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2:05:00

导入教学

导入教学范文篇1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程

温故知新这种导入方法是教师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导入方式,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唤醒学生们基于已学知识的前提条件下,使学生对于更高层次的知识进行思考。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导语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联系起来,从而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例如,教师在讲解感悟青春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温故知新这种方法导入,同学们,经过对之前框题的学习,我们对于青春生理以及心理发育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这种生理或者是心理方面的转变,使我们产生一定的困惑,甚至是烦恼,促使我们认识以及行为方面放生偏差,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快乐的渡过美好的青春期,下面教师将同你们一起去探索。这样能够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的激发出来,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视频导入新课程

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能够将主体更加直观并且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促使视频导入这种方式在教学导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视频导入进行合理的使用,能够创建特定的形和声以及色的情景,通过情景所具有的直观性以及形象性,对于学生的感官造成刺激,从而更加容易将学生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景中去,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由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师在讲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同学们放映某个旅游景点缆车掉落的整个过程,场面十分震撼,进而触动学生们的心灵。随后教师停止放映,导入新课程,教师先说明这个案例的画面让人触目惊心,而我们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一旦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应该怎样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下面我们一同学习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课程。这种视频导入的方式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严肃,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提升学习效率。

三、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程

我们学习的知识不仅来自生活中,同时也给生活提供服务。所以,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要具备生活中处处存在知识的教育意识,将政治教材当中那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重点和难点内容,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更加贴近文本,让那些难以理解且比较乏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由浅到深,从感性转变成理性,从形象到抽象,从而更加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把抽象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现象二者联系起来,这样让学生由比较熟悉的生活事物过渡到教材中的知识上面,这种导入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对生活和知识之间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提取知识以及应用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导入新课程

成功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够对学生的各种感官造成强烈的刺激,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在上课时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导入新的课程十分有效,该种导入方式并且还在进行着不断优化。课堂表演不仅十分直观和生动,同时特别形象,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还能够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进而进行课堂教学,给新知识的讲解打下良好的铺垫。但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采取较色扮演这种方式进行导入,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并且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因此,这种教学方式还应该不断进行改善。通过本文对初中政治课堂引入导入教学实践方法的详细阐述,使我们了解到良好的导入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十分有力,并且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应该针对教育对象以及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导入方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希望通过本文对初中政治课堂导入方式的详细阐述,能够给政治课堂导入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何英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导入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教学创设情景建构新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万事开头难”,这一关把握得当,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下面,笔者就初一代数课的导入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课堂实录一:正数与负数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6日

师:时间:200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

地点:哈尔滨的一个村落

事件: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二:初一代数同类项

授课时间:2002年10月22日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生2:一共8.3元

(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生3: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

课堂实录三:初一代数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时间:2002年9月25日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生1:(-3)+(+2)=-1。如:以正东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1。

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1。

师: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3)+(+2)=-1。同理,我们也可以探索其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结果。

由此枯燥的法则引出课题,一则学生有兴趣,二则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也是有来历的,三则让学生自信,因为自己也可以推导法则,过一把探索、创新的瘾。

四、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四:初一代数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2日

师: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多少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

由同学们的书写速度可以知道,他们逐渐接受了将一道“难题”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思维方式,化难为易,效果很好。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揭示了整个思维过程。如果仅仅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掌握的程度可能没有区别。但下次遇上同类的问题,设置障碍再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会让学生回忆此时的情景,这样解答自然不在话下,思维能力由此也逐步提高。

类似地,还可由天平的平衡问题导入等式性质的教学,由对温度计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由银行存款、借贷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等。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

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美]梅里尔<I>&#</I>8226;哈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2.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1、2期。

导入教学范文篇3

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的一环。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学生活动,建构新知;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4.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教学创设情景建构新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万事开头难”,这一关把握得当,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下面,笔者就初一代数课的导入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课堂实录一:正数与负数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6日

师:时间:200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

地点:哈尔滨的一个村落

事件: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二:初一代数同类项

授课时间:2002年10月22日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生2:一共8.3元

(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生3: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

课堂实录三:初一代数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时间:2002年9月25日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生1:(-3)+(+2)=-1。如:以正东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1。

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1。

师: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3)+(+2)=-1。同理,我们也可以探索其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结果。

由此枯燥的法则引出课题,一则学生有兴趣,二则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也是有来历的,三则让学生自信,因为自己也可以推导法则,过一把探索、创新的瘾。

四、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四:初一代数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2日

师: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多少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

由同学们的书写速度可以知道,他们逐渐接受了将一道“难题”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思维方式,化难为易,效果很好。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揭示了整个思维过程。如果仅仅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掌握的程度可能没有区别。但下次遇上同类的问题,设置障碍再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会让学生回忆此时的情景,这样解答自然不在话下,思维能力由此也逐步提高。

类似地,还可由天平的平衡问题导入等式性质的教学,由对温度计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由银行存款、借贷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等。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

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美]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2.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1、2期。

导入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教学研究

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研究,不仅需要遵循一定的导入原则,同时也需要在导入方法加强重视,从而充分发挥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对学生外语学习的辅助作用,提高学校的外语教学质量。

一.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

学研究需要遵循的原则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系统性的原则。因为英美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导入英美文学的时候,需要有秩序的导入,不能随意导入。例如可以按照文化内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类别来导入英美文学。另外在为学生讲述这些英美文学的时候也应该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按照由简入难,由浅入深的顺利来教导学生。其次是真实性原则。老师在向学生讲述英美文学的时候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真实的体现英美知识。例如电影录像、文学文本以及互联网超文本资源等,尽量全方位、多感官的来体现英美文学所变现的外国社会现象,让学生可以真实的最大限度的感受到英美文学的价值。最后是对比性的原则。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相似点又有不通点,在学习英美文学中我们可以找出不同文化在词汇、语言和文本中的不同表现,找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通过对差异的学习来了解外国文化、外国文学。

二.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的研究

英美文学中的文化导入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导入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电影录像、网络资源等,也包含纸质文本、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度文化交流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的预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课后辅导阶段来对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进行研究。

1.预备阶段。预备阶段中既包含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两个方面。老师可以借助微课、PowerPoint等软件来制作课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网上查找英美文学的相关资料,包括照片、视频、文字资料以及音频资料等,不仅包含英美问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也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准备的课件中不仅有标题、摘要,还有重点、参考文献、讨论等等。同时老师也可以让生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自己在网上或者书本资料中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老师也可以给学生准备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2.课堂教学阶段。在课堂教学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英美文学学习,我们以文学作品《红字》为例,来为大讲述学习的方法。首先是分层学习法,我们可以把对《红字》的学习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进行系统的学习。例如第一层次是语言和结构的学习,包含书中的词汇、语法等内容。第二层次是作品风格,包含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语言特色等。第三层次是对主题的学习,及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对人物的刻画,对风景的描写来体会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任性以及思想。通过对以上三个层次内容的学习,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各个层次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列表比较法,通过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比较来体现英美文化的内涵。例如可以通过语法、宗教、价值观等来分析同时代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的表层结构逐渐深入到作品所表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最后是采用真实交流法,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语境,从而在这个语境中为学生讲解作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根据语境的设置,来真实的再现作品中的内容,激发师生之间以不同的角色来保持文化间的互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文学的了解,更好的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在设置语境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设置。例如把作品中的文字和旁白、图案和插画以及视频和动画等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课后辅导阶段。课后辅导阶段主要是运用网络工具来表现出文学课的文化含量。比如老师可以在网上建立一个个人网页,把上课的内容和过程到网上,一方面是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另一方面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方便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师也可以利用邮件、微信等方式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方面进行指导,也可以回答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批改学生完成的作业等。同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网上的一些文学论坛,在论坛上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文化感想,从而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知识的了解。学生也可以在课下上网查资料,或者是观看有关英美文学方面的电影、录像等,从而加深对英美文学的理解,加深对英美文化的认识。

导入教学范文篇5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课堂实录一:正数与负数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6日

师:时间:200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

地点:哈尔滨的一个村落

事件: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二:初一代数同类项

授课时间:2002年10月22日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生2:一共8.3元

(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生3: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

课堂实录三:初一代数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时间:2002年9月25日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生1:(-3)+(+2)=-1。如:以正东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1。

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1。

师: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3)+(+2)=-1。同理,我们也可以探索其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结果。

由此枯燥的法则引出课题,一则学生有兴趣,二则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也是有来历的,三则让学生自信,因为自己也可以推导法则,过一把探索、创新的瘾。

四、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四:初一代数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2日

师: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多少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

由同学们的书写速度可以知道,他们逐渐接受了将一道“难题”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思维方式,化难为易,效果很好。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揭示了整个思维过程。如果仅仅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掌握的程度可能没有区别。但下次遇上同类的问题,设置障碍再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会让学生回忆此时的情景,这样解答自然不在话下,思维能力由此也逐步提高。

类似地,还可由天平的平衡问题导入等式性质的教学,由对温度计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由银行存款、借贷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等。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

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美]梅里尔<I>&#</I>8226;哈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2.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1、2期。

3.杨麦秀:《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学数学教学》,2001年第4期。

4.孙宇翔:《运用“比喻”使教学生动的一例》,《数学教学》,2001年第4期。

导入教学范文篇6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课堂实录一:正数与负数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6日

师:时间:200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

地点:哈尔滨的一个村落

事件: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二:初一代数同类项

授课时间:2002年10月22日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生2:一共8.3元

(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生3: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

课堂实录三:初一代数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时间:2002年9月25日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生1:(-3)+(+2)=-1。如:以正东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1。

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1。

师: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3)+(+2)=-1。同理,我们也可以探索其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结果。

由此枯燥的法则引出课题,一则学生有兴趣,二则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也是有来历的,三则让学生自信,因为自己也可以推导法则,过一把探索、创新的瘾。

四、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四:初一代数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2日

师: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多少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

由同学们的书写速度可以知道,他们逐渐接受了将一道“难题”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思维方式,化难为易,效果很好。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揭示了整个思维过程。如果仅仅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掌握的程度可能没有区别。但下次遇上同类的问题,设置障碍再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会让学生回忆此时的情景,这样解答自然不在话下,思维能力由此也逐步提高。

类似地,还可由天平的平衡问题导入等式性质的教学,由对温度计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由银行存款、借贷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等。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

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美]梅里尔<I>&#</I>8226;哈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2.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1、2期。

3.杨麦秀:《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学数学教学》,2001年第4期。

4.孙宇翔:《运用“比喻”使教学生动的一例》,《数学教学》,2001年第4期。

导入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教学创设情景建构新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万事开头难”,这一关把握得当,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下面,笔者就初一代数课的导入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课堂实录一:正数与负数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6日

师:时间:200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

地点:哈尔滨的一个村落

事件: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二:初一代数同类项

授课时间:2002年10月22日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生2:一共8.3元

(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生3: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

课堂实录三:初一代数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时间:2002年9月25日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生1:(-3)+(+2)=-1。如:以正东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1。

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1。

师: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3)+(+2)=-1。同理,我们也可以探索其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结果。

由此枯燥的法则引出课题,一则学生有兴趣,二则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也是有来历的,三则让学生自信,因为自己也可以推导法则,过一把探索、创新的瘾。

四、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四:初一代数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2日

师: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多少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

由同学们的书写速度可以知道,他们逐渐接受了将一道“难题”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思维方式,化难为易,效果很好。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揭示了整个思维过程。如果仅仅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掌握的程度可能没有区别。但下次遇上同类的问题,设置障碍再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会让学生回忆此时的情景,这样解答自然不在话下,思维能力由此也逐步提高。

类似地,还可由天平的平衡问题导入等式性质的教学,由对温度计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由银行存款、借贷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等。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

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美]梅里尔<I>&#</I>8226;哈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2.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1、2期。

导入教学范文篇8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课堂实录一:正数与负数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6日

师:时间:200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

地点:哈尔滨的一个村落

事件: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二:初一代数同类项

授课时间:2002年10月22日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生2:一共8.3元

(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生3: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

课堂实录三:初一代数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时间:2002年9月25日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生1:(-3)+(+2)=-1。如:以正东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1。

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1。

师: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3)+(+2)=-1。同理,我们也可以探索其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结果。

由此枯燥的法则引出课题,一则学生有兴趣,二则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也是有来历的,三则让学生自信,因为自己也可以推导法则,过一把探索、创新的瘾。

四、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四:初一代数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2日

师: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多少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

由同学们的书写速度可以知道,他们逐渐接受了将一道“难题”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思维方式,化难为易,效果很好。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揭示了整个思维过程。如果仅仅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掌握的程度可能没有区别。但下次遇上同类的问题,设置障碍再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会让学生回忆此时的情景,这样解答自然不在话下,思维能力由此也逐步提高。

类似地,还可由天平的平衡问题导入等式性质的教学,由对温度计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由银行存款、借贷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等。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

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美]梅里尔<I>&#</I>8226;哈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2.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1、2期。

3.杨麦秀:《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学数学教学》,2001年第4期。

4.孙宇翔:《运用“比喻”使教学生动的一例》,《数学教学》,2001年第4期。

导入教学范文篇9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课堂实录一:正数与负数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6日

师:时间:200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

地点:哈尔滨的一个村落

事件: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二:初一代数同类项

授课时间:2002年10月22日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生2:一共8.3元

(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生3: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

课堂实录三:初一代数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时间:2002年9月25日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生1:(-3)+(+2)=-1。如:以正东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1。

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1。

师: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3)+(+2)=-1。同理,我们也可以探索其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结果。

由此枯燥的法则引出课题,一则学生有兴趣,二则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也是有来历的,三则让学生自信,因为自己也可以推导法则,过一把探索、创新的瘾。

四、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四:初一代数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2日

师: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多少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

由同学们的书写速度可以知道,他们逐渐接受了将一道“难题”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思维方式,化难为易,效果很好。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揭示了整个思维过程。如果仅仅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掌握的程度可能没有区别。但下次遇上同类的问题,设置障碍再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会让学生回忆此时的情景,这样解答自然不在话下,思维能力由此也逐步提高。

导入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方式

1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文化导入

1.1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下属学科,主要研究运用语言学知识解决与语言相关的问题。应用语言学的概念最早在19世纪由库尔德内提出,但是在20世纪才被广泛使用。应用语言学从广义上指对各种与语言有关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而从狭义上指对本族语或者第二语言教学方式的研究(贾晓琳,2020)。1.2英语文化导入。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将英语文化撇开,许多教师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导入英语文化,通过英语文化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以及听、说、读、写能力。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英语文化导入,可以给学生构建真实的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能力与语言应用水平。

2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的效果

2.1英语口语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纠正学生不标准的英语发音以及帮助学生掌握在不同语境下单词和语法的使用。中国学生在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学生在二语习得时易受汉语思维影响。例如在汉语口语交流中,有人问:“考试结果怎么样?”受汉语文化影响,人们通常会谦虚地说:“考得不太好。”但是在英语语境中,人们不会这样使用谦辞,对于问题“Whataboutthetestresults?”,像“Theresultisnotverygood”这样的回答意味着考试结果是真的不太好。根据英语文化,学生应该回答具体考试结果如何,例如“80pointsinEnglish”。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具有较大差异,在英语口语交流中学生应该考虑英文文化和语境,给出合适的回答(陈静静,2019)。2.2英语写作教学。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受其英语语法掌握程度影响,学生如果对英语文化与语法的掌握程度不高,受汉语语法影响,其作文会充斥着中式英语,即按照汉语的写作习惯将内容逐字直译为英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式英语现象很常见,许多高校学生因为不了解英语文化,直接按照汉语的语法生搬硬套,最后导致其英语作文不仅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也不明白。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英语文化和语法习惯的导入,让高校学生按照英语语法规范进行写作。2.3英语听力教学。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高校学生应该结合英语文化来理解英语听力材料,学生如果按照汉语的语法和语境理解英语听力材料,其听力117英语广场2020年11月(总第140期)理解结果会出现很大问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必考部分包括英语听力题,学生如果按照汉语语境和语法理解英语听力,最后的听力答题情况会与正确答案相差极大。学生如果想要准确理解英语听力的含义,就必须结合英语文化对听力文本的语境和语法进行分析。2.4英语翻译教学。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注重导入英语文化。学生如果用汉语的语境和语法对英语句子进行理解与翻译,最后翻译出来的译文可能会读起来生硬难懂;此外,学生如果在翻译时只注重英语语法的正确性,而忽略了英语文化和具体语境,最后翻译出来的句子可能会缺少情感,不能准确传达英文句子想要表达的含义。例如有学生将“youarebeautiful”直译成“你很美丽”,虽然意思是对的,但没有传达出原文的赞叹,学生应结合英语文化的语境适当对翻译进行情感修饰,将其翻译成“你真美!”。2.5英语阅读教学英语阅读教学也应结合英语文化来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英文文章中的特殊词语,例如文章中的歇后语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业词语。对于这些特殊词语,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英语文化与社会背景来进行理解,否则学生很难理解文章含义。

3应用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文化导入方法

3.1英语口语教学。高校的大部分专业都会为学生安排至少四个学期的英语课程,因此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的机会非常多。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采用英语、汉语相互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锻炼口语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讲解英语教材的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对话进行口语操练,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语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具体英语文化情境中词句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英语与学生进行沟通,并要求学生相互之间也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通过这样长时间的口语互动教学,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增强。在学生口语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后,英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全英语的形式进行授课,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高校教师可在前两个学期学生口语与听力能力尚有待提高时,用英汉结合的方式讲解教材文章中的英语文化。而经过多篇文章讲解教学之后,学生对英语的风俗文化以及语境、语法等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口语与听力能力得到一定提升,所以在后两个学期,学生可以尝试用全英文与教师交流文章中的细节(何苗,2019)。3.2英语写作教学。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会考察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且英语作文的分数在四、六级试卷中所占比例非常大,因此,高校教师通常会在英语写作教学上花很长时间。高校教师多采用定期布置写作作业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写作的技巧和英语写作思维,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作业。英语教师一般会对写作范文进行讲解,分析写作范文的结构和逻辑思维,同时讲解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讲解文章中涉及的英语文化。英语教师可以每周布置一篇英语写作作业,根据历年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目给学生划定写作话题范围,并让学生根据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写作要求来完成作业。教师在布置完写作任务之后,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和学习范文的结构和思维,为学生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教师可以对该写作话题涉及的英语文化进行列举,例如英语俚语。学生通过多次写作练习可以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技巧,同时学会运用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英语文化为自己的文章增色。3.3英语听力教学。英语听力是高校英语教学中最难的一部分。英语听力教学与英语口语和英语写作不同,教师一般通过播放听力材料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需要听懂听力材料并进行答题。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需要能够跟上听力的播放速度,要能迅速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在听完整段内容后,要能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学生跟不上听力文件的播放速度,则很难理解听力文章的含义和情感。英语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对于难度较大的听力音频,可适当放慢播放速度,还可以对学生没听懂的部分进行回放,保证学生能够听懂听力文章。除此之外,英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英语文化背景联想或预测听力内容的能力,教师可通过导入英语文化内容让学生对听力文章的背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指导学生练习英语听力能力。在学生适应了听力教学后,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播放听力文件的速度,让学生适应正常的听力播放速度且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对听力文件的理解能力。英语文化导入可以让学生根据英语文化背景串联听力文章的前后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当学生了解听力文章中的英语文化背景之后,一开始没有听懂的部分也可以通过联想与猜测得到理解。因此,高校的英语教师应该通过英语文化导入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曾晓霞,2019)。3.4英语翻译教学。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带入到翻译材料的语境中,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英语文化,然后再指导学生根据英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教师需要结合英语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所翻译文章中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最后翻译出来的句子才能传达原文的思想情感。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翻译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英语翻译工作对译者的英语文化掌握水平要求非常高,学生的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整个翻译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要注重英语文化导入。教师可以根据英语电影布置翻译教学作业。例如,教师可以截取电影的某个片段,并播放该片段,让学生对电影片段进行翻译。经过多次练习,学生英语翻译的能力能明显得到提升,译文也会更加通顺,能更好地传递原文的思想情感。这种通过电影台词翻译将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的方式深受学生喜欢。在英语翻译实践中,有些单词必须结合使用语境来进行翻译。例如有的电影片段中主人公在表达请求时只用了一个单词please,结合英语文化背景和影片语境,译者应该将其译为“求你了”或者“拜托了”,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直译成“请”。3.5英语阅读教学。英语阅读要求阅读者对英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学生如果了解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在阅读时就会感到比较轻松,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会理解得比较透彻,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作业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在阅读前,教师先对学生讲解《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的背景,让学生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英语文化,然后再让学生对这篇演讲进行阅读,最后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英语文化导入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英文文章的思想情感。

4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语言学视角下高校教师可以将英语文化导入到口语、写作、听力、翻译、阅读五方面的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静.国际视野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9(30):67-71.

[2]何苗.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探讨[J].海外英语,2019(20):81-82.

[3]贾晓琳.应用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思考[J].戏剧之家,202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