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十篇

时间:2023-04-09 11:25:25

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

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篇1

一是,学别人,要钻进去,走出来。每个教师讲课都有自己的风格,或是说特点、个胜。这是其精华所在。你要学到手,就要俯首贴耳地学,甚至亦步亦趋地模仿。要钻进去学别人的长处,更要走出来,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我听过复旦哲学系陈如教授讲解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她在20世纪30年代翻译过这本书(署名陈晓时),又多次讲解过这本书,对它的内容熟悉透了。她讲课时,拿着书,逐句逐段,边念边解释,用的都是本书的观点,还有不少本书的语言,学生听来不觉枯燥。不走出书本,正是她的特点,她的真功所在。但在另一种场合,走不出书本也许成为一个缺点。我也听过李龙牧讲解列宁的《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他也是逐句逐段讲解。却旁征博引,广泛联系历史的或现实的事例。如,他说“文学”这个词,在中文、俄文(nHTepaTypa)、英文(literature)都有文学、文艺、作品的意义,可以解释为文学作品。这又是一种风格。但不能征引过度,以至游谈无根。几种风格,各有所长,都值得认真学习,都对我有影响。

二是,不重复教材,也不远离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大纲、辅助材料等,是教学之本。要讲好课,吃透教材是前提。所谓“吃透”,就是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所有知识点,达到如数家珍的地步。不重复,就是不要照本宣科,让人听了昏昏欲睡,而要有分析,有例证,有联想,有新材料。如,讲新闻史可以联系到革命史、党史、文化史,但不能离开新闻史的基本内容,不能离开新闻传媒,不能喧宾夺主,就是不能远离教材。

三是,抓两头――框架清晰,细节生动。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教学的起码要求。我听过复旦历史系周谷城教授讲《中国通史》,他每次开课前都把要讲的纲目写在黑板上,学生听起来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我的同事徐培汀,浙江新昌人,讲话时乡音浓重,学生难懂。他把讲授大纲抄成大字报,贴在黑板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他的讲课内容。讲课时,要讲一些细节,包括小故事,但它不是调料,而是整体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知道具体事例后,有助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如,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有许多生动的事例,我多次在讲课中转述,都受到学生的欢迎。其实,这些事例不仅情节具体、有趣,而且体现了邵氏的采访理念与方法,其中蕴含了规律性。

四是,了解学生,适当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基础,是讲课的必要前提。除了开座谈会、个别交流之外,我还要求学生在听课时有问题随时递纸条上来。每堂课我都收到一些纸条,有的提问,有的表示喜欢听什么或不喜欢听什么。有的学生在纸条上直呼我“丁爷爷”,格外亲切。有一个学生在考卷上一道题目答完后写道:“丁爷爷,您课堂上讲得很详细,我只记得这些,理解不深刻,也不全面。请原谅!”

此外,我认为,讲课用课件(PPT)时,最好同板书相结合。因为课件的特点是全面、系统,简单、明了,而手写板书会使学生有亲近感,更专心听讲。

以上说的是本科生教学,对于研究生课程,我看应特别强调自学与讨论。20世纪90年代,我同宁树藩教授合作,为博士生开了两门专业基础课:一门是《新闻学说综论》,学习新闻学的文献与名著,如约翰・密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威尔伯・施拉姆等的《报刊的四种理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传播委员会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徐宝璜的《新闻学》等,逐本逐篇地学,有的中、英文版本并用。另一门是《中国新闻传播与中国社会》,以历史为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现,学习重要的历史经验。这两门课都要求对理论与历史作系统梳理,熟悉文献与第一手材料,充分开展自由讨论,采取“自学――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写体会文章”的教学方式。1991年至2001年,这两门课开了10年,效果良好,有激烈争论,却打开了思路,我也从讨论中学到不少东西。例如,在一次讨论中我说:“历史上的新闻改革,思路清晰,好讲;现在的新闻改革,却理不清头绪,其原因何在?”有一个同学说:“过去用的是搞运动的一套办法;目的明确、阶段清楚、成果突出,有头有尾,有高潮,有重点。现在不搞运动了,遇到什么问题就该什么方面,不像设计一场运动那样。”这些话,真使我茅塞顿开,深深感到要把新闻改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来研究,否则,容易走上唯心论先验论的歧途。

同讲课一样,我对于编写教材也极有兴趣。我把编写教材视为扎实的学习和有效的研究。我从事新闻学教学与研究,就是从编写教材开始的,在留校任教的最初几年,我为曹亨闻教授主讲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做辅导,任务之一是选择参考材料并加上题解和注释。像唐代孙樵的《读开元杂报》、宋代周麟之的《论禁小报》、晚清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等,我在学生时代没有读过原文,这时不仅自己要逐字逐句读懂,还要向学生作解释,所以对我来说是学习,也是研究。1958年,丁树奇、李龙牧来复旦后,继续进行他们在中央党校已开始的中国新闻史研究,分工是:李龙牧撰写五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各部分,并负责通稿;宁树藩撰写党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丁树奇撰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部分,他是系主任,工作忙,由我协助他查找资料。1959年,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闻事业史(1919~1949)初稿。1961年出版铅印本,作为校内使用的教材。但杭州大学新闻系将它出版了,内部发行,未署编者姓名。这时,我们已着手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事业史》,我起草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部分的编写大纲。后来由于下乡下厂,这项研究没有继续进行,“”期间再也不提它了。

1972年,复旦新闻系为工农兵学员开设《新闻战线两条路线斗争》课,几位教师作了8次习题辅导报告,他们的讲稿汇编成册,打印发给学员,题为《新闻战线两条线路斗争(1948~1966)》。1972年全年我都在校外,1973年1月回校工作。当我看到这份讲稿汇编时,有些想法:新闻战线两条路线斗争,怎么只从1948年讲起?至少在运动中,《解放日报》改革就有路线斗争了,不能腰斩历史。于是,我动手写了《运动 中新闻战线的两条路线斗争》讲稿,采用了“”前的思路和材料,其中第一节简述了建党的报刊发展情况。1974年5月,将这个讲稿和原先的8个讲稿合在一起,铅印成书,名为《新闻战线两条线路斗争(1942―1966,讨论稿)》。这个书印了数千册,有的高校新闻系还用作教材。我后来反思,这实际上是干了一件蠢事。因为这本书是按照《把新闻战线的大革命进行到底》一文的观点评述历史的,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展示了极左的新闻路线。它的出版,应属谬种流传,误导读者。

粉碎“”后,对于这本书的出版与传播没有追究,但对我还是一个教训。它使我在修改教材时,更加谨慎。我认识到,搞历史教学和研究的,不仅要正确理解过去,还应该悉心观察现在和科学预测未来,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来,迫切需要教材。我们将“”前的教材稍作修改,重新使用。《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新闻事业史》改成《中国新闻事业史讲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封面的书名用的是我从《文汇报》印刷厂拿来的铅字(复旦校印刷厂没有这种字体的铅字)。我还请工人师傅在封面上排上了“%七八年”,“初稿”等字样,留了个时代痕迹。不久,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李肇源(我的大学同学)来找我,提出可以出版,我说还不成熟,有些内容,如瞿秋白、刘少奇有关的部分,以后肯定要作修改。

20世纪80年代初,我主持新闻史教研室工作,起草了一份中国新闻史教学大纲,供讲课用。随后组织教师和博士生,根据这个大纲编写了《简明中国新闻事业史》一书,1987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时又将教学辅助材料编成《中国新闻史文集》,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初,国家教委高教司文科处徐辉来上海,说高教司打算编写一批文科课程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新闻学方面理应先编《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但难度较大,能否先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我说,复旦新闻系也需要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中国新闻史有一定基础,可以试试。于是,我作为召集人,组织几所高校教师从1993年6月开始编写,1994年上半年交稿,经过方汉奇、宁树藩、陈业劭、赵玉明等专家的审查,于1995年4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niehongzhou9”为你整理了这篇党支部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简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5月24日,在市委机关工委党支部活动室,党史讲述者林洁的深情分享,感动着现场聆听的每一名党员,这是市委机关工委党支部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的一个缩影。市委机关工委党支部从4月8日举办第1期“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到目前已开展5期。

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篇3

初中秋学期开学典礼新闻稿【一】

9月19日下午,我校第27期学生党校开学典礼在科技楼报告厅举行,出席本次学生党校开学典礼的领导有:辽宁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刘朝忠、校长助理董野、高三年级副校长康文玉、校办主任于长禄、高三年级副主任孟祥安。

辽宁省实验中学学生党校已有28年的历史,学生党校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水平,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锻炼党性,培养优秀人才。在过去的27年中,共计培养党校学员数万人,现都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在160多位本期党校学员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学典礼拉开序幕,本次开学典礼由团委书记梁伟主持。首先,刘朝忠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宣布了本次党校培训的组织机构名单。董冶助理宣读了《辽宁省实验中学青年学生党校章程》,强调了辽宁省实验中学学生党校的各项要求及目的,明确了在党校学习期间,各学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后,康文玉副校长宣读了第27期学生党校学生负责人名单。最后,整场典礼在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歌声中结束。

开学典礼结束后,董野老师为党校学员们上了第一节党校课。在这节课上,董野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学员们讲述了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毛泽东同志确立领导地位的艰辛。

一个小时的课程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学员们都被老师的讲述所吸引。在课上,学生们了解了我党的历史,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入党信念和斗志,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

初中秋学期开学典礼新闻稿【二】

近日,刘营初旗迎风招展,上午10点,全体师生精神抖擞的整齐汇聚于学校舞台前。随着热情洋溢的乐曲声响,刘营初中新学期开学典礼拉开了帷幕。

首先,学校负责人代表学校党政为新学期典礼致辞,他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全体师生上一学期中表现出的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并强调新的一年要夯实基础、求实发展。接着她用精妙的譬喻诠释了文化立校与科研兴校内涵意义。他说中国文化尤如参天大树,民族传统文化则是它的根。溯与寻的过程则是科研实践的过程,希望全体教师继续发扬敬业、奉献精神,积极参与、认真投入,明确理解科研兴校,文化立校的学校办学思路,寻求教学新突破口,为学生、为自己、为学校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后政教处的讲话充满了对新学期的憧憬。

整个典礼过程热烈、庄重,掌声不断,最后典礼在全体师生排山倒海般的校训宣誓声中结束。从退场时全体师生那闪亮的眼光里,我们看到了新学期昂扬斗志的火焰,看到了一幅乘风破浪济沧海的刘中未来图景。

初中秋学期开学典礼新闻稿【三】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济源市实验中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校长王永利作重要讲话,师生在典礼仪式上进行庄严宣誓。

王校长在讲话中指出,过去的一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该校全体师生同心协力,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办学效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深受上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王校长强调,20xx年是该校项目建设的扫尾之年,正处于项目建设、改革创新、打造品牌的关键时期,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目标,一切要依靠广大教师去努力。他希望全体教师,充分发扬实中精神和敬业、精业、奉献、进取、创新的工作作风,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加强学习,求真务实,以高度的事业心投身到工作中去;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规范自身的教育行为,提升师德修养,顺应时代对教师素质的需求。

王校长向全体学生提出四点希望:一是文明守纪,成为有高雅气质的人。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严格遵守校纪校规,严格遵守教育教学秩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二是勤奋学习,成为有广博知识的人。希望同学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专注、善思、勤记、多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篇4

三月: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领会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不忘初心使命;认真学习贯彻市委“抓防控、抗疫情是硬任务,抓生产、抓发展是硬道理”,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部署要求。通过深入学习,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树立必胜信心,积极主动应对、积极主动作为,咬定今年目标不放松;开展“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主题党日活动。

四月:

跟进学习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复学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上海市委、市教卫工作党委、校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和返校准备工作的相关要求。

五月:

组织党员学习学校党委《关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

学习《中共上海电力大学委员会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

六月:

认真学习改革开放史,特别是上海改革发展奋斗历程。

组织学习“两会”会议精神。

七月:

组织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党建示范点、爱国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学习、回顾党的历史,接受红色教育、现场教育、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八月: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学习重要讲话中有关“四史”的重要论述和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新中国 70年》等著作,做好撰写党课讲稿的准备工作。

九月:

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9—2023 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结合“书记论坛”“党支部书记微党课”,支部书记准备“四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十月:

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新中国史活动,学习领会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 71 周年活动。

十一月:

围绕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纪念恩格斯诞辰 200 周年开展学习研讨。

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篇5

1、办公用房紧张,没有独立的党员活动阵地。由于单位办公用房紧张,没有独立的党员活动阵地,在中心会议室设立了党员活动阵地。

整改措施:为推动党建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中心党组把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来抓,待后楼移交后,将在后楼一楼创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活动室内将按标准布局,墙上悬挂党务公开、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方面的制度,“四抓两整治”重点任务落实推进图、星级党支部争创推进计划图、组织设置图、工作职责及分工图等挂图,设置标志牌、党旗、党徽、投影仪、电视、桌椅、等党员教育设备。

2、学习形式不够丰富,个别党员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缺乏理论联系实际。部分党员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在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主题教育时,只是进行简单地学文件、念报纸、抄笔记,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进行简单的政治说教,导致党员干部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和主动性不强。

整改措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学者讲党课、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或者到党建示范点进行参观学习。策划举办专题演讲、知识竞答、诗歌朗诵、读书交流会等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篇6

1947年2月15日,《大众日报》在报眼位置刊登了《华东新闻干部学校加紧筹备即将开学》,这条新闻颇引人注目,一时间成为各界人士的话题之一。

原来,在此之前,《新华日报》(华中版)的全体同志(包括由范长江和恽逸群先后担任校长的解放区最早创办的华中新闻专科学校部分学员),在恽逸群、包之静同志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从苏北转移到山东鲁南解放区,同大众日报社的同志会合了。两报合并,人才济济,除办好《大众日报》外,中共中央华东局还责成报社主办华东新闻干校,大力培养为人民新闻事业服务的编辑、记者、出版、电务等人才。已成为大众日报社第一副社长(社长系匡亚明)的恽逸群担任校长,副社长包之静、副总编辑岳明任副校长,报社秘书长谢冰岩任教育长。专职教员和工作人员有章南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月刊总编辑等职)、赵节、曾爱弟、沈文英、易星等,他(她)们当时都是大众日报社干部。

1947年3月底第一期开学不久,即面临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华东新闻干校在鲁南莒南县呆不住了。于是谢冰岩即带领师生北上、东移,“五一”前辗转抵达胶东莱东县(今莱阳市)继续办学。到7月21日,华东新闻干校第一期4个班40余名学员毕业,大部分就地分配了工作。

随后,又在《大众日报》和胶东《大众报》等报纸上刊登招生简章,宣告举办第二期。这期学员主要来源是,省立胶东师范学校选送的近40名,胶东区党委和地委以及部队等抽调、保送来一些,全体学员加起来约近70名。笔者就是由那时驻莱东县的胶东区支前政治部文工队领导推介,进入该校的。但是,8月下旬刚刚开学,军队又大肆进犯胶东解放区,学校紧急备战、转移,并疏散人员。我因年小(未满16岁)体弱,被安排去了后方。到了12月下旬,第二期留校坚持对敌斗争和继续学习的学员结业。其中近30名在教育长谢冰岩率领下,当月底从胶东牙前县徐家店(今属海阳市)起程西行北上,赶赴与驻渤海解放区惠民县的中共中央华东局工委集合,准备随军南下。翌年春夏,由大众日报社和山东其他报社干部以及华东新闻干校师生组成的一支新闻大军,随解放大军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向中原大地挺进。他们参加接管旧有的新闻出版单位,在新解放区创办党报、广播电台等,功绩卓著。而在恽逸群的指示下,谢冰岩又在河南的中原大学设置了新闻系。

1948年春夏,我华东野战军相继在津浦路东和胶济线发动强大攻势,尤其是潍坊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山东战局;全国人民解放战争也即将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快培养干部。于是,华东新闻干校复学,举办第三期。《大众日报》7月21日起,接连刊登招生简章,宣告学校设本科及初级职业班,学期分别为半年和3个月,校长、副校长仍为恽逸群、包之静。消息传来,我作为该校第二期的肄业生,返校继续学习深造心切,当时所在工作单位――牟平县公安局的领导欣然批准了我的申请。返校途中,我被暂时分配到新华社胶东分社工作。一个月后――9月3日,我们胶东地区的新老学员毕万兆、华逖西、陈日辰、梁绎之、司兆霖、张宗国、吕韶羽、张英等一行20人,从胶东《大众报》和新华社胶东分社驻地南招县(今招远市)万福庄起程西行。长途跋涉,几乎日夜兼程辗转了10天,终于于9月11日、13日到达大众日报社驻地益都县(今青州市)冢子庄、华东新闻干校驻地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张赵村。赶到目的地后获悉,我华东野战军已调集重兵攻打济南,时任大众日报总编辑的恽逸群被任命为济南特别市军管会出版部部长,准备接管济南旧有的新闻出版印刷单位和筹办济南《新民主报》,并经请示,华东局决定华东新闻干部学校也迁往济南。大家闻讯,顿时欢呼雀跃,争相报名投入解放大军行列,并抓紧学习有关的政策文件。9月18日凌晨,我们华东新闻干校师生员工一行五六十人,到张店火车站乘上南驶的运煤车,在博山下车后,立时来了个急行军。大家不怕大雨滂沱、泥泞难行,不畏天空敌机嗡嗡作响,终于9月26日深夜抵达济南市,在经三路小纬六路原山东省政府的《山东新报》旧址驻扎。大部分学员随恽逸群参加接管工作。

到10月底,开学筹备大体就绪,在又招收一批济南知识青年后,学校易名为华东新闻学校(对外门口挂牌)于11月6日正式开学。中共济南特别市市委书记刘顺元、华东大学校长韦悫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恽逸群校长通过组织上指名调来《渤海日报》总编辑张镛任教务主任。学校下设人事科(科长为金戈,从大众日报社调来)、总务科(科长为刘健,也是大众报人,系筹备办校人员之一)。本科班主任、教员为宋军(原新华社华东野战军前线分社副社长),副主任、教员为谈培章;预科班主任、教员为王庆。教员除上述专职外,还有恽逸群、张镛、张映吾(原胶东《大众报》总编辑,此时任《新民主报》副总编辑)、王中(原新华社山东总分社编辑部主任,此时任《新民主报》编辑部主任)、张黎群(老大众报人,1948年夏调任1948年5月1日创刊的《新潍坊报》副总编辑,调来济南很快创办并主编《青年文化》报)等兼课。此外,夏征农、王尧山、沈鹰、管大同等名家,也应邀来校作党的方针政策报告。课程安排:基础课有国文、历史(中国史话)、社会发展史等;政治课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时事讲座、政策讲座;专业课有新闻学概论、采访与写作、编辑业务、通联工作等。教育方针和原则:理论与实际结合,课堂讲授与社会实习并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为上大课、自学、互学、小组讨论、考试结合,考试并打分、评议。生活军事化,发军装、睡地铺、按班组集体吃饭,按时吹哨作息、上课、站岗。课余有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由大家郑重选出的俱乐部成员组织安排……

为适应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华东新闻学校本科学员于1948年底未实习即结业。1949年元旦一过,部分学员就陆续分别赴徐州及江淮新解放区的新闻单位工作。尤其是到了1949年春末夏初,华东新闻学校全体师生(加上部分《新潍坊报》等的干部)更投入由恽逸群、李力众(《新民主报》副总编辑)分别带领的两支新闻大队,随解放大军渡江南下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参加接管工作和筹办报纸、广播电台等工作(到南京的一批新闻学校学员,不久后又随军奔赴祖国大西南办报等)。而恽逸群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回到上海不久,又与王中创办了较高层次的华东新闻学院,前两年举办的三期华东新闻干部学校和华东新闻学校就成为她的前身。

济南解放之初,恽逸群肩负重任,身兼数职,日夜操劳,但他仍乐于出任华东新闻学校校长,并且不图虚名,忠于职守。不仅过问和直接处理学校的大事,讲授新闻学概论,还主动“承包”了时事讲座课程,定期向广大学员讲解国际国内形势。那时恽逸群已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他却不摆架子,平易近人,热爱学生,虚怀若谷,严以律己。行文至此,我不禁心潮起伏,又一次翻起当年――1948年11月7日《新民主报》上的《华东新闻学校昨日正式开学》这则发黄了的剪报稿来。此稿系恽老当着我的面审改后见报的。

那是1948年11月6日晚饭后,我带着新闻学校开学典礼的记录本赶往新华社济南分社,就地写稿、发稿。这条会议消息写得很吃力,3个小时过去了才交上,并且长达1000多字。一位女编辑(随后才知道她是大众报人朱青同志)加以修改后已是子夜了,她匆匆领我带着稿子去见恽社长(他几乎天天深夜到办公室审稿和看报纸大样)。恽老笑迎我们就坐后,便马上聚精会神地审阅起来。呵,名不虚传!恽社长文思敏捷,业务娴熟,不到十分钟即把稿子改好了。他抽着烟,把稿子递给我看。我定睛凝视:稿子被精编为300字,原稿中援引他在开学典礼讲话文字,经删节只保留了一两句,突出的是中共济南特别市委书记刘顺元同志和华东大学韦悫校长的讲话,以及学员代表陈日辰的致答词。尤其是在消息的未尾还增加了一句:“按:新闻学校,是华东五大专科学校之一,这次开学为第三期。”待我和女编辑看完审改稿后,他又笑着同我们侃侃而谈。先问了我的身世、经历,继而以眼前这条新闻稿为例,引申到如何写好短消息、新闻要有背景上来。就这样越谈我越觉得他和蔼可亲,和他之间的距离也很快缩小了。平生头一回在办公室拜见仰慕已久的恽逸群,我不仅受到新闻采写的启蒙教育,而且更学到了如何做人。恽老那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令我至今感念不已。

写到这里,我抑制不住激情,又忆起恽老胸怀若谷、严以律己的一件事:1948年11月29日上午,恽校长在作国内外形势报告前,照例先让大家提问题。其中,一新学员站起来问道:“恽校长,《新民主报》11月12日一版头条新闻大字标示‘徐州指日可下’。但是现已过去半个月多了,为什么我军仍未攻克徐州?”面对这一尖锐的提问,恽逸群从容不迫,立即笑答:“你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重要,我今天正想来和大家讲讲,还要作检讨呢!”接着他就讲:“淮海战役,我军在作战指导上是采取将敌军的重兵集团多次分割,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加以歼灭的办法。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陇海线上的黄伯韬兵团,而不是先夺取徐州。尽管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四面八方向徐州逼近,但那是用以迷惑敌人的……”讲了这番话之后,恽逸群便收敛了激昂情绪,沉重而由衷地检讨道:“显然,《新民主报》上的‘徐州指日可下’大标题是不准确的,这个失误责任完全在我。”恽老紧接着又联系这个实例,举一反三,阐明全面、准确、深刻地学习和掌握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策略的重要性……

将近一个月后――12月28日深夜,恽老在报社值班,收到新华总社公布43个战犯名单的电稿,他手头无资料可查,全凭记忆,连夜赶写出所有战犯简历,配合新闻在翌日《新民主报》刊出。随后解放区不少报纸转载恽逸群这个“传奇”故事。我们新闻学校学员亲历其时,也曾怀着羡慕、敬仰之情,在恽老作时事讲座时,提问请他回答,那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恽老那博闻强记积累资料的功力,对我后来的工作颇有影响。

1996年盛夏,我和顾立中同志为编纂修订《大众日报大事记》,受命出差到上海、南京、杭州,工作之余荣幸地拜见了阔别多年的华东新闻学校宋军老师(时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和吴云溥、李承邰、吕韶羽、孙荩民等同学;还会见了吴学思、杜荣进等老大众报人。我们深情地回忆:当年华东新闻学校随军入城开办之时,济南已告解放,但全国解放战争仍在继续。天上敌机还来掷炸弹(如:1949年1月12日那天,空军12架飞机飞临济南市区上空狂轰乱炸,炸死炸伤市民140余人),青岛海上敌舰封锁。我们新老学员是以投笔从戎的豪情壮志报考华东新闻学校的。当年睡地铺、吃大锅饭,大家都不以为苦。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志般地坦诚相处,团结友爱,尽享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正是在这样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熔炉”里,我们全体同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经受了锻炼与考验。几十年来,大家经历几多曲折、艰辛、磨难,仍然信念坚定,忍辱负重,为祖国作出了各自应尽的贡献。不少同学还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作家、编审、高级编辑、高级记者等。大家感叹: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总少不了老师的引导和栽培,而要碰到一位好的老师,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可我们却很荣幸,在成才(长)的道路上,遇到了恽逸群这样的师长、引路人!几十年来,国内新闻出版队伍中间乃至党政宣传机关等的领导骨干,有很多人皆是他的学生,可以说,他桃李满天下。

恽老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担任过江浙几个县地下党的县委书记,30年代初投入新闻界,在沪、港办过报纸,同范长江、夏衍等联合发起组织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现中国记协的前身)。特别是在日本占领区做过党的情报工作,历经艰险,数度被捕入狱,革命意志坚定不移。他对史论也深有造诣和建树。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1949年夏从山东重返上海没几年,恽老非但未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反而一再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从、撤职、降级,到1955年因所谓“潘(汉年)杨(帆)事件”被捕入狱。1965年出狱后竟被贬谪到江苏阜宁县中学管理图书,紧接着,又在十年浩劫中备受迫害折磨。1975年9月,年已70的恽老才接到阜宁中学领导的口头传达:奉上级通知,给予他公民权。1976年粉碎“”以后,恽老开始筹划汇编中国历代社会史等宏伟的史学著述计划,并吁请调动工作。1978年4月,73岁的恽老赴京上访;5月致信中组部,希望早日得到机会(工作条件和必要的资料),把所知道的事情及早写出来,完成自己的写史计划。并称“个人问题推迟到以后解决,甚至到我死后作出结论,也无关大局”。当年8月,经中组部安排,恽老才被调到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工作,但仅仅过了四个月,他就在1978年12月10日含冤病逝了。恽老赍志以殁,这是我国文化新闻界的一大损失,怎不令人痛惜!1980年,最高人民法院宣告恽逸群同志无罪;1982年,恽老被恢复党籍;直到1984年,经公安部复查,才彻底昭雪,恢复名誉。至此,恽老已蒙冤三十年!

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篇7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7―0010一05

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当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作为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对初中的历史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十年的教改实验,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新课改要继续深入推行下去,就需要总结十年课改的成就与经验,分析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明确课改的目标,确定课改的走向。其中,修订已试用十年的课程标准,就成为新课改继续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正式颁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计划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版”)并不是对课标实验稿的小修小补,而是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厘定。本文仅就课标新版的内容作简要的说明,以期引起同行们对历史课程标准新变化的关注。

一、课标前言部分的新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是前言,由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个子目构成。与课标实验稿相比,课标新版前言部分有了新的内容。

1.对课程性质的新阐释

课标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实际上只是概述了历史课程的作用,而没有直接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课标新版则对历史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并对这四个特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应该说,这是在国家的教育文件中首次对初中历史课程性质进行了概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定位、属性和特点。

2.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新强调

课标新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更为清晰的论述,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初中历史教育要秉持的理念,与课标实验稿相比,更为简明扼要。在这部分中,除了提出课标实验稿中已论及的教育理念,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等。课标新版还有一些新的提法应引起我们注意,诸如:(1)强调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2)强调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3)强调要“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这些理念,对于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有着指导意义。

3.对课程设计思路的新调整

课标新版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首先是提出了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即“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在这一总体设计思路下,课标新版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其中,继续保留了课标实验稿中对课程目标的划分思路和课程内容六个板块的设计思路外,最重要的变化是弱化了课标实验稿中的学习主题,而是采用“点一线”结合的内容呈现方式。所谓“点”,是指具体的历史事实;所谓“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内容体系的设计上来说,是要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课程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这一设计思路,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应该说,这是对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调整,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此外,这一部分中还提出了一些在课标实验稿中未涉及的设计思路,诸如:(1)提出在内容的编制上要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2)提出在突出初中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3)

课标实验稿在能力目标的表述中,有些地方较为含混,如将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合在一起论述(计算历史年代、使用历史图表的等应属历史学习方法的范围)、将表达能力界定在陈述历史问题等。而课标新版则明对课程内容中的教学活动建议进行了说明;(4)提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问题,为乡土历史教学的开展留有余地。

二、课程目标的新确定。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课标新版在这部分中,首先提出了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而在具体的目标方面,继续保留了课标实验稿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划分,但对这三方面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使之更为明确和完整,也更为清晰和易于把握。

例如,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两版的表述对照如下。

确划分为五条,其中第1、2条涉及知识目标,第3、4、5条涉及能力目标,包括阅读、观察、想象、理解、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再如,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两版的表述分别。

课标实验稿对过程目标的阐述不甚清晰,在方法目标方面提得尚欠具体,而课标新版将这一领域的目标明确分为五条,其中前三条涉及过程目标,后两条涉及方法目标,尤其是对方法的目标要求提得较为具体。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课标新版是列出了六条,其基本精神与课标实验稿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则是更为强调,论述更为清晰,也有一些新的提法值得注意。例如:

(1)在民族观的培养要求方面,特别强调要“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2)在认同感方面,明确提出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

(3)在国际视野方面,提出要“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4)在人生观方面,提出要“初步理解个人

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从以上可以看出,课标新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比课标实验稿提得更为具体,指向更为明确。

三、课程内容的新构建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这部分涉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是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具体指标,因而也是教师们最为关切的。课标新版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内容的编排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其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内容概念

课标新版将课标实验稿的“内容标准”的提法,改为“课程内容”。这是因为“内容标准”的概念在内涵上不易廓清,尤其是像历史这样的人文社会学科。而“课程内容”的概念则更为明确,即指课程所含具体内容的体系、线索及要求等。

2.体系新构

课标新版重新编写了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部分,依照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对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在每一板块的内容中,改变了课标实验稿学习主题的结构,而是按照历史时序的发展,列出重要的史事要点。

3.知识增减

在内容的编排选择上,秉着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这一基本原则,删除了课标实验稿中过难、过偏、过细的内容,以降低难度,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总体上来说,课标新版中的内容知识点比课标实验稿减少了五十多个,如世界古代史板块中,减去了课标实验稿中的南方古猿、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布匿战争、丕平献土、琅城起义、希波战争、马可・波罗、阿拉伯数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马史诗》、阿基米德、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等知识点。’

课标新版的课程内容在消减一些知识点的同时,也适当增加一些课标实验稿未涉及的知识内容,如中国古代史增加了东汉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增加了义和团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国现代史增加了雷锋;世界古代史中增加了早期大学、基辅罗斯;世界现代史增加了生态与人口问题等知识点。这些新增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范围和时代的特征。

若将增减的内容统一计算,课标新版要比课标实验稿减少了三十多个知识点,使知识总量有所下降,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内容更加集约,重点更加突出。

4.提法新变

课标新版在内容编排和提法上有一些新的变化。历史教育的内容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研究新成果的出现而有所改进,这是毋庸置疑的。课标新版在这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变化,兹举数例如下:

(1)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这一传统提法,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因为从概念上讲,“融合”是指合成为一体,容易使人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产生误解;而“交融”则表明是相互性的,更符合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往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情况,也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2)将七七事变后“中国的全面抗战开始”这一提法,改为“全国性抗战开始”。因为“全面抗战”是与“片面抗战”相对应,而“全国性抗战”则与“局部抗战”相对应。中国的抗战,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爆发后就开始了,但从全国的角度上讲还仅是局部性的抗战,七七事变后则转为全国性的抗战。

(3)课标实验稿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近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而课标新版则改放到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中。这是根据国内外史学界已基本得到公认的划分,即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5.形式更新

在编排形式上,课标新版是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建议用双栏表格的形式,列表对应显示出来,使之更为直观,更易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操作。如中国古代史板块的起始部分,是这样显示的: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

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

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

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总之,课标新版在课程内容方面有不少新的变化,教师们应加以认真的钻研和领会。

四、实施建议部分的新修改

历史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部分构成。课标新版在这四个方面也作了新的修改,简述如下:

1.教学建议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概括提出了七条教学建议:(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3)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5)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建议,有不少是在课标实验稿中已经提出过的,但也有新提出来的,例如第三条建议,指出教师要进行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认识。这条建议,实际上是有针对性的。

另外,在课标实验稿的教学建议部分中,列出了多个教学活动案例。而课标新版则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教学活动案例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课程标准作为国家的教育文件,主要是在指导性、引领性上提出有关教学实施的思路,不必论及过细的教学具体操作方案,这样也为广大师生的教学活动留有更大的空间。至于教学活动案例,可以放在课程标准的解读当中,供教师参考。

2.评价建议

课标新版的评价建议,强调了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提出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尤其是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在评价的设计上,课标新版分别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提出了评价思路和要求。同时还对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反馈等方面提出建议。

3.教材编写建议

课标新版在这部分主要是具体说明了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强调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并对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篇8

【1】两学一做第三专题研讨发言稿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深化党内教育的一次重要实践,是思想建党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党内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的重要部署,是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的重要保证。

一、领导表率示范,政治任务有保证

组织部作为市委的主要职能部门,为党内教育、党的建设、从严治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是其职责所在。组织部成立了全市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全市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组织了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会,动员会别开生面,社会舆论良好。为推进活动扎实开展,要以领导系列讲话来指导两学一做,铸造工匠精神做实两学一做,运用先进典型引领两学一做。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对党章党规的学习,带头加强对系列讲话的学习,带头撰写体会文章,带头组织专题研讨,带头发言交流、带头讲党课,带头开展好组织生活。

二、丰富学习路径,夯实学习基础

持续深入学习。一日不书,百事荒芜。要把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当成组工干部必修课、常修课、永修课,必须时时抓紧、事事抓好。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及时准备两学一做学习资料包,加深党员干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髓的理解与把握。

带着问题学习。最得要领的学习是带着问题学,最有成效的学习也是带着问题学。在认真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同时,要带着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学习,进行思考。要联系组织工作中的重点核心任务进行学习,联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疑难问题、敏感问题进行学习,联系组工干部的思想学习作风等思想动向、工作方向和作风形象进行学习、进行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要抓住用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契机,提升解决问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防止就学习而学习、空对空两张皮。

联系实际学习。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摆在当前的急难核心工作,开展了专题研讨,对开展情况、存在问题、政策解读等进行讨论。举办两学一做微课堂,制作两学一做公开栏,大力宣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大意义、内涵要求,大力宣扬玉兰精神、李保国同志先进典型,展示组织工作的亮点,把追求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溶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去,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实践见真知,锻造四铁队伍

打牢学习基础,方有践行之效。在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活动中,通过扎实有效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增强党性,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增强履职践行本领。成功组织三场解放思想论坛,圆满完成人大政协两会选举,成功组织市级领导干部和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召开全市两学一做动员会和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干部拓展培训和体验式培训,选派2000多名精兵强将帮扶队员到村精准对接,得到领导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锻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队伍,真正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

【2】两学一做第三专题研讨发言稿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将2016年定为党支部建设年,围绕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环节,突出领导干部带头、结合学校传统、区分不同层次三个重点,创新方式讲好党课,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一是谁来讲,干部专家带头,保证党课质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以上率下,立标杆,带头讲党课。学校党委要求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联系、一帮扶制度(每人联系一个先进党支部、帮扶一个薄弱党支部),为基层党支部讲党课。我先后调研经济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支部工作并讲党课,刘伟校长发挥专业优势,为校内经济学院和校外广东、浙江等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讲党课,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专题辅导报告。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哲学院等学院专家学者,围绕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为党支部讲专题党课,使党课更有理论深度,更有内涵质量。

二是讲什么,结合优良传统,丰富党课内容。学校党委在做好规定动作,讲好学好规定内容之外,还注重挖掘自身历史财富、精神财富,补充丰富党课内容,让党课更接地气,生动活泼。学校党委将吴玉章老校长一辈子做好事的精神与两学一做紧密结合,邀请四川荣县吴玉章故居陈列馆馆长吕远红来校讲党课,举办吴玉章生平展,编写学吴玉章精神、做合格共产党员口袋书,为各基层党支部讲好党课创造条件、提供蓝本。学校还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请黄达、卫兴华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教师讲党课,以其亲身经历激励年轻一代做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

三是怎么讲,区分不同层次,创新党课载体。结对子讲党课,组织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机关党支部与学院党支部、规模较大学院党支部与规模较小学院党支部、校内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等不同类型党支部结对子,交叉讲党课,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多媒体讲党课,以身边的党员为主题,以师生身边的模范党员事迹为内容制作微党课视频,深受党员干部欢迎。到现场讲党课。鼓励与支持基层党组织赴红旗渠、兰考、嘉兴南湖等革命教育基地,接受现场党课教育。

创新方式讲党课,增强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利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探索好方式、好方法,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3】两学一做第三专题研讨发言稿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并对8700多万共产党员提出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要求,是党内教育的一次拓展和延伸,是深化共产党员学习教育的一次实践,同时也是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的一次转变。

信念看似虚无缥缈,却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正如,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的: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是共产党奋斗的目标,也是老百姓起早贪黑、拼命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历史和人民选择,就是因为她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紧跟党中央,用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增强信心、提振精神、指导工作,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始终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面对错误的思想和挑战,共产党员一定要敢于亮剑,给予坚决的抵制。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不仅要把文件读透,精神领悟透,更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努力融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之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要经常性地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老老实实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能为了学而学,要做到真懂真信、真学真用。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明白的就是自己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要时时刻刻用入党誓词来警醒自己、约束自己。

二是树立严格的党性意识。当前,少数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宗旨意识弱化、行为作风飘浮,有的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规定交纳党费,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甚至不愿公开亮明党员身份,这些都是党性不强的表现。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能够经得起风浪的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偏了,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通过参加精准扶贫等活动,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身边事、手头事、眼前事入手,切实做到解民忧、暖民心,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同时,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牢固树立严实的思想,培养严实的品格,践行严实的要求,把严实的作风落实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篇9

关键词:重要文献导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226-02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九十多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并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丰富和完善过程中,党的历代领导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著作和决议。

一、重要文献导读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党的重要文献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对这些重要文献进行深入学习和研读对于青年学员准确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推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学员提高理论素养和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代青年学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军,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必须具备运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厚实的理论功底。青年学员要成长成才,迫切需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为培养和提高运用科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特别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高等院校政治理论必修课和公共基础必修课,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入探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时代特征、现实基础和深刻内涵。本课程的教学对于帮助青年学员系统了解和全面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培养学员运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重要文献(包括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重要讲话和党的会议通过的重要决议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在教学中引导学员原原本本地研读这些重要文献,有助于青年学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培养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青年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更是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员的主渠道。而要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在用科学理论武装学员头脑中的主渠道作用,就必须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不断深化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近年来,按照国家、军队教育规划纲要、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定以及大学教育转型的要求,我们不断推进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构建了基于课堂实践化的大专题教学新模式。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我们根据相关大专题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要求,增设了重要文献导读环节,要求学员读原著,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的重要文献,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学员通过自身的研读和教员的引导更好地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帮助青年学员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方面推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二、重要文献导读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根据大专题教学内容设计重要文献导读环节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政治理论课,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对重要文献的学习虽然很重要,但因受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占用太多的课时来让学员集中研读这些文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主要根据大专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来设置重要文献导读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文献导读篇目,通过重点研读的方式来帮助学员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比如,在第一大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中,我们为了让学员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围绕“解放思想的宣言书”――党的思想路线发展脉络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重要文献导读课,要求学员认真阅读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志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同志的《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等六篇重要文献。通过文献的阅读,使学员更好地结合历史发展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同时,通过学习这些重要文献,提高学员进行理论分析、归纳总结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以培养学员能力为导向开展重要文献导读教学活动

对青年学员开展重要文献导读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帮助青年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提高其理论水平,为培养和提高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通过这种实践化教学环节的实施来培养青年学员的自我学习、写作、口头表达、现场反应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员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开展重要文献导读教学活动。首先,教员提前在课程网站上布置学员要阅读的重要文献,提出研读要求。学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原著,查找相关资料,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撰写发言稿,制作课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先简单介绍重要文献的历史背景,然后由学员主讲,每个学习小组推荐1名学员进行主体发言,再由本组学员补充,同时接受其他学员的现场提问,开展课堂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员还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要对学员的发言、讨论进行引导和点评。可见,在重要文献导读的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员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员能力培养的教学导向,体现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对于学员的搜集整理资料、归纳总结、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关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施重要文献导读教学的建议和思考

重要文献的学习、研读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文献多,课时有限,以往教学中往往都是由教员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这种由学员主讲、教员引导的文献导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一个新的尝试,从教学效果看,不仅充分调动了学员研读原著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员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总结重要文献导读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要搞好这种教学活动,并实现教学目的,取得满意教学效果,应该重点注意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党史学习课程讲课稿篇10

践行初心使命,办好为民实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进展汇报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以来,嘉祥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高点定位、统筹谋划、主动作为,推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取得明显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精心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抽调精干力量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起草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工作安排配档表》等材料,组织开展了多层次调研,广泛征求了意见。3月4日市委动员会议后,我县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召开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正式印发相关文件,推动各项工作迅速展开。强化指导调度。对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坚持每半月一提醒、一调度,14个巡回指导组采取实地调研、现场指导等方式,累计开展督促指导198次。制定评估办法。创新制定《嘉祥县党史学习教育评估实施办法》,实现评估对象全覆盖、评估内容全方位,将评估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坚持守正创新,丰富活化形式。领导干部带头学。从县委常委、县级领导干部做起,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县委理论中心组、县委常委会会议组织专题学习8次,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题会、座谈会11次,编发学习简报27期。各级各部门创新搭建“清风讲堂”“青干夜校”等有效学习载体,组织学习活动165期次,各级党组织书记上党课123次。整合资源线上学。统筹“两中心一平台”,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专题专栏,创新推出《党史上的今天》《党史百年天天读》《党史微课堂》等融媒产品,推送相关稿件200余篇。《党史课堂“上云端”》等21条做法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基层宣讲创特色。充分激发基层一线首创精神,打造了卧龙山街道“‘卧’开讲啦”、马村镇“马上开讲”、孟姑集镇“‘孟响’党史大讲堂”等13个宣讲品牌矩阵,组织宣讲团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蔬菜大棚等一线,开展各类宣讲270余次,组织集中观影、主题快闪、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1000余场次,用乡音传达党的方针政策,让党史学习教育热在基层。

践行初心使命,办好为民实事。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广大党员结合民意“5”来听、驻村联户、督帮企业等工作,累计开展专题走访调研630余次。深化民生难题“大排查”。全面排查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收集群众诉求1.3万余条,分类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目前办结率97.3%,群众满意率97.1%。推动服务群众“大提升”。组织各级各部门立足工作实际,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承诺践诺活动,特别是村(社区)两委换届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公开村党组织书记竞职承诺,定期跟踪督办承诺事项完成情况,办理群众急、难、愁、盼事情11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