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方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0:23:10

导入方法

导入方法范文篇1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导入方法范文篇2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导入方法范文篇3

一、魔术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课堂导入的最佳方案.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喜欢魔术表演,大家齐声说“喜欢”.然后表演一个魔术,名叫“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把棉手帕放入酒精与水的混合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个镊子夹住手帕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火焰很大,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而手帕依旧完好如初.学生感到很惊讶,有的小声议论,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没有烧坏呢?引出新课“燃烧是有条件的”,为后面讲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着火点的概念作好铺垫.学习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又问:有人在做这个实验时,使用的不是棉手帕,而是化纤的,结果手帕也跟着燃烧了,谁能分析一下原因?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进一步落实了“着火点”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温故知新导入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较强的连贯性,教师可以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能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例如,在讲“CO2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提问O2的实验室制法,自然过渡到后者.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降低了新知的难度,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三、化学故事导入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教师如果结合化学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教师可以讲欧罗巴号战舰是因为马吃的草料堆积缓慢氧化起火而沉海的,也可以讲二战期间把白磷溶解在CS2里,再把溶液滴加在小白鼠身上,由于CS2的挥发,白磷自燃,烧毁了敌人兵工厂的故事.故事导入法,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步入学习佳境.

四、谜语导入

学生对猜谜语兴趣很浓.有些知识,教师可以编成谜语,通过让学生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可以请学生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又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谜语:符号像倒工,无色味最轻,遇火有水生,还原有本领.这样,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问号,迫不及待要解开谜语,提高了求知热情.

五、生活实例导入

知觉总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和旧的经验相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提出与新课有关的典型问题,要求学生给予科学的解释,启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中和反应”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涂些稀氨水可以治痛止痒.这又怎么解释?这样,利用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的,但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从而导入新课.

导入方法范文篇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疑问往往能激发出求知者的探索欲望。在物理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疑的方式进行新概念的导入,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得出相关的结论。如在进行安全用电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出“小鸟停在高压线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时学生会思考高压线都是有触电危险的,那么会直接想到触电现象。这时教师可以顺势提问“为什么小鸟在高压线上不会发生电击的现象?”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激发其学习动力。又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让学生联想高空蹦极的运动,然后提出“运动员在蹦极的过程中下落的高度和速度之间有联系吗?运动员的体重对蹦极运动有影响吗?如果两个相同体重的运动员从同样的高度跳下,所需的时间是否相同?”通过由浅入深的设问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活,并刺激他们一步一步往知识更深处探索。这一连串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二、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并了解其变化规律的基本途径。通过实验往往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物理变化的规律,激起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学习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弹力时,教师可利用小车受弹簧压缩和拉伸的影响的实验导入新课,自然地带出弹力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更轻松地去了解弹力的相关知识。又如,学习有关电路的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实验作为导入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组装线路,了解电路的各种流动方向以及明白其中原理,明白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短路现象,什么情况下才能称作是串流和直流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领悟本节课的知识点。再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新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白纸和小球、纸团和小球之间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当把展开的白纸团成团时,它的重力没有变,只是它的体积变小了,这就导致了它和小球下落的运动几乎一样快的结果,这原因何在呢?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满怀好奇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三、类比导入法

类比法是利用已知的知识点推导学习类似知识点的方法。类比导入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概念,还能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复习。物理课程中,知识点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巧妙地应用类比法进行新课的导入,将知识点有效地进行衔接,使学生通过比较,加深理解的深度。如在进行全反射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联系之前讲授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在出现光折射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大射入的角度,会发生什么现象,进而引出全反射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全反射与折射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又如,在学习电阻定律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法,将欧姆定律和电阻、电压相联系,让学生试着去思考:导体电阻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探讨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四、情境导入法

导入方法范文篇5

关键词:政治课导入方法注意问题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新课导入对整个思想政治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是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在教学实践中,艺术地设计导入,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弛状态中吸引过来,调动他们的充分注意,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故事导入

针对学生爱听有趣故事的猎奇心理,讲新课之前,教师先精讲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有趣、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引出本节课要讲的课题。这种导入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起引思的作用。例如:在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几位负责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到一个贫苦山区去调研,在路上碰到一位本该在学校学习的放养娃,他们便问:你为什么放羊?为了挣钱。挣钱千啥?盖房,娶媳妇。娶媳妇为啥?生娃。让娃干啥?放羊。这件事被登在报纸上,一位在城市上学成绩优秀的中学生看到了这篇报道后,认为自己也处于一种简单的循环中,好好上学,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考上一所好大学为了找份好工作,找份好工作为了娶个好媳妇,娶个好媳妇生个好儿子,再好好上学……而他觉得这种循环又毫无意义,最后,自杀身亡。(同学们立刻开始议论纷纷)教师点拨:这两个事例尽管涉及的人物、结局等都不相同,但实际探讨的是同一话题:即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那么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和价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而然地导人新课。

二、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导入

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语句精炼,语意新颖、言简意赅,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富有感召力,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形象、生动、逼真,学生也乐于接受。用之导入新课,能够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进人最佳学习状态。例如,讲“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时,引用克雷洛夫的名言,“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是湍急的河流”。格言、警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用“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来阐明“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哲理;在讲联系观点时可借助“唇亡齿寒”的典故;在讲质变量变时可用“滴水穿石”的成语;在讲现象与本质关系时可以借助“兔死狐悲”的典故。这样无须费多大口舌就能使学生具体形象地领悟其中的哲理,同时也为课文内容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悬念导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例如,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目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人: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这样导人,“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寻根究底的欲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四、漫画导入

利用漫画可以使课堂活起来。若用漫画导入新课,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进人状态,积极思维,畅所欲言,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授《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一节的导人中,可利用课本漫画“四‘伯乐’相马”,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归纳,点出主旨—主观因素是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重要方面。这样导人新课,方法新颖,直观效果较好,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五、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导入

导入方法范文篇6

关键词:正常人体结构;新课导入;学习兴趣

正常人体结构是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是高职护生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关键[1]。正常人体结构具有名词多、结构抽象、内容单一乏味等特点。教学中往往学生学习被动、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为改变课堂枯燥乏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些新颖的课程教学体系。为提升同学们课堂的参与度,课堂上知识的相关导入工作不容忽视,导课作为章节之间的重要衔接体系,其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听课效果,导课能够保证学生们以良好的学习状态投入于接下来的知识学习中,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个合理科学完美的导课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冲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其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一些较好的新课导入方法,现介绍如下。

1视听导入法

视听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使其集中于课堂,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学习心脏的解剖相关知识时,教师可采用心脏猝死的新闻报道视频引入新课,说明心脏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威胁生命健康,给患者带来痛苦,与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心脏骤停,如果在事故现场遇到心跳骤停时我们该怎么办?”这类新闻报道能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生命的宝贵以及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一方面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学习从而研发新的方法,帮助患者克服伤痛。

2病例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选择一些典型、真实的临床病例。例如在学习肩关节相关知识时,可通过具体的临床案例向学生们讲解肩关节脱位的方式以及相关的疗法,从而进一步引入肩关节的特点,平时的运动方式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实践能力;讲解泌尿系统时通过双侧输尿管下端结石引起输尿管梗阻,双肾积水病例,从而更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引入新课,如:泌尿系统的具体组成以及相应的功能,控制人体尿道的激素是通过什么样的传输方式运送到大脑?肾的具体微细结构以及尿的产生过程。通过实例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能提升学生们的临床解决问题能力,锻炼学生们的思维,提升综合素质[2]。

3护理操作技术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凡是联系到临床知识时,学生均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及求知欲[3]。如讲解皮肤章节时与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操作技术引入新课;与洗胃、鼻饲和抽取胃液的插胃管术,如何将液体灌入肛门,从而减轻腹胀,清洁肠道的灌肠术引入消化道新课的讲解。针对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有选择、有目的性地将解剖学知识与相关的后期护理工作进行对接,提升学生对于人体结构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展开,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4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与人体的记忆曲线密切相关,通过提升知识的再现率,进一步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既有利于教师展开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的积累。神经组织相关知识,导入新课神经系统总论的常用术语;复习四肢骨的主要结构引出肩关节,肘关节等的内容。5疾病宣传日导入法通过疾病宣传日的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例如:讲解消化腺胰腺时用世界糖尿病日(11月14日)的由来导入,讲心时用世界心脏日(9月28日)导入,同理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世界碘缺乏病防治日(5月5日)、世界肠道健康日(5月29日)、世界爱眼日(6月6日)、世界爱牙日(9月20日)等导入相应的课程。疾病宣传日导入法可使学生了解疾病宣传日的由来、每年的宣传主题及目前世界及我国相应疾病的流行概况,让学生不仅关注疾病、关注解剖知识的学习。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适合正常人体结构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远不止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解剖学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知识理解程度以及相关的适应能力,巧妙地引入新课,通过设置相应的情境、分析相关的实际案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教师还应及时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培养全能型人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这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马腾,刘学政,王小飞.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设想[J].解剖学杂志,2007(3):383-385.

[2]唐燕萍,宋炜熙,丑天舒,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8):86-87.

导入方法范文篇7

利用谈话导入

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利用谈话,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教师的谈话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学习《绘画日记》时,伊宁市十五小学奚泽霖老师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都写日记,日记能够记录当天发生的有兴趣的或感受最深的事,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给日记配以简单的画面,使日记更直观、更形象呢?”简洁的一句话既点明了绘画日记是在日记上配画的课题,又以一个反问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要尝试的学习欲望。这时,教师板书课题———绘画日记,接着,教师趁热打铁,利用实物投影放大文字日记和绘画日记的范图,让学生观察,让他们说说,文字日记和绘画日记有什么不同(前者只有文字,后者既有文字又有绘画)?再问这些绘画是干什么用的?学生会很快回答:“是为了表现文字内容的。”这时,教师小结:“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表现和记录每天发生的有意义的或重大的事情。但绘画日记比文字日记表现得更直观、更形象。”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绘画日记的课题意思,而且通过范图和启发分析,加深了他们对绘画日记表现特点的了解,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愿望,为学好创作课《绘画日记》打下了基础。

利用想象导入

想象在美术课中用得较多,往往能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如在学习《想象画———我飞起来了》时,奎屯市第四小学宋环老师是这样利用想象导入新课的。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启发学生:有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呀飞,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教师头戴小鸟头饰模仿小鸟在空中飞翔的动作,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模仿兴趣)。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学生的注意力被老师漂亮的头饰和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吸引了。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愿意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教师高兴地说:“好!现在我们就来飞一飞。请大家慢慢地站起,伸出胳膊,闭上眼睛飞起来。”说着教师打开录音机,配上轻松的音乐,在乐曲声中教师有表情地朗读:“在蓝蓝的天空中,阳光灿烂,霎那间,我长出了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起来了。飞过天山,飞过草地,看到了家乡的新面貌,有高楼大厦,有草原牧场,还有我们新建的学校。还有……”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都急不可待地想表现自己。教师抓住学生的表现心理,鼓励学生按顺序接着发挥想象,说出自己飞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待多数学生一一说出自己丰富的想象后,教师让学生慢慢地睁开眼睛,问:“刚才你真的飞起来了吗?”学生回答:“是想象自己飞起来了。”教师说:“同学们说得对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想象画——我飞起来了》(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点明了课题,达到了导入新课的目的。

利用实录导入

导入方法范文篇8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现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有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由于初中生注意力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还不够强,他们已开始占优势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经验性的,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导入初中数学课堂。

一、悬念导入法

悬念可以使人产生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而当学生用所学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便可以顺势启发,是否可建立一种新的模型来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强烈渴望和尝试中提升素养[2]。例如,教师在讲《负数》一节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先依次让学生计算三道减法口算题:5-3=、7.2-5.3=、6-9=,并分别由基础不同的三位学生来回答。当学生顺利回答出前两道口算题的答案后,其他学生基本没有什么反应,但当第三道题出现时,全班鸦雀无声,全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们认为“减数大于被减数,没法减”。这时教师可顺势启发:“可以减,欠3。”并在对比9-6=3与6-9=欠3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出负数的表示法,紧接着教师可通过介绍我国历史上曾用的赤字表示法,并结合其他相反意义的量的简洁表示,引出负数的定义。

二、归纳类比导入法

归纳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而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过程。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把一个数学对象的已知的特殊属性迁移到另一个数学对象上去的思维过程。归纳和类比都是合情推理,它和演绎推理一样,都是重要的逻辑推理,演绎推理用来证明数学结论,而数学结论及证明思路等的发现主要靠归纳和类比。因此,归纳和类比自然成为数学课导入的重要方法,因为它是新知识生成的重要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论证、反思和探索中强化逻辑推理素养[3]。三、实际应用导入法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一大特点,从数学的实际应用导入,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确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对模型的探寻和应用中树立起模型思想。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先提一个问题:“一块玻璃裂成了三块,为了配同样大小的玻璃,要不要将每一块都带去?如果只能带去其中一块,可以带哪一块去?”随后教师可用事先剪好的硬纸板代替同样形状的玻璃碎片,发给各小组讨论。当各小组通过观察、画图得出同样的结论后,教师可顺势引导,这本质上是探索根据玻璃碎片画出的三角形是否与原三角形全等的问题,而要画出一个形状大小固定的三角形,首先就要知道它的某些边长或角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块玻璃碎片上保留了原三角形的哪些边长和角度,待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再启发总结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于是顺利导入新课。

四、练习错例导入法

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错例导入,进行分析讲评,借此引发议论,是数学课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它能够迅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对算理的反思中提升自己的运算和推理能力。当然,这种错例可以是教师预先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练习中生成的[4]。例如,在教学《算术平方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错例让学生观察,如果学生一时难以找出错误原因,这时教师可以说:“等今天学了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大家就知道原因了。”之后学生会积极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运用这一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对相关概念不仅难以忘记,而且会养成运算时追溯算理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运算素养。

五、观察实验导入法

数学实验已经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且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已同物理、化学一样,正在成为一门实验性学科,深受师生的欢迎。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产生疑问,并开展推理想象,是课堂导入的一种好方法,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例如,在讲《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入: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画有一个圆的纸,纸上的圆没有圆心,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三角板来确定圆的圆心,看看谁先找到圆心。当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能不能利用三角板先画出一条直径。这时应该会有学生发现:当三角板直角顶点在圆周上时,另两条直角边与圆的交点的连线便是直径(若学生没能找到方法,教师可以介绍方法,并进行示范)。然后师生在找寻理由的情境中,开始探索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六、抽象概括导入法

数学抽象和概括贯穿于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整个过程,将许多相似的数学对象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抽象出它们的本质特征,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数学课导入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观察思考,这样才能起到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素养的作用。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教师可这样设计导入:先在屏幕上呈现两个有趣的实际问题,当学生列出方程但无法求解时,教师可提醒学生能不能化成熟悉的方程来解,当学生化简后发现与过去学过的方程不同,这时教师又在屏幕上呈现了多个学生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然后让学生比较分析各类方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七、信息分析导入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一个契机。例如,在进行《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入语:“过几天就轮到我们班站礼仪岗了,班长准备选8名身高尽可能相同的同学进行培训,选哪些同学比较适合呢?”教师即在屏幕上呈现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这些身高情况是前一天由各小组长测量后上报的)。接着教师启发:“这些数据比较杂乱,我们能不能处理一下,让它们更有利于对比和分析?”这时学生会回答:“排序,分组。”随后教师呈现排序后的一组数据,继续问:“谁能说说,老师可以选哪8位同学呢?”这时很多学生便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上,这样就成功地导入新课了。

当然,数学课的导入方法不止以上这些,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只要能使知识得以科学有序地生成和拓展,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就是好的课堂导入,就值得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丽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刘显国.开讲艺术全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导入方法范文篇9

关键词:政治课导入方法注意问题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新课导入对整个思想政治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是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在教学实践中,艺术地设计导入,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弛状态中吸引过来,调动他们的充分注意,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1故事导入

针对学生爱听有趣故事的猎奇心理,讲新课之前,教师先精讲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有趣、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引出本节课要讲的课题。这种导入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起引思的作用。例如:在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几位负责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到一个贫苦山区去调研,在路上碰到一位本该在学校学习的放养娃,他们便问:你为什么放羊?为了挣钱。挣钱千啥?盖房,娶媳妇。娶媳妇为啥?生娃。让娃干啥?放羊。这件事被登在报纸上,一位在城市上学成绩优秀的中学生看到了这篇报道后,认为自己也处于一种简单的循环中,好好上学,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考上一所好大学为了找份好工作,找份好工作为了娶个好媳妇,娶个好媳妇生个好儿子,再好好上学……而他觉得这种循环又毫无意义,最后,自杀身亡。(同学们立刻开始议论纷纷)教师点拨:这两个事例尽管涉及的人物、结局等都不相同,但实际探讨的是同一话题:即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那么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和价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而然地导人新课。

2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导入

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语句精炼,语意新颖、言简意赅,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富有感召力,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形象、生动、逼真,学生也乐于接受。用之导入新课,能够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进人最佳学习状态。例如,讲“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时,引用克雷洛夫的名言,“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是湍急的河流”。格言、警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用“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来阐明“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哲理;在讲联系观点时可借助“唇亡齿寒”的典故;在讲质变量变时可用“滴水穿石”的成语;在讲现象与本质关系时可以借助“兔死狐悲”的典故。这样无须费多大口舌就能使学生具体形象地领悟其中的哲理,同时也为课文内容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悬念导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例如,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目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人: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这样导人,“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寻根究底的欲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4漫画导入

利用漫画可以使课堂活起来。若用漫画导入新课,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进人状态,积极思维,畅所欲言,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授《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一节的导人中,可利用课本漫画“四‘伯乐’相马”,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归纳,点出主旨—主观因素是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重要方面。这样导人新课,方法新颖,直观效果较好,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5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导入

导入方法范文篇10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下分别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教学几个方面谈谈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而“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

又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都是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那个“aluckydog”(幸运儿)习语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见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此外,以《圣经》中的GardenofEden(伊甸园)来指代汉语的“世外桃园”,以Shylock(夏洛克)来比喻“狡诈者,守财奴”,以strongasahorse来表示“气壮如牛”,aftertea的意思是“喝过午时茶”…诸如此类的成语、典故和短语,都是英语民族生产、生活、宗教、文艺的反映,只有将它们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才易于理解和掌握。

2.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以下举例说明几种文化语境的设置:

1)角色表演:

例如,SEFC,Book2ALesson1,学过有关问路的对话之后,教师将学校所在市区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画成一幅示意图,用不同标志表示对话者的所在位置和目的地,并随时将其变换方位,让学生分别扮作旅客和民警,进行问路、指路的情景对话。为此,教师设置了如下对话情景:

StudentAiscallingonstudentBtogiveheramessageabouttheEnglishSummerCamptobeheldthenextMonday.Whenheisatherhome,XiaoWang,hercousin,iscomingin.

2)将阅读课文改成对话:

例如,在学过SEFC,Book2BLesson73-75,Afreedomfighter之后,我们设置了如下练习:

SupposeJane,awomanreporterofanewspaper,isinterviewingMartinLutherKingabouthislifeandstrugglefortheblackfreedom.Pleasemakeupadialoguebetweenthem.

3)单项或多项选择填空:

这类练习是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社交语用错误而设置的。例如:

Passenger:________

Taxidriver;Okey,Let''''sgo.

A.Excuseme,wouldyoumindtakingmetotheairport?

B.Airport,please.

C.Isthistaxitaken?

D.eitherAorB.

[提示]C项意在打听车上是否有人,与答语不相呼应。A、B、D三项中,根据对话双方的身份和动机,乘客叫出租车没有委婉客气的必要,因此,选用B项既得体,又不失礼貌。

3.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例如,SEFC,Book3,Unit1,MadameCurie,结合课文中先后出现的MadameCurie,MarieCurie,Marie,MrPierreCurie和TheCuries,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了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如下所示:

姓名1.名+姓→如Johnwilson

2.名+第二名字(常是父、母等长辈的名或姓)+姓→如EdwardAdamDavis

3.名字常有昵称→如称David为Dave

4.妇女婚后常随夫姓→如MarieCurie

称谓1.Mr/Ms/Mrs/Miss+姓(或加姓名)→如MrWilson(或Mr.JohnWilson)

2.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职称的词不用于称谓→如不说TeacherWang

3.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如David/或Dave(但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如UncleTom)

又如,SEFC,Book2B,Supplementarymaterial5,Pianist,该短剧中写到身为富豪之子的Gary,在父亲MrBraint不给予任何经济资助的情况下,只身到巴黎打工,以体验“earnlivingbyapainter”的滋味,尽管是寄人篱下,借贷度日,Gary却乐此不疲。针对这一情节,教师提问:“WhywasGarywillingtogotoParistoearnlivingbyapainter?”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指出,这里表现了Gary“独立自主、体现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已成为当代美国的社会时尚,也是其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