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产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1:43:49

储蓄产品

储蓄产品范文篇1

关键词: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储蓄产品;劳务收入

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具体来说,是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农村信用社要在残酷纷杂的竞争中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必须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主要是进行以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下面分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优势与劣势,并着重开发农民式劳务收入储蓄产品的措施与对策。

1农村信用社储蓄产品开发的优势与劣势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一些农村有志青年根据本地的特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的甚至有大宗农产品向其他地区或国家输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同时有时也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支持;一些在水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或家禽牲畜养殖方面有经验的农民朋友,通过投身于这些附加值相对较高副业上,多年来有了一定的积蓄;还有的地方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大量的青年外出务工也挣了一些钱。所有这些创收活动使农村信用社储蓄产品的开发成为可能,而且经济状况稍微好一些的地方邮政局(所)甚至商业银行都开始在这些领域淘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城市农民工的劳务收入在落后地区农民的收入总量格局中占重要份额。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要具有生命力,必须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存款为立社之本,及时适应农村收入格局的调整,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储蓄产品。吸收创业资金、副业积累和劳务收入,增加存款,拓宽筹资空间。是摆在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面兴旺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落后地区,对农产品加工业尚未形成气候主要是贷款支持,储蓄业务较少,处于培育之中;对家庭副业来说,相对成熟,而储蓄空间容量较小。下面着重讨论一下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大量创收这一块。

中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大国,以地处大别山中部的商城县为例,由于近十几年家里田地少。外出务工的环境相对宽松,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该县具有多年劳务输出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劳务输出基地,适时进行劳务输出便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据调查,全县约有7.5万多人进行了劳务输出,主要是到广东、福建、浙江等发达地区的一些小企业打工(还有不少到附近的武汉、郑州等一些大城市从事建筑、服务、运输等行业),已占到了全县农业总人口的30%左右,以各类打工人员人均年收入5000元左右计算,年人均净汇入资金3o00元推算,该县劳务人员年净汇入资金约为2.25亿元,若信用社能组织劳务收入的20%来储蓄,则该县每年可增加9000万元储蓄存款,而截至2002年底,商城县信用社存款规模在8000万元波动。由此可见,劳务输出市场既是当今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村重要的产业支柱,也是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最大的“超级市场”,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1)近水楼台先得月,农村信用社拥有独特的开发优势因为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村金融机构,一直在农村开花结果,开发农村劳务收入这种储蓄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网点优势。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每个行政乡基本都有基层信用社,人口密集的集镇有信用分社,规模稍大的村组设有代办站,具有开发劳务收入存款的健全网络组织。二是人员优势。及时送达劳务收入汇款是开发劳务收入存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需要大量的人手,而农村信用社拥有一大批熟悉农村情况的基层员工队伍,特别是在农村最基层的村级组织拥有一大批信用站代办员,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绝对能够满足及时送达劳务收入汇款的送达队伍人员需要,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三是信用优势。

农村信用社由于长期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经营网点多,服务质量优,较多其他金融机构在务工人员心目中具有更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基础。四是经营优势。

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只有凭借良好的环境优势,做好支持劳务输出的各项工作,才能使自己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在支持农民尽快走向富裕的同时,求得自身的发展壮大。但是必须看到这些优势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切不能把它变成劣势。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网点设置过多或过少的要调整;人浮于事或人手不够的要增减,情况不熟的要提高业务技能;继续巩固提高信用优势,培植储户对信用社的忠诚度;优化经营环境,为劳务输出提供适度的支撑。

(2)正视劣势,实施危机管理按危机管理的思想,要求员工随时有危机感,并把它化作一股动力,努力工作,改善服务管理水平。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农业发展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同样面临不少劣势。一是汇兑手段相对落后。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在全国建立完善的通存通兑或一卡通业务,电子汇兑的地区有限,业务范围不广。二是资金问题。目前,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比较艰难,资金头寸不足,这与劳务收入现金兑付需求量大和信贷资金需求量大的矛盾日见突出,信用社对务工人员汇回的资金如不能及时保证现金兑付或对信用社签订有存贷协议的务工人员如不能满足其正常贷款需求,无疑会使信用社失信于民,带来的结果必将是储蓄资源的萎缩。三是结算问题。鉴于劳务收入存款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目前邮政储蓄部门、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纷纷争夺劳务收入资金市场,而农村信用社劳务收入资金汇路受制于邮政储蓄部门和农业银行,使农村信用社在劳务收入存款竞争中出于不利位置。部分邮政储蓄部门利用其邮政汇路的便利对信用社设卡,而部分地区农业银行则利用其结算优势对信用社施压,更加大了信用社汇路不畅的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信用社必须实行危机管理。对员工实行危机教育,在劳务收入储蓄管理上,可以尝试在平时业绩、绩效考评中对员工做劳务收入储蓄业务时的服务工作态度,取得成绩进行考评。在开发劳务储蓄方面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成绩差或服务态度差的进行考核。

2劳务收入储蓄存款开发的策略

(1)统一思想认识,从战略上重视劳务收入储蓄产品的开发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劳务收入存款具有蕴藏量大、前景广阔的特点,而农村信用社开发劳务收入存款独具点多面广的优势。为此,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要把大力开发劳务收入存款作为今后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工作的主攻重点和“重头戏”,可以把它列于“存款兴社”的战略地位。并切实把开发劳务收入存款作为巩固农村存款阵地、拓展筹资空间的切入口和实现储蓄存款稳定增长的一种有效手段进而抓实抓好,特别是要发扬上下联动的功能,自上而下层层成立专班;内部确定专人负责;业绩考评中设定专项考核;业务上可以进行一些小创新,如为劳务存款可以设立专户,开展汇转储业务,整体推进开发劳务收入存款工作。

(2)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存款信息针对劳务人员输出的自发性和分散性较强的特点,应采取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办法,深入调查摸底:一是要深入村组与村组干部联系,摸清劳动力情况及务工信息,包括务工人员的数量、地址等;二是要积极与劳务输出管理部门联系,掌握劳务输出信息和发展趋势;三是深入到劳务输出地调查。在调查摸底掌握劳务输出情况的基础上,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建档签约工作,即分层次、分村组、分类别建立劳务输出人员档案,详实记录外出务工人员姓名、年龄、住址、工种、通讯地址、收入、输出前存贷情况,并与务工人员签订存款预约协议,然后分门别类归档保管,做到一户一卡,一村一档,信用站建到户,信用分社建到团体,信用社建到村,奠定开发劳务收入存款的信息组织基础。

储蓄产品范文篇2

关键词: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储蓄产品;劳务收入

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具体来说,是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农村信用社要在残酷纷杂的竞争中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必须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主要是进行以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下面分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优势与劣势,并着重开发农民式劳务收入储蓄产品的措施与对策。

1农村信用社储蓄产品开发的优势与劣势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一些农村有志青年根据本地的特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的甚至有大宗农产品向其他地区或国家输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同时有时也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支持;一些在水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或家禽牲畜养殖方面有经验的农民朋友,通过投身于这些附加值相对较高副业上,多年来有了一定的积蓄;还有的地方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大量的青年外出务工也挣了一些钱。所有这些创收活动使农村信用社储蓄产品的开发成为可能,而且经济状况稍微好一些的地方邮政局(所)甚至商业银行都开始在这些领域淘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城市农民工的劳务收入在落后地区农民的收入总量格局中占重要份额。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要具有生命力,必须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存款为立社之本,及时适应农村收入格局的调整,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储蓄产品。吸收创业资金、副业积累和劳务收入,增加存款,拓宽筹资空间。是摆在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面兴旺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落后地区,对农产品加工业尚未形成气候主要是贷款支持,储蓄业务较少,处于培育之中;对家庭副业来说,相对成熟,而储蓄空间容量较小。下面着重讨论一下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大量创收这一块。

中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大国,以地处大别山中部的商城县为例,由于近十几年家里田地少。外出务工的环境相对宽松,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该县具有多年劳务输出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劳务输出基地,适时进行劳务输出便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据调查,全县约有7.5万多人进行了劳务输出,主要是到广东、福建、浙江等发达地区的一些小企业打工(还有不少到附近的武汉、郑州等一些大城市从事建筑、服务、运输等行业),已占到了全县农业总人口的30%左右,以各类打工人员人均年收入5000元左右计算,年人均净汇入资金3o00元推算,该县劳务人员年净汇入资金约为2.25亿元,若信用社能组织劳务收入的20%来储蓄,则该县每年可增加9000万元储蓄存款,而截至2002年底,商城县信用社存款规模在8000万元波动。由此可见,劳务输出市场既是当今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村重要的产业支柱,也是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最大的“超级市场”,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1)近水楼台先得月,农村信用社拥有独特的开发优势因为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村金融机构,一直在农村开花结果,开发农村劳务收入这种储蓄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网点优势。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每个行政乡基本都有基层信用社,人口密集的集镇有信用分社,规模稍大的村组设有代办站,具有开发劳务收入存款的健全网络组织。二是人员优势。及时送达劳务收入汇款是开发劳务收入存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需要大量的人手,而农村信用社拥有一大批熟悉农村情况的基层员工队伍,特别是在农村最基层的村级组织拥有一大批信用站代办员,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绝对能够满足及时送达劳务收入汇款的送达队伍人员需要,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三是信用优势。

农村信用社由于长期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经营网点多,服务质量优,较多其他金融机构在务工人员心目中具有更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基础。四是经营优势。

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只有凭借良好的环境优势,做好支持劳务输出的各项工作,才能使自己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在支持农民尽快走向富裕的同时,求得自身的发展壮大。但是必须看到这些优势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切不能把它变成劣势。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网点设置过多或过少的要调整;人浮于事或人手不够的要增减,情况不熟的要提高业务技能;继续巩固提高信用优势,培植储户对信用社的忠诚度;优化经营环境,为劳务输出提供适度的支撑。

(2)正视劣势,实施危机管理按危机管理的思想,要求员工随时有危机感,并把它化作一股动力,努力工作,改善服务管理水平。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农业发展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同样面临不少劣势。一是汇兑手段相对落后。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在全国建立完善的通存通兑或一卡通业务,电子汇兑的地区有限,业务范围不广。二是资金问题。目前,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比较艰难,资金头寸不足,这与劳务收入现金兑付需求量大和信贷资金需求量大的矛盾日见突出,信用社对务工人员汇回的资金如不能及时保证现金兑付或对信用社签订有存贷协议的务工人员如不能满足其正常贷款需求,无疑会使信用社失信于民,带来的结果必将是储蓄资源的萎缩。三是结算问题。鉴于劳务收入存款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目前邮政储蓄部门、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纷纷争夺劳务收入资金市场,而农村信用社劳务收入资金汇路受制于邮政储蓄部门和农业银行,使农村信用社在劳务收入存款竞争中出于不利位置。部分邮政储蓄部门利用其邮政汇路的便利对信用社设卡,而部分地区农业银行则利用其结算优势对信用社施压,更加大了信用社汇路不畅的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信用社必须实行危机管理。对员工实行危机教育,在劳务收入储蓄管理上,可以尝试在平时业绩、绩效考评中对员工做劳务收入储蓄业务时的服务工作态度,取得成绩进行考评。在开发劳务储蓄方面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成绩差或服务态度差的进行考核。

2劳务收入储蓄存款开发的策略

(1)统一思想认识,从战略上重视劳务收入储蓄产品的开发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劳务收入存款具有蕴藏量大、前景广阔的特点,而农村信用社开发劳务收入存款独具点多面广的优势。为此,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要把大力开发劳务收入存款作为今后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工作的主攻重点和“重头戏”,可以把它列于“存款兴社”的战略地位。并切实把开发劳务收入存款作为巩固农村存款阵地、拓展筹资空间的切入口和实现储蓄存款稳定增长的一种有效手段进而抓实抓好,特别是要发扬上下联动的功能,自上而下层层成立专班;内部确定专人负责;业绩考评中设定专项考核;业务上可以进行一些小创新,如为劳务存款可以设立专户,开展汇转储业务,整体推进开发劳务收入存款工作。

(2)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存款信息针对劳务人员输出的自发性和分散性较强的特点,应采取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办法,深入调查摸底:一是要深入村组与村组干部联系,摸清劳动力情况及务工信息,包括务工人员的数量、地址等;二是要积极与劳务输出管理部门联系,掌握劳务输出信息和发展趋势;三是深入到劳务输出地调查。在调查摸底掌握劳务输出情况的基础上,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建档签约工作,即分层次、分村组、分类别建立劳务输出人员档案,详实记录外出务工人员姓名、年龄、住址、工种、通讯地址、收入、输出前存贷情况,并与务工人员签订存款预约协议,然后分门别类归档保管,做到一户一卡,一村一档,信用站建到户,信用分社建到团体,信用社建到村,奠定开发劳务收入存款的信息组织基础。

储蓄产品范文篇3

关键词: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储蓄产品;劳务收入

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具体来说,是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农村信用社要在残酷纷杂的竞争中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必须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主要是进行以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下面分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优势与劣势,并着重开发农民式劳务收入储蓄产品的措施与对策。

1农村信用社储蓄产品开发的优势与劣势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一些农村有志青年根据本地的特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的甚至有大宗农产品向其他地区或国家输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同时有时也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支持;一些在水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或家禽牲畜养殖方面有经验的农民朋友,通过投身于这些附加值相对较高副业上,多年来有了一定的积蓄;还有的地方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大量的青年外出务工也挣了一些钱。所有这些创收活动使农村信用社储蓄产品的开发成为可能,而且经济状况稍微好一些的地方邮政局(所)甚至商业银行都开始在这些领域淘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城市农民工的劳务收入在落后地区农民的收入总量格局中占重要份额。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要具有生命力,必须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存款为立社之本,及时适应农村收入格局的调整,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储蓄产品。吸收创业资金、副业积累和劳务收入,增加存款,拓宽筹资空间。是摆在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面兴旺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落后地区,对农产品加工业尚未形成气候主要是贷款支持,储蓄业务较少,处于培育之中;对家庭副业来说,相对成熟,而储蓄空间容量较小。下面着重讨论一下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大量创收这一块。

中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大国,以地处大别山中部的商城县为例,由于近十几年家里田地少。外出务工的环境相对宽松,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该县具有多年劳务输出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劳务输出基地,适时进行劳务输出便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据调查,全县约有7.5万多人进行了劳务输出,主要是到广东、福建、浙江等发达地区的一些小企业打工(还有不少到附近的武汉、郑州等一些大城市从事建筑、服务、运输等行业),已占到了全县农业总人口的30%左右,以各类打工人员人均年收入5000元左右计算,年人均净汇入资金3o00元推算,该县劳务人员年净汇入资金约为2.25亿元,若信用社能组织劳务收入的20%来储蓄,则该县每年可增加9000万元储蓄存款,而截至2002年底,商城县信用社存款规模在8000万元波动。由此可见,劳务输出市场既是当今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村重要的产业支柱,也是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最大的“超级市场”,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1)近水楼台先得月,农村信用社拥有独特的开发优势因为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村金融机构,一直在农村开花结果,开发农村劳务收入这种储蓄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网点优势。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每个行政乡基本都有基层信用社,人口密集的集镇有信用分社,规模稍大的村组设有代办站,具有开发劳务收入存款的健全网络组织。二是人员优势。及时送达劳务收入汇款是开发劳务收入存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需要大量的人手,而农村信用社拥有一大批熟悉农村情况的基层员工队伍,特别是在农村最基层的村级组织拥有一大批信用站代办员,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绝对能够满足及时送达劳务收入汇款的送达队伍人员需要,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三是信用优势。农村信用社由于长期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经营网点多,服务质量优,较多其他金融机构在务工人员心目中具有更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基础。四是经营优势。

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只有凭借良好的环境优势,做好支持劳务输出的各项工作,才能使自己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在支持农民尽快走向富裕的同时,求得自身的发展壮大。但是必须看到这些优势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切不能把它变成劣势。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网点设置过多或过少的要调整;人浮于事或人手不够的要增减,情况不熟的要提高业务技能;继续巩固提高信用优势,培植储户对信用社的忠诚度;优化经营环境,为劳务输出提供适度的支撑。

(2)正视劣势,实施危机管理按危机管理的思想,要求员工随时有危机感,并把它化作一股动力,努力工作,改善服务管理水平。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农业发展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同样面临不少劣势。一是汇兑手段相对落后。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在全国建立完善的通存通兑或一卡通业务,电子汇兑的地区有限,业务范围不广。二是资金问题。目前,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比较艰难,资金头寸不足,这与劳务收入现金兑付需求量大和信贷资金需求量大的矛盾日见突出,信用社对务工人员汇回的资金如不能及时保证现金兑付或对信用社签订有存贷协议的务工人员如不能满足其正常贷款需求,无疑会使信用社失信于民,带来的结果必将是储蓄资源的萎缩。三是结算问题。鉴于劳务收入存款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目前邮政储蓄部门、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纷纷争夺劳务收入资金市场,而农村信用社劳务收入资金汇路受制于邮政储蓄部门和农业银行,使农村信用社在劳务收入存款竞争中出于不利位置。部分邮政储蓄部门利用其邮政汇路的便利对信用社设卡,而部分地区农业银行则利用其结算优势对信用社施压,更加大了信用社汇路不畅的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信用社必须实行危机管理。对员工实行危机教育,在劳务收入储蓄管理上,可以尝试在平时业绩、绩效考评中对员工做劳务收入储蓄业务时的服务工作态度,取得成绩进行考评。在开发劳务储蓄方面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成绩差或服务态度差的进行考核。

2劳务收入储蓄存款开发的策略

(1)统一思想认识,从战略上重视劳务收入储蓄产品的开发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劳务收入存款具有蕴藏量大、前景广阔的特点,而农村信用社开发劳务收入存款独具点多面广的优势。为此,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要把大力开发劳务收入存款作为今后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工作的主攻重点和“重头戏”,可以把它列于“存款兴社”的战略地位。并切实把开发劳务收入存款作为巩固农村存款阵地、拓展筹资空间的切入口和实现储蓄存款稳定增长的一种有效手段进而抓实抓好,特别是要发扬上下联动的功能,自上而下层层成立专班;内部确定专人负责;业绩考评中设定专项考核;业务上可以进行一些小创新,如为劳务存款可以设立专户,开展汇转储业务,整体推进开发劳务收入存款工作。

(2)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存款信息针对劳务人员输出的自发性和分散性较强的特点,应采取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办法,深入调查摸底:一是要深入村组与村组干部联系,摸清劳动力情况及务工信息,包括务工人员的数量、地址等;二是要积极与劳务输出管理部门联系,掌握劳务输出信息和发展趋势;三是深入到劳务输出地调查。在调查摸底掌握劳务输出情况的基础上,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建档签约工作,即分层次、分村组、分类别建立劳务输出人员档案,详实记录外出务工人员姓名、年龄、住址、工种、通讯地址、收入、输出前存贷情况,并与务工人员签订存款预约协议,然后分门别类归档保管,做到一户一卡,一村一档,信用站建到户,信用分社建到团体,信用社建到村,奠定开发劳务收入存款的信息组织基础。

储蓄产品范文篇4

20年来,邮政储蓄通过在负债业务上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在基础零售金融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

(1)网点优势。目前,邮政储蓄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

(2)品牌优势。多年来持续经营形成较高的客户认知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邮政储蓄的品牌更是深人人心。

(3)规模优势。作为全国统一的法人模式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不仅能够做到系统内的资源优质分配,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具有全国一体化的储蓄、汇兑、中间业务信息系统。

(4)成本优势。邮政储蓄银行依托于中国邮政的运营体系,作为邮政普遍服务的一部分,基层网点的设立时间长、运作经验丰富,单位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新开展更多的基础金融业务所增加的边际成本较少。

(5)文化优势。多年来,邮政储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提供基础金融业务,锻炼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树立了为广大城乡居民服务的企业文化。

相对于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资产业务开办时间短,特别是参与大型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的经验有限,综合化经营也存在下列明显的劣势:

(1)对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了解有限,企业客户营销经验和能力不足。邮政储蓄多年来未开办企业业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了解有限,同时缺乏行业和企业分析技术。持续性的企业客户关系尚未建立,企业业务营销能力有限。

(2)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有限,业务开展范围有限。邮政储蓄银行资本金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3)产品创新和基础服务深加工能力有限。

2邮政储蓄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的四个领域

(1)挖拥有效播求,为“三农”服务。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和网点无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不足的主因。我国的二元经济特点决定了农村、农业和农民弱势性,有效金融需求挖掘难度大,农村业务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但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农村地区对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需求最大,在这类基本金融服务的提供上,邮政储蓄银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挖掘、培育“三农”的有效金融需求能够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错位竞争的一个切人点。

(2)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的零售金触服务和社区银行服务。当前各商业银行均将利润较高的高端客户理财服务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很多中低端客户的金融需求都被忽视了。邮政储蓄银行应利用邮政金融传统的比较优势,开办符合我国居民财富结构现实,适合居民大众、社区的全面金融服务。提供“便捷、低廉和可靠”的基本金融服务,填补市场真空地带也是差异化竟争的重要手段。

(3)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金融服务。在开展个人零售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其经验开展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发挥邮政储蓄深人基层的信息优势,有利于挖掘信贷需求,防范信贷风险。

(4)资金批发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资金规模大,自主运用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规模可以有力的支持各级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农村金融机构和社区、村镇银行,为他们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

3邮政储蓄差异化经营的实施

(1)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基础金触服务。20年来,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这不仅是今后邮政储蓄银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多年来塑造邮政储蓄品牌价值的核心体现。邮政储蓄银行今后新业务的发展也只有在维护、发展现有网点和客户的基础上实现,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以为客户服务为核心,正是“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2)学习世界邮政金触先进经验。做好产品创新和精细化服务。世界各国邮政金融依托于邮政普遍服务的网络,都在继承和发扬邮政服务的公用型和普遍性原则,以为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金融服务为己任,不断开发出灵活、新颖和实用的金融创新产品。荷兰邮政银行把自己比作没有门槛的金融商店,以“方便、可靠性”为最重要的服务理念。在竭力向客户提供便宜且通用化的标准产品的同时,时时跟踪客户需求,创造出“便士账户、贷款专线”等新产品.德国邮政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提出了“产品、网络、技术和业务创新”四大战略,以支付转账业务为核心,创造“活期账户邮政划拨、家庭储蓄贷款和一站式购齐”等新产品.日本、韩国的邮政银行也都推出了各种“一台清”的全面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应向世界先进邮政金融企业学习,在现有存、贷、汇基本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方便、便宜和可靠”的高质量金融产品。

(3)发挥深入基层的信息优势,激励自下而上的业务创折。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不仅仅是邮政服务的窗口,也是信息收集的最好渠道。20年来邮政储蓄高速发展的负债业务培养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和居民的实际金融裕求。邮政储蓄银行应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将其转化为切实的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体现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4)正规金融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开拓农村信贷市场。邮政储蓄银行要想为“三农”服务必须解决农业金融市场很多固有的难题,实现“三农”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和谐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众多非正规金融形式,操作简单易行、灵活、便捷,有信息化的优势,监督控制能力强,搜长于小额个人和中小企业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时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能够更有效的开展业务、控制风险。

(5)赋予网点功能和信息化渠道同等的重要性。广泛的分支网络和复杂的IT基础设施是世界各邮政金融机构向零售金融市场进军的利器,电子信息化系统令大银行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实现扁平化管理,向客户提供最新、最便捷的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扬长避短,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差异化竞争之路。这种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确定应该站在中国本土经济发展趋势的高度,充分利于邮政金融本身的特长,结合中国邮政储蓄的优势和劣势来确定。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方便、低廉和可靠”的金融产品、服务,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硬道理。

储蓄产品范文篇5

一、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及问题

储蓄分流,就是要使居民储蓄由单一的居民储蓄存款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资产持有,从这一角度来看,它事实上就是融资形式多样化的同义语(沈伟基、蔡如海,2002)。近年来,对于我国居民高储蓄的分流,央行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居民储蓄存款仍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成熟度不高,无法吸引储蓄进入资本市场。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依托的仍是一个具有众多非市场因素的环境,当前的资本市场尚不能发挥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这是造成我国直接融资比重偏低的根源[2](P20~25)。因此,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融资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在只包括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证券融资的融资总量中,直接融资的发展较快,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小,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的比重占绝对优势[3](P34~41)。国债、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比例较小。我国目前大部分储蓄是通过银行体系转化为投资的[4](P2~8)。我国股市的平均市场风险大约是美国股市的2倍,平均收益率却只有美国股市的1/2。2002年我国股市融资额仅为962亿元,仅占当年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5.2%。股市融资额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比2000年已下降了10.8个百分点,股市的融资功能严重弱化。

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另一个局限是中国几乎没有债券市场(李若谷,2002),其中,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滞后更加严重。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企业债券和股票的规模大致为10∶14,而2000年,我国企业债券和股票的规模大致为1∶25。相形之下,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显得异常冷清,缺乏活力。可见,我国当前还不具备以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融资结构的条件。政府应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开发满足广大投资者需求的低风险、固定收益类证券品种,并以此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改善金融产品结构,丰富金融产品链条,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推进融资形式多样化,从而使我国巨额的居民储蓄得到合理有效地分流。[5](P53~56)

二、积极推进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金融环境和资本市场发展情况看,开发储蓄替代型证券是有效分流巨额居民储蓄和促进银行体系有效运营的关键措施。

(一)国内外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现状

对于储蓄替代型证券,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从储蓄的基本功能入手,储蓄替代型证券就是指能够起到替代原有产品储蓄功能目的的新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可以通过风险规避和收益锁定等手段,使得该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具有与储蓄相似的功能。遵循这一原则,储蓄替代型证券一般是指那些风险较低、收益相对固定的证券品种,这些品种适用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它通常具有投资期限短、流动性较强等特征。当然,储蓄替代型证券对投资期限和流动性的要求并不是僵化的。从投资期限上,不仅包括短期储蓄替代型证券如货币市场基金,中期储蓄替代型证券如保本基金(投资期限一般为3至5年),还应该包括长期储蓄替代型证券,如养老基金和教育基金。其中,为教育、养老、退休保障而进行储蓄,这种情况尤其适用于我国实际。此外,储蓄替代型证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讲,储蓄替代型证券只包括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如国债、货币市场基金等。从广义上来讲,储蓄替代型证券还应包括相应跨市场的某些交叉产品和衍生产品,从而储蓄替代证券品种的创新主体也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以及基金公司等各金融机构。

尽管储蓄替代型证券涵盖的范围较广,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还相当少。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证券品种的相对匮乏,传统意义上的储蓄替代型证券只有国债品种。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投资品种,这些投资品种已经具有了储蓄替代功能。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上具有储蓄替代特征的投资品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现金市场基金。即货币市场基金,是投资于低风险短期金融工具的一种共同基金,相对于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而言,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流动性强、本金安全的投资产品。目前,华安、招商和博时基金分别推出了他们的“准货币市场基金”,之所以称“准货币市场基金”,是因为受政策限制,这些基金只能投资于特定剩余期限的债券、央行票据、回购等。这样狭窄的投资范围大大影响了这些基金的风险规避和盈利能力。因此,这些基金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基金。

2.保本基金。是指在一定的投资期内通过投资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在为投资者提供一定比例的本金安全保证的同时,通过投资高收益证券品种,为投资者提供额外回报。国内第一只明确以保本命名的基金是银华保本增值证券投资基金。银华基金管理公司推出的银华保本增值基金,对投资者明确承诺本金有保证,并由担保人提供担保,突破了传统的共同投资基金理念,满足了投资者既需要资本保本,又追求资产增值的双重需求。这种制度设计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储蓄利息回报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风险同时又具有资产增值潜力的投资品种,无疑将成为一种新的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

3.债券基金。是指专门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国内债券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与债券一样,债券基金同样也具有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特点。因此,债券基金尤其是一些以中短期国债、企业债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也具有储蓄替代功能。国内债券基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经设立并公布净值的债券基金仅有华夏债券基金、招商债券基金、嘉实理财债券基金等几家。总的来说,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可供选择的市场产品较少,规模较小,债券的品种也不多。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只能在有限的投资品种之间进行选择。

相对于国内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而言,海外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与创新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快速增长阶段。作为传统储蓄替代产品的债券品种创新层出不穷,如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政府保证债券、国库券、其他政府部门债券、普通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抵押债券、金融债券、境外债券、外国债券、欧洲债券等;债券的期限结构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各种短期、中期、长期债券。尤其是近年来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推行金融混业经营制度,各种跨市场、跨业务的交叉产品和衍生产品得到了迅猛发展。海外储蓄替代型证券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结构合理,新品种不断涌现,产品规模逐渐扩大,极大地拓宽了投资者的选择空间,丰富了证券投资品种,促进了各金融机构的良性业务竞争,推动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1.放开经营界限,加快业务融合

金融产品创新是深化金融改革和推进金融发展的重要契机。创新性金融产品的形成常常涉及到两种以上金融机制的组合运用,在“条条管理”的格局中,这必然涉及到两个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协调问题。但由于各个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取向、工作重点和关注问题等不同,时常发生协调中的摩擦和困难。多年来,一些在发达国家中有着明确规范的金融产品一旦落实到我国实际中就发生扭曲,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种由“条条管理”所引致的“协调”。混业经营既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创新的必然选择。为此,应在现有金融分业经营的框架下,积极推行金融混业经营试点,逐步拆除各金融机构业务的垄断性限制壁垒,适当放宽金融机构相互控股限制,鼓励已具备金融控股公司雏形的金融机构发展壮大,鼓励跨业务、跨市场的金融产品、技术创新活动。

2.加大创新力度,完善产品体系

如前所述,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的种类很多,而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的开发还存在许多空白,尚有许多产品急需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尤其是要加大长期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和跨市场的交叉产品品种的研发和创新。以养老基金产品的推出为例,要在设立独立的个人账户养老保障系统、逐步实行基金积累制的基础上,通过养老保险的基金化运作,打通储蓄市场、保险市场同资本市场的通道,在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个人基金制转变的同时,将养老基金逐步转化为长期储蓄替代型证券产品,并为这些强制储蓄找到投资出口,化解过高储蓄率造成的固有矛盾。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日益明显,不仅保险市场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和开发储蓄替代产品力度,券商、基金公司甚至是银行本身也都需要加快投资品种的开发力度。具体而言,借助监管部门对集合理财产品开发的支持,券商在产品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各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要求,推出多种储蓄替代型集合理财产品;而基金公司更需在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推出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长期储蓄替代型基金产品;银行也不能坐失良机,除了积极在货币市场基金的开发和发行中争取主动地位,积极开展同其他各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外,还可以开发新型业务,如中间业务、衍生产品等,在银行业务框架内开发新型储蓄替代产品。

3.完善法律法规,打破制度障碍

根据目前的有关规定,债券回购与现券买卖、传统票据市场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大量产品创新市场尚未对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开放,这就使得储蓄替代型证券的操作空间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工作,这需要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将适应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实际要求的、符合时代趋势的经济理念转化为法律具体条文;二是从金融混业经营的思路出发,调整有关商业银行不准从事股权投资、信托业务等的限定,放弃按照监管部门的职能来界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范围的思路;三是对各类金融机构所从事的各项金融业务实行资质标准控制,即依各项金融差别性分别设置不同的资质标准和准入条件,如可以规定从事存贷款业务、证券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业务等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一家金融机构在符合规定资质的条件时就可以提出从事相关金融业务申请,给予金融机构以经营业务的充分选择权。

【参考文献】:

[1]裴平,熊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J].经济研究,2003,(8).

[2]沈伟基.如何看待居民储蓄分流与发展证券市场的关系[J].金融研究,1997,(11).

[3]宋文兵.关于融资方式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J].金融研究,1998,(1).

储蓄产品范文篇6

一、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及问题

储蓄分流,就是要使居民储蓄由单一的居民储蓄存款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资产持有,从这一角度来看,它事实上就是融资形式多样化的同义语(沈伟基、蔡如海,2002)。近年来,对于我国居民高储蓄的分流,央行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居民储蓄存款仍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成熟度不高,无法吸引储蓄进入资本市场。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依托的仍是一个具有众多非市场因素的环境,当前的资本市场尚不能发挥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这是造成我国直接融资比重偏低的根源[2](P20~25)。因此,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融资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在只包括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证券融资的融资总量中,直接融资的发展较快,但所占比例仍然很小,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的比重占绝对优势[3](P34~41)。国债、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比例较小。我国目前大部分储蓄是通过银行体系转化为投资的[4](P2~8)。我国股市的平均市场风险大约是美国股市的2倍,平均收益率却只有美国股市的1/2。2002年我国股市融资额仅为962亿元,仅占当年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5.2%。股市融资额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比2000年已下降了10.8个百分点,股市的融资功能严重弱化。

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另一个局限是中国几乎没有债券市场(李若谷,2002),其中,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滞后更加严重。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企业债券和股票的规模大致为10∶14,而2000年,我国企业债券和股票的规模大致为1∶25。相形之下,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显得异常冷清,缺乏活力。可见,我国当前还不具备以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融资结构的条件。政府应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开发满足广大投资者需求的低风险、固定收益类证券品种,并以此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改善金融产品结构,丰富金融产品链条,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推进融资形式多样化,从而使我国巨额的居民储蓄得到合理有效地分流。

二、积极推进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金融环境和资本市场发展情况看,开发储蓄替代型证券是有效分流巨额居民储蓄和促进银行体系有效运营的关键措施。

(一)国内外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现状

对于储蓄替代型证券,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从储蓄的基本功能入手,储蓄替代型证券就是指能够起到替代原有产品储蓄功能目的的新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可以通过风险规避和收益锁定等手段,使得该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具有与储蓄相似的功能。遵循这一原则,储蓄替代型证券一般是指那些风险较低、收益相对固定的证券品种,这些品种适用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它通常具有投资期限短、流动性较强等特征。当然,储蓄替代型证券对投资期限和流动性的要求并不是僵化的。从投资期限上,不仅包括短期储蓄替代型证券如货币市场基金,中期储蓄替代型证券如保本基金(投资期限一般为3至5年),还应该包括长期储蓄替代型证券,如养老基金和教育基金。其中,为教育、养老、退休保障而进行储蓄,这种情况尤其适用于我国实际。此外,储蓄替代型证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讲,储蓄替代型证券只包括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如国债、货币市场基金等。从广义上来讲,储蓄替代型证券还应包括相应跨市场的某些交叉产品和衍生产品,从而储蓄替代证券品种的创新主体也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以及基金公司等各金融机构。

尽管储蓄替代型证券涵盖的范围较广,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还相当少。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证券品种的相对匮乏,传统意义上的储蓄替代型证券只有国债品种。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投资品种,这些投资品种已经具有了储蓄替代功能。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上具有储蓄替代特征的投资品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现金市场基金。即货币市场基金,是投资于低风险短期金融工具的一种共同基金,相对于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而言,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流动性强、本金安全的投资产品。目前,华安、招商和博时基金分别推出了他们的“准货币市场基金”,之所以称“准货币市场基金”,是因为受政策限制,这些基金只能投资于特定剩余期限的债券、央行票据、回购等。这样狭窄的投资范围大大影响了这些基金的风险规避和盈利能力。因此,这些基金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基金。

2.保本基金。是指在一定的投资期内通过投资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在为投资者提供一定比例的本金安全保证的同时,通过投资高收益证券品种,为投资者提供额外回报。国内第一只明确以保本命名的基金是银华保本增值证券投资基金。银华基金管理公司推出的银华保本增值基金,对投资者明确承诺本金有保证,并由担保人提供担保,突破了传统的共同投资基金理念,满足了投资者既需要资本保本,又追求资产增值的双重需求。这种制度设计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储蓄利息回报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风险同时又具有资产增值潜力的投资品种,无疑将成为一种新的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

3.债券基金。是指专门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国内债券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与债券一样,债券基金同样也具有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特点。因此,债券基金尤其是一些以中短期国债、企业债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也具有储蓄替代功能。国内债券基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经设立并公布净值的债券基金仅有华夏债券基金、招商债券基金、嘉实理财债券基金等几家。总的来说,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可供选择的市场产品较少,规模较小,债券的品种也不多。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只能在有限的投资品种之间进行选择。

相对于国内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而言,海外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与创新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快速增长阶段。作为传统储蓄替代产品的债券品种创新层出不穷,如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政府保证债券、国库券、其他政府部门债券、普通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抵押债券、金融债券、境外债券、外国债券、欧洲债券等;债券的期限结构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各种短期、中期、长期债券。尤其是近年来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推行金融混业经营制度,各种跨市场、跨业务的交叉产品和衍生产品得到了迅猛发展。海外储蓄替代型证券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结构合理,新品种不断涌现,产品规模逐渐扩大,极大地拓宽了投资者的选择空间,丰富了证券投资品种,促进了各金融机构的良性业务竞争,推动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1.放开经营界限,加快业务融合

金融产品创新是深化金融改革和推进金融发展的重要契机。创新性金融产品的形成常常涉及到两种以上金融机制的组合运用,在“条条管理”的格局中,这必然涉及到两个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协调问题。但由于各个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取向、工作重点和关注问题等不同,时常发生协调中的摩擦和困难。多年来,一些在发达国家中有着明确规范的金融产品一旦落实到我国实际中就发生扭曲,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种由“条条管理”所引致的“协调”。混业经营既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创新的必然选择。为此,应在现有金融分业经营的框架下,积极推行金融混业经营试点,逐步拆除各金融机构业务的垄断性限制壁垒,适当放宽金融机构相互控股限制,鼓励已具备金融控股公司雏形的金融机构发展壮大,鼓励跨业务、跨市场的金融产品、技术创新活动。

2.加大创新力度,完善产品体系

如前所述,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的种类很多,而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的开发还存在许多空白,尚有许多产品急需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尤其是要加大长期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和跨市场的交叉产品品种的研发和创新。以养老基金产品的推出为例,要在设立独立的个人账户养老保障系统、逐步实行基金积累制的基础上,通过养老保险的基金化运作,打通储蓄市场、保险市场同资本市场的通道,在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个人基金制转变的同时,将养老基金逐步转化为长期储蓄替代型证券产品,并为这些强制储蓄找到投资出口,化解过高储蓄率造成的固有矛盾。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日益明显,不仅保险市场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和开发储蓄替代产品力度,券商、基金公司甚至是银行本身也都需要加快投资品种的开发力度。具体而言,借助监管部门对集合理财产品开发的支持,券商在产品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各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要求,推出多种储蓄替代型集合理财产品;而基金公司更需在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推出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长期储蓄替代型基金产品;银行也不能坐失良机,除了积极在货币市场基金的开发和发行中争取主动地位,积极开展同其他各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外,还可以开发新型业务,如中间业务、衍生产品等,在银行业务框架内开发新型储蓄替代产品。

3.完善法律法规,打破制度障碍

根据目前的有关规定,债券回购与现券买卖、传统票据市场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大量产品创新市场尚未对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开放,这就使得储蓄替代型证券的操作空间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工作,这需要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将适应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实际要求的、符合时代趋势的经济理念转化为法律具体条文;二是从金融混业经营的思路出发,调整有关商业银行不准从事股权投资、信托业务等的限定,放弃按照监管部门的职能来界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范围的思路;三是对各类金融机构所从事的各项金融业务实行资质标准控制,即依各项金融差别性分别设置不同的资质标准和准入条件,如可以规定从事存贷款业务、证券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业务等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一家金融机构在符合规定资质的条件时就可以提出从事相关金融业务申请,给予金融机构以经营业务的充分选择权。

【参考文献】:

[1]裴平,熊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J].经济研究,2003,(8).

[2]沈伟基.如何看待居民储蓄分流与发展证券市场的关系[J].金融研究,1997,(11).

[3]宋文兵.关于融资方式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J].金融研究,1998,(1).

储蓄产品范文篇7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中小客户;微利原则;市场定位

邮政储蓄银行自挂牌成立以来,不断健全组织机构,拓展业务品种和发展空间,大力推动向商业银行的全面转型。为提升邮政储蓄银行的综合能力,总行确定了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方针,并制定了3年内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

1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邮政储蓄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两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先,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了业务系统,对支行长、地市行长等业务骨干进行理财业务培训,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办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培育了理财产品品牌,形成了良好的业务发展架构和布局。截至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在“储汇聚财”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牌下,形成了“创富”、“天富”、“财富”三个系列品牌,满足了市场对高、中、低三种不同风险程度产品的需要。此外,邮政储蓄银行还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为业务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是邮政储蓄三年规划的“发展年”,进一步促进业务规划和布局的逐步完善,从业务规模、市场占比等方面提升市场地位,逐步推进个人理财顾问服务模式的发展,才能将业务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总体而言,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品种少,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为使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取得更大突破与发展,理财观念有待宣传,理财市场有待定位,理财原则有待确立,理财人才有待培养。

2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

国内各商业银行均开办了个人理财业务,有些银行把其基本等同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将一卡通、信用卡等业务归入理财;有些银行把其仅仅理解为信息咨询,指派一些工作人员为客户做一些解答;还有些银行将其认定为销售开放式基金、投资连接险、理财协议等产品。

不能确定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就不利于这项业务的定位与发展,邮政储蓄银行各级机构有必要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

2005年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出:“银行个人理财,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邮政储蓄银行开办的个人理财业务是建立在委托关系基础上的多角度、多层次的银行服务。就目前而言,银行个人理财包括理财顾问服务,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综合理财服务,指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理财计划,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基于以上分析,邮政储蓄银行现阶段处于理财顾问服务和销售理财计划阶段,理财并不仅仅是单纯投资,其关键是对“财”要“理”。邮政储蓄银行的开放式基金、理财协议、国债、保险都是打理“财”的工具,不能将其视为简单的产品,要改变“重销售,轻服务”的理念,将重心放在为客户服务上。根据客户的财力和理财目标,通过邮政储蓄银行的各种产品为客户构建相匹配的体系,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

3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定位

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个人理财市场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准确定位理财市场,并服从于自己的市场定位,在巩固现有客户关系的同时,发掘潜在客户,由专业理财人员对其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和评估,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依据客户的理财目标帮助其制定可行的理财方案。

笔者认为,为中小客户和城市居民理财是邮政储蓄银行当前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定位,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3.1为中小客户理财是邮政储蓄银行建行之初的定位

银监会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将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为面向城市居民的社区银行,其经营目标是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依据国际银行经营惯例,理财、银行卡、网银是零售银行的三个支点,因此选择中小客户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所决定的。

3.2邮政储蓄银行具备为中小客户理财的优势

邮政储蓄银行提供的基础金融服务已经深入人心,在城乡居民心目中有很高的信誉度,享有“绿色银行”的美誉。邮政储蓄银行现已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另外,邮政储蓄银行现阶段在理财方面还不具备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大中型银行竞争的能力,更不具备同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竞争的实力,因此选择中小客户并且为其理财会使邮政储蓄银行更具竞争优势。

3.3中小客户有财可理,并且需要理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了30年,GDP、人均收入、存款余额等对人民生活水平和个人家庭财富积累产生重大影响的指标均大幅增长。自2009年起,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使医疗、住房、教育将逐渐不再成为居民的沉重压力,进而居民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财务状况。通过综合安排,在理财方面达到独立、安全和自主,更好地享受生活已成为人们追求的基本目标。城市居民以年均30%增长的理财需求,为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了广阔的理财市场,这也要求邮政储蓄银行必须把握机遇,细分目标市场,为中小客户理财。

4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4.1以客户满意、保本微利为理财原则

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期应以“客户满意,保本微利”为基本原则,要想成为真正的社区银行,客户满意是第一要务。客户在选择商业银行服务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良好的服务态度,这是银行吸引客户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银行的实力,银行先进的硬件设施、品牌形象、就近方便等均为次要因素。

根据国外经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并且盈利绝非易事。开展个人金融服务业务,一开始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人员的业务培训、市场拓展、品牌推广以及信息服务等。此外,为满足投资者的实际需求,还必须对投资者行为有明确认识,并对其信息进行周密分析,同时还需掌握投资者的收益情况。因此,现阶段邮政储蓄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应以渗透定价的策略,迅速扩大理财业务规模,从而取得规模效益。为此,邮政储蓄银行一要稳定现有客户,使其财富不断增值,以加强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二要通过理财增加客户资产的额外价值,提高邮政储蓄银行的服务水平,激发客户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培养成长型客户;三是树立理财服务典型,扩大潜在客户,从而提高邮政储蓄银行在中小客户市场中的份额}四是在优质客户稳步增加的基础上,加快特色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使邮政储蓄银行更具特色。

4.2以服务客户为基础,多层次开发理财产品

理财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通过各种产品帮助和指导家庭或个人构建全面、科学、多元互补、动态跟进的财务体系,使其实现终身快乐的理财目标,获取家庭和个人财务的最大自由。从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看,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时期。稳健经营是其首要原则,其理财产品的选择可分步进行。

首先,以“代字号业务”为起点,逐步扩大个人理财业务市场份额。如保险、代销国债、开放式基金,这些业务虽属初级理财产品,但是市场潜力巨大,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资产分散将成为个人客户构建投资获利体系的重要支柱。所以巩固和扩大此类理财业务。虽然收益不是很高,但可以稳定现有客户群,提高目标客户市场占有率。公务员之家

其次,逐步介入相对熟悉且收益较大的产品。如理财协议、信托等业务。随着邮政储蓄银行资金运用技术及市场的不断拓展,理财人员经验不断丰富,可以不断介入高风险、高收益类理财产品。

最后,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需求理财服务。目前银行的理财服务仍然停留在“以产品为核心”,侧重于产品设计和推销。以客户为中心是面向邮政储蓄银行高端客户提供的服务,银行不仅要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产品,还包括替客户利用信托、保险、基金等金融工具维护客户资产在获益、风险和流动性之间的精准平衡,同时还要提供与个人理财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财务、税务、财产继承、子女教育等专业顾问服务。

储蓄产品范文篇8

关键词:差异化经营;基层;金融服务

1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20年来,邮政储蓄通过在负债业务上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在基础零售金融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

(1)网点优势。目前,邮政储蓄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

(2)品牌优势。多年来持续经营形成较高的客户认知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邮政储蓄的品牌更是深人人心。

(3)规模优势。作为全国统一的法人模式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不仅能够做到系统内的资源优质分配,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具有全国一体化的储蓄、汇兑、中间业务信息系统。

(4)成本优势。邮政储蓄银行依托于中国邮政的运营体系,作为邮政普遍服务的一部分,基层网点的设立时间长、运作经验丰富,单位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新开展更多的基础金融业务所增加的边际成本较少。

(5)文化优势。多年来,邮政储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提供基础金融业务,锻炼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树立了为广大城乡居民服务的企业文化。

相对于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资产业务开办时间短,特别是参与大型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的经验有限,综合化经营也存在下列明显的劣势:

(1)对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了解有限,企业客户营销经验和能力不足。邮政储蓄多年来未开办企业业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了解有限,同时缺乏行业和企业分析技术。持续性的企业客户关系尚未建立,企业业务营销能力有限。

(2)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有限,业务开展范围有限。邮政储蓄银行资本金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3)产品创新和基础服务深加工能力有限。

2邮政储蓄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的四个领域

(1)挖拥有效播求,为“三农”服务。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和网点无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不足的主因。我国的二元经济特点决定了农村、农业和农民弱势性,有效金融需求挖掘难度大,农村业务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但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农村地区对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需求最大,在这类基本金融服务的提供上,邮政储蓄银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挖掘、培育“三农”的有效金融需求能够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错位竞争的一个切人点。

(2)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的零售金触服务和社区银行服务。当前各商业银行均将利润较高的高端客户理财服务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很多中低端客户的金融需求都被忽视了。邮政储蓄银行应利用邮政金融传统的比较优势,开办符合我国居民财富结构现实,适合居民大众、社区的全面金融服务。提供“便捷、低廉和可靠”的基本金融服务,填补市场真空地带也是差异化竟争的重要手段。

(3)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金融服务。在开展个人零售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其经验开展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发挥邮政储蓄深人基层的信息优势,有利于挖掘信贷需求,防范信贷风险。

(4)资金批发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资金规模大,自主运用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规模可以有力的支持各级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农村金融机构和社区、村镇银行,为他们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3邮政储蓄差异化经营的实施

(1)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基础金触服务。20年来,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这不仅是今后邮政储蓄银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多年来塑造邮政储蓄品牌价值的核心体现。邮政储蓄银行今后新业务的发展也只有在维护、发展现有网点和客户的基础上实现,坚持邮政储蓄的服务精神,以为客户服务为核心,正是“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2)学习世界邮政金触先进经验。做好产品创新和精细化服务。世界各国邮政金融依托于邮政普遍服务的网络,都在继承和发扬邮政服务的公用型和普遍性原则,以为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金融服务为己任,不断开发出灵活、新颖和实用的金融创新产品。荷兰邮政银行把自己比作没有门槛的金融商店,以“方便、可靠性”为最重要的服务理念。在竭力向客户提供便宜且通用化的标准产品的同时,时时跟踪客户需求,创造出“便士账户、贷款专线”等新产品.德国邮政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提出了“产品、网络、技术和业务创新”四大战略,以支付转账业务为核心,创造“活期账户邮政划拨、家庭储蓄贷款和一站式购齐”等新产品.日本、韩国的邮政银行也都推出了各种“一台清”的全面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应向世界先进邮政金融企业学习,在现有存、贷、汇基本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方便、便宜和可靠”的高质量金融产品。

(3)发挥深入基层的信息优势,激励自下而上的业务创折。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不仅仅是邮政服务的窗口,也是信息收集的最好渠道。20年来邮政储蓄高速发展的负债业务培养了一支了解群众基本需要、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工作队伍,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和居民的实际金融裕求。邮政储蓄银行应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将其转化为切实的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体现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4)正规金融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开拓农村信贷市场。邮政储蓄银行要想为“三农”服务必须解决农业金融市场很多固有的难题,实现“三农”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和谐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众多非正规金融形式,操作简单易行、灵活、便捷,有信息化的优势,监督控制能力强,搜长于小额个人和中小企业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时向非正规金融形式学习能够更有效的开展业务、控制风险。

储蓄产品范文篇9

上世纪年代中期,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在银行基层网点销售专门的银行产品,拉开了银行保险业务的帷幕。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首家推出银行产品,该业务的发展才得到了真正启动。此后,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迅猛,规模日渐壮大。当年,各大保险公司纷纷与包括邮政储蓄在内的各家银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了初步竞争局势。××年,银行保险规模达亿元,占人身险的,成为人身保险的三大支柱之一。××年银行保险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年为%,一时间成为了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增长筹码。

而早在年,在广州等个别地市的邮政储蓄机构已经开始保险业务,但是一直未形成规模。当时,邮政保险无论是所占市场份额,还是公众认知度都非常低,几乎是处于一种被“忽略”的角色。但在××年的时候,邮政保险呈现出了一种“爆炸式”的发展态势:该年度邮政保费为亿元,约占全国市场总量的%,但却占到了银行保险的%;××年代收保费飙升至亿元,⒉××年的增长率分别高达%和.%。××年,邮政保险保费量达亿元,增长幅度为%。同年,与银行保险业务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呈鲜明对比的是,邮政保险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也从的%上升至的%。邮政保险在三年的时间内,快速启动,规模迅速膨胀,充分显示了邮政保险的优势及良好的市场前景。

第一,中国邮政实力强大,网点众多,为保险分销提供了地利优势。我国邮政储蓄点多面广,全国邮政局、所达多处,邮政储蓄网点多个,有投递人员多人。而邮政在城市郊区、中小城镇(县)、广大农村的网点显然要远远多过任何金融机构,这就使得邮政可以填补目前保险销售的空白点———农村,大大方便了农村居民购买保险。

第二,邮局配备技术先进。覆盖全国个省、区、市的邮政金融网开通了储蓄异地通存通取业务,全国大多数邮政中心局有完好的帐单类商函制作系统及自动分拣系统。所有这些都为保户在投保咨询、交纳保费、保单保全、转移和申请赔付、以及相关单据的及时投递等方面享受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建立了物质基础。

第三,用户对邮政及邮政储蓄的信任度高。邮政储蓄是依托于邮政大网,为千家万户提供储蓄服务的,由此决定的邮政储蓄安全性强、风险性小、服务面广的特点使人们对邮政储蓄的信任度成为了一种无形资产。据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的人群对在邮局购买保险表示认同,拓展邮局渠道进行保险营销能够获得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

第四,高速运转的邮政保险系统。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保险规模,经国家邮政储汇局统一开发的邮政保险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该系统实现了与各家保险公司计算机系统的实时对接,实现了“现场投保,立即拿单”的一站式服务。充分体现了邮政储蓄高质的网络系统优势。

邮政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符合市场各方的长远利益,实现了保险、邮政和广大消费者的“三赢”。一是作为委托人的保险公司实现了市场范围的迅速扩大。邮储网点现成的经营场所、网络设备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保险业低成本扩张的基础,邮政积累多年的商业信誉为保险产品的销售带来便利,邮政部门的大客户很自然地被纳入保险公司的潜在客户群。二是文章来源于网作为人的邮政部门巩固了已有的市场竞争力。邮政部门把保险视为实施创新战略的一部分,开发了市场增长较快的、风险相对较小的手续费收入来源,还可以通过推荐保险产品增强客户忠诚度,巩固邮企关系。三是作为消费者的广大客户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服务。一方面,邮储网点覆盖面广、信誉良好大大降低了客户的信息搜索成本。另一方面,邮保合作降低了保险业的经营成本,反过来使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时调低保险费率,为客户提供了价格更为低廉的服务。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年一季度,继××年的微增后,银行保险不堪重负,出现了负增长。一季度,银行的保险费收入亿元,同比下降了%。同期,邮政寿险保费量达万元,同比下降了,面临的形势也相当严峻。

认知管理不统一

邮政保险启动缓慢的原因之一是各级管理阶层的认知缺乏。在储蓄余额增长的压力下,单一的储蓄型保险产品与储蓄业务产生了矛盾。“保险业务发展将拉动储蓄业务下滑”的思想根深蒂固,使得保险业务发展一直属于被动状态,邮储两项创收业务未能形成“两手抓”的局面。

业务发展的被动性,导致管理的不规范。邮保业务发展往往仅是通过“几个竞赛方案,几个硬性指标”进行,该项业务未能获得深入细化的发展。很多情况下,往往是由业务发展规模去决定了管理模式的成形,而并非利用正确的管理机制去引导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因此邮政保险业务发展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性的业务。

邮保合作过于单一

邮政与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仅停留在“追求保费收入,增加手续费”的合作层面上。为了争夺销售渠道,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邮政采取的“一对多”的协议合作方式。该种方式较为随意,与各家保险公司间合作不够深入,缺乏长期利益共享。二者无法通过优势互补,亦无法实现双方利益均衡,达到共赢得预期目标。

产品没有吸引力

各保险公司虽有积极开发邮保产品,但都是分红型的两全保险,保险责任雷同、保险费及保险金额相近,缴费方式大多以五年期趸交为主。未能实现与储蓄产品互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由于产品基本雷同,不能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需求,大大限制了银保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大量的趸交形式,易导致客户资源的过渡开采,业务容易大起大落,不利于市场的合理开发和培育。

营销机制不成熟

一、前台营销

由于储蓄前台的营销员缺乏系统的保险知识培训,业务拓展方式不得当,在销售保险产品过程中将保险与储蓄相比,盲目套用储蓄中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或是夸大了预期收益,模糊客户对邮保产品的认知,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长此下去,必将降低了邮政储蓄的信用,过高的分红要求也给保险公司带来压力。

二、后台服务

邮政保险系统虽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运行,但售后服务网络系统尚未健全,目前的保单保全、理赔等售后事宜,要么由客户直接到保险公司办理,要么经由储蓄前台通过银管员进行交接,客户感觉很不方便。

在客户维护方面,管理部门的服务机制未完善,对于原有客源的巩固和及新增客源的维护制度都不够完善,无法建立系统的保险管理模式。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目前,邮政保险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也可以说面临着一个转折点,如何保持邮政保险的发展成果,深层挖掘其发展潜力,促进邮保业务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几项工作势在必行:

一、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合作的积极性。

邮政保险是邮政储蓄的收入增长点,是邮政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一方面管理者要转变经营意识,变被动配合为主动经营;另一方面,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克服短期行为。邮保产品虽具有投保容易、核保简便等特点,但作为一种无形产品,其推销的难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亚于保险营销人员,因此,管理者在利益分配上应对首期业务坚持谁经办谁受益的原则,及时兑现佣金,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活保险市场。通过确立一系列的市场拓展目标,规划发展蓝图,依据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使邮政保险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在经营管理层面,加强对险种市场追踪,确立主打险种品牌,唱响品牌效应。同时,加强与保险公司间有关新产品开发、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多方面交流,站立主动性。

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储蓄与保险的结合,是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二者的高速发展为邮保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二者深入的发展要求既是邮保合作的必然趋势。邮政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应该是长期的、利益共享的关系。但就目前形势,绝大多数的邮政机构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多是一年期的协议,难以保证未来稳定的保费收入来源。为谋求进一步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一套适合竞争的合作机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签订长期协议是必要的。

邮政与保险公司在追求业务增长,手续费提升的同时,应加强彼此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目前,邮政、保险的合作还限于简单的销售模式,没有长期的共同利益机制,合作关系不稳固,多家保险公司在竞争中,采取了手续费的攀比方式,使得保险公司的收益减少,同时给邮政储蓄前台管理带来混乱。资料显示,保险公司%的个人业务创造的内涵价值是%;%的团险的创造价值是%;%的银行保险业务创造的内涵价值是%,由于内涵价值低,很多寿险公司已经开始退出或放弃银保市场,从而造成市场萎缩。事实表明,双方应摒除简单的业务模式,采用产品、技术的融合,直至资本、客户的融合,形成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全面综合的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本质上增强邮政和保险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提高邮政保险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现在邮保的保险产品虽然名称多种多样,但均为同质的分红型产品,保险保障功能不强,属于储蓄的替代产品而非互补产品,成为制约邮保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狭窄,资金运用困难,保险公司的分红压力较大,在去年的利率调升后,分红型产品受到严重冲击。在接下来的升息周期中,考验更加严峻,产品压力将不断增加。因此,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是邮保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理财性质的行业,二者企业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邮政储蓄在人们心目中信誉度高,安全可靠,成为偏好稳健投资者的首选,而保险公司讲求个性展现、激励机制、活力激发、营销训练等,使得储蓄前台营业人员在销售保险产品时难度增加。只有二者的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产品个性汇集了保险与储蓄的性质,才能占领保险市场或是金融市场的独特地位。

产品开发过程中采用分工合作方式,邮政部门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不仅要成为销售的渠道,而且可以进一步做好信息收集与反馈工作。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保险产品,愿意承担什么样的价格水平,有什么样的购买习惯和偏好等等。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保险产品开发策略应走出邮政险种单纯依靠保证收益率的高低来招徕客户的误区,大力开发保险型的家财险、短期健康险、意外险等产品,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和财务规划。我国经过连续次降息后,利率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长期性投资型家财险产品面临着较小的利率风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随着销售人员保险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短期健康险和意外险也可以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改造后用于邮政销售,逐步形成系统性、可组合性的保险产品系列。

同时,做好保险条款人性化。一是改进保险条款的表达形式,柜台销售的产品要做到条款简明、投保便捷、易于上柜,同时又不易产生误解和争议。二是改进保单形式,部分短期人身险、家财险、责任险可以改变为卡式产品、册式产品或凭证式产品的形式销售,不仅满足客户的审美要求,而且方便客户的携带、保存和查阅。

四、健全灵活有效的营销管理机制。

(一)、加强对储蓄前台营业人员的业务培训。随着日后保险产品的不断更新,对营业员的保险认知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此营业员的业务培训是业务发展的基础。邮政和保险公司双方要共同加强对营业人员保险知识的培训,基本要求应获得保险人资格。另外,应加强法规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使银行人员熟悉保险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杜绝违规行为,并不断提高银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营销水平,保证合法、有效的资格。

储蓄产品范文篇10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居民可支配收入储蓄分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储蓄存款量也不断的增加。在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中,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经历了几个显著的增长阶段。(1)改革开放近十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这一阶段是增长最快的时期。(2)1989—1996年,进入第二个增长高峰期,存款余额年增长率达31.6%。(3)1998—2000年,增长率开始一路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股市火爆促进了储蓄的分流,更多的资金从银行流入了股市。(4)2003—2006年,居民储蓄存款冲破了几个大关:03年9月首破10万亿元,05年超过了14万亿元,06年2月,12月份分别突破15万亿元和16万亿元。

一、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现阶段的特征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每年都在以较大的比率增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居民储蓄意愿继续增高,但是居民储蓄动机有所变化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05,06,07年不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居民储蓄意愿仍然较高。其中主要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利率调整,06—07年期间,央行共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利率的上调促使了居民的储蓄动机。二是物价上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05年,06年,07年调查数据显示,当期居民物价满意指数分别为-8.2,-9.1,-15.9,三年相比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是以下降的趋势变化的。

(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开始下降,出现回落

投资渠道匮乏,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不完善是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特别是06年开始,受金融产品多样化和债券,基金等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开始高位回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06年第四季的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选择支出用于购买股票和基金你的人数达到18%,选择“储蓄存款”为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人数为68.5%,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分别下降了2.4和3.6个百分点,比中国人民银行历次调查平均水平(67.2)低了1.4个百分点。

二、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居不下的原因分析

余额总量大,增长速度快是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最基本的特征。而且在来一段时间内很可

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储蓄在经济学中被定义为: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即储蓄等于收入减去消费)。储蓄作为居民个人投资的一个部分,受收入和消费的直接影响。所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高增长

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居民储蓄的基本前提。这些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尽管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的高增长所带来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二)物价上涨,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比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比

储蓄是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一部分,所以消费支出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个直接因素。居民的消费意愿可以由居民对当期的物价满意度来评价。物价上涨幅度越大,居民对物价的满意指数会相对下降,消费意愿也会下降。近年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食品类涨幅最大。

(三)利率的影响

利率的提高促进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在居民储蓄存款中,除了如“防老,防病,防灾,防失业和意外事故”等预防性动机的储蓄存款以外,还有一部分是以获取利息为动机的储蓄存款。在金融产品不发达的情况下,将资金存入银行生息是普通居民首选的一种投资方式,特别是对于经济更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所以当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时,就会促进居民的储蓄意愿。

三、分流储蓄,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支出的增加

消费支出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要使储蓄分流,必然要使储蓄更多的转化为消费。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低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主要是因为我国现阶段消费结构不合理和消费环境的不完善。应该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满足不同收入水平阶段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扩张消费信贷,引导储蓄分流。

(二)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增加投资途径

金融市场发展落后,投资途径少,才使我国居民处于被动储蓄。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没有呈现风险结构的多元化,产品风险较高,低风险产品单一。面对国内的金融市场,要让巨额的居民储蓄分流出银行体系,最为重要的就是让金融创新有其发展空间,让金融创新不断进入前台,让居民有更多更好的投资选择空间,促进这些金融产品朝着有利于民众投资的方向发展。

(三)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央机构要充分的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使物价,利率,汇率等保持稳定,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广东省统计局城调队.广东省居民储蓄高增长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与建议.中国统计信息网,2004.

[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6年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M].2006.

[4]韩国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化成因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5]我国居民储蓄增减历程.新华网,200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