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课程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3:11:02

党史课程结业

党史课程结业范文篇1

关键词:书院制;高校;青年共产主义学校;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校基层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大多开设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部分高校为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体系,创办了青年共产主义学校作为输送和选拔合格共产党员、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一环。高校基层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简称“青共校”,青共校的教育对象是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团员,是高校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晓党史国情,全面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场所,是高校培育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阵地。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的创办是为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建设,具体培养内容及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开展党情国史教育,了解国内外形势,增强青年爱国爱党情感;其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青年团员更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学会用科学理论理性分析问题;再次,端正青年学生的入党动机,提升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最后,提升青年的道德修养,知行合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高校基层青年共产主义学校教学模式的不足

高校目前基层青共校教学模式相对比较传统,教育观念保守,青共校教学的缺点越来越凸显,教育重视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尚未发挥,学习平台局限,理论学习不透彻,教育资源未充分利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效果不够好,还不能达到高校基层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党输送合格人才。目前高校基层青共校教育模式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主体单一,忽视师生的交互作用。在目前的青共校培训教育中,多是单向信息传递。高校基层的青共校一期学员相对较多,且课时量较少,为完成授课内容,教师往往要把握上课节奏,保证教学效率,只是单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党史传达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用随机应变。教师是授课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未被调动起来,缺乏自主探究过程,以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未完全理解和吸收,用科学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二)教育内容刻板,学生求知欲较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课程内容一般涉及党史国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偏重理论学习,目前在多数培训授课过程中,内容的讲解较为死板,故事缺乏新颖性且距离感较强,不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所学理论难以指导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提升。并且学生在青共校理论课的学习和思修课、马原课有很大的重复性,课堂内容重复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求知欲望降低。(三)教育资源未充分利用,教育平台相对局限。为方便传授知识多数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课程采用固定教室上课的形式,偶尔会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但是并未将纪念馆真正作为教育的重要平台,组织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情感体验不够充分,教育的效果并未达到,红色教育资源并未被真正开发利用。同时当代青年通过网络、社区、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可以获得更多的资讯,而目前的青共校课程普遍缺乏与这些平台的结合,课程教学方式十分局限。(四)结业考核方式简单化,教育目标难以实现。目前青共校课程的结业考核中,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背诵轻理解、重成绩轻思想的问题。课程中缺乏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缺乏研讨,青共校结业方式一般是组织结业考试,考核学生对于党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方面考核较少。教师重视完成认知目标,学生以通过考试为目的,与青共校的培养目标相背离。

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的教育课程同其他的课程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青共校课程内容带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增加学生认知,更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改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过程。青共校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他比一般的课程要更为复杂,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和方式更能够契合青共校课程培养目标。(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体验学习由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提出,他给出的界定是“(体验)学习是体验的转化并创造知识的过程”,还概括了体验学习的基本特征:“体验学习是作为一个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体验学习是在辩证对立方式中解决冲突的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可见,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体验式教学是完全不同于行为主义的教学方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刺激—反应”并且不断强化中获得知识,但是体验式教学体现的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在原有的经验上可以被建构,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加工。(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1.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体验式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会大幅影响其学习效果,所以体验式课堂重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建设,由于体验式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育者不能忽视学生的原有经验与个体差异,尊重个性。2.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载体,体验式教学是以直接经验为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学生在课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显性的理论学习,还可以通过隐形的体验获得情感的认同。3.体验式教学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教学中活动等多种形式,可以在实践中获得体验,体验式教学直接作用于感性阶段,增加学生直接经验,在实践中还可以增强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书院制下青共校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实践探索与创新思考

目前部分高校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书院制改革,长三角地区已经有近20所高校成立了各种形式的书院,南京审计大学2014年成立四个书院,澄园书院是其中之一。书院制的管理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德育放在首位,坚持“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教育的“空间突破”“时间突破”,为体验式教学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青年共产主义学校体验式教学的实施。(一)书院制下开展体验式教学的优势。1.第二课堂完善,拓展教育平台。书院不同于学院,承担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工作,贯彻“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构建第二课堂建设,开设各类通识讲座,打造社区书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打造品牌项目;重视学生社区,实现育人功能。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青共校的体验式教学课堂可以充分利用书院提供的第二课堂,拓展教育平台。2.教师资源丰富,提供人员保障。书院为各个班级配备有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尤其是班级团支部活动和推优工作,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状态。还设有多个科室,其中包括党建办公室,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的培养工作,负责青共校课程的建设。还设置了各类导师,如就业导师、心理导师、学习支持导师等,这些一起构成书院思政教师队伍,可以纳入青共校的储备教师,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提供人员保障。3.关注学生自主性,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书院在文化建设、社区建设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让社区成为课堂的延续,知识传授与生活引导相结合;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书院强调学生自主性,学生在书院既是被教育者、被管理者,同时又是教育者、管理者。书院在社区成立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等各类自治组织,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主动性,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二)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青共校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实践,努力在发挥学生主动性、拓展教学实践平台、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寻求突破,弥补传统青共校课堂的不足,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1.开设实境课堂,传承红色基因。澄园书院积极拓展教育基地,挖掘红色教育基地精神内涵,把课堂搬到校外,把红色基因当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教育基地开展各式学习和研讨,目前澄园书院已经在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王荷波纪念馆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校外实境课堂,结合当时的历史事件和共产党人的故事,让青年团员了解党史国史,发扬顽强奋斗精神,继承革命先烈遗训,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青共校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深入人心。2.创新实践形式,实现社会实践项目化。实践和认识是统一的,通过实践可以进一步增进认知,并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体验。一方面,开展长期的志愿服务形式的社会实践,如去支教、担任书院的学习帮扶志愿等,引导学生关心帮助社会上的弱小群体,在志愿活动中增强青年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另一方面,书院鼓励并指导青共校学员,组建社会实践调研分队,申报社会实践项目,书院或学校给予一定的项目经费支持,优秀的社会实践项目可以长期化,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促使学生通过调研,对社会问题或党史、国情进一步认识,提高学生科学研究水平和对党的认同。3.组织阅读研讨,注重体验分享。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仅靠课堂理论学习,还不能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对知识的逻辑关系也不甚清楚。通过组建经典阅读小组,组织学生深入阅读原著或红色经典书籍,学生可以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在阅读时思考和探索,在阅读中与同伴进行研讨,分享自己阅读中对故事或理论的理解,强化学习体验,提升阅读和学习的效果。澄园书院为每个红色经典阅读小组都配备了领读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及时探讨,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在阅读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4.发挥教师党员作用,关注学生个体。书院制模式下,思想政治教师资源丰富,教师党员作为高校党员的重要部分,应该在青年学生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采用教师与学生结对子的方式,发挥教工党支部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监督作用,每位教师与两到三位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关注学生在向党组织靠拢的各个阶段的思想状况,对于青年学生在学习、实践和思想上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提醒,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的总结和反思,提高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引导效果。5.参与学生管理,加强服务意识。入党积极分子应在实践中学习和培养党的优良品格,积极主动地服务他人,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为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鼓励、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承担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担任班级主要班委或者院校两级学生会的部门重要负责人,一方面,青年学生在学生工作岗位上可以锻炼领导和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为学生做贡献时,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学生社会工作可以纳入青共校的体验式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依托书院制优势,积极开展青共校体验式教学,在实践探索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形式较为丰富,但是在体验式教学模式方面还有一些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三)书院制高校开展青共校体验式教学的创新思考。1.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实现体验式教学课堂,需要教师构建好课堂教育所需要的情境,教师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前期准备恰当的素材,通过问题导入、语言、音乐、团体游戏、地图等多个手段,营造恰当的氛围,将直接经验、体验和理论学习连接起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和控制课堂的能力,对课堂的节奏和学生的情感加以正确的引导,达到体验课堂的效果。2.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以直接经验为内容,以体验为载体。教育家杜威说,关于品德修养的课,要关注别人感情的态度。所以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可以要求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寻找优秀的党员进行人物访谈,通过情感上的交流来了解共产党人的责任和初心,同时学生可以对标找差,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通过反思、总结和分享,带来更强烈的体验。3.制定多元的评价体系,重视表彰评优。青共校的体验式教学重视的是青年的全方面发展,仅仅从结业考试成绩判断其是否符合结业标准是不全面的,考核评价应该涵盖理论学习、情感态度、道德修养、实践能力等多角度,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和评分细则,尤其重视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和课堂体验分享过程中起到的表率作用和真实情感,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优秀的青共校学员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宣传,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美]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33.

[2]邢以群,鲁柏祥,施杰,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从知识到智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22—128.

[3]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4):54—58.

党史课程结业范文篇2

第一条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学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和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益,保质保量地为发展党员工作输送后备人才,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培训宗旨

第二条党校学员的培训工作要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学员认真学习党章,对广大党校学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系统教育,帮助党校学员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党校学员全面发展,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三章党校机构

第三条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精神以及党校学员的培训实际,学院党校的名称定为“中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业余党校”。

第四条业余党校是院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是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党员锻炼的大容炉。

第五条党委办公室是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对于党校学员的培训工作负有指导、协调和组织的责任。

第六条业余党校的组织机构设校长、副校长各一名,分别由学院党委书记和专职党委副书记兼任;党校办公室兼职人员设1-2名,具体负责培训实施工作。

第七条各党支部组织委员是各支部党校培训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必须发扬奉献精神,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协助党校办公室精心组织党校学员每一期的培训工作。

第四章学员条件

第八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业余党校培训,需在递交入党申请书半年以后,经班级团支部、系党小组、辅导员(班主任)推荐,条件较为成熟的且在近期考试中没有补考课程者可作为党校学员参加党校培训。

第九条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一般为递交入党申请书一年以上,并被列入近期发展对象的同志。教职工党校学员培训工作与学生党校培训工作共同组织实施。

第十条业余党校的学员范围原则上限于各党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鉴于院属各组织和社团等机构的学生干部,其主要工作由学院统一安排和考核,因此,在这部分学生中可由学院按照适当比例确定人员,并经过其所在党支部考核通过,酌情推荐上报。

第五章教学工作

第十一条业余党校的主要教材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辅导教材为中共党史出版社编写的《入党培训教材》。

第十二条根据学院业余党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党校教师以兼职为主,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聘请的党校教师,以学院党委委员、理论中心组、思政教师为主,视情况聘请市委党校教师来我院授课。党校教师必须热爱党校教学工作和熟悉教学规律,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同时具有较好的演讲口才。

第六章结业工作

第十三条每位学员在结业后要认真填写《中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业余党校学员鉴定表》,字迹要端正,内容要真实,各党支部工作人员要负责填写《中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业余党校学员鉴定表》意见,并存入该学员入党积极分子档案。

第十四条每位学员在培训班学习期间的表现,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平时出勤情况、学习情况、考试成绩、思想汇报等。学员考勤情况占总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在教学环节中,无故旷课一次者给予开除党校处分,不予结业;因假缺勤一次者扣除考勤成绩3分;因假缺勤三次以上者(含三次),不予结业;考勤与考试总成绩不及格者,不予结业。综合考核成绩评定后,反馈到学员所在的基层党支部。

党史课程结业范文篇3

第一条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学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和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益,保质保量地为发展党员工作输送后备人才,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培训宗旨

第二条党校学员的培训工作要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学员认真学习党章,对广大党校学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系统教育,帮助党校学员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党校学员全面发展,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三章党校机构

第三条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精神以及党校学员的培训实际,学院党校的名称定为“中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业余党校”。

第四条业余党校是院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是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党员锻炼的大容炉。

第五条党委办公室是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对于党校学员的培训工作负有指导、协调和组织的责任。

第六条业余党校的组织机构设校长、副校长各一名,分别由学院党委书记和专职党委副书记兼任;党校办公室兼职人员设1-2名,具体负责培训实施工作。

第七条各党支部组织委员是各支部党校培训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必须发扬奉献精神,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协助党校办公室精心组织党校学员每一期的培训工作。

第四章学员条件

第八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业余党校培训,需在递交入党申请书半年以后,经班级团支部、系党小组、辅导员(班主任)推荐,条件较为成熟的且在近期考试中没有补考课程者可作为党校学员参加党校培训。

第九条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一般为递交入党申请书一年以上,并被列入近期发展对象的同志。教职工党校学员培训工作与学生党校培训工作共同组织实施。

第十条业余党校的学员范围原则上限于各党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鉴于院属各组织和社团等机构的学生干部,其主要工作由学院统一安排和考核,因此,在这部分学生中可由学院按照适当比例确定人员,并经过其所在党支部考核通过,酌情推荐上报。

第五章教学工作

第十一条业余党校的主要教材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辅导教材为中共党史出版社编写的《入党培训教材》。

第十二条根据学院业余党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党校教师以兼职为主,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聘请的党校教师,以学院党委委员、理论中心组、思政教师为主,视情况聘请市委党校教师来我院授课。党校教师必须热爱党校教学工作和熟悉教学规律,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同时具有较好的演讲口才。

第六章结业工作

第十三条每位学员在结业后要认真填写《中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业余党校学员鉴定表》,字迹要端正,内容要真实,各党支部工作人员要负责填写《中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业余党校学员鉴定表》意见,并存入该学员入党积极分子档案。

第十四条每位学员在培训班学习期间的表现,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平时出勤情况、学习情况、考试成绩、思想汇报等。学员考勤情况占总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在教学环节中,无故旷课一次者给予开除党校处分,不予结业;因假缺勤一次者扣除考勤成绩3分;因假缺勤三次以上者(含三次),不予结业;考勤与考试总成绩不及格者,不予结业。综合考核成绩评定后,反馈到学员所在的基层党支部。

党史课程结业范文篇4

一、根本动因

从客观现实上看,*有党员7864名,其中农村、社区党员4947名,60岁以上1738人,占3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385人,占48%。农村、社区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异常突出。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常年游离于农村基层组织之外,无法教育和培养,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偏少、年龄偏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另据统计,全县3所完中、8所初中、1所职中有在校学生1.3万人,每年毕业返乡学生4000余人。如果提前介入,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无疑为农村、社区发展党员工作找到了一股源头活水。

从形势要求上看,做好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是发展青年党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保持党的肌体富于青春与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从而保证党的事业在新世纪长远发展的需要。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青年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执政党的希望。党正是拥有了最为可靠、牢固的青年群众基础,事业才蓬勃发展。中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广大中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逐步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事关党的千秋大业的兴衰成败。积极培养他们中的积极分子,源源不断地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学生吸收到党内来,壮大党员队伍,不仅为基层组织培养了后备力量和输送了新鲜“血液”,而且将有效改善全县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学生成长上看,加强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符合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在校的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20岁之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是培养教育的理想阶段。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及时把他们当中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仅需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当代高中学生生活成长在一个急剧变革和发展的年代,他们目睹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业绩,同时又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思想观念、理想选择和价值判断上存在以下特点: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判断存在片面性;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对社会共同理想的体认还缺乏一致性;崇尚先进,认同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但缺乏知行合一的自觉性;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功利,追求实用性;思想活跃,敢想敢说,但分析问题缺乏科学性;积极进取,健康向上,但有时缺乏坚韧性。从心理和年龄角度分析,他们处在思想逐步定型的关键时期,但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还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他们的心理能力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熏陶,因此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用科学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促使其内因作正向发展,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二、基本做法

1、加强领导,建好业余党校团校

为保证工作规范推进,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学校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发展壮大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由校党(团)组织负责人专门负责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为县两所完全中学配备了专职党支部书记,形成了组织部抓总、所在地党委主抓、教育局党委指导和学校党支部负责的三级组织共同抓落实的工作态势,为规范推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以中学业余党(团)校为主阵地,先后在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建立了业余党校,8所初级中学建立了业余团校,多方入手,做到党(团)校组织机构、活动场所、教学计划、教师队伍、党课教材、制度建设“六落实”。在生源建设上,根据自愿报名、团委审核和校党支部审批相结合的原则,选拔上进心强、有一定工作能力、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党(团)校学习。在师资力量上,通过建立“师资库”和专、兼、骋等办法,在县委党校教师、学校政史党员教师和乡土人才中确定了一批相对固定的教员。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学员登记、上课考勤、培训纪实、结业考核“四项制度”,同时实行“一表一卡一证”管理方式:“一表”即学员登记表,对学生参加党(团)校学习的时间、课时及毕业后去向逐一登记;“一卡”即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登记卡,对课程内容、考核结果等予以登记,存入学生个人档案;“一证”即党团校结业证,凡出勤率在90%以上、学习满40课时的学生,经测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

2、结合实际,加强党的知识教育

一是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紧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主线,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党章、党史、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学习为重点,把党的基本理论、党史常识、国情、省情、县情、乡情、时事政治等内容教育作为普遍要求。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初中侧重社会发展规律、党史常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高中侧重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教育,系统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党章》和县情、乡情教育;职中侧重加强入党程序、条件教育及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县情、乡情教育;根据各党团校农村学生比例,还适当增加农村主导产业技术内容的教育。

二是创新教育方式。在具体教育手段上,除采取理论教学,尽量考虑中学生特点,选用他们所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听取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观看电教片,开展“党旗在我心中”等主题演讲会、座谈辩论会等;积极创造条件,让学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优秀基层干部的楷模万里春家乡、全国劳模高远章的产业园及县黄姜、烤烟、蚕桑三大产业基地参观学习和劳动实践,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自然完成对党从认识、了解到热爱、向往的飞跃,促使他们结合家乡建设逐步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3、规范程序,壮大积极分子队伍

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来规范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锻炼工作。

一是规范推优程序。对取得党(团)校学习结业证的学生,经班主任和校团组织推荐后,学校党支部派教师党员谈话,动员其写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由学校党支部按照“积极、慎重”的原则,通过在全班同学和任课老师中调查,经支部大会讨论后作为培养对象,公示无问题的列为积极分子培养。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调整。

二是健全培养制度。完善联系人制度。对已列为积极分子培养的学生,确定党员教师1至2人作为联系培养人,联系人定期了解培养对象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做到包教育、包培养、保成熟。规范建档制度。对已列为积极分子培养的学生,组织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登记表》,学校支部对培养对象的表现情况进行季度综合鉴定。这些材料连同其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卡”、“证”等材料一起进入学生档案。学生升入高校或毕业返乡后,学校党支部及时将学生档案材料移交相应党组织,形成工作链条,保持培养的连续性。建立跟踪培养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注意加强与其中学毕业后所在党组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

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对入党积极分子,还通过组织参加党内活动、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锻炼。首先是在学生干部岗位上锻炼。有意识地把“两好一强”(政治思想好、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选拔到学校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班委等岗位上担任学生干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为别人服务,学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做好学生干部工作中,体验党员标准,增强党性观念。其次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锻炼。在“学雷锋活动月”、创文明班级、帮扶贫困学生、主题教育、素质竞赛等活动中,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在参与和完成任务中增强组织纪律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再次是在党组织活动中锻炼。对重点培养对象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加支部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组织活动,让他们体验党员的条件、标准和管理规范,为其从思想上入党做好准备。

4、严格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四不发展”,即入党申请未满一年的不发展,考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师生意见分歧大的不发展,党员、支委意见不一致的不发展。重点把好发展关和审批关。坚持实行发展对象民主推荐制、党员发展讨论表决制、党员发展公示制“三项制度”。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民主推荐,将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确定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在支部大会讨论党员发展时,实行表决,根据表决结果确定是否发展。对拟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和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进行公示。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上级党委审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审批。

三、初步成效

三年来,全县已有536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10名中学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57名中学生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初步改善了全县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

1、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通过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促进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更多的学生在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积极分子的培养后,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与家乡经济发展、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争做好学上进的模范,不仅提升了学校党建的整体工作水平,还有效促进了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

2、为高校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渴求进步的学生了解党、熟悉党、热爱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升入高校的学生,已有80余人被选入校、系、班干部行列。

3、有效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同时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了一批党员和后备干部。近年来,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回乡后,经过基层组织的再培养,有268人发展为党员,86人被当选为村两委会委员。

三、几点思考

加强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工作。因此,只有从整体上推进各项工作,才能使学生党建工作有持续发展的后劲,为学生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1、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党的基层组织只有抓好自身建设,才能在群众中有向心力。如果学校党组织松松垮垮、软弱涣散,不仅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势必影响党的形象。一要抓好学校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感召力、吸引力与战斗力,引发核心效应。二要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共产党员值得他们学习,起到榜样效应。三要抓好发展优秀教师的入党工作,切实解决和纠正非党员教师存在的“本人不是党员,没法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抵触情绪和学生存在的“连老师都不是党员,入党高不可攀”的错误认识和倾向。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不断改进培养教育方式方法。中学生思想活跃,因此要在党校培训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生动活泼,讲究实效。如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增收问题、社会转型时期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东演变和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的问题、东西方文化冲撞过程中中国传统文明的传承发展问题、市场经济大潮中多元价值的判断问题、当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问题等,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组织他们研究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站稳立场。

党史课程结业范文篇5

一、根本动因

从客观现实上看,*有党员7864名,其中农村、社区党员4947名,60岁以上1738人,占3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385人,占48%。农村、社区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异常突出。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常年游离于农村基层组织之外,无法教育和培养,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偏少、年龄偏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另据统计,全县3所完中、8所初中、1所职中有在校学生1.3万人,每年毕业返乡学生4000余人。如果提前介入,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无疑为农村、社区发展党员工作找到了一股源头活水。

从形势要求上看,做好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是发展青年党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保持党的肌体富于青春与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从而保证党的事业在新世纪长远发展的需要。*报告明确指出:要“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青年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执政党的希望。党正是拥有了最为可靠、牢固的青年群众基础,事业才蓬勃发展。中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广大中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逐步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事关党的千秋大业的兴衰成败。积极培养他们中的积极分子,源源不断地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学生吸收到党内来,壮大党员队伍,不仅为基层组织培养了后备力量和输送了新鲜“血液”,而且将有效改善全县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学生成长上看,加强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符合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在校的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20岁之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是培养教育的理想阶段。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及时把他们当中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仅需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当代高中学生生活成长在一个急剧变革和发展的年代,他们目睹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业绩,同时又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思想观念、理想选择和价值判断上存在以下特点: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判断存在片面性;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对社会共同理想的体认还缺乏一致性;崇尚先进,认同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但缺乏知行合一的自觉性;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功利,追求实用性;思想活跃,敢想敢说,但分析问题缺乏科学性;积极进取,健康向上,但有时缺乏坚韧性。从心理和年龄角度分析,他们处在思想逐步定型的关键时期,但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还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他们的心理能力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熏陶,因此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用科学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促使其内因作正向发展,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二、基本做法

1、加强领导,建好业余党校团校

为保证工作规范推进,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学校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发展壮大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由校党(团)组织负责人专门负责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为县两所完全中学配备了专职党支部书记,形成了组织部抓总、所在地党委主抓、教育局党委指导和学校党支部负责的三级组织共同抓落实的工作态势,为规范推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以中学业余党(团)校为主阵地,先后在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建立了业余党校,8所初级中学建立了业余团校,多方入手,做到党(团)校组织机构、活动场所、教学计划、教师队伍、党课教材、制度建设“六落实”。在生源建设上,根据自愿报名、团委审核和校党支部审批相结合的原则,选拔上进心强、有一定工作能力、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党(团)校学习。在师资力量上,通过建立“师资库”和专、兼、骋等办法,在县委党校教师、学校政史党员教师和乡土人才中确定了一批相对固定的教员。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学员登记、上课考勤、培训纪实、结业考核“四项制度”,同时实行“一表一卡一证”管理方式:“一表”即学员登记表,对学生参加党(团)校学习的时间、课时及毕业后去向逐一登记;“一卡”即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登记卡,对课程内容、考核结果等予以登记,存入学生个人档案;“一证”即党团校结业证,凡出勤率在90%以上、学习满40课时的学生,经测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

2、结合实际,加强党的知识教育

一是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紧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主线,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党章、党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为重点,把党的基本理论、党史常识、国情、省情、县情、乡情、时事政治等内容教育作为普遍要求。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初中侧重社会发展规律、党史常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高中侧重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教育,系统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党章》和县情、乡情教育;职中侧重加强入党程序、条件教育及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县情、乡情教育;根据各党团校农村学生比例,还适当增加农村主导产业技术内容的教育。

二是创新教育方式。在具体教育手段上,除采取理论教学,尽量考虑中学生特点,选用他们所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听取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观看电教片,开展“党旗在我心中”等主题演讲会、座谈辩论会等;积极创造条件,让学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优秀基层干部的楷模万里春家乡、全国劳模高远章的产业园及县黄姜、烤烟、蚕桑三大产业基地参观学习和劳动实践,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自然完成对党从认识、了解到热爱、向往的飞跃,促使他们结合家乡建设逐步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3、规范程序,壮大积极分子队伍

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来规范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锻炼工作。

一是规范推优程序。对取得党(团)校学习结业证的学生,经班主任和校团组织推荐后,学校党支部派教师党员谈话,动员其写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由学校党支部按照“积极、慎重”的原则,通过在全班同学和任课老师中调查,经支部大会讨论后作为培养对象,公示无问题的列为积极分子培养。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调整。

二是健全培养制度。完善联系人制度。对已列为积极分子培养的学生,确定党员教师1至2人作为联系培养人,联系人定期了解培养对象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做到包教育、包培养、保成熟。规范建档制度。对已列为积极分子培养的学生,组织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登记表》,学校支部对培养对象的表现情况进行季度综合鉴定。这些材料连同其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卡”、“证”等材料一起进入学生档案。学生升入高校或毕业返乡后,学校党支部及时将学生档案材料移交相应党组织,形成工作链条,保持培养的连续性。建立跟踪培养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注意加强与其中学毕业后所在党组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

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对入党积极分子,还通过组织参加党内活动、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锻炼。首先是在学生干部岗位上锻炼。有意识地把“两好一强”(政治思想好、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选拔到学校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班委等岗位上担任学生干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为别人服务,学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做好学生干部工作中,体验党员标准,增强党性观念。其次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锻炼。在“学雷锋活动月”、创文明班级、帮扶贫困学生、主题教育、素质竞赛等活动中,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在参与和完成任务中增强组织纪律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再次是在党组织活动中锻炼。对重点培养对象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加支部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组织活动,让他们体验党员的条件、标准和管理规范,为其从思想上入党做好准备。

4、严格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四不发展”,即入党申请未满一年的不发展,考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师生意见分歧大的不发展,党员、支委意见不一致的不发展。重点把好发展关和审批关。坚持实行发展对象民主推荐制、党员发展讨论表决制、党员发展公示制“三项制度”。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民主推荐,将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确定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在支部大会讨论党员发展时,实行表决,根据表决结果确定是否发展。对拟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和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进行公示。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上级党委审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审批。

三、初步成效

三年来,全县已有536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10名中学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57名中学生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初步改善了全县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

1、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通过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促进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更多的学生在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积极分子的培养后,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与家乡经济发展、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争做好学上进的模范,不仅提升了学校党建的整体工作水平,还有效促进了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

2、为高校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渴求进步的学生了解党、熟悉党、热爱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升入高校的学生,已有80余人被选入校、系、班干部行列。

3、有效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同时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了一批党员和后备干部。近年来,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回乡后,经过基层组织的再培养,有268人发展为党员,86人被当选为村两委会委员。

三、几点思考

加强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工作。因此,只有从整体上推进各项工作,才能使学生党建工作有持续发展的后劲,为学生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1、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党的基层组织只有抓好自身建设,才能在群众中有向心力。如果学校党组织松松垮垮、软弱涣散,不仅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势必影响党的形象。一要抓好学校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感召力、吸引力与战斗力,引发核心效应。二要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共产党员值得他们学习,起到榜样效应。三要抓好发展优秀教师的入党工作,切实解决和纠正非党员教师存在的“本人不是党员,没法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抵触情绪和学生存在的“连老师都不是党员,入党高不可攀”的错误认识和倾向。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不断改进培养教育方式方法。中学生思想活跃,因此要在党校培训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生动活泼,讲究实效。如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增收问题、社会转型时期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东演变和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的问题、东西方文化冲撞过程中中国传统文明的传承发展问题、市场经济大潮中多元价值的判断问题、当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问题等,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组织他们研究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站稳立场。

党史课程结业范文篇6

一、根本动因

从客观现实上看,*有党员7864名,其中农村、社区党员4947名,60岁以上1738人,占3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385人,占48%。农村、社区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异常突出。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常年游离于农村基层组织之外,无法教育和培养,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偏少、年龄偏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另据统计,全县3所完中、8所初中、1所职中有在校学生1.3万人,每年毕业返乡学生4000余人。如果提前介入,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无疑为农村、社区发展党员工作找到了一股源头活水。

从形势要求上看,做好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是发展青年党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保持党的肌体富于青春与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从而保证党的事业在新世纪长远发展的需要。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青年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执政党的希望。党正是拥有了最为可靠、牢固的青年群众基础,事业才蓬勃发展。中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广大中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逐步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事关党的千秋大业的兴衰成败。积极培养他们中的积极分子,源源不断地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学生吸收到党内来,壮大党员队伍,不仅为基层组织培养了后备力量和输送了新鲜“血液”,而且将有效改善全县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学生成长上看,加强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符合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在校的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20岁之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是培养教育的理想阶段。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及时把他们当中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仅需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当代高中学生生活成长在一个急剧变革和发展的年代,他们目睹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业绩,同时又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思想观念、理想选择和价值判断上存在以下特点: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判断存在片面性;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对社会共同理想的体认还缺乏一致性;崇尚先进,认同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但缺乏知行合一的自觉性;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功利,追求实用性;思想活跃,敢想敢说,但分析问题缺乏科学性;积极进取,健康向上,但有时缺乏坚韧性。从心理和年龄角度分析,他们处在思想逐步定型的关键时期,但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还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他们的心理能力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熏陶,因此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用科学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促使其内因作正向发展,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二、基本做法

1、加强领导,建好业余党校团校

为保证工作规范推进,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学校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发展壮大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由校党(团)组织负责人专门负责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为县两所完全中学配备了专职党支部书记,形成了组织部抓总、所在地党委主抓、教育局党委指导和学校党支部负责的三级组织共同抓落实的工作态势,为规范推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以中学业余党(团)校为主阵地,先后在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建立了业余党校,8所初级中学建立了业余团校,多方入手,做到党(团)校组织机构、活动场所、教学计划、教师队伍、党课教材、制度建设“六落实”。在生源建设上,根据自愿报名、团委审核和校党支部审批相结合的原则,选拔上进心强、有一定工作能力、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党(团)校学习。在师资力量上,通过建立“师资库”和专、兼、骋等办法,在县委党校教师、学校政史党员教师和乡土人才中确定了一批相对固定的教员。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学员登记、上课考勤、培训纪实、结业考核“四项制度”,同时实行“一表一卡一证”管理方式:“一表”即学员登记表,对学生参加党(团)校学习的时间、课时及毕业后去向逐一登记;“一卡”即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登记卡,对课程内容、考核结果等予以登记,存入学生个人档案;“一证”即党团校结业证,凡出勤率在90%以上、学习满40课时的学生,经测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

2、结合实际,加强党的知识教育

一是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紧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主线,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党章、党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为重点,把党的基本理论、党史常识、国情、省情、县情、乡情、时事政治等内容教育作为普遍要求。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初中侧重社会发展规律、党史常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高中侧重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教育,系统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党章》和县情、乡情教育;职中侧重加强入党程序、条件教育及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县情、乡情教育;根据各党团校农村学生比例,还适当增加农村主导产业技术内容的教育。

二是创新教育方式。在具体教育手段上,除采取理论教学,尽量考虑中学生特点,选用他们所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听取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观看电教片,开展“党旗在我心中”等主题演讲会、座谈辩论会等;积极创造条件,让学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优秀基层干部的楷模万里春家乡、全国劳模高远章的产业园及县黄姜、烤烟、蚕桑三大产业基地参观学习和劳动实践,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自然完成对党从认识、了解到热爱、向往的飞跃,促使他们结合家乡建设逐步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3、规范程序,壮大积极分子队伍

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来规范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锻炼工作。

一是规范推优程序。对取得党(团)校学习结业证的学生,经班主任和校团组织推荐后,学校党支部派教师党员谈话,动员其写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由学校党支部按照“积极、慎重”的原则,通过在全班同学和任课老师中调查,经支部大会讨论后作为培养对象,公示无问题的列为积极分子培养。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调整。

二是健全培养制度。完善联系人制度。对已列为积极分子培养的学生,确定党员教师1至2人作为联系培养人,联系人定期了解培养对象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做到包教育、包培养、保成熟。规范建档制度。对已列为积极分子培养的学生,组织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登记表》,学校支部对培养对象的表现情况进行季度综合鉴定。这些材料连同其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卡”、“证”等材料一起进入学生档案。学生升入高校或毕业返乡后,学校党支部及时将学生档案材料移交相应党组织,形成工作链条,保持培养的连续性。建立跟踪培养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注意加强与其中学毕业后所在党组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

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对入党积极分子,还通过组织参加党内活动、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锻炼。首先是在学生干部岗位上锻炼。有意识地把“两好一强”(政治思想好、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选拔到学校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班委等岗位上担任学生干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为别人服务,学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做好学生干部工作中,体验党员标准,增强党性观念。其次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锻炼。在“学雷锋活动月”、创文明班级、帮扶贫困学生、主题教育、素质竞赛等活动中,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在参与和完成任务中增强组织纪律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再次是在党组织活动中锻炼。对重点培养对象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加支部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组织活动,让他们体验党员的条件、标准和管理规范,为其从思想上入党做好准备。

4、严格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四不发展”,即入党申请未满一年的不发展,考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师生意见分歧大的不发展,党员、支委意见不一致的不发展。重点把好发展关和审批关。坚持实行发展对象民主推荐制、党员发展讨论表决制、党员发展公示制“三项制度”。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民主推荐,将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确定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在支部大会讨论党员发展时,实行表决,根据表决结果确定是否发展。对拟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和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进行公示。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上级党委审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审批。

三、初步成效

三年来,全县已有536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10名中学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57名中学生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初步改善了全县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

1、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通过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促进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更多的学生在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积极分子的培养后,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与家乡经济发展、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争做好学上进的模范,不仅提升了学校党建的整体工作水平,还有效促进了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

2、为高校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渴求进步的学生了解党、熟悉党、热爱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升入高校的学生,已有80余人被选入校、系、班干部行列。

3、有效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同时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了一批党员和后备干部。近年来,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回乡后,经过基层组织的再培养,有268人发展为党员,86人被当选为村两委会委员。

三、几点思考

加强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工作。因此,只有从整体上推进各项工作,才能使学生党建工作有持续发展的后劲,为学生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1、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党的基层组织只有抓好自身建设,才能在群众中有向心力。如果学校党组织松松垮垮、软弱涣散,不仅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势必影响党的形象。一要抓好学校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感召力、吸引力与战斗力,引发核心效应。二要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共产党员值得他们学习,起到榜样效应。三要抓好发展优秀教师的入党工作,切实解决和纠正非党员教师存在的“本人不是党员,没法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抵触情绪和学生存在的“连老师都不是党员,入党高不可攀”的错误认识和倾向。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不断改进培养教育方式方法。中学生思想活跃,因此要在党校培训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生动活泼,讲究实效。如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增收问题、社会转型时期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东演变和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的问题、东西方文化冲撞过程中中国传统文明的传承发展问题、市场经济大潮中多元价值的判断问题、当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问题等,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组织他们研究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站稳立场。

党史课程结业范文篇7

2014年,我们组教科按照年度培训计划要求,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超额完成全年主体班培训任务。全年举办主体班4期,共培训结业163人,超额完成年度培训计划。其中,上半年完成科级干部班培训任务,并组织科干班学员赴开展了一周的异地培训,共培训结业学员39人;与远安党校再次联合举办远当联合青干班培训班,实行封闭式管理,配合远安党校组织联合青干班学员赴开展了一周的异地培训,培训结业学员46人。下半年,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和中层骨干培训班各一期,并组织全体学员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异地培训,共结业学员78人。

2、积极参与、精心组织各项短期培训。全年共与其他单位联合举办短期4期培训班,结业学员269人。其中,与组织部联合举办政工人事业务培训班,结业80人;与机关工委联合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60人;与招商局联合举办招商引资“增高工程”培训班,结业80人;特别是按办精品班、示范班的要求,在10月下旬,举办了为期八天的年轻科级干部领导能力专题研修班,结业49人,市委书记和市委副书记、市长等六名市委常委亲自调研备课,为学员们授课,市委领导针对这期专题研修班年轻干部的特点与需求,一律采用“1加3加2”的形式进行,即:每一位市领导授课前,先听取学员专题自由讨论发言1个小时;在听取学员自由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市领导集中授课3小时;晚上,全体学员再结合市领导的授课和自己的工作思想实际,集中讨论交流2小时。通过“讨论-授课-再讨论”这一形式,很好地实现市领导与学员的交流互动,引导学员对每一个专题尽量答疑解惑、学懂弄通、学有所获,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3、加强党校老师业务培训。全年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员集体学习制度,学习专题30多个;利用外请专家教授来授课,安排本校教师参与观慕听课40多人次;安排输送赴省、赴党校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专题培训9人次。全面完成了上级课题调研任务,科室人员执笔起草调研文章4篇并上报。

4、认真参与完成阶段性任务。制定印发了迎接全省教学质量评估任务分解方案,把任务明确到人、到卷宗。认真准备并参与了市委党校教学研讨会活动,报送会议交流材料1篇。全科室成员认真参与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各阶段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了全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创建活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和党员春训,为基层送教下乡16场次。

2015年,我们全科室同仁要精诚协作,共同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全年至少4个主体班培训任务。二是做好全省县级党校考评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三是上级科研课题调研任务。四是配合相关单位办好各项短期培训班。

第二篇:社会教育科工作总结

一、科研工作成果

根据2014年市党校系统科研活动工作会议精神,我校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配合教学的要求,安排了四个调研小组,所有的校领导和教学人员全部参与,进行专题调研。课题分别是:“市食品安全问题调查研究”、“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究”、“现代农业之路径选择”、“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目前课题都已结题。

在全市党校系统“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研讨征文”活动评选中,荣获三等奖一篇,优秀奖四篇。

由学校主办的杂志《沮漳论坛》2014年第一期出刊,共刊登教师和学员的文章近60篇。

二、建言献策能力增强,外出宣讲效果显著

2014年围绕中心,坚持“教学、科研与咨政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师资和学科优势,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咨政,咨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科研工作应该说初步实现了贯穿了“四个结合”。“四个结合”,一是突出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充分发挥党校在市委、市政府决策中“思想库”作用。二是突出与党校教学工作的结合,实现科研教学一体化的良性互动。三是突出与党的建设结合,做到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四是突出与相关部门工作结合,形成上下联动、内外互助、集体攻关的科研工作格局。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为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党校教学人员,结合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各自的教学内容,到农村、企业、机关、社区等进行授课。共40场。

三、按照学校的分工,认真履行职责

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知识宣传教育进干部培训课堂;按照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对校园区内住户的基础资料统计制定了具体标准,积极配合东门楼社区人口计生部门工作,认真做好各类统计台帐的登记造册工作,及时上报相关信息。搞好计划生育的总结和资料汇编,严格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学校的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地通过了省和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验收。

认真落实我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我校的办学优势,为我市女性人才在更高层次、各个领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搭建平台。进一步增强我校妇女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与本领,社会参与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篇:党校年度人才工作总结

根据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意见与要求,现将我校2014年度人才工作情况及2015年人才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自我加压,超额完成干部培训任务。今年,我校继续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根据市委组织人事部门及市直有关部门的培训计划,克服学校搬迁新建的重重困难,自我加压,在简陋的办公条件下,工作标准不降、任务不减,积极联系,主动沟通,加强协作,加大培训力度,共完成各类培训班8个,其中办科局级干部班2期、中层骨干班1期、青年干部班1期、年轻科级干部领导能力研修班1期、组织人事干部班1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期、招商引资“增高工程”培训班1期,培训学员432人次,超额完成年初培训计划。在培训中坚持立足“三求”、围绕“三贴”、着眼“四养”,大力实施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三求”即以“组织需求”为前提,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以解决“岗位需求”为依托,提升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以解决“个人需求”为补充,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三贴”即紧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部署、节奏,紧贴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实际,紧贴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科学布局,合理设题,适时开班。例如,市委提出实施招商引资争高工程,我们就及时会同招商局开办招商引资技能培训班,抓在当口,训在点上,培训效果好。“四养”即围绕理论修养、道德涵养、能力素养和方法培养,实施四大模块教学布局。比如,针对年轻科级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和需求,围绕“践行群众路线、提升领导能力”主题举办了为期10天的年轻科级干部领导能力研修班,设置了理论修养、能力素养、道德涵养、方法培养四大板块,安排了16个专题、3次主题论坛、6次课前体会交流等内容,先后邀请6位市委常委作专题辅导、3位专家教授作理论讲解、2位先进典型现身说法、5位乡镇和市直部门负责同志言传身教。主题讨论时,让学员们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互相解疑释惑,激发学习积极性。这种新颖的培训模式,让学员们耳目一新,培训效果明显,深受社会各界好评。继续坚持内展外联办学模式,与远安县委党校合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实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分阶段培训,学员在竞争中交流,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提升,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同时,立足于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积极组织骨干教师深入一线开展开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史党章”、“中国梦”等专题宣讲活动40余场次,受众5793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内强素质,抓好人才培育工作。一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及时完善《党校教职工培训办法》以及《党校教师中长期培训规划》,对培养对象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培养和考评。在培养周期内,采取高级研修、个性化培养、项目引领、专题培训、撰写论文论著和校际交流等措施,全面提高培养对象的理论功底、教研能力和授课水平,并在时间和经费保障上予以倾斜,提供必需的有效支持。及时出台《党校教学质量评估细则》、《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师名师评选及奖励细则》等制度,致力打造精品课程,锻造“名师名嘴”。通过自我研修、选送培训、考察学习、专家引领、教学实践等五种途径促进中青年教师的锻炼成长。

(三)招聘新人,调整人才结构。逐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竞争择优,积极引进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党校教师队伍历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本年度,我们严格按照人才引进程序,招录了一名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充实了教师队伍;通过加大外聘力度,向社会聘请了30名领导干部、技术权威人事为党校兼职教师,进一步壮大教育实力,形成了实力充分、结构合理的的兼职教师队伍。

第四篇:全民读书月活动总结

为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2014年度市委党校继续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将读书活动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结合起来,力争通过读书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明显提高,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成立活动领导小组。为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教职工大会,常务副校长同志做思想动员工作,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了以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学习计划,着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和机制。

二、采取多种形式促学。通过集体讨论、个人品读、建立读书阅览室等方式,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周四下午和晚上集体学习和周日全天学学习制度,领导领读领学,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激发每一位干部职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着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注重学习效果。活动开展以来,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多次联系市新华书店,为本校干部职工订阅《EQ情商》、《简单逻辑学》、《如何管理你的情绪》、《论群众路线》、

《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不抱怨的世界》等书籍,做到领导班子成员人手一套《晚学盲言》、《共产党宣言》、《学哲学用哲学》、《逻辑学》和《不抱怨的世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三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为干部印制专门的学习笔记本,定期检查干部职工的读书计划、学习进度,查看读书笔记,督促干部认真读书学习,让每一位干部职工渐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同时,为提高读书学习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教职工自选课题深入展开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促进学习成果转化。

四是开展特色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将读书活动纳入全年经常性工作之中,坚持每月读一本特色理论书或一本专业书,写一篇心得,建立学习专栏,使每一名同志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党校春训工作总结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文化素质,根据中共市委组织部的通知文件精神,2014年2月19日至21日,市委党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共19人在三楼会议室严肃认真地开展了春训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准备充分动手早。校领导班子在春节前就进行了调研和谋划,围绕本校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确定了春训活动的学习、自查的重点和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认真扎实、富有成效地开展春训工作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学习系统认识深。党校坚持把深入学习作为搞好春训的前提和基础,认真组织开展了各项专题学习和专题讨论。一是组织全体教职工系统地学习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文件、中央省市关于作风问题的规定、《日报》刊登的关于《兴致勃勃来开会,开会丢了“乌纱帽”》的报道等相关内容;交流讨论了如何转变工作作风、如何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问题;开展了2014年“三讲四评”活动,由校领导带头,各位党员作了深刻的自评和互评等等。通过学习,大家对开展春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转变作风整改快。对照市委组织部提出的要求,党校坚持注重实效,立说立干,努力把春训的过程转化为全体教职工思想作风和学风迅速转变提高的过程。全体人员调整精神状态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校领导带头抓工作落实,全体教职工自加压力自添动力,保持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势。

党史课程结业范文篇8

一、学理论,严纪律,队伍建设强基固本

一是突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学习传达关于党的建设、政法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等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中央和省市县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精神、中央和省市县政法队伍教育动员大会精神。2021年召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13次、机关例会政治学习32次、全体司法行政系统职工集体学习30次,组织开展2021年春季培训1次。

二是突出专项活动,提升服务水平。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严格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等。局机关党支部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13次、党小组政治理论学习6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组织开展“党员讲党史”暨党史故事分享会4次、交流研讨会4次。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三送三帮”、“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绿色环境共建共享”等主题党日活动。做好退休党员服务工作,开展退休党员干部春节慰问活动,开展退休党员集中送学活动2次、邮寄党史学习教育书籍3人次,帮助退休党员安装操作“学习强国”APP。对全局88名在编人员开展2020年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

三是突出从严治警,提升廉洁意识。坚持把纪律作风建设作为提升党员干警工作效能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强化党风廉政,持而不息纠“四风”、整“八小”,开展2020年度基层司法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检查考核,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规明纪。聚焦专题教育,以党史学习教育、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依托,组织开展政治轮训、党规党纪轮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餐饮浪费狠刹违规公款吃喝暨“八小”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教育引导全体司法行政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强效能督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持续开展机关效能日常检查、基层效能定期督查,组织查岗5次、提醒谈话8人次、通报批评3人次、督查通报5期。

二、明重点、勇担当,法治建设聚力同心

1.全面依法治县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县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探索符合县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起草《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工作方案》、《中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等文件。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经本级党委、政府审议,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并在本级门户网站公开。向上级备案法治工作重要决定和方案1份。

2.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落实普法责任。出台《2021年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围绕疫情防控、民法典等主题开展法治宣传,将民法典宣传融入各乡镇、各单位春训课程。二是开展“法律六进”。开展第四届“法治红灯笼•照亮千万家”、“三八维权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活动,组织青年律师开展“律师进村居进企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共开展进村入户普法3000户次,进企业法治体检5次,解决群众法律咨询1600余条,走访企业41家,法治体检20家。三是夯实普法阵地。实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双培养工程,为328个村(居)培育“法治带头人”656人、法律明白人4259人,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5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78个。328个村(居)依托法治书屋、法治宣传栏、长廊、公园等载体,建设农民法治学校,实现法治阵地全覆盖。

3.法制工作。一是扎实有效推进行政复议与应诉。拟定《县2021年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整改方案》,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2021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6件,已结案18件,参与一审、二审行政应诉案件共38件,已结案4件。二是严格规范做实合法性审查。对2016年-2020年县政府(含县政府办公室)制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清理,对清理文件的目录清单(第一批)予以公示。今年以来,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22份,征求意见稿审查22份,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2份。三是考培互促提升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全县行政执法单位2020年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制度,拟定《县2021年度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推进县2021年度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考试报名和资格认证考试工作,举办县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平台应用培训会。

三、强监管,重参与,平安建设行稳致远

1.社区矫正工作。一是强化监管安全。引进投入“智汇矫”APP定位系统,对全县425名社区矫正对象安装了定位系统(因故未能安装65人),实行定位监控。制定《县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管理办法》、《县社区矫正智汇矫APP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在矫人员请假外出等行为。二是强化帮扶教育。与县人社局、县技工学校联合举办了为期19天的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22名矫正对象顺利拿到结业证书,提升就业能力。三是强化专项活动。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社区矫正案件评查活动,摸排了2018年以来1484件社区矫正案件。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4741人,累计到期解除矫正人员3974人。目前在册矫正对象490人。

2.人民参与促进法治工作。一是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2021年1-5月份,全县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纠纷4547件、调解成功4521件、成功率达99.4%。开展全县婚姻家庭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及时调处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积极宣传《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2021年1-5月,全县共接收安置帮教对象204人,全县在册安置帮教对象2964人,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三是做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按照省厅下发的省司法所建设提档升级三年(2020-2022)行动计划,拟定工作实施细化方案,积极协调推进,逐步落实司法所业务用房、人员配备达等各项工作。四是做好远程探视工作。远程视频会见向基层司法所延伸6个,1-5月共开展远程探视437条,进行远程探视系统及设备应用培训,规范远程探视工作。

四、润民心、惠民生,公共法律服务润物无声

1.法律援助扶弱惠民。一是宣传范围浓。发送法律援助宣传短信60余万条,积极营造“打个电话,服务到家”的良好氛围。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弱扶贫”活动,依托“三八”“植树”“正月十五法治红灯笼”、“4.15”安全日等节日与乡镇联动开展进社区、乡镇进行宣传法援知识。二是上门服务勤。主动走村入户,走进医院、养老院,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目前,法援上门服务10次。三是绿色通道畅。开展为期2个月的“法律惠民生助力农民工”专项维权活动,畅通农民工支付劳动报酬、军人援助“绿色通道”,直接受理农民工维权108人次,涉及金额431余万元,提供涉军法律援助7人次。已办理605件,解答咨询1691人次。

2.公证服务便民利民。扎实开展全县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扎实开展公证业务,通过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邮递送达服务、部分事项先公证后收费等方式,为群众办实事。1-5月份,共办理各项国内公证业务1056件。

3.律师工作稳步提升。全县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序推进,律师党建工作持续提升,法律服务市场日益规范,目前。全县7家律师事务所共案件2240件,其中刑事414件、民事1754件、行政35件、非诉讼37件、法律顾问35件。

五、循节点、按步骤,开门整顿深学细查

自2月底,我局抓紧抓实全县司法行政系统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对照“三个环节”,有序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

1.学习教育阶段。一是抓好动员部署。研究制定《县司法行政系统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实施方案》、《县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环节实施清单》和公证行业、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方案,成立了“县司法行政系统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召开了县司法行政系统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和县律师、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动员会。二是抓好四项教育。通过开展政治轮训、组织专题讲座、开展“一把手”讲专题党课等抓实政治教育。通过组织学习党史理论知识、开展党史教育活动、瞻仰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抓实党史教育,在全系统开展“下基层、入网格、进万家”活动,开展法治宣传进村居、矛盾纠纷大排查等工作,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通过开展党纪党规培训、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暨廉政报告会、组织观看违法干警忏悔录、组织召开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报会、组织参观党风廉政教育中心等方式,抓好警示教育。通过组织观看政法英模视频报告会、举办英模事迹报告会、集体观看《平安中国之守护者》、选树司法行政系统政法英模等方式,抓实英模教育,开展“学先进树典型提效能”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先后选派4批30人次跟班学先进。三是抓好宣传引导。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局机关公示栏和29个司法所张贴教育整顿公告32份。在司法行政内网开通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栏、在“法治”公众号中增设“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应知应会”、“党史百年天天读”、“我为群众办实事”“榜样的力量”专栏板块,浓厚教育整顿氛围。

2.查纠整改阶段。一是打好查纠整改工作“动员战”。组织召开了教育整顿查纠整改工作部署会、“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宣讲会暨警示教育会、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全面解读了“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原则,研究制定了《县司法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方案》。二是打好自查和组织查处“主动仗”。谈心谈话工作细。按照“五必谈”要求全部完成谈话,应谈88人,实谈88人,谈心谈话91人次。自查事项报告全。向全系统干警及家属发放了《致参加全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干警及家属一封信》88份,组织召开了《政法干警自查事项报告表》部署会,收到《政法干警自查事项报告表》88份。三是打好顽瘴痼疾整治“攻坚战”。结合司法行政系统工作实际,向社会公布顽瘴痼疾整治内容6条,并将线索举报电话、邮箱、地址也一并对外公布。组织召开了查纠整改环节座谈会、“我为教育整顿献良策”座谈会,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向前来办事的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顽瘴痼疾整治实。制定了《县司法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工作方案》,进行了任务分解。针对“律师不尽职、不尽责”问题,聘请师范大学法学院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以第三方抽查评审的方式,对全县7家律师事务所的370卷律师业务卷宗进行评查、满意度回访,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律师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律师的为民服务能力。针对‘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问题,研究制定“三个一”举措,组织开展一次大学习、一次大自查、一次大承诺。针对“政法干警及其家属违规从事经营活动、违规参股借贷”问题,与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协调,全局88名政法干警262条信息进行数据排查,将两部门反馈问题进行整改。针对“违规违法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问题”,与公安局进行协调,全面核查全县所有在矫社区矫正对象的有关情况。四是扎实开展利民实事。认真选拔先进典型,选树了许学广、朱桃桃等8人先进典型,选送了1名“最美基层政法干警”。扎实开展利民实事,重点落实好4件司法行政系统实事,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行政复议服务窗口,在12348法网开通了行政复议通道;在全县范围内组织青年律师开展“律师进村(居)、进企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开通“法治号”到城际公交30辆,打造法治出租200余辆,利用法网、村里APP开展线上法律咨询服务;投入使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查询机1台,叫号机1台,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业务查询、文书下载等服务。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突出抓好专项教育。认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专题警示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突出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突出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抓好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加强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司法行政队伍,为建设的平安、法治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是突出抓好法治建设。做好“八五”普法规划工作,以法治思想、《民法典》为重点,依托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双培养工程,着力推进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浓厚法治宣传氛围。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扎实开展尊法守法示范户评选活动。

三是突出抓好平安建设。对标平安中国建设要求,加强特殊人群监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力推进“智慧矫”APP的应用;加大《社区矫正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力度;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特殊人群管控协调联动机制;深入推进司法所三年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好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做好人民调解中心场所建设,推进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工作,抓好安置帮教和远程探视继续向基层延伸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水平。

党史课程结业范文篇9

关键词: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幼师国培项目;培训

课程具有“国”字特质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自2010年实施以来,经历了从“国培1.0”到“国培2.0”再到现在“国培3.0”的迭代历程。“十年磨一剑。”每一次更新演进都是对前一阶段问题的总结和改进,以使得具有“国家意志”的“国培计划”真正起到培育“大国良师”,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1]。而要实施“国培计划”绝非易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教育部门、财政部门、送培单位、培训单位、教师、专家、工作人员等)的整体联动。现如今,“国培计划”已由以前的直接分配到承训单位改变为由承训单位自行选择项目进行申报,通过招、投、评标的方式,遴选出更加符合条件的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幼专”)承担了四川省教育厅的“国培计划”幼师项目(2020)———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此项培训是“国培3.0”时代提出来的,在此之前叫做“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从“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到“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的更替,体现出国家对专业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视,以使具有非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岗教师在保教知识和保教能力上,通过一定的培训能有所改变和提升[2]。这也对承训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四川幼专从项目申报到项目实施都进行了详尽的部署和安排,精准实施培训,提高培训实效。

一、培训项目需求分析

培训前,项目组通过问卷星(https://www.wjx.cn/re-port/99923268.aspx?sat=1)发放设置好的问卷,问卷涉及到培训目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需求等方面。问卷填写70人,回收问卷70人,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教龄在3年以下的学员占28.57%;3—5年的占10%;6—10年的占22.86%;10年以上的占38.57%。在这70人中,32人有过系统学习学前教育知识的经历,占45.71%;38人没有系统学习过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超过了本次培训学员的半数,这也对培训的高效实施提出了挑战。从培训目的上看,98.57%的学员想通过此次培训在专业上获得更好的成长,仅有1.43%的学员是为了完成园长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任务。在培训课程设置上,35.71%的学员认为应开设与幼儿园作息制度和一日各环节相关的课程;32.86%的学员认为应开设幼小衔接相关的课程;17.14%的学员认为应开设保育知识相关的课程;14.29%的学员认为应开设幼儿园安全工作方面的课程(见图1)。在培训需求上,60%以上的学员认为游戏活动、教育活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家园合作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学员在这些方面的培训需求更大(见图2),这与图1显示的学员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的诉求相呼应。

二、培训项目课程设置

根据学员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结合四川省国培文件的要求,本次培训重点提升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保教知识水平和保教能力,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分为六个维度进行。维度一:师德师风与政策法规对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讲话以及相关的文件进行解读,以案例分析、学员分享的多种形式深度理解师德师风。同时,结合《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与深度解读、案例分析、实践探索,深刻理解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中的精神,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维度二:职业认同与专业信念通过对幼儿及幼儿园教育特点的了解以及实地观摩、幼儿教师模范讲座感受和体验学前教育及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从而树立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学前教育专业信念。维度三:卫生保健与心理发展此维度包括“婴幼儿身体发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三大模块,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公开课展示、小组作业等形式夯实学员专业理论知识,并使其能初步运用到实践教学中。维度四:基础知识与保教能力在培训中,重点加强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培训,着眼于非学前专业幼儿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工作能力的提升。此维度包括:“学前教育基础”“幼儿园教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一日生活的组织实施”“家园沟通”五大模块。其中将以“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两个模块为重点进行培训内容的充实。培训形式以专家讲座、一线教师交流分享、实地观摩、工作坊、线上线下交流讨论等形式展开。维度五: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本维度将幼儿园活动五大领域进行分别的配型,邀请省内外名园名师进行交流分享,以讲座、公开示范课、讨论、跟岗实践等培训方式,明确每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加深对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学前教育一线的视野带领学员开拓眼界,在观摩名园、名师讲解、名师示范过程中,参培学员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真正提高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维度六:工作坊与信息技术在培训期间,构建名师名园与参培学员建立工作坊的学习机制,即建立一带多、优带新的线上线下工作坊机制:名师带多个学员、名园成为典型示范学习基地。将此次国培延续到未来教学工作中,学员在教学中产生的疑惑可通过工作坊进行提问,工作坊的每名成员都可参与进行问题讨论,以期让学员获得更多的收获,使学员在培训结束后有渠道进行专业成长、开阔教研视野。同时,增强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教研过程中能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训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四川省“国培计划(2020)”———幼师国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文件规定,加强领导,建立机构,统筹协调,保障实施。具体成立由学校副校长牵头的项目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包括: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班级指导教师、宣传工作人员、财务工作人员、保卫工作人员、后勤保障工作人员、服务保障工作人员、信息技术设备操作人员。各部分成员职责如下。

(一)首席专家

负责国培项目整体管理、实施等相关工作,遴选实施团队工作人员;国培项目申报及实施;培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监督、考核、评价以及校外培训专家的联系、协助接待;编写培训资料、绩效评估及迎检等相关工作。

(二)项目负责人

与首席专家共同研制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实施工作,指导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安排学员及专家食宿、交通及接送专家等具体工作,整理培训教学档案和学员档案;建立培训项目台账,如实填报,培训结束后交由“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收存;协调培训相关处室之间的工作衔接,同首席专家及继续教育中心一起完成培训迎检任务。

(三)班级指导教师

负责联系学员,下达开班通知,告知参训注意事项;对班级内的参训学员进行日常管理;收取学员学习资料,指导、督促参训学员完成培训评价、打印培训证书、跟踪指导、参与国培项目迎检等工作;完成首席专家安排的相关工作。

(四)宣传工作人员

根据主办部门的要求,提前制作会议PPT;提前制作并播放电子显示标语;设计、制作宣传展板;从学员报到持续到培训结束全程拍照、集中研修摄像、跟岗拍摄并进行微信、微博推文宣传。

(五)财务工作人员

熟知“国培计划”经费使用办法,拟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报账流程、报账附件及相关佐证材料清单;全过程参与国培项目资金管理;协助项目组制定项目预算;指导项目单位建立资金使用台账;项目结束后指导项目单位做好人员经费发放并进行初审。

(六)保卫工作人员

根据属地和相关部门要求,与公安机关对接报送学员信息并进行政治审核;负责培训在校期间教学现场秩序维护和安全保卫工作,组织学员、车辆有序出入学校;做好校内安全保障、维持校内秩序及住宿、安全保卫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工作人员

负责培训期间学员在校内使用场地的清扫及消毒、校内用餐安排、用水、用电等工作报障,确保按照项目要求保质保量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作。(八)服务保障工作人员根据项目要求和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学员及专家用车、食宿等工作,并严格按照国培项目相关规定完成相应手续办理,负责项目涉及的报账、报销等具体工作。如与预期方案和要求有变更处,需即时将信息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并作下一步调整。

(九)信息技术设备操作人员

提供专家培训期间使用的电脑等设施设备;协助教师完成多媒体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辅助服务和故障应急处理;负责各类教室上课、讲座培训、会议、拓展、演出活动等音响安装、调试及调音工作。

四、培训特色与创新

本次培训过程中也凝练出了一些富有成效、可以推广的经验,这也是本次培训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实行项目制管理,保障服务质量

根据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管理方法》(川幼校[2021]17号),本次培训采取全新的项目制管理,有效提升了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了学校师资社会服务能力,激发了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提升了培训服务质量。

(二)牢牢把握课程内容,切实完成教学任务

本次培训,5月6日开班报到。5月7日培训班举行了开班仪式,学校领导、首席专家、培训团队管理人员等出席了仪式。同一日还开展了破冰拓训活动,通过破冰拓训,加快了学员间的互相认识了解,打破了交往屏障,团队互助、力争上游的心态迅速形成,为后期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5月8日起,所有学员赴重庆进行重庆阶段的课程学习,并全面开展培训工作。5月13日重庆段学习结束,学员返回江油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5月25日所有课程结束并举行了结业典礼,结业典礼上对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部进行表彰。本次培训参训率100%,结业率100%,满意度指标100%,圆满完成任务。

(三)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班级思想建设和管理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实施意见》,培训一开始就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四川幼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培训团队结合培训课程高质量地组织了一系列党建活动,旨在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四川幼专校长王向东做了题为《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关于教育的讲话》的专题讲座,提高了全体学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重要论述的认识。5月11日下午,组织全体学员到重庆歌乐山下的渣滓洞参观并祭奠革命烈士,全体党员同志在渣滓洞革命烈士纪念馆前面对党旗再次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5月20日,临时党支部学习红岩精神,让党员学员学党史、悟思想、明方向、创新局。组建临时党支部以来,党员学员佩戴党徽进课堂,主动担任班干部,在党员学员的带动下,参训学员认真学习,以向党员学员看齐为荣,以争做优秀学员为标,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明显增强。

(四)成渝合作,共创优质实践研修基地

本次跟岗研修利用“成渝经济圈”的契机,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密切合作。其中四天的培训在重庆开展,包括一天的理论讲座和三天的跟岗研修,其余时间在江油和绵阳两地进行。此次培训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内容与要求,帮助学员切实掌握保育与教育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学员通过不同的地理视角,理解了幼儿园的环境和教学方式、教育理念为何必须因地制宜。学校优选重庆、江油和绵阳的优质幼儿园作为本次培训学员的跟岗研修培训基地,这些幼儿园均为示范性幼儿园。为保证跟岗效果,专门召开跟岗园园长专题会,确定和明确跟岗研修主题及要求,并请幼儿园制定详细的跟岗方案,安排专人现场指导学员跟岗并向项目组反馈跟岗效果。学员跟岗研修期间,不但可以观看幼儿园骨干教师的现场讲解和示范,还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保教环节,与跟岗园园长、骨干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从而有效提高了跟岗研修效果。

(五)加强各层级交流,构建全省幼教研讨网

培训自始至终注重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学员与承训高校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构建了四大共同体,即学员研修共同体、教师研修共同体、师生研修共同体、跟岗研修共同体。为加强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培训团队不仅为学员提供了专家讲课的课件,还提供了专家的联系方式。为促进区县之间的研讨,项目组将学员分成三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来自不同区县的学员,打破区县之间的生疏感。此次以学员需求为中心的培训已构建成了网络状的学习共同体,对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瑾瑜.“国培”十年:教师培训专业化探索的中国实践与未来发展[J].教师发展研究,2020(3):15.

党史课程结业范文篇10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2021年,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体思路是:聚焦全面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围绕解决“谁来发展产业、谁来建设乡村”问题,着力机制创新和政策创设,构建农民教育培训新发展格局,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类施策、全程培育”基本原则,坚持教育培训、评价管理、政策衔接、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制度,推进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提升素质能力与延伸服务协同,推动农民教育培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整体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理念、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和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能力,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二)重点领域。

1.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副产品供给。聚焦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开展防灾减灾、科学施肥用药、低碳绿色等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水平,促进粮食丰收。突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良种识别、土壤培肥改良、高标准农田管护等关键环节技术培训,提升农业生产基础保障能力。

2.聚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发展“四优四化”、建设“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推进“两个转型升级”为核心,围绕特色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开展生产管理培训,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围绕畜禽类加强猪、牛、羊养殖户和奶农培训,提升养殖效益,加强疫病防控,助力生猪产能恢复;聚焦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开展培训,促进渔业提质增效;以农机农艺融合、规范安全操作为主题开展农机手培训,促进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配套。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

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的生产技术、品牌打造、电营销、金融信贷、加工物流等方面培训,提升示范带动能力,促进脱贫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可持续脱贫能力,助力增收致富。

4.促进各类返乡入乡人员创新创业。重点面向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群体,加强农业农村知识、支农爱农情怀、创新创业技术技能等方面培训,促使各类人才更快融入乡村,更好创新创业。利用好各类农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为农村创新创业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

5.支撑乡村建设行动。根据乡村组织振兴发展需求,面向村“两委”成员,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等方面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基层治理人才带头人。从农民中培养调解仲裁、信息电、环境卫生、文旅体育、农村改厕等专业人才,打造一批乡村社会事业带头人。围绕文化振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乡土文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方面培养,提高农民生活理念。加强乡村规划、休闲农业、乡村康养、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完善乡村人才建设体系。

(三)重点任务。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四类并进”培养行动,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308人。其中,安排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育任务78人,安排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种养加销能手)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230人。

各类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及资金补助标准如下:

1.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农村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训,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线上学习时间不少于30学时,全年跟踪服务,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3500元。

2.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训,包括种植、养殖、农机、水产及农产品加工技术能手、已摘帽贫困农民、从事专业农业生产过程服务的农民技术人员、农村电及社会事业促进者等。年度线下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线上学习不少于8学时,培训资金补助标准为人均1000元。

二、工作重点

(一)开展摸底调研。充分发挥区域站作用,深入村镇基层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通过发放问卷、现场问询、座谈交流、电话联系等方式,针对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农村创新创业者、种养加销能手、农户以及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带头人等各类农民,开展摸底调研,充分了解他们的培育意愿、培育需求和有关建议,把年满16周岁,品德端正,有意愿、有需求、有基础的农民建档立卡,充实完善培训对象数据库,并做好调研记录和数据分析。

(二)遴选培训机构。公开遴选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重点选择培训意愿较高,信誉较好,具备培训必须的教学、实践条件,集中教学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训目标所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

(三)遴选培育对象。重点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精准遴选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培育对象;以返乡入乡创业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业后继者为重点人群,精准遴选农村创业创新者培育对象;针对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重点人群培育需求,精准遴选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带头人培育对象;围绕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小农户等,将长期从事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信息电、调解仲裁等培训需求,精准遴选种养加销能手、乡村事业促进者培训对象等,分类组建培训班。积极吸纳少数民族聚居村农民、残疾人等参加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加强与农牧渔业产业发展、农机化和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人居环境、农垦管理部门等沟通协作,支持行业重点人才培养需求,组织各类培训对象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在线报名参加培训。加强与共青团、妇联及有关院校、科研院所等配合,做好培训学员的信息入库及相关工作。

(四)分类开展培养。根据需要,分产业、分类别组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和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带头人培育专题班,落实落细培育任务关键环节,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第一课。

(五)优化培育内容、方式。按照综合素养、专业能力、能力拓展三个模块集成,结合农民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培训课程体系,线上线下课程组合,丰富培训内容,把安全教育、党史教育、疫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转基因科普知识等纳入培训课程体系,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整个培育过程。乡村治理带头人,要注意增加村庄建设管理、精神文明、优秀支部书记案例教学等。遵循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和规律,强化实训实践,大幅提高实习实践在培训中的比重,生产技术培训以实训为主。组织农民学员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科技小院、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基地实操演练、观摩交流,培养用好农民讲师,在实训过程中提升能力水平。统筹用好区域内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提倡学优学先,本地资源不足时可开展跨区域学习交流。完善学员培训信息线上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线下学员身份、来源等培训台账。

(六)创新培育机制、模式。紧紧围绕振兴乡村主导、特色产业,分产业、分类型开设培训专题班,制定差异化培训计划,开展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紧紧围绕乡村组织振兴中乡村规划、乡村治理、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分类型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村组干部及社会事业带头人专题培训班,着力提升管理村镇及社会事业发展能力。推行“参训农民+专家教授+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集成培育模式,依据农业生产季节灵活分段开展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坚持训育结合,强化培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落实落细师资选聘、优质教材、实训孵化基地、考试考核等重点环节,严格受训学员评价颁证。继续与妇联联合开展高素质女农民培育、与共青团联合开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培养、与科协联合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等。支持受训农民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各类高素质农民发展成长路径。

(七)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考核,鼓励农民自主学习。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农村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带头人培育线下线上融合培训模式“12天+30学时”;专业种养加销能手、产业脱贫带头人等培训“5天+8学时”。学员登录“云上智农”APP注册线上培训班级后,后台自动计算上线学习课时,实现线上学习记录全程可追溯。培训机构(基地)按每人每学时10元支付在线学习费用,线上培训服务费用主要用于视频课程制作、信息化设备运营、后台培训管理服务、学员线上学习流量费以及信息化建设等。

(八)探索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加大高职扩招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更多高素质农民报考职业院校提升学历层次。支持涉农高校探索定制定向培养模式,满足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的需求。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证书全省统一编号管理,推进职业培训学时与职业教育学分转换。用好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资源,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试点。鼓励农民参加继续教育,促进农民终身学习,持续更新知识能力。

(九)创设落实扶持政策。继续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6〕178号)精神,在完善产业发展扶持、创业创新支持、金融保险服务、荣誉表彰奖励“四项并行”培育政策的基础上,农业农村、人社、教育、扶贫、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全省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主办部门,继续创设优化支持政策和资助项目;落实人民银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银发〔2021〕133号精神,加强与相关银行、保险公司、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合作,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焦点问题。鼓励培养高素质农民积极申报参加农业系列职称评定。

三、服务保障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积极与财政部门对接,充分征求财政部门同意,制定操作性强的县级培训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措施、资金使用计划等,按要求报市级农业农村、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二)强化培育体系建设。以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为主,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民教育培训指导作用,开展摸底调查、参与培训组织、颁证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用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开展面向农民的学历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发挥科技优势,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建立符合条件培训机构资源库,规范市场主体有序参与培育行为,加快形成各类资源在机构间和区域间“一体多元、优势互补、协调协同、高效协作”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参训率和满意度,满足高素质农民培育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需求。

(三)加强师资教材管理选用。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三级共享”师资库,用好各类共享师资资源,稳定一支专职教师,选聘一批优秀兼职讲师,培养一批农民讲师。培训机构要优先选用高素质农民优秀讲师为学员授课。督促指导培训机构选好用好正规培训教材,优先选用“十大优势特色产业”系列精品教材和农业农村部规划教材,每个培训机构(基地)选择省部规划教材2本以上。

(四)加强条件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培育机构(基地)要改善多媒体教学条件,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和网络教室建设,为线上线下培训有机融合提供条件保障。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训在线监管和绩效评价,实现所有的培训班、培育学员、教师课程、培育基地等上线可查,实现学员上线评价率和满意度85%以上。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信息统计和发展情况监测,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培育全程可监测可追溯。

(五)示范推广教育培训成果。遴选推介优秀学员、优秀教师、优秀工作者,评选精品课程、优质教材和受欢迎培训机构。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学优争先,积极弘扬“学习光荣、素质高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系统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好经验好做法,支持高素质农民领办新型经营主体,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指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作用,帮助高素质农民抱团发展、协作发展、互补发展。搭建各类成果展示和典型交流平台,积极组织高素质农民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选树高素质农民典型,推介创新创业成果,展示新时代新农民新风采,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高素质农民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监督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党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议程,统筹推进、系统部署。成立了以主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分管此项工作的副职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任务落实到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切实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强化“三级联动”监管。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监管服务机制,抓住学员培训结业考试考核重点环节,统一考试标准,严格监督培育合格证书发放,建立不及格补考制度,每个培训班合格率不低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