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4:05:20

城市网

城市网范文篇1

城市电网规划的最终结果主要取决于原始资料及规划方法。没有足够和可靠的原始资料,任何优秀的规划方法也不可能取得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一个优秀的电网规划必须以坚实的前期工作为基础,包括搜集整理系统电力负荷资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电源点和输电线路方面的原始资料等等。为保证规划工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前期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非常重要,包括规划基础年的电量、最大负荷、分区负荷、经济发展指标、产业电量发展指标、电网及设备现状等基础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城市电网规划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

2做好负荷预测及网架结构的布置

电力负荷及电量的增长取决于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技术构成的变化,均要影响电力的需求量。电力负荷及电量预测受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现阶段,各地招商引资力度都非常大,建设了大大小小的各类工业园区,普遍存在报装负荷与实际用电负荷差距很大,用电负荷不是很确定以及企业用电容易受经济危机影响等问题,给电力负荷及电量预测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得做负荷平衡往往不是很准确,给电网规划建设项目带来误导。然而,供电区负荷的大小又决定主网布点及网架结构的规划,因此负荷的收集、预测及特性分析非常重要。因此,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及时掌握各类大型招商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通过规划年内各区负荷的收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准确的预测,推算出分区负荷在规划年的增长情况,根据分区各个规划年份负荷的预测结果对网架布点及结构进行合理规划,使得城市电网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做好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

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非常必要,关键是要处理好两个规划间的关系。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提高总体社会效益,应该说电网规划主要侧重于城市空间内电网的科学合理布局,更多地强调技术和经济层面的合理性。城市总体规划是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作的一个综合全面规划,更侧重于规划市区的科学合理的布置,更多地强调规划实施的管理与指导。两个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都涉及到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和空间走廊,它们之间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因此,两者的衔接首先要落实到规划的编制阶段,在审批和实施的过程中也要衔接。电网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编制,以往电网规划仅是将规划项目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变电站位置和线路走廊都是未定数,政府规划部门难以预留与控制,往往形成“建时再定”、“随建随定”的状况,不能做到实际上的有效的衔接。结合本人多年从事电网规划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实现规划同步,确保规划编制时间、年限的一致,并同步进行修编与调整;二是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电网企业与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开展城乡供电专项规划和35千伏及以上电网的布局规划编制,实现城区变电站和线路精确到地理坐标点、廊道宽度和转角位置,乡村变电站和线路走廊落实到具体乡村位置,专项规划经由省(市)政府审批,与城市规划有机衔接,作为电网建设和省(市)域空间管制的重要依据和内容。三是建立统一规划体系,搭建平台,实现信息畅通。4做好电网规划的对外宣传工作

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电力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和环保等科学知识宣传,增加城市居民对电力设施的科学认识,以消除城市居民对电力设施建设的抵触情绪和安全顾虑。积极争取政府政策,促使政府各部门支持电力建设,建设绿色通道对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线路路径等问题按照相关标准并在规定时限内给予解决。尽量营造全社会关注电力建设的氛围,努力推动电网规划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陈章潮.城市电网规划与改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城市网范文篇2

1现有电网和负荷预测

在现阶段,负荷水平误差直接引起盲目投资,由于负荷预测过大、过快,电力建设往往会投资过早,而过剩电力无法正常供应,也无法实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当负荷预测过低时,电网建设又无法适应负荷发展的根本需求,即在城市配网规划发展的过程中,负荷预测问题值得考虑。另一方面,从配网规划看来,现有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是重点,要考虑网络发展方向及各种影响配网规划的积极因素。此外,如果不研究网络,仍然使电力运行在现行负荷或故障条件下,很难有效地评估网络的整体技术能力,这样就很难在规划中对症下药而提出科学有效解决方案。要想使城市配网规划与时俱进,必须了解现有电网和负荷预测。

2配网的规划与自动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陈旧的配电网规划已不合时宜,必须转向自动化方面发展,而电网自动化又是随着城市电网的发展而不断兴起,尤其是在现代城市用电量要求较高形势下而发展起来的。配网的自动化是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确保供电质量,并降低线损概率,它是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衡量城市配电网是否高效优质的基本标准。因此,规划配网建设时,必须考虑配电自动化的实施。

3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

供电企业也属于国民经济发展一部分,规划城市供电配网的同时,不能独立将问题局限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范围之内,一定要适应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修编。由于城市配电网络与主网不同,所以其规划也不相同,而且城市配网规划也存在一定的时限性。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供电力布局也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这种现状,低压配电网络的规划人员需要积极与城市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进行交流,及时掌握近期城市配网规化建设区域的负荷变化情况,使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相适应。

二、城市配网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

1配网的结构规划

1.1实现配网的最优配置加强城市配网规划建设,首先要实现配网的最优配置,即重视供电区的电量预测和平衡问题,预测整个供电规划区对电力的需求,依据本区电力条件进行规划和建设城市配网。具体地讲,工作人员一定要意识到电力电量预测的重要作用,预测结果将会影响城市配网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情况下,电力需求都会按照年段进行预测,在不同的城市,也要考虑不同的季节性用电负荷及年度用电负荷。此外,电力电量的预测还需要结合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运作,使配网供电与地方用电达到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

1.2协调配网与主网规划加强配网的结构规划,必须协调配网与主网规划。具体地说,首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考虑主网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主网和配网的配合问题,深入探析主网和配网的内在联系及关系。其次要及时处理供电半径问题,降低电网耗损的不良现象,使电网发展变得更加经济。再次要保证供电可靠和稳固,基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分布点,提高城市配网的供电能力,从而优化配网布局。最后要重视补偿配合的功能,高压补偿需发挥其导向功能,低压补偿需发挥其调节功能。

2自动化系统规划

加强城市配网规划建设,不能排除城市配网的自动化系统规划,一定要根据电网设计原则,保障城市供电正常运行,并在配网结构规划的前提下,创建配电的自动化管理模式。此外,在实现配电自动化的规划过程中,还必须重视配网的通讯规划,使配电网络能够自由拓展,操作更加灵活,在整个城市普及电网的遥控操作,确保城市配网的维护更加便捷,自动化系统规划更趋完善。

三、结束语

城市网范文篇3

第一章总则.3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3

第三章城市定位和商业定位.4

第四章商业网点规划目标.5

第五章规划布局.7

第六章商业网点管理措施.29

第七章附则.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东府办〔2004〕39号);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下称《总规》)。

第二条规划对象

本规划对象是东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商业主、副中心,城镇商业组团、社区商业、商业街、会展场馆、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其它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和酒店。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5年-2015年;近期规划:2005年-2010年,远期规划:2011年-2015年。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四条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富裕型小康社会发展为动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提升东莞市的商业服务业竞争力。

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目标,优化市场布局;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东莞城市商业与产业的关联互动,构建现代化的商贸和产业支援服务业网络体系。

创新消费服务方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东莞工业化发展模式向现代化宜居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第五条规划原则

将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以人为本,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以发展新型业态、调整网点结构为主,大型商业网点与中小型网点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规划引导与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体现科技进步,注重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第三章城市定位和商业定位

第六条城市发展定位

东莞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是: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集生态绿城和文化新城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国际性制造业中心和区域性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

第七条商业定位

东莞市是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是内外贸易、物流、旅游、会展等第三产业功能突出的现代流通业枢纽型城市。

第四章商业网点规划目标

到2015年,东莞市将建成以“一主八副”商业中心为主导,以城镇商业为支撑,以社区商业为基础,以各类商业街为特色,市场结构合理、业态优化,电子商务功能完善的商业网点体系,形成商贸服务业、会展经济、物流基地与现代制造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八条近期目标(2005-2010年)

东莞市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9.04亿元,以近期增长率为15%预测,2010年为899.87亿元。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折合消费人口人均大型零售网点营业面积约为0.61平方米,总量达212万平方米。规划近期,折合消费人口人均大型零售网点面积达到0.87平方米,增加96万平方米,总量达308万平方米,以满足消费需求。同时,调控大型零售网点的业态和结构,提高零售商业网点结构中新型业态比例,大力扶持连锁企业的发展。

商业网点规划的近期目标是:

(1)建设一个以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主要商圈为核心的东莞市商业主中心,发展松山湖、虎门、常平、厚街、塘厦、长安、樟木头、石龙八个商业副中心;

(2)确定九类城镇商业组团的定位与整合优势资源;

(3)构建四类社区商业组合的建设管理模式;

(4)调整现有商业街定位;

(5)规范批发市场管理;

(6)提升集贸市场经营档次,规范经营行为;

(7)调控会展场馆建设,完善配套功能;

(8)规划建设三个功能明确、定位互补发展的物流基地;

(9)调控四、五星级酒店建设,提升酒店业服务水平;

(10)鼓励和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

第九条远期目标(2011-2015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增长率13%计算,到2015年约为1657.96亿元。规划远期,折合消费人口人均大型零售网点面积达到1.04平方米,大型零售网点新增74万平方米,总量达到382万平方米。同时,大型商业网点适度发展和调整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零售商业网点结构中新型业态的比例。

至2015年商业网点规划的具体目标:

(1)强化商业主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力度,完善商业副中心的服务功能;

(2)培育九类特色城镇商业组团,均衡互补发展;

(3)完善四类社区商业组合的服务与管理模式;

(4)优化商业街的形态、结构,创新管理模式;

(5)加强批发市场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和电子商务功能;

(6)创新集贸市场经营方式,整合配送资源;

(7)健全会展场馆的功能;

(8)完善物流基地的各项设施和服务功能;

(9)构建完善的区域酒店业服务体系,发展三星级以下经济型品牌酒店;

(10)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升服务业管理水平。

第五章规划布局

第十条总体布局

东莞市商业网点总体布局主要由城市商业主中心、城市商业副中心、城镇商业组团、社区商业组合四级商业功能区构成,并合理分布商业街、商品交易市场、专业会展场馆、物流基地和星级酒店等大型商业设施,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均衡分布、相互补充的组团式商业网点布局。

第十一条规划重点

本规划的重点是对城市商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商业主中心、副中心,在明确其商业发展定位和商业中心区范围的基础上,提出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方向。适度调控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零售网点、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专业会展场馆和四、五星级酒店等大型商业设施的新建和发展。

第十二条城市商业主中心

东莞城市商业主中心具有相对广泛的商业定位,在我市商业发展中具有引领时尚消费、领衔娱乐新潮、发展多元化的商业地位,辐射整个市域和周边地区,是城市商业活动的核心与窗口。商业主中心由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的主要商圈集聚而成,在不同的商业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商业网点。考虑设置专门展销、营销东莞自产名牌产品的区域,使商业网点与制造产业形成优势互动。

莞城商圈:莞城的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正路、金牛路、北正路、向阳路、振华路等传统商业街区和东纵大道两旁。规划期内,应结合旧城改造,综合开发利用旧城资源,整合现有网点,合理配置市政交通设施,提升旧城商业价值。注重商业网点建设与岭南文化内涵的有机融合,保护和修缮大西路、振华路、中山路骑楼街,在传统商业街的运营中展示东莞特有的商业文化与历史内涵,使购物和旅游融会贯通,创新消费方式,振兴传统特色商业街。东纵大道商业网点与东城商圈东城大道的商业网点相连接,逐步形成以新型中高档业态为主的现代商业区。调控大型零售网点的建设,引导综合百货商场、超市等拉开消费档次,确立消费主题,错位经营。鼓励品牌特别是东莞自有品牌专卖店和专业店的发展。调整“迈豪街”、“市桥河商业街”等商业街道店铺布局,引导小型商业网点创新经营模式,完善街道配套设施,营造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提升经营档次。调控集贸市场建设,引导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

东城商圈:东城大道和东城中路十字交叉的临近地带以及花园路、红荔路、育兴路等主要街区组成南北两个商业集聚地。规划期内,东城的网点应以新型业态的时尚、个性化、娱乐、餐饮消费为特色,带动旧城商业街区经营模式更新,创新消费热点,集聚新型商业板块。规划近期,限制重复开设业态雷同的大型商业网点,鼓励知名品牌店、专卖店、特色店的经营。扶持东城南路形成以露天茶吧、西式酒吧、咖啡屋、宾馆为主的娱乐休闲区;东纵大道、东城中路及东城大道一带以中高档主题消费为主,形成时尚购物区。规划远期,东城的商业集聚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对周边镇区的发展与消费需求形成有力的补充和扩展,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应逐步向市区外部转移,减少城市交通压力。

南城商圈:南城的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莞太大道两侧以及银丰路、宏远路、富民商业街等地。规划期内,以鸿福路和东莞大道为景观主轴,展示我市新型政企形象和现代商业、产业风貌,重点体现商务功能特色。商业网点的建设应以新型业态为主,以综合百货和综合超市为主力店,构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配套品牌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以及各类品牌连锁餐饮网点等;购物中心及其配套网点设施必须与行政、商务的整体规划发展环境协调一致;设立配套的品牌商务酒店,引入知名金融机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和职业培训机构等商务服务机构,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博览会、洽谈会、学术交流和研讨会等活动,吸引各地商家,扩大东莞制造、研发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万江商圈:万江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万福路、教育路和万江汽车总站、华南MALL等地附近。规划近期,以商业网点集聚度较高的万福路和教育路为核心向外辐射。规划远期,将向西城路附近的万江商贸中心扩展。重点以华南MALL和麦德龙等大型商业项目为主形成购物中心,与旅游、休闲、娱乐等相结合,体现多元化服务特色。规划期内,应适度控制大型零售网点和大型购物中心等的建设;鼓励调整中型综合超市作为商业集聚地的主力店;扶持连锁经营;限制不规范的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鼓励大型网点与中堂镇的大型网点形成连锁与错位经营,以增强向西部各个镇区的辐射力度。

第十三条城市商业副中心

城市商业副中心要与城市行政区域相协调,辐射周边主要社区,是城镇商业组团的主要集聚地,带动区域需求升级。规划期内设立的八个城市商业副中心是松山湖、虎门、常平、厚街、塘厦、长安、樟木头、石龙。

松山湖副中心: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在《总规》制定的城镇体系中呈“弓箭”形空间构架,在我市由外向型加工制造基地向区域性商贸中心的转变过程中,具有支撑技术平台的核心地位,承担区域商务中心职能,是我市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的展示、交易及交流中心,区域研发服务中心、学术及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松山湖大道两侧沿线逐步发展形成现代商业商务区域连接市区商业主中心。大朗、寮步、大岭山镇区的商圈发展逐步融入松山湖副中心,强化我市中部以现代商业元素为特色的商贸集聚与辐射作用。规划近期,做好商业网点设施的配套建设,规划调控其规模、结构、布局、标准及用地等方面,高起点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同时为远期规划建设预留发展空间。规划远期,完善商业网点功能、结构和布局;提高商业网点标准,增强商务辐射功能,为东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提供产业支援服务和物流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

虎门副中心:虎门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性商业服务业中心城镇。虎门应整合设计、培训、信息服务和物流资源,强化服装服饰、布料和皮具皮料批发零售业从珠三角辐射整个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商贸优势。规划期内,扶持和鼓励资金雄厚的商业批发企业向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发展。建立仓储式超大型网点,以加快交易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培育、提升和强化自有品牌,引进和世界名牌。重点建设分别以银龙路为主轴线、以白沙拟建铁路枢纽为中心、以在建国际商贸城为主力网点的三个“1平方公里”的商业集聚区。将部分现有批发市场外迁至规划中的商贸物流中心,原地改造为面向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休闲娱乐区;增加城市绿地,优化人居环境,从长远考虑提升商业中心的土地增值空间。

常平副中心:常平应凭借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发展成为东莞东部商贸流通业中心城镇。商业核心区由“田”字形的中元商贸区和常平大道为主轴线的镇中央商贸区构成。规划期内,应重点建设大京九物流基地;增强酒店业的商务、度假功能。在常平大道、常朗路、大京九物流基地及环城路一带逐步形成商品交易集散地;适度调控大型零售网点、星级酒店和批发市场的建设,着力调整业态,引导错位经营。

厚街副中心:厚街是我市家具业、酒店业和会展业的商贸重镇。商业网点的发展以珊瑚路、康乐路、东风路、学校路为主要集聚中心。规划近期,应以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为龙头,发展会展业,打造会展品牌。充分利用家具产业集群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家具营销中心。规划远期,以专业化的会展设计、咨询和酒店服务、培训为重点,服务于全市会展和酒店市场。

塘厦副中心:塘厦是我市东南部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和商贸重镇。由环城北路、环城西路、塘龙东路以及迎宾大道等街区的商业网点构成镇中央商业区、综合性的商业区和专业街。规划近期,强化商业街区的综合商贸功能,加快商业网点“穿衣带帽”的翻新改造工程,控制大型零售网点、专业批发市场和酒店的建设。规划远期,突出商贸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的支援服务功能,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服务企业。塘厦商业网点格局的成熟与发展,应对清溪、凤岗、黄江的综合性加工工业基地和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产生互动型集聚效应。

长安副中心:构建功能明确、服务均衡合理的镇区商业体系。规划期内,镇北部中心区包括长青街、锦绣路两侧街区,配套金融贸易、办公管理、信息服务、大型商业及文娱等服务设施,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商务区;围绕沙头社区猫山涌形成以商业、休闲、教育、产业服务等为特色的城镇商业区。以产业和市场为基础,完善机械五金模具批发、展销功能,提高产销集聚度和辐射力,逐步形成机械五金模具集散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长安的商业网点建设还应与虎门、大岭山的资源进行整合配置,以其外资经济的优势与周边镇区形成商业消费的互补、互动。

樟木头副中心:大型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镇中心区和莞惠公路一带,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形成辐射珠三角的商品流通集散地。规划期内,以服务于人居环境建设和配套房地产发展为目标,完善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副中心的功能。规范和提升现有商业网点管理水平,提高樟木头粮油饲料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的档次和集聚效应,以规模经营带动周边镇区经济发展。

石龙副中心:石龙是东莞市东北部的商贸古镇,应融合岭南文化,以IT产业发展为引导,贯穿“高效、精品、优质”的品牌理念,形成一个集约统一、独具魅力的镇区商业整体营销模式。规划期内,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旧城中山路、绿化路和兴龙路为主的商贸区,新城以龙城路为主轴、东至京瓷路、西至裕兴路的商务区以及西湖五金、服装市场集聚的批发流通区。应以绿化路欧美风情商业街引领区域消费时尚,以IT产品专业街区形成展示和营销我市IT产品的窗口和集聚区。石龙商业网点对我市北部镇区的商贸发展起到区域拉动和辐射作用。

第十四条城镇商业组团

为推动城镇商业发展,完善城镇商业体系,在规划期内形成商业强势联合,扩大产业影响力,有效地带动东莞市各个镇区的商业网点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根据不同规模、等级城镇间现有商业功能基础、产业分工、效益差异和竞争力差距,按现行商业集聚、运行能力与产业亲和力,将东莞市的城镇商业体系规划下述商业组团:

高新技术与信息产品商业组团:西北部以石龙镇和石碣镇为主力镇区。石龙的“三网融合”、E-town综合门户网站、数字社区和96993社区服务系统成为对外展示东莞市IT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规划期内,应重点建设石龙的高新技术产品专业化展示展销厅和电子产品营销专业街区,以推动石龙、石碣、石排、企石、高埗等周边地区的高技术产品交流与贸易。东部以塘厦、清溪与黄江为主体,向南延伸拉动凤岗高科技产品交易市场发展,构成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势组合。寮步应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新技术应用与研发能力有效整合,形成促进东西两个商业组团交流、联合与差异发展的高新科技产品发展带。规划期内,应充分发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在高新技术方面的积聚效应,培育和构建我市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信息产品交易市场。

会展商业组团:西部组团主要由南城、厚街、长安和虎门组成。南城的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将与厚街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协调联动,组织电脑资讯、家具、服装、机械五金模具和汽车供销资源,统一运作我市的文化品牌专业展销会,实现会展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运作,扩大东莞会展品牌影响力。东部组团以常平、大朗为主。规划期内,配套常平会展中心建设,组织好大京九农交会及大朗国际织交会等专业会展。

汽车商业组团:由寮步、南城和厚街组成,在汽车销售的基础上,延长汽车产业链,加快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的加工生产和销售,配套各项汽车服务业的发展。组团的发展应注重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汽车经销商的集聚度,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充足的选择余地。汽车专卖店在空间布局上应采取“条块结合”,既有沿街条形分布的小型品牌专卖店,又有块状空间格局的大型汽车交易中心和展销厅,且必须具备足够的展示场地和安检、保险等配套服务,并以专业化的技术向顾客提供系列化延伸服务,以高品质、专业化的优势淘汰品质差的专卖店和经销商,以全方位服务赢得客户信赖,最终树立名牌美誉度,实现商家的经济效益。汽车营销应率先与国际服务商接轨,从网点的布局到市场定位,从配套设施到整体形象,进行组织化的系统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

服装商业组团:主要以虎门服装服饰、大朗针织服装的生产和批发为支撑。规划期内,二者在服装品类上实现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形成较完整的服装产品分销体系,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东莞服装品牌、品种的影响力,创新服装款式,引领服装服饰消费时尚潮流。

家具商业组团:主要由厚街和大岭山组成。厚街以名优家具设计、加工、展销为优势,大岭山以家具和原材料生产为主,二者可充分整合资源与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生产营销链条,创新产品和售后服务机制,建立客户信心,扩大生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拉动周边配套商业与产业发展。

旅游服务商业组团:南部组团主要由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威远岛旅游区和松山湖生态景区组成,是东莞厚重的历史与现代科技、生态相结合的主题旅游组合,将给人鲜明的感观与形态体验。适时考虑将道滘美食与厚街酒店服务融入主题旅游,创新消费热点。北部组团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莞城的可园;石碣的袁崇焕纪念公园;石龙古镇的地王庙、祠堂文化、特色商业街和国际龙舟赛活动;茶山的南社古民居群落;高埗和万江的水乡特色旅游;石排的燕岭摩崖石刻、土特产品;东城的榴花公园。东部组团以回归大自然、享受生态环境、休闲娱乐运动为主题,彰显樟木头观音山、谢岗银瓶嘴森林公园、常平隐贤山庄等旅游资源,突出环保、自助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的营销内容。规划期内,应考虑配合各组团旅游时段与当地文化、商业活动,统筹规划旅游线路、食宿和购物网点,达到旅游、观光、购物、休闲相互融合的目的。

日用小商品商业组团:东部以樟木头为主力,依托铁路货运和新建成的汽车客运中心,建设小商品批发市场;东北部以企石的小商品城和桥头的儿童文化商品市场为主;两者与西部虎门拟建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及寮步的灯饰市场形成东西呼应态势,成为辐射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小商品集散地。

花卉盆景商业组团:市区东侧组团以茶山镇为中心,西侧组团以万江小享社区的“花卉博览中心”为核心向西部拓展。茶山、高埗、望牛墩、道滘、洪梅、中堂具有“三高”农业基础和土地资源,适合与万江的花卉展销进行优势互补,为万江及周边城镇的房地产绿色环境开发提供生态产品服务。借助“三高”农业产品和生态环境,开展“农家乐”、“时令果菜采摘节”等旅游项目。

农副产品批发商业组团:规划期内,为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交通,应协调发展东莞市西部的中堂、中部的东城—大岭山一带、北部的石碣、南部的虎门和东部的常平—樟木头一带的五个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组团,每个组团应以不同特色的批发市场为主力,构成生鲜、蛋禽、果蔬、副食、粮食营销功能配套齐全的规模化整体,以满足全市需求,辐射珠三角地区。

第十五条社区商业组合

时尚社区商业组合:社区居民以中、高收入者为主体,消费能力强,消费半径大。社区商业网点主要定位于满足其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网点设置应与其生活氛围和环境协调,网点应采取在社区会所集中设置的原则,保证人居环境的整洁、交通顺畅。会所的商业网点主要以小型24小时便利店、小型生鲜超市、家政服务、小型连锁品牌餐饮店等组合而成;店面应以租赁方式经营,以便于物业的统一管理。

经济社区商业组合:经济社区以工薪阶层和本地化的外来人口居住为主,年龄和文化层次相差较大,是需求多样化的群体。这类小区居住空间和人口相对密度较大,安全和人居活动环境的卫生条件与私秘空间至关重要。因此限制在居住区内新设底商形式的商业网点,应在其临近的和步行10分钟路程内的街区设置以大、中型综合超市为主力店,以生鲜超市、连锁经营的小型专业店和专卖店、大型餐饮店(或食街)等服务性网点为配套。

村改居社区商业组合:针对村改居社区和建设尚不规范的旧宅基地和新宅基地的集聚区,在规范居住区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居民和租住该地的外来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网点组合应沿其主要街道或街区的交叉路口集中设置,以保证居住区的安宁、舒适和方便。网点组合应按实际人口设置中小型超市、生鲜超市、24小时便利店、快餐店以及服务维修网点,配套报亭、小书店、邮局、储蓄所等设施以满足居民生活必需品就近购物的需求。目前,全市各村集贸市场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因此,规划期内,村改居社区现有的集贸市场应规范经营行为,提升经营档次。

工业园社区商业组合:厂区集中的工业园社区内,网点组合的建设应注意利用绿化带的空间阻隔,营造宽松、舒适的休闲和消费环境,以利于消费群体的聚集。网点以中型综合超市为主体,配套小型餐饮、洗衣、美容、公话超市、耐用消费品租赁、二手货商店、邮局、储蓄所等网点。在厂区分布集中且数量较多的地区可设置大型量贩店或均价店,店内设置休闲座椅和快餐区,给企业员工营造一个集休闲、购物、交往、消费于一体的便捷和舒适环境。

第十六条商业街

综合型商业街(包括传统商业街和现代风情商业街)

传统岭南文化特色商业街:以莞城的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石龙的中山路,道滘的兴隆路等为代表。这类商业街应以深厚的岭南文化精粹作为底蕴,其商业布局应在保持和恢复传统街市格局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改善交通系统,提高卫生环境质量,完善安全、消防条件,突出经营特色,以现代化的运营方式经营传统商业项目,树立品牌形象和城市整体形象。规划近期,应对街道建筑进行进一步修复和环境改造,尽可能还原街道古貌,增加街道的公共卫生设施及自动取款机等现代服务设备;增设绿化、观赏设施和可供游客休憩的凉椅、凉亭;限制街内机动车辆的通行,设置配套的停车场地。调整街道两侧店铺的业态、业种,引入适当比例的传统风味小吃店,引导其突出地域商业特色;提升商品经营档次,限制与商业街整体营销风格不相符,甚至污染、影响周边环境的商业网点的设立。规划远期,强调街道文化内涵的体现和品牌形象的树立,贯彻“文化兴商”的理念,系统地展示商业街的发展历史与经营特色,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历史文化等旅游与培训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现代风情商业街:以莞城的西正路—市桥路、新芬路、新风路,东城的花园路、万江的万福路以及一批新开发、规划的商业街为主,如东城风情步行街、愉景步行街,南城富民商业街、常平国际风情步行街、石龙汇联步行街、虎门步行街等。这类商业街应突出引领时尚消费潮流和国际文化趋向,与传统商业街形成鲜明对比与错位,确立季节和文化消费主题。

专业型商业街

餐饮专业街:完善南城银丰路饮食一条街、厚街珊瑚路美食街、望牛墩中华美食街、桥头风味食街、大岭山朗尾埔饮食商业街、石排食街等餐饮专业街。规划期内,应引进不同风味、不同档次、不同文化的餐饮网点,配套一定比例的娱乐休闲设施,注重商业街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建立。突出“绿色、安全、环保”意识,改善餐饮店的卫生环境和排污设施,规范食品卫生经营。政府可作适当引导,以商家入股、参与等形式在饮食街的周围建设大型停车场,改善街道内车流混杂、停车困难的状况,提高消费吸引力。

其它专业街:包括五金机电、装饰建材、电子通讯等专业街。如向阳路电讯专业街、八达路五金机电专业街、育兴路—红荔路装饰建材街等。规划近期,要规范经营管理,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鼓励品牌商、加盟连锁经销商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规划远期,促进商品的集约化经营,引进大型专业店、仓储式卖场等新型业态,让更具规模、更有实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型连锁企业进行更加专业的服务,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费用,节约社会资源,促进专业街向综合型商业街或大型专业市场转化,在经营上更具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功能。

规划期内,我市商业街应由政府或行业协会引导成立各自的商业街管理机构,从经营城市的理念上统一管理商业街,调整商业街的网点布局,改善商业街的发展环境。逐步提升商业街的文化蕴涵、商业经营和管理档次,充分发挥岭南商业文化中开拓进取、多元融合的特性,真正使商业街成为我市商业增长的新亮点和现代生活时尚的一部分。

第十七条商品交易市场

商品交易市场是各类商品集中、公开交易的固定场所,在我市多具有批零兼营或以批发为主的交易方式。按照所交易商品的不同,商品交易市场通常又分为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其他商品交易市场。规划期内,应立足现有市场资源的整合和改造,在提升现有市场规模和档次的基础上催生一批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方式现代化、交易商品标准化,具有多种服务功能、规范化的中高级批发市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原则上设置在城市主、副中心,镇区商业繁华区内不再设立污染环境、堵塞交通、有碍市容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市场经营档次,规范经营行为。鼓励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与物流基地相结合,以现代物流支持市场发展。完善市场配套设施,加快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交易方式的引入。我市交易市场的建设、改造要严格按照《总规》的用地规模和网点规划审批,避免重复建设。

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市场是专门进行农产品及其相关副产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又分为集贸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集贸市场:我市集贸市场按居民的集聚分布在各个社区,通常以肉菜、果品等农产品的交易为主,也有兼营少量日杂百货。交易方式以批零兼营、零售为主。规划期内,应对现有集贸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经营档次,创新经营模式,优化消费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我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包括粮油批发市场、副食专业市场、干鲜果品市场、茶叶市场和禽肉蛋批发市场等。按照“区域均衡”的原则,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商品数量和种类及其分布应能够提供满足全市居民基本日常生活饮食需要。

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我市居民“菜篮子”工程中的重要流通节点,发挥着全市乃至珠三角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及价格形成功能。在规划期内,我市农副产品批发流通体系将以均衡分布、各具优势特色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呈组团方式辐射全市乃至珠三角地区。虎门市场以北菜、海产、干鲜类产品为经营强项;石碣市场以出口蔬菜批发交易为主;常平和樟木头市场依托铁路公路交通条件,突出粮油饲料批发经营优势;中堂、东城以农副产品为特色;大岭山以果菜、副食为特色;东城及常平依托三鸟批发市场,形成本市三鸟批发的龙头。我市原则上控制新设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我市的生产资料市场主要包括机械五金模具市场、电子材料市场、塑胶原材料市场、布料辅料市场、皮料市场、夹板木材市场、钢材建材市场等。生产资料市场交易商品大多规格统一、大批量交易,便于实施标准化管理、交易和流通。在传统交易方式下,这类商品需要占用大量仓储用地,库存量大、运输成本高。规划期内,生产资料市场应率先与物流中心联合,新建或改建市场选址应当向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靠拢,利用其仓储、运输等配套设施和专业物流服务公司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在市场标准化、规范化运作基础上,加快市场信息化步伐。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无形”市场,开展网上交易,减少交易中间环节,节省土地资源空间,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生产资料市场原则上设置在有相应产业基础和市场资源,能配套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的镇区。我市的城市商业主中心应适度控制新建生产资料市场。

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和污染性的化工产品,其设置和交易场所应远离市区和居民居住地,符合市产业布局规划、环保与安全法律法规。经营者必须具备专业资质和安全资质,且实行专业市场规范经营。

其他商品交易市场

其他商品交易市场包括服装市场、鞋业皮具市场、家具市场、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图书市场、灯饰市场及以旧货交易市场和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为主的特种商品交易市场。

这些市场涵盖商品类别多、差异大。从形成原因来看,可分为与本地产业互动的产地型市场、与本地消费市场相连的销地型市场和依托本地铁路、水运、公路等交通优势规划形成的集散型市场。规划期内,我市应注重培育大型市场集群和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应对加入WTO后与国际大型批发集团的激烈竞争。一是产地型市场,其建设应与本地优势产业相结合,通过展销、大型会展的形式提高市场知名度、宣传本地产业形象,大力推广和鼓励经销商制,使本地产业的生产、销售、消费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延伸市场功能。对于具有原创性的产品市场,如大朗的毛织市场,应注重市场建设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完善市场交易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序和机制。二是销地型市场,是直接面向消费群体,以零售和批发为主。规划近期,提升现有市场的硬件设施和经营环境,培育商家的品牌意识。规划远期,积极引导市场向现代大型仓储式、量贩式超市转型。三是集散型市场,承担了物流中心原始的商品集散功能,依托交通便利、廉价地租或原有的基础设施等资源优势,易于向物流中心转化。规划近期,完善市场的电子信息系统和相关产品标准,迁移地处闹市的市场,配套物流设施。规划远期,引导市场转型,鼓励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介入市场运营。

旧货交易市场:是整合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使用的商品进入社会资源再循环的重要交易场所。规划期内,应在政府引导下制定详尽、规范的旧货交易市场的准入标准、资质和规范,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卫生性和环保性。对旧货交易市场的经营者在运营资金、诚信度、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对从事交易价值较高的旧货交易的企业和市场,应明确规定其在经营前必须先建立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对入场交易商品的来源、交易客户资料等信息作详尽登记,并在售后跟踪保留服务信息,以便查询备案。规划近期,可在远离繁华市区的区域开设1-2个大型的旧货交易市场,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规划远期,我市大型旧货市场不应超过4个。

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规划期内,在市区外可设置不超过2个(含2个)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交易企业实行入场集中交易、管理。旧机动车的交易应符合我国交通管理和汽车使用标准、交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适时引入拍卖制,实行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价拍卖制度。

第十八条物流基地

规划期内,我市将建立以虎门港、常平、松山湖三大物流基地为龙头,面向全市以及珠三角提供全方位的综合物流服务;以其它物流中心为补充,提供专业物流与物流配套服务的城市物流体系。

我市物流业的功能定位是:服务于我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发展战略,利用由港口、铁路和公路网络构筑的基础设施优势和市场优势,把东莞建设成为大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物料供应中心和产成品仓储转运中心;发挥城市功能互补优势,将东莞建设为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和大珠三角区域的生活资料后勤供应和储备基地、成为衔接大京九沿线和珠三角地区的双向物资集散要道。

虎门港物流基地:位于虎门出海航道要冲,拥有珠江干流黄金水道最好、最长的深水岸线,而且深槽靠岸,港区泊稳条件好。虎门港包括麻涌、沙田、沙角、长安和内河五大港区。规划期内,做强做大虎门港保税物流中心,港口以货物中转、拼装、配送和预配送为主,主要服务于中低值、大重件、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石化、家具、五金机械、服装、玩具、纸品、木材和粮油等行业,运作方式主要为海陆联运、海铁联运。规划近期,立足我市和邻近城市港口物流需求;规划远期,面向整个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华南沿海港口群中继深圳、广州之后的又一物流、集散、储运功能强大的综合性港口。

常平大京九物流基地:常平的东莞站和东莞东站是大京九、广梅汕、广深铁路的交汇处,铁路运输功能配套齐全,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之一。规划期内,常平大京九物流基地立足本市、面向珠三角,背靠大京九,辐射省港澳,连接虎门港口,开拓海铁联运。以现有的常平粮油饲料批发市场和铁路货场大宗货物流通为基础,重点发展农副产品、食品、工业品及原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的批发、流通加工中心、配送中心和中转联运中心,使之成为衔接大京九沿线和珠三角地区的双向物资集散基地。

松山湖物流基地:位于我市松山湖北部,紧邻松山湖北部科技产业园和莞深高速公路,以精细和专业物流需求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为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利用优越的交通和高科技优势,集聚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建设成为我市以精细物流为主导的专业性物流中心,满足产业高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需求。规划期内,松山湖物流基地将依托人才和高新技术优势,建设全市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全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第十九条会展中心

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与商品流通交易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具有强势产业带动作用和直接的品牌经济效应。我市目前已逐步形成电子信息、服装、家具、玩具、五金模具等优势产业和商贸交易的会展体系,现有的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和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两大专业展馆发挥会展产业主力作用。规划期内,除考虑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可设立更具特色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外,原则上不再新增展馆项目。将注重现有展馆设施和资源的深度整合,建立健全会展市场的准入机制,提升会展档次、专业化程度、文化内涵,促进外向型发展;重点拓展服务我市制造业、打造产业品牌的生产服务性展会,推动和提升产业集群的集聚力和影响力,建立健全会展推广机制、营销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品牌展会,增强国际竞争力;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和企业办展;发展与会展中心相配套的第三产业;实现会展产业化,树立和打造东莞会展的国际品牌形象。

第二十条酒店

规划期内,调控四、五星级酒店的建设,适度发展三星级中档酒店;鼓励发展品牌经济型酒店,扶持本地酒店企业向连锁化、会员制发展,建立、健全梯级合理的酒店体系;对现有高档酒店,鼓励其注重市场细分基础上的错位经营和资源整合;引导酒店业向度假酒店、商务酒店、会议酒店等主题型酒店发展,满足各种消费层次的需求和对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更加规范、优良的服务和更加实惠的性价比吸引商务、旅游消费群体;发展具有大型会务、培训等专业商务接待能力的商务型酒店,在配合我市现代会展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周边地区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完善的商务服务;在具备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建立一定数量的家庭旅馆、度假公寓,以满足自助游等市场的特殊需求。

第六章商业网点管理措施

第二十一条各类商业网点的设置除按本规划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和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本规划主要用于新建商业网点的指导。已形成的各级商业网点的改造、改建应参照执行。

第二十三条新设立或扩大至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和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统一简称为“开设大型商业网点”),应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资料上报至市流通主管部门,由市流通主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本规划文本第二十四条,组成听证委员会和举行听证会,对其设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使大型商业网点开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第二十四条我市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委员会由市经贸、发改、城市规划、交通、国土、工商、环保、市政、旅游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有关的商业、规划和法律专家等人员组成,由市流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听证会参加人员包括听证委员会成员、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和听证会代表等。听证会代表包括镇区流通、城市规划、工商等部门和街道代表,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大型商业网点拟设立地的居民代表及相关同行代表等相关人员。

第二十五条听证会出具意见后,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持听证会的综合意见,到市经贸、发改、国土、城市规划、工商、外经贸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有关部门应将听证会意见作为项目审批的依据。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设立大型商业网点,听证结束后按照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大型零售网点的建设与改造,以整合、提升、培源、固本为指导原则,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规范发展、提高水平为内涵。严格控制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的设置,纳入我市“一主八副”的商业主、副中心,可根据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放宽;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及以上大型零售网点的建设与改造亦应根据镇区实际商业存量和总量规模适度控制发展;鼓励大型零售网点错位经营与结构调整;对大型购物中心应视其经营状态进行数量和结构调控;鼓励零售网点集约化、集团化、连锁经营;鼓励小型零售商业网点加盟和加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规范管理,建立服务和质量管理诚信机制。

第二十七条我市商业街应遵循适度控制、优化结构、统一规范化管理的原则发展。商业街的建设与改造应以综合性经营为主,纳入大型商业设施范畴,实行单独上报、审批,遵循与开设大型商业网点的同类听证、管理办法;对现有商业专业特色街区加强引导,实行非终身命名制;引导商业街的规范化管理,成立有商家代表参加的各商业街的统一管理机构。

第二十八条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商品来源和商品走向的监督机制,引入物流配送、商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十九条酒店建设与发展遵循一个镇区可设置一家四星级以上酒店的原则。已有四星级以上酒店的镇区,新建四星级以上酒店必须按规定严格审批,并逐步实行听证制度。

第三十条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与改造必须按我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设置相应停车场地。

第三十一条禁止在居住区底商新开设具有安全隐患、污染环境的化工、餐饮、娱乐、洗车场、集贸市场等商业设施。底商网点的设立与管理应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已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的网点应限期逐步退出市场。

第三十二条住宅禁商,属居住性质的房产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禁止房地产项目与大型商业项目捆绑立项,新建房地产项目与大型商业用地项目要分别单独立项;新建居民区必须按总建筑面积的相应比例和社区网点设置原则预留配套的商业网点建设面积;新增和调整的商业用地,属经营性用地必须纳入土地有形市场进行招标拍卖。

第三十三条各职能部门应根据本规划制定相关的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以保证规划的执行。

第三十四条做好本规划的宣传工作。根据东莞市建设重点和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要求,滚动提出商业网点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向社会公布阶段性的鼓励、允许发展和限制、禁止的设施项目类别,引导社会投资。

第三十五条积极推广高新技术的应用,走科技兴商之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商业网点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技术含量。在条件成熟时,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商业网点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

第三十六条鼓励和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全面推进商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积极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展虚实网络相结合的电子商务,推广网上采购、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带动流通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的革新,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第三十七条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逐步建立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规章,加强对商业网点设置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实现行业自律管理。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对商业网点投资的有效引导与服务作用,制定相关的行规行约、经营规则等自律性规章,使该行业能在守法自律中发展壮大。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研究和规划图则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效力;规划说明书是规划文本的补充说明;基础资料研究汇集了本次规划编制中搜集的相关数据与参考信息。

城市网范文篇4

市区拥有10千伏公用线路829线,环网化率99.91%。线路总长4780千米,架空线路1643千米,其中绝缘线路1640千米,电缆线路3037千米。绝缘化率为99.95%,电缆化率为64%。开闭所2669座,配变共18486台,总容量970千伏安。

**局从1996年起全面实行配网设备招投标制度,以高性能、全绝缘、小型化、免维护要求进行配网设备的选择。近来来采用了大量免维护、高性能的新型设备,包括柱上开关、环网开关柜、箱式变压器等。同时坚持每月开展运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使整个配电网始终运行在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较好地控制了设备事故的发生。

1、架空线路

10千伏架空线选用铝芯绝缘线,主干线截面选用185mm2,大分支线截面选用120mm2,小分支线选用70mm2。

2、柱上开关

10千伏分段、联络开关采用免维护或少维护的SF6断路器或负荷开关。

3、电缆线路

10千伏电缆主干线选用YJV22-3×300mm2,个别负荷密集较高地区也有选择地使用YJV22-400mm2电缆为主干线,大分支电缆截面选用240mm2或120mm2,小分支电缆120mm2或70mm2,至变压器回路的电缆选用截面≥35mm2。

4、开闭所

采用环网负荷开关RM6、SM6等型号,不配继电保护,采用单母线分段、单母线接线,主要作为10千伏配电网的分段点和联络点,向用户分配电能。开闭站根据负荷及电缆主干线条数,前期土建按最终规模建设,根据负荷初期,只上一排RM6或SM6型开关柜,后期随着负荷的发展建设第二排RM6或SM6型开关柜。既节约了投资,又适应了负荷发展的需求。

5、SM6型双柜开闭站

开闭站采用“双Ⅱ”接线,从两条10千伏主干线获得电源,站内设两排SM6型开关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根据需要可设联络开关在两条主干线间起到联络作用。每个开闭站最终为4进12出,进线均选用YJV22-3×120或YJV22-3×70电缆作为馈接用户的出线电缆。

6、RM6型双柜开闭站

开闭站采用“双Ⅱ”接线,从两条10千伏主干线获得电源,站内设两排RM6型开关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根据需要设联络开关在两条主干线间起到联络作用。每个开闭站最终为4进4出,进线均选用YJV22-3×300电缆,每个开闭站出线容量控制在5000千伏安以下,出线截面可以选择YJV22-3×70电缆作为馈接用户的出线电缆。

7、10千伏电缆分支箱

10千伏电缆分支箱分两种,无开关的电缆分支箱,接于10千伏开关站的10千伏出线开关以后,主要目的为减少开关站内开关台数及电缆沟电缆条数,在中小用户集中处,可经电缆分支箱向2~4个中小用户供电。

8、变压器选择

为了减少低压线路的损耗,在居民住宅区变压器采用“小容量、多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公用配电变压器容量统一规范为:315,400,500,630,800,1000千伏安,杆架变压器单台最大容量为400千伏安。箱式变电站最大容量800千伏安,配电站单台变压器最大容量为1000千伏安。新装设的变压器采用S9型及以上低损耗变压器,现运行的S7型以下(不包括S7型)高耗能变压器正逐步更换为低损耗变压器。对防火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使用高燃点油配电变压器,当不满足防火安全要求时,安装干式变压器。

二、遵循的几个基本标准

1、绝缘化改造

**作为风景旅游城市,树木绿化率较高,树线矛盾十分突出,架空裸线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如1988年8月的强台风造成**大部分区域停电,持续时间长达十多天,其中线路停电主要原因是树木倒在架空线上,引起断线等。1999年初开始,市区配电网10千伏架空线路新建线路不再采用裸线,原有线路通过绝缘导线更换裸导线进行改造,减少线路接地和提高配网抗灾能力。在绝缘化改造的初期,我们仅仅是绝缘导线更换裸导线,这种方式仍留有较多的裸露点,如连接点,配变、电缆的引下线、各种设备的桩头等等,为此,我们进行了适度的改进,提出了全绝缘化、标准化改造,专门购置了各种设备的桩头的绝缘罩以及接地环等设备,初期设立了几条样板线路,再逐步在全市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市区的绝缘率达到了99.95%。

2、架空线入地改造

2001年起,**市政府为了提高城市整体环境,缓解行路难问题,以及西湖博览会的举行,大规模的开展了道路整治,要求电力线路同步整治入地。通过电力线路的“上改下”,能够提高配电网的整体水平,特别是抵御较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得以加强。因此,**局结合道路整治逐步提高电缆化水平,在市区最终形成以电缆为主的网络结构。紧密配合市政府组织的城市道路建设及改造,并明确费用界限,即由建设单位承担土建费用,**局承担电气费用。为此,自98年以来,**市城区建设投入了大量的改造资金,总投资为8.3亿元。实施了西湖南线整治工程、西湖西进工程、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梅家坞茶文化、“三口五路工程”、“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五纵六路道路整治工程”、05年和06年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钱江新城工程、**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滨江高新开发区配套建设等工程。至2006年末,市区电缆化率达到了64%,有效的提高了**配网的健康水平,使得抵御较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得以加强。

3、环网化、分段化改造

一般而言配电网线路利用率和可靠性较高的为格式网,但在目前城市改造中难以按格式网的形势布置线路,同时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电网,变电所的布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格式网的布局难以实现。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使配电网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局配电网的设计技术原则中提出了中压配电网重点发展环网结线、开环运行。主干线路设置分段开关,每条10千伏线路以3分段或4分段设置分段开关,分段原则以每段用户数小于10户,或用户总容量小于2500千伏安。每条10千伏干线支接变压器总容量小10000千伏安。在环网原则下,考虑线路的经济运行,10千伏主干线的负荷控制在200A以内,事故检修等异常运行方式下,一般控制在350A以内。环网、分段原则不仅适用在主干线路的环网,对于分支线路、同电源的供电也相应考虑同电源的环网,以提高供电可靠性,详见图1示意。

伴随着城市建设,区域负荷密度不断提高,10千伏线路也逐步增多而且密集起来,并且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原有的单联络的回路之间再进行分段和联络,就可以很自然的形成分段三联络接线模式。同时,提高了网络带负荷的能力。适用于负荷密度较高,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区域,并且允许架空线路供电的区域。对于这些区域,**局在规划中预先设计好分段联络的网络模式及线路走径。在实施过程中,先形成单联络网络,随着负荷水平的提高,再按照规定逐步形成五分段三联络的配电网络。分段数增多使故障时有多种负荷转带方式供选择,能根据线路的实际负载情况灵活处理,能充分利用各联络线转带能力。在正常运行时,每条线路均应留有25%的裕量。图1所示为10千伏架空网典型结构,主要突出了主干线需进行环网、分段的原则,其目的是减少10千伏供电半径,提高供电可靠率。

图2所示为大分路的环网,由于旧城改造和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等原因,城市中经常存在大部分负载集中在分路,而主干线路负载较少的情况,分路用户的重要性并不低于连接在主干线上的用户,为避免分支线停电损失大量的时户数,在大分支间进行同电源或不同电源的环网,配合线路分段有较高的效益。

同时还采用电缆双环网结线,类似于架空线路的分段联络接线模式。当其中一条线路故障时,整条线路可以划分若干部分被其余线路转供,供电可靠性较高,运行较为灵活。这种接线模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能够提高线路理论负载率,例如互为备用的主备接线最高运行负载率为67%。这几种接线模式可以有类似于架空线路中分段联络模式形成的过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局部地区的负荷水平逐步增大、趋于饱和,负荷密度很高,电缆环网线路密集。这种条件下,在原有单环网的回路基础上在适当环网点之间添加联络线路就可以发展为这几种理论负载率较高的接线模式,可以适应负荷发展。它适用于城市核心区、繁华地区,负荷密度发展到相对较高水平,而且存在大规模公用网的情况下,尤其是架空网逐步向电缆网过渡的区域。对于这些区域,**局在规划中预先设计好接线模式及线路走径。在实施中,先形成单环网,注意尽量保证线路上的负荷能够分布均匀,并在适当环网点处预留联络间隔。随负荷水平的不断提高,再按照规划逐步形成分段联络接线模式,满足供电要求。主要是针对10千伏大用户供电,由于10千伏用户对供电比一般居民有更高的要求,要求用电稳定,有较高的可靠率,电缆双环网中可以较好的解决双路供电的需求,在网络布置时也可按负载情况出线,电缆双环网一般不支持其它电源,用户增加后优先考虑新建环网,这样配网规划建设可以按长期设计。

由于一般小区变的用电性质为三类负荷,小区变的供电从投资经济出发,仅考虑小区变或分支电缆故障时能通过接线转移,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故小区变的环网为同电源的环网,这样结线主干网投资经济,可以满足小区供电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小区配变接入分支中,从投资角度讲联通小区变的线路可以选用较小截面,同时由于熔断器保护可适用于100mva短路容量以下区域,小区变接入分支较为合适,另一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美式变压器,其负荷形状的额定电流一般为200安,短路耐受电流小于16伏安,小区变不直接环入主干网中。

三、取得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与改造,提高了供电能力,增强了网架结构,基本满足了电力需求(2006年7月3日最大负荷达到243万千瓦,仅1条10千伏线路出现了限电),部分缓解了因由电源建设滞后所产生的局部供电紧张问题。同时,利用城市基础建设快速发展契机,合理调整改造配电设施,提高设备装置水平,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为电力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新增公用配变点和低压台区改造,及一户一表改造工程,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并较大程度的提高了电能质量。在建设与改造过程的同时,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服务意识,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配网的综合指标即供电可靠率逐年提高,由1999年的99.757%提高到了2006年的99.9682%,2006年在浙江省公司内排名第二。在29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中排名第三,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同时环网化率由1999年的87.84%提高到了2006年的99.91%。电缆化率由1999年的32%提高到了2006的64%。绝缘化率由1999年的68.86%提高到了2006年的99.95%。

四、建设与改造的几点体会

1、要加强供电可靠性的管理

供电可靠性是配网的综合指标,体现了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能力。网架建设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网架建设改造对当年的供电可靠率影响较大。如何在建设改造中减少停电影响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局主要开展了可靠性的精细化管理,制定了考核细则,通过从规划、设计、施工、停电管理等全方面加强管理,实行严格的过程考核。同时优化施工方案,实行工程的阶段作业,特别是大量的开展了带电作业,有效的减少了网架建设对可靠率的负面影响,使得供电可靠率指标逐年增长。

2、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

在电力建设和改造中,**局积极争取地方与政府对电力建设的支持,采用多种形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到2006年末,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方面已收取各项补偿资金8940万元。并且由市政府牵头成立**市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电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从2005年起减免了部分涉及电网建设与改造费用。各级政府和开发单位还直接出资建设了一批电力项目。减少了电力局在电网建设改造时的前期工作,也节约了一定的资金。

3、要做好预测分析,确定改造重点

**局通过电力负荷预测、电力电量预测、用电需求预测、对应新增主变容量预测和分析,**局得出配电网建设与改造的主要问题是电源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负荷增长速度,容载比逐年下降。为了减轻高压配网对中压配网的压力,促进中压配网的网架完善,确定近几年的重点在于电源点的建设和改造,确保了资金的有的放矢,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配电网的网架水平。

4、要明确配网建设改造的目标

**局以“一强三优”为目标,确保电网安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的安全可靠用电,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促进中低压配电网领前发展,增强电网供电能力、确保电力送得进,落得下,供得上。有效地增强市区中低压配电网网架,提高电网安全可靠性、保障中低压配电网和主电网、与市政建设改造协调发展。根据本地经济实际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确定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投资的规模及其实施进度。满足电力负荷及用电量增长的需求,提高电能质量。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以构建经济灵活、可靠供电、适度超前的配电网为目标。

5、要综合各项工作进行建设改造

**局中低压配电网的改造与建设,与高压电网的规划和建设相结合,与市政工程相结合,与业扩工程相结合,与配电网的大修、技改工程相结合,有效协调各项工作,避免重复建设。

6、要结合市政同步实施电力管线

电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后,专项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而在城市总体中,**市区110千伏及以下无架空通道。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资源日趋紧张,众多的管线抢占有限的通道。道路开挖困难,审批程序复杂。**局在道路建设时,同步建设电力管线,抢占有限的地下管线资源。

7、要加强更换设备利用

**局对各项建设与改造,特别是配变台区改造中更换下来的设备(主要为柱上配变、柱上开关等),经整修后,统一调配,重新使用,重点使用在农村、镇区。以充分利用设备,节约投资。

8、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建议

首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快“热点”地区的新建变电所建设,尽早完成中压线路配套送出工程,提高供电能力,建设坚强电网,适应社会用电发展形势。

其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调整配电线路,优化网络接线,最大程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负荷需求。

第三,合理改造老旧设备,增加公变配电容量,推广一户一表改造,确保电能质量的合格率。

第四,适度超前规划和建设中低压配电网,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建设成本。

最后,推进配电网精细化管理,合理安排停电检修项目,深入开展带电作业,提高供电可靠性。

五、面临的困难

1、建设改造资金面临较大的缺口

城市道路整治过程中,政府部门本着对景观的美化,要求架空线路改电缆线路,以目前的费用分界来算,电力局仍然需要承担大量的费用。而在国网目前严格控制电缆使用的情况下,**局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

城市网范文篇5

线损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部分。由于电源点少、供电半径长、线号细、设备老化、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潮流分布不合理、计量装置误差所造成的电量损失属于技术线损;由于计量装置故障、个别人员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差造成的漏抄、估抄、错抄、查窃电不力及其它一些外部原因所造成的电量损失属于管理线损。

线损按照电压等级分为35-110千伏网损,10千伏配网损失。配网线损不管在损失电量的绝对数量上,还是在电量的损失比例上,都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因此配网线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配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一、配网线损存在的问题

1、配网技术线损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旧城改造进度,城区面积迅速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商贸发展迅速,配网用电需求急剧增长。但配网结构比较薄弱、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差、配网自动化程度低、电能质量难以满足要求等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①变电站10千伏出线建设相对滞后,配网线路缺少必要的电源点支撑,造成10千伏供电半径长、线路迂回供电,配网运行不经济。

②虽然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但是一部分380/220伏低压网设备严重老化,线号小、供电半径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冰箱、电磁炉、电暖气等电感性负荷的家用电器增长速度较快,配网的无功补偿设备容量严重不足,配网无功损耗在总损耗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配网运行不经济,直接导致了线损率的升高,电压质量也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④配网还有一些高损耗变压器在运行,造成变压器损耗高。

⑤还存在着相当数量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的情况,配变负荷没有在经济运行区间,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一些公用变压器负荷变化大、负荷率低,造成高峰时过载、低谷时轻载;还有一些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发生偏移。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配网变压器损耗增加。

⑥配网还有很多线路是裸导线、线号小、线路老化严重,使导线损耗比较高。

⑦供电企业本身具有公共事业的性质,目前又是专营的垄断行业,从社会效益考虑,为满足地方经济和负荷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建设一些供电距离长、负荷密度低的项目,造成配网运行不经济。

2、配网管理线损

配网管理线损受到供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工作人员素质、计量装置、社会大环境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配网线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①部分营业抄收人员思想和业务素质差,存在错抄、漏抄、估抄等现象,甚至主动少计电能,造成人情电、关系电的存在。

②经过配网改造,低压电网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观,但是在一些城中村地区,改造还不彻底,下户线走向不尽合理,用户私拉乱接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些地区管理线损比较高。

③一些较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动力户、商业户较多,尤其是带CT的动力户,他们的电量往往是居民用电量的上百倍甚至上千倍,这些用户表计如果有问题(包括窃电),会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并对线损率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还有一些动力户、商业户的表计没有迁出,给一些不法分子违章用电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受商业利益的趋势,窃电现象还比较严重;一些高压供电低压计量用户存在窃电现象;一些居民户电表还没有迁出,存在窃电现象。

④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对窃电户的处理难度很大,追补电量困难,直接影响配网线损率的升高。

⑤供电企业由于户表数量较多,计量装置资产管理不是“全生命周期”管理,无法知道运行中计量装置的使用年限和维护状况,有的互感器和计量表计从安装起就无人过问,造成电量和电费的流失,直接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线损率和经济利益。

二、采取措施

配网线损管理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直接导致了配网线损率居高不下,今后应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加强管理,切实降低配网线损,维护供电企业经济利益。

1、技术降损措施

①加强配网潮流实测和线损理论计算工作,可以掌握配网技术线损的真实情况、配网的实际运行参数、区域内变损、线损和各元件损耗;掌握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的比重;掌握配网理论线损率和最佳线损率情况。这些数据将为线损指标管理、分析、分层分解提供理论依据;为配网电压、无功分析和编制典型经济运行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对编制配网改造及科技项目计划提供主要依据,同时对制订降损措施计划起到指导作用。

②加快配网新投110千伏变电站负荷切改工作,根据城市负荷发展情况,及时增加新的电源布点,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供电。

③配网10千伏主干线采用JKLGYJ-240导线架空聚氯乙烯绝缘钢芯铅线;380伏主干线采用JKLGYJ-150导线;高、低压分支线按配网规划导则选择较大截面;对配网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改造低压下户线,增大导线截面,规范用户用电;对配网新上配变采用S11等节能型配变,逐步将配网运行的高损耗配变更换为S11等节能型配变。

④减少无功电流的传输,不仅可以减少其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引起的有功损耗,而且可以提高供电能力,并充分利用现有电气设备容量多供电量。无功补偿应本着“分散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10千伏配电线路上和配变低压侧加装分相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全部实现配网变电站按电压、功率因数自动投切电容器。

⑤业扩报装宜统一受理,审批要统筹考虑,重点处理好负荷分布,调整负荷过重或过轻的线路,合理配置公用变容量,尽量使高、低压干线和各台公用变经济运行。使配网保持最佳运行方式。

⑥逐步实现配网站主变→配电网配变→用户变三级调压方式,配变逐步过渡采用有载调压变,根据线路负荷情况和变压器铜损、铁损构成比例,及时改变线路运行电压。

⑦加强配网安全、经济调度。合理安排设备检修,减少停电时间。设备采用状态检修,对设备检修做到有计划,减少临时检修,尽可能做到供、用电设备同时检修试验,进一步推广带电作业,以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减少配网非正常方式运行;建议对居民生活用电逐步实行两段式分时电价。通过采用技术和经济手段,提高负荷率,移峰填谷,使日负荷曲线尽量均衡平坦。

⑧调整公用变压器三相负荷,尽量采用三相平衡送电,对于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线路,变压器出口处不平衡度应不大于10%。

⑨积极和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使城市规划和配网规划能够有机结合,尽可能保证配网经济运行。

2、管理降损措施

①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培训,定期组织营业抄收人员集中学习,极大地减少在抄收过程中由于抄错数、错算倍率、抄错小数点等造成的错计损失,以及由于漏抄电表、漏乘倍率等造成的漏计损失。

②开展营业普查工作。营业普查是供电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公司重点以查偷漏、查帐卡、查倍率、查电表及接线为主,做到“情况明、计量准、按时抄、全部收、服务好”,把由于管理不善偷掉一点、业务不熟错掉一点,表计失灵跑掉一点、责任心不强漏掉一点,人情关系送掉一点的电量补回来,提高抄收准确性和计量准确性,并严格按规定校验计量表计。

③粗放式管理中“责、权、利”不明或不配合现象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员工的积极性,在线损管理中如果不能突破这个管理“瓶颈”,没有公正、公平、公开的业绩考核机制,绩优者与绩劣者没有区别,员工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地调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责任感,降损工作就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线损管理也很难有起色。因此应对配网实行分供电营业所、分线、分台区线损管理和考核,供电营业所所长承担本营业所综合线损指标,线路承包人承担10千伏线路综合线损指标(包括高、低压),低压台区承包人承担本台区线损指标,将线损指标层层分解,量化工作任务,并根据线损率完成情况严格奖惩。使“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压力”,形成营业所所长对线路承包人监督、线路承包人对低压台区承包人监督,有效杜绝“人情电、关系电”的存在。

④通过给配网10千伏用户安装负控远抄装置,对减轻抄表工作量、提高抄表准确性、有效打击窃电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对10千伏高供低计用户进行防窃电改造,对低压小动力户、商业户、居民户进行表计外迁,对城中村进行下户线改造,并全部加装一次性表封,建立、健全表封和表钳管理台帐,从技术和管理上切断违章用电的源头。

城市网范文篇6

传统联络箱开结构分析

传统10kV配电网中线路联络点的箱式开关设备如图1所示,该设备也称为联络开关箱。它是由一个开关室和两个电缆室组成,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体积小、部署灵活的特点,因此在配电网联络点应用广泛。由于采用了全密封的高压开关和全屏蔽的电缆接头,联络箱开的绝缘性能进一步提高,外形结构也进一步小型化,图2、图3为常用的联络箱开其中一些箱开为了实现自动化水平,在箱开配备了测控装置,可实现“二遥”或“三遥”功能。但这些互感器精度达不到线损监测的要求,因此需要更换为电磁式互感器。但是电磁式互感器体积较大,导致很难在电缆室安装部署。为了解决现有设备的不足,实现线损的精确计量,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智能联络终端改造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改造难度和施工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新型计量联络装置的设计方案

本文提出的新型计量联络装置外形和结构如图4所示。整个装置由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以及计量监测单元构成,其中电压传感器采用电缆插头型式的电子式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于采用电缆插头式的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直接与电缆相连接,避免了传统的接线步骤,可以有效提高安装更换速度。电流传感器采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该互感器克服了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的缺点,它是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一种发展,其按照高阻抗电阻设计,在非常高的一次电流下,饱和特性得到改善,扩大了测量范围,降低了功率消耗,可以无饱和的高准确度测量高达短路电流的过电流、全偏移短路电流,测量和保护可共用一个铁心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互感器,其输出为电压信号,该信号不但能被测量,还能为计量联络装置的计量监测单元提供电源。计量监测单元具备远程通信能力,支持GPRS/CDMA/4G通信,支持无线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或配电自动化系统。该装置在实际安装实用时按照图5,图6所示的方式和位置进行安装。

城市网范文篇7

1.1城网规划建设与市政规划建设融合度不足,造成城网项目实施困难、投资完成力度不足。近年来城市负荷快速增长,而城市电网规划大多虽然向政府进行了汇报,但是并未取得市政府正式批准,未能真正具备法律效力,造成城市电网建设用地和线路走廊难以得到保护,电网建设实施困难。

1.2城市建设与电网建设不同步、城市道路建设与建筑开发不同步,造成用电需求增长、线路走廊不畅的问题。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在负荷快速增长的地区存在建筑规划开发在先、道路建设滞后,形成线路走廊不畅、电网建设难以到位、供电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部分城市道路因老化未改造等原因规划电缆管沟尚未建设,但又要满足景观要求不可建设架空线路,造成用电需求与电网建设的矛盾。

1.3政府观念认识不足,由于电网过于专业,存在对电网现状、规划建设方面存在不熟悉、不了解的问题,不了解市政建设对电网建设的互为制约关系,造成对电网供电要求高、建设方面支持不足、与城市发展难以协调的问题。

2.解决思路和方法

从与政府不同层面衔接方面分别制定不同的解决办法,明确与政府不同部门、不同层面关系的沟通方式、合作模式。通过对问题成因的分析,确定了规划方面多合作、建设方面多沟通、问题建议多汇报的“三多”策略:

2.1合作方面采取“共同发展”的方式,与城市市政规划设计院合作,利用城市规划设计长期编制市政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优势,充分将城市市政建设规划与电网建设规划融合,采用电网企业重点编制专业规划、市政用地和走廊方面市政规划设计院充分考虑、双方共同将规划与市政规划充分融合、共同申请政府进行规划审查批复、规划设计成果共享的方式,将电网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得到保护,实现高度融合、共同发展。

2.2沟通方面采取“滴水穿石”的方式,利用前期手续办理、日常接触、各种会议见面等机会,通过良好的沟通,向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汇报、解释,不断强调、不断磨合,将“城市电网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应在市政建设中统一协调“”电网建设与市政建设息息相关、互为支撑,应逐步实现高度融合、互为促进的关系”的理念逐步灌输并融入到规划、建设等部门人员的认识中,达成共识,逐步形成政企合力,共同促进电网发展。

2.3汇报方面采取“借力渗透”的方式,借助政府在城市的重点项目建设之机,积极向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城市电网现状、影响城市电网发展的因素、解决的建议措施。充分利用政府领导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向政府正式行文、当面汇报,逐步向政府领导渗透城网供电难点、政府市政建设对供电的影响等,使政府领导能够了解电网,认识到电网的基础设施作用、市政建设要电网建设与紧密结合,观念转变为“电力是服务城市发展的基础,合理的市政规划建设是电网发展的前提”,从而取得政府对城网建设的大力支持。

3.实践经验

3.1城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开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将城市电网规划纳入城市市政总体规划,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结合城市“六片区”整体规划,编制了《中心城市电网专项规划》,按照市政规划范围将城网规划由核心区拓展覆盖到“六片区”,并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实现规划的完整统一。该项规划作为政府专项规划之一,经市规划局组织评审、市政府正式行文批复后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形成电网规划与政府规划的协调一致、同步联动。通过合作编制规划、将城网规划纳入市政总体规划,变电站址和线路走廊在市政规划中得到了保护,大大简化和促进了城市电网建设前期工作,真正实现了“小投入、大回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2电网建设与市政建设同步发展,互为支撑。针对城市电网建设中规划电力线路与规划走廊通道不能同步实施,造成部分线路走廊通道建设滞后区域电网工程无法实施、无法满足城市用电需求的问题,通过与规划、设计、市政建设单位全面建立沟通平台,逐步将电力走廊建设规划融入到市政道路建设中。一是新建道路提前与规划设计部门联系,先行将电力线路走廊需求编制入道路建设项目可研设计中;同时所有道路规划设计审查邀请供电企业人员参加,在道路设计阶段沟通提出电力管沟建设需求,由政府在道路建设中一并实施。二是在城市改造工程中,供电企业负责迁改影响改造的电力线路,并提出改造街道需敷设的电缆排管数量和设计需求,由政府在市政改造工程中统一投资建设;三是通过与政府沟通,使政府认识到电缆所占用的综合管沟的“社会化、公益化”性质,正式行文取消了电力部门分摊“综合管沟建设费用”并支付“综合管沟维护费用”的政策,明确“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沟建设和管理一律纳入市政公共设施”,为市政建设电力电缆通道提供了政策保障。依托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减少了项目前期过程中与政府持不同意见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压缩了城市电网前期工作时间,加强城网规划建设管理,打破了电网建设走廊、站址用地困难的局面,电网建设工作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市政建设改造与电网走廊同步建设,大大促进城市电网的发展,为实现城市和城网协调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强沟通,逐步将规划环网柜、电缆分接箱位置在市政工程中统一规划、统一预留,简化城网建设环节相关手续,此项工作正在与市政建设单位沟通协调;

城市网范文篇8

[关键词]市政供水;给排水管网;配置管理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中,社会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状况的改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改善。而作为城市市政工程重要配套的给排水系统则承担着对社会完成日常生活供水和废水回收的重要责任。如何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并结合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和趋势,在给排水管网方面开展进一步的优化配置与现代化管理是当今市政工程从业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给排水管网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大众的生活质量,因此提升市政管网给排水能力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1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置原则

从城市市政管网系统的整体分布和规划情况来看,管网系统由给水、排水、供暖、供气等几个独立的体系结构所构成。这些系统之间彼此可能存在一定的互相关联和协同工作情况。而作为市政管网系统中重要的组成结构之一,给排水管网系统则承担了更多与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功能。完整的给排水管网系统包含了多种设施和组成结构。关于水资源的利用与循环使用的设施包括调节阀、给水管道、排水管道、水泵、沉淀池、水塔等设施。系统内搭建和各类具体功能的实现方式主要由管线负责。管线的铺设方案,材料选取和配置的各类功能设备在协调配合过程中共同完成整个给排水管网的功能。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某一个设施出现偏差或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功能出现异常,稳定性降低。严重者可能造成泵站的运转效率降低,甚至造成管网的漏损率加大。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必然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市政供水效果和秩序,还会阻碍管网的运行经济性。为此,给排水管网的负责和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给排水管网的配置和使用合理程度。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对给排水管网的运行过程进行监管,保证其处于可靠稳定的运行状态之下。为社会稳定、持续的提供可靠的给排水服务。

2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系统布置问题。在城市市政各类基础设施不断构建和完善的进程中,给排水管网的覆盖密度会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而逐步增加。各类相关给排水设施的铺设和系统构建速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在系统布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既有管网和新建管网进行衔接配对时遇到的复杂情况。根据相关的施工操作经验,可以将一些常见的情况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类:首先,市政给排水管网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与管理在实际的应用和落实中严重滞后于建筑物自身的规划发展速度。通常都是在道路和建筑物已经完成施工之后才开始进行给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另一方面,在给排水管网的设计中缺乏结合实际环境的考察和测量。设计者往往仅凭自身经验,根据可能需要的管道容量、管径和坡度进行设计。这种缺乏与实际状况结合的方式很容易造成管网系统投入使用后给排水的实际效果与理想状态偏差较大。2.2选材与材料优化问题。在市政工程的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初期阶段,对于所使用的管网管材的选择必须进行预先调研,结合给排水管网设计和规划的使用年限,选择最为稳妥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市政给排水系统使用时间较长,往往面临着严重老化和管道渗漏的问题。早期的给排水管网常用灰口铸铁管和镀锌钢管为主要选材,这类材质在经历长时间的地下运行和使用后极易造成渗漏。根据相关的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和施工标准要求,供水管线主管道上的覆土厚度至少在1.2m以上。然而,在城市后续的发展和路政施工中,极易因上方道路规划改变而使覆土厚度降低,导致管线出现破裂或渗漏。2.3管网配置未充分考虑突发事件。常见的因给排水管网配置管理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突发事件主要有污染、泄洪和爆管三种类型。当前阶段的给排水管网系统在配置管理方面对于以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十分有限。其一,地下管网的布置情况不够明确。在完成路面的修复施工后,大量的工程数据资料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后,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就很难明确找到相应管线的具体位置。其二,对于排涝期间水源恶化严重的问题,如果污水污染了供水管道,将必须以大面积停水作为补偿代价。最后,对于极端天气导致的城市排水不畅,会造成路面的大量积水,可能危害社会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3市政给排水管网的配置优化对策

3.1给排水系统优化。加强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程度和科学水平,应首先在管道的布设方面做充分考虑。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规划和区域地质环境,因地制宜的制定管网配置和施工方案。特别要将城市的给排水管网体系纳入整体的市政配套设施规划当中,并与地下的其他市政管道系统做到相对独立,避免互相影响。同时,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结合工程项目上的实际条件,事先派专人到施工区域对给排水网点周边的水源,地形,河流进行前期考察,并对于沉淀池、水泵等附属设备的设置位置进行方案规划。在保证维修施工便捷,整体成本最低的前提下,设置简短且高效的给排水线路。3.2既有管网与新建管网的配置优化。伴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既有给排水管网和新建管网之间的衔接和配置要做到安全稳定。首先,要找准既有管网中存在的明漏和暗漏点,并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于泄漏、跑、冒量较大的管线或阀门,应及时更换为新管。另外,给排水管网的配置优化方案还要充分结合上部环境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将市政规划和道路施工造成的给排水管网上方覆土厚度降低的问题考虑在内。可以事先对管网埋设深度进行重新计算,避免后续的施工对给排水管道的安全运行造成干扰。3.3提高给排水应急能力。优秀稳定的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应具备良好的抵御应急事件的能力。对于爆管事件的处理措施也必须妥当。市政工程人员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对给排水管网的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定期收集给排水管网的历史数据并进行整理。相关部门也可以加大对给排水管网检测和维修的投入资金。将管网的埋设位置和地下管线的管材材质、型号、规格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存储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为后续的突发事件处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4结语

市政给排水管网系统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在这期间,对相应管网的运行状态监管和后续完善措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保证管网运行安全、平稳的基础上,结合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对给排水管线布局进行优化,妥善处理既有管网和新建管网的配套工作,并根据实际需求提升给排水系统的应急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宋颜彬,林琳,刘爽.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0):110-111.

[2]黄军.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8):167.

[3]稂友明.谈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J].低碳世界,2017(22):156-157.

城市网范文篇9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品牌;创意营销;新媒体

老字号背后承载的精神和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从2006年开始,商务部就开始在全国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秀民族文化和独特技艺的老字号加快创新发展,发挥老字号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今互联网与手机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它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去中心化,发出方和接收方变得不再固定,同时传播形式多样,传播速度也和过去有了天壤之别。

一、互联网营销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速,互联网作为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门研究对象。当今社会再谈销售,也离不开互联网。随着技术手段的成熟,新媒体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营销形态,如精准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个性营销、话题营销、借势营销等。而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互联网具有其独特的传播速度快、不受地域限制、去议程设置化、去中心化、交互性及传播内容新颖性等特征。[1]从营销理论的发展上说,从传统的营销理论4P,4C,到互联网时代对两者进行整合扩展的4D营销理论,再到网络整合营销理论,在理论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必须有相应变化,必须加强新媒体、社交平台与消费者之间关系与情感的建立,否则不用说企业的品牌建设,连生存都变得困难。

二、案例分析

(一)M公司发展概述。M公司是一家创立于1582年有400多年历史的公司,从业绩上看,该品牌治痔类药物的市场占有率为48%,稳居全国第一。根据2018年9月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该品牌位列第18位。该指数从市场、消费者、品牌主体三大视角出发,除了高美誉度外,在认知度和创新力上M公司也得到了相当高的分数。事实上该公司创业之初以做眼膏起家,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几乎都是以眼膏销售为主。但随着时代变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也有了变化,因一些特殊原因,企业对主推产品进行了调整,推出了新产品痔疮膏,也就是目前占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同时,同样由于市场原因,当时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限,对眼膏需求直线下降,该产品也逐渐淡出市场。(二)M公司的互联网营销。目前M公司的痔疮膏市场占有率第一,在非消费者的普通民众中也有了很高的认知度。在此背景下,2006年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个网友发表文章,主题是意外使用M公司痔疮膏而得到消除黑眼圈效果,由于互联网的特性,迅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好奇与关注,随之引来更多意见领袖的转载,这一事件得到迅速扩散。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为企业进行口碑营销活动提供了新的机会[2]。难以考证当时这个文章是否是M公司的网络营销手段,但是M公司在了解到这则消息以后,将错就错,结合当时市场上刚兴起对药妆的需求,重新推出了中药眼霜。推出不久,该产品就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在官方公布的2010年销售数据显示,其销售额突破1000万,而2012年上半年则突破了8000万。M公司之后还相继推出了皮肤类、护眼类、婴儿用等系列产品。2011年,该眼霜制作方法被评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M公司互联网营销策略分析与总结

作为老字号传统品牌的M公司,在辗转的岁月里并未丢失最宝贵的传统技艺与文化,并结合互联网+的营销手段取得了一定成功。目前国内与M公司一样还保有传统技艺的老字号品牌还有很多,但生存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还在依靠政府的扶持,M公司的互联网营销的成功有可借鉴之处。(一)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特性。鉴于互联网传播的交互性、去中心化等特征能够加强传播和认知度,与传统的传播方式不同,消费者不再是单方面接收信息,还在扩散信息且参与消费。由一个意见领袖发表的试用文章引起的全民参与,并继续向更广层面进行传播再引起更多人进入这个循环中,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获得了情感满足、个性化需求、自我创造及自我价值实现等。M公司充分意识到互动和创新是当前时代的营销传播重点,积极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出系列创意视频,以提高品牌认知度和顾客满意度。之后该公司又与腾讯视频合作,共同制作健康类节目,平均每期播放量都在500万左右。(二)借助互联网整合营销做产业链延伸。整合营销传播将产品自身、消费者及竞争者、品牌甚至其之间的关系,都纳入整合营销传播体系,并且主张战术的连续性和战略的导向性,这就使得企业打造长久的品牌个性、建立和维护与消费者的稳定关系等成为可能。产业链的延伸需要与原产业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理论支持不可或缺。在M公司痔疮膏可消除黑眼圈说法一出后也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怀疑,此时网上出现了文章,由中医解释该痔疮膏能作为眼霜用的原因是其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相同,而此功效正好可使造成黑眼圈形成气血循环障碍的问题得到解决,使有疑虑的顾客得到了科学的理论解答。此外是利用故事营销。除了理论的支持,能最大程度消除顾客负面联想的一个更重要方式即使客户对原品牌产生情感联系。通过微视频、各社交媒体的传播让客户重温M公司早已被现代人们遗忘的历史,突出品牌的悠久历史和传奇色彩,唤醒了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增加顾客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三)充分发挥传统品牌的优势,深度挖掘企业内涵。传统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是具备一定先天优势的,因为有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所以企业本身就有一定知名度和群众基础。如案例中通过互联网传播,顾客明确地知道M公司做眼霜并不是半路出家,有历史有口碑且现在该眼霜配方已收录进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再结合一些“故事”让顾客与过去的M公司产生了情感联系,使顾客本来难以被接受同一品牌用药部位的心理定位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消除。这些情感因素是传统品牌的无形资产,于企业是传统品牌区别于新品牌最根本的标志,于国家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之一,但也是最常被忽略的、没有被重视的财产。(四)创意与互联网的结合。眼霜和痔疮膏“将错就错”的创意营销策略对M公司的产业链扩展功不可没。由眼膏延伸为痔疮膏时,目标客户群定位为久站久坐的人群,并且由于当时市场需求变化,眼膏仅存在于老一辈的印象里。而在网络信息传播爆炸化、碎片化的当今,当M品牌已被顾客的习惯心理定位为痔疮膏时,及时抓住舆论的风潮,大胆突破原品牌定位,与意见领袖相呼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同时这个选择具有很大风险,因为从品牌定位上两个产品有偏差,如果后期营销推广不跟上,不仅无法成功推出眼霜,反而有更大可能性会使人们对原品牌定位产生迷惑或者产生负面的联想,继而损害M公司痔疮膏在市场上的信任度。市场上永远是风险与机会并存,遇到风险通过创意营销将其进行180°逆转,将风险变为机会,才能让企业在挫折中不断成长。(五)充分运用互联网的精准营销、社会化营销、口碑营销、话题营销等方式。现在的互联网营销也主要是大数据营销。推出的新产品是否有市场,在该细分市场中是否已有强势品牌,何时推出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该公司推出眼霜之前国内兴起药妆潮,当时这个市场被国外的几个大品牌占据,随后“国货”这个概念又因这几大国外化妆品被爆出品质问题得到追捧,M公司此时并没有错过这个时机,以网友试用成功案例作为铺垫,及时推出药妆眼霜填补国内这一市场空缺。同时由于痔疮膏与眼霜的目标市场不同,宣传也渠道不同(痔疮膏主要着重于传统的电视或户外广告,而眼霜则利用社交网络论坛、微视频等制造话题)。眼霜着重吸引年轻爱美的女性,是相对于痔疮膏的高附加值产品,目前网上两者售价价格悬殊可达十几甚至二十倍,借此也可将两者的目标受众清晰区分。

四、结语

M公司在2010年以后,配合互联网做了一系列营销企划,除了常规地在受一些年轻人喜爱的娱乐节目上投放广告外,开始逐渐接触多种互联网营销方式,从社交媒体的意见领袖,到创意视频,从讲企业自身的“故事”到将被埋没多年的产品重新推向市场,从与平台合作推出健康视频到配合精准的市场定位。结果来看,短时间内数百万的视频点播量,线上线下渠道的销售情况等都表明,M公司的这次互联网眼霜营销是非常成功的。这次成功,让M公司的产业链得到了成功的扩展,不仅原痔疮膏品牌的定位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成功找到了新产品的定位,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巩固了品牌地位,扩展了消费者群,同时也为其他传统品牌的互联网营销带来了新思路新方向,特别是在目前国内众多传统品牌陷入经营困境的当今。网络营销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如今是个信息爆发的网络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营销方式也在随时更新。对于M公司这样的传统品牌来说利用好自身优势再配合以互联网营销,是建立品牌意识不可或缺的。在人们推崇“工匠精神”的今天,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和保护传统品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的崛起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巩固、民族自豪感的提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颜聪.新媒体视域下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4-5.

城市网范文篇10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城市电网建设;现状;应用

1引言

随着城市电网建设规模的扩大、建设步伐的加快,导致对配电网规划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坚持安全可靠的原则对配电网规划进行探索、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城市供电水平,还能够促进城市电网的建设,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整个电网的供电质量和电力强度均受配电网规划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电网建设中应该根据所处城市的实际情况,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们的用电需求对配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电网建设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2当今城市电网建设中配电网规划存在的弊端

2.1供电可靠性低

在城市电网建设中对配电网进行规划时,往往出现供电质量不合格,配电使用的材料、设备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影响配电网后期的升级改造。除此之外,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至相关专业人员对配电网的设备、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盲目的配置电网的设备,导致在进行城市电网建设时出现各种问题和使用缺陷,严重影响城市电网建设的质量和进度。由于基层电网的建设和城市电网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使用的材料、设备、技术均不相同,基层电网在实际规划建设时,由于其设备布点少、设备和技术落后,导致用电高峰期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此外,在城市电网建设过程中,由于其投入资金和技术的局限性,致使在其建设过程中对配电网的规划主要运用单电源的形式,因此严重影响配电网的运行,使其负载承受能力过大,线路过长,大大增加配电网的损耗,又因为其单一的配电网络,严重降低城市电网的供电质量,导致配电网失去平衡,不能正常安全的运行。

2.2城市电网建设和配电网规划不协调

城市电网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电网的建设不仅要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供电需求,城市的用电需求。因此要将城市整体规划和配电网规划相协调,使二者统一起来,相辅相成。但在实际的城市电网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电网建设和配电网规划不协调的现象。由于城市建设整体规划部门与城市电网建设配电网规划部门缺少交流、沟通,导致城市建设规划与配电网规划出现不协调和矛盾,严重影响了后期因城市用电需求增加而对配电网规划的升级改造,对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3城市电网建设的主网和配电网不协调

近年来,随着城市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主干电网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配电网的规划仍旧停滞不前,没有什么发展和进步。因为大多数城市在进行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把电网建设重点集中在主干电网的建设中,忽视了城市配电网的建设,对配电网的建设投入较少的资金、人力和技术,造成城市电网的主干电网与配电网不协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影响城市供电的质量,使其产生的电能质量差,提高的用电损耗率,严重影响了城市电网建设的步伐和发展。

2.4配电网规划自动化水平较低

在我国城市电网建设中,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时,由于专业性不足,各城市地区的电网建设规划发证不统一和对城市电网建设配电网规划投入的资金和技术限制,导致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水平较低。因此,先阶段随着城市用电建设的发展,和城市供电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城市电网建设和配电网规划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配电网的技术水平仍比较薄弱,在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仍需要不停的改进升级。

3提高配电网规划在城市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3.1对配电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对城市电网建设中的配电网进行规划时,首先要对当地的供电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然后对城市供电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不同用电区域按照“时间区分,区域划分”的原则进行划分,然再后对配电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样不仅可以满足该城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用电需求,还能够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按照“时间区分,区域划分”的原则是指如针对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进行划分时,可以按照不同区域的不同用电需求进行划分,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区域的用电需求,还能节省能源,按照时间划分时主要是考虑春天和冬天的用电量,和早中晚的高峰用电量来划分,并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的各城市各区域的经济生产总值,进一步分析用电量较多的行业和人群,从而保证用电量数据的真实准确,为城市电网建设中的配电网规划提供用电量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最大程度的满足城市用电需求和节省能源。

3.2完善城市电网建设配电网规划不平衡的状况

在对城市电网建设中配电网进行规划时,首先要对该城市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用电量和用电指标进行调查,并以此为理论依据结合该城市不同地区的实际用电量对配电网进行规划,科学合理的对配电网的设备进行配置。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和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部门的交流和沟通,认真详细的掌握城市发展规划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和配电网规划产生矛盾和发生不协调的现象。除此之外,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城市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从而保证配电网规划实现预期目标,保障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和电网建设相协调。对于用电量较高的区域,要及时的加大配电网规划的强度,严格按照“科学、合理、实用”的原则对城市电网建设中的配电网进行规划,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保持主网和配电网的协调一致

在城市电网建设中要按照主网和配电网的协调一致的原则,对城市电网和配电网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该城市实际的用电需求并结合现阶段城市电网规划的要求,保证城市电网建设的协调统一。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主干网的规划数据对配电网进行规划,不断提高配电网的规划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对主干网和配电网的供电半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完善配电网的结构,提高供电网的供电质量,从而提高配电网规划的经济效益。

3.4采用新技术对配电网进行规划

在城市电网建设配电网规划的过程中,要及时的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对配电网的设备进行配置,利用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的收集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用电数据、用电状况和城市电网建设发展中的历史性数据,为城市电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电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致使,充分掌握理解现代化科技,不断提高配电网规划水平,进而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4结束语

现阶段,现代化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城市供电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加快城市电网建设的步伐是时代的要求哈号召,依据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用电需求,对配电网进行不同的配置和规划,深入分析城市电网建设配电网规划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配电网进行优化,及时解决城市电网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不同时间人们对用电的需求,积极对配电网进行审计改造,只要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电网安全、可靠的进行。保障城市电网建设和配电网规划以及城市建设规划相统一,这样不仅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袁新阳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天门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唐坦坦,李涛.配电网规划在城市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213.

[2]何晓东.浅谈配电网规划在城市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品牌月刊,2013(10):27.