高的课程,除了掌握摄像技术外,还要学习画面编辑、节目制作等后续课程,甚至需要涉猎艺术、美学、文学、光学等各个学科的理论,然后通过实践的磨合,将理论转化为理念,体会到电视摄像的真正内涵,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摄像记者。因此,在电视摄像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电视摄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临生.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6,(2).

电视摄像范文篇8

关键词:电视摄像摄像心得技巧心得创作意识

电视节目创作的前期工作就是电视摄像,电视节目人员的技术技巧和创作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图像质量的水平。工作人员在了解电视摄像的规律和基本原则的同时,也应该对镜头的理解力,培养对运动特性的表现力,以及提高自身的创作意识,从而提升图像创作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记录现实生活不是电视摄像的目的,而应该是对生活素材有概括、有选择、有意识地加以处理,这就对电视摄像工作人员提出双重标准,既要有繁杂的艺术性创作,在。我个人认为摄像者要想制作好各种条件下的事物,在实际过程时,除了要注意平、准、稳、匀、清这些基本要求之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视摄像需要有创作意识

一组一组镜头连接组成电视据,取景、构图、形象、阳光、蒙太奇、节奏、故事等变成为镜头与镜头之间相互组接的技巧和章法。身为摄像的我认为要具有电视剧一定的创作概念,要体察观众的心理,故事的发展情况,摄像中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景色、不同幅度地表现一个个故事情节。摄像者应该需要一定的画面感觉,使自己对图像元素的了解和摄像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关于焦距和镜头角度的选择,我有一些理解。焦距变换可以使物体产生移动,要求受众保持摄像机看,图像表现出摄像人员的创作意图和故事情节上的指向性。主观性可以以拉、推、跟等移动镜头来表现。改变画面的大小,需要合理选择摄像机的焦距,是摄像工作人员表达创作意识的重要方法。在标准焦距情况下进行的是一般的焦距变化,特殊焦距的镜头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往往运用,在非正常透镜关系下也可表达新的意思。拍摄角度也是我经常传达思想的有效方法。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角度方面分为垂直角度(俯、平、仰)和水平角度(侧、正、反、斜)两大方面,有他的一般规律,正面拍摄容易表现物体的基本特点,方便观众的交流观看;侧面拍摄可以提高对象的立体感;平给人以一种传统的思维视觉习惯,画面的真实感给人产生贴切的感觉等等。角度的变换应根据故事情节的要求来决定,并使画面产生新的意义。全片和镜头的主题得到了统一是电视节目的意识通过镜头角度的选择。在电视剧中一个情节或摄像中一个角度的选择,都是以工作人员的创作意识为前提的,经常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进行,多方面展现时空的概念,补缺一个角度的单薄。

二、色彩和光线的选择

《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追求纪实的风格,大部分的镜头采用实拍,主要是依靠阳照射,保持画面的古朴性,给予我们强烈的时代性。在《三国演义》摄像过程尽力描绘一种真实的时代场景,各种场景与设施交相辉映,相互融化、相互衬托而达到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生活,创作的意识也跳入电视画面,使受众耳目不一样的感觉。色彩构成作为电视剧镜头的组成因素,视觉效果在这中表露无疑。观众对色彩的心里反映具有相当的发掘,故事情节给以人某种心灵的感应,主体客体相互反映。《仙剑奇侠传三》中不同的颜色搭配采用冷暖相宜的方式,使演员的性格、环境氛围、剧情关系、故事情调得到了有层次性的表现。色彩色调的具体采用,使电视剧的深层意义和创作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日常的电视摄像实际操作中,我们加强创作方面的锻炼,提高自己的创作意识与灵感,从多角度多方面丰富自己的技术面为观众创作出好的电视作品。在电视摄像中光也是图像造型的主要元素。从光线中我们可以确定天气、时间,甚至当时的所处时代,也可确定电视剧的基本调调,并表现电视剧人物的性格。比如:电视剧《八路军》中的光线来看,采用了比较温和的色调,给人的感觉八路军的崇高与和蔼。一般情况下,在早上和晚上可以拍出大地的质朴感和温馨感。

三、运动性是电视画面的灵魂

电视画面能够表现人物运动的动感、节奏,给观众展现出电视中各种运动过程的全程性和剧情丰富性还可以通过摄像特技和拍摄方式,达到出人眼看不见的移动。在生活中被看成是静止不动的对象,通过电视摄像可以让他变成丰富变化的运动体。抓住电视摄像运动这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合理使用固定的镜头,抓住对象的运动特质,电视摄像的拍摄对象有静止的,有运动的,要表现它们的动势,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组合来用。在拍摄固定物体时还需要注意捕捉动态的因素,调动他们做到动静相搭配。总之,固定镜头的用法需要一定的创意才会使画面产生一定的效用,使不变的框架活起来。二是为达到统一与合理化需要让镜头动起来,电视摄像实际需要重现现实生活中一些运动过程,有时候可以通过摄像机的自身运动,动中美化生活。三是合理选择画面的景象,表现动感的节奏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的慢快形成的。

参考文献:

[1]李运林、徐福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美】赫伯特·泽特尔.摄像基础.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王敏泉.动之美.视听界.2006(3).

电视摄像范文篇9

关键词:运动摄像;戏曲;电视剧;视野扩充

在现代影视作品中都会采用运动摄像的方式进行拍摄,这样能够提升影视画面的真实感,是一种全新的艺术造型特性。运动摄像拍摄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对动作进行拍摄。保证运动过程中的空间与时间完整连续,能够增加立体空间感。运动摄像拍摄保证画面外部运动,将会突破固定画面视野范畴。同时根据画面变换的特点,由角度、构图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这样就会使拍摄的画面更加的丰富立体。在戏曲电视剧中应用运动摄像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

1运动摄像画面原则

运动摄像画面要保证平、准、稳、匀。这既是运动摄像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摄像人员的基本功。摄像人员要将机器端平,这样才能够保证拍摄出来的画面稳定清晰,并且呈现的是地平线全景画面。保证地平线与画面成为垂直就要采用专业摄影设备。将三脚架放置在水平装置中,保证设备中的水银柱能够在摄影的中心位置。当摄像机出现倾斜的情况,拍摄到的画面呈现的景物就会倾斜,观众会产生不适感。同时在运动摄像过程中要精确构图,保证在移动的过程中拍摄对象能够时刻处于视觉的中心位置。并且在摇摄时落幅要准确,不能够摇摆不定,摇来摇去将会影响画面的美感。要时刻注意画面的质量,摇摄要跟得准。画面的稳定性是画面质量的关键。在运动摄像过程中,起幅、运动、落幅都要保证画面的稳定。画面不能够在摄像中出现晃动。画面描述事物能够给人直观的视觉感受。人们视觉感知是对周边环境发生变化的一种本能反应。观众在观察运动事物的时候,图像中的景象相对稳定。这就像是你在乘船观看景象的时候,船出现了不停的左右摆动。但是无论船如何晃动,景物都是稳定不动的。只有景物也出现了强烈的振动才会将这种稳定状况打破。景物稳定状态对观众心理会产生较为刺激的作用。观众在观察画面的时候,稳定的画面能够充分地满足观众的视觉心理要求,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画面的稳定感,通常要使用其他辅助性工具进行摄像。提升画面的稳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如果有条件,尽量使用三角架(摇摄)及运动工具,以保持画面的稳定。在手持肩扛拍摄时,应尽量用身体和手臂的弹力减少震动。2)在移摄和跟摄时,要走直线、迈小步、膝弯曲、腰放松。3)在运动中画面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光学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广角(短焦)镜头视角广,拍摄的范围大,画面稳定性好。利用广角镜头拍摄,摄像机稍有晃动,无防大局;长焦距镜头视角窄,取景范围小,摄像机稍有晃动,画面颤动十分显著,如同用望远镜看远处景物一样。因此,选择用广角段镜头拍摄是取得画面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2戏曲电视剧中的运动摄像技术

画面内外运动是电视剧画面的主要形式,通过对摄像机位的移动利用镜头光轴焦距等对景物进行拍摄。运动摄像能够突破原有空间框架束缚,在运动拍摄过程中利用视角等不断的变化,将更多的景物进行表现。人们视野范围的扩大,将会感受到更多的动感画面,建立立体空间感。这种形式的变化能够进一步提升审美效果,视觉逼真感将会产生更多的有效信息。使事物之间能够建立内在的联系,将事物发展的真实情况进行充分说明。

2.1推镜头

利用光轴进行移动式拍摄,同时根据焦距镜头改变情况进行拍摄,保证短焦逐渐发展到长焦距。为了能够突出景物主体对景物细节问题进行重点阐述,主要采用推镜头。人群中为了能够突出重点人物,可以利用人物某一个局部特点推向表现。在镜头画面中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突出景物与画面之间的关系,需要对画面整体进行局部调整,将镜头重点向目标推动。为了能够进一步表现舞台演员,通常采用现场全景方式逐渐推进舞台演员。当需要拍摄的演员不能够近距离拍摄的时候,或者受到空间障碍阻碍了拍摄主体人物,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变焦距采用推镜头的方式进行拍摄。但是这种拍摄方式主要用于偷拍等违法活动中。推镜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运动景物的动感,调动推镜头速度充分调节节奏。同时与运动物体产生反方向力能够强化动感,但是当运动方向一致的时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感。在进行推镜头的时候要制定目的,保证推向目标的正确性。这样能够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同时要保证推进速度的均匀性,这样呈现的画面与人们的情绪节奏都能够产生一致性。在推镜头的过程中还要保证画面的稳定性,推进的目标与画面摄像位置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因此对画面构图等都要特别的讲究,这样能够避免画面产生虚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调整焦距,如果时间允许,调整好焦距时就可以开拍。

2.2拉镜头

拉镜头的应用主要是对主体环境变化进行的系统性表现反应,是对主体环境的一种表述。例如当主人公在会场的时候,采用拉镜头表明在会场开会。将事物局部向整体过渡可以采用拉镜头。拉镜头的使用能够充分调动观众对事物的想象,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拉镜头是点到面的一种表现,连续性的开展能够保证事物全貌的充分展现。在拉的过程中周围环境会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全新的景物会在摄像画面中展现。这也是构图变化产生新的含义的重点。将孩子与鲜艳的花朵进行说明也是一种象征关系。在污染的河水中产生死亡的生物,也可以表现一种因果关系。拉镜头的使用可以是给人一种结束的感觉,可以用于节目或者某个情节完成时。在摄像画面中对背景空间的不确定也是采用特写的重要方式,拉镜头能够在全景与局部场景间进行转换。这样将会是拉镜头功能发展的重点应用。拉镜头的速度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样在运动构图中将会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拉镜头技术的应用也是新视觉元素突出的重点方式,这样能够有效防止与主题没有联系的画面的融入。同时也是保证人们审美情趣不受到其他因素破坏的关键。

2.3摇镜头

利用摄像机对事物进行摇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出现停顿状态。这种摄像方式主要应用在静态事物描写中。或者是对速度较快的事物进行快速横摇,但是要保证摇摄速度与物体之间的速度保持一致。在连续摇摄的过程中要根据事物的变化进行运动变化的改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停顿,这时候要密切关注节奏出现的变化。倾斜摇摄是在违背正常视觉情况下,利用拍摄器材产生倾斜效果。这种拍摄方式产生的效果最为吸引人。在戏曲电视剧拍摄过程中都会应用到摇镜头。这种拍摄方式应用空间较大,主要是对全景或者远景进行摇摄。并且通过摇摄向观众展示全景的完整性。人们对景观的关注主要是通过摇摄的方式实现的。对运动的物体进行拍摄,通过摇镜头将不同程度的动态变化以及运动轨迹等进行阐释。摇摄主要是对多组画面进行的效果积累,这样能够使观众的印象更加的深刻。当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听课程度进行表现的时候,全景班级学生听课不如采用摇摄方式对一部分学生听课程度表现较好,较为认真。例如在表现楼层高的时候,可以通过小景进行上摇处理,这样就会使观众对楼层的高度加深了印象。通过摇摄方式还能够表现场景的转换。这种专场方式主要是将画面主体运动方向进行同步说明。但是同期声等都会摇向其他场景。这样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彻底的出现转变。这种方式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应用较为广泛。摇镜头技术的采用要明确建立目的,保证摇摄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观众在摇摄过程中能够通过不同画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没有目的性的摇摄画面没有新意,同时这种画面也不会满足观众的心理需要。在心理上产生失望的感情。在摇摄过程中要保证速度的均匀性,这样观众不会产生疲惫感,便于观众进行理解。在进行摇摄的时候要保证速度的正常性。应重视摇摄过程的完整与和谐,落幅画面的构图与定位。落幅画面是摇镜头的重点,如果是肩扛拍摄,应先朝向落幅位置进行画面构图与定位,再转向起幅位置开始摇,角度较大时还应注意双脚的朝向,以避免摇到最后由于身体不协调而引起画面颤动。注意摇摄的方向。例如,从正拿铁锹扔土的某领导人摇向某工程的奠基石碑,表明某领导人正在为该工程奠基;反之,则表明为某工程奠基的是该领导人。两个镜头虽然摇摄画面相同,但因摇摄方向不同,导致画面语言表达的着重点也不同。

2.4移镜头

移镜头拍摄分为纵移拍摄、跟移拍摄、摇移拍摄等多种拍摄方式。纵移拍摄其所利用的是运动器械使摄像机的前后、左右移动的方式对标的物进行拍摄;跟移拍摄则是运用运动器械对所要拍摄的目标物进行跟进移动,让摄像机和目标物一起进行移动,从而拍摄出所需要的画面;跟移和横移、纵移都有所不同,其最重要的是对被拍摄目标进行跟进,纵移和横移都可以拍摄出来动态的或者静态的画面,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但是跟移则始终有一个运动的主体,这个主体成为画面中一直恒动的对象。摇移拍摄是让摄像机与被摄物体进行一起运动,其能够让摄像机的镜头进行光轴的变动。此种拍摄方式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拍摄到全景或者物体全貌,可以带给观众更加开阔的视野,让观众从更加多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对某一空间或者物体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边走边看,这样所观察到的景象往往是移动的,同时观察事物的角度也在不断变化,这样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移摄就相当于是一个边走边看的人,将所拍摄的景象运用动感的镜头进行展现,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真实感和生动感,也正因为移摄的这个特点,让移摄拍摄出来的画面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影片中有赛车追逐的场景,或者在拍摄赛车比赛的过程中,观众对于此种拍摄技巧的感受比较明显;如果影片中有警察抓小偷的镜头,同样是使用此种摄影技巧进行的拍摄,这时候的拍摄则可以运用固定机位代表旁观者,运用跟拍表明其场面的激励情景,运用此种拍摄方式所带给观众的感受是其他拍摄技巧所不能比拟的。移摄还能够拍摄出来气势恢宏的场面,将多层次、大场景、大纵深的复杂场景进行淋漓尽致地展现,让壮观的场面直扑观众眼前,带给观众如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比如在进行三峡拍摄、长城拍摄的时候,都运用航拍技术表现壮观的场面。移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强化观众的认识,让观众对于画面的感觉印象深刻。在此点作用上,其与摇摄的效果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移摄的拍摄方式是摇摄机不动,仅仅移动摄视点。其方法应当是在进行过程中运用右眼看着寻像器的间隙,左眼不时睁开,用左眼的余光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从而对脚步进行调整。移摄最好能够使用广角来进行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更加稳定,画面感较好,能够带给观众较好的观赏效果。

3戏曲电视剧中运动摄像的运用

在戏曲电视剧中进行运动摄像的运用,可以让画面更加具有感染力,而戏曲电视剧画面的感染力可以通过移动镜头进行表现。戏曲电视剧在拍摄过程中将摄像机搭载到移动设备上,这样就能够在拍摄期间通过改变摄像机拍摄景物距离将内容进行说明,使人感受在现实生活中一样。景物运动形态发生的改变通过人眼进行传递,在移动中确认景物变化。位置转移构成景物变换,有利于对景物进行详细描述,景物在动态变化中表现更加明显。同时也为演员连贯性表达提供必要条件。黄梅戏电视剧《啼笑因缘》,讲述旅居北京的青年樊家树与沈凤喜、何丽娜以及关秀姑三位女子的爱情纠葛,在此戏曲电视剧中运用运动摄像进行拍摄,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将电视剧的内容进行展现,另一方面也能够让画面感更加真实,观众收看的时候能获得感同身受的感觉。比如,黄梅戏电视剧《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唱段中,所使用的镜头就是移动镜头。其主要通过对远景进行拍摄,而后逐渐拉近,从而对主人公进行特写拍摄。其所运用的拍摄技巧正是推拉镜头的拍摄手法。对远处镜头进行拍摄,其重点拍摄的是剧本事件发生的背景,其通过无声的语言给观众一个“交代”,让观众对其事件发生的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非常明晰的概念。而后由远及近,进行拉镜头拍摄技巧的运用,让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非常清楚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展现了樊家树主人公的清晰形象。同时,因为黄梅戏花腔具有豪迈刚烈之情,又带有悲戚愁苦之意,其节奏韵律与移动镜头的拍摄相得益彰,给观众带来跌宕起伏的感觉,非常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樊家树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韵,以及现代青年积极向上、扶贫济困的侠义精神。《珍珠塔》是非常著名的越剧,其演唱风格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将其拍成电视剧可以说是人心所向。其所讲述的是官宦之后方卿家道中落,去姑母家借贷,但是却遭受姑母奚落,表姐陈翠娥知道后,将家传珍珠塔相赠。方卿后中状元与陈翠娥完婚,姑母悔不当初的故事。在本电视剧中所应用的镜头为圆形移动镜头,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多主人公的需要。此拍摄技巧能够让两人或者多人能够同时出现在镜头中,让两人的生活轨迹能够进行充分的表现。同时,此拍摄技巧的应用是为了让拍摄通过人物的外在而反应人物的内心,对人物的内心进行最好的诠释和表达。移动镜头的拍摄让观众与电视剧中的人物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似乎能够走入到人物生活的范围中,与人物一同欢笑、一同哭泣,让观众更加喜欢观看影片,让观众能够与影片一同获得情感上的提升和升华。运动摄像中跟拍镜头的应用能够保证画面的丰富。在拍摄过程中利用摄像物体运动的轨道进行拍摄。跟拍镜头需要在高科技引导下才能够实现,传统拍摄形式不能够进行必要的跟拍。采用跟拍镜头能够改善观赏方式,提升对美学的认识。摄像机跟拍将会使观众的感受带到画面中,产生融合美感。并且这种感觉将会使观众产生幻觉,忘却自己,直接参与到戏曲电视剧中。黄梅戏电视剧《女驸马》讲述的是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婚后由于家境败落,继母逼退婚。素贞被迫进京应试,中状元,被招驸马,洞房之夜将实情告知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此电视剧便是运用运动摄像中的跟拍镜头,其主要是根据主人公的需要,在歌声的引领下进行不同镜头的转换,进行不同景色的更迭,从而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对情郎的深深思念,让观众感受到影片人物的内心,一方面将故事娓娓道来,满足观众对电视剧剧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让观众从最大程度上获得画面的欣赏感受,从最根本上满足观众对画面的需要。《女驸马》中移摄技巧的运用充分表明拍摄的技巧一方面要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要从观众的角度对整个剧情进行把控,从观众的角度对电视剧作品进行摄影技巧的审核,从而让观众欣赏到最好的、最高品质的画面,让观众能够从戏曲电视剧的拍摄中获得最大的精神愉悦。摇摄镜头的运动能够提升画面品质感和拓展画面表现能力。将摄像设备固定在位置上,通过原地转动,能够获取周边全景。或者是对拍摄对象进行移动式摇摄。这种拍摄方式主要是不改变观众原有位置,通过转动眼睛等部位对事物进行的观察拍摄方式。这种根据人物物体运动转换拍摄的方式将会随着环境空间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摇摄镜头能够为观众提供主观感受,对故事进行完整的抒情,在同一个空间中对活动进行全面的表现。绍剧《三打白骨精》中运用摇摄镜头表现唐僧面对孙悟空打死一家三口时的矛盾心理,这种复杂心态通过摇摄镜头全面地向观众进行展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想必连小孩子都耳熟能详,因此,笔者在此处不再进行该剧内容的赘述。此剧特点在于其具有非常明显的浙东地区特点,唱腔上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旋律低沉,在唱的声音上则可以彰显清秀之气或者刚劲之风,加上其对白都是一些非常通俗易懂的唱词,因此让观众感受到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其镜头的拍摄既表现了唐僧在对徒儿疼爱的情感下对孙悟空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感情,其既责怪孙悟空鲁莽,又为孙悟空感到可惜;欲赶走徒儿,又对徒儿有着深深的不舍。因此,在进行此处镜头拍摄的时候,主要根据唱词拍唐僧的脸部表情,也就是近景镜头的拍摄,这样可以通过唱词和特写拍摄充分表现出唐僧的复杂感情。同时该剧在进行拍摄的时候还发挥了拍摄镜头运动的特点,由天上摇摄到地下,镜头一气呵成。将唐僧对孙悟空那种复杂心态进行了空间的立体阐释。多个剧种电视剧在拍摄过程中都对运动摄像的方式进行了运用,也正因为拍摄方式不同,以及多种拍摄方式的运用让戏曲电视剧的拍摄效果获得了人们的好评,受到了人们的认可。运动摄像是对摄像方式创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法,已经成为戏曲电视剧创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无论戏曲电视剧还是影视美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拍摄方式不断创新,运动摄像能够更好地对内容进行叙事,将主体思想向观众进行说明。体现的视觉风格是影视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因此,摄影工作者应该对这种运动摄像方式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使戏曲电视剧质量进一步提高。

4结束语

运动摄像技术是影视作品拍摄的关键性技术,能够提升影视作品的质量,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影视作品。戏曲电视剧是电视剧中一种较为独特的种类。利用运动摄像技术进行戏曲电视剧拍摄,将会提升戏曲电视剧的关注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戏曲电视剧。本文对运动摄像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同时对运动摄像在戏曲电视剧中的应用进行说明,列举相关例子进行表示。运动摄像与戏曲电视剧的结合是影视作品发展创新的重要表现。

作者:姚昶 单位: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王涵.浅谈运动摄像在戏曲电视剧中的运用[J].当代电视,2011(7):63-64.

[2]才慧刚.运动摄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影视技术,2014(4):41-42.

[3]邵大浪.运动摄像及其拍摄要领[J].照相机,2012(10):76-77.

[4]刘远海.运动摄像技术[J].西部广播电视,2012(5):34-36.

[5]任树春.运动摄像艺术表现力的体现[J].河北水利,2012(8):35.

[6]杨桦.论戏曲电视剧的艺术形态学特征——兼与舞台戏曲之比较[J].戏曲艺术,2004(1):97-104.

电视摄像范文篇10

关键词:双向互动;协同学习;三层实践“

电视摄像”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类核心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摄像机的实际技能,并在不断强化技能的训练中提升学生对于画面内容的审美感知,为后续的实践类课程及毕业创作奠定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根据“电视摄像”的课程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在课程考核要求方面,设定摄像机操作考试和影视短片创作两项期末考核内容。“电视摄像”注重过程性实操训练,从中凝练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突出过程教学的实践动手能力,并综合各班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反馈,融合笔者的教学思路、内容的过程性设计以及摄像机操作过程的反思,并对其进行具体阐释,以期学生可以了解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方法,认知并熟悉电视摄像的专业术语,并能够深入理解摄像机操作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完成作品拍摄。

一、课程教学思路:“单向传授”至“双向互动”的变革

根据广播电视编导培养方案和“电视摄像”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从展开讲解电视摄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结合摄像机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各个功能按钮的具体作用,锻炼和培养学生运用光线、色彩和运动等造型手段构成影视画面的技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因此,笔者的“电视摄像”课程则通过“知识点串讲—摄像机实操训练—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回炉复习”思路进行,它仍然遵循传统课程教学中“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动态循环过程,但每一次的“再”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反思和提升,扬弃的教学理念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认知的途径和思路应该有所转变,随着媒介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继续呈井喷之势的今天,特别是以广播电视编导为代表的影视传媒类专业而言,教师的授课思路应紧密结合学科前沿的技术与信息,在不断“认知—消化—再认知—再消化”的过程中寻求教学思路的突破,同时树立成果导向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以问题为驱动力的“认知—实践”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认知与实践中收获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最终学生与教师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关系互促,真正实现“教师—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学。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时代的快速变迁与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富的资源,更是对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模式的巨大变革”①。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从移动终端来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可能性,特别是以“电视摄像”为代表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应对当下业界和新近生产的单反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深入了解,学习先进的视频拍摄技术,同时通过网络调研、线下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热门公司和行业最新的技术设备,挖掘视频信息技术进步的内在驱动,将传统视频拍摄的技术与现代高科技的拍摄技术相融合,提炼技术更新的前沿思路与学生分享。传统的课程授课思路是以教学大纲和传统的理论内容知识为基础,其教学方式仍是被动型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传授模式,因此导致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与作品的参与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局限,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的活跃度,增强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依照此目标,“电视摄像”的课程教学方式需结合互联网时代下以“多媒体网络+协同学习”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思路,通过主动建立学习小组进行作品拍摄,充分运用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工具进行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内容当中。针对本课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主动查找摄像机的实际操作与应用、小组作品的参与拍摄、最新款入门级及专业级的摄像机及单反等相关知识,先对课程的主要内容做基本了解,然后教师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逐步提升,最终真正通过“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课程内容过程性设计的改革

如果说课程教学思路是课程宏观框架结构的设计,那么课程内容的过程性设计便是课程教学细节的展示。精读一部电影需要对电影的主题、题材、细节、情节、结构和视听语言进行解构式分析。同理,每一节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按照过程性中的主题和细节设计进行具体构思。(一)“三层实践”的过程性主题设计。过程性教学主题的设计是传统课程设计的优势,教师需充分做好课堂备课,同时固定每一堂课的主题讲授内容。互联网时代下的课程教学主题应整合广播电视编导学科知识体系中与课程相关基础理论的主题要点,并结合学科领域最新的前沿理论与新兴技术,以拓展学生专业学习的知识面为基础,以成果导向为落脚点进行主题设计。依照此种方式,笔者依据“电视摄像”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经验与反思,对课程的过程性主题设计如下:1.摄像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2.摄像基础理论(对焦与变焦系统、曝光系统,色温与白平衡等);3.最新单反机型与摄像机机型画面的审美表达;4.最新单反机型与摄像机机型的技术参数分析。在此课程内容设计之中,1和2是传统基础知识的内容整合,3和4是本课程最新的前沿技术设备,因此笔者设计16课时专门用于摄影摄像前沿技术的分享。3和4通过“多媒体教学+协同学习”的教学思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确立以学生课堂知识点分享为目的,积极参与到课程之中。具体设计思路为:首先是“资料收集”阶段,学生通过前期教师介绍的摄影摄像技术的前沿资讯为基础,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前沿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然后通过群聊等方式展开讨论,最后走上课堂以主讲人身份开展“专题试讲”,将自己对资料的收集和问题的思考面对其他学生进行公开表达,此乃第一层实践。此时,教师以更为专业的学科视角和业界经验对学生的思考提出指导意见,协助学生在认知上进行更为科学规范的训练。在拥有对认知上的一次提升之后,学生进入到拟态实训阶段,通过小组协作将对问题的认知以实践作品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在公众平台或媒体网站完成全息操作,实现第二层实践。随后,作品的需要以“线下+线上”的方式进行,接受专业教师和订阅者的反馈,在反馈中不断修改,最终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并了解最新摄影摄像技术的审美表达。然而,“订阅者”反馈的引入主要是为了强化拟态实训的代入感,未来行业里对于传媒产品优劣评价更多则来自于市场,从而在各方反馈的基础上,最终反馈进入学生群体,成为行业新的认知。而在新的认知中总结得失,发现新的问题,为下一次的资料收集打好基础,这是第三层实践。如此一来,以问题为驱动力的“认知—实践”得以持续推进,使学生与教师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关系互促。(二)“形式求新、内容唯美”的过程性细节构思。“电视摄像”课程新型的“三层实践”过程性主题设计更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它是基于传统动态学习基础之上的融合型双向互动的学习模式,老师和学生均可以相互促进,彼此成长。但教学主题的设计思路是课程开展的方向,而具体实施的细节仍值得重构与反思。笔者认为,新型的“电视摄像”课程的过程性主题设计中的1和2由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但3和4可以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点拨的方式参与完成。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和效果,笔者为由学生主动参与的3和4进行具体的细节设计,以增强学生对摄影摄像前沿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如图。此图展现最新单反机型与摄像机机型的技术参数部分,学生将通过8个课时,从分辨率、感光度、视频拍摄模式和其他四个部分展开探讨摄像技术的前沿发展,每一小组任选其中的一个主题,按照“资料收集—专题试讲—作品创作”的过程深入了解摄像最新的前沿技术,感受视频拍摄强大的技术魅力。当然,课程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因此笔者建构“画幅容量—色彩质感—微距远摄—气‘势’”的审美表达路径,这是“电视摄像”课程的顶层设计内容,它是培育学生创新性潜质的关键要素。从画幅容量与技术参数的衔接、色彩质感、微距和远摄的特殊视角拍摄到最终的气“势”的营造,当下最新的摄影摄像技术既能展现辽阔、大气的锦绣之美,又可展现初发芙蓉、小巧玲珑的朦胧之美,可谓是基于传统审美方式的又一次延展。如果说技术参数是形式层面的学习与探讨,那么审美表达便是摄影摄像艺术的终极追求,建构“三层实践”的学习理念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以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设计最新单反机型与摄像机机型的技术参数和审美表达的目的则是以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为目的,在兴趣中吸收专业的摄影摄像理念,了解拍摄的前沿技术,为后续的创作类实践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笔者希望未来的“电视摄像”课程可以实践此教学模式,以验证此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当然如有与预期效果有所偏差,也可以再次转变思路进行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性设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