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精准扶贫发展研究

时间:2022-03-12 03:54:19

邮政储蓄银行精准扶贫发展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也为贫困地区扶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互联网环境下,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将大大增加,这无疑为贫困地区赶超发展提供了巨大助益。文章首先介绍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并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例,分析了在互联网环境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支持精准扶贫存在的障碍,同时探讨了邮政储蓄银行支持精准扶贫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邮政储蓄银行;精准扶贫;问题;具体策略

我国的邮政储蓄于1986年恢复开办,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合称为我国的五大金融机构,是一家全国性的、全牌照的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作为公益事业的创新者和积极践行者,自成立以来,始终不忘初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持续开展慈善捐助、扶贫等公益活动,希望更多的回馈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关键靠扶贫。当前处于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背景及大数据的加持下精准扶贫应运而生。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前,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网点,覆盖中国内地近99%的县域地区,具有客户数量庞大、员工众多、覆盖几乎所有城乡的优势,这无疑为邮政储蓄银行做大做强公益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互联网环境下邮政储蓄银行实施

精准扶贫的可行性精准扶贫是根据不同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状况,按照合规有效的原则,对扶贫对象开展精准帮扶的治理贫困的方式。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过去精准扶贫实现的可行性极低,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精准扶贫的实现增加了无限的可能性。当前阶段,邮政储蓄银行拥有近4万个网点,几乎覆盖了全中国大陆的所有县域地区,这为精准扶贫公益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支撑;有资料显示,我国邮政储蓄银行扎根城乡的员工约有十几万,这些员工和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情谊,十分了解当地的贫弱群体现状,这为精准扶贫公益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人力支撑;同时邮政储蓄银行有5亿多客户和众多实力雄厚的境内外合作伙伴,为精准扶贫公益项目的实施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

二、互联网环境下邮政储蓄银行实施

精准扶贫制约因素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与追求、企业文化基因与公益精神内涵高度契合,但即便如此,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还是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投入到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中造成了困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扶贫工作的进度,影响了扶贫效率和扶贫质量。(一)农户认识偏差,金融扶贫持续性降低。部分贫困户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在理解金融机构的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时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了解其益处,甚至认为精准扶贫只是在搞形式和走过场,其思想还停留在“等、靠、要”层面,固执的坚守自己的政府“输血”式救济,无法真正了解和利用其扶贫开发和扶贫贷款等相关优惠。(二)自然条件恶劣,金融扶贫风险较大。导致贫困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是该地区地处偏僻、耕地普遍不足,且其耕地一般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必然会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如此一来,金融机构扶贫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且金融扶贫风险也较大。(三)产业结构落后,金融扶贫难度增。加贫困地区的经济基本以自然经济为主,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均严重不足,其产业构成也以传统农业为主,与其他产业相比,传统农业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经济效益较低。再加上贫困地区精壮劳动力进城打工已成趋势,留守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市场经济意识和科学知识均严重缺乏,使得金融扶贫工作困难重重。(四)政策配套单一,金融扶贫动力不足。政府鼓励商业银行多参与到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中,并为其设立了相关风险补偿金,但由于政策配套的较为单一,无法大幅度激发银行的积极性,长此以往,金融机构的扶贫动力将降低。(五)业态环境限制,金融扶贫有力难使金融和经济之间唇齿相依,贫困地区经济差强人意,金融要想在贫困地区发挥作用势必会受到当地经济及相关业态环境的制约,比如贫困地区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偏低、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较为缓慢等,在这些因素影响下金融机构有心扶贫无力施展。

三、金融机构在互联网背景下发挥精

准扶贫的主力军作用扶贫开发的关键在于精准。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如图1所示。在互联网环境下,金融机构要想真正实施精准扶贫,应探索大数据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依托大数据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从而实现精准扶贫。(一)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识别。精准扶贫,顾名思义,摸清“贫困家底”、进行精准识别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通过全面摸查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扶贫对象、贫困类型、贫困规模等“第一手资料”核实核准,识准图1精准扶贫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定准帮扶措施,并根据致贫原因逐一分类、识别、全面建档立卡,通过电脑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建立扶贫信息大数据库,可为更好的完成精准扶贫工作夯实基础。(二)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帮扶。建立扶贫信息大数据库只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完成该环节后,应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下一步深层次分析,从庞大的数据库中筛选出有用信息,确定帮扶对象,进行精准帮扶。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贫困户的紧要需求不同,应结合多方因素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制定适合的帮扶措施,对每个贫困户对症下药,真正实现精准帮扶。(三)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管理。科学的决策来源于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管理”将是精准扶贫扶贫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结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情况,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管理,做到分类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对精准扶贫每一项工作,上网公布,定期通报,对各类问题实行跟踪销号管理,形成环环相扣、可核可查、衔接紧密的推进体系、落实链条和考核督查机制。

四、创新举措助力精准扶贫

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实施精准扶贫义不容辞,除了上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外,邮政储蓄银行还可采取创新举措助力精准扶贫,建立“造血式”扶贫机制,激活内在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处理好“扶贫”与“脱贫”的关系。“扶贫”和“脱贫”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前者是硬指标,后者需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扶贫”与“脱贫”的关系,“扶贫”要做,更要坚持“脱贫”,它体现了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二)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味的为贫困地区“输血”扶贫,或许能解决贫困地区的燃眉之急,但只有让贫困地区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三)处理好“粗放”与“精准”的关系。要改变过去粗放的扶贫方式,强调精准定向、定县、定人口、定目标,通过建档立卡等基础性工程,确保真正实现扶贫到村、脱贫到户。

参考文献:

[1]郭雨,姚宇淇,蹇洁,刘跃.我国加盟式快递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邮政研究,2018(04).

[2]杨孟学,金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8(24).

[3]耿奎,梁军,王伟.扶贫小山村拳拳邮政情———对陕西省商洛市竹园村扶贫状况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邮政,2017(04).

[4]周志刚,雷文平,陈登.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发展历程与展望[J].现代商贸工业,2018(28).

作者:王征 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