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3:52:28

导入法范文篇1

一、出奇演示导入法

此教法是利用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针对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好奇心理,做一个出奇的小实验而引学生进入佳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以后的学习和听讲。如在讲“汽化和液化”一节时,我一开始用水在黑板上写“注意”二字,学生精力一下子集中了。而过了一会儿“注意”二字却在学生的注意中不见了,接着老师讲这一现象就是“汽化”,我们今天专门学习它。又如在讲“大气压强”时,可先取大小合适的两支试管,大试管装上一半水,将小试管套入大试管中后倒置,当水流出时,小试管会运动到大试管底部。这是为什么?要弄清楚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气压强这一节,这时的学生已在惊奇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

二、简介科学家导入法

此教法是利用物理学凝聚着物理学家执著的追求和毕生的精力及智慧的结晶,陶冶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初中物理是物理学入门阶段,使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探究问题,是学好物理的开始。如在讲“光的色散和物体颜色”一课时,我先介绍了牛顿为研究这一问题“吹肥皂泡”的故事。牛顿吹肥皂泡痴迷到被邻居误认为好好老头疯了,像个孩子一样,一天到晚吹泡泡玩。后来人们知道他是为了进行科学实验,并且又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时,都肃然起敬。牛顿到底是在搞什么实验?研究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问题。接着板书课题———光的色散和物体颜色。又如在讲“电荷”内容时,可先讲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爱迪生,为了试验摩擦生电,他在雄猫身上狠命搓揉直到双手伤痕累累,他的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电荷”一节。这种开课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感动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借用“顺口溜”的语调技巧导入法

此教法是把物理学中的一些现象,借用“顺口溜”的语调制造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力。如讲“摩擦力”一课,笔者说了一连串悬念(用评书语调):当你奔跑中不小心脚踩在西瓜皮上时,会出现什么情景?你能在光滑的冰面上行走自如吗?没有一点功夫你能抓住鳝鱼吗?用这些悬念很自然地导入下面对摩擦力的学习。再如笔者也可以朗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等。接着问学生坐地能走八万里吗?两岸青山能走吗?带着这些问题导入新课“运动的描述”一节的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四、趣事导入法

此教法是运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巧妙地设计一些有趣故事而导入新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探求。如讲“阿基米德定律”时,可以给学生讲“怀丙和尚打捞铁牛”的故事。又如讲“运动的描述”这一节时,除了用上述“顺口溜”导入法外,还可讲这样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他随手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竟是一颗子弹,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要想弄清楚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习“运动的描述”这节内容。

五、类比导入法

此教法是运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知识的形式和性质上的类似性,恰当地运用对比的方法导人新课.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讲“电功率”时,可用功率来类比,讲“电压”时可用水压和水压差与电压和电压差相类比。又如在讲内能时,可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来类比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这些类比教法既增加了物理新概念的通俗性和直观性,既达到对知识触类旁通的效果,又对学生科学思维起了示范作用。

六、思想教育导入法

此教法是告诉学生,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大陆。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如讲“磁现象”一节时,首先介绍我国四大发明,讲述我国在公元11世纪就已将指南针运用到航海技术上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指南针才传到欧洲。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指南针的发明,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它是一个具有什么性质的物体呢?接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磁现象”一节的学习,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七、幽默语言导入法

导入法范文篇2

关键词:中职教学;兴趣培养;机械专业

所谓新授课导入实际上就是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开始,俗称“开场白”,“开场白”是否对学生有吸引力决定着整节课的教学质量。中职学生本身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态度消极,基础较差,如果我们教师还一味沿用传统教模式导入新课,上课前也习惯性板着面孔,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话“今天我们讲×××”,这样的课堂导入只会让中职学校学生置若罔闻,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正是因为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索趣味课堂导入法就成为了新时代教师口中的热门话题。接下来笔者就重点谈一谈自己对此的见解。

1问题引入法

所谓问题导入,就是指课堂开始我们直接提出一个问题,以问启思,调动学生的思维,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每一次新授课导入的问题都应该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现状以及课堂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的难度要适宜,一次性可以提出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问题能够有所得。如此一来方可起到以问题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目的。当然,问题导入法最关键的作用在于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形式提出与课堂教学相符合的问题,点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往往通过问题能够让学生思维更集中,注意力更集中,唤醒学生那种积极期待答案的意识。这种新授课导入方法往往比直接导入法更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也更好。例如教学《机械制造基础》中“有色金属”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有些金属是有颜色的吧?有人愿意分享自己见到过的金属以及其颜色吗?你能否从颜色就直接区分这些金属呢?”通过提出几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问题,看似简单,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基础差,往往略知一二却模棱两可,说不清或者说不全。当学生基本回答问题后,我们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此时由于部分问题学生没有完全回答上,自然也会抱着弄清楚的想法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自然也就起到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对所讲述新课学习的指向性的作用。

2多媒体导入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多媒体逐渐走进课堂,走进我们的视野。作为中职教师,我们不能固守的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紧随教育动态,引入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比如本文所探讨的多媒体导入法。在导入新课内容时,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导入视频、图片、音乐等丰富的内容,以此点亮课堂,点燃学生学习激情。例如,在进行“生产自动化”这一知识的教学前,我们就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机械自动化生产以及传统手工也生产的视频和图片,课堂伊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有哪些自动化机械,对比自动化生产和传统生产的差别,以此让学生开始掌握一节课教学的重点。

3资料导入法

所谓资料导入发其实就是指运用课中材料,比如科学家法明史、机械发展史、科学家轶事、科学家故事等等背景资料来导入新课,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编排,有选择性的引入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新授课导入方法最大的特点即是:真实、可靠、生动有趣。并且通过引入科学家相关故事,以科学家的精神来激励学生,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利用幽默风趣的故事资料导入新课,也能够将学生的无意识注意转变为友谊注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紧随教师思维,快速将精力投放到课堂之上。

4文娱导入法

文娱导入法包含的形式非常之多,比如游戏、诗歌、猜谜、对对联等等,其实这些我们也都可以统称为一种游戏活动。这种新授课导入法是最容易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也是最容易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感受的。往往采用此类新授课导入法,都费用容易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学生能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寓教于乐的教学。当然,文娱导入法嘴适合于教学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比如“材料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我们可以设置一个猜谜语游戏。又比如“非金属材料”材料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快速抢答游戏,让学生判断以下图片(多媒体展示)那些是非金属材料,一分钟看谁答得有准又快。如此一来,真正将课堂教学重难点知识以一种精彩有趣的活动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即可习得知识。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几种新授课导入方法,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以此导入我们也可能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比如文娱导入法期间可以插入多媒体导入法,多种方法并行方可真正构建多样化课堂,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5结语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作为新时期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中职学校特点,综合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规划教学模式,制定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参考文献:

[1]唐伟敏.技校机械教学之我见———理论与技能的综合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4):4.

[2]周振宇.技校机械教学———理论与技能综合提升[J].中文信息,2015(03):331.

[3]彭显川.浅谈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1).

[4]殷召梅.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07).

导入法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入式教学;实施策略

推进高中语文教改的深入发展,要从教学观念上强调素质教育,突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缺失吸引力,难免出现枯燥与乏味,而导入式教学法,通过导入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确立导入式教学法的重要地位,升华课堂教学氛围

导入式教学法的实施,在于贯穿教学目标与任务,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课堂伊始,摈弃传统的单一讲授,以启发式、新颖性、趣味化等手法,来营造乐学氛围,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导入式教学法,教师要善用启发性语言,来构思课堂想象空间,将知识的呈现与学生的思考相融合,引申出更加深奥的教学内容,学生从思考中探究知识,了解文化,增进主动思考与辨析力。导入式教学法,教师要善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顺应高中生的思维习惯,以新颖、别致、趣味化导入,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学习《再别康桥》一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导入歌曲《再别康桥》,从动听的歌曲中营造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理解与互动,也让学生能够从愉悦中体验文本的情怀。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根据故事所讲述的背景,与《霸王别姬》音乐具有关联性。为此,我们从歌曲的播放与歌唱中,让学生从歌词中来了解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与英雄末路时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然后发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英雄,项羽为什么会沦落如此下场?对于该问题的解释,将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鸿门宴》开始。”由此来引入文本主体,让课堂教学别开生面。

二、留置悬念,为后续课堂导入埋下伏笔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置悬疑,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状态。在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充分分析文本内容,从中设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疑问”中敢于质疑,开动脑筋来解惑。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学《岳阳楼记》时这样导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从南宋人编的《宁文鉴》开始,直到当代的各类散文选,都选有这篇文章。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岳阳楼记》,想想其中的道理。”这样设疑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根据本文所运用的计谋,我们可以这样导入:“本文是一篇谋略文章,故事讲述了烛之武与秦国的外交计策,大家阅读后,想一想‘三十六计’,本文与哪一计最相似?”由此提问,瞬间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新颖与趣味,也将文本的阅读与思考进行融合,从中发现谋略是哪一计,也能够让学生利用课堂阅读,进行探讨交流,增进课程内容理解。在学习《诗经•氓》时,让学生思考:对于诗中所讲述的女子,原本勤劳聪明贤惠,但却为什么会被休弃?请大家带着疑惑,从阅读中查找原因。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从寻找答案中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文本,抓住学习主线。

三、以艺术化“留白”手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习知识,有时候“曲径”能够“通幽”。在课堂导入设计上,我们既要关注知识的呈现,还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激活联想与想象,增进学生创新力的培养。课堂导入设计,除了要营造良好的趣味空间外,还要给予适度的“留白”,让学生自主去想象,去放飞思绪。在学习《琵琶行》一文时,通过分析文本内容,了解其主旨在于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要用“同”,这里的“同”表达了作者与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寄托?还有,在学习《逍遥游》一文时提出:对于本文所讲的“四笑”,分别代指谁,又是谁在“笑”谁?又是为何而“笑”?通过对这些“笑”的分析,让学生去揣摩庄子的智慧,去领会庄子的“逍遥”情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并不只是需要学生学,还需要教师教,只有教得恰当,学生才能学而有效。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要留有余地,要明确什么时候留、留什么、怎样留。恰到好处的“留白”将会不断充实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弥补学生独立思维的不足,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以课堂情境导入为构建,增进学生情感体验

导入法范文篇4

关键词:导入法;初中政治;教学方式;生活情境

一、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传统的初中政治的课堂上,教师们往往专注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的讲解,而学生们也只是随着教师的步调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听讲,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一些课堂上的交流,常常会导致一种单向传授知识的情况发生,学生们学习的气氛也就变得比较懒散而沉闷,这对学生们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其次,有的教师在上政治课的时候,将上课讲解的焦点聚集到书本上的一些固有知识,而很少会从书本出发再去导入一些值得讲解的课外内容或是其他的一些资源,学生们真正能学到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他们的视野的拓展也会因此受到阻碍,从而不利于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建立初中政治知识体系。同时,以往的初中政治的教学目的都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考试成绩,确立这样一个明确的目的固然无可厚非,但很多时候教师们却过于看重这项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其他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们的学习过程缺少了很多重要环节,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二、导入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1)丰富教学内容,导入课外知识。在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们的讲课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这对于如今多变化的社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都知道,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几年才一编,才重新更改或添置新的内容,而我们生活的世界却是瞬息万变的,教材中所讲述的内容往往跟不上社会形势,尤其是政治学科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政治教学更需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教师们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导入一些课外知识,这样才能使得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丰满起来,才能有效帮助学生们建立起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政治知识的网络体系。例如,在教授“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这一节的内容时,不但可以将课本内容给学生们详细讲述,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给学生们补充一些十八大以后课本中所没有涉及的基本国策。就拿十八大将“男女平等”列入一项基本国策来说,这项国策极大地保障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确保了她们参政议政的权利,可以说这项国策的确立彰显了我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提高。为学生们补充导入一些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能更好地为学生们传输一些准确的政治信息,为他们的知识积累提供帮助。

(2)改变以往教学,导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于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初中政治教师应当予以改变,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如果还像以前一样让课堂处在一种沉闷的氛围之中,不但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亢奋而积极的学习状态,甚至还有可能让学生们因此而厌烦政治这门学科。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教学方式,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以及一些多媒体文件的播放等等。例如,在讲到“财产留给谁”这节课的内容时,在讲完相关财产继承的知识后,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段法制栏目所播放的有关财产继承纠纷的案件视频,借此让学生们在观看视频时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对照解读。像这样导入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在知识的讲述上更加方便,通俗易懂,更能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活跃积极,这对学生们保持一个兴奋而有朝气的学习心态是大有裨益的。

(3)打造生动课堂,导入生活情境。众所周知,由于初中政治教学课堂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一周没有多少学时去给学生们讲述过多的东西,再加之每学期的教学内容比较繁多,所以大部分教师只能选择将最主要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往往不会去考虑课堂的生动有效性,这其实是一个得不偿失的举措,毕竟一个生动的课堂较严肃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大得多。因此,为了提高政治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导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们把知识带到自己的切身体会中去,带到生活的实践中去。例如,在讲到“公民的义务”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履行义务的行为,这样就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达到了学以致用,这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更把知识运用的方式直接示范给他们,对提高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们要通过导入教学手段和内容来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们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运用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耀兵.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4(31).

[2]马建成.巧设导入激活初中政治课教学[J].中小学教育,2015(03).

导入法范文篇5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导入法范文篇6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导入法范文篇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疑问往往能激发出求知者的探索欲望。在物理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疑的方式进行新概念的导入,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得出相关的结论。如在进行安全用电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出“小鸟停在高压线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时学生会思考高压线都是有触电危险的,那么会直接想到触电现象。这时教师可以顺势提问“为什么小鸟在高压线上不会发生电击的现象?”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激发其学习动力。又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让学生联想高空蹦极的运动,然后提出“运动员在蹦极的过程中下落的高度和速度之间有联系吗?运动员的体重对蹦极运动有影响吗?如果两个相同体重的运动员从同样的高度跳下,所需的时间是否相同?”通过由浅入深的设问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活,并刺激他们一步一步往知识更深处探索。这一连串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二、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并了解其变化规律的基本途径。通过实验往往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物理变化的规律,激起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学习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弹力时,教师可利用小车受弹簧压缩和拉伸的影响的实验导入新课,自然地带出弹力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更轻松地去了解弹力的相关知识。又如,学习有关电路的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实验作为导入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组装线路,了解电路的各种流动方向以及明白其中原理,明白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短路现象,什么情况下才能称作是串流和直流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领悟本节课的知识点。再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新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白纸和小球、纸团和小球之间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当把展开的白纸团成团时,它的重力没有变,只是它的体积变小了,这就导致了它和小球下落的运动几乎一样快的结果,这原因何在呢?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满怀好奇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三、类比导入法

类比法是利用已知的知识点推导学习类似知识点的方法。类比导入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概念,还能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复习。物理课程中,知识点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巧妙地应用类比法进行新课的导入,将知识点有效地进行衔接,使学生通过比较,加深理解的深度。如在进行全反射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联系之前讲授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在出现光折射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大射入的角度,会发生什么现象,进而引出全反射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全反射与折射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又如,在学习电阻定律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法,将欧姆定律和电阻、电压相联系,让学生试着去思考:导体电阻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探讨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四、情境导入法

导入法范文篇8

一、魔术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课堂导入的最佳方案.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喜欢魔术表演,大家齐声说“喜欢”.然后表演一个魔术,名叫“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把棉手帕放入酒精与水的混合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个镊子夹住手帕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火焰很大,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而手帕依旧完好如初.学生感到很惊讶,有的小声议论,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没有烧坏呢?引出新课“燃烧是有条件的”,为后面讲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着火点的概念作好铺垫.学习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又问:有人在做这个实验时,使用的不是棉手帕,而是化纤的,结果手帕也跟着燃烧了,谁能分析一下原因?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进一步落实了“着火点”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温故知新导入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较强的连贯性,教师可以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能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例如,在讲“CO2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提问O2的实验室制法,自然过渡到后者.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降低了新知的难度,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三、化学故事导入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教师如果结合化学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教师可以讲欧罗巴号战舰是因为马吃的草料堆积缓慢氧化起火而沉海的,也可以讲二战期间把白磷溶解在CS2里,再把溶液滴加在小白鼠身上,由于CS2的挥发,白磷自燃,烧毁了敌人兵工厂的故事.故事导入法,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步入学习佳境.

四、谜语导入

学生对猜谜语兴趣很浓.有些知识,教师可以编成谜语,通过让学生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可以请学生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又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谜语:符号像倒工,无色味最轻,遇火有水生,还原有本领.这样,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问号,迫不及待要解开谜语,提高了求知热情.

五、生活实例导入

知觉总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和旧的经验相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提出与新课有关的典型问题,要求学生给予科学的解释,启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中和反应”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涂些稀氨水可以治痛止痒.这又怎么解释?这样,利用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的,但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从而导入新课.

导入法范文篇9

1.1研究对象

将2012级高职护理1班学生89人作为实验组,2班93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均为高考后经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入学,选用统一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授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视频导入法,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搜集与题材密切联系的视频资料,如“院外急救”内容用德国医疗救援联动剧《112》导入、“急诊科护理”用美国《MiamiMedical》导入、“重症医学科”用我国著名“三甲”医院ICU宣传片导入等,基本上每个内容均能在互联网上搜到相关视频,也可将视频资料融合在多媒体课件当中。下面以“中毒概述”的教学为例,具体过程如下。环节1,视频播放:播放“4岁儿童吃炸鸡腿后死亡”(3分钟)、“清华女生铊中毒”(7分钟)两个视频片段,护生观看后颇有感触。环节2,提出问题:导致他们中毒的物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中毒的表现各有不同,如何判断?如何快速识别中毒并做好抢救工作?环节3,学习新知:就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同学共同学习,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环节4,总结归纳:再次回顾视频中的关键点,鼓励护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用专业医务人员的角度重新审视中毒问题,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1.2.2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复习导入等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多媒体课件与实验组相同。

1.3效果评价

采取学院督导组专家评课和教学对象问卷调查的方式,参照“护理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内容自制调查表,调查护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评价问卷由班主任在课程结束后集中发放,护士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问卷和专家意见表明:在教学效果、方法和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充分说明视频导入法教学质量优于传统教学导入法。

3讨论

现阶段,很多职业学院的教师大胆采用PBL、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而视频导入教学法与此类方法异曲同工,都是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精神。而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更加需要视频导入等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实践表明,视频导入法虽然优势明显,但使用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适可而止,避免滥用。

视频导入的时间最好在10~15分钟内,过长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视频是教师更好地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媒介,而不是某些教师为逃避授课任务转而依赖的工具。

3.2充分准备,有效引导。

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详尽充分的准备,如视频下载后的截取与拼接,将无关内容删减,并对视频内容深层挖掘、讨论分析。

3.3教无定法,博采众长。

导入法范文篇10

新课的导入要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以及教学时间、学情反映、外部环境等而变换,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及阅读学习的兴趣。本文就《孔乙己》一文,搜集、设计了十例导语略作浅析,以就教于同仁。

1.巧设悬念。

于漪老师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2.破例切入。

《孔乙己》篇幅较长,授课节数多,教学内容冗长且分散,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导课时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抛开正常顺序,或倒叙,或拦腰截入,直接切入课文的教学重点,以纲举目、开门见山。我们可以这样导入: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典型人物,这个人物的命运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下笔写的呢?请大家先看课文第三段的这句“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句中哪个字眼最关键呢?是“笑”字。孔乙己为什么可笑?人们笑他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抓装笑”做文章?学完了这篇课文,就不难找到正确的答案了。

3.投石激浪。

有位老师执教《孔乙己》这样开讲:“大家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但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孔乙己。”如此开讲,注重抓住人物典型语言和外貌,从反面去造成一种吸引力,促使教育对象去探究教材中的人物。这对于学生了解孔乙己及他生活的环境,认识封建社会给主人公造成的悲剧有极大的帮助。能收“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

4.设疑辨析。

争强好胜,猎奇善辩是青少年学生的性格特点。课堂教学伊始,若能巧设疑难,引发争论辨析,让学生各抒己见,探索研讨,能促进他们的积极思维,使之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动机。因此也可这样开讲:“鲁迅先生是家喻户晓的大文豪。他在《孔乙己》(板书课题)的结尾写有———‘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有人说这是一处败笔,因为‘大约’、‘的确’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矛盾的。你同意这种意见吗?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5.异军突起。

有位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孔乙己叫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叫孔乙己。”教师又问:“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学生稍一沉吟,回答道:“是绰号。”老师紧问一句:“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学生面对这个异军突起的问题,沉思起来,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和课堂教学中的沉闷气氛被打破了,掀起了他们思维活动的波澜,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此时开讲正文,正值妙时。

6.成语导入。

新课伊始,可在黑板上写两个填空题:其不,其不。学生一个个搜索枯肠,寻求答案。正在他们苦思冥想,思想高度集中之际,点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答案,然后就势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孔乙己》。课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社会制度及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阅读时大家用心体会鲁迅先生笔下、心底的这种(手指词语)感情。”这样开讲,不仅语言凝炼精致。占时短,切入教学内容快,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7.温故知新。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的知识得到不断巩固、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讲《孔乙己》一文,可让学生回忆一下初一时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初二时学过的《故乡》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道:“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又是一篇巧用对比手法的佳作。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文中怎样作对比,并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8.即兴导入。

就是根据授课时天气环境、场景、教室氛围,结合所要讲的课文内容,用巧妙的语言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如:有一次,我讲《孔乙己》,时值深秋,天气有点冷,我走上讲台发现下面不太安静,于是我说:“同学们,遇冷,人们常用添加衣服、烤火、喝热汤或饮酒等方式来暖身子。近百年前,也是这样的秋后,有一残疾人来酒店喝酒。他是为了御寒吗?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他以前是什么样子?他以后又会怎样?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板书课题)这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纷纷打开课本,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9.运用插图。

图画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而我们面对的中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多种感觉的感知材料、丰富多彩的表象,让他们大脑皮质中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触发潜伏在其意识深处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义教版教材上,《孔乙己》一文中有张插图,是以孔乙己喝酒为题材的。开课时,可引导学生看此图中人物的动作、服饰、表情,为插图拟题,想其中的含义。如此看一图而观全篇,结合课文内容利用课文插图来导入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