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8:40:34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一、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必然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不断强调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教师不断反思与自我评价的体系,相关部门要求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与进步,实现教学实践,努力使得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2.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基本在于学生的发展,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他们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使行为符合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3.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历史老师要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突破,就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新的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因此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必然,并不是偶然,是时展的需要。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1.教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首先就应该进行教的反思。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在教学准备工作方面,教师应该保证历史教学内容的充实,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媒体来丰富教材。并且还应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其中的奥妙。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结合学生的反应情况,如果遇到不合适的环节,要适时地做出调整。在教学后,教师依然要进行反思,找出前一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来不断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学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学的反思。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是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教的方面进行努力,还应该在学的方面进行努力。反思是努力的一种途径,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学的进步。第一,对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因为学习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能够端正态度,必然会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第二,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才会明白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现在很多学生依然喜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学习效率并不高。老师应该督促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反思,学才能真正致用,才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成果。第三,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初中历史的学习应该尝试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能够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3.教与学的反思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在我国现阶段,初中历史反思性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对教的反思与学的反思之外,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双向反思,从而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程度。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新的指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应该在学生反馈方面进行努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开展积极、广泛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去补救,使得初中历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避免对学生采取生硬的管理方法,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反思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进一步落实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获取知识,同时让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作者:陈惠忠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学鸿.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初中历史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带来了挑战。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都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进行反思。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出之后,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它是一种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和思维模式。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模仿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利用左脑在思考问题,对右脑的利用很少,但是殊不知右脑的能力相比于左脑要更加的强大。右脑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左脑对图画的记忆深刻,同时它对于创造也是十分擅长的。相对于文字来讲,图画给人的印象更加的直观,更有吸引力,世界上基本所有决定聪明的人都是左右脑同时利用的[1]。首先,思维导图工具性的特点十分的突出。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先对思路进行一个梳理,对概念的前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为自己的概念回顾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这也是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第二,思维导图工具性也是可视化的。利用视觉的手段对认知知识进行表象化,以此对认知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的把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力度。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也就是利用图画将学习者的思维复制勾勒出来,以实现可视化信息,更直观的提供给学习者信息,方便他们的学习[2]。最后,思维导图是属于笔记方法之一。思维导图在最初设计时候的目的视为了迅速的刺激大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学习质量。但是因为传统的文字笔记浪费时间多,在记笔记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那么学习效果大大降低。思维导图就能够帮助学习者在接受知识的短时间内将信息传播者以及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生动的描绘,从而对记忆更加深刻,提高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3]。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1)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绘制单元思维导图或者新课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都要先把全部的内容知识进行浏览,然后找出关键词,再将本单元或者本课相关联的知识点根据关键词进行串联和分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科学的知识架构体系。(2)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氛围。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束缚,大多数历史课堂都是枯燥乏味的,教师一贯使用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筛选关键词的时候,能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将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概括成几个字,这个过程是十分有趣的,学生就会感到快乐和成就感。(3)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集中学生的思维,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就改变了这一状态,它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元素。(1)教学环境的准备,利用思维导图之前,要准备相应的设备,例如:电脑和投影仪。可以方便课题的展示,帮助师生之间交流,绘制、修改、完善思维导图。可以分配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讨论。(2)教师在课程之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建构出完整的思维导图或者相关的片段,能够在合适的时候为学生展示知识的结构和脉络;或者给出一部分的思维导图片段,让学生绘制完整。(3)学生在绘制导图之前,要准备好相应的绘制工具:白纸、彩笔等,要学会总结和提取关键信息和关键词,茶盅主题,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激发自己的思考意识,提高思维导图的制作能力。(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步骤。(1)课堂教学导入。在进行新课的教授时,一般教师都会进行课前的教学导入,帮助学生从上一课题进入到这一课题。这个导入的方法不同,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导入,比如:图片导入法、历史故事导入法等。导入环节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制作思维导图。学生要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要围绕学习的主要内容,建构完整的结构体系。找好主题和关键词,根据自己对课题的理解进行绘制思维导图。(3)交流讨论展示思维导图。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要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在旁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思维导图。另外,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让其他的同学进行完善和补充,从而吸取经验。(4)思维导图的评价。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如何评价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思维导图想要更好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就要突破教学的束缚,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评价。(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抓住关键词,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每一节课的新课题下面就有新课导读,这个是对下一课题的概括介绍,是一个引导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将要学习的内容。(2)善于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导图利用丰富的颜色效果、和直观的图像能够将大脑的思维过程可视化,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的时候,要多采取引导的方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知识、交流讨论,能够更好的感受到学习带给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热情。可见,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顺应了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丽娟.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杨玥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教学法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

初中历史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的意义

1.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处于发展,人生阅历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经验还不完善,不能透过现象去发现历史事件和生活现象的本质内容,对事物的有效辨别能力不足。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和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和看待历史事件,用辩证的眼光去审视历史问题,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用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形式良好的道德品质,既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也要学生以史为鉴,进行生活现象的辨别,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是一门人文气息很强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德育的良好发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关注,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具有专业素质和良好道德水平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好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经验和抵制不良行为影响的能力,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1.结合课文内容,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初中历史教材是经过专家进行综合考证进行编排的,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人文素材,这就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进行加工和提炼,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了人文素质的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比如在教授“大一统的汉朝”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课前铺垫一下汉朝统一和形成的过程中的趣闻轶事,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主自豪感,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为古代的历史文明所倾倒,让学生充满荣誉感。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汉武大帝对汉朝统一后政权的巩固以及发展有什么作用?西汉进入强盛时期的原因是什么?汉朝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何?等等,通过学生的学习,了解汉朝的强大,可以让学生充满自豪,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最后引导学生对汉朝后期的政治、经济进行分析,为何强大的汉朝最后也难逃崩溃的命运,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历史主要研究的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通过这些历史知识的研究,发现社会中的发展规律和现象,并对现在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可以说历史知识都是以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这就使得历史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久远,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很容易让学生难以理解历史知识,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规律,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采取适宜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开展历史课外活动,营造人文气氛。历史知识虽然是已经发生事件的研究,但也可以突破书本的限制,结合课本内容开展一些历史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氛,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受历史知识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气息,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校报中开设历史人文素养栏目,参观历史文化古迹、博物馆、主题展等课外活动,观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受历史的人文气息,学习更多的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的课外活动,通过教材中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长征”,可以按照既定的路线让学生进行,让学生在“长征”活动中感受徒步行走的艰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毅力,切身的体会到长征的伟大意义。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长征时候的路线遗迹,比如遵义会议遗址、彝海结盟纪念馆、泸定桥等,让学生参观,可以切身的感受革命的氛围,更加的了解长征的意义。课外活动是历史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本上体会不到的内容,不断的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历史素材中感受到浓厚的人文素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发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环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杨建 单位:四川省南部县东坝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试卷;评改

初中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其中包含了诸多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时代变迁等,因此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大量记忆,这就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出现内容混淆等状况,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技巧,在背诵的基础上多了解一些课外知识,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结果。然而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手段,主要的目的是将教与学相统一,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试卷批改和讲评的手段,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提供重要依据。

一、历史试卷讲评分析

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试卷中具体的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以后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评改试卷中,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要通过考试,针对其中的问题做好记录,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非单纯地评分。历史试卷在讲评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知识掌握以及概念理解方面,知识迁移以及应用能力方面暴露出此问题。教师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讲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最终的目的是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淡化考试成绩,重视试卷中反馈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试卷讲评中,具体做到:①让学生交换评卷。通过别人试卷中出现的问题看自己试卷中是否也存在,试卷的书写是否规范等。学生常常忽略的问题要重点分析。这种交换评卷角色的方式,让学生以评卷员的身份从试卷中发现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②了解出题的意图以及采分点。教师在历史试卷讲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出题的目的,明确各个采分点。对知识进行标注给分,这样学生明白知识的掌握层次,以便在下一次考试回答中,不失去分数。③做好批注评分和签名。为了提高批卷的客观性,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因此在批卷过程中要在试卷上注明批卷人。批注并评出分数,提高评卷质量,这也是一种评卷的负责态度。

二、对评卷结果要予以肯定和表扬

在历史试卷评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评卷结果进行查阅,重新把关之后,再做最后的分数确定。针对在批卷过程中对批注比较认真以及批卷比较合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并且在上课的前几分钟,要当堂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助于在以后的评卷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针对在评卷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现象,教师同样要重视,及时进行谈话等,对相关学生进行指导。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先总结原因,再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并指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历史学习的知识点及正确解题的思路,提高历史答题的技巧和要点,提高以后的学习效果,使得以后的评卷更加合理。

三、特别纠正

针对个别学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指导和引导,以正确的解题思路来提高试卷成绩。历史考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使得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了解不同的题型。有目的性地帮助不同学生分析试卷问题,找出失分的原因。针对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的情况,从基础知识、解题技巧上进行分析并查漏补缺,针对不同的原因,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讲评。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比较试卷效果的过程中,总结原因,然后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最终达到强化知识点以及掌握正确解题思路的效果,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明确答题要点。学生通过历史试卷来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丰富历史内涵,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初中历史试卷在评卷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阐述了在评卷完成之后如何进行讲评等工作,针对学生在试卷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探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历史考试成绩,丰富其历史知识的目的。通过考试,学生了解了自身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另外还可以从试卷中反映的问题,为以后答题提供更多的技巧。在评卷过程中针对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予以及时的改正,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最终的目的是让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高答题能力和历史学习效果。教师要淡化考试成绩,了解考试的真正目的,让学生提高历史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余秀兰,吴云生,于学忠,夏燕.影视作品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

初中历史范文篇5

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历史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当教师所讲的历史故事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兴趣、情感以及求知欲等,并将其转化成学习的主动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二是历史故事具有情感态度的引导以及价值观上的教育作用,笔者认为这是历史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如历史人物的坚毅品格与示范,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论,汉代司马迁也有作“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些恰当且励志的故事对学生品格与价值观的培养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三是从历史新课标准的角度来看,历史故事的引入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形式,使知识点众多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教学方式的重要创新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选择原则

1.真实性原则。历史故事与小说、电影剧本、网络趣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区别,后者可以加以丰富的想象来吸引受众的眼球,而历史故事则不可以天马行空,任意编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就要求历史故事必须是以史实、史料为基础的,真实性是历史教学中选取历史故事的最重要的要求。当然,我们在课堂上也会时常选取一些反映历史现实的文学作品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例如《儒林外传》《范进中举》等具有批判现实意义的小说。2.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历史故事引入教学过程中的又一重要因素,当然,这个趣味性并不是只要有趣就可以的,引入历史教学的故事必然要在真实、合适的基础上,具备故事情节生动,有较强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就比如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等历史故事就比较稀松平常了,在我们小时候的课外读物上就曾多次见到。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的关键就在于“合适”“有意义的教学”上,因为课堂不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听,更重要的还是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进度,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历史故事,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接受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针对性是故事选择的重要原则,针对学生思维、针对课程特点来进行选择运用才能达到“接受式”的学习效果。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范文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典故;语言风格

历史典故是教学中传输历史知识有效的、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素材,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历史典故内容丰富、风格宽泛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重发挥历史典故的价值导向作用,使用与历史典故情节相符的语言风格,保持科学严谨地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教学。

一、历史典故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

(一)历史典故内容丰富、风格宽泛。人类的发展,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迭,演化出很多丰富多彩,意味深长的历史典故。我国历史可以列举出来的典故数不胜数,包罗万象,如凿壁偷光、完璧归赵、惊弓之鸟、三顾茅庐等等。历史典故无论是发生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还是分支,都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身人文素养,增加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充分理解[1]。此外,典故的风格也是宽泛的,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每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风格不同,发展史各有不同,充分体现了我国历史的包容性。因此,教师将典故与历史课堂通过有效的结合,创建成熟的历史典故课堂势在必行。(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往的历史课堂过于枯燥,教学方式单一,这对意志力薄弱,兴奋度高、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严重影响了此类学生对历史的喜爱与兴趣。理性的课堂缺乏多元的情境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产生低迷、消极等情绪,导致学生不能表达自身对历史的看法,以至于厌倦学习,放弃历史学习。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感性的历史典故材料,让学生学习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2]。

二、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历史典故

(一)注重历史典故的选取。历史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导向的,是辅助学生健全人格、理解和把握命运的重要课程。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国家富强,社会繁荣,由此衍生的典故种类繁多,具有不可估量的正能量。历史典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如精忠报国的忠孝礼义、三顾茅庐的坚持诚恳、釜底抽薪的果绝顽强、单刀赴会的忠义勇敢、凿壁偷光的刻苦努力,卧薪尝胆的能屈能伸;传承我国历史诗人的情怀,如屈原的忠烈不屈、李白的狂放不羁、范仲淹的心怀天下、孟子的自省自律。因此在将历史典故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时,尽量选取具有正能量的历史典故引人深思,同时也应该列举反面素材让学生自省自悟,让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正确引导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让学生真正做到以史为镜。(二)使用与历史典故情节相符的语言风格。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运用准确的语言,往往一字之差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注意运用适当的语言风格,同时通过表情、肢体语言、心理暗示等方式,搭配鲜活、严谨的语言,明确表达历史典故的内涵、历史寓意及影响[3]。因此,教师在讲解历史典故时,需要表达应有的情绪,在讲解正面历史典故人物属性时,运用慷慨激昂的情感,在负面历史典故人物属性时,运用厌恶摒弃的情感,体现出应有的感情色彩,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历史典故对学生的影响,增添学生学习历史典故知识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科学严谨地围绕一个明确主题进行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线就是主题,教师应确立明确鲜明、言简意赅、主次清晰的主题,而不是进行漫无目的、无的放矢、不着边际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历史典故之前,教师要做好对历史典故的剖析理解,历史典故中哪些是可用之处,哪些是学生应该注意避免的,在教学过程中,清晰地叙述历史典故的由来与过程,深刻讲解历史典故的含义及影响,让学生对历史典故的内涵有更明确,更系统了解,将深刻的历史知识留在学生脑海,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应用与传承。

三、结语

历史是人类发展的真实写照,学生要正确认知历史知识,传承丰富的历史文化。教师将历史典故渗透初中历史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多彩,让学生学习历史更加轻松、更有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达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滋.巧用诗词成语典故激活初中历史课堂[J].学周刊,2018(3):99-100.

[2]吕志华.巧用典故、史料激活历史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10-11.

初中历史范文篇7

[关键词]历史图片;初中历史教学;优势;思考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是一个全新的人文学科。喜欢它的学生,对历史中的故事充满了兴趣,不喜欢它的学生认为历史时间大多离现在很远,没有相应的历史环境,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应的历史内容,因此缺乏学习兴趣。尤其是初中生此前极少接触系统的历史知识,因此,很难迅速形成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但是,在现代多媒体设备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引入视频、历史图片、歌曲等教学媒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从使用频率和效果来看,图片教学法是师生们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有方便省时、简明易懂、生动形象等优点。从类型来看,历史图片包括历史文物图片、历史照片、历史漫画、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等。历史图片的特性就是图片中含有历史信息,重现某个历史场景,以鲜明的图片形象帮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历史,而不是从现在对过去生搬硬套地理解。但是教师使用历史图片并非是随心所欲的,应有所取舍,要充分注意历史图片的优点和使用误区,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吸收。

一、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的优势和必要性

历史图片能够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去了解某个历史人物、事物,在教学中,有时一张优质的历史图片胜过千言万语。因此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使用符合了初中生现阶段的认知特点,同时也顺应了当前课标中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要求。历史图片总是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图片生动直观,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图片记忆属于感觉记忆中的一类,在杨治良等编著的《记忆心理学(第二版)》一书中,曾经根据过去已有实验,将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进行比较,相比之下,图像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耗时较短、记忆容量更大等优点。历史图片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人们记忆思维的特点,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刺激学生的图片记忆思维,让学生通过历史图片,感知历史环境,对历史知识加深理解。由于初中生尚未建构足够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所以文字描述往往很难让学生建构相应的历史环境和架构。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图片,结合教师授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助于学生将图片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变成长时记忆,进而加深理解。近几年来,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越来越重视。无论是课本中历史图片的增加,还是考试中历史图片的增加,其实都适应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都提出了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图片形式的历史材料,“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并“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因此,近年来各地的历史中高考中,都加大了对历史图片的考查。从2000年到2016年的泉州历史中考卷中,历史图片的数量由少到多,并且近年来基本上保持着十余张图。在2017年福建省中考统考的历史试卷中,也有12幅历史图片。以图为题,这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发展方向。图片不再限制于书本上出现的历史图片,其来源更加多元化。这些变化正适应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能力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历史图片的引用,不单纯是从学生的认知记忆特点出发,更是适应了课标要求。

二、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的建议

初中历史范文篇8

教育是喜欢苦衷业,为培育高本质的下一代,自己时辰从实际身心安康,依据学生的特性特点去点拔指导,关于单个差生,应用课间屡次倾谈,鼓舞其确立准确的进修立场,积极面临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骄傲自大起劲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经过实际生涯中的模范,让学生树立盲目地从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开展本人的观念,树立高尚弘远的幻想。

作为教初二前史课的教师,清楚本人对教材的陌生,故在课前做到仔细备课,多方面去汇集相关进行材料。为进步每节课的进行结果,教育质量,自己除注重研讨教材,掌握好根底、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育,如:投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影、幻灯、漫画、灌音等多样方式。经过培育学生进修政治的兴致,调动学生进修的积极性、自动性,进步教室的教育质量,按时完成教育义务。

经过一学期起劲,能制订好温习方案,并能仔细备好温习课,培育好尖子生,进步中等生,协助差生。但因为本学期讲课工夫较短,温习内容较多,温习比初中历史教学总结拟匆促,还觉察很大一局部学生承受才能较差,进修盲目性不高。加上自己对教材陌生,还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育成果未达所想。

在今后的教育任务中,要不时总结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经历,力图进步本人的教育程度,还要多下功夫增强对单个差生的指点,置信一切问题都邑水到渠成,我也置信有耕作总会有收成!学科总结本学期,我顺应新期间教育任务的要求,仔细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进修***总书记关于教育任务的讲话。从各方面严厉要求本人,积极向老教员讨教,连系本校的实践前提和学生的实践状况,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使教育任务有方案,有组织,有步调地展开。容身目前,放眼将来,为使往后的任务获得更大的提高,现对本学期教育任务作出总结,但愿能发扬长处,克制缺乏,总结查验经验,继往开来,以促进经验任务更上一层楼。

一、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仔细备课,不单备学生并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育办法,并对教育进程的顺序实时间布置都作了具体的记载,仔细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沛的预备,并制造各类利于吸引学生留意力的风趣教具,课后实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育跋文,并仔细按汇集每课书的常识要点,归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结成集。

二、加强上课技艺,进步教育质量,使解说明晰化,层次化,精确化,层次化,精确化,感情化,活泼化,做到线索明晰,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深化浅出。在教室上特殊留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交流,充沛表现学生的主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易,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学得轻松,学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得兴奋;留意精讲精练,在教室上教师讲得尽量少,学活泼口入手动脑尽量多;还在每一堂课上都充沛思索每一个条理的学生进修需乞降进修才能,让各个条理的学生都获得进步。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目前学生遍及反映喜好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厌恶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谦虚讨教其他教师。在教育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进修上都积极寻求其他教师的定见,进修他们的办法,还,多听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进修他人的长处,克制本人的缺乏,并经常约请其他教师来听课,寻求他们的定见,改良任务。

四、真修改功课:安插功课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条理性。为了做到这点,我经常到各大书店去汇集材料,对各类辅佐材料进行挑选,力图每一次演习都起到最大的结果。还对学生的功课修改实时、仔细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剖析并记载学生的功课状况,将他们在功课进程呈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状况实时改良教育办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指点任务,留意分层教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育。在课后,为分歧条理的学生进行响应的指点,以知足分歧条理的学生的需求,防止了一刀切的毛病,还加大了后进生的指点力度。对后进生的指点,并不限于进修常识性的指点,初中历史教学总结更主要的是进修思维的指点,要进步后进生的成果,起首要处理他们心结,让他们认识到进修的主要性和需要性,使之对进修萌生兴致。要经过各类路子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长进心,让他们认识到进修并不是一项义务,也不是一件苦楚的工作。而是充溢乐趣的。然后盲目的把身心投放到进修中去。如许,后进生的转化,就由本来的简略粗犷、强迫进修转化到盲目的求知上来。使进修成为他们自我认识力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度一局部。在此根底上,再教给他们进修的办法,进步他们的技艺。并仔细仔细地做好查漏补缺任务。后进生凡间存在良多常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进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任务时,要特殊留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进修的常识断层增补完好,如许,他们就会学得轻松,提高也快,兴致和求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知欲也会随之添加。

六、积极推进本质教育。当前的测验形式依然比拟传统,这决议了教员的教育形式要逗留在应试教育的条理上,为此,我在教育任务中留意了学生才能的培育,把传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受常识、技艺和开展智力、才能连系起来,在常识层面上注入了思维感情教育的要素,发扬学生的立异认识和立异才能。让学生的各类本质都获得有用的开展和培育。

七、狠抓学风。我所教的三个班,学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生比拟喜欢该科,上课的时分比拟仔细,大局部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仔细完成功课。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怕班主任指摘,进修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教师,功课也由于怕分数低而找他人的来抄,如许就严峻影响了成果的进步。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倡导一种仔细、务实的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学风,严峻批判剽窃功课的行为。与此还,为了进步同窗的进修积极性,展开了进修竞赛运动,在学生中鼓起一种你追我赶的进修习尚。固然大局部同窗对该课很感兴致,进修干劲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根底太差,测验成果都很差,有些同窗是常常不合格,我找来差生,调查缘由,有些是不感兴致,我就跟他们讲进修语文的主要性,跟他们讲一些风趣的语文故事,进步他们的兴致;有些是没有起劲去学,我提出批判今后再加以鼓舞,并为他们定下进修目的,不时催促他们,协助他们;一些学生根底太差,抱着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破罐子破摔的立场,或过火自卑,测验怯场等,我就协助他们找出合适本人的进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修办法,剖析缘由,鼓舞他们不关键怕掉败,要给本人决心,而且要在平常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么。还,一有提高,即便很小,我也实时地表彰他们。经由一个学期,绝大局部的同窗都养成了好学苦练的习气,构成了优越的学风。

八、获得了较好的成果。本学期,期末测验学生的三率状况优越。存在的缺乏是,学生的常识构造还不是很完好,常识系统还存在良多真空的局部。这些都有待今后改良教员小我任务总结本学期的光阴就如许曩昔了,回忆一学期的任务,想说的真是太多了。人民教员这一职业长短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常辛劳的,担负着教育任务、教科研任务及学生治理等多项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的义务。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临本学期教育任务状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维方面:自己能积极参与政治进修,关怀国度大事,反对以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心的准确指导,对峙四项根本准则,反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恪守劳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动规律,连合同志,热心协助同志;教育目标明白,立场正直,研究营业,勤劳耐劳;班主任任务仔细担任,关怀学生,保护学生,为人师表,有贡献精力。

二、教育方面

初中历史范文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技巧

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刻板的授课方式,改变单一向学生灌输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改进,革新教学理念,探究教学技巧,才能达到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计划,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赋予历史问题以新的生命力,使课堂教学的主题更加鲜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学以致用。

1组织历史知识竞赛

初中历史教师应抓住中学阶段,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知识主题竞赛,教师设定相关主题,让学生事先做好准备,如鸦片战争,学生就应搜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战争的过程以及该战争对我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等。在竞赛中教师提问与鸦片战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或设定辩论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对表现出色的一方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通过这种竞赛方式,学生能够在较长的准备过程中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资料的搜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探究精神,对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2重视情感教学

首先,教师应注意到,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事物的思考侧重于感性思考,所以,教师授课时应赋予历史人物和事件以情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教师需要把枯燥抽象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再现出来,加以适当的渲染,达到更鲜明的效果。例如,在讲火烧圆明园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应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加以补充,并且在真实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情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圆明园被破坏的惨烈景象,认清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财物的丑恶嘴脸,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理解;其次,教师要善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用心教学,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使情感教学真正得到落实,提升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步,网络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独特的敏感性,网络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网络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与初中历史结合起来将对历史教学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充分收集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量;课上,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音频和视频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营造出生动的课堂效果。例如,在讲香港和澳门回归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再现港澳回归的场景,再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配合响亮的国歌,使学生燃起浓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将情感教学和知识教学相结合,达到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教学目的。4增加社会实践教学历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基础、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感悟历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本市具有历史意义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历史遗迹等,在假期还可以组织同学进行历史文化之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有机会更为真切的感受历史,引发思考。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向长辈请教,如在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学生就可以通过向祖父、祖母以及父母询问他们年轻时生活各个方面的状况,对比现在的生活状况,总结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在类似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研究,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性,更容易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4总结

初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初中历史教学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应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充分重视。初中历史教师也要分析当前的历史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与时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贾红英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江艳梅.分析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1)

[2]李社利.五环节教学法———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初中历史范文篇10

所谓历史活动探究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探讨、自主实践,在历史情境中、活动中去体验历史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历史活动课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目前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许多学校和初中历史教师对历史活动探究课不够重视,对活动课教学内容进行“冷处理”,直接跳过不讲,有的将历史活动探究课当作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活动去;初中历史课课时少,如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初中历史课按省纲要求编排每周只有2个课时,影响了活动课的开展;一些历史教师不知道活动探究课是什么形式的课,更不知道活动课如何组织,使活动课不能有效开展;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类型较多,有研讨交流类、演讲表演类、访谈调研类等,操作、实践起来具有一定挑战性。

二、初中开展历史活动探究课的意义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每单元都设置了“学习与探究”课,这种活动探究课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角的具有一定实践的课程,已被定性为“新课改”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增进师生互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拓展学生历史知识、开阔视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活动探究课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许多历史活动探究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活动课可以让学生找到良好的解决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善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还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历史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在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会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和自我反思,有助于激发他们新的灵感。

三、上好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具体的组织形式因不同教师、不同学校而异,但在学科课程占主导地位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也有一些共同遵循的原则。1.全体性活动探究的对象必须是全班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展示自我。首先,应该选择大众化的题材与形式,比如调查采访、演讲历史故事、编写历史小报、历史知识竞赛等这种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使学生的整体兴趣爱好、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展示。其次,还要考虑参与学生的特殊性,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和能力素质都是不同的,达到全面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展示自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人意愿,综合各方面因素,编成几个活动小组,使大家团结互助、奋发向上,锻炼其团队合作精神。2.实效性教师在上历中活动课时还要考虑学生相应年龄阶段的认识规律,活动必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与实际脱离,使活动过程具有真正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体现学生对历史专题知识的掌握程度,展示学生平时的学习方法。活动课的教学不是只看课堂上的活跃表象,还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活跃、情感的体验,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3.开放性历史活动课的场所和内容应该是开放的,活动的具体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应当深化和拓宽,尽量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余地。只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就应该大胆采用。活动的地点不应该局限于教室,可以走向宽广的社会生活领域,活动的时间也可以从课内向课外延伸。4.现实性今天是昨天的发展,其间含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所以探究历史决不能脱离现实,必须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图说长征》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讨:不仅联系了当今热点,还组织讨论“长征精神”在今天还有没有提倡的价值,既培养了学生以古鉴今、认识现实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历史学科价值的认识。5.趣味性兴趣很重要,它是学习知识的向导,也是学习的动力,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看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的北师大版活动探究课在选择题材内容上,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基本出发点,是比较符合其心理要求的。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形式时,应当考虑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爱模仿、好动、喜表演等诸多特点,创设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历史活动探究课的步骤

根据以上几个原则制定历史活动探究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操作步骤:第一,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第二,师生商讨,确定活动形式。历史活动探究课的主要形式有:教师可以采用比如历史故事讲解、专题人物(事件)讲座、评论历史影视作品、评析历史人物、撰写历史小论文等较为可操作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对历史进行艺术加工,把它编成戏曲,也可以是歌舞、小品或相声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好特长;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编辑报刊、绘制历史地图、制作幻灯片、古船模型和古建筑物等,或者编制历史视频、电脑软件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和博物馆,也可以采访名人,去考察史迹和历史旅游等,让历史活动课由校园走向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三,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资源。第四,教师针对活动形式进行分组、分工,确定准备时间,使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第五,在历史活动课结束前,教师必须进行总结。先点评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进步与收获;再奖励表扬出色表现者;最后针对活动课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五、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的教法借鉴

1.课堂擂台竞赛法教师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可以选出一个代表,教师当主持人,和学生共同制定记分方式和比赛规则,按分数评出优秀选手,并颁发纪念品或奖状以次鼓励,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如七年级上册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可以采用这种方法。2.分类研究主题法教师让每组选择不同的主题,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去研究,由组内代表人把研究成果总结成文,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质疑,研究主题组进行解答,如果遇到解答不合理时,教师可以作补充或引导。如七年级下册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教师可用这种方法。3.动手制图法活动课前,教师先确立一个共同的主题,布置全班学生去准备,分配各自的任务。作品须有图片和解说稿两部分,绘图黑白、彩色、手工、电脑不限,这些活动在课前必须完成,并交给老师审核,教师从中选出8~10个较好作品在课上进行解说,并选出学生代表对作品进行评分,最后宣布评比结果,并让得奖的学生上台介绍经验。此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与地图相关的历史事件,如八年级上册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适合采用这种方法。4.专栏办报评比法在文本体裁上,可有专题论文、社论、小知识,也可以是大事件、统计表、诗歌、图片、歌曲等,甚至英文版也可以;在排版上,可以自由发挥,图文并茂。总之,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大,这也是追求个性的一种表现。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很广,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战争等均可,且不会受学校教学条件的制约。

总之,历史活动探究课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课改的新需要。身为教师,必须时刻加强自身学科专业素养,想方设法,创造出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形式、方法,让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者:阙冬妹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

参考文献:

[1]黎信科.浅析如何上好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版),2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