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技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7:02:08

导入技巧

导入技巧范文篇1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理念,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的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开门见山,揭示新课”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语言》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语言,是我们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怎样使文章的用语口语化、规范化?学习《谈语言》这篇课文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二)“联系旧知,揭示新知”导入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巧妙地联系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如:我在讲授《醉翁亭记》时,首先让学生迅速地回顾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岳阳楼记》,再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

(三)“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老师考大家一道科普题。”语文课考科普题,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问大家:红色的花朵热情,奔放,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四)“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学习诗歌《湖心亭看雪》,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湖心亭看雪》的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五)“直观演示,提供形象”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草莓》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一个草莓进课堂导入新课,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六)“故事导入,启迪思维”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在讲授《马说》时,我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述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通过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七)“留心观察,利用教材资源”导入法

不少同行以为教材资源即课文,其实,教材资源除课文外,还包括附图、插图、附文……这此都是教材资源。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用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举例说:我在讲授《凤筝》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一幅插图,然而问:“大家先不要看课文内容,说说这图上画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画面上画了三个孩子,一个在门里两个在门外,他们都在专注地看天上的凤筝。老师又问,谁能具体地描述一下这三个孩子的神态?有的说门外的孩子彼此抢夺着,似乎那小一些的孩子也想过过自己掌控凤筝的瘾,而那个大些的孩子,凭着自己的人高马大执意不肯。有的学生说那在孩子借了小孩子的凤筝,就不肯还了。有的学生又抢着说……从这些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而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教学效果好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我事先也没料到一幅小小的插图能引来学生强烈的兴趣,就像一泉活水,荡起了无限的涟漪。

(八)“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中的情境,接受新知识。如《阿炳在1950》一课,我先简单介绍《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播放《二泉映月》的录音带,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由此而引出阿炳,让学生来探究阿炳坎坷的命运。

(九)“现代技术,制作课件”导入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实现了“地球村”的梦想,这给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课件这一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而制成的新鲜事物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如我在讲解《孔乙己》时,我先播放了相关时代背景的课件,是从电影《孔乙己》中剪辑的片段,让学生对这一时代背景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学完这篇小说后,学生们头脑中都有了对孔乙己形象的想象,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主题,深入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阿炳在1950》一课,既可用音乐导入法,还可用课件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3~5分钟左右,不能占太多时间。

导入技巧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导入;导入技巧

在新课改中提出“以美育人”,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在肯定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于自身素质的培养。小学音乐教学无论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是有着一定意义与价值的。同时在新时代下,对于学生和教师也提出了新的高度和要求。

一、小学音乐导入教学的意义

詹姆斯•摩塞尔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其实也就是欣赏教育。”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把音乐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拥有真善美的心灵,同时提升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让人得以灵魂升华,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的教学,从更大的角度来说一个学生拥有艺术的气息,有着高尚的情操,那么这个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或者道德品质上一定是无可挑剔的。所以,音乐欣赏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教学,更是学生人生的教学。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技巧探究

1.内涵导入,深入人心。在音乐教学中,有些音乐教师因为无法真正地认识到音乐欣赏的内涵,从而使得在教学当中应付了事,没有达到该有的效果。音乐欣赏的内涵是由一而终,从乐曲和声调当中寻找作者的感情寄托,从而感受到音乐中该有的美丽。但是,有些教师把音乐教学流于口头层面,不能够在实际中认真备课,从而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时,对于音乐的选材没有太多的章法,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无法真正地融入到音乐的意境当中,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兴趣慢慢消失。想要做到真正的“以美育人”,音乐教师就一定要对于每一堂音乐课格外地重视,在认真备课的同时还要对于每一堂课学生的表现和兴趣程度进行记录,之后进行优化备课以及尝试授课,如此反复地观察、记录、优化、备课、授课,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上音乐课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了解欣赏音乐背后的内涵。2.本质导入,感受音乐。音乐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曲中的词语、曲调来想象作者抒发情感的意境以及作者当时的创作场景。但很多时候,音乐教师无法考虑到这一层面上,从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用着较为官方的书面语言把每一首歌曲解释得非常透彻,使学生缺少了遐想的空间,这种缺少想象力的音乐欣赏,会使得学生认为音乐的审美在于背诵歌曲作者的资料与创作背景,而不是通过自身的感觉去欣赏寻找歌曲中潜在的乐趣与魅力,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于这一学科的上课态度不严谨。音乐无国籍,这一点就能够展现出音乐艺术的本质高度。音乐就是要带领学生尽情地释放自己,在更高的舞台上看到情感的飞扬。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音乐教师要做的就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导,不断地抛出问题,引领他们去进行属于自我的探索和解析。无论学生推理的对还是错,教师都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然后再给出相应的正确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到在探索欣赏音乐的这个过程中的快乐在哪里,并且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透彻地了解到音乐的本质是什么。3.美感导入,身临其境。欣赏音乐就一定离不开一个美字,无论是审美还是美感,都与音乐有关。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当中,音乐教师总是喜欢断断续续地播放音乐,并且每播放一小段后,都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析。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本质上的问题,但是这种断续的音乐欣赏会丧失音乐本身的美感,从而让学生无法感受到音乐中的美感,当然也就无法提起良好的学习兴趣。就像詹姆斯•摩塞尔说的那样:“音乐教育其实也是欣赏教育。”音乐欣赏的就是音乐背后的真善美,当学生能够触碰到这一层,学生自然会得到升华。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师一定要正确取材,并且为学生播放每一首完整的歌曲,让每一个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前奏、平凡、高潮、回声、落幕,感受音乐中的人生真谛,也唯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自我的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出属于学生自我的音乐艺术气息,同时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于音乐的求知欲。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完善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显得格外重要,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中的真善美才能够得以体现,让每一个学生不再拘泥于文化课的学习,同时还能够提升自我的德育素质。完善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教师备课、融入教学新理念,这些都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做到并且必须做到的。本文立足于这一观点,为了让学生有着更好地发展,对于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各个层面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希望本文对于这一课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许金波.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技巧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396.

导入技巧范文篇3

在进行物理新课的导入时,可以通过设疑法和激趣法进行导入。浓厚的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而设疑法和激趣法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较高的学习热情进入到课堂学习中。用设疑法进行新课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的发散。例如,物理教师在导入“全反射”的定义时,可以在讲课前给学生提出疑问:“如果将某一束光线从空气介质中斜着进入到水中时,通过不断地增大入射角,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学生一般都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教师就可以开始“全反射”定义的讲述,从而使得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而激趣法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对学生接受物理新概念能够起到铺垫作用。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比较依赖物理实验,针对这一情况,物理教师可以在讲课前进行一个相关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该节内容的趣味,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兴趣和疑问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条件,只有对物理内容感到好奇,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运用实验法进行导入

高中物理的课程一般都和实验有联系,而实验也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新课的导入,物理教师可以运用实验法进行导入。实验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物理现象,从而轻松地掌握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物理实验的优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物理实验的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物理内容前,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进行一个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小实验,通过实验现象一点点地进行物理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该节教学内容。又如在进行“弹力”概念这节内容的讲解时,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个充满气的气球进行挤压,之后松开手发现气球瞬间弹出去。然后在进行该节内容的讲述,从而能够让学生对该节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实践表明:实验法是导入物理新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也是效果非常明显的一个方法。

三、借助类比法和联结法进行导入

在高中的很多学科中都能够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借助类比法进行新课的导入。类比法的运用是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思维的过渡,使学生对新知识能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例如,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以前学的电势能进行类比,来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类比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物理教师顺利进行新课的导入,还能够对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借助类比法进行新课的导入,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并且掌握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联结法也是导入物理新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已知的概念进行联结推理出来的。联结法和类比法差不多,都是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导入的。物理教师借助联结法能够使新课导入更容易,通过新课内容和所学过的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经过一定的思考和推理来得出新知识,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印象更加深刻。类比法和联结法的运用,能够顺利导入高中物理新课,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水平。

四、采取实例法和外延法进行导入

导入技巧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文导入

一、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相对国外而言,起步晚,尚处于摸索探讨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因此,课堂的导入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英语课堂导入的要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的课堂导入是成功的呢?笔者认为一次成功的课堂导入要符合以下要求。

2.1趣昧性

苏霍姆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导入时,老师就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使教材内容以鲜活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教材,防止产生厌倦心理。

2.2针对性

导入的目的是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切忌单纯为了“导入”而“导入”。如果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把导入设计的过于花哨,却完全偏离教学内容,那么就适得其反。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

2.3新颖性

材料要新颖。高职学生,对新事物和新信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时如能利用时下的流行素材或借助于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知识,必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气氛,从而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入正题,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不同的课堂教学具有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其导入方式就不能干篇一律。

3.1教师主导导入法

(1)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教学的形、声、色、光等表现法能够让学生在充满愉悦感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英语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经常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课文。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幻灯片,播放录像、MV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教授《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Loveandmarriage时,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导入新课。我首先通过展示精美的图片讲解婚姻与爱情相关的词汇。然后播放了两段经典的中西式婚礼的影片,这样就加深了他们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学到地道口语,了解了中西文化差异。

(2)时事导入

现行教材贴近生活和现实,很容易找到教材和现实的结合点。利用近期时事来导入课文。但是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SportsEventsandOutdoorActivities中可以结合近期赛事进行讲解。在讲授CelebratingHolidaysandMakingFriends中结合最近的节假日导入新课。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更能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四、学生主体导入法

41演讲导课

教师让一位学生上台做三分钟的freetalk,演讲的内容可以自选(自我介绍、朗诵等),也可以由教师设计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演讲主题。如:HowtocelebrateNewYearatyOurhometown在上新课前让做好学生课前准备,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在学生演讲完后,老师适时地从学生的演讲中导入新课CelebratingHolidays。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同时了解到学生们掌握英语的程度,作为新课的导入,一举多得。

4.2游戏表演法

游戏导入法就是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通过游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游戏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枯燥的学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乐中达到温故而知新,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但如何让游戏本身更贴合课堂,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3课本剧表演

很多高职学生都有表演的天赋,而观看话剧更能激起每位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编成课本剧。教师可事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将课文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再由学生进行排练。如:庆祝节日那一单元,在教师指导下,上课前先让四位学生编写短剧介绍过圣诞节的各项活动。该剧可分为三幕:

ActIChristmaspreparation/ActIIChristmasEve/ActIIIChristmasDay。教师从学生的表演中,逐渐地导入新课。

五、师生互动导入法

5.1随意交谈导入法

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前35分钟和学生随意交谈,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在轻松的氛围中知不觉地引到新课上例如在上《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上册第四单元Talkingabouttheweather时,我和学生是这样交谈的:

T:Howareyourweekends?

S:Quitewel1Thanks.

T:Whyandwhatdidyoudoatweekends?

S:Becauseitwa5sunnyandweplayedoutside.

T:GreatJYeah.theweatherlastweekendswasveryidealtoplayoutside.(老师板书:weather)

T:Whatwilltheweatherbeliketomorrow?(老师板书:What’Stheweatherlike?)

S:Theweatherforecastsaysitwi11berainy.(老师板书:weatherforecast)

T:ExactlyTalkingabouttheweatherisjustthetopicinuait

5.此时,教师因势利导,点明新课已经开始。这种方法过渡非常自然,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5.2复习导入法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联系,使新旧知识紧密结合。以复习、提问、表演上节课学过的对话等开始,向学生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要点。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自然流畅,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导入技巧范文篇5

初中生的思维主要是以感性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教师尽管对一些物理现象用生动的语言再次描述出来,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的直接印象效果好。俗话说的好,白一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为学生演示一些实验是必要的,实验的可信度高,而且可见度大。一些直观性较强、趣味性较浓的实验则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剂兴奋剂,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分析“升华和凝华”的相关知识前,可以先为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在烧瓶中放少许的碘,然后再对烧瓶微微进行加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碘的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停止加热后,再继续去观察烧瓶中的碘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凭自己的经验认为,固态碘加热之后先变成液态的碘,然后再变成气态的碘。但是,实验结果却不是这样的,实验的结果则是给固态碘加热升温之后,其直接变成了气态的碘,停止加热降温之后,气态碘则直接变成固态碘。开展这样的小实验,然后再直接导入本节课需要探究的主题—升华和凝华。这样的导入,既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进入到对新知识探究情境当中,而且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新知识。

二、设置陷阱,引入新课

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意地选择一些和生活观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一些陷阱,故意让学生去碰碰钉子,有时候则能够起到启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的目的。  例如,在探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相关问题时,就可以这样问学生: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需要有力的作用?速度大的物体是不是也一定是受到了一个大的力的作用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则都是错误的,但是很多学生则认为都是正确的,他们产生这种错误的主要因素是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所迷惑了,比如说静止的车,人推它才动;静止的树枝,风吹它才会动等等。当教师把一些日常生活中认为千真万确的事情是正确时,通过实验验证其不正确时,则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到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上面,这个时候,教师再巧妙地导入新课,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分析知识的态度。

三、由学生的错误生活经验导入

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有时候是不可靠的,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的错误。导致学生生活中产生的错误经验的根源则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表面产生误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抓住他们的错误进行新课的导入,结果则能够使得学生大吃一惊,他们也就会特别佩服教师,惊叹物理知识的神奇的同时,还会使得学生陷入到深深的思考当中。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时,笔者找来了一个空玻璃杯灌满水,然后再用硬纸片盖住杯口,把玻璃杯倒过来,这个时候学生:“我如果把手松开水会流出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肯定会。”这个时候,笔者把手松开,但是学生则看到相反的现象时,全班的气氛沸腾了,之后大家都沉默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够顺势讲解其中的缘由,效果肯定是非常好的。再如,笔者在讲解“物质的熔点”中,找来一个塑料袋在酒精灯火焰上一烧,塑料袋立刻被烧了一个窟窿,然后笔者再取一个灌上一些水再烧一下,问学生:这个时候,塑料袋还会被烧坏吗?当学生产生疑问之时,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来验证这一问题,这样的教学也会使得学生在自己的错误经验中不断地修正自己,充实自己的物理知识。

四、直观导入法

导入技巧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巧设悬念,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利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奥苏伯尔称之为“组织先行者”。

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借实物器件,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公务员之家

导入技巧范文篇7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2)、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公务员之家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导入技巧范文篇8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2)、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公务员之家

导入技巧范文篇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

(一)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辄止。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主要方法摘要:

1.题目分析法

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例如摘要:《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假如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摘要:“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来了。

2.篇中揭示法

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

3.归纳总结法

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功能,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二)备课“六忌”

1.忌简单照搬

2.忌千头万绪

3.忌闭门造车教师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全然不顾,势必降低教学效果。

4.忌琐碎设问有的教师一问到底,不管新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在不该设问处滥问,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5.忌盲无目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备课时毫无目的,课堂上随意发挥,学生只会茫茫然,所得甚微。

6.忌程式定势根据小学生好奇求新求变的心理特征,教师备课时,必须因文而异,教法富于变化,努力寻求新奇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单调乏味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练习,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纰漏,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足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假如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在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

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摘要:

第一,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第二,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导语。

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新问题,将其和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由于每节教材内容有其丰富而广阔的外延,涉及许多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事物,课堂的起始设计,也可以从他们的关联中寻找线索。

第三,导入要言简意赅或短小精悍。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使人有喧宾夺主之感。

第四,导入的形式要丰富多彩。

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技巧,一定要灵活运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产生呆板之感,导入导语也不例外。

导入技巧的运用

提问议疑导入。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新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性的功能。例如摘要:《司马光》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摘要:小朋友,假如平时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办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来?今天要讲的课文中的司马光,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叙述故事导入。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重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喜好。如教《草船借箭》一课,老师就可通过讲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万只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喜好一定会很浓。

歌谣导入。歌谣,非凡是儿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功能历来备受重视。课堂教学中也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引导,可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

谜语导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让学生猜一个谜摘要: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谜语导入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喜好浓厚。

游戏导入。小学低、中年级宜采用这种方法。

图画导入。通过图象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故事时,教师一笔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震动了的孩子,情绪是异常振奋,精神会格外专注,思维也会空前活跃,各种理解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至。

导入技巧范文篇10

幼儿教师的教学口语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性、逻辑性、形象性、情感性、针对性等。这里所说的逻辑性,主要是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路清晰、思维缜密,安排教学环节要连贯,同时在给学生解释或者讲解内容的时候需要做到内容简洁,并且还要保证句子结构都是完整的。幼儿教师口语的形象性要求幼儿教师在给学生描述事物的时候可以多运用修辞手法详细的解释出来,通过利用叠词或者拟声词让幼儿可以提高兴趣,让学生可以融入到课堂中。幼儿教师口语要求富有一定的情感,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教师可以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来激发幼儿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音调的变化来增强情感的表达。针对性主要指的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利用不同的教学口语,在进行小班幼儿教学时,幼儿教师需要利用简短、简单的词语进行表述,语气可以稍微夸张一些,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语速一定要慢,需要进行多次重复;中班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句式了,内容就可以更加丰富一些,提问的内容可以广泛一些,这个时候就不需要进行多次的重复;大班的语言就可以相对来说复杂一些,复句多一些。

2.教学口语分类及其训练技巧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以及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将教学口语分为: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应变语以及总结语等。2.1导入语。可以直接将导入语称为导语,教师通过教学内容设计的开场语,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俗话说,一个好的开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依旧适用于课堂中,教师通过导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这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导入语,一定要精心设计。2.1.1导入语基本要求。导入语是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导入语不宜过长,它仅仅是为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设计的导入语应该具备短小精悍、点到为止,同时还应该富有创意,更为重要的是切合主题。2.1.2导入语类型技巧。导入语的种类很多,教师需要灵活运用,选择最适合自己以及幼儿的方式进行导入。常见的导入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类:故事导入法、教具导入法、题解式导入法以及谜语导入法。比如:教具导入法是幼儿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新奇的教具,玩具或者实物的形式导入新课。这种形式的导入最为直接简洁,可以让教师直入主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幼儿的年龄、认知结构等来设计新型的导入方式,教师不需要局限性于某种特定的形式。2.2讲授语。讲授法就是教师在阐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知识、传授技能以及培养学生情感观等进行的语言。其实讲授语就是在日常课堂中最为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教学语言的主体。2.2.1讲授语基本要求。幼儿通过教师准确的讲授性语言,获取知识,教师通过讲解将幼儿在学习中的疑点、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以健康的审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因此这就需要讲授语要准确清楚,条理分明,同时由浅入深,要通俗易懂,当然连贯是必不可少的。2.2.2讲授语类型技巧。讲授语可以分为讲解语、点拨语、评析语以及归纳语。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归纳语,教师需要通过具有共性的一些个例进而推导出普遍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例题的选择要准确。2.3提问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使学生加深理解的语言形式。课堂中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反应,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活动。2.3.1提问语基本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给学生提出问题方法的过程,对问题的思考其实就是对思维的训练。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白不能一味的进行提问,要在合适的时间适当的进行提问,也就是说提问一定要适时且适度,同时还应该掌握提问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2.3.2提问语类型技巧。国外有学者对提问的方式进行过研究,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根据教学过程中实际的提问形式可以分为强调性提问语、矫正性提问语以及发展性提问语。

幼儿教师在讲课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语言,同时还应该根据每种类型的口语的特点进行训练。教师应该通过语言技巧把握整堂课的节奏,音调要有起伏,重点内容音调可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自我监听,通过自己发出的声音和自己想要发出的声音进行对比,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

参考文献:

[1]方芳.浅谈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