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低保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6:51:14

城乡低保

城乡低保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关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为依据,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切实开展城乡低保对象大排查工作,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

通过这次城乡低保大排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城乡低保户的实际生活状况,实施按标实保、分类救助,切实纠正“优亲厚友、以权谋私”、“人情保”、“错保漏保”等问题以及不按标准实保邓不规范做法。对不符合享受城乡低保的对象一律取消享受待遇,把符合享受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全面清理清查和解决城乡低保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确保城乡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三、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此次大排查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不走过场,不留死角,成立领导小组。

四、工作重点

(一)对全镇在册享受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一次全面大排查。对已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下列家庭坚决予以清退:

1、不符合城乡低保条件享受低保的“人情保、关系保”家庭;

2、家庭经济条件好转,人均收入超过现有低保标准的家庭;

3、人户分离却仍在户口所在地享受城乡低保待遇的家庭;

4、将父母单独拆户,子女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家庭;

5、家庭成员已死亡的家庭,视情况予以调整或取消其保障待遇;

6、国家工作人员、村(居)两委干部及其家属不符合低保条件却享受城乡低保待遇的家庭;

7、子女就学造成家庭困难纳入低保,现子女已毕业家庭;

8、近几年内自建住房、购买商品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

9、其它不符合城乡低保规定的。

(二)规范城乡低保、调查、评议、公示、审核、审批程序,建立城乡低保调查、审核、审批问责制,做到对象确定准确,补差水平合理,审核、审批程序到位,动态管理到位。

五、工作步骤

此次城乡低保大排查工作分自查自纠、整改规范和检查验收三个阶段进行,从2011年12月20日开始,到2012年3月20日结束。

(一)自查自纠阶段(12月20日至2012年1月20日)

各乡(镇、街道)要广泛宣传低保大排查工作,组织村(居)委会开展好自查工作,村(居)委会要将辖区内享受城乡低保对象名单、享受人口、月享受金额进行公示(要做好记录和照片存档),同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村(居)委会要对每个低保户逐户上门调查,进行重新审查,并填写好《市城乡低保对象排查情况登记表》(一式三份),对现有低保对象逐户提出保留、取消、调整意见,对收入较低的老弱病残、靠自身努力无法改变贫穷状况的家庭列为重点保障对象,对家庭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保留、取消、调整、新增的对象要重新评议评审,做好评议记录,并将结果重新在对象居住的村(居)公示7天以上(公示情况要有照片存档),并将核定对象上报镇政府。自查自纠的工作重点:一是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二是清理纠正“关系保”、“人情保”、“错保漏保”的对象;三是将收入较低的老弱病残、靠自身努力无法改变贫穷状况的家庭列为重点保障对象。

(二)整改规范阶段(2012年1月21日至2月20日)

各村(居)委会要组成排查工作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对所负责的村民小组自查工作进行检查,看是否真实客观,看现有低保对象是否符合低保条件,看提出的处理意见是否准确,确保自查工作不“走过场”。同时对上报的对象要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进行逐户全面排查,并在《市城乡低保对象排查情况登记表》中提出保留、取消、调整、新增意见。对保留、调整、新增的对象要重新评议评审,作好评议记录,并将结果返回村(居)委公示7天以上(公示情况要有照片存档)。工作重点:一是抓好整改落实。根据排查情况,对城乡低保某些错误做法要加以纠正。调整保障人口和保障金额,取消“关系保”、“人情保”及弄虚作假等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二是实行动态管理。各村(居)委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进行停发,对一些符合条件还没有纳入保障范围的对象,要及时填报申请审核审批表,经公示无异议后,签署审核意见上报民政局进行审批;三是纠正不按标准发放低保金的做法。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2月21日至3月20日)

1、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联合民政局、财政局组成六个检查组全面检查自查自纠和整改规范工作情况。

2、严肃查处城乡低保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违法案件,对违规违纪人员,该依法处理的依法处理,该依党纪、政纪处分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决不姑息迁就,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城乡低保大排查工作,直接关系到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此项工作面宽、量大,各村(居)委会和有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明确专人负责。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存在的问题,要对照城乡低保规定严肃处理,及时整改,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纳入范围的,要坚决予以清退。同时要广泛宣传城乡低保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确保城乡低保大排查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城乡低保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低保政策为总要求,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为目标,以解决低保操作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提高低保管理水平,使全区城乡低保制度更加完善,顺序更加规范,发放更加及时,监督更加到位,群众更加满意。

二、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做到内容具体、职责明确、严格实施。(一)健全制度。健全完善城乡低保标准调整、资金运行、动态管理、民主评议、公开公示、信息统计、档案管理、信访受理等各项制度。

必需在规定时间内对申请人开展家庭收入核查,(二)规范顺序。一是全面推行村(居)相关单位“低保听证家园”民主评议和公开公示。村(居)相关单位接到低保申请后。并以低保规范和申请人家庭收入为依据召开“低保听证家园”听证会,进行民主评议,防止把评议变成选举,杜绝暗箱操作、徇私舞弊行为。申请人家庭收入和民主评议情况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居)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连同所有申请人申请书报各街道、乡镇,各有关部门审核,村(居)相关单位不得拒绝受理或拒不上报群众的低保申请。二是全面加强复核工作。各街道、乡镇,各有关部门接到上报资料后,要认真履行职责,规定时限内对申请人逐个进行家庭收入核实,结合村(居)相关单位评议结果提出审核意见。三是强化区级审查监督职责。区民政局对拟审批对象要按一定比例进行复查,审批后要及时发放城乡低保证,做到一户一证。

家庭收入的核实,(三)明确责任。一是村(居)相关单位负责对个人申请以及相关证明资料的整理。负责召开“低保听证家园”听证会进行民主评议工作,做好听证会议记录,负责村级低保政策的宣传,张榜公示,上报申请资料以及人员变化情况等工作,和收回《低保证》二是各街道、乡镇,各有关部门负责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入户核查,监督检查,低保待遇家庭的审核和复核,档案规范管理,三级联审联评,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等工作。三是区民政局负责全区低保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建设,政策宣传落实,业务指导培训,低保金的审批和发放等工作。四是区工商、房管、地税、劳动、车管等有关部门负责提供相关信息,协助区民政局对低保申请人家庭状况的核实。

实行专户管理,(四)落实资金。一要足额预算城乡低保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足额拨付和发放,严禁套取、克扣、截留、贪污低保金。二要坚持低保资金差额补助原则,其中农村低保实行分档补助,并逐步向差额补助过渡,纠正低保金平均发放现象。

明确岗位职责,(五)加强管理。一要完善工作制度。制定从业规范,加强对低保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督考核,提高服务水平。二要强化动态管理,做到保证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并有详细记录资料。三要建立健全低保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信息真实,资料完整,实行实名制管理,统计台账准确无误。

对在保的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临时公示。公示内容包括低保对象名单、领取资金数额、监督电话等。公示资料由各街道、乡镇,(六)促进公开。各街道、乡镇、村(居)各有关部门建立低保公示栏。各有关部门统一印制、盖章、存档,村(居)相关单位负责张贴。

四、活动方法及时间安排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下旬)各街道、乡镇。及时做好宣传发动和动员部署工作,使各相关单位和人员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和工作氛围。通过召开动员会议或举办专门培训班等形式,进一步宣讲城乡低保政策和活动宗旨。

逐步解决城乡低保工作中存在问题:一是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证范围,(二)活动实施阶段(5月上旬—6月下旬)通过开展活动。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二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所有在保城乡低保对象和拟保对象逐人逐户开展摸底排查活动,重点搞好入户调查和家庭收入评估核算,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清退。三是全面推行低保临时公示制度,同时设立公开监督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咨询、投诉、举报,认真查处群众来信来访。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活动内容和考核标准,(三)指导督促阶段(7月上旬)各街道、乡镇。及时进行指导督促,采取自查、抽查、互查等形式,对低保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对好经验、好做法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对存在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比,(四)检查验收阶段(7月下旬)区里成立低保工作检查评比小组。根据《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考核规范》附后)逐项进行考核打分并进行通报。

五、有关要求

也是体现为民宗旨、树立良好形象、推动低保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各街道、乡镇,(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是新形势下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提高低保规范化水平的肯定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在各个层面深入有序开展。

结合当地实际,(二)突出工作重点。要围绕本方案所列突出问题。找准工作重点,着力解决违反低保工作政策原则的各种不规范做法,特别是顺序不公开透明,优亲厚友,应保未保,动态管理不到位,档案资料不齐全,工作人员态度差、效率低,信访案件查处不及时等问题。

城乡低保范文篇3

一、要提高保障水平。要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用2至3年时间实现“应保尽保”,今年的保障面要达到3.5%,明年要达到5%。要落实用水、用电、有线电视、管道煤气、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优惠减免政策,减少低保对象的生活开支。

二、要增加资金投入。要足额安排城乡低保所需资金,市本级明年要将低保所需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今年预算安排不足部分要优先补足;要督促各县市区政府足额安排低保资金,不留缺口。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作量,逐步增加低保工作经费。

三、要加强动态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要切实增强低保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全面准确掌握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状况,积极探索实行动态管理的新方法,做到“低保人员有进有出,补差水平有升有降”,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

四、要健全监督机制。要不断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监督检查,实行专项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审计部门要及时对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防止低保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

城乡低保范文篇4

一、充分认识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开展城乡低保提标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通知》强调,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检验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不断完善居民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十二五”期间,要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立城乡低保标准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确保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开展城乡低保提标工作是当前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迫切需要。由于大米、蔬菜、猪肉等食品副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加之我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大面积旱灾,给城乡困难群众家庭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根据我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规定,当上年度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3%时,应及时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物价上涨及旱灾给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带来的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三)开展城乡低保提标工作是低保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低保标准是界定低保范围、核定低保对象、确定补助水平的首要依据,是低保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建设科学规范的城乡低保制度,必然要求随着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适时调整提高低保标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各镇(街)要从“保民生、促和谐、助发展”的高度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开展好2012年城乡低保提标工作。

二、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标准

从2012年1月起,全区农村低保标准从1416元/年提高到1608元/年,月人均保障标准从目前的118元提高到134元;城市低保标准从3900元/年提高到4368元/年,月人均保障标准从目前的325元提高到365元。

三、工作步骤

2012年城乡低保提标工作要做到入户了解全面、评议广泛参与、操作阳光透明、结果公平公正,做到程序规范、对象准确、补差合理、档案规范、群众满意。全区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必须在4月底前全面完成,共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入户核查阶段。

调查摸底是提标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各镇(街)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抽调精干力量对所有低保对象开展入户调查,重新确定保障资格和补差金额,并认真填写《区城乡低保入户调查表》和《城乡低保金额调整表》。对不配合调查和提供虚假信息的,暂时取消其保障资格,待查明情况后处理。入户调查表填写时要做到填写信息资料准确、填写内容真实、情况记录全面。调查结束后,要对调查户的住房、消费等整体情况进行综述,符合保障条件的提出相应的补差金额,不符合条件的注明理由。

(二)村(居)民主评议、公示阶段。

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根据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的统一组织和安排,在镇(街)干部的参与和监督下,村(社区)召开低保民主评议小组会,对拟上报的符合保障条件的申请人家庭及其实际收入水平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要求在村(社区)政务公开栏、村(居)聚居地对本村(社区)低保申请人员及家庭“民主评议”结果进行公示,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应注明理由,公示期不少于5天。群众有异议的,应及时核实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公示期满后及时将《区城乡低保入户调查表》和《城乡低保金额调整表》整理上报镇(街)社会事务办。

(三)镇(街)审核阶段。

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要组织人员对村(社区)上报材料进行抽查,且抽查面不少于辖区总户数的70%,认真核实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情况、就业状况等。抽查工作结束后,要召开低保评审会,提出拟保障家庭、基本保障金额、特殊困难人员及增发补助金额。并将镇(街)评审通过的保障对象名单返回村、社区进行第二榜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对于群众有异议的,镇(街)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核实,公示期满后,及时将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评审结果和《区城乡低保入户调查表》、《城乡低保金额调整表》等相关材料整理汇总上报区民政局。经审核不符合保障条件的,相关材料退回村(社区),委托村(社区)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区民政局审批阶段。

区民政局汇总各镇(街)情况,对操作程序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查,组织重点复查及抽查,召开评审委员会会议评审,做出审批决定。在评审会后将评审通过的保障对象名单返回村(社区)进行第三榜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对于公示期间群众有异议的,区民政局将会同镇(街)及村(社区)相关人员进行再次入户核查,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核准保障待遇,批准享受低保。

(五)完善城乡低保台帐和补发差额阶段。

各镇(街)要对城乡低保台帐中变化和新增户进行补充完善,汇总报区民政局,按新标准兑现低保金,并补发1-3月新补助水平与原补助水平的差额,低保提标完成后的新低保数据全部录入财务统计台帐。

四、工作要求

城乡低保提标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调、基层落实”的低保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把握关键环节,强化督查力度,确保提标政策全面落实。

城乡低保范文篇5

一、城乡低保的现状

全县孤寡、残疾、困难群众较多,社会救助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近年来在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强化制度建设,推行规范化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精心打造阳光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基本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标准有高有低,时间有长有短,为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困难群众生活基本得到保障

截止到2009年3月,全县低保对象已达51770人,年发放低保金达300多万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基本得到了保障,低保家庭切实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对党和政府十分的感激。

(二)保障标准底线稳定日趋合理

目前,全县各乡镇均按市定标准实行分类施保。其中,农村低保42984人,人平均月补助标准达43元,一类对象人均月补助标准已达53元;城镇低保8786人,人平均月补助标准达133月,无任何经济收的特困居民,人平均月补助标准高达215元。

(三)资金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低保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将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了低保资金的足额、及时发放。

二、主要做法

(一)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把农村低保纳入政府的主要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其次,建立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划分责任,逐一细化工作目标,以及完成任务的阶段性要求等,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二)民政部门工作认真负责,民政部门在时间紧、人员少的情况下,集中人员,集中时间,按要求、按时完成扩面、调标、动态管理等工作。

(三)农村低保起步规范高、规范严。

1、认真展开前期调研工作。对低保标准的制定,家庭收入的测算,低保对象的审核、审批,以及低保资金的管理等,做到程序规范,安排合理。做了详细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按照要求加强动态管理,实施分类施保,提高管理水平。

2、操作程序严格。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民政部门做到了“五个一定”,即:一定深入低保申请人家中核实,一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两委扩大会议,一定进行三榜公示,一定做到程序合法,一定按时发放低保金。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实施阳光操作。

3、档案管理规范。为了加强低保档案管理。各乡镇认真填写花名册、报表、申请审批表和领取证,并按照要求输入微机,制作了电子文档。

(四)政策透明度高。各乡镇抓了低保政策的宣传解释,借助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村低保政策的意义和具体规定,对低保每一阶段的进展、政策和工作的成效进行专门报道,各村、社区都建立了固定性的公示栏,对享受低保的人员、金额进行公示。

(五)补差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由原来的32元提高到43元,预计,今年人均月补差水平将大幅提高达到50多元。

三、存在问题

(一)低保月补助金额还较少,不能完全解决特困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尚不健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多,同时由于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对群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迫切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物价上涨水平动态调整机制。

(三)工作手段亟待进一步丰富和加强。随着低保工作的扎实推进,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1、人为分户现象在少数地方仍然存在,搞平均主义、家家有份;把法律赋予赡养人、扶养人、抚养人的法定义务人为的推给政府。

2、低保对象的认定有待进一步规范,亟待出台一套科学完整的家庭收入测算体系,从制度上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

3、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波及了我国一些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部分农民工下岗失业,家庭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通过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地把最需要救助的困难家庭纳入农村低保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城镇低保半年进行一次调整,而农村低保一年才进行一次调整)。

4、少数地方的分类施保不尽合理,个别低保对象享受的低保金额与其家庭困难程度不相匹配,基本生活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分类不当也容易产生一些矛盾。例如,由于现在的农村低保对象是在测算其家庭收入的基础上,通过民主评议产生出来的,这可能导致条件相近的家庭有的享受到低保,有的没有享受到。以一个3口人家为例,按人均月补差43元计算,那么其家庭一年得到的救助金额是1548元,这在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是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这对如何科学分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临时救助制度亟需出台。一些农村困难家庭尽管享受到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等政策,但是在遇到一些突发性的天灾人祸后,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临时性救助而变得“困上加困、难上加难”。

6、农村低保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农村低保政策强、涉及面广,是一项新兴的事业,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项工作经费,已成为制约农村低保长效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目前全县各乡镇的低保工作都是由各村核查报到乡镇社事办,再由社事办报到县民政局备案,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造成核查不准、把关不严的现象较为严重;另外,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经费,每年的工作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是来自于民政局内部调配,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乡镇低保工作工作经费更是无从谈起,工作力量与工作任务下相适应的矛盾非常突出。

7、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进展缓慢,已不能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农村低保涉及到农村广大困难群众,面广事多,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来推动规范管理。但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状况是各级投入不足,硬件不过关,软件不配套,素质不够高,使基层的工作事倍功半,忙于应付。

四、对策及下一步打算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出发,以积极的民政政策和创新的工作思路,积极做好农村低保工作。

(一)积极向上报请低保提标扩面。

(二)逐步完善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物价上涨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我们将以完善制度为依托点,以加强低保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为抓手,加大监管力度,力求管理水平上层次。

1、坚持按户施保,避免人为分户现象,把政府公共行政职责与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应承担的法定义务区别开。

2、借鉴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指导基层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测算方法,为建立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收入测算体系奠定基础。

3、在动态管理上下功夫,一是按照“年度审核、季度微调”的要求,把家庭经济和生活状况已明显好转的人员坚决清理出去,把急需救助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广大群众,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和群众监督机制;三是指导基层探索建立“渐退帮扶”机制,与劳动、扶贫等部门协调合作,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组织有劳动能力(或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外出务工,以及开发性扶贫工作,营造一种“高高兴兴出低保”的良好氛围,从而打破少数地区存在的“进来容易出去难”的工作僵局。

4、科学实施分类保障,按照省、市的规定,在将保障对象原则上分为三类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三无人员和大病重残、单亲困难家庭”的保障档次和补差水平,相应减小最低保障类别的低保家庭在整个低保对象中所占比例。

(四)加强以农村低保为基础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将农村低保与临时性救助等制度紧密结合,解决低保家庭的特殊性、突发性、暂时性生活困难;同时,加强与医疗、教育、住房、司法、就业等方面的专项救助制度的配套、衔接,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灾、法律等方面的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社会互助和慈善捐赠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使困难群众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进一步完善低保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向省、市请示汇报,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努力督促各乡镇政府健全工作机构,充实人员编制,加强工作力量。

(六)加强基层民政干部的培训,使之规范办事。

1、以入户调查为重点,坚持低保责任追究制度。入户调查是整个低保审批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低保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入户调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评审的结果。在调查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一是坚持深入细致的调查,切实掌握低保对象的各种情况,真正做到了情况清、底子明、问不黄、难不住。二是讲究调查工作的方法,掌握低保对象思想脉博,分析心理活动,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通过一问二看三访,掌握第一手资料。三是对低保对象进行分类调查,重点对象重点跟踪,对家庭收入来源固定的基本没有就业能力的设定为长期保障对象,主要掌握这类对象的人口变化情况;对收入来源不稳定的,有就业能力的设定为短期低保对象,及时了解掌握这类对象的就业情况和收入变化情况;

2、以张榜公示为重点,坚持低保群众监督制度。低保关系到贫困群体的切身利益,低保工作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放心,必须坚持公开、公示的原则。一是进一步加强低保政策公开工作。设置固定的公示栏,对低保的政策法规、申请条件、办事程序等有关内容公布上墙,做到政策公开透明,一目了然;二是公开审批过程和结果,对新增的低保对象实行三次公示,对续保对象实行长期公示,在公示栏内,将审批过程、结果公布于众,让群众了解如何审批,知晓审批结果,随时接受村监督委员会和群众监督;三是设立低保举报箱,公开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只要接到群众举报,三个工作日内就给出处理意见。总之,在低保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阳光操作,确保低保工作公正、公平和公开,提高低保工作的公信度。

城乡低保范文篇6

一、我市贯彻落实城乡低保制度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作为城乡低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城乡低保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市共有14998户、26391人享受低保,其中享受城市低保的有1795户、3950人,占全市城镇居民人口总数的2%;享受农村低保的有13203户、22441人,占全市农村居民人口总数的3.5%。

(一)低保工作有法可依,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为加强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低保业务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各类救助对象的申报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政策标准、救助对象承诺、违规低保查处等事项,严把入保关口、依法施保。市民政局对于各镇街区每个季度新增低保对象,按30%的比例进行抽查复核,确保低保工作稳步推进。为做好低保扩面工作,市政府成立了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市城乡低保清查扩面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召开调度会、深入基层调研、及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等措施,确保了城乡低保清查扩面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使低保户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低保机关的管理和监督,市政府印制了《低保对象须知》,发放到了每个低保户手中。同时,还翻印了《关于加强城乡低保业务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具体规定》,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发放,让群众深入了解低保政策。

(二)审批程序运转有序,低保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入户调查。入户调查核实既是整个低保审批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对低保对象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市政府对低保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对特困户、比较困难户和一般困难户分90元、70元、50元三档发给低保金,平均70元,防止了“一刀切”。对家庭收入来源不固定或不易确定的对象每个季度入户核查一次,符合条件的继续享受,不符合的则予以取消。二是张榜公示。对新增或调整的低保对象在报纸和网站上同步进行公示,并把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等信息在报纸上进行刊登,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审批审核。农村低保工作,将初审权放到了各镇街区,对于新增农村低保家庭由村居、镇街区或中心社区进行评议、推荐、审核,由各镇街区政府或办事处审批。城市低保工作,由民政部门集中管理,在村居和镇街区评议推荐、审核的基础上,由民政部门逐户进行审核评议。

(三)低保标准逐步提高,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我市城镇低保工作从1997年启动,随着物价指数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保障线由每人每年收入低于1000元即可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调整为3360元,补助水平从开始时月人均50元逐步提高到目前的平均170元,城市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工作从1996年启动,保障线由每人每年收入低于400元,调整为1400元,补助水平从开始时月人均33元逐步提高到目前的平均70元。财政部门将城乡低保资金作为重点民生保障资金予以优先足额安排,采取直接支付的方式,通过涉农“一卡通”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确保了低保金发放更加安全、透明、快捷。2010年全市预算安排城乡低保资金2043万元,比2009年增加372万元,增长22.3%,是2007年城乡低保金支出的4.2倍。城乡低保标准的逐步提高,低保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为改善城乡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贯彻落实城乡低保制度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推进迅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一是部分低保户对低保政策了解不够,只知道自己是低保户,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甚至连低保金发放多少,如何领取都不了解。二是部分被取消低保资格的群众,由于缺乏对低保条件、退保理由的了解,加上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解释说明工作不到位,使其存在不满情绪,激化了干群矛盾,导致信访。三是部分处于低保边缘的群众,因不明低保政策,加上低保标准的逐步提高和低保扩面工作的展开,出现争着“要低保”的问题,给基层低保工作开展造成较大压力。

(二)拆户参保现象普遍存在。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城乡居民在参加低保时,要整户推进,但从调查情况看,拆户参保现象还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整户保缺乏刚性要求,缺少行之有效的督导措施,纵容了拆户保的存在;另一方面是基层低保工作人员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低保政策,只考虑到自身便于工作开展。

(三)低保程序操作不够规范。个别村居在办理城乡低保过程中,存在村居负责人大包大揽、评议过程不规范甚至缺失、入户调查走过场、评议结果张榜公示不及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滋生了办人情低保、关系低保、村干部扣发低保存折等现象。个别村居由于干群关系不和谐、村集体凝聚力不强、干部威信差,在低保户评选过程中问题突出、困难重重,低保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困难群众得不到应有保障。

(四)低保家庭收入界定难。由于当前就业的多样性、居民收入的隐蔽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情况难以准确核定。如房产、储蓄、隐性收入和劳务收入等难以合理核定;老年人赡养费收入无法确定;粮食等实物收入难以货币化,加之有些单位受“老好人”思想影响,为不符合条件的低保申请人出具虚假证明,从而出现有些申请低保的群众故意隐瞒收入混保骗保,也大大增加了低保工作的压力和难度。

三、几点建议意见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低保制度的贯彻落实,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城乡低保制度是一项惠及困难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一是发挥正面引导作用。要采取张贴标语、宣传栏展示、媒体报道等多种宣传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低保政策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对低保工作的认识。二是面向广大群众宣传。要将低保工作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审批程序向社会公布,尤其要做好对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宣传、教育和解释说明工作,为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三是组织开展教育培训。要加强对城乡低保工作人员、各镇街区民政助理、各社区(村居)负责同志的城乡低保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尽快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城乡低保工作队伍。

(二)严格落实各项程序,完善低保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实施阳光操作。要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审制度、公示制度等,入户调查、公示、审核等程序要规范、严谨、透明,不能简化、走过场,实现真正的阳光低保。二是开展集中检查。建议成立专门检查组,对各村居低保对象的低保资格进行集中检查,对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人情低保、关系低保、村干部扣发低保存折、应退未退等违规问题进行查处,对于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坚决予以清退。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健全低保工作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四是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城乡低保工作的指导,特别是评议阶段,要动员各个阶层的群众参加,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要建立城乡低保信访受理制,设立举报信箱和投诉电话,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拓展监督渠道。

城乡低保范文篇7

为贯彻落实2008年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1月14日全国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安排好当前低保家庭基本生活,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对低保家庭的影响。各地民政、财政部门要与当地价格、统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制定预案,采取适当调整低保标准、提高低保补助水平和发放临时补贴、进行节前慰问等方式,确保低保对象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定的春节。各地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办发电[2007]70号)要求,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将党中央、国务院对困难群众的关爱落到实处。

二、继续执行2007年中央出台的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的政策。2007年,为了应对物价上涨,根据国务院的部署,民政部、财政部先后三次出台了临时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的政策。根据目前物价情况,这些政策措施2008年继续执行,具体办法由各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继续给予适当补助。

城乡低保范文篇8

第一条为保障城乡居(村)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对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村)民实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

第三条建立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遵循保障城乡居(村)民基本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最低生活保障与法定赡养、抚养相结合,并实行公平、平等、民主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村)委会在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民政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的具体实施。

各级财政、劳动、统计、物价、工会等部门和有关组织应配合、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五条省、市、县民政部门职责:

(一)组织调查研究、制定本级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性文件和具体政策,提出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组织、落实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并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

(二)指导、督促、检查下一级民政部门开展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三)负责管理本级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以下称保障资金);

(四)负责制定本级年度保障资金预算和决算报告;

(五)负责实施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统计汇总、档案管理;

(六)组织、协调、指导各种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帮困工作;

(七)负责有关部门工作的协调;

(八)市、县民政部门负责保障对象的审批和保障金数额的确定。

第六条省、市、县财政部门职责:

(一)配合民政部门实施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拟定具体的保障标准及实施办法;

(二)负责落实和检查本级保障资金的预算和筹集情况,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三)对本级民政部门提出的下一年度的保障资金的预算进行审核,按用款计划保证拨付;

(四)审查本级民政部门编制的每期报表及年终决算,按规定汇总上报;

(五)检查、监督保障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和健全保障资金财务制度,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并定期上报。

第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

(一)按照县民政和财政部门制定的实施办法,组织、落实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二)对申请者的收入情况、生活困难程度进行审核;

(三)负责对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定期复核;

(四)提供咨询服务;

(五)发放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

(六)依法调查、处理骗取、冒领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违法行为;

(七)负责本乡镇、街道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报表统计和档案管理;

(八)组织、协调、指导各种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帮困活动。

第八条居(村)民委员会职责:

(一)接受居(村)民的申请,组织对申请者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对;

(二)张榜公布保障对象的名单;

(三)提供咨询服务;

(四)负责对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定期复核。

第九条部门和单位职责:

(一)负责对本部门、单位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下(待)岗人员、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请出具有关证明;

(二)准确提供本部门、单位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者的工资收入、各种生活补助收入和各种救济收入(含临时援助、资助)的数额和领取的时间,及申请者下(待)岗、失业的日期。

第三章保障对象

第十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指有本辖区内常住户口,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村)民,主要有以下四类人员:

(一)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以下简称“三无”人员)的居民;

(二)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三)在职和下(待)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四)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村)民(不包括农村五保对象)。

第十一条申请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家庭生活水平的;

(二)家庭有非生活必需的高档消费品、有超出家庭人员居住面积需要并用于牟利的房产或其他不动产的;

(三)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或参加劳动的;

(四)违反《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未采取补救措施的。

第四章保障对象家庭收入的计算

第十二条本办法所称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抚养关系的下列人员:

(一)夫妻;

(二)父母与未成年的子女、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子女与无生活来源的父母(养父母、继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亡故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四)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

(五)父母与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子女,尚在校就读的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子女。

第十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家庭收入,是家庭全体成员收入的总和,包括以下内容:

(一)各类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各类劳动收入;

(二)继承、接受赠与以及利息、红利、有价证券等收入;

(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养老金、赡养费、抚养费等;

(四)其他应计入的家庭收入。

第十四条家庭收入不稳定时,按申请时前6个月收入的平均数计算;家庭收入属一次性收入时,将其分摊到6个月计算。

第十五条凡年满18周岁至女性年满55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按月领取工资或劳动报酬的城乡居(村)民按实际月收入计算收入。城乡居(村)民的其他非固定收入计算方法参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赡养(抚养)义务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为无力提供赡养(抚养)费;赡养(抚养)义务人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当地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应先支出赡养(抚养)费,如果被赡养(抚养)人不在同一家庭,则将应付的赡养(抚养)费除以被赡养(抚养)人数,得出付给每个被赡养(抚养)人的赡养(抚养)费。

第十七条本办法第十条中第一类保障对象如其原来享受的生活救济标准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按原救济标准发放。

第十八条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待遇的优抚对象等人员的抚恤金等;

(二)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县以上人民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

(三)独生子女保健费;

(四)丧葬费。

第五章保障标准

第十九条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以既保障基本生活,又有利于克服依赖思想的原则,结合当地下列因素:

(一)人均实际生活水平;

(二)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费用;

(三)物价指数;

(四)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

(五)与其他各项社会保障标准相衔接。

第二十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会同当地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根据当地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第六章保障资金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财政预算安排。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财政和乡镇、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共同负担。

第二十三条实施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资金,按照分级负责的办法,应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的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安排,应由乡镇和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负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第二十四条建立保障资金预决算编制和报表制度:

(一)每年年底前由各级民政部门依据保障对象的人数及应补差金额数,提出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列入预算,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同级人大批准,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年度支出预算计划;

(二)民政部门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核定的年度预算计划,按照实际保障对象人数编制每月(季)实际发放保障金支出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由财政部门根据月(季)支出计划定期拨款到民政部门,由民政部门按程序负责发放;

(三)县民政部门于每月5日前,向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本县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上月支出月(季)报表;地级市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每年7月10日前和下一年1月10日前向省财政部门、省民政部门报送本市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上、下半年支出半年度报表;

(四)保障金的结余,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结转下年度使用,统一列入下年度保障资金支出预算计划。

第二十五条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

(一)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必须按照预算内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二)街道(乡镇)民政部门必须建立保障对象分户基本情况登记表册(含家庭人员、收入来源、领取保障金时间等),并根据家庭人员和家庭收入增减变化进行调整,县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该设置保障资金明细帐;

(三)街道(乡镇)民政部门发放保障金时,必须使用省统一印制的《××年××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登记表》,并以此作为财务记(入)帐的原始凭证;

(四)保障金的支出,列入政府预算支出科目,用于反映城乡居(村)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

第二十六条保障金的使用应接受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的检查、审查和监督。

第七章保障金的申请审批程序

第二十七条保障对象申请保障金,由申请者户主向户籍所在地居(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报《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一式三份),并出具单位及家庭收入等有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八条居(村)委会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者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签署意见后将申请者有关材料和调查情况上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审核。

第二十九条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在10日内对申请者家庭情况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报送所在地县民政部门审批。

第三十条县民政部门应在10日内对申请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应确定救济数额,将《申请表》一份报上级民政部门备案,一份留存归档,一份发回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作为发放保障金的依据,并同时下发《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以下简称《领取证》)。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一条居(村)委会应及时将批准的保障对象名单、保障金额等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八章保障金发放程序

第三十二条对经批准领取保障金的家庭,其领取日期应当自作出批准之日的当月计算,领取期限除城市“三无”人员为一年,其它人员为半年,领取期限届满后,应在届满前30日内重新申请,如不重新申请,则取消其保障资格,收回《领取证》。

第三十三条县民政部门每月将本级负担的保障资金足额下拨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第三十四条保障金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每月按规定发放。保障对象持《领取证》、身份证和户口簿,每月按规定日期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领取保障金。

第三十五条每月保障金发放结束2日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将《年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登记表》(附本或复印件)报县民政部门备案。

第九章保障金变更转移

第三十六条县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居(村)委会必须定期对领取保障金家庭的收入变动情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复核。

领取保障金的家庭应当如实反映其收入情况,接受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居(村)委会的检查。

第三十七条领取保障金的家庭收入状况发生变化的,应在当月向居(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告,办理调整保障金发放数量和停止发放保障金的变更手续。

第三十八条停发保障金的对象必须将《领取证》交回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交回县民政部门核销;调整保障金发放数量的对象应重新填写《申请表》,进行再次审批。

第三十九条领取保障金家庭的户籍所在地因迁移发生变动的,应办理保障金领取转移手续。

第十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从事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部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擅自改变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的;

(二)贪污、挪用、扣压、拖欠保障金或收取贿赂的;

(三)玩忽职守,影响最低保障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出具不实证明的。

第四十一条对在领取保障金期间家庭收入等情况发生变化而不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继续领取或多领保障金的,由发放保障金的部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追回其已经领取的保障金。

第四十二条对采用虚报或者隐瞒实情、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冒领保障金的,由发放保障金的部门追回其已经领取的保障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申请保障金未得到答复,或者申请者认为自己符合条件而未被批准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城乡低保范文篇9

一、制定城乡低保标准的依据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1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云政发〔〕77号)、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关于下达年城市低保省级补助资金的通知》(云财社〔〕200号)和《关于下达年农村低保省级补助资金的通知》(云财社〔〕201号)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意见的通知》(保政办发〔〕143号)的规定,我县城乡低保标准按照能够维持城乡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须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标准的确定遵循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政府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生产自救,并随着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二、制定城乡低保标准的测算方法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农民人均纯收入,制定科学规范的城乡低保标准。具体测算公式为:

1.城市低保标准=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例(25%—30%)±调整数

2.农村低保标准=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25%—30%)±调整数

根据县统计局的数据,年末,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4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76元,测算出县年城乡低保标准为:

城市低保标准=(9487×27%)/12+15=228元/人/月;

农村低保标准=(3376×32%)/12+12=102元/人/月。

三、调整城乡低保标准的程序

城乡低保标准的调整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基础数据采集。每年第一季度,由县统计、发改、人事、财政等部门分别按各自的职责分工,提供上一年度的相关数据。

(二)低保标准测算。由县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测算,并制定出调整或不予调整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方案。原则上,当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或累计上涨超过5%时,即应该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在调整城乡低保标准时,还应该考虑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使低保对象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三)低保标准调整方案的报批。每年对城乡低保标准进行调整之前,应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县民政局应结合社会各方面意见,测算城乡低保标准,对调整方案进行修订,报请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四)公布低保标准。根据县人民政府的批复,县民政局以适当方式通过网站、电视等媒体,将新的城乡低保标准向社会公告,并按批复要求的时间执行。

(五)低保标准调整的时间要求。年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工作要在10月底前完成。从2012年起,每年由县民政局会同县统计、发改、人事、财政等部门,根据上年度相关数据测定并提出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意见,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市民政局备案后,向社会公布执行。

四、资金筹措

城市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建立后,县财政仍按现行比例配套保障资金。农村低保标准的增长机制,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执行,保障金由中央、省级财政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民政局、发改局、财政局、统计局、人事局、扶贫办、新农办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民政局,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城乡低保范文篇10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标扩面工作。刚才,同志传达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扩面工作的通知》,内容具体,措施得力,要求明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城乡低保扩面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全县各级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民生。今年,县委、县政府专门把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列入民生工程之一,为我们做好城乡低保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对困难群众实施更加全面、及时、有效的救助和帮扶,让他们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也是坚持和实践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因此,做好城乡低保工作,不仅是一项业务工作,而且是重要的政治任务。总的来讲,我县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市要求相比,与特困群众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工作的顺利开展,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各乡镇、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认识,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作为当前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和一项政治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再动员、再部署,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圆满完成这项工作任务。

二、站在服务困难群众的高度扎实做好城乡低保扩面工作

做好今年的城乡低保扩面工作,对于城乡低保事业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要明确目标任务。根据上级要求,今年城市低保对象保障标准,省、市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调整到300元;县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调整到260元,根据我县财力状况,本次城市低保新增500人;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1200元调整到1400元,全县新增低保对象5000人左右。扩面对象保障金全部从今年1月起执行。各乡镇、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分类施保政策,准确核定家庭类别,补助档次,对保障对象中的在乡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70岁以上的老年人、重病患者、单亲家庭及其他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家庭个体成员实行最高保障;对生存环境恶劣或因其他原因致使生活暂时难以维系的一般贫困户,保障标准要适当偏低一些。

二要准确把握原则。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我县自然灾害频繁,因灾因病返贫的人口数量仍然较大,而从已经享受保障政策的人员来看,乡与乡、村与村之间还不够平衡,补差标准也不尽合理,在指标的分配和对象的确定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经济基础、自然条件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本次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中要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将城乡之间、乡镇和村之间、低保和五保之间通盘考虑,既要兼顾各方面因素,又要突出工作重点,做到按重点施保。2、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科学合理地制定补差标准是实施城乡低保的重要依据。如果标准过高,容易使一部分人产生依赖思想,如果标准过低,不能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就达不到为民解困的保障效果。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根据每个乡镇、每个村的实际,制定不同的保障措施和办法,坚持分类指导,做到动态管理、按需施保。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阳光操作。这次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量大面宽,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只有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加大工作的开放度、增强透明度、扩大参与度,把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置于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才能真正达到让群众满意的目的。要严格工作程序,实行张榜公示,坚决杜绝优亲厚友等不规范行为发生,做到公开政策、公平对待、公正施保、阳光操作,切实维护城乡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

三要抓住重点环节。按照上级要求,城乡低保要在7月15日前完成提标扩面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求严格,环节较多。这就要求各乡镇和有关单位一定要周密安排,紧扣环节,严把"四个关口"。一是严把宣传培训关。各乡镇要迅速行动,尽快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各村街要召开群众会议,把政策宣传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民政工作人员要深入各乡镇认真做好业务指导工作。二是严把入户调查关。要把政策宣传作为前提,认真宣传讲解,增强宣传效果,让群众明白政策,广泛参与评议和监督,让保障对象理解政策,自觉配合核查。在入户核查中,要将所有已保对象和新申请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核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保一次到位。三是严把民主评议关。要将提标调标对象从最困难向次困难依次进行排序,确定补助类别档次,进行评议公示,做到定户准确,补助合理,群众赞成。四是严把资金发放关。经过审批的提标调标和新纳入保障对象,以乡镇为单位上报民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按照社会化发放的原则,将资金转到相关金融部门,直接将资金打进帐户。时间从今年1月起执行。

三、加强领导,确保扩面工作顺利进行

城乡低保工作社会关注度高,责任重大,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的领导,县里成立了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对提标扩面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和协调指导。会后,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进行认真研究部署,迅速行动,全面开展工作。

二是要加强协作配合。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民政部门要坚持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门要抓好资金筹措落实;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农村低保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必须不折不扣地用在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身上。县里将成立督查组,及时深入乡镇开展督查,保证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城乡低保提标扩面结束后,县里要组织力量检查验收,对存在问题较多的要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