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6:06:03

电视编辑

电视编辑范文篇1

1电视编辑的思维能力

1.1电视编辑思维的重要功能实际上,电视编辑思维属于一种选择性、存储、加工以及传递电视信息的具有较高意识的过程,其所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环节:首先,在选择信息与调动电视方面;电视编辑在实际工作之前不仅要有良好的注意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与理解程度。电视摄像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拍摄出有感情的对象;而电视编辑的工作任务就是从视听的角度出发挑选出具有影响力的信息,以此将其传达给观众,其实,电视编辑就是电视摄像工作的延续阶段。同时,电视编辑在选择信息时主要是根据观众的实际需求而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作者选择信息的权利。其次,加工信息;电视编辑应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全面的发挥出来,然后将信息进行加工组合,这在电视编辑中属于关键部分。另外,存储信息;采用适当的记忆形式,根据实际规律将信息全面的协调,以此通过镜头的对列冲突产生出新的意义,来引导观众的理性思考,这是电视编辑将信息进行加工与组织后最终体现出来的;在这里,创作者的认知等能力水平都会全面的反映出来,他们的思维观念与思维习惯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这时观众的实际需求与认知程度就会进一步的得到满足。最后,输出信息;根据电视编辑与观众之间存在的交互能力,将储存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这样电视编辑工作就算完成了。由于当前各个媒介的竞争十分强烈,因此使得电视编辑不得不将以往的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改变。一直以来,报纸、广播与电视之间都在不断的竞争,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从而对电视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受到各种媒介之间竞争激烈带来压力的同时,电视如果不将其传统的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转变,那么,其就难以在电视界中持续良好的发展。任何一部电视作品都与电视编辑紧密相连,因此,电视编辑具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会对电视作品的质量造成影响,相关学者曾经以纪录片的编辑为例子指出:“实际上,纪录片的编辑过程就是对事件整理的过程。纪录片在初期拍摄阶段呈模糊状态,只有经过编辑之管理科学后,其才会有清晰的脉络。在对真实事件进行记录时,主观上的理解与客观上的事实通常都是相背离的,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编辑。当有些涵盖了感情因素的事实无法被解释时,通常需要在理智的阶段将其澄清,假如纪录片的前期制作属于一种情感创作,那么,后期的编辑工作就是一种理智的思维创造。”由此可见,思维在编辑环节中占有多么重要的核心地位。

1.2电视编辑思维的分类首先,电视编辑思维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形象思维,也就是说,其是在抽象思维的作用下,选取、综合表象的结果。形象思维活动主要以真实的形象作为对象,在电视制作的整体过程中,它都会存在;只要充分的运用好想象思维,就能够全面的对实际事物的形象进行分析与比较、综合、概括,最后创造出新的物化形象。其次,逻辑思维;其主要是以一种判断、推理的方式来反映事物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同,都属于认识的最高级别阶段,可以说,艺术创作靠的是形象思维,但是在一些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逻辑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逻辑思维并不只是在纪录片中存在,其他的电视节目中也会经常的使用到它。电视编辑的逻辑思维实质上指的是将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作为核心部分,以此建立组织信息的思维活动,其主要是以逻辑为基本思维方法的一种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另外,创造思维;其是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情况下而形成的,是这两者互相补充、互相督促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同时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想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创造性的新形象。电视节目在实际编辑过程中应采取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具有层次性、开放性的思维方法,采用新的视角对各种客观形象进行全面的审视,采用新的方法来诠释各种内容,采用新的手段将各种有利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以上所述的内容是当前电视编辑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实生活中,电视常常与报纸、网络等进行合作,其之所以与报纸进行合作,主要是因为其想通过报纸的方式将其多样灵活性全面的发挥出来,以便优势互补。

2电视节目编辑应具备的意识

2.1编辑稿件时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电视新闻已经由过去的预制式向现在的直播式迈进,在新闻节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现场同步发回信号已成为各台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编辑就需要具备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播出。所以,身为一名电视节目的编辑者,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新闻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要想知道一条新闻具有多大的价值,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不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胡乱的进行组合。我们应以社会效果作为核心,以此对新闻具有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判断,在实际编辑过程中,要充分的判断社会实际效果,要采取好的社会效果;只有具有较大价值并且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才能真正带动广大的人民群众走党的方针路线。另一方面,在编辑过程中要抓住与众不同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运用恰当的记忆方式和认知规律组织协调信息.这是主体阶段的延续。电视独特时空的构造。都是通过电视编辑对信息的加工与组织实现的。创作者的认知能力、认知动机等在此得到体现,其思维观念,思维习惯也对之产生影响,相应地。受众的需求和认知方式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和遵循。输出信息。基于电视编辑与受众的交互能力,将存储的信息输出给受众,这是整个电视编辑思维的完善阶段和最终检验阶段。

2.2加强稿件的修饰编辑意识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将各种媒介进行融合后就会释放出新的能量与力量,就像原子核在发生裂变和聚变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一样。”两种媒介的融合,是发现真理的时刻,因而形成了全新的媒介形式。”首先,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电视编辑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将空间不断的活跃,使其更加的丰富;其次,电视节目在编排过程中应具备相对的连续性。对于相同的新闻事件,由于受到了版面的局限,因此,在七点的新闻中可能播报的时间较短一些,而在九点的新闻时段中,可以将其播报的更全面一点;上一个时间段播报可能没有将背景交代清楚,在下一个时间段可以将其背景充分的介绍。

2.3在安排稿件时应具备“峰谷”意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了那么多的素材到最后用不上,真是浪费。而当电视台采用了滚动的播出方式之后,他们之前的抱怨就会大大的降低,因为,之前没有采纳的素材可能会在下一时间段播出,将已经确定播出节目的长度进一步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进一步延长,反复的审视诸多的新闻素材,并从中抽取质量高的节目,当然,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节目主持人与节目制作人的共同合作方可完成。一天的新闻类节目在播放过程中,其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与现场直播通常在播出时间上不一致,中间会有电视剧、文艺类节目,以及广告等,因此,观众不会因为节目的重复而觉得乏味。从实际角度而言,不同的时间段所拥有的受众群体也有着不同,所以,将新闻进一步延伸与展开,对于提高节目收视率是很有利的。一般来说,对于一些重要的新闻,为了抢发消息,根本没有时间设计图像,于是,记者就拿起话筒直接在现场进行报道,另外,在播放新闻消息时,应该提前说一下与本次相关的新闻专题的播出时间,这样的一种播出方法,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就是“立体式的报道”,也就是说采用多条新闻连续集中报道,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电视编辑范文篇2

从广义上讲,指从策划、指定选题、脚本的写作、实地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过程;从狭义上讲,电视编辑是后期制作,或者称为剪辑工作。电视编辑的主要内容包括:画面编辑、声音编辑、配音配乐以及特技处理和多种声音元素的制作。

2电视编辑思维的含义

电视编辑是一种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思维过程,电视编辑的技术水平和思维方式决定了电视节目的最终效果。而电视编辑思维成为电视节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这是电视编辑中“人性”化的特殊性所在,取决于电视编辑人员的知识、审美、艺术、道德等各种素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包括策划、素材选择、后期制作等一系列过程。策划即是先确定本期节目的主题,或者是给个整个节目定下一个基调:是宣传一种观点,陈述一个事实,讲述一个道理等等,都需要电视编辑人员与策划人员事先做好充分的沟通,然后才能在素材选择和节目编辑时选择最需要和最准确的素材,保证诉求点的实现和最终目标的达成。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电视编辑,或者称之为节目制作者的思维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理解和技能是实现策划者的理念和与电视受众理解这个理念的沟通的桥梁。编辑记者在选择素材的过程就是理解策划理念,并思考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这一理念的过程。选择好的素材是单一和无关联的,电视编辑思维的重要功能之一,即在于将这些直观上无关联的画面组织起来。通过“剪辑”“不仅仅是讲述一个连续的故事,通过适当的组接并列方法,可以赋予镜头过去从未具有的意义”。综上所诉,电视编辑思维即是电视编辑记者们对电视素材的选择、加工、存储和输出电视信息的高级意识活动与过程。

3电视编辑思维的意义

可以确定的是,电视节目通过剪辑和特效编辑,配以声音,最终用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与观众沟通的目的。任何电视作品都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融合了电视编辑人员个性思维过程的加工品。这种作品是一种主动选择、先入为主的有意识的思维过程。通过电视信号的传播被广大电视受众接收到。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可以分成(表1)几类:通过(表1),我们可以了解到,电视节目编辑中必须考虑到电视作为传播媒体的这一特性。它的使命必须完成“传播”这一过程。仅仅制作出来而不能达到传播效果是无意义的,在上述四个方格里,只有左上角是做到了传播的最终目的。而其他几种都是无意义的。左下角可以理解为不通过电视传播,不以视听信号为渠道,以其他传媒如广播、网络、电子产品、人群等传播方式达成目的。而右上角是现在各种媒体传播中大多数无意义信息的存在现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纷繁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在这些杂乱的信息中过滤有用信息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更别提辨别信息的真伪了。因此,对于受众来说,要通过简单、直白的方式打动他们,让他们赞同你的价值观念,遵循你的生活理念,甚至选择你所宣传的消费方式,购买你极力推销的有价商品。成为电视编辑记者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电视编辑,不是一种信息的简单累积和叠加,而是要研究受众心理、分析价值观念,再通过编辑人员自身的艺术和文化素质的表达的有意识的选择的思维过程。这种以个人的修养来满足大众的需求的艺术是对电视编辑的最高要求,也正是其成为艺术品的魅力所在。

4电视编辑思维的特点

电视编辑的产品直接作用于广大植根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观众,这些观众的接受需求、认知规律等直接制约他们对信息的接受和认可。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电视编辑作为节目的最终完成环节的媒体至关重要的“把关”环节,一定意义上承担了媒体形象塑造者的角色,同时又必须接受观众的客观检验和评定,电视观众接受与否,接受偏向如何,接受程度如何,都将直接影响电视的市场前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受众的信息接受方式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单一被动型的灌输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信息的主动建构成了他们的普遍追求。因此,电视编辑的一个重要特点,除了需要电视编辑记者的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思维能力外,还需要考虑到电视受众的思维接受能力。通俗地说,传播者说的话,要针对接受者的水准,采用适合的方式,才能达到传播的目的。不然,就像“对牛弹琴”,达不到传播的目的。

电视编辑范文篇3

后期编辑是一项十分辛苦而又繁累的工作,编辑制作人员必须在前期拍摄的大量素材中,按照编导的意图完整构思,通过编辑设备创作出最后的成品,可以说这是一部电视作品展现灵魂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面对众多纷繁的素材,编辑怎样做到心领神会、驾轻就熟?除了专业的编辑技术,更多的是要具备独立的创作意识和综合素养,将编导的思路贯穿于作品始终。电视编辑需要做哪些工作呢。在动手编辑一部作品前,首先要熟悉节目、浏览素材,把握住编导的创作意图,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编辑手段,确立节目的编辑风格和基调,做到心中有底。确立风格和基调的方法有多种,但都必须紧紧围绕编导的思路和意图,必须为内容服务,必须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达到有机的统一。

电视剪辑的过程是繁杂的,需要挑选有用的素材、编排段落、根据构思完成叙事,而且要有节奏感的排列,是一个很痛苦的创作过程,每一个步骤都需反复斟酌、几经推敲。就如写作起笔,画面的开篇决定了全篇的基调与质感,是很伤神一件事,而且编辑过程中除考虑画面效果外,还得注意声音的效果,所以说编辑本身是一项系统的创作工程。具体从步骤上讲,主要是:根据编导脚本熟悉素材,与编导协商确立编辑提纲,粗编素材,然后对镜头进行精编组合。在正式进入编辑阶段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很必要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工作越细致,编辑时就越省力、越有底,这样才能对所完成的编辑工作理解透彻、通情达意。后期编辑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掌握好节目的节奏。要实现节目整体节奏的和谐统一,就必须在节目创作时对影响电视节目视觉与听觉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把握,也就是说,要使画面的节奏、文字的节奏、解说的节奏、音乐的节奏以及主持人的节奏等达到完美的统一。正如音乐的乐章有高低起伏、弦律回转,富有节奏的美感,音乐电视节目也同样讲究节奏,有平叙、有高潮、有紧有松,目的只有一个,在有节律的节奏中吸引观众的注意,赢得眼球。

节奏的掌握是艺术创作带普遍规律的问题,节奏对编辑来说,主要是时间、镜头速率、时间流逝的节律问题,剪辑节奏的形成是从熟悉剧本、分解摄录素材直到综合构成的全过程。节奏的构思阶段是从全片、场景进入单个镜头;节奏的完成阶段又是从单个镜头、场景直到构成全片。因此,在电视节目剪辑节奏总体设想时,一定要具体到小的单元,而在每一层次的组合取舍直到形成整场戏和全片时,也一定要在总的节奏指导下规范局部的节奏安排,比如场面的内容是激动人心的,节奏要求快,镜头短促,镜头之间直接切转,使一个细节跳到另一个细节、一个场景跳到另一个场景、一个动作突变为另一个动作,反之在一个沉静的片段中,场面是安宁、平静的,这时节奏要求慢,往往采用长镜头,加大组接点的间距,使用叠化、淡入淡出来代替“切”,延续时空场景转换的速度。现代社会,观众可选的频道很多,可看的节目也很多,一部电视作品被观众选择之后,吸引观众的不仅是画面、素材和故事,还要在短时间内吸引住观众,这非常重要。比如电视剧,在平铺的叙事后,十分钟左右就必须有高潮和转折或者是台词上的精彩与音乐的烘托,让观众有兴趣继续欣赏下去。再比如专题片,音乐的使用是变换节奏的一种有效手段,舒缓的音乐让人心情舒畅,但是大段相似的音乐会减弱视觉和听觉的美感,这就要求在合适的时候,变换音乐或者采用同期声的现场效果进行转换,音乐变换了,画面组合的方式、编辑的节奏也就改变了。

我一直认为,编辑的节奏和美感与音乐的使用得当有很大的关系,音乐的使用本来就存有个人的喜好,在选择音乐和音乐的使用上就有编者的创作与主观情绪。音乐以及声音元素的使用决定了编辑的手法,影响画面的组接。当然,改变节奏的手段有很多种,如编辑画面的逻辑顺序、电视包装手法的运用,有时特效的使用也是改变节奏的一种有效手法。在合适的时候用字幕干扰的方式光效转场以及其他三维手法,都可以改变作品的节奏,这取决于编者的能力、取决于编导的思想。一部好的独立作品,往往编者就是编导本人,这样才能达到作品思想的完美统一,将创作意图贯穿于作品始终。

电视编辑范文篇4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业人员必须在平时就处处严格要求自已,才能在实战中有最佳的表现。在政治思想品质素养上,电视编辑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根底,政治敏感性强,就能见微知著,及时引导受众坚持正确的方向,抵制错误的思想。因此,要提高节目的引导性,电视编辑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要有执着的事业追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化劣为优,将工作做好。电视编辑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同时,它还是一项需要在幕后默默奉献,“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如果电视编辑不具备对事业的真诚热爱,不具备奉献的坚定信念,是很难做好这项工作的。也就是说,电视编辑必须具备十分强烈的事业心,对事业执著追求,在从业过程中不断求新求好,追求尽善尽美,制作出精彩的节目。要有为受众服务的真诚信念。受众对电视人来说,就是我们要争取的市场。电视观众的多少,决定着收视率的高低。然而,电视编辑对受众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因为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作为一项公共事业而存在,电视编辑人员应该时时刻刻的牢记观众是电视节目赖以生存的根基,必须牢固树立为受众服务的思想。世界上的事物十分复杂,表象与本质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首先就需要电视编辑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辨别,然后才谈得上把正确认识贯彻到具体的节目中,实现对受众的正确引导。电视编辑应该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和准确判断力,因为电视编辑观察社会现象和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捉社会动向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创作的结果。与此同时,电视编辑要了解电视传播特性和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作品。在知识与业务素养上,电视编辑应该具备广博而又精深的知识,博学多览,博采众长,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在制作各种各样的节目时,才能得心应手。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培养与获得能力的基础。

知识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驾驭处理工作中事件的能力。电视编辑工作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各方各面,各个学科无不涉及,所以电视编辑人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即要有坚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精深而实用的电视采编知识。电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编辑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必然会涉及到许多技术领域,如摄影、照明、美工、音响、音乐等,作为一名电视编辑人员,如果对这些领域的知识掌握不充分的话,在制作节目过程中就很难以一种整体意识对各个元素进行统一安排利用,自己制作的意图不能充分表达出来,就很难制作出精彩的节目。因此要想赋予节目鲜活的生命力,传达出丰富多样的意义,就要提高编辑人员的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知识。

作为综合性艺术,电视是视觉媒介,同时也是听觉媒介,在绝大多数电视节目中,声音是这两个要素之一,与画面处于相同的地位。电视编辑人员是否精通有关声音编辑业务技能,对节目的编辑质量、传播效果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声音编辑中必须考虑与画面的配合,才能做到声画同步,表达出一种非声象手段无法营造的意境和情绪。一个优秀的电视编辑应该是精通原理和形式的,但是不会将原理视为必须遵守的唯一的规则,而会依循原理,根据创作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规则。在艺术素养上,电视编辑人员要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要注意培养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和审美能力,追求高层次的艺术品味,成功的电视编辑,应该对电视节目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电视编辑的艺术性体现在形象的生动程度、主题的深入程度、情绪的感染程度、视听享受的审美程度上。

电视编辑范文篇5

【关键词】电视编辑;思维;形态;观念

20世纪初,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曾期望把《资本论》搬上银幕,试图通过电影手段表现思维的辩证法,“从具体生活的再现跃为抽象化和普遍化的意象”,完全突破轶闻琐事的单纯展示,以便“把事件处理为一系列论题的结论,而不是单纯的事件”①。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手段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爱森斯坦的梦想并没有成为现实。令人欣慰的是,1998年,中央电视台将发表150周年的共产主义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搬上屏幕,一定程度上验证和实现了这一伟大的构想。片中,借助形象化画面和抽象性信息,一部富有哲理性的电视片鲜活地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我们很难想象,如果离开思维的指导,高度抽象的“宣言”怎么能够成为一部形象化艺术的文献纪录片。

的确,电视作品中许多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的艺术形象,都是通过声画塑造和传播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片断:仰望蓝天白云,马上就能看到同一片蓝天下的亲人,这是电视驾驭时空的思维;仰望翱翔的雄鹰,俯瞰大地的壮观,这是电视自由转换角度的思维表达;坐在沙滩上观看大海,想到最思念的亲人踏浪而来,电视可以表现无限的遐思……这一切无不都是电视思维、电视编辑思维的结晶。

事实上,从客观存在事物的展示,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电视都可以将它们顺理成章地转换成艺术化的视听造型,化腐朽为神奇,变平凡为伟大,通过视听形象传递情感或神韵,创造出适应和满足观众欣赏情趣的电视作品。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②现代社会的发展史证明,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如果想在世界性的技术革命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拥有高技术优势。理论思维是发现和创造高技术的前提条件,也是转换和应用高技术的具体手段。以往的电视实践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个基本道理。

自1936年世界第一座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开播以来,现代科技的产物——电视在世界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到遍布全球,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立体声电视、高清晰度电视,从少数几个频道的无线电视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频道的有线电视,从微波传送到卫星转播、网上链播……人们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千里眼、顺风耳”长了出来,一个全新的“地球村”已经诞生。先进的传输技术、制作技术武装了电视,成了这一革命性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当然,思维居于电视技术变革与应用的核心地位,是整个人类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给各种电视创作活动带来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末,人类迈入了数字电子传播时代。一方面,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的融入,为电视传播获得了延伸的可能性。电视编辑突破了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的诸多局限,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编辑等为电视创作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媒介和新技术使自己放大和延伸”③。新技术应用下的电视编辑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需要新思维的切实指导,需要思维的推动激发和创造性构思。

另一方面,媒介竞争也迫使电视编辑更新思维观念与思维方式。一直以来,报纸、广播与电视的竞争始终没有停止过,“第四媒体”网络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对电视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构成强大的冲击。面对其他媒介及其电视媒介间的多重竞争压力,电视如果不及时从思维观念和思维策略上加以突破,其传统的优势地盘将难以维持。

从“信息高速公路”的推进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概念的提出,信息资源的丰富与膨胀已是公认的事实,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影视产业将进一步跨入市场化、国际化轨道,“接受暴风雨的洗礼”④在所难免。如何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影视资源是未来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如何实现电视资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如何借鉴和吸纳外来资源,并纳入自主发展轨道,如何实现从外延到内涵的强化,如何进行整合与重构,这是电视编辑面临的又一新问题。思维观念、模式、方法、策略的革新势在必行。

电视编辑是电视作品的重要思维艺术和结构方法,是电视制作的最后环节。任何电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视编辑的直接组织和传播,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与规律直接影响着最终电视作品的质量。北京广播学院的丁海宴先生曾以纪录片的编辑为例:“纪录片编辑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纪录片在前期拍摄的时候经常是模糊的,而在编辑台上才能理出头绪。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主观的理解与客观的事实,时常是相背的,这种矛盾的统一同样需要在编辑台上完成。许多感情阶段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事实,往往需要在理智阶段来分辨和澄清。如果说,纪录片的前期制作是一种即兴的感情创作,那么后期编辑则应该是理智的思维创造。用个形象的说法,摄影机是感情的机器,编辑机(包括剪刀)则是理智的工具。”⑤思维在编辑阶段的重要作用可见一般。

面对紧迫的实践形势,理论显得相对滞后,这是当前电视界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尽管“操作和思维是平等进行的”,但“两者是两个高低不同的层次和系统,人的思维和认识永远指挥着操作”。⑥这也是建构电视编辑思维的另一重要动因。

电视节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创作过程,我们不妨进行简化:

电视节目=信息(视音频信息为主,包括其他文字、图表、动画等信息)+思维+工具。

其中节目是思维的最终体现和目标,信息是思维的作用对象,工具是思维的实现手段。我们先看这样两个镜头:铁锄和火箭,表面上毫无关联,如果给予客观和感性的描述,则是:从时间上看,一个是远古的生产工具,一个是当代的顶尖技术;从空间上看,一个在古老的文明部落,一个处于现代高科技城。当建立起某种理性认识时,就会产生直观明了的联系。通过人们的思维使之产生某种关联,或对比技术的进步,或隐喻历史的变革,这就是一种创造,一种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的创新。在这里,画面铁锄和火箭是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是历史照片记录,也可以是现有实物的展示;它们的对比或隐喻则是一种基于辩证思维的合理对接,一种基于形式组织的逻辑连贯;而组织的物理工具可以是硬切,也可以是叠化或划等特技手段,只要符合特定的叙述情境,其处理手段都将是思维实现的合理存在。

电视编辑思维的重要功能之一即在于将这些直观上无关联的画面组织起来。画面隐含的延伸性是电视编辑实现思维概括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基础,在普多夫金和库里肖夫看来:“剪辑的过程不仅仅是讲述一个连续的故事。通过适当的组接并列方法,可以赋予镜头过去从未具有的意义。”他们甚至把它作为一条“美学原则”:“对于一种艺术来说,首先是材料,其次是组织运用这些材料,使其适合这种艺术的特殊要求的方法。”⑦

信息科学和认知科学把思维理解为“发生在脑中的信息变化过程,或者说是信息变换过程,从操作意义上讲即信息加工过程。”在他们看来,“思维是在特定物质结构中以信息变换的方式对客体深层远区实现穿透性反映的、可派生出或可表现为高级意识活动的物质活动。”⑧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以信息加工为基础,又超越了信息加工的物理存在意义,赋予信息以精神、以力量、以思想。

如此看来,电视编辑思维即是一种选择、加工、存储和输出电视信息的高级意识活动与过程,它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选择信息。调动电视编辑的注意力、观察力,对感性材料的捕捉能力、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选择信息,这是电视编辑思维的准备阶段。摄像师从俯拾皆是的生活现象中寻找出用以传情达意的最直接、最真切的对象物;电视编辑则从这些视听形象中选择和提炼信息,用以构造屏幕形象,可以说,是电视摄像工作的延续阶段。当然,电视编辑选择信息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受众的需要,这是制约创作者选择信息的客观因素。

2.加工信息。发挥电视编辑的想象力、抽象力和创造力,加工组合信息,这是电视编辑的主体阶段和核心。

3.存储信息。运用恰当的记忆方式和认知规律组织协调信息,这是主体阶段的延续。这两个阶段是信息的创造阶段,蒙太奇形象的塑造,电视独特时空的构造,都是通过电视编辑对信息的加工与组织实现的。创作者的认知能力、认知动机等在此得到体现,其思维观念、思维习惯也对之产生影响,相应地,受众的需求和认知方式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和遵循。

4.输出信息。基于电视编辑与受众的交互能力,将存储的信息输出给受众,这是整个电视编辑思维的完善阶段和最终检验阶段。

纪录片导演孙曾田在谈到《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的创作时说:“《神鹿》的剪辑,从全片结构到细节处理,加加减减,移前挪后,都作了多次调整。人们常说,拍摄辛苦,其实剪辑才叫辛苦,是一种‘心’苦,是一种煎熬。从头到尾,画面与音乐、音响、解说在心中不断地混录着,同时也在寻找着一种最好的表现方式。”⑨用“心”选择画面和声音,用“心”组织画面和声音,用“心”寻找表达方式,用“心”编码,善于把客观事物的逻辑关系转变成电视画面形象的逻辑关系,把客观生活现实变成电视中的现实性信息和形象。电视编辑思维的全部信息和内容经过选择和理性组织得以具体化。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思维应该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二者结合的创造思维。⑩按照这一科学界定,电视编辑思维也应当包含三种基本形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

形象思维是电视编辑思维的第一层次,即通过具有形象化的电视符号组织来阐释一定的意义,是一种具象化信息的加工过程。著名导演谢晋在谈到电影、电视的本性时,曾用一句话来概括:“形象高于一切”。的确,电视摄像捕获的是视觉化形象,电视编辑塑造的也是形象,“电视是直观、形象信息的窗口”(11),形象的选择与建构是电视思维的第一要义和最基础层次。

形象思维活动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象为思维材料、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基本贯穿于电视制作的全过程。人们运用形象思维工具,就可对事物的客观形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引起联想与想象,创造新的物化形象。或以形象的积累创造诗意、表达情绪,或以形象的对比阐述思想、强调差异、刻画人物,或以形象的联想隐喻或象征某种意义,等等。

如果说形象思维是以物质客观存在的形态及其形象信息来表现事物,逻辑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一样都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正如朱景和先生所说:“艺术创作有赖于形象思维,但在某些纪录片创作中,逻辑思维也颇重要。”(12)事实上,逻辑思维并不仅限于纪录片种,其他电视节目中也有广泛应用。

电视编辑的逻辑思维是指以事物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为起点建构和组织信息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以概念为基本思维单元、以抽象或逻辑为基本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和信息辩证对列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

即使是最推崇再现物质现实的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也不否认具有抽象意义的逻辑思维:“在如实地再现某种东西时,如果不能在抽象的意义上使它的含义更加丰富,那就是多此一举。”(13)例如在反映两国元首会谈时,前一个镜头是一国领导人谈笑风生,后一个镜头是另一国元首在微笑倾听。这里传递的除了表面上的说与听,还有“关系融洽,气氛友好”的含义。

“艺术并不仅仅是反映,而且也是改造,是创造,是艺术劳动,是实践。”(1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15)电视编辑对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意识活动。

创造思维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创造性结合,是两者互补、互促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并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创作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信息储备去实现创造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纪录片剪辑是一种创造性的汇集工作,所以它更强调剪辑的作用,靠新颖的手法吸引人,靠视觉联想的确切性和创造性以及有目的的剪辑使影片生动起来。”(1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节目编辑中运用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开放性、立体性、层次性、深刻性的思维方法,不断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各种现象,用新的方法去表述各种内容,用新的手段去传播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当代电视节目创作者的重要内涵。

电视信息的组织不仅需要技术和操作手段的支撑,更需要一种观念,一种思维观念的突破,建立和认同电视编辑的思维观念是当前和未来电视编辑实践的理性呼唤。

众所周知,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先驱之一的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不容置疑,电视编辑完成的节目正是一个传播过程中所说的“什么”,它不仅需要控制“由谁说”(电视编辑),还需要把持“怎么说”(电视编辑的思维与操作)、“对谁说”(电视编辑的观众)和“说后有什么效果”(包括反馈等环节)等,这些都是电视编辑及其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各种形态的电视编辑思维形成的电视作品,最终是与广大观众直接交流与沟通的,这使得建构于电视传播技术和特性基础上的电视编辑必须以整合和互动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来实施,整合思维和互动思维成为电视编辑环节的重要指南。

整合思维具有两重含义:其一,任何系统都是以一定的要素为特定目的而组成的综合体;其二,任一对象的研究,都必须从它的成分、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综合地去考察。电视编辑是构成电视节目系统的编码过程,在这个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视听觉符号。电视编辑的整合思维就是从编辑技术和艺术的整体性出发,组织和结构视音频信息传播,这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视觉语言的组织、听觉语言的协进,以及视听觉的综合感知,是系统构成的方法和追求。正如爱森斯坦在形容电影构成时所说:“影片是各种各样表现手段和感染力手段的独特的总和。”(17)对于电视编辑而言,不是要进行视听觉的简单相加,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维规律、结构语法,进行整体的构思和编排,以获得预期的功能和效果。电影美学家巴拉兹从节目结构的最基础层次镜头出发进行观照,“只有把一幅绘画当作一个整体来观察的时候,才能理解其中的每一块颜色的意义。一个乐句里的一个音符和一句话里的一个字,也都只有通过整体才能说明其含义。一个镜头在整部影片里的作用和地位也是这样”。(18)可见,重视镜头、场面和段落三大基本层次在电视编辑中的整体设计意义显得尤其重要,这是以整合思维观照电视编辑的重要启示和基本要求。

互动思维的建构也有其必然性,它包括电视编辑与传播环境、与受众以及与其他媒介的多维互动。现代电视编辑的产品直接作用于广大植根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观众,这些观众的接受需求、认知规律等直接制约他们对信息的接受和认可。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电视编辑作为节目的最终完成环节的媒体至关重要的“把关”环节,一定意义上承担了媒体形象塑造者的角色,同时又必须接受观众的客观检验和评定,电视观众接受与否,接受偏向如何,接受程度如何,都将直接影响电视的市场前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受众的信息接受方式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单一被动型的灌输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信息的主动建构成了他们的普遍追求。他们不仅要了解“是什么”,即事物的本来面目,也要知晓“为什么”和“怎么样”,即思考和审视问题的方法。因此,尽可能地拓展受众的收视时空,满足其要求,是当代电视人的理性选择。在努力提高电视编辑技能的基础上,培养电视编辑的互动思维意识和素养,既关乎到电视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也对电视参与媒介市场竞争颇具发展意义。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不同媒介之间互相借鉴与交融已经是大势所趋”(19),媒介间的互动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又极具效果的现代传播方式。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先生提出“传播媒介混合能量”的概念:“媒介杂交释放出的新的力量和能量,正如原子裂变和聚变要释放巨大的核能一样。”“两种媒介杂交或交汇的时刻,是发现真理或给人启示的时刻,由此而产生新的媒介形式。”(20)现实生活中,报纸与电视合作、电视与网络合作、电视与广播合作等等,各种媒体优势互补,报纸之所以与电视合作,主要是借助电视传播广阔的威力;而电视利用报纸则是发挥其多样灵活,又善于挖掘深度的特长。电视借鉴其他媒介的优势和特长,为丰富电视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

注释:

①[匈]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第13页。

②《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9页。

③[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00页。

④刘小敏、李振连:《WTO与中国文化》,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151页。

⑤丁海宴、赵莉:《纪录片特质随想》,《现代传播》1997年第5期。

⑥陈作平:《新闻报道的新思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21页。

⑦[英]卡雷尔·赖兹、盖文·米勒:《电影剪辑技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第22-23页。

⑧赵光武主编:《思维科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0页。

⑨孙曾田:《纪实与思考》,《电视研究》,1999年第2期。

⑩赵光武主编:《思维科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6页。

(11)丁海宴:《电视艺术的观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75页。

(12)朱景和:《电视纪实艺术论》,华文出版社,1998年,第130页。

(13)朱羽君等:《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39页。

(14)[苏]B·日丹:《影片的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第6页。

(15)《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第228页。

(16)钟大年:《电视纪录片创作论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175-176页。

(17)[苏]B·日丹:《影片的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第16页。

(18)[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第103页。

电视编辑范文篇6

现在许多编辑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还多少有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怎样进行新闻编排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总的来讲,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效果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的有用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由于媒介的特性不同,对于同一条新闻因此也有着不同的编排方法。应该讲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电视编排技巧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对节奏的把握。如一条新闻的长度为2分,而前面1分半是录像加解说,后3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同时,并列式以及对比式的编排方式,则可以形成相应的声势,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辑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电视特技手法增多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

二、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世界变得更加变幻莫测;而在国内,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更是有许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掌握和研究。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观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空前提高。他们走出原先的狭小天地,建立起越来越广泛的社会交往,他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能及时快速得到全方位的相关信息已成为受众新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电视新闻编辑要以快取胜。

现在,人们不再满足了解过去发生什么,而是渴望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为什么要发生?还将要发生什么?可以这么说,现在电视观众对新闻时效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有许多陈旧的思维需要去突破,有许多形式需要去更新。如今在电视和报纸之间进行的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双方都想在第一时间播发新闻来赢取新闻的时效性。在很多地方于是就出现了“电视抄报纸”的现象,电视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但在也有些台却做到了“让报纸抄电视”。如《南京零距离》,就以它对新闻事件采拍、播发的“快速”特点,使它的新闻时效性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其中当然少不了高素质的电视新闻编辑的功劳。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直播技术成熟的今天,电视新闻已经由过去的预制式向现在的直播式迈进,在新闻节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现场同步发回的信号以成为各台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播出。

三、电视新闻编辑对新闻应有新的认识

电视编辑范文篇7

1.1面向多元化发展。新时展中,全媒体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而电视编辑的角色也应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新媒体时代中,电视编辑工作者的工作量越来越多,编辑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电视编辑工作也从传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向电视节目全能制作方向发展,实现全能角色的转变,所以,电视编辑的工作内容也需重新定义。在新媒体时代,电视编辑开展实际工作时,随着商业化生产模式的出现,很多电视媒体节目的编排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对应的电视编辑的工作也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的编辑,而是将电视节目进行重新定位与改编,同时做好记者工作,加强电视媒体与新型媒体间的链接,提高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效率,在负责电视节目文字与图片的定位与编排工作的同时,将电视节目编辑内容进行全能化、多元化创新,更有利于电视节目提升自身吸引力,提高电视编辑角色转型效果,推动电视编辑工作者自身长期稳定发展[1]。1.2创新编辑理念。电视编辑工作理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发展,在全媒体时代,电视编辑工作理念也应有所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变革,同时引导电视节目创新方向。当前,电视编辑应具有定位理念,包含节目内容的定位与观众群的定位,这在电视编辑理念中是关键性基础,在电视编辑进行电视节目的编辑与策划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电视节目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群,根据受众人群进行电视节目风格的定位;再者,为在全媒体时代吸引更多的观众,就要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整合,进行受众人群的定位,在定位好电视节目编辑定位后,应对不同资源进行整合,制作出有特色的电视节目,使其核心内容以新形态向观众展示出来,如此不仅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电视编辑工作者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还能够推动电视编辑工作者创新编辑理念,快速实现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促进电视编辑功能的完善[2]。

2.电视编辑的功能拓展

2.1编辑平台拓展。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等新型媒体传播平台的出现,电视编辑的工作内容明显扩展,固定电视传播已转为移动电视传播,人们也日益重视移动屏幕,而这也成为电视编辑工作平台拓展的突破点。目前,电视编辑平台主要是传统电视媒体、网络电视以及移动电视、手机视频。传统的电视媒体是传统电视编辑工作运行平台,移动电视是地面广播数字化传播新媒体形式,网络电视也有电视节目点播、直播等形式,手机视频主要是在线或缓存等形式进行电视节目的观看,不论是哪种电视节目观看媒介,都离不开电视编辑,都要求电视编辑根据不同平台进行不同设定,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编辑的工作平台将会持续得到拓展[3]。2.2编辑语言拓展。编辑观念的转型是网络与数字媒体出现后开始的,在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有其自身的自我审查机制,能够对社会热点话题、重大新闻等的报道方式、报道内容字符、报道评论语述等进行周密计划,在保证电视节目语言清晰流畅的同时保证语言的客观性,电视节目中个别语言出现偏颇时,需要电视编辑进行再加工,将语言进行客观阐述,考虑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确保引导舆论健康发展,这就要求电视编辑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懂基本电脑操作,还能够应用电脑操作技术进行新语句与原语句整合,在公共利益基础上,做好全媒体语境意识的控制。2.3编辑内容拓展。在全媒体时代,吸引观众的注意,成为电视编辑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重点。而电视节目内容的编辑则是电视编辑的主要工作,这就要求电视编辑工作者提高自身专业与非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并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制作出能够对同一系列内容有合理表达的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改变,形成独具特色的电视节目,这需要电视编辑工作者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实际电脑操作技能、大胆创新能力,以及对电视节目内容创新有敏锐的感知能力,由浅至深,逐步向多元化、全能化发展,加强电视媒体竞争力,强化自身工作竞争力[4]。

3.长期发展之路

3.1提升综合素质。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工作者的社会竞争也愈渐激烈,同时也出现很多媒体为赢得社会的关注,占据舆论高峰,在电视节目中随意曲解新闻内容,对某些事件断章取义,忽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与价值观,使电视节目制作低俗化。因此,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创新发展要注重电视编辑工作者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意识,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将道德素养作为电视编辑工作者自身长期发展所具备的第一能力,在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导向的同时,紧跟时展脚步,提高电视编辑工作者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电视节目的真实性,将电视节目高尚化,这样才有助于电视编辑工作者长期发展[5]。3.2提高创新能力。作为电视编辑工作者,首先要具备高政治素质,在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意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更新知识体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不断超越自我,创新电视编辑形式。首先,在新媒体媒介交叉背景下,要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提升社会新闻以及社会发展趋势感知能力,正确认识理解新媒体发展,同时学习先进的编辑理念、知识与技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内在修养的提升。其次,作为合格的、专业的电视编辑,要有探索精神,寻找创新路径,在全新的视野下,带给观众不同电视节目收看感受,同时应关注社会民生新闻,从民生小事看社会大事,从社会基层人民生活实际开辟电视节目编辑新方向,创新电视节目制作内容与形式,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发展创造更有价值的电视节目。3.3强化品牌意识。传统的电视节目内容较单一,品牌意识较弱,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各类的电视节目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此情况下,电视节目的品牌意识逐渐形成并增强,电视编辑的创新也能够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为各电视节目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数字化电视节目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电视节目收视新模式,在此条件下,需要电视编辑工作者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的同时,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增加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与点击率,形成电视节目自身品牌,逐渐深入民心,稳定电视节目品牌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提高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力[6]。

在新媒体全面发展时代,要想实现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就要不断提高电视编辑工作者自身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转变其自身发展方式为多元化发展,实现角色的转型,创新电视节目制作途径,实现功能的拓展。全媒体语境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以及习惯带来的影响可以作为电视编辑在工作者的创新突破点,电视编辑工作者要抓住这一机遇,编辑出更有社会价值的电视节目,实现电视编辑工作者自身价值,真正成为合格的全媒体电视编辑,为社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海龙.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的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01(01):45.

[2]王娟.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J].新媒体研究,2016,12(24):173-174.

[3]刘铭.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J].新媒体研究,2016,11(20):141-142.

[4]邓展明.新媒体时代的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07(14):118.

[5]张霞.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5,09(18):183.

电视编辑范文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创新策略

在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社会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在开展编辑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联系时展的现实情况和社会大众的需求积极探索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凸显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优势,确保其能够在众多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取得理想的播出效果。

1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现状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初步认识到编辑工作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并且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够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节目播出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多元化发展不足。新时期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效,就应该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观看活动中,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但是我国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在开展节目编辑工作的过程中,多元化发展力度不足,编辑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受众群体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娱乐需求、情感需求或者生活需求等,不利于广播电视节目市场竞争力的强化。1.2节目缺乏针对性。对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进行细化分析,发现节目往往集中在综艺节目和明星节目方面,而实际上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中农民受众群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联系农民受众群体的需求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对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由此进行分析,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存在明显的受众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对节目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强化产生消极影响。1.3广播电视节目缺乏思想内涵。我国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过于重视节目效果和节目的娱乐性,在实际组织和策划方面将核心集中到全民狂欢上,节目思想内涵不足,无法发挥出人文关怀效应,对节目的深化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后期组织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积极探索节目编辑优化措施,增强节目深度和受众广度,促进节目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1.4广播电视节目影响差。由于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再加上市场经济不良效应的影响,部分编辑人员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组织开展节目编辑工作时引入低俗、落后的节目,并且对一些不实信息加以宣传,导致节目播出后无法形成积极的社会影响,甚至会传播社会负面信息,必然会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不利于广播电视节目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的持续稳定发展。

2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进行优化创新的措施

联系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广播电视节目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新时期应该结合时展需求和受众群体的节目需求积极探索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措施,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力,为广播电视节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就联系具体情况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优化创新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供相应的参照。2.1有针对性的对节目类型进行调整。针对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受众群体中农村观众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的情况,在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农村受众群体的需求对编辑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有针对性的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电视节目,将广播电视节目向农民群众延伸,增强农民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认同感,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发展效果。在具体组织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过程中,联系农村受众群体的实际情况,可以尽量引入一些与农民群众相关的农民工务工节目、农业技术讲解活动和农村经济发展前景解析节目等,也可以联系农民群众的欣赏情况,适当的引入与需求相适应的歌舞活动和访谈活动等,突出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实际效果。对节目类型进行改革创新,确保所组织编辑的新型节目能够吸引农村受众群体的注意力,给群众带来视听享受,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凸显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价值。2.2对节目类型进行改革创新。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创新不仅涉及到内容的创新,与节目类型的创新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电视台在组织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新闻节目的质量,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引入丰富多彩的节目类型,满足社会大众不断发展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对节目类型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联系互联网时代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的情况,可以适当的开发一些能够供学生参与的节目,让群众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加强广播电视节目与群众的联系,促进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广播电视节目中,提高节目效果。在此基础上,应该积极对招商引资活动进行策划,让社会相关组织可以参与到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和承办工作中,争取创造多元化的节目类型,在创新编辑工作的基础上,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3深化立意,凸显个性化特征。广播电视节目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力,逐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保证立意的新奇性和深刻性,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思想内涵进行挖掘,在带给人娱乐享受的同时争取能够实现对受众的人文关怀,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同时,为了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优势,编辑人员在对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尽量从新的视点选择素材,开展节目编辑工作,让群众能够借助节目对相关社会事件形成多元化的认识,促进思想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唯有如此,广播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才能够逐步形成个性化发展优势,节目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也会显著增强,对节目本身的发展和我国精神文化建设都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2.4在编辑工作中突出原创。原创是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上抄袭现象普遍出现,社会大众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社会背景下,要想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编辑人员在组织开展编辑工作的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对原创工作的重视,借助原创对广播电视节目资源进行挖掘,凸显个性化优势,争取取得理想的节目播出效果。同时在原创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还能够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与时展相结合,凸显广播电视节目的时代优势,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产生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广播电视节目社会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助。

3结语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已经难以适应时展需求,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措施,才能稳步改善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现状,使广播电视节目得到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争取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元君.微博编辑的能力建构与创新策略———以@央视新闻为例[J].青年记者,2015,(9):54-55.

[2]武永强,李雪霞.非线性思维在电视节目编辑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12,(8Z):91-91.

[3]郭瑞华.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浅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s1):364-365.

[4]李勤勇,赵霞.浅论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创新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1):89-90.

电视编辑范文篇9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棗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2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3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

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

“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

棗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棗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棗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电视编辑范文篇10

1画面编辑技巧

1.1画面的完整性

画面如果不完整则很容易影响到观众的视觉,一个好的编辑对电视画面的整理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画面是否完整。所谓的完整就是画面是否叙述完了一个新闻或着一个片段,完整性也就是从一而终,就像我们作文中所说的起因经过结果一样,完整的画面就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完整的画面总是残缺的,这一点也需要编辑人员着重注意,不完整的画面是残缺的,不会被观众接受的,更不要提所谓的艺术性了。

1.2声画同步性

声画同步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要求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一定要主要语速的把握,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影响播音的质量,二是声音和画面之间的协调性要好。这需要编辑在一个设定好的框架内去制作新闻,切勿自主创新,因为,在很多的新闻事件报道中,一个镜头所产生的作用,强过长篇大论,反之,一句简单的话语,有可能成为点睛之笔。好的编辑在心理学以及美学方面要有一定的造诣,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在对新闻处理方面更加的得心应手,理解到位。音画的同步往往可以让视觉的冲击去渲染声音的情绪,是一种声画融合的过程。

1.3提高可视性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发现在很多新闻报道中,会出现一些额外的内容,例如经济方面的统计数据、古今的对比分析、社会市场的调研分析、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这样的设计安排,可以增添会议新闻的生动性,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普通受众,贴近人们的生活。我国现在很多中央或者是地方的电视栏目,都会专门请些专家对一些百姓关注的事件进行分析,同时,编辑会做大量的工作去整合现有素材,并总结出其中的一些规律,这确实能提高受众对事件本身的认识能力。但要做到这一点,编辑平时要下很多的功夫编辑制作新闻报道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新闻资料,使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更具准确性、权威性。

1.4增加创新性

一成不变的电视画面总会被人熟悉,然后就是习惯,再然后就是麻木,这样即使本来的电视画面是新颖的,每天都被人看到也不免失去了原有的活力。这需要编辑们对画面的掌控需要推陈出新,时刻把握观众的视觉要点,对不同的画面内容进行不同的分析,以新颖创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2电视画面编辑的核心技巧

电视画面的编辑是电视制作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创作方法,电视画面素材,只有通过编辑才能将最合适的画面段落,按照最理想的方式组合起来,达到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完美融合。要做到电视画面编辑的艺术化,以下四个方面的画面编辑核心要点必需认真把握。

2.1画面的选取

画面的选择一定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好的画面表达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反之,则会在心理产生抵触情绪。比如一个“推镜头”常会引起观众对推进方向的注意,合适于表现事物的细部特征;如果用一个“拉镜头”来表现就不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了。最后选择画面的内容要与节目相吻合,电视新闻节目时效性强、节奏快,强调真实性与客观性,这样就比较适合找些结构相对稳定的画面进行取材,方便观众在较短时间看清内容;另外多选平拍的画面或镜头,因为平拍的视觉效果与日常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相近,从而给人平等、客观、公正而亲切的感觉;要慎用过度的仰拍或俯拍让人产生夸张的视觉心理效果的画面或镜头。

2.2画面长度的确定

一个节目的长度很可能会影响到观众收看的人数,时间过长,人们会觉得太长,觉得这个节目就那么回事,前面和后面差不多,新鲜感一过,就不喜欢继续看下去了,这个时候,编辑需要将内容精简,将可有可无的内容进行删除;反之,过短的话,人们还没看出什么意思,就演完了,这个时候,编辑要多找些素材,进行内容的充实;通常画面长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内容的表达、布局的长度、景别长度。首先来看“内容的表达”。从内容的表达需要来确定画面或镜头的长度,这其实是在强调画面或镜头的长短应该首要考虑是否能让观众看的明白。第二来看“布局的长度”。所谓“布局的长度是根据画面布局的特点来决定画面或镜头的长度。最后来看“景别的长度”。景别不同所包括内容繁简不一,使得其画面长度也应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