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干部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20:52:52

村级干部管理

村级干部管理范文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保障农村干部和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管理的村级干部为:永宁县辖区内行政村党支部的成员,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成员。

第三条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对村级干部的管理必须在县委和乡镇党委的领导下进行。

第四条村级干部管理中应当尊重和保障农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及其依照政策、法律法规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

第五条村干部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为:培训教育、民主评议、诫免、免职或罢免成员职务等。

第二章教育培训

第六条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初次任职,必须进行上岗培训。教育培训做为农村干部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乡镇党委负责。

第七条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应以下列内容为主:

(一)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

(二)提高村干部对农村事务和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增强其化解农村矛盾,组织生产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积累和农民收入的能力;

(三)如何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如何抓好村党支部自身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如何教育、管理好党员,搞好党员发展工作;

(五)村党支部如何团结村委会、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共青团、妇联、工会、民兵等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六)其他与农村工作有关的问题。

第八条对农村干部的日常教育培训每年不得少于3次,每次不得少于2天。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上岗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0天。

第三章民主评议

第九条民主评议是村民和党员行使对农村干部监督权的重要形式,是上级党组织了解农村干部情况的重要方式。民主评议的主要方法为:与村民代表个别谈话、在村民或党员中发放测评表。

民主评议由乡镇党委组织进行,每年应进行1次。

第十条个别谈话的内容为:被测评农村干部的工作能力、作风和在群众中的威信。

第十一条对村党支部书记的测评,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中进行;对村委会主任的测评在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中进行。

第十二条测评的格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民主测评中优秀票率达到60%以上,且各项工作成绩突出者为优秀;优秀票和合格票率合计达到60%以上者为合格,不合格票率达到40%以上者为不合格。

乡镇党委对测评情况汇总、审查后,应当向村民或党员公示,对评定为优秀的村干部,应予以表彰奖励。

第四章诫免

第十三条诫免是对不合格农村干部进行批评教育,促使其积极转变的工作方式。对农村干部的诫免由乡镇党委负责。

第十四条农村干部出现下列条件之一的,乡镇党委应对其进行诫免。

(一)不积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接受县委、乡镇党委领导的;

(二)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行政处罚的;

(三)聚众,搞封建迷信活动,或参加非法组织的;

(四)聚众闹事,带头上访,干扰党和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的;

(五)作风专断,村务大事拒不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讨论的;

(六)村中财务管理混乱,不按规定公开村务的;

(七)决策失误,给集体或村民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

(八)民主测评不合格票数占总票数40%以上的;

(九)具有其它重大问题的。

第十五条农村干部达到第十四条所列之条件的,乡镇党委应在15日内宣布对其进行诫免的决定,同时,约见谈话,敦促其改正错误。诫免决定应在党员大会或村民中宣布。

第十六条受诫免农村干部,在接到诫免决定后十五日内,将自己对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整改措施形成书面材料送村党支部并报乡镇党委。

第十七条诫免期限为从受诫免农村干部接到诫免决定之日起3个月。诫免期间,其待遇和职权不变。

受诫免农村干部积极改正错误,认真进行整改的,经乡镇党委审查,可以缩短或提前终结诫免期,但诫免期最短不得少于1个月。

第十八条诫免期结束后,乡镇党委应按照第三章之程序,重新对其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优秀票加合格票超过60%的为合格。乡镇党委应当在党员大会或村民中宣布诫免期结束。

第五章免职或罢免

第十九条免职是上级党组织对犯有严重错误或犯有错误但拒不改正的村党支部成员,免去其职务的组织措施。

罢免是对不合格村委会成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免除其职务的行为。

诫免不是免职或罢免的前置程序。

第二十条农村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乡镇党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暂停其职务、免职或支持村民罢免其职务。

(一)拒不接受乡镇党委诫免的。接受诫免而不按本办法第十六条递交材料的,视为不接受诫免;

(二)在诫免期限内,无悔改表现或无明显改进的;

(三)诫免期结束后,民主测评结果优秀票加合格票率低于60%的;

(四)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劳动教养的;有违纪行为,被纪检部门处以记过以上处分的;

(五)损公肥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查证属实的;

(六)连续三个月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成员职责的;

(七)具有其它严重问题的。

第二十一条具备前条所列条件的村党支部成员,乡镇党委可以征求党员或村民代表意见后,对其免职。

具备前条所列条件的村委会成员,如村民提出罢免动议,乡镇党委应当支持村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其进行罢免。

村党支部认为村委会成员具备前条所列条件的,经全体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乡镇党委同意,可书面向村委会提出召开村民大会,对该村委会成员进行罢免的动议,同时应当做要求罢免该村委员成员的村民的联名工作。

第二十二条被免职或罢免的农村干部有申辩的权利,乡镇党委应当保障其权利的行使。

第六章后备干部

第二十三条各乡镇都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后备干部数量视村级规模而定。选拔农村后备干部要与农村在职干部的选拔相衔接,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相联系。选拔对象主要有:农村在职的中青年干部,包括“两委”副职干部、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农村优秀青年,特别是新步入社会的大中专和高中(职专、职高)毕业生;部队复员退伍军人,新发展的青年党员,致富能手;镇机关的聘用人员;企业下岗职工等。后备干部原则上一职一备,人数应与现领导班子成员人数形成1:1的比例。条件暂不具备的村,必须对村级主要干部实行一职一备。

第二十四条按照中央提出的选拔农村干部的标准和村党支部建设“五个好”的要求,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能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团结同志、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没有违法违纪问题。

(二)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不怕吃亏和甘愿奉献的精神;本人有致富能力且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真本领;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魄力。

(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0岁左右,一般不超过40岁。

第二十五条农村基层后备干部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推举,乡镇党委考察后确定。

第二十六条各乡镇党委要对农村基层后备干部建档造册、严格管理、定期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

村级干部管理范文篇2

一、村级干部的现状。本人在某乡镇做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在现有的村干部中,统计数据显示支差型、低效率型、低水平型干部较多,很显然与现行上级单位提倡的类型少,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干部年龄偏高。某乡镇有村级干部54人,60岁以上的6人,占总数11.1%;50-60岁的12人,占总数22.2%;35-50岁的33人,占总数61.1%;35岁以下3人,占5.6%。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明显呈中高龄化,年轻村干部很少。二是村级干部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3.7%;初中文化程度12人,占22.2%;小学文化程度36人,占66.7%;文盲4人,占7.4%。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程度为主。三是村级干部性别比失衡。某乡镇54名村干部中,没有1名妇女干部,男女性别比为100:0。四是村级干部整体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开二级干部会随意迟到早退、到会人数不全、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手机响抽烟打哈欠等等行为不规范,还有作风方面,比如工作方法简单粗野、对人不对事、优亲厚友、只打“小九九”等等,大多数村干部都有这种行为习惯。五是村级干部工作效率低下。乡镇工作讲究张驰有度、阶段小结、经常宣传、主次结合、乡村联动的模式,常规性工作多特殊性工作少,阶段性工作多连续性工作少,一般一项常规工作有7天时间能完成的,至少得10天,还要在领导批评下乡干部督促配合下,才能完成,大多数村干部是任务型干部,只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工作,从不谋划统筹兼顾,所以效率低下。六是村级干部宗旨观念淡化。本人对所有村干部初步做了问卷调查,当问为什么当村干部时,大多数回答不上,个别回答是当上好,很模糊的概念。当问当村干部干什么时,多数回答完成乡上的各项任务,再什么也说不上。由此可见,村干部宗旨观念比较淡化,职责不是很明确,没有较大理想。

二、形成管理弱化的原因。导致村级干部目前现状和难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因素:一是体制因素。在78年改革以前,政治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大多数干部群众经历了政治运动,也看到了村干部的权利与作用,多数人以能当上村干部或社干部为荣(那时并不给报酬),在政治运动教育下的群众(村干部的选择对象)只想到权利与荣誉,所以那时成长的村干部,只认政策、只讲政治、只求平稳,以任务型、年龄偏大型干部居多。78年以后,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群众外出务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条件和机会越来越多,在此时教育出的群众(同上),以投机钻营型、自私型为主,思维比较活跃,但思想比较轻浮和自私自利,村干部不为公、只为私,乡村二级组织由于职能转型,再加上收三提五统和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导致干群关系一度紧张,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从2002年税费改革完成以后,随着国家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农民群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个体私营企业主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成长起来的村干部思想比较开阔,认知面大,一心想着干一些事业(公益),改变家乡面貌,为更快发展打好基础,但没有好的环境(村级职位被年龄大、文化低、不干事的干部占着)。当村干部基本经历“为荣-为利-为民”三个时期的转化,社会形态和主体也发生转化。任村干部经历“组织选-自己求-等待用”的模式。二是性质因素。多年来,村级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话说白了,组织任命就是干部,免去就是群众,所以村级干部开展工作顾虑很大,自我危机感强,一直想着如何不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干事瞻前顾后。亦干亦农的村级性质,让村级干部不能放下包袱,扛起担子,奋力拼搏。三是待遇因素。村干部实行报酬制后,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与一个干部的标准相差甚远。现在村级干部待遇不高,一个是政治待遇没有长期保证,另一个是经济待遇不能养家糊口。本人调查的乡镇,村干部一年报酬是3400-3600元,是待遇较好的(有的乡镇村干部一年只有1500-2500元),一年工作任务完成好,能拿全,部分村村干部忙碌一年,只得2000元左右,村干部工作一年没有刚参加工作的乡干部一月的工资高,所以养家糊口还得靠老本行(务农),因此村干部农民成份要重于干部成份,参与到农村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就少,效率不可能高。四是行政因素。乡镇作为村干部的直接领导单位,管理和考核做的不够,机制运行不规范。长期以来,作为村干部以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任务为目标,乡政府以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其它的忽略不计,这就放任了村级干部,把学习、考勤、作风和创新不管,导致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作风漂浮、无所作为。考核制度只订制度不考核,随主要领导率性而为,管理及运行很不规范,没有真正把村干部抓到手上,没有严格教育村干部,导致一些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是在所难免的。三、解决管理难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报酬聘。村干部基本上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三人组成主体,三个角色三个职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各有所重。村支书要以统的功能强、思路清晰、敢说敢干为侧重,村主任要以认真勤实、德高望重、细致公正为侧重,村文书要以勤奋敬业、手脚利索、业务精熟为侧重,所以从职位上就要求村支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干事有派力;村主任年高稳重、心细心公;村文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勤奋忠实。因此最合理村班子村干部配备支书应以30-4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思路有创劲的人担任;村主任应以40-6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群众基础好的人担任;村文书应以20-3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真踏实的人担任。要解决效率低下问题应提倡“高酬聘能人”,实行万元年薪公开竞聘村支书制度,村支书一年得一万元报酬,但必须得完成四项工作:一是为本村一年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项目一处。二是为本村办一件得民心的公益事业。三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种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努力使无职党员义务加入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村主任和文书每人年报酬可初步定为3000-5000元之间,在配备任命上以村支书和群众的意愿推荐为主。村主任职责要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体察民情、落实政务政策、管理社会事务为主;村文书要以沟通联系、办理业务、上传下达为主。提高报酬根本目的是让村干部安心全脱产参与工作,保证廉洁奉公、心系群众。二是健全机制评。现在村干部管理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考勤、考核、考评流于形式,导致在评先进、奖惩上无据可凭,定性不准,领导率性而为,久而久之会让村干部认为评优奖罚是关系,是人情,是领导的好恶。因此很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考勤机制上应实行乡领导、片领导、包村乡干部三级联考(勤),以包村乡干部考勤为主,月结年通报。在考核机制上应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因为乡镇工作常规性的多,把每项工作完成情况按好、中、差区分,好的挂绿牌,中间的挂黄牌,差的挂红牌,一年下来以绿牌绝对数定优劣定奖罚,一个绿牌等于一个红牌,等于三个黄牌。可初步设农业技术推广、春季植树造林、果树果园管理、秋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关注兑现、社会治安治理、开创性工作等九项,每项工作结束后即进行考核挂牌,在乡政府醒目地方设公开栏进行公示。在考评机制上应实行领导班子评制度,每项工作结束后召开党委会,对各村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定性评议,以民主评议结果为准。三是集中时间学。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村干部不学习,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耕地种田上,对党政国策和惠民政策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工作指导失误、不能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增加了盲目性。村干部应和其它干部一样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加快经济社会和提前进入小康社会都有积极和现实意义。村干部应实行周学习制度,即每周由乡包片领导组织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以党政国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积极开展。干部党员实行月学习制度,即每月由乡包片领导组织本村党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指导农村工作能力。四是固定对象访。民生问题是现行三农政策中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基层干部最需破解的难题,村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应该关注本村弱势群体。在民生问题上应实行“包人包案访”,即把本村的三无对象、三孤对象、低保对象、极度困难对象清理出来,每人包访若干户,主要任务是问寒问暖、帮助开展生产、协调解决困难,让弱势群体时刻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这类人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培养村干部常怀爱民为民之心。五是分清界线查。对村干部尤其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和政绩、廉洁自律情况要分清界线和类别,每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查实绩、查作风、查德政、查民意,把检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乡党委,有小问题的村干部由乡上领导进行谈话戒免,有较大问题的要进行处理处罚,有重大问题的予以免职。检查和处理情况整理装入村干部档案,作为以后奖惩依据。

村级干部管理范文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保障农村干部和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管理的村级干部为:**县辖区内行政村党支部的成员,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成员。

第三条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对村级干部的管理必须在县委和乡镇党委的领导下进行。

第四条村级干部管理中应当尊重和保障农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及其依照政策、法律法规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

第五条村干部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为:培训教育、民主评议、诫免、免职或罢免成员职务等。

第二章教育培训

第六条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初次任职,必须进行上岗培训。教育培训做为农村干部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乡镇党委负责。

第七条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应以下列内容为主:

(一)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

(二)提高村干部对农村事务和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增强其化解农村矛盾,组织生产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积累和农民收入的能力;

(三)如何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如何抓好村党支部自身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如何教育、管理好党员,搞好党员发展工作;

(五)村党支部如何团结村委会、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共青团、妇联、工会、民兵等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六)其他与农村工作有关的问题。

第八条对农村干部的日常教育培训每年不得少于3次,每次不得少于2天。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上岗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0天。

第三章民主评议

第九条民主评议是村民和党员行使对农村干部监督权的重要形式,是上级党组织了解农村干部情况的重要方式。民主评议的主要方法为:与村民代表个别谈话、在村民或党员中发放测评表。

民主评议由乡镇党委组织进行,每年应进行1次。

第十条个别谈话的内容为:被测评农村干部的工作能力、作风和在群众中的威信。

第十一条对村党支部书记的测评,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中进行;对村委会主任的测评在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中进行。

第十二条测评的格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民主测评中优秀票率达到60%以上,且各项工作成绩突出者为优秀;优秀票和合格票率合计达到60%以上者为合格,不合格票率达到40%以上者为不合格。

乡镇党委对测评情况汇总、审查后,应当向村民或党员公示,对评定为优秀的村干部,应予以表彰奖励。

第四章诫免

第十三条诫免是对不合格农村干部进行批评教育,促使其积极转变的工作方式。对农村干部的诫免由乡镇党委负责。

第十四条农村干部出现下列条件之一的,乡镇党委应对其进行诫免。

(一)不积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接受县委、乡镇党委领导的;

(二)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行政处罚的;

(三)聚众,搞封建迷信活动,或参加非法组织的;

(四)聚众闹事,带头上访,干扰党和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的;

(五)作风专断,村务大事拒不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讨论的;

(六)村中财务管理混乱,不按规定公开村务的;

(七)决策失误,给集体或村民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

(八)民主测评不合格票数占总票数40%以上的;

(九)具有其它重大问题的。

第十五条农村干部达到第十四条所列之条件的,乡镇党委应在15日内宣布对其进行诫免的决定,同时,约见谈话,敦促其改正错误。诫免决定应在党员大会或村民中宣布。

第十六条受诫免农村干部,在接到诫免决定后十五日内,将自己对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整改措施形成书面材料送村党支部并报乡镇党委。

第十七条诫免期限为从受诫免农村干部接到诫免决定之日起3个月。诫免期间,其待遇和职权不变。

受诫免农村干部积极改正错误,认真进行整改的,经乡镇党委审查,可以缩短或提前终结诫免期,但诫免期最短不得少于1个月。

第十八条诫免期结束后,乡镇党委应按照第三章之程序,重新对其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优秀票加合格票超过60%的为合格。乡镇党委应当在党员大会或村民中宣布诫免期结束。

第五章免职或罢免

第十九条免职是上级党组织对犯有严重错误或犯有错误但拒不改正的村党支部成员,免去其职务的组织措施。

罢免是对不合格村委会成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免除其职务的行为。

诫免不是免职或罢免的前置程序。

第二十条农村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乡镇党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暂停其职务、免职或支持村民罢免其职务。

(一)拒不接受乡镇党委诫免的。接受诫免而不按本办法第十六条递交材料的,视为不接受诫免;

(二)在诫免期限内,无悔改表现或无明显改进的;

(三)诫免期结束后,民主测评结果优秀票加合格票率低于60%的;

(四)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劳动教养的;有违纪行为,被纪检部门处以记过以上处分的;

(五)损公肥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查证属实的;

(六)连续三个月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成员职责的;

(七)具有其它严重问题的。

第二十一条具备前条所列条件的村党支部成员,乡镇党委可以征求党员或村民代表意见后,对其免职。

具备前条所列条件的村委会成员,如村民提出罢免动议,乡镇党委应当支持村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其进行罢免。

村党支部认为村委会成员具备前条所列条件的,经全体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乡镇党委同意,可书面向村委会提出召开村民大会,对该村委会成员进行罢免的动议,同时应当做要求罢免该村委员成员的村民的联名工作。

第二十二条被免职或罢免的农村干部有申辩的权利,乡镇党委应当保障其权利的行使。

第六章后备干部

第二十三条各乡镇都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后备干部数量视村级规模而定。选拔农村后备干部要与农村在职干部的选拔相衔接,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相联系。选拔对象主要有:农村在职的中青年干部,包括“两委”副职干部、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农村优秀青年,特别是新步入社会的大中专和高中(职专、职高)毕业生;部队复员退伍军人,新发展的青年党员,致富能手;镇机关的聘用人员;企业下岗职工等。后备干部原则上一职一备,人数应与现领导班子成员人数形成1:1的比例。条件暂不具备的村,必须对村级主要干部实行一职一备。

第二十四条按照中央提出的选拔农村干部的标准和村党支部建设“五个好”的要求,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能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团结同志、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没有违法违纪问题。

(二)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不怕吃亏和甘愿奉献的精神;本人有致富能力且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真本领;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魄力。

(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0岁左右,一般不超过40岁。

第二十五条农村基层后备干部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推举,乡镇党委考察后确定。

第二十六条各乡镇党委要对农村基层后备干部建档造册、严格管理、定期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

第二十七条农村基层后备干部实行淘汰制,乡镇党委每年要对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进行淘汰,并按第二十五条规定及时增补。

第二十八条村党支部、村委会要为后备干部安排一定的工作。换届选举时,要对后备干部优先予以考虑。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行政村中村民小组、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中的干部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进行。

村级干部管理范文篇4

一、村级干部的现状。本人在某乡镇做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在现有的村干部中,统计数据显示支差型、低效率型、低水平型干部较多,很显然与现行上级单位提倡的类型少,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干部年龄偏高。某乡镇有村级干部54人,60岁以上的6人,占总数11.1%;50-60岁的12人,占总数22.2%;35-50岁的33人,占总数61.1%;35岁以下3人,占5.6%。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明显呈中高龄化,年轻村干部很少。二是村级干部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3.7%;初中文化程度12人,占22.2%;小学文化程度36人,占66.7%;文盲4人,占7.4%。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程度为主。三是村级干部性别比失衡。某乡镇54名村干部中,没有1名妇女干部,男女性别比为100:0。四是村级干部整体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开二级干部会随意迟到早退、到会人数不全、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手机响抽烟打哈欠等等行为不规范,还有作风方面,比如工作方法简单粗野、对人不对事、优亲厚友、只打“小九九”等等,大多数村干部都有这种行为习惯。五是村级干部工作效率低下。乡镇工作讲究张驰有度、阶段小结、经常宣传、主次结合、乡村联动的模式,常规性工作多特殊性工作少,阶段性工作多连续性工作少,一般一项常规工作有7天时间能完成的,至少得10天,还要在领导批评下乡干部督促配合下,才能完成,大多数村干部是任务型干部,只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工作,从不谋划统筹兼顾,所以效率低下。六是村级干部宗旨观念淡化。本人对所有村干部初步做了问卷调查,当问为什么当村干部时,大多数回答不上,个别回答是当上好,很模糊的概念。当问当村干部干什么时,多数回答完成乡上的各项任务,再什么也说不上。由此可见,村干部宗旨观念比较淡化,职责不是很明确,没有较大理想。

二、形成管理弱化的原因。导致村级干部目前现状和难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因素:一是体制因素。在78年改革以前,政治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大多数干部群众经历了政治运动,也看到了村干部的权利与作用,多数人以能当上村干部或社干部为荣(那时并不给报酬),在政治运动教育下的群众(村干部的选择对象)只想到权利与荣誉,所以那时成长的村干部,只认政策、只讲政治、只求平稳,以任务型、年龄偏大型干部居多。78年以后,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群众外出务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条件和机会越来越多,在此时教育出的群众(同上),以投机钻营型、自私型为主,思维比较活跃,但思想比较轻浮和自私自利,村干部不为公、只为私,乡村二级组织由于职能转型,再加上收三提五统和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导致干群关系一度紧张,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从2002年税费改革完成以后,随着国家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农民群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个体私营企业主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成长起来的村干部思想比较开阔,认知面大,一心想着干一些事业(公益),改变家乡面貌,为更快发展打好基础,但没有好的环境(村级职位被年龄大、文化低、不干事的干部占着)。当村干部基本经历“为荣-为利-为民”三个时期的转化,社会形态和主体也发生转化。任村干部经历“组织选-自己求-等待用”的模式。二是性质因素。多年来,村级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话说白了,组织任命就是干部,免去就是群众,所以村级干部开展工作顾虑很大,自我危机感强,一直想着如何不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干事瞻前顾后。亦干亦农的村级性质,让村级干部不能放下包袱,扛起担子,奋力拼搏。三是待遇因素。村干部实行报酬制后,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与一个干部的标准相差甚远。现在村级干部待遇不高,一个是政治待遇没有长期保证,另一个是经济待遇不能养家糊口。本人调查的乡镇,村干部一年报酬是3400-3600元,是待遇较好的(有的乡镇村干部一年只有1500-2500元),一年工作任务完成好,能拿全,部分村村干部忙碌一年,只得2000元左右,村干部工作一年没有刚参加工作的乡干部一月的工资高,所以养家糊口还得靠老本行(务农),因此村干部农民成份要重于干部成份,参与到农村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就少,效率不可能高。四是行政因素。乡镇作为村干部的直接领导单位,管理和考核做的不够,机制运行不规范。长期以来,作为村干部以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任务为目标,乡政府以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其它的忽略不计,这就放任了村级干部,把学习、考勤、作风和创新不管,导致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作风漂浮、无所作为。考核制度只订制度不考核,随主要领导率性而为,管理及运行很不规范,没有真正把村干部抓到手上,没有严格教育村干部,导致一些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是在所难免的。三、解决管理难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报酬聘。村干部基本上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三人组成主体,三个角色三个职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各有所重。村支书要以统的功能强、思路清晰、敢说敢干为侧重,村主任要以认真勤实、德高望重、细致公正为侧重,村文书要以勤奋敬业、手脚利索、业务精熟为侧重,所以从职位上就要求村支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干事有派力;村主任年高稳重、心细心公;村文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勤奋忠实。因此最合理村班子村干部配备支书应以30-4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思路有创劲的人担任;村主任应以40-6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群众基础好的人担任;村文书应以20-3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真踏实的人担任。要解决效率低下问题应提倡“高酬聘能人”,实行万元年薪公开竞聘村支书制度,村支书一年得一万元报酬,但必须得完成四项工作:一是为本村一年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项目一处。二是为本村办一件得民心的公益事业。三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种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努力使无职党员义务加入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村主任和文书每人年报酬可初步定为3000-5000元之间,在配备任命上以村支书和群众的意愿推荐为主。村主任职责要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体察民情、落实政务政策、管理社会事务为主;村文书要以沟通联系、办理业务、上传下达为主。提高报酬根本目的是让村干部安心全脱产参与工作,保证廉洁奉公、心系群众。二是健全机制评。现在村干部管理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考勤、考核、考评流于形式,导致在评先进、奖惩上无据可凭,定性不准,领导率性而为,久而久之会让村干部认为评优奖罚是关系,是人情,是领导的好恶。因此很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考勤机制上应实行乡领导、片领导、包村乡干部三级联考(勤),以包村乡干部考勤为主,月结年通报。在考核机制上应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因为乡镇工作常规性的多,把每项工作完成情况按好、中、差区分,好的挂绿牌,中间的挂黄牌,差的挂红牌,一年下来以绿牌绝对数定优劣定奖罚,一个绿牌等于一个红牌,等于三个黄牌。可初步设农业技术推广、春季植树造林、果树果园管理、秋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关注兑现、社会治安治理、开创性工作等九项,每项工作结束后即进行考核挂牌,在乡政府醒目地方设公开栏进行公示。在考评机制上应实行领导班子评制度,每项工作结束后召开党委会,对各村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定性评议,以民主评议结果为准。三是集中时间学。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村干部不学习,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耕地种田上,对党政国策和惠民政策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工作指导失误、不能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增加了盲目性。村干部应和其它干部一样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加快经济社会和提前进入小康社会都有积极和现实意义。村干部应实行周学习制度,即每周由乡包片领导组织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以党政国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积极开展。干部党员实行月学习制度,即每月由乡包片领导组织本村党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指导农村工作能力。四是固定对象访。民生问题是现行三农政策中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基层干部最需破解的难题,村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应该关注本村弱势群体。在民生问题上应实行“包人包案访”,即把本村的三无对象、三孤对象、低保对象、极度困难对象清理出来,每人包访若干户,主要任务是问寒问暖、帮助开展生产、协调解决困难,让弱势群体时刻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这类人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培养村干部常怀爱民为民之心。五是分清界线查。对村干部尤其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和政绩、廉洁自律情况要分清界线和类别,每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查实绩、查作风、查德政、查民意,把检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乡党委,有小问题的村干部由乡上领导进行谈话戒免,有较大问题的要进行处理处罚,有重大问题的予以免职。检查和处理情况整理装入村干部档案,作为以后奖惩依据。

村级干部管理范文篇5

村级干部是我国现行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干部,是享受待遇相对较低的干部,是体现政策政治的直接参与者,是与人民群众贴的最近的管理服务群体之一。村级干部起着承上启下、联系沟通、了解民情、宣传政策、调解矛盾等重大作用,是政府开展工作的支点,是群众依靠的基点,是干群分界的叉点。村级干部素质的高低,工作开展的好坏,领导作风的优劣,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影响政府公信的形象,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村级干部的现状。本人在某乡镇做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在现有的村干部中,统计数据显示支差型、低效率型、低水平型干部较多,很显然与现行上级单位提倡的类型少,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干部年龄偏高。某乡镇有村级干部54人,60岁以上的6人,占总数11.1%;50-60岁的12人,占总数22.2%;35-50岁的33人,占总数61.1%;35岁以下3人,占5.6%。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明显呈中高龄化,年轻村干部很少。二是村级干部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3.7%;初中文化程度12人,占22.2%;小学文化程度36人,占66.7%;文盲4人,占7.4%。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程度为主。三是村级干部性别比失衡。某乡镇54名村干部中,没有1名妇女干部,男女性别比为100:0。四是村级干部整体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开二级干部会随意迟到早退、到会人数不全、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手机响抽烟打哈欠等等行为不规范,还有作风方面,比如工作方法简单粗野、对人不对事、优亲厚友、只打“小九九”等等,大多数村干部都有这种行为习惯。五是村级干部工作效率低下。乡镇工作讲究张驰有度、阶段小结、经常宣传、主次结合、乡村联动的模式,常规性工作多特殊性工作少,阶段性工作多连续性工作少,一般一项常规工作有7天时间能完成的,至少得10天,还要在领导批评下乡干部督促配合下,才能完成,大多数村干部是任务型干部,只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工作,从不谋划统筹兼顾,所以效率低下。六是村级干部宗旨观念淡化。本人对所有村干部初步做了问卷调查,当问为什么当村干部时,大多数回答不上,个别回答是当上好,很模糊的概念。当问当村干部干什么时,多数回答完成乡上的各项任务,再什么也说不上。由此可见,村干部宗旨观念比较淡化,职责不是很明确,没有较大理想。

二、形成管理弱化的原因。导致村级干部目前现状和难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因素:一是体制因素。在78年改革以前,政治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大多数干部群众经历了政治运动,也看到了村干部的权利与作用,多数人以能当上村干部或社干部为荣(那时并不给报酬),在政治运动教育下的群众(村干部的选择对象)只想到权利与荣誉,所以那时成长的村干部,只认政策、只讲政治、只求平稳,以任务型、年龄偏大型干部居多。78年以后,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群众外出务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条件和机会越来越多,在此时教育出的群众(同上),以投机钻营型、自私型为主,思维比较活跃,但思想比较轻浮和自私自利,村干部不为公、只为私,乡村二级组织由于职能转型,再加上收三提五统和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导致干群关系一度紧张,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从2002年税费改革完成以后,随着国家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农民群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个体私营企业主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成长起来的村干部思想比较开阔,认知面大,一心想着干一些事业(公益),改变家乡面貌,为更快发展打好基础,但没有好的环境(村级职位被年龄大、文化低、不干事的干部占着)。当村干部基本经历“为荣-为利-为民”三个时期的转化,社会形态和主体也发生转化。任村干部经历“组织选-自己求-等待用”的模式。二是性质因素。多年来,村级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话说白了,组织任命就是干部,免去就是群众,所以村级干部开展工作顾虑很大,自我危机感强,一直想着如何不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干事瞻前顾后。亦干亦农的村级性质,让村级干部不能放下包袱,扛起担子,奋力拼搏。三是待遇因素。村干部实行报酬制后,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与一个干部的标准相差甚远。现在村级干部待遇不高,一个是政治待遇没有长期保证,另一个是经济待遇不能养家糊口。本人调查的乡镇,村干部一年报酬是3400-3600元,是待遇较好的(有的乡镇村干部一年只有1500-2500元),一年工作任务完成好,能拿全,部分村村干部忙碌一年,只得2000元左右,村干部工作一年没有刚参加工作的乡干部一月的工资高,所以养家糊口还得靠老本行(务农),因此村干部农民成份要重于干部成份,参与到农村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就少,效率不可能高。四是行政因素。乡镇作为村干部的直接领导单位,管理和考核做的不够,机制运行不规范。长期以来,作为村干部以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任务为目标,乡政府以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其它的忽略不计,这就放任了村级干部,把学习、考勤、作风和创新不管,导致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作风漂浮、无所作为。考核制度只订制度不考核,随主要领导率性而为,管理及运行很不规范,没有真正把村干部抓到手上,没有严格教育村干部,导致一些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是在所难免的。

三、解决管理难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报酬聘。村干部基本上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三人组成主体,三个角色三个职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各有所重。村支书要以统的功能强、思路清晰、敢说敢干为侧重,村主任要以认真勤实、德高望重、细致公正为侧重,村文书要以勤奋敬业、手脚利索、业务精熟为侧重,所以从职位上就要求村支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干事有派力;村主任年高稳重、心细心公;村文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勤奋忠实。因此最合理村班子村干部配备支书应以30-4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思路有创劲的人担任;村主任应以40-6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群众基础好的人担任;村文书应以20-3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真踏实的人担任。要解决效率低下问题应提倡“高酬聘能人”,实行万元年薪公开竞聘村支书制度,村支书一年得一万元报酬,但必须得完成四项工作:一是为本村一年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项目一处。二是为本村办一件得民心的公益事业。三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种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努力使无职党员义务加入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村主任和文书每人年报酬可初步定为3000-5000元之间,在配备任命上以村支书和群众的意愿推荐为主。村主任职责要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体察民情、落实政务政策、管理社会事务为主;村文书要以沟通联系、办理业务、上传下达为主。提高报酬根本目的是让村干部安心全脱产参与工作,保证廉洁奉公、心系群众。二是健全机制评。现在村干部管理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考勤、考核、考评流于形式,导致在评先进、奖惩上无据可凭,定性不准,领导率性而为,久而久之会让村干部认为评优奖罚是关系,是人情,是领导的好恶。因此很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考勤机制上应实行乡领导、片领导、包村乡干部三级联考(勤),以包村乡干部考勤为主,月结年通报。在考核机制上应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因为乡镇工作常规性的多,把每项工作完成情况按好、中、差区分,好的挂绿牌,中间的挂黄牌,差的挂红牌,一年下来以绿牌绝对数定优劣定奖罚,一个绿牌等于一个红牌,等于三个黄牌。可初步设农业技术推广、春季植树造林、果树果园管理、秋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关注兑现、社会治安治理、开创性工作等九项,每项工作结束后即进行考核挂牌,在乡政府醒目地方设公开栏进行公示。在考评机制上应实行领导班子评制度,每项工作结束后召开党委会,对各村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定性评议,以民主评议结果为准。三是集中时间学。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村干部不学习,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耕地种田上,对党政国策和惠民政策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工作指导失误、不能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增加了盲目性。村干部应和其它干部一样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加快经济社会和提前进入小康社会都有积极和现实意义。村干部应实行周学习制度,即每周由乡包片领导组织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以党政国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积极开展。干部党员实行月学习制度,即每月由乡包片领导组织本村党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指导农村工作能力。四是固定对象访。民生问题是现行三农政策中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基层干部最需破解的难题,村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应该关注本村弱势群体。在民生问题上应实行“包人包案访”,即把本村的三无对象、三孤对象、低保对象、极度困难对象清理出来,每人包访若干户,主要任务是问寒问暖、帮助开展生产、协调解决困难,让弱势群体时刻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这类人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培养村干部常怀爱民为民之心。五是分清界线查。对村干部尤其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和政绩、廉洁自律情况要分清界线和类别,每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查实绩、查作风、查德政、查民意,把检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乡党委,有小问题的村干部由乡上领导进行谈话戒免,有较大问题的要进行处理处罚,有重大问题的予以免职。检查和处理情况整理装入村干部档案,作为以后奖惩依据。

村级干部管理范文篇6

一、村级干部的现状。本人在某乡镇做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在现有的村干部中,统计数据显示支差型、低效率型、低水平型干部较多,很显然与现行上级单位提倡的类型少,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干部年龄偏高。某乡镇有村级干部54人,60岁以上的6人,占总数11.1%;50-60岁的12人,占总数22.2%;35-50岁的33人,占总数61.1%;35岁以下3人,占5.6%。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明显呈中高龄化,年轻村干部很少。二是村级干部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3.7%;初中文化程度12人,占22.2%;小学文化程度36人,占66.7%;文盲4人,占7.4%。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程度为主。三是村级干部性别比失衡。某乡镇54名村干部中,没有1名妇女干部,男女性别比为100:0。四是村级干部整体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开二级干部会随意迟到早退、到会人数不全、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手机响抽烟打哈欠等等行为不规范,还有作风方面,比如工作方法简单粗野、对人不对事、优亲厚友、只打“小九九”等等,大多数村干部都有这种行为习惯。五是村级干部工作效率低下。乡镇工作讲究张驰有度、阶段小结、经常宣传、主次结合、乡村联动的模式,常规性工作多特殊性工作少,阶段性工作多连续性工作少,一般一项常规工作有7天时间能完成的,至少得10天,还要在领导批评下乡干部督促配合下,才能完成,大多数村干部是任务型干部,只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工作,从不谋划统筹兼顾,所以效率低下。六是村级干部宗旨观念淡化。本人对所有村干部初步做了问卷调查,当问为什么当村干部时,大多数回答不上,个别回答是当上好,很模糊的概念。当问当村干部干什么时,多数回答完成乡上的各项任务,再什么也说不上。由此可见,村干部宗旨观念比较淡化,职责不是很明确,没有较大理想。

二、形成管理弱化的原因。导致村级干部目前现状和难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因素:一是体制因素。在78年改革以前,政治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大多数干部群众经历了政治运动,也看到了村干部的权利与作用,多数人以能当上村干部或社干部为荣(那时并不给报酬),在政治运动教育下的群众(村干部的选择对象)只想到权利与荣誉,所以那时成长的村干部,只认政策、只讲政治、只求平稳,以任务型、年龄偏大型干部居多。78年以后,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群众外出务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条件和机会越来越多,在此时教育出的群众(同上),以投机钻营型、自私型为主,思维比较活跃,但思想比较轻浮和自私自利,村干部不为公、只为私,乡村二级组织由于职能转型,再加上收三提五统和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导致干群关系一度紧张,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从2002年税费改革完成以后,随着国家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农民群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个体私营企业主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成长起来的村干部思想比较开阔,认知面大,一心想着干一些事业(公益),改变家乡面貌,为更快发展打好基础,但没有好的环境(村级职位被年龄大、文化低、不干事的干部占着)。当村干部基本经历“为荣-为利-为民”三个时期的转化,社会形态和主体也发生转化。任村干部经历“组织选-自己求-等待用”的模式。二是性质因素。多年来,村级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话说白了,组织任命就是干部,免去就是群众,所以村级干部开展工作顾虑很大,自我危机感强,一直想着如何不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干事瞻前顾后。亦干亦农的村级性质,让村级干部不能放下包袱,扛起担子,奋力拼搏。三是待遇因素。村干部实行报酬制后,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与一个干部的标准相差甚远。现在村级干部待遇不高,一个是政治待遇没有长期保证,另一个是经济待遇不能养家糊口。本人调查的乡镇,村干部一年报酬是3400-3600元,是待遇较好的(有的乡镇村干部一年只有1500-2500元),一年工作任务完成好,能拿全,部分村村干部忙碌一年,只得2000元左右,村干部工作一年没有刚参加工作的乡干部一月的工资高,所以养家糊口还得靠老本行(务农),因此村干部农民成份要重于干部成份,参与到农村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就少,效率不可能高。四是行政因素。乡镇作为村干部的直接领导单位,管理和考核做的不够,机制运行不规范。长期以来,作为村干部以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任务为目标,乡政府以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其它的忽略不计,这就放任了村级干部,把学习、考勤、作风和创新不管,导致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作风漂浮、无所作为。考核制度只订制度不考核,随主要领导率性而为,管理及运行很不规范,没有真正把村干部抓到手上,没有严格教育村干部,导致一些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是在所难免的。三、解决管理难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报酬聘。村干部基本上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三人组成主体,三个角色三个职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各有所重。村支书要以统的功能强、思路清晰、敢说敢干为侧重,村主任要以认真勤实、德高望重、细致公正为侧重,村文书要以勤奋敬业、手脚利索、业务精熟为侧重,所以从职位上就要求村支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干事有派力;村主任年高稳重、心细心公;村文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勤奋忠实。因此最合理村班子村干部配备支书应以30-4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思路有创劲的人担任;村主任应以40-6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群众基础好的人担任;村文书应以20-3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真踏实的人担任。要解决效率低下问题应提倡“高酬聘能人”,实行万元年薪公开竞聘村支书制度,村支书一年得一万元报酬,但必须得完成四项工作:一是为本村一年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项目一处。二是为本村办一件得民心的公益事业。三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种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努力使无职党员义务加入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村主任和文书每人年报酬可初步定为3000-5000元之间,在配备任命上以村支书和群众的意愿推荐为主。村主任职责要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体察民情、落实政务政策、管理社会事务为主;村文书要以沟通联系、办理业务、上传下达为主。提高报酬根本目的是让村干部安心全脱产参与工作,保证廉洁奉公、心系群众。二是健全机制评。现在村干部管理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考勤、考核、考评流于形式,导致在评先进、奖惩上无据可凭,定性不准,领导率性而为,久而久之会让村干部认为评优奖罚是关系,是人情,是领导的好恶。因此很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考勤机制上应实行乡领导、片领导、包村乡干部三级联考(勤),以包村乡干部考勤为主,月结年通报。在考核机制上应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因为乡镇工作常规性的多,把每项工作完成情况按好、中、差区分,好的挂绿牌,中间的挂黄牌,差的挂红牌,一年下来以绿牌绝对数定优劣定奖罚,一个绿牌等于一个红牌,等于三个黄牌。可初步设农业技术推广、春季植树造林、果树果园管理、秋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关注兑现、社会治安治理、开创性工作等九项,每项工作结束后即进行考核挂牌,在乡政府醒目地方设公开栏进行公示。在考评机制上应实行领导班子评制度,每项工作结束后召开党委会,对各村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定性评议,以民主评议结果为准。三是集中时间学。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村干部不学习,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耕地种田上,对党政国策和惠民政策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工作指导失误、不能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增加了盲目性。村干部应和其它干部一样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加快经济社会和提前进入小康社会都有积极和现实意义。村干部应实行周学习制度,即每周由乡包片领导组织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以党政国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积极开展。干部党员实行月学习制度,即每月由乡包片领导组织本村党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指导农村工作能力。四是固定对象访。民生问题是现行三农政策中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基层干部最需破解的难题,村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应该关注本村弱势群体。在民生问题上应实行“包人包案访”,即把本村的三无对象、三孤对象、低保对象、极度困难对象清理出来,每人包访若干户,主要任务是问寒问暖、帮助开展生产、协调解决困难,让弱势群体时刻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这类人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培养村干部常怀爱民为民之心。五是分清界线查。对村干部尤其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和政绩、廉洁自律情况要分清界线和类别,每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查实绩、查作风、查德政、查民意,把检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乡党委,有小问题的村干部由乡上领导进行谈话戒免,有较大问题的要进行处理处罚,有重大问题的予以免职。检查和处理情况整理装入村干部档案,作为以后奖惩依据。

村级干部管理范文篇7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村级干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村级干部,指村党支部(包括总支、党委,以下同)书记、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文书。

第三条村级干部由乡镇党委管理。乡镇党委要建立村级干部档案,对村级干部实行全面管理。县市区委组织部门可以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实行备案管理。

第二章选拔任用

第四条选任村级干部,要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法律和规定办事,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有文化、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建设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第五条选任村级干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注重能力、群众公认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第六条村级干部应具备以下条件和资格: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克己奉公,善于做群众工作,得到群众公认;懂经营、会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艰苦朴素,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担任村级干部:(1)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2)参与非法宗族、宗派和宗教活动,参加邪教组织,经教育仍不悔改的;(3)非办理本村公务,连续外出影响村里正常工作的。

第七条拓宽选任村级干部的范围和渠道。要注意从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致富能人中选任村级干部。地、县机关要选派优秀后备干部、优秀乡镇机关干部,经过一定程序到村上任职。对一时确无合适人选的村,可以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的界限进行选拔。积极选调应届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经过一定程序到村上挂职、任职。

第八条选任村党支部干部,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同时,要努力改进选任方式,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积极推行和完善“两推一选”的方法。

第九条选任村委会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的规定进行,充分体现村民自治。

第十条坚持“注重实效、交叉兼职、精干高效、合理定编”的原则,根据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村级干部职数。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可选配3名村级干部;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村,可选配4名村级干部。人口较少或过多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村委会主任经党内选举,可以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第十一条村党支部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实行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经依法选举可以兼任村委会主任。

第三章教育培训

第十二条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合理分解教育培训任务,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分期分批地对村级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由县市区委负责培训,其他村级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由乡镇党委负责培训。各市州地也可培训一批村级干部,为县、乡培训村干部做出示范。把村干部的培训作为一条重要内容列入干部考核考评范围,层层落实好村干部培训工作责任制。

第十三条对村级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不断提高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党的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干部的政策水平、法律水平;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和WTO知识的培训,不断增强村级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进行民主集中制教育,不断增强村级干部的政治意识、团结共事意识和民主意识;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村级干部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根据上级组织的要求和本地实际,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改进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可采用以下方式方法:

1、任职培训。所有新进班子的干部都要上岗后的一年之内,安排任职培训。

2、定期轮训。依托县(市、区)委党校或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每两年对村级干部普遍轮训一次,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轮训时间不少于10天,其余干部培训时间不少于3—5天。

3、学历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村级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农函大、农广校、农民技术夜校等学习。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与大中专学校联合办班、委托办班等形式。

4、外出学习考察。要积极组织村级干部到省内发达地区或省外学习考察,扩大视野,增长才干。

5、实践锻炼。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村级干部到有关部门和发达地区兼职、挂职等形式,进行实践锻炼。

除以上形式外,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班,有针对性地进行短期培训。

第十五条加强教育培训基础建设。要加强县(市、区)委党校和乡镇党校建设,完善教育培训设施。教育培训资金要按照中发[1999]3号文件的规定,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各地也可拿出一部分留用党费,作为培训经费的补充。

第四章考核奖惩

第十六条要制定村级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对村级干部实行岗位目标管理,村支书、村主任要有明确的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据此对村级干部进行考核。

第十七条考核村级干部,主要应围绕以下内容来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情况;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情况,维护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情况;完成上级组织和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的情况;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为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的情况;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加强团结,实行集体领导情况;秉公办事,艰苦奋斗,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情况。

各县(市、区)可根据这个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对考核内容进一步丰富和细化,制定具体考核指标体系。

第十八条村级干部的考核,在县(市、区)委组织部门统一指导下,由乡镇党委具体实施。考核可实行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通过检查工作、例行谈话、走访村民、专项调查等形式,了解村级干部的有关情况。定期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结合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管理考核一并进行。年度考核,每年底,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要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个人述职;村委会主任、副主任要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上进行个人述职。然后分别由与会人员对其进行民主评议,并按照优秀、良好、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以无记名划票方式进行民意测验。在民意测验的基础上,结合平时考核掌握的情况,对村级干部进行综合评价。任期考核,可结合任期最后一年的年度考核一并进行。要把村干部考核结果装入档案。

第十九条根据考核结果,对政绩特别突出的优秀村级干部,要进行宣传、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符合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选用任职条件的,可提拔担任乡镇副职。对称职的村级干部,要指出不足和缺点,促其改进。对连续两年考核被评定为不称职的村级干部,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或罢免。

第二十条考核人员要认真履行考核职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考核,全面、准确、细致地了解和客观公正地反映考核对象情况。考核人员要对考核材料和考核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负责。

第五章监督约束

第二十一条坚持和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议事规则,党员、村民议事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村规民约以及财务管理、宅基地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促使村级干部的工作规范化。

第二十二条村党支部每年应当召开一次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生活会,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十三条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每年分别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评议。

第二十四条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村里的一些重大事项参与讨论、决策和进行监督。

第二十五条按照《甘肃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全面、真实、及时地进行村务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提出的质疑和要求,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认真负责地予以解释和答复,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解决。

第二十六条对村级干部实行任期、离任财务审计。审计工作由乡(镇)组织实施,村民理财小组积极配合。审计结果要向群众公布。

第二十七条上级党组织要经常了解村级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努力改进工作。

第六章报酬待遇

第二十八条村级干部报酬的具体数额应从本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实际状况出发,合理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年报酬总额不得低于本村上一年度的人均纯收入,其他村级干部的报酬根据所任职务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二十九条村级干部报酬实行结构报酬制,分为基础报酬和效益报酬两部分。依据当年本村集体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其他承担的工作量完成情况,实行绩酬挂钩,按季度发放。

第三十条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村级干部,在任职期间除保留原单位政治经济待遇外,还可享受相应村级干部的报酬待遇。

第三十一条对工作成绩突出、任职时间比较长的村干部,采取乡、村及本人共同筹资的办法,办理养老保险。保险金的数额可根据所任职务、任职年限、工作实绩适当拉开挡次。投保期间,因本人不胜任工作,或经依法选举等情况而不再担任村级干部的,以后年度的保险费由个人承担。

第三十二条乡镇党委要在政治上关心村级干部。树立村级干部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打击报复村级干部的行为,要坚决制止,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严惩,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十三条对在职时有突出贡献的离任村干部,可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对生活困难的,条件允许的还可一次性发放一定数额的困难补助。在重大节日期间,乡镇党委和政府要组织慰问离任村干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七章后备干部

第三十四条每个村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级后备干部的数额按现任干部职数的1∶1确定。村级后备干部的条件除应符合第六条的规定外,年龄一般应在30岁左右,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少数民族聚居村和贫困村,可以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村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的党员中挑选。

第三十五条村级后备干部经党员和村民推荐,然后由村党支部集体讨论决定,报乡镇党委审定备案。

第三十六条对村级后备干部要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终结合对村级干部的民主评议和工作考核,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考核。对巳不具备条件的,要及时进行调整,补充新的人选。

第三十七条县(市、区)委和乡镇党委要把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村级干部的培训计划。县市区委或乡镇党委要定期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提倡和鼓励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

村级干部管理范文篇8

村级干部是我国现行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干部,是享受待遇相对较低的干部,是体现政策政治的直接参与者,是与人民群众贴的最近的管理服务群体之一。村级干部起着承上启下、联系沟通、了解民情、宣传政策、调解矛盾等重大作用,是政府开展工作的支点,是群众依靠的基点,是干群分界的叉点。村级干部素质的高低,工作开展的好坏,领导作风的优劣,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影响政府公信的形象,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村级干部的现状。本人在某乡镇做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在现有的村干部中,统计数据显示支差型、低效率型、低水平型干部较多,很显然与现行上级单位提倡的类型少,具体表现在:一是村级干部年龄偏高。某乡镇有村级干部54人,60岁以上的6人,占总数11.1%;50-60岁的12人,占总数22.2%;35-50岁的33人,占总数61.1%;35岁以下3人,占5.6%。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明显呈中高龄化,年轻村干部很少。二是村级干部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3.7%;初中文化程度12人,占22.2%;小学文化程度36人,占66.7%;文盲4人,占7.4%。从统计数据看,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程度为主。三是村级干部性别比失衡。某乡镇54名村干部中,没有1名妇女干部,男女性别比为100:0。四是村级干部整体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开二级干部会随意迟到早退、到会人数不全、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手机响抽烟打哈欠等等行为不规范,还有作风方面,比如工作方法简单粗野、对人不对事、优亲厚友、只打“小九九”等等,大多数村干部都有这种行为习惯。五是村级干部工作效率低下。乡镇工作讲究张驰有度、阶段小结、经常宣传、主次结合、乡村联动的模式,常规性工作多特殊性工作少,阶段性工作多连续性工作少,一般一项常规工作有7天时间能完成的,至少得10天,还要在领导批评下乡干部督促配合下,才能完成,大多数村干部是任务型干部,只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工作,从不谋划统筹兼顾,所以效率低下。六是村级干部宗旨观念淡化。本人对所有村干部初步做了问卷调查,当问为什么当村干部时,大多数回答不上,个别回答是当上好,很模糊的概念。当问当村干部干什么时,多数回答完成乡上的各项任务,再什么也说不上。由此可见,村干部宗旨观念比较淡化,职责不是很明确,没有较大理想。

二、形成管理弱化的原因。导致村级干部目前现状和难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因素:一是体制因素。在78年改革以前,政治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大多数干部群众经历了政治运动,也看到了村干部的权利与作用,多数人以能当上村干部或社干部为荣(那时并不给报酬),在政治运动教育下的群众(村干部的选择对象)只想到权利与荣誉,所以那时成长的村干部,只认政策、只讲政治、只求平稳,以任务型、年龄偏大型干部居多。78年以后,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群众外出务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条件和机会越来越多,在此时教育出的群众(同上),以投机钻营型、自私型为主,思维比较活跃,但思想比较轻浮和自私自利,村干部不为公、只为私,乡村二级组织由于职能转型,再加上收三提五统和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导致干群关系一度紧张,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从2002年税费改革完成以后,随着国家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农民群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要求越来越高,个体私营企业主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成长起来的村干部思想比较开阔,认知面大,一心想着干一些事业(公益),改变家乡面貌,为更快发展打好基础,但没有好的环境(村级职位被年龄大、文化低、不干事的干部占着)。当村干部基本经历“为荣-为利-为民”三个时期的转化,社会形态和主体也发生转化。任村干部经历“组织选-自己求-等待用”的模式。二是性质因素。多年来,村级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话说白了,组织任命就是干部,免去就是群众,所以村级干部开展工作顾虑很大,自我危机感强,一直想着如何不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诿扯皮、干事瞻前顾后。亦干亦农的村级性质,让村级干部不能放下包袱,扛起担子,奋力拼搏。三是待遇因素。村干部实行报酬制后,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与一个干部的标准相差甚远。现在村级干部待遇不高,一个是政治待遇没有长期保证,另一个是经济待遇不能养家糊口。本人调查的乡镇,村干部一年报酬是3400-3600元,是待遇较好的(有的乡镇村干部一年只有1500-2500元),一年工作任务完成好,能拿全,部分村村干部忙碌一年,只得2000元左右,村干部工作一年没有刚参加工作的乡干部一月的工资高,所以养家糊口还得靠老本行(务农),因此村干部农民成份要重于干部成份,参与到农村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就少,效率不可能高。四是行政因素。乡镇作为村干部的直接领导单位,管理和考核做的不够,机制运行不规范。长期以来,作为村干部以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任务为目标,乡政府以村干部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其它的忽略不计,这就放任了村级干部,把学习、考勤、作风和创新不管,导致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作风漂浮、无所作为。考核制度只订制度不考核,随主要领导率性而为,管理及运行很不规范,没有真正把村干部抓到手上,没有严格教育村干部,导致一些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是在所难免的。

三、解决管理难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报酬聘。村干部基本上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三人组成主体,三个角色三个职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各有所重。村支书要以统的功能强、思路清晰、敢说敢干为侧重,村主任要以认真勤实、德高望重、细致公正为侧重,村文书要以勤奋敬业、手脚利索、业务精熟为侧重,所以从职位上就要求村支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干事有派力;村主任年高稳重、心细心公;村文书年轻有为、文化程度高、勤奋忠实。因此最合理村班子村干部配备支书应以30-4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思路有创劲的人担任;村主任应以40-6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群众基础好的人担任;村文书应以20-3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真踏实的人担任。要解决效率低下问题应提倡“高酬聘能人”,实行万元年薪公开竞聘村支书制度,村支书一年得一万元报酬,但必须得完成四项工作:一是为本村一年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项目一处。二是为本村办一件得民心的公益事业。三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种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激发党员政治热情,努力使无职党员义务加入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村主任和文书每人年报酬可初步定为3000-5000元之间,在配备任命上以村支书和群众的意愿推荐为主。村主任职责要以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体察民情、落实政务政策、管理社会事务为主;村文书要以沟通联系、办理业务、上传下达为主。提高报酬根本目的是让村干部安心全脱产参与工作,保证廉洁奉公、心系群众。二是健全机制评。现在村干部管理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考勤、考核、考评流于形式,导致在评先进、奖惩上无据可凭,定性不准,领导率性而为,久而久之会让村干部认为评优奖罚是关系,是人情,是领导的好恶。因此很难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考勤机制上应实行乡领导、片领导、包村乡干部三级联考(勤),以包村乡干部考勤为主,月结年通报。在考核机制上应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因为乡镇工作常规性的多,把每项工作完成情况按好、中、差区分,好的挂绿牌,中间的挂黄牌,差的挂红牌,一年下来以绿牌绝对数定优劣定奖罚,一个绿牌等于一个红牌,等于三个黄牌。可初步设农业技术推广、春季植树造林、果树果园管理、秋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关注兑现、社会治安治理、开创性工作等九项,每项工作结束后即进行考核挂牌,在乡政府醒目地方设公开栏进行公示。在考评机制上应实行领导班子评制度,每项工作结束后召开党委会,对各村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定性评议,以民主评议结果为准。三是集中时间学。村干部整体素质低下的直接原因是村干部不学习,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耕地种田上,对党政国策和惠民政策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工作指导失误、不能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增加了盲目性。村干部应和其它干部一样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加快经济社会和提前进入小康社会都有积极和现实意义。村干部应实行周学习制度,即每周由乡包片领导组织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以党政国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为主,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积极开展。干部党员实行月学习制度,即每月由乡包片领导组织本村党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指导农村工作能力。四是固定对象访。民生问题是现行三农政策中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基层干部最需破解的难题,村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应该关注本村弱势群体。在民生问题上应实行“包人包案访”,即把本村的三无对象、三孤对象、低保对象、极度困难对象清理出来,每人包访若干户,主要任务是问寒问暖、帮助开展生产、协调解决困难,让弱势群体时刻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这类人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培养村干部常怀爱民为民之心。五是分清界线查。对村干部尤其村支书的工作作风和政绩、廉洁自律情况要分清界线和类别,每半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查实绩、查作风、查德政、查民意,把检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乡党委,有小问题的村干部由乡上领导进行谈话戒免,有较大问题的要进行处理处罚,有重大问题的予以免职。检查和处理情况整理装入村干部档案,作为以后奖惩依据。

村级干部管理范文篇9

“三选”夯实村“两委”班子

黔西县针对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采取了选派、选拔、选聘等措施,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村级组织骨干力量,不断充实村“两委”班子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一是采取选派的方式。选派县直和乡镇事业单位的大学生干部到村工作,充实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2006年,我县选派2005年考聘到县直和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109名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到村工作,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选派人员在村工作时间为两年。为鼓励大学生服务农村、服务“三农”,选派人员在村工作期间,执行考聘时的有关规定,履行与用人单位签定的有关协议,工资福利、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正常晋升不受影响;选派人员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均由乡镇和村负责;供给关系在县直单位的,工作籍保留在原单位,供给关系转到所到乡镇(工作期满转回原单位),工资福利由所到乡镇发放,工作考核结果由所到乡镇报原单位备案。通过选派大学生村干部的示范带领作用,不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带领群众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协助乡、村党组织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人选,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尽快把村干部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和“主力军”,把村干部培养成为生产发展的带头人,生活宽裕的带领人,乡风文明的倡导人,管理民主的推动人,村容整洁的管护人,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采取选拔的方式。针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村实际工作需要,黔西县通过在农村优秀青年、退伍军人、村“两委”成员中选拔出部分人员,参加在职培训班,切实提高他们的学历。2006年,黔西县便依托中央电大在县委党校开设了“农村行政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两个专业,招收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45岁以下的村干部、村后备干部以及农村实用人才共80名学员。2007年,又招收的60名学员参加畜牧兽医专科班学习。通过在岗培训,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用得着、留得住、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和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发展潜力的村后备干部队伍,使他们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带头人、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采取选聘的方式。选聘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其目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良性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黔西县为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构建坚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便公开选聘大学生40人进村(社区)工作,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合同管理,聘期2至3年。在管理方面,由县委组织部、人事局负责选聘到村工作的大学生行政管理工作,乡镇、村负责日常管理,人事档案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代管。所有选聘到村的大学生,工资及各种津贴、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参照国家同类事业单位的同类人员的现行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通过选聘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将作为补充乡(镇)干部的重要来源,选聘的大学生在农村工作两年以上并经考核合格的人员,在县、乡镇事业单位补充人员时,可以优先考虑;报考公务员的,还可享受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激发工作动力

为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村干部服务意识,转变村干部服务观念,提高村千部服务本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黔西县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意见》,围绕新农村建设,人户与计划生育、平安工作、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农业农村主要工作,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和养老补助机制。从2007年1月起,黔西县财政年划拨村干部工资和村级办公经费由原来的年381万元提高到年1000万元。其中827.4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使村干部的工资从2006年12月30日前的月人平均165元增加到月人平均421元。村干部的工资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构成;117.8万元用于代缴村干部养老补助金;1.6万元用于代缴村干部医疗补助金;53.2万元用于解决村办公经费,确保村干部工作有报酬、养老有补助、医疗有保障、活动有经费。同时,各乡镇完善机制,制定村级事务目标管理责任制,乡村事务发言人制度等有效的刺激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中,黔西县按照“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绩效结合”的思路,综合考虑工龄、学历等,按照村级经济发展情况,实行绩效挂钩结构工资制。乡镇按照年度工作目标,把工作按月或按季度进行细化,认真制定量化考评方案,重点工作单项量化单项考评。推行“月评”、“季评”和“年度综合评”激励机制,“月评”和“季评”的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评奖的重要依据,并严格兑现奖惩,乡镇、村干部包组包户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为把各项工作在村抓好抓实,黔西县各乡镇非常重视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加强村级办公阵地建设,为乡村干部创建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干部职工下得去、住得下、稳得住,真正使工作阵地前移,工作重心下移,实现各项工作“村为主”管理模式。一是明确干部基本任务。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现阶段村干部的基本工作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抓好安全生产与平安工作,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水平,建设和谐村寨;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二是合理分配干部工作。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工作任务分解、工资报酬量化、具体责任到人。根据各村人口多少、地域大小,基础条件的差异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村干部报酬总额。各村以组为单位,根据各组的工作量大小和工作的难易程度量化包组干部报酬。乡镇在量化各村工作时,要明确一名工作能力较强的村干部具体牵头负责,牵头责任人在各项工作全部完成后。兑现每月50一60元的报酬。量化到村、到组的报酬,原则上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因工作量发生较大变化可适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科学确定包组人员。各村包组人员原则上由现任村干部自由选择承包。如村干部不愿或无力承包,则由其他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村后备干部或群众承包;对于村干部能力较强的村,由现任村干部竞争承担包组任务;对于有1至2名村干部较弱的村,先由村干部自愿选择承担包组任务,对无村干部承包事务的村民组,则由群众推选,自荐或公开招聘,实行竞争上岗,择优选聘进行承包;若没有村干部或群众承包村组工作的。由乡(镇)党委直接下派在职干部承担包组工作任务。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围绕新农村建设,人户与计划生育、平安工作、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农业农村主要工作,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和养老补助机制。乡镇党委建立村级组织目标考核机制,把年度考核与季度考核和月考核结合起来。实行月目标月考核、季度目标季度考核,通过季度考核(或月考核)计发当季度(或当月)工资,年度考核作为村干部是否留任的主要依据。五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采取村务公开,党员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对村干部履行工作职责。处理村级事务进行监督,重点监督人口与计划生育指标,民政救济、宅基地审批、扶贫项目、减免补贴政策的落实、村级财务,集体资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村级事务是否公开、公正、公平地处理。村党支部建立村级事务一事一议制度,听证制度,“说事”制度,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村千部履行职责进行有效监督。

明确后备干部对现任村干部的监督职责,发挥后备干部对现任村干部履行职责的质询和处理村级事务的监督作用。六是培养后备干部队伍。乡镇党委要针对村干部队伍的实际,按照与现任村干部职数1:2的比例。建设一支由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等组织成员和群众先进代表组成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村后备干部队伍,待现任村干部离任出缺、不愿或无力承包村级事务、处理事务不公不廉等情况时,及时从后备村干部队伍中选任。同时,要为村后备干部成长锻炼提供条件和机会,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特殊工作让他们完成。适当给予一定的误工补贴。把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适用型”人才。通过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制,提高了干部的办事效率,树立了人人都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良好风尚,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展开。

完善保障机制解决后顾之忧

为保障村(街居委、社区)干部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参照国家有关养老保险的政策法规,黔西县制定了《黔西县村(街居委、社区)干部参加养老补助金统筹暂行办法》,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村级干部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级干部;干部管理

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能够有效解决所出现的“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不断加快,促使农村社会得到了巨大的转变。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一些新的问题开始不断出现,过去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村级干部应该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就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如何有效探索工作新途径,促进新农村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探究课题。应该怎样构建一支高素养的村级干部队伍,有效贯彻落实相关的政策,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村级干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提高村级干部自身素质

党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村级干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名合格的村级干部,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为农民办实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做到心系百姓,实心实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应该对村干部进行相关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素养水平,促进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不断创新发展。同时,还应该积极鼓励村干部对相关的科技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为工作顺利进行起到有效保障。此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村干部应该起到引导作用,面对一些新问题时,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进行分析。村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到高效率和高质量,不断对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学习,为工作的稳步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农村建设工作而言,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宅基地、计划生育等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有的农村干部虽然有很多年经验,但是对相关的规定并未深入了解,从而使工作中出现很多失误。所以,要想做好农村干部,就要不断进行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正确认识自己,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为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

二、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第一,要积极树立发展意识。村干部带领农村不断走向繁荣富强,才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多种多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其中经济落后是最为重要的问题。由于一些村干部缺乏积极进取的意识,所以在进行管理时存在片面消极的观念,这样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所以,作为村级干部,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意识,明确自身的责任感,为农村经济发展全心全意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引进先进项目,带领村民不断发家致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当地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进行分析,探究出适宜的发展道路,充分将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到党建活动中来,从而为经济发展进步提供不竭动力。第二,积极树立“公仆”意识。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作为村级干部,更要将人民群众放在核心位置,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由于农村工作比较繁忙,而且十分复杂,所以作为村干部,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细心做好每一项工作,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就当前农村发展现状而言,广大人民群众具有相对较强的主体意识,同时对集体的依赖性随之减弱,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就会找村干部,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增加了村干部的压力,要想做好相关工作,村干部就要树立公仆意识。所谓的公仆意识,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办事工作中来,认真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积极投入精力和心思,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人民的切身利益保驾护航。此外,还要积极进行创新改革,不断提高工作者的公仆意识,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探索,不断促进经济发展进步。第三,树立民主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村级干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村级干部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积极利用民主方法开展农村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村级干部应该对群众和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态度,将人民群众作为主体,积极采用民主制度进行相关决策活动,有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同时,作为村干部,要积极团结班子成员,遵守相关的原则和规定,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要坚持民主性原则,一切活动将人民放在首位,贯彻落实相关的制度。在进行干部选拔时,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贯彻落实选拔工作的相关制度,促进整个工作贯彻落实。此外,在进行干部选拔时,应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帮助一些积极向上的干部成员不断成长。还要与社会相关组织积极进行交流沟通,贯彻落实民主开放型的工作机制,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起到良好保障。

三、完善村级干部管理机制

(一)要不断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的管理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将“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坚持相关的原则,不断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的工作考核机制。村干部之间应该积极进行交流沟通,团结协作,共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对村级干部进行考核时,应该将任务目标作为依据,坚持相关的原则进行严格考核,对表现优异的村干部应该给予一定鼓励。对于一些没有完成任务目标的村干部,则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村干部在进行工作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职责,同时还要相互协作,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采取相关的奖惩机制,积极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为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二)不断健全村干部选人用人机制

在进行村干部选择时,不仅要选择一些积极向上、具有远瞻意识的人才,同时还要通过实践总结归纳该如何进行人才选择,进而不断促进选人用人机制的完善。所以,要积极对选人用人途径进行创新改革,贯彻落实民主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才的选择具有充分的认识。要全面贯彻落实村党支部委员“两推一选”制度,同时还要积极落实村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进而激发人才的竞争意识,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为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此外,还应该不断对村干部的选人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从而调动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热情,贯彻落实公推公选,择优用人。在进行村干部选择时,应该贯彻落实民主选举制度,由广大村民进行投票选举确定候选人,之后由候选人进行竞争演讲,最后由相关领导小组确定入选人员,提交给党员大会进行选举工作。通过这些制度的落实,有利于不断提高村干部队伍的素养水平。

(三)不断建立健全村干部奖惩机制

应该对村干部的待遇问题贯彻落实,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对村干部的工资报酬进行规范,能够有效解决其待遇问题。村干部的工资主要由固定工资和考核工资两部分组成,其中固定工资由区财政进行拨放,而考核工资由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发放。此外,还要不断健全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制度,为村干部的生活提供有效保障,适当上调退休金。要想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保持其工作积极性,就要解决其生活待遇问题,可以将任职的年限作为依据进行生活补贴。还要贯彻落实村干部评比表彰制度,从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业绩的各方面进行总结评比,对于一些表现优异,取得显著成效的村干部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不断健全村干部考核机制

对村干部进行考核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向和定量的分析,遵守相关的考核原则,由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考核。将一年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依据,对村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估,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评审,从而对村干部的素养进行量化考核,对一些不合格的村干部,要积极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应该将考核结果和村干部的工资奖金进行挂钩,对于表现优异的,给予奖励;对于工作不佳的,进行一定的惩罚,这样一来能够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有效约束。针对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上出现重大失误的,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解决,给予政策上的惩罚。

(五)不断健全村级干部监督体制机制

党组织应该在村干部工作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这样一来能够有效规范村干部的行为,确保村干部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遵守相关的原则,贯彻落实政策方针。作为村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到公开、公正,针对一些重大问题,应该及时给予解决,让广大人民群众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同时,乡镇党组织相关人员应该起到一定的监督管理作用,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定期举行民主评议活动,对村干部工作进行全面掌握。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监督力度,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舒雯.论乡村振兴战略中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基于福建省华安县四个行政村的调研分析[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1):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