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充分就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4:44:13

城乡充分就业

城乡充分就业范文篇1

一、2009年我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回顾

2009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特别是市委33号文件和市政府77号文件出台以后,各区(市)县和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2009年,全市新增就业12万人,其中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4万人,“4090”等困难援助对象实现再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全市再就业培训7.7万人,创业培训7284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8.1万人提供了免费服务。农劳转移输出规模达156.69万人,劳务收入76.42亿元。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支付各项再就业补贴6700万元,减免税费2864万元,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省上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基本形成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框架。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统筹城乡就业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及时制定了有关配套文件。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实际也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意见,全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二)基本形成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六个机制。即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运行机制、调控机制、区(市)县之间的就业互动机制、培训机制、灵活就业机制和较为规范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

(三)基本形成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工作体系。全市已建立乡镇(街道)、农民集中居住区劳动保障所316个,配备工作人员1026人;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845个,聘用工作人员1793人,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个落实”。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已与高新区和19个区(市)县的420个街道(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劳动保障站(所)实现联网,基本实现了全市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社保等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四)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典型。各区(市)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各区(市)县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有效地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开展。

(五)基本形成了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险工作格局。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全市在稳步推进城镇社会保险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办法,积极推进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险工作。全市参加综合保险的人数达到223.5万人,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人数达到28.19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的14.01万人,对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政府补贴资金全部落实到位,部分区(市)县还积极开展了农民社会保险工作的试点。

二、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尽管2009年全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保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还没有实现较大突破,还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各区(市)县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有的地方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原则要求多,有力措施少;有的创新意识不强,针对性不足。在上次会上讲到的失地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针对性不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具体到人头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我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为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发展是带动就业增长的“火车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加快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我市务工的外来劳动力约有100万人,而我们自身还有几十万人没有就业再就业,因此,我们既要着力抓好我市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又要努力为全省就业再就业多作贡献。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市政府已作出决定,从2009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市建设成为比较充分就业城市。2010年,全市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有:五城区及高新区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近郊区县65%以上的街道(乡镇)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远郊市县45%以上的街道(乡镇)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其中“4090”等援助对象实现再就业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消除“零就业”家庭(“零就业”家庭中至少保证1人实现就业);开通“就业援助96110”。全年完成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前引导性培训3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万人次;全年完成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8万人;农民集中居住区已登记失地农民就业率达80%以上。各区(市)县要围绕上述目标,从实际出发,细化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要围绕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就业援助体系、优惠政策扶持体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的工作要求,拓宽思路,增添措施,狠抓落实。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一级目标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各区(市)县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分析城乡就业形势,统筹指导、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确保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三、2010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要完成2010年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目标任务,我们要重点做好10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国务院36号文件及7个配套文件、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贯彻文件都制定了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概括起来就是8个字:延伸、扩展、调整、充实。延伸,就是对原有的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审批截止期延续到2008年。扩展,就是把再就业政策的扶持对象扩展到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以及失地无业农民。调整,就是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原来的没有限额改为在限额内减免;对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方式由按比例减免,调整为按实际招用人数定额依次减免。充实,就是增加了稳定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和促进培训的技能鉴定补贴,并对补贴对象、范围和享受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一定要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尤其要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工作,确保新政策的顺利启动和有效落实。各区(市)县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明确政策扶持对象的范围和申领享受政策的程序,保证基层单位能够正确执行、熟练操作,使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对政策内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针对目前“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我们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这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检验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确保就业工作收到实效的重要保障。就业实名制是我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新办法,对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积极作用已初步显现。年初,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市就业实名制工作实施方案》(成办[2010]1号),各区(市)县要根据市上的统一部署,抓紧组织实施。要组织人员集中开展入户调查、统计,完成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完成城乡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有转移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完成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建立以上三类适龄劳动者电子信息档案和信息数据库。通过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进”、“出”数据库的动态信息,及时清理隐性就业,实现对劳动力就业的跟踪服务和管理。要建立起城乡劳动力资源统计普查制度、就业失业动态管理制度、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就业补贴制度等就业制度体系,加强对城乡劳动力录用备案和失业、就业登记管理,使实名制及时记录的动态管理工作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推广试点中实行的“一图一表四册”(即一张社区居民居住平面图,一张社区居民统计表,已就业人员登记册、失业人员登记册、无就业意愿人员登记册、新增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登记册)和“六本账”(失业人员台账、技能培训台账、社区用工信息台账、求职安置台账、社会保险台账和退休人员台账)、“六个清”(失业原因清、家庭和个人状况清、社保关系清、技能水平清、就业意愿清、安置去向清)等典型经验,完善和丰富就业实名制。公务员之家:

(三)大力开展“机关干部分片定责入户促就业”工作。为确保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机关干部分片定责入户促进充分就业”工作。工作的核心是动员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各街道(乡镇)、社区(包括农民集中居住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分片定责入户促进就业,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就业援助。市上还在市级各部门中抽调干部组建了20个“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督导组”,负责督促指导区(市)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联系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街乡),还要随机抽查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市统计局也将定期、不定期地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已印发了此项工作的具体方案,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各区(市)县也要按照市上的做法,抽调机关干部分片负责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街乡)工作,并深入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家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希望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抽调精兵强将深入一线,进一步发扬领导干部亲民为民,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真正把市委、市政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四)突出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区(市)县要高度重视,要将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要严格按照成办发[2009]77号文件要求,制定就业配套规划,夯实社区就业工作基础,完善社区运行机制,做到三个同步(居住区规划与促进就业方案同步、居住区建设与农民培训同步、项目引进与扩大就业同步)。各区(市)县要从实际出发,把做好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作为促进充分就业工作的抓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载体,从小区规划、配套建设、居住环境、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软硬件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培训、公益性岗位调配、就业援助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每个区(市)县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就是每个区(市)县促进充分就业工作的亮点和典型,要给予特别的重视,通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充分就业来推动整个地区的充分就业。

(五)开通“就业援助96110”。2009年,在我市结存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4090”等就业困难人员就占了近一半。这部分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劳动技能单一等因素,难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政府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和特殊手段帮助其就业,这是“政府促进就业”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政府决定,在今年3月内开通“就业援助96110”。其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为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就业实现最有效的生活保障,对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工作不挑不选的就业困难人员,兑现两个工作日帮助就业的社会承诺。“就业援助96110”由市上统一规划、统一提供技术支撑、统一工作内容和程序,高新区和19个区(市)县同步实施。

(六)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培训效率不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有的区(市)县也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总体上还未根本好转。今年,要结合“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能力促创业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专项计划的实施,进一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开展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培训效果的监测和评估,科学分析培训需求、合理设计培训课程、严格实施项目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和效率。要大力提倡“订单式”培训,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今年培训补贴的拨付要严格与培训的实际效果挂钩,以确保政府的投入切实见到成效。

(七)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要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军队复员干部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主要是落实好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积极开展对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广泛收集和提供用工信息服务,继续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做好输出输入双向对接工作。发挥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的政策效应,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鼓励青年学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做好对失业登记大学生毕生的组织管理,加强青年职业见习基地建设,提供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对军队转业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要及时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窗口,为军队转业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再就业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

(八)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在去年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与高新区和19个区(市)县的420个街道(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劳动保障站(所)实现联网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实现所有街道(乡镇)和规模较大的社区与市、区(市)县的互联互通。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搭建高效快捷的信息平台。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内在所有示范村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并适时开通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农村劳动力培训、开发和转移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将纳入全国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试点城市。

(九)切实抓好市政府93号令的贯彻落实。今年贯彻93号令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

即以一个街道(乡镇)为一个网格,各区(市)县形成若干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对所有用人单位执行市政府93号令基本情况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督促用人单位实现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全员参加社保足额缴费、按时足额支付工资、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每个网格落实2名以上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并发挥劳动保障协理员作用,对网格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控和信息采集。同时,建立全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将采集的信息输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进行网上监察,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监督检查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保护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市政府93号令的贯彻落实。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开通并健全市和高新区、19个区(市)县农民工维权投诉举报热线,受理投诉举报结案率达到90%以上。

(十)精心组织促进充分就业的专项活动。要通过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区(市)县活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集中展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果,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要通过这些专项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就业,支持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促进充分就业的良好局面。

城乡充分就业范文篇2

一、20*年我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回顾

20*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特别是市委33号文件和市政府77号文件出台以后,各区(市)县和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20*年,全市新增就业12万人,其中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4万人,“4*0”等困难援助对象实现再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全市再就业培训7.7万人,创业培训7284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8.1万人提供了免费服务。农劳转移输出规模达156.69万人,劳务收入76.42亿元。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支付各项再就业补贴6700万元,减免税费2864万元,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省上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基本形成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框架。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统筹城乡就业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及时制定了有关配套文件。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实际也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意见,全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二)基本形成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六个机制。即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运行机制、调控机制、区(市)县之间的就业互动机制、培训机制、灵活就业机制和较为规范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

(三)基本形成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工作体系。全市已建立乡镇(街道)、农民集中居住区劳动保障所316个,配备工作人员1026人;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845个,聘用工作人员1793人,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个落实”。XX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已与XX高新区和19个区(市)县的420个街道(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劳动保障站(所)实现联网,基本实现了全市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社保等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四)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典型。各区(市)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各区(市)县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有效地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开展。

(五)基本形成了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险工作格局。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全市在稳步推进城镇社会保险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办法,积极推进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险工作。全市参加综合保险的人数达到223.5万人,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人数达到28.19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的14.01万人,对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政府补贴资金全部落实到位,部分区(市)县还积极开展了农民社会保险工作的试点。

二、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尽管20*年全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保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还没有实现较大突破,还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各区(市)县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有的地方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原则要求多,有力措施少;有的创新意识不强,针对性不足。在上次会上讲到的失地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针对性不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具体到人头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我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为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发展是带动就业增长的“火车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加快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我市务工的外来劳动力约有100万人,而我们自身还有几十万人没有就业再就业,因此,我们既要着力抓好我市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又要努力为全省就业再就业多作贡献。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市政府已作出决定,从20*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市建设成为比较充分就业城市。20*年,全市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有:五城区及XX高新区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近郊区县65%以上的街道(乡镇)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远郊市县45%以上的街道(乡镇)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其中“4*0”等援助对象实现再就业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消除“零就业”家庭(“零就业”家庭中至少保证1人实现就业);开通“就业援助96110”。全年完成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前引导性培训3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万人次;全年完成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8万人;农民集中居住区已登记失地农民就业率达80%以上。各区(市)县要围绕上述目标,从实际出发,细化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要围绕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就业援助体系、优惠政策扶持体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的工作要求,拓宽思路,增添措施,狠抓落实。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一级目标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各区(市)县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分析城乡就业形势,统筹指导、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确保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三、20*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要完成20*年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目标任务,我们要重点做好10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国务院36号文件及7个配套文件、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贯彻文件都制定了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概括起来就是8个字:延伸、扩展、调整、充实。延伸,就是对原有的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审批截止期延续到2008年。扩展,就是把再就业政策的扶持对象扩展到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以及失地无业农民。调整,就是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原来的没有限额改为在限额内减免;对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方式由按比例减免,调整为按实际招用人数定额依次减免。充实,就是增加了稳定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和促进培训的技能鉴定补贴,并对补贴对象、范围和享受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一定要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尤其要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工作,确保新政策的顺利启动和有效落实。各区(市)县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明确政策扶持对象的范围和申领享受政策的程序,保证基层单位能够正确执行、熟练操作,使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对政策内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针对目前“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我们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这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检验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确保就业工作收到实效的重要保障。就业实名制是我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新办法,对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积极作用已初步显现。年初,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市就业实名制工作实施方案》(成办发[20*]1号),各区(市)县要根据市上的统一部署,抓紧组织实施。要组织人员集中开展入户调查、统计,完成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完成城乡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有转移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完成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建立以上三类适龄劳动者电子信息档案和信息数据库。通过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进”、“出”数据库的动态信息,及时清理隐性就业,实现对劳动力就业的跟踪服务和管理。要建立起城乡劳动力资源统计普查制度、就业失业动态管理制度、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就业补贴制度等就业制度体系,加强对城乡劳动力录用备案和失业、就业登记管理,使实名制及时记录的动态管理工作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推广试点中实行的“一图一表四册”(即一张社区居民居住平面图,一张社区居民统计表,已就业人员登记册、失业人员登记册、无就业意愿人员登记册、新增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登记册)和“六本账”(失业人员台账、技能培训台账、社区用工信息台账、求职安置台账、社会保险台账和退休人员台账)、“六个清”(失业原因清、家庭和个人状况清、社保关系清、技能水平清、就业意愿清、安置去向清)等典型经验,完善和丰富就业实名制。

(三)大力开展“机关干部分片定责入户促就业”工作。为确保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机关干部分片定责入户促进充分就业”工作。工作的核心是动员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各街道(乡镇)、社区(包括农民集中居住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分片定责入户促进就业,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就业援助。市上还在市级各部门中抽调干部组建了20个“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督导组”,负责督促指导区(市)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联系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街乡),还要随机抽查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市统计局也将定期、不定期地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已印发了此项工作的具体方案,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各区(市)县也要按照市上的做法,抽调机关干部分片负责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街乡)工作,并深入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家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希望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抽调精兵强将深入一线,进一步发扬领导干部亲民为民,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真正把市委、市政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四)突出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区(市)县要高度重视,要将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要严格按照成办发[20*]77号文件要求,制定就业配套规划,夯实社区就业工作基础,完善社区运行机制,做到三个同步(居住区规划与促进就业方案同步、居住区建设与农民培训同步、项目引进与扩大就业同步)。各区(市)县要从实际出发,把做好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作为促进充分就业工作的抓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载体,从小区规划、配套建设、居住环境、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软硬件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培训、公益性岗位调配、就业援助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每个区(市)县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就是每个区(市)县促进充分就业工作的亮点和典型,要给予特别的重视,通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充分就业来推动整个地区的充分就业。

(五)开通“就业援助96110”。20*年,在我市结存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4*0”等就业困难人员就占了近一半。这部分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劳动技能单一等因素,难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政府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和特殊手段帮助其就业,这是“政府促进就业”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政府决定,在今年3月内开通“就业援助96110”。其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为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就业实现最有效的生活保障,对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工作不挑不选的就业困难人员,兑现两个工作日帮助就业的社会承诺。“就业援助96110”由市上统一规划、统一提供技术支撑、统一工作内容和程序,XX高新区和19个区(市)县同步实施。

(六)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培训效率不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有的区(市)县也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总体上还未根本好转。今年,要结合“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能力促创业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专项计划的实施,进一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开展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培训效果的监测和评估,科学分析培训需求、合理设计培训课程、严格实施项目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和效率。要大力提倡“订单式”培训,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今年培训补贴的拨付要严格与培训的实际效果挂钩,以确保政府的投入切实见到成效。

(七)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要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军队复员干部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主要是落实好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积极开展对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广泛收集和提供用工信息服务,继续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做好输出输入双向对接工作。发挥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的政策效应,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鼓励青年学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做好对失业登记大学生毕生的组织管理,加强青年职业见习基地建设,提供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对军队转业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要及时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窗口,为军队转业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再就业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

(八)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在去年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与XX高新区和19个区(市)县的420个街道(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劳动保障站(所)实现联网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实现所有街道(乡镇)和规模较大的社区与市、区(市)县的互联互通。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搭建高效快捷的信息平台。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内在所有示范村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并适时开通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农村劳动力培训、开发和转移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将XX纳入全国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试点城市。

(九)切实抓好市政府93号令的贯彻落实。今年贯彻93号令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

即以一个街道(乡镇)为一个网格,各区(市)县形成若干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对所有用人单位执行市政府93号令基本情况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督促用人单位实现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全员参加社保足额缴费、按时足额支付工资、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每个网格落实2名以上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并发挥劳动保障协理员作用,对网格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控和信息采集。同时,建立全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将采集的信息输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进行网上监察,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监督检查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保护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市政府93号令的贯彻落实。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开通并健全市和XX高新区、19个区(市)县农民工维权投诉举报热线,受理投诉举报结案率达到90%以上。

(十)精心组织促进充分就业的专项活动。要通过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区(市)县活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集中展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果,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要通过这些专项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就业,支持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促进充分就业的良好局面。

城乡充分就业范文篇3

一、切实肩负工作责任

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为市民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创业就业倍增效应,实现城乡充分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乡就业制度改革,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全市上下尤其是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迎难而上,创新举措,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顺利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目标。但是,当前我市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双重影响,我市就业工作面临新增就业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矛盾加剧、稳定就业压力增大等困难问题,全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活动,全力抓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一是要以加快发展促进就业,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二是要以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创业服务和培训,改善创业环境,鼓励扶持更多城乡劳动者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三是要以加大援助帮助就业,强化就业援助政策完善和落实,切实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稳定就业,确保在年前达到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工作要求。

二、切实抓好重点工作

要巩固既有工作成果,突出重点工作,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

(一)突出扶持重点人群就业。一是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实施“科技创业工程”,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自主创业,同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二是着力抓好农民工就业,积极实施“转移创业工程”和“回乡创业工程”,重点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区富余劳动力创业和返乡农民工在农业产业方面创业,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及时提供有效岗位信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工有序就业。三是着力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积极实施“自立创业工程”和“自强创业工程”,重点帮助更多的城镇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尤其是灾区就业困难人员实行重点帮扶。

(二)突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健全就业服务组织,加快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就业服务中介,规范就业中介服务市场,更好地发挥创业促进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不断提升就业服务功能和效率。二是健全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有效征集满足城乡不同层次劳动者需求的创业项目,加快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强化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为载体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建立创业信息机制,及时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建立创业项目市场化运作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就业创业项目储备,建立创业指导咨询机制,为创业者提供从方案设计到跟踪扶持的“一条龙”创业服务,努力提高创业企业开业成功率和存活率。

(三)突出强化就业技能培训。一是扩大就业培训范围,加快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创业培训体系,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特别要在大专院校加快建立在校学生创业培训服务机制,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二是提高就业培训工作质量,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就业培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积极开展量体裁衣、订单定向等灵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培训机构和培训活动监督管理,规范培训标准和要求,着力打造培训品牌。此外,也可以一些培训机构就业率、成功率等方面信息,推动培训机构在竞争中提升培训质量。三是开展多元化的就业培训,深入推进系列培训就业行动计划,积极实施针对特殊人群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引导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就业培训水平。

三、切实强化工作保障

实现城乡充分就业,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条件是重要前提。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改善就业环境,为进一步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政策扶持。国家和省市均已出台促进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积极制定系列配套政策,进一步细化操作办法,健全和落实有利于城乡劳动者创业的税费减免、融资服务、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加快完善城乡充分就业政策体系,切实改善创业环境。

(二)加强财政支持。各级政府要建立与本级财政收入协调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特别是要强化创业指导服务补贴、创业孵化基地补贴、创业项目征集和评估补贴等城乡劳动者创业补贴,为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城乡充分就业范文篇4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保障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统筹城乡就业、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地、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年初及时成立了以主任王其林同志任组长,副主任赵新天、杨万银、纪检组长宋海燕、调研员范开明、王志福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移民办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9月份领导班子调整后及时充实了领导小组成员,加强对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领导,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制定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实施意见,落实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

二、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完成了公益性腾岗目标,帮助1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二)落实部门职工权益保障工作,本单位应参加社会保障的职工做到了应保尽保,按照有关规定,单位聘用人员购买了失业、养老保险;建立了聘用人员信息档案,用工劳动合同签定率达100%;

(三)健全了突发事件和集体上访处理制度,信访信息上报率达100%。继续实行每季度班子成员带领科室干部下乡巡访制度和每周三班子成员轮流在信访科现场办公制度,积极推进市级部门的“大集访”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处理移民突发性群体上访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掌握不稳定苗头。

三、促进紫坪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今年以来,我办加强与紫坪铺公司的联系,采取有利措施,继续督促有关乡镇做好已搬迁移民的安置收尾工作。及时完成了库周滑坡塌岸和不良地质影响涉及的移民的搬迁,按技术规范实施并完成了库区第三期库底清理工作,保证了紫坪铺工程提前实现四台机组全部发电。

四、突出重点,围绕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和产业发展年开展本职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会议精神,完善移民政策试点工作,完成农村移民补偿决算兑付工作。

二是继续做好在建项目的建设工作。完成龙池复建公路建设并通过上级部门和专家的竣工验收,监督、指导龙池镇实施新集镇建设,强化工程管理,做好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协调配合工作,保证工程质量,推进建设进程。

三是继续实施培训工程,抓好农村移民生产技术技能更新培训。为积极推动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尽快帮助移民恢复生产,继续指导、督促安置乡镇完成20*年大、小春大田种植等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移民达4500人次。同时,针对移民致富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的途径,但又缺乏技术,难以找到工作这一实际,继续在18-35周岁的移民劳动力中开展外出务工实用技术培训,开办SYB、保安、家政服务、建筑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移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门路,有40人参加培训并领取了培训合格证书。

城乡充分就业范文篇5

为进一步做好20*年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督导组的有关要求,为确保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目标落到实处,现就我办相关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统筹城乡就业、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地、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高统筹城乡就业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

主要目标任务:切实做好项目建设“三同步”工作,项目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工作量不少于60%;完成公益性岗位腾岗目标,帮助对口联系乡镇胥家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按有关规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补充保险、失业保险;完成市上下达的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及其他目标任务。

二、突出重点,围绕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开展本职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会议精神,完善移民政策试点工作,完成农村移民补偿决算兑付工作;二是完成库周不良地质影响区域移民的搬迁补偿安置工作和库区841米至877米高程的库底清理工作;三是继续实施培训工程,抓好农村移民生产技术技能更新培训。为积极推动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尽快帮助移民恢复生产,继续指导、督促安置乡镇完成20*年大春、小春大田种植等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同时,针对移民致富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的途径,但又缺乏技术,难以找到工作这一实际,继续在18-35周岁的移民劳动力中开展外出务工实用技术培训,开办SYB、保安、家政服务、建筑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移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门路;四是全面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按时足额将后扶资金直补到移民个人。在今年做好开展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直补的准备工作,指导乡镇搞好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查登记表的汇总、核对、上报工作。五是健全突发事件和集体上访处理制度,信访信息上报率100%。继续实行每季度班子成员带领科室干部下乡巡访制度和每周三班子成员轮流在信访科现场办公制度,积极推进市级部门的“大集访”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处理移民突发性群体上访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掌握不稳定苗头。今年,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特别是督促乡镇移民办对那些已经安置的移民,按政策规定享有的承包地、基础设施等未完善的,要尽快落实,要帮助移民尽快与当地村民相融,发展生产,维护稳定。

城乡充分就业范文篇6

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为市民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创业就业倍增效应,实现城乡充分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乡就业制度改革,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全市上下尤其是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迎难而上,创新举措,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顺利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目标。但是,当前我市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双重影响,我市就业工作面临新增就业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矛盾加剧、稳定就业压力增大等困难问题,全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活动,全力抓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一是要以加快发展促进就业,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二是要以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创业服务和培训,改善创业环境,鼓励扶持更多城乡劳动者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三是要以加大援助帮助就业,强化就业援助政策完善和落实,切实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稳定就业,确保在2010年前达到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工作要求。

二、切实抓好重点工作

要巩固既有工作成果,突出重点工作,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

(一)突出扶持重点人群就业。一是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实施“科技创业工程”,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自主创业,同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二是着力抓好农民工就业,积极实施“转移创业工程”和“回乡创业工程”,重点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区富余劳动力创业和返乡农民工在农业产业方面创业,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及时提供有效岗位信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工有序就业。三是着力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积极实施“自立创业工程”和“自强创业工程”,重点帮助更多的城镇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尤其是灾区就业困难人员实行重点帮扶。

(二)突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健全就业服务组织,加快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就业服务中介,规范就业中介服务市场,更好地发挥创业促进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不断提升就业服务功能和效率。二是健全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有效征集满足城乡不同层次劳动者需求的创业项目,加快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强化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为载体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建立创业信息机制,及时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建立创业项目市场化运作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就业创业项目储备,建立创业指导咨询机制,为创业者提供从方案设计到跟踪扶持的“一条龙”创业服务,努力提高创业企业开业成功率和存活率。

(三)突出强化就业技能培训。一是扩大就业培训范围,加快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创业培训体系,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特别要在大专院校加快建立在校学生创业培训服务机制,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二是提高就业培训工作质量,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就业培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积极开展量体裁衣、订单定向等灵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培训机构和培训活动监督管理,规范培训标准和要求,着力打造培训品牌。此外,也可以一些培训机构就业率、成功率等方面信息,推动培训机构在竞争中提升培训质量。三是开展多元化的就业培训,深入推进系列培训就业行动计划,积极实施针对特殊人群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引导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就业培训水平。

三、切实强化工作保障

实现城乡充分就业,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条件是重要前提。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改善就业环境,为进一步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政策扶持。国家和省市均已出台促进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积极制定系列配套政策,进一步细化操作办法,健全和落实有利于城乡劳动者创业的税费减免、融资服务、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加快完善城乡充分就业政策体系,切实改善创业环境。

(二)加强财政支持。各级政府要建立与本级财政收入协调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特别是要强化创业指导服务补贴、创业孵化基地补贴、创业项目征集和评估补贴等城乡劳动者创业补贴,为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城乡充分就业范文篇7

一、组织保障

成立我局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小组。由李枫同志担任组长,蒲国强、高卫无、赵崇江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何仕玉、曾周涛、张绍伟、魏传兴、陈兴来、蒋静、胡龙才、罗强、邓小宁、黄忠等同志组成。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注册监督管理科,由副科长罗小莉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继续坚持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登记权限、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权限下放到各工商所,继续坚持委托工商所验照、年检的方式,授权工商所开展个体工商户验照、企业年检等工作,方便群众办事。其他市场主体登记以及股权质押、动产抵押、商品展销会、户外广告登记均在先政务服务中心办理。食品流通审批按照市局相关规定划分。

三、工作方式

(一)、加强登记服务,坚持在登记窗口推行“六项服务”,即: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急事即办服务、特事特办服务;巩固“三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一次性讲清制、一门接待办理制,为企业登记注册提供优质、便捷、高效、“一站式”的市场准入服务。

(二)、严格执行市工商局《促进震后产业恢复与发展六十条意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个体工商户保留名称变更为个人独资企业,允许个体工商户名称相互转让;放宽经营范围限制,对暂不具备行政许可条件的企业,允许核发“筹建”执照。

(三)、严格执行成都市工商局《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促就业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促就业。高校毕业生或者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出资占注册资本50%)以上举办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可实行公司零首付注册;高校毕业生申办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受资金数额限制,设立登记免于提交验资报告;高校毕业生申办个体工商户免收证照类费用;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申办个人独资企业和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申办合伙企业免收企业设立登记费;高校毕业生从事食品、饮料、日用品、书报刊和居民服务等活动,暂不具备行政许可条件,可申请办理《成都市灵活就业(营业)辅导证》,免于个体工商户登记。

城乡充分就业范文篇8

一、20*年我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回顾

20*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特别是市委33号文件和市政府77号文件出台以后,各区(市)县和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20*年,全市新增就业12万人,其中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4万人,“4*0”等困难援助对象实现再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全市再就业培训7.7万人,创业培训7284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8.1万人提供了免费服务。农劳转移输出规模达156.69万人,劳务收入76.42亿元。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支付各项再就业补贴6700万元,减免税费2864万元,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省上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基本形成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框架。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统筹城乡就业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及时制定了有关配套文件。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实际也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意见,全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二)基本形成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六个机制。即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运行机制、调控机制、区(市)县之间的就业互动机制、培训机制、灵活就业机制和较为规范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

(三)基本形成了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工作体系。全市已建立乡镇(街道)、农民集中居住区劳动保障所316个,配备工作人员1026人;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845个,聘用工作人员1793人,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个落实”。XX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已与XX高新区和19个区(市)县的420个街道(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劳动保障站(所)实现联网,基本实现了全市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社保等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四)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典型。各区(市)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各区(市)县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有效地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开展。

(五)基本形成了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险工作格局。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全市在稳步推进城镇社会保险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办法,积极推进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险工作。全市参加综合保险的人数达到223.5万人,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人数达到28.19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的14.01万人,对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政府补贴资金全部落实到位,部分区(市)县还积极开展了农民社会保险工作的试点。

二、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尽管20*年全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保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还没有实现较大突破,还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各区(市)县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有的地方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原则要求多,有力措施少;有的创新意识不强,针对性不足。在上次会上讲到的失地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针对性不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具体到人头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我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为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发展是带动就业增长的“火车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加快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我市务工的外来劳动力约有100万人,而我们自身还有几十万人没有就业再就业,因此,我们既要着力抓好我市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又要努力为全省就业再就业多作贡献。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市政府已作出决定,从20*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市建设成为比较充分就业城市。20*年,全市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有:五城区及XX高新区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近郊区县65%以上的街道(乡镇)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远郊市县45%以上的街道(乡镇)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其中“4*0”等援助对象实现再就业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消除“零就业”家庭(“零就业”家庭中至少保证1人实现就业);开通“就业援助96110”。全年完成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前引导性培训3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万人次;全年完成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8万人;农民集中居住区已登记失地农民就业率达80%以上。各区(市)县要围绕上述目标,从实际出发,细化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要围绕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就业援助体系、优惠政策扶持体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的工作要求,拓宽思路,增添措施,狠抓落实。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一级目标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各区(市)县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分析城乡就业形势,统筹指导、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确保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三、20*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要完成20*年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目标任务,我们要重点做好10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国务院36号文件及7个配套文件、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贯彻文件都制定了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概括起来就是8个字:延伸、扩展、调整、充实。延伸,就是对原有的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审批截止期延续到2008年。扩展,就是把再就业政策的扶持对象扩展到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以及失地无业农民。调整,就是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原来的没有限额改为在限额内减免;对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方式由按比例减免,调整为按实际招用人数定额依次减免。充实,就是增加了稳定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和促进培训的技能鉴定补贴,并对补贴对象、范围和享受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一定要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尤其要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工作,确保新政策的顺利启动和有效落实。各区(市)县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明确政策扶持对象的范围和申领享受政策的程序,保证基层单位能够正确执行、熟练操作,使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对政策内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针对目前“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我们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这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检验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确保就业工作收到实效的重要保障。就业实名制是我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新办法,对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积极作用已初步显现。年初,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市就业实名制工作实施方案》(成办发[20*]1号),各区(市)县要根据市上的统一部署,抓紧组织实施。要组织人员集中开展入户调查、统计,完成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完成城乡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有转移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完成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建立以上三类适龄劳动者电子信息档案和信息数据库。通过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进”、“出”数据库的动态信息,及时清理隐性就业,实现对劳动力就业的跟踪服务和管理。要建立起城乡劳动力资源统计普查制度、就业失业动态管理制度、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就业补贴制度等就业制度体系,加强对城乡劳动力录用备案和失业、就业登记管理,使实名制及时记录的动态管理工作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推广试点中实行的“一图一表四册”(即一张社区居民居住平面图,一张社区居民统计表,已就业人员登记册、失业人员登记册、无就业意愿人员登记册、新增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登记册)和“六本账”(失业人员台账、技能培训台账、社区用工信息台账、求职安置台账、社会保险台账和退休人员台账)、“六个清”(失业原因清、家庭和个人状况清、社保关系清、技能水平清、就业意愿清、安置去向清)等典型经验,完善和丰富就业实名制。

(三)大力开展“机关干部分片定责入户促就业”工作。为确保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机关干部分片定责入户促进充分就业”工作。工作的核心是动员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各街道(乡镇)、社区(包括农民集中居住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分片定责入户促进就业,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就业援助。市上还在市级各部门中抽调干部组建了20个“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督导组”,负责督促指导区(市)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联系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街乡),还要随机抽查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市统计局也将定期、不定期地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已印发了此项工作的具体方案,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各区(市)县也要按照市上的做法,抽调机关干部分片负责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街乡)工作,并深入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家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希望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抽调精兵强将深入一线,进一步发扬领导干部亲民为民,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真正把市委、市政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四)突出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区(市)县要高度重视,要将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要严格按照成办发[20*]77号文件要求,制定就业配套规划,夯实社区就业工作基础,完善社区运行机制,做到三个同步(居住区规划与促进就业方案同步、居住区建设与农民培训同步、项目引进与扩大就业同步)。各区(市)县要从实际出发,把做好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作为促进充分就业工作的抓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载体,从小区规划、配套建设、居住环境、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软硬件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培训、公益性岗位调配、就业援助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每个区(市)县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就是每个区(市)县促进充分就业工作的亮点和典型,要给予特别的重视,通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充分就业来推动整个地区的充分就业。

(五)开通“就业援助96110”。20*年,在我市结存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4*0”等就业困难人员就占了近一半。这部分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劳动技能单一等因素,难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政府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和特殊手段帮助其就业,这是“政府促进就业”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政府决定,在今年3月内开通“就业援助96110”。其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为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就业实现最有效的生活保障,对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工作不挑不选的就业困难人员,兑现两个工作日帮助就业的社会承诺。“就业援助96110”由市上统一规划、统一提供技术支撑、统一工作内容和程序,XX高新区和19个区(市)县同步实施。

(六)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培训效率不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有的区(市)县也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总体上还未根本好转。今年,要结合“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能力促创业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专项计划的实施,进一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开展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培训效果的监测和评估,科学分析培训需求、合理设计培训课程、严格实施项目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和效率。要大力提倡“订单式”培训,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今年培训补贴的拨付要严格与培训的实际效果挂钩,以确保政府的投入切实见到成效。

(七)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要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军队复员干部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主要是落实好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积极开展对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广泛收集和提供用工信息服务,继续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做好输出输入双向对接工作。发挥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的政策效应,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鼓励青年学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做好对失业登记大学生毕生的组织管理,加强青年职业见习基地建设,提供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对军队转业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要及时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窗口,为军队转业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再就业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

(八)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在去年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与XX高新区和19个区(市)县的420个街道(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劳动保障站(所)实现联网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实现所有街道(乡镇)和规模较大的社区与市、区(市)县的互联互通。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搭建高效快捷的信息平台。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内在所有示范村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并适时开通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农村劳动力培训、开发和转移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将XX纳入全国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试点城市。

(九)切实抓好市政府93号令的贯彻落实。今年贯彻93号令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

即以一个街道(乡镇)为一个网格,各区(市)县形成若干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对所有用人单位执行市政府93号令基本情况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督促用人单位实现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全员参加社保足额缴费、按时足额支付工资、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每个网格落实2名以上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并发挥劳动保障协理员作用,对网格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控和信息采集。同时,建立全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将采集的信息输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进行网上监察,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监督检查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保护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市政府93号令的贯彻落实。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开通并健全市和XX高新区、19个区(市)县农民工维权投诉举报热线,受理投诉举报结案率达到90%以上。

(十)精心组织促进充分就业的专项活动。要通过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区(市)县活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集中展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果,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要通过这些专项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就业,支持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促进充分就业的良好局面。

城乡充分就业范文篇9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一段时期,就业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登记失业率为3%,是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失地农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民就业率达到70%,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达到一定水平。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有些领导和部门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对就业工作了解不多,没有认真研究,话说不到点子上,工作没有下力气去抓,也没有抓到点子上。二是工作不实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有些地方还是习惯于做给别人看。比如培训领补贴,上面要求多少人参训就报多少,一年几十万人,既领钱又风光,但实质上没有培训那么多人。同时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也很差,有时候花了不少钱却没有取得应有效果,甚至有时候是为了应付检查。三是基础不牢。如就业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哪些情况是就业、哪些又不是就业这样一些基础的概念和工作,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也缺乏一个规范的标准。这是当前工作中依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继续做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四是抓就业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且要形成长效机制。不少地方还是上面强调了就赶紧抓一下,像救火似地去弄一弄,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一个重要体现,任重道远。过去我们对此认识不高,重视不够,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部署的深入推进,我们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逐步深化。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大家是否高度重视。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将其摆到突出位置。同时也希望整个社会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大家齐抓共管抓好抓实。

二、切实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城乡就业工作良性循环

城乡统筹既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任务,也是抓好当前就业工作的客观需要。这里我着重强调三点:

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支撑。加快产业发展是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火车头。就业工作做得好的,首先是产业发展搞得不错的地方。比如蛟龙工业港,二、三产业都很发达,虽然规模小了点,可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新城。不但拆迁安置的居民都实现了就业,而且还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原因就是工业产业发展得好,实现了产业带动。又如郫县犀浦镇。我曾经给洪举和范毅同志提过要求,要他们把城乡充分就业这个难点变成亮点,创造工作经验。之所以给他们提这个要求,就是基于犀浦镇有相应的产业基础,是XX比较繁荣的乡镇之一,另外又靠近高新西区,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犀浦镇有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口居住,那么解决自己人员的就业应该没有问题。实践证明,经过努力工作,他们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还创造了经验。所以,产业发展是解决就业的基本支撑。重要的是要把推进产业发展与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结合起来。要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就业容量大的项目,落实好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在同等条件下吸收更多的本地人员就业。同时,第一产业也有潜力可挖。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就业。这里提个新问题,通常我们讲就业是指在二、三产业,那么从事农业产业工作算不算就业?怎么算?对此有关部门可以研究一下。

二是要努力提高“三个集中”的质量和水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强调了多次,这里就不再讲了。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特别是要把征地的速度、规模包括企业改革、减员增效等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的承受能力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应的调控机制,确保城乡失业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失业农民的社保工作,建立起农民多元化的增收机制。

三、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和干部作风,全力抓好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落实

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将就业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包括群团组织都要发挥作用,齐抓共管,真正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是要认真落实分片定责入户的工作制度。通过一年的工作,完善就业工作机制,为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次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决心,抽调了100名机关干部组成20个督导组。各区(市)县也要这么办,针对重点地区组织力量沉下去做人头、做入户的工作,抓好实名制各项工作的落实,夯实就业工作的基础。

这里,特别对劳动社保系统提出要求。劳动社保系统的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繁重过,但就在这么繁重的工作中,劳动社保系统不但创造了良好的业绩,还涌现出了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向志雄同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劳动社保系统的同志要不断提高责任感和紧迫感,爱岗敬业,带头学习掌握各项方针政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岗位职责真正履行好,发挥好职能部门的关键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讲,劳动社保系统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决定着就业工作的成效如何。各区(市)县也要重视和支持劳动社保系统的工作,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真正把精兵强将派到这支队伍里。

城乡充分就业范文篇10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一段时期,就业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登记失业率为3%,是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失地农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民就业率达到70%,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达到一定水平。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有些领导和部门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对就业工作了解不多,没有认真研究,话说不到点子上,工作没有下力气去抓,也没有抓到点子上。二是工作不实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有些地方还是习惯于做给别人看。比如培训领补贴,上面要求多少人参训就报多少,一年几十万人,既领钱又风光,但实质上没有培训那么多人。同时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也很差,有时候花了不少钱却没有取得应有效果,甚至有时候是为了应付检查。三是基础不牢。如就业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哪些情况是就业、哪些又不是就业这样一些基础的概念和工作,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也缺乏一个规范的标准。这是当前工作中依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继续做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四是抓就业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且要形成长效机制。不少地方还是上面强调了就赶紧抓一下,像救火似地去弄一弄,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一个重要体现,任重道远。过去我们对此认识不高,重视不够,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部署的深入推进,我们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逐步深化。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大家是否高度重视。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将其摆到突出位置。同时也希望整个社会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大家齐抓共管抓好抓实。

二、切实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城乡就业工作良性循环

城乡统筹既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任务,也是抓好当前就业工作的客观需要。这里我着重强调三点:

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支撑。加快产业发展是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火车头。就业工作做得好的,首先是产业发展搞得不错的地方。比如蛟龙工业港,二、三产业都很发达,虽然规模小了点,可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新城。不但拆迁安置的居民都实现了就业,而且还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原因就是工业产业发展得好,实现了产业带动。又如郫县犀浦镇。我曾经给洪举和范毅同志提过要求,要他们把城乡充分就业这个难点变成亮点,创造工作经验。之所以给他们提这个要求,就是基于犀浦镇有相应的产业基础,是比较繁荣的乡镇之一,另外又靠近高新西区,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犀浦镇有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口居住,那么解决自己人员的就业应该没有问题。实践证明,经过努力工作,他们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还创造了经验。所以,产业发展是解决就业的基本支撑。重要的是要把推进产业发展与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结合起来。要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就业容量大的项目,落实好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在同等条件下吸收更多的本地人员就业。同时,第一产业也有潜力可挖。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就业。这里提个新问题,通常我们讲就业是指在二、三产业,那么从事农业产业工作算不算就业?怎么算?对此有关部门可以研究一下。公务员之家:

二是要努力提高“三个集中”的质量和水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强调了多次,这里就不再讲了。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特别是要把征地的速度、规模包括企业改革、减员增效等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的承受能力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应的调控机制,确保城乡失业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失业农民的社保工作,建立起农民多元化的增收机制。

三、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和干部作风,全力抓好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落实

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将就业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包括群团组织都要发挥作用,齐抓共管,真正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是要认真落实分片定责入户的工作制度。通过一年的工作,完善就业工作机制,为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次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决心,抽调了100名机关干部组成20个督导组。各区(市)县也要这么办,针对重点地区组织力量沉下去做人头、做入户的工作,抓好实名制各项工作的落实,夯实就业工作的基础。

这里,特别对劳动社保系统提出要求。劳动社保系统的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繁重过,但就在这么繁重的工作中,劳动社保系统不但创造了良好的业绩,还涌现出了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向志雄同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劳动社保系统的同志要不断提高责任感和紧迫感,爱岗敬业,带头学习掌握各项方针政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岗位职责真正履行好,发挥好职能部门的关键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讲,劳动社保系统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决定着就业工作的成效如何。各区(市)县也要重视和支持劳动社保系统的工作,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真正把精兵强将派到这支队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