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4:56:51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范文篇1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物理;教学应用;教学效果

新课改实施以来,导学案教学逐渐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主流的教学方式。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力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导学的制定是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长远的发展之上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能力、领会解题思路的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教学目标导学的制定可以应用于某一节课,也可以应用于某一单元小节,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必须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要充分凸显其引导作用,也就是所有的后期课堂教学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导学来展开;其次,要充分凸显其激励作用,通过教学目标导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充分凸显其评价作用,通过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功”这一课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第一次接触“功”这一专业术语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用学生通俗易懂、且不易混淆的语言来表达,如要牢记机械功的意义、计算公式及物理单位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默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找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在找到重难点之后,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课本等方式,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及答案,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核对自己找到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促进其主动学习。

二、自主向学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主向学导学应是导学案教学方式中最为简单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于课本知识的外延,应是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主完成的内容。自主向学导学可以用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自主向学导学的引领下,积极探索物理知识,并为后期的学习作铺垫。自主向学导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认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一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可以将“电源与家用电器之间如何发生能量转化?”这一部分作为自主向学部分,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前设计好的题目,如电灯将()能转化为()能。部分学生会在查阅教材之后得出“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量”这样的结论,但其具有生搬硬套的嫌疑。此时教师就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知道电源和家用电器之间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引导。例如:“电源可以转化为电能,那家用电器会将电能转化为什么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现象,还能够促进其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并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三、合作解惑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作解惑导学应是导学案教学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合作”既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就是“解惑”。合作解惑导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走进物理课堂,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角色,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此时,学生不再只是聆听者,而是参与者,不仅使得其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动能、势能、机械能”这一课的“物体的动能与其速度之间有何关系”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解惑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行开展实验(铅笔盒撞击橡皮),用于比较物体动能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在学生结束实验之后,积极引导学生回答“物体动能的大小如何进行比较”这一问题。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功与作用力的知识,再结合铅笔盒撞击橡皮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可以使用橡皮在撞击后滑动的距离来进行动能之间的比较”这一答案。通过在合作解惑中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还能积极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论是教学目标导学、自主向学导学还是合作解惑导学,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内积极开展学习。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力推行导学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胜阳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范文篇2

简介: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之浅见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心理特征、好奇心、学生主体。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探究式教学应该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1、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特征对几年教学过程的总结,我认为探究式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1、问题情境特征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1.2、思维开放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1.3、实践探索特征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前我们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1.4、学生主体特征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1.5、方法教育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1.6、能力培养特征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2、物理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2.1、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2.2、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2.3、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2.4、好胜。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2.5、好玩。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3、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1、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试图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后,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能从感性材料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是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安排一些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还有的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安排适当的由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制作。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由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他们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而且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我介绍他们阅读有关物理的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并且在课后安排他们进行实践活动等以刺激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3.2、科学探究引发学生的好问心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教师如果能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内课外好问的人数在逐渐地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今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特别是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考虑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大愿意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自尊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教学民主气氛差,师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要想使学生勤于思考,教师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应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3.3、科学探究满足学生的好动、好玩心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中绝大多数对物理实验有操作兴趣,探究式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验证,会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生在探究时,可以将他们分好了合作小组,设计实验时就可以同本小组成员交流,也可以向老师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可以初步设计出自己心里所想的实验,尽管实验步骤也许是不完善的或不太合理的甚至与问题是背道而驰的,这都没有关系。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得到满足和进步。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好动、好玩的心理刺激下会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3.4、科学探究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好胜是初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例如:科学探究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一开始便可以分好组),视课堂时间的长短安排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适当的时间,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创设更多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总之,在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到心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地利用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就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参考文献:1、《物理报》山西师范大学主办,2006年2、刘炳升主编.《初中物理新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2005年3、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4、查有梁主编,《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心理特征、好奇心、学生主体。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探究式教学应该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1、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特征对几年教学过程的总结,我认为探究式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1、问题情境特征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1.2、思维开放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1.3、实践探索特征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前我们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1.4、学生主体特征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1.5、方法教育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1.6、能力培养特征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2、物理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2.1、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2.2、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2.3、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2.4、好胜。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2.5、好玩。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3、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1、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试图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后,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能从感性材料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是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安排一些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还有的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安排适当的由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制作。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由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他们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而且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我介绍他们阅读有关物理的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并且在课后安排他们进行实践活动等以刺激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3.2、科学探究引发学生的好问心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教师如果能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内课外好问的人数在逐渐地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今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特别是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考虑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大愿意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自尊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教学民主气氛差,师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要想使学生勤于思考,教师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应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3.3、科学探究满足学生的好动、好玩心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中绝大多数对物理实验有操作兴趣,探究式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验证,会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生在探究时,可以将他们分好了合作小组,设计实验时就可以同本小组成员交流,也可以向老师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可以初步设计出自己心里所想的实验,尽管实验步骤也许是不完善的或不太合理的甚至与问题是背道而驰的,这都没有关系。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得到满足和进步。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好动、好玩的心理刺激下会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3.4、科学探究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好胜是初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例如:科学探究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一开始便可以分好组),视课堂时间的长短安排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适当的时间,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创设更多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总之,在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到心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地利用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就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参考文献:1、《物理报》山西师范大学主办,2006年2、刘炳升主编.《初中物理新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2005年3、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4、查有梁主编,《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初中物理范文篇3

1合理设计作业,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不能笼统地布置作业,无疑增加了教师布置作业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准备,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有选择的布置作业的难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跳一跳,够得到.”此时,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进行分类:第一部分是基础题目,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完成.基础部分的题目主要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熟练度,难度不高但是却很重要;第二部分是创新题目,具备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举一反三,发散思维才能完成.这一部分题目选做,保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挑战自我的机会.运用这样的布置题目的思路,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提升.例如,笔者将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讲述完毕之后,依据这样的思路,设计了这样一条题目:小车分别从斜坡滑下,分别经过毛巾表面的地板、棉布表面的地板和木板表面的地板.(1)必做题:保证小车三次都在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滑下,是为了什么目的?可以得到相关的结论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当表面摩擦力逐步变为0的时候,小车的运动状态是什么样子?(2)选做题:0.5kg的小车,初始速度为20m/s,分别经过2m的毛巾地板,3m的棉布地板,摩擦系数为0.05和0.1,请问小车能否到达木板表面的地板?

2巧妙设计作业,让作业充满游戏色彩

传统布置物理作业的方法,学生既会觉得作业繁多,又会觉得作业难度很大,部分学生会逐渐对物理学习丧失兴趣,从而放弃完成物理作业.正因为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我们在设置物理作业的时候,应当让作业富含趣味色彩,充满游戏性.通过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联系,进行作业的相关设计.例如,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班级的学生十分喜欢湖南台的综艺节目.于是笔者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百变大咖秀》里的人员,可以通过模仿,得到和其他一样的声音吗?学生通过讨论,觉得这是因为模仿者模仿了被模仿者的音调,音色是说话的频率.紧接着,笔者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搜集生活中这样的应用例子.学生们对于完成这样的作业都十分积极.

3转换设计思路,让作业具备可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物理有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要让物理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我们的教学和生活具备更加紧密的联系,我们要在课堂内多穿插物理生活常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同样也需要能够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例如,笔者讲述完有关《光的反射》相关的内容之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希望同学们寻找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光线的路径.笔者讲述完有关电阻的内容后,让学生回家查看家里的电器,相关的电阻,材质,最大通过电流,电压分别是多少,从而验证课堂所学知识.

4转换作业的评价思路

传统形式下,教师对于批改作业,通常使用的方式是等级和评语.学生对于评语不会产生多大的感触.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事实,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做出进一步的评价.

4.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除了课堂,最多的就是作业.因此,我们在批改作业,对之进行评论的时候,不能使用死板的一个等级和冰冷的言语,这样我们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和学生交流的优质平台.我们应当通过作业,和学生进行交流,例如最近的状态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善,什么知识点需要加强认知.举个例子来说,笔者在批改作业的时候除了判定学生的答案对错之外,同时还会和学生进行一些其他内容的交流.有时候笔者会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鼓励的话语,比如说最近学习状态不错哦,继续努力;又或者写上加油,你的进步越来越大了呦,会画画的教师还可以加上可爱的卡通人物.而笔者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的时候也不会直接打错,而是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咦,这里不对哦,是不是需要再思考一下?”另外笔者也通过作业和学生进行交流.比如笔者会在课堂上和学生说,如果不好意思和老师直接交流的话,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写在作业上然后老师就知道啦.这样不少比较害羞的学生就能够通过作业和笔者进行交流了.而且笔者在实际工作之中发现,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教师进行交流甚至还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4.2适当的增加鼓励性话语

科学研究表明,教师用鼓励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其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单纯用批评的方式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如果我们批改作业之后,由于学生作业做得不好就大加批评,学生可能会越做越差,最终放弃物理.其实有可能是学生已经努力了,只是当前的知识太难,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我们应当多使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肯定你的努力,希望你能够在哪方面更进一步的努力.这样一来学生也会找回自信,并且积极努力地调整自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4.3全面客观的进行评价

初中物理范文篇4

初中物理教材的一大特点便是图片多、实验多。笔者的一般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先读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然后再做物理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同时,对于学生得出的结论的出入性要提前考虑到。当然,也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读文,再进行物理实验,进而得出结论,甚至找出新的问题。总的来说,备课要从学生兴趣特点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进行周密安排。

二、备课中要预设学生自主探索环节

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堂中,就是要观察、多实验、多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才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想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需要重视课前备课。实验是物理学科存在的最大的象征,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存在的依据。因此要非常重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索。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要放手让学生动手,自己去探索观察,进而思考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减缓坡度,平缓推出

对于教材中设置的难度较大、较为抽象的物理实验,学生即便动手进行了实验,效果也不会特别明显,结论也不易得出,这就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困难。但这也倒逼着我们的教师去寻找新的、更为巧妙的解决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平缓推出来实现教学要求,同时也不降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深刻性。比如在学习初三物理《电功和电功率》一课时,可以通过设置如下两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1)这里有三只家庭常用的白炽灯,请同学们说说哪个更亮?(在黑板上分别写出灯泡的瓦数,分别为30W、40W、150W的灯泡,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观察电灯泡,问:你觉得哪盏灯亮些?)(2)通过多媒体屏幕显示家庭电路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开灯和开电炉时电能表转动的快慢。(学生很清晰地观察到开灯时电表转动较慢,开电炉时电表转动较快。)通过上述两个小问题降低了学生对于“电功和电功率”的理解难度,减缓了坡度,平缓推出了电功率这一物理概念,所有这些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课前的用心准备。

四、打造高效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

教研组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实行集体备课,这样做可以起到集思广益,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真正发挥了教研组存在的价值。但集体备课中也存在问题,备课质量有待提高,下面就集体备课谈谈几点体会:

(一)集体备课找典型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会明显感觉到有些教师的教案非常简略,设计粗糙,但是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编写非常有新意,对于课堂教学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后者,我们应该在集体备课中进一步完善,深入挖掘,在集体智慧的结晶下,使之成为更有典范性的教案。

(二)集体备课中明确教学重难点

对于教学重难点,教师用书中也许写明,但是这并不完全和我们的教学实际相吻合。因此,要根据我们的学情和教学实际,重新理清教学中哪些是难点,需要突破,哪些是重点,需要深化。在集体备课中,需要区分主次和重难点,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就物理课本而言,也有重难点章节,一定要加以区分。

(三)集体备课中,不断提出和解决新问题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物理知识也是如此。这些知识相互联系、相互递进,因此在集体备课的时候需要理清教材中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思路清晰,容易为学生建构起良好的物理知识结构。集体备课中,对于课堂上遇见的新问题,要及时提出来,请同行们一起协商,就同一节课已经进行了集体备课,在教学中也要进行细致的安排,预期效果应该较好。但是通过实际教学会发现课堂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反思发现新问题。从教案的设计、编排上、讲解的方式、内容的选择进行思考。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一个人去思考,常常无法拨云见日,所以应该把它带到集体备课中,通过大家广泛的讨论,才能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

五、与时俱进,写活教案

00后的学生爱动、爱玩、厌学,比较活跃。因此,教案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在具体的修改和完善过程中要多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画

初中物理课程中有需要画图的地方。例如:反射、折射现象中的光路图,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图,通过多画,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熟悉和理解。电学、磁学中的电路图、磁感线等,也要经过多画,才能更好地加以把握,所以备课时应注意留足学生绘图的时间。

(二)补

知识在更新,教案也必须不断修改与完善。如个人认为合理的教案在经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发现不全面的地方应该修改补充,陈旧的知识应该删除。另外教案设计过程中,也必须进行补的过程与活动,如光路图、电路图,或实际接线路过程中,多以补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把没完成的地方补出来。

(三)改

初中物理范文篇5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设置充满悬念的物理问题。可以有效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积极主动学习以求自己求知欲的满足。例如在学习“压强”这一概念时,由于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陌生感,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教学,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提出具有悬念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木块和细针上来挤压纸张,木块很难穿透纸张,而细针却轻易的刺破了纸张?这种现象学生较为熟悉,甚至可以随手拿出身边的材料做个临时小实验。这种悬念的设置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于问题的背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得到合理的解释。经过思考,学生很容易想到悬念的出现与受力面积这一变量有关,教师进而引出“压强”的概念。这种设置悬念的提问方式使得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进行探究学习,加深了其对于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印象。

2.提出趣味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整节课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显然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刚上课十几分钟就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无疑会使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对于学习物理缺乏兴趣是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主要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教学课程中,多设置一些与物理有关的趣味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类问题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初中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师结合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联系当前的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例如,在做“纸锅烧开水”实验之前,先提出问题:纸锅可以用来烧开水吗?锅会不会破?这种违反生活常理的趣味性问题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

3.提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这种学科特性使得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出探究问题、实施探究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严密的逻辑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相比于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探究性教学更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难度适中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及交流和讨论等探究工程,独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主体,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4.提出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个性的独特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理应设置相关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这类问题要综合物理学科的特性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打破传统的对与错、是与非类问题的桎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激发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在提出开放性问题后,鼓励学生与其余同学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思维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范文篇6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即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翻转,使师生的课堂角色发生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然后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巩固;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就相关知识点提出问题,并且将问题自主解决,使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成为主动学习模式。同时,翻转课堂能够缩短师生距离、加强师生交流,可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且在课堂问题讨论过程中将其较好解决,进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另外,整个学习过程均需学生独立完成,可对学生的独立性进行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及发展十分有利。所以,翻转课堂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可表现出较明显优势,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也就十分必要。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

1.合理制作及选择教学视频。在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视频属于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因而合理制作及选择教学视频也就十分必要。在对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仔细研究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标准,从而使翻转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能够得以增强。物理教师在将教学视频准备好之后,可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发送视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观看学习,并且将相关知识点掌握,从而为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奠定基础。比如,在“汽化和液化”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由于汽化及液化过程无法观察,通常情况下学生只能对汽化前后及液化前后相关状态进行观察,而通过教学视频教师能够将实时记录的汽化过程及液化过程向学生演示,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汽化过程及液化过程进行更好的了解。通过观看视频演示及讲解,学生能对汽化及液化的定义、过程及所需条件进行总结,增强记忆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反馈自己归纳的知识点,然后由教师总结,从而使学生正确、系统地理解知识。另外,学生可下载保存教学视频,以便遇到问题时再次进行观察。2.加强合作学习与探究。在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而这种动态教学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合作中,是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使翻转课堂得以更好运用,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后,可提供充足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及探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使很多难题得以较好解决,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从而保证其能够将任务顺利完成。3.转变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使翻转课堂得以较好实现,转变教学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方面。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改进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应当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才能够保证更好地发现学生存在的优点及不足,也就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其物理知识水平能够得以有效提升。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自觉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应用,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目的。

作者:邢文鼎 单位:山东省济南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崔承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2):184.

初中物理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师生互动;模式

1挖掘教材内容,在师生互动中发现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再加上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意识不足,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降低,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制约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难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师生互动的方向,在互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如,在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程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凸透镜教学素材,然后与学生共同使用凸透镜观察书面上的文字、书桌上的痕迹等,一起讨论有怎样的变化。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逐渐发现问题,产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导入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在互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2探究疑难问题,在互动中探寻解决问题方法

在物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探究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在教学指导环节就要注意与学生共同对疑难问题进行挖掘,并通过有效的互动点拨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进而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创造条件。如,在对《升华和凝华》课程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然后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对“升华与凝华”现象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这部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为学生提出了小组讨论问题,如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原理的实际应用?在舞台表演中撒干冰形成白雾是什么原理?根据教学问题,教师与学生参与到互动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整合相关资料、开展实验活动的基础上,解答这些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此,结合物理教学基本情况,教师积极构建相应的师生互动模式,就能将学生循序渐进的导入到物理知识探究活动中,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综合学习效果也会明显的增强,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得到锻炼,有助于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3落实反馈矫正,在师生互动中拓展延伸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方面,还在于能在师生互动中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状态,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反馈对学生实施矫正教育,使其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有效的物理自主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的增强学生物理综合学习效果。同时,在反馈矫正的基础上,为了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错误的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对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教学,进一步发挥师生互动教学的效能,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物理教学引导。如,学生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部分知识点过程中,往往会在分析不同受力作用时忽视不明显的力的作用,导致解题时出现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发现学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就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引导,并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训练,使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点的认识,能合理应用这部分物理知识对问题进行处理,进而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使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稳步提高学生物理知识自主学习能力。

4优化课堂互动环境,提高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只有完备的教学硬件,才能保障互动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条件,利用实验课、实验室,将第二教学现场――实验室打造成优良的互动实践场所。同时,教师要在教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设条件,使得老师与学生在实验中的互动得到有效加强。比如,教学“压强”时,让学生自愿报名组成4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做好备课讲授一部分教学内容。这不仅让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就能充分学习和思考知识点,而且能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表达能力。同时,营造互动文化需要在现代教育学观点上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以和谐、民主、科学为原则,以轻松、开放、创意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优良的课堂互动环境。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进一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物理学习引导,使学生的物理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艾刚.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究式与师生互动[J].求知导刊,2013.

[2]汤群英.中学物理课堂师生互动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张玉.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J].考试周刊,2016.

初中物理范文篇8

关键词:情景创设;学习兴趣;初中物理

一、物理情景创设的意义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物理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可以理解但需努力、有障碍但可以逾越的境界,能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物理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创设物理情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在核心素养已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新热点,而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要求学生去创造发明什么东西,而是使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以新思路、新方法去思考。物理情景的创设往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此可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物理情景创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用生活趣事创设物理情景。网上调侃夏天炎热最多的趣事是马路上可以煎鸡蛋,这是真的吗?笔者在讲授《比热容》时,就用“马路上可以煎鸡蛋吗”引入新课。利用马路煎鸡蛋的视频和夏天水里凉快的视频对比,引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二)用生活中的一些设计创设物理情景。笔者在讲授《串联和并联》时,让学生给卧室设计床头灯、给卧室和客厅设计顶灯。在设计卧室床头灯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在设计卧室和客厅顶灯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特别是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和支路开关的区别,这样的物理情景非常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三)“主线式”物理情景的创设。一节有主线的课堂给学生的感觉是课堂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非常强。在讲授《透镜》时,通过森林火灾的“纵火犯”居然是一个矿泉水瓶引入新课,然后沿着观察罪犯特征(即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分析罪犯的作用(即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挖掘罪犯的能力(即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开展教学。这样的设计使课堂紧紧围绕着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展开,又在其中渗透了不能在景区特别是山上乱扔矿泉水瓶的意识。(四)用差异性物理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差异性物理实验是指结果出人意料的、与学生的前概念或意识相违背的物理实验。这样的实验结果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相矛盾,因此可在矛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效果很好。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笔者用一个水壶倒出两种颜色的液体,学生看到后大吃一惊。这时教师告诉学生,通过学气压强的知识,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出这样的水壶,由此进入大气压强的教学。在讲授《电磁铁》时,笔者演示用一个盒子吸引硬币,然后让学生猜想盒子里是什么。当学生猜想是磁铁时,学生又看到硬币掉下来。这时笔者告诉学生这种磁铁和普通的磁铁不同,因为这种磁铁可以失去磁性,由此进入电磁铁的教学。(五)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创设物理情景。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个学科有时是被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如果教师有某特长,可将该特长在合适的课堂中展示一下,也许会收获非常好的效果。在讲授《声音的特性》时,笔者用吉他弹奏了一段音乐,学生闭着眼睛听声音的大小、高低有什么不同,由此很顺利地进入声音的特性教学。学生对教师的才艺在仰慕之余,也对声音的特性充满了兴趣,这为学生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可能。(六)用“再现技术”创设物理情景。将一些专业领域的技术在课堂中再现,这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讲授《升华和凝华》时,笔者将“警察提取指纹的技术”引入课堂。即笔者让一个学生在一个花瓶上摁一下,然后通过加热碘升华使花瓶上出现该学生的指纹,学生们看到这个情景非常感兴趣。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升华和凝华,学习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三、物理情景创设的原则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情景的创设要紧紧围绕物理教学目标展开。创设适宜的物理情景,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创设物理情景不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心里有数。(二)联系实际,具有启发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创设物理情景时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巧用矛盾,具有思维性。创设适宜的物理情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的矛盾作为设计的突破口,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此可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四)变化方式,追求多样性。情境创设应随着教学内容、课型等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新授课的物理情景创设要注重温故而知新;复习课的物理情景创设要注重分析和比较,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超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策略[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31,(6):24.

初中物理范文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总复习;策略物理

属于初中教育的关键学科,也是学生感受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主要渠道。而复习属于物理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能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认知物理规律,感受物理现象,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对此,处于新课改引领下的初中物理总复习教学,应始终把复习当作根本,优化原有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大胆探究、勇于操作,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研究中考命题的特点与方向

为更好地掌握中考物理的命题特点与走向,应开展以下四个调查:考试大纲、教材、《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考查题型。教师需广泛研究来自各方的消息,力图找出中考命题的走向;仔细研读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剖析试卷的评分点和评分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找出特色与规律;并深入探讨初中生在各个阶段的复习情况和成效,全面掌握各个时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状态,从而做到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考前复习,并制定好各个阶段的复习策略,扎实备考。

2.科学制订复习计划

(1)掌握基础知识最主要

基础复习的时间安排一般在三月中旬或四月中旬。因为教材是基础,而课标也是基础,在复习时一定要使学生重新回到基础教材。在这个阶段重点把基础知识当作复习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将所学基础知识分成“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几大模块加以复习,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基础知识都熟悉,学生的考试分数也不至于失得过多,这对提升复习成效非常关键。

(2)突破重难点是关键

重难点知识教学的时间安排一般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而中考物理试卷尤其强调对要点知识的考查。初中生把握重要的基础知识,是考取高分的关键。在教学时以教学大纲提出的主要知识点为抓手,以初中生在课堂复习过程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围绕考点,凸显重点。如压强控制、浮力、功、功率、欧姆定律及其研究平面镜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的试验及其部分重点介绍实验等,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往往是学习者要了解的,难度主要是对各重要知识点的运用,尤其是对部分综合能力的题目,往往是一题多问,包含了许多知识点,着重考查学习者的综合能力,也属于横向思考,因此需要进行专项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要列出几个较有代表性的综合题给学生进行演练,并从中点评,尤其对部分内容的一题解惑、一题多问和一题多样的训练方法更要重视,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指导学生总结每个问题的解法方式,并锻炼学生利用知识点解题的能力。

(3)综合模拟,查漏补缺

这个阶段的复习时间一般安排在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同时进行多类型的模拟考试,通过综合研究试卷结果,有针对性地弥补和完善试卷中失分部分的知识。教学关键在于查漏补缺,培养综合的分析解题才能。方法如下:由教师借鉴多地的中考试题,编制几份仿真试卷并对学生进行仿真测试,由教师对每个试卷进行批阅与修改,通过了解学生仿真测试的具体情况,综合剖析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以及丢分板块,发现学生答题中出现的困难,作出重点讲评,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查漏补缺,既能提高学生的得分率,也能积累学生的应试经验,从而养成优秀的应试心理素质。

3.重点关注实验复习

中考物理实验考试所占的总分值较大,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所以,对中考物理实践的综合复习十分有必要。中考物理实践重点考查基本仪器设备、试验工程设计(原理)、试验现状、试验技术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科研探索的各要点等。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对基础仪器设备的应用练习,要以具体试验结果为载体,进行系统性的实践教学,通过系统设计探究性实验,还原过程与方法等。要搜集与探究近年来的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实践题目,并围绕重点考的试验内容改编新选题。比如,检测导线电流信号的试验内容时,中考试验主要考查的重点是:①电路线的合理连接;②测电流变化信号的试验原理;③滑动变阻器电流在电路上的影响;④电流信号表、压力表和滑动变阻器的合理运用;⑤电路故障判别方式(断路或短路);⑥能解析试验资料,并得出正确结论。教师要把这些重点考的问题集中改编到同一个问题中,并通过集中练习和分步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突破课堂重难点,以实现学生学会的目的。

4.激发复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初中生一般都对新事物非常感兴趣,要想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一是教师可根据各教学单元的有关知识点和技能目标,利用实验、视频等信息技术帮学生进行梳理,巩固印象。比如,在复习光的反应、光的反应基本规律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光的反应、折射等实验过程再用视频呈现一次,进而指导学生分解为三线、两角、一点,进而总结出光的反应、折射的基本规律等。二是可创设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出现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在创设的物理情境中活跃起来,以保持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时的激情,即学员能和教师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还可穿插一个比赛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在比赛中激活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复习效果,举一反三。教师也能在比赛过程中多提出某些难点,让学员反思,以此起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复习的主要目的是综合提升,而课堂教学则是复习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复习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首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最新中考说明准备好复习资料。其次,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教师根据总体特点与实际状况整合,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以课堂为主,先仔细阅读一遍相关内容,并总结一些基础知识的重点和解题要理,以及已经存在或仍然存在的疑问;上课时注重通过了解知识点条理与基础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的方式,并注重解决整体综合性提问;课后则要学生多反思,从自身所能掌握的角度对主要知识点加以梳理,以全面消化复习的主要知识点。

5.采取分类教学,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由于基础情况、兴趣、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别,故复习要针对初中生的差异,在确保初中生整体水平能得到提升的前提下,进行分级教育,按层次推进。特别是在布置作业和练习题时,要按照分级布局,分类进行,在考试与评估的过程中做好分类,并精心设计测试题,将考试分为两个层面,基本题目为所有学生必做,而能力题、综合题、开放试题供各层次学生选做,而各个层面的计分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有取得高分的机遇,使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趋向理想状态,都能家庭教育积极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建立每个人抢整分、成组抢上游的良性竞争环境。让所有“好、中、差”学生都学有所获,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6.选择的例题要精

中考复习课例题的选取至关重要,要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关键知识点的有效运用,更关键的是要对中考结果产生导向性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选取例题时要努力遵循“三性”。首先,正确性。选取的例题应该符合国家提出的相关教学要求,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荷。比如,在中考时,对滑车组机械效能的计算结果,只需对固定不动滑轮组的简易计算结果,在欧姆定律的计算结果上,只需要简易地串并联电路的计算结果等。其次,典型性。反映关键知识点,使其有“示范”意义,最好采用近年来中考试题及与其类似的全国各地区的中考题。最后,综合性。由于高级中等学校的招生试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知识才能的考查,故在例题的选取上应选用综合性较强的例题,使之能反映各主要知识点的横向联系,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7.克服思维定式

教育实践证明,若复习单纯靠“题海战术”,建立习题与物理公式方法之间的条件反射,进而产生定式,在这种方法的训练下,许多学生遇到题目的第一反应是问“应该用什么公式方法做这道题”,但通常单凭以往的知识、题型模式和解法惯例,并不能养成分析物理学习过程和情境提问的良好习惯。为了克服定式思维,在复习课中教师应着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态势,教师还应指出用那些不是唯一、稳定的现成回答的发散式性提问,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设置若干全新的题目,以有效冲破因问题情景类似、相同而产生的思维定式障碍,进而实现多向思考。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变式教育,强化与基础知识的横向联系,重视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对冲破单向思维定式,促进解法的灵活多样大有裨益。

8.多给学生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复习方法是学生认知系统的主要部分,也是能力构成的主要部分。学法指导中要求教师以学者的身份审视复习内容,并认识学生的复习过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等等。比如,近年来许多中考题都来自当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最新的社会热点话题,以及有关科学、生产、自然中的重要大事、经典案例,等等。这类现实应用问题常常很复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过观察、思辨的基础上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了解现实问题的物理实质,把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变为一个物理问题,从而找到与其相应的物理学概念、基本规律,最终高效解决问题。简言之,即将现实问题转变为以物理学问题联系物理概念规律处理的现实问题。比较与分析是在物理学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的方式。初中物理学中有很多具有同一性质或近似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应该通过综合剖析、对比,寻找共同点,从而使学生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现象深入实质,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增强认识、培养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和转化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加以总结、剖析。例如,属于利用控制变量法加以研究的有:转速、产生影响滑动或摩擦力矩的各种因素、压力控制、产生影响流量的各种因素、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功率理论;在复习流量表与电压表时可采用这种组合的多种形式,加以小结综合分析;比较串、并行线路的特性、电动机与发电机、阻力的测定和电输出功率的测定等,都应该用表格法加以综合重复。通过对比还能看到新问题,以及看到旧问题的各种方法,如效率问题中,热学、电工、流体力学、热电等综合题中均有问题,但实质上相近,方法也相似,通过认清联系,就能减少重复的困难,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9.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复习与教学都能做到合理和高效,教师应在掌握物理课程标准及考试实施意见的基本上,对中考试题多加钻研,在对学情较了解的具体情况下,提出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切忌盲目地模仿,以此提高总复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桂香.谈初中物理实验复习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初中物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总复习;策略

物理属于初中教育的关键学科,也是学生感受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主要渠道。而复习属于物理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能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认知物理规律,感受物理现象,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对此,处于新课改引领下的初中物理总复习教学,应始终把复习当作根本,优化原有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大胆探究、勇于操作,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研究中考命题的特点与方向

为更好地掌握中考物理的命题特点与走向,应开展以下四个调查:考试大纲、教材、《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考查题型。教师需广泛研究来自各方的消息,力图找出中考命题的走向;仔细研读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剖析试卷的评分点和评分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找出特色与规律;并深入探讨初中生在各个阶段的复习情况和成效,全面掌握各个时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状态,从而做到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考前复习,并制定好各个阶段的复习策略,扎实备考。

2.科学制订复习计划

(1)掌握基础知识最主要

基础复习的时间安排一般在三月中旬或四月中旬。因为教材是基础,而课标也是基础,在复习时一定要使学生重新回到基础教材。在这个阶段重点把基础知识当作复习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将所学基础知识分成“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几大模块加以复习,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基础知识都熟悉,学生的考试分数也不至于失得过多,这对提升复习成效非常关键。

(2)突破重难点是关键

重难点知识教学的时间安排一般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而中考物理试卷尤其强调对要点知识的考查。初中生把握重要的基础知识,是考取高分的关键。在教学时以教学大纲提出的主要知识点为抓手,以初中生在课堂复习过程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围绕考点,凸显重点。如压强控制、浮力、功、功率、欧姆定律及其研究平面镜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的试验及其部分重点介绍实验等,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往往是学习者要了解的,难度主要是对各重要知识点的运用,尤其是对部分综合能力的题目,往往是一题多问,包含了许多知识点,着重考查学习者的综合能力,也属于横向思考,因此需要进行专项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要列出几个较有代表性的综合题给学生进行演练,并从中点评,尤其对部分内容的一题解惑、一题多问和一题多样的训练方法更要重视,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指导学生总结每个问题的解法方式,并锻炼学生利用知识点解题的能力。

(3)综合模拟,查漏补缺

这个阶段的复习时间一般安排在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同时进行多类型的模拟考试,通过综合研究试卷结果,有针对性地弥补和完善试卷中失分部分的知识。教学关键在于查漏补缺,培养综合的分析解题才能。方法如下:由教师借鉴多地的中考试题,编制几份仿真试卷并对学生进行仿真测试,由教师对每个试卷进行批阅与修改,通过了解学生仿真测试的具体情况,综合剖析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以及丢分板块,发现学生答题中出现的困难,作出重点讲评,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查漏补缺,既能提高学生的得分率,也能积累学生的应试经验,从而养成优秀的应试心理素质。

3.重点关注实验复习

中考物理实验考试所占的总分值较大,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所以,对中考物理实践的综合复习十分有必要。中考物理实践重点考查基本仪器设备、试验工程设计(原理)、试验现状、试验技术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科研探索的各要点等。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对基础仪器设备的应用练习,要以具体试验结果为载体,进行系统性的实践教学,通过系统设计探究性实验,还原过程与方法等。要搜集与探究近年来的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实践题目,并围绕重点考的试验内容改编新选题。比如,检测导线电流信号的试验内容时,中考试验主要考查的重点是:①电路线的合理连接;②测电流变化信号的试验原理;③滑动变阻器电流在电路上的影响;④电流信号表、压力表和滑动变阻器的合理运用;⑤电路故障判别方式(断路或短路);⑥能解析试验资料,并得出正确结论。教师要把这些重点考的问题集中改编到同一个问题中,并通过集中练习和分步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突破课堂重难点,以实现学生学会的目的。

4.激发复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初中生一般都对新事物非常感兴趣,要想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一是教师可根据各教学单元的有关知识点和技能目标,利用实验、视频等信息技术帮学生进行梳理,巩固印象。比如,在复习光的反应、光的反应基本规律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光的反应、折射等实验过程再用视频呈现一次,进而指导学生分解为三线、两角、一点,进而总结出光的反应、折射的基本规律等。二是可创设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出现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在创设的物理情境中活跃起来,以保持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时的激情,即学员能和教师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还可穿插一个比赛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在比赛中激活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复习效果,举一反三。教师也能在比赛过程中多提出某些难点,让学员反思,以此起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复习的主要目的是综合提升,而课堂教学则是复习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复习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首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最新中考说明准备好复习资料。其次,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教师根据总体特点与实际状况整合,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以课堂为主,先仔细阅读一遍相关内容,并总结一些基础知识的重点和解题要理,以及已经存在或仍然存在的疑问;上课时注重通过了解知识点条理与基础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的方式,并注重解决整体综合性提问;课后则要学生多反思,从自身所能掌握的角度对主要知识点加以梳理,以全面消化复习的主要知识点。

5.采取分类教学,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由于基础情况、兴趣、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别,故复习要针对初中生的差异,在确保初中生整体水平能得到提升的前提下,进行分级教育,按层次推进。特别是在布置作业和练习题时,要按照分级布局,分类进行,在考试与评估的过程中做好分类,并精心设计测试题,将考试分为两个层面,基本题目为所有学生必做,而能力题、综合题、开放试题供各层次学生选做,而各个层面的计分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有取得高分的机遇,使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趋向理想状态,都能积极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建立每个人抢整分、成组抢上游的良性竞争环境。让所有“好、中、差”学生都学有所获,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6.选择的例题要精

中考复习课例题的选取至关重要,要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关键知识点的有效运用,更关键的是要对中考结果产生导向性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选取例题时要努力遵循“三性”。首先,正确性。选取的例题应该符合国家提出的相关教学要求,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荷。比如,在中考时,对滑车组机械效能的计算结果,只需对固定不动滑轮组的简易计算结果,在欧姆定律的计算结果上,只需要简易地串并联电路的计算结果等。其次,典型性。反映关键知识点,使其有“示范”意义,最好采用近年来中考试题及与其类似的全国各地区的中考题。最后,综合性。由于高级中等学校的招生试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知识才能的考查,故在例题的选取上应选用综合性较强的例题,使之能反映各主要知识点的横向联系,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7.克服思维定式

教育实践证明,若复习单纯靠“题海战术”,建立习题与物理公式方法之间的条件反射,进而产生定式,在这种方法的训练下,许多学生遇到题目的第一反应是问“应该用什么公式方法做这道题”,但通常单凭以往的知识、题型模式和解法惯例,并不能养成分析物理学习过程和情境提问的良好习惯。为了克服定式思维,在复习课中教师应着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态势,教师还应指出用那些不是唯一、稳定的现成回答的发散式性提问,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设置若干全新的题目,以有效冲破因问题情景类似、相同而产生的思维定式障碍,进而实现多向思考。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变式教育,强化与基础知识的横向联系,重视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对冲破单向思维定式,促进解法的灵活多样大有裨益。

8.多给学生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复习方法是学生认知系统的主要部分,也是能力构成的主要部分。学法指导中要求教师以学者的身份审视复习内容,并认识学生的复习过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等等。比如,近年来许多中考题都来自当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最新的社会热点话题,以及有关科学、生产、自然中的重要大事、经典案例,等等。这类现实应用问题常常很复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过观察、思辨的基础上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了解现实问题的物理实质,把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变为一个物理问题,从而找到与其相应的物理学概念、基本规律,最终高效解决问题。简言之,即将现实问题转变为以物理学问题联系物理概念规律处理的现实问题。比较与分析是在物理学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的方式。初中物理学中有很多具有同一性质或近似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应该通过综合剖析、对比,寻找共同点,从而使学生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现象深入实质,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增强认识、培养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和转化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加以总结、剖析。例如,属于利用控制变量法加以研究的有:转速、产生影响滑动或摩擦力矩的各种因素、压力控制、产生影响流量的各种因素、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功率理论;在复习流量表与电压表时可采用这种组合的多种形式,加以小结综合分析;比较串、并行线路的特性、电动机与发电机、阻力的测定和电输出功率的测定等,都应该用表格法加以综合重复。通过对比还能看到新问题,以及看到旧问题的各种方法,如效率问题中,热学、电工、流体力学、热电等综合题中均有问题,但实质上相近,方法也相似,通过认清联系,就能减少重复的困难,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9.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复习与教学都能做到合理和高效,教师应在掌握物理课程标准及考试实施意见的基本上,对中考试题多加钻研,在对学情较了解的具体情况下,提出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切忌盲目地模仿,以此提高总复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桂香.谈初中物理实验复习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