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5:48:16

初中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范文篇1

数学思想是学习数学的根本,只有建立正确的数学思想,才能真正地明确数学知识,才能站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去解释问题。数学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学习数学只是在盲目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无法真正用数学的思想去看待数学,从而导致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借助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如:“视图”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桌上摆一个茶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表述,学生通过亲自观察、亲身体验,对抽象的知识也能很好地解释了。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

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游戏的设计中融入数学知识,让游戏为教学服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游戏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易被学生接受、更易记忆,在游戏中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是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剪出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对三角形的每个角进行测量,得出三个角之和,然后让学生把其中的两个角剪下来与第三个角摆成一排,发现组成一个平角,学生会发现不管什么样的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都是180°。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了知识,且不易忘记。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数学游戏的引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想去探个究竟,在不断地探究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着积极的教学意义。

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有助于新课程的实施

初中数学教学范文篇2

数学思想是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中总结出来的本质性的、规律性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数学思想发方法就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对学习数学的思想逻辑的一种认识。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学生只有认识和掌握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融会贯通,加快数学知识的吸收速度,才能在大量的数学习题中游刃有余。初中数学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几下几种:第一,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既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图形间树立关系的研究使图形的性质变得更加深刻、精准和丰富,而赋予数量关系的解析式和抽象概念几何意义,也可以让其变得更形象直观。第二,函数与方程思想。就是将一些非函数的问题转换成函数问题,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进行解决。第三,化归与转化思想。就是将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使之成为容易解决的问题,实现转化的方法有整体代入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等。第四,类比思想。就是由一类事物的属性可以推测会相类似的事物同样也具有该类属性的推理方法。第五,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特点将所有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再按照各自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1.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方法等等,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意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要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类比和化归思想,而其他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要通过复习一些典型例题来强化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

2.在教学基础知识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基础知识指的是数学计算法则、性质、定理、公式、概念等,这些基础知识中都蕴含着数学思想与方法,以数学定理等推导过程最为突出,老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些基础知识时,要充分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详细讲解给学生听,要让学生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3.在解题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要求老师在向学生解答数学题的时候,不能只为了求得最终的正确答案,不能直接就告诉学生结果,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一层一层的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将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讲给学生们听,拉近学生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距离,使学生们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急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掌握了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就掌握了一种题型,甚至同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还能解决多种数学问题,老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可以根据数学思想对题目进行分类,集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出于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有许多初中生感到数学知识晦涩难懂,从而丧失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此种现象,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找到突破口,突破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例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感到比较困难的“函数与方程”就是一个重难点,运用化归转化思想方法、整体思想、类比思想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突破这一重难点,使问题得到解决。只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强调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加深学生对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记忆,才能使学生养成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提炼“方法”,完善“思想”

数学思想与方法蕴含在初中数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同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而同一个数学问题也可能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而得以解决,因此老师要适时适当地对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提炼和概况,以帮助学生明晰思路,更好的掌握和利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揣摩概况、自我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体会到挖掘与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落实到实处。

三、小结

初中数学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方法;大胆创新;课外实践

在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首次提到了“数学素养”一词,既而成为全国中学数学教师热烈探讨的话题之一。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贯彻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在实际生活遇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问题解决素养,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也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使用并可以自由探讨的一种交流手段。思维方式是数学的灵魂,在不断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树立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而把“数学素养”全面贯彻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要把培养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也是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重要的数学命题。在此,结合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浅谈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教。比如,在让学生记住大量的公式时,可以游戏比赛的方式或者生动的案例导引出公式等等。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事例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常列举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和图表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有着丰富的内涵与魅力。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特征,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突出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2.1突出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师要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意识与教学方法,转变以往只注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做到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集中就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的手段,这样不但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做到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去探索、分析和解决数学应用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技能,因为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方式。有时时候现代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非常吃力的,所以,教师要适当改编一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应用题解答,通过由易到难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解决应用题,以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素养。

2.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善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只有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才是建立学生数学素养根本的途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征,运用各种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要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动画及学生情感体验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也要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充实课外实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参与课外实践对于训练学生数学思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要教师在保证基本必需作业的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自己实际去操作和解决课外应用问题,从而锻炼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素质。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贯彻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在实际生活遇到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善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特征,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作者:吴立志 单位: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范文篇4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只有具有超前和创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使教学创新得到有效的落实.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广大初中教学都高度重视教学创新工作,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学理念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很多时候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科学,难、旧、偏、繁的问题仍然比较突破,这就直接导致一些学生无法更好地接受数学教学,甚至一些学生对数学存在着“惧怕”心理.比如目前一些数学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倾向于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定理定义和公式,并通过“题海战术”进行强化和巩固,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和理解.

2.存在着教学方法简单的问题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创新,采取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我国初中数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个别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学方法简单的问题,导致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无法取得成效.比如目前有个别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因而其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再比如目前个别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方面方法简单,“题海战术”仍然是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尽管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

3.存在着教学载体匮乏的问题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只有更好地应用教学载体,才能使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特别是在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应用科技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推动教学创新.尽管目前我国一些初中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工具也更加智能化和科技化,有效地促进了数学教学创新.但从目前我国一些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尽管一些初中购置了很多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教学工具,但数学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而这方面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则更为显著,“粉笔+黑板”仍然是其主要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将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数学教学,制约了教学质量.

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对策

1.要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取得突破

要想更好地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具效果.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形式,特别是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出发,大力开展“指导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做好学习计划,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初中数学教师有了良好的基础,进而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创新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要在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方面取得突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充分说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创新,特别是要改变传统的、枯燥的、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学校来说,应当积极引导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创新,既要鼓励创新、又要宽容失败,这样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形成创新的氛围.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更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融合,比如应当将反思教学、互动教学、合作教学、探究教学、游戏教学等诸多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融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将“统筹教学、分类推进”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教育,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3.要在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方面取得突破

初中数学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情景教学

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教育事业来说也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进行教育方法改革,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兴趣,对于促使教育行业更好的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来说,这项学科对于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科学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自身汲取数学知识来说还存在很大缺失,针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革,根据学生自身兴趣进行数学情景教学,促使学生思维和知识层面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1利用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总的来说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知识层面还存在很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方法大多数采用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口头描述的方式,这种情况下不仅仅会让学生干到枯燥乏味,而且对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起到阻碍作用,对此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自身兴趣和需求有一个全面了解,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制定有效的情景教学,这样对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实践研究中发现进行初中数学情景教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教学方式,在其中考虑的因素也非常多,以下笔者就针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情景创设中涉及的各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1从学生身边事情着手:要想保证初中数学情景教学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用处,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自身兴趣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知识层面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学生的兴趣往往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要想全面掌握学生的兴趣,还需要从学生身边着手。在进行初中数学情景教学的时候需要按照学生兴趣方面进行教学。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图形方面数学知识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对图形的了解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对于促使数学情景教学更好的实施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利用常见事物进行直观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自身思维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还需要在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配合自身各项感官对知识进行有效获取。总的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能够对自己周边事物有一个全面感知,并将学生对实际事物感知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对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立体图形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周边立体结构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并且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立体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知识要点。另外在课堂上还要注意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能力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3利用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在进行数学情景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要求教师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进行情景描述,还需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保证学生自身思维能够得以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助学情景教学的时候通过一种题型举一反三或者换个角度对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对促使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在进行初中数学情景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在其中结合一定讨论,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提升,从而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2利用实践教学感知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通常都是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述,这种做法对学生自身存在的数学问题并不能做出技术解答,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过程中自身知识层面还存在很大缺失,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创设合理有效的数学情景教学。目前在实施数学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利用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重视性有一定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参与观察、思考和讨论,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剖析,提高数学课堂的轻松性,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都是很重要的。

3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场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4结束语

综上,可以了解到要想全面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情景教学的方式。但是在进行初中数学情景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一个过程,还需要对学生自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初中数学情景教学在现在教育行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作者:张孝法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大青跙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吕来娣.谈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8)

[2]许秀凤.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J].中学时代.2014(17)

初中数学教学范文篇6

一、注重概念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以适学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应改变以往完全将概念教学集中在抽象的教学材料方面,可适时引入一定的情境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具体实践中可引入相关的数学故事或数学趣闻等。如关于数学概念的形成,可引入“杨辉三角形”概念的提出或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过程等,也可将国外许多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象棋发明者塞萨的事迹等内容融入课堂中,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内容为例,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为学生讲述笛卡尔的故事,笛卡尔通过对蜘蛛结网的观察而推出由点的运动可以形成直线或曲线,进而得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此时学生便会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产生一定的求知欲望,既增强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能够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二)注重对概念教学“形式”与“实质”关系的处理

教学中的“形式”可理解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相关概念与定理,而“实质”为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如关于代数式教学过程中,不必对代数式给予更多繁琐的定义,其会为学生带来更多抽象性问题,可首先在概念引入前列举相关的代数式使学生从中体会代数式的内涵。再如,初中数学中的乘法公式教学内容,只需使学生理解字母a与b即可,不必要求学生完全进行文字叙述,如(a+b)(a-b)=a2-b2,对括号内项特征掌握后便能理解该公式,当面对其他如(a+b-c)(a-b+c)类型题时,学生能够直接通过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对其进行解答。另外,在其他内容教学中如平行线判定或方程教学中也需注意“形式”与“实质”关系的处理,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实质性的训练。

二、对概念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阶段,大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体系上仍存在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及教师的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所以需改变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具体创新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把握教材整体内容与概念层次特征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内容本身具有螺旋式上升特点,无法一次为学生所理解,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相关概念进行整体把握,并注重各部分概念能够层层推进。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绝对值概念为例,教材中对其定义为正数绝对值为其本身,负数绝对值为其相反数,而零的绝对值仍为零。若单纯依靠此定义,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材内容中又对绝对值概念提出其主要为原点与此时数的点的距离,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绝对值概念。而在二次根式教学内容时,教学内容又涉及到绝对值概念,学生可将开平方运算联系到绝对值,领会概念的实质。因此,实际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掌握教学内容整体的基础上按照概念层次性特点进行教学。

(二)概念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习得的概念与规律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然而大多数学教师为防止信息丢失,对所有的概念内容在讲授中面面俱到,如在学生未练习应用因式分解概念的情况下,便将因式分解可在哪种数系范围中进行或具体分解为哪种形式等进行系统讲解,但是学生尚未掌握前一部分概念的应用便涉及更多内容,很难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因此,要求教师在概念知识教学中应在保证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使学生能够边学边用。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素质教育的推行更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往教学中过于陈旧的教学模式很难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在概念教学中改变以往“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

(一)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揭示

概念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引入需考虑到素材的选择问题,避免造成数学概念内容失去自身的层次性特征与连续性特征。以函数的概念为例,若从字面概念定义,可引入x,y两个变量,在一定范围中y都存在与x值相对应的确定值,此时y为x的函数,而x为自变量。此时,教师可将生活中的摩天轮运动引入其中,提出假设学生坐在摩天轮上,运动过程中与地面高度会存在那种变化,不同时间内高度能否确定等,学生便会寻找相关的函数数学语言去分析摩天轮运动时间与高度存在的关系,以此使抽象化的函数概念具体化,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揭示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增强。

(二)对数学教学信息的概括

数学概念本身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具有极为明显的抽象特点,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概念中的内容特征与表现规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进行概括,这样数学概念将更为清晰。例如,数学教学中引入摩天轮旋转实例,其旋转的时间与高度本身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且保持相互对应。通过学生对摩天轮旋转特征的描述,找出与时间相对应的高度,这样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将会完整的概括出函数的概念,习得函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概括能力。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避免脱离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自然掌握数学概念。

四、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数学教学手段受到一定的冲击,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更具形、色、声等特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原本较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

在教育心理学内容中,提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无论在数学概念掌握或数学知识结构形成方面都需充分发挥教学中形象直观教学的应用。而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并未注重引入更加生动的教具,不具备可感性,所以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引入,将较为抽象的概念以及图形参数等融入其中。例如,平面几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绘制,将整个过程向学生展示,这样关于平面几何的相关概念与图形都可为学生所理解。

(二)课堂演示与实践过程的结合

多媒体手段应用过程中,在课堂演示方面需由教师操作完成,可使关于数学概念的电子课件利用教学网络向终端屏幕传送,讲解的同时应向学生提问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对学生学习情况给出适时的评价。例如,关于平面几何中“圆”的概念,讲解过程中可将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在屏幕中画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对圆的画法进行描述,并实际操作验证。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数学概念自行画圆,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的可在屏幕中体现出来,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作者:陈建芳 单位:昆山市周庄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对策

一、合作学习内涵机理论述

所谓的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进行班级成员科学分组,确保组内学生能够针对对应课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同步学习,最终派出代表将组内核心观点表述完整,在获得教师合理性评论建议后加以整改,以此实现对应教学规范引导指标。

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期间存在的冲突性问题整理研究

首先,合作探究式问题设置形式过于简易单一。须知此类学习交流模式在于激发个体思维创新和合作意识,只有经过各类角度分析整编过后,才能绽放出独到的智慧结晶。可现实中,教师始终关注课程进度和应试结果,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度不够,尤其在鸭架式口语灌输讲解氛围中,学生对于既有知识感知趣味丢失,后期自主性学习动力也就不足。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对于学生今后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合作小组内部成员分工秩序极为紊乱。事实上,合作学习理念主张吸纳各类学生观念,确保话题内涵讨论结果的多元特性。可实际布置活动期间,由于教师规则指导不够规范,使得对应任务难以及时交接到个体成员之上,尤其大部分学生作为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思想极为深刻,基本上只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自身感兴趣的单元之上,造成固定小组向心力溃败结果,关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风尚难以保持延续。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成为问题提出、结论总结代表,至于其余个体完全扮演旁观者角色,小组其间隐藏的思维两极分化效应显著。最终学习好的个体素质得以合理提升,而成绩不高的个体将继续沉沦。最后,教师普遍不会参与到初中数学探究式合作学习流程中。在其思维体系中,片面地认为一切工作都将交付给学生,而应尽的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关键知识点提醒引导、课堂秩序科学规范监管职责,却顺势抛之度外。长此以往,学生整体上便处于放任自流境遇之中,在得不到合理肯定激励结果基础上,失去自主性学习动力,经常合作交流期间讨论其余话题内容,令课堂安定和谐秩序全面消散。也就是说,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对应的个体素质规范调试指标难以顺利贯彻。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规范引导策略解析

(一)合作探究内容的科学选取设置

结合客观层面分析,初中数学教材的确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难以开展合作交流模式,而指导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挖掘学生整体兴趣感知点,尽量寻找一些高难度且令学生产生疑惑的课题内容。经过高层次认知任务分配布置过后,学生才好联合既有知识、生活分析经验加以科学探讨解读,这样对于个体思维架构完善显得相对有利一些。

(二)针对小组学生个体进行科学分工指导

其核心任务在于明确组内成员之间性格、能力互补功效,确保学生经过较难话题讨论期间能够相互辅助,建立标准正向竞争合作学习风尚,使得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也能轻松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教师尽量合理安排座位,将以往单纯样式的观众席位模式全面遏制,让同一组相对熟悉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确保话题交流深度的有机彰显结果。之后进行不同组间探究结果整理评估,实施不同阶段发言代表人的交替规则,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个体加以现场鼓舞激励。

(三)尊重并鼓励学生布置多元化合作探究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着实丰富,为了确保学生逻辑和感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灵活衔接,教师必须确保单位课堂学习内容和探究任务的明确特性,令各类学生都能针对合作探究模式创新改革问题发表自身建议,确保单位成员都能有所作为,竭尽全力令单位任务可以在预设时间范畴之内得以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要多给予鼓励。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特殊照顾、单独辅导的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不掉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信心,发挥作为集团一员的特殊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内容丰富,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引导开发和人文情感协调都将产生独特调试功效。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关注并挖掘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划分任务,确保学生彼此之间产生高效互补启示作用,进一步为后续课题深度解读和个体发展前景科学预测绽放提供标准疏通性建议。

作者:张小荣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孙庄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1兴趣

(1)基础扎实才能够为学生的兴趣提供保持动力。中学生因为有了学习了压力,对过去的初中数学知识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回顾,因此学生可以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是这个时候比较容易产生初中数学兴趣,激发初中数学兴趣,教师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能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改善学习的难度,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初中数学兴趣应该从小就开始,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应该对其引起重视,逐步的培养建立。通过内外动机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继续的保持住初中数学兴趣。

2自主

自主是一个人创新的前提,创新又是教学的目的之一,所以自主是我们实现教学目的必须要实现的一个内容。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由以下的一些方法来建立。

(1)创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创造机会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进行低难度的初中数学内容开始训练,衔接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增加一些任务的方式,以完成任务来进行训练,在不同的阶段中都增设一些学习目标,采取目标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开始自己设计学习的时间,经过方法和目标训练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就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内容,比如抽象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仍然要作为学生的辅导者,在旁进行引导协助。

(2)提供自主学习时间。学生自主学了需要使用课堂时间之外,还需要课后的时间,课堂时间有限,只能够起到点拨的作用,而课后的训练和巩固才是主要的。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未来考虑,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使用过多,就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太少又不能够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精髓,如何利用好就是我们需要去权衡的问题,为学生有很多的时间自己支配,在自学过程中掌握经验和方法。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不是只有自己的学习,也需要有老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将各种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自学,并且有很高的自学效率。自主学习不代表放纵。自主学生也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范围内的,完全的自主学习只能够是浪费时间。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和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的结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3实践

实践是学习的基础环节,可以对已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学习也是为了付诸于实践和生活,否则学习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

(1)改革教材、融入实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大胆地革新教材,将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中操场的长和宽用自己学习操场的长和宽代替,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非常有兴趣地想知道学校操场的面积有多大,画在纸上的比例是多少。于是,他们认真地进行计算,都掌握了题目所要求的目的。

(2)改进作业、进行实践。想要学生真正地学好知识,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课下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了新的知识以后,在课下经常有课下作业来进行巩固练习。但是仅靠替换教材中的数据是“治标不治本”,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基本上不用动脑子,因为题中的条件和教师课堂上的相差无几。而考这样的练习培养出的学生思维比较局限、更不要说创新。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地改变方式:让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后立即进行实践应用。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应用》这一课程以后。立即用比例知识使不同大小的两杯水的甜度相同,并请同学进行品尝。实践表明: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获得许多教材外的知识,对于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4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初中数学需要在建模、探究、文化这几个内容上深入,这些是学生初中数学素质的体现,教师要用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教学不是将结论内容进行传播,而是在学习结论的过程中,懂得其原因,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发挥出创造力来进行举一反三。有位哲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有明确的知识和意会的知识两大类。明确知识指的是可以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传达的知识。意会知识指的是不能系统地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存在于实践活动中,具有情境性和个体化。例如,不管你知道多么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在水中实践过,那么你永远也不能说你会游泳,因为你脑中只有明确知识而没有意会知识,游泳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它要求老师放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让学生拥有一种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即看到一个理论知识,脑海中就出现相关的实践活动。所以新课程强调的是过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揭示思维的过程。首先,应该揭示理论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经历概括、抽象、比较、分设、验证和分化等过程来归纳总结出相关理论,从中学习到思维方法和培养能力。其次,要揭示结论的寻求过程;从曲折的实验、归纳比较、猜想和检验等探索过程总结结论,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记忆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科学发现提供了条件。思路探索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初中数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对初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不是创造性的并不是以该问题是否被提出过,而是其解决过程对解题人而言是否有新颖性,教师要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就应该要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这种解决的方式方法,进行借鉴使用。

作者:陈琦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智能教学研究

一、初中生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主要体现于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基础,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是智慧的核心。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区分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不同变量变化的规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概括思维——逻辑思维,对前人总结的定理、公示、法则的在现,洞察二维、三维空间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以记忆为基础的各种思维判断能力。中学生经过六年小学阶段教育,已具备一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其大脑的四个功能区,即感受区、判断区、想象区已基本成熟,接近成年人这一阶段,人的认识呈“飞跃”式发展。初中生从十一、二岁进入学校,到十四、五岁初中毕业,这一段时间有人把它称为人生中“黄金时段”我们就要抓住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适时开发中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智能资源的大丰收。

二、发展智能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作为教师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代娇子,但也完全可能让每个学生在他现有智能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提高整个一代人的智能水平做出最大努力,这一出发点也可列为中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之一。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那种把发展智能和传授知识相对立起来,或者严重脱节的倾向,把发展智能神秘化,甚至认为高不可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学生教师应该清楚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能的开发者,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在人生的最重要的“黄金时段”发掘人的最宝贵的东西——智能。

三、初中生的智能开发

开发学生的智能,要遵循客观规律。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得到发展,凡有利于这一工作的工作,都属于开发智能的范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开发学生智能方面应该认识并做到以下几点:从人性角度看,人既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有人说:“生趣才能爱学,爱学才能增加,增加才能长智。”可见,生趣是爱学、增加、长智的起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每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函数”时授课前让学生先计算:2的4次方是多少?2/3的三分之二次方是多少?学生在解决了第一题后,所学知识不能解出第二题,于是就有了找到解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就顺势导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函数。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作者:卢占武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沙垡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具备了严谨性和抽象性的显著特点,只有牢牢把握数学的特点,在严谨性和抽象性特点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

1.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要求十分严格的学科,它要求教学人员对概念和定义有精准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对于问题的结论,也应做到反复论证,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完整的表达数学名词的实质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够向数学科学一样做到绝对精准,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差别化的对待不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逐步走向严谨。

2.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

所谓抽象性,就是指用数学来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所有的数学定义都是从客观事物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并不断提升,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和法则,最终形成的完整的数学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抽象性不断加深,概况性不断提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就不断加深。因此,与其他学科思维相比,数学学习所需的抽象思维更有层次性。

二、培养初中生良好思维方式的方法

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而思维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在初中教学中,也应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不同技巧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1.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讲解固然重要,但也应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把握和充分理解。教师在对一些特殊概念和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学生深入探讨,而非停留在只教授不讨论、只讲概念不深入探究的阶段。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错误解答题目或错误理解概念时,应当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

2.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思维逻辑方式,在讲解过程中应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讲解。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这就区别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介绍负数的概念给学生,从而拓宽了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范围。对于|x|,x的值不是单一的+x,而是分成不同的情况。它的值可能是-x,也可能是+x,也可能是0。而教师在讲解绝对值概念时,也应结合数轴上的点来介绍绝对值的大小,即到原点零的距离。另外,对于不同版本的课本和教材,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顺序,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拘泥于课本,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快速的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非被动听课。同时,应关心稍稍落后的学生,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并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发掘新问题,提出疑惑,并和学生一同思考解答。例如,在讲解“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时,应带领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进行求解。详细介绍因式分解法、图象求解法、配方法等多种方法,并对应习题进行练习讲解,而不是固定的只讲解一种方法,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

4.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电子技术的进步,应将其综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几何学的教学,可采用动态图的演示方式,更加具体的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没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有过硬的绘图功底,通过绘制主要的图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拓宽思维。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在适当时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顾伟军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研究

一、进行课堂小结的方式

1.梳理课堂知识.一种常见的课堂小结方式,就是把整堂课的知识用简短的话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种梳理不是通篇的叙述,而是有重点的、分层次的总结.例如,在讲“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课堂小结就主要是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结合黑板上的图例再次梳理一遍.这种总结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复习一遍所讲内容,对新知识有整体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网络式记忆,把知识延伸到整个学习系统中.

2.概括课堂知识.教师还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几句话的概括总结,这种概括要涉及新课内容的关键点,通常用于新课内容有多个重要知识的情况下.

3.联系以前知识.有些新课的内容是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来,或者是新课与所学知识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联系,进行对照解读.这样的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当遇到新课与旧知识有着明显反差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拿来对比解读,以避免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混淆.这样一来,学生心中的知识脉络就会更加清晰.

4.和学生共同回想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往往是单方面讲授课堂内容给学生,而很少有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这都是因为学科的特性和课堂时间的紧迫,而缺乏互动可能导致学生和课堂的融入度不够,容易造成开小差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有意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复习整堂课的知识.可以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关键内容的提问,也可以是向学生询问他们所认为的难点内容来再一次讲解以答疑和强化记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亲近课堂,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消化.

二、进行课堂小结的注意点

课堂小结不是教师一味地总结讲课知识,这里的本体应该是学生自己,是学生来回味和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起到串联和辅导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总结,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1.课堂小结的概括性.课堂小结要简单明了,用几句概括性的话语进行总结,不宜多次重复复杂内容,这样不仅起不到总结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更加混淆,对所学知识产生过多疑问.另外,课堂小结应该用最直接的语言讲述出课堂内容,不应该加以多少修饰,以避免所述内容的冗长,导致上课时间的不够.

2.课堂小结要有重点.有的人说,一堂课里有一半的时间讲重点内容就很难得,而学生只要把这些重点听明白,他们这堂课的收益就很大.课堂小结相对于课堂上的详细讲解而言,是为大部分学生整理的要点总结,不需要对整堂课的内容都重述一遍,而要对讲课内容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回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练习和记忆.

3.课堂小结要能引导课外学习.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结尾总结,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个开始.课堂小结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讲解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寻找课外相似的题目进行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拓展.同时,能使课堂与课外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总之,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做好课堂的总结是每个教师的分内之事,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做好课堂小结,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率,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授课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顾小荣 单位:江苏泰兴市西城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策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集体的合作交流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1.合作性.小组合作顾名思义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在合作过程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2.参与性.小组合作会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任务的分配,小组成员都会拿到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通过主动参与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小组教学活动中,激发对小组学习的兴趣.

3.亲历性.数学概念是固定、枯燥的,但是如果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重演概念的推导过程,则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增强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能够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因此在很多学校陆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着手点,小组合作学习也被广泛地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情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情况.

1.小组组合较为随意.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较为随意,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多数情况是按照座位或者学生意愿自行组合,如让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为一组讨论几分钟就认为是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就导致个别小组中以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学生为主,其他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机会,导致表现机会的不均等,或者小组长时间以同样的组合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最终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教学内容选择不够恰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为了落实教学形式,而是希望通过具有实效性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意识,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随便拿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关于正负数的绝对值,只需要让学生记住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它们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至于深层次的数学原理并不在初中数学的讨论范围内,如果这样简单明了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进行讨论,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失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对小组成员之间关注度的偏差问题.在每个小组中都会有善于表述自己观点和不善于表述的学生,而通过观察课堂上较为活跃的学生,多数都能够准确表述自己的观点,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好,这样就会使教师忽略班级沉默的那部分学生,也就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

三、改善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为了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分组问题.通过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打破简单按照座位分组的形式,科学地分配小组成员,在整体上把握小组之间的综合实力,实现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互相学习、帮助,从而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

2.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仔细研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能够进行小组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研究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而一些简单的知识只需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进行记忆,并不断练习就能够实现教学的目的.

3.关心小组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这里所说的弱势地位指的是在讨论中无法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分配合作任务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实现小组的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保证每一个组员都能够有自己锻炼的机会.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背景下主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使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

作者:朱桂康 单位:江苏大丰市白驹镇洋心洼初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与基本原则

要想让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准确把握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和基本原则.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以问题为核心的原则.以问题为核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实施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源头,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决定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原则.(3)以情感为依托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情感关系,对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准确把握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

任何教学方式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要遵循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际的认识结构才行.不然的话,就算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可能获得良好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学生实际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整个问题探究模式的出发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2.注重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整个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是该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并运用多种方式,将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思维模式下自主学习,真正遵循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建构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例如,在讲“相似形”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埃及的金字塔,让学生观察大小金字塔的外形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这个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两个问题:(1)根据相似形能否测出大金字塔的高度?(2)相似形各边比例是否相等?各个对应的角是否相等?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答.通过教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再由学生自主去探索,这种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过程,就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在探索中学习的快乐,而且这种模式也能使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

3.探索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进行探索、讨论和交流,这就使学生只有在态度上真正接受、喜欢和参与,才能使相关的讨论或探索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有重要影响的,也是教师需要认真去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方式在课堂上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情感关系,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如何开展的问题,无论采用探究什么形式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扬长避短,最终使数学教学优点发挥到最大化,让这种探究模式成为教学的主流,让数学教学发展得更好,这对今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权 单位:江苏沭阳县马厂中学

第九篇: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师的水平得不到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师的从教生涯中,因为受到工作和生活的限制,教师们没有时间进行知识更新,而且在教师长期的从教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很难得到改变。一些师范院校把即将毕业的人们分配到初中教师队伍里,因为他们刚刚走出校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更不知道该如何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在这些年轻教师里,他们掌握的只是纯理论性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平。在学校工作时间,很多老师尽管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但这些教师的想法一般很传统,不能与现代学生的想法接轨,这些现象不但阻碍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导致学校升学率明显下降。

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轨。一般情况下,我们大家都想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理念里,教师们在教学时通常把课本里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为了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教师一般只讲解与考试有关的试题,从来不关心考试之外的内容,而且教师们每节课都会给学生留许多试题。这样就使数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枯燥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脱轨,不但不能提升学生成绩,还会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3.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有大部分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思考问题,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不主动与同学探讨,也不能与同学在沟通中得到进步。

4.老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们在工作上有的时候会敷衍了事,课前不备课,课上对课程讲解一带而过,课后不能及时与同学沟通,这些都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尽管教育实行了改革,但是在初中数学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

1.培养教师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能对初中数学课本里的内容进行原封不动地讲解,要对内容进行合理开发,以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学以致用。初中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随之增加,教师要做的就是重新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对更新的数学教材进行有效分析。教师要具备多样化的教学能力,即便教材有很大改动,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2.教学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产生兴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基础性。初中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本里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进而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中数学老师不能纸上谈兵,需要把数学课本里的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关数学的知识并且带到课堂上进行分析。这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讲解数学的时候要把课本的内容转换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还能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3.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数学作为初中学科里的一门课程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热情,所以教师们在教学的生涯中应该尽可能多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法具有灵活多样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使教学方法具有灵活多样性,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的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就要从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教学方法灵活等方面做起。只有学生们具备了扎实的功底,才能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永挺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第十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双方,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用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使数学课堂在活跃氛围中顺利进行。

1.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幽默的语言能产生强大的调动作用,教师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和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并认真探究教师布置的任务,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幽默的语言能使课堂摆脱压抑沉闷的气氛,使学生活跃起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使数学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2.运用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进行了双向信息传递,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设定了探究的目标,而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让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在这个互动环节,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摆脱定式思维,从另一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有效解决问题,获得学习的乐趣。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形式以及难易程度。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提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在关注学生学习动态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收获,获得教师的肯定,激励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在高效的教学环境下,促进全班学生的进步。

二、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数学素质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要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用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积极高效的知识探究,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使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把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加强数学实践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对知识理解和深化的过程中,只有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用数学思维来分析问题,有效提高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1.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发展他们思维的敏锐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分析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敏锐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讲完新课后,给学生出一些速算题目,进行思维训练;也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考,有效提高他们的思维速度。

2.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加强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把实际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式,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进行思维强化训练时,教师不要让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而是要通过题目练习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改变学生的定式思维,发展逆向思维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摆脱定式思维的影响,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时,从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分别进行分析,感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思维的发展趋向多元化,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

四、加强数学运用教学,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范文篇7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强调互动.所谓互动是指在师生平等的气氛中,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互动教学对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构建互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教学

一、互动教学的作用

互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的弊端,并加以改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互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胆怯、不自信等心理障碍,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互动教学模式中,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外,互动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构建互动教学模式的方法

1.进行角色变换,营造和谐氛围.教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教师跟学生之间必须有相互之间的交流过程.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授课却不重视效果,学生一味听课却没有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及时转变角色,从高高在上的授课者,变成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指引者.数学学习需要发散思维.在分组讨论中,教师不要一概而论,要让学生在学习氛围中自由思考.数学学习需要逻辑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真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做了正确的引导,学生学到了知识,体现了互动教学.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互动思维.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讲“视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苏轼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是如何观察庐山的?由此展开课题,在课堂进行现场实验.将准备好的乒乓球、暖壶、水杯从左至右依次放在桌上,并用布盖好,请三位同学分别站在桌子的前、左、右三个方向,然后教师掀开布,问三位同学分别看到了什么,三位同学的答案各不相同.学生都诧异这三个同学的答案为什么不尽相同.学生开始思索并讨论原因,原来是站的位置不同,视角也不同,看到的结果自然不同.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合作,自由讨论.分组学习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分组时,教师不仅要根据座位的远近来分组,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及个人能力进行合理分配,使组员的能力得到优化配置.组长最好由组员推选出来,有利于带动整组同学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要带领组员温故而知新,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预习和讨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于有疑难的知识点,组长可以组织大家进行小组内讨论,再与其他小组交流意见,加深学生对难点的印象,教师讲解时学生就会着重学习.最后,组长针对组员的学习情况,总结组员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跟教师反馈,以便教师在教学中着重讲解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4.动手探究,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探究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现行的互动教学理论中,教师的作用已经演化为引导者的身份,要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动手探究,促使学生发掘知识的潜在内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主体身临其境,真切感受知识的内在.同时,教师应增加知识的趣味性,用愉悦的方式将枯燥的知识表达出来,使学生容易接受,也乐意接受,并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互动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开展小组讨论,从而构建互动教学模式.

作者:黄芳燕 单位: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龙岭中学

参考文献:

李家英.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互动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第二篇: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的每个环节和过程都有相应的做法和目的,创造性地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预设,充分运用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导学互动,顾名思义,就是以教师引导和课堂互动学习两者结合开展教学.初中数学相对小学数学难度有所增加,使学生开始出现偏科现象,对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形成不利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使教学模式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担心学生解释不清数学问题,或者耽误课堂教学时间,经常直接给出解题思路或正确答案,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非常强的依赖,不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的形式辅助学生学习,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数学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解决数学问题:什么是相交线,什么是平行线?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有哪些?能否举出相应的例子?通过对课本的预习,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举出例子:对于长方形桌面,互不垂直的两条桌边平行.实现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同时,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再次对学生提问: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个命题进行证明,由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对重要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为主,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打造高效课堂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出现教师声嘶力竭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现象,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形成不利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对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学生数学学习反馈情况发现,学生主动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的概率非常低,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学生不愿意开口向教师说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形成不利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的问题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准确无误.例如,在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对于课堂小结,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反思教学内容.在这个环节,学生反思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弥补数学学习存在的漏洞,并向教师提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矛盾的地方,由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和解决对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只有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作者:戴巧 单位:江苏阜宁县丰唐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续性地进行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促使学生了解符号化思想、推理分析思想,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意义

初中数学在小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的难点与深度.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积累经验与教训,不断地进行思考与创新,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挥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学习课本知识的主体作用,增强内部动机,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心情愉悦,面对教师给出的问题或教材中的难点内容,主动去了解、分析、思考、探索,从而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所认识和掌握,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培养,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2.通过举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记者,调查中学生的视力情况,学生纷纷行动起来,相互询问各自的视力情况,并将自己统计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学生讨论、总结和对照,最后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样,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认真地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并发现知识的奥秘.例如,在讲“从三个方向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学生看到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教师又拿出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让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在不同方向看见的结果用图示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这些图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数学几何图形时要仔细认真地观察.这样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按照教学课标的要求进行授课,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地将数学知识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与教师相互配合的默契,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彻始终,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解题能力等.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形成概念的方法与智力发展程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学语言,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沈远茂 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

摘要:合情推理分为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统计推理三种形式.学习合情推理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促进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贯彻合情推理理念,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通过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合情推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学实践表明,可以将合情推理分为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统计推理三种形式.学习合情推理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促进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概念.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数学教材在编排上,体现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从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和学习教材内容,对学生形成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在讲“有理数的加减法”时,学生探索加减法法则的过程实际就是归纳过程,可以实现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目标.

二、贯彻合情推理理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对单纯传授教学知识思想的转变,不仅要重视教学知识的结论,还需要重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将合情推理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猜想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目标.

三、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实现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由生活案例中增强学生的推理意识,形成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保障.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可以引入例题:两个人握一次手,若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则:3个人共握几次手,4个人共握几次手,5个人共握几次手,n个人共握几次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生猜想—推理的过程,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作者:殷学民 单位:江苏东台市实验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教学中,只有当外在的情感触及学生内在的情感的需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处于一个积极的接受状态.要想使学生摆脱对学习数学的畏惧、畏难、缺乏兴趣的状态,让学生对数学要学、爱学、乐学,教师就要使教学手段具有艺术性、新颖性、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点体会.

一、改变数学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不敢质疑,更不敢挑战;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到底,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灵感和创新性,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催眠曲,有些学生成为数学的学困生.这样的失去激情、活力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甚至是无效的课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融入学生中,和学生交朋友,上课时要面带微笑,要有亲和力,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敢于、喜欢与教师共同探讨数学难题;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协同模式,把课堂的主阵地让给学生,实行师生角色转换,以数学导学案、检测案为导向,把学生眼看、耳听、脑思、手动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数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能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施教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1.在表扬、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计算转变成学习兴趣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意、创新,多一些表扬、激励,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也要多一些包容,不要求全责备,鼓励他们“再想想”、“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看看”.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提问,辅导,让他们克服因数学成绩差而产生的自卑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温情的阳光普照,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样,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过程中亲其师,信其道.

2.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学习时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厌烦心理.学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扣人心弦的故事,可谓百听不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编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三、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改变“参与不足,枯燥有余”的状态,通过自己的灵感、智慧去再发现,再创造,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得出问题的答案,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使学生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更加热爱数学,喜欢数学,把数学课堂当成学习的乐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堂出彩的数学课与巧妙设置的设疑导入有着重要的联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鲜、新颖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上来,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相似性”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古埃及的象征是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金字塔.如何知道金字塔每边的长呢?学生回答:测量.假如有的金字塔太高无法人工测量,你能知道它们的每边长吗?此时学生面面相觑,但是非常好奇:不测量怎么能知道每边的长呢?这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这时教师加以引导:这个问题不要急于找到答案,可以从今天的新课———三角形的相似性中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新知.

四、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这些例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有的学生解数学题有特别好的方法,教师要富有感情地加以评价:你的解题技巧独到,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解题成果吧.这些不经意的点评,能给学生无穷的学习数学的力量.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汤森 单位:江苏沭阳县马厂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统计教学探讨

摘要:在初中数学统计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讲解,使学生形成统计的基本概念,也要善于运用探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统计

数据统计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学生掌握数据统计的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作用.教师有效实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数据统计具有重要影响.

一、通过讲解,使学生形成统计的基本概念

教师讲解是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缺乏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也有待于提高,对于统计的基本概念缺少基础的理解,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学生进入统计部分学习的第一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信息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如天气预报、体育比赛等,都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将信息传递给群众.在数学统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解释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统计学中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等,还要向学生举例解释统计学对生活的影响,如可以通过比分等对体育比赛中的胜负做出判定.在统计的基本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出大量10以内的数字,如3、2、4、6、8、6、6、4、3、3、9、9、2、0、8、7、7,事先向学生说明统计学中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一组数据可以有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等基本概念,与学生互动,提出问题:上面一系列的数字中平均数是多少?众数是多少?这样,在学生了解统计学基本概念的同时,使他们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统计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探索统计学知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可以通过任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最感兴趣的运动是什么引起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举出一个有关足球比赛的例子,如甲队、乙队、丙队进行循环足球比赛,比赛情况为甲队:胜2,负零,平零,进球数为6个,失球数为2个;乙队:胜1,负1,平零,进球数为4个,失球数为4个;丙队:胜零,负2,平零,进球数为2个,失球数为6个.提问学生从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分析其提供的数据的正确性,得出最后的具体正确的比分.统计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比较枯燥无聊的.因此,由体育比赛吸引学生的目光,再通过学生对比分的好奇,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从而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兴趣.

三、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小组合作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在小组讨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小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概念的实际应用,也有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例如,在对数据做出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内图书的使用率,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每小组3~5个成员,小组内成员自行分配任务.如,组员A调查一个月内全校学生的借书情况;组员B调查各个班级一个月内的借书情况;组员C调查全校男女生在一个月之内借书的比例;组员D调查图书馆中书籍借出和归还的时间.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如书籍的平均借出时间是多少,哪个班级借书最多,哪个班级借书最少;男生和女生之间借书情况的差异;等等.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活中的统计学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学习和在实际中的具体操作、分析,才能获得有效的学习和更大程度的掌握.总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讲授概念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具体操作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影响.初中数学统计部分与函数部分不同,函数部分注重的是学生对规律的变化的掌握,而统计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对统计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外,也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调查、收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结论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文峰 单位:江苏建湖县汇文实验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课堂“说题”教学活动探索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声嘶力竭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有些教师担心学生说不清楚耽误时间,很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导致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教师难以实时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很少主动求助于老师,与同学探讨研究的积极性不高,遇到稍难的数学题目,立刻缴械投降,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形成不利影响.初中数学课堂“说题”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载体,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语言说出对题目的理解、原因和困惑,通过分析探讨“说”出正确解题思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教师演独角戏的现象,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让学生开口说更是难上加难,导致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说题”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说”出对题目的理解,增强学生“说”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说”出原因和解法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会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直接告知学生正确的解法,使学生对教师高度依赖,不利于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初中数学课堂“说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说”出错题的原因和解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引导学生“说”回顾反思和情感体验

回顾反思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弥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初中数学课堂“说题”教学活动中,课堂小结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说”回顾反思和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学生“说”回顾反思和情感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初中数学课堂“说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说”回顾反思和情感体验.

作者:王雨 单位:江苏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肩负着民族前途与国家发展的教育事业,必须注重青年一代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本身就具备培养创新能力的特点,其演算与推理就是形成创新能力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理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

从初中数学教师的角度来看,因为长期进行教学工作,所以容易变成教学习惯,即熟能生巧,长此久往,就会变成独特的教学认知,受课时、教学任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通常会整合已有的教学方式开展活动,而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虽然短时期内,这种教学模式会有成效,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势必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通过深化专业知识,增强知识储备,整合各个知识点的规律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多元化、多形式的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备创新意识,更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从诱导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对新生事物都会抱着很大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本身存在诸多抽象性.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必须整合学生的状态,设置难度恰当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简单的知识,然后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知.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模型进行探索,寻求知识点与共同点,让学生自主操作与模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古板、严肃的形象呈现,课堂显得非常呆板,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创建恰当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情境与空间,用平等、宽厚的眼光看待学生.当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迷惑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与说明,让学生明白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如何总结.在这期间,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理解错误.为了达到教学要求,教师最好用例题的方式进行讲解.当然,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创新理念与意识.例如,在讲解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小游戏,要求学生用2、3、4、5根火柴进行拼图,有的学生考虑到将火柴折断,进行拼图,有的学生选择与其他同学合作拼图,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图形拼出后,可以将两根火柴构成一个角,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和其他图形有什么差异.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适时将角的知识与相关概念引入其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引导学生参入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成果.例如,在讲“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粉笔、火柴等,让学生自行操作,并且分析所创造的不同角的特点,然后利用小组探讨的形式,对角的相关知识实施探讨.通过实践,学生很快掌握角的共同点:一个顶点、两条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提供自主探索、交流与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初中生而言,课堂在整个学习中发挥了莫大的价值与功能,但是动手实践对深化理论知识也有很大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动手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例如,在讲“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观察与分析,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某钢筋三脚架的长分别为20cm、50cm、60cm,目前要求设计一个相似的三脚架,其长度分别为30cm、50cm,以期间的一根为一边,有多少种截法?在动手列出算式的过程中,学生对容易混淆、相关的知识进行了交流与比较,而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该题的解答能力也会有所不同,便于因材施教.这种解题方式,不仅打破了学生的固定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个层面的,它要求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者:史春阳 单位:江苏灌南县长茂中学

第九篇:初中数学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到“导航”的作用.问题设计存在问题,导致学习质量难以提升.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下面就该话题谈点看法.

一、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1.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问题的质量很重要.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课堂设计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说明这些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提问”的效果不明显,原因是难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有的教师说,我的问题设计是生活化的,学生有生活经验,所以他们能够很快回答出来.其实,教师没有反思,在选择生活化的素材时,有没有进行数学学科化的处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着力点如何?是否仅仅浮于生活中现象的表面,问题有没有与数学概念的本质相联系.如果没有联系,那么学生的思考量是不大的,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训练价值是不大的.

2.设计的问题难度过高.求难、求偏比问题设计过于简单还要可怕.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过高,超过学生能够解决的范围,根本无法解决问题,甚至找不到门道,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产生怀疑,继而失去学习兴趣.

3.设计的问题缺乏开放性.在设计问题时,有些问题过于数学化,或过于死板,目标指向较为单一,不具有开放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问题设计的策略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1)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首先,必须符合学生的学情,与教学进度相匹配;其次,难易程度适当,学生能够上手,讨论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思维挑战性,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得成果;再次,问题的设置应引向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有新的感悟,提出创新性的见解.(2)设计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学习小组内部不仅仅只有一个学生,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理解问题,激发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思维互相碰撞,各个观点在融合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丰富自我认知,优化认知结构.(3)设计的问题应少而精.一节课就45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课堂模式,问题设置不应过多,否则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对知识的理解表面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上面的设计目标,可以将问题设计任务化,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可操作性.

初中数学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学案导学;农村;初中数学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活动,很难满足新课标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基于此,必须改变农村初中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全面提升农村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学案导学的相关概述

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对教学学案进行编写。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具体来说,学案导学方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特点一,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案导学方法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成就感。特点二,改变了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在学案导学方法下,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不局限于听讲,还可以通过自学、同伴互助、教师指导等方式,其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特点三,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氛围。学案导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氛围。特点四,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案导学方法下,教师不再是权威的化身,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1]。

二、学案导学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精心设计学案导学方案。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学案导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整个教学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学案导学的本质内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全面了解教材,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学案导学方案,以保证导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对“勾股定理”进行学案导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通过网络搜集与之相关的教学材料,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出一份精美的、内容充实的、实用性较强的学案导学教学方案。(二)学案导学在预习阶段的应用。在传统初中农村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预习效果不明显。在学案导学方法下,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相关的导学案,并将其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进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并了解到学习中的重难点,从而使得其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学习的重难点[2]。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预习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出相关的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将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听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学案导学在知识传授阶段的应用。知识传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去括号”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导学案,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讨论、辩证的方式,加深所学的知识。(四)学案导学在练习中的应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基于数学学科的特征,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对知识进行理解、深化和掌握。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也十分重视数学练习,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在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就经过了一定的选择,选取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3]。例如,教师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就充分结合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别式定理、逆命题,设置了大量的针对性练习,使得学生全面理解和认识判别式的定理和逆定理之间的差异性、联系。

三、结语

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雪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邓水源.学案导学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45-46.

初中数学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归纳意识

作为基本学科,数学在我们的初中学习中有着泰山北斗一样的地位。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和学科背景,我们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归纳能力和技巧,来提高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实现初中数学学习的目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自身在增强归纳能力,提升归纳技巧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开展学生数学归纳意识的意义

(一)对于学生的思维潜能开发。在对初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数学归纳思想进行灵活的运用,就可以真正将知识为己所用,充分发散思维。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对数学归纳思想的运用,可以进一步的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开展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在解决初中数学问题时利用数学归纳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开展初中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成绩的提升,就需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运用数学归纳思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其中潜藏的数学原理,而不是局限于数学习题的表面,这也将会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促进学生们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帮助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数学问题。我们以平方差的初中教学为例,教师在对学生的归纳意识进行培养时就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例:请对下面的等式进行观察,并计算出相应等式的答案。①256=16×16100=10×10576=24×24②252=18×1496=12×8572=26×22③已知2500=50×50,那么52×48=()。教师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所给的算式中寻找规律。而有关平方差的一些规律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而逐步得出。教师在对学生的归纳意识进行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的去论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更好的掌握平方差公式。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归纳意识的最有效

(一)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死记硬背概念,不求甚解。这样不仅难以对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更无法理解数学的本质,当然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例,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等一系列流程,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二)在数学命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公式和定量组成了数学命题的主要形式。对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命题的基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想,通过不断地练习,以及命题探究的学习,不断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我们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学习为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提出问题,假设猜想,推理验证以及总结归纳这四个阶段来对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启发性的问题,比如正方形内角和为360°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么普通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接着在假设猜想阶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三角形的变数与内角和180°×(3-2)为基础而提出180°×(4-2)为四边形的内角和,并且通过计算得以证实,假设成立。由此,我们大胆假设,总结出多边形的边数为n时,其内角和为(n-2)×180°,前提条件时n≥3。在其次的推理验证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验证猜想,通过引导并帮助学生证明360°为四边形内角和来要求学生进行验证推理,按照这个思路尝试着自己独立去完成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在最后的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第一,通过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用到的归纳推理的思想和方法;第二,让学生反思自己独立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所运用的方法,并鼓励学生举一反三。(三)在初中数学的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培养是我们解题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反思和训练,总结出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点,并逐步养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推理归纳的习惯。比如我们利用归纳猜想在解题过程中寻找解题思路,并顺利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整个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意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进行变式思考以及归纳总结。我们以“二次函数”教学内容为例,来说明在初中数学的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例:假如一根铁丝的长为80cm,那么请问这根铁丝是否可以围出矩形?如何可以,那这样的矩形可以有几个,怎样可以使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并说明理由。解析: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时就可以通过对题目的外在条件进行变换,比如假设我们学校要用80米围成一个一面靠墙矩形操场,且18m为墙的最大长度,那么矩形操场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可以使围成的矩形操场面积最大,并说明理由。在引导学生反思应用二次函数的问题上,除了最大面积以外,还有体积等,教师可以在初中解题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归纳思想来找到解题思路,并用归纳的思维方法来分析问题,使学生充分借助于已有的知识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归纳思维。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真正的让学生养成归纳知识点,推理论证结论的良好习惯,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范文篇10

为了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以致用”的教学需要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首先,“学以致用”的数学教学一定要真实、具体,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便于学生接触和理解,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不要过于笼统、随意或指向不明,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的参与进;在此基础上,数学应用教学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和具体,让学生在知识应用中分别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和角色,并在实践和应用中达成学习目标。其次,“学以致用”的数学教学设计,一定要有目的性,即明确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强化学生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导向,避免出现数学实践教学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影响到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再次,初中数学的应用教学要适度,这是因为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坚持适度性原则,既不能过多、过少,也不能过难、过易,这样才能将“学以致用”的教学价值最大化;此外,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要适度,要考虑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安排,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穿插进行,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实现边学、边做、边应用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实践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以致用”,需要体现“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只有充分参与到知识应用的具体实践中来,才能实现知识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多导入一些趣味化的实践教学项目,这样学生更愿意参与,学习注意力也能得到有效集中,充分调动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同时,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心理,必要时可以对传统的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造,增强数学教学的新颖性、时代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反思、探究和应用,锻炼他们的想象力与数学应用思维能力。例如,在“轴对称”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安排一些动手实践任务,如利用“轴对称”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中国的剪纸艺术,对自己脑海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裁剪,或者设计一些美观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进行绘画和设计,这样能够很好的实施“学以致用”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良好的发展。

三、留给学生实践与反思的充足空间

初中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发展,需要初中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经常加强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实践和反思。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留给学生更多实践与反思的空间。对此,数学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教学项目,利用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于数学知识应用的自主探索,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例如,在“统计调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一些难易适中且富有层次的实践“任务”,如让学生统计班级学生的到校时间、学习成绩,或者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这些基础性的统计工作,统计内容相对简单,却能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反思与知识应用,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与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加强对学生知识应用过程的引导和管理

由于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还相对薄弱,所以在“学以致用”的实施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管理,确保知识应用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性,有效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到知识应用的实践活动中,提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初中生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参与意愿不是很强,或者“玩”的心理比较强,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忽略实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从而割裂了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这是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让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确保“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以致用”,需要数学教师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多给学生实践应用和反思探索的空间,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学以致用”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良好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数学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